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制度范文1
一、图纸的熟悉、审查和管理制度
(一)施工图纸会审是施工前的一项重要技术准备工作。会审前要认真熟悉图纸,了解设计意图,对图中的疑难问题和差错,要分别作好记录,准备好会审意见,对于较复杂的大型工程,会审前由技术部组织各专业进行预审,将问题汇总,并提出初步处理意见;
(二)图纸会审工作一般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和施工单位参加。一般由公司工种部经理主持,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
(三)图纸会审时决定的问题,由现场项目技术负责人填写图纸会审记录和工程洽商单。图纸会审记录要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四方签字。会审记录填写要详细、准确,并注明参加会审的人员和时间。
(四)必须提高图纸会审工作质量,最大限度地发现图纸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图纸会审应着重解决的问题,掌握设计意图和建设单位的要求,了解设计方案、技术措施贯彻国家规范标准情况;设计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情况,有无改进方面;工程结构是否安全可靠,装饰装修施工有无困难;设计图纸内容有无错误,各专业之间有无矛盾等。
(五)图纸会审记录一式八份,分别如技术部、财务部、预算部等。
二、技术交底制度
(一)技术交底是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按技术管理程序,技术交底必须在图纸会审的基础上,单位工程或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进行;
(二)技术交底分工:凡由公司组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工程,由公司经理主持,公司总工程师向有关项目经理部负责人进行交底。交底内容可以总工程师签发的会议纪要或其他文字材料下发执行,项目技术负责人,在施工前根据施工进度,按部位和操作项目,向各专业施工员及班组长进行交底。
(三)交底内容:总工程师的技术交底一般应包括:工程概况、施工部署、主要施工方法及关键性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施工注意事项;对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机具的要求;土建工程和安装工程的配合;技术安全措施,规范性和特殊要求的施工技术措施等。项目技术负责人可按总工程师技术交底的内容办理;项目技术负责人技术交底的内容包括:设计图纸(包括设计变更)的尺寸、标高、轴线、预留洞、预埋件等详细情况;施工方法、施工顺序、工序措接;质量标准、安全技术措施、成品保护措施、新用材料的品种、规格、质量要求;上级领导对某些技术问题的批示和技术决定;其他应说明的问题。
(四)技术交底主要以书面形式进行,填写统一的技术交底表格,并应由交底人、审核人及接受交底人签字。
(五)技术交底资料是施工技术资料的重要内容,各专业技术交底材料分别由单位工程专业技术负责人收集整理,并按日期先后编成册,妥为保管。
三、施工组织设计制度
每项工程开工前必须作出施工组织的设计以指导施工的全过程,处理好人、物、空间、时间、施工工艺、质量与数量、专业与协作等施工要素及其朴素间的关系,以获取好的经济效益。
(一)施工组织设计的分类及主要内容
施工组织设计按服务对象不同,大体可分为三类:施工组织总设计,单位工种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
1、施工组织总设计的大中型建设项目,群体工种复杂的重要工种为对象,是全局施工活动的纲领性指导文件(略)
2、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单位工程为对象,是单位工程施工具体的指导性文件,内容包括:(略)
3、施工方案有两种形式:
(1)凡套用定型设计、采用做法的建筑工程和工期较短的简单工程,可编制施工设计简要,着重对工期控制、施工质量保证和安全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设计。进而提高管理工作的标准化程序;
(2)对于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难度较大,技术较为复杂的分项工程,以及特殊部位和特殊条件下的单项工程,均需编制施工方案,这种方案则是施工技术实施性专题设计,其内容必须包括:可行性和可靠性的分析、论证结果;材料、机具、设备、劳动力的投入计划;作业程序、条件、标准;经济技术指导的测算,质量等级和安全性能和预期评价,对不利影响因素的分析预测和相应的技术保证措施等。上述内容力求全面、详尽、具体,并同时提出施工管理的各种保证体系建制。
(二)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分工审批权限
施工组织设计、专题设计型施工方案由公司总工程师主持,组织有关部、室、项目经理部参加,由公司工程部负责汇编,公司总工程师组织工程部有关人员进行审批。
(三)施工组织的编制时间要求
单位施工组织设计与接制到图纸后15天内提出;施工设计概要在接到图纸后7天内提出;编制的投标施工组织设计视具体情况按期提交,原则不影响送标时间。
(四)施工组织设计的实施管理
1、所有工程都必须施工设计或方案,否则不准开工;
2、未经审批或审批手续不全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视为无效;
3、工程开工前必须按编制分工逐级向下进行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交底,同时进行对有关部门和专业人员的横向交底,并应有相应的交底记录;
4、加强实施全过程控制,分别对基础施工、结构施工和装修三个阶段,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实施情况的中间检查,并且需做施工组织中间检查记录;
5、施工组织设计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实施过程中,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擅自改变,凡属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变更和调整,都必须编制“施组调整(或补充)方案”,报原审批人批准后方可执行。
6、工程完成时,必须及时原施工组织编制内容做出技术总结,并上报原审批人,做好施工组织设计评价和对编制人、实施单位考核的重要依据。
(五)施工组织设计的考评(略)
四、材料检验制度
材料检验制度是对施工用材料、构件、配件和设备等,必须由供应部门提出合格证明文件,,并进行试验、检验,对不合格的产品不得使用,并注明去向。对有关设备进行调整和试运转,以便正确、合理地使用,保证工程质量。
五、工程质量检查和验收制度
质量检查和验收制度规定,必须按照有关质量标准逐项检查操作质量和产品质量,根据建筑安装工程的特点分别对隐蔽工程、分项工程和竣工工程进行检查验收,从而逐环节地保证工程质量,详见质量管理制度。
六、工程技术档案制度
工程技术档案是指反映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技术状况、质量状况等有关技术文件、图片、图纸、光盘等,这些都需要妥善保管,以备工种交付使用、维护管理,改建扩建时使用,并对工种历史资料进行保存和积累。
1、工程技术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由公司档案管理员负责;
2、各项目工程的档案资料必须按照单位工程技术资料规定的内容齐全,填写准确无误。
3、档案的收集整理严格按“档案管理办法”的标准执行。
4、工程竣工验收的统一交回公司存档。
七、技术责任制度
是各级技术领导、技术管理机构、技术干部及操作工人的技术分工和配合要求,建立这项制度有利于加强技术领导,明确职责,从而保证配合有力,功过分明,充分调动有关人员搞好技术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一)技术管理机构
公司经理
总工程师
工程部
项目经理
项目技术负责人
技术人员
专业施工员
工人班组
(二)各级技术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
1、在各自负责的范围内,做好经常性的技术业务工作;
2、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为顺利进行施工创造条件;
3、向各级领导提供技术分析资料、技术情报、技术咨询、技术建议方案和技术措施,便于领导决策;
4、检查各级技术部门和技术人员贯彻有关技术规定、制度、规程的情况;
(三)总工程师的主要职责
1、全面领导企业的技术工作和技术管理工作;
2、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政策、技术标准、技术规程、验收规范和技术管理制度;
3、组织编制:贯彻企业的年度技术措施纲要和四项费用计划,组织总结年度技术工作;
4、开展技术革新活动,审定重大技术革新、技术改造方案和全理化建议,组织编制和实施科技发展规划等;
5、对重点工程组织编制和参加审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技术交底,组织熟悉会审图纸,参加竣工验收;
6、参加公司范围内的定期和不定期的工程质量检查,对重大事故进行技术上的分析和处理,参与重点工程的投标决策,领导全面质量管理工作;
7、领导培训工作,审批技术培训计划;
8、领导进行技术总结;
9、对技术人员的工作安排、晋级、奖罚等方面提出意见;
10、对施工生产中的安全问题负技术上的责任。
(四)项目技术负责人的主要职责
1、负责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公司技术决定,制度以及施工项目的技术管理制度;
2、开展经常性的技术工作,主要有:
(1)组织有关人员熟悉图纸及招标文件等技术文件,对图纸中及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与设计单位、建设单位以及监理部门协商解决,并及时办理文字洽商手续;
(2)参加施工组织审批;
(3)负责项目工种技术交底工作;
(4)根据项目部的技术计划,组织编制度,保证质量、安全、节约的技术措施计划并贯彻执行;
(5)主持建筑物的位置、轴线、标高等预栓、组织隐蔽工程验收;
(6)组织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的质量评定,设立预检,参加竣工验收;
(7)组织质量检查,负责工程质量事故的调查分析、处理,并及时上报;
(8)对施工生产中的安全问题负技术上的责任;
(9)协助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工作;
(10)领导材料检验工作;
(11)负责技术革新、环保计划的实施;
(12)领导技术档案的整理、原始资料的积累,组织绘制竣工图,并定期移交和归档;
(13)参加技术会议,组织技术业务学习和进行技术安全教育;
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制度范文2
Abstract: To achieve maximum economic efficiency is the goal of enterprise. In view of this, construction companies implemented and deepened the responsibility cost management which greatly mobilized the enthusiasm of employees and gradually established the perfect modern enterprise system.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sponsibility cost management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cost from source and is the fundamental way to increase enterprise efficiency.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成本分析;改进措施;提高效益
Key words: construction companies;cost management;cost analysis;improvements;improve efficiency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3-0098-01
0 引言
推行并深化责任成本管理,能够促使企业由单纯依靠拼资源拼劳动力的粗放管理,快速转向依靠科技进步、依靠先进科学管理上来,实现向管理要效益,用效益来证明实力,用实力来承揽更多的工程项目的良性循环。这对于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对于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1 建筑施工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建筑施工企业推行成本管理已经十几年了,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很多主客观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化完善。如:兵团建筑业计划经济实施了相当长的时间,客观上,老企业历史长,长期野外作业,劳动强度大,老弱病残人员多;机械设备老化落后,很多已超过经济使用寿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主观上,企业经营管理不善,领导素质不高,尤其是在工程项目管理上,管理粗放、职责不清、浪费严重、考核不严、分配不公、以包代管、缺乏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等现象普遍存在,造成效益大量流失。
2 建筑施工企业推行并深化责任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2.1 推行并深化责任成本管理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 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是:政企分开、产权明晰、职责明确、管理科学。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转变职能,理顺产权关系,明确部门和岗位的责、权、利,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的企业管理制度,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内国际市场求得生存和发展,这是顺应时展的必然选择。建筑施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就自身而言,首先要解决“职责明确”和“管理科学”两个问题。
2.1.1 推行并深化责任成本管理,是实现“职责明确”的要求 在工程项目上,部门和岗位职责的划分要以创造项目利润为根本目标。在施工生产一线强制全面推行并深化责任成本管理,科学有效地分解经济责任后,工程进度、安全质量、企业效益、职工收入都有显著变化,特别是职工的精神面貌变化巨大,劳动的积极性和节约意识增强,自觉利用工休时间钻研新技术、搞小发明、小创造、搞科技创优的人越来越多,为施工生产注入了活力,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绩——兵团五建电力三分公司在电厂项目上,实现了连续4年创百万元利润的佳绩,这在公司40多年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兵团五建电力三分公司在新疆天业化工项目上,通过深化责任成本管理,使该项目在标价低,施工难度大的条件下,仍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这些事实有力地证明了推行并深化责任成本管理是最有效的创造项目利润的途径。
2.1.2 推行并深化责任成本管理,是实现“管理科学”的要求 责任成本管理是紧紧围绕可控成本,实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全过程管理:在工程项目上,根据承担的工程任务,通过充分的调查了解,根据各种工程预算定额和施工所在地劳动力、材料、水电等价格水平,综合制定各责任中心的责任预算;在责任预算的执行过程中,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加强劳动用工管理,材料管理和机械使用管理,控制间接费用的发生,加强工期、安全、质量管理,搞好环境保护,推广采用新的施工方法和手段,提高劳动生产率,定期对责任成本执行情况进行核算和考核,并根据责任成本承包合同进行绩效兑现;对考核期内责任成本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使整个工程项目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2.2 推行并深化责任成本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 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建筑施工企业和别的企业一样,具有生存和发展两个目标,要生存必须有活干、讲质量,要发展必须有钱赚、讲效益,生存和发展都要通过不断增加利润来解决。
有活干、讲质量,企业才能生存。建筑施工企业如果没有施工生产任务其结果必然是破产消亡。有钱赚、讲效益,企业才能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利润平均化的趋势将限制建筑施工企业的获利水平。
面对这样的形势,建筑施工企业要想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求生存谋发展,就必须拥有现代机械设备、人力资源、资金、经营、管理方面的雄厚实力和良好的知名度。为此,我们必须抓住国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有利时机,加快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从强化管理、降低成本、扩大盈利入手,大量引进优秀人才,更新改造机械设备,从软硬件两方面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增强企业发展的后劲,积极开拓市场并站稳市场。
2.3 推行并深化责任成本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需要 以财务管理为中心,是指建筑施工企业的所有经营管理活动要紧紧围绕优化财务指标,扩大财务成果来开展,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突出表现为企业管理要紧紧围绕收入、成本费用、利润这三个会计要素来展开。具体到工程项目上,推行并深化责任成本管理后,项目管理要围绕目标利润、责任预算、责任成本、效益工资这四个会计要素来组织实施。
推行并深化责任成本管理,将财务管理的概念和内容贯穿于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使财务管理的概念在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得到了充分体现,确保了管理效益。责任成本管理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手段,把财务管理完全融入了工程项目管理,它要求项目的第一责任人,在工程一开始就要牢固树立成本效益概念,站在企业的立场上进行决策;要求各责任中心紧紧围绕责任预算的优化、责任成本的降低、财务成果的扩大来组织管理,实现管理出效益;从要求全体职工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变成职工自觉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把工程项目当成自己家里的一项大的开支,自觉在施工生产中厉行节约、精打细算、杜绝浪费、提高工效,从而避免因管理渠道不畅、只干不算而导致的高成本、低效益,增加了职工的效益工资,提高个人收入,职工自然有了当“主人”的感觉,也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好了。
参考文献:
[1]《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GB/T50358-2005.
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制度范文3
目前,建筑施工企业推行成本管理已经十几年了,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很多主客观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化完善。如:兵团建筑业计划经济实施了相当长的时间,客观上,老企业历史长,长期野外作业,劳动强度大,老弱病残人员多;机械设备老化落后,很多已超过经济使用寿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主观上,企业经营管理不善.领导素质不高,尤其是在工程项目管理上,管理粗放、职责不清、浪费严重、考核不严、分配不公、以包代管、缺乏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等现象普遍存在,造成效益大量流失。
2建筑施工企业推行并深化责任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2.1推行并深化责任成本管理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是:政企分开、产权明晰、职责明确、管理科学。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转变职能,理顺产权关系,明确部门和岗位的责、权、利,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的企业管理制度。才能在竞争吕益激烈的国内国际市场求得生存和发展,这是顺应时展的必然选择。建筑施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就自身而言,首先要解决“职责明确”和“管理科学”两个问题。
2.1.1推行并深化责任成本管理,是实现“职责明确”的要求在工程项目上,部门和岗位职责的划分要以创造项目利润为根本目标。在施工生产一线强制全面推行并深化责任成本管理,科学有效地分解经济责任后,工程进度、安全质量、企业效益、职工收入都有显著变化,特别是职工的精神面貌变化巨大,劳动的积极性和节约意识增强,自觉利用工休时间钻研新技术、搞小发明、小创造、搞科技创优的人越来越多,为施工生产注入了活力,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绩——兵团五建电力三分公司在电厂项目上,实现了连续4年创百万元利润的佳绩,这在公司4O多年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兵团五建电力三分公司在新疆天业化工项目上,通过深化责任成本管理,使该项目在标价低,施工难度大的条件下,仍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这些事实有力地证明了推行并深化责任成本管理是最有效的创造项目利润的途径。
2.1.2推行并深化责任成本管理,是实现“管理科学”的要求责任成本管理是紧紧围绕可控成本,实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全过程管理:在工程项目上,根据承担的工程任务,通过充分的调查了解,根据各种工程预算定额和施工所在地劳动力、材料、水电等价格水平,综合制定各责任中心的责任预算;在责任预算的执行过程中,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加强劳动用工管理,材料管理和机械使用管理,控制间接费用的发生,加强工期、安全、质量管理,搞好环境保护,推广采用新的施工方法和手段,提高劳动生产率,定期对责任成本执行情况进行核算和考核,并根据责任成本承包合同进行绩效兑现:对考核期内责任成本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使整个工程项目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制度范文4
关键词:建筑工程;合同;经济纠纷;评审
中图分类号:F27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目前,随着企业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多元发展,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合同经济纠纷条件急剧上升,严重困扰着企业的发展和流动资金的周转,如何避免施工合同经济纠纷的企业,需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加强施工企业的法制教育与培训。
建立规范有序的现代企业制度,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加大对施工企业经营者的法制教育,提高施工企业的法律素质。提高企业经营者的法律素质是减少回避不必要经济纠纷的关键所在,也是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内涵扩展的重要内容。若不提高经营管理者的法律素质,就会造成经济纠纷条件的发生。因此,要把企业经营者是否具备必要的法律知识和依法管理的能力作为考核和选拔经营者的条件之一。要针对施工企业经营者的现状,使施工企业的经营者有较强的法律意识,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具备依法管理的能力。
二、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合同管理制度。
大量的事实证明,施工企业合同经济纠纷的发生都是因为合同本身或合同履约过程中存在着重大问题。有的合同没有归口管理,企业内部没有合同管理机构,有的忽视对方的资信调查,没有对合同的有效性进行审查。有的合同条款不齐全,在签订合同时缺乏法律论证。有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对合同印章、签字方面缺乏管理,造成企业出现管理漏洞,发生不必要的经济纠纷,这些问题都涉及到合同双方的关系以及企业的内部管理部门法律意识和合同管理水平。为此,企业必须建立完善以下几方面制度。
(1)加强企业重大决策的法律论证制度,达到避免或减少企业决策失误的目的。企业可聘请法律顾问直接参加企业有关的生产经营的决策会议。
(2)加强合同管理制度,以提高企业签订合同的有效性和合同的履约率。制定公司经理和三总师合同会签负责制,合同履约报告制,企业对外担保管理和对内承包办法,企业对外经济合同管理办法制度。
(3)加强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堵塞资金管理方面的漏洞,防止企业资金体外循环。
(4)加强企业内子公司、分公司注册登记和项目经理信誉等级评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内部管理的统一性和有效性。
(5)加强纠纷管理制度,依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将企业纳入法制管理轨道。
三、发挥企业法律顾问的作用。
建筑施工企业法律顾问是现代企业制度法人治理管理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施工企业在相对合理和小风险的前提下进行施工生产的保障系统。其作用是着眼于事前防止经济纠纷的发生,国家发改委、人事部、司法部共同的《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办法》和《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的等规定,推动建筑施工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建设,促进建筑施工依法治企的一项重要措施,它明确了建筑施工法律顾问制度的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即为施工企业提供了法律制度保障,也扩充和发展了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的方法和内涵。
四是签约前的评审和签约后的评审。
由于大多数经济纠纷条件与合同有关,因此加强合同评审极为重要。合同评审的内容主要有工程造价、付款方式、工期指标、质量指标、物资供应、设备配备、款索欠纠纷调解方式等内容。合同评审主要有签约前评审和签约后的评审。签约前的评审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调查工作。签订合同之前,必须对建设方进行社会信誉和建设资金来源调查。对建设项目进行可靠性调查,包括建筑工程用地批准手续、城市规划许可证、拆迁进度情况、设计图纸及地质勘探报告、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建设项目报建批准文件号以及相关会议的记录。
(2)评审合同条件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主要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我国政府或地方政府颁发的法律规定以及适用于本工程的技术标准与规范等。
(3)评审合同文本是否符合我国和项目所在地规定、条款是否缺项。
(4)评审合同条款与原标准文件条款以及投标条件有无相挬之处,如有应及时沟通纠正。
签约后的评审,主要涉及合同管理、工程施工过程管理、工程施工中索欠款等内容。大型工程项目工期较长,不能因人员调动而间断评审工作。在施工过程中还可对合同进行修订,也需要进行评审,该评审要与前面工作联系起来,保证前后必须联系一致,资料归档及时完整。做好合同的评审工作非常重要,它是工程信誉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合同评审工作细致,不仅会避免企业经济上的损失,而且还会树立企业在外界的良好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相反会造成失误,给企业带来经济上的巨大损失,直接影响企业的形象。
因此,施工企业只要提高自身法律观念,并聘请法律顾问参与经营管理,建立完善企业内部合同管理制度,认真细致地做好合同评审工作,就可以减少施工企业经济纠纷发生的概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做到预防施工合同经济纠纷的发生,使企业能够沿着正确的法律轨道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新平.工程合同在项目施工中的应用;山西建筑.2002.10
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制度范文5
摘 要 随着建筑行业市场的竞争程度日趋激烈,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问题也日益突出。施工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就必须采取有效的财务会计管理。本文通过对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 建筑施工企业 财务会计 管理 措施
建筑施工企业作为一个自负盈亏的组织,一旦成立之后,就应该想方设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生存下去,才会取得市场竞争的优势,也才能够不断地茁壮成长。目前金融危机带来的阴影还没有散去,全球经济都还处于低迷的状态,可以说,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已成为决定中国企业命运的重要因素。建筑施工企业如果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生存、发展、壮大,就必须重视强化财务会计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
一、建筑施工企业加强财务会计管理的重要性
1.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上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资本市场获得充分的发展。建筑施工单位要想不被竞争对手打败,在行业中站稳脚跟,就应当加强各个方面的管理。尽快改革不合理的管理体制,采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新模式规范企业管理制度。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使得竞争者(投资者)需要获取对方更多的财务信息,所以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加强自身财务会计管理,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
2.是建筑施工企业行业竞争的需要。现阶段, 建筑施工企业所面对的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为了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建筑施工企业就必须转变观念,改变传统意义上的财务会计管理机制,建立起适合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在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财务管理是控制和管理的核心,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要提高建筑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自身发展能力,就必须加强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
3.是建筑施工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需要。建筑施工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其出发点和归宿是获利,其本质就是谋求“股东财富最大化”,而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途径是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建筑施工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则是基于在经营中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是有关资金的获得和有效使用的管理工具,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按照法律、法规和财经制度,以提高企业综合经济效益为目的,合理组织资金运动,正确处理财务关系的综合价值管理工作。财务会计管理的目标,取决于企业的目标,并且受其自身特点的制约。因此,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谋求股东财富最大化是企业本质的必然要求,同时其也是科学发展观对企业加强管理的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根本方针,为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推动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根据科学发展观要求,建筑施工企业谋求发展必须走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加强企业管理,完善手段,提高管理水平、增加经济效益,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唯一选择。
二、建筑施工企业应选择合适的财务会计管理目标
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具体的财务会计管理操作之前,其经营者与财务负责人应该首先为企业制定合理的财务会计管理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以后,企业可以有明确的前进方向,能够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去实现这样的目标,最后通过一个个目标的实现,来促进整个建筑施工企业的快速、健康和长远的发展。
财务会计管理目标是在特定的理财环境中,通过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从根本上说,财务目标取决于企业生存目的或企业目标,取决于特定的社会经济模式。目前,最具有代表性的财务会计管理目标主要有企业价值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两种。但是,建筑施工企业在财务会计管理目标的选择和确定上,必须要根据企业自身的需要和发展要求来制定,这样才可以充分发挥财务会计管理目标导向、约束和评价的功能,才可以指导企业向着科学的方向前进。
三、改善建筑施工企业财务会计管理问题的具体措施
1.增强财务管理理念,健全财务管理体制。意识是行动的前导,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该首先增强企业内部员工的财务管理理念,把财务管理理念渗透到企业各个层面上去,树立崭新的财务风险意识,合理的确定企业的投资,财务管理理念从上层领导向下层员工逐步渗透,使得全体员工意识到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另外建筑施工企业也应该健全财务管理体制,使得全体员工都有章可循,加强内部控制,实施成本管理,创新管理体制,加强绩效控制,从而提升了建筑施工企业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实力,最终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2.建立健全各项核算制度,并严格执行。制度的建立比较容易,但由于项目部的特殊,严格执行困难就比较大,核算人员要充分发挥他们的职责。对于人员出勤情况要每天做考勤记录,对贵重材料做到每天凭送货单及进仓单登记购进数,凭领料单登记耗用数,对于一般砂石料,每天登记购进数,每天下班前对其进行盘点。对机械设备,每台设备的维修费、耗油数及工作量每天都应做好记录,以便考核:对外购材料应有相关部门的验收,并在进仓单上规范材料名称,以提高核算的效率;并且每天应统计完成的工程量。
3.完善会计核算机制,加强资金财产的管理。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完善会计核算机制,充分发挥会计核算对企业资产的监控作用,把资产下放到各个项目负责人手里的同时,应该由总公司对这些资产进行统一核算,而不是由各个项目内部人员核算。对资金进行统一管理,可以减少资金浪费,降低项目成本,使企业更加明确自己总体的资金规模。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强化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意识,使其明确资金时间价值的理念,加强现金收付管理,在不伤害企业商业信誉的前提下尽量的早收晚付,以获得尽可能多的利息收入。对现金的收付程序必须进行严格的管理,减少企业资金的浪费。建筑施工企业的应收账款占企业总体资金的很大比例,对企业资产的质量影响非常的重要,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加强内部应收账款的管理,定期进行坏账分析,对于应收账款账龄比较长的,加强催要的力度,以减少坏账损失,使企业获得最大的收益。
4.加强建筑施工预算控制,实施有效的监督。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控制效果的好坏,往往和预算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预算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施工企业来说,预算控制必须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企业的公司预算,包括财务预算和种种投资预算。另一方面是针对具体施工工程项目的工程预算。其关系到企业是否盈利,工程是否能顺利实施,因此必须作为企业内部会计工作的重点。树立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强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维护管理,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完整。
5.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在提高财务素质方面,主要注重以下三方面:一是在招聘中,要注意选对人,选择那些掌握新会计准则技能,吃苦耐劳,而且有进取精神的人来担当会计工作;二是在工作中要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续学习,及时掌握更新的会计政策与方法,促使会计人员能主动更新相关知识;三是管理考核中,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管理与考核,要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发现问题能及时处理。
总之,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全面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规范、调节作用,科学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能使建筑施工企业及时地规避风险、准确的抓住市场机遇、对市场调节做出最快速的反应,并帮助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增长,因此我们只有健全机制、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建设、提高财务会计管理水平才能最终使建筑施工单位以较强的竞争态势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管秀清.谈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加强流动资金管理.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22).
[2]姚高发.关于对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思考.新疆农垦经济.2009(9).
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薪酬分配制度;改革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企业薪酬管理体系,不仅是一种激励的手段,更是推动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强有力工具。伴随社会进步和企业发展,薪酬的形式、内容和考量指标均发生了重大变化,亟待进行与本企业相适宜的调整和匹配。作为一家国企性质的建筑施工企业,中铁十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历经数十年的国企改革历程,已逐步建立起一整套先进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而其中的薪酬分配制度也在此过程中不断进行着改革和创新。
一、公司简介
中铁十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筑公司”)是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全资子公司,其前身为济南铁路局所属专业建筑施工企业。公司近几年来每年的施工生产产值及新签合同额均在20亿元以上,施工项目遍及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及海外市场,施工范围包括工民建筑、铁路站房、城市道路、市政桥梁、既有铁路线施工等领域。公司人员结构分为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后勤管理人员和生产服务人员等。此文只探讨公司机关除高层管理人员以外人员的薪酬管理情况。
二、公司薪酬管理制度改革历程与现状
建筑公司在2004年加入中铁十局集团之前,一直沿袭的是老铁路系统实行的岗位技能工资制度,这种以岗位为主的结构工资制在当时对国有企业贯彻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较好地处理了国家、企业和员工三者的利益关系,在实施初期有效地促进了广大员工工作学习的积极性。但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岗位技能工资制度逐渐暴露出了一些不足之处:一是由于工资单元中增加了岗位工资,加上名目繁多的津贴,加大了基本工资所占工资总额的比重,不利于调动员工生产积极性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创造性发挥;二是技能工资名不副实,明显带有计划经济色彩,不能真正反映员工个人的技能水平和业务能力,技能工资晋升与劳动贡献相脱节;三是工资标准复杂、单元过多,而实际工资收入却拉不开差距,激励作用微乎其微。这种近乎平均主义的薪酬分配制度无法真正调动各级员工的积极性,很难发挥其应有的激励功能,人才流失情况时有发生,给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带来了不利因素。
2004年中铁十局集团成立以来,为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想适应的薪酬管理制度,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进一步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根据国家经贸委3部委《关于深化国有企业内部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的意见》精神和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关于实施岗位等级工资制的指导意见》,建筑公司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于2004年11月制定了《公司岗薪制管理试行办法》并开始实施,在此之后的十年中,根据公司发展的现实需要及建筑施工市场的变化趋势,结合具体实际,多次对该办法进行了补充、修改和完善。
新的岗薪制管理办法遵循五个原则:一是以岗定酬原则,员工的劳动报酬与所在岗位、所任职务的责任大小、技术含量、工作繁简等紧密结合;二是按劳分配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员工的劳动报酬同工作业绩紧密结合,充分体现员工个人工作业绩;三是薪随效浮原则,员工的劳动报酬不仅取决于员工个人贡献大小和岗位责任,还取决于企业的经济效益;四是易岗易薪、岗变薪变原则,员工的岗薪随岗位职务的变动而调整。该制度主要内容和特点如下:
(一)岗薪制分配制度的主要内容
1、建立以岗位为核心的业绩工资制。岗薪制由岗位工资、工龄工资、政策性补贴、业绩工资四个单元。
(1)岗位工资
岗位工资按照岗位设置,本着充分体现岗位职务责任大小、技术含量、工作繁简不同,工资标准有所差异的原则,实行一岗一薪,一共分为九个岗位。
(2)业绩工资
业绩工资是根据员工工作业绩支付的报酬,按照每个人岗位职责履行情况及部门整体工作业绩情况进行综合考核,主要考核内容包括:员工完成的实际工作任务量、工作质量、工作效率以及个人业务能力、工作责任心、服务质量、劳动纪律、劳动态度等。业绩工资为个人岗位工资的80%,并随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上下浮动。业绩工资实行月预支、季度考核和年度考核的分配方式。业绩考核按照公司员工工作业绩考核办法执行。
(二)岗薪制薪酬分配制度的主要特点
与改革前的岗位技能工资制度相比,新的岗薪制薪酬分配制度主要有以下特点:
1、充分体现了了“同工同酬”的按劳分配原则,不管工作年限多长,学历多高,只要在同一岗位上就拿同样多的岗位工资,只是在工龄工资上略有差别,因此在较大程度上体现了薪酬分配的公平性;
2、“业绩工资为个人岗位工资的80%,并随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上下浮动”使得员工工资与公司效益挂起钩来,真正把员工收人与公司效益捆绑在一起,有利于员工和公司形成利益共同体,极大地增强了员工士气,在公司上下逐渐形成了争先创优、干事创业的良好风气;
3、通过季度业绩考核和年度业绩考核打分机制,使得业绩工资的高低与员工工作业绩紧密挂钩,工资向业绩优秀者倾斜,有效地发挥薪酬吸引人才、保留人才、激励人才的作用;
4、简化了工资项目,克服了旧的工资制度工资标准复杂、项目繁多的弊病,便于工资核算,提高了工资汇总统计效率,且易于和劳动力市场对接,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
三、公司薪酬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
薪酬分配制度是公司实施企业战略的重要手段,十年来,建筑公司岗薪制薪酬分配度的实施有效激励了员工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公司的快速发展。但就像“人无完人”一样,任何工资体系也都有它不完美的一面。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建筑公司生产和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岗薪制薪酬分配制度也暴露出了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一)现有业绩考核制度还不够完善
首先,业绩考核标准笼统、抽象、单一,不够量化、细化、具体,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易把握和衡量;其次,由于各岗位之间职责大小、难易程度、技能要求不尽一致,并不适用于同一个统一的业绩评价标准,最后,业绩考核过程缺乏规范性,难免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鼓励先进和惩罚落后的激励作用。
(二)“一岗一薪”的岗位工资标准忽略了虽在同一岗位上工作、事实上却存在多种劳动差别的因素,没有考虑同一等次岗位的重要程度和工作负荷各不相同的情况。如:不同部门的负责人虽属同类岗位,但因其所在部门负责业务类型的不同,其工作量和工作强度会有较大差距,执行同样的岗位工资显然不合适;又如:部门内同一岗位由多人分工负责,主要负责人员和辅助人员执行同样的岗位工资也不甚合理。
(三)受国有企业工资总额管控机制的政策限制,工资总额难以实现同步增长。国企工资收人是由行政监管主体通过工效挂钩确定工资总额,受政策因素限制,在企业发展较快之时,往往难以实现工资总额的同步增长,工资总额以及与员工平均工资增长幅度一般都低于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因此,员工容易产生心理落差,滋生干多干少都一样的消极情绪。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分配制度
通过对建筑公司薪酬分配制度实施以来情况的认真分析、仔细研究、深人调查,笔者认为,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现行的薪酬分配制度,使其真正起到应有的激励和保障作用。
(一)完善业绩考核制度
业绩考核制度是薪酬分配制度的重要内容。业绩考核不仅仅是对员工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作出评价和排序,还应担负着对员工的管理、监督、指导和激励的功能。业绩考核是一种管理行为,不能为了考核而考核,要把考核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
1、科学确定评价指标和考核标准。业绩考核应分层次、分类别进行,不同层次和类别的考核标准和内容都应有所不同,相同类别的可以使用同一考核标准。考核标准尽可能具体、可量化,与公司的管理目标相结合。
2、严格考核要求。业绩考核要按照既定的程序严格执行,考核结果要经过严格审核、审批,防止走形式、走过场。在发挥业绩考核鼓励先进、评选优秀员工的同时,应加大惩罚力度,实行末位淘汰制。
(二) 由“一岗一薪”逐步向“一岗数薪”过渡
在一个岗位内设置几个工资等级,以反映同岗位不同等级的差别。岗内等级可根据岗位不同工作的技术难度、工作强度、工作责任大小等因素确定。实行一岗数薪后,员工在本岗位内可以小步考核升级,直到达到本岗位最高工资标准。
(三)在工资总额管控体制下最大限度体现公平合理原则
受国有企业工资总额管控机制的约束,企业工资总额短期内难以实现快速增长,因此薪酬分配的内部公平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即相对公平地支付给员工薪酬,在公司内部要准确地反映员工之间的相对劳动价值差别。实现内部公平,就是要建立公平合理的薪酬分配制度,也是要以职位分析、岗位测评为基础,根据对岗位要素的分析评价,合理确定各岗位之间的相对价值,从而确定相应的报酬。
五、结束语
对外竞争力强、对内公平合理、激励约束充分的薪酬分配体系,是公司加快发展的关键。建筑公司将紧紧围绕发展战略目标,不断完善薪酬分配体系,将员工的短期利益、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有效地结合起来,吸引优秀人才,充分激发人力资源的潜能,为造就最具竞争力的员工队伍发挥应有的作用,促进公司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熊敏鹏.公司薪酬设计与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7)
[2]徐斌.业绩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叶向峰,黄杰.员工考核与薪酬管理[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8(10).
[4]胡昌全.薪酬福利管理(第1 版)[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