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范文1
社会关系-数量关系-法律关系的客观存在,为本文提出创建“数量法学”的建议奠定了基础。数量法学的目的,在于揭示三者相互关系原理。在数量法学领域,经济关系在社会关系中占有突出地位,为切合论题需要,本文集中从经济关系入手。
本文用“数量法学”作为这门学科的名称。下面的内容,是作者对这门学科的基本认识。
一、数量经济关系与法
社会化经济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因而科学地认识这种经济关系,不能脱离它的社会本性。同时,这种经济关系,又是依靠量的方面的测定、计算建立起来的。没有数量经济关系,便没有社会化经济关系本身。应当说,社会化经济关系又是一种数量关系:
1.经济现象之间确实存在数量上的依存关系。它一般表现为一个经济现象发生数量上的变化,另一个经济现象也会相应地发生数量上的变化。例如,货币投放量减少,基本建设速度、规模就会下降;商品价格降低,销售量就会增大;工资提高,企业利润率就会下降。这种数量经济关系分为两类;一类是具体关系值是固定的,表现为函数关系,另一类是具体关系值是不固定的,表现为相关关系,即对于一种经济现象的某一个确定的数值,另一种经济现象有多少个数值与对应。数量上的依存关系,是数量经济关系的基础。
2.经济关系是随时变化的,在这种变化中,存在自变量的变化对因变量的影响及影响程度问题。经济现象或经济现象标志的数量表现称为自变量,发生对应变化的变量为因变量。经济活动的目的是追求经济效益的最佳化,而最佳化过程本身就包含对变化的分析,即自变量的变化对因变量的边际影响。使目标函数如收入、成本、利润等函数最佳化(最大或最小)的自变量的数值达到最佳化,总是每一经济主体所遵循的原则。
3.经济活动主体总是有效地利用各种投入要素(生产要素)进行生产活动,因而把握投入与产出的数量关系。投入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物质资料和劳动;产出是企业生产的产品或劳务。企业通过投入产出分析,把握用以提品与劳务的生产体系的技术-经济特征,寻找能使成本最低的各种投入要素的优化结合方式。此外,价值(功能与成本或费用的比值)关系、盈亏关系等都是数量经济关系。
4.国家把社会劳动消耗多的最稀缺的资源优先分配经济效益最好的行业和部门,以生产效用最高的产品,其必不可少的,是对资源的边际收益进行估价。这种估价,不仅受目标函数的系数、约束条件的系数及常数的制约,而且还受约束条件的个数、决策变量的多少的影响。
社会化经济对法提出了统一调整的要求,传统法部门调整的局限性增大了,而数量经济又向法的调整机制提出了新挑战。法必须把数学作为自己的基础。在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离开数学基础和数量表现的法,是不可思议的。
每个企业基于利益在自己的法制观念的支配下进行经济活动。如果它们都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那么经济秩序可推定为良性的。但实际情况总不是这样。如用定量方法描述,则如下图:娬饫铮哂胁煌ㄖ乒勰畹钠笠凳*量用A、B、C表示,它们分别进行X、Y、Z经济活动。在某类经济法规规范下,X、Y活动为合法行为,Z活动受到限制。如果这类经济法规存在废改立情况变化,则X、Y活动受到限制,Z活动受到鼓励,那么便给不同企业的利益带来得失不等的后果。由此可见,对不同法制观念的企业进行分类,确定其经济活动模式,把经济法规实施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定量化,从而能够对社会经济秩序作出符合实际的评价。
再进一步,应当讨论“合法”与“违法”的法定界限根由,我国环境保护法在第2章和第3章里,分别作出了“维护水质良好状态”和对污染环境的废气,“需要排入的,必须遵守国家规定的标准”的规定。那么,“污染程度”、“水质状态标准”这些标准值(临界判据)是怎样被确定的呢?法律规范与科学事实、临界判据有怎样的关系呢?
从自然科学的角度看,科学事实与标准值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线,已经学科论证。例如,二氧化碳的日平均浓度,现规定最高允许值为150微克/立方米。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实际含量超过这个DO值,则被认定污染比较严重,如不超过,则不予认定。有的国家把一级水的DO值规定为7毫克/升。据此,DO值为7.1毫克/升的是一级水,而DO值为6.9毫克/升的则为非一级水。这是用标准值来划分科学事实。然而在实际上,这个DO值9毫克/升的则为非一级水。这是用标准值来划分科学事实。然而在实际上,这个DO值并不符合实际数据上的某些差别。这个观点,我们可通过构造隶属函数式加以说明:
A1(X)=1x≥712(x-5)5
上式是DO值对于一级水的隶属函数。式中x是DO值的实际测值。从式中可以看出:DO实测值越大,对一级水的隶属度也越大,当x≤7毫克/升时,即完全属于一级水这个模糊子集。类似的,可以建立对于二级水的隶属函数关系。
A2(X)=-12(x-7)5≤X<712(x-3)3<x<50x≤3,x≥7
当DO实测值x=5.5毫克/升时,A1(5.5)=0.25,A2(5.5)=0.75,根据隶属原则,即哪一个隶属度最大则归入啊一类原则,可断定属于二级水,而不属于一级水。这是仅就DO值而言的,实际上划定水质时有十几个参数。 联系上述DO值,从科学事实看,如果二氧化碳的日平均浓度为149.9毫克/立方米,不能说污染不严重;如6.9毫无/升为非一级水,则在科学事实上,7.1毫克/升与6.9毫克/升的水质状态,几乎无甚差别。
尽管如此,法律不能不明确规定临界判据而听任科学工作者的解释或长官决定。1906年,美国国会制定了《洁净的食品与药物法令》。议院委员会解释说:“某些物质是否有毒或有害健康的问题,议案中不做规定,而应在专门的无偏见的科学权威指导下,经过最认真的调查分析、检验、实验和彻底的研究之后,留待部长决定”。这种把“物质是否有毒或有害健康的问题”的鉴定权留给科学家的规定,产生了深刻的弊端,而留给部长决定,因为他们缺乏专门知识,是无力处理这些复杂的科学技术问题的。因此,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通过法定程序,由法律确定标准值,便成为一件十分必要的事情。
对“科学事实-标准值-法规范”这一动态过程的上述简单描述表明:标准值的确定,应建立在对科学事实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法律必须把科学事实与标准值分开,并明确将标准值规定为临界判据,使之规范化,作为合法与违法的法定界线。
在这一动态过程中,我们看到,数量范畴对于法律规范的形成,起了多么关键的作用。正是数量范畴,揭示了法规范与自然科学之间的联系,并在它们之间建起了一座“桥梁”。* 法学理论运用数量范畴的客观依据,是社会过程质的规定性与量的规定性的统一性。任何社会关系、社会范畴、社会规律,都可以表现为度,即体现着一定的量。研究社会过程的量,意义在于通过揭示社会现象的关系和比例,加深对其质的认识。有的学者指出:只有当一种社会关系的本质被理解得相当充分,达到可以通过模型将其数字形式化的程度时,数量范畴才能起到认识的作用。
二、数量法学的学科特征
作为新学科、边缘学科的数量法学的产生,归根结底,是由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相互渗透决定的。可以认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日益结合,是当代科学发展的显著特征。在当代,科学转化为直接生产力,并日益“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科学-生产-社会”的一体化过程正在形成并展现了无限广阔的前景。
在“科学-生产-社会”一体化过程的基础上,以研究自然界发展、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和以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变化规律的社会科学,出现了两者相互“融合”的状况。在这一融合过程中,它们的接合点越来越多,它们之间的界限模糊起来。马克思曾预言,“将来,依照人文科学包含自然科学的程度,自然科学也将把人文科学包含在自身,这将是一门科学”。马克思的这一真理性认识,给人们带来了建立和研究数量法学这“一门科学”的极大兴趣和创造力。
数量法学具有自己的研究对象。数量法学,是运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技术研究社会关系的法律调整规律的科学。数量法学是相对独立的法学领域。与现在的一般法学部门不同,它不囿于本部门法律的定性研究,而是对整个法律体系在定性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定量研究。它的高度概括性和定量化,它与社会学、经济学、数学的紧密联系,使它能够深入到法的量化之中,回答许多场合超越法律形式之外的内在根据问题。这里,应当对数量法学的研究对象给予确切的说明:
1.数量法学不仅仅研究法律形式及法律形式的结构,它首先要研究法律形式的发生、发展、转化和废止以及发挥调整作用的数学基础和数量表现;
2.数量法学不仅仅研究社会关系的法律调整规律,它特别注意研究社会关系中数量关系的规律,研究法律调整数量关系的固有规律。
3.数量法学不仅仅研究某一法部门的内容、经济学内容和数学内容,更重要的,它的研究是跨法学部门的,跨经济学、数学学科的,具有跨部门、跨学科的“双跨”性质。
然而,上述研究客体并不是孤立存在、彼此无缘的,它们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相互渗透,共处于数量法学统一体中。任何一门科学统一体,都有自己的逻辑起点。社会关系-数量关系-法律关系的相互联系机制,应当是数量法学的逻辑起点。对于这种联系机制,这里用“数量社会法律关系”表述。作为数量法学逻辑起点的数量社会法律关系,其含义如下:
(1)它是一种法律关系,即被法所规范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因此,逻辑起点应限定为法律关系,而非社会关系、数量关系。数量法学理论体系由此而始。
(2)它是社会关系被法规范后所形成的社会法律关系。这里的社会关系是法的调整客体。
(3)它是数量社会关系被法规范后形成的法律关系。这里的社会关系,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关系,而是决定于并表现为数量关系的社会关系。
这样,可以说数量法学的逻辑起点,是数量社会关系被法调整后所形成的数量社会法律关系。
马克思认为,“一切科学只有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数学在法学领域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应用数学分析方法,处理资料,设计立法;二是建立数学模型,定量地解决立法及理论研究中遇到的问题。这两个方面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密不可分。所谓定量分析,是用抽象的数字符号描述社会过程的某些主要因素或基本量及其相互关系。它们为具体解决法律系统在各种情况下的动态反应提供有效工具。定量分析包括数学方程、图象和表格、数理逻辑等。
法的定量分析以数量分析为基础。其方法论原则是:第一,寻找联系 和前提,而且应当是联结的基础。这条主线应贯穿体系的始终。第二,寻找联系的中介。这个中介,可以理解为“桥梁”。这个“桥梁”是社会。通过该“桥梁”,把法与数学综合起来,使之形成一个具有新质的统一体。第三,寻找这个综合体的表现形式。新质不是各自原质的机械复合,因而它们的表现形式也在这里发生了转化,演变为由新质所规定的新的表现形式。这个理论环节复杂的、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体现在整体上,称之为“法的定量分析”。
法的定量分析程式如下图所示:
数量法学有自己的研究方法:以唯物辩证法为方法论原则,除一般科学方法和传统法学方法外,它特别注重于数学方法和“新三论”方法。
在法的领域,数学方法具有广泛适用性。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法中,涉及平衡法、经济数学方法、经济数学模型等;在基本建设法中,涉及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群控论、矩阵模型等;在财政信贷法中,涉及平衡表、数学模型、自动化计算等;在科技法中,涉及网络模型、网络图式、指标计算、标准化方法等;在农业法中,涉及平衡表、矩阵模型、线性规划、几何图型、曲线图、平面图等;在物资法中,涉及经济数学方法、现代计算技术等;在资源法中,涉及平衡表、自动化计算、统计方法、总图等;在商业法中,涉及平衡表、统计方法、需求弹性计算、经济数学模型;在劳动法中,涉及指标计算、综合技术经济分析、综合指数法、因素法、定额法、平衡表等;价格法中,涉及平衡表、经济数学模型、概率论、需求弹性计算等;企业法中,涉及数学模型(应用最广泛的是统计模型)、线性规划、平衡表等。此外,在民法、行政法、刑法、诉讼法等部门法中,数学方法亦有相应的应用。
在数量法学理论中,任何排斥或过高估计数学方法的思想,都是片面的。数学只研究现象间的数量关系和数量表现,不能揭示现象相互联系的性质;而且,它不能对法的领域所有问题作出回答,其应用又受制于人的主观目的性;数学只是一种工具、一种方法,而不是思想,它无法揭示社会行为和法律行为的本质。然而,这并不影响我们认识吸收和运用数学方法的必要性、可行性。我们的基本态度应当是:探讨运用数学方法与运用传统法学方法的关系,寻找理解和运用数学方法的途径、方式和条件。
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是横断学科,具有方法论功能。采用“新三论”方法,是由“新三论”的普遍性和“新三论”方法本身的普遍方法论意义决定的。用“新三论”方法解决法律课题,是改进法学理论研究方法的新尝试。
数量法学理论把法规范、法制度以及法观念和法律关系作为集合体加以研究。在数量法学理论那里,它们的功能、结构和行为都必须按照一定目的和一定方向实现整合。数量法学范畴体系,包括一般范畴、共有范畴和自有范畴。当一般范畴、共有范畴特别是共有范畴引入该范畴体系时,其功能、结构和行为都发生了变化。在系统论方法面前,如果指望靠单纯变换一下概念、变换一下说法就可以解决创建起数量法学理论的问题,那就错了。利用系统论方法进行理论研究,相关法学领域间已有的人为的界限将趋于消失。
社会活动复杂多变,谁能理出头绪来?在法秩序上,一个确定的宏观状态可以由许多不同的微观状态来体现,而且一个确定的宏观状态与一定的微观状态相对应。这些微观状态由于主体的活动而不断变换着,很难断定法秩序在某一时刻究竟以何种微观状态出现。而且,在这一时刻微观状态改变了许多次,各种微观状态都有可能出现,并且出现不止一次。在一定的宏观状态下,不规则的混乱状态越多,社会的熵就越大。利用熵原理识别社会活动的“自发过程”、“可逆过程”或“不可逆过程”、“不能发生”等状态,从而用立法手段加以调节,以确定某一时期社会活动的方向和限度,使法秩序处于理想状态。此外,“反馈”概念可以用来研究法实施的社会后果。
总之,数量法学理论领域采用控制论方法,在把社会总体运行的法律调整当作一个系统的基础上,研究其组成系统与子系统间的协调关系和反馈联系,研究对社会进行控制、指挥的规律,研究法律调整机制内部各个法规范、法制度的作用及相互作用原理,就能回答社会良性运行的最优法律调整问题。
研究立法,特别是研究法实施的社会后果,把握信息系统的阶段(流程)和信息系统的构成是必要的。姟迹耍龋玻啊*从上列信息流程看,信息由社会运行系统和执法系统产生。对于形成于上述系统内部、外部的信息流,应由一定组织机构及有关职能部门负责收集,经分门别类地汇总后,进行处理。处理的原则是信息内容的可利用性。在信息源、信息的收集、信息的处理、对处理的信息的评定等诸信息阶段中,存在信息的传递问题。
信息流程是通过信息系统的各个组织实现的。因之,须应确定信息的收集组织,处理组织、传递组织和评定组织等信息系统的“硬件”构成因素。这是利用信息论方法研究数量法学理论时不可忽视的方面。立法机构的研究室、政府部门的研究室等,是目前立法、执法主要信息系统,但由于收集、处理、传递和评定等职能集于一身,缺点甚多,因此,应对上述机构信息系统的“硬件”加以改进。
三、数量法学的研究领域和主要任务
从数量法学的研究对象来看,确定这一学科的研究领域,对于它作为一门独立的专门法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数量法学的研究领域,可分为宏观研究领域和微观研究领域两个方面。
在宏观研究领域,数量法学研究法与社会的交互作用,揭示在社会基本过程中法调整数量社会关系的基本规律。宏观数量经济关系,是总合社会经济关系,是其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全社会加权总数、平均数或比率数等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通货膨胀、国家财政、国际贸易等,以及国民生产总值和发展速度、国民收入、社会消费、利息率、就业人数和失业率、国家预决算和赤字、进出口贸易和国际收支差等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宏观数量经济关系可称为总量经济关系。法如何调整总量经济关系,是数量法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例一,价格立法的定量分析。
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范文2
摘要:为了使东部油田原油产量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保持稳产、增产、提高采收率及开发效果,每年都要在老油区钻相当数量的调整井,为了将储量充分挖掘出来,这样对调整井固井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中就调整井固井存在的问题、技术难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且调整井固井措施以及水泥浆性能问题进行了讨论,同时针对固井水泥浆性能方面,文中就吉林油田新民区块做了室内试验。
关键词:调整井 固井质量 水泥浆 水泥浆性能
随着油田开发的进一步进行,每年钻调整井的数量越来越多,由于老油区长期注水开采,破坏了地层原来的压力系统,同一口井内多套压力系统并存,油气水处于活动状态,所有这些均严重影响了调整井的固井质量。我国陆上石油工业发展战略方针是“稳定东部,发展西部”,为了使东部油田原油产量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保持稳产、增产、提高采收率及开发效果,每年都要在老油区钻相当数量的调整井,为了将储量充分挖掘出来,对调整井固井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固井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开发方案实施的成效,同时也关系到二、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的问题。油田开发初期,固井质量比较高,一旦开始注水,固井质量下降,特别是进入油田开发的中后期,固井质量难以保证,主要表现为注水见效层段水泥凝固不好,水泥浆窜槽,产层或层间封固不合格。由于油气藏的地质特性、井眼几何条件、地层流体性质、储层保护等种种原因的影响,对水泥浆的性能要求就非常明显了。调整井固井问题是长期困扰油田发展的棘手问题之一。
1、调整井固井存在的问题、难点及影响因素
1.1调整井固井存在的问题
调整井是在老油区打井,长期的注水开采,特别是近几年来的高压注水开采,加之水驱油过程中油水界面运移不平衡,使地层压力系统变得相当复杂,地层结构遭到破坏。地层平面上,同一层面内出现压力差,油水处于活动状态,侯凝过程中水泥浆处于失重状态、上下部压力不能往下传递时,活动的高压水层很容易侵入水泥环,严重影响固井质量。考虑到钻井成本的因素,调整井的井身结构有了新的变化,主要是将更多间隔很远的油气层划归为产层,为节约成本,也减少了下技术套管的数量。从而出现了完井时需要封固的层位多、复杂、井段长,加上老油区的油层一般多而薄,也增加了固井的难度。由于高压注水,地层压力也普遍上升,钻井液密度也较油田钻井初期时有所提高,由于一口井中多套压力系统并存,给提高顶替效率、侯凝过程中水泥浆失重时压稳问题及安全施工带来了很大困难。老油井如果套管损坏后继续注水,使地层压力系统变得更为紊乱,固井施工要同时兼顾到高压层、低压层和常压层,难度是相当大的。地层流体压力的动态变化、注采不平衡及层间窜流等,特别是注水所形成蹩压层及注水窜流等给固井作业带来了难度,严重影响了固井质量。
1.2调整井固井的难点
1.2.1地层压力系统复杂
老区调整井往往都是长期高压注水开发的主力油藏,由于地层的非均质特性和局部注采不平衡,原有的地层压力系统已遭到破坏。在平面上地层孔隙压力自注水井到采油井的压力变化象一个横写的“S”型,在采油井周围形成了一个压降漏斗;在纵向上则形成了高压层、低压层和常压层并存的多套压力层系,层间压差大且液体亏空层和蹩压层并存,易发生层间互窜。
1.2.2井眼尺寸不规范
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将井眼划分为不同的井眼类型。根据井眼剖面形状,可分为常规井、定向井、水平井、特殊结构井等;根据钻井目的,可分为勘探井、开发井、调整井、注入井等;根据井下复杂情况,可分为高温高压深井、超深井、低压易漏井、热采井、小间隙井等。调整井的钻井过程中易发生地层出水而造成井壁垮塌,井径夸大率高,如果钻井液性能不好,最终会形成大肚子井眼和糖葫芦井眼。
1.2.3固井质量要求高
布置调整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开采夹杂在主力油层之间的薄、差油层及表外储层,即实施层内细分开采,提高了对细、薄油层固井质量的要求。由于固井时要求既要防止被调整的薄油层之间互相窜通,又要防止被调整的薄油层和老油层之间的窜通,从而使得调整井固井难度增大。
1.2.4水泥浆性能要求特殊
现在,国内油田通常采用对付气窜的理论和水泥浆体系防止水窜,应用效益不够理想。究其原因,气体窜入水泥浆后不会对水泥浆的凝固过程产生影响,而地层水窜入水泥浆后会直接影响水泥浆的凝固过程,从而对水泥硬化体的性能也产生影响。所以具有防水窜作用的水泥浆体系应与防气窜体系有所区别,技术指标更为特殊。
1.3调整井固井质量的影响因素
1.3.1客观因素
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
①井身轨迹复杂,S型井及大肚子井常有发生,受扶正器数量限制以及为了顺利下入套管,套管居中度往往难以保证,部分井段间隙小或套管紧贴井壁,难以实现有效顶替及层间封隔;
②地层状况恶劣,裸眼井段地层岩性复杂,如盐膏层、蠕动地层、大段裂缝等,井壁稳定性差,钻井液性能稍有变动将引起井下工况复杂,为保证井壁稳定固井前调整钻井液性能风险较大,这种井井眼状况一般较差,顶替效率及二界面胶结质量较差;
③裸眼井段为多压力层系,长期注水开采造成地层压力紊乱,井下高低压力交错出现,钻井过程中“上喷下漏”,而且安全密度窗口窄,限制了注替排量,难以实现高排量顶替,钻井液顶替效率差;
④油田缺乏季节温差、地温梯度、井眼几何条件、循环排量变化等对水泥浆性能影响的必要数据,限制了水泥浆科学设计,水泥浆设计针对性不强;
⑤钻井液体系转换时机无法掌握,转换不及时或不转换,钻井液造壁性能较差,泥饼质量不良,井眼净化程度低;
⑥受实际装备限制,管材、套管附件、工作液体系材料配套程度、作业装备配套程度等限制作业措施的采用。
1.3.2主观因素
主要有:
①完井设计未能根据地质状况、油藏开发及采油工程生产对固井质量的影响及特殊要求进行,缺乏对整个勘探开发的整体性认识,设计不具备针对性;
②所制定的技术规定与造价要求将所有矛盾交给固井,而固井是一个协作性及系统性极强的作业环节,整个勘探开发各个环节均影响到固井质量的提高;
③钻井部门强调成本忽视钻井液性能对顶替效率的要求,减少钻井液投入,直接影响到固井质量;
④不了解井壁泥饼对固井二界面胶结质量的影响,水泥浆性能设计低劣无法保证固井质量;
⑤实际井眼条件下工况参数对水泥浆受热有极大的影响,设计人员应根据现场作业实际设计水泥浆体系;
⑥温度对入井流体流变性、流态判别、摩阻均有较大影响,在设计时大多没有综合考虑此类参数;
⑦水泥浆压降、失重规律及防窜能力与作业设计具有密切联系,但理论与实际却未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⑧管材、水泥石、地层组合变形对水泥设计影响常被忽略;
⑨后期生产条件与环境对水泥石耐久性的腐蚀性及影响没有切实纳入固井设计,对油井水泥环缺乏长期跟踪监测,不能有效指导固井设计。
2、调整井固井措施及水泥浆性能要求
2.1调整井固井措施
调整井固井是一项综合的工程,要想固好井,必须从各方面入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各项因素对固井质量的影响,达到替净、压稳及防止油水窜的目的。
2.1.1坚持“静态环境”下固井
调整井注水后的地下液体流动,水泥浆就位后仍然受到地下动态干扰,水泥浆被稀释与冲蚀;因此钻达目的层前,同区块临近注水井必须停注与泄压,待测声幅后方能恢复注水;
2.1.2提高顶替效率
增大扶正器使用数量,封固段每一根套管安放一只扶正器;注水泥前井浆应具有“三低一薄”的要求,即低粘、低切力、低失水与薄泥饼的要求;套管居中,合理的接触时间,合理的顶替流速、流态,顶替液和被顶替液之间合理的流变性级差,加强冲洗、隔离效果,以及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上下、旋转活动套管等也有助于提高顶替效率。
2.1.3采取综合固井措施
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不管水泥浆在阻止油气水侵入方面的能力有多强,只有在有效顶替钻井液的基础上才可能实现可靠的层间封隔;要切实做到“三压稳”,即固井前压稳,固井过程中压稳和侯凝过程中水泥浆处于失重状态时的压稳;
2.2水泥浆性能要求
由于调整井注采不平衡及层间窜流,地层流体压力总是动态变化。加上老区的油层一般多而薄,油层间距小,封隔段长等不利因素,采用一般的水泥浆固井,即使在停注、停采的情况下,也常常造成调整井封固不好,水层、水淹层处严重水侵、水窜。为防止侯凝过程中水泥浆失重时动态高压油气水侵入水泥环,必须改善水泥浆的性能。
下面我们就吉林油田新民地区调整井固井所用水泥浆进行的调整:为了减少水泥浆凝固过程中失重现象的影响,研究应用了双凝双密度的水泥浆结构,上部使用凝结时间较长的G级原浆,油层段使用微硅粉及微膨剂与G级水泥加速凝锁水剂复配。硅粉起到稳定体系和增加水泥石韧性的作用,同时该体系具有微膨特性,可以防止水泥石体积收缩形成环空窜流,形成致密水泥石,增加水泥环与井壁及套管的胶结质量。在注水泥施工完成后,油层段水泥浆体系很快凝结并具有一定的早期强度,从而增强抵抗高压层流体的侵入,当下部水泥浆在候凝过程中发生失重现象时,上部的水泥浆尚处于可流动状态,可以保持对下部水泥浆的有效压力,使水泥浆体系形成自下而上的凝结,大大降低下部水泥浆失重引起的目的层位高压流体的涌入而造成窜槽,表1列出了上部使用G级原浆的水泥浆性能数据,表2为油层段水泥浆性能数据。
表1 G级原浆水泥浆性能数据表
表2 油层段水泥浆性能数据
可以看出,这样的一套水泥浆性能,十分适合新民地区固井要求,同时稠化曲线上看呈直角效应,对于有效的压稳和防窜是非常有利的。
3、结论及认识
(1)由于长期注水开采、注采不平衡及层间窜流,严重影响了调整井的固井质量。
(2)为水泥浆提供一个安静的侯凝环境,减少动态干扰,对提高调整井固井十分必要。
(3)为防止侯凝过程中水泥浆失重时动态油气水侵入水泥环,必须改善水泥浆的性能,良好的水泥浆性能也是提高调整井的固井质量的关键。
(4)调整井固井是一项综合工程,要想固好井,必须从各方面入手,采取有效措施,应用好综合固井技术。
(5)要实现固井施工的不停注作业,还需研究更有效的工具和工艺措施。
参考文献:
[1]齐奉中,袁进平.提高调整井固井质量的技术与认识.钻采工艺,2002
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范文3
关键词:数理经济模型;计量经济模型;经济增长模型;生产函数
一、引言
作为索洛-斯旺经济增长模型的一个具体形式,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柯布和道格拉斯提出下列生产函数:
Y=Kα(AL)1-α,(0<α<1)
式中,K表示资本,L表示劳动,A表示“知识”或“劳动的有效性”,AL表示有效劳动,α是参数,Y表示产量。这就是著名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柯布和道格拉斯用美国1899-1922年制造业的生产统计资料来估计模型的参数,得出:
Y=1.01L0.75K0.25
对这个生产函数以及柯布、道格拉斯所做的工作,余斌,程立如提出了下列批评[1]:
第一,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论证”了资本家的所得不是来自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而是来自资本的边际产出。从而成为为资本主义制度进行辩护的工具。第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遗漏了许多可能会影响产出的其他的重要因素。如:机器性能的提高、由于经济的短期波动而导致的资本闲置或过度使用的情况、工人每天(或每周或每年)工作小时数的变化、劳动者素质的变化、劳动强度的变化等。因而柯布和道格拉斯对模型所做的估计并无实际价值。本论文由整理提供第三,本来,生产函数须在一定技术条件以及一定的资本有机构成下(这两个条件在不同的生产部门有很大的差别)来讨论投入对产出的影响。可是,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这些条件是随意可变的。文献[1]举例说,由于这一疏忽,可能会引出“用1个轮胎配16个汽缸可以组成一辆汽车”这样的荒谬结论。
作为与余斌,程立如观点的商榷,程细玉、陈进坤阐述了下列几个基本观点[2]:第一,一个经济模型是这样建立起来的:在一定经济理论的背景下,根据样本数据,对经济现象众多的影响因素进行检验、比较、筛选,找出其中一种或若干种最重要的因素,用他们来构建模型(而把其他次要因素的作用效果纳入模型的误差项),然后用样本数据来估计模型的参数,最后再对估计结果进行经济意义检验和一系列统计检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通过以上程序建立的,因而是科学的。第二,影响产出量的要素有哪些?在供给不足的经济环境中,影响产出量的要素是:劳动、资本、技术等等;在需求不足的经济环境中,影响产出量的要素是:居民收入、人口、消费习惯等。第三,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把技术条件假定为不变,这的确造成了模型与现实之间的距离。针对这一缺点,后来的学者对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进行改进,把技术进步速度纳入了模型。第四,用样本数据估计了模型的参数之后,要检查所得的结果是否符合经济实际,接着还要进行一系列统计检验。第五,建立经济模型时要考虑所选变量数据的可得性。能够获得数据的变量才具有实际意义,才能成为模型中的变量。
这两篇文章所提出的问题以及二者之间的争论,引起了笔者的若干思考。
二、数理经济模型
人们在进行经济学研究和进行计量经济学研究时,必须要把数理经济模型和计量经济模型清楚地区分开。事实上,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以及作为该模型一般形式的索洛-斯旺经济增长模型)属于数理经济模型范畴。后来,柯布和道格拉斯用美国1899-1922年制造业的生产统计资料来估计模型的参数,这是把数理经济模型直接移作计量经济模型来使用(我们将要在后面谈到,这种做法存在着很大的风险),此时,柯布和道格拉斯所作的事情已不再是研究一个数理经济模型,而是在估计一个计量经济模型(此时,模型中加上了随机项,而数理经济模型是无所谓随机项的)。
数理经济学是运用数学方法对经济学理论进行陈述和研究的一个分支学科。数理经济学中的数学模型,是为了探索不能用数字表现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和不能用代数表现的函数之间的关系,这种模型旨在通过数学逻辑推理来阐释经济现象之间的关系和演变趋势。这就是说,数理经济学是在理论的层面上运用数学语言来研究和表述经济理论,而不是在经验的层面上对经济现象在具体时间、地点、条件下的结局进行描述、估计或预测。
余、程的文章和程、陈的文章同样都把数理经济模型与计量经济模型混为一谈了。余、程文章的主旨是要批评一个数理经济模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程、陈文章的主旨则是要为这个数理经济模型辩护。但是,两篇论文的内容,其实却撇开了数理经济模型,说的都是计量经济模型的事情。例如,余、程的文章批评说,模型中遗漏了若干变量、没有把技术条件固定住。对于计量经济模型,这些批评是对的;对于数理经济模型,这些批评则是不对的。再如,程、陈的文章一开篇,便开宗明义地说,经济模型中会含有一个误差项(随机项),显然,作者这里所说的“经济模型”指的是计量经济模型而不是数理经济模型,因为,数理经济模型无所谓随机项,计量经济模型才考虑这个项。该论文接下来所说的收集样本数据、对模型进行估计和检验等等,也全都是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时候的事情。
把数理经济模型与计量经济模型混为一谈的现象,在一些研究人员的成果中也常可见到。有的作者用索洛-斯旺经济增长模型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做计量经济分析时,把索洛-斯旺经济增长模型里假定为外生的那些变量作为计量经济分析中理所当然的假定前提,并相应地假定随机项的期望值为0。这些研究人员认为,由于现在使用的是索洛-斯旺模型而不是别的其它模型,就应该把索洛-斯旺模型的假定作为对现实生活的假定,认为这就是以经济学理论为根据。这些作者犯了用模型定义现实世界的错误。计量经济分析的目标是尽可能准确地描述现实世界。现实世界只有一个。现实世界是检验计量经济分析正确性的唯一标准。
现在我们来考察数理经济模型。
一个经济学原理,可以用文字阐述,可以用图形来直观地描述,也可以用数学语言(数学模型———数理经济模型)来表述。三者目标相同,都是为了阐释经济学原理(而不是模拟现实世界)。
为了使经济原理的阐释更易于理解,常常需要把现实世界加以简化(简化的世界当然已经不是真实的现实世界)。这是允许的。因为数理经济模型的目的并不是模拟真实的现实世界,而仅仅是为理解这个世界的特定特征提供见解。这种简化现实世界的方法叫做抽象法。抽象法是科学研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为了阐述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舍象掉了生产商品的劳动的具体形态
而仅仅从量上考察抽象的人类劳动;舍象掉了商品的使用价值而仅仅考察商品的价值———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自然科学里,抽象法的使用也比比皆是。例如,物理学在阐释一个力学原理时,常常会把摩擦力忽略不计。索洛-斯旺经济增长模型(以及作为它的具体形式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同样使用了抽象法,把现实世界中一些本来对经济增长有影响的因素假定为不变。该模型假定,产出量Y对于资本K和有效劳动AL是规模报酬不变的,即:如果资本和有效劳动加倍,则产量加倍———这意味着,对新投入品的使用方式与对已有投入品的使用方式一样———这也就是假定,资本有机构成不变。
美国经济学家戴维·罗默更具体地指出了这个模型所应用的假定:只有一种产品;没有政府;就业的波动被忽略;储蓄率、折旧率、人口增长率和技术进步率均不变[3]。对现实世界所作的舍象越多,模型越容易理解,但是,模拟现实世界的能力越差。为了缩小数理经济模型与现实世界的距离,经济学家会把被舍象掉的东西逐步纳入模型,从而使得数理经济模型越来越深刻。索洛-斯旺经济增长模型假定储蓄率s不变,在这一假定下,t时刻的投资sY(t)是t时刻产出量的一个固定的比例,可是,在实际上,s是在家庭和厂商各自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相互作用下对家庭的收入进行“消费”和“储蓄(即厂商的投资)”分配的权衡之后形成的,它不是固定的;索洛-斯旺经济增长模型假定人口增长率不变,可是,在实际上,人口增长率也不会固定不变。这种过度的舍象使得索洛-斯旺经济增长模型不能很好地解释经济增长。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后来提出的拉姆齐-卡斯-库普曼斯模型,通过“产量减消费”来计算投资,其中的消费通过对家庭的效用函数在效用最大化的目标下求解得到,这样,就把储蓄率从外生不变转变成为内生变化;再后来,进一步把人口变动从外生转变成为内生,提出了有移民的经济增长模型(包括有移民的索洛-斯旺经济增长模型和有移民的拉姆齐-卡斯-库普曼斯模型)。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数理经济模型从简单到复杂,对现实世界的解释能力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顺便说一句:程、陈文章所谓在供给不足的经济环境中影响产出量的要素是劳动、资本和技术,在需求不足的经济环境中影响产出量的要素是居民收入、人口和消费习惯的说法显然是错误的———事实是,索洛-斯旺经济增长模型舍象掉了居民收入、人口和消费习惯等变量,后来一些进一步的模型把这些变量加了进来。
归根到底,数理经济模型的目的不是模拟现实世界,而只不过是解释现实世界的某种特征。事实上,我们已经拥有了一个完全现实的模型———这个世界本身。不幸的是,这个“模型”太复杂了,复杂得难以理解。从解释现实世界的某种特征这一目的出发,我们必须要对现实世界加以简化。上面所叙述的经济增长模型的简要发展过程告诉我们,在阐述科学理论的时候,对现实世界所作简化的合理性会有程度之分。在这里,“所探讨的问题”是判断合理性的根据。如果一个简化性的假定使得模型对所探讨的问题给出了不正确的答案,那么,这样的简化是不合理的;如果相反,所作的简化是合理的。尽管这时的模型仍然是“缺乏现实性”的,但是,此时的缺乏现实性应当被认为是模型的优点,因为,此时的模型十分清楚地把我们所关注的效应凸现出来(把这些效应与纷繁的现实世界隔离开来),使得问题更易于理解。所以无论如何,任何一个数理经济模型,都逃避不了要对现实世界做出若干简化性的假定。顺便提一下,在应用数学领域,人们有时会考虑经济问题的数学建模课题。此时,研究目标是,依据所构建的数学模型来求得我们所关心的数学解。例如,谭永基把索洛-斯旺模型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作为经济增长的数学模型,要求导出下面的解:在一定的总成本下,怎样分配投资和劳动可以使产量最大;或是,在一定的产量下,怎样分配投资和劳动可以使成本最省[4]。在这里,对于所推出的结果,研究人员应当负责任地说明,这些结果是在何种假定下推出来的;另外,这里所推导的结果究竟有多大的参考价值似乎值得怀疑,因为,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所设定的“简化世界”距离现实太远了。
三、基于估计因果效应研究目标的
计量经济模型计量经济模型(本文只考虑回归模型形式的计量经济模型)的功用是:预测、控制、进行因果效应估计①(测算某一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效应)。在不同的功能要求下,对于模型的构造有不同的标准。本文要讨论的是基于估计因果效应这一目标,对计量经济模型所提出的要求。从原则上说,为了在变量的因果关系中确定各个变量的影响效应,所用的模型应当是现实世界本身。拿经济增长模型来说,假若我们有一个描述经济增长的现实世界的模型,那么,对于一个特定的时空,它就会确定地反映出该时空下每个原因变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然而,这是不可能做到的。事实上,我们不可能把影响(决定)经济增长的全部因素无遗漏地列举出来,我们所建立的计量经济模型无法避免地要漏掉一些变量。由于无法控制被漏掉的变量的值,因而把某一时空下模型中各个变量的值输入以后所算出的该时空的经济增长数值与实际数字之间会有一个误差(它的大小事先不能确定,是一个随机项)。所以,计量经济模型一定会有一个随机项,它是计量经济模型对现实世界所作的模拟与真实的现实世界之间的差距。数理经济模型没有这样的项,因为,数理经济模型旨在设计一个简化的世界来解释某一个问题,而不是用来测算现实世界。那么,用于估计因果效应的计量经济模型应当满足何种要求呢?仍然拿经济增长模型来说。我们所建立的一个关于经济增长的计量经济模型,它的随机项里会包括被遗漏的影响经济增长的两种类型的因素:一类是对经济增长有举足轻重影响的因素,另一类是大量均匀小的偶然性的影响因素。假若把索洛-斯旺模型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当作计量经济模型使用,那么,被该函数假定为外生的储蓄率、折旧率、人口增长率、技术进步率等变量便属于随机项里面的第一类影响因素。除此以外,在这个模型的随机项里边,还包含有许多其它的对经济增长有举足轻重影响的因素。例如,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讲过,经济增长有四个重要的源泉:资本品积累(投资)的增加;劳动力质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技术变革[5]。这里,所谓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指的是把资源(例如劳动)从生产率低的部门(如传统农业)转移到高生产率的现代制造业。索洛-斯旺模型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假定只有一种产品,当然不会考虑资源在部门间转移的情况,换句话说,这个变量被放在了随机项之中。再如,索洛-斯旺模型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假定了一个封闭的经济,可是,现代经济都是开放经济。在一个封闭经济中,投资水平由国内储蓄水平决定,投资等于储蓄,没有更多的储蓄,投资便不能增加;相反,在一个开放经济中,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松散的,因为一个国家可以从国外借款来为其投资提供资金。于是,储蓄和投资之间的联系这个变量被放在了随机项之中。又如,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政府的公共支出无疑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可是,索洛-斯旺模型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假定没有政府。于是,这些变量也被放在了随机项之中。除了这三个变量之外,还可以举出更多。这就是说,当我们把索洛-斯旺模型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当作计量经济模型使用的时候,在模型的随机项里面,一方面包含有大量均匀小的偶然性影响因素,另一方面还包含有许多对经济增长有举足轻重影响的因素。其中的均匀小的偶然性影响因素,各自一方面与模型的结果变量(因变量)Y相关,另一方面与模型的解释变量(自变量)K以及AL独立;而其中的对经济增长有举足轻重影响的因素中,会有一些既与Y相关,又与K、AL或其中的某一个相关。对上述后一类变量,即遗漏在模型外边的(因而包含在随机项中的)既与因变量相关又与自变量相关的变量,计量经济学给予特别的关注,专门把它们叫做遗漏变量。当使用计量经济模型测算因果效应的时候,如果存在遗漏变量,会得出错误的因果效应结论。人们熟知,做线性回归分析时,对模型的随机项有若干条假定,其中的一条是:随机项的期望值为0。当随机项期望值为0时,我们所得到的模型回归系数的最小平方估计量是无偏的,反之,估计量有偏。什么时候会发生随机项期望值不为0的情况呢?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H.斯托克和马克·W.沃特森[6]97-97,122-123指出,当模型外存在遗漏变量的时候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当模型外存在遗漏变量的时候,回归系数的最小平方估计量有偏,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形下我们所得到的计算结果并不是对总体的正确的估计。这就是计量经济分析中的遗漏变量效应。可见,用于估计因果效应的计量经济模型应当满足的要求是:模型外不存在遗漏变量,或者说,应当仔细地找出遗漏变量,尽可能把它们都纳入模型。对于一些无法观测的遗漏变量,计量经济学开发了处理它们的若干种办法,例如,面板数据回归,工具变量回归,设计准实验等[6]160-161,177-192,216-276。有的研究人员在建立了他所需要的模型以后,不考虑模型中随机项的期望值是否真的是0,而武断地声明,假定自己模型随机项的期望值为0。其实,在回归分析的教科书中阐述关于模型随机项的假定的时候,所用的“假定”一词的含义,并不是这个词通常的词义。“假定”一词通常的词义是指:我们对事物的状态所做的某种与真实状态相悖的设定,或者是当我们并不了解真实状态时所做的某种猜想性的设定。然而,回归分析中的“假定”一词却不是这个意思。回归分析教科书中所提出的模型随机项的假定,指的是正确地运行回归分析必须要满足的前提条件。
直接用数理经济模型来充当计量经济模型的风险在于:数理经济模型要对现实世界加以简化,也就是,要把因变量的某些重要的影响因素假定为不变,当我们把该模型充作计量经济模型使用时,只要这些被假定为不变的因素与模型内的自变量相关,它们就成为计量经济模型的遗漏变量,从而导致遗漏变量效应。
由遗漏变量效应所导致的回归系数最小平方估计量的偏差大小由随机项与模型中自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大小决定,相关程度越大,偏差就越大。因此,测算因果效应时,至少应当把与模型中自变量相关程度大的遗漏变量仔细地找出来,将其纳入模型。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回到索洛-斯旺模型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上来:其实,它只不过是一个初级的生产函数模型,在经济学中十分明确地指出了这个模型对于解释经济增长的缺陷,因此在其后才陆续提出了若干进一步的模型。后来提出的模型与现实世界的距离较之索洛-斯旺模型要小。我们为什么不使用与现实世界距离小些的较为复杂的模型而偏要用假定性明显过大的索洛-斯旺模型呢?
有的研究人员用计量经济分析手段对数理经济模型进行“实证”。他们用样本数据估计了模型的回归系数,然后进行一系列的统计检验,如果统计检验被通过了,就认为数理经济模型获得了证实。事实上,当我们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去“实证”一个数理经济模型时,只能证伪,不能证实。为什么呢?无疑,所有的数理经济模型都是因果关系模型,那末,所谓实证,首先就是要证明因果关系成立。计量经济分析有能力完成“X与Y统计独立还是统计相依”的检验,然而,如黄芳铭指出的,要想把“X与Y统计相依”的论断引申为“X与Y具有因果关系”,必须要具备的前提条件是:“无关的影响变量必须被排除”[7]。
对于计量经济模型来说,这个要求意味着模型外没有遗漏变量(或模型随机项的期望值为0)。但是,计量经济研究中所使用的样本数据都是调查数据,在这种情况下,一个计量经济模型是否满足“模型外没有遗漏变量(或模型随机项的期望值为0)”的要求,在统计上是无法获得证明的。因此,当一个统计检验拒绝了“总体回归系数等于0”的零假设的时候,充其量只能说明该自变量与因变量统计相依,而始终无法说明二者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假若得到相反的检验结论———“总体回归系数等于0”的零假设无法被拒绝,那倒是可以说明把该自变量做为因变量的一个原因放入数量经济模型是错误的。
四、基于预测任务的计量经济模型
当计量经济模型的任务是用于预测的时候,我们所关心的不是估计的回归系数有没有因果解释能力,是不是无偏;此时我们所关心的是模型的预测能力,即:模型是不是能够生成可靠的预测值。有的时候,遗漏变量效应使得一个模型对于测算因果效应是无用的,但是它仍然可以用于预测[6]。怎样从统计上来评价一个模型的预测能力呢?直观地说,这可以用“预测误差”的大小来衡量。预测误差的大小可以用均方预测误差来描述,它是若干期的预测值与相应实际值的离差平方的平均值。将它与回归分析中熟知的均方残差对照,可以看出,后者也大致地提供了模型的预测误差的信息。另一方面,还可以考察在因变量样本数据的总变差平方和中,有多大的比例可以由回归来解释,这个比例越大,模型的预测能力便越强。显然,它就是判定系数R2。由于R2可以换算成F统计量,所以,也可以用F统计量来评价模型的预测能力(F统计量的值越大,模型的预测能力越强)。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不是一个好的预测模型呢?这需要经过自变量选择的操作才能最后作结论。我们来考察一下两种常用的选择回归自变量的方法[8]:回归选元法和逐步回归法。回归选元的做法是:列出所有可能的自变量,再列出由它们所组成的所有的一元回归模型,所有的二元回归模型,等等,然后构造适当的统计量来设法找出其中使预测误差“接近最小”的模型(进一步缩小预测误差能够缩小的量与相应地需要增加模型的自变量所带来的难度相权衡,不值得再增加更多的自变量)。逐步回归的做法是:列出所有可能的自变量,再列出由它们所组成的所有的一元回归模型(每一个模型中的自变量称作该模型的初始自变量);计算每一个一元回归模型的F统计量,把其中F值最大的那个模型的初始自变量分别加到其他的一元模型中去,形成一个个二元模型;对每一个二元模型计算针对该模型初始自变量的偏F统计量,把其中偏F值最大的那个模型的初始自变量分别加到其他的二元模型中去,形成一个个三元模型;如此逐步进行下去。在这里,针对某一个自变量的偏F统计量的分子度量了把这个自变量加入模型后对于解释总变差平方和做出的贡献。
在逐步回归的操作中,事先规定偏F统计量的一个水平,当逐步回归进行到这样一个阶段时程序终止:在该阶段所算出的各个回归模型针对其初始自变量的各个偏F统计量中最大的那个值低于事先规定的偏F统计量水平,这表明,相应的那个自变量进入模型被认为对于提高预测能力是没有充分帮助的,所以逐步回归所选择的模型到上一个阶段为止,无必要继续为模型增加自变量了。通过考察回归选元法和逐步回归法我们看到,选择回归自变量时,不管用哪一种方法,都必须首先要把所有可能的自变量全部列出来,然后才谈得到设法选择预测能力优良而自变量又尽可能少的模型。可见,那种直接搬用数理经济学里面的某一个经济增长函数用来充当预测经济增长的回归模型的做法是不妥当的。在估计因果效应和预测这两种不同的任务下,对计量经济模型有不同的要求。上文指出了二者的一个重要差别:在估计因果效应时要强调回归系数的因果解释能力,所以特别关注并且要设法解决遗漏变量所导致的回归系数估计量的偏差;在预测时所关心的是模型的预测能力,在不影响模型预测能力的前提下,遗漏变量、回归系数估计量有偏,都是允许的。下面补充指出二者的另一个重要差别:在估计因果效应时强调,模型中的自变量必须真正是引起因变量变化的原因,也就是说,模型必须真正是因果关系模型;在预测时则允许模型中的自变量并不一定是因变量的原因,它只要是和因变量具有间接的因果关系因而表现为统计相依就可以了(于是,在进行自变量筛选起步时所列出的自变量,除了直接因果关系变量以外,还会有间接因果关系变量)。
五、简短的结论
数理经济模型为计量经济分析提供了理论框架,但是,不能直接简单地把数理经济模型当作计量经济模型使用;由于计量经济分析所使用的样本数据都是调查数据,在这种条件下,计量经济分析无法论证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它所能够做的事情只能是,针对经济学中所论证的经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来测算具体时间、地点、条件下具体的因果关系效应;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当构造一个旨在测算因果关系效应的计量经济模型时,应当力求做到模型外没有遗漏变量,因为,遗漏变量的存在会导致因果关系效应的测算发生错误;计量经济分析还具有预测的功能,当构造一个旨在完成预测任务的计量经济模型时,所关注的是模型的预测功能,此时,允许模型外存在遗漏变量,也允许模型中的自变量只是和因变量具有间接的因果关系而不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构建预测模型时应首先把所有可能充当预测变量的自变量全部列出来,然后设法筛选出具有优良预测功能而所使用的预测变量又尽可能简约的模型。
参考文献:
[1]余斌,程立如.生产函数的统计学问题———与西方生产函数论商榷[C]//程恩富,顾海良.海派经济学(第三辑)[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176-180.
[2]程细玉,陈进坤.再论生产函数的统计学问题———与余斌、程立如先生商榷[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6(4):407-413.[3]戴维·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M].苏剑,罗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17-18.
[4]谭永基.经济管理数学模型案例选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0-25.
[5]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下册)[M].姚开建,刘凤良,吴汉洪,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293-315.
[6]斯托克H,沃特森·马克·W.经济计量学[M].王庆石,译.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96-97,122-123.
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范文4
Abstract: Combining with engineering example of a box beam prefabrication yard for Jing-Fu passenger dedicated railway, it is discussed comprehensively that large-scale temporary project design to the precast method and proces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cess, which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the rapid and economical construction of similar conditions in future.
关键词: 箱梁预制;大临工程;施工技术
Key words: box beam prefabrication;large-scale temporary project;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U44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7-0112-02
1 工程概况
京福客专某制梁场长约650米,宽约250米,位于山丘上,地势稍平,植被较发育。地质情况依次为:素填土、粉质黏土、粉质黏土、云母石英片岩、云母石英片岩、云母石英片岩。制梁场承担了Ⅴ标某段约18.3km范围内,共389孔箱梁的预制施工任务,其中32米箱梁355孔,24米箱梁34孔。梁场设置7个制梁台座、56个存梁台。梁场建好并验收合格后开始进行工艺试验,箱梁经试验验收合格,取得生产许可证后批量生产,供梁范围内包含25座桥梁,其大桥8座、大桥15座、中桥2座。工程总工期19个月。施工进度安排:施工准备1个月;梁场土建4个月;试生产及取证2个月;箱梁预制12个月。箱梁预制进度根据铺架箱梁的进度和工期决定,本工程箱梁铺架进度为:0~10km为2~2.5孔/天,10~15km为1.5孔/天,冬季1孔/天。本区间段箱梁梁体架设工期13个月。
2 大临工程总体设计
根据现场调查、施工设备及箱梁施工特点,制梁场总体平面布置采用平行式布置形式,跨龙门吊运梁装车方案。梁场纵向与线路中心线平行,据箱梁生产数量和工艺特点,梁场划分为制梁区、存梁区、生产辅助区、混凝土搅拌区和生活办公区五大区域。
制梁区布置7个制梁台座,其中6个32m台座、1个24m台座。模板配置:底模按制梁台座配7套(其中1套24m),侧模配4套(其中1套24m),内模4套(其中1套24m)可满足制梁要求。
制梁区内布置了钢筋预扎胎具3套(32m底腹板绑扎胎具2个,32m顶板绑扎胎具2个:32m、24m共用底腹板绑扎胎具1个,24m顶板绑扎胎具1个)、模板拼装台座4个。生产区配备30T/40m跨度龙门吊3台,10t-20m跨度龙门吊1台,龙门吊的布置为:1#、2#、3#车为30t-40m跨度龙门吊,4#车为10t-20m跨度龙门吊。1#、2#和3#车主要承担钢筋骨架和内模的吊装任务,承担制梁区其余吊装任务,4#主要承担钢筋装卸的吊装任务。
静载试验台1座:梁场每生产60片梁需做一次梁体静载试验。按照既有经验,不需设置专门的静载试验台,仅需选择其中一个存梁台座作适当改造后成为静载试验台。为方便静载试验设备的安装和拆卸,把静载试验台设置于提梁区,借助提梁机完成静载试验。
生产辅助区布置有混凝土拌合站、砂石料场、锅炉房、钢筋存放区、材料库房、机修区、工具房、发配电房、变压器房等,以适应生产的需要。混凝土灌注配备2台HZS120型拌和站组成混凝土生产线,生产能力达240m3/h,均采用电子自动计量系统,灌注混凝土时采用混凝土地泵运输,用2台布料机分别从箱梁一端向另一端对称布料。
3 箱梁预制施工方法与工艺
3.1 钢筋工程
箱梁钢筋采用分体绑扎、分体吊装工艺:底腹板、顶板钢筋骨架在制梁台座外的钢筋胎具上绑扎成型并安装预应力预留孔道抽拔胶棒用两台30T龙门吊将箱梁底腹板钢筋骨架吊入制梁台座安装端模吊装内模吊装顶板钢筋就位,然后进行桥面预埋件等后续工作。
3.2 模板工程
①安装模板顺序。安装模板(如图1所示)时,橡胶管在胎卡具完成安装,底板与侧模联接、然后内模,内模为不封闭结构。切实保证端部预应力管道顺直、无死弯,并套好弹簧圈,上好端模与底模、端模与侧模的连接螺栓。
整体模板移动依靠布置在台位两侧轨道及与侧模板配套的滑模小车来纵向移动模板。当外侧模安装到位后,为保证支撑牢固稳定、满足受力要求,采用台位两侧的可调丝杠作为就位后的支撑,同时控制箱梁模型高度。
内模是腹板钢筋骨架就位后进行安装。在安装内模时,要随时注意腹板部位通风孔预埋件的安装。内模底板为不封闭结构,内模与底模、外侧模均设连接螺杆,防止内模上浮。内模支撑加固装置采用可伸缩式撑杆和内模支架作为内模支撑。当内模支撑到位后,将可伸缩撑杆锁定。
②拆除模板顺序。梁体混凝土必须达到一定的要求才能进行拆模,如:梁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60%,梁体混凝土芯部与表层、箱内与箱外、表层与环境温差均不大于15℃切保证棱角完整。气温急剧变化时不宜拆模,如图2所示。
拆模时,首先拆除灌注混凝土时的操作平台;其次拆除内模和外模连接件和内模;在拆除端模;最后拆除外模。侧模为整体滑移式模型,通过滑模轨道,利用5吨卷扬机牵引侧模板至所安装台座,然后利用滑模小车的手柄对模板进行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调整,完成模板安装和拆除工作。整体式内模折叠分三次进行,两侧翼板部位以及底部拐角部位的模板均为圆柱铰链联接,其部位可以进行折叠和伸展。收缩后的内模通过内模支架下方的钢轨作为滑移轨道,在箱梁内腔滚轮的配合下移动内模,通过较小的梁端门口,收起的内模可以整体出入。整体式内模的移动通过布置在台位端部的5t卷扬机来进行移位。
3.3 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采取快速、连续灌筑,一次成型的方式:灌注顺序为先底板,后腹板,然后顶板,灌注时间不超过6h。采用水平分层、斜向推进灌注工艺。灌筑中,两侧腹板混凝土高度应保持一致,工艺斜度以30°~45°为宜,水平分层厚度不大于30cm,先后两层混凝土的间隔不得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灌筑完毕后,对顶板、底板混凝土表面进行二次赶压抹光,保证防水层基面平整及桥面流水坡度。
①混凝土灌注时先从一端开始,灌满底板4米范围内底板混凝土并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以确保底板、腹板交接处混凝土密实。
②通过腹板从一端向另一端对称关注底板和腹板交接处,腹板约高出2/3的混凝土,振捣时以附着式振动器为主,插入式振动棒为辅。
③从一端向另一端对称灌注两侧腹板混凝土,并采用插入式振动棒进行混凝土捣固。防止开动附着式振动器后,扰动腹板下半部分已接近初凝混凝土,而造成麻面或露筋。振动棒插入下层混凝土10cm作用,振动棒不得接触橡胶管以及预埋件。
④由一端向另一端灌注顶板混凝土,由于顶板面积大并且灌注混凝土速度快,因此,利用整体抹平机进行抹面处理。
3.4 预应力工程
张拉工艺流程:制束穿束预张拉初张拉终张拉。预应力施加分预张拉、初张拉、终张拉三个阶段:
①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此时预制梁带模预张拉,但模板应松开,不应对梁体压缩造成障碍,张拉数量、张拉力、张拉顺序符合设计要求。
②当梁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的80%,且模板拆除后,进行初张拉。张拉数量、张拉力、张拉顺序符合设计要求。初张后梁体方可吊出台位。
③终张拉在存梁台座上进行,且梁体混凝土强度、弹性模量达到设计值、龄期不少于10d后进行。
④终张拉完成24小时后检查确认无滑丝、断丝现象,砂轮机切割锚外多余钢绞线,完成后用防水涂料对锚具进行防锈处理。
3.5 管道压浆和封端
①管道压浆。
终张拉完成后应当2d内进行管道压浆作业,压浆应当先上后下。由一端以0.6MPa恒压力向另一端压送水泥浆,另一端溢出的稀浆变浓并达到规定稠度后保压3min以上,封闭出浆口并继续压浆到0.6Mpa。管道出浆口应装三通管,确定出浆浓度与进浆浓度一致时进行封闭保压,管道注满浆体后,在0.50~0.60MPa下持压3min,且压浆最大压力不宜超过0.6Mpa。若无漏浆则关闭进浆阀门卸下输浆胶管。
②封锚。
采用C50干硬性补偿收缩混凝土进行封锚。封锚之前,应当用聚氨酯防水涂料对锚具、锚垫板表面以及外露钢绞线进行防水处理。为了保证封锚混凝土密实、无蜂窝麻面,必须加强捣固并与两端面平齐。为了方式封端混凝土与梁体间产生裂纹,应当保持混凝土湿润并加强养护。养护结束以后,在梁端底板及腹板表面满涂厚度1.5mm的聚氨酯防水涂料。
3.6 箱梁移运和存放
箱梁完成初张拉后,即可以在场内进行移运作业。横移采用移梁小车方案,横移主要步骤:
①箱梁在台座上完成初张工序,检查合格,将移梁小车置于箱梁两端底部。
②对好位后四台250t千斤顶起顶,将梁体重量完全落于移梁小车上。
③利用连续顶推千斤顶牵引移梁小车,使小车前进到存梁股道上,将箱梁落于存梁股道上,进行终张拉、压浆、养护等后续工序施工。采用2台450t提梁机进行箱梁纵向移位。
存梁台座基础为混凝土扩大基础,持力层的承载力试验数据是控制性指标,存梁台座的四个支点需要精细测量控制,落梁时四个支点的高差应控制在设计要求的范围内。
4 结论
结合现场实际,总结了客运专线箱梁预制场建设技术,尤其对大临工程总体设计与箱梁预制的重要工序进行了详尽论述,为便捷、经济地建设箱梁预制场提供参考,可对客运专线制梁场的设计和建设起到有益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立军.铁路客运专线大吨位预制箱梁制、移、运、架施工技术研究[D].同济大学,2007.
[2]贾国利.客运专线900吨预应力双线简支箱梁预制和架设技术[D].西南交通大学,2008.
[3]赵如.客运专线箱梁施工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
[4]雷昌龙.32m铁路双线箱梁预制工艺[J].桥梁建设,2006
(05).
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范文5
【关键词】 航空摄影测量 数据采集 精确度
在航空摄影测量数据采集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进入数字测量时代,对传统的测绘技术进行了全面的优化和颠覆。其实,航空摄影测量数据采集的过程中,主要是利用飞机航摄仪器对地面连续摄取像片,结合地面控制点测量、调绘和立体测绘等步骤,绘制出地形图的作业,从而有效的提升了相关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对其工作效率也有着显著的提升,其工作量也有着一定程度上的降低。因此,本文对航空摄影测量数据采集的一些相关内容,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阐述,以此提升了航空摄影测量数据采集的准确性。
一、航空摄影测量数据采集分析
航空摄影测量数据采集的过程中,对航空摄影的质量是有着一定程度上的要求,其要求主要为:航空摄影所获取的影像和信息,是航空摄影测量数据采集的重要参考依据。其质量与航空摄影测量数据的精准度有着直接联系。其实,在航空摄影测量数据采集的过程中,影像构成的质量,几何图像的质量,表观质量等方面,都是影响航空摄影测量数据精准度的重要因素。但是,在航空摄影测量数据采集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影像的倾斜角。在航空摄影测量的过程中,其影像是存在一定的倾斜角的,一般情况下,其倾斜角为3°,主要是由影像边缘的水准器影像中气泡多处的位置,对其倾斜角进行全面的判断。同时,在航空摄影测量数据采集的过程中,无水准器所记录的影响,若是没有发现任何的质量问题,那么可以在图像上选择相对明显的标志,并且利用摄影测量的方式,进行全面的抽查,这样可以避免其数据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误差,保证了数据的精准度。
(2)航摄比例与航高。在航空摄影测量数据采集的过程中,由于其影像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其地形相对较为复杂、较为起伏,其比例也就会相对较为复杂,并且所指的位置也是一个相近的概念。同时,在航空摄影测量数据采集的过程中,主要是利用地体比例尺的形式,将影像上的一线段l与地面上相应线段L的水平距离之间的比称为航摄比例尺:,其中H为相对测区平均水面航高;f为航摄机主体焦距。
另外,在航空摄影测量数据采集的过程中,其航摄的比例并不是随意而定的,主要是根据测图的比例,大致与比例尺是一致的。同时,在制定航摄飞行计划的过中,选定航摄机和航摄比例以后,主要根据上述公式,确定航高的位置H。但是,在航空摄影测量数据采集的过程中,按照相应之前确定好的航高进行飞行,也会存在着一定程度上从差异。因此,应当对其差异,进行全面的控制,一般情况不得小于5%,航高的偏差不能大于50m左右。
二、航空摄影测量数据采集精准度分析
(1)在航空摄影测量数据采集的过程中,要想提升其精准度,并且达到我国相关标准,就要对每一个航摄拍摄过程的精准度,进行全面的提升,这样主要体现在该项工作展开的细化程度。同时,在航空摄影测量数据采集的过程中,对其相关数据构建相应的模型,对其模型进行全面的测量,保证两者的数据处于一致的状态,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航空摄影测量数据的精准度,避免出现一定的误差。
(2)应当在映像上添加密点的数量,但是在添加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影像位置上的相关要求,其要求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在每个位置上应当设置6个定向点,若是情况相对较为特殊的话,可以设置4个定向点;第二,加密点的位置应当在过主点方位线,同时航空摄影测量数据采集的过程中,其偏离过主点的垂直与方位线不能大于1cm。在选点相对困难的时候,其点位不能小于1.5cm,距离方位线应当不能低于3.5cm,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航空摄影测量数据采集的精准度。
(3)在航空摄影测量数据采集的过程中,会存在着一定的限差,主要为:标准点上上下下视差主要为0.005mm,检查点的视差为0.008mm;同时,在航空摄影测量数据采集的过程中,内定残余的误差主要的分为平面、高程等两个方面,其中平面应当在0.41mm左右,高程应当在0.68m左右。但是,绝对定向的平面不能低于0.3mm,若是情况相对较为特殊的情况下也不能低于0.4mm。另外,在航空摄影测量数据采集的过程中, 也应当对所测绘地貌、地物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检查,并且在影像上,进行全面的标注,避免发生遗漏的现象,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航空摄影测量数据采集的精准度。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航空摄影测量数据采集以及精准度等方面的一些相关内容,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阐述,通过各个方面可以看出,航空摄影测量数据采集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为我国测绘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参 考 文 献
[1]孙富余,郝飞,邢文静. 航空摄影测量数据采集及精度分析[J]. 人民长江,2015,10: 30-31+35.
[2]范业稳. 基于DMC的航空摄影测量误差分析和|量控制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1.
[3]杜学飞. 模型机航空近景摄影测量系统的开发[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14.
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范文6
关键词:耕地面积 经济发展 计量分析
耕地面积的变化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是否存在必然的联系。如果二者之间存在正或负的相关关系,那么经济增长与耕地面积变化的相关程度或相关弹性又如何,是否存在协整性?这些问题的研究关系到我国耕地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研究,有助于对推动耕地保护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研究,有助于经济增长与耕地保护之间的协调规划研究。基于此,本文通过建立模型,进行因果关系、协整性检验以得出结论。
数据源的加工处理
根据国民经济核算原理,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国际上反映各国或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的重要常用总量指标,本文选择国内生产总值(GDP)指标来衡量经济发展程度和水平。
根据《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本文选取1982-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数据,由于各年的GDP 数值是用当年价格计算的,因此为了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本文统一换算成以1978年不变价计算的各年国内生产总值,换算公式为:
GDPt(1978不变价)=GDPt(t=1978)GDPIt(1978=100)/100 (1)
其中,GDPt(1978不变价)表示第t年换算后以1978年价格表示的GDP;GDPt(t=1978)表示1978年的现价GDP;GDPIt(1978=100)表示以1978年为基期的GDP指数(《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
耕地面积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检验
为了更好地分析耕地面积变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利用上述方法计算的时间序列数据来分析GDP 与耕地面积(L)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序列是非平稳的,要对数据进行线性趋势转化和差分处理,在差分前常先对观测值取对数,以消除时间序列中的异方差。得到的新序列记为LNGDP、LNL。借助计量分析软件EVIEWS5得出变量LNGDP与LNL之间的散点图,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二者存在相反的发展趋势,走势基本上呈线性关系,可以说明耕地面积(L)与GDP之间存在一定负相关关系。
耕地面积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检验
为避免人为主观因素对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的影响,本文首先采用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VAR)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对变量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进行检验。
具体检验理论是:首先估计当期的Yt值被其自滞后期所能解释的程度,然后验证通过引入序列Xt的滞后期是否可以提高Yt的被解释程度,如果是,则称序列Xt是Yt的格兰杰原因(Granger Cause),此时Xt的滞后期系数具有统计显著性。比如检验Xt,Yt两个时间序列的因果关系,就要构造双变量的格兰杰检验模型:
Yt=α+α1Yt-1+…+αkYt-k+β1Xt-1+…+βkXt-k+ut (2)
Xt=b+γ1Xt-1+…+γkXt-k+θ1Yt-1+…+θkYt-k+vt (3)
其中,ut、vt为白噪声序列,即均值为零,方差为常数;k是最大滞后阶数,其值的选择要尽量使DW值接近2。
直接利用EVIEWS5软件对LNGDP和LNL两个序列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可见,第一个检验的相伴概率只有0.13972,表明至少在86%的置信水平下,可以认为经济增长是耕地面积的格兰杰原因。对于耕地面积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成因的原假设,拒绝它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是0.73,表明耕地面积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成因的概率较大,不能拒绝原假设,即接收原假设。
综上检验结果,经济增长与耕地面积之间不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只是存在单项的因果关系,即耕地面积减少并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反之经济增长却推动了耕地面积的减少。
耕地面积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性检验
根据经济计量学理论,要判断一组时间序列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即协整关系),首先必须保证时间序列是平稳的。
(一)平稳性检验
本文主要利用单位根检验,即DF检验和ADF检验进行判断。DF检验的模型为:
Yt=ρYt-1+ut或Yt=(β-1)Yt-1+ut (4)
DF检验只适用于存在一阶自回归,即AR(1)序列,当DW值很低,即被检验序列不是一个AR(1)序列时,应该采用增项DF检验,即ADF检验,回归模型为:
Yt=α+ρYt-1+γ1Yt-1+γ2Yt-2+…+γmYt-m+ut (5)
其检验方法与判断规则和DF检验相同。由于实际的时间序列通常不会是一个简单的AR(1)过程,所以ADF检验是最常用的单位根检验方法。
本文用DF和ADF方法对经济增长序列和耕地面积序列进行检验。
图2表明LNGDP总体来看呈不断上扬的发展趋势,可以认定该序列为非平稳序列;由图3可以看出,其一阶差分序列的走势基本上符合白噪声序列的特征,有可能是一个平稳的序列。本文对LNGDP和LNL序列分别进行单位根检验来判断其平稳性。利用EVIEWS5.0软件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对于给定的α=0.05,由于ADF=
-0.234611>临界值,而且ρ=0.9044不小于0,同时DW=1.95,接近于2,所以接受原假设,即LNGDP时间序列是非平稳序列。本文进一步对一阶差分序列进行ADF检验,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