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设计的要求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语文教学设计的要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语文教学设计的要求

语文教学设计的要求范文1

语文教学设计是语文教师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探讨最优的语文教学途径,以促使学生的语文认知结构、语文行为技能和语文情意品质产生预期变化的系统工程。它提出最优的教学途径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开发促使学生获得这些知识技能的经验和环境。语文教学设计课程旨在开发与总结有效的语文教学理论与经验,促进中小学生在语文认知结构、语文行为技能和语文情意品质等方面实现预期变化。

一般说来,教学设计就是教育实践工作者(主要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具体说来,则是指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

教学设计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逐渐发展成熟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语文教学设计的研究始于1996年,语文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原理在语文学科的应用与发展。它从学生语文学习需要分析入手,由确定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起点行为,到分析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任务,落脚于用学生学习行为的改变来陈述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目的在于使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行为具有可操作性、可观察性和可检测性,从而有利于中学生在语文认知结构、语文情意品质和语文行为技能方面实现预期变化;不仅如此,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语文教学设计还着力于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开发研究,从教学媒体、教学方法与课堂结构等方面做出全面规划,并且对学生的学习业绩评价也要求做出前瞻性预测。

一、语文教学设计的性质与任务

语文教学设计作为一门教师专业教育技术课程,具有应用理论性质。它不仅要提供相关的教学设计的陈述性知识,而且以传授语文教学设计的程序性知识为教学重点,以提高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技能为目的。

因此,语文教学设计的任务,就是作为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必修课语文教学论的补充知识,以选修课的形式对高师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实习前的培训。同时,它也是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在岗语文教师继续教育的必修课。

二、语文教学设计的依据

中学语文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良好的教学设计必须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语文教学设计以当代行为科学、系统科学、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理论基础,例如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理论,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等。

一般说来,中学语文教学设计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现代语文教学理论。

理论的指导是教学设计由经验层次上升到理性、科学层次的一个基本前提。科学的理论是对教学规律的客观总结和反映,依据科学的教学理论和学习原理设计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学设计的方案和措施要符合教学规律。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教师,特别是从事教学工作时间不久的教师,由于不懂得如何在教学理论指导下对教学做出详细规划。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随意发挥,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即使是有些有经验的教师,由于轻视系统的理论指导,教学时局限于经验化处理,因而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因此,教育工作者只有自觉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设计,才有可能使教学摆脱狭隘的经验主义,才有资格谈论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2、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

从根本上讲,教学设计的全部意义就在于满足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在于为实现这种需要提供最优的行动方案。因此,教学设计最基本的依据就是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离开了教学的现实需要,也变谈不上进行教学设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集中体现在教学的任务和目标中。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首先明确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并对它们进行认真的分析、分解,使之成为可操作的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各种教学因素,选择设计必要的教学措施和评价手段,使教学设计方案在立足教学现实需要的基础上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3、学生的特点。

教学设计的基本特点之一是它既关心“教”又关心“学”。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教师的“教”,也存在着学生的“学”。教是为了学,学是教的依据和出发点,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在决定教什么如何教时,应当全面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认识规律和学习兴趣,着眼于辅助、激发、促进学生的学习。

语文教学设计的要求范文2

一、 深入研究高中生身心特点

语文教学工作是一项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活动,无论是知识点的灌输还是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师生之间的互动。要提高教师和学生之间教学互动的效率,应当充分研究教学对象的身心特点,根据他们的思维发展状况、心理特点等采取更加恰当的教学模式,从而使教学工作与学生的实际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例如,针对学生自尊心强、爱面子的特点,应当适当提高表扬的频率,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从而为各项教学目标任务的有效落实营造良好环境,体现积极情感的促进作用。

二、 充分融入现代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支柱之一,教师需要借助于教学手段的帮助,为教学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各地各学校加大了教学设施投入,多媒体设备已经得到了普及,教师应当充分运用这些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率。

首先,教师在语文教学设计中要准确定位信息手段的作用,认识其重要性、实用性,将其作为语文教学开展中必须考虑的因素。其次,在教学设计中要突出自主创新,出版社发行的多媒体课件无论制作多么精美,都不能完全切合教学实际。所以,广大教师应当自主设计教学课件,根据教学实际需要以及本地区特点,制作更加切合教学实际的课件,同时要对课件的使用频率、使用范围、使用契机等进行周密设计。使用的频率要控制恰当,使用契机上重点抓住教学导入、信息演示、情境创设等环节,在多媒体运用的内容上要精心选择,精心挑选与教材联系最为密切的内容。

三、 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就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参与的愿望更加强烈。这样的特点决定了高中语文教学设计,特别是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必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此相对应的是要体现教师主导作用。

教师要对学生主体作用如何体现做出准确判断,哪些方面体现、怎样体现要融入到教学设计之中。为了有效提高重难点突破的效果,教师应当设计独立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研究,鼓励他们深入思考和相互讨论,集中大家的智慧解决问题。课前预习环节也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教学设计时可以布置一些思考提纲,要求学生认真分析研究、自行寻找问题答案,等等。同时,要充分发挥教师启发引导的促进作用,让师生互动成为主旋律。为了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教师必须充分抓住课堂这一重点环节,在教学设计中体现精炼、高效、互动,将教学环节充分整合,充分考虑教学中涉及的相关问题,认真分析,逐一突破,确保教学设计科学有效,为课堂高效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四、广泛兼顾学生语文基础差异

高中生的语文基础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经过了前面九年的语文学习,学生之间出现了一些不平衡现象也是很正常的。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兼顾学生的差异,既要准确判断,又不能盲目乐观。

首先,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对学生进行中职语文课堂“主体性”教学研究 王海璧

中职语文课程的教学,应当突出其工具性职能,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创业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的发展。中职语文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要充分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一切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课堂内外教学活动的有效结合,积极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文学鉴赏能力以及利用语文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生个性化素质、职业素质和性格品质的不断完善。

一、平等对待学生,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中职教育体系中,语文课程的地位相对弱化。与专业课程相比,学校安排的课时不是很多,语文教师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面临着较大的教学压力,习惯于开展单向灌输性的语文教学,教师就是语文课堂上的权威,多数情况下学生只能进行被动式的学习,所以,学生的“主体性”遭到压制,师生关系也是不平等的。因此,要想确保学生在中职语文课堂上的“主体性”,语文教师必须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不仅要同学生“平起平坐”,更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转变过去那种“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充分尊重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主体性地位,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例如,在《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各项教学活动都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要给予学生更多自主科学全面的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应当着眼于学生前一阶段的综合学习状况,分析评价学生的学习基础,科学地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级。其次,在科学划分层级的基础上,要设置相对应的教学目标体系,以及和教学目标相匹配的教学活动流程,从课堂提问到作业设置,都要体现学生的差异性目标。考试考核环节也要采取差异性的方法,让语文教学活动体现出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特点,确保广大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特别是要通过分层教学目标及相应的教学活动,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让学生学得更加轻松快乐。教师只有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兼顾了学生差异,才能确保语文教学工作从整体上提高针对性,确保学生能够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

五、 聚合课内外优质教学资源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切忌仅仅局限于课堂。语文教学活动是一项立体性工作,教学设计时要放眼课前课后,使课内外融为一体,这才是素质化的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一方面要让学生的学习环节充分向前延伸,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教材内容,丰富语文基础知识,提炼语文学习难点。另一方面还要向课后拓展延伸,通过各种研究活动、探讨活动、实践活动使语文学习中的难点问题能够在更大范围内进行研究。

语文教学设计的要求范文3

再看看另一种情况:当教学内容确定后(教师通过教学参考书、教案设计书知道了“派教的内容”),让老师们自行设计教学方案,却经常“找不着北”,不知道如何设计教学活动,也就是不知道如何操作才能够把“教学内容”变成“教学活动”。教学成为这样一种状况:教学内容研制是独立的――教学参考资料有的是;教学设计是独立的――各种教案、备课手册有的是;教学是独立的――教师成为“演员”,贯彻“导演”指令。就像在一个饭店里,买菜的、烧菜的、端菜的是三个不同人的独立工作。教师成为“端菜”的。最典型的例子是当下各级各类公开课、赛课中的“三化”现象:备课专家化、设计团队化、执教演员化。曾经组织教师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完成指定材料的“设计”和“教学”。发现效果极差,原来,离开了各种参考书籍、网络媒体,教师的教学能力成为“残疾”。难怪有专家慨叹:语文教学实际陷入了“没有内容胡乱教(教学),有了内容无法教(设计)”的怪圈。

解决这些问题的路径是需要教师做切切实实的“教学化”研究:沿着教学的合理逻辑: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实践,解决“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

一.教学化:概念的界定

所谓“教学化”,是指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学实际情况,采取“用教材教”的策略,从“教材内容”中选择、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并将其转化为“教学设计”的过程。也就是解决语文教学“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

所谓“教材内容教学化”,就是将教材内容转变为教学设计的过程。这个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就是将教材内容转变为教学内容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基于课程标准既定的情况下,从“语文教材内容”到“语文教学内容”的过程。换言之,就是以课程标准为指针,凭借语文教材,选择适合教学的内容(所谓适合,就是这些教学内容要有助于形成“语文素养”:一是为形成一定的文学、文化素养;二是形成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能力必须教学的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价值观等,即语文知识)。第二步就是将已经确定的教学内容转化为教学设计的过程。换言之,就是将静态的内容转化为动态的教学操作的过程。第一步是解决“教什么”的问题,第二步是解决“怎样教”的问题,两者构成“教学化”的圆满过程。

二.教学化:支撑的理论

其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规范性文件,对于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的掌握尺度有标准意义。教学化必须依靠本标准划定的学段(年段)的语文教学目标要求确定相应的课堂教学目标,配套、落实对应的教学内容,然后才能够将教学内容转化为教学过程。

其二,任务分析理论。任务分析是指在教学活动之前,预先对教学目标中所规定的需要学生习得的能力或倾向的构成成分即层次详加分析,为学习顺序的安排和教学条件的创设提供心理学依据。它由确定学生起点能力、分析使能目标及类型、分析学习的支持性条件等环节组成,并通过将教学目标所蕴含的学习结果类型进行分类和指示达到目标需学习的步骤来完成。总之,经过任务分析可以明确要完成某项任务即达成某项目标需要教什么,教的顺序是怎样的,教的方法是什么等。具体来说,语文教学内容同时面对两个问题:一是针对具体情境的这一班学生,乃至一个组、一个人,为使他们更有效达成既定的课程目标,“实际上需要教什么”;二是为使具体情境的这一班学生,乃至一个组、一个人能更好地掌握既定课程内容,“实际上最好用什么去教”。这样,基于现状的分析,结合任务分析理论与语文教学内容两者内涵,可以运用任务分析理论来确定语文教学内容。

其三,教学设计理论。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所谓教学设计,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对教什么(课程、内容等)和怎么教(组织、方法、传媒的使用等)进行设计。”教学设计理论综合和吸纳了系统理论、传播理论、学习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建构学习理论等理论元素,形成教学设计的体系,对于教学内容教学化有指导意义。

其四,情境教育理论。“情境教育”之“情境”是“有情之境”,是“活动之境”,是一个有情有趣的网络式的师生互动的广阔空间。情境教育不仅从哲学上找到依据,而且还从科学上借鉴现代心理学的暗示、移情、角色学、心理场等研究成果,构成情境教育的基本原理。教学内容教学化的过程就是将“知识”转化为“教学”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依靠某种适宜的情境完成。

三.教学化:研究的原则

1.尊重语文教材地位。

教学化的起点就是教材。一般地,语文教材即语文教科书(课本或课文)。吴小鸥先生在《教科书,本质特性何在?》一文中指出:“教科书是按照一定的目的,以文化信息为基本载体,有意识地确立文化标准的文本。”教科书是作为国家规定的教师教的凭借和学生学的凭借具有明确的意识形态的确定性、学科知识的规范性、能力培养的指向性。教科书便具有“神圣不可侵犯的文化价值观范与模铸人思想、制约人行为的力量。教科书所确立的文化标准,明显地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也是文化选择与文明进化的结果。”(吴小鸥,石鸥《“共和国教科书”新文化标准探析》)要充分尊重教材的地位,从教材内容开始“教学化”之旅――教材内容教学化――教学内容教学化。

2.发挥教师主体作用。

教学化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研究活动。教学化过程中,教师的主体性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教学内容的遴选。选择的依据有三:学生实际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文本最显著的构思与语言个性;《课程标准》对该年段的基本要求。这一步是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二是教学活动的设计。就是将已经确定的教学内容转化为教学设计的过程。这一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通过活动的设计,将教学内容变成教学活动,使教材学习化。从教材内容到教学内容再到教学活动,教学化在教师的主体作用之下得到圆满。

3.重视发挥学生作用。

教学化的目的是让学生“好学易学”。要使“教学化”效果好,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这就要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因素。一是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和兴趣;二是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性,要让学生成为“主体、主人、主角”:学生有权决定教学进程、学生有权提出问题、有权发表创新观点;学生能尽可能多地使用课堂时间、能尽可能多地参加主要活动、能尽可能多地接触学习资源;学生能成为自学能手、成为主要演员、成为“小老师”。

4.既重预设更重生成。

教学化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活动,有很强的预设性。但是,我们不能够以预设为唯一路径开展教学,因为课堂是师生间多向、动态和开放的对话交流的现场,这个现场具备太多的不确定性和生成性,而生成是教学的精彩之处,是学生生命的丰采!重视预设,就是教学化的第一步,没有很好的预设,教学就可能漫无目的或者走进死胡同。有了好的预设,不代表教学的成功,因为评估教学效果看的是“学”的效果而非“教”的效果。所以,教学化的过程中,预设不必精细到“滴水不漏”,要留有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的思维自由些、眼界宽敞些。

四.教学化:操作的目标

第一,通过教学化研究,找到确定教学内容的基本策略。课文只是我们要教学的内容的载体,语文课的教学内容隐藏在语文课文中。于是,“教学内容是什么”这么一个在其他学科里老师们开始实施教学前就已经解决的问题,在语文教学中还是一个等待解决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第二,通过教学化研究,找到把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化”处理的策略和方法。在教学内容确定以后回避不了的问题是用什么方式、方法教、教到什么程度,也就是把教学内容转换为教学操作。当找到教学内容的处理的策略和方法,就学会了用教材教,也将用教材教出合宜的语文知识,使学生形成合宜的语文能力,这样就真正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语文教学设计的要求范文4

关键词:普通高中;理科班;高效语文课堂;教学方法

普通高中理科班高效语文课堂的推进对于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相关教师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本文就普通高中理科班高效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研究的必要性以及普通高中理科班高效语文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分析。

一、普通高中理科班高效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研究的必要性

与初中教学相比,高中教学具有时间短、任务重等特点,高中生直接面临着高考的压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文科班语文教学相比,理科班在语文教学开展过程中所面对的困难将会更多,由于理科班的学生绝大部分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热情都远不如学习数学、物理等学科,这就使其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参与的自主性不高,也是导致目前我国普通高中理科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不能提高的最主要原因。普通高中理科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高效性将会直接对于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造成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积极采取措施对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效率以及质量进行提升,从而为理科班学生全面均衡发展的实现创造条件。

二、普通高中理科班高效语文课堂教学思考

1.语文教师要对自身语文素养进行提升

俗话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因此,要想使普通高中理科班高效语文课堂能够顺利推进,语文教师必须对自我语文素养进行提升,只有语文教师的语文素养能够满足甚至高于教学要求,才能够在语文教学中增加语文教学的趣味性,而不是只扮演呆板知识的搬运工的角色,这对于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是极其有利的。为了使自身语文素养得到提升,教师必须把读书作为自我生活的一部分,用丰富的学识来武装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普通高中理科班的语文教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语文功底外,也要对语言学、美学等相关知识进行了解,尽可能在对学生进行语文教授的过程中提出自我独特的理解和看法,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学识的魅力来吸引学生,让学生能够更加踊跃地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说具有渊博的学识是普通高中理科班语文教师保证课堂高效性的必要因素之一。

2.加强教学设计有效性的提升

教学设计是一个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对于流程掌握的基本依据,是语文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的载体,是高效语文课堂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之一。传统的语文教学设计绝大部分都大同小异,这对于学生语文学习热情的调动是极其不利的,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为了保证语文教学的高效性,语文教师必须加强设计创新性的提升,尽可能让语文教学课堂能够以打破常规的形式存在,这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是极其重要的。好的教学设计应该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新收获,教学设计时既要充分吸取传统教学设计的精华部分,又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创新与突破,要加强学生在课堂中主体地位的体现,这对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高效性的保证是极其有利的,语文教师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

3.加强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确保课堂高效性的必要因素,因此,语文教师要想对语文课堂的有效性进行提升,就必须加强对课堂良好氛围的营造,尽可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语文的学习。在对语文课堂氛围进行营造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尤其要注意对学生“注意点”的迎合,对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要善于呈现,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处于活跃状态,这对于语文课堂质量的提升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此外,语文教师也需要注重自我教学态度的调整,多给予学生鼓励,最大限度地对学生的自尊心进行维护,这对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普通高中理科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是相关学生语文成绩能够得以提升的重要前提之一,因此,相关的语文教师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积极对现有的语文教学课堂进行改革,从而最大限度地确保普通高中理科班语文课堂的高效性,这对于学生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袁贵仓.优化语文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J].青海教育,2014(12).

[2]张金凯.打造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15(2).

[3]叶斓.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J].教育研究,2015(7).

语文教学设计的要求范文5

一、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是必然趋势。小学语文教学不能教学科研相分离,教师应该把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都纳入语文教学科研中来,通过语文教学的过程来不断地发现问题,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问题,在努力研究与实践过后通过教学过程不断地检验科研成果。新型教师必须提高对科研的重视,将教学过程作为科研课题的来源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过程当中,只有如此,才能够保证教师的教学过程得到不断完善,实现教师教学素质的提高。

二、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具有创造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能够在备课的过程中充分理解教材,同时教师要根据课文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总结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有意识对其进行着重深化的讲解,以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作出深刻的理解。教师要把握住教学的目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对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问及的问题做出总结或者有针对性地提前设计课堂问题,以便引导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满足以上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要具有创造性,即在不偏离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教材做出延伸,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满足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同时也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具有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

教师应该作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演”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应当围绕教学目标来开展设计工作,同时要以了解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来保证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设计教学的步骤来确保课堂教学开展的流畅性。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总结重点和难点,并设计出合理的提问来引导学生,同时教师也可以尝试在教学方法上的创新,如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情境来实现对学生情绪的感染,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能够调动学生的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重视教学语言的感染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掌握的一项基本功。教学语言是否具有感染力也直接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最终的教学效果具有很大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重视语言美。教师应当使用标准的普通话为学生做好榜样,在教师的语言表达中要让自己的语言具有感召力和感染力,让学生在教师的语言熏染中养成谈吐文明的习惯,并在教师语言的魅力下感悟课文中蕴含的感情与道理。同时教师应当重视自身口语的熏陶力,即在教学语言表达的口语方面要实现条理清晰,并且具有亲和力,使学生不仅能够在教师有序的口语表达中受到启发,同时能在具有亲和力的口语表达中建立与教师和谐的关系。其次,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演讲素质,即在语言表达合理的基础上善于利用自身渊博的知识,通过内容的扩展、表情的变化、抑扬顿挫的语调以及肢体语言来感染学生。

语文教学设计的要求范文6

关键词:语文;不变;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1-0090-01

在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这五年中,笔者与语文结下了不解之缘,经验教训的确不少。在这里,就将笔者这几年来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收获谈几点感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通过这几年的小学语文教学,我深刻地意识到,尽管语文教学内容多姿多彩,形式多样,但总结起来只有两点:那就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变”与“不变”。其实,小学语文教学通常包含两方面的因素,一是相对稳定、很少改变的因素,这就是即要让学生掌握语文工具,正确理解和熟练用运祖国的语言文字,在识字、阅读、写作、听说几方面达到合格的程度;同时,通过语文教学,丰富和提高小学生的精神世界以及文化素养。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尽管不同的教师对这个基本任务的表述和解释各有不同,但我认为实质并没有多大差异。

教学实践证明,培养小学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识字、阅读和写作的实践,而这些都是在实践中反复磨炼的结果,并没有捷径可言。小学语文新的课程标准和新的教材,编入了大量精选的好文章,同时在“语文天地”中还指定了课外阅读的书目,设计了许多生动、活泼、有趣的课内、外写作活动,这就保证了基本任务的完成。教师要在新的小学语文教育理念指导下,让小学生认真地去识字,认真地从事阅读实践和写作实践,这是无可代替的。同时对丰富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十分有必要,而且还大大有利于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与此同时,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看到,许多好文章本身含有丰富的人文因素,这些并不需要教师外加太多的东西。例如六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景阳冈》的教学,首先要让学生熟读课文,并且引导学生理解“武松”这个人物的某些精彩的动作和语言,以及心理活动的体现,让学生亲身感受语文中所蕴含的“变”与“不变”。扩展开来,还可以欣赏杜甫的《春夜喜雨》,比较学习的《卜算子 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还有《将相和》中各人物的性格特征,这些都是小学生在写作中模仿的好作品,还有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丁丁和牵牛花》,鲁迅笔下的《少年闰土》,学生学习了这两篇课文后,丁丁和闰土的形象跃然纸上,活灵活现,这都是孩子们学的楷模。

与此同时,小学语文教学还含有另一个因素,一个相当活跃、时有变化乃至重大改革的因素,这就是小学语文教育的理论和理念、小学语文教学的设计和方法等。

(1)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因此,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这就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所教语文的价值,而且也不能仅把小学语文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这是教师在小学语文中把握“变”的一个关键。

(2)语文教学不仅是教师教的问题,而是教师怎样教,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小学语文学习不仅停留在课堂上,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并不是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死板教学。那么,这就需要教师真正的解放思想,放开手脚,大胆创新,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方法,努力创建高效课堂。让学生能够轻松学习,学有所得,学有所用。让自己的教学能够有特色,真正让小学语文课堂活起来,让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感兴趣,变不爱学为我想学,我爱学,我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