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范文1
一、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设计的内涵和特点
1.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设计的内涵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设计是指小学语文教师进行口语交际课,将有关口语交际的教学思想和交际知识,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结合相关的口语交际话题和口语交际内容,利用合适的口语交际教学方法,对口语交际课的整个程序和一个个具体的教学环节进行相关设计,并对整体的口语交际结果进行预期评价的有效计划设计。
2.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设计的特点
(1)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高,指导性设计不断弱化。对于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设计,教师对学生指导性和规范化的设计比重较大,主要培养学生如何倾听、如何表达,掌握表达的方式和技巧。
(2)交际情境的创设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设计中的比重较
大。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话题多取材于学生的生活片段,教师将教室设计为交际情境,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从而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二、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不足
1.对教学目标的设计缺乏明确性
在对具体的口语交际话题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由于教师对课程标准口语交际方面目标的叙述存在理解上的模糊,使得教师面对具体话题时,缺乏相应的课标指导,因此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目标设计时总是以模糊的概念和大而空的目标作为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以至于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教师感到盲目,没有指
导性。
2.对教学内容的选用缺乏灵活性
教师在进行口语交际话题的教学设计时,多采用老套的教学话题和固定的辩论形式,没有联系学生实际,而是将固有的教材话题照搬到课堂中,使得该节课表面上热火朝天,学生只顾自己站起来表达观点,完全不理会他人讲了什么,倾听的目标便没有
达到。
3.对教学评价设计的单一
(1)缺乏多元主体评价的设计。教学评价仅仅依靠教师对学生做出评价,单一的教师评价不仅加重了课堂上教师的负担,使
学生丧失了表达的意愿,也使学生自身的评价能力得不到开发和应用,进而磨掉了学生评价的积极性。(2)评价设计缺乏明确标准。口语交际课中教师对学生做出的评价,大部分采用鼓励性和引导性的评价,如“你说得很好,你真棒!”等笼统评价,缺乏具体化、应用性的评价。
三、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设计的改进建议
1.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提高口语交际重视程度
课程标准的制订为教师进行口语交际教学设计提供了依据和方向,但是课程标准对于口语交际方面的阐述不清晰,为教师口语交际教学设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在进行口语交际课的设计时,教育部门应引导教师结合自身的实际,进一步完善课程标准的要求。一方面结合国内外关于口语交际理论的研究进一步完善课程标准,将课程标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进行具体化、实践性的改进。另一方面针对我国口语交际教学理论严重匮乏的实际情况,教育部门应加强口语交际理论的建设,提升语文教师在口语交际方面的理论修养,为口语交际教学设计的制订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
2.发挥学校对口语交际教学的监管作用
学校中对于教学的常规检查是学校督促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它能促进教师改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对于交际教学没有相应的常规检查要求,使得口语交际的地位更加弱化。因此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设计的改进,需要学校加强监管力度,制订明确的口语监察标准,以提升教师对口语交际的重视程度,对教师进行口语交际教学设计起到督促的作用。
3.提升教师自身口语交际教学设计的能力
教师作为口语交际课中的指导者,自身口语交际能力的高低也会影响着口语交际教学设计的好坏。教师要想设计出好的口语交际教学设计,就需要先从自身着手,提高自身口语交际的能力。教师本身应当广泛涉猎提升文化修养,并注重自身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应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上设计口语交际教学目标,应将重点放在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具体能在哪些方面得到提高等方面,教学目标应清晰明确、具体实用。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教师顺利进行口语交际课的前提,在教学设计时只有先将教学目标设计明确,才能设计出成功的口语交际课。
口语交际能力作为现代公民基本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重要性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口语交际能力在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的同时,更能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因此,口语交际课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口语交际课能否顺利开展,口语交际教学设计的优化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范文2
一、如何设计、实施教学目标
1.制定科学、适切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计,不是单纯从教师、文本的角度出发,应该以学生为根本,更多的应该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教师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与教学风格合而成之。所以,教学目标设立要科学、适切,不能求全求大。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具备正确的目标表述要素,必须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统一。
2.有效出示目标
①为低段学生展示课时目标一定要具体,语言要求简单,确保学生听得懂、记得住。②展示目标时,教师要讲究艺术效果,注意感情投入,诱导学生不要做闲事、说闲话,认真听清要求。如在教《窗前的气球》第一课时,我设计的课时目标:①认识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字形;②正确、流利、带着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主人公的感受,领会课文中要传达的美好友情。
3.目标实施过程中要有所侧重,关注所有学生的发展。一堂有效的语文课,不仅要看优等生的收获情况,更为重要的是那些学困生是否也有收获。
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常言道: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至于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我通常采用“五个结合”的教学法:
1.读与看相结合
低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活泼的插图,并且大部分插图包含有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将课文中的插图展现出来,这样图文并茂一方面使学生养成了仔细观察的好习惯,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比如教学课文《火车的故事》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
2.读与说相结合
“读”是对信息的输入,而“说”应该是对信息的输出。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说的态度和语言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非常重视学生读与说的有机结合。例如教《泉水》一课时,我设计了“说一说”这个环节。假如你是一股清清的、甜甜的泉水,你会流到哪里去?学生通过想象思考,发言争先恐后、滔滔不绝。其中有一个学生说:“如果我是一股泉水,我会流到小乌鸦的家门口,让小乌鸦喝个痛快。”学生的发言令人惊叹,学生愿说、乐说,把课文理解透彻了。
3.读与演相结合
情境表演是最受儿童欢迎的表现形式。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使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显特点。比如,在上《荷叶圆圆》一课时,我提前准备了小水珠、小青蛙、小蜻蜓、小鱼儿的头饰,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亲身体会美丽的荷叶带给小动物们的快乐。整个课堂犹如一个舞台,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能力,也为学生搭建了交流、合作的桥梁。
4.读与画相结合
这里“画”有两层意思:一是边读边用笔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以及优美句段;二是把理解的内容用图画表现出来。这也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语文学科要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课文《画风》《画家乡》就是很典型的课例。
5.读与写相结合
写离不开读,读为写打基础。低年级也要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良好习惯,在低年级重点让学生借助读学会写生动形象的一句话或几句话,为中高年级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在教学《我要的是葫芦》 一课时,引导学生学完课文后,写写自己想对种葫芦的人说的话。
总之,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只要把看、说、读、写、画等相互结合、相互渗透,就会相得益彰。
三、教学流程的实施
下面就以两个课时最基本的操作流程,简单介绍如下:
第1课时
第一版块:趣味导入,引出目标。
第二版块:通过不同形式的读,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生自学)
第三版块:检测、了解学生对生字的把握情况。
第四版块:有指导性的课堂写字练习。
第2课时
第一版块:复习导入,明确目标。
第二版块:围绕目标选择重点,读中感悟,以读促悟。
第三版块:熟读成诵,形成积累。
第四版块: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练习实现整合。
四、多媒体的运用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其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恰当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教学内容化难为易,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1.运用多媒体能优化汉语拼音教学。
2.运用多媒体使识字、写字教学富有趣味性。
3.运用多媒体可以指导学生写字,展示学生作品。
4.运用多媒体让语文阅读更形象直观。
五、形象、直观、艺术的板书设计
在板书过程中充分利用文字、符号、图像的组合及色彩的搭配,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习效果。
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范文3
摘要:作业是日常教学中一项必不可少的辅助教学形式,通过作业不仅能够让学生的知识得以及时的巩固,还可以引导学生将学习延伸到课下,丰富他们的学习生活。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正是学生各项基础能力积累、提升的关键时期,更需要我们做好学生的作业设计,以便为他们的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但是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作业的设计应该以学生的主体性出发,让作业成为学生愿意做、乐意做的事情,而不是被逼做的事情。所以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就需要我们转变传统的作业形式,变单调的文本作业为综合作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整体统一为分层进行,变标准答案为合理答案。从作业形式、学习兴趣、作业层次、作业评价等几个角度入手做好小学语文的作业规划。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策略
一、变“文本作业”为“综合作业”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作业设计往往是让学生进行“文本默写”,一个生词要写多少遍、一段句子要摘抄多少遍……这样的作业形式不仅单调乏味,而且还容易引起学生对于语文科目的反感、厌恶,这其实是得不偿失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我们丰富学生的作业形式,变“文本作业”为“综合作业”,让学生能够感受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进而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实现作业的有效性。比如在教学《找春天》这篇课文的时候,笔者就没有给学生布置一定的写作任务,而是引导他们在课下去发现、去寻找春天的气息、春天的标志,看看春天有什么特色,之后再讲给大家听,看谁发现的最多、总结的最多。另外大家也可以搜集各种与春天有关的信息,比如图片、文字等内容,给大家展示你眼中的春天!这样的作业形式就可以很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他们的作业形式变得更加综合,实现他们的整体发展。
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新课改确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我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重视他们的主体性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自主性与学习兴趣,实现他们的自觉学习。特别是在作业布置的时候,我们就要多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结合所学习的知识,让学生能够愉快的去完成作业。传统的语文作业无非机械、重复地抄写,令人头疼的背诵,题目陈旧的作文。学生犹如疲惫不堪的渔夫在无边的苦海漫无边际地漫游。为此,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教完生字、新词后,不再让学生机械抄写,那些已经记住的生字、新词可以不抄写,难记的字就读一读,记一记,再工工整整地默写一次,布置作业时充分信任学生,承认学生学习的潜能,让学生自主学习。结果他们想方设法不抄生字,记生字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学习效率竟大大提高了。比如在一次作文写作的过程中,一个学生就向教师请教“深深的记着”应该用什么词语呢?看到学生自己主动的问,笔者就教给他们“铭记”、“铭刻在心”等,让他们能够加深体会。
三、变“整体统一”为“分层进行”
传统的作业形式就是“一刀切”,教师布置的作业对象是全班学生,但是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或者个人的学习能力差异,同样的作业在有些同学看来没有难度,但是在另外一些同学看来可能就是比较难完成的作业了。这样的作业形式就容易造成学生学习的一些不适,同时也无法收到良好的作业效果。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承认并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性,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也可一改以往命令式、强制式,给学生的作业也开设一个“自助餐”,让学生有一个较为宽松的作业氛围,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培养语文能力。
如学习了古诗《小池》后,我设计了以下几项作业:
A、背诵、默写古诗《小池》。
B、《小池》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发挥想像写一段话。
C、学习作者杨万里的另一首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比较:两首诗中所描绘的景物的异同。其中A项是巩固练习,旨在积累语言;B项是写话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C项作业期望学生迁移学法,提高阅读能力。这三项作业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给了学生一个选择的范围,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但是很多学生都会根据问题层层的进行思考,一步步的回答,“不甘示弱”的做完全部的问题。
四、变“标准答案”为“合理答案”
语文是一项人文学科,所以在笔者看来,语文答案与数学答案不同,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没有一定的标准答案,只要符合道理、有见解的,都算是合理的答案。特别是针对小学时期的学生,他们的个人知识结构、心理特征都还不成熟,对于某些事物的见解可能不是很完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要允许他们出现一定的“偏差”,鼓励他们不断进步。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创造想象能力的培养。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美国一学生说“鸡蛋里孵出里根总统”,却受到了老师的表扬,试想如果类似的事发生在我国,也许很多人要大骂他是笨蛋,或一笑置之。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的学生都是不敢越“标准答案”一步。当作业“雪化了变成”,学生回答“变成春天”,如果我们用标准答案“水”来将他的回答一口否定,那么这位学生的想象力也将被我们扼杀了。黄全愈博士的《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讲到:“创造性只能培养,不能教!”“有‘创’才有‘造’。所谓‘创’就是打破常规,所谓‘造’就是在打破常规的基础上产生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如果我们拒绝学生打破常规的举动,那我们也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拒之门外。学完《争吵》一课后,我布置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你喜欢文中的谁?喜欢他的什么?大部分学生谈到喜欢克莱谛,有一个学生却对克莱谛的做法提出了批评意见,认为克莱谛只看重友情,忽略了原则,应该对“我”的报复行为提出批评。我认为评价这样的回答不在于看学生提供的答案是否标准,而在于看他的思维过程。也就是说不在于看学生答的是什么,更重要的是看他为什么这样说,说的有没有道理,有没有独特的思维方法和理解角度,这种与众不同的意见有新意,应予以肯定。
参考文献:
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范文4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3-142-01
我国自古以来都被赋予文明古国之称,自身的文化传承已有几千年。随着时代变迁,国家也要不断地进步与发展,但不变的,是中国几千年的语言文化。要想使我国的语言文化的断续安稳地传承下去,就必须加大对这种文化的教育,尤其是做为母语的语文教学,更是要从小学生抓起。
一、小学语文阅读现存的问题
语文教学作为我国的主要学科,其对我国的民众的文化素养和整个社会的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都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就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来看,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一方面由于老师本身的专业水来不足而无法正常的完成教学任务。而一方面因为老师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拓展过深过多,时间的安排是面也不是很合理,这样就很容易出现正常的教学任务没有办法完成,而产生拖堂的现象,甚至是为了教学任务的完成而对学生进行‘蜻蜓点水’式的教学现象。而往往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很多教学都是通过阅读来完成的,这对孩子能够快速的掌握课文的内容是十分重要的,而一个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或是在教学上的阅读目标掌握不好,时间安排不合理等,都会严重地影响学生们对课文本身思想概念的理解。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过于具体化、死板化,造成了学生们的对于解答问题时思想的局限性。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对于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孩子们的思维相对都比较狭隘。在课堂上无论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教学,总会随应着许多问题,而在这一过程中,老师会根据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对学生们进行情景或是假想提问。在这一环节中,如果老师将具体的问题具体化,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们的思维向更狭隘的方向发展,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甚至会让学生们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相对的,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每一个问题都以具体化的形式让学生们接受,无疑使学生们的思想定位在一定的局限空间里,导致学生们的思路越来越窄,从而影响到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
最后,老师在阅读课教学中,对学们生们的评价过于笼统会直接导致学生们对于语文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对于普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当学生们回答完问题时,老师总会以‘很好’、‘还不错’等字眼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论,导致了学生们有一种学习的误区,认为只要在课堂上把问题回来出来,无论对错,都是好的,都是具有创造性的,从而让学生们不仅失去了对问题正确与否的判断力,对学生们提高阅读能力也产生了一定的阻碍力。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们学好语文有着十分得要的作用。因此,要想从根本出发改变以往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就要从整体出发。
三、针对有些老师专业课水平不足的问题进行改革
对于那些小学专业性水平不足的语文老师,应该要求多向资深的有经验的老师进行学习,这样有助于更快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的教学水平。另外,目标对教学的效率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先设定教学的目标,这样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中才会使所教学的知识更偏重于教学内容,对整体的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才更好。同时,因为课堂的教学时间有限,因此,对于教学的内容老师们应该学会如何取舍,这样才不会使无关紧要的教学内容占用课堂太多的时间,也有助于课堂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四、遵循启发式教学的原则,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提问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整个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也影响着学生们思维的创造。在课堂上,老师的提问其实是一种教学的过程,能过各种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们更好地掌握整堂课的教学内容。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过于具体化,问题就会变得很死板,答案也很单一,这样长此以往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们对语文阅读产生厌倦感。因此,老师要提问时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要求,比如针对一个问题,提问学生们是从哪个方面得出的结论,你认为什么什么之类的,这样得出的答案多样化,同时也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们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们的语文阅读能力。
五、对学生的评价要从科学、客观的角度出发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当学生们回答完问题时,同时要说出这位同学回答的问题正确与否,让学生们明白问题答案的对与错。老师在阅读教学中与学生们的地位是相辅相成的,阅读是学生们展现个性化的行为。因此,老师应采取积极的主导作用,对学生们不全面的回答进行提示,对学生们回答的错误答案进行纠正,并引导学生们再次回答,以此来提高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结语:由上述论证不难看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只有改变以往的固有的教学模式,采用变向的阅读教学,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也才能有助于学生们更好地进行语文阅读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杨照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2012,(7):8.
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范文5
小学语文自主课堂教学设计策略随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更注重教育观念的更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同时,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为核心,积极探索课改新模式。要求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倡导自主学习。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如何实施课堂教学设计呢?
一、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学习本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客观需要。首先,教师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能够使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得到体现。师生之间定能产生丰富的情感交流。通过情感上交流,学生能够变得勇于发言、乐于发言,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这种体验和参与会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乐趣,有利于形成良性循环。其次,教师要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实践;最后,教师要为学生自主学生提供必需的材料,让学生凭借这些材料能够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不断地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
二、加强学生课前的有效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要让学生充分做好预习教材内容,保证预习质量。教学流程一般程序是:“出示预习目标明确任务和方法独立思考合作学习检查与反馈”。教师在整个预习过程中,一方面,参与到各小组的预习活动中,与生互动;另一方面,捕捉学生在预习中出现的共性或代表性的问题,特别是在“检查”中发现的普遍性问题,以形成新的教学资源,并做好具体的反馈。通过反馈汇报,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通过预习还可以减少课堂教学的负担,加快课堂教学的节奏,适当缓解因“课时少与教学内容多”而产生的矛盾。在学习新课之前,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学习生字词,借助字典等工具书解决不懂的字词,读熟课文,试着解决课后的问题,使学生初步感知新课内容,了解重点,发现难点,增强听课的针对性。这样学生上课时,听课就有了针对性,自己哪些地方不明白就要认真听,无形中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引导学生质疑与创新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即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潜能;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他们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而教师的作用是隐性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教师在提供了一些丰富的素材后,学生就要进行大量的自主探索。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把握好质疑的时机,给学生留出充足的空间与时间,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学会质疑。把质疑问难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但是,对那些差生的学习情况不容忽略,也要予以关爱,进行协调,对他们遇到的个别问题要进行个别解决,以此促进差生的学习进程,让全班同学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和发展,都能分享收获学习成果的喜悦。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学,针对问题学,同时掌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恰当的提问引导,充分发挥学生“好问”的特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四、精心设计导入,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和自我探索
在教学活动中要精心选择引入课题的材料,教师为学生提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个过程的实质,就是要学生通过观察,搜集信息,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做好准备。采用讲故事导人,达到“有趣、生动、引起注意的目的”。在深入思考中发现疑点,强化思维活动。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的思维按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而不是硬牵着学生走。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必须靠自己的主观努力。教学过程是建立在学生的全部心理活动基础上的。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独立、自由地思考,使学生在体验和创新过程中学习。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并特别要重视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获取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利用、评价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
五、倡导合作讨论,解决问题
在当今社会,是否具有协作精神决定着一个人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有利于合作的素材,营造合作氛围,促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培养小学生的合作精神及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口述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平均分配到各个学习小组内,由每个同学、每个小组来完成,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每个小组的集体智慧,并充分发挥学生的小组优势;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设计学习活动,明确活动的目的,选择探究的策略。让其讨论交流,在讨论交流中,学生的思维会互相碰撞,互相启发,遇到的问题基本可以得到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再给予必要的点拨。
六、引导学生自主评价,提升自主学习的效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实精神、终身学习的能力,训练学生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自我评价方法。引导学生基于对自己的认识,依据学习目标和自身的评价指标和准则,对自身的学习目标、策略、方法、计划进行自我反思与评价,进而对学习过程进行积极的监控。因此,只有注重学生思维表露的指导训练,开展反思、评价,才能提高学生自我监控能力,才有助于为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创造条件。
总之,广大小学语文老师需要不断拓展自身的知识内涵,深入挖掘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组织、指导、参与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意识,提高学习成绩;积极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及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正确地设计适合自己的学习活动,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进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最终实现学生方式的转变,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悦群.关于语文学习策略的教学探讨[J].语文教学通讯,1997,(12).
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范文6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设计
一、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主体性不突出
一直以来,我们的教学注重的是让学生掌握语文学科知识,按照自己的习惯给学生统一的解说,不管学生是否爱听,是否理解,都是这样进行讲解。这样,教师对知识的理解即为全体学生的理解。学生尽可能掌握知识,知识对学生来讲,仍然是外在的,进而使学生只知道让别人来确定自己知识的正误,从而缺乏自主判断需求。因此,教师依然是主体,而学生只是听众。
(二)教学内容时代性不强
当今社会处在信息时代,知识更新速度日新月异。然而在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还是简单地将课本视为唯一的教材,教学内容只停留在教材中,不重视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查阅与时俱进的资料。不重视学生现代学习方法的掌握和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素质教育下如何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它能精心安排教学步骤,巧妙设计教学内容,适当使用教学手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合理分配教学时间,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得益彰。要设计好一个号的教学设计总体要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一)科学设置课堂教学目标
科学的设置课堂教学目标,就应该做到明确、扎实、具体,既有结合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的针对性,又体现纵观全面、以点驭面的整体性;既有具体描述、便于检测评定的参照性,又有在教学中付诸实践、谋求达成的可行性。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
实现教学目标,有赖于教学过程。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要使教学过程取得最佳效果,必须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
1.以全体学生为主体
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就课堂教学而言,这个“人”就是全体学生。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在授课时应面向全体学生,全方位的调动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的创设和谐的氛围,采用灵活多变的活动形式,使学生在愉快中完成知识的学习。总之人人都要参与到教学课堂活动中。
2.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
21世纪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从当前社会的发展形势看,更是需要这样的人才。语文课是基础课、工具课,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现在的小学生,他们的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勇于探索。针对这一特点,老师要加以指点、引导,让他们学会多元思维去创造丰富的思想。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会激发求知欲。学生的学习兴趣越高,学习的积极性越高,学习效果就越好。如果我们能把学习兴趣培养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心理需要,就可以使学生逐渐养成自觉、主动学习语文的习惯。学生只有对语文学习有了深厚的兴趣,才能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
教师应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这有利于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四)适当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现在的学校大多普及电子白板,这是时代的进步及当前教育必备硬件。而多媒体的使用可以使学生置身于一个真实的故事情节之中,全方位地感受故事情节,从而产生学习语文的激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悦耳动听的音乐、逼真的音响效果、栩栩如生的影视画面等课件,可大大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
(五)合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1.设疑提问法
设疑与提问是促进师生之间信息交流反馈,推动教学流程向前拓展的重要手段。对于学生来讲,既能集中注意力,又能诱发积极思考,培养思维能力,还能充分训练口头表达能力。作为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检查和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比赛游戏法
利用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入竞争机制、恰当运用游戏。这样可以有效的调节课堂气氛,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语文教学变得更生动、丰富,使课堂变得有趣、活泼。比赛设计要突出快速反应、角色扮演和听说训练。总之使学生们能在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学到知识,提高了学习效率。
3.角色扮演法
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或师生共同表演,把表演带进课堂或经常在课堂上的句型、对话、课文编成短句,让学生表演。使学生在合作的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赏识他人和被他人赏识,不再吝啬自己的感情,积极的给学习伙伴以评价、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