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旅游创意营销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旅游创意营销范文1
目前我国的旅游营销模式发展十分多样,发展形势大好。但就具体的发展现状来说,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就目前的景区管理来说,景区管理中心缺乏联系的系统,大多各自为政,这样对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十分不利。而在另外一个方面,现如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但就旅游业的发展来说,显然并没有跟上时代进步的步伐,缺乏创新发展意识,对于消费者需求的了解不足。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加强与消费者的联系,创新旅游营销方式,充分利用移动网络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旅游营销未能充分发挥其有效作用,促使旅游行业得到快速健康发展,在信息技术、互联网以及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不断发展以及普及的今天,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到深刻影响,尤其是人们在生活中更倾向于选择符合自己经济效益以及生活习惯的方式方法,这就使得旅游营销面临新的趋势以及新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旅游营销方式依然延续传统的工作方法,即为客户提供固定的旅游路线和旅游内容,往往难以有效满足普通人群的个性化需求,这也导致旅游营销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难以取得有效成果。当前很多家庭都购买了私家车,他们往往选择以自由出行的方式外出旅游,这一变化进一步加深了传统旅途营销方式的困境。
二、移动网络旅游营销方式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旅游业发展火爆,目前我国旅游营销呈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传统营销模式和网络营销方式。而就网络旅游营销来说,主要包括在线旅游营销和旅游业移动网络营销两种形式。就旅游业移动网络营销来说,毋庸置疑的是,近些年来,尤其是近两年由于智能手机的全面普及,移动网速的提升,人们通过移动网络终端进行旅游信息咨询的比率大幅度上升。尤其是对于青年人来说,相对于较为繁琐的在线旅游,他们更倾向于利用更为方便快捷的移动网络终端。一方面来说,移动网络终端为人们提供了更为方便快捷的咨询订购支付的功能,另外一个方面由于信息传递的及时性能够予以保障,通过移动网络终端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对信息进行整合,选择。再者,随着旅游市场的繁荣,越来越多的核心企业为了能够更好的发展盈利,在移动网络终端经常以较低价格出售票,特别是飞机票,大大刺激了游客的消费。
三、我国旅游营销方式的创新方向
根据上文对于我国目前旅游营销模式方面的论述,我们可以明显的发现在便利快捷基础下移动网络终端的巨大发展潜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由于移动网络终端的出现,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刻的影响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旅游企来说,其要想发展,就必须深刻认识到移动网络终端对于旅游营销模式的重要意义,紧跟时展的脉络,在现有旅游营销模式的基础上,创新性的进行产品和旅游营销模式上的创新,促进我国旅游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我国旅游业需要不断深入结合移动网络终端环境下出现的新趋势和新局面,并将其与自身发展积极结合起来,并根据这些变化为自身的发展通过科学有效的指导,促使旅游营销方式不断满足新时期的客观需要以及实际变化。
1.加强企业与景区管理者的合作交流
景区的科学管理需要政府安排专门的人员和机构,旅游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对景区的有效管理,因此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发展需要适当加强与景区管理者的沟通合作,将自身的发展需求与景区管理人员进行沟通,争取景区管理人员对企业工作的支持,并将自身发展与景区科学合理规划进行有机结合,最终促使两者得到有机融合,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拓展企业的生存空间。对于一个行业的发展进步来说,孤立的进行自我发展永远是走不通的,尤其是对于旅游企业来说。依据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旅游景区的发展开发属于国家政府方面的工作,有政府负责相关的规划,而企业进行开发建设。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旅游营销若想要取得成功,就必须结合政府的工作创新发展移动网络终端下的旅游网络营销发展新模式。企业需要积极参照政府制定的相关规定,并积极掌握移动网络终端的发展趋势,通过综合分析这些内容资料,进而为企业的旅游营销策略提供相关的信息资源。积极利用政策方面的便利和促进作用,并积极争取政府在旅游政策方面的支持,从而将自身的发展与政府当地的全面规划发展结合起来,促使企业的发展得到进一步深化和强化。
2.创新发展旅游企业
创新是发展的主题,对于目前的旅游企业营销来说,就是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网络技术,依托于大数据时代下对于游客消费习惯的分析,发掘潜在游客,构建游客旅游信息系统,将游客的需求作为企业营销模式发展的方向。再者,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现在的人们趋于更加精致的生活模式,对于旅游这种放松自我活动要求更高。因此,企业应该根据这种情况,完善自我旅游模式,营造良好旅游效应。通过提高旅游的旅游感受使得游客对游览地流连忘返,从而产生回头客的效应,通过游客的自身社交网络加以宣传。最后,一个好的旅游营销模式应该对于旅游地有一个主题性的总结,也就是说,通过对于人们需求的了解,有针对性的总结游客的心理需求,并通过旅游营销的方式展现出来。在实施旅游营销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针对客户进行科学分类,分类过程可以结合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通过对不同人群的消费习惯、旅游习惯进行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旅游人群进行科学分类,最终得到有效的目标人群,并根据人群的自身需要制定对应的旅游营销方案,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提高旅游营销的科学性以及针对性,因此更容易获得大量客户以及人群,促使旅游行业的健康发展。
旅游创意营销范文2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增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问题的提出
全球经济已步入以知识为核心竞争力的时代,经济发展出现了“再结构的过程”(Manuel Castells,2003),文化要素和人的创造力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要素,这种主导要素的变迁带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勃兴,加之20世纪90年代以来注意力经济、体验经济等侧重于吸引力和人本感受的经济切入点不断涌现,强调文化底蕴和认同感的各种创意便成为重要的经济资源,经济发展的这种内外驱动,使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朝阳产业”和“未来产业”。
旅游产业也逐步进入软要素驱动阶段,在旅游者需求动态变化的发展背景下,旅游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新型旅游产品推出的速率和频率逐渐加快,创意的力量日显突出。创意能够将自然和人文、有形和无形的资源有效地转化为旅游产业发展的资本(王慧敏,2007),使旅游产业的发展能够更多地依靠文化资本等软性要素的驱动,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国内外有关文化创意和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文献研究
(一)国外文献研究
对创意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人们对创新问题的探索。熊彼特(1912)认为创新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动力,罗默(1986)则认为创意是推动一个国家经济成长的动力。1994年澳大利亚提出“创意国家”文化战略,1998年,英国文化体育部正式提出了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ies)的概念,使得创意产业的地位得到广泛的认同,那些与文化产业相关的产业部门成为创意产业的主要内容,随后世界诸多国家都积极发展创意产业,创意产业也逐渐得到学术界关注。学者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创意产业及产业边界(Howkins,2001;Michael Keane,2006)、创意产业的作用(Richard Caves,2002;Nicholas,2005)、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Angela,2005)、创意产业创新机制(Handke,2005)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如Howkins(2001)认为创意产业就是产品都在知识产权保护内的经济部门,Richard Caves(2002)指出创意产业建立了一条在新的全球经济、技术与文化背景下构建新的产业构成的通道等。但国内外对创意旅游的研究才刚刚起步,Grey Richards和Crisp Raymond(2000)提出了创意旅游概念,强调互动性措施对创意旅游的重要性。
旅游创新研究一直为经济学家所关注,Sheldon(1997)研究了新技术对传统旅游创新的影响,Mattsson(2000)对旅游企业创新的组织与管理进行了研究,Halager(2000)研究了旅游创新的空间组织与旅游产业集群、旅游创新系统与创新环境等问题,Vermeulen(2002)对创新理论在旅游业中的适用性进行了探索。应该说,创新理论是创意经济最有力的理论支撑,尽管创新不等同于创意,但从创意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来看,是建立在人的创造力基础之上的,而这种创造也蕴含着创新的基本理念。
(二)国内文献研究
国内对创意产业(又称为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兴起于21世纪初,主要集中在创意产业概念的界定及介绍、创意产业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的探讨、创意产业发展对策的研究等方面。在创意产业的概念与兴起背景的介绍(金元浦,2006;沈山,2004;胡晓鹏,2006;姚东旭,2007;荣耀明,2005;等)、创意产业前景的展望与发展的倡导(丁俊杰,2006;奚建华,2007;等)、创意产业促进经济增长的机理(厉无畏、王慧敏,2006)、创意产业与城市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厉无畏,2006;周蜀秦、徐琴,2007;熊凌,2004;佟贺丰,2005;魏鹏举,2005;王缉慈,2005;莫建伟,2005;齐勇峰,2005;周振华,2003;等)、创意产业的空间集群特征和创意人才的培育问题(王缉慈,2006;丁俊杰,2006)、创意产业发展的案例研究(厉无畏,2005;花建,2006、2007;刘丽、张焕波,2006;陈楚,2007;李玉敏,2007;张秋平,2006;邓达,2007;吴俐萍,2006;等)、文化产品的生产及其外部性对供给政策的影响(海江、谭翔浔,2005;李庭新、李书,2005;秦霖、邱菀华,2004;等)等方面对创意产业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国内对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研究出现于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之后,是全新的研究课题。学者们主要对创意旅游产业的概念(厉无畏、王慧敏、孙洁,2007)、创意产业对旅游产业发展借鉴的可能性和发展前景(冯学钢、于秋阳,2006)、从供需两方面分析创意旅游的形成条件(冯学钢,2008)、旅游产业发展的创意模式(王慧
敏,2007)、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营销整合(杨劲松,2006)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三)国内外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研究不足
国内外对创意旅游产业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有较大的研究空间。目前对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研究大多从产业的宏观层面进行,或者就文化创意与旅游产业的某一环节进行整合研究,缺少从产业全程价值链的视角,研究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本质。
三、民族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
现代产业发展模式的本质是结构主导型的发展,即以产业结构变动为核心的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是:用创意挖掘旅游资源,以资源开发促使产业结构升级;用创意创造旅游产品,以产品创新促使产业结构升级;用创意强化旅游营销,以市场拓展促使产业结构升级;用创意引领旅游消费,以消费促使产业结构升级。在这种新型的发展模式下,生态、经济、文化和社会得到可持续发展。
(一)用创意挖掘旅游资源――优化资源组合,重塑产业品牌基础
国家旅游局对旅游资源的定义: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可称为旅游资源。新兴的视觉经济和注意力经济告诉我们,旅游业在资源外延上具有无限性,存在于各类有形物质载体和无形的活动内容之中,只要旅游者有需求,就可以看作旅游资源,就可以通过创意挖掘而融入到旅游产业链之中。
用创意挖掘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有助于旅游资源的优化组合,为重塑旅游地的产业品牌打造良好的基础。旅游产业是一种资源依托型的产业,尽管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网络旅游、虚拟空间旅游等新型的旅游形式,但其仍然是建立在或实或虚的旅游“资源”基础之上。因此,旅游资源是旅游产业存在的前提,也是旅游品牌构建的基础,各种资源构成要素之间的组合状况决定了旅游资源的价值。在强调旅游文化性体验的今天,丰厚的文化品味――文化品类的丰富、文化风格的独立、文化形神的精美等,构成了旅游品牌的内涵基础和品牌竞争力的核心。
(二)用创意创造旅游产品――促使产业增值,增强核心竞争力
知识经济时代,技术交流与扩散的速度大大加快,商品日益丰富并趋向同质化,于是商品中“精神性”的观念价值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人们对商品或服务中所包含的一些无形附加物,如品位、感受、感觉、情趣、意味等则更易产生“共鸣”与认同,并大力追求。因此,由创意决定的产品差异性,对创造高附加值的贡献,远远超过产品质量的贡献(厉无畏,2006)。
旅游资源是生产旅游产品的“原材料”,以创意转化旅游资源为旅游产品和旅游的产业资本,是创意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模式,也是旅游产业从更广阔的范围和更深的层次挖掘资源、整合资源、利用资源的新途径。旅游产品是旅游经济活动的主要载体,也是旅游产业价值链上的核心价值要素。“旅游产品内涵和外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产品创新的多维性,既可以是一种需要大量投资的物态创新,也可以是一种精神创意,而后者无疑更具意义”(崔凤军,2002)。“创意”通过对旅游产品层次化、系列化和高品位化的设计与开发以及个性化沟通性的服务,促进旅游产品种类的增加、产品结构的优化和产品品牌的提升,实现产业增值,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以旅游产品的创新促使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三)用创意强化旅游营销――增加产品渠道,拓展客源市场
体验经济时代,旅游的创意营销是围绕着旅游者的体验诉求来进行的,因此,其本质上是体验营销。旅游体验营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个性化,所谓个性化就是摆脱思维定势,采用差异化的服务来最大限度满足不同的需要;其次是人性化,旅游体验营销要通过无微不至的服务,满足顾客内心被关爱的需要,建立情感联系与顾客的忠诚度;另外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互动性。旅游体验活动就是在营销理念的引导之下顾客积极参与,在这一过程中,顾客既是旅游体验的主体,又是体验营销的产品,使顾客的体验附加值大大提升,实现了旅游产业价值链的增值。用创意强化旅游营销,需要从以下层面着手:构筑产品竞争优势,用体验的思维创造旅游产品;选准旅游营销的载体和突破口,用发散的思维进行营销组合;建立目标市场顾客的品牌忠诚,用弹性的思维运用营销策略。
(四)用创意引领旅游消费――树立品牌形象,增强产业吸引力
影响旅游产品需求的因素繁杂多样且多处于变动状态,导致旅游需求的弹性大。一方面,创意旅游可以提高旅游产品消费中文化的含量,其强大的辐射力不仅有利于扩大产品与服务的市场,还有助于推动消费方式的转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另一方面,旅游消费具有分层的特点,创意旅游模式要通过激发旅游者的潜在消费欲望,提升消费层次,拓展消费空间,用消费来进一步促进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从而实现旅游经济的增长。
此外,创意旅游还有利于培育旅游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旅游时尚,突破传统旅游产品的静态和单调,吸引旅游者的眼球与消费欲望,来实现对旅游消费的引领,扩大消费需求,这对吸引投资,实现消费需求与旅游经济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厉无畏,王慧敏.创意产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机理・模式・路径[J].中国工业经济,2006(11).
2、王慧敏.旅游产业的新发展观:5C模式[J].中国工业经济,2007(6).
3、冯学钢,于秋阳.论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前景与对策[J].旅游学刊,2006(12).
4、崔凤军.中国传统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创新与发展[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
5、李美云.论旅游景点业和动漫业的产业融合与互动发展[J].旅游学刊,2008(1).
6、Goeldner,Charles R.Ritchie,J.R.Brent,Mclntosh,Robert Woodrow.Tourism:Principles,Practices,Philosophies[M].Wiley,2000.
7、解永秋.旅游资源规划开发中的文化创意[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8(6).
8、曾蓓,崔焕金.旅游营销的新理念――旅游体验营销[J].社会科学家,2005(2).
9、李秀金.旅游文化创意:载体与产业转型[J].社会科学家,2008(1).
旅游创意营销范文3
【关键词】旅游广告 媒体选择 营销效率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改善,旅游已经成为我国人民休闲、度假的良好方式。我国的旅游事业蓬勃发展,旅游市场营销是发展旅游事业的重要问题,旅游产品的营销,越来越多地借助媒体广告来扩大影响力,吸引客源。因此,针对我国目前旅游市场的特点和现状,研究媒体广告在旅游营销中的应用及其营销效率问题,是旅游研究的一个新课题。
一、旅游广告营销现状及存在问题
1.旅游广告营销现状
世界已经进入“不见广告不购物”的后广告时代。当今社会是一个大人类小地球的高度信息社会,一切都彻底信息化了。广告就是一种人为加强的浓缩信息,是广告主用智慧和金钱制造的射入人们大脑和心灵的信息核动力和原子弹。旅游业是一种事先看不见、摸不着,出售风景、出售文化和出售服务的特殊产业,广告更有着不可估量的地位和作用。广告是旅游业发展的助推器。
2.存在的问题
首先,旅游业界广告意识极其淡薄。其次,旅游广告经费严重短缺。再次,旅游广告整体水平偏低。主要表现为数量少、水平低。但是我们不能只看到消极的一面,任何事物都有积极的一面,旅游广告的发展也不例外,事实上,国内外旅游广告业的发展还是很迅速的,我国的旅游企业的广告意识也在加强,人们也开始了对旅游广告的关注和研究。
针对旅游营销目前存在的这些现状,如何更好的通过研究现状,发现旅游广告的特点,分析旅游广告的营销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从而找到具体的对策,将是有关旅游广告营销效率研究的重点。
二、影响旅游广告营销的主要因素
1.旅游市场调查分析是旅游广告的基本前提
首先对消费者需求类型和特点进行调查分析,其次是旅游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购买行为分析。旅游广告的具体调查是广告实施之前的必然准备,主要有广告环境调查、广告调查、中介媒体调查和广告效果调查。不论是旅游系统内部负责广告工作的部门,还是专门的广告公司,都是应在广告实施之前和进行过程中认真考虑这几个方面问题。
2.旅游广告的定位和创意
旅游产品的定位和创意主要包括找准对象,进行旅游目标市场的分析和选择;正确出击找到定位的方法,如填补空白式的定位、平分秋色的定位、取而代之式的定位和适应变化式的定位;了解对象进行市场细分,可将旅游市场细分为会议商务旅游市场、观光旅游市场、度假旅游市场、探亲访友旅游市场、奖励旅游市场等。合理的旅游定位更离不开好的创意,旅游广告的创意分析很大程度上可以决定一个广告的好坏,创意和联想是分不开的,例如可以把承诺、名人效应、幽默、民族风格、一切有名的东西糅合在广告的创意之中,能更好的章显旅游广告的风采。
3.旅游广告的内涵和特点
旅游广告与一般的产品广告不同,它受旅游行业特点的影响非常明显,诸如旅游产品的时效性,不可触性,旅游产品的跨区域、跨文化、跨国界性,行业内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等。鉴于旅游行业的这些特点,旅游广告展现出自身的特点:旅游广告不同于一般文字广告和其他的产品广告,旅游广告必须传达明确的信息,既广告的发出者是谁,而其他的产品广告不一定要明确的告知广告主,它只需要传递产品本身的信息或者一种观念,一种思想,它的目的是让受众购买产品,至于在哪购买不是广告要传达的内容,但旅游广告不同,必须让受众在认识产品、服务、观念的同时记住信息发出的组织、企业或个人。有效的掌握广告的内涵和特点,可以大大提高旅游广告的营销效率。
4.旅游广告的表现形式
将旅游广告无形的创意变成鲜活的有形的东西,需要借助各式各样的手段和形式,这一过程其实就是物化过程。这一过程是整个工作的一个中心转折点,其前面的工作多为科学调查研究、分析,提出构思创意,其后面的工作将是前面工作的结果,其将停留在纸张上和脑海中的语言文字、构思转化为具体的、实实在在的广告作品。简言之,广告表现就是借助各种表现手法、表现形式、表现符号将广告创意转化成广告作品的过程。主要借助于旅游标志、符号的广告效果,旅游广告的视觉传达感受,旅游广告的戏剧性表现和故事性表现,旅游信息的表现策略等。
三、旅游广告的媒体选择及营销率分析
1.报纸广告的营销效率
报纸广告是旅游线路、旅游交通等产品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报纸广告的受众面主要集中在城市集镇,读者群稳定,主要受众是旅游产品主要的消费者或潜在消费者。报纸具有消息性、时效性的特点,更新快,传播速度快,更容易获得受众的信赖感。报纸广告以文字为主要表现形式,广告信息容量大,广告费用较低,能够更全面、准确、详细的对旅游产品进行广告宣传,而且还具有一定的保存性。目前的广告主要是旅行社用以旅游项目、旅游线路及旅游交通的广告,以及旅游行业的通告。但由于报纸印刷与版面的限制,广告的表现力不够强,内容不够丰富,受众的目的性不够明确,不适合旅游产品形象性的整合宣传。
2.电视广告的营销效率
电视广告是旅游地形象宣传推广的重要的表现形式。电视广告色彩绚丽,声情并茂,形象生动地表现产品,具有广泛的覆盖范围。电视广告通过运用不同的拍摄手法和广告创意,在较短时间内形成情节性的片段,具有较强的感染力,更容易为群众所接受和记忆,是旅游地形象宣传的最佳表现形式。
3.互联网的营销效率
互联网是最佳的旅游广告形式和发展趋势。网络广告作为一种广告形式迅速发展。遍及世界各国。网络广告的传媒模式及时互动、双向沟通。“一对一”交流、用户驱动等性质特点,使网络广告在形式上和上逐渐模糊了信息与广告的界限,更进一步的实现了广告与广告受众的互动,向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立体化的、直接的信息,有效的满足了不同受众的需要和习惯,实现了广告的个性化和碎片化。网络广告的优势和特点,完全符合了旅游广告信息和旅游教育的诸多要求,必将成为旅游广告的最佳形式。
4.其他广告形式的辅助营销
除了报纸、电视和互联网进行规模化的旅游广告宣传外,旅游企业运用不同的手段不同的载体其他的企业形象宣传,主要包括旅游期刊、旅游企业派发的旅游宣传传单张、旅游企业宣传册、旅游产品介绍册、旅游交通工具上的流动广告、户外广告、旅游地图,以及旅游企业的其他隐形广告,如旅游企业的公共关系活动、企业现场活动等等。
在当前我国旅游市场蓬勃发展的态势下,旅游企业在旅游广告时,应结合旅游推广的目的和内容,充分考虑广告宣传上的营销效率,整合不同的广告形式和广告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才能达到预期的营销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贤平.旅游广告的奥秘.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
旅游创意营销范文4
赤壁是三国赤壁大战的发生地,作为三国文化的圣地,拥有丰厚的三国文化资源以及雄厚的市场基础,赤壁大战是世界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有着很多值得挖掘的元素,其中“善联巧借”便是可供后人学习借鉴的智慧。面对现今赤壁拥有一流的人文资源,却是低品质的旅游产品以及粗放原始的旅游业态这一矛盾,笔者认为也需要善“联”巧“借”,走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联合之路,赤壁旅游发展才能有新的突破。
一、赤壁市旅游发展现状SWOT分析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见表1)要实现赤壁旅游的创新发展,首先需要创新以往多年单一、原始的文物遗存旅游内容和形式,需要开发出新鲜的、富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并需要进行赤壁旅游的品牌形象建立及宣传推广等。而实现这些最好的途径便是将文化创意植入到旅游业中,用文化创意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二、文化创意产业对赤壁旅游发展的意义
创意产业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推崇创新、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产业,它所具有的创新性、渗透性、高增值力、强辐射力和高科技含量的特征,将为旅游业注入持续发展的生机和动力。
(一)提升传统旅游产业附加值
产业经济学原理表明,提升传统产业附加值将有效地提高产业经济效益,优化产业结构。“微笑曲线”告诉我们,研发、设计、销售、品牌和服务等环节是提升产业附加价值的关键环节,而研发、设计正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环节,推动“微笑曲线”中两端高附加值产业的融合,即旅游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可以快速提升资源禀赋依托型旅游服务业的附加值,为旅游产业勾画“灿烂的微笑曲线”。
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不但可为各自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而且两者融合发展形成的新型产业――文化创意旅游产业更是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是体验经济时代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
(二)提升旅游产品文化内涵。
文体创意产业通过创造力对既有文化进行创新和突破,将知识的原创性与变化性融入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之中,并使之与旅游资源和活动经营结合起来,从而将沉寂的历史文化内涵转变成鲜活的旅游文化产品,活化文化资源,为人们提供具有知识性、艺术性和趣味性的体验消费性的旅游产品。另外文化创意旅游通过“感受力”和“故事力”,可为游客的潜在需求欲望提供释放的场所,同时也为旅游价值空间的扩展提供新的渠道,从而使得消费者在旅游活动中获得更多新的感受和体验,不仅有好风景,还有好意境。
因此,赤壁如能在既有品牌、资源的基础上发掘、延伸和创造,将旅游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激活文化富矿,从根本上解决缺乏体验性旅游项目的难题,通过增加体验项目、特色消费项目,让游客的观光游变成体验游,更长时间地留住客人,从而带动赤壁旅游产业的整体发展。
三、促进赤壁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几点建议
一切创新都离不开对前人经验的继承和对他人成果的借鉴,赤壁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需建立在较高的文化创意基础之上,借鉴曲江模式,才能真正打造一个充满朝气、时尚活跃、古今交融、亦静亦动的旅游目的地城市。
(一)借势发力
在历史文化资源中,作为在全球华人圈中影响力巨大的以古战场赤壁为核心的三国文化,对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强劲的助力。
从2006年央视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大热全国,以及众多由日韩推出的三国系列游戏长盛不衰可看出,三国文化一直在全球华人圈中具有广泛而强劲的传播力,它的一些经典段落、神奇故事可谓深入人心,妇孺皆知。特别是在东南亚地区,在日本、韩国、台湾、新加坡等华人较多的国家,三国文化更是受到了各社会阶层、尤其是年轻人的追捧。除了大量的三国题材动漫,一些流行偶像也纷纷创作了三国题材的歌曲,如林俊杰的《曹操》、王力宏的《盖世英雄》系列。而香港导演吴宇森的《赤壁》,更是将“三国热”推向。
如果赤壁能够借“三国热”之势,向世界的泛华人圈浓墨重彩地推出由多个特色产品、特色体验游、实地演出以及其它文化娱乐形式综合构成的三国文化品牌,无疑将为这股三国热再刮来一股“完美风暴”。
(二)借题发挥
借着这股热潮,为进一步提升旅游目的地的亲和力、影响力,让赤壁形象深入人心,还需要深入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蕴含,以文化策划来运作旅游,将文化创意作为发展旅游的“点睛之笔”,来营造城市文化创意氛围。
营造城市文化创意氛围,首先在于城市创意环境的塑造上,就是将文化创意融入城市规划中,在满足城市功能转变要求的同时,创造新的城市文化氛围,塑造城市标志、城市雕塑,提升城市形象;在旧城改造中把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与发展创意产业结合起来,如创造充满个性、富有艺术感染力的特色街道,在古城墙根开发一些体验性项目,融入三国文化元素。如设“三国书场”,在茶座处设固定三国评书专场,吸引游客;还可邀请央视百家讲坛来此摄制“品三国”特别节目,由中国当红“讲星”设坛开讲。同时可以做一些“权谋”学的研究,研究开发出这样一些产品,让游客来了以后学“权谋”。想学习智慧是怎么产生的,可以学习诸葛亮;想学习怎么控制人才,可以学刘备;想学计谋的运用,可以学曹操……开发谋略学,引导游客来增长知识、技能。这样,既有看头,又有学头,和全国其他地方不一样。这样不仅保留了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而且通过历史与未来、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经典与流行的交叉融会,为城市增添了历史与现代交融的文化景观,并提升了城市旅游的形象和品牌。
(三)借节造势
以创意活动为核心,电视、互联网、平面媒体为辅开展推广活动,以树立和完善品牌为基本策略,通过一系列创意活动、事件营销和宣传推广,最终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城市。
节庆营销是以旅游目的地的节庆活动为载体,有计划地策划、组织、实施针对节庆活动的系列营销活动。节庆活动营销已成为旅游目的地重要的营销方式。大连的服装节、青岛的啤酒节、哈尔滨的冰灯节、山东潍坊风筝节、南宁国际民歌节等等在推动地方旅游业发展中都发挥了显著作用。在赤壁可策划举办七星国际越野挑战赛,比赛场地选择赤壁各旅游景区,例如陆水湖、赤壁古战场、千亩竹林等地,全面展示景区旅游风光。电影节及时装周每年在国内举办都享有盛誉,如可在赤壁举办,同样会引起时尚、娱乐圈的轰动及媒体关注。此外还可以全球风行的游戏《三国杀》为背景,举办全国大赛,吸引千万玩家及媒体关注度。
在赤壁古战场举办此次活动,契合三国文化背景,将成为旅游宣传活动中的经典案例。另针对现在年轻人的爱好,还可在赤壁举办迷笛音乐节,将赤壁变成音乐爱好者朝圣地,打造时尚、国际化的赤壁。迷笛音乐节所有参演的演出乐队一律义务演出,每天的演出从14时持续到24时甚至更晚,每日观众达5千人次,这些特质让所有乐迷都很自然地把迷笛现代音乐节看作中国的“伍德斯托克”。除了首届外,一般于当年五月初举行。迷笛音乐节10年现代音乐涵盖了从上世纪初发展而来的布鲁斯、爵士、摇滚、拉丁、乡村、PUNK、FUSION、摇滚、重金属、说唱金属、硬核、另类、电子、哥特、民谣等多种音乐类型以及由她们衍生出来的纷繁多样的各种风格的音乐。从现代音乐的诞生到发展至今,她们汲取了大量优秀的欧洲古典音乐及世界上各民族传统音乐的营养,作为一种“新”的音乐体系,她早已是独立且成熟的了。邀请迷笛主办方来赤壁古战场举办音乐节,古今结合将带给游客不同感受的视觉、听觉盛宴!
影视营销是借助影视剧进行旅游营销,它是创意产业与旅游营销结合的另一体现。通过影视作品的播放可推介新的旅游景区,如乌镇通过电视剧《似水年华》的播放很快树立了形象,旅游收入和游客量迅速提高。可在赤壁以古镇、茶、三国、赤壁等背景元素拍摄现代爱情电影。
演艺营销即在旅游地通过开展富含地方特色文艺表演或文娱活动吸引游客,打造、提升旅游品牌与形象,进而拓展市场。以赤壁浓厚的三国历史人文和秀丽的自然风光为创作源泉,深入挖掘赤壁的三国历史故事,将赤壁三国人文历史的代表性元素得以重现,同时借助高科技声光电等手法,在陆水湖上再现“火烧赤壁”“小乔出嫁”的胜景,打造“赤壁印象”山水实景演出。通过动态演绎、实景再现,将赤壁城市内涵和自然山水浓缩成一场高水准的艺术盛宴,向世人推出。
旅游创意营销范文5
关于旅游文化这一概念,不同的学者曾给出不同的定义。本文认同“旅游文化是文化交流与对话的一种形式”的说法,理由是这个定义揭示了旅游文化的本质是“互动”,即旅游文化的产生依赖于旅游活动的行为主体———“人”与旅游活动的客体———旅游地的人文地理风貌等相互碰撞之后所发生的交流互动。假如旅游活动的主客双方不发生或很少发生互动,旅游者游览之后没有或很少产生“到此一游”所触发的丰富感受,人们就很难说这一旅游行为是有价值并具收获感的。“旅游文化”是旅游者自身的文化因素与旅游地异质文化因素相互碰撞之后所产生的结果,是二者融合之后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化形态。罗平旅游对旅游者是否具备“异质文化”的吸引力,罗平旅游到底“游什么”,这是我们思考罗平旅游文化内涵构成最基本的出发点。综观当今我国国内的旅游形态,大致包括自然风光旅游、古迹旅游、民俗旅游、宗教旅游、文化观赏旅游、红色旅游、现代都市购物旅游等几个大类。罗平旅游的主要承载物是每年春天的油菜花旅游,这是一种农耕文化加上自然风光观赏的季节性旅游。显然,其中所承载的文化意蕴并不丰富,而是相对单一和固化的。这就迫使我们不得不得出一个结论—罗平旅游文化的内涵过于单薄,罗平旅游文化的内涵急需充实和丰富,这是建设罗平旅游文化的当务之急。广义“文化”概念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二者相结合的产物,“旅游文化”概念亦然。罗平旅游文化建设的物质依托首先是罗平的地里环境山川景物,罗平坝子中一座座锥螺形凸起的山峰在云南境内是独一无二的,这种被统称为喀斯特地貌的地理结构形态是罗平自然景观的一大特点。问题是这样的特点如何才能让旅游者感受到?罗平自然风光的代表是大叠水瀑布和多依河风景带,问题是类似的自然景观其独特性如何体现出来?它们能否给人带来好奇新鲜、惊险刺激、领悟回味等综合性的获得感?就精神文化的层面讲,罗平旅游又能够给旅游者带来什么样的收获?依我看,民俗文化可以作为罗平旅游文化开发的重要着力点,应该以一种从宏观到微观的视角重新对此进行思考和定位。例如布依族文化,不能仅仅停留在风情的营造、风光的打造上,还应该延伸到布依族的婚嫁和丧葬文化、祭祀文化、习俗文化。地处滇黔结合部,是否还可以考虑适度发掘隐藏在民间的“巫”文化(仪式和符号),将其与道家文化、道教文化的根源和联系挖掘和展现出来。此外还可以发掘和培育民族民间饮食文化,包括“农家乐”现代休闲餐饮业等。当然,对于餐饮业,政府不仅要帮助和推动其形成特色,还要使之达到相应的档次和水准。罗平的旅游开发只能立足于地方本土资源,罗平的旅游文化建设必须建立在发掘和营造本土的文化传统和文化要素上。罗平旅游文化的构成包括罗平的自然环境、历史古迹(革命史迹)、社会生活形态、民族风情、民俗宗教、民间饮食文化传统等所呈现出来的特色与风貌,其内涵则是指罗平拥有的旅游资源所能够给旅游者带来的有价值的核心要素,它给旅游者带来的独特的旅游体验和文化体验。
二、罗平旅游人才培养
(一)罗平旅游文化建设急需的人才
1.创意人才。
现代旅游开发属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既然是“创意产业”,说明需要的首先就是创意人才。什么是创意人才?目前为止还没有公认的定义。我的理解,创意人才就是在特定行业、特定领域有着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出创新性设想并能推动或能将创新设想付诸实现的人。具体到罗平旅游文化的建设与开发,其所需要的创意人才,首先指的是能够对“罗平旅游”这一特殊产品进行创新性研发的人才———既能够放眼国内乃至国际旅游市场,同时又立足于本国本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对罗平旅游开发进行通盘构想、规划并提出切实可行实施方案的人才。罗平旅游文化建设急需的首先是创意型人才,这样的人才到哪里去找?这样的人才当然不是凭空就能产生的,因为能够担当这一重任的人,最重要的是要能够通过研究和发掘罗平的旅游资源、文化传统来构筑创意的基础,然后结合对省内、周边省区、国内旅游市场的分析预测,提出罗平旅游开发的未来设想和规划。这种设想和规划既要立足于现状,又要具备足够的前瞻性。因此,本文认为,开发“罗平旅游”这一产品恐怕不是某一个人所能独立完成的,而应该是一群人、一批人,或者更准确地说应该是需要一个团队,需要群体的智慧和力量。个人或许能提供一个很好的点子,但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规划、一个可供具体实施的系统思路和中长期发展方案。罗平旅游文化的建设与开发,需要强大的创意能力来推动,这种创意能力并非是指某个人具有的个别能力,而是指一个创意群体、创意团队的集体智慧和能力。应该说,在这个创意团队中,本土精英、政府官员和外部行业专家等,这些人都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2.营销人才。
旅游产品作为消费对象,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营销策划和恰当有效的促销手段。因此,懂得现代营销知识和具备营销技能的人,是罗平旅游建设和开发人才队伍中不可缺少的人才。对罗平旅游进行营销策划,首先需要做的是对罗平旅游进行定位,这种定位如果只针对油菜花盛开的春三月,事情似乎就简单得多。但如果是针对罗平旅游的整体、针对一年四季均有效的旅游定位和命名,事情无疑就变得很复杂,这是相对大一点的角度。小一点具体一点,针对一时一地的旅游活动进行促销策划也很重要,像有奖销售、打折优惠、配发纪念奖品等,都属于营销的范畴。
3.管理人才。
旅游管理需要管理人才,其工作职责包括从事景区规划、养护和日常管理等。对这些管理人才最重要的素质要求是要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和职业道德素质,不能有官办作风、衙门做派,不能双眼只盯着钱。要用心做好旅游服务这件产品,让旅游者舒心、放心地来旅游,而不能是时刻担心被骗被宰;要经营和打造出声誉良好持久的旅游品牌。
4.导游人才。导游是旅游业的桥梁。
建设和开发罗平旅游,导游人员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我们这里所谈的导游人员主要指“地陪”人员,也就是在罗平本地负责接待游客的本地导游。近几年,云南旅游业时不时发生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的游客投诉事件,其中多数与导游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不高有关。建设和发展罗平旅游业,对本地的地陪人员提出的要求不外乎两:第一个是要非常了解和熟悉“罗平旅游”,也就是对所销售的产品要知根知底,要非常熟悉;第二个是要认同“罗平旅游”,热爱“罗平旅游”。没有激情的销售是无法打动消费者的,只有热爱和珍惜“罗平旅游”这个品牌,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导游的职业驱动问题,才能避免发生这样那样的人为的质量事故。
(二)本地导游人才的知识结构和素养
上述四种人才中,居于金字塔尖的是创意人才;营销人才和管理人才居中偏上;导游人才是基础。前三种人才不说了,这里单说处于基础位置、人数稍多的导游人才的知识结构和技能,他们到底需要由哪些要素来建构。我们知道,人才培养的根基首先是对常识的掌握,“常识”就是我们通常在高等教育中所说的“通识”,亦即通识教育。罗平旅游所需要的导游人才,其通识知识的部分与其他类型的人才大致类似,而又有其特殊之处。比如,一般知识中的政治学知识、经济学知识、地理学知识、文化学知识、人类学知识、民俗学知识、心理学知识、管理学知识等,这些属于通识范畴的知识,我们的导游理应具备和掌握。特殊一些的,比如本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地方民族文化习俗的变迁、地方史知识、地方风物传说等方面的知识,我们的导游更应熟悉和掌握。在人才培养中,人们常说要培养通才与专才相结合的人才,对于罗平导游人才的培养来说,我的观点是应以“专”为主,兼顾“通”———也就是更多地应将重点放到对本地文化、本地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思考把握上。罗平导游人才的职业素养包括具备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遵纪守法,吃苦耐劳;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礼貌礼节周全并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包括不说脏话,不骂人;沟通技巧良好,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友善对待游客;具备团队精神,善于合作、协作,愿意付出;具备外语口语能力,能够接待外国游客;获得导游资格证(导游证)等。
(三)人才从哪里来
目前云南省内的大专院校和众多的国内高校大多开设有旅游管理专业,罗平旅游文化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可以有效地利用省内省外的高校资源。这里说的利用,一是指可以从这些高校中物色本地籍的学生毕业后回原籍就业;二是指可以采用校地合作模式定向培养旅游专门人才;三是可以委托高校不定期地为罗平开设专门的培训班培训人才;四是吸引外地籍的高校旅游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充实到罗平的旅游人才队伍中。在可以预期的时限内,前述四种人才中的后三种人才,都是可以利用省内外的高校资源获取的,具备很强的可操作性。至于居于金字塔尖的创意型人才,如前所述并非指单个的个别人才而指组合型的人才团队,很显然这是需要通过多种途径、调动多种资源才能形成和造就的。创意型人才是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一个人才尚且难得,要组合成一个人才团队,其难度可想而知。这里还应该提出的是,委托高校旅游专业培养旅游人才,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职业爱好;在旅游管理系列课程的设置中,为罗平旅游量身打造的课程,一定要侧重于导游方向课程、景区景点规划及管理方向课程,以及网上营销、旅行社合作运作方向课程等。
三、结语
旅游创意营销范文6
新常态下,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是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基于此,从分析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入手,探讨两大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主要瓶颈,提出推动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乡村旅游;文化创意;产业融合
新常态下,旅游业正在成为新的增长点。国发〔2014〕31号文件《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依托当地区位条件、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挖掘文化内涵,发挥生态优势,突出乡村特点,开发一批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2017年1月12日,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积极实施“三步走”战略奋力迈向我国旅游发展新目标——2017年全国旅游工作报告》上明确说明,“515战略”实施以来,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积极推广‘旅游+’等模式,推进旅游业与农业、林业等深度融合”。乡村旅游仅依靠产业规模的扩建、配套设施的完善等方式进行发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旅游业发展的新形势,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势在必行。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的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明显呈现出原创力不足,其衍生产品的价值不高、产业链不完整等问题。近年来,我国学者对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机理、路径、模式等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理论与对策。以“乡村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为词频在CNKI中文知网文献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共找到20条相关结果,关于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有6篇,关于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有4篇,关于乡村旅游资源和旅游开发的有7篇,关于乡村旅游产业和产业链发展的有3篇。其中,李霞对郑州市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融合进行了策略研究;张曼婕研究分析了贵州省民族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产业之间的互动与融合发展状况;张硕等提出了北京乡村旅游与创意产业互动发展的途径;李霞提出了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在产业链各节点上的融合建议;赵华等从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视角出发,分析了中国当前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途径。不难看出,目前我国对于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第一,没有统一界定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后所产生的新业态的名称和概念,难以准确把握这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水平、规模和效果。第二,集中于初步描述和探索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现象,倾向于对这两大产业融合的宏观策略进行探讨,侧重于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和应用型研究较少。第三,没有深入研究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机理、路径与模式,还需进一步做理论和实证的重点探索。因此,研究经济新常态下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一)转型升级、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
“互联网+”“旅游+”时代下,我国乡村旅游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逐渐由原本依靠要素或投资驱动向依靠科技创新驱动转变,乡村旅游需要全域化、特色化、精品化发展,为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衍生出新的旅游业态创造了天然的基础。为适应当前大众旅游消费升级的特征,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应依托乡村生态,融入文化灵魂,突出农耕生产,体验乡村生活,打造乡村旅游的升级版。要立足地区实际,挖掘特有资源,注重人文关怀,实现乡村旅游的特色化、差异化、个性化、人文化发展,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便是一条有力的发展路径,文化创意产业可将原有的乡村文化进行再挖掘,开发出独具特色的主题产品,最大程度地发掘出农业的多元化功能。另外,文化创意与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可以将乡村文化资源、场景创意等进行商品化、市场化开发,利用乡村旅游产业手段实现文化资源的商业增值,开辟一种乡村文化资源产业型发展的新模式,使文化创意产业在与乡村旅游产业的融合中实现效益最大化,改变文化创意产业传统的生产与消费模式,扩展其附加价值,完善和延长其产业链。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最终将带来乡村旅游的巨大发展,也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最佳手段
2014年8月,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中指出“加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扎实推进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2014年11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旅游局等七部门共同启动乡村旅游富民工程。2016年8月,国家旅游局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下发《关于印发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的通知》(旅发〔2016〕121号)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力争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全国25个省(区、市)2.26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230万贫困户、747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通过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使全国1万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年旅游经营收入达到100万元,贫困人口年人均旅游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新常态下,乡村旅游目前普遍的一家一户的零散经营模式,在食品卫生、服务水平、安全甚至环境污染等方面的弊端日益凸显。以发展乡村旅游来实现精准扶贫,就是要把各种旅游资源整合起来,重塑乡村经济产业结构,延长乡村经济产业链。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可以解决乡村旅游景区建设城市化、产品单一雷同、环境污染、缺乏科学规划等问题,将新农村建设、农业生产、小城镇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紧密结合,打造出能够实现旅游精准扶贫目标的特色乡村文化创意旅游精品,加快文化创意型乡村旅游的良性发展。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可以优化乡村旅游产品的结构,加快休闲农场、房车营地、乡村民宿、艺术村落、乡村庄园、乡村博物馆和市民农园等乡村旅游新业态类型的发展,扩展乡村旅游产业链和产业面。再通过吃、住、行、游、购和娱等旅游基本要素的本地供给,为当地村民提供更多参与开发建设、旅游服务、经营管理、发展决策和利益分配等各个环节的机会,实现当地村民收益的最大化,扩大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造血”功能。
三、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瓶颈
乡村旅游可以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更加丰富的创意素材,提供更具特色的创意环境,提供更为广阔的创意空间,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可以实现乡村文化多渠道、多层面的表达,倍增产业效益,实现产业集聚和区域优势。但是,当前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还面临着不少的瓶颈。
(一)缺乏整体规划,联动发展不足
文化创意是一种再造与创新的文化现象。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需要将乡村沉淀已久的民俗文化加以创新,以不同的文化创意物质表现体现乡村文化内涵,使乡村旅游开发,联系创意生活,让原有的村落以现代形式彰显。只有依托乡村文化底蕴而发展,才是文化创意的重要展现,才能带动相关区域和产业经济的发展。然而,由于我国大多数村落的发展模式都较为单一,造成村庄的生活模式只适合于当地村民,真正融入乡村的艺术家和扎根乡村的文化创意产品较少,真正受益的村民不多,区域联动发展不足。要想让艺术家与原住民共生共融,文化创意产品独具特色,还需要村落的整体规划,甚至区域的整体规划,在尊重原生态、原风貌的基础上,促进艺术家与原住民的共生共融,让村民更多受益,让艺术家更接地气。
(二)产业链不完整,发展后劲不足
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需要进行农业生产创意、乡村生活创意、乡村景观创意、乡村功能创意、农产品科技创意和乡村旅游品牌创意,助推乡村旅游方式从“旅游”到“生活”的转变。然而,当前我国引入文化创意开发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大多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复合其他相关产业共同发展力度不够,产业链过短,没有形成多种新的旅游业态和旅游产品。只有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拓展产业空间,全面打造集文化艺术展览中心、农事生产销售、主题酒店、特色餐饮等多种业态为一体的乡村文化创意产业园,重点发展一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和国家农业公园,构建统一的乡村创意文化旅游产品体系,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的互融与共荣,用文化创意发掘乡村文化、表现乡村文化、营销乡村文化。
四、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策略建议
(一)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路径
用文化创意推进乡村旅游产品研发和产业融合,可形成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如何将原有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生产活动及传统民族习俗等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融观赏、考察、度假、学习、参与、娱乐和购物于一体,提升乡村文化创意旅游的市场化运作能力,是乡村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应走一条基于资源特色的差异化融合发展路径,不同资源类型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其产业融合发展具体路径与发展重点均应有所不同。不同地区都应找准自己最独特的资源优势,培育乡村文化创意旅游新业态,形成特色鲜明的乡村文化创意旅游产业格局。如农业资源优势突出的地区,应重点发展创意农业旅游,一方面提高创意农业的科技含量,集约生产高附加值的农作物产品,完善创意农业生产体系;另一方面通过开发体验型创意农业旅游产品,让游客回归自然,感受田园生活的乐趣,并充分发挥出创意农业旅游的科普和环保教育功能;历史建筑资源优势突出的地区,应重点关注历史文化的深入挖掘,彰显自身特色,在规划中坚持对自然肌理和历史文脉保护的基础之上,进行历史文化教育旅游、生态旅游的开发;节庆资源优势突出的地区,应重点发展特色文博和主题文化旅游节,大力开发农业的绿色、环保、休闲、体验和示范功能,开展各类乡村体验特色活动。
(二)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要通过文化元素推动产业结构多元化,从文化创意、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体系建设、渠道建设和个性化等多方面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优美产业,推动生态建设、创意农业、观光体验同步发展。
1.分圈层差异化发展
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应按照城市、近郊、远郊3个圈层来差异化发展。城市圈层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氛围为主,在适宜区域发展景观创意农业。近郊圈层以休闲农场、乡村庄园、市民农园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重点,发展社会生活功能型创意农业;远郊圈层以设施农业、精细农业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农产品,兼顾创意生活功能。近郊和远郊在发展乡村文化创意旅游时,当前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也有所不同,如近郊首先要解决交通和停车问题,而远郊则更关注资源的核心竞争力差异。但不管哪个圈层,都要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突出体验性、娱乐性,做到精致化、生态化。
2.分区域功能化发展
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时必须进行区域功能划分,哪些是当地原住民的保留区域,如核心生活区域,游客不得前往,也没有前往的兴趣;哪些是游客的专有区域,主要进行乡村文化体验、娱乐;哪些是原住民和游客的共有区域(分享区域),既能为游客提供各项旅游服务体验,又能为原住民所用,甚至参与文化创意旅游的开发。只有增强原住民的认同感,原住民的参与也才会有持久的动力,乡村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发展才可能有持续的力量。
3.规划先行,过程管理
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必须要先进行整体规划,将一切可能出现的原住民与游客之间的文化和利益冲突问题事先解决,尤其是大量游客到来之后不能给原住民带来生产和生活上的不便,在乡村文化创意旅游实施过程中还要做到管理上的平衡,使游客和原住民的幸福感都得到保障。然后,将原有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生产活动及传统民族习俗等资源进行再挖掘,开发出独具特色的主题产品,将创意设计、广告营销、零售流通、管理培训等前瞻性地融入乡村旅游价值链产生的每一个环节。
4.注重新媒体营销
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必须注重渠道建设,包括官方渠道、民间交流渠道和网络渠道等。乡村文化创意旅游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乡村生活创意产业。乡村的生产创意、生活创意、景观创意、功能创意、科技创意、产业创意和品牌创意都要通过官方渠道、民间交流渠道和网络渠道向外传播。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下,越来越多的游客通过微信、微博、论坛等社交媒体获取旅游信息,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将成为乡村文化创意旅游营销宣传的新阵地,通过社交媒体将乡村优美的意境和养心养美的场景传递给游客,是一种情感营销。总之,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就是走一条生态、悠闲、慢拍的生活方式发展之路,发动民众的创新力量,形成叠加的经济和社会效应。
参考文献:
[1]李霞.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3.
[2]张曼婕.民族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研究——以贵州省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14(14):3430-3433.
[3]张硕,吴上上,陈跃雪.北京乡村旅游与创意产业互动发展研究[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4(3):83-86.
[4]李霞.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研究述评[J].科技咨询,2014(2):220,240.
[5]赵华,于静.新常态下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经济问题,2015(4):50-55.
[6]王璇璇.苏州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融合模式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24):28-29.
[7]于莉.乡村旅游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运作模式研究[J].中国商贸,2010(26):156-157.
[8]金虹.文化创意产业参与乡村旅游的建设模式及运作机制研究[J].农业经济,2016(8):32-34.
[9]康杰,杨欣.文化创意视角下乡村旅游开发的策略[J].农学学报,2015(5):136-140.
[10]罗光华.“互联网+”背景下文化创意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及升级对策研究——以贵州省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11):23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