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泡沫经济的形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泡沫经济的形成范文1
【关键词】泡沫经济;成因;防范
20世纪90年代初期,日本经济泡沫破灭,日本经济受到严重打击,这之后的十余年间日本经济出现了严重的衰退,被称为“失去的十年”。近年来,我国经济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逐渐减慢了快速发展的势头,出现了某些泡沫经济的特征,因此,研究泡沫经济,寻找防范措施具有现实意义。
一、泡沫与泡沫经济
(1)泡沫及经济泡沫。“泡沫”原意是由不溶性气体分散在液体或熔融固体中所形成的分散物系,也即聚在一起的许多小泡。其引申意思是比喻某一事物表面上繁荣、兴旺而实际上存在着虚浮不实的成分,较多的用于经济领域,即经济泡沫。所谓经济泡沫指的是由于局部的虚假的投机需求使资产的市场价格脱离资产内在价值的部分。它实质是与经济基础条件相背离的资产价格膨胀。
“泡沫”一词是人们对经济经过一段时间的迅速繁荣,然后又急剧下滑,最后像肥皂泡一样破灭这一兴衰过程的生动描绘。历史上,荷兰的“郁金香狂热”就是典型的事例,当时,郁金香的价格飞涨,无数的荷兰人为之疯狂,争相购买,期望其价格继续上涨,但“泡沫”突然破灭了,人们争相抛售,价格大跌,许多人损失惨重。
(2)泡沫经济。泡沫经济是指一个经济中的一种或一系列资产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价格泡沫,并且泡沫资产总量已经占到宏观经济总量的相当大的比重,而且泡沫资产还和经济的各个部门发生了直接或间接性的联系,并且一旦泡沫破裂,将给经济的运行带来困境,或者引发金融危机,或者引发经济危机。具有这样特征的国民经济,称之为泡沫经济。 前述的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经济就是典型的泡沫经济。
二、泡沫经济的成因分析
泡沫经济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但其本质的成因是国家经济本身存在某些局部泡沫,在内外环境因素作用下膨胀,金融当局又没有及时采取正确的货币政策加以干预,从而导致大范围的泡沫出现,形成泡沫经济。下面是一些具体的、造成泡沫的因素:
(1)采取市场经济,这是泡沫经济产生的前提。历史上的泡沫事件都是由于对未来预期的偏颇,形成过度投机导致的。在计划经济时期,投机是受到抑制的经济活动,过度投机无法存在。在市场经济时期,投机才是被允许的。正常的、适度的投机活动不仅可以增加市场的流动性,而且可以起到价格发现的功能,提供资源配置效率。然而,过度投机行为会加大价格的波动,造成大量的泡沫,从而形成泡沫经济。
(2)资金的投机需求是产生泡沫经济的必要条件。居民储蓄中,除了少部分用实物和货币直接储藏外,多数用于直接或间接投资,以使得资金增值。在投资过程中,人们自觉或不自觉的参与到投机活动中,以获得更大的资金增值。随着投机资本的增加,投资机会越来越少,迫使人们的资金更多的选择投机,造成投机资本扩大。投机资本的扩大,不仅使得实现预期效益可能性增加,而且使得价格上涨具有持续性,最终导致规模、幅度和范围更大的资产泡沫出现,形成泡沫经济。
(3)国际游资是泡沫经济发展的推手。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技术进步、金融工具创新,以及金融管制的放松,金融市场出现国际化趋势,为各国的投机资本在国际间流动提供了渠道,从而形成规模巨大的国际游资,称为“热钱”。国际游资的流动就是寻找盈利机会,一旦某国由于盈利预期导致某种资产价格上升,就会带来大量的国际游资流入,推动价格进一步上涨、飙升,形成投机性价格泡沫。当价格出现某些下跌预期时,国际投机资本又会主动买空,导致泡沫的迅速破灭,形成金融危机。
(4)经济环境变化、经济规范失衡是泡沫经济出现的内因。经济环境总是处于不停的变动中,这种变动就可能造成价格由原来的均衡变为不均衡,一旦高估了这种影响,就可能出现价格泡沫。20世纪90年代,我国海南省的房地产泡沫就是典型事例。当时,随着海南建省,创办大经济特区,对经济环境变化给海南房地产价格带来了巨大的上涨预期,大量的投机资本涌入,使得海南房地产价格在短期内猛烈上升,形成巨大的房地产投机泡沫。
(5)居民的群体行为也是泡沫经济出现的重要因素。群体行为就是人们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行为模仿,在经济领域就是“追涨”或“集体杀跌”。
综上所述,所谓泡沫经济是指由虚假需求形成的局部经济泡沫通过一定的传导机制使社会有效需求得到过度刺激而形成的虚假繁荣现象。在这一过程中,既有一国的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影响,使得其社会资产的价格脱离价值的放大,形成泡沫经济。
三、防范泡沫经济的对策
一切泡沫都逃脱不了破裂的命运。2007年当全世界都认为美国的房子价格只有往上一条路,次贷危机爆发,泡沫破灭,房价开始跳水,一直到现在美国依然在衰退边缘挣扎。当前,中国也存在过高的资产预期,以及过度延伸的信贷供应。这个泡沫是有意识地自行破裂,还是无意识地突然暴力破裂,将决定中国经济是否硬着陆的命运。我认为防范泡沫经济的对策主要有:
(1)建立金融预警体系。面对巨大的未知风险,一个较好的对策是建立预警系统,预知风险的发生,提早防范。因此,建立应对金融危机乃至泡沫经济危机的金融预警体系就十分必要了。建立这一体系一方面是防范和化解自身金融风险,降低损失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防止和降低国外金融危机传染和冲击的需要。
(2)加强金融监管,加强国际间金融监管合作。通常认为近几次泡沫经济都是由于国际金融监管的放松所致,因此加强金融监管,加强国际间金融监管的合作必然是防范泡沫经济的重要对策。一方面,加强金融监管,减少金融的对外开放度将有力的阻止国际游资在我国金融市场随意出入,降低和防止国际游资对我国经济的巨大冲击。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又不能“闭关锁国”,而应积极面对,通过加强国际间的金融监管合作应对国际游资的冲击,防止金融危机的传染。
(3)改进货币政策的运用。一般认为错误的货币政策是导致经济泡沫放大的重要因素,因此,改进货币政策的运用,减少其对泡沫的助推作用显得十分重要。在全球性经济衰退的今天,我们既要通过加大货币投放,通过投资拉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又要十分注意货币投放的时机和数量,防止造成新的经济泡沫或者说成为泡沫经济的助推剂。
(4)对外贸易和金融联系的适度多元化。美国次贷危机以来的经验表明,我们不能过分依赖少数经济强国来发展对外贸易,尤其是在金融领域。我们需要推进对外贸易和金融联系的适度多元化来适当的分散风险,要积极推进货币结算的双边化和多元化,减少金融危机传染的危害。当前发生的中日“危机”可能引发的贸易战,也要求我们增加对外贸易和金融联系的多元化,减小风险。
(5)增加政策信息透明度,引导居民投资。由于我国存在比较明显的“群体行为”和巨大的居民储蓄,因此,增加政府政策信息的透明度,积极引导居民投资也是我们防范泡沫经济的重要举措。
泡沫终究要破裂,泡沫的破裂又会给经济带来惨痛的冲击。明智的举措应该是有规划地允许泡沫领域泡沫的破裂,同时刺激其它经济领域,从而保持整体经济的较好发展。当前的欧债危机化解是如此,潜在的我国经济危机的化解也应是如此。
泡沫经济的形成范文2
一、正确理解泡沫经济与经济泡沫的涵义
要弄清房地产业与泡沫经济的关系,首先要搞清泡沫经济的涵义。
什么叫泡沫经济?《辞海》(1999年版)中有一个较为准确的解释。该书写道:“泡沫经济:虚拟资本过度增长与相关交易持续膨胀日益脱离实物资本的增长和实业部门的成长,金融证券、地产价格飞涨,投机交易极为活跃的经济现象。泡沫经济寓于金融投机,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最后必定泡沫破灭,导致社会震荡,甚至经济崩溃。”
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泡沫经济主要是指虚拟资本过度增长而言的。所谓虚拟资本,是指以有价证券的形式存在,并能给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的资本,如企业股票或国家发行的债券等。虚拟资本有相当大的经济泡沫,虚拟资本的过度增长和相关交易持续膨胀,与实际资本脱离越来越远,形成泡沫经济,最终股票价格暴跌,导致泡沫破灭,造成社会经济震荡。
(2)地价飞涨,也是泡沫经济的一种表现。如果地价飞涨,脱离土地实际价值越来越远,便会形成泡沫经济,一旦泡沫破灭,地价暴跌,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危害。
(3)泡沫经济寓于金融投机。正常情况下,资金的运动应当反映实体资本和实业部门的运动状况。只要金融存在,金融投机就必然存在。但如果金融投机交易过度膨胀,同实体资本和实业部门的成长脱离越来越远,便会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形成泡沫经济。
(4)泡沫经济与经济泡沫既有区别,又有一定联系。经济泡沫是市场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所谓经济泡沫是指经济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非实体经济因素,如金融证券、债券、地价和金融投机交易等,只要控制在适度的范围中,对活跃市场经济有利。只有当经济泡沫过多,过度膨胀,严重脱离实体资本和实业发展需要的时候,才会演变成虚假繁荣的泡沫经济。可见,泡沫经济是个贬义词,而经济泡沫则是个中性范畴。所以,不能把经济泡沫与泡沫经济简单地划等号,既要承认经济泡沫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又要防止经济泡沫过度膨胀演变成泡沫经济。
二、经济泡沫的利与弊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经济泡沫之所以会长期存在,是有它的客观原因的,主要是由其作用的二重性所决定的。
一方面,经济泡沫的存在有利于资本集中,促进竞争,活跃市场,繁荣经济。
另一方面,也应清醒地看到,经济泡沫中的不实因素和投机因素,又存在着消极成分。
三、房地产业与泡沫经济的关系
在搞清了泡沫经济的涵义以及泡沫的利与弊之后,我们可以回过头来研究房地产业与泡沫经济的关系这个主题了。研究的结果是:
1、房地产业本质上是实体经济和实业部门,其本身决不是泡沫经济。
首先从房地产的属性来看,房地产是不动产,房地产商品兼有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双重属性,是以实物形态存在的实实在在的实体产品,同金融证券(包括股票、债券)仅仅是收益权利证书相比,根本不同,它本身并不是泡沫经济。
其次,房地产业部门是实业部门。它同金融证券等虚拟资本也是根本不同的,谈不上泡沫经济。
再次,房地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属于先导性、基础性产业,处于主导产业地位,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发达国家内生产总值中,房地产增加值一般要占到10%左右。房地产业以其产业关联度强、带动系数大的特点,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事实已经证明,现阶段我国房地产业的兴旺发达,是我国经济繁荣的标志之一,并不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所谓虚假繁荣的“泡沫经济的第二次”。
2、房地产业也含有某些经济泡沫成分,如果任其膨胀,也存在着发展成为泡沫经济的危险性。
应当承认,房地产业成长过程中,确实存在着一些经济泡沫,主要表现在:
(1)地产价格泡沫。如前所述,土地价格由于其稀缺性和市场需求无限性的拉动作用,及其土地市场投机炒作,会出现虚涨,这种虚涨的部分就属于经济泡沫。如果土地价格成倍、甚至几十倍地飞涨,就会发展成泡沫经济。如日本的地产价格暴涨就是鲜明的例证。日本六大城市的地价指数,在上世纪80年代的10年间上涨了5倍,地价市值总额高达4000万亿日元,相当于美国地价总值的4倍,土地单价为美国的100倍。1991年以后地价暴跌,泡沫破灭,至今经济尚未恢复过来。地价虚涨是不能持久的,在一定阶段便会破灭。
(2)房屋空置泡沫。在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中,商品房供给超过市场需求,超过部门的供给增长属于虚长,构成经济泡沫。按照通用的国际经验数据,商品房空置率达10%以内时,这种经济泡沫是正常的。如果超越过多,引起严重的供给过剩,形成泡沫经济,导致房价猛跌,开发商遭受巨大损失甚至破产倒闭,失业率上升,经济混乱,社会动荡。
(3)房地产投资泡沫。一般规律,房地产投资增长率应与房地产消费增长率相适应,力求平衡供求关系。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起飞阶段,百业待兴,房地产投资增长率略大于消费增长率,形成供略大于求的市场局面,对促进房地产业的发展和刺激经济增长是有利的。只有当房地产投资过度膨胀,商品房严重滞销,造成还贷困难,连带引起金融危机时,才形成泡沫经济破灭。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的泰国就是一例。
(4)房价虚涨泡沫。房价是与地价相联系的,房价泡沫与地价泡沫密切相关。此外,开发商对利润的期望值过高,人为抬高房价,也会形成经济泡沫。如果房价飞涨,开发商攫取暴利,购房者难以承受,由此也会形成房地产泡沫经济。
可见,房地产确有经济泡沫,存在着发展成为泡沫经济的可能性。但绝不能把房地产业等同于泡沫经济。
3、房地产经济泡沫的存在有利有弊,关键在于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避免出现泡沫经济,导致大起大落的波动和震荡。适度的经济泡沫,例如土地价格微幅上扬、房价稳中有升、房地产开发投资高于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和商品房供给略大于市场需求等等,对活跃经济,促进竞争,推动房地产发展和国民经济增长是有利的。同整个国民经济一样,没有一点泡沫房地产业是不能繁荣的。而如果泡沫过多,过于膨胀,造成虚假繁荣则是不利的。关键在于要控制这些经济泡沫过度膨胀,不致形成为泡沫经济,带来严重危害。
四、辩证地看待当前上海的房地产市场形势
当前的房地产市场形势究竟处于什么状态,是否已达到泡沫经济程度?这不是凭印象可以判别的,而是必须按照实际数据科学地进行评价。
衡量房地产市场形势必须树立一些基本标准。笔者认为,首先要看房地产业的发展与宏观经济状况的适应度;其次要看商品房供给与需求的均衡态;再次,要看商品房价格的波动状况及其走势。只有抓住了这些基本标准,才能进行正确判别。
以上述基本标准来衡量,当前上海房地产市场,适应全市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要求,主流是处于持续发展的繁荣阶段。其主要标志是:
(1)房地产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基本平衡,求略大于供,呈现出供求两旺的态势。据上海市房地产交易中心、上海市统计局的2002年1~6月房地产市场信息数据汇总资料,已登记的商品房预售面积1230.14万平方米,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49.9%,批准的预售面积(1138.86万平方米)与实际预售面积之比为1∶1.08,实际预售面积略大于批准预售面积。已登记的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19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9.5%,大大超过商品房竣工面积(468.51万平方米)。不少优质楼盘,出现少有的排队购房现象。前几年累积的空置房逐步消化,大幅减少。住宅市场旺盛的需求,拉动着上海房地产市场出现繁荣的局面。
(2)存量房交易大幅增长,向着房地产市场主体的方向发展。2002年1~6月,已登记的存量房买卖面积达到811.23万平方米,同上年同期相比增长31%。日渐接近增量房交易,部分区内存量房产交易量已超过增量房交易量。预示着上海的房地产市场逐步成熟。
(3)房地产开发投资更趋理性化,市场基础扎实。与20世纪90年代初那种不顾市场需求、盲目开发的情况不同,如今的房地产开发商普遍比较重视市场调研和目标市场定位,使房地产投资开发牢固地建立在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可以说属于市场需求拉动型投资扩张。2002年1~6月的上海房地产开发投资额达到355.36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45.3%,预计全年将超过700亿元,这对拉动投资需求,平衡供求,抑制房价过快上涨是有益的。
(4)商品房价格稳中有升,基本合理。2001年上海的房价上升了8%左右,2002年上半年上涨了5.8%。从其成因来分析,主要有三个因素:一是楼盘品质提高、环境改善,成本推进型上升:二是居民收入提高,消费结构转换形成的需求收入弹性促进型上升;三是商品房阶段性、暂时性供不应求的需求拉动型上升。2001年上海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长9.9%,而房价的增幅仍低于收入增长幅度。从长期发展趋势看,房价稳中有升是符合市场经济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的,也是合理的,它恰恰是房地产业景气的重要标志之一。
通常人们喜欢用“冷”和“热”来形容房地产市场状态,这种通俗的说法容易引起误解,是不科学的。正确的提法应当用繁荣还是衰退,即景气度来表示。当前的上海房地产市场处于正常发展的佳境状态,如果从房地产经济周期角度看,则是繁荣阶段的高峰期,笔者预测还会延续二三年时间。那种把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扣上“泡沫经济”的帽子是站不住脚的。
当然,也应当看到当前的上海房地产市场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出现了一些泡沫过多的现象。主要表现在:
(1)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过猛,隐含着再次出现供给过剩的危险。从现在开始就应适当控制土地供应量和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
(2)商品房开发结构过于向高档房倾斜,中低档住宅开发不足。要积极引导开发商多建中价位住宅,避免结构失调。
泡沫经济的形成范文3
关键词:泡沫经济;房地产;GDP;投机;
房地产行业的高速发展给民间和政府带来了很大的财富增长,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水平;同时房地行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也是其他很多行业都无法比拟的。然而,从房地产行业发展具体情况来看,我国房地产业始终是单一的开发模式,这给社会民众都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从近几年情况看,由于很多人看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形势,造成该行业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金,造成房地产行业出现供需两旺过热的现象,使得房价快速大幅度的上涨,形成了房地产泡沫经济,如不能合理解决这一问题,将会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一、我国房地产泡沫的形成
泡沫经济,指资产价值超越实体经济,极易丧失持续发展能力的宏观经济状态。由于缺乏实体经济的支撑,因此其资产犹如泡沫一般容易破裂,因此经济学上称之为"泡沫经济"。泡沫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经常会由于支撑投机活动的市场预期的破灭,而导致资产价值迅速下跌,这在经济学上被称为泡沫破裂。因此,房地产泡沫也只是一种表面繁荣的现象,其价格也远远的偏离了房子和土地的所固有的真正意义上的价值,形成一种虚假繁荣的现象,从而形成泡沫经济。泡沫经济可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都有其一定的特点,对经济造成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如表1):
表1 世界房地产泡沫分析对照表
在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的市场中是不会出现泡沫经济的,因为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的运动都是以实物形态作为媒介的。因此人们认为泡沫经济产生于虚拟资本的运动,这也是泡沫经济总是起源于金融领域的根源。另外,作为不动产的土地,其特殊的价格构成了土地资产成为一种具有虚拟资本属性的资产,同时金融业与房地产业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使得每次经济泡沫的产生都必然伴随着房地产泡沫的形成。
泡沫经济产生的主要动因在于投机,资本的投机需求急剧膨胀,出于投机理念的资产炒作行为的盛行,使虚拟资产的泡沫越吹越大。因为直接的投资失败带来的是现实的经济损失,不存在泡沫问题,也不会出现脱离实体经济的泡沫。另外,信用交易、货币幻觉、资源配置失衡也是产生泡沫经济的主要原因。
由于在我国房地产投资活动的动机由长期投资转变为短期套利,楼市价格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是人们不再将房地产视为一项长期的投资资产,而是非理性地将房地产作为一项短期投机活动的工具,从中以获取暴利为目的。房产作为一项固定资产,其所代表的是一笔不小的财富,房地产开发商的大肆鼓吹、政府的刺激计划以及一些媒体不恰当的宣传使得投资者对房地产市场过分自信、盲目追捧,让全体国民产生"房价只会涨不会跌的错觉",使得价格迅速飙升,形成现在的房地产泡沫经济。
二、解决当前房地产泡沫的措施
从宏观上来看,房地产经济占到了我国经济的很大的一个比重,可以说四分之一的GDP都来自房地产行业,所以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房地产的兴起造就了很多的富人,解决了很多的就业岗位,改善了很多人的生活质量。但随着房地产经济的发展,房价一路走高,也套住了很多的中产阶级,制造了很大的泡沫经济,同时,还有好多中低层居民无法买得起房子,拉大了贫富差距。房子是居民生活的基本需求,房价的高低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居民对这一需求的实现程度。然而,想要解决当前房地产业所遇到的问题仅仅通过国家政策调控房价的高低是不够的,也是暂时的,房地产既然已形成泡沫经济,只有刺破房地产泡沫,才能让居民人人都有合理的住房,安居乐业,才能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一)、规范土地市场,优化土地市场的供给结构。
土地是房地产发展的依靠,他也是房地产的源头所在,要调控房地产的价格,首先要从土地开始。然而在我国, 由于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个人不得占有土地,只享有土地所有权,一般是70年, 再加上上级政府对土地出让金的使用缺乏有效的监管,没有明确的规定, 从而导致土地转让所产生的巨大收益绝大部分被地方政府所占有,地方政府加强对当地土地的占用,以炒买、炒卖土地、哄抬土地价格等不良行为以增加当地的GDP。而中国却把一个地方的GDP的增加作为评判一个官员的标准,这也就助长了这种不正常现象的快速发展,土地的价格变得越来越高,有力的促进了房价的快速提升。所以国家要严格执行土地开发规划审批制度、严格土地招投标管理,控制一些城市过高的地价,利用相关政策提高"炒房成本",长期的严厉控制炒房行为。对违规违纪者, 包括土地用途与规划不符、以各种圈地谋取暴利为目的经营活动或政府官员违法乱纪等行为应给予严厉的制裁, 以保障房地产市场秩序的健康发展。
(二)、加强银行贷款监督,优化全国贷款项目。
房地产的发展需要资金的支持,银行是房地产得以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由于房地行业的利润很高,银行为减轻自身坏账的负担加大对房地产开发的贷款。有关数据显示,从2005年起,我国银行每年对房地产的贷款增幅都是高于20%,尤其是2009年,这一增幅达到了49.4%。由于房地产行业是一个不稳定的行业,如果房地产一旦泡沫破灭,银行的损失将是十分的惨重,甚至直接导致倒闭,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所以为确保我国银行业的健康、有序规范的发展, 我国必须要及时的建立相对严格、调控有序的管理系统, 以促使银监会对房地产信贷的监管的加强; 在继续支持居民首付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的同时,要严格遵守两套以上住房购房贷款管理, 切实防范房地产的贷款项目风险的发生,以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健康发展。
(三)、加大打击投机力度,优化市场健康发展。
房地产投资活动的动机是由长期投资很快转变为短期套利行为,这种短期套利行为也就是今天说的投机行为。房价地价的不断持续上涨给全体国民的感觉是房价只会上涨不会下跌的错觉,楼市价格不断攀升的原因是人们将不再把房地产视为一项长期的投资资产,而是非理性地将房地产作为一项短期投机活动的工具以获取暴利。当前我国的投机度已经大于国际的警戒线, 因此我国必须加大对房地产投机的打击力度, 比如政府应该坚决打击炒地皮的投机商, 情节严重的应吊销其营业执照;加强对房地产投资的监管等等。另外,正是由于房地产是一个利润很高的行业,这是吸引国内外投机资金的主要原因,要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应该通过税收和投资期限等措施把房地产这一较高的利润水平给降下来,这样才有利于抑制对房地产业的过度投机,才能确保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
当前我国房价还依然很高,仅仅依靠以上几个政策,取得效果也是不很明显。房价可能会在一个范围内波动,但是这个范围还是很小,房价还是依然很高,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房地产泡沫的问题。既然当前我国房地产行业已经形成泡沫经济,我们就应该想办法去解决这一泡沫问题,如果国家直接限价或让市场自由发展,结果只会导致经济的硬着陆,大量的开发商倒闭,银行坏账急剧增加,失业增加等等现象,经济处于萧条时期,对我国的经济有着严重的影响,美国、日本等国家就是很好的例子。既然硬着陆不行,只能选择软着陆。笔者认为当前国家除了要颁布一些政策条例外,还要采取一系列的具体措施,才能使得我国房地产泡沫慢慢得到破灭,以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不是很大。笔者认为,政府可以给房地产开发商一个规定期限,一般5年,对卖不掉的房屋以低价卖给国家;对卖掉一套房子给予一部分的补贴,并在一定范围内限制房价,使得开发商也不会损失太大,不会对整个经济的发展影响过大,使得房价在几年内慢慢降下来,使之趋于合理水平,最终实现经济的软着陆,房地产泡沫得以解决。同时政府还要加强一些政策去维持这一方案的顺利进行,特别要加强对银行信贷的监管,以防过大的通货膨胀的发生。
小结
当前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已经形成泡沫经济,房屋价格的过高过快增长,不仅对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构成威胁,而且影响着居民的住房问题。另外,房地产的过快增长,也促使着物价指数(CPI)的提升,引发较大的通货膨胀,使得居民相对比较贫困。居高不下的房价不仅给中低层居民带来了很大的不利影响,而且也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所以解决房价问题变成了现在的当务之急,国家应该积极采取行动,解决当前房地产泡沫的问题,促进社会分配与再分配的公平,以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鲜超.中国发地产发展现状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9).
[2].周文杰. 探究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与控制策略[J]. 扬州大学学报(经济版),2009,12(7):41 - 42.
[3].张晓瑞,董亥宁.中国房地产发展现状和趋势[J].产权导刊,2008(6).
[4].刘纪学 ,汪成豪 ,董纪昌, 汪寿阳. 2010 年我国房地产市场分析与预测[J]. 战略与决策研究.2010.
泡沫经济的形成范文4
【关键词】房地产泡沫;经济;问题;分析
1 房地产泡沫经济
房地产泡沫指的是房价高涨,在房产上投资过热造成产品过剩,导致市场没有需求,从而产生了一种表面的虚假的繁荣,显著表现是房屋的空置率变高。根据意义来看,指的是在一个连续的过程中房价突然涨价,价格上升使人们觉得会出现涨价的情况,然后又吸引了许多新的投资者和买主,而这些人通常只是想要通过买卖时的差额来获取高额的利润,对于房屋自身使用价值不感兴趣。之后房价开始逆转,然后价格暴跌,就会导致金融危机。
2 房地产泡沫经济形成的原因
2.1 房地产泡沫经济形成直接的原因
过度的投机行为造成了地价的飞涨,而这就是产生房地产泡沫的最为直接的原因。在市场经济发展中,作为最为活跃的房地产行业,投机行为特别的严重。不健全的土地交易的制度,不完善行业管理准则,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了投机的活动,产生了许多投机性的泡沫。许多房地产的开发商都设法进行圈地,大量储备土地,待到时机合适,把土地用高额的价格进行转让活动,或者是进行开发并且疯狂地炒作,造成地价以及房价飞速的上涨。在一定的程度上,房地产投资成为了圈地的投机,投机成分日益增加,泡沫经济也日益形成。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土地资源较为有限以及稀缺,随着人口的增多以及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步伐不断加快,人们对于土地稀缺以及增长的需求之间存在的矛盾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2.2 房地产泡沫产生的间接原因
(1)消费者预期
消费者预期在实质上指的是对于价格的预期。因为房地产和一般的商品不同,当其价格上升的时候,人们认为今后的价格还会上升,导致需求量的增加,但是房地产开发商惜售,减少供给量。这样就又刺激了价格的上升,产生了泡沫经济。在泡沫经济破灭的时候,价格不断下跌,人们觉得价格还会下跌,持有者不断抛售,增加供应量,与此同时,由于没有人购买,导致需求量减少,加剧了房产的价格下跌。
(2)房地产投资过度增长
房地产投资增长的速度,需要和城市化进程保持一致,倘若房地产投资的速度,其增长情况大大超出了城市化的进程,那么容易导致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之间严重不平衡的现象,房屋的闲置率升高,价格急剧下降,导致泡沫经济。
(3)银行信贷的非理性扩张
房地产业属于资金密集型的企业,房地产开发商需要拥有大量的资金。但是伴随房地产规模不断的扩大,倘若开发商只靠自己的资金,是不够的,开发商的资金,其主要来自于银行贷款。通常来讲,政府对待房产开发的金融贷款都会有一定的限制,但是因为房地产开发具有较高的回报,这促使许多银行在进行贷款的操作过程时,违反相关的规定,对开发商进行大量的贷款,没有认真验证开发商信用等级,使许多资金涌进房地产市场,又没有进行风险控制,导致了过度开发的现象,使各种的投机行为变得越来越严重,堆积了金融的风险,促使了泡沫经济的出现。
(4)结构性矛盾
豪宅与经济适用房的开发比例,需要控制于合理的范围内。倘若开发商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而都投入到开发豪宅,在一段时间里,大户型大面积的豪宅数量会急剧的上升,并且出现闲置,经济适用房会出现供给小于需求的情况,这样的结构性矛盾首先加剧了商品房的空置率。其次,导致经济适用房价格日益增加,在两方面共同作用下,容易造成房产泡沫。
3 房地产泡沫对未来房地产市场和中国经济的影响
房地产泡沫经济破灭会造成金融危机,给相关的金融机构造成许多的账和呆账。还会导致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失去平衡。房地产泡沫经济会造成投资预算的增加,在市区高地价的地域进行房产投资,没有利益可图,导致公共投入量的出现缩减,阻碍经济的发展,导致结构失衡。另外,地价持续的高涨,会造成本来就缺少的土地低度使用或者大量闲置,投机倾向性变得越来越明显,人们资产差距变大,社会分配工作不公平,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与此同时,也对社会结构平衡造成影响。房地产的泡沫经济也会对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造成影响,对国民经济的比例和结构造成破坏,泡沫经济一般是由于虚假的预期的高盈利的投机带动的,不是现实经济增长的原因。其产生与形成,造成经济的结构扭曲、总量虚假的增长,如果这种泡沫经济长期存在,将会限制其他行业的有效发展。
4 防范我国房地产泡沫的对策及措施
4.1 加大金融监管力度
现今,我国在房地产方面尚未建立一个包含了担保和保证的金融机构、贷款创造与投资的金融机构、商业性的金融机构、政策性的金融机构的较为完整的房地产方面的机构,房地产行业金融机构缺乏监管,除了相关银行的运用的规定之外,对于房地产行业金融机构还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进行监督管理工作,有关的法律规范同样也有待完善。现今,金融体制不够健全,倘若金融部门不断地对金融管制进行解除,容易导致许多信贷资金流进不是生产性的部门,造成泡沫经济。需要特别重视金融机构的贷款过于集中的问题,避免信贷过于集中在房地产行业。
4.2 加强对地价的监测与调控
建立城市的基准地价相关公示制度,对其进行编制,并且定期地对各类地价指数和各类的物价指数进行,作为交易时的参考。建立起房地产行业成交价格的相关申报制度以及交易价格的相关评估制度,让政府能够更好地掌握每个房地产项目的成交价格。对于商品房预售工作,需要进行严格的审查,防止开发商进行土地投机行为。规范房地产的融资过程,防止银行出现信贷膨胀、坏账和呆账的损失。利用货币进行金融性政策的调控行为。当市场过热的时候,政府应该通过紧缩信贷额、提高利率这类货币政策来对投资结构以及投资总额进行调整,确保房地产行业能够稳定的发展。在适当的时候,政府还应该发出警告,对市场信息进行公开,加强对于投资者的教育。
4.3 尽快完善土地税制
我国应该根据房地产行业运作的过程以及市场设定的税种,建立起合理的完善的土地税收有关体系,全面地发挥税制调节的作用。在建设税制时,不仅仅需要从财政收入的角度进行考虑,还需要从土地配置的全过程来制定,从收益、转移、使用、占有各个环节来完善土地税制,充分发挥税收对于资源合理进行使用的作用。政府需要严格地对投资开发的进度进行监测,在规定的期限里,没有进行开发或者是故意延迟开发的企业以及个人进行征税,除了土地税征收之外,还应对土地转手的频率进行严格限制。
4.4 规范政府市场主体行为
应该要规范政府的主体行为,规范土地进行出让的行为,提高市场管理的地位以及完善相应的管理措施。政府需要对土地使用权以及有关交易进行动态监控和严格限制,减少加价转手的可能。土地出让需要应采取土地拍卖、招标的方式,严格地对协议方式进行限制,为了避免出现低价协议进行土地出让,应该制定详细的、操作性强的、规范的协议来制定最低价标准。
5 结束语
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的不断发展,政府部门应该充分地认识到其中潜在的危机,然后及时地对不良现象进行治理,并且尽快地完善有关的税制政策以及法律法规,为我国房地行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泡沫经济的形成范文5
关键词:汇率制度 泡沫经济 日元升值
日本在二战过后,迅速的崛起,但,泡沫经济的崩溃其深陷泥潭,时至今日也仍未能走出,其间汇率制度的变动,对于其泡沫经济的产生和破灭有着极大的作用。
一、 背景及时期界定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发展按照日元对美元的汇率变化可分为三个重要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71年日元对美元汇率固定在360:1的水平上;第二阶段,1971~1985年日本迫于美国的压力,允许日元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下逐渐升值; 第三阶段,1985一至今,“广场协议后”日本“臣服”于七国集团的协议,实行完全浮动汇率制;
二、 第一时期:固定汇率政策
该时期日本按照美国的“道奇计划”中的指令,将日元贬值到对美元的汇率在360:1的水平之上,并将此汇率固定了22年之久,期间日本经济实现了高速的增长。
战后日本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靠投资和内需拉动。战后重建,美国援助,对其经济的恢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一段时间日元并没有面对很大的升值压力。
随着日本经济的增长,日本通过其低估的币值获取了大量的廉价原材料,降低了其产品的生产成本,比较优势加强,出口激增,贸易摩擦的不断增多,日元也开始面临着升值压力。
三、 第二时期: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1971~1985年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国为了挽救其持续的贸易逆差,对日元的升值施压。标志事件是1971年12月签订的“史密森协议”,确定了308:1的标准汇率,并允许在此基准上上下可浮动2.25%。日元开始升值,随后随着美国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沼,加速了美元的贬值,也就使日元的升值进入了实质阶段。
日元的升值其根源,依据购买力平价理论,是在于其购买力的增长,即日本经济的发展,因此,日元的升值是必然的。
这一时期,经济平稳增长得益于日本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使日币的升值平稳缓慢,其间由于内需的饱和,政府通过投资和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日本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越来越高。
日币的升值,对出口企业来说,增加了其生产成本,同时也促进了日本的企业的技术革新。
四、 第三时期:完全浮动汇率制
1985年至今,日本实行完全浮动汇率制度,其标志是“广场协议”的签订。
日元开始疯狂升值,曾一度升值到79:1 ,并伴随着汇率的剧烈波动。
日本在美国的压力下完全开放了本国的金融市场,国内利率要高于国外的利率,使国外的热钱大规模流向日本。
由于日元的升值,许多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和大规模耗能的企业不得不到国外办厂,一方面,使日本的就业形势恶化,另一方面也使国外的资金找不到合理的出路。这也是导致日本泡沫经济形成的原因。
1985~1990年期间,日本实行了超宽松的货币政策,流动性泛滥,这一时期日本的出口并没有因为日币的升值而过分的消减,使得货币供给增多,银行大举放贷,政府同时也加大投资修建各种公共工程,导致土地价格大幅上涨,过剩的流动性就转移到了房产和土地上去,使日本的泡沫经济正式形成。
其后,日本采取了从紧的货币政策,其政策之间并没有明显的过渡,89年5月开始紧缩银根,同时提高利率.90年年初又加大了对地产等不动产的贷款限制,紧缩的经济政策刺破了泡沫经济,导致日本经济陷入了长期的萧条之中,1997和1998年的GNP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泡沫经济的刺破,直接导致了本国居民企业的大幅损失,抑制了国内的需求,企业大举迁往海外投资,本国的失业增加,银行等深陷金融危机不能自拔。
泡沫经济破裂至今,日本仍旧未能从经济泥潭中走出,国家也制定了许多刺激需求的计划,但大都不见成效。
五、 日元升值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日元的升值具有客观的必然性,它是日本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为日元成为国际货币,日本成为国际上的经济大国,甚至是日本金融市场的健全都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同时其也催生了日本的经济泡沫。经济泡沫并不一定是坏事,只要对其进行合理的应对,其能吸收一部分过剩的流动性,它是能对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的。
但是由于日本过急过快的信贷紧缩,使过热的日本经济丧失了“软着陆”的机会,也造成了日本经济的现状,因此政府政策的失误是导致日本经济趋冷的主要原因。
汇率的升值使日本的企业外迁,失业增加,使日本的外贸环境恶化,影响了日本的出口和经济的增长。同时,它也为日本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促进了日本的产业的升级,也促成了一大批性价比高能耗低的优势企业出现,为日本在国际分工中取得优势地位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使日本的金融市场的以完善,也对日币成为国际货币形成推力。
六、 结论
我国现在也仍旧面对着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人民币的升值是必然的。日元升值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有:
1、 稳定汇率,要依靠灵活的手段,前提是要保证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及稳定性,使人民币有步骤的,稳定的升值。
2、 改善我国的对外贸易结构,加强外贸产品的技术密集度,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健全金融机构,加强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促使其进行技术创新。
3、 扩大内需,完善我国的社保制度,医保制度,健全金融市场,完善融资渠道,在当前通胀状况下可以,适当通过虚拟的资本市场来吸收流动性,缓解通胀压力,同时也能增加人们的收入。
参考文献:
【1】 卢 彬 《日元升值及调控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及对中国的启示》 [D]暨南大学 2008
泡沫经济的形成范文6
关键词:虚拟经济、泡沫经济
一、虚拟经济:形成机理、发展与规模
虚拟经济是与实体经济相对应的概念。所谓实体经济是指物质资料生产、销售以及直接为此提供劳务所形成的经济活动,其主要构成部分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建筑业、邮电业等产业部门。虚拟经济则不同,它是指与虚拟资本循环运动有关的经济活动,也即虚拟资本的持有和交易活动。因此,讨论虚拟经济可以从虚拟资本入手。
所谓虚拟资本,是指与实际资本相分离的,本身无价值却能带来“剩余价值”、并具有独立的价值增值运动规律的各种资本凭证。虚拟资本的形成是与货币的产生分不开的。货币开始是为突破物物交换的缺陷而产生的一种交换媒介,但货币发展到由纸币取代金属货币,成为一种价值符号以后,在交换媒介功能之外,又增加了价值储藏功能,从而使货币转化为资本成为可能。在信用关系出现后,资金借贷双方联系日益密切,资金需求者愿意向资金供给者支付利息,货币产生了“收益”,从而转化为了虚拟资本(借贷资本)。借贷资本的大规模发展产生了银行信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融资便利。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企业的规模日益扩大,必然寻求新的融资渠道,于是股票和债券应运而生,它们是最明显的虚拟资本。在当今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虚拟资本呈现出越来越丰富的趋势,资本的虚拟化程度越来越高。继股票、债券之后,又出现了证券化资产和金融衍生产品。证券化资产是因资产证券化而发展起来的。银行将住房抵押贷款、汽车抵押贷款、信用贷款等各种信贷资产经过重新包装后实行证券化,或者在一些低信用等级的证券中加入较高信用等级的证券,并用其作为抵押发行新的证券,从而提高资产的流动性。这样等于是在本身就是虚拟资本的信贷资产及初级证券的基础上,又产生的虚拟资本,大大提高了资本的虚拟化程度。金融衍生产品是虚拟化程度最高的金融产品,金融期货、期权合约的买卖者并不真的拥有合同中规定数额的证券或货币,也不必在交易清算时真的买入或者卖出这些证券或货币。特别是指数期货和期权交易,实际上是就指数的涨落打赌,无任何实际对应物,是最彻底的虚拟资本。
与虚拟资本的发展相适应,从历史和逻辑的角度来考察,虚拟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闲置货币资本化。这是虚拟经济的最初阶段。例如,当某人持有暂时不用的闲置货币,而另一人却急需生产经营资金时,前者便可将其闲置货币让渡给后者去使用,后者则承诺对借入资金按期还本付息。在这种货币的直接借贷行为中,由于贷方并未从事现实的生产经营,而是仅仅凭借代表借贷行为成立的借据或凭证获取利息收益,因此,这种借据或借贷凭证便成为虚拟资本的雏形,贷方据以获取利息收益的活动也就是一种虚拟的经济活动。
2、借贷行为中介化。这一阶段的标志就是银行的产生。在这一时期,货币资金借贷主要不再是个人之间的直接借贷,而是表现为以银行为中介的间接借贷。此时,对广大的存款人而言,其持有的能够带来利息的存款凭证就是虚拟资本。因此,借贷行为的中介化实际上意味着虚拟经济活动的社会化,这种社会化由于能够扩大社会的资金借贷规模,提高社会范围内资金的配置和使用效率,因而,对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证券交易的市场化。随着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的大量发行,客观上要求形成一种便于有价证券实现流动性的机制或场所,于是,证券市场应运而生。虚拟资本交易的市场化可以引导资金向预期收益较好的产业流动,从而有利于优化社会资金的配置结构,提高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率。
4、虚拟经济国际化。进入20世纪后,较大规模的跨国证券投资开始出现,虚拟资本的发展由此进入新的阶段。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布雷顿森林协议和关贸总协定推动下最终形成的规模巨大的国际金融市场,更加便利了虚拟资本的跨国交易,从而使虚拟资本交易日益呈现为一种国际性的经济活动。虚拟经济活动的国际化可以促进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并使资本的使用效率进一步提高。
5、金融工具创新化。20
世纪60年代以后,虚拟经济进一步发展。一方面,国际性的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等规模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包括各种金融期货、期权等在内的金融创新工具层出不穷。金融工具的创新化使得虚拟资本的交易规模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并使虚拟经济越来越脱离实体经济而日益呈现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活动领域。
80年代以来,各主要工业国家的金融资产迅速膨胀,交易规模迭创新高,使得虚拟经济的运行愈发脱离实体经济而扩张。据报道,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平均年增长率仅为3%左右,国际贸易平均年增长率为5%左右,但国际资本流动却增加了25%,全球股票的总价值增加了250%。1997年全世界虚拟经济的总量已达140万亿美元,约为世界各国国内生产总值总和(28.2万亿美元)的4倍。全世界虚拟资本每天的平均流动量已高达1.5亿美元以上,约为世界日平均实际贸易额的50倍。可以预计,随着电子商务和电子货币的发展,虚拟经济的规模还会膨胀。
二、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
从历史的发展过程来看,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历史基础和现实基础。在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中,实体经济是第一位的,虚拟经济是第二位的。虚拟经济是随着实体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但同时也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极大地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一方面,金融自由化和金融深化(麦金农,1973;格利和肖,1960)不仅可以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提高实体经济的运行效率;而且资本证券化和金融衍生工具提供的套期保值等服务,还为实体经济提供了稳定的经营环境,降低实体经济的经营成本和因价格或汇率波动引致的不确定性经营风险,使实体经济能够稳定增长。另一方面,虚拟经济自身产值的增加本身即促进了gdp的增长,虚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直接促进了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具体而言,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有助于提高社会资本的配置效率。金融市场的基本功能是实现资本在不同实体经济部门之间的优化配置。通过发行并交易虚拟资本,发现虚拟资本所代表的权益价格,是实现增量资本在实体经济各部门之间优化配置的主要诱导工具。同时,金融市场还为存量资本优化配置提供了有效途径,通过资产重组等产权交易,可以实现存量资本在不同实体经济部门之间的再次优化配置,盘活因投资决策失误或市场需求结构转变而闲置的存量资本,提高社会资本的利用效率。
2、有助于分散企业经营风险。其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企业制度的创新,使企业的投资主体多元化、社会化,同时也使企业产权的所有权、经营权和受益权相对分离,企业所有权的转让与处置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影响弱化,企业经营的稳定性增强。其二,资产证券化、abs(资产担保证券)、期权交易等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对企业资金安排、投资选择、规避经营风险等具有重要影响,如通过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和外汇掉期业务,可使企业有效规避市场价格波动和汇率变动带来的经营风险,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等。
3、虚拟经济规模的扩张,在增加gdp规模的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在虚拟经济日益发挥出对实体经济巨大的促进作用的同时,虚拟经济自身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1980年相比,1996年西方主要工业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金融资产总额均成倍增长,特别是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金融资产的增长迅猛,并带动了相关服务业的发展,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但是,虚拟经济在带来巨大收益的同时,也隐藏着极大的风险。这是因为:虚拟经济要正常运转,需与实体经济的规模相适应。然而,虚拟经济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却越来越表现出相对独立性。在证券市场中,人们对于证券市场未来价格的预期往往并不是基于公司的财务状况,而是基于一种心理预期和想象空间。这种投机者的“市场接力棒理论”(金德尔伯格,《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生动地描述了投机者普遍存在的“博傻心理”,即投机者见到大家都看好某一金融资产,自己也加入这一行列,期望自己的“接力棒”下传,由于大家有相同的预期,在相反的预期未形成主流之前,市场接力棒就不乏接手者,从而带来市场的火爆,使市场价格脱离客观价值,形成泡沫。前面所提及的虚拟化程度较高的证券化资产和金融衍生产品,更是在虚拟资本基础上的再次虚拟化,几乎与实体经济没有联系,易形成泡沫是显而易见的。此外,投资中也可能存在着泡沫成分。企业为解决
资金不足问题,可以向银行贷款,也可以发行股票和债券。但一旦企业经营不善,或遇到经济全面衰退,企业破产倒闭,实际资本创造的“价值”得不到实现,企业先期的银行贷款和股票债券等虚拟资本较之实际资本来说,就成了空中楼阁。实际上也是一种泡沫。
经济中出现泡沫并不意味着泡沫经济的出现,经济泡沫对经济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并且可以通过市场供求机制而自动恢复均衡,只有当虚拟经济中的泡沫成分不断加重,资产价格普遍大幅度地偏离或完全脱离由实体经济因素决定的资产价格时,才会导致泡沫经济。泡沫经济会扭曲资源配置,降低资源配置的效率;泡沫经济所造成的虚假繁荣现象,会扭曲消费行为,恶化国际收支,破坏经济均衡;泡沫经济所造成的混乱的信用关系,会影响金融系统的运行,最终导致金融危机,并引发整个社会的经济危机。譬如1978-1981年发生在墨西哥的泡沫经济,在1981年股市崩溃之后,引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债务危机和持续的通货膨胀,导致大批企业和个人破产,失业率上升,社会贫富差距增大,整个墨西哥经济一片萧条;80年代日本房地产和股市泡沫的迸裂同样使经济实力雄厚的日本经济陷入长期衰退之中,至今难以自拔,所谓的“日本神话”由此破灭。
泡沫经济的产生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从主观上看,主要是由金融投机引起的。人们在“博傻”心理支配下,金融资产价格越高越买,越买价格越高,导致金融市场超常规膨胀,引发泡沫经济。从客观上看,实体经济的内在失衡是导致泡沫经济的根本原因,由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可见一斑。发展中国家在实体经济实力不强、结构性问题突出的情况下,金融市场过度开放,会导致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引发泡沫经济。七十年代以后,东南亚等地区国家经济快速增长,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受金融深化理论的误导,上述各国相继开放金融市场,企图通过金融完全自由化,依靠虚拟经济的快速发展刺激实体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但由于实体经济的发展水平偏低,且存在诸多结构性问题,虚拟经济过快发展超过了实体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最终引发了泡沫经济并导致了一系列金融危机。以泰国为例,泰国工业基础设施落后、建设资金匮乏、出口以资源型产品而非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虽然泰国政府力主投资并着重发展重化工业和高科技产业,但受教育和科技水平限制,严重制约了泰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在实体经济存在比较严重的结构性问题和金融监管水平不高的情况下,泰国政府却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外汇管理上推行了一系列激进的改革措施,加速了金融自由化和对外开放步伐,使虚拟经济发展速度大大超过了该国实体经济发展速度,特别是短期外资大量流入,且被投入到房地产和股市炒作而非实体经济领域,使泰国经济的泡沫化现象日趋严重,并成为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三、我国经济中的泡沫风险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经济,商品价格由国家决定,基本不受市场影响,而且金融交易近乎为零,基本不存在泡沫现象。但进入90年代以来,深沪股市的建立和房地产市场的开放,使“泡沫”的威力大大发挥出来。
我国股票二级市场上的泡沫是众所周知的。我国股市上有很多股票的市盈率都达到50倍以上,大大高于美国的水平(nasdaq的平均市盈率虽已经高达90倍,但美国工业类股票的平均pe(市盈率)仅为25倍,运输业股份的pe平均为12倍,银行业平均为13倍,公用事业股为20倍)。今年st板块的几番上涨,也有利地说明了我国股市的投机性强,不可避免地会引发泡沫。
在股市泡沫严重膨胀的同时,也出现了房地产泡沫。股市泡沫较之房地产泡沫,犹如小巫见大巫,这是由于体制漏洞而导致的疯狂炒作的结果。而且,股市炒作的参与者绝大多数是居民个人,而房地产的炒作主要是由有实力的企业进行的,资金量大,泡沫膨胀更加厉害。时至今日,房地产泡沫导致的后果依然是触目惊心的。
股市泡沫和房地产泡沫都是泡沫的表现形式。在我国,除了这两种泡沫以外,还存在更严重的泡沫形式,即由于实体经济结构存在问题,国有企业大面积亏损而造成的泡沫。这种泡沫集中反映在银行的不良贷款上。目前,我国企业融资以间接融资为主,银行作为中介为企业提供资金融通。只有企业经济效益好,银行、存款人和企业之间的资金循环才能正常进行。企业效益不佳则会给银行带来风险。若企业进行破产清算,清算价值无法还清贷款,银行会出现坏帐,若拖欠贷款,则会形成呆帐。企业风险只是单个风险,但当它通过不良贷款转
嫁给银行以后,就成为金融系统风险。我国企业由于体制原因、经营管理不善所导致的银行大量不良资产的存在,使我国经济潜藏了危机。
四、结论和建议
以麦金农、格利和肖为代表的众多经济学家认为,金融活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随着金融深化而不断增加,因此主张通过金融自由化和金融深化促进经济增长。但经济发展的事实表明,这一主张是片面的。西方发达国家自80年代以来已相继实现金融自由化,金融深化程度不断提高,金融资产总量迅速膨胀,目前均已大幅度超过本国的gdp,但在金融资产规模迅速扩张的同时,gdp并没有随之快速增长,其增长速度反而有所下降,而且,在欧洲还引发了90年代的货币危机,在日本则产生了严重的泡沫经济现象。许多发展中国家如泰国、马来西亚等在80年代中后期推行金融自由化之后,金融深化程度迅速提高、虚拟经济膨胀速度超过发达国家,经济的泡沫化现象日益严重,并引发了一系列的金融危机。
金融深化和金融自由化确实能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但盲目的金融深化和金融自由化却会带来极大的风险。因此,在我国这样一个内部经济存在一系列问题的发展中国家,金融深化以及金融自由化的进程应当慎重,我国对金融市场的开放应是逐步的。我们应当下大力气进行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金融体系的完善,以适应加入wto后的国际环境。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在加快资本市场规范化建设的同时,应着力加快资本市场的发展。这不仅包括扩大证券品种的规模,也不仅包括增加新的证券品种,而且包括拓展和开辟新的市场,扩大居民投资渠道和企业获得资本性资金的渠道。其中,存量股份制、债权转为社会股权、将建设国债建立在运用资本经营方式运作国有资产的基础上等,都是应当重视的具体措施。
2、 积极推进创业投资,加快高科技产业化步伐。知识经济是将知识转化为经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创业投资的功能极为重要。在资本市场的配合下,积极推进我国新兴产业的发展,调整国家的经济结构。
3、 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实物经济的货币化和资产证券化。实物的货币化和资产证券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实物的非货币化,有着诸多弊端;资产的非证券化,严重限制着资产的准确定价和资产存量的盘活。
4、 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加强金融监管,关键的问题是,运用何种机制和规范。在双重体制并存的条件下,运用计划经济机制,虽一时抑制了某些现象,但不利于金融市场的成长,结果可能造成更大的风险。为此,应特别重视运用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则,强化金融监管。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中译本,人民出版社,1998。
2、麦金农,1998:《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
3、j.g.格利,e.s.肖,1996:《金融理论中的货币》,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4、金德尔伯格,1992:《泡沫》,载伊特韦尔主编:《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译本,经济科学出版社。
5、刘骏民,1998:《从虚拟资本到虚拟经济》,山东人民出版社。
6、谢太峰,1999:《正确认识虚拟经济》,《金融时报》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