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语文特色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语文特色教学设计范文1
一、“高能耗低效率”成因分析
1教学设计抄教案,缺乏针对性
一些教师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没有认真进行教学准备,照抄教案,甚至从网络上下载教案进行打印,来替代自己的教学设计。这样的行为看似节省了时间,实际上是一味的拿来主义,忽略了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与把握,以及对学生发展实际的有效兼顾,整个教学设计缺乏科学性与针对性。
2缺乏新教学手段,课堂枯燥乏味
部分教师的语文课堂显得较为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究其原因,与教学手段匮乏有关。教学活动如果完全依靠教师的讲解,没有一些辅助手段作为点缀与穿插,长时间下来,学生就觉得枯燥,学习的投入程度也就相应降低。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学手段具有形象演示等方面的优势,在具体教学中未能有效运用这一手段而导致课堂乏味,实在是一大遗憾。
3灌输式教学模式,缺少能力培养
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提出了明确要求。但是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还是按照老一套组织教学,直接以灌输模式替代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沦为了知识填充的工具,看似将许多知识点灌输完毕,实际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分析能力都没有得到有效提高,长期以往会形成高分低能的畸形发展状态。
4局限于课堂教学,缺乏课外延伸、拓展
一些教师将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简单局限于课堂范畴,没有能够从课前课后进行有效延伸。课前没有进行预习指导,课后没有进行拓展延伸,在这样的狭隘教学模式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发散思维、想象能力也没有得到培养。
5积极情感不足,难以激发动力
面对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积极情感也是广大语文教师要高度关注的因素。一些教师忽略与学生的和谐关系,与学生拉开心理距离,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抵触,这样的淡漠关系在语文课堂实际教学中会演变为影响师生互动有效开展的障碍,不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
1独立设计教学方案
作为一名现代初中语文教师,对教学的研究与设计能力属于基本履职能力,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必须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首先,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不能贪图省事照抄成品教案,更不得原文下载网络教案。其次,在教学中要做到深入研究,科学筛选,深入全面地研究教材,把握好教材中的知识要点、能力要求,创造性运用教材。
在教学设计中还要重视教学对象的研究。初中生学习基础如何、学习能力如何、思维方式怎样等问题是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另外,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广大教师也要做到好中选优,既要借鉴别人先进的教改经验,又要进行本土化吸收,使确定的教学方案更加贴近自身的教学工作实际,注重接地气,使教学设计与教材、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等方面有效融合起来,满足教学实际需求。
2推广运用电教手段
具有大量生动信息、气氛活跃的语文课堂是保证初中生有效开展语文学习的重要因素。作为语文教师,要学会运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为课堂教学增加生动的因素,尤其是要将近年来运用广泛的多媒体的作用发挥出来,使学生乐于学习语文。
例如,在《济南的冬天》教学中,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去过济南,对济南冬天美景缺乏直观认识。对此,笔者专门从网络上下载了一组济南冬天的美景图片,在课堂上进行演示,美丽的景色一下子打开了学生的心扉,教材中枯燥的文字与精美图片的完美融合,让学生在内心对济南冬天的景色立刻变得直观形象起来。这样的教学手段为生动活泼课堂的打造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实施师生有效互动
对于初中生而言,单向的灌输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初中语文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开展有效的互动,让课堂不再成为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而成为学生相互合作探究、教师进行难点点拨的互动平台,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促进能力长足发展。
例如,在《我的老师》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充分的预习。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对学生进行简要的预习回顾之外,还向学生提出了一系列的思考问题:蔡老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蔡老师的性格特点;选择课文中感受最深的一件事体会蔡老师对孩子们的热爱,画出作者感情较为深厚的句子。通过这样一组思考题,将整个教学目标任务贯彻始终,组织学生开展合作研究活动,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积极融入到语文课堂探究之中。
4课前课后进行突破
打造素质化初中语文教学过程,除了抓住课堂教学之外,必须将前后进行延伸、拓展,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预习环节能够有效筛选出学习的难点与重点,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指向性。因此,在课前教学环节,要重点强化预习这一项工作。教师应从预习习惯培养和预习能力培养两个方面着手,既要培养学生养成坚持预习的良好习惯,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科学预习、高效预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后环节,教师一方面要精心设计作业对学生进行强化巩固,同时还要拓展学生思维使其得到能力培养。
例如,在《我的母亲》教学后,笔者要求学生对本文的间架结构、材料安排、写作特色、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全面总结,加深对写人类文章的技巧把握,并且仿照课文的写法开展身边的人物仿写训练,学以致用,以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另外,在课后复习巩固环节,教师还应当强化科学记忆方法以及遗忘规律等方面的内容指点,提高学生复习巩固的成效。
5给予学生更多关爱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时期的学生需要引起教师的高度关注。他们的思想、心理都在经历着急剧的变化,教学活动应当适应学生的这一身心发展特点,发挥好引导作用。教师要改变粗暴对待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要以更大的耐心、爱心对待学生,使学生在心理上乐于接受教师的教导。有了这样的情感基础,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就会更加投入。教师还要竭尽所能帮助学生,如学生学习方面遇到了困难,教师可以对其进行方法技巧的辅导,帮助他们针对困难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教师也可以动员学生之间相互帮助,以和谐的氛围促进教学成效的提升。
初中语文特色教学设计范文2
分析教育技术和初中语文教学整合过程中存在的误区,提出二者整合的措施,指出应抓好情感教育环节。
关键词
教育技术;语文教学;情感教育
1前言
近年来,随着教改和课改的深入,教育技术也开始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教育技术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出来的有利于教学的技巧和方法,其可以将烦琐的教学进行简化,从而使学生更加容易掌握教学重点,但是用多用少、如何用,因课而异。在学科教学中,语文教学有其独特性,一方面,它作为人文学科之母,有着普遍性的特点;另一方面,语文教学作为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需要进行情感体验,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单纯利用教育技术很难取得较大突破。因此,探讨教育技术和语文教学整合意义重大。
2教育技术和初中语文教学整合过程中的误区
2.1重技术而轻理念
在目前的教育技术和初中语文教学整合过程中存在一个显著的误区,就是大部分教师重视技术的运用而轻视理念的表达。其实,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技术整合,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达理念,但是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多借助多媒体的技术手段进行课本内容的展示,而忽视了文章的理念,与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背道而驰,造成语文教学的浅显化和符号化。
2.2重手段而轻目的
语文教学的目的,一方面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常识,另一方面是让学生通过情感体验来培养自己的人文情怀和素养。但是在目前的教学中,部分语文教师过多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而将学生的思考和感悟抛之于脑后,严重背离语文教学的初衷,使得语文教学的情感熏陶进一步弱化,情感体验也相对降低。这种重手段而轻目的的教学,使得语文教学的价值一步步缩减,长此以往,语文教育的意义便不复存在。
2.3重形式而轻内容
随着教改和课改的深入,教学形式的改变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教师纷纷寻求有效的教学方法。部分教师在改变形式的同时,对于内容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所以教学效果较好;但是也有部分教师重视的只是形式的改变,对于内容改进和完善做得却不到位。由于教学走上形式化,所以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不到更多的来自于情感的体验,这就使得语文教学的人文情怀价值降低。另外,重形式而轻内容的语文教学,缺少教学形式和内容的有机联系,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发生词不达意的情形。
2.4重视现代媒体而轻视传统媒体
在教育技术和语文教学整合过程中,大部分教师放弃了传统的媒体,而开始重视现代化媒体。但是一味使用现代化媒体技术,学生的理解力和想象力会受到影响,情感体验的深度也会削弱。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程内容的表述,学生对于形象的把握便会固定;但是如果是传统媒体,学生会利用自身的想象去感受形象,这种感受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感悟。重视现代媒体,忽视传统媒体,虽然实现了具象化教学,却丧失了抽象化教学的美感。
3教育技术和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措施
3.1善用媒体技术,强化教学手段
在教育技术和初中语文教学整合时,必须要强调媒体技术的使用原则。因为多媒体技术虽然可以带动课堂的生动化,但是过多使用多媒体技术,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环节便会出现欠缺。在媒体技术的使用方面,需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1)适用性原则。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遇到适合使用多媒体的内容,便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内容为主,技术应用为辅。2)适度性原则,主要指的是在教学中适量使用多媒体技术,避免课程的技术化和空洞化。如果多媒体技术利用过多,会造成语文课程形式化的加重,会影响内容的深化。同时,不仅要掌握媒体技术的使用原则,还可以利用技术强化教学手段。这种技术强化主要包括两方面。1)技术利用要和课程内容紧密结合,技术才能为内容服务,课堂通过技术的应用而更加丰富精彩。2)利用技术更好地为语文情怀的培养贡献力量。比如在教学《春》《济南的冬天》等文章时,可以积极利用多媒体进行春天的声音的模拟,学生可以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春天的朝气与蓬勃;也可以利用影像资料对济南的冬天进行详细展示,学生对于书本中的知识会有更加真切的体悟,文章中的情感色彩会更加真实,学生的情感体验也更加丰富。
3.2巧用媒体技术,优化教学方案
巧用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方案的优化,也是教育技术和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重要策略。传统的语文教学依靠的主要是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理解,虽然情感体验到位,但是感官不够具体。为了强化课堂的感官接触,可以巧妙利用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方案的优化。如在教学自然景观类文章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文章中描绘的自然景观用动态的形式展现出来,无论是画面还是声音,学生都会受到感官的刺激,对于自然的感悟会更加深刻。又如在教学对话式文章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文内容的当堂演示,通过有情感的语言诵读,学生对于内容的情感体验将会更加真切。简言之,巧妙利用媒体技术,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更加完美,情感体验更加全面,那么教育技术和语文教学的整合便实现了。
3.3应用媒体,灵活设计教学过程
灵活进行教学设计也是教育技术和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重要策略。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会遇到许多类似的文章,这些文章需要体验的情感不同,但是具体的教学过程和方法具有相似性,所以在教学进行的时候,可以对教学设计进行灵活的套用。灵活套用教学设计,主要的目的是利用其他设计实现当堂内容的完整性和全面性。灵活利用教学设计,能够使得教学过程的衔接更加自然、更加流畅,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体验也会得到升华。比如在进行七年级语文《春》和《秋天》的教学时,可以利用对比的手法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对文章进行分别讲述,但是因为《春》和《秋天》都是写景抒情类文章,而且又都有季节性的描写,所以二者在讲解中会存在一定的共性。但是又因为这两篇课文描写的是两个不同的季节,在具体的景物描写方面会存在差异,所以将两篇文章进行对比教学,可以活用彼此的教学设计,整个教学过程会更加丰富与具体,教学的美感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4结语
在语文教学中要更注重情感的体验。因此,在教育技术和初中语文教学整合中,应坚持技术始终为情感教育服务的理念,使语文教学更有特色、更有效果。
作者:杨晶晶 单位:秦皇岛市特殊教育学校
参考文献
[1]王素冰.高职语文教学中整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研究,2016(5):79-81.
[2]苏春景,高亚男.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烟台市芝罘区部分小学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5(3):43-49.
[3]戴晓娥.整合视野下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15(3):110-114.
[4]徐曙.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9):201-202.
初中语文特色教学设计范文3
【关键词】生成 策略 现代诗歌 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诗歌教学一直是个难点,因为诗歌本身蕴涵深刻,需要仔细去涵泳,进其意境、悟其情感,而初中学生受年龄特点所限,抽象思维能力还欠缺,因此,本文针对此状主要浅谈初中现代诗歌课堂教学中的生成策略,即教师依据学生的兴趣、经验和需要,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进行有效的动态性调整,引导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进行现代诗的探究活动的一种课堂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进入文本体验前,语文教师要做一些必要的有关作者或背景的介绍,或者引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目的是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诱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调整在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活跃的状态下。例如学习八年级《组歌》一课时,让学生说说你所了解的,然后教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介绍作者萧华,并播放诗歌所表述的背景故事录像,这样学生就会被精神聚焦到这样堂课上。
二、初步感知,情感体验
在初步进入文本之前,教师要放开手脚,给学生创造时空,让学生自由诵读诗歌,整体感知文本,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诵读时,教师适时的引导,适当的点拨——用舒缓的语调有节奏的朗读,让学生用心去体会诗人的情感,把握诗人情感,产生共鸣,学生诵读进入了一定的角色。在阅读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高屋建瓴,统领全文,既激发学生的思维,又为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果不积极进行引导,学生生成的问题则容易散乱,有些甚至不着边际,因此教师要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导学生情感体验。
三、细读文本,问题生成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朗读诗歌,学生可以高声诵读,也可以低声吟唱,身心投入的学生,都自觉进入品味阶段。语文课的语言文字的品味、揣摩也真正落到了实处,当然,这也是学生的一个从着眼于文本的再一次的原初体验过程。在阅读中教师必须引领学生在自己阅读体验的基础上通过语言的品味来带动对诗歌内容与主题的深入、感性、细腻地理解,同时又是给学生一个“如何生成,怎样生成”的一个示范,初中学生,处在成长的阶段,心智还不健全,教师有必要进行引导、让学生主动探究。深入独立思考,学生可以从语言、主题、内容、写作特色、艺术手法等多方面进行问题生成,这时候生成的问题是最原始的,对学生个人而言也是最具价值的,它的产生角度多,体验深,求知急切。
四、互动交流,合作探究
互动交流,合作探究是课堂的主体,也是最精彩的环节。根据学生的需要设计教学,根据学生的需要开展教学,在问题状态下学生的好奇心与怀疑精神得到了触发,兴奋状态中的思维观点得到了碰撞,整个活动的过程洋溢着活跃、民主的课堂氛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融洽流畅;学习内容开拓开放;学生的神情愉悦、跃跃欲试、积极主动。教师的作用则是适时地引导——没有对不对,而是哪个更合理,哪个更恰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样的答案理念引导着学生去甄别,辨析。长此以往,扎扎实实的现代诗歌课堂教学中的学生的语文素养会得到根本性的提升!此外,在这个环节中,面对学生生成的问题,教师以自身的教学机智去捕捉每一个能够打开学生思路的机遇,以充满期待的眼光不失时机地告诉学生:“走一步,再走一步!”。
五、美读诗歌,精神提升
在互动交流,深入理解诗歌之后,教师还要在师生、生生共同讨论,相互启发诱导的基础之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这时是美读诗歌,即学生带着自己独特的体验,带着与同学、老师、文本交流碰撞后的感悟进行朗读,美读的过程学生的朗读更加富有深情,理解也更加深刻。在学生深化理解后,运用我手写我心,让学生联系实际把自己的感悟迁移到自己生活世界中,以诗歌创作的形式,达到能力提升,知识迁移,感情深化。这也是我们的语文课所追求的最终目标——从知识到技能,从人格到精神。
因此,在新课程、新理念的指导下,让“课堂互动”“问题生成”“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成为初中现代诗歌课堂教学主导的灵魂。教师则无论在教学设计,课前准备的时候,还是在课堂上进行教学的时候,都尽可能设想课堂上每个环节中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制定出相应的预设教案,那么整个现代诗歌教学过程一定会充满灵动的气息,不仅气氛活跃,更见智慧的碰撞。
参考文献:
[1]俞朝晖.给学生一个诗意空间——初中语文现代诗教学策略初探[J].中学教学参考.2011(04).
[2]王克亮.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现代诗歌教学[J].魅力中国.2011(12).
初中语文特色教学设计范文4
[关键词]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优势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70021
现阶段,初中语文整体教学水平并不高,各个学校普遍存在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氛围沉闷等问题,这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忽略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导致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较差,这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推进,而多元化教学可有效弥补上述不足。
一、多元化教学的优势
多元化教学是指教学性质和逻辑思维的多元化。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形势不容乐观,依然沿用原有的教学方法,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而多元化教学方法的运用可有效改变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减轻教师负担,并能增加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这对于教学活动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多元化教学主要具有以下优势:首先,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且在教师理论知识讲解与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次,有利于系统教学的开展,可引导教师从多个层面着手设计教学活动。在以往的语文教学设计环节,大部分教师均是结合自身经验进行设计,从理论层面而言,此种做法并无不妥,然而因其在语文教学中的研究较多,相关理论趋于成熟,各个层面近似标准化,所以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不提倡经验教学。最后,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可活跃并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综上可知,多元化教学的优势显著,且便于操作,其发展应用空间良好。
二、多元化教学的应用策略
初中是系统性的学习阶段,在这一时期,学生应增加素材积累,拓展逻辑思维,构建独具特色的知识体系,进而为后续语文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应用多元化教学时,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切忌盲目和急进,最终不仅达不到提升教学水平的目的,还会削弱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使其产生逆反心理。
(一)冲破课堂枷锁
语文具有开放性,课堂并不是唯一的教学场所,教师应冲破课堂枷锁,尽量为学生营造一种贴近自然、活跃的教学氛围。例如,在学习《春》《三峡》《济南的冬天》这些描述自然景观的文章时,可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近距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进一步感受文章中的景象,这不仅帮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情感,还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愉悦身心,一举两得。
(二)开展竞赛活动
初中语文旨在通过多元化教学来锻炼学生的多元化思维,让每一个学生均具备自主思考能力,个性特征鲜明,人生追求明确,进而培养更多综合型人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竞赛活动可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通过群策群力与共同探讨获得最终结论,这不仅可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还能教会学生倾听和沟通,进而构建友好的人际关系。首先,教师应为学生选择丰富多样的辩论题目,不要单纯地局限在课本教材,应适当结合现实生活中一些热门的现象,以此来调动学生辩论的积极性。其次,合理划分辩论小组,确保辩论双方实力相当,以免打击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最后,确保辩论结果公平。待辩论结束后,教师应作出客观的判断,只有这样,才能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而主动学习,不断强化自身能力。例如,在学习《变色龙》这篇文章时,可让学生围绕奥楚蔑洛夫的行为表现进行辩论,在当前某些社会人的行为如同变色龙,让学生讨论这一行为是否可取。通过辩论,既可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端正学生的价值观念。
(三)合理使用现代教学工具
在信息技术快速更迭的今天,我们已步入了新媒体时代,生活质量日益提高,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信息技术不仅给日常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变化,也给教育教学活动增添了新的活力。教师应积极学习信息技术,合理使用现代教学工具,丰富教学资源,打破教材的束缚。同时,教师还应规范制作教学课件,并能灵活应用,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工作的辅助作用,进而优化教学方式。在这一过程中不允许过分夸大现代教学工具的作用,有效切断负面信息的传播,以免制约学生的健康成长。另外,教师应确保教学课件的质量,对于课堂教学中难度较大的问题可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这不仅能简化知识内容,还能活跃教学氛围,便于教学重难点的把握。
多元化教学不仅强调语文能力的培养,还可显著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它的应用具有深远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师应开展多元化教学,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保持开阔的思维,紧追时展步伐,进而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的多元化、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特色教学设计范文5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多媒体技术对优化语文教学试作阐述。
一、声画结合,创设语文教学情境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所具有的声画结合的特点,为对课文进行透彻分析与深入理解提供了重要的辅助,而这种教学过程是在特定的情境下实现的。一方面,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课文内容,尤其是复杂的故事、小说、戏剧等教学内容,转化为直观的课件,具有化繁为简、突出重点的功效;另一方面,在课堂上播放一些重要的音频、视频资料,能在无形之中将课文的重要细节、重要人物和重要情节突显出来。尤其是在故事、小说、戏剧教学中,要求学生通过课文的文字描述对人物形象进行理解和分析,有一定的难度。比如,在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课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故事的矛盾冲突是围绕鲁智深与镇关西二者之间的关系展开的,经历了一波三折的发展过程,其中的故事背景、人物出场与事件发展过程错综复杂,如果仅仅依靠传统的讲解和分析颇为吃力,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技术优势,将主要人物和情节用箭头式表格展现出来,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故事情节的发展。与此同时,还可利用多媒体播放《水浒传》的相关影视片段,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深入品读人物形象。此外,多媒体还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和体会文章的语言。课本中的许多名家名篇语言各具特色,有的流畅明快,有的生动活泼,有的凝练含蓄,有的朴实感人,有的富有哲理。运用多媒体可将课文语言所表达的情感表现出来,让学生更快地进入文本。
二、扩大教学容量,实现开放式教学
语文课程是基本的母语教学课程,同时也是提升学生尤其是中学生语言能力和拓展学生素质的重要平台。多媒体技术所具有的教学优势为语文学习资源的拓展和实践应用注入了新的动力与活力,也为初中语文课堂的延伸与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这一点尤其在诗词教学中体现得较为明显。比如,在语文版九年级下册课文《沁园春・雪》的教学过程中,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和学生自身对诗词的认知是难以达到教学目标的,更谈不上让学生了解其创作背景、领悟其意境和拓展相关的知识。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整理关于雪的资料,引导学生进入当时的写作背景,并结合部分史料,引导学生感悟和理解这首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创作思想。与此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将与诗词相关的音频、能体现诗词意境的画面融合起来,为学生呈现宏伟的雪景。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课后利用网络搜集其他诗词资料,以拓展知识面,并用同样的手法分析几首其他的诗词。
三、开展探究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初中语文特色教学设计范文6
关键词:语文;综合学习;教学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课是新课程实施以后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新亮点,强调“综合性”,体现出了 语文学习的综合性特色,反映了“生活处处皆语文”的真理。它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打开了语文与生活,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沟通之门,成为了一个独具特色的教学领域,受到了师生的热切欢迎。不过由于综合学习属于新生事物,加上对教师的知识素养等要求比较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并没有很重视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的课程设置目标并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如此一来,如何教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就成为了目前初中语文界面临的一个现实课题。笔者在初中语文综合学习教学实践中曾经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综合学习教学要体现综合性
1.注意知识综合,注重跨学科合作
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语文学科的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是各科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往语文学科教学注重细化,较封闭,缺乏横向联系,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压抑了学生个性,综合学结以往的经验教训,把语文学科延伸到数学、自然、社会、艺术等学科之中,将学科与学科相融合。它强调运用各学科知识来探寻知识,注重对学生知识视野的开拓,促使其将所学到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强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真正实现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新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综合性学习正是满足新课标要求,提倡跨学科、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其他活动相沟通,在活动中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的课程。
我们从人教版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可以看出,综合学习内容涉及许多学科的知识,譬如“探索月球奥秘”就涉及科学、社会信息等学科知识。为此,在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跨学科的合作,具体要求语文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在备课阶段应邀请相关学科的教师参与备课。
综合性学习不仅有语文知识,也涉及科学、社会、信息、音乐、美术等学科知识,因此,语文教师在确定了课堂教学环节后,应邀请各学科教师就涉及本学科的内容对其进行设计细化。例如在组织“探索月球奥秘”这个综合学习之前,语文教师应请教科学教师和社会教师关于月球的知识,向信息技术教师了解相关网站,在教学之前做到心中有数。最后再结合自己的知识,确定活动的两大部分,即月球科学和月亮文化,在“月球科学”中又可细分为“月亮的起源”“月相”“月食”“潮汐”“人类登月”“月球与人类的关系”;“月亮文化”可再细分为“神话传说”“文章诗赋”“民风民俗”“音乐绘画”“对联”等小专题。
其次,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活动开展情况,请教其他学科的教师,或请求其他学科教师的帮助。
综合学习的活动过程中,由于活动的生成性,许多知识是语文教师不能预先知道或了解的,这就需要学生请教相关学科的教师,如请信息技术教师指导上网搜集信息的方法,图案设计需要请教美术教师,开展关于月球知识的擂台赛需要请教科学教师等。由于学生对学校有关教师的知识结构不是很了解,语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请教相关学科教师,保证活动及时、顺利地进行。
2.做好活动方式的综合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语文学习活动,是一种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多元整合,其目的是加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引导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教学与过去传统教学最大的不同就是活动性,语文教师在教学综合性学习时必须注意多种活动的综合。具体要求语文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明确目标,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把书本学习和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语文教师要想教好综合学习内容就必须仔细解读新课程标准的精髓,从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出发组织活动,并把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和实践探究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相关理论与相关的实践活动相协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成功的乐趣及学习语文的乐趣,为学好语文打下基础。比如在“寻觅春天的踪迹”活动中,教师可以有组织、有计划地带学生深入到大自然中观察,感悟,采访,回来后再结合相关语文知识写成诗歌、散文、随笔等。如此既激发了学生兴趣,陶冶了情操,又锻炼了其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何乐而不为呢?在开展“说不尽的桥”这一学习活动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学习有关石拱桥的原理,再组织学生到生活中去实地探究石拱桥,学生的探究活动就会有的放矢,对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产生深刻体验,自然就增强了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
其次,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活动中应注意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的综合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