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慧乡村旅游建设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慧乡村旅游建设方案范文1
随着全域旅游的稳步推进和大众旅游新时代的到来,旅游正成为民众普遍的生活选项,这对城市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国务院《“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并把它作为推进提升旅游业发展质量的重要抓手,可见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对提升城市旅游目的地形象、增强旅游产业整体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是在政府主导下,社会和企业共同参与,用智慧化的手段进行信息和资源的整合,实现对公共服务的运营和管理,从而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游客的智慧体验。国家旅游局《关于实施“旅游+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通知》别指出要加强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引导智慧旅游的创业发展。以智慧旅游为切入开展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安徽省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发展现状
(一)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发展统筹规划,技术资金支持有待加强
安徽省不断深化旅游改革,重视完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相继出台了《安徽省旅游公共服务三年规划》、《安徽省智慧旅游建设顶层设计方案》、《安徽省智慧旅游发展行动计划》等文件,计划在2020年前实现“一核(安徽旅游大数据中心)集散,一台(安徽旅游综合服务平台)供给,一网(安徽旅游网)联通,一机(皖游通)在手”。通过一系列总纲性规划和具体计划,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法律层面的保障。但智慧平台建设需要借助云计算、北斗卫星定位、4G、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支持,资金投入力度需要加大。
(二)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初步建成,功能开发有待完善
安徽智慧旅游综合服务平台和移动综合服务平台(“皖游通”)对外开放,综合服务平台包括智慧政务、智慧服务和智慧营销三大块,内容有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查询、旅游大卖场、数字体验馆等业务系统。可实现对旅游景区、星级酒店、旅游线路、旅游商品、演艺项目等不同旅游信息数据的查询。但服务平台的信息传播方式创新性不够,旅游互动交流社区形式单一,游客对信息处理的能动性开发不足。
(三)依托大数据技术初步建成旅游产业监测与应急指挥中心,但平台互通互联性不够,行业监测力度不强
第一,平台对旅游企业、旅游市场、旅游项目和相关服务点信息进行标准化分类与采集,已经初步实现全省旅游经济运行总体情况、旅游客源市场情况、旅游项目建设情况、全部5A、部分4A景区的视频监控等信息数据的接入。但平台采集的数据更多集中在旅游行业企业内部,与相关单位如气象、环保、工商、保险等部门信息对接质量有待提高。同时省级和市县级旅游数据互联互通不畅,未能充分实现数据的综合统计、分析、展示和服务。第二,旅游公共服务供给评价体系不健全。对旅游市场和企业的监测主要体现在游客容量、景区环境等数据的采集和预警,对旅游业态运营的监督力度不够,对旅游市场的服务质量、游客满意度、旅游安全等评价体系指标的数据采集和预警有待加强。
(四)旅游交通网络初步形成,智慧交通开发力度不够
安徽省大力推进旅游交通“最后一公里”通达工程,旅游通达条件实现新改善,16个市中有13个市通上高铁;高速公路通达16个市,98%的县区半小时内可上高速;依托合肥、黄山两大机场,开通了50多条境内外航班。交通枢纽、交通干线到旅游景区、乡村旅游区的道路舒适度和便捷度提高。智慧旅游建设不完善已无法满足游客对旅游交通快速增长的需求,特别是自驾车旅居车旅游的兴起对智慧旅游交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安徽省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优化措施
(一)推进智慧交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助力自驾车旅居车旅游新形态
智慧交通公共服务体系可以从交通信息服务系统、交通信息监测系统和交通安全应急系统三方面抓起。第一,利用GPS定位、语音导航、云计算等技术采集和整理安徽省各旅游景区、饭店、购物点等旅游市场各要素的地理位置和信息数据,将其导入交通公共信息服务系统,向用户提供可视化的查询分析方法,使得在对电子地图进行信息查询的同时,同步显示图片、文字、视频和音频信息,增加距离量算和最短最优路径查询等功能,并根据用户的查询轨迹分析用户的行程安排,为用户提供多种交通行程规划和建议。第二,建设交通信息监控系统,为出行提供便利。以视频监控、车牌识别、泊位引导、无线传感、测速仪等监控设备实时监测旅游交通信息。例如各旅游交通主干道车流量信息、路况信息、停车场泊位信息、旅游景区游客容量信息等,实时与游客进行信息互动和交通路线变更建议,缩短旅游交通时间。第三,交通安全是旅游安全的重心环节。将交通部门、保险部门等与旅游发展相关的单位引入旅游交通体系中,对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等进行有效处理的交通应急安全系统的建设,实现网上在线办公,能实时解决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出现的交通麻烦,解决后顾之忧,提高旅游愉悦度。
如今自驾旅游不断兴起,自驾车旅居车旅游形式已经成为当今旅游的一种时尚。2012年沪苏浙皖联合发展房车营地,根据《长三角房车旅游发展大纲》,安徽省计划建设40处房车营地,其中合肥15处、黄山10处、马鞍山5处、芜湖5处和亳州5处,芜湖龙山房车露营体验公园和黄山奇瑞房车体验公园已建成运营。利用智能交通服务系统移动平台提供自驾游线路导航、交通联系、安全救援和汽车维修保养等配套服务,为安徽省旅游新业态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交通保障。
(二)推进智慧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用户交互式体验
安徽智慧旅游综合服务平台信息服务已初具规模,可以从平台功能、信息传播效果两方面来加强。第一,增加服务平台的功能。完善旅游公共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加强对旅游产业的运营监管,实现对旅游景区的门票预约和客流预警等。第二,提高服务体系信息传播的效果。新媒体在旅游行业的广泛应用拓宽了旅游信息传播的渠道和途径,但信息传播的效果还需优化。目前安徽省智慧公共信息服务体系以文字和图片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内容,可以利用三维建模仿真、360实景照片或视频等技术将虚拟体验和角色扮演融入到信息传播方式中,增强用户的信息互动。例如,服务平台可以实时显示景区游客量、实时画面数据和宣传片展映。利用GPS定位技术直接进行语音导游导览;进入景区,电子验票即可进入免费 wifi 全覆盖,点击景区触摸查询屏,可显示附近景点、美食、购物、娱乐场所的实时画面,介绍旅游攻略计划;进入旅游商店,扫描商品二维码可以进入虚拟互动的艺术空间,感受商品的特色和氛围;进入智慧酒店,在取房卡机前自助取卡,以客房电视为人机互动的载体,宣传酒店信息和旅游咨讯,推荐明日旅游计划表等等。
(三)推进智慧旅游商务体系建设,打造智慧旅游大卖场
围绕安徽省“美好安徽、迎客天下”的形象宣传,利用智慧服务平台为旅游交通企业、旅游景区、旅游饭店、旅游商品等行业产品提供营销的环境。第一,服务平台搭建起旅游企业与游客之间的B2C平台,旅游企业与及其他相关企业的B2B平台,为旅游产品网络交易提供便利。第二,服务平台可整合旅游资源,展开联合营销。安徽省推出的以皖南旅游示范区为核心的“1+5行动方案”已全面展开,牵头发起中国山岳旅游联盟,沪皖蒙旅游区、鄂豫皖大别山红色旅游区、长三角旅游区的区域合作也取得新进展。借力区域合作,推动旅游产品的联合销售。第三,推动智慧“农家乐”,打造安徽特色品牌。安徽省计划创建1000家四星级以上农家罚培育发展100个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服务平台将各“农家乐”的地理特色、交通路线、消费情况等信息和在线预订和支付结合起来,实现特色产品一体化营销。第四,推进智慧导游。导游员在服务平台上在线注册,游客自由选择导游,旅行社、导游员和游客通过服务平台实现工作互动。黄山市“棒导游”APP的率先启用为安徽省智慧导游的推进提供宝贵经验。第五,多种智慧商务系统结合,实现全方位、立体化营销。除了服务平台之外,结合移动服务平台、触摸屏、数字电视、12301旅游热线电话等设备,同时利用第三方旅游商务网站资源,共同推进旅游产品的营销。
(四)加强智慧监管和应急指挥体系建设,保障旅游质量与安全
将行业监管和应急指挥体系与智慧旅游相结合,可加快行业监管的时效性,提高安全应急处理效率,保障旅游各方的权益。第一,建设旅游行业监管平台,完善导游服务监管系统、旅游投诉处理系统、旅游质监执法系统、旅游企业审批系统、旅游诚信系统等。例如,旅游活动过程中采用电子接待计划书和电子旅游合同,利用手机移动终端动态采集旅游团的活动轨迹,与电子接待计划进行比对和数据分析,作为导游服务监管和处理游客投诉的依据。第二,建设旅游应急指挥平台。安徽省以山地、丘陵为主体,山岳型旅游景区较多,旅游安全事故救援难度大。应急指挥平台建立覆盖旅游目的地的实时数据和影像信息采集系统,做好客流预测预警,建立上下联动、横向贯通的旅游救援网络。通过智能播报向游客提醒警示,通过定位导航、摄像头等设备实现旅游活动的可视化,通过智能报警设备及时处理游客的求救,通过环境监测及时做出安全预警。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应急指挥平台第一时间联动救援网络相关单位,建立远程控制,争取救援时间。
(五)加强旅游便民惠民服务的智慧化
智慧旅游便民惠民服务建设体现出旅游公共服务的公益属性。第一,在市民、游客主要活动区域提供无线网络的免费全覆盖。第二,在服务平台上开展门票折扣、旅游积分兑换、免费电子书报阅读等惠民活动。第三,构建虚拟旅游体验和互动交流社区。例如,滁州市可以利用市民对电视剧《琅琊榜》的追捧,在服务平台上打造“麒麟才子游琅琊山”的3D交流社区,并增设景观的3D体验模块,用户可在社区中自主发表合法言论,即对景区进行宣传,又不失为一项惠民的举措。
三、结语
智慧乡村旅游建设方案范文2
一、智慧旅游发展现状
(一)智慧旅游概念研究现状
众所周知,当IBM公司首席执行官彭明盛在2008年首次提出“智慧地球”一词之后,便引发了对“智慧旅游”的研究热潮。从研究情况来看,国际上鲜有把智慧旅游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核心战略,而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把游客广泛参与、游客与旅游目的地的深层次关系,以及旅游业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中的作用等作为关注的重点,来探索旅游智慧化进程带给旅游业的整体利益。总的来说,主要关注智慧旅游在实践中的应用。例如,2000年12 月 5 日,加拿大旅游业协会的菲利普斯(Phillips)把智慧旅游定义为 “简单地采取全面的、长期的、可持续的方式来进行规划、开发、营销旅游产品和经营旅游业务。”在他看来,发展智慧旅游需要智慧的管理策略和营销技术,根据游客需要,及时传递信息。与国外相比,国内学者主要关注理论方面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一是以马勇、姚志国等为代表从“技术应用论”的角度,对智慧旅游进行定义,他们认为,智慧旅游以人本、绿色、科技创新为特征,利用云计算、物联网、高速通讯技术等信息高科技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与服务方式,改变人们的旅游消费习惯与旅游体验,从而成为旅游发展与科技进步结合的世界时尚潮流。二是以张凌云、史云姬等为代表,从“管理变革论”的角度解读智慧旅游,认为智慧旅游的目的是提升服务水平,改善旅游体验,创新旅游管理模式,提高旅游资源利用效率,进而促进整个旅游行业的发展。把智慧旅游定义为是基于新一代的信息通信技术(ICT),为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提供高品质、高满意度服务,而实现旅游资源及社会资源的共享与有效利用的系统化、集约化的管理变革。纵观上述内容,国内学者在概念方面存在共识,他们都赞同智慧旅游的发展依赖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等信息高科技技术,通过对新技术的应用来改善旅游发展模式、管理方式、旅游服务质量。
(二)国内智慧旅游的发展方式
国内旅游业发展相比西方国家时间较短、经验不足、资本基础较薄弱,因此,国内在智慧旅游建设方面政府起主导作用,主要借助于政府的力量,形成国家和地方规划,整合旅游相关资源,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指导、协调市场主体参与的智慧旅游体系建设,激励旅游企业的技术创新,从而实现智慧旅游的跨越式发展,完成西方发达国家在过去数十年方才完成的旅游业变革。在国内,智慧旅游已被纳入“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体系之中,2009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国发[2009]41 号) ,在这一精神指引下,旅游业开始寻求以信息技术为纽带的旅游产业体系与服务管理模式重构方式,以实现旅游业建设成为现代服务业的质的跨越,受智慧城市的理念及其在我国建设与发展的启发,智慧旅游营运而生。另外国家旅游局还部署了“智慧旅游城市”的试点工作,确定洛阳等13个城市为首批“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在这一机遇下,洛阳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智慧旅游发展计划。
二、城市智慧旅游基本架构分析
从城市的角度来看,城市智慧旅游可视作智慧城市信息化的一个重要子系统,简单的来说,智慧城市是一棵树,而城市智慧旅游是这棵树的一个树杈,为实现智慧旅游的某些功能可借助或共享智慧城市已有的成果。因此,城市智慧旅游的架构体系依托智慧城市的发展。“智慧城市”是将物联网感知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等融入“数字城市”中,从而实现对“数字城市”的质的提升与飞跃,达到经济上健康合理可持续、生活上和谐安全更舒适、管理上科技智能信息化,真正实现人与城市的完美融合。而城市智慧旅游就是借助智慧城市的技术基础设施整合旅游资源和旅游产业链,为旅游市场主体的旅游活动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其基本架构主要包括技术层、应用层、产业层和关联层。智慧旅游的技术层就是指智慧城市依托的新技术在智慧旅游中的应用,包括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它为城市智慧旅游的根基,也是智慧旅游的来源。应用层是指技术层与旅游要素相融合,即把新兴技术运用到旅游要素中,为智慧旅游的科学有效发展提供依据,从而实现旅游资源分析智慧化、旅游服务智慧化、旅游环境智慧化、旅游营销智慧化、旅游接待体系智慧化等等。产业层是指通过渗透在旅游业各个市场中的智慧因素而实现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的丰富,不仅包括智慧要素在原始旅游产业和部门中的实践,而且还包括智慧城市背景下带来的新的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的兴起。关联层就是指上述所提到的,城市智慧旅游是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其存在是与智慧城市的其他部件相互关联在一起的。一方面,智慧旅游的构建体系与其他智慧产业体系都依赖于智慧城市的感知层和技术层,实现基础设施和资源的共享;另一方面,旅游业是一个关联度很高的产业,相应地,智慧旅游体系构建同时也需要借助与旅游相关的其他产业智慧化体系的构建。
从上述城市智慧旅游的基本架构体系来看,其设计重点应落实在三个方面:一是充分利用城市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各种旅游信息资源,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旅游产品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的挖掘;二是要慎重选择城市智慧旅游各个项目的商业模式,形成良好的产业效应;三是要紧跟新科技发展步伐,注重云计算、云存储及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通过云平台的方式整合城市各种文化旅游资源,形成一个城市的旅游云,整体提升智慧旅游的建设水平。
三、探研洛阳市智慧旅游体系建设
(一)体系构建的可能性条件
洛阳市智慧旅游体系构建条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洛阳是国家首批智慧旅游试点城市之一,在智慧旅游的建设过程中,中央政府和当地政府起主导作用;二是洛阳市有良好的旅游资源,游客量大,为满足深入体验的需求,游客对旅游服务信息的要求全面而便捷,洛阳市智慧旅游体系的构建有强烈的市场需求;三是自洛阳被确定为“国家首批智慧旅游试点”之一以来,洛阳市政府着手进行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确立了以云计算架构建设综合数据中心的思路,建设支撑旅游产业及公共服务数据库,目前全市智慧旅游综合数据库已相当完善,并且全市3A级以上景区推进数字化景区建设,为游客提供无线上网、自助导游等智慧化服务,可以看出近年来洛阳市智慧旅游的发展已具规模;四是洛阳目前已制定了《洛阳市智慧旅游城市工作方案》《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方案》,确定了“1个中心(旅游综合基础数据库暨云计算中心)、1个基础(智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4个平台(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智慧旅游综合监管平台、智慧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和智慧旅游市场营销平台)和8个智慧旅游业态(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饭店、智慧旅游餐饮、智慧旅游购物、智慧旅游乡村、智慧旅行社、智慧旅游交通、智慧旅游娱乐)”的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总体框架,本文希望结合政府的建设框架,提出自己的构建体系,以期为洛阳市智慧旅游体系的构建贡献一份力。
(二)洛阳市智慧旅游建设目标
智慧旅游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为满足市场活动主体个性化需求,提供便捷而全面的高品质服务,除此之外,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旅游企业、政府管理等方面的运用,从而实现旅游资源及社会资源的共享与有效利用的系统化、集约化的管理变革。因此,洛阳的智慧旅游也应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以政府为主导,通过智慧旅游体系的构建,来改善游客的旅游体验,改进旅游企业的管理模式。由以上定义可以看出,洛阳市智慧旅游建设服务的对象主要为大数据时代下的游客、与旅游相关的行业、当地旅游资源。对于游客来说,智慧旅游建设目标主要是让不同类型的游客拥有更加智能便捷而又愉悦的旅游经历;对于相关行业,主要是为旅游行业以及相关行业管理提供更高效、智能化的信息服务平台;对于旅游资源,主要是促进洛阳市自然、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创新旅游产品,使洛阳旅游资源拥有更强的生命力,构建洛阳旅游文化云。
(三)洛阳市智慧旅游总体构想的设计理念
洛阳市智慧旅游总体构想的设计理念主要是为实现旅游的智慧化而提出的。洛阳市智慧旅游应在技术、应用层的支撑下,构建资源统一管理、信息共享、应用广泛而便捷的城市智慧旅游总体架构,重点建设数据库,数据库是智慧旅游的生命线,没有数据的智慧旅游只能是空中楼阁。洛阳智慧旅游应确立以云计算架构建设综合数据中心的思路,建设支撑旅游产业及公共服务数据库,建立包括旅游公共服务数据、产业数据和综合管理数据交换系统。以数据库为基础的同时,还应以中央管理平台为中心,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统辖与旅游相关的各个方面。
(四)洛阳市智慧旅游的总体架构体系
洛阳市智慧旅游的总体架构是:在完善智慧城市基础公共保障的前提下,主要分为旅游相关主体应用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两大层次,并统一在中央管理平台之下。
如图1所示:
1、旅游相关主体系统
在洛阳智慧旅游总体规划体系中,旅游相关主体系统包含游客、景区、旅游社、饭店、其他服务者以及政府部门六大主体对象以及一套安全保障体系,实际上他们不仅是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智慧旅游中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智慧旅游主要是深化旅游体验和提供智能服务,因此,“游客”与“政府部门”在该系统中处于主要地位,而景区、旅行社、饭店以及其他从业者在该系统中作为游客体验与政府管理的实际载体而存在,共同组成智慧旅游的服务业者。可以看出,旅游业各个主体之间联系贯通,使智慧旅游主体更显完善而全面。智慧城市基础公共保障则包含智慧环保、公共安全、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突发事件智慧防控六个方面,该体系虽不完全直接隶属于智慧旅游的主体系统,但对智慧旅游主体的运作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1)游客
主要是指使用洛阳智慧旅游网络平台的游客,他们通过旅游年票、移动应用终端APP、信息服务触摸屏、智慧旅游咨询预订查询终端等进入并访问洛阳智慧旅游系统,以获取所需要的旅游相关资讯和智能服务。
(2)景区
洛阳自然景区和人文景区资源丰富,游客量大,在智慧旅游发展的基础上,洛阳景区着手进行智慧化建设,该系统主要包括手机二维码电子门票、无线旅游平台、景区客流动态监测系统、景区信息系统、旅游资源管理系统、景区定位导航系统等。
(3)旅行社
通过建立一个统一的管理系统,整合各种相对分散的旅行社业务信息、资源,为旅行社提供统一的界面、工作环境以及一种快速安全的数据交换标准,并做到及时汇总与更新,使旅行社业成为一个有机的、紧密联系的、高效的、共享的整体。旅行社信息系统主要是为旅行社以及服务对象构建一个完整有效的信息系统。
(4)饭店
饭店信息系统包括顾客数据管理系统、客房服务系统、饭店内部运营系统等子系统,目的是便于饭店的正常运营和管理,以及维护旅游者的权益。
(5)其他
这类旅游从业者,主要包括旅游在线服务商、各种服务业者,他们通过智慧旅游系统获取精确的旅游资讯,服务于旅客。具有代表性的系统是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
(6)政府部门
主要是指旅游行业管理部门,该信息系统主要包括旅游门户网站集群、智慧旅游指挥系统、12301旅游服务热线、智慧行政办公系统、旅游行业监督管理系统。特别是洛阳市政府部门近期开通的智慧系统统辖全局,即可对景区客流动态进行实时监控,也可通过旅游车辆GPS系统实现对旅游团队的监控,使洛阳旅游业在一个整体的框架内有条不紊的进行。
(7)公共保障
智慧城市基础公共保障则包含智慧环保、公共安全、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突发事件智慧防控六个方面,该系统的建设是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整合城市资源,为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旅游业等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为市民和游客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2、技术支撑体系
技术支撑体系主要包括旅游信息资源数据库和基础服务系统,统一为旅游相关主体应用体系提供全面而强大的支持服务。
(1)技术层
该体系中的技术层就是指智慧城市依托的新技术在智慧旅游中的应用,包括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它为城市智慧旅游的根基,也是智慧旅游的来源。
(2)旅游资源数据库
CIS数据库、游客资源数据库、旅游资源数据库、与旅游相关的交通等行业数据库等都是典型的旅游资源数据库,洛阳智慧旅游建设总体构架设想是从大旅游的格局以及旅游信息化整体和全局出发,目的是实现各种旅游资源的整合,在全市范围内制订标准与规范的数据,建立有效的旅游资源共享机制,数据库资源实现分级管理。
(3)智慧旅游公共服务系统
该系统包括呼叫中心、数据挖掘与决策支撑、地理信息服务、智能服务、融合通信服务等方面。从包含的内容来看,该部分就是一个信息接口平台,被旅游相关主体对象所使用,能够统一管理和智能调度各种旅游资源,并提供旅游资源调控、运行态势监督、资源使用、统计旅游情况预测等功能。
3、中央管理平台
智慧旅游中央管理平台在功能上是作为洛阳智慧旅游的大脑和枢纽,在整个智慧旅游总体架构中起到匹配、整合、协调、联动各个旅游相关主体应用系统和管理系统的作用,在实现智慧旅游各子系统相关高层业务数据统一抽取、融合共享的基础上,与多种配套保障体系相互配合,对景区、饭店、旅行社等旅游主体应用系统进行统一协同管理,实现多系统间的信息共享、协同联动,并为旅游行政管理单位人员提供统一的入口,以进行旅游行业监控与管理。
四、结语
洛阳作为全国首批“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之一,通过科学的智慧旅游规划和总体架构设计,顺利地推进了智慧旅游建设的进程,目前已完成了智慧旅游网站集群提升、12301旅游咨询服务热线提升、入境关怀、智慧旅游移动应用终端APP(洛阳旅游指南)、智慧旅游咨询预订查询终端等15个项目建设任务,同时智慧旅游指挥中心正在线运行,洛阳市政府正积极加快智慧旅游主体建设。纵观洛阳智慧旅游的发展,景区、饭店、旅行社等相关主体基本上已实现智慧的管
智慧乡村旅游建设方案范文3
前言
扶贫开发事关人民福祉,也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乡村旅游扶贫成为了一种新型扶贫方式,与传统扶贫方式相比,具有投入小、门槛低、带动性强、覆盖面广、效果好、持续性强、返贫率低优势,成为了扶贫攻坚战中的重要抓手。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过去粗放型扶贫的效果不明显,扶贫需要精准化。然而,当前乡村旅游在实现精准扶贫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扶贫效果不理想,距离扶贫目标还有较大差距。为此,必须打造乡村旅游升级版,通过精确帮扶,精准施策,实现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互相推动与提升。
一、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困境
(一)规划开发不合理
近年来不断打出鼓励和支持乡村旅游发展、推动扶贫脱贫的政策与口号,使得全国很多地方都掀起了乡村旅游开发热潮,乡村旅游投资也随之大热,2014年全国乡村旅游实际完成投资1634亿元,同比增长69%;2015年全国乡村旅游实际完成投资2612亿元,同比增长60%。但乡村旅游投资火爆也使得乡村旅游盲目开发规划,二八定律开始现象,大量一哄而上的项目中,80%最终难以持续或实现盈利,发展困难。
(二)基础设施不完善
乡村旅游本身依托于乡村存在,广大乡村特别是一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乡村的建设与开发远远落后于城市,很多乡村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的情况,包括交通道路情况差,停车不方便,网络信号差,卫生环境恶劣等等,大大影响了游客的可达性、便捷性和舒适度。
(三)服务管理不规范
一方面,缺乏专业的人才;随着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地区的青壮年、有知识有文化的劳动力大量流失,乡村常住人口以老人、小孩和妇女为主,而外来的高层次专业人才不愿进入农村就业,导致乡村地区缺乏素质和能力较高的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服务管理水平低下。另一方面,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与监督机制,服务不规范,造成服务乱象。
(四)旅游产品不精尖
乡村旅游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乡村旅游的发展速度较快,各种乡村旅游形式大量涌现。在这一过程中,有些地区盲目效仿他人成功模式与案例,开发同类型产品,缺乏本地的特色,导致产品的重复率高,雷同现象严重,难以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而有的乡村则仅局限于某一旅游形式或项目,产品结构单一,游客的参与度不高,旅游的体验性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旅游收益不乐观。
(五)宣传力效不理想
乡村旅游产品的宣传力度不大,宣传效果不佳。乡村旅游的开发与发展风生水起,但很多地方在宣传方面没有建立多种营销渠道和宣传方式,特别是在当前网络自媒体的影响下,传统的营销宣传方式已经丧失了优势。同时,有些地区乡村旅游点在宣传上各自为阵,宣传的声音不够大;加上中小乡村旅游地发展起步慢,资金有限,宣传的高度和平台不够。没有良好的营销宣传,难以树立自己的知名度和品牌。
(六)旅游扶贫被动化
乡村旅游居民参与度低,扶贫能力有限。有些贫困人口是由于不具备劳动力、劳动能力低下、知识文化水平低、身体健康状况差等原因造成的,他们很难参与到乡村旅游中,无法分享乡村旅游发展红利。被动地接受政府分配的扶贫资金,而不是主动参与到乡村旅游的服务工作中和投资建设中,积极性差,导致外部投资进入,旅游漏损严重,缺乏脱贫的内动力。
二、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提升途径
(一)实施“旅游+”战略,加大乡村旅游的带动能力
1.做好本底产业,抓住旅游势头。要想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来进行精准扶贫,不能依靠纯旅游产业来实现,而是要做好做强自己的本底产业。在乡村旅游发展中,乡村的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都是其发展的基A。乡村旅游的发展应该是从这些本地产业出发,开发出相对应的旅游产品,例如果蔬采摘、农业观光、农家乐等,把旅游当成一种更好的营销方式与途径。
2.盘活当地资源,形成产业链条。乡村旅游的发展要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首先,要把当地的旅游、农业、林业、交通、扶贫等各领域的资金资源加以整合统筹,集中扶贫,落实到村、到户、到人。而在产品打造上,要重点开发自身的特色资源,不忘挖掘周边的其他资源,打造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的乡村旅游产品。通过“旅游+山水田园+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特色餐饮”、“旅游+民族风情+民俗体验+特色农业”等多元形式,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加强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联动,延长产业链,扩展利润链,获得旅游效益最大化。
(二)加强社区参与,增强乡村旅游的内生动力
首先,转变当地居民的观念,转变乡村旅游发展方式,允许和鼓励广大社区居民返乡工作和创业,不再主要依靠外来投资,而是更多地利用当地存量资本和返乡创业资本,提高当地居民在旅游开发中的主人翁地位。其次,政府要创造社区参与的良好条件,为社区参与提供各项支持。要求当地政府制定政策,对贫困居民在小额贷款、土地流转、宅基地抵押等方面给予特殊优待,并对贫困居民给予适当的专业培训,提升技能,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旅游经营与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从根本上实现旅游脱贫。
(三)注重引智扶智,提升乡村旅游产品品质
1.重视人才引进,建立科学机制。缺乏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很多地方乡村旅游发展的瓶颈,也制约了旅游扶贫的实现。那么,要把引进人才、加大培训作为乡村旅游扶贫的重要内容。要定期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分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工作性质,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得培养各类急需人才,从而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同时,在乡村旅游开发当中要重视对引进专业人才和专家进行指导决策,多次论证,避免做出错误的规划方案。
进一步要对管理机制进行规范。一是乡村旅游扶贫管理制度的建立,实行“依法扶贫”。二是乡村旅游扶贫项目资金申报、使用、验收、激励处罚、后续管理、纠纷处置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明确乡村旅游扶贫资金支持的对象和范围,建立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相关部门的联席制度。三是专业有序的合作制度的建立,明确各方在市场开拓、质量管理、教育培训、价格管理、投诉处理、利益分配等方面的职能和作用。
2.建设智慧乡村,打造高端产品。互联网和移动智能时代,人网络和手机等的使用越来越深入人们的生活,智能化服务越来越被人们所依赖,打造智慧乡村旅游是大势所趋。首先,要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做到交通道路通达,路况良好,以满足自动导航的要求。其次,进行线上营销和宣传。开通门票产品网上预订和购买渠道、在线支付方式等,运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进行线上宣传,利用自媒体的分享与点评功能扩大宣传力度。产品方面,“粗放型”的乡村旅游产品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要,应该关注现代旅游消费热点和需求,发展个性化、特色和、差异化的旅游业态,因地制宜,做到一村一品、千村千面。不断创新,引入新的技术与理念,使得乡村旅游向更高层次发展,更好地扮演精准扶贫角色。
三、结语
智慧乡村旅游建设方案范文4
一、“互联网+”制造(牵头单位:市经信委)
(一)抓住省、市两级与腾讯等优质平台企业合作契机,推进“互联网+四川制造”、“四川云网”等公共服务平台德阳子平台建设,加快德阳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服务平台建设。(责任单位:市经信委)
(二)建设包括基于“互联网+”的研发设计体系、基于云模式的供应价值链协同体系、基于支撑价值链重构的服务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基于大数据的企业资源管理与决策体系。(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科知局)
(三)开展“互联网+制造”试点示范,加快我市企业与北京数码大方公司合作进程,在全省率先开展“互联网+智能制造”区域试点工作。(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发改委)
(四)开展物联网试点示范,鼓励制造企业利用RFID、NFC等新技术,提高生产智能化水平和社会供应链管理水平,强化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能力。(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委)
二、“互联网+”农业(牵头单位:市农业局)
(五)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完善部门监管、企业管理、公众查询三大平台,初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实现数据整合、交换和共享。(责任单位:市农业局)
(六)开展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物联网技术对畜牧水产养殖、果蔬大棚生产及农机提排灌等实施精准化作业示范,促进全市传统农业生产转型升级。(责任单位:市农业局)
(七)强化“三农”信息服务,通过12316“三农”服务热线、网站、手机APP等多种手段,提供及时精准的信息服务和指导,有效解决农村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责任单位:市农业局)
(八)大力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鼓励涉农企业、农产品市场、专业合作社等经济实体向线上发展,加快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建设工作。(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供销社、市农业局)
三、“互联网+”金融(牵头单位:市金融办)
(九)推进我市企业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合作,组织企业有效利用互联网金融新产品。(责任单位:人行德阳中心支行、市金融办、市发改委)
(十)积极推动第三方支付产业发展。积极引进支付机构分公司,支持第三方支付机构到我市开展业务,引导支付机构在防范风险前提下开展业务创新;稳步推进金融IC卡和移动金融在公共服务领域的行业应用,不断提升社会公众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及服务的认知度。(责任单位:市金融办、人行德阳中心支行、市发改委)
四、“互联网+”民生服务(牵头单位:市教育局、市卫计委、市民政局)
(十一)进一步完善教育城域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开展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与应用,培养和提高教师队伍信息化水平,丰富学校教育和大众社会化学习信息化资源。(责任单位:市教育局)
(十二)做好国家、省级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及省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省级数据中心建设地方配套工作,完善教育管理数据,重点推进全市中小学生学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和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及图书管理等信息收集整理。(责任单位:市教育局)
(十三)支持本地学校引进北京、上海、成都等地优质学校教育资源,引导偏远地区学校开设远程直播、录播和植入式教学活动,弥补教育地区化差异。(责任单位:市教育局)
(十四)搭建医疗卫生合作平台,完善网络医疗服务管理体系,设立市级网络医疗服务管理分中心,在管理体系内设立网络诊断技术服务中心,承担辖区网络医疗服务管理、指导和集中诊断等工作。(责任单位:市卫计委)
(十五)选取符合条件的医院开展网络医疗服务试点,为群众提供便捷的网络医疗服务。(责任单位:市卫计委)
(十六)开展居民健康卡建设工作,逐步实现医疗卫生服务跨地区、跨机构、跨业务“一卡通”。开展全市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筹建全市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与电子病历健康大数据互联互通共享平台,逐步实现个人健康自助管理、健康指导与评估、健康医疗预约等服务。(责任单位:市卫计委、市人社局、市食品药监局)
(十七)开展智慧社区建设工作,依托社区综合服务平台、社区便民服务站、网格化管理等平台,实现社区居民“吃、住、行、游、购、娱、健”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互动化和协同化。(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食品药监局、市商务局、市文广新局、市旅游局、市交通局、市住建局、市体育局)
五、“互联网+”电子商务(牵头单位:市商务局)
(十八)大力推进全市企业触网行动计划。实施“全企入网”工程,鼓励企业建立各类B2B、B2C大型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络营销业务,提高电子商务应用率。(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经信委)
(十九)打造德阳电子商务优势平台及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新型云商平台,大力实施电子商务聚集工程,加快电子商务集聚区建设。(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经信委、市发改委)
(二十)发展跨境电商,突出外贸电子商务平台作用,推动跨境电商模式不断创新。(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德阳海关、德阳检验检疫局)
六、“互联网+”物流(牵头单位:市物流办)
(二十一)加快推进德阳综合保税区建设,探索跨境电商物流服务平台、地方电子口岸及相关业务系统建设,重点开展跨部门综合性通关服务应用,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责任单位:市物流办、德阳海关、德阳检验检疫局、市商务局)
(二十二)推进企业物流信息系统、行业物流信息平台应用,大力提高物流业信息化水平,逐步实现物流企业与检验检疫、海关和交通管理部门以及港航企业和工商企业等信息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责任单位:市物流办)
七、“互联网+”交通(牵头单位:市交通局)
(二十三)提升综合交通运输服务品质。开展长途汽车和公交网络服务应用(网上购票、查询、充值等);协调推进ETC车道(三期)工程及全国联网结算工程建设;积极推进交通运行监测与应急指挥系统(二期)工程建设。(责任单位:市交通局、市经信委)
八、“互联网+”文化(牵头单位:市文广新局、市工商局)
(二十四)积极鼓励协调相关企业成立我市文化艺术交易所,鼓励、引导、支持我市小微文化企业积极加入四川特色文化创意产品线上平台,实现我市小微文化企业发展模式转变。(责任单位:市文广新局)
(二十五)建设基于互联网的集广告创意、品牌推广、媒体传播、配套商业服务、网上交易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广告创意产业平台,辐射全市广告业,形成产业集群,为德阳互联网广告业的发展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责任单位:市工商局)
九、“互联网+”旅游(牵头单位:市旅游局)
(二十六)加快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和智慧旅游试点景区建设,主动融入全省“一带一区”﹝即G5高速带(四川段)和大九寨环线旅游区﹞智慧旅游规划,重点做好绵竹、什邡沿山旅游观光带和罗江白马关景区的打造,完善并推广三星堆景区位置语音导览等智慧旅游应用。(责任单位:市旅游局、市科知局)
(二十七)加快构建和完善旅游应急管理体系,推进辖区内主要景区的应急管理平台建设。(责任单位:市旅游局)
(二十八)加快全市智慧旅游项目建设,建立健全德阳智慧旅游公众服务体系,建设智慧旅游中央数据库、智慧旅游管理平台、智慧旅游营销和电子商务平台。(责任单位:市旅游局)
十、“互联网+”创新创业(牵头单位:市科知局)
(二十九)积极引导设立“互联网+”创业投资基金。(责任单位:市科知局、市财政局、市国资委)
(三十)推进德阳市与腾讯战略合作,推广腾讯“众创空间”项目经验,探索建立德阳“众创空间”。推进金融创新孵化园建设,为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发展提供创新型金融信息化支撑平台,在全市形成浓厚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责任单位:市科知局、市经信委)
(三十一)结合成德绵同城化建设,积极协同和融合成都“科创通”创新创业科技服务大平台,加快成德产业协同发展,打造覆盖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全过程的不同服务需求的科技中介服务共享体系。(责任单位:市科知局)
(三十二)加大对外国际科技合作,发挥我市制造业骨干力量的辐射带动效应,加速提升我市制造业整体智能化水平,加速工业互联网产业链条上的机构在我市集聚,大幅度释放我市的整体制造产能,打造“德阳智造”整体品牌,扩大我市制造产业在国际市场的总体份额。(责任单位:市科知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委)
十一、“互联网+”政务(牵头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市经信委)
(三十三)统筹建设市级政务云平台,完成市级政务云顶层设计,制定购买服务指标体系,完成政务云基础平台的采购、测试和运行,初步实现全市新建政务系统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市经信委、市财政局)
(三十四)推进全市统一的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建设。继续推进完善德阳市企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工程建设,依托市级信息云平台建设,开发和拓展大数据(信用)服务,突破传统“征信”标准,延伸至行政管理、公共服务、商务消费等领域;适时出台云平台(大数据)模式下信用数据征集、运用相关办法,扩大社会信用信息及各项数据的运用规模,提升经济和社会应用价值。(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室、人行德阳中心支行、市工商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委)
(三十五)推进全市政府机构政务微信公众帐号体系建设工作,利用技术手段推进政府信息公开,促进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升政府的公共治理能力,打造开放型政府、智慧型政府。(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市经信委)
(三十六)建设各行政部门工商业务数据共享和交换平台。基于政务云推进工商业务数据与其他行政部门数据的共享和交换平台建设,为行政部门提供信息化平台和无障碍的网络交换环境,促进各部门业务系统之间的完全对接,实现业务数据共享。(责任单位:市工商局)
(三十七)推进电子身份认证平台建设和企业网上登记。逐步建立电子身份认证平台,为市场主体、个人、行政部门和其他机构组织参与互联网行政审批业务提供身份认证。利用电子身份认证平台进行企业网上登记。(责任单位:市工商局)
十二、夯实“互联网+”发展基础(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委)
(三十八)落实《关于加快推进宽带基础设施建设的若干措施》,重点解决宽带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面临的规划衔接难、光纤入户难、基站选址难、赔补费用高等问题。(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文广新局)
(三十九)以“宽带乡村”试点为契机,2016年全面完成宽带乡村工程,加快智能小区建设步伐,实现小区光纤全覆盖,光纤入户率达95%。加强基站资源整合和共建共享工作,探索多形式基站建设方式。加大三网融合投资力度,加快有线电视数字化和双向传输改造。(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文广新局)
(四十)加快推进德阳云计算中心建设。创新投资和管理模式,充分利用社会资金加快推进云计算中心建设。(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市经信委)
(四十一)大力开展“互联网+”相关技术和产品研发,发挥我市企业工业控制嵌入式软件开发优势,突破工业控制系统、工业传感器、工控芯片等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提高产品智能化水平。(责任单位:市经信委)
(四十二)建立市级层面“互联网+”协调推进机制,统筹“互联网+”、智慧城市建设等相关工作,协调解决重大问题。(责任单位:市发改委)
(四十三)建立跨领域、跨行业的德阳市“互联网+”专家咨询委员会,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撑。(责任单位:市发改委)
德阳市2015年“互联网+”重点工作安排
序号
领 域
工作内容
目 标
责任单位
一
“互联网+”
制造
智能制造企业试点示范
至少在1家企业中开展试点示范
市经信委、市科知局
数字化工厂示范应用
至少在1家企业中开展示范应用
市经信委、市发改委
制造业物联网项目试点示范
至少在1家企业中开展试点示范
市发改委、市经信委
二
“互联网+”
农业
选择农业生产基地开展农业物联网示范
至少在1家基地中开展示范
市农业局
在规模以上涉农流通企业和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展电子商务应用推广
电子商务应用率均达到60%以上
市商务局、市供销社、市农业局
三
“互联网+”
民生服务
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建设、完善德阳市教育资源公共平台与德阳市教育管理平台,并积极开展相关应用。
两大平台初步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市区学校学生配置计算机达到生机比10:1,市区学校教师计算机配备率达到75%;全市“优质教育资源班班通”覆盖率达到65%。
市教育局
开展优质教育资源网络信息化合作项目
至少开展1项合作项目(成都市泡桐树小学与中江县集凤镇石垭子村小学的网络信息化合作)。
市教育局
开展网络医疗服务试点
至少选取1家医疗机构开展试点(德阳市人民医院),实现预约挂号、移动支付等应用服务。
市卫计委
四
“互联网+”
电子商务
实施“全企入网”工程
规模以上工业生产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率达到50%以上,规模以上商贸服务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率达到80%以上。
市商务局、市经信委
开展德阳电子商务平台及电子商务聚集区建设
电子商务集聚区建设项目年内开工1个,打造具有行业优势的电子商务平台3个,其中涉农平台1个。
市商务局、市经信委
五
“互联网+”
发展基础及
政务
依托社会资金开展德阳云计算中心建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统筹构建市级政务云平台。
政务云平台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
市政府办公室、
市经信委、市财政局
依托腾讯公司开展德阳“微信+城市服务”项目建设
实现德阳首批单位微信“城市服务”项目上线
市政府办公室、
智慧乡村旅游建设方案范文5
柳州的独特魅力,不仅来自于它厚达千年的文化积淀和融汇古今的山水灵气,也来自于其海纳百川的开阔胸襟及持之以恒的创新思维。
从全国现代城市之林看柳州一一这座西南工业重镇从工业城市向智慧城市蜕变的过程,不但备受瞩目,更令人振奋。而推动这一蜕变的内在动力,亦耐人寻味。
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正有效推进,柳州在国际国内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但尽管如此,柳州的城市建设与管理也面临着和全国大多数城市同样的问题和挑战:城市如何转型,如何高效管理,如何保障平安,又如何缓解日益拥堵的交通,等等。这些都真实地摆在了柳州市城市管理者的而前。
为此,柳州市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快城市建设,为柳州城市发展“保驾护航”,进而保障整座城市的高效运行。2013年8月,柳州市成功入选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随后更是大刀阔斧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诸多的智慧应用项目逐渐落地并正式投入使用,不但得到了柳州市民的积极拥护,也给整个城市带来了生机。
“爱城市”为智慧柳州“开局”
随着当地智慧城市建设有序推进,“智慧柳州”雏形初现。2013年6月底,广西“智慧城市”掌上门户柳州“爱城市”率先启用,市民通过手机登录网站下载客户端一一“爱城市”,即可享受智慧应用带来的信息化便捷服务。作为广西第一个丌通使用这一信息化应用的城市,柳州成功实现了智慧城市建设走入寻常百姓生活的重要转折。
据悉,“智慧城市”掌上门户是中国电信广西公司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区各市的‘智慧城市’掌上门户均以‘爱城市’为统一服务品牌,在柳州称为‘爱城市・智慧柳州’”,中国电信广西公司政企部总经理刘健称。
根据介绍,“爱城市”提供了涉及政务、产业、民生三大领域的78个栏目应用服务(不同城市略有差异),涵盖了政务、新闻、交通、民生、娱乐、便民、生活、旅游、就业等众多领域。而柳州的“爱城市”掌上门户已经完成八个大类66个栏目的信源接入,市民只要登录“爱城市”,即可查看交通,票务,酒店、餐馆预订,电费、公积金查询,掌上营业厅等信息。今后,该系统还将进一步完善拓展,实现包括交通违章查询与罚款缴纳、加油等在内的六大民生应用。
此外,让人倍感亲切的是,柳州的“爱城市”平台还积极与当前广西大力推行的“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并开设“清洁乡村”等栏目,将智慧城市门户作为活动“信息专栏、管理监督、民众参与”的应用工具。现阶段,“爱城市”已经开发提供了“村风村貌公开、村务公开、随手拍”等信息应用。
“可以说,今后市民只要在手机上装上软件,就可以掌握整个城市。”刘健告诉记者。这将意味着,今后柳州的市民只要带手机出门,可以不怕堵,可以随意挑选餐厅,甚至“足不出户”就可以查询医院、挂号和缴纳水电、煤气费,精彩生活随“触”可享。
应该承认,“爱城市”掌上门户建设的核心是信息源的统一规划和整合。当前,柳州市政府大力支持并推进该门户的建设,主导信息源整合工作,破除各部门、各行业间的信息壁垒和篱笆,打通信息孤岛,使其门户建设成为全区“智慧城市”掌上门户的应用标杆。据统计,目前柳州在用“爱城市”的用户已达2万多户,俨然为“智慧柳州”建设开创了良好局面。
“数字城管”成智慧柳州“大管家”
“利用科技手段加强城市管理”,柳州市委书记郑俊康表示。
在柳州,每年义多了一个节日,叫作“城市管理日”,时间定在每年的3月19日。原来,自从柳州市“数字城管”系统运行以来,犹如给城市增添了一对耳朵、一双眼睛、一个大脑中枢,把辖区内的大小“城事”尽收眼底,并得到了市民的积极响应。
近日,市民王女士真正体会到了“数宁城管”带来的便捷。她通过12319热线向数字城管办反映,西江路与静兰路东一巷交汇处的车行道上有井盖破损塌陷,存在危险。5分钟后,数字城管市容巡查员到达现场采集信息,随后便有相关工作人员前往现场查看,并在破损井盖附近设置了警示锥筒。如此迅速及高效地处理问题,让王女士不得不对市容巡查员伸出大拇指。
“所谓市民无小事。既然有市民反映了问题,这就意味着已经影响到了市民的日常生活,我们肯定要及时处理。”12319的负责人表示,热线开通一年多以来,很多责任单位的传统观念也开始得到转变,不但认可“数字城管”带来的方便与快捷,还积极参与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数字城管”这个“大管家”将柳州的城市建设管理得井井有条。
据了解,柳州市数字城管办充分发挥12319城市管理服务热线、门户网站、微信平台的作用,安排工作人员24小时值守,倾听市民呼声,耐心细致解答市民疑惑,及时反馈案件处理结果。
2013年全年,柳州市数字城管共受理案件信息达239万件,其中市容巡查上报19万件,“12319”数字城管热线受理投诉2万多件,视频监控抓拍1.5万件,网站投诉169件,结案率达到99.5%。该系统三年多以来总共受理案件信息60余万件,立案57.5万件,结案55万件;现场督查、督办解决无主危险窨井、雨水箅子、电杆垂线、管道堵塞等疑难和存在安全隐患的案件5万多件。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5月,“柳州是我家”城管公共微信平台正式开通,成为全区首个撇信政务服务平台,并与数字城管系统无缝对接,市民可通过微信平台,反映市政公共设施、市容环境卫生、城市交通秩序、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等城市建设管理问题。该微信平台运行9个多月以来,应答咨询投诉类信息近4万条,有效拓宽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渠道,同时降低了城市管理成本。截至目前,该平台吸引了2057位微友关注,应答市民咨询投诉类信息每月超过4000条。
不仅如此,“数字城管”通过运用“天网”视频和城管监控摄像头,设立视频抓拍坐席员,实时对全市主次干道、重点区域进行视频“巡查”,一旦发现城市管理问题立即抓拍立案,每天抓拍立案数由原来的20多件,增加到目前的50件左右。
“如今柳州‘数字城管’系统和公安局的天网资源共享,可对摄像头覆盖区域的环境卫生、市容市貌和城市秩序等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和管理,消除了管理盲区,基奉做到了当天问题当天发现当天解决。”柳州市城市管理信息中心负责人介绍,当问胚反映到责任单位后,对方是否到现场进行处理,两个小时后,信息中心就可调取天眼的情况进行监督。对于未及时解决的问题,指挥中心将截取现场画而予以挂网督办,限时整改。而针对那些比较拖拉的单位,他们一般采取多次督办的方式,直到对方最终办结。
该负责人还向记者透露,柳州市还将在2014年全力打造“帮帮您”平台,大大彰显“数宁城管”的服务优势,让市民更多地了解城市管理,更加积极地参与城市管理。
眼下,柳州“数字城管”网络还将再次扩大覆盖而,柳东新区二级平台已建成验收,进入试运行阶段;地理信息建库已获得柳州市发改委通过,建成后即可正式投入运行。据悉扩容后,柳州“数字城管”的覆盖范围将从原来的124平方公里扩展到170多平方公里。
“智能交通”为智慧柳州“护航”
多年来,柳州市形成了良好的交通环境,这要归功于当地实施的“畅通工程”。柳州市交警部门利用信息化建设与交通管理相结台来破解交通难题,已成为该市在改善交通环境方而的又一亮点。
近年来,柳州市建设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投入近5000万元。初步建成了区域远程信号灯控制系统、“高空高清”视频监控系统、高清电了警察自动抓拍系统、治安卡口监控系统等四大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具备区域道路交通信号灯远程协调控制、全天候无缝隙道路交通监控指挥等七项智能交通管理功能。
当下,柳州市智能交通建设集成了全市3000多个天网监控探头、115个“高空高清”视频监控探头、39处“电子警察”,成功实现了对市区主要路口、交通干道的实时监控;还建成了34个闯红灯抓拍“电了警察”路口,实现87个交通信号灯远程区域控制;并初步形成与柳州交通广播FM99.10电台直播联线和以交通信息诱导屏为主的交通信息及交通诱导系统。
此外,柳州市在借助科技力量加强交通管理实施“畅通工程”的同时,也不忘积极提倡绿色出行。2013年10月,柳州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的正式投入使用,有效缓解了市区道路交通压力,减轻了市区交通道路拥堵情况。此前经过初步统计,柳州市共有租赁自行车1000辆,租赁点47个,平均分布市区。而随着该系统越来越受到市民青睐,现今市区租赁点已扩展到100个,今后公共自行车租赁将遍布柳州的大街小巷。
而今在柳州,一个个创新举措的陆续出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柳州模式”交通管理,打造了鲜明特色的“畅通柳州”。“智慧柳州”时代正步步走近
近日,记者从广西柳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了解到,未来5年,柳州将投资70亿元建设16项重点项目,涉及民生、城市管理、公共服务和城市建设等方而。
作为2014年柳州市“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惠民项目,“城市一卡通”今年将完成第一阶段发卡任务。该卡既可以用于乘坐公交、出租车,还可以用于购物消费,甚至可以就医养老……对龙城的百姓来说,一卡在手就能享受涵盖衣、食、住、行智能化生活的梦想也即将实现。
据该市工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城市一卡通”建成后将在兼容原有各系统IC卡的基础上,对现有的各种卡资源进行全而整合。它是一种用于办理市民个人相关社会事务、享受政府公共服务和实现交易支付的多功能复合智能IC卡,具有电子凭证、小额支付、信息查询和存储功能,将被广泛地应用于政府公共服务、公用事业服务、商业金融服务等多个领域,“届时,凭借在城市之内实现互联互通的‘城市一卡通’项H,柳州也将正式步入‘智慧城市’时代。”
除了市民一卡通项目外,柳州市今年还将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编制“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方案、组建电予信息系统专业评审机构等方式做好技术支撑服务,并重点做好有限资金的分配,优先做好两个基础平台建设,即城市公交信息平台(“智慧柳州”云平台)和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大数据资源数据库)、网络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建设。
早在2011年,柳州市政府就与中国电信广西公司签订了“智慧城市”信息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十二五”期间,中国电信在柳州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服务上投入9亿元,构建全业务综合信息服务网络架构,通过3年时间实现城市光纤化,全市城区、乡镇兀线覆盖率达到lOO%,建成有线无线一体化的高速宽带网:同时争取5年时间,在政务、教育、医疗、交通等领域,广泛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智慧城市样板工程,并建成一批成熟的智慧应用项日,进一步推动柳州市山传统工业城向二三产业共同主导型城市转型。
事实上,柳州被确定为试点城市后,该市政府就迅速成立智慧城市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对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资金筹措、技术服务、监督考核和对外联络等工作进行全而领导,并制定了工作方案和联络员制度。同时制定的《柳州市智慧城市发展规划纲要》和《柳州市创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实施方案》,为实现“智慧柳州”的“智慧梦想”勾勒了“智慧城市”的发展蓝图。
智慧乡村旅游建设方案范文6
近年来,在区域经济发展上,正在实现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由大到强,特别是在现代农业生产基地、乡镇智慧乡村网格化服务平台建设等工作上实现了探索式的创新,以麻雀解剖的形式,对该乡镇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优势和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对在新形势下创新服务农业农村的路径上,提出工作建议,形成此专题报告。
一、基本现状
(一)基本情况。该乡镇位于隆尧县西部,总面积36平方公里,人口3.1万,耕地3.3万亩。全乡辖双碑、城角、亦城、北村、岗头、木花、里南庄、西良前、西良后、西良中、大崔庄、东崔庄、西崔庄、东小崔庄、西小崔庄、五街、边街17个行政村,1953年置双碑乡,1958年属东良公社,1961年置双碑公社,1984年复置乡。
(二)发展思路:以历史文化底蕴为载体,以现代农业和文化旅游为主攻方向,确立了“弘扬文化瑰宝搭平台,做优农业亮点促发展”的双轮驱动战略,实施“四美同步、五改并行,建设美丽乡村与经营美丽乡村相统一”发展路径,努力创建“一带(沿柏人城与李昙墓建设特色林果花卉经济带)、两环(以柏人城址和李昙墓群为两个中心,向周边辐射,形成两个相交圆环,建设休闲观光走廊)”。
二、现状分析
(一)区位优势。该乡西距京深高速公路3公里,距京广铁路、107国道6公里,北邻连接京九的祁南公路,南接通往山西的隆昔线,交通网路西通八达,运输条件便利。
(二)文化优势。该乡镇文化底蕴丰厚,是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境内有柏人城址、李昙墓群、腾凤故里、张耳阅兵台、汉代古战场、女儿桥、白佛寺等诸多历史文化遗存和多元的人文故事。其中,柏人城是春秋时期的历史名城,距今已有2600多年,是华北地区罕见的古城池之一。柏人城系夯土建筑,它北邻抵水,三面环岗,依山傍水,形势险要。城墙全长8017米,城廓面积约4平方公里。东城墙长2225米,西城墙长1451米,南城墙长1915米,北城墙长242米。目前,柏人城二期勘探工作已经开始,考古发掘工作正在进行;李昙墓征地近40亩,已经封丘,《柏人城与李氏故里》已经排版付印,为下一步做大做强历史文化品牌打下基础。当代著名作家刘文韬出生在双碑乡西良中村,主要作品有《情系大地》、《酱业大王》、《刘文韬全集》等。
(三)现代农业优势。该乡自然条件优越,年平均气温12.8℃,年平均降水量524毫米,日平均光照7.6小时,全年无霜期195天。《隆尧柏人休闲农业园区总体规划》已编制完成。辖区内先后培育了市级现代农业园区1家(隆尧柏人休闲农业园区),有4家规模化农业企业,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红沙峪林果),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腾凤农业、如山农业),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安益农业)。现代农业规模达到林果6000亩、苗圃2000亩、蔬菜1000亩,初步形成了集林果种植、苗木培育、林下养殖、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现代休闲农业聚集地。特别是2016年以来,该乡镇现代农业项目蓬勃发展,其中,安益现代农业公司占地2000多亩的年产70万公斤薄皮优质核桃项目完成前期栽植,腾凤农业科技公司占地500亩的年产2000吨设施蔬菜项目,已经完成50座设施大棚建设,红沙峪林果公司千亩林果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即将竣工、如山农业占地1000余亩的休闲农庄项目已开始实施,现代农业后劲发展潜力巨大。
(四)服务管理平台优势。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模式,建设了智慧乡村网格化服务平台。平台突出智慧高效管理模式,把全乡所有工作打包融合到综合性平台,实现一个平台处理所有政务的功能。一是在区域划分上,建立“乡镇—村—网格”社会服务管理事项闭环运行机制,全乡以100—300户为一个网格单元,设置网格信息。通过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实现全覆盖无缝隙、综合管理网格化。二是在事件处理上,以“业务受理——任务交办——回应诉求——全程督办——办结回访”链条式服务模式为基础,实现事务高效高质量完成。三是在信息数据上,以房屋信息为基础,建立了全乡户籍管理、人员、财产、房屋、耕地、重点人群、党建、企业、民政、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环保、司法、城建规划等综合性数据库。并定期采集、审核、录入、更新,确保信息完整准确,动态更新,形成了区域性的网络数据信息资料库。四是在功能划分上,按照政务工作职能整合原则,平台共分为组织党建、基础信息、事件流转、工作交办、综合治理、经济运行、工作日志、协同办公、绩效考核、电子地图、视频中心和系统管理十二个基础板块,整合了党建、安全生产、食药安全、社会综合治理等各项工作内容,全乡工作进展情况可通过平台实时监督和督导督查,已完成的工作可随时通过信息中心调阅检查。五是在具体操作上,按照便捷高效原则,电脑端实现任务的上传下达,推送指令。工作人员通过手机App终端,可将工作具体开展情况以图片、视频形式实时上传,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无纸化、高效化办公效果。该平台目前,已完成全乡8000户3.1万人信息录入网格化平台数据库。“智慧乡村,云端双碑”基本建成。
(五)美丽乡村创建基础优势。2016年开展了以双碑村、里边街、里王街等7个村集中联建省级美丽乡村片区。7村“三清一拆”工作,所有规划建设街道两侧全部完成拆除清理工作。连片创建的“历史文化小镇”进行了规划设计。引进启迪桑德集团结成战略合作,共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制定了“品读千年 皇脉灵气”建设运营方案,为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设计了详实规划。
三、问题分析
综合分析,该乡镇在服务隆尧县域经济发展中,作为隆尧对外“西大门”,如何建设好、发展好、提升好该区域的综合实力,对于实现隆尧“富民强县、幸福隆尧”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通过实地调研,该乡镇主要存在的问题为:一个是解放程度不够的思想问题,一个是制约发展的实际问题。
(一)思想解放程度不够的问题。一方面,是思维方式封闭。主要表现在思路广度上的自我封闭,习惯于本乡镇局部的研究,忽视区域经济与市场的结合,忽视用市场机制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凭借旧思路和旧方法处理在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较多,在适应大市场、大开放、大招商、大合作的形势要求上,还不能精准把握发展的机遇。另一方面,是发展观念滞后。从思想解放的时效性来看,与走在前沿的兄弟县市和沿海发达地区比较,还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在发展观念、发展思路上,“惯例”思想、“本本”思维,还制约着加快发展步伐。特别是隆尧正在举全县之力,组织筹备2018全球李氏宗亲恳亲大会活动,推进全县文化、经济、旅游等快速协同发展,如何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突破性发展,实现既定工作目标,在推进力度上还不够快,从深层次影响着整体发展步伐。
(二)制约发展的实际问题。制约因素主要是钱、人、技术。一是服务平台建设资金不够。网格化平台是由金鹏软件公司和乡政府共同探索创新的新型互联网政务平台,是乡政府对社会综合治理模式的创新。网格化服务平台建设资金存在缺口。平台建设大约需要40万左右资金,现在已投入20万元,资金缺口20万元。二是服务发展人才队伍匮乏。在美丽乡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上,缺少先进技术、科技人才等要素支撑、扩散、渗透,已成为制约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因素。在服务管理平台上,网格化平台软件应用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打磨完善。后期对人员培训、人才培养急需补充。三是金融服务创新不足。现代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催生金融需求多样化,促使贷款对象由农户向新型经营主体转变,贷款金额由小额分散向大额集中转变,贷款方式由小额信用向资产类抵押转变,贷款期限由短期向中长期并举转变。涉农金融服务还难以适应农业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发展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需要,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等非货币化资产权证抵押贷款业务未实质性地推进。辖区内的红沙峪公司,由于土地是流转的,在金融部门不能实施林权抵押和实物评估抵押,致使核桃深加工项目建设迟缓。
四、路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