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

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1

推出整体解决方案

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推进,卫生信息化变得越来越重要。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新医改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为了更好地推广卫生信息化工作经验,去年底,上海、浙江、安徽、重庆、新疆等5省市被卫生主管部门确定为全国实施卫生信息化试点项目的先行示范区。

这些示范区积极探索建设以健康管理和服务为中心、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为基础的卫生信息平台及重点业务应用系统,促进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和发展。

在近日落幕的2011中国卫生信息技术交流大会上,国产操作系统旗舰企业之一――中标软件有限公司(简称中标软件)高调亮相中国卫生信息技术与成果展。

中标软件结合新医改信息化建设的需求,推出了系列自主可控、安全易用的整体解决方案,得到了专家及与会嘉宾的肯定与好评。

据了解,该系列解决方案目前已成功应用于本次新医改试点的先行示范区――重庆。

作为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国家“核高基”重大专项重点支持企业,中标软件多年来在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推进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努力和工作。

在新医改的背景下,中标软件结合重庆试点的卫生信息化现状,面向省级平台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县级医院信息化建设、远程医疗平台建设的信息建设需求,推出了基于中标麒麟桌面及服务器操作系统的解决方案,其中包括基于村级医疗卫生室专用健康终端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平台,基于中标麒麟高级服务器操作系统及中标麒麟安全云操作系统的省级平台、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县级医院信息化、远程医疗平台。

同时,在新医疗改革的大环境下,中标软件针对当前医疗信息系统信息格式不统一、重复建设严重、数据交互困难、数据安全隐患等问题,推出了基于中标麒麟安全云操作系统的“医卫云”解决方案。

移动应用创新模式

在医疗行业信息化应用模式的创新方面,中标软件还推出了中标凌巧移动医疗应急指挥解决方案。

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2

关键词:监控安防;信息化;人防 物防;技防;联防

中图分类号:TU855

1 监控安防信息化建设背景

随着安防系统在各行各业受到普遍重视,企业、校园、银行、园区、酒店、交通、机场、工厂等企业级安防系统得到了大力应用,为用户安全防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大多数单位的监控安防水平低下,一般都是使用简单的摄像头进行人员监控,信息化水平低、处理能力低下,应对突发事件处理能力不足,信息联网共享更是无从谈起。纵观当前企业级安防系统的现状,急需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1 各子系统相互独立,缺乏联动

安防子系统如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管理系统、报警系统等都是相互独立的,不能满足安防整体管理的需要。迫切需要实现安防系统的“一体化、集成化”的管理,实现整个安防系统的相互联动,使整个安防系统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充分提高企业级安防的技防水平。

1.2 已存在监控安防系统架构不合理

系统组成模式混杂,模拟、数字到高清等多种监控模式混用很难实现系统融合。安防用户需要从实际应用为向导,需要安防系统具备良好的兼容性、扩展性和稳定性,合理选用构架,并实现各种模式的综合集成和应用管理。

1.3 监控安防缺乏视频智能分析技术

对重点敏感部位需要更好的监控安防技术手段,需要对各种事件如盗窃、破坏、入侵和其他可疑行为及时发现和处理。需要应用视频智能分析技术使传统的被动监控的模式转化为主动监控,根据自身安防需要设置各种规则,对各种可疑事件和行为进行分析报警,并联动视频图像记录行为过程,提高安防应用水平。

1.4 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功能尚未实现

安防管理的终级应用是实现领导决策和应急指挥,虽然部分单位已经搭建了安防子系统,但是只能实现视频监控等常用功能,无法实现指挥调度,当发生紧急状况时,领导和监控人员只能通过各自经验进行通报、指挥和调度。处理流程不规范,容易遗漏重要环节。效率低下,紧急状况不能在第一时间高效处理。

2 监控安防信息化建设原则

监控安防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案主要为企业、校园、银行、园区、酒店、交通、机场、工厂等公众服务单位的信息化综合应用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及管理解决方案。因此,监控安防信息化建设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2.1 适应性原则

适应公众服务单位的业务管理模式,遵循现行的国家及我省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规范。

2.2 兼容性原则

与目前已存在的监控安防技术及管理技术相兼容,与目前的各个站点级及各区域建设的安防系统相兼容。

2.3 先进性原则

借鉴国内监控安防应用相关的技术规范,借鉴其他省市监控安防应用相关研究成果及技术规范,以技术先进性和管理先进性为基础,采用适度超前的原则,代表以后监控安防应用的发展方向。

2.4 安全性原则

可以保证监控安防信息化平台的可靠、稳定、安全运行,保证信息的安全传输。

3 监控安防信息化建设内容

3.1 硬件支撑环境的建设

监控安防信息化平台将在保障系统稳定可靠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制定合理的实施方案,有序的对现有设备进行检测及更新,对于一些核心设备如服务器、传输设备等进行新购,既满足系统的可靠性要求,又尽可能的节约建设成本。

3.2 网络系统的建设

目前许多单位已逐步建立了部分的站点级的监控安防子系统,但是各系统之间相互孤立,另外各个站点级单位也是互相独立,这些系统间、不同站点间的联系基本都是依靠人工方式进行。作为一个全省联网、多系统集成的指挥管理平台,监控安防信息化平台需要一个稳定可靠的网络系统作为支撑,它将充分利用现有的站点级网络设备进行网络方案设计,新建与完善这些系统间、站点级间的网络链路,并通过合理的路由策略保证网络的安全可靠。

3.3 软件系统建设

根据业务需求开发省级、市级、站点级通用监控安防及指挥调度管理软件平台,并实现三级联动功能。

3.4 环境监测系统建设

建设一个全面覆盖用户网络所有核心机房、汇聚层机房、重点和非重点接入层设备间,集动力、环境、设备、消防综合监测、调控、监视软硬件平台于一体的分布式、智能化网络机房远程监测管理系统。

4 监控安防信息化应用展望

随着计算机、网络以及图像处理、传输技术的飞速发展,监控安防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企业、园区、校园、机场、交通、商业建筑等公众服务单位,一般进出人员复杂、流动量大的公共场所,24小时全天候开放,监控安防也越来越重要。加强公众服务单位安全防范管理,维护公众服务单位的正常治安环境,对公众服务单位安装网络监控系统,对重点部位加强监控系统并和报警系统联动,已经成为大多数公众服务单位技防建设的共识。

监控安防信息化建设应用目标如下:

4.1 提高应急处置效率

监控安防信息化平台实现为站点级进行应急预案和指挥调度提供相关信息获取、应对措施选择、事件分析、命令,具有预案管理、事件信息获取、资源管理、信息共享查询、快速评估、事件分析、命令、现场指挥、动态显示、信息公告等功能,实现应急指挥过程中达到“通信畅通、现场及时、数据完备、指挥到位”的目标。

4.2 实现集成化综合调度

实现向各级调度员提供包括视频、语音、图像、数据、会议式交互等全方位形式的调度方式,满足各级指挥调度员的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能够满足现场感和交互感,使他们能够面对面般的交流,能够自动获取需要的数据、信息、现场以及交流工作的平台,保障通讯调度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S].

[2]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367-2001)[S].

[3]视频安防监控数字录像设备(GB20815-2006)[S].

[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S].

[5]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S].

[6]安全防范报警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GB16796-1997)[S].

[7]民用闭路监控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1994)[S].

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3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安全生产信息化工作以科学发展观和安全发展理念为指导思想,以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信息化工作机制,实行政务公开、提高监管效率为目标。工作过程中应遵守以下原则:

(一)统一规划,统筹兼顾,分步实施,各负其责。全市安全生产监管系统信息化建设要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统一标准,统一接口,避免各自为政、重复建设。各级政府应在上级部门统一指导下,加强信息资源共享,规范开展信息化建设。

(二)重点突破,逐项启动。按照以应用为主导、以应用促发展的原则,紧紧围绕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中心任务,对所有项目进行梳理,集中力量,选择急需和条件成熟的领域作为突破口,启动一项,建成一项,应用一项。

(三)整合资源,联合共建。全市安全生产监管系统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要有效整合利用现有资源,联合共建。在保证全市数据准确、来源一致的同时,保障与国家、省局、及市政府各信息化系统的数据对接。

(四)注重实效,取长补短。树立“应用第一”的观念,把实际应用作为信息化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准,努力提高信息化的应用水平。要注意学习先进地区和行业的成熟经验,善于借鉴先进的发展模式和管理经验。

二、总体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

全市安全生产监管系统信息化工作的总体目标一是建立健全全市安全生产监管系统,实现政务信息公开化、社会服务网络化、办公业务电子化、公文处理自动化;二是建设各类基础性数据库,整合各种安全生产监管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三是建设应急救援指挥信息网络系统,提高突发事件应急救援能力;四是推进信息技术、安全技术装备和防护设施在企业生产过程控制中的应用,规范安全检查、隐患治理、应急处置等日常管理行为,有效体现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实施安全标准化工作内容。

围绕总体目标,2012年重点开展以下工作任务:

(一)积极推进全市各部门安全生产信息化工作

1.大力完善网格化监管平台,按照《2012年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工作推进方案》(青安[2012]7号)文件要求,按照网格管理模式逐步建立健全企业基本信息数据库,推进完善行政审批、执法监察、隐患排查、事故上报、群众举报、工作督办等信息化系统建设。逐步实现安全生产监管精细化、业务信息管理规范化。

2.推进国土资源和房屋安全监管信息化系统建设。加快矿山信息化建设,做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储量、矿业权登记等信息的数据库更新维护工作,结合省厅工作部署探索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监控非煤矿山违法生产建设行为,并在调查基础上逐步建立健全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空间数据库;结合开展房屋安全排查、安全执法和安全鉴定等工作,建立房屋安全管理信息档案及监管目标台帐数据库。

3.完善智能交通监控网络,建设交通安全生产综合信息平台。一是在重点路段、路口和重点部位,全部实现视频实时监控。2012年开始完成矩阵扩容,每年安装监控100套;二是在重点路口、路段全部安装电子警察、超速抓拍等非现场执法设备。2012年开始每年完成安装电子警察70套、超速抓拍系统10套、车辆智能检测记录系统(卡口)子系统15套。

4.推广道路交通安全智能监控系统。利用GPS对运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爆物品的专用车辆,旅游包车实施动态监控,逐步利用视频技术对三类以上班线客车实施全程监控。组织对已经进入道路运输市场的客运、危化品运输车辆安装使用GPS监控设备;2012年全市完成客运企业103户,车辆14265辆,危化品运输企业68户,车辆1706辆。对新进入道路运输市场客运、危化品车辆,将安装使用GPS监控设备作为许可条件内容之一。道路运输管理机构通过GPS监控平台对客运、危化品运输企业进行监管抽查。

5.加快危险物品地下管网电子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加强对建成区内燃气、供水、供热管线、供电、通讯缆线等地下公共管线的安全管理,依托GIS地理信息技术,建设地下公共管线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在市政燃气管网安装燃气泄漏无线报警装置,一是2012年底计划完成1500公里天然气庭院管网勘测与数据入库工作,初步建成地理信息管理系统。二是完成263套燃气远传泄漏报警装置的安装和调整,根据评估结果确定下一步工作方案。

(二)大力开展安监系统信息化建设

6.完善全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加强市、区(市)政府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建设,完善应急救援指挥平台相关功能,实现市-区两级远程调阅应急视频、企业三维模型等功能。应用3G、海事卫星、GPS定位、集群电话等先进技术,建立无线应急通讯通道,依托应急指挥车建立现场指挥平台。逐步整合应急救援信息数据、专家库等资源,形成完善的应急体制机制。

7.强化企业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设立安全基础培训专项经费,建设现代远程继续教育系统,指导和规范企业根据岗位需求制定和落实安全培训计划,持续实施安全培训教育。推进“平安卡”工程建设,监督企业职工安全教育培训、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按国家规定持证上岗情况。全面提升企业职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水平。

8.全面开展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网上申报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27号),强化企业职业危害防治主体责任,掌握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危害现状,建立职业危害管理信息系统,为有针对性的采取防治措施提供准确、可靠的基础资料,推动我市职业健康监管工作步入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9.进一步完善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在对危险场所进行风险识别与评估的基础上,确定风险较高的危险场所,实施重大危险源监测预警工程,从系统工艺控制、安全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等方面研究建立更加先进的重大危险源监测预警与监控系统。

10.持续加强门户网站建设。面向社会开展政策法规宣传教育,及时工作动态,广开社会监督渠道,规范政务公开内容,逐步建立内容丰富、阳光高效的公众信息沟通平台。

(三)督促企业开展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与科技应用

11.推广车用CNG气瓶电子标签管理系统,加强气瓶注册登记和定期检验管理,2012年底前组织相关单位完成车辆改装、加气机改造、气瓶身份识别系统部署和应用,逐步将全部车用CNG气瓶纳入系统进行管理;

12.加强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安全防护水平。鼓励化工企业在联合装置安装独立于过程控制系统的紧急停车及安全连锁系统(ESD&SIS)。

13.加快地下矿山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选择8家非煤矿山企业安装监测监控系统和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逐步完善通信联络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和供水施救系统。

三、政策与保障措施

1.强化全市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基础网络建设,依托政府办公网(金宏网)和国际互联网,开展全市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化工作。各级各部门应做好必要的网络通讯与软硬件设备保障工作,实现业务信息的网上流转。

2.市政府各安全监管主管部门应组织编写信息化业务指导手册,开展业务培训,保证信息化业务的正常开展。信息化业务相关工作人员应按照业务要求进行规范操作,保证信息及时准确。

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4

关键词:油库;信息化;建设;把握;问题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6.029

0 前言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确保油库信息化管理工作顺利的开展下去,使之更好的满足部队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在油库管理工作中,重视信息化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在进行油库管理工作中,需要针对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及时制定合理的工作方案,才能有效的避免油库信息化建设中出现严重的问题。因此,在油库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关注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积极的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提高油库信息化管理的水平,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1 油库信息化建设需要把握的问题

1.1 油库生产控制系统与业务管理系统,信息数据无法有效同步

在油库管理工作中,油库生产控制系统与业务管理系统,信息数据无法有效同步,是油库信息化建设需要把握的问题之一,也是必须关注的发展问题。根据油库现有各生产作业控制系统与进销存业务管理系统之间存在的问题,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才能促进企业发展。因此,在油库信息化建设中,重视油库现有各生产作业控制系统与进销存业务管理系统,信息数据无法有效同步这一问题也非常重要。

1.2 大型油库储油罐数量较多,同时分为几个罐区

根据信息化时展的特征,重点进行油库信息化建设工作,也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方式。在油库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大型油库储油罐数量较多,同时分为几个罐区,也是油库信息化建设需要把握的问题之一。在油库管理工作中,由于各个罐区之间的距离较远,输油、转油较为频繁,工作程序较为复杂,其次,油库储存量较大,油品交接计量的劳动强度较大。大型油库储油罐数量较多,同时分为几个罐区,已经逐渐影响了油库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因此,在油库信息化建设中,关注大型油库储油罐数量较多,同时分为几个罐区的情况非常重要。

1.3 没有把自动控制与业务管理结合起来,存在数据相互脱节现象

在实际工作中,油库信息化建设,直接影响着油库为了管理工作的发展及其规划的战略目标。没有把自动控制与业务管理结合起来,存在数据相互脱节现象这一问题,作为油库信息化建设需要把握的问题之一,是发展油库信息化建设工作必须重视解决的一个问题。如何结合油库信息化建设的需要,通过自动控制与业务管理结合起来的方式,解决存在数据相互脱节现问题,具有十分关键的意义。因此,在油库信息化建设中,没有把自动控制与业务管理结合起来,存在数据相互脱节现象,必须及时的进行解决。

2 油库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思路

当前,为了更好的促进油库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发展,在重视把握油库信息化建设问题的基础上,确立以系统层次架构、实现目标、数据采集与处理等为发展理念的建设工作,对于促进油库信息化建设发挥着重要的影响。油库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思路,是确定油库信息化建设发展方向的基本事项之一。其次,根据油库信息化建设规划的目标,制定合理的发展方案,并做好解决问题的应急预案工作,为进一步快速发展油库信息化建设做好准备工作。在发展油库信息化建设中,重视油库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思路探究,也是确保油库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前提之一。因此,重视油库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思路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3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势与需求,应结合实际工作对油库管理工作提出合理的发展方案,并重视油库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发展,希望通过信息化建设的手段,提高油库的自动化管理水平,提高油库信息化建设,为油库信息化建设体系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重视油库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的进行解决,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发展问题。

参考文献

[1]杨振东,汪涛,李强等.后方油库信息系统建设和集成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4,(12):216-220.

[2]韦公佐.现代化油库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2):1926-1927.

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5

1.1地理信息系统及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

在燃气企业中应用GIS系统,既能对燃气管线进行电子化图档管理,也能实时监控天然气管网规划、抢修等情况。GIS通过将现有的管网及周边地理状况、管线、设备等信息,集成为管线集输的综合信息,然后,实时传输和展现给燃气企业相关管理人员,从而为燃气管线运行、设备维护和安全管理,提供全面、准确的参考依据。

1.1.1.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CADA)

SCADA系统是燃气管道应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集实时工控与调度信息管理为一体的大型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可以远程监控与管理各门站、调压站等站点,确保燃气系统运行高效、安全、经济运行。

1.2事故处理方案决策优化与管网风险评价

1.2.1事故处理方案优化决策

在燃气行业的日常工作中,如遇管网故障,发生危险,必须快速、有效的进行应急处置和救援。其具体流程一般如下:接获任务并了解现场情况,相关人员迅速召开会议或电话、电视会议,制定抢修、救援方案,然后进行抢修和救援。但是,抢修时间紧迫,这种处置流程不仅浪费宝贵的时间和资源,也会受到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例如,意见不统一或决策失误等,不仅延误抢修和救援,甚至可能会导致二次事故。采用模糊评价法对燃气管网事故的解决方案进行对比和遴选,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选择最优方案。首先利用模糊关键词,采用定性和定量方法分析事故,然后以技术打分分配各因素权重,最后通过决策软件实现方案的最优选择。可以实现在事故发生时,提供关键词,即可获得最佳的抢修方案,以排除人为主观因素的干扰,更科学、更理性。

1.2.2管网风险评价

不少燃气企业对管网安全评价重视不足,尤其缺乏对现役管线的风险评价。对燃气管线的管理,仅仅做到定期运行和巡检是不够的,还要更多的考虑到未来规划的问题。例如,分几期对管线进行改造,改造又分为几步,如何开展等等。通过建立管网仿真及安全评价系统,结合各管线属性信息,例如腐蚀程度、第三方破坏程度、维检修情况、压力检测等等,建立一个庞大的数据信息库,全面考察管线危险性,得到危险等级排序,预测管线使用寿命,对未来管线更新及改造规划提供理论指导。

2城市燃气企业信息安全探索

2.1信息安全的概念

根据GB/T22081-2008,所谓的信息安全就是通过采取有效策略,确保信息免受各种威胁、损害,从而保证业务连续性,并达到风险最小、投资回报最优。燃气企业信息安全,就是指燃气企业信息资产安全可靠,业务稳定开展,不会受到系统自身和外来网络病毒、黑客等的攻击,如果出现安全事故,其损失可以降到最低。

2.2燃气企业管理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

2.2.1信息安全意识淡薄

当代社会,信息载体多样化,办公电脑、存储设备以及系统软件使用不规范都容易导致信息泄露,在常见的搜索引擎上可以轻易的查询到某燃气企业或大型公司企业的内部文件,这些情况的发生,正是由于企业信息安全意识淡薄,对信息的传播安全管理重视不够导致的。

2.2.2信息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

在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中,一般都强调“三分技术,七分管理”。由此可见,信息安全最重要的是管理的安全。安全与管理是密不可分的,信息防护技术只是信息安全的一部分,仅仅将投入放在这一方面是远远不够的,缺乏完整、规范以及系统化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将无法从根本上实现信息安全。

2.2.3信息安全技术人才缺乏

在燃气企业中,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不少企业管理人员对于信息安全认识及其重要性认识不足,不注重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人员和技术配备,导致企业信息安全管理水平不高。虽然最近几年来,燃气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吸纳了许多信息化技术人才,但是专业从事综合性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人员比例仍然较低。

2.3信息安全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分析

2.3.1准确评估风险大小,正确处置安全风险

风险评估的方法很多,燃气企业进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时,需要立足企业实际,根据GB/T20984-2007《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制定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流程,辨识完毕企业的信息安全风险之后,要采取科学、合理的处置办法:风险接受、风险规避、风险减缓以及风险转移。

2.3.2重视人在燃气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人是信息安全的管理者,也是信息安全危险事件的诱发者,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信息安全事件不在少数。若要对企业职工进行约束,首先要明确职工的信息安全管理职责,加强人员思想教育,通过教育和培训,在企业内建立起良好的信息安全文化氛围。

2.3.3细化信息资产分类,提高资产管理水平

在当今,信息无疑是燃气企业宝贵的资源和资产,信息资产的管理应当做到:建立信息资产清单并规范管理;设定信息分类、等级并区分保存;信息标记,并明确标记内容。尤其大量存储数据信息的移动硬盘、废旧电脑,简单的格式化处理后,数据信息极易被还原,必须要通过物理销毁、数据覆盖或者不可逆专门处理工具进行销毁。

2.3.4加强信息安全事件管理,预防信息安全事件发生

通过有效的技术防范措施,比如在系统中安装防火墙软件、反病毒产品、定期备份数据等,对设备、网络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处理过期、失效产品。同时,燃气企业还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应急处置预案,明确处置程序及各部门的职责,定期开展应急演练,以提高信息安全应急处置水平。

2.4燃气企业做好信息安全工作的几点探索

2.4.1加强新型技术的应用

如今,无线技术、互联网技术、云技术等先进的科学技术,已经日益广泛地融入企业日常工作,通过技术更新,企业信息技术应用,也需要随之而变。企业推进新技术应用的同时,应当加强入侵检测、加密认证、灾难备份技术等信息安全防护技术,确保企业在新的信息技术环境中实现信息安全建设。

2.4.2大力发挥人才的优势

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6

关键词:政务信息化;建设;推进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了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我国的稳定发展需要高效的政府管理与监督作为基础,而在信息化社会的形势下,政务信息化建设则成为了保证我国快速、稳定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新的社会形势下,政府要加强对先进的信息技术的利用,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来提高政府事务管理的效率与水平,更好的为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监督与服务。政务信息化建设是政府事务管理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信息时代的必然需要,信息化的政务管理模式,是我国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

1 政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1 政务信息化建设中取得的成效

我国政务信息化建设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从初始阶段逐渐过渡到了整合阶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且我国政务管理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首先,政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我国的政务信息化建设随着时间的发展,已经从以往的单机化、分散化逐渐的转变为联网化与集成化,并且很多政府部门都逐渐形成了较为先进的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数据的共享,并将政府事务中的业务管理、办公、公众服务等多项管理职能进行整合。其次,信息化建设促使政务管理实现多样化。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的政府政务信息平台上,政务种类不断增多,并且逐渐的提高了管理工作的人性化,突出了管理工作的实用性,更好的满足了广大群众的实际需求。与此同时,各级政府通过信息平台的联合,使得自身服务水平得到了有效在增长,提高了服务质量。最后,政府事务的基层管理工作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政府在进行政务信息化建设中,建立了完善的管理机制,并且对于基层管理工作的信息采集、备案、查询、管理等提高了重视程度,有效的提高了政务管理工作的真实性与透明性,有助于基层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1.2 政务信息化建设其中存在的不足

虽然,我国现阶段的政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了政务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需要进行及时的解决。首先,政务信息化建设中的创新意识不足,信息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在开展政务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由于政务管理人员对于信息资源管理的认识不足,使得难以真正的通过信息化建设来体现新管理方式的先进性。在实际工作中,政务信息化的优势难以得到体现,信息化应用水平存在一定的不足。与此同时,由于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制度与标准不够健全,使得不同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存在一定的问题。其次,政务信息化建设的资金基础不足,需要进一步的进行资金的投入。目前,部分地区的政府对于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有所不足,难以保证通信设备的应用水平,并且软件管理与维护的投入也难以符合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严重制约了政务信息化的发展。最后,信息化管理团队的专业程度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信息方面的问题,缺乏专业的技术团队进行第一时间的解决,造成部分地区政府政务信息管理工作受到严重的影响。与此同时,信息部门的管理人员自身素质不足,专业人才相对较为缺乏,不具备足够的信息平台管理与维护的能力,难以保证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

2 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因素

要想真正的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就必须从思想、制度、管理与人才四个重要着力点来入手,切实的控制关键因数,有效的达到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的目的。

2.1 思想认识因素

要想途径政务信息化的建设,首先就要从思想层面上来提高认识,重视政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切实的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于政务管理工作所带来的积极的影响。管理部门要加强自身思想认识,切实的将信息化建设作为自身政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并且做好信息资源的管理与整合,将信息化与实际工作进行有机的结合,做好地区的信息共享,实现信息化建设的长效应用。只有从思想认识层面上来重视信息化建设,才能推进电子政务工作的开展,从而更好的促进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

2.2 制度因素

开展政务信息化建设中,要建立一个统一的管理制度,并且制定规范的信息标准,实现信息管理工作的标准化与规范化。管理人员在进行政务信息化建设中,要针对于不同的业务环节,做好不同部门的工作衔接。在跨平台与跨部门的数据交换中,应用规范化的信息管理制度,促进统一化的信息管理平台建设,为实现信息有效共享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与此同时,统一化的信息管理制度,也有助于提高信息管理系统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2.3 管理因素

在信息化建设中,还要注重实现现代化、科学化的管理。在管理过程中,要为信息化建设制定一个良好的发展规划,并且做好政务与信息化技术的有机结合。在管理中,还要注重建立良好的应急方案,对于我国重大事件提供良好的应对作用。

2.4 人才因素

具有高水平技术的专业人才,是开展政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基础。在开展信息化建设中,要加强对技术人才的培养,并且组织专业的人才建立一个具备专业化技术水平的团队,为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供有效的技术基础。对于政务信息平台应用的人员,要加强其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足够的学习机会,并且培养其对于政务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真正的促进信息化建设协调、稳定、全面的发展。

结语

现阶段,我国政府的政务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要进一步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就必须从思想、制度、管理与人才四个重要着力点来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水平。政府在开展政务信息化建设中,要结合实际政务需求,制定具备高度可行性的信息化建设方案,将信息化建设真正的融入到政务工作当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