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乡镇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乡镇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乡镇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范文1

一、高度重视调查研究,精心制定方案是做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前提

要顺利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必须重视调查研究,制定能正确指导改革的实施方案,因此高度重视调查研究、精心制定方案是做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必不可少的前提。

(一)广泛开展调查研究

为确保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从去年起我县就结合实际,广泛开展了调查研究、摸底测算和征求意见工作。组织力量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做了大量、充分、细致的基础工作,认真开展摸底测算,备齐了相关的表册和资料,较为详尽地掌握了我县的相关情况,广泛收集、认真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反复探索,认真思考,为制定和出台切合我县实际情况、极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改革实施方案、实施意见以及相关配套措施打下了良好基础。一是认真开展调查研究。选取有代表性乡镇,就基本情况、机构设置、人员配置、财政收支及债权债务、机构运行情况、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思路等方面进行了乡镇机构改革调研,形成了《关于乡镇机构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就学校现有办学规模、经济状况、管理体制、运行方式等方面对农村义务教育情况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形成了2篇调查报告;就乡镇财力状况、经济运行情况、行政和事业公、业务费开支情况等方面开展了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调研;就党务公开、村务公开、基层组织建设、基层民主等方面开展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调研,摸清了情况,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二是广泛征求意见。深入乡镇、村、组和学校走访调查,分类型、分层次召开座谈会,采取抽样调查、问卷调查、表册统计等各种方式,广泛听取有关乡镇、部门及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精心梳理,形成了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乡镇机构改革方面的问题和建议等众多调研材料。三是认真做好测算分析。在统计核实清楚全县所有乡镇、村、学校的人、财、物基本情况基础上,认真做好测算分析,对财务、人员、债务等情况透彻分析,形成人员、编制、财力、债务分析报告,提出切合实际的建议意见,做好编制、经费的测算,为进一步开展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反复修改、精心制定方案

一是制定了实施方案。经过反复调研、讨论,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多方征求意见,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历经数十次修改,完善形成了指导我县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四个实施方案。二是制定了具体实施意见和配套办法。认真研究、周密思考,有针对性地细化制定了农村综合改革四方面的具体实施意见、操作办法和众多配套文件,从指导思想、政策依据、和操作程序上具体规范改革的各项工作,使乡镇和部门实施改革过程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各乡镇结合本地实际,细化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实施细则,规范操作。三是开展风险评估和制定应对预案。就改革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反复进行分析研究,认真开展风险评估,充分估计形势,充分准备好应对措施,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应对预案。成立了应

急领导小组,建立快速反应和科学处置机制,为本次改革的实施提供了稳定、安全保障。二、加强宣传,做细工作是做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重要环节

做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加强宣传、做细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县、乡镇以召开各级座谈会、层层召开动员大会,印发配套文件,散发宣传资料,张贴宣传标语,悬挂宣传条幅,制作板墙报,制发简报,开展电视、广播新闻宣传等形式,广泛宣传改革的目的、意义、要求、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改革的范围、重点、具体做法,大张旗鼓地向社会加强改革政策的宣传,就改革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基本要求、政策界限、操作程序、方法步骤以及应该注意和把握的问题择其重点,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讨论,吃透文件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稳定人心,把乡镇、村组干部和党员培养成改革工作的宣传者、指导者和实施者,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在重大改革决定宣布前,向相关人员讲清改革精神和原则,做细做实相关人员思想工作,增进理解,减少对立,把不稳定因素消除在未萌状态,使全县干部职工明确改革是加快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势在必行,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起来,增强参与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三、分线实施,强力推进是做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关键

农村综合改革工作,进展如何、成效怎样,关键在于组织实施,在于强力推进。我县注重实效,不走过场,狠抓乡镇机构改革实施,推进了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和法制政府,突出职能转变这个重点,依法界定县乡政府的事权和职能分工,科学界定农村公益职能,综合设置行政机构,精简行政编制,严格按规定配备乡镇领导干部;推进乡镇事业单位改革,规范设置乡镇事业机构,精简乡镇事业编制,提高公益水平;始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明确竞争竞聘岗位,公开考试、考核,开展竞争竞聘上岗;以人为本,做好机改分流人员和来信来访工作。强力推进,认真抓好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建立县乡政府责任明确、财政分级投入、经费稳定增长、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重新开展校点布局规划和实施,有计划、有步骤地撤并现有村小和教学点,努力建设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推进农村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重新核定教职工编制,完善教师交流制度,制定师资队伍建设方案和教师聘任方案,实行动态管理,新增教师一律竞争上岗,择优选聘;制定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人员分流方案,开展教学过程管理改革,落实教学过程督导方案。大力推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了“乡财乡用县管”的财政管理体制、“村财民理乡监管”的监督管理机制、县乡财政基本支出保障机制、化解乡村债务长效制约机制和县对乡镇的财政激励约束机制;推行乡财乡用县管,重新测算确定乡镇财力,确保乡镇基本支出需要,全面实施乡镇财政综合预算,建立乡镇财政基本支出最低保障机制;实行村财民理乡监管,彻底清理村级财务,重新建立帐簿,分村核算,规范村级财务管理;改革乡镇财政管理,重新明确乡镇财政管理职能,设置机构,设立岗位;制定计划和措施,逐年化解镇、村债务。认真组织,狠抓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推进党内基层民主,转变基层党组织领导方式,认真组织开展村干部培训,完善“一事一议”管理办法,搞好农村公益事业。通过强力推进改革实施,确保不走过场,真正将改革工作落到实处。

四、严明纪律,强化督查是增强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执行力的主要抓手

严明纪律,强化督查是增强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执行力的主要抓手,改革工作必须严明纪律、强化督查,必须增强执行力。县、乡两级均把严明纪律列为重中之重,改革未动首先严肃政治、组织、人事、编制、财经、工作等纪律。严格按县编委核定下达的机构和人员编制数,设置办事机构,组织工作人员竞争上岗和做好人员分流工作,做到了方法步骤明确,措施积极稳妥,工作细致周密;加强国资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强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档案资料管理,加强经费管理,严禁违反规定巧立名目突击花钱,严禁违反规定乱发奖金、补贴、实物或用公款相互宴请及赠送礼品,严禁借考察名义旅游,确保职工思想不散、办事秩序不乱、工作衔接不断、国有资产不流失。对农村综合改革中出现的违法违纪行为,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的单位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员,纪检、监察部门按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国家公务员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绝不手软;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五、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是做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组织力量保障

乡镇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范文2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改革乡镇财政管理方式,加强对乡镇财政监督管理,规范乡镇政府收支行为,促进乡镇依法组织收入,合理安排支出,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提高公共服务保障水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农村和谐社会。

(二)基本原则。

1财权与事权相统一。从有利于乡镇政权建设、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出发,将适合县(市)区管理的事权上收到县(市)区,将适合乡镇管理的事权划归到乡镇。在合理划分县乡(指县、乡级,下同)事权的基础上,相应调整财权,使财权与事权相统一。应由县(市)区承担但县(市)区委托乡镇承办的事项,县(市)区财政应足额安排经费。

2乡镇政府管理财政的法律主体地位不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继续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坚持“三个不变”,即乡镇政府管理财政的法律主体地位不变,乡镇财政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审批权不变,乡镇政府享有的债权和承担的债务不变。乡镇政府在县(市)区财政部门指导下,编制本级预算、决算草案和本级预算调整方案,组织执行本级预算。

3强化管理,提高效率。强化对乡镇财政收支的监督管理,规范乡镇政府收支,控制财政供养人员增长,积极化解乡镇债务,减轻财政负担。规范县(市)区对乡镇财政监督管理工作程序,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乡镇财政管理水平。

4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我市实际情况,灯塔市、**阳县今年全面实行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涉农城区原则上也要推进此项改革,但在具体管理方式上,坚持激励发展,循序渐进,逐步规范和完善。

二、主要内容

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以乡镇为独立核算主体,实行县乡“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县乡联网”,由县(市)区财政部门监督和管理乡镇财政收支。

(一)预算共编。县(市)区财政部门要按照有关政策规定,结合乡镇财力实际,兼顾需要与可能,明确预算安排顺序和重点,提出乡镇财政预算管理安排的指导意见,报同级政府批准。乡镇政府根据县(市)区财政部门的指导意见,编制本级预算草案,经县(市)区财政部门审核后,按法定程序报批。在年度预算执行中,县(市)区财政部门对乡镇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督,乡镇政府提出的预算调整方案,应报县(市)区财政部门审核后按法定程序审批执行。

(二)账户统设。保留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其职能仍由乡镇财政履行,并由乡镇财政所统一管理和核算乡镇各部门和单位的财务收支。乡镇设置预算外资金账户,办理预算外资金收支业务。乡镇财政可根据实际需要保留“工资专户”和“村级资金专户”,在各金融机构开设的其他财政专户一律撤销。

(三)集中收付。按照资金调度权上移、既得利益不变的原则,县(市)区财政部门对乡镇财政资金实行统一调度和管理。乡镇财政收入由乡镇按年初预算组织征收和缴库,乡镇财政预算内资金全部上划县(市)区国库。乡镇预算外收入要全部上划县(市)区财政预算外专户。乡镇根据年初预算,按月或支出进度向县(市)区财政提出支出计划和申请。县(市)区财政要按照“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严格审核。对符合预算要求的支出,将预算内资金拨付至乡镇财政专户,将预算外资金拨付至乡镇财政预算外资金账户,并按规定程序支出。同时建立公务费支出备用金制度,方便乡镇及时用款。

(四)采购统办。凡纳入政府集中采购目录的乡镇各项采购支出,由乡镇提出申请和计划,经县(市)区财政部门审核后,交县(市)区政府采购中心集中统一办理,采购资金由县(市)区财政部门直接拨付货物、工程和服务供应商。

(五)票据统管。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的管理权全部上收到县(市)区财政部门,实行票款同行,以票管收。严禁乡镇坐收坐支,转移和隐匿各项收入。

(六)县乡联网。实行乡镇财政与县(市)区财政联网,财政支出实行网上申请、审核、支付和查询,提高财政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降低行政成本。市财政对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所需的软硬件等予以支持。

三、配套措施

(一)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增加县乡财力。按照积极稳妥、简明规范和让利于县乡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市、县(市)区、乡镇财政管理体制,使县乡政府有较稳定的收入来源,建立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增强县乡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市财政要进一步优化转移支付结构,加大对县乡财力性转移支付补助力度,清理整合专项转移支付项目,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增加县乡可用财力,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证乡镇机构和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及社会事业发展需求。继续落实好省支持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各项财政政策,做大县域经济“蛋糕”。县(市)区财政不得截留、挪用或平调乡镇自有资金,提高乡镇发展经济、培植财源、组织收入的积极性。

(二)切实加强乡镇财政管理,推进依法理财。按照省财政厅《关于完善和推进县(市)区部门预算编制改革的指导意见》(**财预〔20**〕142号)要求,编制乡镇财政预算,并按规定程序报批和执行。要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保稳定”的原则,明确并公开支出范围、开支标准、支出顺序和财务审批程序。严格控制会议费、招待费、办公设备购置费、小汽车燃修费和电话费等一般性支出,对不符合有关规定的支出,县(市)区财政部门有权拒付。要加强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规范乡镇政府行为。完善乡镇债务监控制度,全面清理、核实和锁定乡镇政府债务,严禁新增债务并积极稳妥化解旧债。

(三)全面开展改革前的准备工作。为保证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的顺利实施,改革前必须全面进行“五项”清理工作。第一,清理乡镇财政供养人员,减轻财政负担。结合乡镇行政、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实行编制实名制,单独造册,落实到人。清理和清退各类超编人员,严禁编外进人,对不在编人员和自聘人员财政不得供给经费。第二,清理乡镇行政事业收费票据,规范票据的使用和管理。限定时间,该缴销的缴销,该作废的作废,票据领用按有关规定重新办理。第三,清理乡镇预算内、外账户。除规定保留的银行账户外,其他账户一律撤销。清理乡镇政府资产。认真进行清产核资,登记造册,防止资源资产流失。第五,清理核实乡镇政府债权债务。在债务主体不变的前提下,落实偿债责任,坚决制止发生新的债务。财力允许的乡镇,要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偿还乡镇债务。

(四)完善乡镇财政机构职能。加强乡镇财政机构建设,保障乡镇政府依法履行职能的需要。县(市)区财政部门要根据工作需要,协调机构编制部门完善乡镇财政机构管理职能,具体为:在上级财政部门的指导下,负责乡镇财政预决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预算内外资金收支管理等工作;负责管理和核算乡镇各部门和单位的财务收支;负责乡镇组织实施的各类专项资金管理;负责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的监督管理;负责村级财政补助资金核拨和监督管理;负责乡镇税源监督管理;负责乡镇政府财力资源监督管理;负责乡镇政府债权债务监督管理等。

四、时间安排

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工作分3个阶段进行:

(一)调研准备阶段(5月30日前)。各县(市)区进行改革前准备,摸底调查,考察学习,研究政策,制定各项配套方案。

(二)实施阶段(6月1日至8月31日)。全面进行“五项”清理工作;全面推进“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立覆盖农村的公共财政制度;明确划分县乡收入范围;合理界定县乡政府支出责任;着力解决县乡财政困难。

(三)总结验收(9月1日至12月31日)。对改革工作进行全面总结验收,搞好资料归档,进一步完善各项政策。

五、有关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为切实加强对全市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工作的领导,确保改革顺利进行,市政府成立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由**兼任,日常办事机构设在市县区财源建设办公室。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加强对改革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及时研究、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推进改革顺利实施。

(二)明确责任,周密安排。各县(市)区要按照省、市部署,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并报市财政局备案。县(市)区财政部门要周密安排部署,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完善措施,严明纪律,规范操作程序,自觉接受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的财务检查,不得在实行改革过程中私分集体资产、滥发钱物,一经发现,将严肃追究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三)加强制度建设,规范业务流程。县乡财政部门要按照推进“阳光财政”建设的总体部署,切实增强县乡财政公开、透明程度,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县(市)区财政要加强制度建设,规范业务和资金流程,从实际出发,建立健全乡镇财政监督管理机构工作职责及规程、财务管理规定、财政资金流程、支出业务审批流程、乡镇财政所总预算会计和出纳岗位职责及业务操作规程、县乡网络及计算机管理操作规程等,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为乡镇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四)加强县乡财政干部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各县(市)区要切实加强县乡财政干部管理,严把财政干部入口关,建立县乡财政干部任职资格制度,进一步提高干部专业化水平。县(市)区财政部门要加强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工作的干部配备力量,做好对改革工作的指导。乡镇政府要加强对乡镇财政所的领导,优化干部配置,将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精通计算机和网络操作技能的人员充实到乡镇财政干部队伍,为推进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提供组织保障。

乡镇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范文3

一、为什么要开展乡镇执法监管强化公共服务改革试点工作

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加强政府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客观的讲,根本原因是当前我县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就是乡镇政府现在职能职责和工作格局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在政府管理上推陈出新,执法监管方式和公共服务水平上加以改革,才能更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和进步。

乡镇改革试点工作是乡镇政府更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新形势新任务,第一。就是上月召开的第三次党代会,对全市发展作出了一圈两翼”工作部署,要求作为“一翼”渝东南建成武陵山经济高地、民俗生态旅游带、扶贫开发示范区,这些对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就是去年底召开的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确立了县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目标。2011年,全县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在年的基础上翻一番以上,财政收入达到3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9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00元。新形势新任务下,如何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实现依法行政,合理有限赋权,扩大行政权项,优化配置资源,减少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效能,都是需要我认真思考的因此,开展乡镇执法监管改革工作是更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乡镇改革试点工作是实现三级改革试点、政府管理创新的根本需要。前几年,市人民政府先后出台了行政决策听证暂行办法》政务信息公开暂行办法》规范性文件审查登记办法》部门行政首长问责暂行办法》和《关于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和规范行政执法的决定》等系列文件。这是政府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完善自身功能,第二。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需要。去年,市政府又创新了三级改革试点”针对市、县级行政部门和乡镇,分别出台了关于创新行政管理培育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决定》关于市级行政机关整合执法资源实施执法联动改革试点的决定》和《关于改革乡镇执法监管强化公共服务试点工作的决定》这三个决定统称为“三级改革试点”市政府要求年1月1日起实施。关于改革乡镇执法监管强化公共服务试点工作的决定》从总体上确定了乡镇“执法监管”和“公共服务”两大职能,针对乡镇的对乡镇实行有限赋权,明确了要建立法治型、服务型政府。因此,县开展乡镇执法监管改革工作,贯彻落实市政府三级改革试点和政府管理创新的根本需要。目前我县试点改革工作已初步启动,大部分乡镇和部门拟定了实施意见,县安监局、交警大队已展开了执法培训,但整个工作与其它试点区县相比,还有差距,需要加大工作力度,希望各相关乡镇和部门引起高度重视。

改革试点工作是实实在对乡镇管理体制的沉疴烂疾的改革与创新。工作实践中,第三。目前乡镇确实存在看得见的管不了县级部门存在管得了看不见”现象。看得见的管不了指哪些该管、哪些不该管,乡镇政府不明确,好像样样事都该管,但有很多事管不了往往出了事乡镇还得承担责任,对此乡镇感到很委屈;管得了看不见”指县级部门执法人员有限、精力有限,方方面面都有限,局限了管理全县某项执法工作的能力。比如县交警大队,十几个交通干警,面对1.2万余台车辆、1.8万余名驾驶人员、3000多公里的道路干线,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事实上形成了管得了看不见”这是造成乡镇行政执法不明、监管不力、执法缺位,乡镇公共服务意识不强、服务体系不全、服务水平不高等系列问题的根本原因。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就是需要改革。这次改革试点工作就是乡镇不增机构、不增编制、不增人员、不增加负担的前提下,通过清理界定法定职责、规范委托执法职权、合理确定协助义务等形式,通过创新服务模式、转变服务方式、强化服务职能等形式,积极探索加强乡镇行政执法监管改革的有效途径,解决和根除乡镇管理体制上的沉疴烂疾。

二、怎样开展乡镇执法监管强化公共服务试点工作

试点能否进一步推广,改革乡镇执法监管强化公共服务试点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情况复杂、任务重的工作。改革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关键在于我改革试点工作能否取得成功。而改革试点工作取得成功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如何组织实施。刚才,华学同志就工作开展的具体步骤已讲得很清楚,就关键环节和重点方面,着重强调六点:

也是工作重点。学习重点要组织抓好《市政府关于改革乡镇执法监管强化公共服务试点工作的决定》和《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贯彻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改革乡镇执法监管强化公共服务试点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学习,一要抓好学习培训。学习培训是抓好改革试点工作的基本要求。各部门乡镇必须把两个文件的精神学深学透。特别要把我县实施方案的工作目标、工作要求、方法步骤、委托执法范围、公共服务范畴弄懂搞透,有的放矢指导开展好工作。各乡镇各部门回去后要召开好专题会议,准确传达会议精神,研究安排部署工作任务,及时集中组织学习,让单位人人吃透政策。特别是执法部门一定要切实抓好乡镇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真正让乡镇人员搞懂政策法律,绝不允许不懂法的人员执法、违规执法、违法执法的现象出现。报社、县电视台要开辟专栏,营造良好的试点工作舆论氛围。

6月底完成培训,二要抓好工作衔接。工作开展必须严格按照“6月20日完成委托执法协议签订备案工作。6月30日完成执法人员证件申报工作,7月初完成法律文书票据交接工作”时间要求和工作步骤开展工作。这是硬性的工作任务,也是刚性的纪律要求。试点工作中,县乡两级一定要细化工作方案,明确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切实做好权力、责任的划分和界定。同时,要逐步完善工作程序,确保不出现管理上的脱节和真空。工作既要防止出现部门之间、部门与乡镇之间相互推诿,该管的没人管的情况发生,又要防止出现相互争权、重复执法、执法扰民的情况发生,真正做到工作分工不脱节,共同执法不“打架”

指导本单位开展试点工作的具体大纲。各乡镇各部门要制定出切合实际、便于操作、内容具体的工作方案。工作方案重点明确出工作职责、工作措施和工作目标。县级部门特别要突出委托执法权限和委托执法目标,三要抓好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整个改革试点工作的重要方面。乡镇要就对委托执法人员进行工作分工和委托执法人员管理进行具体研究和部署。目前大部分乡镇和部门已上报方案,凡未上报的单位必须于6月16日前将方案上报县政府法制办。县政府法制办要严格把关,逐件审核,不具操作性、应付形式、照搬照抄的方案坚决发回重办。

真正把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懂政策熟悉法规的干部充实到行政执法岗位上去,四要选优配强执法人员。选优执法人员是保证改革试点取得成效的关键环节和重中之重。县级部门和乡镇政府要“双向”加强对执法人员的选择和考察。严禁纪律性差、随意性强、不讲原则和不熟悉法律政策的干部执法。同时,县级执法部门要积极开展乡镇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乡镇政府未经法律、法规授权或者上级行政执法机关的合理委托,不具备行政执法机构主体资格的一律不得行使行政执法职权;没有取得市政府颁发的行政执法证件的人员,一律不得从事行政执法活动。

制定出对执法乡镇和执法人员考核的标准,五要抓好制度建设。要重点建立执法公开、案件报告、执法考核三项制度。执法公开制度是把行政执法中执法人员、执法程序、执法依据、执法权限、执法事项、处罚标准向群众和社会公开。案件报告制度保证把查处的违法案件实行季度向行政执法机关报送。执法考核制度要明确相关人员的工作职责。以制度促进工作顺利开展。

用权受监督,六要切实明确权责。有权必有责。违法要追究,侵权须赔偿,这是政府运行的基本原则。乡镇执法监管强化公共服务试点工作对县乡两级的权力和责任进行了适当调整,调整后也务必做到权责统一。依法享有多大的权力,就应当承担多大的责任,要防止出现有权无责或有责无权的现象发生,签订具体委托协议书中,要明确双方的权力关系,绝不允许在改革中出现不担责任的现象。

三、如何把乡镇执法监管改革工作抓出实效

乡镇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范文4

一、充分认识深化乡镇水务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郊区乡镇经济较发达,人口密度高,河道水网密布,基层水务工作面广量大。现有的乡镇水利排灌管理站成立运行以来,在农业水利技术推广方面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乡镇水务管理系统和网络。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乡镇水务管理机构经费来源不落实、职工队伍不稳定,以及水利设施失修、失养等问题日益突出,亟待解决。

深化乡镇水务管理体制改革,是实施依法治水管水、加快政府职能转变、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重要举措。20*年实行市、区县水务一体化管理以来,乡镇水利排灌管理站作为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所属事业单位,承担着大量的防洪、除涝、水资源保护、农业灌溉、水环境治理与保护等公共服务职能。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立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局,充分考虑水务行业的专业性及其重要作用,理顺基层水务管理体制,充分利用现有的乡镇水利排灌管理站,强化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的公益性职能,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二、深化乡镇水务管理体制改革

(一)指导思想

以*理论、“*”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按照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和事业单位的改革精神,结合郊区水务工作实际,全面推进管养分开和事企分离。在深化改革中增活力,在创新机制中求发展,进一步提高履行农业水利技术推广、服务郊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二)基本原则

1、精简统一、综合效能。合理界定乡镇水务管理机构的职能,优化结构,减少交叉,权责统一,提高效能,处理好与乡镇农业综合服务机构的事权关系。

2、明确职能、保障经费。进一步明确乡镇水务管理机构承担防洪除涝、水资源管理、抗旱节水、水环境治理与保护、水污染防治等公益性职能,切实保障公益所需经费。

3、分步实施、平稳推进。统筹研究管养分开、事企分离的改革方案,同步制定配套政策和思想政治工作预案,确保改革方案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做到“成熟一个、推进一个”,使改革平稳有序、工作不断不乱。

(三)实施办法

1、乡镇水务管理机构设置

(1)统筹规划,规范设置

各区县要按照乡镇机构改革的要求,结合水务工作的特点,在综合考虑地域面积、河道水闸等水利工程设施数量等因素的基础上,按照流域状况或行政区划,在现有乡镇水利排灌管理站的基础上,规范设置乡镇水务机构,并要妥善处理好乡镇水务机构与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关系。

(2)以条为主,条块结合

乡镇水务工作专业性较强,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结合*郊区的实际情况,乡镇水务机构在区县范围内仍应实行“以条为主、条块结合”的双重领导管理模式。以条为主,就是把乡镇水务机构仍然作为区县水务局所属的事业单位,实行人、财、物统一管理。条块结合,就是乡镇水务机构工作人员在防汛抗灾等以块为主的相关工作中,服从乡镇指挥;区县水务局对乡镇水务机构的工作人员考核考察时,应充分听取所在乡镇的意见。

2、明确工作职责

按照“明确公益性职能”的要求,在进一步强化乡镇水务机构所承担的相关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职能的基础上,根据本市“安全、资源、环境”三位一体的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将乡镇水务公益职能纳入乡镇水务机构职责范围,其主要职能为:

(1)按照依法治水、依法管水的要求,负责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等的宣传贯彻。

(2)协助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及所在乡镇,编制辖区内水务中长期规划、专业规划及年度实施计划,并负责辖区内各类水务专项工程项目建设的相关管理。

(3)负责辖区内的防洪除涝、水资源管理、抗旱节水、水环境治理与保护、水污染防治等涉水事务的日常管理。搞好小型水务设施维修养护管理,加强农业灌溉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

(4)负责辖区内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水土保持、水务血防等业务的组织实施。

(5)负责辖区内中小河道(水系)治理,并做好相关长效管理工作。

(6)负责所在乡镇的防汛防台工作机构的日常工作。

(7)协助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做好有关供水、排水方面的行业管理工作。

(8)完成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所在乡镇党委、政府交办的其他相关工作。

3、人员岗位确定

根据乡镇水务机构的八项职能和业务在新形势下的延伸与拓展需求,各区县可根据乡镇水务机构承担的职能和任务,结合当地水务工作量和覆盖面等,科学测算、合理确定乡镇水务机构工作人员岗位,并相应规范机构编制管理,确保乡镇水务工作人员到位、工作到位。

4、落实机构经费

按照“保证供给履行公益性职能所需资金”的要求,对乡镇水务机构定编实有人员经费、必需的运行和维护等经费由区县财政核定后拨付。各乡镇水务机构根据工作内容和工作量,编制财政预算。

5、搞好改革配套

一是严格人员管理、规范用工形式。乡镇水务机构要在定岗定员的基础上,全面实施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制度,妥善清理非在编人员。要在解决落实乡镇水务管理机构运行经费的基础上,按照“事企分开”、“市场机制”、“放活经营”的原则和要求,妥善分离所办企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市劳动合同条例》的规定,规范企业劳动用工。

二是加强改革单位的资产、资金监管。在改革实施过程中,各区县政府和水务局要成立统一的财务清算小组,做好对改革单位的财务和资产的清算,特别是要加强预算外资金的管理,严防乘改革之机突击发钱发物,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

乡镇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范文5

一、改革原则

坚持深化乡镇机构改革与统计体制改革相结合的原则,统筹兼顾,重点推进;坚持不增加农民负担、不突破现有人数的原则;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既要认真制定改革方案,又要认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保持稳定。

二、目标要求

以充实基层统计队伍为出发点,增强统计数据源头综合采集能力;以调整乡镇统计职能为重要内容,合理划分和界定乡镇统计站与县级统计部门的职责任务;以加强统计工作制度建设为保障,保证统计工作的相对稳定性,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使统计工作协调统一,职责分工明确,管理切实有效,全面提高统计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合理设置统计机构,配齐配强统计工作人员;经费保障到位,实现全县统计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现代化;统计源头数据准确,统计信息资源共享,统计调查方便快捷,统计监测可靠高效,全面完成各项统计工作和专项调查、普查任务。

三、改革内容

(一)统计机构设置。在全县8个乡镇设立独立的统计站,作为县统计局派驻乡镇的股所级事业机构,名称统一为:“南涧彝族自治县统计局XX乡(镇)统计站”,统计站人、财、物由县统计局统一管理。

其主要职责是:宣传和贯彻执行统计法律、法规、规章和统计报表制度,并对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保证统计资料的准确、及时、科学和客观。按照属地原则,负责组织协调和开展本辖区的统计工作,行使综合统计职能;按照上级制定的统计调查制度和统计调查计划组织开展乡镇的统计调查工作,严格按照国家统计标准和地方统计标准,完成国家和地方统计调查任务,组织有关部门实施本乡镇区域内的重大国情国力普查和各种专项调查。对本乡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统计预测和统计监督,提供基本统计信息资料和统计咨询建议。领导、组织、协调、管理本乡镇的统计工作,组织开展统计业务培训,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建立健全各项统计管理制度。动态维护辖区内名录库,为经常性的统计调查奠定基础。指导本乡镇范围内的统计业务工作。负责对本乡镇部门统计数据的审核、管理与统一使用,负责经济工作考核中量化经济指标的核实、把关工作。建立健全统计报表管理、统计原始记录、统计台帐、统计资料审核、评估、上报制度和统计资料立卷归档、管理制度以及站务管理制度。负责统计站计算机管理、统计数据处理和信息传输等工作。负责对本乡镇发生的重大灾情、疫情进行快速及时的跟踪统计。依法统一管理和检查发往本乡镇的统计调查报表。自觉服从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完成乡镇党委、政府安排的其他工作任务。

今后乡镇政府不再设置统计岗位,其原承担职能交由乡镇统计站承担。

(二)人员编制核定。根据《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乡镇统计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我县8个乡镇每个乡镇核定编制2人。

(三)人员配备管理。乡镇统计站人员的基本条件是: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坚持原则,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作风好,身体健康;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通过培训考试,取得国家《统计从业资格证书》,具备从事统计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责任心强、熟悉当地情况,具备一定的组织指导和综合协调能力。

乡镇统计站人员配备,原则上在全县目前实有人数内调剂解决,既可以从乡镇政府原有统计人员中选调,也可从其他单位符合条件的工作人员中选调,或从大中专毕业生中逐年招录,具体由县统计局与县人事局、县编委共同研究决定并办理相关手续。为理顺关系,规范管理,乡镇政府原统计人员为公务员的,继续在乡镇政府工作,乡镇政府原统计人员为事业人员的,调配到乡镇统计站工作。统计站成立后,其工作人员的县乡调配使用、考核、晋升和管理工作,由县统计局负责,同时,接受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县人事局和统计局按照相关政策法规的要求,切实加强对乡镇统计站人员的管理。

(四)办公场所及设施建设。乡镇统计站成立后,由乡镇人民政府为统计站提供办公场所、职工宿舍等必要的条件,有条件的乡镇要尽力为统计站解决办公设施,县统计局要为乡镇统计站解决基本的办公条件。

(五)工作经费安排。为保证乡镇统计站工作的正常运转,乡镇统计站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人员工资纳入财政统发,公用经费按照县级部门预算标准核定,并随着财政收入增加而增加。

为满足政府政务信息公开,实现全县统计数据联网处理建立统计信息平台的需要,结合全县电子政务建设的实际,建立县乡两级互联互通的统计信息网络,网络运行经费实行分级负担,县到乡镇联网运行经费由县财政负责安排解决,并列入年度财政预算。

四、加强领导,协调配合,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

此次乡镇统计体制改革,各乡镇各部门要从加快南涧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切实加强领导,密切配合,确保改革工作顺利进行。改革过程中要做到思想不散、工作不断、秩序不乱,保证改革和工作两不误。

(一)加强领导,把改革的各项工作落实好。为切实加强对乡镇统计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县人民政府成立南涧县乡镇统计体制改革工作领导组,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由政府分管统计工作的领导具体负责,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集中精力、精心组织,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改革的各项工作,确保改革工作落到实处。

(二)密切配合,保障改革顺利进行。各乡镇党委、政府要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高度重视统计站的改革,关心统计工作的基础建设,改善统计站的工作条件,做好办公场所等方面的保障工作,切实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

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和财政、人事、统计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对乡镇现行统计体制的调查研究,改革过程中要多听取乡镇人民政府的意见,形成合力。机构编制管理机关要在机构设置、编制核定、职能调整等方面做好保障;人事部门要把好人员素质关,将政治素质好、业务技能强的人员调整充实到统计工作第一线;财政部门要保证工作经费到位,确保乡镇统计站各项工作正常开展;统计部门要超前谋划,对乡镇统计站的建章立制、人员管理、经费保障等通盘考虑,要用战略的眼光来谋划乡镇统计站的建设和管理,要把乡镇统计站的建设作为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要提早准备乡镇统计员的业务培训、工作考核、持证上岗等工作,保障乡镇统计站成立后就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提高源头数据质量,保证基层统计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提供坚实的基础性保障。

乡镇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范文6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建立符合我县实际的公共财政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地划分县乡政府财权和事权,调动乡镇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做大做强县乡财政“蛋糕”;强化乡镇财政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促进县乡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财政分配利益向乡镇倾斜的原则。按照积极稳妥、简明规范和让利于乡镇的原则,调整和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乡镇事权和财权。充分考虑农村税费改革对乡镇财力的影响,从体制上保证乡镇工资发放和机构正常运转等基本支出需要,加大对困难乡镇的扶持力度。

(二)强化管理、注重效率的原则。强化对乡镇财政预算的管理,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益和资金使用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三)“三权不变”的原则。即维持乡镇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审批权不变。乡镇原有的各项债权债务关系不变,乡镇在保证基本支出后的结余资金首先用于安排还债。

三、改革模式

在保证乡镇对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对乡镇财政的预算编制和会计核算方式同时进行改革,把乡镇作为县财政的一级核算单位管理,乡镇财政收支全部纳入县级统一管理,统一实行“预算县编、帐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管理模式。具体是根据公共财政的要求,按照“财权和事权统一”的原则,调整原有的体制框架,打破长期以来由乡镇自主核算的分散管理模式,采集“收入整体上划,支出分类管理”的改革办法。

(一)执行收入上划县级统一管理的规定。乡镇各项收入全部上划县级统一管理,取消县对乡镇的定补及平调和转移支付补助。同时,乡镇政府不再承担组织收入的职责,年度税收目标任务统一由县政府下达县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组织征收,取消以乡镇为单位的收入考核办法,县政府另行制定对乡镇的经济发展目标考核激励机制,调动乡镇发展的积极性。

(二)支出按性质分类管理。适应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政府职能的变化,在明确划分县乡政府事权的基础上,重新确定乡镇支出范围。乡镇承担的主要支出有:工资性支出、机构运转支出、社会稳定支出、偿债支出和村组支出等必要开支。乡镇上划县支出主要有:一是调整工资支出。主要指政策性增资和调整工资。二是事业发展支出。包括财源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涉农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建设等方面的支出。这些事业发展支出由乡镇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分轻重缓急,经乡人大主席团审议后,向县财政局提供报告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县财政纳入项目库滚动管理,根据全县经济发展目标需要,综合财力情况统筹安排,以年初预算或专项资金的形式下达乡镇。

四、改革内容

在确保乡镇利益的前提下,实行“预算县编、帐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预算管理方式。在确保乡镇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由县级财政部门直接管理乡镇财政收支。

(一)预算县编。乡镇根据县财政制定的标准和办法编制部门预算,县财政局根据审核后的部门预算,统编县乡财政收支预算,报县人民政府审核,县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后,由县财政局批复各乡镇执行。年度执行中需调整的预算,由乡镇提出申请,县财政局提出意见,报县人民政府审核,县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

(二)账户统设。除上级财政部门规定开设的专户外,取消乡镇及所属各部门在各金融机构开设的所有银行账户,由县财政局为各乡镇统一开设“基本支出帐户”、“专项资金专户”、“村级资金专户”和“收入汇缴专户”。“基本支出账户”用于核算乡镇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专项资金专户”用于核算县级各职能部门向乡镇拨付的各类专项资金;“村级资金专户”用于核算乡镇代管的村级资金,继续实行“村财乡管村用”;“收入汇缴专户”用于核算乡镇组织的应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预算外资金收入、捐赠收入、企业上缴收入和其他收入等。

(三)集中收付。乡镇的税收收入由税务部门征收后按规定缴入县级金库;应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由乡镇通过“收入汇缴专户”集中汇缴县级金库;预算外收入、捐赠收入、企业上缴收入和其他收入等由乡镇通过“收入汇缴专户”集中缴入县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乡镇所需支出,按照批复乡镇的预算,由县财政按进度拨付或支付。

(四)采购统办。乡镇在年初编制支出预算时,根据统一的标准和办法,按照政府采购目录和限额标准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年度执行中,由乡镇根据县财政批复的政府采购预算,提出采购申请和计划,由县政府采购中心按政府采购程序实施统一采购,政府采购资金由县国库按规定的程序支付。

(五)票据统管。乡镇使用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罚没票据等财政票据,其管理权全部上收到县财政局,乡镇票据采取“限量领用、定期核销”的管理办法,做到以票管收,票款同行,严禁坐收坐支。未经财税部门监制和印制的票据均视为非法票据,乡镇不得使用。

五、配套措施

(一)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在积极理顺行政管理体制,明确县乡政府的责任和义务的同时,进一步理顺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建立“统收统支加激励”的管理体制,明确县乡政府及财政部门的权利和义务,特别是明确县乡支出责任,避免“上级点菜,下级买单”。采取有力措施遏制一些县级部门为小团体谋利益的行为,取消各职能部门要求乡镇配套资金的规定,切实减轻乡镇负担。认真清理从各职能部门安排给乡镇的各类专项资金,通过整合县对乡镇的各项资金,进一步加大对乡镇的补助力度,提高乡镇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通过整合和完善县对乡镇的财政管理体制,确保改革目标的实现,从根本上解决乡镇财政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县乡和谐发展。

(二)严格预算管理。认真贯彻执行预算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积极推进综合预算、部门预算等预算编制的改革,细化支出预算管理,统筹安排预算内、外财力,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加强预算管理和财务监督,进一步提高乡镇财政的调控能力和资金使用效益。预算编制实行全口径管理,增强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和透明度。预算执行中,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严格按预算支出”的原则,切实维护预算的严肃性。

(三)建立乡镇债务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一是清理核实乡镇债权债务,锁定历史债务,消化存量,控制增量,采取行政拍卖或法律手段收欠还款。通过承兑还款、折卖还款、划转还款、置换还款等多种措施综合分类消化债务。二是加强债权债务管理,对乡镇债权债务实施“双重管理”。在乡镇原有的各项债权债务关系不变的前提下,突出财政在政府融资管理中的主题地位,加强县对乡镇债权债务的管理,取消乡镇政府的举债权,杜绝乡镇举借新债,从根本上堵住债务盲目膨胀的源头。乡镇确需举借新债的,必须报县财政局严格审核,由县政府根据区域发展规划和乡镇偿债能力审批后统筹安排。三是建立乡镇偿债基金。由县财政局在每年组织的地方财政收入中按一定比例提取偿债准备金,专项用于还款,逐步消化债务存量。同时,对乡镇预算外收入扣除县级统筹和本级支出后的结余部分,全部作为偿债基金用于还款,以解决乡镇债务沉重、偿债能力差的问题。四是对增加乡村负担的事项实行县级集中管理。杜绝向基层摊派和乱伸手、乱干预行为,严格控制各类达标升级和检查评比活动。确需增加乡村负担的事项,一律报县级审批。

(四)建立健全乡镇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体系。为避免收入上划县财政直接管理后,乡镇政府发展经济、培植财源的积极性受到影响,有效地调动乡镇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县政府将制定县对乡镇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办法,明确乡镇政府责、权、利,建立健全乡镇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目标考核体系,突出对乡镇政府在财源培植、企业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等指标的单项或综合考核。

六、实施步骤

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分五个阶段实施,各阶段工作可交叉进行,确保在2009年10月底以前完成改革工作。

(一)制定方案(2009年6月)。深入乡镇调查研究,总结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情况,制定改革实施方案、配套措施及办法,报请有关部门审定。

(二)宣传发动(2009年7月)。印发宣传资料和有关文件,利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进行宣传发动。

(三)清理清查(2009年7月)。组织人员深入乡镇清理银行帐户、债权债务、预算外资金、各类票据及编制和人员,做好改革实施前的各项工作。

(四)具体实施(2009年7月至9月)。确定乡镇财政所人员岗位和职责,完善县乡计算机网络,开展业务培训。为乡镇开设银行帐户,细化乡镇部门预算,按照统一软件对乡镇收支进行核算。

(五)总结完善(2009年9月至10月)。对改革运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总结,提出巩固完善的意见和建议。

七、组织领导

为切实推进全县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加强乡镇财政管理,规范乡镇收支行为,防范和化解乡镇债务风险,切实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确保改革顺利完成、改革目标如期实现。县人民政府决定成立××县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县人民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财政局局长、人事局局长任副组长,其他相关部门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县财政局成立相应的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工作组,工作组下设综合组、核算改革组、协调组、技术组、宣传组负责具体工作。各乡镇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和办事机构,组织抓好各项改革任务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