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要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产品设计要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产品设计要点范文1

1用户导向分析法

用户导向设计基于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UserCenteredDesign,UCD),其基本思想是产品设计以用户需求和用户感受为出发点,运用各种用户调查方法,获取用户需求、态度和评价,为产品设计活动提供依据[2]。用户导向设计的三要素即目标导向、人物角色和任务场景(图1),基本流程包括:用户调研,人物建模和需求分析(图2)[3]。其中,人物角色建模是用户导向流程的核心部分,Cooper等[4]于1999年将一类行为相似的真实用户代表定义为人物角色,分为主要人物、次要人物、辅助人物、顾客人物、接受服务人物和负面人物6大类。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应首先考虑主要人物角色,其次是次要任务角色和辅助任务角色,并在产品开发流程中的每一环节对用户需求进行衡量。

2老年人服药设备用户导向分析

对100名50岁以上老人进行服用药品或者保健品情况初步调研,其中年龄在60岁以下的占10%,61~70岁之间占35%,71~80岁之间占38%,80岁以上占17%;男性占41%,女性占59%。经过简单观察和访谈,统计得出这100名用户中有专门放置药品器皿的只占27%;而经常服用药物或保健品占46%;有时需要服药或保健品的占39%。将所有的调研资料数据采用李克特量表(Likertscale)进行分析归纳[5]。该表是用户调研和心理测验等领域中最常用的一种态度科学量表,每一陈述有“非常同意”、“同意”、“不一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5种回答,分别记为5,4,3,2,1,每个被调查者的态度总分就其对各问题的回答所得分数的相加,这一总分可说明其态度强弱或在这一量表上的不同状态。文中运用该方法对老年用户专门购买服药设备必要性、服药习惯、生活状态、对用品诉求等12个变量进行调查分析,统计平均分值见表1。根据上述统计结果,对老年用户群进行划分,创建出主要人物角色,如图3所示。从角色模型分析中可清楚看出老年用户的群体分类及其行为特征、生理和心理需求,为老年人服药设备设计开发提供具体的需求导向。次要人物角色和辅助人物角色略。通过对典型的人物角色模型构建,总结出用户的具体需求:(1)满足药品分类需求;(2)提醒用户按时服药;(3)最好能够体现药品的基本信息;(4)满足方便、卫生、舒适和便携的需求。

3设计方案

3.1草图设计

基于文中各项分析结论进行头脑风暴,草图方案如图4所示。为方便用户进行药品分类,基本上每款设计都采用了内部分隔设计;为方便用户对药品信息和用户自身体征数据的把握,服药设备上设计了液晶显示屏,以方便用户读取相关信息及提供提醒服药功能;为满足用户对卫生和便携的需求,采用钥匙扣造型和手表造型,方便用户携带且密封性良好。最后确定方案3为最终方案,进行人机交互、色彩搭配和模型制作等设计。

3.2最终方案外观设计

老年人服药设备的外观设计采用手表造型,内部采用分隔设计,方便用户分类存放药品,随时可带在手腕上,方便使用,且融合了手表、医疗检测、药物存储和提醒的功能。服药设备采用USB储存蓄电,充1次可续航两周以上。产品采用环保材质,服药设备存放部分可拆卸,清洗方便,安全环保。此外,在配色方面尽可能采用高亮度的颜色,使老年人比较容易识别。服药设备的界面设计有闹钟提示功能,可定时提醒老年人服药,此外。还可检测老年人的脉搏、心跳频率等参数,外观效果如图5所示。

4结论

产品设计要点范文2

【关键词】 电子产品 结构设计 设计原理 使用寿命

一、前言

现如今,各行各业运用的电子产品越来越多,电子产品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受到越来越大的重视。而为了保障电子产品的安全性和更长的使用寿命必须保障电子产品的设计原理合理,同时保证结构设计的准确性。本文重点的分析了电子产品结构设计的要求,原则以及影响因素。通过电子产品结构设计要求,原则及影响因素的分析,为以后的电子产品结构设计提供有力的帮助,保障设计出结构更加合理,安全性更高,使用寿命更久的电子产品。

二、电子产品结构设计的要求

第一,功能要求。电子产品归根结底是一件商品,对于使用者来说,满足其功能是其基本的要求。所以,电子产品必须在设计中体现自身的价值。第二,质量要求。电子产品要想有更好的效率和更高的效益,必须质量可靠,同时在结构上必须更加合理,外观美观。第三,结构更加优化。合理优化的电子产品结构主要是从其尺寸,工艺,使用材料等方面体现,通过这些方面的考虑和选择,找到最优化的结构设计方案。第四,结构设计上要满足创新性的要求。现如今,电子产品都能满足自身的功能要求,但要体现其创新性才能有更好的市场,比如多功能的电子产品,外观设计独特,更加吸引人的注意力等等。只有电子产品的创新性做好,产品安全性高,实用性强,外观设计美化,才能有更好的市场。

三、电子产品结构设计的原则

第一,各部分功能满足设计要求的原则。电子产品的基本原则就是设计的各部件,各部分的功能得以满足预先设计,能够满足基本的使用。第二,产品的强度和刚度满足要求的原则。电子产品作为一件商品,其强度和刚度必须满足要求,达到该产品的规范标准要求,只有满足这个原则,才能有更大的使用寿命。第三,工艺和装配上满足要求的原则。电子产品在工艺设计和装配上必须满足电子产品装配的要求,在这个原则满足后,产品才能更好的进行装配使用。第四,满足用户的审美要求的原则。电子产品最终作为商品使用,在满足使用者基本功能需求的基础上,要更加美观,这样才能更好的吸引使用者。

四、电子产品结构设计的影响因素

1、生产和维修方面的因素。电子产品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后续的生产和维修因素。在设计中必须保障后续的生产更加合理,方便后续的生产,保障后续生产更加流畅合理。同时,在设计时,就必须考虑电子产品的后续维修。因为,一个电子产品不可能在使用中不出现问题,而出现问题后,就必须进行维修,所以在维修上更加方便的电子产品更容易满足要求。这需要设计者在结构设计上就必须考虑好。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在电子产品出现问题进行维修时,能够方便的进行维修,而不破坏电子产品的本体。

2、零部件材料选择方面的因素。电子产品在设计中,零部件材料的选择会直接影响电子产品的使用寿命以及电子产品的安全性。所以,选择合适的材料是非常必要的。这就要求在电子产品零部件材料选择上,必须考虑环保,安全,可回收利用等等因素。在选择材料的时候,不能贪图便宜,要认真选择生产厂家,选择资质齐全,口碑好的材料生产厂家。

3、功能实现方面的因素。功能实现方面因素考虑是保障后续电子产品后续投入使用良好的关键。为了满足功能要求,必须考虑元器件布局、电路板布线、组件部件布局方面的相互影响。保障三者合理的实现功能,同时元器件布局、电路板布线、组件部件布局三者方面不会产生干扰的现象。

4、产品使用寿命方面的因素。电子产品结构设计必须考虑使用寿命的因素。用户购买电子产品首先考虑的就是能够长久使用。所以提升使用寿命,是电子产品设计者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而为了保障使用寿命更久,就必须设计更加合理,零部件参数选择更加优化,材料选择更加安全等等。

总结:总之,在以后的电子产品设计中,在保障其设计原理合理的基础上,注重其结构设计是非常有必要的,保障结构设计满足国家标准要求,并且根据其应用环境来设计合理的结构,来满足人们的需求,同时保持产品的安全性,保障电子产品使用寿命更长。

参 考 文 献

[1]曹伟智,田野. 产学研背景下的自行车产品设计研究[J]. 美苑. 2015(06)

[2]李晓明,姜红明,任召. 某高密度电子设备结构设计与解析[J]. 科技风. 2016(01)

[3]巫发茂,蒋龙,王健,朱维兵. 基于ANSYS Workbench某机载电子设备随机振动响应分析[J]. 现代电子技术. 2016(10)

产品设计要点范文3

1.模块化设计原理

模块化设计是实现大批量生产效益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可以生产单一产品模块,这些产品模块是具有独立功能和输入、输出的标准部件。这些部件一般包括分部件、组合件和零件等。模块化产品设计方法的原理是,在对一定范围内的不同功能或相同功能不同性能、不同规格的产品进行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划分并设计出一系列子模块,通过子模块的选择和组合构成不同的顾客定制的产品,以满足市场的不同需求。这是相似性原理在产品功能和结构上的应用,是一种实现标准化与多样化的有机结合及多品种、小批量与效率的有效统一的标准化生产方法。

2.模块化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模块化设计的产品体系要比普通的产品设计要繁琐很多,因为模块化设计要在考虑到整体功能的前提下对各个零部件进行设计,针对功能经行模块的划分,这其中要充分考虑到模块组合过程中功能的合并、分解,模块之间是否匹配,使每一个小模块发挥最大的功能。

3.模块化设计的优势

模块化设计与传统设计相比,无论在产品功能与需求方面,还是在产品整体设计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模块化设计作为一种设计的新思维和新方法,与传统设计相比较它的竞争优势在设计上解决了品种、规格多样化和生产专业化之间的矛盾,在市场上满足了人们产品多样化的需求和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在模块化设计的发展历程中,设计师通过运用新技术不断设计出更高性能的模块,用来代替原有的模块,并且通过这些高性能模块组合出一套新功能的模块系统。通过CAD技术及成组技术,可以用计算机程序管理模块化设计,通过建立的模块化系统,可以将该模块的尺寸、形状及大小存储在计算机中,用户可以直接通过观察电脑屏幕用鼠标点击组合设计,按照用户需要求更改模块化的组合方式,找到最佳的组合方案,直到让用户满意为止。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运用模块化设计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缩短设计与生产的周期,而且还在无形中增强了在销售市场的压力下企业的竞争能力,为企业带来较高的效益。

二、小户型模块化家具设计分析

详细来讲,家具的模块化设计是从三个要点展开的。第一个要点是家具模块化的总体设计。本阶段是对系统进行总体规划,设计模块化的具体范围。家具模块化的总体设计,是整个设计实现的基础。第二个要点是家具的模块设计。这个要点在整个设计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家具模块化设计具体化的重要过程,此阶段的直接影响最终设计效果。第三个要点:家具模块化产品设计。选择模块、组合模块、评价合理性是此环节的主要内容。从这三个要点你会发现,模块家具的设计是由总体到局部,由上部到底层的顺序结构,而且每个要点紧密联系,环环相扣。

三、总结

产品设计要点范文4

一、项目负责人接到正式研发任务通知后,编撰《研发项目建议书》、《产品设计开发计划书》和《设计和开发输入清单》。开始组织项目组实施项目开发计划。

二、按《产品设计开发计划书》要求,编制《技术设计任务书》,供初步技术设计评审。《技术设计任务书》要求列有:

1)根据产品的性能、主要结构、系统等方面进行的理论计算过程。

2)确定的产品结构、工作原理、技术性能等方面的设计说明;

3)根据价值工程论证产品及其组成部分的性价比及成本估算;

4)产品总图或总装示意图及适用标准依据;

5)试验标准、条件及设备等。

三、按《设计开发评审报告》申报初步技术设计评审。在初步技术设计评审中,对《技术设计任务书》的设计方案、结构性能等技术经济指标的先进性、合理性与可行性进行全面、系统评价。项目负责人要做好评审后的整改和复评前的准备工作。

四、初步技术设计评审通过后的图纸设计工作包含全套图样目录、各类汇总表、试制鉴定标准及报告和产品说明书,供图纸设计评审和产品试制验证。

五、按《设计开发评审报告》程序做好产品制造过程中的阶段性评审及整改;按《设计开发验证报告》验证结论及跟踪结果做好试制鉴定后的整改及图纸修订和工艺文件补充工作。还要做好产品的标准化工作,为产品正式投产做好产前准备。

六、根据《研发项目建议书》和《产品设计开发计划书》制定的设计目标,执行《设计开发评审报告》和《设计开发验证报告》程序,完成产品研发设计任务同时,做好包含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装箱单及产品安装图等在内的全部产品设计文件的完善工作。

七、项目负责人做好产品设计研发文件的归档工作。归档设计研发文件要求:

1、完整的设计研发过程文件;

1)研发项目建议书

2)产品设计开发计划书

3)设计和开发输入清单

4)设计开发评审报告

5)设计开发验证报告

2、完整的设计研发技术文件;

1)技术设计任务书

2)图样目录

3)汇总表

4)工艺及验证文件

5)试制总结

6)使用说明书

7)产品出厂检验单

8)装箱单

XX产品设计开发工作计划书(二)

制定产品设计的目的是用文件的形式,把对于在设计过程中各项工作的负责人员、设计进度、 所需零配件、相关资料等问题作出的安排记载下来,以便根据本计划开展和检查本产品进展工作。

编制内容要求如下:

1 引言

1.1编写目的

说明编写这份产品设计计划的目的,并指出预期的读者。

1.2背景说明:

a.待设计的产品名称;

b.本产品的客户、开发者、设计要求等;

c.产品造型结构设计完成后的跟进。

1.3定义

分析产品的功能、材质、表面处理、装配方式、包装方式、可行性分析等。

1.4参考资料

列出用得着的参考资料,如:

a.本产品的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或合同;

b.属于本产品的其他参考文件;

c.本文件中各处引用的文件、资料,包括所要用到的标准。 列出这些文件资料的标题、文件编号、发表日期和出版单位,说明能够得到这些文件资料的来源。

2 产品概述

2.1 工作内容

简要地说明在本产品的开发中须进行的各项主要工作。

2.2主要参加人员

扼要说明参加本产品开发工作的主要人员的情况,包括他们的技术水平。

2.3产品

2.3.1文件

列出需移交给客户的每种文件的名称及内容要点。

2.3.2服务

列出需向客户提供的各项服务,如附件采购、后期手办及模具跟进。

2.4验收标准

对于上述这些应交出的产品和服务,逐项说明或引用资料说明验收标准。

2.5完成产品的最迟时限

2.6本计划的批准者和批准日期

3 实施计划

3.1工作任务的分门与人员分工

对于产品设计中需完成的各项工作,从可行性分析、设计、手办、测试,包括文件的编制、审批、打印、分发工作,按层次进行分解,指明每项任务的负责人和参加人员。

3.2 接口人员

说明负责接口工作的人员及他们的职责,包括:

a .负责本产品同客户的接口人员;

b.负责本产品同本单位各管理机构,如合同计划管理部门、财务部门、质量管理部门等的接口人员;

c.负责本产品同各分合同负责单位的接口人员等。

3.3进度

对于可行性分析、设计等工作,给出每项工作任务的预定开始日期、完成日期及所需资源,规定各项工作任务完成的先后顺序以及表征每项工作任务完成的标志性事件(即所谓"里程碑")。

3.4预算

逐项列出本产品设计所需要的劳务(包括人员的数量和时间)以及经费的预算(包括办公费、差旅费、机时费、资料费、通讯设备和专用设备的租金等)和来源。

产品设计要点范文5

随着客户对于工程机械的产品性能、人机工程、安全性和环境适用性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必须具有满足客户群体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和个性化要求的能力。针对工程机械产品品种多、批量小、交货时间短等特点,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必须从设计源头入手,在现有模块化设计的基础上寻找出一条更为便捷而迅速的设计策略,努力缩短个性化定制产品的开发时间,快速响应市场需要,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本文从优化现有工程机械设计模块的角度出发,引入大规模定制的理念,分析在应用该理念进行产品设计时,模块化设计思想的新变化,提出一套工程机械模块化设计的新策略,并根据工作实践分析和验证这种新策略的应用效果。

一、工程机械大规模定制化特性

以小批量、低成本、高效率为特征的大规模定制(Mass Customization,MC)诞生于1987年,其核心目标是以大批量的生产效率以及与其对应的最短的设计周期,实现客户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与制造企业大批量生产的有机结合,即最大限度地解决客户的“产品定制”与“大规模生产”之间的矛盾,实现客户和产品制造企业的双赢。

工程机械产品大规模定制的基本思想是针对此类产品多品种、小批量的特点,通过对产品组成结构、制造过程、销售过程的优化,在充分满足客户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基础上,实现设计和生产过程的最大批量化。大规模定制需求的源头一部分来自客户多样化、个性化市场需要的压力,另一部分来自工程机械制造企业产品设计周期、生产周期和交货期限等带来的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

在进行工程机械大规模定制的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特性需要。

(1)必须考虑产品平台化的设计思想。

产品平台化的设计思想并不是简单地对现有模块(包括系统、部件和零件等)的重用,还应该包括对一系列模块集合的共享和重用,即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产品族的平台核心,使其具有产品族内所有产品的共性特征。以产品平台为基础,设计人员通过添加或修改不同的个体模块,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对产品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符合大规模定制重用性和标准化、模块化、系列化等“三化”的基本要求。

(2)必须考虑客户的配置选择。

相似性是大规模定制的另一个基础特性,它包括面向客户定制需求的系统、零部件的几何相似性、结构相似性、功能相似性、性能相似性和技术相似性。相似性需求一般从市场分析和对顾客的需求调查开始,充分分析客户在各种典型工况、典型环境、典型安全性需要和典型人机工程性能下的各种需求,对其中的相似部分进行总结,形成客户相对集中的可能的配置选择,并进行技术上的归类总结,其中相当一部分需求来源于对设计历史的经验总结。

(3)必须预留客户特殊需求的接口和空间。

对于一些虽然设计历史上出现过但发生几率比较低的特殊用户的需求,一些无法预知的特殊用户的新的特殊需求,需要设计人员在设计整机产品的时候尽最大可能性预留必要的接口和空间。这些预留的接口要满足国家或行业通用的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这些预留的空间要尽可能地充足些,并提前制定安装形式和安装方法的预案和计划。

图1所示为工程机械产品大规模定制设计响应系统框图。首先产品定制系统对工程机械客户的需求进行分解,符合大规模定制重用性和相似性要求的技术选项(标准配置和可选择配置)进入快速生产通道进行零部件的生产和组装,不属于标准配置和可选择配置的特殊描述化配置走订单响应流程,由技术开发人员进行技术准备后走特殊订货响应通道进行零部件的生产和组装;标准配置和可选择配置的区分以及技术方面的准备由技术开发人员在产品设计期间完成,该模块化产品开发过程中的模块划分必须满足可选择配置和特殊描述化配置的基本需要,应有利于产品的大规模定制体系要求;标准配置和可选择的配置应提前以宣传资料的方式向客户进行告知,引导客户尽量不去选择或少选择特殊的描述化配置需求,以求缩短产品的交付时间,同时也降低客户的购买成本。

由于标准配置和可选择配置各模块之间可能存在复杂的排列组合或逻辑关系,如果任由客户随意选择可选择配置中的各个技术选项,可能带来技术开发的高难度和复杂性,对制造和销售也会带来极大的不便性,因此,按照高、中、低三档或多档对客户的可选择配置进行模块的组合是十分必要的。可以在客户购买工程机械时,向其宣传这种组合,尽量减少由于可选择配置之间的相关性和复杂性带来的技术、制造和销售方面的困难。

二、模块化设计策略的改进

模块化设计是对不同功能或相同功能不同性能、不同规格、不同接口的产品进行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分解出一系列的相互独立的模块,并通过模块的单独设计和有机结合,形成整机产品的新型设计方式。在大规模定制的环境下,模块化产品设计中的模块划分必须适应大规模定制的需要,必须有利于提高产品的生产率,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和难度,方便制造和销售部门的工作,带来低成本、高质量的良好效果。由此,制订工程机械设计的模块分布策略就显得十分重要。

图2所示为大规模定制环境下的工程机械模块分布策略图,该策略图将工程机械整机产品的模块划分工作分为5层:模块分类层、模块形态层、处理方法层、设计模型存储层和定制过程层。根据大规模定制的要求,将工程机械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模块)分为直接重用模块、间接重用模块和不可重用模块三个类型,分别对应可提供配置、可接受配置和可开发配置三种设计处理方法,分别储存在通用零部件库、定制零部件库和特殊零部件库之中。其中,直接重用模块是指产品平台或产品族核心部分模块的集合,存储在通用零件库中,属于系统可提供的标准配置,重新设计时基本不做改动。间接重用模块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已经技术准备完毕的可配置的选项,另一部分与可配置选项具有高相似性的近似可配置选项,它们已经或需要存储在定制零部件库中,重新设计时选择使用或简单更改后使用。不可重用模块是指那些历史上很少出现或第一次出现的特殊需要和配置要求,技术开发人员经过分析后认为其具有可开发性的,技术准备后存储在特殊零部件库中,供后期设计时参考。

在上述工程机械整机产品各个模块的分类过程中,无论是直接重用模块、间接重用模块还是不可重用模块,其模块的形态可以是传统意义上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功能系统,也可以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部件或者是零件,还可以是经常需要设计变化的功能接口等。需要进行产品定制的要点包括部件装配点、局部加工定制点等,全部归属于定制过程层。划分各个模块的基本思路和目标如下。

(1)符合大规模定制的特性要求,打破固有的独立系统即为独立模块的思想,一切以设计、制造和销售的方便性为根本目标。单独的零部件也可以作为单独模块。

(2)各个功能模块设计BOM的层次尽量保持在三层范围以内,保证设计BOM不至于太过复杂,而影响采购BOM、制造BOM等功能性BOM的运作。

(3)产品定制要点是产品模块划分的关键点,产品定制要点的确认与产品模块的划分需要同时进行。产品定制的要点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存在于一级BOM之中。

(4)无论是直接重用模块、间接重用模块还是不可重用模块,进行划分时要打破专业技术和管理体制上的限制,消除产品设计过程中的专业技术“保护主义”,必要时同一模块可以由来自不同专业的几个设计主体共同设计和管理。

三、案例分析

某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在新型ERP和PLM系统的上线工作中,根据大规模定制的理念,将某型工程机械产品的设计模块进行了重新的优化,其优化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直接重用模块就是形成产品平台的基础性模块,在重新设计中基本不进行改动。

(2)间接重用模块由设计人员在产品开发的概念阶段开始就进行并行开发。

(3)不可重用模块在产品开发的过程中需要尽量预留接口和空间。

(4)子系统中的特殊配置选项需要有效地归纳成几个互相独立的选项模块组,降低设计BOM的复杂性。

(5)为提高设计工作的效率,需要将特殊配置较多的零部件从原系统中独立出来设计。

(6)尽最大可能保证设计BOM、生产BOM和采购BOM的一致性,降低生产管理的难度。

与传统的模块划分方式比较,进行大规模定制环境的模块划分以后,该型工程机械产品的客户定制响应时间缩短了20%~30%,设计、制造和销售的成本降低了15%左右,新产品设计的模块重用率增加了10%以上,新产品的交付周期平均缩短了20%左右。

综上所述,按照大规模定制特性的要求进行设计模块的重新划分以后,可以有效提高新产品的生产率,缩短产品的交付期限,降低制造企业的成本。

产品设计要点范文6

社交网络的兴起带动了口碑营销,这是一个用户为王的时代。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在各种社交平台上分享产品使用体验,给出评价和推荐,从而对其他用户的消费行为产生影响,用户体验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产品的死亡。让用户感觉好,一方面能确保用户忠诚,不会把产品清理出自己的移动终端,另一方面可以让用户给出好的评价,口口相传,让产品进入更多人的视线。正因如此,新媒体产品的用户体验设计才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如何让用户感觉好呢?关键是在产品设计中融入“情感设计”,激发用户的情感共鸣,让用户产生愉悦体验。本文介绍“情感设计”的三个层次,说明本能层次、行为层次、反思层次的区别和关联,并举例说明该理念如何应用于新媒体产品设计之中。最后,通过对“情感设计”六要点的详细分析,对新媒体产品中如何让用户产生积极情感给出了具体建议。

一、什么是“情感设计”

近两年来,一个神经心理学的词汇“多巴胺”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新媒体产品设计圈里。所谓多巴胺,是一种让大脑“感觉良好”的神经递质,人的行为最终归结为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输,而神经递质就是连接神经元的一种物质。一般认为,人类之所以独一无二,是因为我们可以用逻辑与理智牵制情感,甚至战胜情感,做出明智的抉择。然而,近年来神经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指出:“情感,由多巴胺奖赏系统引发的情感,在我们的决策中担当了更加重要的角色。”这也意味着,人们的很多判断,特别是对产品使用体验的判断,更多依赖于“情感”而非理智的分析。

在设计领域,有一位叫唐纳德.A.诺曼(Donald A. Norman)的大师。他是美国著名计算机工程师、认知心理学家,是美国西北大学计算机和心理学的教授,担任过苹果公司先进技术部副总裁,写过两本有名的书《设计心理学》和《情感化设计》。诺曼2002年就首次提出了“情感设计”的概念,他认为情感设计能让产品带有情感,能与人心灵沟通,产生共鸣。他还将情感设计分为三个层次:本能层次、行为层次、反思层次。

第一层是本能层次,比如:人对美感的偏好、人的攻击性需要。心理学家的实证研究发现,两个功能完全相同的设备,其中一个外观更优美,使用者会认为,那个外观好的更好用。原因很简单,美好的外观让人心情愉悦,人在心情愉悦的时候,更容易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移动应用商店中一直排行前位的“愤怒小鸟”是在本能层次做到极致的另一个例子。伟大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发现,所有的人都有两个最基本的本能。愤怒小鸟就利用了其中一个,这就是人的攻击本能。每个人都有攻击本能,工作是人类攻击本能的升华。

人在本能层面有共性,除了美感、攻击性需要外,还包括好奇心、荣誉感、自由、归属感、成就感等等。如果产品设计能抓住人类本能的共性,必然会获得大众的喜爱。

第二层是行为层次,比如:产品的易用性、可控性等。iPhone和iPad的兴起就是充分利用了人们行为层次的需求,不需要特别的学习,拿起来就可以使用,彻底颠覆了传统手机和电脑的操作模式,从而创造了智能终端的新产业。

不好用的产品,会让人烦躁不安甚至愤怒,大多数人都有过使用不友好软件时想砸了电脑的冲动。新媒体产品的易用性就更加重要了。因为,在移动商店中,每个用户都可以评价它,一个差评可能就让你所有的营销努力付之东流。

另外,很多新媒体产品正在使用的游戏化设计也是在行为层次做文章。我们先来分析一个游戏――“模拟人生”。游戏开场是这样的:主人公早晨睡过了头,上班要迟到,想冲个澡是来不及了,厨房里是昨天晚上聚会留下的一片狼藉,早饭也没得吃了。他衣冠不整地来到单位,迟到,被降职,后来女朋友也离他而去。玩家要扮演这位主人公,处理生活中遇到的这些麻烦。好的玩家到最后,主人公每天下了班可以坐在游泳池边品着香槟享受生活。

这个游戏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游戏。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麻烦,往往与我们固有的、无效的行为模式有关,比如抱怨、责备、追求完美等。这种行为模式使我们不能良好地适应社会,但我们依旧会重复这些无效行为模式,原因就是,在成长过程中,我们的行为模式已经自动化了。在这个游戏中,用户通过“角色扮演”,自动化的行为模式浮现到意识层面,这时候,人会有意识地换一种更加适应社会的有效行为模式。当玩家采用了有效行为后,游戏会立刻给他积极反馈(比如女朋友的一个拥抱),这种积极反馈使玩家下一次继续采用有效的行为模式。慢慢地,新的模式在一次次正向强化下,逐渐变成了自动化行为,很自然地迁移到真实生活中。

最后一个层次是反思层次,比如:对自我的探索、个人价值的实现等。欣赏悲剧,就是人在反思层面的需要。人一生寻寻觅觅的,往往就是那个“自我”,人有寻求“自我认同”方面的强烈需求。能满足人们在反思层次的需要,是产品设计的更高境界。反思水平的情感最易于受文化、教育和个体差异的影响而变化。

随着“体验经济时代”来临,“情感化”业已成为当前新媒体产品主要的设计趋势之一。情感是人格的核心,产品真正的价值在于满足人们情感需求,带给人们内心愉悦的审美体验。我们应跳出“功能控”的思维定式,将注意力转移到用户的情感化需求,将情感化设计融入到产品之中,为用户带来愉悦。

二、新媒体产品“情感设计”的六个要点

新媒体产品种类繁多,有文字为主的信息类产品,有多媒体为主的体验式阅读产品,有游戏化社区化的参与式新媒体产品等等,每一类产品都有可能满足用户在本能层次、行为层次和反思层次的多样化需求。

情感设计的核心是引发用户认知愉悦,从而为用户带来积极的情绪体验,让用户感受到产品设计的用心和贴心。设计的目标是在用户接触和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激发用户的正向情感,比如愉快、信任、满足;避免用户产生负向情感,比如失望、挫折、痛苦。正向的情感会使用户更乐于使用产品,遇到使用过程的一些小问题也更加包容。负向情感则会让产品很快地失去用户,使产品像断了线的风筝,消失在无边无际的信息世界里。为了充分调动积极情感,尽量避免产生负向情感,以下六个要点可供参考:

1. 满足用户的“好奇心”。

“好奇”是人的本能。几乎所有的用户都有自我学习的能力,这种能力与生俱来,是从孩提时代就有的特质。以AppFlow这款来自匈牙利的App搜索应用为例,用户在体验这款产品的时候,除了其本身在体验上的优雅、舒适,更有一种自学带来的快乐。当一步步进入这个App的时候,人们不禁会有“这东西还可以这样使用”的赞叹。

一个好的产品带给用户的感觉除了“开发人员很厉害”以外,更会有“我是个聪明的用户”这样的自豪感。很多关卡类的游戏之所以让人欲罢不能,就是能让人在不断学习探索中产生类似的感受。

2. 让用户觉得“可控”。

社会心理学家塞利格满(Martin E.P. Seligman)指出,人们对外部世界的控制感能带来积极的情绪体验,也更愿意接受挑战和尝试新鲜事物。

调查显示,在界面无提示信息时,80%用户在等待超过2秒后会立即关闭窗口,但如果界面有等待提示的文字或者进度条,则会极大降低用户离开的机率。等待提示增加了用户对当前界面状态的可控感,减弱用户对等待时间的感知,增加用户留存的可能性。导航和交互的混乱也容易让用户感到迷茫和焦虑,用户不知道自己到哪里了,不知道还可以往哪里去,失去了可控感。

“可控”的另一层意思是,人的本性都渴望自由,不希望被约束,更不喜欢被强制做功课。要让用户感觉是自己在掌控产品的使用,而不是反之。

3. 让产品真正“可用”。

用户体验界的权威雅克布?尼尔森(Jacob Nielsen)(1995)提出“可用性”概念,产品可用性是建立在用户的感知特点、认知模式、人格特征等基础上,让设计尊重用户的心理模型,让用户产生“好用、易用”的体验。Nielsen指出,用户的痛点大都跟产品的可用性有关,而可用性是一种纯主观的心理感受,不可触摸,很难直接测试。一个新媒体产品是否有用,是否对用户有价值,是判断产品可用性的核心要素。

“可用”还体现在对用户的尊重上。要珍惜用户的时间,能简则简,能两步完成就不要三步完成,需要用户输入的信息越少越好。用户经常会抱怨“这个提示我没看见”“我不知道可以这样操作”“要点几次,真麻烦”等,这些原因往往会给用户带来挫败感。

同样,绝对不要无端打扰用户。现在很多App喜欢频繁更新,其实就是要提醒人们自己的存在,并没有给用户带来实际的价值,久而久之,人们就会感觉受到了欺骗,远离你的产品。

4. 让产品有形神兼备的“美感”。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无论在哪个年龄层,似乎都喜欢美的东西。美感来自于自然,取决于是否与要表现的主题契合,这就要求设计者除了美术功底外,更要懂心理、人性、艺术和生活。相反,视觉污染往往跟没有逻辑的复杂、混乱、单调、奇怪、臃肿、造作有关,过度炫技、花哨,也是让人视觉疲劳的常见现象,一定要尽量赶走这些污染眼睛的元素。

例如,为了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获得简单便捷的操作体验,可以选择扁平化设计来满足这一情感需要。放弃一些复杂的装饰效果,让所有元素的边界都干净利落,没有任何羽化、渐变或者阴影。让元素之间呈现出清晰的层次和布局,使用户能直观了解每个元素的作用及交互方式。

5. 让用户参与其中,给用户“成就感”。

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曾以“社会性动物”来指称人类,因为社会性是人的基本属性,通过社会互动可以满足个体存在感、归属感等方面的本能需要,甚至能带来成就感和自我实现。微博、微信、人人、脸谱、推特等热门应用成为当代新型社会互动模式。

在交互设计中运用社会互动因素,可极大提升用户的参与感和趣味性,从而为用户带来愉悦体验。流行的新媒体产品大都在社交整合上下足功夫,要么建立自己的评论系统,要么与当下流行的社交网络平台进行整合,充分满足用户在分享吐槽、互动交流等方面的情感需求。

另外,产品设计中最好加入适当的奖励系统,例如,给用户一些小惊喜和成就感、当用户完成一件工作时给予积极的反馈、提高用户的“级别”等,都是很好的正向激励手段,会让产品的粘性大大增加,有助于积累忠实用户。

6. 让机器也有“人情味”。

人们都喜欢有人情味的产品。苹果推出的Siri应用越来越受人们欢迎,就是因为Siri开始变得越来越有人情味,它的交互对话更接近人类所使用的语言。越来越多的产品在人机交互中注意加入人性化元素,比如说话富有感情并带有一些语气、说更多的俚语日常用语而不是书面官方套话、界面或者影像符合人的视觉习惯等等。

产品设计者需要通过产品与用户沟通说话,要考虑到使用者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用户界面、交互方式、操作逻辑等都要尽量“人性化”,让用户摆脱“我面对的是一个冰冷的机器”的糟糕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