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防火设计要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防火设计要点范文1
关键词:高层建筑;防火;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97 文献标识码: A
一、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
1、高层建筑火灾蔓延速度快且途径多
高层建筑内一旦发生火灾,建筑内的各种楼梯间、电缆井、排风道、管道井等这些功能必要的内部通道会在火灾时形成若干个竖向火洞,火灾时烟气像高耸的烟囱一样向上升腾,烟囱效应非常强烈。火势沿外墙窗口向上卷曲、升腾,甚至跳跃式向上层建筑蔓延。高层建筑中竖向火的蔓延比横向要快的多。建筑物建的越高,火灾扩散蔓延速度就越快。邻近建筑物也会在外部风力作用下燃烧。
2、高层建筑可燃材料量大
高层建筑标准较高、自动化、电气化程度也高,各种电器设备很多,漏电短路极有可能发生,且极易引起火灾。高层建筑火灾发生与蔓延和建筑材料的关系密切,特别是矿棉挤、塑聚苯板等常用隔热保温材料都是燃点较低的。目前的建筑材料保温和防火的功能有一定矛盾,保温性好的材料一般也是可燃性高的材料,这是无法绕开的事实。
3、火险隐惠多,消防设施不完备
一些综合性的高层建筑,功能复杂,可燃物较多,消防安全管理不严,火灾隐患较多,一旦发生火灾容易造成大面积火灾。如某些建筑物未增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情况下,违章堆放大量杂物在疏散通道,致使火灾一旦发生火势就迅速蔓延。
4、建筑功能复杂多样
高层建筑多数是多用途的综合性大楼,往往设有办公室、写字间、会议厅、商业贸易厅、饭店、旅馆、公寓、住宅、餐厅、歌舞厅、娱乐场,室内运动场等,以及自身必要的尉房、锅炉房、变配电室、物资保管室、汽车库房、不同功能用房,从而造成安全疏散通道曲折隐蔽。
5、管道竖井多
高层建筑内部必然设置电梯及楼梯井、上下水管道并、电线电缆井、垃圾井等。这些竖井若未加垂直和水平方向隔断设施,一旦烟火窜入,则会产生“烟囱”效应,使火灾迅速蔓延扩散到上层楼房。
1、保证建筑有足够的耐火性
目前高层建筑多依赖钢结构,它的整体性和稳定性都很好,但耐火性能很差。在长时间的高温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构件和钢结构构件会失去承载能力,发生严重变形,建筑物的局部坍塌,不能继续使用。一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二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裙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高层建筑地下室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设计时须保证主体结构的耐火稳定性,幕墙、隔墙和吊顶等应具有必要的耐火性能,内部装修和家具应力求使用不燃或难燃材料,以减少火灾发生和控制火势蔓延。
2、改善高层建筑的建筑格局与消防分区
高层建筑在水平方向格局布置中的主、副体关系以及建筑物本身与四邻之间的间距和道路规划,都会影响到火灾发生时的应对及控制火势的能力和救援的效率等问题,合理的布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火灾隐患,也为一旦发生火灾时高效率的抢救奠定了基础,因此,应对建筑物的格局进行合理的布置和设计。
作为在火灾发生初期对火情进行控制的主要举措,防火分区主要包括水平分区和竖直分区两类。在建筑物内部使用防火墙、隔火门或者卷帘等设施将同一楼层的空间划分为若干个小部分的方式称为水平分区,依据我国法律规定,每一个水平分区内部都要有相邻防火设施的控制装置,使得一旦发生火情,可以在任意分区内关闭所有相邻通道,此外,在进行防火设施安装时,设施的密闭性应符合国家标准,以保证能够真正的起到防止火灾蔓延、隔绝烟雾的作用。竖直防火分区主要指对建筑内部的垃圾井、水井、电井及楼、电梯间实行防火阻隔,最大限度地降低火势蔓延速度,控制火灾燃烧面积。
3、强化报警系统和灭火装置
设置自动报警装置和自动灭火装置。前者的探测器有感温、感烟和感光等多种类型;后者主要为自动喷水设备,不宜用水灭火的部位可采用二氧化碳、七氟丙烷或卤化烷等自动气体灭火设备。设有自动报警装置和自动灭火装置的建筑应设消防控制中心,对报警、疏散、灭火、排烟及防火门窗、消防电梯、紧急照明等进行控制和指挥。
室内消火栓设置的技术要求:(1)消火栓充实水柱需经水力计算,且不小于13m,以避免浓烟高热对灭火工作的影响,又能保证消防队员正常使用;(2)消火栓间距在高层内不大于30m,在裙房内不大于50m,保证两股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同层内任何部位;(3)采用分区给水系统,有串联供水和并联供水两种方式,当消火栓栓口处的出水压力大于0.5Mpa时,应设减压装置;(4)屋顶水箱。为了保证初起火灾时消防用水量和消防水压的要求,超高层建筑屋顶水箱设置高度应满足最不利点消火栓静水压力0.15Mpa。不能满足时,应设气压水罐或稳压泵等增压设施。(5)水泵接合器。在消防车供水压力范围内的各个分区均需分别设置水泵接合器。也就是说,根据现有或将有的消防车供水能力,确定各个分区是否应设水泵接合器;(6)消防管网应采取防超压措施。
4、设置合理的防排烟系统
高层建筑火灾发生时,烟雾可以说是一个无形的杀手,因此,在建筑内设置防排烟系统是十分重要的。各种竖向管井成为高层建筑火灾垂直方向蔓延的途径。而楼梯间及其前室或合用前室是火灾时人员临时避难场所,消防电梯间及其前室是消防队员进入高层建筑灭火的主要通道,为了阻止烟气进入这些部位或排出这些部位的烟气,保证人员的扑救安全,高层建筑应在这些地方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除此之外,高层建筑封闭避难层内还需要设置机械加压送风设施,能为躲避在避难层内部的人员提供新鲜空气,并保证空气的正压力防止烟雾的进入。
5、建筑物的安全疏散通道出口
为减少火灾伤亡,建筑设计要考虑安全疏散。消防技术规范要求,建筑物必须保证足够的消防疏散通道、出口,对这些通道出口形式、宽度,长度都有相应要求。高层建筑须设封闭的或防烟的楼梯间,楼梯间应布置成有两个疏散方向。疏散通路上应设紧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和安全出口灯。在消防管理中,消防疏散、出口不允许被堵塞占有或者锁闭。建筑物中常用的疏散楼梯有封闭楼梯间和防烟楼梯间,在这些楼梯间要安装常闭式防火门。
6、安装自动报警装置和自动灭火装置
一般高层建筑在起火后约10~15分钟开始蔓延,可通过电话等人工报警和使用消火栓灭火。建筑物内设有自动报警装置和自动灭火装置的建筑应设消防控制中心,对报警、疏散、灭火、排烟及防火门窗、消防电梯、紧急照明等进行控制和指挥。有条件的高层建筑可考虑把烟感探测器设在建筑内厨房、客厅等易早期探测到火灾发生的部位,效果会很好。所以高层建筑的火灾报警系统设计应从早期发现火灾,合理地配置。设有自动灭火装置的自动喷水设备,不宜用水灭火的部位可采用二氧化碳、干粉或卤化烷等自动灭火设备。自动灭火装置除了面积小于5m^2的卫生间、厕所和不宜用水扑救的部位外,其他部位均需设置。有的建筑会做局部喷淋防火设计,没有自动喷淋设计的消防就靠消火栓解决。
结束语
总之,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必须遵循“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采用可靠的防火措施,高层建筑的防火防灾问题将会很好的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防火设计要点范文2
关键字:城市轨道;交通建筑;防火;设计要点;
中图分类号:D035.3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交通工具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城市轨道交通从根本上解决了人们的出行难的问题,在缓解交通压力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快捷交通方式,其特点在于客流量大,一旦发生火灾疏散客流及其困难,所以必须对其建筑的防火做精心设计,确保城市轨道人身安全与经济维护成为现实。
防火设计重要性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主要是敷设在中心位置的地下设施,主要承担各个重要地点交通运输的任务,是城市交通行业发展的先导,可以有力解决人员不舒畅、拥挤的问题,达到乘客方便、快捷的换乘。车站是乘客滞留主要地带,是人员集散的地点,如何将城市轨道交通建筑的安全建设好,是设计人员的首要任务。火灾即无规律的燃烧,在逻辑上很难控制。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建筑组成机构复杂,会存在很多引起火灾的隐患,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在进行其建筑设计过程中,必须要注重防火方面的设计,并且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机制,才能系统防止火灾的发生。通常情况,城市轨道交通建筑中的火灾为A、B、C、D四类中的A类,其中A类等级最高,也就是固体物质燃烧。在防火设计方面,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对防火设计以及安全机制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国内对相关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也取得了不错的研究成果,但还没太多的措施出台。城市轨道交通建筑的安全,关系到交通枢纽的正常运行,设计必须为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建造与安全运营提供可靠的保证,因此防火设计必须受到重视。
防火、防烟分区划分
防火分区划分原则
防火分区划分原则是:最大程度限制火势蔓延,进而缩减经济损失。防火分区面积应大于等于1500平方米,设多于或者等于2个安全出口,其中之一与安全空间相连。通常情况,依照火灾向防火分区以外扩大蔓延的原则可将防火区化分为两类:第一类为是竖向防火分区,用以防止城市轨道交通建筑竖向发生火灾蔓延;第二类为水平防火分区,用以防止城市轨道交通建筑火灾在水平方向扩大蔓延。
防烟分区划分原则
防烟与防火同等重要,很多人员不是在火灾现场死亡,而是被烟气所致受伤或者死亡,所以应该采取行之有效的排烟措施,最大程度将烟气散发到外界环境中去。防烟分区划分原则:分区面积小于750平方米,不能占用防火分区。防烟分区根据现场工程实际情况设定,其从顶棚下凸应大于500毫米。挡烟垂壁的下缘距离踏步面大于2.3米。
技术要点探讨
第一,《地铁设计规范》明确规定地铁以及地下相关工程的通风口或者出入口等位置的耐火等级必须为一级。因此,地铁工程的控制室、车站配电室、变电设备、控制中心等相关的重要设备用房,必须要使用耐火等级大于3h的隔墙,耐火等级大于2h的楼板,使用这些与其他相关部位实现隔开。地铁工程车站必须要设置防火分区,使用防火隔物进行区域分隔,每个防火区域使用面积最大不能大于1500平方米;地铁工程的车站站台、车站站厅、楼梯以及车站疏散通道等有关乘客密集的位置,车站的重要设备的用房,相关的地面、墙体、以及屋顶等地方的装修必须要使用不可燃材料;其余部位的装修也不允许使用可燃材料进行施工。除此之外,在地铁车站的施工中,石棉、玻璃纤维材料以及塑料材料等制品不允许施工中使用,因为这些材料好有有毒及有害物质,燃烧会产生大量烟雾。
第二,防火墙对于阻止火灾蔓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防火墙在有管道穿越时产生的缝隙是防火墙防止火灾蔓延的最薄弱的环节,管道的保温材料是造成火灾蔓延的最重要的原因,会引起重大火灾,因此管道的保温材料必须要选用非燃材料,并且在管道穿越防火墙时周围出现的间隙必须要进行填塞,保证密实。在进行竖向防火分区的分隔时,最重要的部位是楼板,如果楼板之间有管道穿越,产生的缝隙也必须要使用非燃材料进行填塞,保证间隙密实。地铁工程在选择防火门时应该使用平开门,保证防火门处于关闭状态中应该能够从两侧都能够实现手动开关门动作,并且在主要的通道处要使用甲级弹簧防火门。如果地铁站不方便设置防火门或者防火墙时,一般情况下能够使用水幕保护的防火卷帘或者复合式防火卷帘进行施工,并且必须要设计小门,并且要设计采取两级下落方式。在地下商场和地铁主体工程之间必须要设计必要的防火分离设备。在地铁站台和站厅之间通常情况下可以使用挡烟垂幕,并且设计要求挡烟垂幕下缘至楼梯踏步的距离必须要大于2米。
第三,地铁工程隧道内的消火栓的最小用水量、消火栓之间的距离以及水枪的最小充实水柱必须要满足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车站的消防栓箱内以及相关主要路线上必须设有相应的报警按钮,当地铁车站设计中有消防泵房时,应该设计有水泵启动按钮。地铁的车站出口以及通风亭连接口应该设计有水泵结合器,并且在半径40米内必须设置室外消防设备。除此之外,要设计消防水池,并且容积要满足地铁站的需求。
第四,有商业网点的城市轨道建筑,地下商场的仓库要设置自动喷淋装置,对下变电站、电气控制间、发电机组存放间等区域都应该安放气体没货装置。尤其是对商场的Ⅰ、Ⅱ、Ⅲ类地下停车仓库要安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第五,地铁工程车站以及隧道线路内必须要设计相应的机械通风系统。通常情况下要同时设计正常排风系统与排烟系统,在出现火灾事故时必须要能够保证正常的排风系统转换为火灾的排烟系统。火灾事故的通风系统必须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功能:
当地铁在区间隧道由于火灾阻断后,通风系统必须要能够向顾客疏散的反向方向输送新风,向背对疏散方向进行排风;当地铁车站出现火灾状态时,排烟系统应该能及时工作进行排烟,防止车站内的烟雾向地铁站厅和隧道内进行蔓延;当地铁车站站厅发生火灾时,排烟系统应该能够防止烟雾蔓延到车站入口或者站台处。
地铁工程中每一个防烟区域的面积要小于750平方米,并且排烟设备的排烟量必须要满足规定要求,能够同时排除两个相邻的防烟区域的烟量。地铁工程区间隧道的排烟速度不能低于2m/s,但是也不能高于11m/s,并且排烟设备以及辅助设备例如消声器和风阀等必须能够在150℃情况下持续1小时工作时间。
第六,疏散指示不可少,在地铁出入道路中安置防火设备。疏散指示的材质有特殊的规定,一般来说指示灯必须是不易燃烧的材质,如玻璃等制作而成,安装在人们容易看到的地方,不至于在有危险情况下,手忙脚乱,不知道往哪个方向走。安放位置一般在电梯、人行道、楼梯、站台、道路拐角、交叉路口、门、交通出入口处等等地方。单向的轨道一般每隔一百米设置一个疏散指示。疏散指示的内容应含有行走方向和到安全出入口的实际距离,指示标志的高度应高出地面1~1.2米。事故照明灯必须每隔20米远左右设置一处,在地铁站台、站厅、电梯出入口、输送通道口以及区间隧道内等主要位置都需要进行设置。事故照明灯以及事故指示灯都必须要设计有专门的供电系统,并且要具备耐火性能,符合地铁设计中电气系统工程的标准要求。地铁系统工程中必须要设计火灾监控系统以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一般情况下系统分为地铁系统防火灾控制中心以及地铁车站防火灾控制室两个级别的火灾防控方式。这两个不同级别的防灾控制方式分别要设置有相应的火灾监控系统、火灾报警系统以及火灾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在进行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必须要有联动控制装置以及信号控制装置,务必确保具备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两种方式,防患于未然。
5、结语
由上文论述可知,随着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建筑设计工作也必须结合科学技术进行,在进行交通建筑防火设计过程中必须要建立完善的火灾安全机制,开发以及创新高技术含量的科技成果,强化城市轨道交通防火设计的重要性,在技术上提高交通建筑的自然生存能力,对于国家整体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建筑防火设计与安全机制的研究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也具有一定的社会实际价值。
参考文献
[1] 周臣进.城市地铁车站工程的盖挖逆作法施工技术[J]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09(05).
[2] 薛澜,彭宗超,王郅强,范世炜.关于完善城市地铁安全风险治理体系的建议[J] .城市管理与科技.2010(04) .
[3] 丰伟.城市对外交通综合换乘枢纽系统关键问题理论研究[D] .西南交通大学. 2010.
[4] 徐雯霁.城市地铁的外部性问题研究[D] .西南交通大学.2010 .
防火设计要点范文3
【关键词】建筑分类;高度和层数;防火分区;消防疏散设施;公摊面积;保温材料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已经于2015年5月1日开始实施,其内容相对于之前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以下均简称为“旧建规”)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以下均简称为“旧高规”)两本规范,做了修改和增补。其中有关住在部分的内容与也有变化和增加。对这些内容加以研究、解读,会对今后的住宅设计工作有所帮助。
1、建筑耐火等级的分类标准的变化
新版防火规范最大的一个变化是改变之前住宅建筑以层数做为建筑耐火等级的分类标准,而是改为以建筑高度做为分类标准。新版防火规范中,“对于住宅建筑,本规范以27m作为区分多层和高层住宅的标准;对于高层住宅建筑,以54m划分为一类和二类。该划分方式主要为了与原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1995中按9层及18层的划分标准相一致。”(5.1.1-(2)条文解释)。另外,新版防火规范附录A中对于的建筑高度定义为室外地面至屋面面层或屋脊与檐口的平均高度,室内外高差1.5米以内或2.2米架空层不计入高度。由此可见,新版防火规范尽管采用以建筑高度做为住宅建筑耐火等级的分类标准,但是制定标准的思路还是沿用旧建规、旧高规以及《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的相关规定,其实改变的幅度很小,对于住宅设计基本没有影响。
但是,新版防火规范附录A中计算建筑高度的定义标准是到“屋面面层”,考虑到北方的住宅多属于严寒或寒冷地区,其屋面要设置保温层。如果按保温层厚度100mm,两个水落口距离15米,2%排水坡度,找坡层最薄30mm厚度, 20mm厚找平层计算(忽略防水层等厚度),则屋面面层做法厚度应为300mm(100+30+7500×0.02+20)。将屋面面层厚度均摊到每层,那么按新版防火规范规定,54m(18层)的住宅层高无法达到3米,应在2.9米左右。这点在设计时应引起注意,否则极易突破新版防火规范的标准。层高的降低不一定是坏事,住宅层高每降低10cm,可降低造价1.2%~1.5%。所以,从另一方面看新版防火规范间接地控制了住宅层高,对于降低建筑材料消耗、降低造价、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推动作用。
2、防火分区的变化
首先,新版防火规范将高层建筑防火分区最大允许面积提高到了1500O。虽然和旧高规相比提高了500O,但由于住宅建筑的特殊性,面积的增大对住宅设计的实际意义不大。但是对于高规格、大面积的高档住宅设计,带来了一定的灵活性。
第二,新版防火规范中5.4.10-3条中规定“住宅与其他功能建筑合建,....住宅部分和非住宅部分的安全疏散、防火分区和室内消防设施配置,可根据各自的建筑高度分别按照规范有关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的规定执行:.....”这条如果按住宅是高层主体,其他建筑高度不大于24m时,可以理解为:住宅与其他功能建筑合建,住宅为高层主楼,其他功能建筑为多层裙房,因住宅的疏散楼梯要与裙房完全防火分隔,主楼在裙房的投影面积仅为住宅的疏散楼梯,其他部分可以划分为裙房面积。而5.3.1条中“注2”规定“裙房与高层建筑主体之间设置防火墙时,裙房的防火分区可按单、多层建筑的要求确定。”该条的条文解释为:“如果裙房与高层建筑主体间未采取上述措施时,裙房的防火分区要按照高层建筑主体的要求确定。”这两条规范对于裙房范围的定义有区别,即住宅与其他功能建筑合建时其裙房面积比其他建筑的裙房面积要大。这是否可以理解为住宅的火灾危险性小,且一般住宅主体面积放在裙房位置其利用率也较低,综合这两点而放宽了住宅与其他功能建筑合建时裙房的防火分区面积、安全疏散等的消防设计要求。
3、安全疏散对于住宅公摊面积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住宅作为相对特殊的民用建筑,其需求量大而火灾危险性较其他建筑要低。因此,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适度降低住宅的防火设计要求,从而降低消防疏散设施所占面积,降低每户的公摊面积,提高每户的套内面积利用率。这在目前房价居高不下,政府的土地供应量减少的大背景下,上对于整个国家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下对于每个购房者实际所得的户内面积的大小,都具有积极意义。
新版防火规范对于不大于54m(18层)的住宅的消防疏散设施的设置,其要求与旧建规、旧高规相比变化不大。虽然明确了开向前室户门的数量应不大于3樘(5.5.27-3条),但是对住宅公摊面积的影响很小,这类住宅压缩公摊面积的方法已经很成熟,可以沿用以前的设计思路。
对于大于54m的一类住宅建筑,新版防火规范的要求更为严格,规定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少于两个(5.5.25-3条)。新版防火规范已经禁止采用旧高规有关18层以上住宅中采用一部疏散楼梯加连廊的设计方法。两个出口的设置,加之一个单元需要设置两部电梯(《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6.4.2条),势必导致公摊面积的增加。一直以来满足住宅必要的消防疏散设施和减少住宅公摊面积一直是住宅设计的一个矛盾点。如何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应从两方面考虑,简言之,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大处着眼”即指通过增加标准楼层的户数,增加分摊公共设施面积的数量,从而减少每户公摊面积,是更为有效可行的措施。通过增加户数来减少公摊面积的典型案例是某房产公司乌鲁木齐的一个项目,该项目采用一层六户的设计方案。其89平米户型可以做到三房两厅,73平米户型可以做到两房两厅,非常具有市场竞争力。但是这六户中有两户仅有东向或西向采光,居住的品质不高,弥补这一缺陷方法是将这两户设计成小户型(73平方米)并优化户内布局,减少无效空间。
“小处着手”是指尽量采用各个要求指标的下限,够用即可,来压缩整个消防疏散设施的面积。关于疏散楼梯可通过采用剪刀楼梯间来满足两个疏散口的要求,楼梯踏步宽取260mm下限,踏步高取175mm上限来进一步压缩疏散楼梯的面积;担架电梯可兼做消防电梯,载重量取800kg下限,另一部电梯可选用载重量最小(630kg)的客梯,进一步压缩电梯井道的尺寸;合用前室只要不小于6O,独用前室不小于4.5O即可。另外,设备、电气井道也可以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进一步压缩尺寸,将检修空间与走廊、前室等功能合用。
标准楼层户数太少少会导致每户公摊面积过大,户数过多又会使部分户型的舒适度较差。如何取得一个户数与公摊面积的平衡点,是今后住宅设计的关键。目前按设置剪刀楼梯间的消防疏散设施,约为50平方米(按2.9m层高设置剪刀楼梯间,800kg担架兼消防电梯一部,630kg客梯一部及相应的前室、合用前室、设备电气管井),再加上走廊面积可能达到约65平方米。我们以100平方米左右三房的市场刚需户型为参照标准,如果一层仅设置二户,不考虑走廊面积,将户门直接开向前室,则每户公摊面积为25平方米,其公摊面积占户型面积的25%,套内建筑面积仅为75平方米左右,基本不可行。而一层六户的设计虽然可将公摊面积降至11平方米,但是至少有两户的朝向不好,而且一层六户必然要利用东西采光面,单元之间无法拼接,其节地效果不佳,东西向住户还会产生视线干扰。那么按一层四户设计,其每户公摊面积约为16平方米,公摊面积占户型建筑面积比例16%,在可接受范围内,而且四户均可朝南,唯一不足是中间两户南北通风效能较差,但是也达到了一定的舒适度要求。可见,一层四户布置方案应该是这个平衡点。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新版防火规范的实施对于不大于54m(不大于18层)的住宅影响不大,而对大于54m(大于18层)的住宅影响较大。对于面积在100平方米左右的市场刚需户型,一层二户则基本不可行,要满足均好性要求及控制公摊面积不至于过大,其合理的户型布置应该是一层四户。当然,在满足市场需要的前提下,可以设计一层大于四户的户型。如果户型面积要求在120平方米以上,按照一层三户计算,每户公摊面积约22平方米,公摊面积所占比例18.33%,也在可接受范围内。
4、保温材料的要求
保温材料的耐火性能要求是新版防火规范新增的内容,制定这部分内容的思路是:对于建筑高度不大于27m的这类火灾危险性小的住宅,其材料耐火性能有所放宽,而对于大于27m的住宅,其标准有所提高。建筑高度不大于27m的住宅允许使用B2级材料,但其外墙上门窗的耐火完整性不应低于0.5h(6.7.5-1-3条、6.7.7-1条);建筑高度大于27m的住宅可以采用B1级材料,但需要层层设置防火隔离带。可以看出新版防火规范对于外墙保温材料的规定更结合实际情况,根据高度不同,火灾危险性大小,既有放宽也有加强。
5、结语
综上所述,新版防火规范在住宅建筑耐火等级分类上面,与旧建规、旧高规保持一致,但27m(9层)、33m(11层)、54m(18层)这三个高度等级的户型层高会受限,基本只能保证2.9m的层高。关于防火分区的面积变化,与住宅合建的建筑其裙房的防火分区要比其他建筑的大,设计上更有灵活性。而影响住宅户型套内面积使用率的最大因素――公摊面积,在不大于54米的住宅类型上的影响与之前的防火疏散标准相比变化不大,影响最大的是大于54米的一类高层住宅。可以预见,今后这类住宅的标准层布置方式应该是一层多户,而对于市场刚需的100O三房的户型,标准楼层一层四户的平面布局因为各方面要素均衡,会成为主要的户型布置方式。
防火设计要点范文4
关键词: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疏散设计
高层建筑的使用功能复杂,设备种类繁多,人员集中,起火因素多,而人的安全疏散及扑救灭火的困难都较大。为了保证安全,防灾于未然,要特别重视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我国的高层建筑设计必须遵守我国现有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
一、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要点
做好防火设计,可以尽量减少或避免高层建筑火灾所带来的巨大危害,保障城市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防火设计中应把楼内人员的生命安全放在首要位置来考虑,立足于以防为主,防火与灭火相结合。在进行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时,应着重考虑以下几方面问题:
(1)总体布局要保证通畅安全。处理好主体和附体部分的关系,保持与其它各类建筑的防火间距,合理安排广场、空地和绿化,并提供消防车顺利接近高层建筑的良好条件。
(2)合理进行防火分区。采取每层作水平的分区(以防火墙划分)和垂直的分区(以耐火的楼板划分),力争将火势控制在起火单元内加以扑灭,防止火灾扩散。
(3)构造设计要使建筑物的基本构件(墙、柱、梁、楼板、防火门等)具有足够的耐火极限保证火灾时结构的耐火支持能力和分区的隔火能力。
(4)安全疏散路线要简明直捷。在靠近防火单元的两端布置疏散楼梯,控制最远房间到安全疏散出口的距离,做好疏散楼梯的防火封闭和排烟措施,以保证人员安全迅速地撤离险区。
(5)尽量作到建筑物内部装修、隔断、家具、陈设的不燃化或难燃化,控制可燃物的贮放数量,以减少火灾的发生和降低蔓延速度。
(6)做好建筑物室内、外消防给水系统的设计,保证足够的消防用水量和最不利点的灭火设备所需的水压。采用先进可靠的自动报警和灭火系统并正确地处理安装位置。还应设旨消防控制室,控制和指挥报管、灭火、排烟、疏散等。
二、耐火构造设计与防火设计
为了争取高层建筑主体在火灾后基本保持完整,减少损失、高层建筑应有一定的耐火能力。耐火构造设计要按结构方案选取各种材料和做法,确保构造厚度及保护层厚度。高层建筑的主要构件基本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可以我国规范为主要依据,根据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确定不同部位、不同种类的钢筋混凝土或钢结构构件的保护层厚度。玻璃幕墙的窗间墙、窗槛墙等填充墙的材料应用非燃烧材料。如外墙面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非燃烧体时,其墙内填充材料可采用难燃烧材料。无窗间墙和窗槛墙的玻璃幕墙,应在每层楼板外沿设置低于80cm高的实体裙墙,或在玻璃墙内侧每层设自动喷水保护其喷头间距不宜大于2m。另外,高层建筑内的装修往往采用各种可燃材料,一旦火灾发生,这些内装修可能成为火势的助燃物而扩大灾情。所以,内装修的不燃、难燃与阻燃是关于防火设计的重要研究方向。
预防失火或减少火灾损失的具体目标就是早期发现、早期发出警报,不待火灾扩大即早期扑灭,同时,使人员迅速疏散到安全地段、消防车能迅速靠拢,消防队员能迅速到达火灾现场救火。为达到上述目标,防火、灭火的每一个步骤必须充分重视,任何一点疏忽,都会贻误时机,扩大灾情。
1、总平面布局中的消防问题
选址应在交通便捷处。根据城市规划确定的高层建筑位置应有方便的道路通达。要求既宣靠近干道,便于高层建筑中大量人流的集散,又便于消防时的交通组织与疏散。在进行总平面设计时,应根据城市规划要求,合理确定高层建筑的位置、防火间距、消防车道和消防水源等。高层民用建筑不宜布置在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厂(库)房,甲、乙、丙类液体和可燃气体储罐以及可燃材料堆场附近。高层主体建筑的底部至少有四分之一的周边长度不应布置与其相连的高度在5m,进深在4m以上的附属建筑,且在此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建筑物周围应设环形车道(可利用交通道路)。如设环形车道有困难时,可沿建筑物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当建筑物的总长度超过220m时,应在适中位置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保持建筑间的防火间距。为了保让登高消防灭火操作的要求,及防止火势蔓延,高居建筑总体设计应保持建筑间的防火间距。
2、防火、防烟分区和建筑构造
高层建筑的体量大,有的标准层面积也很大,为了将火势控制在发生的单元,阻止向各处蔓延,一般都规定防火分区。防火单元是由防火墙和耐火楼板、防火门窗划分的。在设置有困难的开门部位,也可采用水幕保护的防火卷帘,在火警时,由消防中心指挥防火卷帘自动降下,执行防火分区的功能。
高层建筑防火分区的水平划分,应在满足防火规范的前提下,结合建筑物平面特征进行,力求协调使用功能合理分区、疏散方便、便于自救、扑救和火灾蔓延。当建筑物内部设有上下层相连通的走马廊、开敞楼梯、自动扶梯、传送带等开口部位时,应按上下连通层作为一个防火分区,其面积之和不应超过规定;当上下开口部位设有卷帘水幕等分隔设施时,则可按分层计算防火分区面积。在防火分区设计中,还需注意水平管道的耐火构造和垂直防火分区。穿过防火单元及防火墙的水平管道应由不燃材料制作,其中,为防止风管窜烟窜火,不宜穿过防火墙,必须穿过时,应在两侧设防火阀。
三、疏散设计
发生火灾时,人员往往还在远离地面的高层,将他们全部迅速地疏散到安全地带是防灾的重要环节。安全疏散设计是高层建筑交通设计中不对忽视的组成部分。疏散设计的原则是路线简单明了,便于人们在紧急时进行判断。同时提供从室内任何位置向两个方向疏散的可能性。
平面布局中的安全疏散问题,即表现为水平面合理疏散线路组织。火灾发生时,人流通过精心组织的水平通道顺畅到达疏散楼梯、电梯口,如旅馆中要求人们从着火房间或部位跑到公共走道、再经过公共走道到达疏散楼梯间,当人们向一个方向疏散(如常用,熟悉的出口等)遇到烟火阻碍时,将会掉头寻找另一条出路,设计上提供另一方向的疏散口成为必要。保证水平面有两个以上的安全疏散,它将贯穿在任何楼层平面设计中。一般,水平通道组织即是围绕两个疏散口(或逃生口)布置来进行。
消防电梯可以在火灾发生时供运送消防人员相消防器材以及抢救受伤人员。火灾时,普通客梯应立即降到首层停驶。但为了消防队员能迅速进入火场,及时运送消防器材和救护伤员等,必需设置一定数量的在失火能保证安全运转的消防电梯。
目前,许多建筑物中,消防电梯是单独设置的,但设计中采用以下几种情况:①位置上与其他电梯分开;②位置上虽与其他电梯并排,但层门不朝向公用的候梯厅,有单独的消防前室,并且操作是独立的。此外,人们在紧急避难时具有“归巢”本能,即首先选择最熟悉的。设计时可以使平时交通流线与紧急避难流线完全结合起来,从而使乘客电梯在火灾时变成快速高效的安全疏散工具。
参考文献
防火设计要点范文5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出现的问题
1.1建筑防火设计问题
建筑消防系统、疏散通道或者烟通道是否安全畅通,报警系统设备和消防设备是否能够正常运转,这对于预防火灾、减少财产损失、降低人员的伤亡率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国建筑防火设计规范和一些不到位,比如,一些建立在公共娱乐场所的防火设施,由于建造地点距离人员密集区较远,在发生火灾时很可能在第一时间无法发挥作用,从而丧失它应有的效果;另外一种情况是,虽然防火设施建造位置合理,但没有一个明确的使用参考,这仍然为消防安全埋下了隐患。
1.2建筑防火设施建造问题
从近年来众多的建筑火灾的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火灾几乎都是有可能避免或减少损失的,但由于建造时不到位,一些建筑防火设计或建筑设计师没有根据国家建筑设计防火标准的要求,施工时同样没有注意周围环境有可能产生的问题,这才导致在火灾早期火势较小时,不能及时有效的控制火势,致使火势继续蔓延;另外,防火安全通道施工时质量不过关,在起火时,安全通道内进满烟雾,导致疏散时混乱踩踏,或者是安全通道禁不住火势,直接坍塌,造成人员无法退出火场。
1.3我国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条例问题
通过不断修订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条例,这一条例已经日渐完美,内容越来越全面和成熟。但是随着现代建筑的复杂性,规范和理解过程中,总会有一些偏差。对于一些专业术语的解释有点模糊,比如,安全通道的净宽度和空间防火线等等的要求不很明确,所以有些规定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针对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出现问题的解决策略
2.1规范建筑防火设计
在规范防火设计时,有以下几个方面要点:排烟设施的设置,在各种建筑及娱乐场所中,都要设有排烟设施,因为在建筑物火灾时会产生大量浓烟,不但妨碍疏散而且会使人中毒甚至死亡。因此,地下建筑、高层的楼梯间、走道与消防电梯,都应该按照情况安排机械排烟或自然排烟的设施。设置有效地消防通道,消防通道是类似于在居民小区里的某条环形车道,可以在火灾发生时供车辆通行。与道路的设计相结合,在建筑物四周设置适宜的消防通道,以保障火灾发生时消防车畅通行驶,能够及时到达火灾现场;有效的疏散通道以及灭火装置,要减小火灾伤亡率,防微杜渐,那么在烟熏中毒和房屋倒塌而遭到的严重的伤害时,必须尽快撤离,因此公共建筑的安全出口一般不得少于两个,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必需设立更多的出口,另外,疏散通道上还要设置紧急照明灯和安全出口指示灯。
2.2监督建筑防火建造
无论多么完美的国家防火标准,,如果没有严格地执行,不采取要求规范,不认真学习国家标准要求,不落实文件精神,国家标准的出台以及建筑设计防火代码,它们的真正价值将会无法发挥出来。为了确保坚决执行国家的相关标准规范,无论是当地行政部门或设计单位的监督机构都应加强责任主体意识,积极进行施工质量和安全责任的规定,坚决执行国家建筑防火的相关规范,监督施工安全,从而避免在设计和施工中出现漏洞,消除消防安全隐患存在。另一方面,从设计单位到施工单位,以及监管单位,都应该加强对“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的宣传,加强建筑防火规范的执行,执行“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政策和法规,促进建筑消防工作上一个新台阶,为我国防治火灾事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进行防火安全队伍建设时,要让每个人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主动学习建筑规范及消防法规,明确各种注意事项,保证在平时工作中不会忽视每一个细节;另外,在作为防火工作主题的同时,还要扮演另外一个角色,内部监督的角色,在工作的同时,对内自省,确保国家建筑防火设计规则的坚决执行,从而不断提高我国建筑防火的能力。
2.3修正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条例
防火设计要点范文6
【关键词】分区;等级;疏散
Building Fire Design Overview
Wang Yi1,Suo Bi-xin2
(1.Xi'an think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Xi'an Shanxi 710000;
2.Xi'an Qujia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Xi'an Shanxi 710000)
【Abstract】Architectural design for fire safety of life and property of the people 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 practice starting from the author of several aspects of planning construction projects, project, general layout, construction, water, heating, electricity and other fire protection design experience outlined points raised exchanges with readers dwellers cut providers, academic atmosphere formed to promote national fire policy of "prevention first, combining anti-consumer" work in depth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Partition;Level;Evacuation
1. 规划
(1)建筑防火设计,必须与城市、农村规划同步进行。
(2)建筑防火设计,必须与建筑项目的确定同步进行。
2. 立项
(1)在立项报告中,应有明确的建筑防火项目内容。
(2)在立项可行性报告中,应有明确的建筑防火设计内容,可行性比较及资金比重。
(3)设计任务中,应有明确的建筑防火设计项目的内容,技术经济指标。
3. 依据
(1)国家和地方颁布的有关消防技术规范、规定。
(2)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和公安消防机关协商确定的书面意见。
(3)社会公共安全专业机构的咨询报告。
(4)设计任务书。
4. 项目概论
(1)项目类别、范围、功能、性质、任务、工艺。
(2)工业生产,贮存物质的分类;民用建筑的分类。
(3)项目选址或定位;项目四周外部环境分类。
(4)项目地理位置与公安消防站(队)的最近距离,站(队)设备容量及能力。
(5)项目附近供水水源情况,水网的类型、形状、管径、压力;附近消火栓的数量及位置。
(6)是否需要建消防站(队)及防范规模。
5. 工程设计
5.1 总平面疏散设计。
(1)在总平面设计中,对功能分区,防火分区配套工程,消防道路,出入口数量,竖向设计;近、远期规划方面的论述和依据。
(2)风向玫瑰图。
(3)项目(子项)周围相邻建(构)筑物的作用、性质、火灾危险性分类、层数、面积、耐火等级,防火间距情况,及需要拆除建(构)筑物的范围和期限。
(4)各类储罐、堆场的分组、分区布置。
(5)消防设施的设置依据及设计情况。
5.2 建筑防火设计。
(1)各子项建筑的结构类型,主要承重构件的耐火性能、规格、耐火等级定级及依据。
(2)各子项建筑平面及防火、防烟分区(含高级建筑裙房和跨层共享空间),及附设于建筑物内的配套设施的防火设计及其依据。
(3)楼板、隔墙、防火墙、防火门、窗以及舞台口上部和管道井等的分隔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4)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生产厂房的防暴措施,如结构选型、泄压设施的材料、重量和面积、墙面、地面及洞口的做法。
(5)建筑物内疏散走道,安全出口和楼梯间形式、数量、位置、宽度、疏散距离,以及通向屋顶和地下室楼梯的安全疏散设施的设计和依据。
(6)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商场、会场、餐厅、影剧院、体育馆的观众厅等)的最大容纳人数(或测算的密度定员数),控制疏散时间,疏散走道的设置,安全出口的数量,走道和安全出口的总宽度,座位的排行、排距,每个安全出口的宽度与控制疏散时间的协调关系。
(7)在使用功能上有特殊要求的建(构)筑物或个别部位,房间(如无窗厂房、洁净厂房、简仓、地下建筑)的危险性和所采取的防火防暴措施。
(8)建筑物内装修的材质,耐火性能和做法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5.3 给排水专业灭火设计。
(1)室内外消防用水总量的计算及依据。
(2)水源形式,供水能力和实际贮存量。
(3)室内外消防给水设计流量、管网形式、管径、水压及加压措施。
(4)消火栓的间距、保护半径、室外消防水箱的贮水量。
(5)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和依据。
(6)水幕隔离系统设计和依据。
(7)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和依据。
(8)固定、半固定泡沫灭火装置的设计和依据。
(9)含有可燃、可燃液体的污水,雨水管道的水封分隔措施。
(10)消防电梯间井底及地下室消防排水措施。
5.4 通风与采暖防火设计。
(1)通风及除尘系统的形式,排出物质的成分和含量。
(2)通风及空调管道的材质,保温材料的阻燃性能,管道敷设形式,管道阻火闸门的选型和设置位置。
(3)防烟、排烟措施的设计重点和依据。
(4)采暖系统的设计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及所采取的措施。
5.5 消防电气设计。
(1)消防电源的负荷等级,电源的数量,可靠性。
(2)消防用电的可靠性,保证15秒钟内复供能力及措施。
(3)强、弱电供电系统及供电设备防火设计。
(4)事故照明,疏散指示标志,事故广播,自动报警和消防电梯,消防水泵,防排烟等设备的控制。
(5)消防控制中心的设备选型和设计。
(6)事故照明,疏散指示标志选型及电源设计。V
(7)事故广播、自动报警、自动灭火、自动水幕、送排风机,消防水泵等自动或手动控制和联动。
(8)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的等级,电气设备的选型、规格和依据。
(9)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的供电线路防火设计。
(10)消防用电设备及供电线路防火及敷设结构设计。
(11)防雷、防静电等装置电气和系统结构设计及依据。
(12)接地装置电气和系统结构设计及依据。
5.6 生产工艺。
(1)生产工艺简要流程及原料、中间体、成品火灾危险特征,用量和贮存量。
(2)工艺过程中物质反应的操作条件及危险性分析。
(3)有火灾爆炸危险介质设备的安全控制措施,异常情况的紧急控制措施。
(4)有爆炸或火灾危险的气体,液体粉尘浓度的监测,使用仪器的性能和规格。
5.7 建筑防火设计用料汇总表。
(1)选用消防产品生产厂家的生产许可证编号。
(2)各类防火材料的性能、技术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