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相关政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供应链金融相关政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供应链金融相关政策

供应链金融相关政策范文1

1.我国供应链融资产生及产生原因分析

1.1我国供应链融资的产生2006年深圳发展银行在国内银行业率先正式推出了“供应链融资”业务。在这之后,很多商业银行也相继推出了各具特色的供应链融资服务,如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的“浦发创富”以及兴业银行的“金芝麻”等。[2]

1.2我国供应链融资产生原因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业务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中国供应链融资市场存在着的巨大的市场需求和盈利空间。中小企业相对于大型企业呈现资产轻、抗风险能力差、变现能力弱等特点。而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是其基本要求。这种情况导致了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力度有限。根据世界银行统计,中国中小企业只有12%的流动资金来自于银行贷款,雇员少于20人的小微型企业流动资金只有2.3%来自于银行贷款。这种局面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而实践表明,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商业银行的深度合作,借助供应链核心企业的良好信用,帮助整个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获得商业银行更好的融资支持,同时有效降低商业银行贷款风险,从而实现第三方物流企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以及商业银行多方共赢的局面。

2.我国供应链融资的发展现状

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受全球性金融海啸影响,全球企业经营业绩持续下滑。央行银根紧缩,商业银行收紧信贷成为全球金融市场主旋律,但我国的供应链融资业务却逆势而上,发展迅速。以深圳发展银行为例,2008年深圳发展银行启动线上供应链融资系统,2009年该系统正式投产。2010年9月9日,深圳发展银行宣布,该行推出的线上供应链融资正式突破1000家用户,并协助40多家核心企业有效实施供应链协同战略。2011年8月10日该系统与中铁现代物流管理系统正式直联对接上线,首批78家企业在线成功办理了业务。可以说,供应链融资作为一个金融创新业务在我国迅速发展。已成为银行和企业拓展发展空间、增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成为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方式。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提供的供应链融资业务针对企业运营的三大核心环节:采购、经营及销售主要有三种模式:预付账款融资模式、动产质押融资模式、应收账款融资模式。

2.1采购环节———预付账款融资模式预付账款融资模式是在上游核心企业(销货方)承诺回购的前提下,中小企业(购货方)以商业银行指定仓库的既定仓单向商业银行申请质押贷款,并由商业银行控制其提货权为条件的融资业务。这种业务模式大大降低了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同时也为其带来了收益。[3]

2.2经营环节———动产质押融资模式动产质押业务是银行以借款人的自有货物作为质押物,向借款人发放信贷款的业务。在这种模式下,物流、金融、仓储三种产业进行结合,有效的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组合、互动与综合管理,降低了在动产质押中所蕴涵的风险。

2.3销售环节的供应链融资———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应收账款融资模式指的是卖方将赊销项下的未到期应收账款转让给商业银行,由商业银行为卖方提供融资的业务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核心企业在整个运作中起着反担保作用,一旦融资企业(中小企业)出现问题,核心企业将承担弥补商业银行损失的责任。3.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业务存在的问题

3.1操作风险在供应链融资业务中,商业银行既要对授信企业的整个业务流程进行监控,又要对授信企业进行甄选和协调。同时供应链融资业务还具有业务流程环节多,决策链条长的特点。这些复杂的业务环节都需要银行从业人员对供应链各环节企业的商业模式、主营产品特点及经营规模等要素有深入的了解。所以,对于商业银行来说,经营此项业务会加大业务人员的操作风险。

3.2金融产品单一,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目前各金融机构所提供的供应链融资产品大都是较为基础的供应链融资服务,还未能很好地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3.3整体风险供应链融资的本质实际上是一种风险共担的融资模式,其信用基础是供应链的整体管理水平和核心企业的管理与信用情况,随着融资工具不断向上下游中小企业延伸,风险也会相应扩散。所以供应链融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但同时也加大了供应链的整体风险。

3.4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供应链融资业务属于金融创新型业务,现有的监管机制难以全面、合理、有效地约束此金融创新产品。而供应链融资业务同时又包含了商业银行、企业、中介机构以及监管机构多种主体。现有的法律法规及监管制度尚需完善,以达到对整个业务流程中所涉及的机构全面监管的目的。

4.中国供应链融资融业务发展的对策

4.1应稳健发展供应链融资业务供应链融资业务属于创新型业务,整个产业链还没有完备、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完善,业务人员的技术水平也需要更进一步的培养。所以应该稳健的发展供应链融资业务,盲目扩大运营范围,并不利于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业务的发展。

供应链金融相关政策范文2

1.1提高供应链效率

“线上供应链金融”使得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通过网上银行或银企直联实现在线融资服务。同时,通过贴合供应链金融的运作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使得融资审批时间缩短到不到一小时,赎货(还款)审批时间缩短到几分钟,银行资金的获取从以工作日计变为以分钟计,大大提升了供应链效率。

1.2信息共享,风险降低

在供应链企业间,授信额度、库存、销量流转等数据在网络平台上清晰罗列,使得上下游企业能够更加合理、快速的安排采购、排产、销售等各项活动;在物流公司中,线上供应链金融系统与物流公司对接,使得客户能够在线办理抵/质押品入库、赎货等,同时物流监管公司通过线上供应链金融系统实现全国各处分散监管驻点的统一管理;在银行中,通过线上供应链金融系统,银行能够实时监控抵/质押品情况,以及供应链运作效率等;通过以上三方面的信息共享,大大降低银行的坏账风险与供应链风险。

1.3降低信息甄别成本与操作成本

通过线上供应链金融系统,银行能够从电子商务平台快速获得所需要的有关商品、应收账款、企业等关键信息,降低了银行的信息甄别成本。另外,“线上供应链金融”使供应链企业间信息交互标准化和电子化,节省各环节参与费用。据社科院专家初步估计:千家企业上线,一年仅节约纸张一项就相当于少砍伐3000多颗树/100亩原始森林。同时,在线信息共享提高了银行职员的工作效率:所有申请通过网银提交,不用反复、不用传真、不用邮寄,自动生成电子台帐及相关统计报表,节省大量的工作时间。

1.4实现供应链线上协同

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核心企业将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商务活动高度融合,包括企业内部“产‐供‐销”协同,以及企业与供应商、企业与客户、企业与物流之间的协调工作。而线上供应链金融使得供应链中的支付结算问题(资金流),也真正实现了在线协同。完整实现“商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所有功能在线提供、在线使用。

2线上供应链金融发展瓶颈分析

2.1缺乏统一的商品编码

目前,深圳发展银行自主研发了一套标准商品编码,通过“标识代码+分类代码+属性代码”,将涉及国民经济行业可能作为押品的商品分类,进行简化编码,解决了供应链与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服务主体之间的商品识别体系的兼容问题。但是,国内其他银行研究开发此类商品编码仍需一定时间,虽然,深圳发展银行已明确提出愿意将自身研发的编码体系免费开放,但编码的后续维护与更新,还需要国内银行同业工会或相关行业组织共同完成。

2.2缺乏相应的操作平台

线上供应链金融服务需要买卖双方的ERP系统和银行电子商务平台的对接,深圳发展银行“线上供应链金融”与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物流企业等实现系统对接和数据交互,通过数字签名技术进行客户身份认证,客户在线提交电子资料,审批过程直接线上进行。但是,目前国内其他银行线上融资系统基本上是银行内部的独立操作系统,无法与供应链上多方实现对接和交互,主要提供线上数据录入功能,客户需线下提交纸质审批资料并加盖公章,审批过程仍在线下进行。

2.3信息的不确定性

由于供应链的共享信息都是由各节点企业的内部信息系统提取和集成的,一方面,出于保证自己利益最大化的考虑,各节点企业可能会隐藏一些敏感信息和涉及商业秘密的信息,或者为提高客户的购买欲,夸大一部分信息,使信息失真;另一方面由于安全漏洞和病毒、间谍软件等网络安全,隐患严重破坏供应链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传递,给线上供应链金融的运作带来了风险。同时,信息在处理过程中因使用技术不当、信息转化标准体系不一致等问题,而带来信息失真的风险。

2.4银行内部操作风险增加

线上供应链金融的应用使所有供应链金融活动在线提供,这对银行职员的素质要求、计算机操作水平的要求大大提高,同时,对于参与线上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数据处理能力、操作水平要求也更加严格,但是,目前我国相关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仍相对较低,无法满足电子商务以及线上供应链金融服务快速发展的要求。过低的员工素质与操作技能所带来的操作失误,将可能给线上供应链金融带来较大损失。

3建议

3.1建立先进信息系统,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

首先,我国中小企业要重视电子商务技术的应用,加大投资建立健全先进的信息系统,实现我国中小企业与银行对接;其次,我国政府与行业工会协助建立统一的商品编码体系,实现大供应链金融,完成商品识别与信息数据化。最后,国内其他银行应加大与深发展的交流,加大投资建设银行内部信息系统,实现汇票系统的线上发展,以丰富线上供应链金融的服务内容。

3.2加强相关业务培训,提升业务人员素质

线上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必须以人员素质的提升为依托,无论是我国银行还是中小企业都应该从招募与甄选、培训、激励等各个人力资源模块入手提高业务人员素质。

供应链金融相关政策范文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7006001

2005年7月国务院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原因;2009年1月1日,《循环经济促进法》的颁布实施,明确而科学的解释了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内涵;2010年4月20日,《关于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政策措施意见的通知》颁布,通知中明确提出“支持国家、省级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园区、企业发行企业(公司)债券、可转换债券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直接融资工具。探索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园区内的中小企业发行集合债券。”相关政策的出台进一步明确指出了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表明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已渐入正轨。2012年8月,我国又出台循环经济领域发展新规《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规划主要讨论了节能减排十大重点工程的发展方向,并在生产节能改造、高新节能技术示范化发展和推广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建设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规范,其投资总额达2.4万亿元,而循环经济领域中的重点工程项目达到了5680亿元。在循环经济投资资金中,主要商业银行对循环经济资金支持贷款投入相对较低,仅占7%。

截至2014年末,“根据银监会的数据统计,仅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6大国有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绿色贷款余额已超过2.3万亿元,”一方面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巨大资金缺口,另一方面是政策性贷款滞压库底,这就需要高效的金融体系科学合理的规划资源配置,保障循环经济发展的规模化和长远效应,然而循环经济的良性运转,需要金融体系对经济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规避金融风险,开发、利用金融资源及其杠杆效应,促进循环经济的良性发展。本文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与供应链金融运作模式的基理基础之上,进一步分析供应链金融发展模式与循环经济发展方式机理的有效相关性。

1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路径选择,一方面,我国资源储量大,但人口数目多,造成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贫瘠且资源利用效率低,政府选择大力推广发展循环经济。党的十六大提出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十七大提出的“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十提出“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国策,连续三年强化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创新,为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不断完善的制度保障。另一方面,循环经济发展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它是可持续发展的另一要义选择,在经济学领域中的循环经济发展其本质在于生态经济化过程的可持续发展。过去我国惯以高能耗、高污染、高人力能源消耗的粗放型经济运转模式为传统,造成环境和资源的重压负担,其必然的发展结果就是能源的浪费、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这些破坏与浪费主要是局限于人类社会既有的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方式,而根本性解决和变更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以实现企业的科技创新和技术变革。

2供应链金融的运作模式

通过供应链金融服务,银行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及时的资金支持,为中小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融资渠道。巩固供应链企业集团成员之间的交流合作,增强供应链集团整体的信用等级,推动产业集群的规模化发展,增加供应链的运行效率和竞争力,供应链金融是一个大的融资范畴,目前已成为各大商业银行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和业务范围。以不同的供应链主体为出发点,可以将供应链金融的业务模式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2.1以客户为核心出发点

可以将供应链金融的运作模式可分为供应商融资、核心企业融资、经销商融资。核心企业的融资侧重于财务状况、管理状况的评估等传统的融资方式。

2.2以风险承担主体为核心出发点

根据风险承担主体的不同,供应链金融的运作模式可分为核心企业承担实际风险的运作模式、配套企业自行承担风险的运作模式。核心企业承担实际风险的运作模式,又称为“1+N”融资模式。核心企业为链上供应商、经销商承担连带担保责任。配套企业自行承担风险的运作模式,是银行通过适度控制融资企业的货权或控制核心企业的应收账款来降低其自身投资风险。

2.3以资金缺口为核心出发点

会计处理上,最易产生资金缺口的项目主要有:应

收账款、预付账款以及库存仓储的相关费用,根据资金

缺口的项目分类,将供应链金融的业务模式划分为应收款融资模式、预付款融资模式和存货融资模式。其中,应收款融资模式即采购商通过与银行的融资合作,取得货款,并将银行融资资金提前垫付给供货商,供货商获取银行融资货款后将提货单作为质押物抵押给银行,以后分次提货的融资方式;预付款融资模式即采购商直接与银行合作,获取融资贷款,同时银行将提货单作为质押物的融资方式;存货融资是指,银行与物流公司合作,指定物流公司保管银行融资业务项下的存货,经营企业凭借物权的他方监管,获得贷款的金融活动。

3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与供应链金融运作模式的相关性分析

循环经济的发展主要依托于科技进步,企业采用高科技手段与先进技术将废弃物以及稀缺资源进行加工处理和资源转化,而这个回收、转化和利用的过程需要的资金成本极高,所以需要联合企业资源优势,建立集团经济合作体,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有效促进废弃物的资源转化。企业集群作为高效的经济体成为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供应链金融为供应链环节中多个有经济关系的企业集群为服务对象,整合生产要素,降低金融风险,实现供应链各个环节收益最大化。从循环经济的发展规律和供应链金融的特点出发,二者可以有效融合,循环经济的发展规律符合供应链金融发展的要求,供应链金融的运作模式决定它可以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资金支持。

(1)从我国目前的循环经济发展状况来看,循环经济发展存在投资金额大、投资周期长、投资风险高的特点,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的问题,尤其是资金缺乏的中小企业参与循环经济发展的可能性更低,作为市场参与主体的中小企业始终无法全面参与到循环经济发展中来,这也制约了我国循环经济发展规模的扩大。由于我国的二元金融体制和利率二元化,使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经营稳定性差、经营风险大的内部动力不足和资本市场不健全的外部环境不足的双重困境,而供应链金融避开把单个企业作为考核标准,而是以有实力的大企业为核心,横向衡量整个供应链运作效率,以企业之间的信用产品为媒介,给整个供应链相关企业提供融资机会,而作为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也可以借助核心企业信用获得融资机会,从而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供应链金融相关政策范文4

【关键词】小额贷款公司 政策监管 双转制 供应链金融 联网式

一、小额贷款公司的现状

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小额贷款公司在全国迅速发展,截止到2012年6月底,由2005年最初的7家试点公司迅速发展到5267家,贷款余额4893亿元,上半年新增贷款977亿元。小额贷款公司一方面为民间资本创造了一条很好的投资渠道,另一方面在当前银根收紧的货币条件下为满足企业和农村资金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

表1反映了全国小额贷款公司总体发展情况,机构数量的急速增加体现了全国金融体系对于小额贷款公司的高需求,而贷款余额指标始终高于实收资本指标可以间接表明全国小额贷款公司自有资金不足,总体融资杠杆水平较低。

表1 全国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情况

时间 机构数量(家) 从业人员数(人) 实收资本(亿元) 贷款余额(亿元)

2012年第二季度 5267 58441 4257.03 4892.59

2012年第一季度 4878 53501 3871.37 4447.25

2012年第四季度 4282 47088 3318.66 3914.74

2012年第三季度 3791 40366 2823.82 3358.85

2012年第二季度 3366 35626 2464.30 2874.66

2012年第一季度 3027 32097 2140.89 2407.66

2012年第四季度 2614 27884 1780.93 1975.05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相关数据整理得出。

二、小额贷款公司发展面临的制度困境

(一)小额贷款公司身份定位不明确始终限制其自身发展。由银监会的《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可知,小额贷款公司的法律形式是有限公司,而不是金融机构,它不能吸收公众存款,也不能享有金融机构入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在融资和运营过程中的各种优惠待遇。小额贷款公司虽然从事金融业务,却不能取得金融许可证,加大了小额贷款公司的运营、融资成本,造成小额贷款公司自身融资的限制,使得它不能及时、足够地为需要资金的高新企业提供融资帮助。

(二)部分政策的出台不利于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有时会为了宏观经济调控和产业投向的全局发展而出台一些可能对信贷资产造成损失的政策,如制糖、钢材、造纸等行业的限制,这对生存在这些行业中的企业造成直接影响,小额贷款公司对这些企业的注入资金也就很难收回。

(三)规范监管缺失影响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对于小额贷款公司的法律规范较少,监管主体的监管力度不强,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小额贷款公司的运营存在着较大的机动性,小额贷款公司有时会为了更大的利润冒险贷给某些暴利行业融资,投入资金的收回难度因贷款风险的增大而增大。

三、破解小额贷款公司制度困境的对策

小额贷款公司的平稳发展有利于金融体系的稳定,针对其发展提出以下策略:

(一)对于身份问题,笔者认为小额贷款公司可施行“双转制”,此处的转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小额贷款公司转制成为城镇银行,第二阶段将成熟的村镇银行再转制成小额贷款公司。身份问题导致的融资难是制约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障碍,小额贷款公司转制成为村镇银行是提升小额贷款公司地位很好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其“只贷不存”的局面。并且《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规定,新成立的小额贷款公司,持续营业3年以上(含3年),并且近两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不良贷款率低于2%,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130%以上,就可以转制成村镇银行,这对于小额贷款公司转制成为村镇银行的门槛不高。将其转制成为村镇银行后,其可享受村镇银行的待遇,身份问题得以解决,为其自身的资金筹集提供一定的保证,但小额贷款公司的控股权和经营权都交给了金融机构,这背离了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初衷,因此待转制后的“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到和一般的村镇银行拥有相近的规模后,再按前一次转制时的入股比例将村镇银行再转制回小额贷款公司,这并非回到了原点,而是呈现螺旋上升的局面。这样的“转制”既解决了转制所导致的背离的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初衷,也使小额贷款公司的规模迅速扩张。

(二)对于向企业提供融资问题,可应用供应链金融模式。“供应链金融”是指小额贷款公司将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对象,通过对供应链成员间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有效整合,针对企业应收、存货、预付等各项流动资产进行方案设计,运用各种金融产品向供应链中所有企业,尤其是上下游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使得供应链上相关的中小企业得到融资支持。从而解决供应链上资金分配不平衡的问题,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供应链金融是物流业与金融业相结合的创新业务,2006年深圳发展银行在整合多年创新成果和资源优势的基础上,正式推出了“供应链金融”的品牌,目前已成为金融业的新业态。

(三)对于监管问题,要实现小额贷款公司的健康稳定发展,监管和政策制定必不可少。在监督管理模式上,我们可以借鉴一下江苏省的经验。江苏省为了服务小贷公司,实现对小贷行业的强化管理,由江苏省政府出资成立了一家为小贷公司提供专业服务的国有控股公司——江苏金农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农公司”)。该公司受江苏省金融办监管,开发了一套小额信贷IT综合服务平台,集“小贷信息平台”、“小贷业务平台”、“小贷培训平台”、“小贷监管平台”和“小贷创新平台”于一体,服务平台包含了财务管理、信贷管理、业务监管、资金调剂等模块,实现了小贷公司信贷审批、财务管理、业务监管和资金头寸调剂的统一。由于实现了信贷数据的省域集中和联网运行,各级金融办能对小贷公司进行实时监管,对于加强地方金融管理能力、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为了规范和加快小贷公司的建设进程,江苏省金融办会同相关部门先后印发了《江苏省小额贷款公司征信系统管理办法》、《江苏省小额贷款公司资金头寸调剂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等配套文件,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政策依据和指引。根据以上江苏的情况,集中对小额贷款公司进行管理,采取联网式来规范小额贷款公司是可行的措施之一。因此,可以成立一个数据公司来搭建管理这个平台。而相关部门也应该出台相关政策来支持小额贷款公司的规范管理和数据平台的建立。有了这样一个平台,小额贷款公司的管理就相对统一,风险系数就极有可能大大下降。小额贷款公司自身的健康发展会使其具备较大的资金规模和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中小型企业也就更有可能选择小额贷款公司。

四、总结

目前,中国经济跻身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小额贷款公司已成为金融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其所面临的制度困境始终限制其自身的发展,这从根本上限制了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能力,使得小额贷款公司自有资金不足, 总体融资杠杆水平较低,市场流动性紧张并且难以从根本上好转。为增强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能力,我们首先要解决的便是其身份定位不明确所导致的尴尬处境,然后制定拓宽其融资渠道的对接模式,同时再制定政策、规范监管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方向。

总之,文中所提出的关于破解小额贷款公司制度困境的对策需要实践的检验,也需要经验总结。只有在一路前行中不断地思考,不断地修正轨道,这些新制度才能淬炼升华!

参考文献

[1]邹武平.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融资探讨[J].商业会计,2009(17).

[2]杜晓山.江苏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中的经验与问题[J].上海金融,2010.

[3]姚玉洁.“草根金融”的制度空间——解读《小额贷款公司改制设立村镇银行暂行规定》[J].光彩,2009(07).

[4]石飞.供应链金融在中小企业中的运用[J].浙江金融,2010(10).

供应链金融相关政策范文5

1、区块链技术概述

区块链概念最早于2008年提出,它是在已有技术上进行的独创性的组合创新,其核心技术包括P2P网络技术、非对称加密、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等。区块链技术特别适用于具备多方协作、节点共信、信用透明等特征的场景,天然具有降低信任成本、实现数据主权、提升运行效率等优势。产业界和学术界都不断对区块链技术进行研究和探索,但当前区块链发展仍面临不少挑战,主要集中在技术、场景以及顶层设计方面。

2、国内外区块链发展现状

1)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区块链的发展,先后出台系列政策

从2016年开始各国政府已经关注到区块链的价值,2017年亚洲各国加快布局,2018年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各国区块链技术的落地应用涌现。美国、英国和中国在应用方面布局较早,并在金融、供应链等行业领域形成丰富的应用案例。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国区块链应用方向上较为聚焦,政策上较为开放。在经费支持方面,美国政府直接给予研究人员和区块链公司科研经费,英国、新加坡、日本、韩国主要以投资区块链项目为主。

2)国内外巨头纷纷布局区块链产业,推动技术与应用发展

国内外巨头企业于2015年便开始关注区块链技术,更多关注于技术研究与概念验证,部分企业于2106年开始进军区块链行业,2017年国内外各巨头企业动作更加频繁,纷纷开始落地应用探索,2018年则涌现出了一大批区块链解决方案和应用案例。国内外互联网企业非常关注区块链底层平台研发,推出区块链即服务(BaaS)平台,并在供应链金融、溯源、数字版权、物流追踪等方向积极探索应用。百度基于区块链开展百度百科数据上链、图腾存证,腾讯开展供应链金融应用及BaaS服务,阿里推出食品溯源、跨境结算等应用。

3)开源是推动区块链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式,国外社区活跃

开源是推动区块链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式,涌现了以太坊、超级账本、DFINITY、BCOS、安链云、DNA等一系列开源平台,开源社区、企业界、高校经过积极探索在智能合约、分片存储、网络优化、跨链交互等方向创新形成了一系列关键技术,但以太坊等平台也经历了多次拥堵事件、安全事件,所以性能、容量、安全的优化提升是各个平台的关注点。另外,通过分析国内外区块链开源平台的关注度和活跃度,明显看出国内区块链开源平台的活跃度与国外存在一定差距,需要加大力度推进国内区块链开源平台的研发投入。

4)人才培养是区块链创新的关键,国内外高校积极布局

当前全球范围内共计29所高校已开设区块链相关课程和培训,大力培养区块链专业人才。我国总计10家高校开设了人才培养课程,位于全球之首,这表明中国在人才培养意识方面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其中上海地区已有4家高校开设相关课程,占中国高校总数的近一半,这四家高校中有三家位于杨浦区。

3、上海区块链技术与应用发展概况

1)上海已形成完备的区块链产业生态,底层平台全国领先

上海目前已经形成了从理论技术研究到底层平台研发再到行业应用创新的完整生态体系,复旦、交大、同济、财大等高校都在开展区块链技术的研究和人才培养,上海拥有工信部认定的微众银行、万向区块链、矩阵元联合打造的BCOS,众安研发的安链(AnnChain)等区块链开源平台,分布科技的DNA也通过中国电子标准化研究院的《区块链参考架构》符合性测试。在金融、供应链、航运物流等领域有一大批企业在开展应用研发,也成立了一些行业联盟、研究机构,在推动区块链产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巨大作用。

2)上海出台了系列政策,高校、联盟协同推动区块链技术与应用

上海从2016年开始推动区块链技术研发和应用探索,下图为上海市区块链相关政策出台时间,截止目前上海各政府部门已出台近10项相关的政策和建议。

上海自2016年4月开始,各企业机构纷纷成立了一系列联盟机构推动区块链技术的联合研发与应用,下图为相关联盟成立的时间,截止目前至少已有7家企业、机构和高校成立的联盟机构开展区块链的研究。

从2016年2月开始,上海高校已经开始推进区块链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上海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高校先后成立了研究机构、联合实验室等。

3)上海培育了一批技术创新企业,在技术方面有一定优势

根据工信部信息中心的2018中国区块链产业白皮书显示,截至2018年3月底,全国有区块链企业456家,目前上海有区块链企业95家位列全国第二;从国内区块链融资事件地域分布来看,上海有73轮次,排名全国第二,上海区块链发展有一定基础优势。从上海区块链企业注册地域来看,浦东新区数量最多,为27家,杨浦、松江、奉贤、宝山、虹口、黄埔等地区也是块链企业注册较多的区域。上海的万向区块链、分布科技、金丘科技等技术公司位于虹口、杨浦等地;同时,杨浦、浦东等区都有着高科技园区和高校分布,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都位于杨浦五角场。通过杨浦区的配套政策,相信杨浦将成为后续推进区块链发展的重要创新区域和基地之一。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我国已公开的区块链专利申请数量达到了2077件。上海申请数量为170项,与北京、广东、浙江有一定差距。目前,区块链的技术专利主要集中在数据技术、加密技术、共识技术、智能合约、区块链应用等方面,区块链应用的专利最多有700多项。上海区块链专利申请主要以企业为主,复旦、上海交大、同济区块链专利合计15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区块链的研发集中在企业,高校在中间的作用发挥还不明显,有必要鼓励高校在区块链理论技术方面做重点突破。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上海已经在供应链金融、保险、电子存证等行业领域有了试点应用,并形成了一批典型案例,为区块链的应用落地和推广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果。通过对上海近百家区块链企业调研和深入分析,编写组收集掌握了一手素材和典型案例,其中有特色的案例包括:万向区块链打造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基于汽车产业核心企业数据,为中小企业供应商提供信用背书,开发供应链中的“长尾客户”,缓解多级供应商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众安保险采用区块链存储处理健康险电子保单21.27万份,涉及保费收入3736.36万元;连陌科技利用区块链和物联网技术,打造的全球首个区块链科技养殖项目“步步鸡”,获得中国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论坛组织的第二届中国区块链开发大赛特等奖;电子数据存证产品-法链已为法大大等合作伙伴的150万/日电子合同提供存证后端。

4)上海区块链技术具有一定优势,但后续发展还存在不足

上海在区块链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例如拥有万向区块链、众安、分布科技、金丘科技等一批区块链技术研发企业,底层平台技术国内领先;区块链天然适用于多方协作、多信任主体间建立信任机制,上海拥有金融、航运、供应链等众多潜在应用场景;上海各大高校纷纷成立区块链研究机构,开展区块链教育与培训,具有一定人才储备。

但是上海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不足,从前面分析可知,区块链技术起源于国外,国内在核心技术方面还不完善,许多底层平台依赖于国外开源项目;在产业应用方面,联盟组织发挥的作用还有待于挖掘和进一步加强,需要协同行业主管部门共同推动应用落地;上海区块链企业还是较为分散,产业各方很难形成合力,需要打造专门的集聚区,在顶层规划方便也需要进一步强化。

4、上海区块链技术与产业发展建议

上海区块链技术与产业发展将紧密围绕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总体战略,抓住“信息互联网”向“价值互联网”发展升级的契机,培育具备全球规模和影响力的平台经济、全球规模和竞争力的行业巨头,不断创新应用新模式、探索产业新业态,服务上海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建设。

上海在区块链底层平台研发方面相比国内其他地区有一定优势,结合目前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趋势,我们建议从基础理论、技术平台、共性技术三方面进行投入和布局。基础理论方面:由于区块链是一项集成创新技术,目前的加密、共识算法等其核心技术,需要积极探索和创新,若要推动上海区块链技术能级的提升需要从基础研究开始培育,我们重点考虑区块链共识算法、智能合约形式化验证、抗量子隐私保护、跨链交互等;技术平台方面:解决当前区块链技术实际应用中所面临的问题,我们重点考虑区块链技术平台的性能优化和安全管控;共方面:我们建议重点推动行业应用过程中的区块链功能、性能、安全等测试、验证服务环境建设等,帮助企业降低应用难度和成本。

供应链金融相关政策范文6

企业最直接的生存环境就是它所在的供应链。任何一个企业,在一定时点上都存在于某一特定的供应链,但企业在供应链上的位置、地位绝对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时间的变化,企业在供应链上的状态往往会发生变化,当然,可能是向着对本企业有利的方向发展,也可能是向着对本企业不利的方向发展。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如果能够长久保持在供应链上主动的、核心的地位,那就意味着该企业有着旺盛的生命力;相反,如果一个企业在供应链上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边缘的位置和不稳定的状态,甚至还被原有的供应链所淘汰,那就意味着该企业即将或者已经失去其生存的环境。当然,如果一个企业有能力主动地从原来的供应链跃居于新的供应链,那往往是由于本企业与原有供应链量级的相对变化所致。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生存的环境绝对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国度,供应链上的结点企业可以来自任何国度,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使得空间差异已不再成为搭建供应链关系的障碍。因此,对于每一个现代企业而言,它的生存环境是不受空间限制的供应链即广域的供应链。

在广域的供应链中,潜在的供应链成员的数量比以往的供应链上的潜在供应链成员数量会有显著增加,因而它们之间为争取供应链上较有利的位置和地位的竞争也会相应地加剧。对每一个企业来说,其生存环境会变得更复杂,竞争也会更激烈。尽管每一个企业都不例外地处于这样一个环境之中,但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地区的企业相对于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的企业,由于竞争力的差异所致,这种变化所带来的负面效果会明显得多。因而,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地区的企业迫于客观上广域供应链的存在及其进一步的发展,将要面对的问题会越来越多,而且挑战也会越来越严峻。

让我们来看看已经和正在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

(一)跨国汽车公司在中国

1985年3月21日,德国大众和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合资的上海大众成立,这是跨国公司正式在中国生产轿车的开始,从那以后的20年间,全球所有重要的跨国汽车公司都已经进入中国。到本世纪初,国内汽车市场基本形成了这样的格局:德国大众和日本丰田分别和一汽成立了一汽大众和一汽丰田;美国通用和德国大众分别和上汽成立了上海通用和上海大众;标致雪铁龙集团和东风汽车则成立了神龙汽车。此外,日本本田和广州汽车集团以及东风汽车分别成立了合资公司。

2003年,丰田、宝马、奔驰、福特和日产各自在中国找到了自己的合作伙伴,并计划将其主打车型拿到中国生产。福特计划在中国投入15亿美元用于提高在中国的产能,奔驰集团目前已与北汽集团合作,计划投入 10亿欧元在中国生产C级和E级车。宝马也加入了中国豪华车市场的争夺。

跨国巨头和中国几个大汽车集团的合资加速了中国汽车业的发展,但是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跨国公司牢牢把核心技术把持在手,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也不愿意在中国市场推出最新的车型,等等。

(二)2亿欧元砸进中国市场,TNT欲在华办独资直邮

紧跟联合包裹运输公司(UPS)和联邦快递(FedEx)之后,又一国际快递巨头TNT于2004年9月10日在上海宣布,首次将旗下的快递、物流、直邮业务统一管理并提供整体服务。未来几年,TNT将增资2亿欧元,全力进军中国的物流、快递市场。

TNT快递是欧洲最大的快递公司,母公司是荷兰邮政集团TPG。早在1988年TNT快递就进入中国,受当时相关政策的限制,TNT快递与中外运合资建立了“中外运―――天地快件有限公司”,开拓在中国的快递业务。在中国市场,TNT快递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最近6年,TNT快递在中国市场平均保持约23%的收入增长和年均30%的业务增长速度。目前,TNT快递的服务已经覆盖国内500个城市,拥有2000个服务网点。

(三)纽约银行在北京设立代表处

2004年2月12日纽约银行在北京设立代表处,该行北京代表处执行的具体业务项目包括:推广存托凭证、证券托管、全球范围支付、贸易金融业务的执行与清算和证券服务等多项金融产品及相关服务。

纽约银行公司是一家为发行者、投资者和金融中介提供证券服务的跨国金融企业,为全球100多个资本市场的证券交易活动提供服务,在世界资本市场的基础建设方面起着重要的领跑作用。作为世界金融界的巨头之一,该行通过其完善可靠的技术,为全球范围的企业、金融机构、资产管理者、政府、非盈利组织和个人提供优质可行的解决方案。

这样的案例很多。这使我们不得不对增强我国企业竞争力产生更强烈的紧迫感。

我们知道,企业与企业的竞争,从某种程度上已经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在明确这个事实的同时我们必须承认,入世后的供应链是全球化的供应链,影响全球化供应链形成和变化的因素比以往的要复杂得多。而我们的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的状况如何呢?

二、中国企业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对我国企业供应链管理状况进行了调查,该项调查的具体内容包括供应链管理战略、组织结构和人员管理、支持技术的应用、运作水平等几个方面。调查的空间范围包括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安徽、陕西、四川等11个省市。调查单位分布于制造、零售、批发三个行业。经过调查,他们对中国企业供应链管理现状的情况进行了如下归纳:

1.多数企业不理解供应链管理,更不了解国外管理的现状。

2.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间的合作时间比较长,贸易伙伴之间已经建立了长期的贸易伙伴关系,这为供应链企业间实施ECR、QR等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条码技术在企业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应用POS的商店在我国也相当普及,但条码技术和POS扫描仅用于提高零售企业的结算速度上,条码技术在提高物流整体运作效率上的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

4.企业已经开始运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生产规划和库存管理,但由于数据采集自动化问题并没有解决,从而影响到库存管理的自动化;

5.网络技术在企业的应用已相当普遍,但这种应用相当肤浅,多数企业仅限于用电子邮件的形式传送业务相关信息,企业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的电子数据交换。

6.VMI等供应链管理的运作方式并未被企业采用,仍需要在企业间推广普及供应链管理的支撑技术。

三、如何应对挑战?

我国的企业管理者应该通过既“宽”又“窄”的战略视角来看待和分析企业当前所处的环境;通过整合企业内部供应链各环节的“子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竞争力;通过整合供应链企业之间的核心竞争力增强整条供应链的竞争力。

因为,供应链管理与竞争力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它们的相互关系是建立在供应链管理与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之上的。

首先,我们的研究表明,供应链管理是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具体讲内部供应链管理、外部供应链管理以及内部供应链与外部供应链的整合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有重要的影响。要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完善企业的内部供应链管理、外部供应链管理以及内部供应链与外部供应链的整合。

其次,从供应链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对于企业来说,能否在供应链上生存,取决于它核心竞争力有无、强弱;对于企业内部来说,能否在内部供应链上生存,取决于它“子核心竞争力”有无、强弱。核心竞争力及“子核心竞争力”有无、强弱是决定企业或流程在供应链上的生存状态的关键。

所以,如果要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做战略性的规划,既需要“宽”的视角进行把握,同时还需要“窄”的视角进行分析。

所谓“宽”视角是指企业生存环境是“宽”的即广域的供应链。通过对广域的供应链的认识、分析,提高企业的竞争意识、增强危机感;此外,所谓“宽”视角还包括,我们对我国企业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的认识绝不能只了解那些表现卓越的个别企业,相反,我们要对我国企业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状况的全局有一个完整的把握,特别是要关注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的上述一系列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用系统的方法对每一个问题及全部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就是说,从企业发展的角度看,加强供应链管理势在必行,但如果我们从我国国民经济整体健康发展的目的出发进行观察,同样也会得到这样的结论,那就是―――加强认识和运用供应链管理的能力迫在眉睫。

所谓“窄”视角是指我们需要对核心竞争力和“子核心竞争力”的关注,需要从对核心竞争力和“子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提升着手;此外,“窄”视角还要求我们对我国企业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根据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要根据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企业的具体情况提出完善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的行动计划。

成功地解决问题的一个必要条件是要对该问题有一个比较准确和全面的把握。要想对我国企业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有一个比较准确和全面的把握必须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入手。首先,我们需要对企业总体进行分类,如按行业进行分类;其次对行业内企业供应链的各主要环节分别研究。采用这样的方法,经过分析我们看到,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和出口大国,但从20世纪中期开始,地位逐渐被肯尼亚、斯里兰卡、印度等国超越,如果我们仔细分析这个变化过程,就会发现,我国茶叶产业的供应链管理水平落后是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以云南茶叶产业的供应链为例,目前其供应链结构属于传统农业在信息不发达情况下的一种模式,最常采用的模式是从农场到茶叶精制厂、再到茶叶批发市场、分销商、最终到消费者的传统的供应链结构。虽然一些企业建立了企业网站,但网站的功能也仅限于企业形象或产品的宣传,供应链管理的功能很少体现出来。

针对这个问题张悟移、马士华在题为“云南茶叶企业供应链管理模式构建”一文中指出,“在信息技术日趋发达、物流成本降低、茶叶产品同质化的环境下,企业应优化供应链结构,特别是较多地利用信息技术的成果来拓展企业产品市场空间”。他们建议“采用国外比较发达国家在茶叶食品产业的供应链,特别是参考在茶叶行业发展较快的几个国家的产业供应链结构,来改造、升级云南茶叶企业供应链”。

那么,其他行业的情况如何?

情况表明,我国钢铁企业仅物流这一环节就普遍存在下列问题:

1.原料采购缺乏长远规划,成本随市场起伏较大,信息化手段运用不足。

2.原料的输入以及产品的输出95%以上靠铁路运输,而近几年国家重点物资的运输以及电煤的运输都对包钢的运输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3.原料的库存没有进行科学的规划,库存成本过高。

4.目前销售系统除直接销售外,全国设有外埠公司8个,在产品的储存上发挥了一些作用,但没有大的配送加工中心,产品附加值并没有提高。

5.公司内部信息化程度不高,管理层级过多。

针对上述问题,各公司都根据自身的情况开始和即将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首钢就实行网上销售的物流形式,通过网上标书,举行网上开标,实施采购; 莱钢在物流优化和整合上下功夫;宝钢正实施未来国际加工配送中心的设想; 鞍钢“出炉”现代物流战略;广钢股份则已向物流业转型,等等。

运输业情况又是如何?我们先看航空运输。我们知道,现代物流的发展给我国的航空业带来了很大的发展机遇,尤其是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要求物流配送的速度提高,市场对航空物流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和世界航空业的发展状况也证明了这一点。2000年中国航空货物运输周转量增长达14.6%,实现了高速度的增长。国际民航组织预计,在今后几年,全球航空货运平均年增长率将达到5.35%,中国将是全球货运量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但是我们看到,航空业需要进一步加强与铁路、公路、水运部门和企业的联系,共同研究建立健全畅通、安全、便捷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因为在综合运输体系中,航空与铁路、水运、公路之间不仅是竞争关系,更重要的是协作、联运的关系,通过联合协作,才能发挥各自优势,综合运输体系的效率才能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