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含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含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含义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含义范文1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兴趣;游戏教学法;视频教学

培养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提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参与性与互动性的基本途径,也是帮助学生养成语文学习习惯以及语文学习主动性的关键。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应该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来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情境以及教学模式设计,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来,实现学生与教师、学习与教学、知识与能力之间的互动与联系,优化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进而全面改善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树立的教学理念

1.坚持以学生语文学习素养为导向,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与学生之间的联动。在组织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必须要坚持以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导向来选择语文教学内容以及设计语文教学形式,使得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与学生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互动与联系,尤其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增强自身的语文综合素质以及语文学习能力,使得小学语文知识教学转变成为语文能力教学。2.坚持以学生语文基础知识为导向,帮助学生构建牢固的语文知识框架。小学语文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要帮助学生构建好语文基础知识体系,尤其是掌握常用字词的含义和用法以及简单语文阅读、写作的技巧与方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树立以提升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能力为导向的语文教学观念,帮助学生构建起牢固的语文知识框架。3.坚持以学生语文实践操作为导向,促使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掌握更多的实践性语文能力。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语文方法以及语文技巧的灵活准确运用是检验语文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也是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还应该增强语文实践教学力度,增加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次数,使得学生将掌握语文知识运用到语文实践过程中去,促使小学语文重心从“教学”为主到以“实践”为主的转变。

二、培养学生的小学语文学习兴趣的基本方法

1.利用语文游戏来设计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让学生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情境中来。为了提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尝试使用语文游戏来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通过参与性强、趣味性高、知识性明显的语文游戏来引导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来理解与掌握,进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效果[1]。比如教师将学生划分成为四人一组的游戏小组,其中两人来进行一人比划一人猜的猜字游戏,第三人将猜出的字写在黑板上,第四人利用写出的字词来造句或者是解释字词的含义,让学生全方位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点,进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2.巧用语文教学视频来拓展小学语文教学形式,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途径。视频教学法是依托于现代多媒体教学软件而实施的一种视觉化的语文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利用电影、图片、动画片等教学形式来丰富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在多元化的语文教学环境中掌握语文知识以及语文方法,进而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听力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利用《舌尖上的中国》来作为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观看中掌握一些具体的词汇以及表达方式,甚至是可以利用音频来进行学生的听写或是发音模仿,让学生在视听环境下融入到语文教学情境中来,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乐趣。3.采用语文对话、写作、朗读等语文教学形式,增强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小学语文教学本身就是需要培养学生的多样化的语文综合素质以及语文实践能力,因此教师还应该结合具体的语文教学内容来组织如语文朗读、写作、对话等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立足于语文实践来学习语文知识、掌握语文思维、提升语文能力。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来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写作自己的生活日记、围绕“我的理想”进行讨论式学习,促使学生在多元化的语文学习情境中提升自身的语文能力,进而全面优化学生的语文素质。4.做好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整合,拓展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与教学模式。小学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与融合,因此教师在组织小学语文教学时,还可以考虑与音乐、绘画、科学等学科知识进行整合,让学生在其他学科逻辑下进行语文学习与拓展,进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2]。比如教师在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语文文章之后,通过自身的理解来进行绘画创作,将语文情感、画面转变成为图画,丰富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乐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语文思维习惯,提升语文实践能力,并以自身的语文学习兴趣为导向来进行自主化、主动化的语文学习活动,从灌输式的语文教学模式转变成为能力型的语文实践教学模式,如此才能真正做好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全面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综合质量。

作者:王美红 单位:辽宁省盖州市徐屯学校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含义范文2

摘要:小学阶段正是夯实语文基础的关键时期,根基是否牢固,扎实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所以,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对构建小学语文优质课堂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优质课堂

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围绕素质教育的要求,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把握学生的发展脉搏,根据学生的情感爱好、认知能力,创设灵活多变的语文教学情境,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让学生喜欢语文,乐于学习知识,提高教学成效。

一、课前精心准备

1、精心设计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师生想要达到的预期的教学结果或者标准,以语文课标所限定的范围和语文相应教材内容所应达到的深度是教学目标的确立的依据。我们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首要的是确定课堂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一栏里把知识与能力目标写出来即可,我们应该把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自始至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我们要静下心来,从多个预期的教学目标中意义选取,大胆舍取,选择出最符合学生学习发展的教学目标。追求高效课堂最本质的含义,为每一堂课,确定一个科学的教学目标,是每一个优秀老师必备的能力。

2、精心设计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确保实现教学目标的一个个的环节,它是教学活动的运动,变化、发展在时间连续性上展示所需要经历的基本阶段。常教学目标的达成是至关重要的,任何成功的教学流程都要体现这一点。教师应在学生之前诵读课文,诵读课文就是为了透彻理解教材。在一遍遍的诵读中,对课文中许多不起眼的词句中蕴含的微妙常常忽然领悟,教学设计的灵感也常常会不期而至。教蛹读懂是为了引导、指导学生读懂,这是教师钻研教材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所以教师钻研教材是要设身处地为学生考虑。

二、创设宽松氛围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宽松愉快的环境能够让人感觉到一种安全和自由。在这样的氛围中,有利于学生对于信息的获取以及知识的生成。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运用课件、语青、音乐以及视频等多种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比较宽松的学习氛围,这样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能够让学生自觉地进入到放松的学习状态。小学语文是学生对于语言理解的入门阶段,小学语文教育面临的第一任务就是要帮助儿童做好学习语文知识的准备,让他们能够适应语文教学的环境。因此,宽松愉快的教学环境能够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地寻找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从而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

三、注重语言细节

优质课堂备课要细致,教师的课堂连贯语言也是至关重要的。小学语文教师富有磁性、蕴含感情、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小学生始终处于思维积极发展的学习状态,学习效率大大提高。语文教学语言的情感是指语文教师在深刻体会语文教材的思想内容后发自内心的饱含热情的真情实感。语文教师蕴含真挚情感的极具表现力的语言能激发小学生情感的共鸣,促使小学生紧跟教师的思维引导,情感认识不断变化,起到提高学习效果的良好作用。教学语言控制着课堂教学的节奏,在语文教师富有情感变化的节奏中,时而激动、时而慷慨、时而婉转、时而忧伤、时而平静等等,语文教师在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影响下,达到熏陶小学生情感的最佳效果。同时通过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恰当运用,能有效调控小学生的课堂情绪和转变课堂学习状态,快慢得当、轻重有度、张弛适宜的节奏是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达到为高效课堂增添色彩的目的。

四、凸显学生主体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曾指出:“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好引路者,教会学生思考,凸显学生主体,这是高效课堂的深化。首先,教师要做好引路者。在语文文本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审美情趣去感悟文本,要起到引导的作用,导规律、导知识、导注意点、导能力。同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例如朗读的方法、文言文翻译的方法、现代文理解的方法等。

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合作、探究,使学生能真正处在学语文、用语文的情境中,从而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

五、注重培养习惯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农村初级中学学生语文素养不高,除与认知水平和生活环境有关外,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习惯差。那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哪些习惯,才能促进语文成绩的提高呢?

一是要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工具书的习惯。运用工具书的习惯能促进学生正确理解字词句的含义。促进学生字词句运用能力的提高。字音、字形、字义需要查字典解决,词义、成语需要查词典解决,巩同查字典、查词典的方法,养成运用工具书的习惯。有助于提高自学能力。二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预习习惯的养成能促进学生课前独自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预习习惯的培养要有针对性、实效性,预习的问题是学生能运用工具书、已有知识、文中注释能解决的问题,学生在预习的收获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更加主动学习,增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对未知问题的有效注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朗读习惯,朗读习惯的养成能促进学生对字音的正确朗读和语言的正确理解。教师要通过范读等形式引导学生正确朗读。在学生试读过程中矫正学生朗读的错误,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朗读习惯,提高学生的朗读理解能力。

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要与实际紧密结合,不断地进行创新,才能适应新课标的精神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育工作者应该综合各方面的因素,积极创新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这样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素质,提高了小学语文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欢.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J].新课程(小学版),2009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含义范文3

在小学语文界,有论者认为,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美丽转身”是深化语文课程改革的出路所在。他们坦言,除了极少数经典篇目,课文内容基本不属于语文课程的内容,因此课文内容不是教学的重点,语文教学应当以课文为工具,学习语文知识,指导方法运用。细细揣摩这些观点,我在感佩的同时也生出些许疑惑。“教课文”错了吗?“学语文”必须罔顾课文内容,和内容分析说再见吗?还有,从“教课文”到“教语文”,是否真的可以实现语文教学的“美丽转身”?

我很担心“转身说”会进入另一种实践歧途(事实上已经端倪初现)——只关注知识点能力点训练,却忽视对课文内容与含义的基本理解与把握。其实,那曾是我们一度追捧又继而抛弃的旧物。张志公先生“走个来回”的命题就是针对的这个。他说,语文教学需要有个“来路”和“回路”,既需要走入文本,也需要走出文本。烦琐内容分析的教学方式一头扎进文本沉醉不知归路固然不对,但抛弃“来路”只要“回路”也并不靠谱。

窃以为,所谓“转身”应当是一种釜底抽薪式的转变。不直指语文教学的根本病症,实质性的“转身”就不可能发生。这个症结可能不在教课文还是教语文上,因为它们还仅仅是在讨论“教”的问题,而事实上有问题的恰恰就是对“教”的过度钻营。由“教”到“学”的颠覆,可能是—种更为彻底的转变。这个具有方法论意义的儿童本位教育思想,从杜威、皮亚杰、维果斯基以来已不新鲜,道理也不复杂,但实践中却很难做到。这固然是教育的悖论使然,但语文教育理应有所作为。

立足于“学”的语文课堂应有三个基本表征:一是学得简单。不要把教学搞得太复杂,教学设计九曲十八弯也许“显得精彩”,但是我们是否考虑了,它易于孩子接受吗,又是否破坏了文章的整体美感?二是学得自然。课堂应当是孩子可以舒展身心的地方,面对现实的压力,教师应努力撑起一片天地,如果没有这个有限的缓冲,孩子架不住现实的冲击,学习便成了-一种折磨。三是学得快乐。简单、自然的课堂当然快乐。我们暂时不可能逃开应试教育的影响,但我们是否能让孩子体验到“感悟的情真意切”与“表达的酣畅淋漓”?语文素养蕴涵了理解世界与表达自我的主体需要,这种需要的满足才是“语文的快乐”所在。我们是否常常会忘记学生的这些需要,而只记着满足展示教师的“深钻研”与“巧设计”?教师满足了自己的表达欲与表演欲,而孩子只能亦步亦趋,又是否从起点上剥夺了学生的快乐?

因此,当下的语文教学应该从“教”转向“学”,应该实现三个回归:一是回归儿童。要特别关注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要。对语文教育来说,怕是没有比留住儿童对语文、对读书、对语文老师的兴趣更要紧的事。留住兴趣的方法很多,苏教版小语教材有篇课文叫《师恩难忘》。刘绍棠写道:“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故事,不仅是语文教学之所长,也是孩子兴趣之所在。当下的语文教学也许可以在这一点上有所突破。二是回归实践。即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实践。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读、思、写、辩、议,进行各种言语、思维、肢体、综合的游戏,当学生参与其中的时候,才是最主动最积极的状态。此时的教师是环境的营造者、学习活动的引导者,这种不在前台的“导而弗牵”比起固执的灌输与讲解,富有更加久远的意义。三是回归基础。小学语文自有小学语文自己的事情。儿童学语文不在“多”而在“实”,不在“苦”而在“乐”。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不在学生当下是否学得多,学得快,而在将来是否走得稳,走得远。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小学生读好书、写好字,养成良好习惯,保有持久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含义范文4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创新教学 重要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更是一个社会源源不绝的发展源泉。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要从细节着手,更要从小做起,从基础教育抓起,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更是至关重要。语文作为小学教学的基础学科,是一门十分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具有描述客观事实、记录社会现实、传递语言情感、表达内心情怀、抒发自我感受等作用,在创新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注重小学语文创新教学,提高小学语文整体教学质量刻不容缓。

一、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内涵

创新教学主要强调的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基础价值取向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的核心为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以实施素质教育为载体,适应经济时代、知识时代的环境挑战,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探索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教育的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思路的转变、教学模式的转换和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展现。小学语文学科作为一门极具情感意识、极富想象、极易产生灵感的学科,无论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还是从树立学生自我学习意识方面来说,都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环境。因此,注重小学创新教学的实施,应从语文学科入手。

二、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重要性

1.重视小学语文创新教学,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创新教学以其独特的优势和魅力崭露头角,成为众多教育工作者争先推崇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主张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不仅活跃了整体的教学气氛,调动了学生的互动性和参与性,更对提高整体教学质量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传统教学中,由于教学条件和教学思路的限制,我国九年义务教育一直处于“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状态。教师疲惫于滔滔不绝地讲授,学生厌烦于喋喋不休地听讲,教学的主体和客体都陷入了硬性的机械教学中,怎么可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必然会扼杀学生的灵性、天赋,使学生成为学习的奴隶,教学的牺牲品。创新教学的实施大大转变了这种硬性的教学形式,将学生从客体地位转换成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使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针对课文教学部分,传统教学只重视课文朗诵、课文内容分析、生词讲解等内容。而运用创新教学,增设课文内容讨论、课文情节表演、课文主题提问等环节,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延伸课文的内容,质疑课文表达的含义,加强对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视。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学生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更提高了整体教学的有效性,一举两得。

2.重视小学语文创新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永不枯竭的动力。自古至今,凡是成功伟大的人都将兴趣视为一种宝贵的财富。在教学中,教师更不能忽视创新教学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创新教学的精华之处在于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为学生营造轻松活跃快乐的学习氛围。在快乐中学习知识,在知识中发挥兴趣,在兴趣中产生创新。创新作为一项漫长而艰巨的过程,不能求胜心切,循序渐进,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做起。例如:在讲解小学语文《乌鸦喝水》时,教师可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再现乌鸦喝水的场景,引发学生的想象,提出“如果不利用小石子,乌鸦怎么才能喝到水?”的问题,引发学生的讨论,学生展开思路,发挥创新,献计献策,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讲解《第一次抱母亲》文章时,教师开展了“回家抱母亲”的活动,让所有学生回家都主动抱一次的母亲,并将感受记录下来。每位学生都在课堂上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对“什么才是真正的母爱”等问题进行讨论,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体会人文主义关怀。

3.重视小学语文创新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人类在创造活动中积极向上、富有行动力的意识形态,是创新行为和创造力的前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从创新教学方法着手。教师在实施创新教学设计时,注意创新方法的应用。例如:在讲解《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时,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问题,让同学带着问题阅读。问题不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所产生的答案也有所不同。同时,教师可将学生带出课堂,走进真正的大自然,让学生在大自然中真正感受文章中的意境,并自我寻找真正的自然答案。通过社会活动的实践,学生不仅了解了课本知识,更将现实生活与课文联系了起来,增强了创新意识,培养了人文情操。

创新教学是我国教育改革中的一次创新和尝试,教师在长期的探索中发现:只有不断加强对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重视,才能真正将创新教学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发挥其优势。

参考文献:

[1]祖力皮亚·吐尔逊赛普鲁.浅谈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6).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含义范文5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意识;教学培养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课堂教学应结合语文课程的特点及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全面培养学生的主动积极学习的意识,进而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笔者结合多年小学语文教学经验,从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出发,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的必要性及方法进行了简要探讨。

一、小学语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必要性分析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不仅仅是一门需要学习的课程,更是一种语言交流工具。在小学语文教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可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和写字能力,同时还可以对语感及丰富的语言进行积累。新课程改革以后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求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可以对知识进行自主探索,树立自主意识和自主信心,自主学习能力得以培养,进而才能真正提高对语文的学习效率。此外,小学生处于德智体的发育时期,玩是他们的天性,根本不会把心放在学习上,通过有意识的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可以看做是培养学生由“爱玩”到“爱学习”的一种过渡,为学生以后的主动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分析

1.趣味导学,激发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未知的事物产生兴趣,才能产生对学习的动力,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只会关心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因此,为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选用适当的教学途径及方法,引发学生对学习的情趣,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为此,教师精心地研究教材,发现和探索课本中和生活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事物,然后巧妙设计课堂教学教案,达到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目的。例如,在讲解《买椟还珠》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在课程的引入阶段让学生对“漂亮的盒子”和“珍珠”做出选择,学生会异口同声地选择珍珠,由此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在引入“买椟还珠”的寓言故事,最后学生会结合寓言的内容和自己的感受自主探索寓言的寓意,不仅明白了文章的含义,还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学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阶段,很多的事物只能停留在对形象的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实践锻炼,增加学生自主活动的机会,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讲解《自我介绍》这一课时,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做自我介绍,教师在讲解完如何进行自我介绍以后,可以组织一次小活动,让每个学生去讲台上进行自我介绍,或者做一些小游戏,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然后结合所扮演的角色进行自我介绍,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所要讲授的知识内容,还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使学生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3.培养和激发学生质疑问题的习惯

尽信书不如无书。学生对事物产生疑问,可以大大提高他们的探索欲望和学习兴趣,通过对提出的疑问进行真实性探究,全面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培养质疑的习惯,为学生提供提出疑问的契机,教授质疑问题的方法,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进而促进他们主动的学习。例如,在讲解《琥珀》这一课时,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琥珀的形成过程,本课中讲的琥珀的形成是科学家合理想象出来的,教师就可以问学生为什么会有这种设想、你觉得科学家的这种设想合理吗等问题。这样学生通过产生疑问,可以发散自己的思维,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索,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新课程改革以后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只有将小学语文教学打造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营地,才能让学生真正感知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才能真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含义范文6

一、情境教学的含义

情境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的场景,让学生在具体场景中对知识进行理解,促进学生的感官,使他们对知识有深刻理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可以运用情境创设的方法来进行教学,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情境创设对语文课堂教学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会和感受,激发学生的语文思维,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二、情境教学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作用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进行灌输式教学,会使小学生对语文课堂学习没有兴趣,每天在教师的强制要求下进行学习,使学生进行枯燥的学习和记忆,课堂教学效率低下。随着素质教育的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理念发生了变化,课堂教学中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意识,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运用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小学生对事物的兴趣持久度不长,为了让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精神集中,教师可以创设丰富多彩的课堂情境,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例如,在教学《坐井观天》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青蛙在井底的动画片,让学生在上课一开始就保持高度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观看和课文内容相关的动画片把他们引入到对课文内容的深入探究中,提高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提高。

2.运用情境调动课堂氛围 由于小学生的性格活泼,他们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课堂学习中积极主动地和教师进行互动,创设活跃和谐的课堂氛围。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思维也处于活跃状态,他们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快速做出反应,并对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进行积极主动地探究,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同时,使课堂教学效率也有效提高。

三、情境教学的方法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需要深入探究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点,创设的情境既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又要能让他们积极地对新知识进行探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以下方法进行创设情境:

1.运用多媒体的直观特性进行情境创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的运用进入到了学校教育中。由于多媒体能把抽象、静态的知识转化成丰富的动态画面,可以让学生在观看直观影像的过程中激发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提高语文思维能力。在多媒体创设的情境中,学生能体会到课文中的场景,让他们轻松地和作者的情感进行融合,和作者产生共鸣,达到对课文内容深刻理解的目的。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教师有了更多的时间来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对他们存在疑问的地方能及时进行指导和点拨,让学生在探究时提高效率,使他们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喜欢上语文,并积极地对语文知识进行探究,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发展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

2.创设问题情境,发展学生语文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深入思考,提高他们对语文课文的理解,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在利用问题创设情境时,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根据重点段落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思考和探究过程中再次深入阅读课文,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创设问题情境,就要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能积极调动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来探究,在质疑和释疑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使他们的语文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3.利用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传统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在教学改革蓬勃发展的今天,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以多种形式,在多种阵地上进行。在语文教学中,我尝试了将学生领出课堂,走入大自然,利用大自然的情境来为教学服务。例如,教学《秋天的图画》一课时,讲到“天空中的云,有的像……有的像……”我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在大操场,让学生实地对天上的云进行观察。当时天气晴朗,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与课文中的情境差不多。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想象。纷纷发言:这朵云像骆驼,那朵云像手枪;这朵云像白兔,那朵云像绵羊;这朵云像一只公鸡,那朵云像一棵树……然后再领学生进课堂,进行课文的学习。由于学生有了直接的体验,对课文中的内容不但理解得透彻,而且朗读得特别有味儿!这里,我利用大自然的情境,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免费且最实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从自己的观察中得到了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