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德育研究的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德育研究的方法范文1
总结经验是为了新来的老师们能尽快的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路子。多学习书本上的理论,以至于自己的方法不至于偏离正确的方法。找出来差距并去完善它,让他去适应自己的学生,一达到最好的效果。但只是不要都从课本上搬,自己也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如果适合就好好实行。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的实践,你才知道那个是最适合自己最适合学生们的。方法来源于实践,也用之于实践。
二、上课备课,认真投入
第一次站在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地方,站在了自己一直都在观望的地方,心里不免有些没底,一切都要靠自己去调节,心态,整个过程中,除了手里的书本和笔记,要好好靠自己对环境的适应程度。但肯定不能避免问题的发生,太在乎自己的心态的变化,没有去过多的关注台下的学生的举动,但不能只是期待着赶紧把这节课上完,而要去关注学生们到底有没有学到新知识,自己的形象有没有受到欢迎。知识和理论是要具备的,但实践也很重要,多多去体会整个过程的变化,多总结经验和规律,多多创新出属于自己的方法。要多以学习的心态,创新研究的心态去对待这件事,心思也要分给学生们一些,看看他们是不是真正的喜欢自己,适应自己的方法。不要造成局面的混乱,环境气氛压抑紧张时要学会怎么去调控,学会适当的调节自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创新不断地要求自己的变得更加优秀,才能在这条路上发展的更好。第一次接触学生,第一次走进课堂,没有任何经验,但是可以依靠的不光只有教案,因为上好课的前提还需要认真备课。新德育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因此认真备课、做好教学设计对能否上好课至关重要。学校对新教师的检查,也常常把是否认真备课视为最重要的评价内容之一。在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以及学习兴趣等方面作全面的分析,针对不同年龄的实际情况并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把握重点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非语言的作用,如教师的眼神、动作以及声音的抑扬顿挫,这些都能促进教学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说,备课是一种策略研究或决策研究,需要从几个方面去努力。1.熟悉目标德育教学目标使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完成的基本内容,在教学时,只有目标准确可行,才能让课堂变得高效起来,只有了解了课程标准才能把握学科目标,才能使用好教材。德育教学目标因人而异,每个人情况不一样,往往激起学生的斗志和信心更重要。2.熟悉教材了解并钻研教材是整个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只有将教材吃透并烂熟于心才能实现厚积薄发深入浅出。另外教材中的每一个章节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都存在关联性,所以我们应该学会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学会瞻前顾后,让知识变得系统起来。3.熟悉学生新德育教师所任教的课往往是各学段的起始阶段,这里存在着高低学段学生的知识及学习方法衔接的问题,需要引起注意。学生是学习的参与者更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从学生的自身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个人的学习情况不同,身体素质不同,要因材施教,不能强加每个人身上都是跑几千米的指标,赢多少奖杯的要求,要根据学生的喜好和素质,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给他们制定相应的训练项目,事半功倍。
三、虚心听课,融会贯通
许多学校都把听课作为群体之间相互学习的一种好方法,但听课并不是单纯的拿着本子走进去,背着手走出去,得有所收获,不管听得好坏,都要取长补短,汲取营养。新德育教师听课往往有以下误区:听课仅是为了完成学校所规定的听课任务;听课是为了“模仿”,新德育教师容易把一些优秀教师的课作为“摹本”原封不动地移植到自己的课上。为此我们应该端正听课态度,听课是一种学习更是一种切磋。在听课之前,我们应该站在讲课人的角度上认真备教材,并家乡一切可能出现的课堂生成,在听课中更要积极应对学生和教师面临的一切疑问,并提出自己的看法,融会贯通,争取做到听一课,受益一次。
四、尊重德育教学,反思进取
德育研究的方法范文2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工作方法
一、转变班主任的角色
在德育工作中,班主任要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学生品德塑造者转变为学生德性生成的指导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具体说来: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德性的发展,确保学生的德性自我生成向着健康和正确的轨道发展,使学生德性的自我生成符合社会要求;根据学生特点来解答学生的各种疑惑,解决学生在德性自我生成中遭遇的各种问题;发现、培养、唤醒、激发、转化和提升学生的道德需要,使学生由没有道德需要到有道德需要,由不道德需要转化为道德的需要,由潜在的模糊的道德需要发展为现实的清晰的道德需要,由低层次的道德需要发展为高层次的道德需要,由不自觉的道德需要发展为自觉的道德需要,由不稳定的道德需要发展为稳定的道德需要;在学生的价值辨析中不能保持价值中立,而必须立场鲜明;引导学生开展道德反思与评价。
二、采取德育教育生活化的教学模式
1.班主任要在初中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及社会生活中开展德育工作
对初中生而言,虽然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是主要生活空间,但绝不能忽视其他生活空间对初中生德育的影响。为此班主任要加强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及社会生活间的联系,让初中生在不同的生活空间中保持统一的德育目标。除了在学校生活中对初中生开展德育工作,班主任更要联系学校所处的社会环境与地域环境进行社会德育,例如,利用班会活动时间进行课外生活与课间生活的沟通和联系,进行学雷锋活动、社会调查及社会走访等。
2.班主任要善于捕捉初中生在各种生活中的道德事件,开展随机教育
德育教育生活化,并不是要班主任费尽心思去设计“德育事件”,而是通过仔细观察初中生的各种生活,在生活中发现和解决他们的德育问题。例如,中考前夕,学生都在废寝忘食地备战,值日生忘记打扫班级卫生或不认真打扫的事件时有发生,导致班级卫生状况十分糟糕。虽然值日生要全身心地备战中考,但也不能忘记自己的职责,脏乱差的卫生环境也会影响全班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舒适度。班主任绝不能对这种现象听之任之,在下课前可以对学生讲:“这段时间值日生可能因为学习太忙而没有认真打扫,但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肩负的职责,值日生除了要好好学习,也不能忘记自己为同学们服务的职责。”
三、构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1.班主任要关注和关心学生
班主任要留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注意倾听学生的心声,从而了解学生现有的道德水平,为学生的德性自我生成提供外部支持。例如,有一位刚到我班的转校生,属于性格内向且胆小自卑的类型,在班上很少与其他学生沟通交流,成绩中下且没有任何特长,很容易被其他人忽视。我通过长期观察,发现他虽然性格内向,但已经开始同熟悉的同桌讲话,有时还会露出微笑;他虽然看起来对任何人都漠不关心,但绝对不是冷漠自私(例如,班上有位女生因病呕吐,周围很多同学的第一反应都是捂着鼻子离开,而他却第一时间递给这位女同学一包纸巾)。为了弄清楚这位转校生内向沉默且胆小自卑的原因,我和他的家长进行了多次谈话,最后发现可能是因为他左脸颊上有一块鸡蛋大小的黑斑(初中生已经开始重视自己的外形,这块黑斑可能让他觉得自己看起来很丑,所以,不愿过多地与人接触)。找到原因后,我在日后的班级活动中刻意进行了这方面的引导,比如,组织学生观看《阿甘正传》,让学生感悟身体残疾的人却能够做出巨大成绩;组织开展主题班会“独一无二的我”,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通过类似活动,这位学生慢慢不再那么自闭,开始变得有自信,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
2.班主任要倾听学生的心里话,并加强与学生间的沟通和交流
笔者认为,班主任对学生述说情况的倾听,远比对学生解释说教有用得多。班主任在倾听的过程中,要尽量站在学生的立场去理解,并且不急于说教(记得刚担任班主任的时候,学生向我述说遇到的委屈或烦恼时,我会立刻找来当事人进行说教,这种做法经常会遭到学生的反感和抵触)。其实很多时候,学生需要的就是倾听和一定的引导,少些说教可能会让学生更加喜欢和信任。
综上所述,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是十分重要且极具挑战性的,班主任必须转变传统德育的观念,不断学习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进行德育渗透,在生活中进行德育实践,确保德育真正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心中。
参考文献:
德育研究的方法范文3
【关键词】生态体验;教学模式;生态体验教学模式
生态体验是一种在自然生态、类生态和内生态三重生态圆融互摄的理念下,回归生活、凸显体验、感动生命、激发潜能、开启生态智慧、优化生命样态的魅力德育模式。
生态体验下的语文教学就是要注重为孩子营造体验场,与孩子进行开放式对话,引导孩子进行反思性表达。
教师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近年来我校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和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看,我校口语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体验场、开放式对话和反思性表达
营造体验场、开放式对话和反思性表达与提升,是生态体验模式实践路径的简要概括。进入生态体验之境,放下或悬置颠倒执著的知识经验、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出现全息沉浸、灵肉融通、诉说性对话分享并进行反思性表达的时候,体验者懂得了如何融通过去的生态阅历、未来的生命梦想和当下的生命感受,找到生命健康成长的丰沛雨露和和煦阳光。
生态体验模式的实施原则是,回归生活世界,积淀生态阅历;超越狭隘视界,陶养生态人格;全脑贯通,激发生命潜能、洞开复杂性思维;切合核心认知、认同核心价值观、注重基础品格陶养;引导师生身心合一、开放式对话、多样性分享;扎根文化土壤、汲取学校与民族文化滋养。
导引者和体验者进到同一生态体验之境,体验同一生态关系的结构性变动,展开生态体验诉说和零距离对话,交互提升各自的道德境界,造成有限课堂在三重生态圆融互摄的无限性延展中,逐步实现体验者与其他生命相互依存、互惠共生的发展境界。
实施生态体验模式,要由站在对象外边的形而上方法转向钻进对象里边的现象学方法,切实重视和挖掘自然生态环境的德育资源及其育人价值,充分调动和挖掘资源,倡导前喻、同喻和后喻文化交织互补的学习型组织、社会互动机制和群集生成的时代新风尚。
二、回应当代人的生命需求
生态体验模式聚焦于德育实效性和方法科学化问题,谋求让未成年人在生态和谐环境中健康成长。通过主体间体验有助于不断消化体验者的生态阅历,实现人生意义的“瞬间生成”。生态体验导引人自觉成为自然界、社会和文化精神保持多样性与协调发展的生态因子。基于脑科学研究新成果,人的大脑结构与独特机能为激活并融通生态体验提供了物质基础。进入生态体验之境,体验者去感悟人与环境及生命现象时,大脑的智力中枢、情绪情感中枢都被激活并融通。道德成长和文化科学知识学习的动力与效果实现增效。
我们希望幼儿园能形成良好的语言氛围,创设语言体验场,提升教师语言教育教学能力,从而丰富幼儿的文学语言,激发幼儿喜爱文学作品的情感,提高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
三、对教师能力的要求
根据以上特点,幼师的口语教学工作,必须培养以下几种能力:
(1)想象力。要能够跟幼儿的思维相融合,有助于结合幼儿的语言特性开展寓教于乐的教学活动。
(2)观察力。随时观察幼儿的学习情绪变化,不要只顾自己的课程计划,要随时结合幼儿的实际学习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3)思考力。有助于口语教学方法的创新。
(4)其他能力。包括口头表达和书写能力、制作简易教具的能力、美术绘画能力、作词作曲伴奏演唱能力、创编表演幼儿、舞蹈能力以及正确使用电教设备的能力。
四、对课程设置的要求
口语课每周只有一节,而且教材中理论的内容比较多,学生实际训练的时间比较少,口语作为一门技能性比较强的学科,需要在课内课外做大量练习,如何解决课时量与教学内容训练的矛盾还需要探讨。
五、培养现代幼师生态体验式口语教学能力的方法
口语教学要紧紧围绕培养语言教学能力这一中心多方面发展其他能力,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训练模式,多方面培养幼师的口语教学能力。
(1)训练能力为主,理论传授为辅。在幼师中职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注意运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课上范文的学习,进行听、说、读、写等相关知识的传授,并将相关知识的学习融入到实践能力的训练之中。例如,在讲授评论性范文时,充分利用一些时下很热门的话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课外查资料,课上进行讨论,这样就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完成了收集资料、分析研究、组织材料和相互交流等方面的综合训练。由于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课内和课外互补,同学们由原来的被动听、不愿讲、不敢说变得思想活跃,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和实践训练。
(2)打破课内课外界限,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可把语文课和口语课有机结合进来,把他们变成表演课、朗读比赛课、演讲课、讨论课。激发学生对口语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们在活动中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比如,选择一些现实性、教育性比较强的文章,在课前采用朗读比赛的方法,要求学生先对文章进行反复的诵读,体会文章的意境,与作者进行内心交流,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讨论,这样既促进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表达的能力。事后对同学们在活动中的得失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使他们能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便今后扬长避短,提高水平。
(3)拓宽自身视野,扩大信息量,增强学生想象力。中职学生有充足的课余时间,因此学生在课下多读一些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应把读书的乐趣和感受讲给学生听,诱发他们读书的兴趣;课上也要经常结合课文内容讲一些名著片段,然后鼓励学生课下补充阅读,不断拓展视野,加大各种信息的收集。这样学生不但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也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提高了阅读能力,语文水平自然会有所提高,同时,在今后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也能提高自身的想象力。
(4)经常接触幼儿,增强观察能力和思考问题能力。幼儿教师授课时,应该注意观察幼儿的年龄心理特征思考归纳出幼儿的认识规律,从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情感入手,以感性认识为基础,通过幼师让幼儿亲手操作,获得具体经验。伴随系统的学习提高,幼儿认知和表现能力。
(5)多样化教学,提高幼师其他能力。在讲儿歌时,以传授词语教学,培养学生朗诵儿歌能力为主线,以游戏活动为形式,以语言表演、音乐创作、幼儿舞蹈表演、美术手工展示和儿童化情趣游戏情景为结合点,让学生把多学科知识技能有机结合在一起,寓博大爱心教育于游戏活动中,充分展示多方面的技能技巧促进她们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在讲儿童故事时,培养学生的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幼儿园语文教学工作是一项关系到我国下一展的工作,对于教师的要求也是复合型的人才,不再是局限于简单的“传道授惑”,重要的是培养现在幼师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以助于他们今后的工作和进一步学习深造。不过,我坚信,通过中职语文教学工作者的协同努力、不断探索,幼儿教师教学能力一定会取得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何丽平.在幼儿语言发展关键期进行全面语言教育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 2005
[2] 陈秀丽.在“表现”中学习语文——幼师语文教学一得[J].学语文, 2005,(04)
德育研究的方法范文4
关键词:高中;校园文化;德育功能
1.高中校园文化建设中德育功能需要遵循的原则
想要更好的深化高中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德育功能,达到德育教育预期的目标,有些具体的原则必须要去遵循。总的来说,高中校园文化建设中,深化德育功能所需要遵循的原则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1启发式的教学
高中学生的年龄一般都处于16岁至18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经对社会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对于课堂教学内容也有一些各自不同的学习方式和理解方式。可以说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是渴望靠自己的能力来解决一些问题的,并且特别渴望体会解决问题之后的成就感。当前的高中学生,他们更喜欢在学习的过程靠自己的能力来进行资料的收集和学习,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取得成功。所以老师要善于利用高中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不要单纯的采用灌输的方式进行教育,而是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征来对他们进行耐心的引导,要了解高中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兴趣爱好,从而根据他们的思维特点以及兴趣爱好来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引导方式,让他们靠自身的思维方式去领会所学的内容,从而更好的达到德育教育预期的目标[1]。
1.2教学要循序渐进
在对高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急于求成,要对学生的一些想法和做法进行理解,要站在他们的角度上去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更重要的是要对高中学生进行足够的尊重,尊重高中学生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前提条件。另外,对于高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有一些科学合理的切入点,例如从高中学生感兴趣的方面来出发,就可以非常有效的把德育教育融入到他们日常的教学中,从而循序渐进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处于16岁至18岁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心理还不够成熟,一些不当的教育方法非常容易对他们的心理造成负面的影响。所以德育教育方案的设置一定要符合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循序渐进的进行开展和引导,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进行接受和理解[2]。
2.深化高中校园文化建设中德育功能的具体方法
2.1在教育中融入人文精神
在教育中融入人文精神对于深化高中德育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方面以及心理健康方面都能带来非常有利的影响。在教育中融入人文精神的具体步骤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用恰当并且合理的方式在高中的校园文化中融入爱国主义思想,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对社会认识不够充分,心理也处于成长阶段,思想比较叛逆,如果爱国主义思想在高中校园过度的进行宣扬,可能会使得高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影响整体的效果。所以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的进行,一点一点的建立高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例如设置一些具体的活动,通过一些多媒体的方式来进行配合,通过一些实例内容来对高中学生进行触动。这种方式会比单纯在课堂上进行德育教育要有效的多[3]。其次,要设置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高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以及日常生活压力很容易对于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让高中学生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教会他们对自身的心理卫生进行保护,也是高中德育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4]。
2.2以鼓励为主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
目前来看,高中学生所处的这个年龄阶段,正是希望了解更多的东西,同时又被各种社会因素进行影响的阶段。这也造就了高中学生独立思考的意愿。通过调查可以发现,高中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心理还处于成长期,心理承受能力还不够强,学习的压力以及生活因素的影响,非常容易对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如果在这种时候,老师还在用严格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严厉的批评和教育,那么就非常容易使得学生丧失主动学习的动力,同时也会失去对于自身未来的希望。另外,高中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本身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高中男学生喜欢去网吧打游戏,用吸烟喝酒来显示自己的独特,高中女学生喜欢穿前卫的衣服,喜欢化妆戴首饰,谈恋爱。这是高中学生普遍的特点,他们通过这种方式来展示自己的个性和特点,时间一长,就会对他们自身的学习以及心理健康造成影响。他们这种展示自己个性和特征的方式已经偏离了正确的价值观,根本无法达到自我认同的效果,并且无法真正的了解自己的想法,失去了对未来的追求。针对高中学生的这种情况,高中校园的德育教育可以利用组织课外集体活动的方式来进行改善,通过课外集体活动来引导学生认识到什么才是好的正面的,教会他们认知自我,了解自我。从而建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如果学生有了主动学习的动力,以及对于知识进行研究和探索的热情,那么就会相应的弱化那些肤浅的兴趣和爱好,把精力重新放在学习上。这才是高中校园深化德育教育的根本目的[5]。
结束语
随着我们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对于学校教育新的要求,深化高中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德育教育已经成为我们国家各个高中学校领导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高中校园文化德育教育需要遵循的原则以及德育功能的具体方法分别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可以帮助高中的德育教育工作更加顺利的开展,同时也使得高中学生在未来得到更加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新燕.关于高中和谐宿舍文化建设及其德育功能实现的思考——以广东实验中学为例[J].科教文汇,2011,(30):21-21,29.
[2]熊媛媛.关于高中德育管理制度的研究[J].读与写(上,下旬),2015,(17):32-32.
[3]缪明浩.浅谈新课改下班主任在高中德育中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z1):718-718.
[4]叶良英.从道德逻辑预设的冲突中分析高中德育的实施[J].时代教育,2014,(10):151-152.
德育研究的方法范文5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教”字从字形上看,从“孝”从“文”,由此可见,孝是中国传统教育、社会教化得以产生的根源、起点和核心内容。对后辈进行孝文化的传承、影响,使得孝观念内化为人们的伦理观念、外化为人们的道德惯习的过程,称之为孝德教育。当今社会对孝德教育缺乏重视,学生的孝德意识淡薄,父母长辈为孩子操碎了心,而孩子却常常因为一件小事不顺心就对父母产生怨恨之心的现象层出不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加强中小学孝德教育迫在眉睫。当代很多中小学校认识到了这一重要性,也尝试开展了一系列孝德教育。如何提高孝德教育的实效性,是我们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朱熹说:“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以学。”朱熹提出在教育过程中“法”的重要性,离开了“法”(即方法),教育将无法进行。孝德教育方法就是为了完成孝德教育任务,使学生达到修养孝德的目标,是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的活动方式。传统的孝德教育方法重“驯化”“规化”,即通过强制灌输等不同形式的控制手段,竭力把学生培养成“温顺而老实”的“孝子”。这种“规训化”的孝德教育,其主要功能是训练,而不是教化,它对学生孝德的培养表现为一种为了“有用”而进行的训练。这违背了当代孝德教育“平等互爱”“自主建构”等原则。笔者根据当代学者道德教育方法的研究成果,结合孝德教育实践,深入反思而总结出以下几种较为合理有效的主要方法。
一、“登门槛效应法”
“登门槛效应”又称“得寸进尺效应”,这种现象,犹如登门槛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这样能更容易、更顺利地登上高处。一下子向别人提出一个较高的要求,人们一般很难接受,而如果逐步提出要求,不断缩小差距,人们就比较容易接受。“登门槛效应”蕴涵的是一种教育的理性、教育的智慧。“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经意处见匠心。明代洪自诚也曾谈到这个问题,他在《菜根谭》中说:“攻人之恶勿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勿过高,当使其可从。”意思是说,批评人的短处不要太严厉,要考虑到对方是不是能够忍受;教育人要养成善德要求不要太高,应当让别人能够甘心听从。中小学生年龄小,对一些大道理无法弄懂,也不愿意接受枯燥无味的孝德教育知识理论,要使学生的品德进步,不能硬性而简单地提出要求,也不能一下提出太高的要求,切不可操之过急,企图一蹴而就。比如说,很多学校和父母从儿童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强迫或者诱导他们去背诵艰深难懂甚至很多字他们都不认识的《弟子规》等传统蒙学读物,先不说此等蒙学读物是否存在内容上的愚忠、愚孝等消极不妥思想,这样的教育方式不尊重学生的个人意志,还会让他们反感,行为上不得已顺从,实际上从心理上抗拒。很多教师和家长很羡慕在媒体上“侃侃而背”所谓国学的小孩,殊不知这样的“神童”只是极个别的现象,更多的孩子是缺乏对国学的兴趣。当代中小学孝德教育应该从学生喜闻乐见、欣然接受的内容和方式入手。比如,我们可以首先要求学生从给父母倒一杯茶、唱一首歌等小事做起,从养成“不随意发脾气”“倾听别人说话”“不随地扔垃圾”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做起。长此以往,良好的行为习惯便会累积为良好的孝德惯习,功到自然成。
二、自我教育法
中国古代先贤所倡导的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内省、自省、慎独等教育方法充分地体现了强调个人的自我克制、自我教化的主体自觉性。康德也认为,真正品德的产生是来自人们意志的自愿,不受外界的约束,可以自主规范地约束自己,故道德的最高境界是自律。自律是自我教育的结果而不是“他育”所能形成的。在当代中小学的孝德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创设一系列的孝德教育的生活和实践体验的情境,大力引导学生去反省自己身上有可能存在的孝德缺失,如自己从来不做家务,只会给家长增添麻烦;不听父母和教师的教导,拿着中餐钱去网吧上网玩游戏,等等。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孝德意识和情感,让学生从自己身上反思,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使孝德教育过程通过学生主体的自我评价、自我设计、自我激励、自我调控,达到自我完善。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外因总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自育正是内因,他育只是外因,但若对外因置之不顾,则会陷入自然主义、放任自流的误区。只有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德育才是真正的德育。孝德的自我建构并不等于说孝德是自发生成的,孝德的自主建构是学生在孝德价值观的引导下,在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孝德教育活动中,在精心设计的孝德教育环境中自主建构的。
三、情感渗透法
情感渗透法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妥善处理好情感与认知的关系,有意识地渗透情感因素,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促使学生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和人格特征的教学方法。情感朝向人的内心世界,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而长久以来我们的孝德教育偏重孝行训练,忽略情感成长与引导,于是关乎学生心理健康、生活质量、社会和谐的问题随之而来。教育的本质是顺其自然的导引,而不是一种强制性的行为。古代道家非常赞赏水的自然伟力,在于水善于顺势而行。孝德教育也要因物自然。孝德教育不可轻逆学生的情感,保持人的本性才是教育的神圣。中华传统孝德本身就源于血缘亲情,有一种斩不断的藕断丝连的关系,所以孝德教育要“尊天之时,随地之性,应人之心”。孝德教育要重视情感的引导和渗透。例如,孩子对母亲天生就有一种“反哺之情”,我们的教育就应该顺应孩子的天性,在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的选择上,就应当渗透母爱之情,以母爱来激发孩子内心的情感因素。我们从近年来很多W校举行的“感恩励志”教育活动现场就可以体会到情感教育的作用。虽然我们也不是很赞同这种纯粹的说教活动,其形式主义也许更多一些,但这样的“感恩励志”教育活动渗透的就是情感教育的因素,一种天生的亲情被激发,以致现场的师生、家长纷纷相拥而泣。在孝德教育中,教师更应该在“动之以情”的基础上,让学生“晓之以理”。要寓情于理之中,寓情于知识之中,情理相融,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心境中领悟道理、升华人格。
四、无意识教育法
无意识本是心理学术语,从心理学角度而言,无意识属于人的非理性方面,是一种潜在于心底而未被主体自觉地意识到的意识。无意识教育是指教育者利用人的无意识心理,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从而达到教育目的的一种道德教育方式。无意识教育是相对于有意识教育而言的。有意识教育具有积极的一面,比如说“感恩励志”教育演讲活动,教育目的和手段非常明显,类似的演讲、讲座、报告、德育课等教育方式就是有意识教育,但这种教育也有弊端,如教育方法单一,以理论灌输为主;教育目的彰显、教育手段直接,给人以“我说你听”的强塞硬灌的印象。在某些情况下,教育的目的越明显,就越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或对抗心理。在实践中往往容易造成受教育者“知而不信”“知而不行”的不良后果。在孝德教育中尤其如此,我们有意识地给学生灌输《孝经》,讲授何谓孝、为何孝,大张旗鼓地宣扬要将学生培养成有孝心的孩子,也许会让学生感到压抑,感到自己头上还有一顶沉甸甸的“孝心之帽”。在孝德教育实践中,也会经常听到很多人对这样的思想课有抱怨,甚至还有人认为有意识的孝德教育泛滥了,会让人有恶心之感。只有将有意识教育和无意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用无意识教育的独特优势弥补有意识教育的不足,充分发挥二者的互补作用,才能增强道德教育在实践中的实际效果。
五、榜样教育法
榜样教育法是以正面人物的优秀品质和模范行为向学生施加德育影响的一种德育方法。我国古代教育家历来重视榜样教育,孔子常举尧、舜、禹等人作为榜样,教育弟子们“见贤思齐”,强调以身作则,认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传统孝德教育也树立了很多孝子孝行典型以此来彰显他们的孝心;当代社会也树立了诸如中央电视台“寻找最美孝心少年”之类的孝德榜样。当代中小学孝德教育的孝德榜样教育法对受教育者既有激励作用,又有利用人的“从众心理”对受教育者进行隐性熏陶的作用。
这种孝德教育法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选择的榜样人物既要有一定影响力的公众人物,也要有学生身边的人和事,讲身边人的故事,会更有教育效果,可以评选身边的“孝德之星”;二是所选择的榜样事迹必须积极健康,保护人格尊严,引人向善;三是所选择的榜样人物事迹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要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了”。四是“身教重于言教”,要注重教师自身尊老、敬老等孝德行为的榜样示范作用。
六、价值判断法
德育研究的方法范文6
摘 要 在21世纪的今天,体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无论在公园、学校、运动场、网络传媒等等,都能欣赏到各种体育活动;体育欣赏可以给个人及家庭带来乐趣和幸福,给社会带来安定,能有效地占领民众的思想文化阵地,感染人们对体育的热爱,倡导社会体育的发展,促进社会文明精神文明和谐发展。
关键词 体育欣赏 方法 研究
一、体育欣赏内容
(一)体育欣赏前准备心理活动过程
欣赏活动的发生与审美效应的生成,取决于主客体“视野的融合”。在体育欣赏活动开始前的准备心理活动中,主体总是有意无意地去猜测,谁胜谁负,这都是自我需要引发的探索心理作用,正是体育比赛的不可预见性魅力永远吸引着人去欣赏。这说明在体育欣赏前的准备心理活动中,欣赏主体就开始选择,形成接受趋势和倾向,对体育欣赏的期待,使主体开始对具体的体育文化、精神、内涵产生注意。
(二)城市建筑风格和体育场馆、运动员个性的欣赏
体育场馆建筑是一个时代、一个国家文化和艺术的象征,是一个国家的经济、科学技术和传统文化的结晶;在世界体坛,有个性的运动员并不罕见,而且有个性的运动员才更有魅力。足球场上小贝的酷,小罗的刁,胖罗的懒;篮球场上,格里芬的狂,邓肯的稳,霍华德的爆,科比的准,韦德的快,詹姆斯的狠,这种个性与他们所承担的责任是相得益彰的,不仅成为了彰显个人魅力的舞台,同时也留下了一段段体坛佳话。
(三)体育影视、体育竞赛、体育艺术的欣赏
当代科技社会,广播电视、网络、通讯卫星为欣赏体育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途径,网络视频又可供重复性欣赏,极大的满足人们欣赏需求;体育竞赛则按一定的竞赛规程进行的体育运动。欣赏体育竞赛能增进知识,开阔视野。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和实力,还能反应出这个地区的文化、道德、经济等;运动是一门艺术,艺术也是一种美。体育的建筑、场馆,运动员的个性、服饰、体育舞蹈、健美操、瑜伽等都是体育欣赏的艺术品。
二、体育欣赏方法
(一)了解到体育的功能
体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个多功能多目标的系统。体育的功能主要包括:促进个体社会化功能、社会情感功能、教育功能、教育功能、政治功能、健身功能、娱乐功能、经济功能等等。
(二)欣赏体育的过程和特征
体育比赛有着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原则。体育比赛具有内容的丰富多样性、高度的艺术性、激烈的竞争性、严格的统一性。只有了解了比赛的规则及特点才能体会比赛的乐趣。从多角度欣赏运动员的拼搏精神,顽强毅力,关键时刻沉着冷静的态度,体育比赛中比的是风格、水平,比智慧,比精神,这是竞技体育最吸引观众的原因。
(三)充分了解比赛规则及其演变
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规则,其内容包括裁判员的职责、运动员的行为准则、比赛的组织方法、成绩的评定以及场地器材的规格和规定等。如在F1大赛上,你会发现自己消失,完全融入到一个人声鼎沸的人车世界。呼啸而过的赛车是性能的比拼、技术的较量。除了能看到各车队的顶级赛车,车手的高超技艺,还能看到商家的精心策划,实力的雄厚。F1赛车从0到100米加速只要2.3秒,引擎为赛车的最核心、最昂贵、最机密和最复杂的部分,每个组装部件都是经过严格制造,赛道经过反复严格测试,全世界每年出不超过30张这样的超级驾照,一个车手一般历经8年,参加过一些小型赛车比赛才能获得F1的参赛席位,这样一个席位往往又得在其它赛事上干上好几年。因此,这样一个大赛,其中包含了多少的复杂程序。
(四)要了解各项目的技术和战术特点以及发展趋势
任何一项体育运动,都有自己完整的技术和战术体系,并且不断地发展和演变,有规律地形成发展趋势。如果不懂技术和战术,又不懂该项目的现状与发展动向,那就纯属看戏,达不到欣赏的目的。简单的说篮球比赛,每场篮球比赛由两个队参加,每队出场5名队员。目的是将球进入对方球篮得分,并阻止对方获得球或得分。可将球向任何方向传、投、拍、滚或运,一般不懂的人只会看到运动员的进球,谁投进球谁就厉害,却忽略了篮球比赛的战术,每一个进球有组织,挡拆,配合,运动员的拼搏等等。
(五)欣赏体育的过程中要加强个人修养
有的人在观看比赛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文明行为,大喊大叫,甚至骂裁判员和运动员、起哄闹事、偏袒某一方等。吵得其他人也不安宁,影响自己的形象不说,影响比赛顺利进行,最后还可能导致自己心理受到影响。一般国际比赛都宣传文明、弘扬真理,旨在促进团结与和平。因此,加强个人修养是在体育欣赏中真正受益的重要条件。
三、小结
在体育欣赏过程中,只有了解体育的特点,才能真正理解为什么体育欣赏对于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对于现代体育的发展、对于奥林匹克的认识是很有必要的;体育欣赏能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要;欣赏体育的角度要从多方面、多功能进行欣赏,在欣赏体育的过程中,关注人生的意义、目的和价值,从而实现欣赏与实践的转化,缓解人们的压力,享受生活,分清美丑,陶冶情操,丰富情感,感受竞争。
参考文献:
[1] 徐良.欣赏,让体育更有魅力[J].中学教学参考.2009.36(1).
[2] 黎乔立.审美心理学[M].广州:广州人民出版社.2000:4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