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众媒体的作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众媒体的作用范文1
虽然近几年体育教学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重文轻体”这种观念却一直制约体育的发展,学校的决策者必须转变这种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为体育理论的多媒体教学提供便利。
2灵活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传统的高校体育理论教学中,一般都是以介绍体育基本知识、伤病治疗基本知识及健康常识为主。主要是以理论教学为主,而理论教学比较枯燥,学生难以理解、掌握。如何让这些枯燥、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变得更生动、形象。这就是目前我们所需要解决的最主要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最主要的手段就是借助多媒体这一教学手段。在多媒体教学中,高校体育教师就可以把一些抽象的文字变成形象的动画或生动的录像,这样教授起来学生就能很容易的接受,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即将进行的室外体育教学提供便利。
3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快的接受动作要领
在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对运动动作的认识主要是通过体育教师的示范来进行的,体育教师示范动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漂亮、优美的动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在教学当中,有些动作连贯行较强,也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及时描述出来学生也很难理解。如在背跃式跳高的教学中,动作的顺序变化和各个部位的用力顺利的变化等在教师的示范当中,动作的时间是非常的短暂,在这么短的时间中,学生不可能完全看清动作的要领及用力的顺序。如果我们把这些动作加入到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中去,就可以采用多媒体中的暂停、重播等方式,来进行动作的分解讲解、教学,这样学生就可以看清楚每一个环节的变化及用力的顺序,在脑海中形成一个连贯的动作概念。再结合实际的课堂练习,就很容易掌握这一动作,从而降低了教学的难度。
4加强体育教师多媒体教学能力的培训
如何更好的进行体育的多媒体教学,最关键的因素是,体育教师对计算机多媒体的掌握水平。体育教学都是在室外进行,教师很少接触电脑,对多媒体课件的设计知识更是知之甚少。为了更好的发挥多媒体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各个学校可以根据本校的教育资源优势,组织体育教师进行必要的多媒体课件运用、设计的培训。另外,体育教师也应该多多加强计算机多媒体知识的自我学习,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的能力。
大众媒体的作用范文2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新媒体技术也不断进步,依托于计算机网络的新媒体技术已经渗透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本文通过阐述新谋体技术的理论及对大学计算机教学的影响,分析了在大学计算机教学策略中新谋体辅助教学技术的作用,为实际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经验。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计算机教育;促进
一、新媒体技术简介
新媒体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利用多种电子器材进行传播的多媒体互动资讯。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不同,它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信号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式,是一种新的媒体形态。它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新媒体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因此也被称为数字化媒体。新媒体是对公众公开化的一种媒体形态,任何人都可以进行信息的传播或者接收。它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大众媒体“一点对多点的传播方式”,为人们提供了方便快捷、多元化、互动性强的信息传播方式[1]。而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领域,通过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不断提高大学生计算机专业的综合能力,为新媒体行业输送更多专业性人才。
二、新媒体技术对大学计算机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技术也随之迅速发展,将新媒体作为基本的教育手段应用于大学计算机教育中可以逐渐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方便快捷地获取相关资源,为计算机互动教学营造良好的空间。新媒体技术对大学计算机教育教学的促进作业可以体现在以下几点中:
1. 新媒体环境下,计算机教学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由于计算机教学的灵活性,⑿旅教遄魑计算机中的核心教学内容,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QQ、微信等平台向教师寻求帮助[2],同样,老师也能够在这些平台上对学生进行辅导和答疑,丰富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认知;
2. 引入新媒体技术的计算机教学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化。将新媒介与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运用多种媒体资源的优势去除了以往传统教育模式带给学生的束缚使得教学内容不再枯燥,教师可以将课程内容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吸收,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 新媒介的介入使计算机教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新媒体技术应用中,使传统的计算机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产生了重大变革,通过对计算机专业知识的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动获取想了解的知识,实现主动性的学习;
4. 在新媒体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教学环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新媒体技术环境下计算机教学的方式
1. 强调与学生的互动
结合多媒体技术和工具,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增加了,教师能够直观地对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提出相关问题,学生能够使用网络资源找到问题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对学生操作进行合理的评价,引导学生使用适合的新媒体工具找到解决方案,对表现优良的学生进行表扬并对其成果进行讨论分析;
2.利用多种新媒体技术因材施教
计算机学科知识更新快、技术灵巧,对学生的要求更加严格,因此,老师须从学生的现实出发,使其教学符合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按特长、兴趣进行分组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最优发展。例如: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前提,为其提供合适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比如使用flash进行游戏、动画、课件的制作从而提高学生对于操作技能的认识,进行针对性的学习,教师对其进行科学指导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然后利用网络实时通信在异质、同质的小组间进行合作与沟通,以多种形式对教学内容进行反馈,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认识自身不足,也为学生交流创新意识提供一种新途径[3]。
四、新媒体技术环境下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结合传统教学方式,并对其进行有益补充
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计算机课程教学方式的构建十分重要,与书本知识结合可以充分体现基础知识的重要意义。运用多媒体技术和传统的黑板授课是当前大学计算机教学的主要授课形式。板书教学可以知识点和基础知识进行很好的梳理和讲解,在此基础上使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对现有知识进行综合性分析,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综合运用,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
2.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在新媒体教学环境构建中,学生得到的知识越多随之遇到的问题也越多。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应当引入适当的教学任务以及教学实践手段,增加学生的实践操作机会,在操作过程中激发实践操作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通过这种驱动性教学模式的构建,让学生体会知识的乐趣,并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结合教师的评价,对自己进行总结,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计算机老师需要运用综合性的分析、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想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新媒体技术应用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进行有效融合,构建适合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课程内容,提升学生的计算机专业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也应该重视课外任务的布置,使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新媒体内容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新媒体技术的诞生对各行各业产生了广泛影响,它作为信息技术的代表己成为辅助行业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科学技术。特别是在应用于教育领域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创造性的把新媒体技术融入计算机教学中,使计算机教学具有深远的影响,对其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新型技术的时代下,学生和教师都应具备足够的信息技术来适应新媒体时代,能够从新媒体技术中获取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和处理。
参考文献
[1]韩勇,徐杰,赵玉宝:新媒体技术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3).
大众媒体的作用范文3
1新媒体的概念和特征
1.1新媒体的概念
所谓新媒体,是相对于传媒媒体而言的,是伴随着数字技术、网络信息技术、无限通信技术以及相关智能终端设备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传播媒介,是在传统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当前主要以微博、微信媒体形态呈现出来,其突破了传统媒介中传播者与受众者之间的界限,实现的信息传播结合交流的交互性、及时性和共享性,是当前网络媒体发展的主流传播形态。
1.2新媒体的主要特征
近年来,随着网络媒介的发展的多样化发展,新媒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与其自身特征是分不开的,新媒体不仅消除了传统媒介之间的边界给媒体行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且在表现和传播形式上都表现出其自身的特征性,其具体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受众主体呈现个性化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最大区别在于受众主体呈现多样化,可以面向更加细分的受众主体,团体、个人均可,社会群体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定制新媒体形式的新闻,更加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突出,更有利于满足于不同的主体需求,从根本上促进了其在多领域的应用和推广。
(2)信息表现形式的复合性
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突破了传统媒体的单一性,呈现多元化发展其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音频等于一体,将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电视等传播形态充分融合,整合了多种信息资源,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界限,实现了信息传递的及时性、交互性和共享性。
(3)传播方式的实时性和广泛性
新媒体的最大优势就是利用移动通信技术并借助终端设备,实现信息、接收和传播的即时性和广泛性,消除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随时随地进行信息的互动表达和获取成为现实,同时也让其越来越受到当代大学生的喜爱,并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其心理变化,这对进一步发挥其在加强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具有积极影响。
2新媒体在加强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具体作用
根据相关数据调查,目前我国大学校园用户已逾3000万,平均年龄为20.84岁,青年学生群体已成为新媒体应用与发展的主力军。而随着新媒体的纵深发展,其正在逐渐成为各高校加强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并凸显其独特的作用。
1)新媒体促进了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多元化发展。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需要结合多种方式,才能够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而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心理教育中的课堂模式,拓展了教育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思想以图文并茂的网络新媒体形式展现出来,并进行广泛传播,以此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根植于学生的日常信息交流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并塑造着学生的心理发展模式;同时,新媒体发展下,学生即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者,心理健康教育由被动转变为主动,教师变为教育的引导者和帮助者,而学生真正成为了教育主体。
2)新媒体极大的拓宽了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打破了传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固定、覆盖面窄、影响范围和力度小的局限性,实现了信息交流和传播的全方位性,将传统教育模式引向网络平台。当前,许多高校也逐渐认识到新媒体技术在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优势,并构建了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借助于网络的交互性和共享性,将传统教学平台转向在线远程教育,一方面促进教育工作者能够紧跟最前沿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更全面、细致的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以便更有针对性的进行矫正教育;另一方面,通过新媒体教学平台学生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从不同角度理解和认识生活、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从而不断的完善自我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塑造和锻炼心理素质,以此适应变幻莫测的社会环境,达到健康的心理状态。
3)新媒体能够显著的提升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高的效率实现教育目标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和实践课题,新媒体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独特作用,其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中单板、枯燥和乏味,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以一种生动、形象、具体的图文并茂、声情融汇的方式展现出来,使学生形成深刻的内心对比,以此来明辨是非,能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接受心理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实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广泛参与性和现实教育意义,这都从根本上提高了其教学效率和效果。
3新媒体在加强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新媒体的发展突破了信息流通和传播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在加强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明显的优势,为了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必然要紧跟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并将两者充分的融合,彼此促进,从而为构建高校和谐校园和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1)运用新媒体创新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当前,网络新媒体发展的大环境下,复杂多元、良莠并存的社会思潮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而许多大学生的心理水平还没有完全成熟,较容易受这些思想观念的影响,甚至有可能出现心理疾病或是心理扭曲,这势必会使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当前各高校研究的热点话题。关于这一课题许多学者都进行了研究,而新媒体的发展更是助推了传统课堂向以网媒为主体的在线课堂转化,新媒体已经深刻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学生依赖于新媒体,更倾向于利用新媒体技术来获取知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者应该以学生为主,只有通过新媒体才能够密切联系学生,充分的认识到学生的心理变化规律,从而实现有效的心理沟通和教育。由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最为关键的就是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将新媒体技术融入其中,以更好的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也能更好的调到学生的主动性,增添教育的乐趣性,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内健康发展。
2)构建多元化的新媒体教育模式。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发现心理问题,认识和掌握心理变化规律,以实现健康成长之目的。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应该紧跟媒体发展前沿,将新媒体技术渗透其中,在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上深入的挖掘其优势,以凸显其媒体的个性化、受众主体的细致化、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信息传递的实时性等特性,并充分的利用这些优势,以此为基础来构建多元化的网络新媒体教育模式,并充分的与传统课堂教育相结合,运用新媒体技术来创新和发展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使得两者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推进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断向前发展。
4结语
大众媒体的作用范文4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幼儿园、打击乐
在传统的打击乐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演示图谱,又要指挥孩子演奏,有时手忙脚乱还达不到满意的效果。多媒体它不仅是一种知识载体,也是教师的辅助工具和幼儿的认知工具。多媒体具有灵活、随意的界面交互功能,教师可以让显示屏上的画面和存储的声音根据教学需要进行主动调控、快捷交互。方便的播放功能避免了录音、录象教学手段中的种种弊端,教师能更加主动地控制教学过程,增强了教学效果。人机对话方式,改变了单一的教师讲述形式;与多媒体进行双向交流,还能让幼儿得到计算机的鼓励与帮助。因此,我把多媒体教学引入进了我们的打击乐课堂中,以下几点是我在打击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所带来的效益和体会。
一、多媒体教学的生动形象性能集中幼儿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幼儿的注意力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不稳定,易受情感支配,很容易分散。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生动,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它声像结合,色彩鲜艳、表现力丰富,因此可以有效地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极大地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萌发了幼儿探索的欲望。如在小班《大象和蚊子》打击乐活动中,借助多媒体生动形象的动画画面引出故事,不仅引起了幼儿的注意,而且很好的调动了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小班幼儿年龄小,提供丰富的直观画面自然的增加了教学的魅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大大优化教学环境。画面中出现的可爱憨厚的大象形象一下子就把幼儿的眼球给吸引住了,大大的脑袋,大大的身体,大大的屁股,再加上小巧可爱的蚊子形象,配上生动的声音效果,整个画面把幼儿拉进了故事情节中,一下子就明白了故事所表达的意思:知道大象一睡着,小蚊子就可以去叮大象,大象甩尾巴时,小蚊子就要躲远点,不能让大象尾巴碰着,当大象尾巴不动时,小蚊子又可以去叮大象,大象使劲跺脚时,小蚊子就要“死掉”。这种用故事的形式表达打击乐的内容,不仅新颖而且生动,为幼儿后面的打击活动起到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多媒体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幼儿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多媒体能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生疏为可感,化抽象为形象,它能将静止的内容变成生动形象的音像结合的复合载体显现在幼儿面前,使幼儿能直接感受,切身体验,从而更好的理解掌握。音乐并不像语言一样具有具体的含义和明确的词汇、句子,也不像美术用一些简单的线条来表达含义,音乐是抽象的、内在的。在幼儿园的打击乐活动中更需要声形并茂的事物,更有利于幼儿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只有理解了音乐作品,才能掌握音乐的节奏和情感,才能和谐的将作品演奏出来。在大班打击乐活动《木瓜恰恰恰》教学中,为了让幼儿感受印尼歌曲热情活泼的节奏特点及欢快的旋律情绪,启发他们创编各种节奏乐,并自编动作,将这节课设计了这样的课件,用一条彩色光柱随音乐图谱节奏移动,这样既可以代替教师的演示,也可以让幼儿清楚的感知音乐节奏。当幼儿准确的拍出节奏乐就会得到计算机的赞扬,生动有趣的游戏情节是幼儿体验到了游戏的成功,树立了自信心,增强了学习的兴趣。
又如:在大班打击乐《库企企》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直观的演示音乐分为哪几段,用图片代替了每段音乐所表达的含义,比如利用多媒体用图片给乐段配对,只要轻轻一点鼠标,配对结果就一目了然,而且给整个活动增加了趣味性,再结合音乐,幼儿就能自然而然的理解音乐的内涵。
三、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有利于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
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动态演示,能把以往教学中无法表现出来的抽象事物和现象变得形象、生动、具体、直观,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一一剖析,还能有力地支持和引导幼儿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幼儿在闻其声、见其形、人其境中运用多种感官发现规律、理解关系,使其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帮助幼儿理解及区分不同的音乐性质,优美抒情的歌曲配上小鸟自由的滑翔,小花慢慢地展开花瓣等画面;而欢快活泼的歌曲则配上跳跃的小兔,嬉戏的孩子,让幼儿能运用多种感官来感觉及区分这两种不同的音乐性质和节奏。
四、多媒体的集成性,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协同参与活动。
多媒体具有很强的集成性,它可以将大量的各种类型的媒体资料,如图形、图象、声音、视频等集合在一起,并能对各种信息进行交互和综合处理。打击乐教学中结合多媒体,不仅有形象生动的画面,而且还可以设计有趣的图谱,还有悦耳动听的音乐,在多种刺激物下,幼儿的注意是非常集中的。幼儿在活动中,主要是依靠听觉、视觉、动觉等多种感官进行的,调动幼儿的动觉自主地参与活动,这便是这节活动的成功点。如:在大班打击乐《斗牛士进行曲》的活动中,充分运用图象、录音等多媒体手段,让孩子利用多种感官来体会音乐性质的变化,使他们都能参与表演。斗牛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比较少见的运动,为了使幼儿更好的理解音乐形象,在欣赏活动时我结合了一些视觉辅助材料进行欣赏。通过电视画面带来的视觉效果帮助幼儿理解、感受乐曲所表现的大致情绪和乐曲的基本拍子。同时结合精心设计的图谱,通过图谱上的色块逐步加深,使幼儿了解乐曲情绪变化越来越热烈,三组颜色方格的排列使幼儿了解了乐曲是ABA结构,小方格、曲线的排列使幼儿找到了乐曲的间奏和尾声,层层深入欣赏乐曲,了解乐曲的旋律、风格、结构、节奏,为下一步幼儿的动作体验提供了条件。
五、多媒体的实用性,便于幼儿参与打击乐活动。
多媒体是根据个人需要,可以随意编辑教学设计。多媒体可以插入任何一项媒体,经过编辑就能方便使用。不仅幼儿不受任何干扰地参与音乐欣赏,而且大大提升了教学质量,教师也能轻松的进行教学。在以往的图谱教学中,就单凭乐器的弹奏或音乐的直接播放,或简单的乐谱,都显得乏味无色。幼儿不仅学得也很吃力,而且兴趣也不高。现在利用多媒体教学能灵活地随意点击,而且可以制作生动有趣的图画,方便了教师的教学,极大丰富了音乐教学活动的教学方式,使单纯的听觉艺术拓展为视听艺术。而且电脑多媒体能容纳丰富的乐曲,音响的混响能丰富音乐的旋律美,可以让孩子们最大限度的享受音乐。促进幼儿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幼儿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能力。
实践表明,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缩短教学时间,同时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虚为实,化远为近,从而使看不见、看不清的东西变成看得见、看得清,由抽象变为具体,还大大增强教育的表现力。在幼儿园打击乐教学中运用电脑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理解,陶冶幼儿情操,培养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幼儿园打击乐活动的质量,让我们的打击乐活动变得更精彩!
参考文献
[1]陈青雅.《浅谈幼儿园多媒体辅助教学》.谭阳教育信息网,2002-12-2
[2]石小川.《多媒体音乐益处多》.星海学校教学网,2006-4-25
[3]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大众媒体的作用范文5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认知目标 电教媒体
认知目标是教学目标分类体系中的三项目标之一。它与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在课堂活动中相辅相成,为全面地培养学生的能力相互作用。依据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体系方法,认知目标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级在语文教学中,了解是指对有关语文知识和事物的识记,能再认或再现;理解是指对有关语文知识和事物进行初步解释、说明、分析、归纳;掌握是指能在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中,初步应用所学的知识。由此看来,认知目标的三级要求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因而,认知目标的达成对培养、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是至关重要的。电教媒体,作为现代科技成果进入教学领域,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突破时空限制等特点,给语文教学带来生机。接下来,本人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促进认知目标的达成谈谈自己的做法:
1.遵循心理学原则,创设目标达成的条件
据有关心理学研究,儿童脱离丰富的客观刺激会削弱其思考力,他们的心理活动不仅在理智内容上苍白无力,而且注意力易分散,有害于他们的全面发展。相反,那种适当刺激儿童感官并引起其探索行为的环境,是儿童认知能力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因此,目标选定以后,首先要创造目标达成的条件。运用电教媒体优化组合教学正符合儿童这一心理特点,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刺激学生多种感官有效地配合使用,协同学习,使其心理上始终保持接受新信息的警觉,处于适度的应激状态。例如三年级第六册《荷花》这篇课文的第一课时,认知目标之一就是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挨挨挤挤、莲蓬”等词语的意思。如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孤零零地提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进行教学,学生必然会感到枯燥乏味。所以在教学伊始,我播放配乐朗读并展示课件:荷花各种形态的图片。引导学生边听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以获取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在这基础上,进行反馈交流。例:学生说自己看到了“挨挨挤挤的荷叶”,我便出示“挨挨挤挤”一词,就这样,根据学生的回答,一一出示相应的生字新词。由于“莲蓬、花骨朵”这些词语的意思比较概念化,学生的生活中接触得又不多,解释起来较为费力且效果不佳,因此,在理解这些生字新词的意思时,我还是出示幻灯(一幅荷花图),说说从图中你可以知道哪个词语的意思?学生荷花图),说说从图中你可以知道哪个词语的意思?学生回答的积极性很高。这样,就使抽象的文字与具体形象的画面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借新建立的表象理解掌握抽象的文字。这样识记不但效果好,而且保持长久。
2.调控教学的顺序,把握目标达成的时机
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因此,必须要体现可控有序的特性。根据语文学科特点,主要是教会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要了解学生接受知识的心理顺序,把握住目标达成的时机。小学生接受知识是与直接感知的对象的特征和运动有着密切联系的,他们思维的发展过程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教学中运用直观手段,能引起学生产生对相应的事物的经验表象,为理解新知识求得感性支柱。电教媒体的介入,最能发挥这一优势,教师应当按“理解中掌握、运用中强化”的原则设计听、说、读、写递进发展的训练过程。例如教学《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时,有一道练习,利用“又…又…”写词语。在总结巩固阶段,再次利用投影图象理解“又大又圆”两个意思并列的词构成的词组,从图象中,学生看到西瓜不仅大,而且圆,在脑海中建立了西瓜“又大又圆”的概念。在学生对客观事物的本质有了相应的认识后,启发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成功地去解决与原习得情境略有不同的特定问题。
3.针对学生的实践,调整目标达成的角度
在多媒体优化组合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双向反馈机会较多,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及达到期望目标的距离,可随时在课堂中反映出来。教师要在把好目标达成尺度的基础上及时作目标调整。心理学研究得出一个原理:“我们在引导感官活动鉴定各种错误或正确动作的结果时,可以在工作执行过程中,引用一些补充性的刺激来寻求和巩固更完美的工作方式,并完全消除错误。”所以在目标调整过程中应利用“补充性的刺激”消除错误,纠正谬误,使新知识的习得尽可能在预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例如《爸爸回来了》一文,意在教育学生学会体贴父母。然而,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往往容易片面地看问题,他们在学习课文内容时会产生这样的看法:毛毛、亮亮的爸爸对自己的孩子真好。毛毛的爸爸下班回来后,带他上街买雪糕。亮亮的爸爸下班后,背着他一步步上楼回家。从而毛毛、亮亮真正得到了父爱,而忽略了关键的一面:爸爸劳累了一天该好好休息。此时,教师以调整目标达成的角度来纠正学生的错误。至此,可以再次用课件演示爸爸的汗水不断往下滴的情景,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爸爸”这个人物满头大汗的样子,由此得出爸爸工作一天已经十分疲劳,孩子应该体贴爸爸的结论,从而体会到冬冬是个懂事的孩子。在朗读课文时,学生就能把毛毛、亮亮对爸爸撒娇、冬冬关心体贴爸爸的语气都表达得淋漓尽致,捕捉到了文中人物不同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运用迁移的规律,提高目标达成的质量
大众媒体的作用范文6
关键词: 协作式学习 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 应用
一、引言
在我国,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的推广是从1999年开始的,而当前网络教学已经在全国高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它把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结合到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促进了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在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协作式学习的目的在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改变学生被动接受语言知识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二、协作式学习
在网络教学中,协作式学习已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和有效的方式。协作式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策略。小组成员的协同工作是实现班级学习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小组协作活动中的个体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为了达到小组学习目标,可以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以期获得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而在网络环境下,这种协作式学习模式更有利于学生间的协作学习。在协作式学习中,教师既要考虑如何传授知识,又要指导协作小组借助于网络对学习问题进行合作、探讨,甚至竞争、辩论等。协作式学习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能力、探索精神、合作精神非常重要。
三、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者认为,协作式学习环境及学习者与他人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他们认为,学习就是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对于外语学习来说,所有的语法都能被学习者理解、吸收,仅有语言输入是不够的,还需注意输入的未知的语言成分,并通过与他人的交流进行意义协商,积极地建构自己的语言系统。因此,在教学中,要采用协作式学习方式,为学习者提供以意义为中心的交际机会,使学习者在进行讨论、合作完成某项任务等过程中使用目的语与其他学习者、教师进行交际。通过协作和讨论,学习者可以了解他人的见解,形成更为丰富的理解,不仅有利于学习者接受群体的思维和智慧,而且有利于学生自身建构能力的发展,从而对以后的学习产生良好的影响。
四、如何在网络教学中采用协作式学习策略
1.培养学生的协作认识
在教学初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强调小组协作的意义,即小组活动有益于英语的学习,尤其是角色扮演、对话、辩论等,都需要以小组形式展开。个人表现关系到小组整个成绩,小组成员间需要分工合作,互相协助,共同完成任务。
2.科学组建协作小组
小组协作式学习的目的是要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学习过程,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共同努力。协作学习中的每个组均为一个小集体,因此,小组内部人员的布置非常重要,教师要对学生们的学习习气、性格特征、英语水平等要素有细致了解,将学生按异质分组的原则,把不同性别、成绩、能力的学生按前后桌位排列,以便随时讨论。在组内对每个组员还须进行合理的分工,角色的分配。如设置小组长、记载员、材料员、操作员、发言人等,一段时间后轮换,完成小组角色互换,促进互动。并要求他们在讨论时,既要有依据地坚持本人的观念,又要与小组同窗互相协调,高兴地完成协作任务。另外,教师也要在小组协作学习中仔细察看学生的动态,适时进行成员调整。
3.合理布置协作内容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合理布置小组协助内容,因为协作学习虽然是一种好的学习方式,但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协作式学习策略。有的教学内容适合协作交流,有的教学内容只合适教师解说、演示。因此,教师要依据教材和学生的现状选择能否进行协作交流。协作性的内容要难易适度,假如所布置的问题太难,学生不知如何下手,不但耽搁时间,而且适得其反,让学生对协作失去兴味;假如问题过于简单,不加思索、轻而易举就可得到答案,这样的协作就没有意义。教师提供学生协作讨论的内容要具有可讨论性和意义性,并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例如,讨论的内容通常涉及英美国家概况、异国风土人情、最新科技进步等,学生们根据内容分配工作,上网找资料,并制作成幻灯片在班里进行展示交流,最后教师总结点评,组间进行互评。这样学生们不但锻炼了自己的口语,而且增长了见识。因为分工合作,节约了很多找资料的时间。对于优秀的作品,教师可以保留下来,上传到网上,作为资源积累,日后为教学参考。
4.协作活动的开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小组协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协作习气,保证小组协作式学习的有序展开。首先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和网络创设学习情境,说明本节课学习内容、学习目标,然后通过分组下达任务,各小组安排人员,分配任务,协商设计解决问题方法,互相协助完成任务。通常所采用的活动形式是小组间辩论、组内问题解决、角色扮演等。在各小组展开活动时教师要巡视,启发、协助学生解决一些难点,帮助协调组员关系,避免个别学生偷懒坐享其成,或是由于其他问题被冷落的现象发生。教师可以在论坛列出学生们普遍遇到的问题,并作出回答,或是在聊天室回答个别学生心中的疑问。
5.给予适时的评价
评价在小组活动中占据重要作用,教师的评价和小组间的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合作意识。在小组活动中,各个小组要有相对均等的参与时机,教师及时针对各个小组的协作学习状况进行评价。通过举行一些小组竞赛,学生们在小组活动中体验集体荣誉感,共同进步。教师在网络论坛列出各小组完成任务的情况和评价,使学生们通过论坛对本小组协作活动的发展有很好的认识,提高活动积极性。
五、结语
网络为英语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满足了英语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英语资料的需求,而开展协作式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主动运用网络接触大学英语课本以外的英语多媒体材料,扩大知识面,增强学习兴趣。所以在网络教学环境下,采用协作式学习方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学生英语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发展和运用能力的提高,同时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协作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传松,徐宝发.中国近现代外语教育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乔爱玲,托娅.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协作式学习理论探索与模式构建[J].外语界,2005,(1):24-25.
[3]王陆,杨卉.合作学习中的小组结构与活动设计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3,(8):34-38.
[4]王坦.论合作学习的教学论贡献[J].课程・教材・教法,2003,(8):16-20.
[5]徐小洲,王天嫱.论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J].中国高教研究,2002(5):57.
[6]朱娅晶.合作式自主学习初探[J].双语学习,2007(12):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