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信息化建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保信息化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保信息化建设

环保信息化建设范文1

关键词:城市环境;信息化建设;思考

1 城市环境信息化建设的优越性

1.1 城市环境信息化是国家环境信息系统的重要基础

城市环境信息化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城市环境状况的进一步改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各级城市的环保部门直接承担着城市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要责任,许多环境管理工作直接受制于环境信息源,因此,城市环境信息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城市环境信息系统不仅仅是国家和各省级环境系统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各级环境系统的主要信息来源。城市环境信息化建设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过程,而是一个社会化发展过程,需要现行环境管理运行系统中的每一个因素与先进的信息技术相结合。在各级城市实施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的时候,为了更好地实现城市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就必须得到信息化的支持。其中可以包括:环境质量检测、环境污染源检测、排污收费检测等各类信息,而城市环境信息化就为其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1.2 对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和加强作用

城市环境信息化是我国信息化的关键组成结构,影响着城市环境的改善情况。在当今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状况下,互相联系起来的工厂企业信息化,城市环境信息化通过共同发挥作用,补充结合,共同对我国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比如,在城市环境信息化项目中,其中有一项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信息化,该项目经过建立完善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体系,政府相应策略支持体系,整个过程的控制管理体系等以提高建设项目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这样一来,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城市环境信息化建设水平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从而促进我国城市化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在城市环境保护项目中,防控和治理污染是一个关键项目,因此成为了城市各级环保机构的重点研究项目,对污染进行高度管理,这就需要将信息化运用到城市污染防控治理工作,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相关系统的工作效率。在此基础上,我们必须意识到,环境信息化建设不仅是一个需要使用高端技术的进程,同时需要的是一个社会化的历程,这就要紧跟时展步伐,将最新的信息技术运用到已经在实施的环境管理控制过程中,通过信息化的加入使得我国城市社会以及环境的进一步和谐发展。总之,作为国家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环境信息化管理不仅仅是国家以及各个省级环境系统发展的基石,而且还可以作为信息源头对环境管理系统进行监控和优化,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加强我国综合信息化的发展进程。

1.3 对我国城市环境发展的推动作用

城市环境信息化城市环境保护以及优化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下面将详细谈论。首先,通过城市环境信息化策略的逐步实施,不仅可以打破环境管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性,尽最大可能保障信息系统获取环境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使得相关管理人员在设计控制策略时,能够有效采用和处理信息系统所采集到的环境相关数据并对其进行有效处理,从而使得城市环境管理工作有科学性和可实施性。其次,环境信息化建设还可以布局高效的城市环境监测系统,以在环境发生不可预见的变化时,及时通过相应信息监测系统进行预报,以使得相关环境管理部门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在基础层面上保证城市环境的安全性。在城市环境建设进程中,普通公民是重要的参与者和建设者,以往的环境保护系统很难满足环保部门与城市民众的有效沟通与交流,采取民众的意见进行环境建设。而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通过城市环境信息化建设的实施,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环保部门与城市公民的互动性,从而共同决议出对城市环境建设最有效的建设方案,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城市环境保护管理的合理性和高校性。

2 我国城市环境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战略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国家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城市环境信息化建设将会发挥更好地作用。但是,城市环境信息化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因此,我国城市环境信息化建设就需要各级环保部门共同努力,共同促进我国城市环境信息化的整体进程。

2.1 加强环境管理机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

要想促进我国城市环境信息化的建设步伐,就必须要加强环境管理机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首先,要加强国家环保部门对地方环境信息化建设的统一部署和领导,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级环境信息化管理机构,逐步实现管理部门的规范化管理,充分发挥各级环境信息化管理部门的作用:其次,要进一步加强环境信息化管理部门的业务和管理能力,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进而防止各种不合理的建设,促进环境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2.2 加强环境信息网络系统的建设,促进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首先,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环境信息数据库。环境基础信息数据库作为环境信息系统的重要基础,对环境信息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环境信息数据库主要包括环境背景数据库、环境法律、法规、标准数据库、污染源数据库、环境质量信息数据库以及环境信息代码库这五个重要部分。

其次,完善网络平台建设。在城市换进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进一步实现“环保内网”、“环保外网”以及“互联网”的有机结合。在环保内部网络建设的过程中,要把总局卫星通信网络作为重要依托,在国家和省市之间建立保密网络传输系统,确保环境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在环保外部网络建设方面,要努力建成以VPN(宽带虚拟专网)为重要基础的高速环保外部网络系统,使各级环保系统实现相互间的高效运行。

再次,完善环境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在环境信息资源共享方面,相关技术部门要根据我国环境信息资源的实际情况分享给各级环保机构,进而实现全国各级城市的统一管理和相关信息查询;在环境信息资源共享数据库的建设过程中,要进一步规范城市的环境信息资源化工作,科学合理地改造和整合各种环境数据,进一步完善环境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为城市环境信息化建设奠定重要的基础。

2.3 加强环境信息化的人才队伍建设

我国城市环境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这就需要一支技术能力超强、素质极高的技术人员队伍。从某种意义上讲,人才队伍建设决定了城市环境信息化建设的成败。要根据我国城市环境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制定相应的人才发展规划,通过内部培训或者是外聘专家等方式培养技术过硬的人才队伍。同时,在环保系统内部加大对信息化技术的宣传力度,提高环保系统内部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探索建立信息化知识考核和持证上岗的制度,为进一步加强环境信息化的人才队伍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

环境信息化作为我国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进一步完善我国城市环境信息化建设,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环境的保护和城市化的总体进程。

3 结束语

伴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的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部门的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也越来越艰巨。以往传统的环境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环境保护的实际需要环境信息化,因此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城市环境的信息化建设,对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快速、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环保信息化建设范文2

关键词:城市环境;信息化建设;发展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7.244

0 前言

城市环境信息化建设是我国环境信息系统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石。国家信息化想要快速发展,需要城市环境信息化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城市环境信息化发展可以不断的改变、优化城市环境,对城市环境保护工作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各大城市都非常注重城市环境问题,想要改善当下糟糕的环境,作为环保部门对保护城市环境和治理工作都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同时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与义务。但是,如果环境信息不能及时反馈,环保部门就不能进行及时的管理,所以,需要城市环境信息化建设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1 我国城市环境信息化建设现状简介

1.1 管理机构建设颇具成效

自我国建设了环境保护总局信息中心以来,各级环保部门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奋斗,许多重大的建设项目都依据建造完成,这一切都促使各省、市积极开展环境信息工作,并设立了多个环境信息中心。当下,我国国家、省及一些重点地市几乎都建设了三级环境信息机构,环境信息队伍正在我国落地生根、逐渐成长壮大。

1.2 基础网络建设

我国各级环保部门将办公自动化与环境信息网络系统建设项目作为核心,建设了环境信息机构和基础网络,环保局卫星通信专网在我国省级环保局实现了全覆盖,还有121个市级环保局实现了覆盖,并与我国87个全自动水质监测站直接对接,总局与以下省级环保局间不再使用公文纸张传递信息,实现了电子传输。

1.3 政府门户网站与内部办公平台建设

我国省级环保局与大部分市级环保局基本都在当地建设了网站与区域网办公系统。通过网站,可以将许多环境、政务信息传递给社会。这些网站与办公平台的建设,不但极大的增强了环保部门的服务水平,使环境信息与大众互动、沟通更方便,同时推动了政府部门政务公开化与廉政工程,积极促进了保护环境的传播工作。

1.4 应用系统建设

我国环保总局为了满足环境管理工作的需求,组织研发了业务应用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环境统计、监测及污染源治理等环境信息管理系y网络已建设完工,集合了国家环境管理运用、信息服务与资源共享,打造了一个完整的环境保护综合信息平台。

我国政府针对城市环境信息化建设,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帮助其建设发展。但在建设过程中仍然有许多环节没有落实到位,不能满足社会和人们的需求,所以,今后的发展工作仍十分艰巨。

2 我国城市环境信息化建设的未来发展

目前,我国信息化建设仍存在许多的问题和不足,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我国城市环境信息化建设未来的发展道路,需要我国上下各级环保部门共同努力,为实现环境信息化建设飞速发展而奋斗。

2.1 环境管理部门应按照规范化和制度化进行建设

针对城市环境信息化建设应当出台与之相符、针对性的制度,进行管理和约束,帮助其井然有序的平稳发展,因此,环境管理部门应按照相关制度,对城市环境信息化建设进行规范、管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其一,环保部门要发挥功用,对各个区域内信息化建设实施统一的调度、安排及指导工作,使各级环境信息化管理部门不断的发展壮大和健全,逐步实现规范化的管理模式,使各个管理部门都做到物用其极;其二,不断增强环境信息化管理部门的业务能力与管理水平,将所有的规章制度加以健全,设立严格、科学的管理机制,通过规范化建设来加快城市环境信息化建设速度,确保其发展质量。

2.2 强化环境信息网络系统建设,推动信息化建设发展

强化环境信息网络系统建设,需要政府部门推行一套合理、有效的激励政策,推动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首先,推动环境信息数据库不断完善和发展。环境信息数据库是环境信息系统的根本,可以推动、指导环境信息系统快速建设。

一般而言,环境信息数据库主要涉及环境背景数据库、环境法律法规标准数据库、污染源数据库、环境质量信息数据库及环境信息代码库等五大部分。其次,应当促使网络平台与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向标准化发展,使其更加完善,确保环境信息共同交流,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环保部门应按照各地区的实际情况,督促各级城市加快建设,尽快实现统一管理和资源共享。

2.3 环境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要不断扩大

城市环境信息化建设不但需要科学技术的大力支持,更需要专业的科技人员投入建设。城市环境信息化建设与人才队伍建设是紧密相连的,两者缺一不可,应该同步进行。在城市环境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一个专业技术水平高、综合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出谋划策,策划出合理的发展方案与规划路线,指导其建设。在此过程中,应注重人才的培养工作,可以在城市环境信息化建设内部进行人才培训,又或者外聘一些专家开展讲座,通过积极的培训工作,训练一批可用之才用于环境建设工作,同时宣扬信息化技术的优势,推动环保内部人员更自发、踊跃的投入工作,以此提高环保工作的整体效率,不断加快城市环境信息化建设。

3 结语

伴随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再加上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重视,相信我国城市环境信息化建设会越来越健全,改善当下污染严重的环境问题,有效、科学的保护环境。虽然环境保护工作困难重重,更有许多问题不断滋生,但是在我国政府环保部门的正确引导之下,通过各级部门与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我国城市环境将得到质的改变、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张成.我国城市环境信息化建设发展战略探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34):189.

环保信息化建设范文3

关键词:环境信息化;环保发展;作用

中图分类号: TE08 文献标识码: A

一.环境信息化的概念

环境信息化是充分利用环境信息技术,开发应用环境信息资源,促进环境信息交流和共享,推动环境保护发展转型或改进决策管理的历史性进程。国内的信息化是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后开始规模化建设与发展,90年代初期,为了适应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环境信息化逐渐进入国家信息化领域,较大规模化建设始于“九五”期间,至今已有十五个年头。

二.为何要加强环境信息化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和广泛参与政府宏观管理,信息化日益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促进生产关系变革的重要力量。充分认识深入推进环境信息化建设在提升环境保护水平、推动科学发展层次、建设美丽中国品位中的重要作用,对于掌握信息化,以信息化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环境问题是多个问题综合体,是人与自然、发展与环境利益矛盾冲突的结果,是一个多层次、多系统、多视角的复杂问题。从经济角度看,涉及三次产业及各行各业和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个环节;从管理角度看,涉及水务、国土、建设、农业和家庭生活的多个方面;从技术角度看,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地质等多学科领域;从业务管理角度看,涉及环境质量、环境监测、环境监察、环境统计、污染源在线监控、项目审批和验收、投诉等业务板块。环境信息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单凭原有的传统管理方式,势必鞭长莫及、力不从心。只有深入推进环境信息化建设,实现环境信息采集、传输和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才能从大量庞杂的信息中洞察趋势、掌握重点,使环境管理决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提高环境管理决策的水平和能力,推动各类环境问题的有效解决。实践证明,环境信息化是环保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涵盖环保各项业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服务环境管理决策的一种技术保障。离开环境信息化谈环保,势必影响环境管理决策的科学化、精准化,制约环境保护服务于政府宏观管理的有效发挥。

三.环保业务与环境信息化融合的方法

3.1业务流程管理的基本概念

业务流程是指连接输入、输出的一系列环节的活动要素,包括活动、活动之间的连接方式、活动的承担人及完成活动的方式。业务流程是组织发展战略目

标的具体实施,即依据组织的能力和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流程的本质就是执行。环保业务流程管理的目的在于促进业务部门职能优化、流程优化与流程规范化,是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流程自动化、向电子政务转型的有效途径。

3.2环境信息化与环保业务流程管理

环境信息化对于环保业务流程竹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方面,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是业务流程优化与重组的难点和重点所在。环境信息系统应以审视、研究、评估现有环保业务流程为起点,以改造和优化现有业务流程为重点,保证环保业务流程管理的成功实施。另一方面,环境信息系统承载并支撑环保业务流程执行。通过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将环境管理过程中遵照执行的规则、流程、制度L}l化在软件系统中,让环保业务都能按照统一的系统、统的步调去执行。

3.3环境信息化与环境管理模式创新

环境信息化建设让环境管理模式落地。环境信息系统以环境管理业务为主导,根据环境管理需求来建设,是环境管理模式的载体,保证业务部门持续地按

照模式高效运作,不断地去创造社会价值。

环境信息化将促进环境管理模式创新。环境信息化以新技术、新方法来推动环境管理的发展,促进环境管理模式创新,适应时展要求。伴随着环境管理模式的优化创新,环境信息系统也将持续不断地改进。

四.我国环境信息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环境信息化工作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为推动环保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和日趋增加的环境压力,环境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4.1管理体制机制仍需完善

当前环境信息化的发展主要是以环保业务为需求倒逼信息化建设,环境信息中心根据实际工作要求负责具体技术支持和软件应用实践,缺少统一和协调机制。现阶段因环境信息中心自身为事业单位的体制背景,缺失在业务指导上的行政管理和协调能力的体制保障。难以避免会出现信息资源共享少、应用系统互通难、环境业务协同差的现象。

4.2资源开发程度仍需加深

环境信息化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将各种环保业务数据资源进行汇总、分类、整合,并分别用于多种业务管理平台,方便、快捷、准确地反映环境问题、预测环境趋势、提供决策参考。近些年,环保系统内部积累了大量的环境信息数据,但其使用潜力未被完全挖掘,不同程度地制约了环境信息数据作为一种原始记录对环保问题的定量分析与定性判断的作用发挥,也与信息化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4.3信息采集质量有待提高

信息采集是信息化整个流程中的开始,信息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后期信息分析的准确性和趋势预测的可靠性。环境信息具有信息量大、离散程度高、信息源广、各种信息处理方式不一致等特征。内容广泛,数据庞杂,这就需要在信息采集阶段必须严格要求,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完整性、实时性、准确性和易用性。

4.4信息共享力度亟待加强

环境信息来源广以及多业务部门数据的交叉,如何能使这些数据有效发挥作用,则是对信息共享力度的考验。实践中监测数据最直接,反映企业排放达标与否;监察数据最客观,反映企业落实环保情况;环境质量数据最现实,反映区域环境现状等。但是如果这些信息彼此孤立,不能在统一平台上共享,所谓的环境信息化建设也就无从谈起。当务之急需要建立统一的环境信息标准和技术规范,解决信息共享过程中数据联通差、数据交换难的问题,进而支撑环境信息迅速集成,有效共享,最终形成环境管理的强大合力。

五.环境信息化工作为适应新形势,需如何改进

从南宁召开的“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工程建设培训班”上得知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工程就是要逐步实现污染源、污染物、生态环境质量等方面的信息共享,不断提高对重点流域、区域的环境治理水平,有效增强对环境生态和生物保护的监测、评估、服务能力;有效遏制工业污染,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为此,提升环境信息化水平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一是加强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之所以出现业务之间对接不顺畅,是因为环境信息化在设计之初未统筹全局,兼顾各方需求。要进一步强化各业务部门之间的协作,推进联合办公、协同业务,推动环境信息精细化、多样化管理,逐步构建多部门共建信息化平台机制。

二是建立信息通道,确保信息多部门互联。环保工作业务性强,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环境信息因涉及水、大气、声、固体废物等多方面因素,同时在工作中又与发改、建设、规划、国土、水务、林业等政府部门息息相关。创建一套科学、实用且具有可操作性的信息化工程,就要求其不能只停留在环保层面,而必须是一个环保和其他部门共同协作、共享共建的项目。比如对于违法企业和挂牌督办的企业,以及产业落后和产能过剩企业,在严格项目准入方面,就应与发改、经信、国土等部门共享信息。

三是坚持数据唯一,力求信息共享。环境信息虽然来源广,但数据具有唯一性,如何使环境信息在环境管理中发挥连锁效应,整治企业环境违法问题,可以从增大违法成本做起:一是将违法企业信息共享给银监部门和保监部门,根据今年3月1日即将试行的《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办法》规定,这些企业今后的贷款和污染保险将更加严格,促进环境信用成为企业一道不敢逾越的红线,二是共享给财政部门让这些企业不能获得环保专项资金或补助,三是共享给证监部门,让企业不得上市。如果实现所有系统互联互通,就可以让企业不敢也不能排污。

结束语:

信息时代的来临对整个世界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变革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由于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带来的信息爆炸、知识爆炸,人们的生活方式及社会组织的

运作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网络环境已经开始对政府在职能、组织结构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核心就是要求政府职能部门能对外部环境做出快速、敏捷的反应。环保部门作为环境管理政府职能部门,在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其职能效率不仅决定着环境管理能力,而且关系到人们的生存环境。

参考文献:

环保信息化建设范文4

关键词:环保信息化环境治理对策探讨

中图分类号:X32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自蒸汽机研发之后,人类开启了一条新的能源利用之路。特别是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的世界性联系进程逐渐加快,伴随着殖民主义者的世界略活动,“工业”“能源”等新型的发展理念开始在世界范围中普及开来。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军事需求推动,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农业生产为辅的机器生产模式渐渐在世界各国得到巩固。虽然人类社会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之内,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地发展,经济增长和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伴随着能源开采、新燃料的使用、以及新型化学成分的生产和使用,一些环境问题渐渐凸现出来,不但成为了阻碍人类发展的绊脚石,甚至于威胁着人类的生存。温室效益、酸雨、水污染、噪音污染、固体废物,就犹如一个个切除不尽的毒瘤,牢牢地依附在地球的表面。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指出:要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手段,一方面对已有的环境问题进行遏制和治理,另一方面要防患于未然,将尚在酝酿中的环境问题扼杀在摇篮中。环境问题是变化发展的,要对其做到防治结合,就必须要运用发展的眼观对其进行审视,采用动态的手段对环境进行检测和了解。

(一)加强信息化环境治理基本建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对环境问题进行有效治理和预防,就必须要先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树立环保意识,加强先进环境问题治理理念的宣传和教育工作。作为环境问题的主管部门,应当贯彻“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和谐发展”等科学精要,让监管者认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积极发挥组织、部门人员的团队作用,参考社会现实和国家政策,制定出一系列的环境问题防治方针,以强制力来约束社会生产生活。企业要注重发挥其主人翁地位,将环保理念贯穿于原料采集、生产加工、产品包装、销售、售后服务等所有生产经营环节中去,并能够主动承担环境污染的责任,积极思考如何进行环境问题的预防和治理,社会各层应当普遍推广环保意识,如:绿色消费观念等,从市场需求上进行环保导向,对企业生产以及政府监督行为进行再监督。

其次,要加强环保人才培养工作。一方面,要优化专业院校的课程教学,立足于变化发展的社会现实,以及社会对人才“实用性”的需求,在不断向环境类专业学生传输环保知识,树立其环境保护意识之外,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治理和应对突发环境问题的能力等。另一方面,要注重对已参加工作的人员进行“再教育”,通过定期举办环保经验交流会,加强环保工作人员之间的联系,对环保工作网络进行补充;通过鼓励和组织工作人员接受专业培训,不断加强其环保素质和技能技巧。

最后,要健全环保信息化设备,以硬件设施为物质保障。比如:计算机及相关软件的删选、升级和使用,百叶箱、实验室等的建设。但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下几点:一是要对施工队伍进行严格把关,充分考察施工队伍的专业素质,保障建设质量;二是要保证选材的科学水平,避免设备设施建成后不能投入使用,造成资源浪费;三是要对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监督,并且要

(二)实行信息化管理

监测工作在环境保护中和环境治理工作中十分重要,优质的环境监测工作是保障环境问题防治工作效果提升的关键环节。第一,要建立起信息化的网络,运用多手段、多线路连接的方式,进行环境信息的收集。同时信息化网络的建立,还能够使环境治理工作中的指令能够及时下达,并传送到目的地,而反馈信息也能够及时地被传输到治理者手中。第二,资金是一切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根本,因此,要运用信息化工具进行财务管理,并且在管理过程中要应当树立绿色管理的观念,既要保障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又要为其他工作预留空间。

(三)环境治理信息化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环境保护信息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信息管理尚未理顺,信息管理机构建设有待加强,信息管理和技术能力相对薄弱,区域环境信息系统建设大大落后于环境管理的需要,上下级之间、管理部门和公众之间信息交互手段落后,环境数据多分散于不同的业务管理部门,形成多个“信息孤岛”。条块分割式的管理造成数出多门,无法有效整合成多个独立运行的系统,而且重复建设情况严重,造成很大的浪费。环境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共享水平低,无法充分满足环境管理与决策支持服务的需要,信息部门在全局的工作中未能发挥重要作用等等。运用信息化理念开展环境治理工作,需要各个工作部门、各个共作人员进行积极配合,在部门和人力资源的有机调和之下才能发挥出人力的最大功效,增强环境治理的效果。

(四)总结

总而言之,环境问题是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是人们生产、生活的产物,对人类健康和发展有着严重的不利影响。要对环境问题进行有效治理,就要运用适合当前社会生产技术水平的科学手段,在变化的环境中去了解环境问题的成因、发展趋势等,在高效、快速的监督和信息反馈保障之下,研究出一套切实有效的方案,还地球和人类一个和谐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玉庆加快环境信息化建设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信息化建设2006

环保信息化建设范文5

摘要:优化项目管理机制对于提升环境信息整体能力,实现环境信息化低成本、集约化、高效能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在对当前我国环境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项目管理的优化策略,从健全项目管理制度体系、规范项目管理流程和构建项目绩效管理模式等方面对环境信息化项目管理机制进行了优化设计。

关键词 :环境信息化:项目管理:机制;绩效管理

信息化项目管理是对信息化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的计划、跟踪、控制,保证项目的结果达到预期目标的过程,是信息化管理机制的核心内容。近年来,随着我国在环境信息化领域的投入越来越大,对环境信息化项目的管理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建立和优化环境保护信息化项目管理机制,对于提升环境信息化整体能力,加强环境信息化工作统筹和整合,实现环境信息化低成本、集约化、高效能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国外信息化项目管理经验

世界各国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在长期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都建立了较为完备的项目管理机制,并不断加以补充完善。国外在信息化建设和项目管理方面主要有以下经验值得参考和借鉴。

一是通过立法确定管理机构的职能职责。各国都非常重视信息化管理体制建设,大多在信息化相关法规或者战略计划中明确了信息化建设的领导协调和实施机构,并规定了各自的职责分工。各国国家层面推进信息化建设时,基本都确定了决策机构、协调机构、管理机构和执行机构,并且设有审计监察机构和由外部专家组成的咨询机构,形成了“四层两翼”的合理结构。

二是推广建立政府首席信息官(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简称“CIO”)制度。目前全球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建立了CIO制度。2002年,美国在《电子政务法》中对13011号总统令关于设立CIO委员会的决定进行了法律确认。CIO委员会致力于提高政府在设计、更新、使用和共享信息资源方面的工作能力,与政府部门中其他类似委员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解决跨领域问题,例如财务管理、采购等。政府部门的信息化项目由上级CIO委员会批准后统一安排建设,不占用本部门业务经费渠道,有利于充分调动业务部门积极性。

三是项目管理体制随信息化推进不断变化。各国的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普遍实施监督评估机制、定期汇报机制、咨询顾问机制和通用项目管理机制,并将各机制有机结合。信息化项目管理体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阶段以及推进体制运作的实际效果进行适时地调整和变化,不断强化其作用。随着信息化向系统整合、资源共享的方向不断发展,信息化项目管理体制也更加强调项目统筹规划、标准规范统一、基础设置集中化,在项目初期建设阶段就为今后的整合与共享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国信息化项目管理的特点

注重项目管理机构和体制建设

我国许多部委和地方政府都非常重视信息化项目建设和管理,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通过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办法、系统运行维护定额标准等文件或规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信息化项目管理机制。水利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都正式了各自的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北京市政府及各委办局的信息化项目立项均须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经信委”)审批,经信委主要从技术方面进行评审把关,下设评审中心、网管中心、资源管理中心等技术机构。

在加强机构体制建设的同时,还充分发挥信息化机构在信息化项目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国土资源部按照“业务司局提需求,信息中心负责实施”的原则开展信息化项目建设和管理,部机关和直属单位的数据、应用和网络等信息化建设统一由信息中心负责,产生的数据成果也都由信息中心统一管理,水利部信息化项目涉及网络、基础设施、数据库、中间件、安全体系的统一,都由信息中心负责建设和运行维护管理。

重视信息化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是以信息化发展规划为指导而创建的信息化实施的总体框架,也是信息化实施的前提与依据,是信息化规划与信息化实施之间的桥梁。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均出台了信息化顶层设计和“十二五”规划,并以此为依据指导信息化建设,不在信息化规划之中、不符合顶层设计的项目通常不予审批立项。同时国土资源部、水利部每年制定年度信息化工作计划或要点,对业务部门信息化项目建设进行统一安排。北京市经信委审批项目依据是否符合“十二五”规划、市政府信息工作重点(如智慧城市)、当年信息化工作重点(如三网合一、信息共享)等。

采用“大集中”的建设模式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采用“大集中”模式是大势所趋。通过信息中心自身或利用招标、托管机制引入第三方厂商,集中建设和管理信息化基础软硬件设施,如机房(IDC)、服务器、网络、存储、数据库、中间件等,统一支撑业务信息化能力需求,各业务部门不再分散采购或建设。“大集中”模式既可以节约建设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又有利于资源共享、运维及安全管理。

我国环境信息化项目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管理机制不顾畅,信息机构职能定位偏低

当前环境信息化项目建设和管理仍主要以业务部门为主导,环境信息机构缺乏行政管理职能和协调能力。各级环境信息主管部门或信息办的级别与职责定位不高,协调能力有限,缺乏对本单位信息化项目的统筹规划、预算编制和审核、技术架构把关、项目实施管理和验收等职能。环境信息机构自身的能力也受限于机构编制、经费投入、人员素质等条件,在信息技术应用、环境信息资源建设、信息综合分析等方面的整体水平不高,难以满足业务部门对信息化不断增长的需求。尤其是在“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工程”等国家级大型信息化项目推进过程中,环境信息机构的协调难度极大,内部无法整合各业务部门实际应用需求,外部在与其他部委或单位进行协调时,也因为不能代表整个环保部门、级别不对应等原因难以开展有效沟通,给项目实施带来了很大困难。

缺乏统筹规划,难以实现资源整合与共享

随着环保领域的跨部门信息化应用项目建设任务越来越重,在业务协同、信息共享、系统整合等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但是当前环境信息化项目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各部门之间各自为战,无论是环保业务系统还是行政管理系统,仍然处于相对独立、相互隔离的状态,缺乏通观全局、统筹整体的理念。由于缺乏长远战略目标规划和顶层设计,导致各部门各自为政、分散建设、低水平重复。信息化建设规模小而散,信息“孤岛”和“烟囱”现象不断出现,环境信息化建设诸侯割据、部门壁垒高筑,数据资源整合与共享困难。

绩效评价管理缺位,项目投资效益不高

近些年各级环保部门吸引大量资金用于信息化发展规划的制定,但没有发挥出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效能和综合优势,也没有及时反思导致建设项目未按时完成的具体原因。由于信息化建设项目投资高、工期和成本回收周期长,在实施过程中易造成隐性利润与员工能力量化、评估缺失等现象,形成投资“黑洞”。

环境信息化项目管理优化策略

健全项目管理制度体系,明确职责分工

环境信息化建设领域问题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现有项目管理制度缺失内容较多,尚未建立起一体化的工作机制及完整的管理体系。因此迫切需要研究制定部级环境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及配套实施细则,用于指导环境领域信息化项目的建设和管理。通过办法明确环境信息化项目建设的总体原则、司局职责分工、立项审批流程和总体管理要求:并通过实施细则具体明确环境信息化统筹规划、立项审批、组织实施与验收、网络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管理、监督检查等方面的工作规范,从而构建一套比较完整的环境信息化项目管理制度体系。

根据信息化管理工作需要和现有组织架构,进一步明确信息化管理工作机构设置和职责分工。环境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是信息化决策领导机构,负责研究拟定项目管理的政策、制度和规定,对重大项目进行决策,监督考核信息化项目管理工作;信息化管理办公室或综合办公部门是环境信息化建设的管理协调机构,负责统筹建设需求,编制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检查评估项目建设效果;规划财务部门是立项审批的牵头单位,负责审核信息化项目的立项申请,对项目进行监督检查、绩效评价和竣工决算审计;各级环境信息中心是项目管理的技术支撑单位,为项目规划、立项、实施、验收和运行维护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规范信息化项目管理流程

按照信息化项目建设的内在规律,应对业务信息化项目规划、立项到验收全过程管理工作流程进行规范。环境信息化项目管理流程如图1所示。

在项目规划阶段,由信息办或综合办公部门根据国家信息化发展方针政策和环保管理工作要求,编制信息化发展规划。业务部门根据实际工作提出信息化建设需求,信息办或综合办公部门统筹建设需求、整合建设内容,编制信息化项目年度计划,作为环境信息化项目年度立项审批的重要依据。

在项目立项阶段,纳入年度计划的信息化项目由规划财务部门按照项目预算申报与审批的有关规定进行评审。信息中心作为技术支持单位,对各环保业务应用项目进行技术审核,审核意见作为项目采购、实施与管理的重要依据。在网络覆盖、数据传输交换、存储管理、整合集成、共享服务、标准规范以及安全保障等方面,统一依托现有基础设施完成环境信息化项目建设,充分发挥环境信息化已有建设成果的效益。

在项目实施阶段,通过规范组织实施方法,明确在系统开发、测试、试点推广、维护升级等各个环节的管理要求和业务部门与技术部门的职责分工。业务应用系统项目由项目申报部门自行组织实施。

在项目验收阶段,由业务部门与项目承建单位提出验收申请并提交有关材料,规划财务部门组织信息化项目专项验收评审。信息中心参与业务应用系统项目验收,对信息化建设内容、质量和效果进行专项技术审核,审核意见作为项目验收意见组成部分。项目验收通过后由信息中心统一承担项目运维。

构建环境信息化项目绩效管理体系

将绩效管理的方法引入环境信息化项目管理,以可量化的绩效目标为主线,有利于实现项目管理“立项有目标、执行有监控、完成有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有应用”的良性循环,进而提高环境信息化项目管理的成效。在项目初期的立项与设计阶段,应该制定明确的项目绩效目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对绩效目标进行跟踪管理,并针对不合理之处进行适当调整修正;在项目验收收尾阶段,要根据既定绩效目标和实施过程考核指标,对项目完成情况及实施过程进行综合评价:最后,在项目完成并投入运行一段时间以后,还应对项目的运行效益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下一阶段项目立项和预算申请结合起来。通过项目绩效评价来发现环境信息化项目实施和管理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对加强环境信息化项目的整体管理水平,提高投资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主要

参考文献

[1]裴求根.电网企业高效信息化项目管理模式探讨[J].电力信息化,2012 (12):11-14.

[2]张文茹,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的困惑与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 (4):15-16.

环保信息化建设范文6

根据统计,首发集团负责管理的高速公路约830多公里,其中监控中心18处,收费所34座,收费站点 286处,收费车道1325条,ETC车道400条,累计发行ETC用户230万。

“十三五”期间首发集团的发展战略将围绕“百年首发”的战略目标,成为行业领先、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跨区域影响的集公路投资建设、运营养护和公众服务为一体的专业化、规模化、独特性、综合性的企业集团,立足首都、协同津冀、面向全国、打造高速公路及沿线附属设施建设、 投融资、运营管理和社会公众服务领域的现代化企业集团。

随着各行业的转型发展和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渗透催化,目前首发集团也意识到想要更好的服务于高速公路的管理运营,首先要让自己的IT系统提速。

从内耗中解脱出来

首发集团副总工程师徐志斌介绍,目前首发集团的IT系统建设现状呈分期建设阶段,缺乏完整的统一规划;各个单位和部门采取单独建设,各自为政的方式。因此导致的主要问题包括:系统基础设施利用率低,机房空间占用较多,能源消耗大,信息系统孤岛严重,系统之间无交互、数据不共享等。也就是说建立的系统越多,孤岛越多,不能实现共享的数据也就越多,需要设立的接口也越多,这让IT部门的精力都用在解决这些内部问题上了,内耗十分严重。

而想要彻底解决这样的问题,就需要先将各个业务部门的需求进行划分,并作出优先级的排序。首发集团现有和在建的业务运行的应用系统中,最核心的业务系统是收费管理系统和道路监控系统。其次是路产管理系统、服务区管理系统、养护管理系统、工程建设管理系统。最后是其他业务系统如:人力资源、财务、全面预算、合同管理、协同办公等。

基于以上几点,首发集团制定了相应的信息化战略和总体要求即:满足集团公司百年首发战略,明确了“四统一专二整合”的信息化建设总体要求。细化来说就是要建成统一的公路建设、运营及养护一体化业务平台;统一的管控集成平台;统一的服务平台;统一的管理和数据标准。搭建一个的各产业集群专业化的信息化管理和业务支撑平台。形成整合的数据中心和整合的经营分析及决策支持平台。

很快,首发集团就据此制定了“十三五”信息化建设目标,并提出了“51211”五年信息化建设目标。

其中,“5”是指五个集成应用平台:一体化的经营决策分析平台、一体化的集中管控平台、一体化的公路建管养 平台、一站式的集成服务平台、整合集成的新业务应用平台。

1多,即1个集团产业管理平台+多个产业群专业平台(智能交通、智慧物流、生态环保、文化传 媒等多专业平台) 。

2个数据仓库包括:生产经营数据仓库、经营决策数据仓库。

1个统一的数据中心就是存放上述所有集成应用平台和数据仓库的统一的数据中心。

1张统一的首发城域网:指整合集团各种网络,各区域分子公司的首发统一城域网。

通过这样的新思路,首发集团开始逐渐从内耗的困境中摆脱出来,信息化建设思路也更加明朗了。

未来的云思考

谈到首发集团信息化管理建设的未来,徐志斌表示,云的引入将是重要一环。他解释,未来首发集团IT系统云化的思考将优先考虑基础架构云来提升系统的利用率,评估应用上线的可行性,分批迁移 ,采用双模模式,两路并行,从PaaS和SaaS的层面部署演进路线。

首发集团计划在核心运营类系统中建成集公路建设项目管理、 收费运营管理、路上综合服务、公路养护管理于一体的高速公路建管养一体化平台。同时配备具备经营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的决策支持平台。还将针对其他业务设立集中管控平台,平台会涵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计划预算管理系统、审计管理系统、内控风险管理系统、 投融资管理系统等。

集团还结合未来几年内业务的发展和应用描绘了更为细致的蓝图,内容将包括: 一站式服务平台(安全管理、档案管理系统、合同管理系统、IT管理系统、 知识管理系统、协同办公管理系统 );产业管理及专业化运营平台(产业管理平台、智能交通服务平台、智慧物流服务平台、生态环保服务平台、文化传媒服务平台);面向公众的新业务应用平台(公众出行服务系统、96011呼叫中心、掌上高速、乐速通、中央厨房等)。

当然任何一次技术的创新与应用的迁移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对于首发来说,云计算技术虽然与集团的发展相同步,但并不意味着要一股脑地投向云。徐志斌坦承:核心7×24的应用不会一开始就上云;数据交易类应用(收费管理系统)优先级也将偏后;核心交易数据库系统也暂不考虑云化;视频应用数据量大,需要考虑在虚拟化环境的IO性能;其它应用,评估一个,成熟一个,迁移一个。

也就是说,未来首发集团的云化之路将秉承:应用上云需要统一规划、循序渐进的原则。

按照:选择――排序――评估――验证――迁移的顺序逐步进行。先一站式服务平台的应用(协同办公、合同管理等),其次是集中管控平台(人力资源、财务、计划预算等),再是非核心建管养系统(工程建设管理、养护管理等),最后考虑核心收费系统。这样稳扎稳打的做法将确保集团的每一个信息化新动作都是稳健的。

至于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改造部分,将基于云平台虚拟化技术,实现计算存储网络的虚拟化、资源共享、灵活分配。采用超融合资源池技术,实现业务服务器的整合和调配,集中化以及基于策略的管理,以适应快速发展的业务需求。利用原有刀片服务器及SAN存储设备、搭建虚实结合的私有云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