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融资政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融资政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融资政策

企业融资政策范文1

【关键词】汽车后市场;企业融资;O2O模式

据有关资料显示:2015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1.5亿辆,未来10年有望维持19%左右的年增长速度,且有20年左右的快速增长期。一辆家庭中级轿车每年定期保养、美容、维修、保险等,年消费约10,000元,2015年汽车后市场规模理论值达到1.5万亿元,汽车后市场无疑是中国传统产业最后最大的金矿。但是由于我国相关政策还不完善,导致汽车后市场中小企业受托融资难的影响,使得许多业务无法开展,因此本文基于促进汽车后市场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角度,阐述支持汽车后市场企业融资的政策对策。

一、我国汽车后市场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是汽车消费第一大国,汽车消费属于高端消费品,买车仅仅属于经济购买力的首次投入,而后续的服务成本将长期存在,基于汽车后市场蕴藏的巨大商机,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投入到汽车后市场中,以期获得丰厚的经济利润。实践证明:汽车后市场中存在巨大的商机,能够为投资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据光大证券在2014年底研报中的信息披露,2015年我国汽车后市场的产值将达到6,000亿到8,000亿元规模,可见我国汽车后市场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正是基于汽车后市场前景广阔,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投入到该行业,但是就我国汽车后市场企业的发展现状看,其存在一些问题。

(一)企业发展规模小。由于汽车后市场涵盖的内容比较多,准入门槛较低,因此受到经济利益诱惑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参与到汽车后市场竞争中,因此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中小型汽车后市场企业。这些企业具有成立时间短、经营范围窄、人员素质不高等特点。

(二)盈利能力差。由于汽车后市场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引导,使得汽车后市场企业之间出现了恶性竞争,这种竞争不仅表现于来着国内企业之间的竞争,还有来自国内且与国外大型企业的竞争,在汽车后市场恶性竞争、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的环境背景下,企业的盈利空间越来越小。总之,国内汽车后市场参与者总体呈现出“小、乱、散”等特点,至今仍未诞生规模较大的全国性企业,追其原因根本在于我国针对汽车后市场中小企业的融资政策还不完善,使得企业存在融资难的问题。

二、汽车后市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基于我国汽车后市场中小企业存在的资金短缺问题,其主要是因为我国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政策还不完善,很多企业因为资金链断裂而不得不宣布停业。

(一)汽车后市场中小企业的经营模式灵活,难以获得金融机构的支持。汽车后市场行业的准入门槛不高,因此很多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很大的灵活性,比如企业在经营中存在会计账务不清晰、经营范围不明确的问题,另外由于汽车后市场整体掌控力不足,使得企业之间存在恶性竞争的现象。尤其是从事汽车后市场的企业缺乏相应的融资担保抵押物,这样其很难获得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

(二)我国相关政策制度不完善,满足不了企业的融资需求。目前我国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制度还不完善,虽然近些年国家出台了系列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制度,但是其在具体的实施中仍然满足不了企业融资的需求:一是目前颁布的相关制度存在“最后一公里”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很多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制度在具体的实施中因为各种因素导致其落实不到实处;二是针对汽车后市场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缺乏。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一部针对汽车后市场企业融资的制度,这样容易导致企业融资出现依据错位的现象。

(三)汽车后市场O2O平台建设滞后。随着互联网+行动的实施,汽车后市场中小企业应该紧紧抓住互联网+战略机遇,充分借助O2O平台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但是基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企业缺乏网络金融意识,不懂得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融资。当然在利用互联网融资的过程中基于技术、管理等因素也存在过分融资的问题,比如厦门“智富慧”平台推行的“一元洗车”行动就因为资金断裂而关门停业。

三、支持汽车后市场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对策

(一)大力发展汽车融资租赁业务。2014年9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融资租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融资租赁业务以此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汽车后市场中小企业要积极依托资源优势积极寻求合作,通过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从而解决资金难的问题。

(二)借资本市场化解融资难题。2014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支持中小微企业依托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开展融资”。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汽车后市场中小企业要积极依托资产市场进行资本融资:一方面中小企业要通过完善自身经营管理,申请进入新三板以此进行融资;另一方面汽车中小企业也要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通过发展互联网金融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例如山东雷帕得、广源精密、苏州奇才电子、南京天河、安徽岳塑汽车、旺成科技等众多汽车零部件企业纷纷通过新三板进入资本市场,实现了融资。

(三)加大汽车后市场中小企业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2016年1月11日,中国银监会召开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我国要大力发展汽车金融公司,拓展汽车金融公司业务范围,支持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创新金融产品,积极发展O2O融资模式,采取线上线下并重的模式,构建完整的闭环式汽车服务O2O平台,重塑汽车后市场生态。

(四)拓展汽车金融公司的融资渠道。一是要认识到金融机构仍然是企业融资的主要机构,因此要采取积极的态度满足金融机构融资的要求,尽可能从金融机构中获得更多的资金;二是汽车后市场企业要立足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多层次的融资渠道,比如企业可以采取资产证券化方式进行融资;三是企业要大力发展汽车租赁业务。通过业务租赁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比如洗车企业可以与汽车维修企业进行整合,通过业务合作,实现成本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剑平.汽车后市场服务企业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J].2014,11

[2]邱兆祥.新形势下我国汽车金融发展主要制约因素和对策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11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融资租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Z].

企业融资政策范文2

关键词:企业 营运资金 融资政策

企业营运资金是企业资金运行中的一个重点,关系着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及财务状况。因此。企业应加大对营运资金的关注,采用适当的融资政策,实现营运资金的良好运行,才能保证企业经营的顺利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现代企业融资政策分析

企业营运资金筹资政策是对暂时性流动资产,长期性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的由来进行管理。一般,有以下几种营运资金的融资政策:

(一)直接融资政策

在除去金融机构干预下的资金融通方式被称为直接融资政策,这种政策使得在单位时间内,部分资金充足的企业能够与需求资金的企业直接达成协议,或者是通过大金融市场环境购买急需资金企业的有价证券,以此将资金提供给需要的企业进行日常的运营与周转,而这种资金的使用可按照协议的内容长期持续。一般情况下,部分企业发行债券或股票、通过已经积累的商业信用,或是企业与企业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所产生的所有借贷行为均在直接融资的范围以内,这种直供资金的方式与间接融资进行比较后,能够明显看出投、融资的双方自由度产生了较大的改变,使得投资者产生较为明显的投资收益,同时还能使得融资的一方不用担负较大的成本。

(二)间接融资政策

绝大多数经营妥善的单位在除去日常开支以外,通常会剩下部分闲置的资金,将这部分资金存入银行当中,或是购买由各个金融机构发行的证券,进而以这种方式将资金提供给金融机构,随后再由金融机构以各种形式提供给需要资金的企业进行掌控,这一过程即被成为间接融资。这种方式的显著之处在于投、融资双方不会产生任何交集,也不会产生任何的债权或债务关系,通过第三方实现资金交融的局面,形式灵活,但具有局限性。这种局限也规范了债权人的参与行为,为了得到更多的经济收益,债权人会让出很多的空间给债务人,这就促进了经济的平稳发展,所以,间接融资政策也是对企业的融资结构改革很有帮助的。

(三)项目融资政策

项目融资是贷款人向特定的工程项目提供贷款协议融资,对于该项目所产生的现金流量享有偿债请求权,并以该项目资产作为附属担保的融资类型,是一种以项目的未来收益和资产作为偿还贷款的资金来源和安全保障的融资方式。为了建设一个新项目或者收购一个现有项目,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来运作。项目融资的方式为企业的投资发展给予了巨大的经济支持,保障了企业投资的正常运行。

二、现代企业融资政策优化策略

(一)合理确定资产结构

因为流动资产不仅自身没有直接盈利能力并且会因为资金的占用产生成本。如果企业的资本效率一定,流动资产过多会降低其他资金的创造利益的能力。因此公司在保持流动性适度的情况下,应该尽量降低流动资产的占用比例。我们首先应该确定在流动资产规模,其次确定合理的流动资产结构。由于货币资金的较差的盈利能力,因此在维持企业正常经营情况下,货币资金的持有应该减少。若公司想要提高销售应提高流动资产中应收账款的比例,反之,则降低其比例。如果企业销售的规模是一定的,这时候企业应收账款的收账风险应该得到企业的高度关注。另外,存货的规模还应保持在合理的规模。过多的持有存货会占用过多的资金,过少的持有存会则会使企业的经营活动受到影响。

(二)完善企业负债的结构

企业在选择营运资金融资政策时,应努力做到使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相匹配,达到现金流动和预期安排一致的结果。企业在淡季时,企业应该只有自发性负债;企业只能在对临时性负债大量需求时,才举借临时性债务。商业信用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短期筹资方式具有成本低、限制少、使用方便等优点。企业应当利用任何一项可得到的免费信贷,如利用赊购和预收货款的方式来节余资金,因为节余的现金可以在其他地方进行盈利性的投资。

(三)加快现金周转速度

企业的偿债与生产能力的强弱与现金周转率高低成正比,与周转期长短成反比。企业对外资金的依赖程度的强弱与现金周转率成反比,与周转期长短成反比。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现金周转率:首先,提高应收账款的回收率。公司在不同阶段,应该借助制定合理的赊销政策、加强销货公司管理与及时结算等其他手段加强应收账款前期与后期管理,提高应收账款回收率。其次,提高存货周转率,同时避免周期过短造成的失去客户等不良后果。再次,在维持正常经营活动及不损害企业信誉的前提下延缓应付账款的支付。

(四)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充分利用商业信用的资源配置作用,促进信用中介的形成,建设社会信用档案,充分发挥商业信用在市场经济中的资源配置作用。多渠道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能够使企业灵活的选择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融资手段,使企业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三、结束语

新形势下,企业融资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对营运资金的合理利用、融资结构的科学建筑,才能保证企业的顺利发展。企业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中,不能急于求成,必须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探索适合企业发展的融资模式,才能促成高效经济收益的获得。

参考文献:

企业融资政策范文3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政策性金融

1 建立有效健全的中小企业融资机制的意义

中小型企业是支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在促进生产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中起着重要的推动力,它与大企业相互依存、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促进了生产的细化分工。中小企业还是构成金融业发展基础的一部分,在帮助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如此,但往往在面临一个千载难逢的商业机会时,恰恰是缺少资金,难展其宏图。若企业的融资能力强,迅速筹集到所需的资金,则能占得先机;若企业的融资能力弱,不能及时筹集到资金,则会丧失这个“时不再来”的商业机会。如果企业仅仅通过利润留存、自有资金的滚动,其发展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融资困难已成为阻碍中小企业正常发展的一个“瓶颈”,因此,建立有效健全的中小企业融资机制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短缺问题。目前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靠银行贷款,而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力度有限。虽然国家已经出台关于商业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鼓励政策,但商业银行为了自身的资金安全往往不愿向中小企业放贷,这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因此建立有效健全的融资机制,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资金的短缺。

其次,有利于银行优化资产结构,改变目前银行过分偏重于为大企业提供资金的信贷架构,化解金融风险。实际上银行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能起到有效的分散资产风险,防范和化解金融危机,对银行有积极的作用。如1999年,以发展大型企业为特色的韩国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遭到严重挫折,一些由政府和银行全力扶持的大型企业成为金融危机的发源地。相反,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为特色的台湾,则表现出较强的防范和抵抗风险的能力。

再次,有利于优化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多渠道获得资金。融资是企业的重大经济活动,融资使企业拥有了快速发展的机会,同时也会增加企业还本付息、到期偿还债务的风险。因此有了健全的融资机制,可以有效防范融资风险,遏止融资破坏力的出现。

最后,有利于市场体系的真正建立。中小企业规模小,分布广、数量多,更能适应市场的需求,而中小企业在建立初期,投入远大于收入,投资人很容易面临资金周转困难的局面。进入成长期后,也要面对市场拓展、技术改造、开发高新科技项目等方面的资金压力,若无法及时筹集到所需资金,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将无法实现。所以建立健全有效的融资机制可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市场体系的真正建立。

2 中小企业对融资制度的要求

根据中小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特点,中小企业对融资制度提出了以下要求:

首先融资市场化。中小企业发展的自我积累资金有限,不可能满足企业发展的多投入需要,必须从外部市场进行广泛的融资。同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潜在的多收益性,也会对市场上的多种闲置资金产生吸引力,为这些资金提供一条投资通道。

其次融资多元化。为更好地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多渠道地筹集资金,要求建立完善的融资体系。

再次融资组合化。根据中小企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应当多渠道地筹集资金,并实施有效的组合。合理、有效的融资组合不但能够分散、降低风险,而且能够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和债务负担。在企业发展的前期和中期,应当筹措风险性、收益性低的资本,具体而论,处于创业期和成长早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比较狭窄,间接融资成本高、难度大,企业一般依赖风险基金的投入;当企业进入成长期之后,仅靠风险基金提供的风险资本远远不够,于是风险基金逐渐淡出,企业可以通过其它直接融资渠道以及间接融资渠道筹措资金,并成长为大中型企业。

最后融资社会化。所谓融资社会化,是指中小企业的融资不能仅仅依赖于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而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特别是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扶植。

3 政策性金融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缺口中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一统世界的今天,仍然有很多单靠市场机制无力解决的领域和问题,政策性金融也正起源于这种“市场失败”。政策性金融是以贯彻政府政策意图、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战略等宏观调节措施为目的,不以赢利为宗旨的金融。

3.1 政策性金融产生的理论基础和经济基础

政策性金融,是在一国政府支持下,以国家信用为基础,运用各种特殊的融资手段,严格按照国家法规限定的业务范围、经营对象,以优惠性存贷利率直接或间接为贯彻、配合国家特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而进行的一种特殊性资金融通行为。它是一切规范意义上的政策性贷款,一切带有特定政策性意向的存款、投资、担保、贴现、信用保险、存款保险、利息补贴等一系列特殊性资金融通行为的总称。

政策性金融在当今世界各国的普遍存在有其深刻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当代经济学认为,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结构中,市场机制和原则虽然构成社会经济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协调的基础,但却不能解决社会中的所有问题。这不仅因为市场机制本身有其作用的边界,而且若干非经济因素也使市场机制产生许多失效的现象,即所谓的“市场失灵”。作为现代市场经济资源配置的主要途径之一的金融市场在调节金融配置中,由于金融市场的不充分竞争和金融机构本身的特征,导致不能有效地配置金融资源,即亦存在着“金融市场失灵”。对于金融资源配置中市场机制失灵的问题,就需要政府通过创立政策性金融机构来校正,以实现社会资源配置的经济有效性和社会合理性的有机统一。战后迅速崛起、被称为创造经济奇迹的日本,一个重要的发展经验就是有政策性投融资体系。这个体系中,由国家组建的一系列政策性银行、机构一起配合,提供不同行业、不同方向上的优惠贷款。日本所实施的这些投融资政策性支持,对于其战后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主打的经济增长点能速成气候,产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政策性金融不是市场机制的异己,而是市场机制失灵或不足的产物,政策性金融在顺应遵循市场机制及其主导性地位的同时,补充和完善商业性金融机制中的某些“缺陷”或“不足”。因此,政策性金融机制并不是完全同市场机制相反的行政机制,它具有财政“无偿拨付”和金融“有偿借贷”的双重性,使两者的巧妙结合而不是简单加总。尽管随着各国经济与社会向更高层次发展,政策性金融的种类、业务方式和运行范围与领域可能有种种变化,但它的基本机制与功能将长久存在并发挥作用。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管一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处在多么高的层次或水平上,市场机制本身所固有的某些缺陷与不足都不会在发展的某种高水平上突然或逐渐消失,资源的微观或宏观配置主体所关注的目标侧重点间的差异也不会自动消失或自动趋于一致。

3.2 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的构成

从目前各国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发展状况看,其体系主要由信贷机构、信用担保机构、投资基金及“创业板市场”等构成。

信贷机构是中小企业政策性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通过中小企业政策性信贷机构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以缓解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资本缺口。目前建立和运行的中小企业政策性贷款机构包括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金融公库以及由政府出资设立的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直接贷款的“基金”等。

信用担保机构也是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目前发达国家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的运行情况分析,一些国家更重视信用担保机构的建立和运行。如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就非常重视运用信用担保这一方式来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建立投资基金(或投资公司)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也是各国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之一。由于一些高风险的投资项目不断出现,中小企业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政府设立投资基金的目的同样是为了缓解中小企业开发和创业的融资环境。

“创业板市场”是我国提供的为中小企业从资本市场获取直接融资的市场,本质上并不属于政策性金融的范畴,但因其组建和运行并不是可以由中小企业直接决定的,它取决于一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程度,更为重要的是它还决定于政府的政策支持、政策规范和政府的态度。因此“创业板市场”的建立和运行,与政府政策存在着密切联系,是政府建立的又一为中小企业提供的缓解中小企业资本缺口的手段。创业板一推出就收到了来自方方面面的掌声, 其中最热烈的部分莫过于来自上千家排好队准备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上市将为它们带来宝贵的资本,创业板的开启扩大了民间投资,中小企业将直接受惠, 创业板虽经十年“磨剑”,但运行至今,各种问题便不断暴露,由此反映出来的制度缺陷正在制约着创业板的前行。“上市前审查不严、退市制度至今难产”,创业板需要更为严格的监管,上市前的资质审核需要更为严格,高管的减持限制需要更为严格,退市制度也应当及早明确。

参考文献:

[1] 陈晓红.中小企业融资.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2] 胡小平.中小企业融资.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企业融资政策范文4

【关键词】股利;分配政策;再融资

一、引言

近几年,在我国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和再融资一直都是热点问题。对于股利分配相关政策以及再融资的关系,我国已经有很多人在进行这方面的探讨。股利分配以及再融资都是企业重大的经济行为,对企业的影响也非同小可,因此,我们应当予以关注和重视。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较不稳定,并且现金回报率低。股利分配方式中送股和转股的现象非常普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一方面企业需要满足小股东实现资本利得的要求,另一方面也需要满足上市公司实现扩大融资规模的目的。我国为了规范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行为,监管部门相应的颁布了一系列的法规。在目前日益严格的融资管制要求下,上市公司的再融资意愿仍然强烈,他们不惜采取任何手段以达到再融资的目的,上市公司利用股利分配政策的实施来实现其融资目的,从而导致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与再融资存在联动行为。因此,对于我国上市公司而言,融资决策与股利分配政策的关系十分密切。这种密切的关系正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进一步研究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策与再融资政策之间关系的一个机会。

二、股利分配与再融资的理论综述

(一)股利分配理论综述

股利分配理论有如下几种:MM理论、税差理论、客户效应理论、“一鸟在手”理论、理论以及信号理论。在这里,针对比较主流的理论和信号理论进行简要的阐述。

1、理论

理论是现代股利理论研究的主流观点,是由Jensen和Meckling在1976提出的。该理论认为,股东为避免自身的利益损失,需要对管理者的行为进行监督和约束,这样,势必会导致成本的发生,不过,股利支付能有效地降低成本。企业的股东、债权人、经理人员等诸多利益相关者的目标并非完全一致,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将有可能会以牺牲另一方的利益为代价,这种利益冲突的关系反映在公司股利分配的决策过程中就会表现为不同形式的成本。

2、信号理论

一个企业的股利分配政策向市场传递的信息可以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种是股利增长的信号作用,即如果企业支付股利增加,会被认为是经理人员对企业发展前景作出良好预期的结果,表明企业未来业绩将大幅增长;但也有可能会被认为该企业目前没有新的前景或者是很好的投资项目,预示着企业成长性趋于缓慢甚至是下降。另一种则是股利减少的信号作用,即如果企业股利支付率下降,股东与投资者会感受到这是企业经理人员对未来的发展前景作出无法避免的衰退预期的结果;但是也很有可能意味着企业需要通过增加留存收益从而为新的投资项目提供融资,预示着未来前景较好。

(二)再融资的理论综述

融资的理论主要有:融资优序假说和股权再融资业绩之谜。国外的研究一般认为公司的融资顺序为:内部融资、债务融资、股权融资;而我国的融资理论与之相反,认为股权再融资是上市公司的首选融资方式。

1、融资优序假说

优序融资理论是以不对称信息理论为基础,考虑交易成本存在的一种理论。该理论认为:股权性融资将会传递出企业经营的负面信息,同时,外部融资又会产生出更多的成本,因而企业在融资时一般都会遵循内部融资、债务融资、股权融资这样的先后顺序进行融资。在迈尔斯和马基洛夫的研究中表明,当股票价格高估时,企业的管理者会利用其内部信息发行新股;当企业宣布发行股票时,投资者会意识到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因此,投资者将会调低对现有股票和新发股票的估价,从而导致股票的价格下降、企业的市场价值也会相应的降低。内部融资的主要来源是企业的内部盈余,由于内部融资不需要与投资者签订合约,也无需支付任何费用,所受的限制也相对较少,因而是企业在融资时首选的融资方式,其次才是发行债券,最后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发行股票。

2、股权再融资业绩之谜

股权再融资的长期业绩之谜是由洛哥伦和里特(1995)提出来的,他们统计了美国从1970至1990年期间增发股票的公司的长期收益,发现增发股票的公司的年均复利收益率远远低于没有实施股权再融资的公司。

三、股利分配政策与企业再融资关系分析

对企业来说,股利分配和资本市场的融资是两大重要的财务活动。企业采取的股利分配政策与其融资行为是息息相关的,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一)股利分配政策对再融资的影响

股利分配指的是企业向股东分派股利的行为,是企业利润分配构成中的一部分,包括股利支付程序中各日期的确定、股利分配方式的确定、股利支付比率的确定、支付现金股利所需资金的筹集方式的确定等。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在制定股利分配政策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同时要充分考虑以下两点:影响股利分配政策的相关因素与市场反应,目的就是要使公司的收益分配走向规范化。对上市公司而言,股利的分配方式、股利的支付意愿以及股利的支付水平等因素都会对其资本结构、融资方式以及融资成本等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

企业融资政策范文5

先说融资难。在市场经济发达的美国,其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丰富,除了从商业银行贷款,还有金融投资公司提供贷款,或通过证券市场融资,政府还通过中小企业管理局向中小企业提供直接贷款。而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单一,严重依赖银行贷款。但我国中小企业的淘汰率较高,银行不愿意贷款给中小企业。再加之我国银行与各级政府之间的关系密切,在从紧的货币政策下,政府会立即对银行进行公关,以便促使银行对国有项目、国有企业进行“照顾”,而银行一般会给予一定的配合。这无疑进一步压缩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空间。

再说融资成本。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一般采取抵押和担保方式,中小企业要承担诸如资产评估费、抵押登记费、公证费、担保费等相关费用。更大的成本则是贷款利率的上浮。我国银行业经营收入80%以上来自于利息收入,主要靠吃存贷差维持生存和发展。实行从紧政策后,银行为了维持其收入,基本上要靠上浮贷款利率。对于央企,商业银行无论如何不敢下手太狠,只能把“力气”用到中小企业身上。而我国央行在2004年9月就已经规定,“贷款利率封底不封顶”,这使银行有很大的自由发挥余地。事实上,在从紧政策刚一实行,就有商业银行将中小企业的短期贷款利率上浮了60%。

这些还都是看得见的成本,还有些成本是看不见的。为了取得贷款,中小企业常常要进行“公关”,这种隐性成本虽然很难计算,但由此给中小企业增加的成本却不难想象。

资金是企业保持循环的血液。在银行贷款门槛进一步抬高的情况下,一些中小企业不得不转而通过民间借贷解决燃眉之急。在从紧货币政策下,更多中小企业不得已作出这个选择,造成对民间贷款需求的增大。另一方面,从2007年10月份开始,我国资本市场进入震荡期,大量资金被套,这减少了民间贷款的额度。一增一减之间,加剧了民间资金的供应矛盾,使得原本就非常高的民间融资成本进一步提高。

从人民银行温州中支对民间借贷利率的监测数据来看,该地区的民间借贷月利率至2007年12月已飙升至11.096%!业内人士称,这还是偏保守的官方数据,实际情况比这还要严重得多。

高昂的融资成本成为造成我国中小企业短命的重要因素。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的寿命平均不超过三年,在两年内倒闭的高达80%。在从紧的货币政策实行之时,也是美国次债危机蔓延、我国出口压力增大之时。内外挤压,使得中小企业由于资金链断裂和出口受阻倒闭的数量大幅增加,仅珠三角地区就有数千家鞋厂倒闭。随着从紧政策的延续,估计将有数以万计的中小企业就此倒下。

美国政府之所以认真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是因为其中小企业的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60%,中小企业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而在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工业新增产值的76%以上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中小企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已占全国总量的60%和40%,中小企业还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中小企业对于中国的重要性远甚于美国。

因此,在从紧的货币政策下,我们应该正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尽快采取相应措施,确保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这无论对中小企业还是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都意义重大。

企业融资政策范文6

关键词:中小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困境对策

中小企业问题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非常重视的问题。随着我国进入“WTO后过渡期”,市场经济进一步完善和深入,我国不仅迫切需要一批大企业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和确保国家经济主流发展,同时也需要更多的中小企业来为大企业产业链提供必要的、优质的零部件配套服务和为国家分担市场竞争带来的社会压力。近三年来,我国把近50%的国内生产总值用在了国内工厂的建设和设备的购置上,这样的投资数额居全球之最,甚至超过了计划经济时期的投资水平,这样宽口径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信贷。

从货币供给的角度看,2005年,广义货币M2的增速提高(从当年1月份的14.13%上升到8月份的17.34%),狭义货币M1的增速下降(同期,由15.32%下降到11.5%),导致货币流动性(M1/M2)比例下降。这一指标表明,企业流动资金、社会资金供给趋紧。银行信贷趋紧与股市长期低迷形成的融资约束,已不仅表现在微观层面上,而在宏观层面上也呈现出来。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陷入困境,这大大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一、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新思路——资产证券化

打破金融瓶颈需要金融创新,创新需要提高整个金融体系的资产流动性,进而拓宽抵押资产来源。创新的关键步骤在于实现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实现了资金、技术与管理的结合,把投资者、风险资本家(中介机构)和企业管理层三方纳入同一系统,建立一套以绩效为标准的激励机制,从而有效避免了股权融资中所有权对经营权的弱化而产生的“内部人控制”现象,同时也摆脱了债权融资中投资者对企业激励的弱化。大大降低了企业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在机制上更好地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显著提高了融资效率。通过资产证券化,货币流动性将得以提高,金融与实体经济两大齿轮间才会注入充足的剂,“宽货币、紧信贷”的金融困境才能逐步舒缓。

二、制约我国中小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因素

1、内部因素

首先,中小企业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财务状况缺乏透明度,财务信息公开程度远远落后于大型企业,造成市场对信息的有限需求得不到满足。相比较而言,大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信息、以及其他信息的公开化程度及真实性远高于中小企业。银行自然愿意向大企业贷款。

其次,风险和成本偏高。银行的首要目标是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中小企业的高倒闭率和高违约率(据工商部门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订立的合同约40亿份,合同标的100万亿元,但是平均履约率只有50%左右),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使得银行难以遵守安全性和收益性原则,导致银行不愿放贷。据统计,中小企业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贷款频率是大型企业的5倍,而平均贷款数量仅占大企业的0.5%,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信息成本和管理成本是大企业的5-8倍,且对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远远大于大型企业,所以,银行对中小企业存在着严重的惜贷现象。

2、外部因素

首先,所有制歧视。我国中小企业实际上是一个复合群体,既包括国有中小企业、集体中小企业,还有大量的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等。同为中小企业,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却受到不同的待遇。大部分的银行贷款给了国有企业,其次是“三资”企业,私营企业得到的贷款最少。

其次,资金规模有限。我国养老金制度刚起步,数额小,社会保障基金规模有限,其余额占资产证券的比率仅为1%左右,加之近年来该基金支出剧增,因而社会保障基金参与证券市场的能力有限;我国保险公司的保险准备金余额虽大有增长,但其保费收入增长速度不断放慢,同时保险公司的资产质量在下降,有些形成了不良资产;证券投资基金是我国证券市场上最为市场化、专门化的机构投资者,出于资产组合中的对债券资产的需求,证券投资基金可能成为起初试点资产证券的最大需求者,但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的总体规模较小,不能满足资产证券的需求。

再次,准入门槛较高。1993年颁布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第20条规定,企业发行企业债券所筹集资金不得用于房地产买卖、股票买卖和期货交易等与本企业经营无关的现行投资。1995年10月生效的《保险法》中规定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限于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且投资基金投资国债不得低于20%。这种规定大大限制了保险机构的加入,迫使主要的投资机构无法进入。

三、发展我国中小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的对策

1、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比较单一,就股权融资而言,没有发达国家的天使资金、风险基金和公众资金。在债务融资方面,我国中小企业所能得到信贷资金品种也比较单一。政府已经开始对中小企业融资给予高度关注,从1999年到现在了一些文件如:《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等。国家经贸委正在重点抓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联网和国家、省两级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的建设工作。2、促使信用升级

⑴应建立有政府背景的中介机构,充当中小企业证券化融资的中介机构。在市场上收购中小企业用于证券化的各种无形资产,并对其进行证券化。政府有关部门出面组建这类中介机构,一方面可以广泛收购中小企业用于证券化融资的资产,实现资产更加充分的组合,使各类成分的资产的风险得到最充分地对冲;另一方面,在起步阶段组建有政府背景的中介机构,能够有效地推动新的融资手段在国内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资产支持证券信用等级的提升。

⑵设立专项投资基金。在国内,由于金融市场的不健全,通过资产证券化为中小企业融资,还是一项金融创新业务。在起步阶段,不仅在一级市场上需要政府部门给予扶持和推动,在二级市场上同样需要政府部门给予有力的扶持和推动。为此,有必要建立专项中小企业投资基金,专门买卖为中小企业融资而发行的资产支持证券,活跃资产支持证券二级市场。专项投资基金,以政府部门出资为主,同时吸收金融机构、大型工商企业的资金,甚至自然人的资金。国家通过制定有关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专项投资基金发展,鼓励更多的机构和个人投资专项基金,壮大专项基金实力。

⑶健全信贷担保体系。为了使资产证券化能够较好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必须保证资产支持证券享有较高的信用级别,具有投资价值,才能广泛调动各方面资本。提高资产支持证券信用等级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从外部对所发行证券进行信用担保,实现信用升级。在国内成立由财政部门出资的、覆盖面较广的信用担保体系,为所发行的资产支持证券提供担保,提升证券的信用等级。政府组建机构提供信用担保,只是为资产证券化提供信誉支撑,并不是借此让政府为中小企业的失败买单。

⑷推广优先/次级结构证券,提升投资者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信心。中小企业资产证券信用升级可采用内部增级和外部升级的方法。内部增级包括划分优先/次级结构、设立利差账户、备付金账户等;外部升级包括寻求保险公司担保、中介机构评级、要求政府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保护局或保护基金等机构或公司。其中优先/次级结构是将发行的证券按本金的偿还次序分为两档,优先级和次级。优先级证券先获得本金偿付,只有优先级证券本金偿付完后,次级证券才可以偿付本金。如果发生违约损失,则在次级本金额内的损失都由次级的持有者承担。

3、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应当结合金融市场发展的特点,根据资产证券化运作的具体要求出台一部资产证券化法规,并对现有的与实施资产证券化有障碍的法律法规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如对设立特殊中介机构的性质、破产清算等做出专门规定,同时明确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会计、税务报批程序等一系列政策问题。建立完善的评级制度、设立正规的评级机构等。建立完善的资产证券化制度。我们必须为其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使其运行在法制的轨道上,从而发挥其应用作用。

资产证券化既不是洪水猛兽,也不是免费的午餐,资产证券化这一新型融资工具在我国的发展还面临着许多问题,中小企业能够顺利应用资产证券融资还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通过中小企业自身和国家的共同努力才能推动资产证券化的正常发展,也为中小企业融资开辟了一条新道路。

【参考文献】

[1]雷星晖、任国栋:基于资产证券化原理的中小企业融资研究,上海管理科学,2005年,第3期:45-47

[2]刘秀林、穆争社:论我国中小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14-16

[3]杨小安:关于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对策研究,金融参考,2001年,第7期:23-24

[4]俞飞雁:实行资产证券化的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浙江金融,2005年,第5期: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