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厂企业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厂企业制度范文1
关键词 厂务公开 工会组织 企业发展
一、当前国有企业厂务公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国有企业厂务公开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一些企业的党政和基层干部担心推行厂务公开会导致经营者“失权”、管理者“失利”、企业“失密”,对推行厂务公开不积极。企业中不少机关职能部门片面认为厂务公开是工会组织的职能,只需在推行过程中适当配合即可,对工作的参与力度不够。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企业内部还没有形成合力推进厂务公开的良好氛围。
(二)责任主体欠明确
厂务公开工作必须在党委领导下,由工会、纪检等部门共同实施,行政及企业经营者应是公开的责任主体。但由于在实际工作中,存在权责不清、奖罚不明等问题,致使工会在推进这项工作中,没有内在力量的支撑,加上现行工会体制的制约,使工会在推进过程中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操作运行缺刚性
一些企业虽然就厂务公开的内容、载体、形式及监督考核制订了较为明确的条款,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但由于厂务公开工作没有与企业核心管理制度对接,使之成为企业管理制度、机制的有机组成部分,致使企业对厂务公开工作的评价考核局限于工会系统内部自我循环,缺乏刚性的操作路径及考评标准。
二、将厂务公开融入企业内控制度的思考
内控制度是中石化的核心管理制度,是全系统普遍认同的“家法家规”,其鲜明的刚性约束特质,正是厂务公开制度所缺乏的。因此,将厂务公开融入内控制度,为有效解决厂务公开存在的形式主义问题提供了有利契机。
(一)内控制度对厂务公开的功能补充
内控制度具有全面系统、权责明确、过程控制、从严考核等特性,其每一个特性,均对厂务公开工作中的某些缺陷具有修正、补充和完善的功能。其全面系统的特性,能够有效解决厂务公开工作中存在的公开不全面、不系统的问题。权责明确的特性,避免了越权或推诿现象发生,因此能够有效解决厂务公开工作中职责不清、分工不明、工会甩单鞭的问题。过程控制的特性有效解决了厂务公开工作中操作不规范、随意性大的问题,保证了厂务公开工作不因时间的变迁、领导的变动、工作人员的更换而受到影响。考核从严的特性有效解决了厂务公开工作中奖惩不兑现、执行力不强的问题,从而形成以制度约束为保障的长效工作机制。
(二)厂务公开与内控制度的相容性
厂务公开与内控制度具有很强的相似相容性,主要体现在:一是指导思想的相似相容。两者均着眼于预防为主,强调监督的重要性和受控意识的提高,注重信息资源的透明和共享,通过推动企业信息资源的透明化,有效规避各种风险隐患。二是领导体制的相似相容。两者均强调党委统一领导,行政主体到位,纪委监督检查,职工有效参与。三是运行方式的相似相容。两者均要求全员参与、全程监督,强调进行全面、全过程管理,注重的不仅是结果,更重要的是过程。两者都是为了加强企业管理,增强企业行为的透明度,使企业的各项活动科学、规范、有序地进行,促进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三)厂务公开融入内控制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是全面公开原则。就是除党的纪律、国家法律法规禁止公开的内容和企业科技秘密、商业秘密外的事项,都纳入内控管理过程,通过一定的形式和范围予以公开。既拓展内控制度的工作领域,又将厂务公开由工会的单项工作上升为企业的整体工作,形成良性互动。二是全程控制原则。就是按照“过程受控、依规办事”的工作要求,形成厂务公开的过程靠程序保证、程序靠制度约束的机制,并将各项重点工作的全过程切实置于各级组织和职工群众的监督之下。三是整体推进原则。在实施内控制度的同时,全力推进厂务公开工作,使两者协调共进。
(四)厂务公开与内控制度融合的融入点
内控制度和厂务公开,一个是仅限于企业经济活动的一项管理制度,一个是包括了企业管理在内的一项工作,两者融合的切入点一是明确“职工群众的关注点就是厂务公开与内控制度两者融合的结合点,产生问题的易发点就是厂务公开融入内控制度的切入点”。二是在对内控制度所涉及的各项业务设置公开控制点的基础上,对内控制度没有涵盖的其他内容,特别是与职工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其他敏感问题,按照内控制度的理念、要求及程序,设计控制流程,并纳入内控制度的管理体系,一并运行,一并实施。三是注重将过去在实践中所探索、总结的厂务公开工作的有效形式、途径,作为厂务公开融入内控制度的有效载体,设置成为公开控制点,其中既要突出发挥职代会、职代会代表(团)组长联席会等制度的效力,注重发挥工会、纪委、审计等部门的作用,也要充分利用内部网络、公开栏、民主管理小组、厂务会、职工代表巡视质询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民主管理形式。通过将这些成熟的监督“载体”以公开控制点的形式融入各项具体的业务流程,切实增强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刚性和实效性。
三、厂务公开融入内控制度的具体操作方法
将厂务公开融入内控制度,所触及的业务广,牵涉的单位多,还具有一些技术层面的要求。推行这项工作,需要思想高度统一,上下协力互动。
(一)争取党政支持,明确责任措施
要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将工会的设想、意图及两者融合的可行性、必要性向党政领导汇报,与分管领导沟通。出台党委文件,就厂务公开融入内控制度提出具体要求,为工会推行这项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二)进入内控专班,实施流程再造
要从工会内部挑选业务强、素质高的同志,集中一段时间,与内控专班合署办公,对每一项业务流程进行分析梳理,根据事先确定的融合原则及切入的路径要求,按照“共性业务统一设置、敏感内容重点设置、特殊事项独立设置”的思路,抓好系统整合,进行流程再造,将厂务公开所涉及的各项内容在内控制度中全部设置控制公开点。
(三)抓好业务培训,强化技术准备
厂务公开与内控制度属于企业不同部门负责的两项工作,要将两者完全融合,除工会与有关部门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在工作中相互支持之外,还有许多技术层面的要求需要在交流中交融。因此,在宏观层面进行业务流程设置的同时,还要联合举办工会干部、内控办工作人员学习班,以此消除工会干部和内控工作人员的畏难情绪,增强工作信心,为厂务公开融入内控制度作好思想和技术准备。
(四)加强工作督导,抓好流程运行
工会一方面要加强督导,指导基层单位将厂务公开的要求全部融入内控制度,扩大覆盖面;另一方面要与企业的内控办,联合对基层的融合、落实情况定期进行检查,督促相关单位严格执行流程中的公开控制点,提高执行效率。还要将检查情况向基层党政负责人及时反馈,督导基层单位将厂务公开控制点的运行情况做好记录,完善资料管理,通过痕迹在案、资料留存、立卷归档,检验和评估其工作运行质量。
(五)坚持动态完善,逐步下移拓展
工厂企业制度范文2
>> 校企深度合作,共建游戏动漫类专业方向"职场情景"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高职软件专业校企深度合作模式探究 高职会计专业校企深度合作问题研究 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工程方向校企深度合作模式探索与实践 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经贸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伙伴式深度校企合作模式下《酒店情景会话(英语)》课程的改革 深度校企合作共建实践基地模式创新探索 校企深度合作下高职电子专业后置订单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专业群和企业群的校企深度合作模式研究 基于会计专业校企深度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网络专业“泛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高职旅游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高校文秘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探讨 校企深度合作模式下的动漫实训方法初探 动漫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探讨 电子商务专业校企深度合作模式的探讨 计算机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方式”的行动研究 校企深度合作下高职制糖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校企深度合作探索与实践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百度百科.产教结合.http:///view/1517173.htm.
[3]郝振省.中国动漫游戏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R].2010,08.
[4]刘洪一,李建求,徐平利.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R].2009,04.
工厂企业制度范文3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搞好国有企业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热点。然而,国有企业要获得健康而长远的发展,必须在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竞争中进行系统创新,才能使国有企业摆脱困境,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新路。
一、制度创新――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从经济学角度讲,企业制度创新主要指企业产权结构的调整和产权关系的变化。传统的国有企业往往是单一的产权主体,模糊的产权关系,条块分割的产权占有方式、行政干预的产权运行机制,其表现 形式就是“工厂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是要把国有企业由原来计划经济的"工厂制"改变为市场经济下规范的公司制以及其他股份制形式.这就是企业制度创新。其重点是明晰企业产权,保证和实现企业的法人财产权,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也就是说,要按照市场规范化的要求,来实现国有企业的制度创新。
二、技术创新――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现代企业的发展,不仅靠一种完善的企业制度,同时也要依靠先进的技术和富有竞争力的产品。而技术创新正是新产品制造、新工艺、新设备应用有关的商业活动,其要义在于将一种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引入市场。在国际竞争十分激烈的今天,技术创新对企业乃至整个经济发展起到了日益广泛和深刻的推动作用。
从我国国有企业总体上看,尽管一些基础雄厚的大中型企业在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方面取得明显的成绩,但多数国有企业尚未形成积极有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使国有企业获得新的发展,通过不断的创新来实现技术和产品的更新换代,进而驱动企业自身的良性发展。
三、管理创新――固有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所谓管理创新是指将新的管理要素组合引入企业系统,从而使企业管理系统具有创新活动。现代企业的创新活动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集体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必然面临相应的组织管理问题。没有不断的管理创新,大规模的企业技术创新和成功的企业制度创新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对于国有企业来讲,仅仅实行制度创新、技术创新还不够,还必须不断进行管理创新,保证企业的经营事业不断发展。
值得指出的是,无论是在理论界还是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常常强调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但忽视了管理创新的重要作用。中外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实践证明,管理创新对企业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支撑和保证作用是十分必要而且是不可替代的。因为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企业制度创新只是为企业转换机制,提高资本运营效率创造了有利条件,它不能代替管理创新(也不能代替技术创新)。 同样,技术创新也需要有效的管理来实现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如果有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而缺乏先进的经营和管理运作,新技术所应有的效力也难以充分发挥,甚至出现创新的技术大量闲置和开发出的产品无法上市等怪现象。为什么有的国有企业实行了股份制,甚至成为上市公司,同时也引进大量的先进技术和装备,还是出现了经营亏损的局面。原因就在于这些企业依然用传统的思想指导企业经营活动,未能形成有效的管理组织制度,这样, 企业很难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因此,管理创新对搞好国有企业显得更为重要。
四、单项创新的融合――系统创新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有效(最佳)模式
近来,通过对国有企业改革与管理状况的实证研究,我们发现在国有企业中存在着几种带有普遍性的情况。一是一些企业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产权也明晰了,实现了制度创新,但由于没有新的技术开发、改造(技术创新),又缺少现代科学管理制度和运作方式(管理创新),难以使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甚至有的股票(内部)上市企业,由于缺乏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现已陷入经营困境之中。二是一些企业近年来大搞技术改造,推出的新产品、新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实现了技术创新,但由于没有进行制度创新,机制没有转换,致使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不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也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还有一些国有企业虽然注意加强管理,引进并采用现代管理方式,实施了管理创新,但由于现代企业制度尚未确立,加之技术老化,设备陈旧,只能依靠管理降低成本,维持现状,无法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使企业的竞争力不强。
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在于,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人们过多地注重企业制度的创新(即使如此,产权制度改革仍有很多方面还不到位,这也说明制度创新的难度很大),而忽略了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对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配套、催化和强化作用。即使近几年来,人们开始注意并研究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重要作用,但迄今为止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对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分别论述上,而企业的实践也大部局限于追求单一创新(即某一方面的创新),很少有将三种创新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整体和系统的创新实践。
工厂企业制度范文4
XX青年员工状况与企业改革改制调研报告(三)
二、青工对工厂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的心理预期
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前期改革措施的进一步实施,职工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切身感受。同时企业今后的发展壮大也是广大也是职工共同关心和思索的问题。1、青工对于工厂近三年来发展现状的总体评价与企业自身的总体评价意见相左,与个人期望有较大差距。青工约占工厂全体职工人数的38,他们对于前期企业改革改制认同感的反映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同时,对于他们今后进行更深层次改革的支持力度,则对于企业而言有一定程度的预见性。青工对于近年来自身生活水平的提高评价较低:“20xx年以来,您在以下方面的变化情况如何?”我们得到了如下表中所列情况:增加很多略有增加基本没变略有减少大大减少个人实际收入0219$家庭实际收入019A&生活水平017A" 工厂在十三次党代会中的统计数据表明,在个人收入方面是有所提高的。但反映在职工身上时,由于周围环境随着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个人收入和生活水平在不同的家庭中其差距在不断拉大。对于小幅度普遍提高收入,这样的薪酬体制并不能够达到激励作用,青工不会有明显的感觉收入在发生变化。相应地,与其他效益较好的企业比较后,反而有更加落后的感觉。而对于企业发展方面的评价当中对于“硬”投入的部分,广大青工较为认同,而对于相应“软”环境的改善,则并不认可。在问题“您认为近三年来您所在的企业在以下各方面有什么变化?”的回答中我们得到了这样的统计数据:选项明显增强有所增强维持原状有所降低大大降低企业管理水平3R"4设备科技水平1@@5企业市场竞争力4@2企业经济效益2848成功机会2S 由于工厂近年实施基础工艺线的建线、改造等,广大青工感受到了工厂设备、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但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对于质量贯标、环境贯标、ERP系统以及OA办公等管理方面的提高认同度却不高。其一,受调研人员身处管理与科技岗位的比例不高,参与管理工作不多对于情况的了解掌握程度不深;其二,相应的投入与管理效率的提高不对等有;其三,提高的速度低于市场竞争要求的速度,相对而言差距更大,显示出经济效益、市场竞争力、成功机会维持原状或有所降低。同时在问卷调查中,显示出了广大青工对于经济收入的主观预期与实际收入有较大差距。在问题“您所在的企业经过几年改革,以下三项与您个人愿望值是:”的回答中,我们得到如下统计数据:选项达到接近有差距差得远A:家庭住房3B7B:个人经济收入29I@C:个人自身发展2a#有八成以上的青工认为在“家庭住房”、“个人经济收入”和“个人自身发展”方面与自己的愿望“有差距”或“差得远”。这说明,一方面青年职工对国企改革抱有较大的期望,另一方面也存在有些不切实际的主观预期。2、青工对于将来企业的发展前景持谨慎乐观的心理预期,同时从企业角度出发对于改革改制有理性思考。广大青工有较强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他们关心企业的前途与发展。做为百年老企业,面临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机遇期,将面对很多的困难和挑战。在问及“您对所在企业改革改制的前景如何评价?”时,我们得的统计数据是:充满信心谨慎乐观无所谓有些担心忧虑97 $有20的青工信心不足,10的青工认识模糊,有46的青工表示对于工厂的发展前景持谨慎的乐观态度。深入分析,有49的大专以上学历的青工,以及47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持这样的观点。这一数据反映出,从整体上来看,广大青工没有盲目的乐观,也没有一味的消极悲观,这为我们进一步的改革奠定了较好的思想基础。通过我们的改革和发展,辅之以教育和引导,有希望能使他们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振奋精神,成为改革的先行者。面对企业的现状,青工一定程度上有与企业同甘共苦的意识,这必然是企业改革发展的中坚力量。对于企业改革改制情况有了深入思考。在问及“您认为改革改制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限选一项)时,建议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38;“整顿领导班子”34;“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20。体现出了青工对于内严管理,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认同,已经将这些方面视为企业进行改革改制首要考虑的因素。同样对于“您认为企业改革改制的成功主要依靠什么来保证?”(可选多项)的回答中,在十个选项当中,意见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领导班子的能力”67;“企业内部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54、“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52、“企业科技水平提高”39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32。广大青工在普遍关注我们企业在改革改制过程中遇见的实际问题,并且给予了意见较为集中的建议。但同时我们也应当注意到,“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减去富余人员”的选择项目则被避开。从中也暗示了广大青工希望改革,但又担心引进竞争后,秧及自身的复杂心理。
应该说青年是企业改革发展成果的最大受益者,青年应该是最少保守思想,最具创新活力的群体。企业应及时将改革政策、信息传达给青年,同时通过各种有效平台把青年的思想与需求反馈到企业,这样才能使青年成为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有效推动者。
工厂企业制度范文5
【关键词】企业文化;工厂化;企业管理
企业发展,五年靠机遇,二十年靠文化。中石化四建第一工程公司工会就是将企业文化与其倡导的工厂化预制施工管理有机结合,助推这一全新管理模式得到了广泛实施和应用。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物质层、行为层、制度层和精神层等四个层面。具体则体现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创新文化、素质文化、行为文化、目视文化等多个方面。
一、结合实际,打造独具特色的企业精神文化
四建第一工程公司自2007年成立以来,工会组织就始终坚持开展“特色企业文化”建设,奉行“以创新构建基础,以管理缔造实业”的企业宗旨,坚持“科技先行,专业做精,意识超前,服务到位”的管理理念,遵循“以诚信链接市场,以质量赢得信誉,以精品回报业主,以管理创造效益”以及“质量是维护顾客的保证,合作是繁荣团队的根本,创新是做强品牌的出路,纪律是提升执行力的前提”的行为准则,逐渐形成了“求实、敬业、科学、严谨、友爱、团结”的核心价值观等精神文化内涵。同时,按照工厂化预制施工管理模式的不断成熟,将其实现的“焊接方式以自动焊接为主、以手工焊接为辅;物流方式以手工机械为主、以吊车配合为辅;设备工装以移动式为主、以固定式为辅”的预制施工方式和“预制服务安装,管理服务市场”的管理理念,固化为工厂化预制施工管理的具体理念———“预制工厂化、焊接自动化、作业流水化、工序产品化、管理标准化、出厂成品化”,从而着力推进工厂化预制施工管理模式。
二、目标激励,打造严明和谐的企业制度文化
企业管理和文化之间的联系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机构、制度是硬性管理;人员、目标是软性管理。推进管理,就要积极倡导“自始自终把人放在第一位,尊重员工是成功的关键!”的企业人才观,在管理中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确立职工主人翁地位,使之积极参与企业管理,尽其责任和义务。为此,不断修订、完善、升级《预制厂管理手册》《自动焊焊接工艺手册》等《管理办法汇编》以及《车间管理标准》,作为工厂化预制施工管理的规范性制度文件。《车间管理标准》从“管理标准、工作标准、技术质量标准”三个方面,逐步形成了一套鲜明、完整的工厂化预制管理标准;《预制厂管理手册》不仅固化、明确了预制厂实施管理的组织机构、岗位职责和管理范围,还细化、确定了相关业务管理流程、规章制度,给予了工厂化预制施工管理一个强大、完整的制度保障。
三、小改小革,打造高效实用的企业创新文化
工厂化预制施工流水作业本身对于常年现场施工的安装企业,无疑就是一件新生事物。单纯生产单位的作业流水线不可能完全适应施工建设企业的工厂化预制,这就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去创新、去开发新的工装、卡具、作业方法等等。充分结合工会组织的“五小”技术创新活动,引导广大员工集思广益进行小革新、小改造。《石油化工管道工程预制施工工法》被评为第三届天津市职工先进工法,第一工程公司技术创新小组先进集体被授予本届唯一的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状荣誉称号。同时,第一工程公司的《TEKLA软件在钢结构施工中的应用》获得第三届天津市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自动焊枪喷嘴”和“大口径厚壁管车床加工胎具”改造以及“钛材管道施工工法”被评为中石化四建局级技术创新成果。所有这些小改小革、施工工法和技术创新,极大地促进了工厂化预制各个工序、工段施工效率的有效提高。
四、培训教育,打造高能人才的企业素质文化
工厂化预制施工管理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批量使用集打底、填充、盖面于一体的全自动焊接专机,它是中石化四建第一工程公司与自动焊机制造厂家共同开发、完善并推广应用的,也是预制施工的核心技术。因此,每年工会组织都要利用施工淡季,着重从新分配到已有的农民合同工自动焊操作手中,进行集中上岗培训和强化训练,既传授自动焊接技术,也明确其岗位职责,用企业的人文关怀、制度关怀、文化关怀来留人、育人。每年的先进个人、比学赶帮超标兵评比也都倾向于从事自动焊接操作的农民合同工,特别是在国家重点工程天津一体化大乙烯工程建设中,先后有十名自动焊操作手获得了季度“焊接质量能手”称号,四建第一工程公司工会还选派一名技术全面、素质较强的农合工,参加了中石化集团公司组织的“国际化班组长培训班”的集中培训,让所有从事自动焊接的农合工看到自己未来的希望和发展方向。工厂化预制施工管理的另一个鲜明特点是管理软件的开发应用,为此,无论是针对自有管理人员,还是针对联营合作单位的管理人员,工会组织每年都要会同相关部门不定期组织工厂化预制管理软件、管理办法的宣贯和培训教育,常态化加强员工培训,打造高技能、高职能的各类人才,实施员工素质工程。
五、喜闻乐见,打造寓教于乐的企业行为文化
人改造环境,环境也改造人,因此,中石化四建第一工程公司工会组织认真分析企业文化发育的环境因素,结合工厂化预制施工管理模式推行的环境要求,创造性地在公司春节晚会上,先后排演了音乐、舞蹈、快板情景剧《工地节奏》《快乐立新功》和《检修歌》以及主题歌《腾飞的第一工程》,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工厂化预制和管理软件使用的方方面面,彰显了工厂化预制施工管理模式与企业文化的完美结合。特别是每年公司举行的群体大合唱活动,中石化四建第一工程公司在唱响红歌的同时,坚持每年必唱工程公司主题歌,员工们用饱满的热情唱响自己的工作感受,既增强了工程公司员工的集体荣誉感,也形成了推介工厂化预制施工管理模式的浓厚氛围。另外,为进一步推广“特色企业文化内涵”。工会组织在每个重点工程项目的管道预制施工管理中,以每一条流水作业线为单元,以四个工段为对象,认真开展“比安全、比质量、比工效、比管理、比服务”和“创优质工程”的“安康杯五比一创”劳动竞赛活动,分别针对核心自动焊接技术的自有员工(焊接工段)和进行联营合作的员工(其它工段),分别采取不同侧重点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劳动竞赛方法。管理、服务、安全等定性劳动竞赛重点评比联营合作单位,既可以与联营合作队伍每年的公开考核相结合,优胜劣汰,又培养、提高、锻炼了联营合作单位的施工组织和管理能力。质量、工效等定量劳动竞赛重点针对掌握核心自动焊接技术的自有员工,有效地与计件工资相结合,使得最高计件工资达到2?900元,是普通员工计件工资的两倍,大大激励了自有核心技术的自动焊机操作手的积极性。
六、内外并举,打造特色鲜明的企业目视文化
工厂企业制度范文6
——第八冶炼厂2005年企管工作总结
2005年,在公司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第八冶炼厂实现了由建厂到一次性投产成功的辉煌跨越。企业管理工作从零起步,按照公司领导“建设现代化示范型工厂”的要求,围绕着建设“生产规模大、运行效益优、综合实力强、职工素质高、厂区环境美”的目标努力探索企业管理的新思路,新理论,用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初步开拓了八厂管理现代化的局面。在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方面先行一步,并逐步推向纵深向严、细、精、实的效益化管理拓展,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为我们在即将来临的2006年全面推进八厂现代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总结一年的企业管理之路,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一、思想上重视,开展全员性的现代化企业管理教育培训
早在八厂建厂之前的铅烟气治理工程建设期间,公司领导就指出:八厂要高起点、高标准地建设现代化企业制度,树立起水口山管理现代化的示范和样板。遵照这些精神,八厂建厂之初即高度重视企业管理现代化理念的教育培训工作,组织了全员性的职工培训工作,将“遵章守纪、严格执行生产、技术、安全三大操作规程”作为重点内容向全体员工讲清讲透。使八厂员工这支来自不同单位的职工队伍从思想上做好了接受现代化企业严格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的思想准备。
二、按照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建立、健全了企业管理规章制度,使企业管理走向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轨道
建厂之初,我们按照“建章立制,建设现代化八厂”的要求全面开展了企业管理制度的编制、审核工作。通过学习、借鉴兄弟单位的成功经验,立足于我们自己的管理目标和工艺特点制定了11大系列管理标准206项,重点突出生产管理、人事管理、现场管理、财务管理等,将“人、事、物、钱”等要素置于管理制度的约束之下。
与此同时,我们从建立岗位责任制着手突出员工的职责意识,使员工“想主人事,尽主人责”得以制度化、持久化。由厂行政办着手编制了全厂近200个岗位的岗位职责,并将岗位职责在本岗位醒目位置张贴、悬挂,使职工明确了自己的职责与义务,夯实了管理的思想基础。
建厂以来,我们的管理职能部门能各尽其责地做好管理工作。各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先后以文件形式下发各种管理制度24份,使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补充,解决了管理标准没有细化,不利于实际管理操作的问题。
三、扎扎实实地抓好现场管理,夯实了基础管理。
按照现代化企业管理的要求和公司管理方针,八厂将现场管理工作作为一项“面子工程”摆在突出了位置。各级领导干部高度重视,职能部门长抓不懈,按照物料摆放有序,作业场所清洁,厂区环境优美等要求抓好现场管理“5S”要素的落实。将关系八厂生产安全、正常的厂区禁烟、现场定置等作为重点,全面整治“脏、乱、差”,坚决堵塞“跑、冒、滴、漏”。使八厂的现场管理工作与现代化的工艺设备一道成为公司的一张名片,给前来参观、考察的各级领导、同仁及新闻媒介以良好的形象。
抓好现场管理,我们着重突出了班组的现场管理,通过班组长现场管理教育培训,细化班组建设考核制度等夯实了管理的基础。立足于班组抓好了影响生产的“人、机、料、法、环、资、信”等要素的细节管理。今年以来,我们对现场管理采取了以整改促提高,用处罚维护制度严肃性的做法。通过组织现场管理月度大检查,职能管理人员每日巡查,先后对底吹炉车间等车间、科室下发现场管理整改通知单31份,对鼓风炉车间等4个单位处罚通知单7张。使岗位职工受到教育和触动,维护了现场管理制度的严肃性。
通过现场管理的细化,严格安全生产管理、劳动人事制度管理、质量管理、设备能源管理等各项工作有了较好的实施氛围,促进了各项管理的协同,共同保证了投产目标的一次性成功和生产任务的完成。
四、以物流管理为突破,探索成本管理的新举措,服从服务于达产达标任务。
八厂是一个环保、技改工程,也是一个“民心工程”、“希望工程”,只有通过发挥效益,这些目标才能实现。我们深刻领会了企业管理要为企业增效服务的精神,以物流管理为核心全面推进企业的成本管理。为此,我们专门就物质的采购、管理与发放,废旧物件回收利用、外售产品的生产管理等制定专门管理制度,对价格、质量、物流成本等从严控制。运用现代化信息设备,通过网上比价查询,信函要约比价、合同评审,招、投标等全方位地开辟了降成本、增效益的途径。经过几个月的运作积累了经验,锻炼了队伍,为进一步推行车间成本定额管理,实现目标成本预算制奠定了基础。
当然,正确认识我们取得的一些成绩,认识这些成绩的取得来源于公司的正确领导,来源于同志们的共同努力,同时我们必须看到2006年度我们企业管理工作仍然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其中一些就是2005年我们工作中尚做得不足,急需加强的项目,总的说来有这样一些。
1、员工对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的适应过程缓慢。表现在对规范化、制度化的严细管理有抵触、畏难心理,而没有意识到这是企业挖潜增效、兴业强企的必要。甚至个别基层干部也怕管理,懒管理,既不主动接受制度约束,也疏于管理部下。
2、一部分员工习惯性违章、违纪的陋习加重了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的压力。部分人员素质尚不够高,不仅不能遵守好厂规厂纪,对岗位职责、操作规程执行情况也不如人意,需要外力的监督;
3、成本管理的难度依然较大。我厂投产的短时间内,工艺、设备、人员的磨合远未能达到最佳值,物质消耗高给成本管理带来较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