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德育研究方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德育研究方向范文1
关键词:大学德育;生活化
一、大学德育的误区
校园伤害事情一次次刷爆网络,引起人们的震惊,社会也对此高度关注,如此触目惊心的校园伤害事件让人不禁反思:我们的教育怎么了?我们从小学的思想品德课,一直到大学期间的思修课,无一不是在强调品德的重要性,无一不是在突出德育课程。这些事件的发生不禁让人反思德育课程的价值及有效性。接连曝光的一系列事件,同窗之间因为一点小事引起矛盾大打出手,甚至造成血的教训,这也越来越凸显出目前高校德育存在的问题,学生一直在被强调、被灌输德育知识,可是知识与行动显然是有距离的。应试教育下,我们的学生都熟知“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可是真正落实到具体行为和日常行动中的又有多少呢?涂又光先生曾说过“知道为智,体道为德”。“知道”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认知,获得思维上的能力;“体道”是一个融入生活、走进生活的过程,是一个在生活中感悟体验的过程。所以知识与行动显然并不是一致的,虽然在一些特殊情境下,知识与行动可以达到一致,但是在具体生活中,知识与行动更多时候是相分离的。在各大高校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也开展了思想道德方面的课程,德育知识的教授可以说并不缺乏,也可以说,大多数学生的德育知识是拥有的,但是在落实到行动这一环节上似乎出现了一些问题。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应是如何将学生所拥有的德育知识转化为学生的优良品德和良善的行为,使束之高阁的德育知识渗透到学生细微的日常生活中。当前高校德育的主要误区———去生活化,学院派的德育课程缺失了与生活的联系,使德育成为在课堂上才关注的内容,忽略了德育本身的属性。只有将德育的内涵贴近生活、融入生活,并转化为行动,才是德育的全过程。
二、大学德育的现实出路———回归主体、回归生活
有效的德育应该建立在有意义的道德学习的基础之上,而有意义的道德学习只有密切联系学习主体的生活实践,才能称得上是“有意义的”。中国大学传统德育主要有三大主导方式,即教导、榜样和规约,这三大主导方式的实质是“教会顺从的道德教育”。传统的高校德育往往忽略学生这一主体,把教师放在德育范式的中心位置,把本应作为德育主体的学生置于只知接受的位置,扼杀了学生在德育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创造性等,这种没有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的德育过程只能是徒有其表的,灌输的德育内容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的行为,但不能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观念,只能使学生说什么、做什么,不说什么、不做什么,却不能迫使学生想什么、不想什么。传统的高校德育只注重课堂上的教学,脱离了生活和社会的情境,教师让学生熟记一些空洞的道德名词和名人名事,无法使学生体验到真实生活世界的丰富和乐趣,德育被人为地从生活和社会中抽离,远离了真实生活情境的德育变得索然寡味、味同嚼蜡,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也就在意料之中了。目前高校德育脱离社会生活实际,无法实现与社会环境相连接的德育情境,各种德育力量也无法被整合利用,缺乏强有力的德育合力。
(一)回归主体
教育是学习主体自我建构的过程,传统灌输式的德育严重侵犯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习主体的个性和内在要求缺乏充分的考虑,用外在强制性的规则去要求学生,使学生对德育产生了逆反性的心理,对德育工作产生了不良影响。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较高的社会知识层次、较强的求知欲望和较强的民主意识,具备一定的道德辨别能力和分析能力,所以大学生不会只充当被动的接受者。德育生活化要求德育从知识本位转向学生本位,应更多地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地位,不能只是通过片面的管理和规制去强制学生。
(二)回归生活
道德教育原本是生活世界的一部分,生活世界是道德的意义和价值的源泉。每一个人都是在生活中学会成长的,因此个体道德也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道德教育只有生长在真实的生活世界里,才能具有深厚的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因此,当前高校德育的现实出路就是回归德育生活化,在高校德育过程中重视德育的主体———学生,扎根于生活世界,使学生在生活与实践中自由生长,在德育课程中把学生和生活实践结合在一起,达到最优的效果。高校德育生活化,也就是让道德教育回归到高校学生的生活中去,使学生不只是接受道德教育课程,更重要的是把道德内容渗透到高校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生活是一个实践与交往相交织的过程,实践与交往组成了学生的生活,每一个人都是在实践中成长,在交往中生活。这也决定了高校德育需要把实践作为基本价值取向,促进高校学生和环境之间的互动。杜威认为,人生活在世界中应该积极主动地改造环境,而不是消极被动地去适应环境。目前高校的德育工作暴露出来的主要问题是重知识、轻践行,德育在理论方面投入过多,忽略了对于学生日常行为的具体指导,单纯地传授德育知识并不能提升高校学生的道德,也就更无法实现道德成为学生改造环境、创造美好生活工具的愿景了。德育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了解德育知识,最重要的是做出符合德育所宣传的德育行为,这种行为也是衡量高校德育工作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当今社会,人际关系对于工作、生活越来越重要,交往是人类的基本生活方式,它渗透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交往也是作为主体的人与人之间沟通的过程。高校德育也需要通过交往与对话的方式来进行,通过交往与对话来培养大学生的道德修养。交往理论最早被德国学者雅斯贝尔斯引入教育领域,雅斯贝尔斯认为:大学的作用是运用各种方法激发精神生活,而对精神生活最有意义的是交往。他还将大学精神交往与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学术视为大学的理想而放在平等的位置。从雅斯贝尔斯的理解来看,高校德育过程可以通过教师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多个主体的交往活动来实现高校德育目标。高校学生有生活交往和精神交往的需求,交往是高校学生基本的生存和生活状态。因此要开展有效的道德教育,高校需要满足学生对于交往的需求,并且要全方面创造条件,把这种交往的需求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去,使之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对于如何使德育走进学生的生活,目前也有一些越来越重视德育知识转化的好迹象。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中获得冠军的武亦姝所在的复旦大学附属中学,从十几年前就开始在学生中推广《传统文化读本》,他们并不是简单地要求学生去背诵这些古诗词,而是从文化的角度,提升学生的文化鉴赏力,使学生在古诗文教育中感知生命与周围事物的关联,引导学生在行动中成长为这样的人。复旦附中的语文老师张慧腾,他在学校曾参与编写《中国人》读本,并担任“儒家理想人”的讲课任务,曾感慨道:“我意识到自己所教的德并不是一门普通的学科。我的教学除了帮助学生掌握更多有关儒家的知识,更在于引导学生在心中构建起一个‘儒家的理想人’,甚至在行动中成长为这样的人。”河北科技大学的思政学院也在尝试改革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模式,把思政课的课时一部分用于课堂学习,另一部分用于实践活动,如去参观革命圣地,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在这些贴近生活实践过程中,让学生的德育知识充分接近生活,在不知不觉中转化为行动。
作者:马楠楠 单位:河北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文艺文.大学德育路径生活化[J].道德与文明,2007(05):69-72.
[2]文艺文.论大学德育生活化模式[J].道德与文明,2006(01):43-47.
[3]张祖华.德育生活化和大学德育模块化教学[J].教育探索,2010(04):127-129.
德育研究方向范文2
[关键词] 防火涂料 阻燃机理 评估方法
随着高分子材料在各种场合的广泛应用,火灾的潜在危险也在增加,许多建筑物构件在高温下失去荷载能力导致建筑物坍塌,给人们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防火涂料涂覆于物体表面,在遇火时涂膜本身难燃或不燃,对基材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为灭火和人员撤离赢得了时间。因此对它的研究和应用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一、防火涂料阻燃机理研究
关于防火涂料阻燃机理的报道较少,而且主要是一些定性的讨论,但从防火涂料研究和生产单位在实行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来看,对防火涂料的阻燃机理进行研究势在必行,其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都非常重大。
1.非膨胀型防火涂料的阻燃机理
防火涂料在燃烧中吸收大量的热量,使温度难以上升,其自身不燃烧并形成一层隔绝氧气的釉状保护层,对物体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隔热性能较差。
2.膨胀型防火涂料的阻燃机理
膨胀型防火涂料平常保持普通涂膜状态,遇火时,涂层发生软化熔融,膨胀形成海绵状或蜂窝状炭化层。对磷-氮-炭的防火膨胀体系用热分析(TG和DTA)、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和X 射线衍射(XRD)等方法研究得到如下结论:脱水成炭剂(APP)受热分解生成酸;多羟基碳化剂(季戊四醇)在酸的催化下脱水分解成炭;基料中树脂受热熔融在发泡剂(三聚氰胺)的作用下膨胀发泡,同时进一步形成炭化层。根据 X 射线衍射图分析表明,这种炭化层属于无定型炭结构,其实质是石墨的微晶体,所以一旦形成这种泡沫状炭化层,其本身很难燃烧,又有很好的隔氧、隔热作用,有效的阻止燃烧继续进行。
3.防火涂料的阻燃机理有以下几种
凝集相界面反应的阻滞;能阻滞气体燃烧的气体阻燃剂的气相反应;阻燃剂吸热分解或吸热气体反应对燃烧的阻滞;产生能稀释气相反应物浓度的不燃气体;形成能阻碍对底材供热或阻滞反应物转移至火焰区域的隔离区。
二、防火涂料的评估方法研究
产品的标准和方法标准给防火涂料的研究开发、推广应用和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提供统一的技术依据。但由于材料在温度条件下的复杂性,单一的评价方法很难表征防火涂料的阻燃特性,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阻燃材料的评估的目标是力求实验结果与实际情况之间具有较好的关联性。
为了全面的表征一项阻燃产品,从阻燃体系的各种原材料开始到阻燃制成品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在不同温度受热条件下,直至不同燃烧状态下的气相和凝聚相的分解产物都要进行分析,并进行与实际使用性能有关的评价,即要从阻燃产品的外观色泽开始,直至分解气体的毒性都要进行分析、鉴定和评价。因此,必须综合地运用各种分析测试方法。
先进的涂料检测技术目前对防火涂料的常规检权在于外观、颜色、光泽、粘度、表干时间、固体含量、硬度、冲击强度、粘结强度、耐水性等宏观检测来评价防火涂料性能。将X射线分为析仪、X射线光电子光谱仪、自动电子光谱仪、离子微分析仪、富里叶红外光谱、紫外光谱仪、红外光谱仪、核磁红振仪、色差计、锥形量热仪、热分析仪、扫描点镜现代化仪器用于涂膜性能测验,可深入到内部测验试结构和界面状态,进行微观控制,对研究产品的阻染机理,产品配方的设计、研制、改性,产品烟和毒性气体的释放、火模型化研究以及高分字产品阻燃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防火涂料的发展方向
防火涂料关键部分是阻燃剂,近年来,阻燃技术的研究和阻燃产品的开发应用已受到各界重视。主要的发展方向有:
1.开发多效、高效、低水溶性脱水成炭催化剂和发泡剂。
2.多种阻燃剂协同作用合理搭配。
3.环保型防火涂料
目前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呼声越来越高,防火涂料也随着整个涂料工业向节能、底污染、高性能方向发展。水性涂料由于无毒安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成为建筑涂料发展主要方向,也将是涂料品种革的最终归宿。坚持发展水性防火涂料,尽量减少或避免因生产、施工或燃烧造成环境污染和人身危害,研制水星膨胀型防火涂料将成为主要发展方向,同时着眼与一步提高涂层的耐水性、防火性及装饰性。
4.膨胀型和非膨胀型防火涂料相结合
配方中既含有膨胀型组分,又含有较多耐火填料组分,还假如高熔点的无机纤维等,使涂料在高温火焰作用下形成低膨胀率的高强灰化层,确保膨胀涂层长时间耐火隔热而不脱落。例如。LB 钢结构膨胀型防火涂料就采用无机和有机复合粘结剂。而在P――C――N膨胀防火体系中加入新型耐火绝热材料,起到“晶核”和“钢筋”的作用。
5.采用辐射交联、等离子改性接枝等技术进行高分子材料阻燃改性研究。国内外在阻燃剂方面努力向超细化、微胶囊化、表面处理、协同增效复合化等方面进行产品开发。新型卤系阻燃剂的发展趋势是提取高分子量,改进分子结构,添加防滴落助剂,提高耐热性、耐喷霜性、加工性和卫生安全性,同时找寻多溴二苯醚的代用品也将受到重视。
随着有机合成材料的大量应用,其难燃化问题也日益突出。含卤素等难燃化的有机聚合物往往导致材料的物性变劣,使用寿命缩短、价格提高。采取在其表面涂覆防火涂料的办法来进行防火保护,不但能保持原来有机合成材料的优良性能,而且经济适用。另外,防火涂料在有机合成材料上的应用也有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徐晓楠新一代估计方法――锥形良量热仪(CONE)法在材料阻燃研究中的应用,中国安全学,2003.13(1):19-22
德育研究方向范文3
摘 要:中国东北方言由于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及民族杂居等原因,一方面继承并发展了古汉语中的许多本质因素,另一方面吸收了一些非汉语因素,从而构成其独特的方言特征。通过分析中国东北方言语音现象,将其与日语的语音特点进行对比分析,探究二者之间的共性,并进一步分析两种语言产生相似性的原因。
关键词 :中国东北方言音 日语语音 相似性
一、引言
历史上,中日间的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促使汉字直接或间接地传入了日本。在汉字传入日本的同时,汉字音也随之传入日本。日本人将传入的汉字作为自己的表记文字,并使这些汉字语音延续至今,从而创造了日本独有的语言文字体系。正是中日语言之间的历史渊源,使得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对应规律,因此二者的语音之间也必然存在着相似之处。近些年来,关于中日语言之间的对比研究正逐步兴起。其中,中日词汇对比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但关于语音方面的研究却为数不多。针对日语与汉语北方方言区下的次方言区的比较研究成果则更不多见。通过调查分析,可以发现中国东北方言在发音方面与日语具有相似之处。所以,本文拟从语音方面进行初步比较,希望能够为今后这一方面的研究提供帮助。
二、中国东北方言音与日语语音的相似性
1.平翘舌转化现象
“z、c、s”为舌尖前音,即平舌音。“zh、ch、sh”为舌尖后音,即翘舌音。舌尖前音声母与舌尖后音声母混淆是中国东北方言的一个显著特点。如表1所示。
此外,还有一些平翘舌发音的字易混淆,如“支援——资源,治理——自理,撤出——测出,身长——深藏,散光——闪光,市长——司长,诗人——私人,主力——阻力”等。
通过对日语常用汉字表中声母为“zh、ch、sh”的汉字进行考察(如表2所示), 可以看出汉语中翘舌音“zh、ch 、sh”在日语中的发音都向“sa”行或“ta”行转换, 从发音的角度来看都是非卷舌音。因此,二者之间存在着某些发音的相似之处。
2.鼻化现象
在中国东北方言中,与平翘舌现象同样明显的是鼻化现象。在中国东北,部分地区的方言习惯在零声母音节前添加一个明显的鼻辅音,这类添加的鼻辅音包括在开口呼音节前加一个前鼻辅音“n”。普通话中的“e、ai、ao、ou、an、en、ang”等7个开口呼零声母音节前常常被加上声母“n”,变成“n”声母音节,如“熬袄欧安俺岸恩昂”等。东北的偏远地区或者年纪大的人更习惯这样发音。另外,在开口呼音节前添加一个后鼻辅音“ng”的习惯用法,这一语音特点主要通过当地居民在日常交流中不经意间表达出来。
在日语中,“ga”行假名的辅音为“g”,但当其出现在词首以外的位置时,就要根据情况发成鼻音“n”。两种发音在单词中虽没有区别,但当“ga”位于句尾时,即以“すみませんが……ですが……”的形式出现时,发鼻音“n”能更好地起到缓冲语气的作用。在这一点上,中国东北方言和日语的发音规则是相同的。
3.塞擦音声母向塞音声母的转化现象
中国东北方言中有将擦音声母发成塞擦音声母的情况,如将“机械(xiè)”读成机“械(jiè)”;或将塞擦音声母发成塞音声母,如将“刹(chà)那”读成“刹(shà)那”;或将塞擦音声母发成塞音声母,如将“解(jiě)扣儿”读成“解(gǎi)扣儿”。这种改换个别字声母的现象在东北方言区普遍存在,只是各地方所涉及的字略有不同。声母为“j”的汉字在日语中也多读为“ka”行或“ga”行音,即发为以“g”为辅音的音。
4.硬腭化现象
中国东北方言中,“r”声母音节分别被“n”“l”“y(零声母1)”声母取代,这种取代一般与“r”同“u”“ui”等声母与韵母构成的音节有关。被“n”取代的字为“扔(rēng)”。被“l”取代的音节不多,常听到的有“儒(rú)生”,中国东北方言读作“儒生(lú)”;“花蕊(rǔi)”,中国东北方言读作“花蕊(lǔi)”。剩下的大部分都被“y”(零声母)音节取代。例如,“吵嚷(rǎng)”,中国东北方言读作“吵嚷(yǎng)”;“闷热(rè)”,中国东北方言读作“闷热(yè)”;“肥肉(ròu)”,中国东北方言读作“肥肉(yòu)”。但是当“y”遇到不能与之相拼的韵母时,韵母就会发生变化,例如“人(rén)民”,中国东北方言读作“人(yín)民”。
上文提到,东北方言中有些地方没有“r”声母字,它为“l”“n”“y(零声母)”所替代。在日语中,“r”属于齿龈边闪音/?/(或卷舌闪音/?/),具有“闪颤”的发音特点,并且日语中不存在“r”和“l”的对立,因此,很多外来语特别是英语中的以“r”为首的词汇在日语中都发音为“l”。这一发音规则与中国东北方言中发“r”的音被“l”取代的规则有相似之处。
三、中国东北方言音与日语语音存在相似性的原因
中国东北方言由于受地理条件、民族杂居以及其他各方言渗透的影响,在形成过程中,一方面继承并发展了汉语语音词汇,另一方面也吸收了其他方言中的语音词汇。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满语和移民人口带来的各地方言音对中国东北方言的影响。
(一)满语语音的影响
中国东北地区属于少数民族聚居区,以汉族为主体,满族、鄂伦春族、蒙古族、锡伯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构成了该地区的民族结构。其中,满族作为东北地区人口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民族共同体,形成了自己的风俗习惯。满语随着满族人与汉族人的杂居共处与中国东北方言渐趋融合,有些语言甚至成为了当地居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语言。满语作为阿尔泰语系的分支之一,有6个元音、19个辅音,名词无领属形式,动词无人称形式,句子结构为主宾谓,主从复合句较发达,通过大量虚词来表达语法意义,具有黏着语的特点。从这些特征来看,可以初步断定满语与日语属于同源语系,二者在构词及句子结构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共性。受满语的影响,中国东北方言音与日语的语音存在诸多相似之处。
(二)移民方言音的影响
方言是语言发展的活化石,一种方言的变化发展不仅体现着该地区内部自然环境、人口结构等的变化,也体现着整个语言大环境的变化。在完全封闭的状态下,方言可能会沿着单一路线发展,不会呈现出太大的变化。语言是一个动态开放的体系,当方言处于与外来语言相连通的环境之中,它就很容易受到外来语言的影响而呈现出一种特殊的变化。在这种动态开放的体系之中,移民活动是最大的影响因素之一。当移民数量巨大、时间集中且聚居时,外来方言就必然会对原有的语言格局造成影响。由于历史上的劳动力掠夺、国家移民政策、人口流放、躲避战乱和自然灾害等原因,中国东北地区曾经是人口大量迁入的地区,这些移民的迁出地以山东为主,即著名的“闯关东”;其他地区还包括华北的幽燕之地,即今天的北京、天津、河北保定。安徽、河南洛阳、山西以及江苏连云港、云南等地也有大量人口迁入东北,伴随着人口迁移而来的是迁入人口的语言对当地原有语言的影响。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迁入人口的方言渐渐融入中国东北方言之中,对其发音、词汇、语法、句子结构等都带来了一定的改变。而这些迁入人口的原有语言又与日语在语音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共性和对应关系。
四、结语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自古就有交流沟通,在这种交流沟通的过程中传入日本的中国汉字及其发音对日语语言文字体系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代以来,两国之间虽然有过战争摩擦,但随着世界大环境的改变,中日两国渐渐相互依存、相互合作,成为不可分割的两个主体。因此,对中日语言进行对比,尤其是语音方面的对比研究,不仅对研究中日两国的历史有着重要意义,在今天更是具有新的使命和意义。目前,关于中国方言与日语的语音比较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大的空白需要我们去填补。因此,本文仅从中国东北方言与日语的语音相似性方面进行了比较,并追溯了中国东北方言在发音上的历史渊源和变化过程,希望能够对汉日两种语言在发音方面细致而深入的比较研究起到积极作用。
(本文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支持计划项目资助。)
参考文献:
[1]蔡全胜.日语语音学[M].大连:大连出版社,2007.
[2]赵冬梅.《甄嬛传》和《大奥》中的女性人物对比分析[J].电影
文学,2013,(4).
[3]包婷婷.浅谈东北方言中的满语成分[J].甘肃高师学报,2008,
(3).
[4]何丰.湘方言与日语语音相似点的比较研究[J].长沙铁道学
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5]赵冬梅.论室町喜剧狂言的艺术风格[J].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4,(5).
[6]黎力.论重庆方言与日语在发音特征上的近似性[J].语文建设,
德育研究方向范文4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爆管分析;流向分析;管网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3-6970.2012.06.031
Analysis Method based on the Flow of Burst Pipes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ZHaNG Lei1, LI Hai-sheng2
(1.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 China; 2.Zhengzhou Railway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Zhengzhou, 450052, China)
【Abstract】The pipe network in the city often happen the phenomena of burst pipes, which seriously affected people’s daily lives and
a waste of resources. the urban pipeline increasingly complex, for burst pipes to develop the program of the valve clearance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difficult. In order to better manage urban pipelines, to develop effective off valve program when the tube rupture occurred, an urgent need to will 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technology and computer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in the field. The analysis method based on the flow of burst pipes is studied and elaborate the principle of its realization.
【Key words】GIS; Pipe Burst Analysis; Flow Analysis; Pipe Network
0 引 言
目前,城市管网系统非常复杂,在管网的分布区域内分布着类型繁多的管道,庞大的管网系统管理起来十分不便。
爆管事故发生后,管道管理企业召集有关人员查阅管线图纸,商讨并制定出关阀方案。但是维修人员到达现场往往发现有些阀门已经损坏无法关闭或关不严,甚至找不到要关闭的阀门!如果管网中的物质对人体有害,那么关阀方案的好与坏和维修人员的生命安全密切相关。若方案不可行,则需重新制定,这种情况会延误抢修时间,甚至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
为了智能化地管理管网,并能在管网事故发生时制定出正确的关阀方案,存储管理管网信息并用于日后管网的更新扩展就需要利用计算机技术和GIS技术对管网进行管理。
1 现有管网管理系统的不足
目前,管网资料多以纸质地图与属性数据表的形式保存,采用人工方式管理管网运行。管网事故发生后,数据查询分析费时费力;同时数据的更新也十分不便。此外纸质数据难以表示管网的拓扑关系,而爆管分析功能的实现需明确管线拓扑关系;这些因素严重阻碍管线事故关阀方案的制定。
现有管网信息系统采用的爆管分析算法还存在一些不足。第一,系统数据结构不合理,没有按照管网体系的特点和算法实现的需求合理地组织数据。从而导致无法精确制定关阀方案。第二,关阀分析方法复杂、效率低,程序运行和开发负担大。特别是大中城市管网,管网规模庞大,系统运行速度缓慢,系统无法满足确定关阀方案、搜索受影响用户的需求。第三,无法获取事故发生的具置。
2 基于流向的爆管分析方法
2.1 管网结构分析
管网分布一般分为两大类:呈树枝状分布,呈环状分布或两者兼有[1]。从管网的数据结构上来说,管网中每条管线都是由结点和结点之间的弧段组成,结点指阀门、接头等,弧段指连接两个结点之间的管段,包含线与弧段、线与结点、弧段与结点之间三种拓扑关系[2]。
管网中每条管线可以分为结点和弧段,系统开发中我们使用ArcGIS Geodatabase描述管线并保存管线相应的空间与属性信息。ArcGIS Geodatabase对线性网络有两种描述模型:几何网络模型和逻辑网络模型[3]。几何网络是构成网络的要素类集合,这些要素类包括边线(Edge)、交汇点(Junction)和转弯(Turn)。几何网络模型能够反应空间对象的空间位置和空间对象之间的空间关系,也就是空间对象之间的拓扑关系[4]。逻辑网络是几何网络的虚拟表示,由许多条连接的边和弧段组成,其主要目的在于用特定的属性表存储网络的连通性和拓扑关系,每个几何网络都会有一个对应的逻辑网络。
我们采用管线分段方法建立管网的几何网络模型;根据管线参数对管线进行划分将管径,管材一致的一段连续管线视为一条管段。对管网管段的定义是为了将管网抽象成符合爆管分析需求的无向图以建立相应的几何网络。
将线图层(水管图层等)和点图层(阀门、管道拐点、接头等)一起在ArcGIS Catalog中建立几何网络,建立几何网络后就会对应生成一个逻辑网络,也就是说一个几何网络总是关联到一个逻辑网络,当对几何网络对象进行过改动后如删除一条管线、删除阀门、移动管线等,逻辑网络中的要素将会自动进行更新,使几何网络和其所对应的逻辑网络保持一致。管网在建立网络模型的时候参考了这种理论模型[2,5]。
2.2 数据存储与组织
如何对GIS数据进行合理有效的存储与组织对设计开发地理信息系统及其数据库非常重要。管网信息系统采用ArcGIS的空间数据模型GeoDatabase来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管网信息系统中涉及的数据类型主要包括:①空间数据库(利用ArcGIS对地理信息数据按点、线、面要素分层矢量化,并赋属性); ②专业数据库(包括研究区域的道路数据、居民用户数据等);③属性数据库(包括现有管网如氨气管、水管的相关信息及资料) ,系统要求所有数据尽可能采用国家和行业标准录入。
2.3 GIS中流向分析
基于流向的爆管分析方法首先需要进行流向分析,管网中每条边的流向确定后,再寻找最优关阀方案(指在关闭最小数量阀门的情况下,使爆管的管段没有物质通过,尽快地对管段进行修复及时恢复供水、供暖等)。
流向分析首先需设置源头(Source)或汇点(Sink)为几何网络建立流向,然后确定边的流向和数字化方向的关系,并通过唯一值渲染符号化每条边。流向的实现是爆管分析和塞管分析必不可少的部分。管网中物质流过的方向就是管网的流向。指定源头或汇点后,就可以确定几何网络中每条边的流向。下面就如何设置源头,汇点,流向作详细说明:
1、设置源头或汇点
创建几何网络时,必须指定某个点要素类包含源头或汇点。成功创建几何网络后,包含源头或汇点的点要素图层属性自动增加Ancillary属性。Ancillary属性有None、Source和Sink三种属性值,将某一结点指定为源头(汇点),只需将其Ancillary属性设置为Source(Sink)。
2、获取几何网络中每条边的EID(EdgeEID),通过EID获取边的具体流向,有如下三种类型:
①返回值为1,边的流向与边的数字化方向相同。
②返回值为2,边的流向与边的数字化方向相反。
③返回值为3,边的流向不确定。
④返回值为0,边的流向没有初始化。
3、渲染流向,绘制流向图
根据第2步中获取的边的流向与边的数字化方向的关系确定绘制箭头的方向。确定流向的边用红色箭头表示;蓝色的圆点状符号表示不确定流向;黑色圆点符号表示未初始化流向。
需注意的是:如果在显示流向之前对管网的逻辑网络进行过编辑,如删除某一管段或结点等,编辑后网络要素的空间拓扑关系或属性信息会发生改变,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重新建立流向。
3 系统实现
本文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进行开发,充分考虑到系统的完整性、灵活性、可扩展性和安全性。系统基于.NET和ArcGIS Engine平台进行开发,采用C#作为开发语言。
ArcGIS是美国ESRI(Environmental Systems Research Institute, Inc)推出的一条为不同需求层次的系统用户提供全面的、可伸缩的GIS产品线和解决方案。ArcGIS Engine是ArcGIS主要产品中的一种[6]。大多GIS产品在各行业中的应用都要求集中式的,基于行业标准的GIS应用。他们需要的东西比一般的GIS产品少很多,然而他们可能在GIS应用中需要传统的GIS逻辑。针对这种情况,ArcGIS Engine提供很好的解决方案。
3.1 流向分析的具体实现
流向分析功能的实现主要使用ArcGIS Engine的接口和方法。通过调用ArcGIS Engine中IUtilityNetwork接口的EstablishFlowDirection( )方法为几何网络建立流向。几何网络中边的流向确定后,就可在地图上以直观的箭头符号表示每条边的流向。
对边进行渲染时,边的流向与其数字化方向相同或相反,这时使用ArcGIS Engine中唯一值渲染IUniqueValueRenderer接口的相关方法进行符号化。设置流向箭头符号的方向,一般的做法是计算流向和每条边的数字化方向的角度,根据角度来定义箭头所指的方向,但在本系统中只需让箭头符号沿着几何网络中每条管线的边显示,并通过设置ISimpleLineDecorationElement的FlipAll属性就可控制箭头符号的方向。FlipAll为False时,箭头方向与边数字化方向相同;为True时,箭头方向与边数字化方向相反,这样就可简化计算流向和管段之间夹角的过程。图形化显示流向的功能使流向以直观的箭头符号的方式显示在图形界面上,流向显示效果如图1所示:
图1 流向显示效果
Fig.1 The effect of flow display
3.2 爆管分析的具体实现
爆管事故发生后,我们只需从爆管的管段处向上游的方向搜索阀门,当遇到管线结点时判断其是否为阀门;若是则判断阀门是否可用,如果可用,则将这个阀门放入关阀方案中;如果不可用,则忽略这个阀门继续搜索,直到找到好的阀门为止。系统可通过使用年限、质量等信息判断阀门状态,并通过定期检查等常规手段及时更新阀门信息。
如果几何网络中爆管管段的流向不确定,则以该管段为起点向两边进行搜索,直到搜索到可用阀门为止。
3.3 受影响用户分析
当管网发生爆管时,一些地区的管网用户就会受到影响。这时我们需要知道哪些区域受到影响,评估事故造成的损失。我们根据管网系统的爆管分析方法及时得到最优关阀方案,然后根据最优关阀方案得出受影响区域。一般情况下,将管网上某一阀门关闭后,其下游就不会有物质通过,因此我们仅需向下游遍历就可获取受事故影响的区域。功能实现具体流程:以最优关阀方案中的阀门为起点,向下游方向遍历寻找用户,当遍历完和最优关阀方案中阀门相连通的所有路径后得出的区域就是受影响区域。
4 方法特点
基于流向的爆管分析方法制定的关阀方案考虑了阀门是否可用等因素,避免了现场阀门无法关闭,关不严等问题的出现。寻找阀门制定关阀方案的过程中,使用ArcGIS Engine封装好的接口和方法,系统开发效率高。
在基于流向的爆管分析中,我们需要将现实中错综复杂的管网抽象化建立逻辑网络模型。在此我们使用GIS中的几何网络模型,只需通过ArcGIS Catalog就可使用相关数据建立几何网络,在几何网络基础上进行流向分析或爆管分析。当管网中的流向确定时,基于流向的爆管分析方法代码编写简单,系统效率高;但在流向不确定的情况下,选用其它爆管分析方法较好。
5 总结与展望
本文对基于流向的爆管分析方法做了深入的研究,采用ArcGIS Engine开发完成了管网信息系统,运用ArcGIS Engine中相关接口和方法进行流向分析,在流向分析的基础上寻找阀门制定关阀方案最终实现爆管分析,并对现有爆管分析方法做了部分改进。基于流向的爆管分析方法还存在一些不足,在以后的系统发展中还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1、管线爆管危险分级
系统统计分析管线的生产日期、使用年限、材质、所在环境等因素,将管线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分级并动态显示。
2、管网三维可视化
完全按照实地情况建立三维模型,在三维界面上对三维管线进行查询、分析。
3、实时模拟管网状态
不仅能对静态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还能将管网实时运行所发生的变化等信息在系统中显示出来。
参考文献:
[1] 沈思源. 常州通用自来水有限公司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江苏:南京理工大学,2007. SHEN S Y.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Changzhou General Water Supply Company Limited water supply network.[D].Jiang Su: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2007.
[2] 郝亮. 城市地下管网GIS的研究与开发[D].山东:山东科技大学,2006. HAO L.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Urban Underground Pipe Netword GIS[D].Shang Dong:Shang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
[3] 张伟. 基于ArcSDE和ArcEngine的集输管线管网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陕西:西北大学,2008. ZHANG W.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Gathering and Transportation Pipe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ArcSDE and ArcEngine[D].Shan Xi:Northwest University,2008.
[4] 宋中硕. 城市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 SONG Z S.The research and realization of urban water supply network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Example on HPU campus network data[D].Bei Jing: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2007.
德育研究方向范文5
>> 基于单视觉的车辆防碰撞预警系统研究 基于单目视觉的汽车追尾预警系统研究 桥梁防碰智能预警系统研究应用 高速公路车辆防疲劳预警系统 汽车防追尾预警系统安全距离模型设计探讨 基于web网络的安全预警系统研究 基于GIS地质灾害预警系统研究 新型智能电磁制动防追尾系统的研究 有效的防肝癌“早期预警系统” 基于单目视觉的车辆碰撞预警系统 基于输电线路在线巡视系统的智能预警系统研究 智能车载预警系统中的夜间图像预处理技术研究 基于平衡记分卡的企业战略预警系统研究 基于知识本体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研究 基于功效系数法的跨国公司融资风险预警系统研究 基于地理信息的学校结核病网络监测预警系统研究 基于VAR方法的河北宏观经济预警系统研究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食品安全风险预警系统研究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动车组预警系统研究 基于arcgis的高速公路团雾预警系统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汽车电子2014进入智能变革时代
[2] 乔维高. 汽车碰撞预警系统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报,2005,27(1):121-123.
[3] 钱卫东,刘志强. 车辆智能防撞预警系统的研究和发展[J]. 技术与应用,2009,(3):22-25.
[4] 刘志强,温华. 基于单目视觉的车辆碰撞预警系统[J]. 计算机应用,2007,27(8):2056-2058.
[5] 李莹,高满屯. 基于边缘颜色信息的车牌定位算法[J]. 计算机仿真,2009,26(8):262-265,303.
[6] ZHENG D,ZHAO Y,WANG J. An efficial method of license plate location[J]. Pattern Recongnition Letters, 2005,26(15):2431-2438.
[7] 沈晶,刘海波,周长建,等. Visual C++数字图像处理典型案例详解[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8] 艾海舟,武勃等译. 图像处理,分析与机器视觉[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9] 王昱. 移动机器人视觉道路检测的研究与实现[D]. 南京:东南大学,2010.
[10]HOUGH P.V.C. Method and Means for Recognizing Complex Patterns[J]. U.S. Patent, 1962,30(1):54-59.
[11]李明,黄华,夏建刚. 基于Hough变换的车道检测改进算法研究[J].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12,33(4):1638-1642.
[12]王文杰. 基于视觉的道路区域和车道线识别技术在智能车辆导航中的应用研究 [D]. 济南: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13]张建明,张玲增,刘志强. 一种结合多特征的前方车辆检测与跟踪方法[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1,47(5):220-223.
[14]杨炜,魏朗,巩建强,等. 基于单目视觉的纵向车间距检测研究[J].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2,20(8):2030-2041,2044.
德育研究方向范文6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习生环境适应方法
[作者简介]琳(1957-),男,浙江杭州人,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党总支书记、副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和学生管理。(浙江杭州311231)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教育厅2011年度高校科研计划项目“构建高职毕业生实习期思想与环境适应机制的探析”(项目编号:Y201122530)和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高职毕业生实习期思想与环境适应机制构建研究”(课题编号:JYSZ201101)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1-0181-02
一、高职院校学生校外实习管理存在的问题
1.实习管理模式的松散。高职院校目前一般推行“2+1”的教学模式,大三期间学生的学习进入实习阶段,这个阶段学生实习管理模式是松散型的。这种松散型的管理模式其弊端也是不少的:就学校来说,难以掌控毕业学生的真实情况;对毕业学生来说,会远离指导老师和辅导员的直接教育;对毕业学生家长来说,也难以了解自己孩子的所思所想和方位去向。
2.学生自身的因素。第一,实习期的学生思想浮躁、情绪多变,但求知欲更旺,更重视自己能力的体现。加之大三高职学生实习期间的流动性和分散性的特点,导致学校与学生联系的困难增多,管理的难度随之增大。第二,认识上的偏差。一些学生认为在外实习几天,可以胜过在校几年。误认为学校所学的东西都是空的,对实际的指导意义不大,在外的几天实习就可以替代在学校三年所学的全部。第三,认知上的偏差。一些学生不能正确地定位和评价自己,往往放不下知识分子“架子”,大事做不来,小事却不做。第四,一些学生缺乏良好的鉴别力,认为在校外看到的、学到的都是对的,是非不分。第五,过高的利益欲望。一些学生认为在企业实习,应该与企业正式职工同工同酬。过高的利益欲望使实习的目标受到偏离,出现频繁换岗的现象。
3.学校管理上的误区。有的学校误认为实习是“减负”,可以转嫁管理责任。其实,学生实习对学校来说并没有减负,而是责任的加重。因为与校内以班级为单位的管理相比,学生实习则以个体为管理对象,呈“点状分布、远程控制”等状态。同时,学校校外实习制度尚不健全,缺乏相应的校外实习管理制度和措施,存在实习目标不够明确、内容空洞等问题。由此导致实习带队老师和辅导员工作复杂化,存在较多的不可控因素。因此,学生实习仅仅是课堂的临时性转移,并不是责任的转嫁。
4.企业过高的期望要求。对企业来说,他们需要的是具有较强技能和实战经验,能够创造最大价值的员工。事实上,高职院校的“准毕业生”由于受多重因素的影响,无法达到企业的期望。现在很多毕业实习生思想上急功近利,工作上拈轻怕重,实习态度上表现得很茫然,往往把实习作为跳槽和积累资本的跳板。这与企业对实习生的期望和要求是有一定差距的。另外,实习生作为“准毕业生”,未真正踏入社会,在为人处事等方面仍不成熟,这也就无法与企业的要求相匹配。
5.家庭期望值的落差。作为家长把自己的小孩送到学校,都希望能掌握一技之长,以后能找份好工作。但由于很多原因导致家庭总不能如愿以偿。首先是社会供求矛盾比较突出,僧多粥少,造成部分专业就业困难。其二,用人单位用人观念的偏见,过于追求高学历。其三,学生自身不过硬。有些学生对专业知识学得不扎实,但又不能正确定位,好高骛远,不愿到艰苦的环境去工作,致使与许多就业机会失之交臂。其四,实习的临时性,导致了企业没有很好地重视学生实习这个环节。学生实习成了雾中看花,收效甚微。学生校外实习存在不适应性,这成为其尽早适应社会,更好就业的障碍。当期望无法实现时,家庭就会给实习生一定的压力,多重重压下的校外实习生显得脆弱而更易犯错误。
二、高职院校学生校外实习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是国家还没有建立起对高职实习生完善的管理机制,这是根本原因。目前各个高职院校对如何加强实习生的管理都制定了制度,但行之有效的制度还是很缺乏的,往往只能解决面上的问题,根本的问题还是无法深入解决。二是学生实习目的性不明确,把实习当做自我解负、自我解放。三是校企双方在学生实习管理制度上的不确定性,导致责任的相互转嫁。四是作为学生的家长,认为孩子的“教育”管理是学校的事,把学校当做“大托儿所”,花钱将子女交到学校,自己就可以不管或少管了。如此种种,都会导致学生实习期问题的发生和思想的茫然。
三、高职实习生校外实习期思想与环境适应性的方法
1.建立行业企业与高职教育相结合的运行机制。目前企业岗位需求的把握途径和岗位核心技能的认定方式等均较为单一,容易导致思路受阻,企业同高职院校合作没有明确的监控重点及评价指标体系。而学生实习涉及政府、学校、行业企业以及学生等不同主体之间的多重复杂关系,从而需要权威和专业的机构进行协调组织,而且需要健全的法律机制加以固定并形成规范化体系。
2.构建“纵横结合、德智交融”管理育人模式。打破常规实习生管理中以年级为单位的模块,实现以专业为单位的纵向设置,实现系统管理、全程育人。同时“横向”有别于以往传统的按年级管理的含义,而是指横向服务,无边无止境地为学生服务,在人员上也实现全员育人。“德智交融”,构建一个辅导员――德育为先,专业指导老师――智力投入,具备学科特色和高效管理服务的学生工作立体运行模式。这种模式通过辅导员和专业指导老师的双向管理,按照专业、年级纵横向设置管理单位,在加强毕业生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创新意识、科研水平、其他综合素质培养上将起到积极作用,并发挥积极优势。
3.建立实习期纵、横的沟通机制。纵向上由学校教务处、教学系、教研室、指导教师、辅导员形成管理体系,实现对实习学生自上而下的组织、教育与监督,以达到实习的目标;横向上,通过学校教务部门和学工部门之间以及学校与实习单位、家庭之间的密切配合,形成网络化的管理关系和协调一致的管理运行机制。及时掌控实习生的思想动向,切实实施有效的管理,以实现实习的目标。
4.优化课程教学结构。在完善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应突出高职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同时对高职生假期的实习活动应规范化,从管理机制上保证人员、内容、时间的落实,并做好实习记录,使学生们及早进入实习的环境。另外,职业生涯辅导课应增加实习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及早明确实习的重要性,使之能对实习环境的适应打下良好的基础。
5.优化实习基地建设。与企业联合办校这是一种模式,订单式培养、与企业建立股份制的实训基地又是一种模式,还有在校内建立的模拟仿真的实训基地等。不论选用哪一种,都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不能盲目跟风。校企合作,企业要全程介入,即从始业教育、教学计划制订、共同开发课题、实习一直到就业。学校应积极为企业提供长期的智力服务,争取为学生实习建立长期、稳固、高质量的基地。
6.明确实习管理职责。社会要对高职生的实习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学校要切实做好实习过程的统筹和计划,跟踪服务、全程管理;实习单位要执行培养和实习期的管理职责;实习生自己要履行学习职责,切实提高动手能力和技能。只有各方都共同担负起学生校外实习管理的责任与义务,鼎力合作,才能达到理想的实习效果。
[参考文献]
[1]赵节昌.构建分散型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探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10).
[2]都昌满.高校学生实习:问题分析与解决途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
[3]李小静.大学生实习制度分析与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