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供应公司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供应公司安全管理制度范文1
我叫,现担任加油站站长职务。在公司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党的十精神,以强化内部管理,坚持文明经营、诚实守信、用户至上的服务为宗旨,以确保加油站安全生产无隐患,保障集团公司内部单位用油为目的,一年来通过全站职工卓有成效的工作,加油站在站容站貌,规范服务,及员素质,经营水平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升和改善,有力的促进了商品油销售采购和供应工作,圆满完成了运输部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我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汇报如下,请审查:
一、经营情况
(1)商品油销售量:计划销售量9600吨;实际完成8085吨,完成计划销售量的84%。
(2)商品油销售收入:计划收入7800万元,截止11月底完成收入6311.62万元,完成计划的81%;
(3)利润指标:计划260万元,实现经营利润251.92万元。完成利润计划的97%。上年度亏损233.07万元,今年圆满完成扭亏为盈18.84万元。
(4)安全生产:全年内职工无人身事故,无非生产性安全事故,实现了安全生产责任书确定的管理目标。
二、主要完成的工作任务
1、实现年内扭亏为盈目标。今年以来,在运输部的直接大力支持下,通过不断创新商品油经营销售、安全管理理念,转变工作思路和销售方式,以灵活多样的措施,实现和落实了上级下达的年内扭亏为盈目标,为加油站今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政治理论学习教育。及时组织职工传达学习党的十精神及公司党政文件精神,使职工及时掌握了解公司改革发展举措,保持了思想稳定。全体职工凝心聚力,信心坚定,思想认识明确,有力的促进了加油站各项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3、强化安全管理,严抓措施落实。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始终把安全管理放在首位,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创新和探索新的安全管理方法,强化加油站的安全管理,狠抓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及措施的落实,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补充完善了站库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制度,安全交接班制度,成立安全消防督查及应急小组,进一步明确责任,使各项安全管理措施落到实处,筑牢了安全监管防线。积极配合和参与运输部开展的各类安全生产活动,不断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和岗位技能操作培训,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和消除了各类安全隐患,确保了商品油销售和安全生产。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经营条件。按照县安监局要求,根据公司和运输部的统一计划和安排,7月至9月间,对加油站超期使用的六个储油罐进行了彻底更换,并对站内安全监控系统、营业设施、取暖锅炉等基础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为完成全年生产经营计划打下了扎实基础。
5、多方联系成品油,保障正常生产供应。9月因市场原因造成成品油供应紧张,加油站为保障集团公司内部单位及铁路生产运输需要,多方联系油源,积极与中石油平凉分公司及中石油各个站点联系直销油,保证了集团公司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正常生产经营用油,为完成全年成品油供应任务做出了不懈努力。
6、强化基础管理,创新经营理念。为实现扭亏为盈目标,在销售公司和运输部的大力支持下,适时调整经营策略,细化管理流程环节,从严控制各类费用开支,逐月进行经营销售量化考核分析,最大限度的降低经营销售成本,实现增收增效。积极寻求与中国石油平凉分公司的合作,增加成品油供应量,以增大成品油销量来保证计划指标任务的落实。不断创新和探索科学管理方法,及时安排人员参加成品油检验、测量、卸油安全操作培训,并引进成品油入库数据测量核算办法,使成品油出入库量数据达到精确化,有效的减少了油品亏损,在一定程度上为加油站谋求增收,创造了新的收入增长点。
7、强化班组核算,实现管理目标。严格落实责任和考核制度,规范管理程序,明确管理目标,通过逐人量化考核,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使责任目标落到实处,严格实施安全班组核算管理,进一步明确责任,细化班组管理。尽最大努力减少和降低管理费用开支,努力实现节支降耗,经营增效班组核算管理目标。
三、廉洁自律方面
在运输部加油站站长岗位上,本人能够自觉遵守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认真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各项要求,严格要求自己,主动接受监督,严格按照《公司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细则》中对运输部的四条规定要求自己,从未发生等不廉洁行为。
四、新的一年工作计划
供应公司安全管理制度范文2
关键词:信息安全;管理;电子信息
引言
在计算机技术更新、发展迅速的今天,总有一些不法分子通过各种手段窃取企业信息,严重威胁企业财产、业务安全,甚至损坏企业形象与品牌。在传统的信息安全管理中,往往忽略了人在信息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而仅仅依赖于技术管理。虽然技术对信息安全管理有重要作用,但如果只依赖于技术管理,将不能起到良好的防范效果。因为据权威机构的数据显示,在所有信息安全事故中,70%-80%是因为内部员工的疏忽或泄密引起的。因此,为了提高电子信息的安全管理,必须加强企业对网络的防范意识,建立电子商务安全管理体系和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等。
一、加强电子信息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据调查,网站安全的隐患,在我国的许多企业都有存在,它的原因主要是企业管理者对网络安全意识缺乏足够的重视,他们大多数对网络安全系统只建立了技术防范机制,用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阻隔窃取者的入侵,保证电子信息的安全,但是却未形成互联网易受攻击的意识。这就为黑客等窃取者有机可乘。尤其在一些中小企业,认为自己公司的规模小,不会招致侵犯,如此态度,网络安全就更难以得到保护。因此,要使电子商务信息安全得到保护,必须加强企业管理者与工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只有如此才能维护电子商务信息安全。
二、建立健全电子安全管理组织体系
加强对电子信息安全的保护,必须在坚持企业目标与安全方针的前提下,在企业内部建立电子商务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就是建立信息安全指导委员会,对组织内的信息安全问题定期进行讨论与解决。他们主要负责审批信息安全方针、政策;分配信息安全管理职责;并对风险评估加以确认,对信息安全预算计划及设施购置的审查与批复;此外,还有负责实施与评审信息安全的措施与监测和对安全事故的处理;以及协调与信息安全管理有关的重大更改事项的决策,对信息安全管理队伍与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的等职能。
三、建立电子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电子商务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主要有人员管理制度、保密制度、系统维护制度、病毒防范制度等。制定科学合理的电子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对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在制度制定时对网络信息的安全等级进行有序的划分,以此使具体的安全目标加以确立。
1.人员管理制度
人员管理制度包括人事选拔制度、人员管理原则、网络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等内容。其中,良好的人事选拔制度是维护电子信息安全之本。人员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多人负责原则和轮岗原则、有限权力原则、离职控制原则。而网络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不得随便放置账号和密码;(2)在废纸堆中不得放置敏感数据;(3)不得使陌生人进入要害部门;(4)要将防火墙等安全产品谨慎配置;(5)不得使用人人皆知的密码和空密码;(6)加强层层设防重要系统;(7)查阅安全日志需配备专人;(8)对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加以培训。
2.保密制度
企业的市场、生产、财务、供应等多方面的机密,电子信息运营都有所涉及,因此制定和实行严格的保密制度是完全有必要的事情。我们依靠信息的性质和重要程度,将保密信息划分为三级。分别是必须实行强制安全保护的A级机密信息,必须实行自主安全保护的B级内部信息与必须实行一般安全保护级的C级公共信息。
3.网络系统的日常维护制度
网络系统的日常维护制度是用于记录系统运行的全过程。这就要求企业在网络系统中建立网络交易系统日志机制,并自动生成日志文件。日志文件主要内容有:操作的日期、操作的方式、登录的次数、运行的时间、交易的内容等。它对监督系统的运行、分析维护、恢复故障、防止盗密案件的发生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它还有检查系统日志、审核、对系统故意入侵行为及时发现的记录和对系统安全功能违反的记录、监控和捕捉各种安全事件、保存、维护和管理系统日志等的审计作用。
4.防止病毒入侵制度
作为防止病毒袭击,保证网上交易的一个重要方面,防病毒入侵制度对网上交易的顺利开展,有着积极的防范作用。因此必须及时建立病毒防范措施,实行病毒定期清理制度,将处于潜伏期的病毒清除干净,预防与阻止病毒的突然爆发,保持计算机的工作状态始终处于良好的环境中,从而为网上交易的正常进行提供有力的保证。
四、结束语
企业电子信息的安全管理依赖于一个完整而有力的管理体系,来保证信息安全管理的规范与长效。而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需要注重人为方面的因素,将人为因素与科技因素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达到企业安全管理的安全、可靠与稳定。
参考文献:
[1]赵刚;王兴芬.电子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架构优先出版[J].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4).
供应公司安全管理制度范文3
1基层供电所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新技术、新观念更新换代快。由于基层供电所的技术劣势和人才劣势,在技术更新和人才培养上无法跟上电力事业的发展步伐。很多基层供电所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比较低,主要凭借工作经验处理供电管理中的问题,对科学技术缺乏信任,对新的技术工具和管理方法缺少认知和接收能力,导致安全管理水平较低。同时,基层供电所在人才方面的更新缓慢,缺少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导致基层供电所的安全管理整体水平难以提升。
1.2管理制度不完善和执行困难
在我国中西部等不发达地区,由于受地形因素的影响,供电所分布过于分散,很难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总体而言,我国的配电网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基层供电所在安全管理问题上没有可参考的对象,进而造成管理混乱。此外,在制度、规定的执行问题上,由于供电所本身地处偏远地区,在对上级管理规定的执行过程中易受到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影响,导致对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政策规定的执行力不足;供电所的工作人员因自身技术素养不足和供电所设备条件简陋而无法彻底执行相关制度,导致无法有效去除一些习惯性的管理方法。
2提高基层供电所安全管理水平的措施
2.1加强基层供电所管理队伍的建设
在选拔基层供电所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时,要充分考虑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建立合适的人才引进机制,积极引进高水平、高技术人才,并提高待遇水平,使其能切实为基层供电所的安全管理服务;加强对基层供电所安全管理人员的考核和培训工作,对考核不合格的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和换岗处理;对于电力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要及时组织专业人员开展培训,以更新管理人员的技术管理知识,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的安全性。
2.2完善供电所的安全管理制度
基层供电所的管理制度要严格按照国家配电网络建设的安全管理规定和安全生产奖惩制度设立,并根据管理所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对于供电所的设备管理,要符合相关规定,要严肃处理并及时纠正不按规定存放和使用电力工具的人员;建立完善的监督巡视体系,从而加强对偏远基层供电所的监督管理,确保管理措施的严格执行。
2.3加强对安全管理问题的学习
基层供电所的分布比较分散,每个供电所面对的问题可能不同。因此,应加强不同供电所之间的交流,互相学习安全管理经验,讨论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技术要点和管理难题,互相交流警告易发的安全事故。同时,在具体工作中,还要实行每周、每月的工作简报工作,列举、分析供电所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合理的解决办法。
2.4加强安全检查工作
应加强对基层供电所的配网设施建设和日常供电的安全检查工作。要仔细检查配网设施建设过程中的危险区域、技术操作和安全事项等问题;严格检查安全管理制度的实施情况,比如地线的装设、围栏的设置、标示牌挂点的选择、监护人的安排和危险点的控制措施等;严格检查施工情况,及时报告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当出现无法解决的技术难题时,要及时汇报,不要自行采取措施。此外,在日常供电管理过程中还可开展安全检查和评比工作,以增强供电所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3结束语
供应公司安全管理制度范文4
1、维护内容
日常运行维护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主机维护、存储系统维护、系统软件维护、安全系统维护、应用系统维护、软件版本升级。
(1)主机维护
主要是对小型机、PC服务器进行日常维护。包括硬件外观检查,系统状态指示灯检查,清除灰尘等。
(2)存储系统维护
主要是对数据备份设备进行维护。包括对双机备份系统的日常检查和维护、系统运行日志的监控、服务器系统内存、CPU以及负载检查、服务器系统空间检查、综合调整系统配置使系统性能最优、按照备份管理办法完成对操作系统、数据库及应用系统的日常备份、完成诸如增加用户、修改系统配置、提供系统咨询、解决系统问题等。
(3)系统软件维护
主要是对数据库、中间件、操作系统等系统软件的维护。对运行数据库进行日常检查、维护和操作、调整数据库配置参数等。
(4)安全系统维护
主要是对主要对安全保障的平台进行维护。包括安全系统状态、关键安全功能测试和安全日志检查、服务器系统安全检查,检查系统是否有可疑帐户及工作组、系统安全扫描、漏洞扫描等。
(5)网络维护
主要维护网络设备、链路和相关软件,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包括网络系统状态与联通性检测、Internet网络联通检测等。
(6)应用系统维护
主要是对各个应用软件、应用平台进行维护。包括对应用程序执行情况的监控和维护,系统运行日志的监控等。
(7)软件版本升级
在需要软件升级时,首先应从原厂商那里取得要更新的软件在信息中心模拟环境下首先进行测试,确保正确;并由原厂商提供详细的操作说明,说明可进行软件升级的内容,软件升级、迁移,在原厂商指导下进行;在必要的情况下,应由原厂商提供远程或现场的指导、支持。
2、维护方式及人员安排
对以上内容的维护管理一般分为日常性维护、预防性维护与巡检。
(1)日常性维护管理
维护管理人员应在工作日内每天对各项系统的工作情况按照维护内容进行严格检查。查看各类设备是否清洁,如有粉尘要及时清除。查看各类设备工作是否正常,有无故障,有无隐患。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股室负责人,由股室负责人视问题性质和轻重程度组织安排人员处理解决,问题严重的需及时报告分管领导。
维护管理人员应对每天的检查情况做好检查记录,发现问题的,还应详细记录问题描述、问题处理过程以及处理结果等。
日常维护管理人员由二名信息中心专职人员组成,其中一人负责主机维护、存储系统维护和安全系统维护,另一人负责系统软件维护、应用系统维护和软件版本升级。
(2)预防性维护与巡检
预防性维护主要是针对正常运行的设备、应用软件、系统软件等定期进行设备测试检查,找出隐患,尽早排除。对于系统性能问题予以调整,并定期进行设备的清洁保养。主要工作方式为巡检,由软件集成商进行现场维护。一般情况下要求一个月一次的定期巡检,如遇突况下,要求2小时之内到场。同时,要求做好维护与巡检记录。
二、安全防范管理制度
安全防范管理制度内容主要包括机房安全管理制度、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设备安全管理制度、介质和资料安全管理制度、数据备份管理制度、用户权限管理制度、人员安全管理制度、应急管理制度、工作人员安全教育制度。
1、机房安全管理制度
(1)信息中心配备机房安全人员,专门负责机房的防火、防盗,负责机房供电系统、空调系统、通风系统的安全和日常养护工作,定期检查机房设施情况,做好安全记录,并对机房全体工作人员经常进行防火、防盗、防爆、防破坏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2)机房工作人员要进行必要的消防器具使用培训,做到会使用灭火器具。
(3)严禁易燃、易爆、易腐蚀品进入机房。严禁将水洒落在机房设备和地板上。严禁踩踏机房电源插座或网线插座。未经许可,非机房工作人员严禁动用各种电源开关,严禁动用任何线路和设备。
(4)机房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拆装设备时,不准带电作业;维修设备时,必须先切断电源,再行维修;禁止使用汽油、酒精等易燃、易爆品清洗带电设备。
(5)机房必须保持安静、整洁,严禁喧哗、会客、吸烟。机房内实际温度应保持在20℃—25℃之间,相对湿度保持为45%—65%。所有进入机房人员必须换拖鞋。
(6)严格执行机房值班制度,做好值班记录。值班记录应载明机房设备使用登记情况,凡机房的系统、设备及其图纸、随机资料等只限在机房内使用,未经批准不得带离机房。
(7)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机房。机房禁止会客。对外来参观单位,需由信息中心派专人陪同。
(8)机房内的网络设备、计算机设备采用实时监控、定期养护,确保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9)为保证系统安全,除网络管理员外,任何人未经批准,不准对机房内网络或计算机设备进行操作。
(10)机房值班员应认真负责,及时解决问题。当出现突发事故,机房报警时,值班员应立即报告,并采取紧急措施。
(11)严禁携带病毒盘和游戏进入机房,严禁在因特网上下载与工作无关的内容,以防系统被破坏。
(12)严格机房钥匙管理。机房钥匙不准转借,若丢失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13)每周由安全负责人对整个安全情况做一次彻底检查,并作好安全检查记录。
(14)除工作需要,下班后,任何人不许在机房停留。
(15)严格遵守国家及各级有关安全与保密方面的法规和规章制度。
2、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1)部署防病毒软件,通过服务器设置统一的防毒策略,获取完整的病毒活动报表,实施集中的病毒码和程序更新。
(2)部署防火墙,实时监控网络数据包的状态,网络上流量的动态变化,并对非法数据包进行阻断,防范网络上的攻击行为。
(3)部署IDS设备,作为防火墙的合理补充,入侵检测技术IDS可以识别黑客常用入侵与攻击手段、监控网络异常通信、鉴别对系统漏洞及后门的利用、完善网络安全管理,主动发现网络的隐患,帮助防火墙对付网络攻击。
(4)部署漏洞扫描系统,通过对网络中的工作站、服务器、数据库等各种系统以及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网络设备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进行逐项检查,测试该系统上有没有安全漏洞存在;系统管理员通过了解扫描出来的安全漏洞报告,及时修补漏洞,从根本上解决网络安全问题,有效的阻止入侵事件的发生。
(5)部署物理隔离网闸,对来自可信网及不可信网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及内容检测、协议分析、访问控制,安全决策、查病毒等一系列安全检测,完全阻断网络间的TCP/IP连接,剥离通用协议,将数据通过专有数据格式由网络的一端发送到另一端,同时集成多种安全技术对进出数据进行安全检测,保证交换信息的安全,并完美的解决了网络间边界防护和安全信息交换的需求。
3、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1)数据中心机房所有设备必需设立设备操作管理档案,详细记录人员对设备操作情况,包括操作人员、操作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操作命令等记录。
(2)数据中心机房所有设备必需设立中心所有设备信息管理档案,详细记录设备及软件的名称、型号、购买日期、保存场地、运行及维修情况等。
(3)如设备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时,机房值班人员应该全程陪同指明须维修的设备,避免误操作。中心设备如需运出中心机房进行维修,维修前业务软件及数据要完全备份并彻底清理。
(4)定期清理数据中心设备外壳及工作台,需保持设备所在场所干净卫生,严禁在设备周围放置食物、易燃、易爆、易污染等物品。
(5)定期对主机设备进行杀毒、运行状态检查。
(6)严禁非专业维修人员拆卸数据中心相关设备,操作时应配带防静电手腕。
4、介质、资料安全管理制度
(1)介质、资料包括应用软件、系统软件或业务数据的光盘、磁盘、磁带和硬盘以及所有设备的使用说明、维护手册等。
(2)介质、资料入库要登记造册,介质的升级、报废等,由专人负责保管,所有介质、资料应存放在专门的管理柜中。介质、资料的存放地点应通风良好,温湿度适宜,对特殊要求的介质、资料应放置在规定要求的环境内。
(3)运行维护人员因检修设备需要领取介质、资料时,必须先登记。使用归还情况应及时做记录。紧急情况下可口头通知,但事后须及时补填登记。
(4)应定期检查介质、资料的可用性,版本不是最新时应尽快通知设备厂商升级。
(5)淘汰、损废的磁盘、磁带等重要介质要经中心主任同意后集中销毁。
5、数据备份管理制度
(1)定期、及时的对数据库数据、日志等进行备份。数据备份实行日备、月备。
(3)制作备份的数据要确保系统一旦发生故障时能够快速恢复,备份数据不得更改。
6、用户权限管理制度
(1)用户采用"分级授权,统一管理"方式,即操作员所能进行的业务操作要设定权限级别。
(2)权限级别由专人管理,信息中心由系统管理员管理,主要职责是负责各镇(街道)用户和各单位网管员操作帐户管理,并严格按照各镇(街道)以及各业务单位职责分配部门操作权限。
部门职责分配按照局相关部门规定执行。若部门职责变动应及时通知信息中心,以便重新分配部门权限。
各单位应指派一名网管员,负责本单位内部操作用户的管理,并根据本单位各业务人员的工作职责分配操作权限。
(3)用户只能拥有自己业务范围内的操作权限,系统管理人员以及各单位网管员不得随意授予与其无关的操作权限;对于随意授权造成的后果将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4)账号是计算机鉴定操作员合法身份的依据,凡用合法账号登录所进行的操作均视为账号持有者所为。
(5)操作员本人应对密码必须严格保密,不得外泄。若因密码外泄造成损失的,将追究当事人责任。
(6)为防止弱口令,密码应是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的组合,且不能小于6位。
(7)各单位,镇(街道)由于人员离职、操作员用户必须予以封存,不允许删除。
7、人员安全管理制度
(1)安全管理员、系统管理人员等要重要岗位人员,上岗前要严格进行审查和业务技能考核,择优上岗。
(2)运行维护人员应熟悉系统设备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熟悉系统及运行方式,能熟练地进行正常操作,并能够处理系统异常和故障。
(3)定期对各类计算机人员进行法制教育、安全意识教育和防范技能培训。
(4)重要岗位人员调离时,严格按照规定办理调离手续,各种资料的移交,系统密码、操作员密码的更换要在安全管理员监督下完成,并办理接交手续。
(5)调离人员离岗后,不得泄漏任何涉及安全保密的信息。
8、应急管理制度
灾难应急处理流程是对因人为或自然灾害造成的涉及全局的一时难以恢复的破坏性事件的处理流程。具体流程如下:
1)制定应急计划
风险评估
关键业务影响分析;
关键业务持续运行计划;
技术恢复流程制定等。
2)应急设备的维护
提供与设备系统及配置相匹配的备机;
7X24小时的监控与维护
3)应急恢复流程培训
对维护人员进行灾难恢复流程培训
使用灾难发生后会涉及的所有设备
模仿真正灾难发生后的设备配置和系统加载状况
4)应急业务恢复
灾难核实及业务恢复方案启动;
备用设备在约定时间内到位;
供应商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故障设备的维修;
业务恢复后,恢复计划的回顾和改进。
病毒应急处理流程
病毒应急处理包括在病毒爆发前的预防性处理和病毒爆发后的紧急处理流程。具体内容如下:
病毒处理流程建立
预防性病毒警告
应急病毒防范与处理机制
全网性升级与病毒查杀措施
危害降低机制
后续报告与补救措施
安全事件应急处理流程
安全事件应急处理流程包括:
安全应急流程建立
事件识别
缩小事件影响范围
事件解决
后续报告与处理机制
补救措施
9、工作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应根据上级规定的培训制度和年度培训计划要求,将系统的学习纳入培训计划并按期完成。
(1)规程学习,根据本单位实际安排有关规程的学习。
(2)现场培训项目,按规定进行反事故演习。
通过培训使维护人员达到以下标准:
1)熟悉系统设备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熟悉系统连接及运行方式。
2)能审核设备维修、检测记录,并能根据设备运行情况和巡视结果,分析设备健康状况,掌握设备缺陷和薄弱环节,能对设备状态做出基本评估。
3)熟悉运行规程内容,遇有设备变更时,能及时修订和补充运行规程,保证运行操作、事故处理正确。
4)熟悉设备的操作要领和相应的操作程序。
5)能熟练、正确地进行事故处理。
10、安全保密管理办法
(1)、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保密规定。
(2)不得泄漏有关市劳动保障信息系统的机密信息,数据以及文件等
(3)不得泄漏如帐号,密码等信息。
(4)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使用与自己操作权限无关的功能。
(5)不得干扰和妨碍他人的正常工作。
(6)各部门要配合信息中心进行必要的安全检查。如有违反安全保密制度的情况,将视其情节轻重,根据信息中心管理规定,对当事人进行必要的处理。
(7)未经允许严禁擅自复制、下载、传播市劳动保障信息系统数据。
(8)业务数据必须按规定进行日备、月备和年备,并妥善保存备份盘。月终和年终盘备份两份,一份异地(与中心机房不同建筑物)长期保存。非经领导允许,严禁携带数据盘外出。
三、应用程序及数据维护管理制度
1、市劳动保障信息系统需求提交及问题处理规范
所有涉及业务应用系统功能新增、减少、变更以及出现问题的处理均按下述步骤执行。
第一步:需求变更和问题处理申请
各单位在应用软件使用过程中,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提出系统功能新增、减少、变更以及发现问题需处理的,首先应由需求提交人(一般情况下为股室负责人)填写《信息系统需求变更和问题处理提交表》(附件一),一表一需求,经单位负责人签字后提交给信息中心指定人员。
各镇(街道)在使用软件过程中提出的新需求和问题处理,集中反映到归口部门后,由该部门按上述过程统一提出申请。
第二步:现场解释和交流
为保证信息中心人员和软件开发人员对业务部门提出的需求和问题有一个正确的理解,需求提出人提交申请后,信息中心指定人员应积极引导其与软件开发人员进行现场交流,对需求和问题进行详尽的解释,并积极参与。
第三步,需求变更、问题处理的评估、实施和意见反馈
分现场即时处理和限时处理:
1、现场即时处理:经现场解释交流后,信息中心人员和软件开发商要共同对需求变更做综合性和可行性评估,在对现有系统和数据没有较大影响或者改变、不涉及其他业务部门业务、技术可行的条件下,各单位的需求变更和问题处理申请经信息中心软件技术人员和开发公司项目经理在签署接收同意意见后实施。并将同意实施意见当场反馈给需求提交人,由需求提交人签字确认已接收到反馈意见。
2、限时处理:若信息中心技术人员和软件开发商中有一方认为提交的需求变更涉及到原有系统和数据的重大改变,不适宜实施变更的,或技术不可行的情况下,需签署接收意见,说明暂不能接收原由后,由信息中心负责组织相关人员开展进一步的评估后确认实施与否。事情重大的,报分管局长同意后实施。并在需求提出日期后二个工作日内将处理意见反馈给需求提交人,由需求提交人签字确认已接收到反馈意见。
需求若涉及其他部门业务的,需业务双方单位负责人签字同意后提交申请;涉及政策调整变更的,需相应行政科室负责人签字同意后提交申请。
若经现场解释交流后,需求提交人认为需求申请需要有所调整或变更的,需重新按申请程序提交申请。
第四步,处理结果反馈
1、信息中心和开发商应尽量满足业务部门的信息需求,并在计划完成日内对系统程序作出相应调整,并使程序达到最大优化。
业务部门有需求调整的,要尽早向信息中心提出,以保证信息中心有充裕的时间完成程序调整。一般的简单需求在信息中心接收后2至3个工作日内完成,稍复杂的在7至10个工作日内完成,涉及到政策变更以及程序调整较大的视具体情况而定。
2、需求变更和问题处理完毕后,开发人员要及时告知信息中心指定人员,由该人员通知需求提交人进行程序的测试和使用,并签字确认处理结果。需求提交人有责任对处理情况及时告知本部门签字领导。
其他事项:
信息中心人员应认真做好各单位需求变更和问题处理登记记录,并将妥善保管、存档。
3、数据后台修改管理办法数据后台修改程序规范
(1)严禁任何业务人员随意地要求信息中心或开发人员进行数据后台修改,也严禁信息中心和开发人员擅自对后台数据进行处理,造成的后果将追究相关当事人的责任。
(2)在前台业务办理出现差错时,应主动积极寻求在前台修正解决的办法。除以下三种特殊情况外,一般情况下不允许进行数据后台修改。
(1)老系统遗留的数据问题;
(2)老系统数据经合并后出现部分信息不准确或缺失;
(3)前台业务处理差错,经业务部门、信息中心、开发商三方共同确认前台操作无法补救或修正的。
(4)由于以上三种情况确需进行数据后台修改的均需严格遵照以下流程进行操作:
第一步:申请
由申请部门填写《数据后台修改申请单》(附件二),将申请事项写明原由以及修改要求由申请部门负责人签署同意修改的意见后,将申请单递交给信息中心。
各镇(街道)若需申请数据后台修改应先向业务单位提出,由业务部门按上述过程提出申请。
第二步:评估
递交申请后,由信息中心指定人员和开发公司共同对其修改事项进行可行性评估,确实可行的确定修改方案,并需对该数据修改产生的后果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
第三步:确认
开发公司和信息中心对后台数据修改进行评估和风险分析后,根据评估和风险评估结果,签署是否同意修改的意见,若不同意修改,需写明原因。此意见需由开发公司项目经理和信息中心主任分别签署,并需经申请部门负责人确认签字。评估和确认过程信息中心应在申请部门提出申请之日起三个工作日之内完成。
第四步:实施
三方共同确认同意修改的进入实施阶段,一般情况下由信息中心指定人员对数据实施后台修改。修改人需严格根据已定的修改方案实施修改,坚决杜绝随意修改的情况。修改时需由信息中心技术人在场监督。
第五步:记录和结果确认
所有涉及数据后台修改的,应由修改人做好详细的修改过程记录并签字,同时在登记表上做好登记。修改完成后修改结果交由申请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
3、数据定时检查纠错和质量控制制度
(1)对劳动保障信息系统内的所有业务存储数据实行一个月一次的定期检查。
(2)数据检查内容包括是业务数据是否输入错误(主要从逻辑关系上判断)、业务办理数据是否符合政策规定、系统参数设置是否正确、计算公式是否准确等。
(3)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定时做好数据检查纠错工作。
供应公司安全管理制度范文5
(一)安全风险识别在进行安全风险评价前,首先需要识别安全风险,安全风险识别应全面系统地分析公司目前安全生产现状,根据安全生产业务或安全风险载体进行初步分类,对能导致风险事件的风险因素分类,然后对每项风险因素再进行细分,从而识别公司安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3〕按照深圳燃气负责地上管道燃气系统维护与燃气供应业务的管道气客户服务分公司(以下简称客服分公司)目前安全生产现状,可能导致风险事件的风险因素包含6个一级风险因素,18个二级风险因素,若干个基本风险因素。一级、二级风险因素称为综合风险因素,基本风险因素对应日常生产业务基本单元。(二)安全风险分析参照公司有关安全数据信息及应急安全管理状况,对每个安全风险因素存在的安全风险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进行分析,初步判断其安全风险状况,为建立风险评价模型做好基础工作。
安全风险评价
(一)建立安全风险评价模型依据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的结果,综合考虑综合风险因素和基本风险因素的风险状况,建立安全风险评价模型,为开展安全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建立风险评价模型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1、风险检查评分法针对各风险因素,设立事故控制、隐患控制、法律法规及安全管理制度、日常安全管理及措施落实、应急救援及事故处理等五个风险值评价指标,设定各项指标权重,制定检查标准,编制风险检查评分表,对需要进行风险评价的风险因素进行评分,对于每一项风险因素,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设定可以是不同的,权重设定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调整,最后计算出该风险因素的风险值(degree),用D表示。风险检查评分法是通过安全检查的形式进行评分,优点是可以结合公司日常安全检查工作开展,缺点是定量性不够,更多依靠检查人员的专业素质。2、风险指数(风险度)计算法按照风险事件发生的频率和该风险所导致的事故危险程度计算各基本风险因素的风险指数,最后计算出综合风险因素的综合风险指数。风险指数(或风险度),指的是由于某种安全风险( 或危险) 因素导致的不安全程度或风险程度( degree),用Di表示:Di =PiCi。“i 表示第i 种风险因素,Pi表示风险导致的事故发生频率(probability),Ci表示风险导致的事故后果(consequence)。”各基本风险因素的安全风险指数Di 反映了该风险因素的安全风险程度,Di越高,说明该风险因素的安全风险越大。〔4〕综合风险因素的风险指数Dj由下一级风险因素的风险指数综合而成,可以表示为:Dj = ΣD(j+1)i =ΣP(j+1)i C(j+1)i;i表示风险因素项,i = 1,2,…,n;j 表示风险因素级别,j = 0,1,2…,n。综合风险因素的安全风险指数Dj 反映了该风险因素的安全风险程度,D 值越高,说明该项风险因素安全风险越大。风险指数(风险度)计算法是风险管理风险评价的传统方法,优点是可以比较准确地评价出该风险因素的风险指数,难点是有关数据的收集和确定。(二)实施安全风险评价为了顺利开展安全风险评价工作,在制定好风险评价管理办法,确定好风险评价的依据和具体标准后,还应落实安全风险评价具体工作流程和评价小组机构设置及安排,明确安全风险评价的具体工作要求。根据安全生产实际情况,选择好需要评价的风险因素和合理的风险评价模型,便可以实施安全风险评价。根据风险因素的风险指数或风险值,对某种基本风险因素或综合风险因素进行风险级别的评定,按照风险指数或风险值将风险划分为高风险等级、中等风险等级和低风险等级三级,以便管理者按照不同的风险等级实施有针对性的管理。其划分方法是给出Di和Dj 的各种风险等级的阈值。对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可以分别采取用红、黄、绿三种色标,并以公开公示的方式实行分级挂牌管理。〔5〕安全风险评价周期可以设定每年一次,具体根据安全管理实际需要可适当调整。风险评价小组选定需要进行评价的风险因素,选定评价模型,安全风险评价前评价小组应了解每个安全风险因素的操作流程和作业环节,确定业务关键点作为安全评价的重点。安全风险评价时应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数据来源应可靠有效,可通过多种手段获取基础信息,包括安全数据统计分析、业务交流、各类现场安全检查等。现场检查包括实地查看、抽查抽样、现场测试等方式了解实际情况,收集汇总资料,如有抽样的数据应考虑时间、区域等因素,抽取数据应具有代表性。为了确保安全风险评价的客观性,安全风险评价小组成员应严格遵守评价管理办法,以积极态度开展评价工作。
构筑安全管理防线,做好风险的预警和控制
供应公司安全管理制度范文6
本标准对本公司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运输、经营和使用进行了具体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国务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GB13690-9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6944-86危险货物分类与品名编写
GB12268-90危险货物品名表
GBJ16-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国家经贸委危险化学品登记注册管理规定
3 术语
3.1 危险化学品
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和腐蚀品。
3.2 重大危险源
指生产、运输、使用、储存危险化学品或者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4 一般规定
4.1 生产、储存、运输、经营、使用危险化学品和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单位,除遵守本标准外,还应执行国务院颁布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的其它款项。
4.2 危险化学品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必须保证本单位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国家标准的要求,并对本单位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负责。
4.3 分公司所属的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实行审批制度,未经审批,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
4.4 危险化学品单位从事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或者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活动的人员,必须接受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知识、专业技术、职业卫生防护和应急救援知识的培训,并经考试合格,方可上岗作业。
4.5 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接受有关部门依法实施的检查,不得拒绝、阻挠;对检查发现的事故隐患应立即排除或者限期排除,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设施、设备、器材和运输工具应停止使用。
4.6 危险化学品的采购统一由分公司供应处负责,销售由销售公司负责。
5 生产、储存和使用
5.1 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单位,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5.1.1 有符合国家标准的生产工艺、设备或者储存方式、设施。
5.1.2 工厂、仓库的周边的防护距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
5.1.3 有符合生产或者储存需要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5.1.4 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5.1.5 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国家标准要求的其他条件。
5.2 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或改扩建应报所在地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文件:
5.2.1 可行性研究报告。
5.2.2 原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或者储存的危险化学品的燃点、自燃点、闪点、爆炸极限、毒性等理化性能指标。
5.2.3 包装、储存、运输的技术要求。
5.2.4 安全评价报告。
5.2.5 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5.2.6 符合5.1条件的证明文件。
5.3 依法设立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必须向国务院质检部门申请领取危险化学品生产许可证;未取得危险化学品生产许可证的,不得开工生产。
5.4 生产和使用的危险化学品实行安全注册登记制。注册登记时,生产和使用单位须填写《化学品安全登记申请表》、《化学品危险性分类工作单》、《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报分公司安环处,由安环处统一到湖南省危险化学品登记注册中心办理。
5.5 危险化学品在出厂时,生产单位应向用户提供“安全技术说明书”,产品包装上应加贴或者栓挂与包装内危险化学品完全一致的化学品安全标签,并提供应急服务电话。使用单位应向供应商索取“安全技术说明书”,检查包装上是否张贴安全标签,作业场所有表示化学品危害和安全使用注意事项的标识。
5.6 没有取得《危险化学品登记注册证书》和没有提供“一书一签”的产品,生产单位不得销售,证书每5年复核一次。
5.7 生产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发现其生产的危险化学品有新的危害特性时,应当立即公告,并及时修订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
5.8 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的单位,其生产条件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并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取得相应的许可证,必须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使用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保证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和管理。对可能造成人身伤害或危及社会安全的不合格产品严禁销售,否则造成后果由生产单位负责,同时追究销售单位的责任。
5.9 危险品化学生产单位的新工人,必须做就业前体检,发现职业禁忌症者不得安排在禁忌岗位作业。对作业工人要定期体检,发现职业病、职业健康损害、职业禁忌症者,要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处理。
5.10 生产、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应当根据危险化学品的种类、特性,在车间、库房等作业场所设置相应的监测、通风、防晒、调温、防火、灭火、防爆、泄压、防毒、消毒、中和、防潮、防雷、防静电、防腐、防渗漏、防护围堤或者隔离操作等安全设施、设备,并按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进行维护、保养,保证符合安全运行要求。
5.11 生产、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装置每两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5.12 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单位,应当在生产、储存、使用场所设置通讯、报警装置,并保证在任何情况下处于正常适用状态。
5.13 危险化学品的包装必须符合有关规定和标准的要求。重复使用的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在使用前,应当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检查记录应当至少保存两年。
5.14 危险化学品出入库,必须进行核查登记。库存危险化学品应当定期检查。剧毒化学品以及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必须在专用仓库内单独存放,实行双人双发、双人保管制度。
5.15 危险化学品单位应为从事生产和使用危险化学品的操作人员配备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和用具。
5.16 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应依照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5.17 遇水、热、潮易燃烧、爆炸或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危险化学品不得存放在露天、潮湿、漏雨或低洼易积水的地方。
5.18 受日光照射或受热易燃烧、爆炸或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危险化学品应存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禁止靠近热源,存放处的温度不得高于物品的自燃点和熔点。闪点在450C以下的桶装易燃液体不得露天存放。
5.19 化学性质与防护、灭火方法相互抵触的危险化学品,不得在同一仓库或同一储存室内存放;放射性物品不得与其它危险化学品同存一库;氧化剂不得与易燃易爆物品同存一库;能自燃或遇水燃烧的物品不得与易燃易爆品同存一库。
5.20 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仓库,应当根据消防条例和有关规定,配备消防器材和防护器材。
6 经营
6.1 危险化学品经营销售实行许可制度。经营单位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6.1.1 经营场所和储存设施符合国家标准。
6.1.2 主管人员和业务人员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上岗资格。
6.1.3 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6.1.4 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国家标准要求的其他条件。
6.2 没有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化学品安全标签的危险化学品不得销售。
6.3 单位临时需要购买剧毒化学品的,应当凭本单位出具的证明(注明品名、数量、用途)向所在地市级公安部门申请领取准购证,凭准购证购买。
6.4 领用危险化学品必须持使用单位证明到供应处领取,实行两人制。
7 运输
7.1 危险化学品运输实行资质认定制度。未经资质认定,不得从事运输危险化学品。
7.2 危险化学品运输单位,应当对其驾驶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员进行有关安全知识培训;驾驶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员必须掌握危险化学品运输的安全知识,并经市级交通部门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资格,方可上岗作业。驾驶员、装卸人员、押运员必须掌握的知识包括: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危害特性、包装容器的使用特性和发生意外时的应急措施。
7.3 运输危险化学品必须配备必要的应急处理器材和防护用品。
7.4 危险化学品的托运,只能委托有运输资质的单位;托运时,托运人应向承运人说明运输的危险化学品的品名、数量、危害、应急措施等情况,需要添加抑制剂或稳定剂的,应告知承运人。
7.5 运输危险化学品的槽罐以及其他容器必须封口严密,能够承受正常运输条件下的内部压力和外部压力,保证危险化学品在运输中不因温度、湿度或压力的变化而发生任何渗漏。
7.6 装卸运输危险物品应使用符合安全要求的工具。库内搬运一律采用防爆型电瓶车、叉车,进入仓库内的机动车辆其排气管必须装防火罩。装运时,应轻拿轻放,防止撞击、拖拉和倾倒。
7.7 互相接触易引起燃烧、爆炸或造成其它危险的危险化学品,以及化学性质、灭火方法互相抵触的危险化学品,不得违反配装限制,不得混合装运。
7.8 遇热、遇潮易引起燃烧、爆炸或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危险化学品装运时应采取隔热、降温、防潮措施。
7.9 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车辆应按规定路线行驶或停放。卸完物品后应彻底清扫。
7.10 运输危险化学品车辆标志,必须符合国家GB13392—92的规定。
7.11 运输压缩液化气体和易燃液体的槽车、罐车的颜色,必须符合国家色标要求,并安装静电接地装置和阻火设备。
8 剧管理
8.1 剧管理必须遵守4~7项各款之规定。
8.2 剧包括:氰化钾、氰化钠、氰化银、氰化亚铜、砷、三氧化二砷(砒霜、亚砷酸酥)、五氧化砷、亚砷酸钠、钾、砷酸三钠、砷酸二氢钠、氯化汞、硫酸二甲酯、叠氮化钠及其它属国家规定的剧物质。
8.3 需要剧的单位必须提前半年向供应处报计划,由供应处负责采购。
8.4 使用单位领取剧时,须经公安处审批并备案。经审批后持公安处介绍信(介绍信上注明两个领料人姓名和所需物品的名称、级别和数量)到供应处办理开票手续。并将领料单与介绍信一同交供应处安全保卫科签字盖章后,两名领料员(必须是介绍信上所注明的两人)同时到仓库领取物品,并在发放登记簿上签名。发料时,须有两名保管员在场。双方当场确认数量,出库后由使用单位负责管理。
8.5 剧应放置在保险柜内,并建立双人双锁保管制度。发放完后,保管员须将原包装进行密封,存放原处。单位保管人员、班长、安全保卫人员、单位领导每季度应对本单位剧进行一次检查,做好记录,并对领发过的进行复称盘点,建立转帐台账。
8.6 发现剧被盗、丢失,应立即报告当地公安部门。
8.7 分公司各单位应制定本单位剧安全管理制度。
9 事故应急救援
9.1 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各单位应急救援预案应报分公司安环处备案。
9.2 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单位主要负责人应按照本单位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立即组织救援,并报告分公司有关处室。
9.3 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有义务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指导和必要的协助。
10 检查与考核
10.1 本标准由分公司安全、消防、公安等部门按照职责权限进行监督检查;安全环保处对各单位危险化学品的管理进行跟踪考核。
10.2 对违反本标准规定的有关人员,由安全、消防、公安等主管部门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