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经济的成就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划经济的成就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划经济的成就

计划经济的成就范文1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城镇化;困境;融入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4-0000-01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速度不断加快,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其中16岁至30岁逐步成为农民工的主体,被称为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新生代农民工是农民工中的新生力量,新生代农民工比老一代农民工更渴望实现城市化。”但在我国城乡二元体制下,近三十年的农民工城市化进程仍然没有解决农民工城市化进程中所承受众多歧视问题,农民工仍处于城市的边缘状态或半城市化状态。这种状态及社会福利公平问题,对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及小康社会的实现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城镇化问题逐步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一、新生代农民工城镇化内涵界定

在对“新生代农民工城镇化”界定之前,首先要对“新生代农民工”和“城镇化”一词的含义。新生代农民工是指“30岁以下,在初中阶段或者高中阶段就开始进入社会就业的、没有参加农业生产或具有较少的务农经历的农民工群体。”“城镇化”一词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给出了不同的解释,在本文中,主要从人口学角度对“城镇化”进行界定。人口学把城市化定义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但人口的城镇化不仅仅是农村人口进入城市,而是“农村人口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的统一,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综合体现。”是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的扩展过程。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教育程度明显提高,大部分具有高中学历,更加注重消费而非储蓄,在诉求上更希望融入城市而非返回农村。但由于制度、社会环境、自身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融入城市化过程中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化包括有形城市化和无形城市化。有形城市化主要指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包括在城市就业、居住及获得户籍等。无形城市化是指农民工的生存方式、生活质量、文化素养、价值观等与城市融为一体。有形城市化是农民工城市化的初级阶段,无形城市化才是最终的目的。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化属于有形城市化阶段,甚至是处于本阶段的初级层次。

二、新生代农民工城镇化过程中的困境

(一)个人认知困境。新生代农民工虽然比老一代农民工在思想上更希望融入城市,但他们在就业、生活、价值观等方面与城市市民仍存在差距。据一份调查显示,认为“在家乡没什么意思”,“羡慕大城市生活,可以玩的地方多,不用在家干活”等观念的农民工仍不在少数。

(二)个人能力障碍。这里个人能力主要是指其职业技能,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中更需要成熟的技术工人。但是,在新生代农民工这这部分人只在少数。显然很难保证他们在城市找到具有稳定收入的工作,很多都是临时性工作。

(三)社会保障困境。目前,虽然户籍限制在全国部分省市已经有所放松,但仅限于户口登记,户口登记并不代表能够享有附着在本地户籍上的种种就业、医疗、教育、养老、住房等公共服务。新生代农民工被排斥在种种社会保障之外,享受到的保障很低。

三、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城镇化困境的对策探究

(一)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制度是一个群体获取资源,赖以生存的外在环境,农民工并非盲流,他们是否到城市就业生活,是否愿意在城市定居成为市民,基于现存的制度能不能为他们提供较大利益的理性考虑。”在现存的户籍制度下,就业、医疗、教育、养老、住房等公共服务和户籍紧密捆绑在一起。通过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打破城乡二元分化格局,逐步使新生代农民工获得与城市人同样的各种机会,才能保证新生代农民工能够认同城市、热爱城市、融入城市。

(二)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培训内容不仅包括专业技能,同时还要注重素养、观念、价值观的培养,才能逐步消除他们和城市市民在文化素养、价值观等方面的差距。目前首要培训内容在于职业技能的培训。要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发起、部门监督、农民工受益”的原则,加大政府对农民工技能培训的投入,引导企业把农民工培训纳入企业培训计划,注重发挥各类培训院校的主渠道作用,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的培训网络,逐步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整体技能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增加就业稳定性,提升他们融入城市的机会和能力。

(三)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和城市市民的交流。“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对某个群体具有什么特征而持有的观点。”由于各种原因,许多市民总认为农民工老土、低俗、不讲卫生等,从而在心理和行动上对农民工存在不同程度的歧视。新生代农民工渴望融入城市生活,能否同市民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交流,是无形城市化的关键。因此,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应大力宣传农民工为城市建设做出的贡献,改变城市市民对农民工的不公正看法,消除对农民工的歧视。采取各种方式,在农民工工作单位和附近市民社区开展一些互动,增加彼此的交流和互动,拉近两者的距离,逐步弥合彼此之间的思想和认知鸿沟。

(四)充分发展现代服务业,扩展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容纳。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不仅能促进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也可大幅增加就业机会。发展现代服务业,“一方面是因为新生代农民工在存在服务业就业偏好,另一方面是因为服务业启动资金少,可容纳各种层次的人员将就业。”通过发展现代服务业,扩大城市就业容量,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吸纳新生代进入现代服务业,确保他们获得稳定的工作环境和收入来源,推动他们从城市的“过客”向城市的“主人”转变。

参考文献:

[1]魏学文,刘文烈.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化发展路径探究[J].齐鲁学刊,2012(06).

计划经济的成就范文2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城市景观;研究

Abstract: the city is a kind of human activity effect is strong landscape, its internal material flow, energy flow and information flow, population flow, very active. In recent yea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serious disorder the natural evolution of the landscape structure, urban landscape inflation and the natural landscape of the contradictions of shrinking broken increasingly fierce, the urban morphology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ecome urban geography and urban planning research hot spo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landscape ecology view of urban landscape and landscape ecology connotation, the urban landscape overall planning and urban landscape ecological planning characteristics of conten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inciple of planning and design for reference, and put forward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s of landscape ecology research planning design method and way.

Keywords: landscape ecology; urban landscape;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 P9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当今世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学随之迅猛发展,成为时代背景。在这样的生态浪潮激荡下,城市景观结构研究成为了城市地理学和城市规划研究的核心内容,传统的城市空间结构着眼于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和规划学的脉络而展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景观生态学在城市景观领域的研究逐渐兴起,它引起了对描述、解释和规划景观结构的传统方法的重新思考,也为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传统研究和科学交叉提供了新的视角,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景观规划理论原则上的指导,甚至为景观规划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方法论。

一、景观与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分析

景观生态学中景观(Landscape)概念的引入将地理学家采用的表示空间的“水平”分析方法和生态学家使用的表示功能的“垂直”方法结合起来。弗曼(1995)对景观的解释是由相互作用的重复出现的生态系统或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镶嵌组成的异质区域。它具有空间异质性,是实在的地理实体,即包括自然和人文要素的系统整体。

景观生态学是1939年由德国地理学家C.特洛尔提出的,对其最简单的表述就是研究在一个相当大的区域内,由许多不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整体(即景观)的空间结构相互作用、协调功能及动态变化的一门生态学新分支。它给生态学带来新的思想和研究方法,由此应运而生的“生态景观”强调重视景观的生态效益、利用绿色景观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等。

城市景观整体规划特征

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看,城市是典型的以人类干扰为主的景观,是一种连续的景观,城市主体的研究以城市地域社会为对象,探讨人类活动与城市的互动关系。

总结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不难发现,城市景观绿化是对城市公园系统、绿地系统和城郊风景区的规划与管理,城市是其对象与主体。城市景观格局亦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城市景观组分类型中以高密度的人类活动为主体,强调以人为本,突出人性化原则;其次,城市景观组分的空间分布主要受人类有目的的规划、建设、活动的决定性影响;第三,城市景观组分的内涵性重组和外延性扩张行为非常频繁;第四,城市景观组分的镶嵌性分布特征十分突出,相互之间的功能联系一般通过发达交通系统中的能流、物流和人流来实现;最后,城市景观具有生态脆弱性和破碎性,城市景观主要靠人为输入或输出不同性质的能量和物质来协调和维持,变化极快且对人类调控存在高度依赖性,城市功能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都很脆弱,一旦人类活动失调,就很容易导致城市生态衰退。另外,城市交通系统网络将城市切割成许多大小不等的斑块,城市景观要素斑块之间及其与城市外部之间的,与人类活动相关的能量和物质流同速率很高,而城市景观中的“自然”生态过程受阻,提高城市景观生态连通性,就成为维持城市景观生态过程和环境功能的基础。

三、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内容与设计原则

李团胜(1998)认为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内容应该包括环境敏感区的保护规划、绿色空间体系规划以及城市外貌与建筑景观规划。由此总结生态规划主要包括如下内容:收集和调查城市景观生态的基础资料:对城市进行景观生态分析与评价,即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分析城市景观的要素、结构、功能,这是做好景观生态规划的基础性工作;拟定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最后,提出合理城市规划的原则,对城市空间及景观布局进行合理规划。

城市景观是一系列生态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与功能的整体,在规划中应把景观作为一个整体单位来思考和管理,实现优化利用。此外,在城市景观规划中应遵循合理安排城市空间结构,相对集中开敞空间,组织和谐的土地利用,保持和恢复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维护自然斑块之间的联系,以绿色生态空间体系建设为中心的保护环境敏感区等规划原则。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

从方法论的角度上看,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是就对景观中一系列的生态进行整合规划,此种整合是在整体和生态设计观念基础上的创造。与柯布西耶“光明城市”的伟大理想不同,整合思想的核心是对现成结构的把握及改良,此种思想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理想不谋而合。

在整合理念的基础上进行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总目标是改善城市景观结构与功能、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促进城市景观的持续发展。具体有如下目标:①生态稳定性。即维持城市景观的生态平衡,景观的结构功能保持一致性和连贯性。②通达性。有效地确保城市生活的方便,各斑块间有廊道共同,交通易于到达。③舒适性。从自然生态和社会心理两个方面去创造一种能融合技术与自然于一体的理想环境。④美观性。通过景观规划使景观结构适量有序又富于变化,符合大众的审美要求并富含文化特征。

五、总结

现代城市景观是文化和自然的载体,它在百年间的历史演进中,承载着民族艺术追求、实用性理念与时尚精神。在突飞猛进的城市设计浪潮,冲击着现代城市的景观设计的迅速发展,它将对未来全球化的城市景观设计的形成和趋势产生重大影响。本文结合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城市景观的规划与设计,构建现代城市景观结构生态优化模式,对于指导城市空间结构的改造和重建过程,以及维护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秀珍 肖笃宁著:《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1995年 第2期 维普资讯网。

[2] 苏伟忠 杨英宝著:《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空间结构研究》 北京:科学出版社出版,2007年。

计划经济的成就范文3

关键词:包容性理论;城镇化;中原经济区;路径

一、 引言

2010年底国务院把中原经济区纳入国家重点开发区域,强调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城镇化作为引领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的主线对于中原经济区的高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中原由于其经济基础、产业结构、以及人口、资源、环境等历史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制约,造成其城镇化的过程比较曲折,再加上近几年中原经济区城镇化推进过程中缺乏包容性理念的渗入,领导好大喜功,过分追求进度和形式,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现象严重。新建城镇功能残缺不全、对城镇后续工作的忽视,非但没有实现城镇化让人生活更美好的初衷,还造成“农民上楼致贫”的奇怪现象出现。这些问题不仅阻碍了城镇化的后续推进,而且还成为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因此如何有效、有序的推进城镇化成为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和经济高速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 包容性理论内涵

包容性理论最早起源于权利贫困理论和社会排斥,1990年世界银行又把其扩展为“广泛基础的增长”(Broad-based Growth)和“对穷人友善的增长”(Pro-poor Growth),后来亚洲开发银行在世界银行的基础上提出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并指出包容性增长理念的基本核心是追求机会和权利公平。本文中我们所说的包容性理论主要包括权利、机会平等和利益共享三个层次:权利平等指的是享有平等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权利;机会平等主要包括接受公共文化教育的机会、就业机会平等;利益共享即是在政府调控下使每一个自由人在机会平等的前提下不分贫富贵贱都能够享有“相当水平”的公共经济成果。用包容性的理念来指导城镇化,就是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人人平等”的基本思想,不仅注重“物”的分配,而且还要体现对“人”的关怀;不仅强调同代人之间权利、发展机会、和成果共享的均等,而且还注重代际之间的均衡,注意环境的保护,为子孙后代留一片青山绿水好家园。这一理念引入的根本目的是让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城镇的所有阶层,实现城乡和谐发展,最终促进中原经济区城乡一体化和经济发展。

三、 中原经济区城镇化推进中出现的问题

1. 同代人之间的不均等。中原经济区城镇化过程主要通过农村城镇化,城镇城市化,城市现代化三种方式来进行。农村城镇化主要途径是新农村建设,城镇城市化主要途径城中村改造和建设城市新区,城市现代化主要通过郑汴洛等大城市的一体化来实现,在新农村建设、城中村改造和城市一体化过程中同代人之间的不平等表现在城乡居民的权利、发展机会、和成果共享的不均等。

(1)城乡居民享有权利不均等。

①用地方面。在新农村过程中很多土地都被置换为工业用地,少数基层干部过分强调村容村貌的整洁,没有预留中心村用地,造成耕地紧张,忽略了对农民的生产发展的基本权利的保障。在河南省部分地区的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对于农民土地的征用和撤村建居,规定户口转入非农业户口的农民不能再享受“两免一补”等优惠政策;对于被拆迁和被征用户补偿只有两种选择:一是按市场估价给予补偿,二是被拆迁人可以选择产权调换,按拆1平方米还1平方米的标准给予安置,对于被征地农民的后续生活缺乏保障。另外还有些地区征地用地的程序不够透明,有些人投机取巧,钻法律的空子,有些干部对征地补偿费用截留和克扣,在城镇化过程中为自己谋取私利。

②社会福利方面。农民工在城市没有福利分房的权利,他们购买商品房也不能享受政府的补贴,他们只能临时租房或者借居单位住房,或者住在搭建的简易住所。农民进城后在医疗、失业保险及劳动保障方面也不能享受和市民同等的优惠,例如在河南省鹤壁市,农民将农业户口转换为城市户口后,却不能享受城市医保,只能加入农村合作医疗,在城市卫生部门指定的卫生医疗点就医。而且农民工在工作单位生病时,看病的费用完全是自己掏腰包,用工单位基本上不会垫付任何费用。城镇居民在暂时失去工作时,政府部门会给予一定的失业补贴,农民工失业了,政府部门并未给予任何帮助或补贴。农民工工作条件相对恶劣,经常会出现工伤事故,但相关保障制度却很欠缺,事故赔偿时农民工常常处于弱势地位, 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保险及最低生活保障对于市民和农民也是区别对待。

计划经济的成就范文4

关键词:产业集群,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化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BDA)是上世纪90年代初北京市在大兴县亦庄镇兴建的工业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为46.8平方公里。从1992年开始建设并正式对外招商至2007年末,全区累计入区企业2356家,累计投资总额168.62亿美元,实现GDP481.5亿元。到2005年底,开发区常住人口约6万,就业人口9.8万。1995-2006年,BDA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持续稳定增长,其中GDP年均增长70.3%,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68.5%,税收收入年均增长58.4%,出口创汇年均增长83.9%。面对新的发展环境,BDA建设和发展的整体思路和战略选择及管理职能和手段等,都需要有一个新的突破。其中,在工业化水平有所提高且在迅速提高的特殊背景下,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发展并且对局部工业化能力的再提高正在产生不可低估的制约影响下,强化BDA城市化功能开发,便具有了非常现实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BDA城市化的必要性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重点新城发展实施规划》指出了“有业无城”是BDA面临的特殊问题和矛盾,即:形成了较好的产业基础,但受现行体制约束,开发区功能单一,综合服务功能欠缺,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未形成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综合产业新城,在协调京津地区产业发展方面的作用尚未充分体现。因此,强化城市化功能开发和建设应成为新时期BDA转换和更新发展思路的重要内容。BDA发展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过分依赖工业化

BDA的建立并非以吸引城市企业外迁为主要目的,而主要是为了吸引外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北京工业结构的高层次更新。因此BDA从建区开始就大力发展工业,实现了高度工业化,2007年的工业总产值高达2091.7亿元。然而,过分强调工业化功能开发的优先发展使得BDA对城市化功能开发的战略性认识比较模糊,忽视了城市化功能开发严重滞后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一方面限制了BDA增长潜力的充分发挥;另一方面使其持续发展和综合实力的增强没有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2,资源及基础设施条件有待加强

BDA水、电、气、热等能源供给相对短缺,成本偏高的局面难以迅速缓解。同时,过度偏重工业化功能的基础性投入也使得BDA城市化基础设施投入长期处于劣势地位,如对外交通系统仍然不完善,缺少完善的轨道交通和公共交通,周边道路不畅影响出入问题未根本解决。BDA城市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仅是城市化功能开发的投入,也是为工业化功能开发所配套、促进和协调的准工业化投入,有利于BDA投资经营环境的改造和优化。

3,统筹规划管理制约

BDA跨越通州和大兴两个行政区,开发区管委会作为北京市政府的派出机构,无法对开发区外的乡镇和园区进行统筹管理,对规划协调、规划实施以及城市管理等造成不便。而且由于长期依赖工业化优先增长的模式,城市化管理职能和行为的转换和创新意识较差,从而使管委会在BDA城市化发展殊的参与功能、导向功能、监督功能长期处于乏力状态,对城市化发展形成约束。

4,“人气”不足

由于BDA城市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短缺,以及其与母城相对邻近的选址特点致使BDA居住“人气”严重不足,区内大量就业人口居住于中心城区,“日出而至、日落而去”,白天与夜晚的景观差别甚大。这就使BDA的第三产业特别是饮食服务业、旅馆服务业等的发展相对滞后,且服务价格偏高,不能构成对中心城的反磁力及对周边城镇和农村的磁力,从而大大影响BDA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培植。

二、产业集群对BDA城市化的影响机制分析

1,BDA产业集群的形成

产业集群简单来讲就是指某一特定产业中大量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机构在特定区域内的集中。如今,BDA已形成了以诺基亚为龙头的通信产业集群,以京东方为龙头的显示器产业集群,以中芯国际为龙头的微电子产业集群,以GE为龙头的医疗设备产业集群,以拜尔为龙头的生物制药产业集群等。各大主导产业集群对于增强BDA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吸引力,推动BDA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与升级,促进专业化分工与协作,降低区内企业成本起到了积极作用。四大主导产业集群的发展势头使得BDA正在成为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2006年BDA工业生产总值达到2091.7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企业产值为1768.3亿元,占整个区域工业总产值的84.5%。

2,产业集群推动BDA城市化

(1)产业集群为BDA城市化集聚生产要素与产业。城市是生产要素及各类经济活动在地理上规模集中的产物。在经济学中,城市化被认为是各种非农产业发展的经济要素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它不仅包括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的转移,还包括非农产业投资及其技术、生产能力的集聚。其实质是由生产力变革引起的人口和其他经济要素从农村向城市转变的过程。所以,要素(主要是劳动力,即人口)与产业是城市化的两个主要方面,产业集群为BDA城市化提供了要素与产业的集聚力与承载力。以通讯产业集群为例,以诺基亚首信通信有限公司为核心的“星网工业园区”,吸引了国内外近20家主要手机零配件厂商和服务提供商,包括全球最大的物流企业DHL公司、全球最大的印刷线路板企业揖斐电公司、台湾地区最大机壳及零部件制造公司富士康、手机电池生产商三洋公司、芯片制造企业美国威讯半导体公司等大型企业,这些企业形成密切关联的企业网络,共同组建了完整的产业链,优化配置整合资源,实现零库存运作和规模经济。园区中的企业50%以上都在本地建立了研发机构,从业人员达到5,5万人。

(2)产业集群通过提升区域竞争力促进BDA城市化进程。产业集群使BDA内的企业共享外部经济,范围经济、规模经济的利益,从而提升集群内企业的竞争能力。产业集群内主、次产业的合理分工与搭配提高了产业的抗风险能力,又提高了产业的自生能力,从而促进了集群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同时也促进了BDA经济的发展与竞争能力的提高。产业是城市经济的主体,产业集群的存在必定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产业的发展,为城市化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化的过程。产业集群使BDA形成一个经济增长极,不仅在全球范围内吸纳资金与技术,还对周边地区起到推动刺激的作用,这样就有利于

BDA区域竞争力的提高,从而使开发区的吸引、控制资源能力更强,为区内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福利,从而吸引更多的劳动力进入。

(3)产业集群推动B DA城市化进程。城市作为一个“经济景观”,本质上是空间集聚的经济。聚集经济包括同一产业内部同类企业聚集的地方化经济和不同产业多类企业聚集的城市化经济。地方化经济本质上是一种典型的空间上的外部规模经济,城市化经济中的企业除了获得外部规模经济,还有外部范围经济、技术外溢和品牌外部性。所以,假设土地、劳动力为同质生产要素,在要素和产品市场均处于完全竞争的条件下,企业为了获得外部性带来的经济利益,就会有选择在某个地方进行联合生产的倾向,企业的员工为了减少工作成本和时间等就会选择在企业附近生活,从而形成人口的集中。企业与人口的集中为其他相关产业(像上下游产业、相关配套的服务业等)的进驻产生巨大的社会需求,从而吸引更多的企业、人口在此集聚,以共享外部性带来的经济利益,城市化由此开始。聚集经济甚至吸引了那些与最初活动无关的人口和经济活动的进一步聚集,从而开始了城市化过程。产业在城市空间的集聚还增强了城市持续演进的自增强动力机制,导致城市地域的外延与扩展。

(4)产业集群有力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带动BDA城市化水平的升级。第三产业对区位聚集的依赖性极强,服务业只有聚集才能以较低的成本为工业化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由于产业集群的发展可以产生外部规模经济和内部规模经济,大大降低生产成本。BDA中电子与信息产业、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先进制造技术等大量不同类型产业的集聚带来了为其服务的第三产业的集聚和发展,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批发零售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等服务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提高第二产业的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由于多数第三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够进一步吸纳大量劳动力、人口、技术向区内的集聚。这些要素的集聚又促进了集群规模的扩大和服务业的新一轮扩张,从而带动就业结构的迅速转移,促进城市化的发展。

(5)产业集群的发展可以降低BDA城市化的成本。产业集群有效地推动了BDA中生产与生活功能的分离,提高了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布局合理性、设施共享性,再加上集群内地理、文化和组织的接近,使企业的交易成本和生产成本降低,企业能够获得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吸引更多的企业集聚。所以产业集群也是降低BDA城市化成本的有效途径。据调查,按照城市化的要求,产业集聚后,可以节约土地30%,提高能源利用率40%,节约行政管理费用20%以上。由此,随着BDA中产业集群的不断发展壮大,其城市化水平必然相应提高。

三、BDA城市化对产业集群的反作用

1,促进产业集群所需的技术服务支撑体系建设。城市化的发展意味着城市经济水平不断上升,政府的财政收入不断增加,相应的,对于企业技术支持力度也会不断增强。同时,区内所拥有的科研机构数量也会随着城市化的深入逐渐增加,研究机构的发展能够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从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此外,城市化质量的提高还可以促进城市配套服务体系的建设,如金融保险、信贷担保、投资机构等,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专业化服务保障,

2,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要提高BDA城市化水平就必然加强开发区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市政设施建设。这样就可以改善开发区产业投资环境,尤其是开发区的招商引资环境,促进企业和产业向开发区集中,为产业的集聚和发展创造条件。

3,培育产业集群所需的制度环境。BDA城市化的推进,必然要逐步破除传统体制的种种束缚,会引发一系列制度的变迁,如户籍制度、农村土地制度、城市建设投资体制等。多方面的制度改革不仅能够促进市场体制创新,也将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公平公开的竞争制度和法律保障。

计划经济的成就范文5

关键词:精品课程网站;优化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23-0110-03

建设精品课程网站的意义

为了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和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让网络上的优质教学资源得到共享,自2003年教育部实施“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以来,全国各高校都相继开展了推荐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评选活动,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成为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

目前影响使用精品课程网站的主要消极因素有宣传力度不够、操作复杂不易使用、资源不够丰富等。鉴于此,笔者利用技术,提出了一项精品课程网站的优化设计策略,其操作简单,界面简洁友好,能充分利用网络精品课程的资源,让网站成为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平台。

国内外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研究现状

虽然在使用精品课程网站过程中出现过各种消极现象,但总体而言目前国内外对精品课程网站建设还是很有热情的,笔者总结了以下几个有利趋势。

1.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呈现技术多元化的局面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精品课程网站技术的发展。目前,网站的技术构成不局限于以往单一的静态网页形式,而是出现了多种新技术,开始呈现出技术多元化的局面。

2.精品课程建设备受重视

精品课程的建设备受重视,数量不断增加,分布趋于均衡,划分趋于精细。精品课程的建设带动了各学科对课程的重新思考和建设,也为高等院校提高教学质量做出了贡献。

3.教学资源的技术形式更加多样

从教学资源来看,其技术形式更为丰富多样,大多共享了教案、课件、教材和网络课程,改变了以前以单一技术呈现教学资源的情况,开始提倡动态立体化教材,以期通过不同的技术形式呈现出更丰富的资源。

精品课程网站的优化策略研究

1.精品课程网站的总体设计

笔者采用技术与Web数据库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设计精品课程网站,拟设计的优化方案功能主要包括:①浏览网站功能。页面左侧有导航条,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点击相关的链接进行查看。②后台管理功能。主要包括管理员的身份验证、用户管理、论坛管理、教师信息管理、教学资源管理等功能。③在线交流功能。注册用户可以发表和回复帖子,可实现各用户实时的交互功能。图1为精品课程网站优化策略的总体设计逻辑图。

2.精品课程网站的层次化设计方法

网站的总体设计采用结构化的设计方法,根据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将总体的精品课程网站系统化分为多个子模块,图2为优化后的精品课程网站的系统模块层次图。

3.精品课程网站的安全系统设计

网站的用户信息必须有一定的安全措施保障,不同的用户分配不同的权限,各用户允许浏览的页面和允许进行的操作都应不同,这样网站的安全性才能得到保障。笔者设计的登录角色分为三种:游客、注册用户和管理员。登录后的权限管理功能工作流程为:用户登录后通过权限进行判断,游客不能浏览论坛内容,注册用户除了可以完成游客的操作外,还可以进行发帖、回帖、交流学习心得等操作。注册的用户除系统的管理员外只能对自己录入的信息进行删除和修改操作。系统管理员具有最高权限,包括审核注册用户信息、信息等。上页图3是精品课程网站的系统安全设计图。

用于注册的用户名名称本身,通常是安全隐患的主要来源。很多系统管理员往往习惯于采用默认的用户名称,如system、admin、root等,而这类账户一般是首先攻击的目标。因此关于注册用户名名称的建议是:如果网站允许用户自由选择用户名称,则要尽量确保禁止使用某些默认名称,尽量不要使用容易猜出的或有规律的名称。

4.精品课程网站的上传文件功能设计

(1)技术实现文件上传。传统的ASP技术本身不支持上传文件这一功能,必须借助其他的组件来实现,因此要实现文件上传功能是非常繁琐的。而则不同,它使用、C#等面向对象的语言代替了原有的VBScript,这样可以使它完成各种各样的以前无法实现的操作。

(2)使用Web服务技术上传文件。使用Web服务实现文件的上传需要三个步骤:一是把本地文件通过程序变成流文件;二是把流文件上传到Web服务中;三是通过Web服务程序把第二步上传的流文件存储到Web服务所在的主服务器上。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使用上传文件的方法非常简单,但是缺点是它只能把文件上传到程序本身所在的服务器上。如果要上传的服务器和应用程序不在同一个服务器上,就需要使用Web服务来实现这项功能了。

计划经济的成就范文6

联合库存管理(jointlymanagedinventory,JMI)是一种新型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该模式是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vendormanagedinventory,VMI)的演化和变革。联合库存管理不仅能够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而且可以有效降低供应链的牛鞭效应,实现供应链系统成员的权利、责任和风险共担;该模式使得节点企业的生产和供应进度保持同步[1],而传统的分散库存管理模式追求主体库存成本最小化,较少进行系统全局考虑。联合库存以市场的需求作为价值链拉动的源点,从系统的角度,将供应链总库存成本降到最低。唐凯等研究了通货膨胀对涉及一个供应商、多个候选配送中心和零售商的三级分销网络设计的影响。他们认为为了使这个分析网络的总成本现值最小,需要增加建立的DC的数量[2]。宋华明和杨慧在提前期依赖于订购批量和生产率的条件下,建立了同时考虑供需双方成本的联合库存决策模型,分析了模型最优解的存在性,设计了高效的最优解搜索算法[3]。鲍新中等针对多供应商集成供应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合作博弈和数据包络分析的联合成本分摊方法,得出合理的联合库存成本分摊比例[4]。吕君和丁乙然从成本、提前期和客服水平三方面,探讨了联合库存对闭环供应链的影响,发现联合库存能在降低闭环供应链成本的同时,减少提前期并提高客服水平,实现闭环供应链柔性和反应敏捷性的提高[5]。那么,联合库存管理在废弃物流链依然有效么?废弃产生企业对废弃物进行出售的条件是什么?联合库存的数量是否低于分散库存的数量?若采用联合库存策略,库存成本如何在废弃链成员间分配较为合理?废弃物和有用物质的比率对联合库存成本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些都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废弃物流链利益的协调和有效运作起着重要的作用。

2废弃链下的库存成本

2.1废弃链库存成本的表达废弃利用企业的库存成本由产成品的市场需求决定;企业对原材料采用(0,Q)的库存策略,每年生产所需的原材料数量为DT;订货提前期为0且不许缺货,每次订货的成本为c5,单位原料的年储存成本为c6。则其年库存成本由订购成本和储存成本两部分组成,具体如式(1)所示。废弃产生企业的情况如下:首先假定废弃产生企业的生产能力是无限的;其次,该企业每年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废弃加工企业每生产一单位原材料,需要θ单位废弃物。除去提供给废弃加工企业的部分,剩余废弃物将以单位成本c0的代价进行无害化处置,然后进行焚化或填埋。已知剩余废弃物的市场售价为PW。废弃链上每年废弃物的产生和利用数量如图1所示。在进行废弃交易时,废弃产生企业每批废弃物的固定废弃成本(包括废弃物的收集和整理等)为c1,单位废弃物的年储存费用为c2。2.2废弃链的分散库存成本此时,废弃产生企业、废弃加工企业和废弃利用企业各自保有库存。那么,下面探讨废弃链各成员企业的最优库存量及最优库存成本。2.3废弃链的联合库存成本此时,废弃产生企业、废弃加工企业和废弃利用企业均不再单独设立仓库,而通过一个联合库存中心来协调彼此的供应关系。即废弃产生企业、废弃加工企业将物料放于此处,而废弃利用企业从此库存中心取货。下面讨论废弃链联合库存策略的库存量。2.4两种库存策略的比较下面将对两种库存策略的库存总成本和最优库存成本进行比较,并得到以下结论。

3废弃链库存成本的分摊

3.1Shapley值成本分摊法Shapley从对称性、有效性和加法性这三条公理出发,阐述了合作对策解的概念,这种解后来被人们称为Shapley值。Shapley发现:每个局中人在开始对策前,总希望得到合理的赢得;他认为对于n人合作,在特征函数为v的对策中,一种很自然的收益分配方法是,根据各局中人给联盟带来的增值把联盟的总收益分配给各个局中人。而此处,可根据各局中人给联盟带来的库存成本的增加额将废弃链整体产生的库存成本分摊给各个局中人[6]。因此,Shapley值的成本分摊法可简述如下:设由n个企业合作形成的一个废弃链N,给定企业集合。如果对于N中的任一子集S都对应一个实函数C(C为S的函数,),表示联盟S整体要付出的库存成本,且满足:,,,则称(N,C)为n人合作博弈,C为合作博弈的特征函数。用向量表示合作后库存成本的分摊,其中是第i个合作者应获得的收益,若满足以下三个公理:(1)对称性:参与人因合作而分配到的收益与它被赋予的编号i无关;(2)有效性:合作总成本在n个参与人之间完全分摊,即,,表示废弃链上发生的库存成本的总额;(3)加法性:如果某一企业同时参与两项合作,则每个企业承担的库存成本的总分摊额是这两项合作中分别应分摊的成本之和,即对于两项合作u和w,那么,则称为n人合作博弈的库存成本分配Shapley值,Shapley证明了对任意n人合作博弈存在唯一的Shapley值:其中,表示局中人i加盟后所带来的库存成本的增量,是S中的人数,为权重系数。3.2局中人库存成本的分配为方便计算,对以下表达式进行赋值,如表1所示。利用Shapley值法对废弃产生企业的库存成本分摊额进行计算,具体如表2所示。同理可得到废弃加工企业及废弃利用企业的库存成本分摊额。

4算例分析

此处用一算例对上述理论进行说明。首先,对各个参数进行赋值,具体如表3所示。通过计算和图2,可发现如下事实:随着θ的提高,联合库存成本呈下降趋势,说明产生了规模经济;同时,废弃产生企业承担的库存成本越多,废弃加工企业和废弃利用企业承担的库存成本越少,即加工1单位有用物质,需要大量的废弃物,这时由于废弃物的数量远大于加工后得到的产品,所以相应的,废弃企业产生的库存成本也会提高。当θ<ε1,ε1∈(0.2,0.4),库存成本主要由废弃加工企业和废弃利用企业分摊,并付给废弃产生企业补贴;θ>ε2,ε2∈(1.6,1.8),库存成本主要由废弃产生企业承担,并付给废弃加工和废弃利用企业补贴。通过废弃链成员分散库存和联合库存两种策略的比较(参见图3),可以发现以下事实:实行联合库存对废弃链各个成员都是有益的,即便当θ<ε1,ε1∈(0.2,0.4),库存成本主要由废弃加工企业和废弃利用企业分摊,θ>ε2,ε2∈(1.6,1.8),库存成本主要由废弃产生企业承担,但他们各自分摊的联合库存成本均小于分散库存时的库存成本。所以联合库存策略对于废弃链各成员都是双赢的。而所谓的双赢,是指联盟各方都可从共同的行动中获得收益,但此收益却并不一定是完全对等的。

5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