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校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学校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学校制度

现代学校制度范文1

一、“主题学习班”,丰富家长学校课程

顾名思义,家长学校是对学生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组织形式,对家长并不具有强制约束力。家长学校教育功能的实现需建立在充分研究家长的家庭教育困惑和需求、学习动机和期望的基础之上,进而有针对性地设计学习内容,才能吸引家长主动走进家长学校。广东是家长学校的发祥地,新华四小早在1990年就建立了家长学校,致力于提升家长的教育素养,以更好地促进家校合作。在长期探索中,学校注重开展调查研究,总结不同类型学生家长的需求特点,形成了主题化的系列课程。

除了每年的入学和毕业主题课程,学校还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梳理各年级家长的学习内容,分低高中年段,形成了阶梯递进的学习序列。

家长成长阶段一:“做懂孩子的父母”。此阶段设有系列学习专题“体会教子成功的幸福感”“了解孩子成长的标准”“如何做一个智慧型家长”“给孩子构建一个爱的能量场,懂得爱”“信念的力量,相信自己的孩子”等,帮助家长转换角色,顺利适应小学新生活,用更好的心态教育孩子。

家长成长阶段二:“做优秀的父母”。设有“具有赏识思维,拥有阳光心态”“新生代家庭教育模式的构建”两大学习专题,引导家长不断更新家庭教育理念,提升家庭教育素养。

家长成长阶段三:“做杰出的父母”。设有“如何让孩子成为学习志愿军”“如何让孩子认识习惯的重要性”两个学习主题,从学习问题、生活习惯问题、社会交往问题、心理问题等方面帮助家长掌握与更新家庭教育技能,更好地与孩子沟通和交流。

特殊学生教育是中小学普遍存在的难题。学校教育的“每一个”必须包括特殊学生,他们的家长也更需要学校的指导和帮助。为此,学校积极吸收“融合教育”理念,根据本校特殊儿童的状况与特点,定期举办特殊学生家长学习班,设立了“特殊学生的心理特点”“特殊学生的类型及对策”等专题。同时,学校跟踪学习班家长状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家校沟通。一方面,培训本校心理咨询师,对特殊学生进行个性化跟踪;另一方面,学校充分利用社区、社工资源,开展家校社区联动的辅导及慰问活动,为特殊儿童家庭带去温暖。同时,学校聘请儿童心理学专家、法制副校长、律师等,定期为特殊儿童家长群体送去科学有效的育儿经。

二、“成长工作坊”,创新家长学校形式

家长委员会作为我国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是家长集体教育参与权的回归。[1]学校依托校级、年级和班级家长委员会,分别成立家长成长工作坊,每周一开展一次学习活动,就家长们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产生的困惑进行研讨,寻求解决方法与对策。工作坊通过各级家长委员会向家集话题,由校级和年级家委会商讨后确定每期讨论主题。多年来,成长工作坊就“孩子不爱说话怎么办?”“孩子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怎么办?”“孩子不懂与人合作怎么办?”“孩子做错事不认错怎么办?”“孩子不讲卫生怎么办?”“孩子沉迷于电子游戏怎么办?”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由于话题源自家庭教育遇到的问题,针对性强,家长积极报名参加并展开了积极的互动交流。在这样的讨论中,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不断增强,家校合作渠道更加顺畅。

在家长成长工作坊的带领下,家长们利用网络建立了班级微信群和Q群“简易工作坊”。教师在群里反馈孩子在校学习情况,家长则在群里交流经验,提出问题。由此建立起即时、高效的沟通机制,教师和家长的教育智慧也得到很快提升。

随着家长成长工作坊活动的深入开展,家长学校的这一创举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家长对问题的探索也逐渐深入。为此,家委会与新华街道通力合作,建立了“优化家校沟通”高端工作坊。这一工作坊由学校心理咨询师黄永平老师担任督导,邀请班主任和新华街的社工团成员担任助理,家长通过自由报名参加讨论。每周五下午,高端工作坊围绕“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从家长、学校和社区的等不同视角,展开交流探讨。

“家长成长工作坊”的多样探索,为家长创设了聚焦家庭教育问题、互动交流经验的平台,丰富了家长学校的学习形式,也进一步激活了学校的家庭教育指导功能。

三、“天天家长会”,拓展家长学校渠道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日益成熟的数字技术为家长学校提供了更加便捷、高速、互动的学习平台。学校变革家长会等家校沟通传统渠道和载体,利用短信、微信、论坛、Q群的传播功能,构建了“天天家长会”平台,开设“智慧家教”系列学习主题,拓展家长学校的教育渠道。

其中,新华四小微信平台“hdxhsx”是“天天家长会”主要基地,开设了多个栏目,根据教育实际选择主题,每天推送家长学校的相关学习资料。

例如,“开学篇”推送学习资料《开学第一天,家长必读:“从此刻起,我要……”》《孩子,学习肯定是辛苦的!全世界都一样!(送给刚开学的孩子们)》等,指导家长帮助孩子克服“开学综合症”,愉快走进新学期。

“教养篇”推送学习资料《什么样的家庭养出什么样的孩子》《七大妙招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三个方案,解决给孩子立规矩的教养难题》《不管多丢脸,都要和孩子站在一起!》《给女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等,从家庭教育面临的诸多小问题入手,引领家长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天天家长会”平台深受家长欢迎,目前,微信平台用户已逾4000人,超过了在校学生数,每条推送栏目信息点击数过千。学校借助这一平台向家长群体和社区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而老师们也从中不断了解多元文化背景下不同家庭的教育需要,由此促成了高质量的家校合作。

学校的创新探索,让家长学校焕发了新的活力。它促使学校更好地发挥了家庭教育指导作用,也促动了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教育,增进了家校沟通与交流。

现代学校制度范文2

关键词:现代性;职业学校制度;内涵;特征;体系

作者简介:张淼(1979-),辽宁本溪人,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基本理论。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一般项目“辽宁省产业结构变迁中职业教育变革机制研究”(编号:W2014156),主持人:张淼。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5)13-0013-04

当前,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而建立健全现代职业学校制度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根本落脚点。我国著名学者顾明远认为,教育改革有多种层次,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是中观层面的教育改革,并且因为任何宏观的教育改革都要落实到学校上,而微观的改革也必须在学校层面上进行,所以学校制度建设在整个教育体系改革中是一个最重要的环节[1]。可见,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建设之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及至对国家教育改革的整体深化意义重大。

《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国家提出要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但只是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方向性的政策指导。随后引发了关于现代学校制度的内涵、框架及建设路径的学理研究。然而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中小学现代学校制度和现代大学制度的探讨,虽然对职业学校制度的建设有着借鉴意义,但缺乏对现代职业学校制度特殊性视角下的专门研究。2014年,国务院颁布《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完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意味着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已经走到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最前沿。关于现代职业学校制度的特有内涵、特征及体系框架成为亟需在理论上回答的问题,这是探讨如何完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的前提和基础。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内涵

(一)现代

什么是现代?首先,现代是相对于古代、近代而言的时间上的概念,比如中国现代史指1949年以后的发展史。其次,现代是一种发展水平的描述,比如工业现代化。第三,现代是一种特征的呈现,是以大机器工业生产为推动力,转变社会生产方式和个体行为方式,进而呈现出的现代社会独有的价值诉求及行为特征的代名词,即现代性。这应是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内涵的应有之义。

(二)制度

诺斯认为,所谓制度是一种社会的游戏规则,是人们设定用来约束人们行为互动的规则。也有学者认为,制度是由当时社会上通行或被社会所采纳的习惯、道德、戒律、法律、规章等构成的一组约束个人社会行为因而调节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规则,是调节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一种社会机制[2]。这里应把握制度的两点特征,一是依据并反映特定的社会价值取向,二是对主体间的互动行为的约束。

(三)现代职业学校制度

基于以上对制度的理解,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就是职业学校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为了协调各种职业学校办学及教育教学中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而制定的一系列的规范体系。它应是对职业学校办学及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特殊主体间行为进行的规范,不同于中小学现代学校制度、现代大学制度,并与二者共同构成我国现代学校制度体系。

构建现代职业学校制度从根本上说是以现代社会价值观念为思想指导,通过制定规范体系协调不同利益主体间的关系,并促进职业学校的办学充满活力的过程。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已经成为促进现代社会发展的核心制度,呈现出若干现代性的基本特征。分析职业学校办学及教育教学中的利益主体构成,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与学校相对应的政府、社会(企业行业);二是学校内部的管理人员、教师及学生。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应该是围绕这些主体而设置的一整套制度体系。

二、现代职业学校制度的基本特征

现代职业学校制度设置应折射出现代社会发展转型中总的现代性的价值追求,即理性、民主、平等及人文主义[3]。实际上,教育制度通常更直接受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影响,同时也对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转型发展起到支撑作用。纵观世界范围内的职业学校制度建设的经验,都是在国家现代化转型发展中,开始构建完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以达成构建完备灵活的职业教育体系及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这些现代职业学校制度的构建呈现出一些基本的现代性特征。

(一)尊重理性、民主化特征

民主是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诉求。以机器大工业生产为标志的现代社会,使人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人人有追求平等、获得充分发展的权利。社会也更尊重人的理性及个人需求,提供每个人充分发展的机会和渠道。因此,现代职业学校制度也应以这一基本社会价值诉求为其基本价值导向,为建设民主社会培养未来的社会公民。制度设计中更注重“人”的存在,保护不同主体的民利。

(二)国家统筹、法制化特征

民主社会的重要社会制度就是法制,依法治国也是我国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根本治国方略。如何协调学校与政府、行业企业之间的关系,国家统筹、法制化推进是共同的国际经验。尤其是对学校法人地位的确认与保护、充分发挥职业学校办学自、规范政府的责权范围、推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是各国职业学校制度建设中解决的核心问题。

(三)竞争机制、市场化特征

现代经济体制的转型,主要是要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说到底是引入竞争,充分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发挥主体能动性。职业教育是一种需要与产业经济密切对接的教育类型,要求尽可能地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参与职业教育,同时必须发挥职业学校办学的主体能动性。因而“市场机制”的引入是职业学校办学体制建设的必由之路,包括办学体制的多元化、投资体制的多元化,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充满活力的职业教育。

(四)鼓励创新、人本化特征

对于理性的尊重、个体独特性的关注,是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即使是在以往社会价值取向占主导的职业教育领域,我们也看到了日趋明显的人本化特征。这一方面是社会进步带来的个人价值的回归,同时也是现代社会发展对应用技能型人才素质要求正在发生根本转变的体现。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国家竞争力越来越集中于人才的创新能力上,而且不仅体现在基础研究领域,更体现在应用技术领域,因此,现代职业学校制度无论从人才成长规律还是人才成长环境都更注重从学生发展需求为出发点,着力培养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备的职业教育学制体系、终身教育理念都是这一价值诉求的表现。

三、现代职业学校制度体系

基于以上的特征分析,建设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就是要构建一系列具有鲜明的现代性特征的有效协调各主体行为及关系的制度体系。

(一)简政放权的职业教育行政管理制度

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行政管理制度存在政出多门、行政越权等多重问题。要想激发职业学校的办学活力,必须理顺政府行政权力关系及范围,实施简政放权。英国学者尼夫(Neave,G.)在分析重构教育与政府关系、教育与社会关系时指出,要“努力将一种特殊形式的由外部界定的‘竞争伦理’作为学校的、因而也是教育制度发展的主要驱动力。”[4]这似乎一语道破构建现代学校制度的价值基础。

首先,要以法制确定职业学校的法人地位,明确划分政府及学校的权利责任关系。做到政府不该管的不管,学校该管的能管。一方面政府统一职业教育的管理部门,将职业教育作为一个整体的体系来进行规划和管理,规范管理组织、方法、程序;另一方面,学校也应摆脱等靠要的固有思维,积极建立现代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建立灵活的教育教学改革机制,以适应主体性办学要求。

其次,积极引入第三方社会力量,参与职业学校办学的管理与改革,在政府和学校之间起到制衡、协调、规约的作用,尤其是建立行业企业积极并有效参与职业教育管理、办学、课程、教学等一系列制度规范。

(二)国家统筹、法治推进的校企合作制度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根本需求,校企合作制度是现代职业学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协调政府、学校、企业之间的关系。这不同于教育行政管理制度,也不同于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它是协调职业学校与外部主体关系的特殊制度,同时与前两种制度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制度与机制,是职业学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成功的最有力保障。国际经验表明,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必须靠国家统筹、三方机构协调、法治保障。

(三)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尝试多元的办学和投资体制

我国长期形成了政府办职业教育的单一体制,束缚了职业教育面向市场和产业发展的灵活性和主动性,这是不符合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特征的。国际经验一再揭示,职业教育作为国家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载体,必须由国家进行统筹协调和规范管理,但同时职业教育的质量是要依靠激发职业学校自身的办学活力的。这就意味着,除了国家统筹协调职业教育布局、规模以及专业、课程标准的编制与审核之外,职业教育的办学更多是要靠社会靠学校。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是有效的办法,实行多元主体办学体制,同时尊重投资主体的权益,谁投资谁办学,建立股份制办学模式。一方面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职业教育,另一方面也促进多元主体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大大增强。目前我国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的办学模式就是这方面的有益尝试。

(四)民主决策的现代职业学校内部管理制度

我国目前职业学校的内部管理制度,大部分沿袭普通教育的科层管理设置,中等职业学校仿效中小学的校长负责制,高等职业学校则仿效大学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从职业教育的特性上看,这些内部管理制度均不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职业教育是一种面向应用和实效的教育,要求对市场、职业的发展具有快速灵活的应答能力。对市场和职业发展最有发言权的人是专业教师、行业专家、企业管理人员,因此要求职业学校必须建立扁平化民主管理制度,建立民主决策的组织架构及机制,保障在学校发展、专业建设、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中,专业意见的充分表达及采纳。这也是应对市场化竞争的最有效的管理制度。建立专家委员会评议制度,建立评聘灵活、自由流动的人事制度,是职业学校内部管理制度的核心。

(五)完备灵活的职业学校课程制度

所谓课程制度,是学校共同遵守的、落实课程计划和课程方案、有效促进学校课程实施与课程开发、课程管理与课程评价的一系列规程和行为准则,是学校实现课程自主更新的机制[5]。职业学校的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载体,课程方案、课程开发、课程实施与评价是职业学校办学的核心工作。现代职业学校的课程制度必须在课程方案设计与开发阶段就秉承培养创新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宗旨,以及人本的价值理念。提供灵活多样的课程模式,设计多种人才成长方案,满足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同时,不仅关注学生的专业能力的成长,更关注其对未来职业的参与设计能力的培养,以及对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关照。德国的学习领域的课程制度改革理念及实施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蓝本。

(六)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制度

教学制度是在日益复杂的教学活动发展中形成的一整套引导教师和学生行为的规范。现代职业学校的教学制度,就是要引导师生价值观转变的基础上,展开人本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自由、教学平等、教学宽容。

教学自由,意味着要充分尊重教师教的权利和自由,同时要充分重视学生学习的权利和自由。教学制度的设计要注意标准和自由度的把握,既要保证课程计划的实施,同时给教师充分的专业教学自,毕竟培养创新型的学生需要创造性的教学。同时,学生的主动性发挥是职业教育教学的根本要求,教学制度也要基于学生充分的选择权和发展权。

教学平等,现代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独特的人,是教学活动认识的主体、权责主体,教师与学生间不再是传统刻板、僵化的知识授受关系,而是一种合作、民主、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关系[6]。现代职业学校教学制度应促进这种平等基础上的新型师生关系的生成。

教学宽容,宽容品质应是现代教学制度必须具备的人文精神,现代教学制度所追求的人的个性发展的核心价值将打破目前学校教育只关注人类集体发展的一元论教学模式,充分重视人的主体地位、促进人的个性现展已经成为现代学校教育教学的根本目标[7]。职业学校教学制度必须关照到学生的独特性,提供多元灵活的教育服务,促进学生个性成长基础上的专业发展。

我国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建设,是在我国尚未完全建成现代化社会的情况下,适应经济体制、政治体制转型中的现代化发展需要而实施的制度创新。因而,必须在建设中注意适应性及发展性结合的原则。要适应我国目前的社会发展阶段,同时要放眼未来,发挥制度先进性对职业教育领域改革的引领作用。当然,现代职业学校制度还会随着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包括财务制度、职称晋升制度、学生管理制度、科研制度、后勤制度等,但是其基本价值导向是不变的,遵循则是正确的,否则就会与现代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出现阻碍、停滞甚至倒退。

参考文献:

[1]王丽.全面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和管理创新[J]. 中国教育学刊,2012(2):90.

[2]樊刚.渐进改革的政治经济学分析[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13.

[3]张淼.西方社会职业教育体系的现代性进程研究[J].职教论坛,2013(22).

[4]范国睿.政府、社会、学校――基于校本管理理念的现代学校制度设计[J].教育发展研究,2005(1):12.

现代学校制度范文3

关键词:现代学校制度 管理 唤醒 服务 创新

一、管理即唤醒,让制度促进教育者在成事中成人

以人为本是教育生态的基本要素,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人”在学校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根本所在,只有调动学校全体“人”的积极性,让其主动热情投入自己的工作,学校发展才会获得源源不竭的动力。

1.唤醒管理者的生态意识――成长

学校管理工作纷繁复杂,尤其是中层干部的教学任务非常重,让干部理解管理者成长的科学性、重要性至关重要。激发干部在成学校“事”中成长,学校在引领干部师德修养管理能力提升的同时,也要关注干部的专业成长。

例如,学校制定了管理干部“七务必、五忌”的制度,实现“管学校”向“办教育”的转变。调整干群关系,凸显管理情结,让学校管理者增强成长意识,全心全意服务于教师与学生,充分体现制度的生态意义。

2.唤醒教师的规划意识――发展

规划制度,不仅成为一种督促与管理,更是对所有人的一种激励和引领。规划制度建设不仅仅是学校管理层面的专利,而应唤醒全体教师的内在发展动力,即民主意识和责任自觉。因此,规划制度构建应遵循教育生态发展原则,做到“目中有人”,人人有事,事事有人。

其实,学校始终坚持“想三步,规划二步,向前走一步”的实效管理策略,共同规划学校发展,创造性开展各项工作。教师“个人发展三年规划”要求落实到每学年应该做的每一件事,每一个活动,不是假大空的废话,必须在学校规划和部门规划之后拟定,并进行“教研组长”和”学校领导”双论证通过,让每位教师自我规划,自我发展,自我觉醒,真正做到“人人都有发言权,人人都是管理者”。

二、管理即服务,让制度促进教育者在成人中促成事

既然管理是唤醒、激励人,而不是压抑、管制人,那么管理强调的是为了“人”的发展而服务。我校建立新的生态管理机制,以凸显现代学校制度为人的发展的主体性。

1.服务师生,管理机制变革

“课程管理、学生成长、教师发展、信息资源和行政服务”五个中心既是我校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更是一种生态意义的管理思想。实践证明,在这种管理机制下,分管领导集中精力、狠抓落实、强化职责、相互协调、密切配合,为学校的持续和谐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

2.服务班组,管理重心下移

学校制度建设凸显生态的全面协调理念,用制度确立服务重心的下移,变“立在校长”为“赢在中层”和“成在基层”,倡导“我的中心我作主”“我的班级我作主”“我的年级我作主”“我的学科我作主”。让每一级和各个方面的管理者都有“作主”的机制、作主的条件、作主的内容和作主的收获。

例如,我们学校规定,每学年都要开展一次“生态教室”评选,时至今年,已经第六届了。在本学期班徽、班歌等设计、征集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班级和学生的主体性,“我的班级我做主”,学生做真正的设计者和教室的主人。又如,学 校各班根据本班学生实际,结合学校特色课程,积极打造本班的班级特色。除环保时装模特班、葫芦丝班、围棋班、说唱班、诗文诵读班、课本剧表演班外,404班就更是一个很特别的班级管乐班,将爱好音乐、擅长管乐的学生集中,以课堂学习和乐队合奏练习为主要教学内容,利用一周两节走班课时间,采用集体授课与单一授课相结合的综合授课方式,目前已具雏形。如今很多班级都有了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可谓“班班有特色,处处有亮点”。

当学校人人都有成长的愿望,那么管理就是帮助、引领和服务了。

三、管理即创新,让制度促进教育者成事即成人

管理的本质是“创造”,是发展,而不是“守成”。学校管理者要“学会敢于面对现实不抱怨,敢于直面问题不推诿,敢于抓住机遇勇追求”。如抢抓机遇,有效地整合各种资源,积极创建区市素质教育特色学校。

又如,课程改革我们没有激进,也没有一刀切。我们以“一个好学校不是培养个个全优的学生,而是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理念来制定学生评价制度。学校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利用和挖掘学校教育资源,创新课程体系,倡导教师开发“一主两翼”课程(“一主”教师教好一门国家课程,“两翼”开发一门学生喜欢的特色课程,研究一门教师擅长的成长课程)。创新生态校本课程体系,已经有12名教师率先开发了数学思维、趣味英语、软笔书法、硬笔书法、简笔画、国学、主持人、拉丁舞等生态课程,并在一至四年级每周二下午半天进行“一主两翼”走班制校本课程活动,让学生“学会选择”,打破原有的班级授课制模式,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上课班级和内容,让每个学生都有选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每个学生都有舞台,受到了学生及家长的赞许和欢迎。

在工作实践中,一个卓越的团队,不是没有问题的团队,而是能不断发现问题,持续进行改进的团队。

现代学校制度范文4

[关键词]现代制度;和谐校园;管理;策略

当今社会,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学校做为培养人的场所,同时又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机构,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和谐的校园,就没有和谐的社会。作为学校工作者应该关注和思考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自己的本质和核心,如何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学校管理更应该走在发展的前沿,建立引领和谐社会的和谐现代学校管理制度。

1 建立现代和谐学校管理制度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学校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不仅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而且关系到人才的培养,关系到未来和谐社会的建设,关系到我们的前途和命运。以人为本,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决定性的意义。而和谐校园是以校园为载体,以内和外顺、同舟共济、政通人和、稳定有序为主要特征。确立学校教育各个子系统或要素全面、协调、自由、充分发展和良性互动、整体优化的教育理念,这同时需要建立现代化的学校管理制度,来作为和谐校园发展的保障。

2 目前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关键和制度的保守,目前学校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校园的和谐:过于注重学习成绩,不能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学生的考核只依靠的单一分数来衡量,对于教师的考核也局限在学生成绩排名上,致使教师的竞争一味放在课本知识方面,团队意识较差;主题精神文化倡导不够,学校没有自己核心的文化和特色主题精神,学校发展缺乏活力和动力;体育健康方面忽视,尤其心理教育滞后。

3 构建和谐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几点策略

3.1 加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这是由学校管理的特殊性决定的。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依靠人才来培养人才,即教职工在学校管理者的管理下开展教育和培养学生的活动,从而形成了学校管理者一教师,教师一学生,教师一教师三个管理系统,由此来看,归根到底学校管理是对“人”的管理。对人的管理有着具有丰富的情感和巨大的主观能动性,管理者的指令只有经过被管理者头脑的加工、消化并得到认可以后,才能自觉地付诸行动。否则,管理者的指令就得不到很好的落实。因此,只有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本,重视并做好人的管理工作,促使被管理者对指令或目标的认同,才能保证学校各项工作富有成效的进行下去。构建和谐的团体氛围;

3.2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和管理水平。学校各级领导班子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要素。学校和谐发展关键取决于高校各级领导班子建设。首先领导班子成员要加强个人修养,识大体、顾大局,大事讲原则、小事讲谦让,以工作和事业为重。在班子内部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充分发挥每名成员的聪明才智,实现工作效率、人际融洽和班子整体效能的最大化。其次,加强领导亲和力。领导的亲和力在构建和谐校园的工作中起到示范和凝聚的作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实现育人使命的需要,是建设文明校园的需要,也是完善人格的要求。要实现人际和谐化,领导对师生,就要做到公正、公平,要尊重和保护每个人的合法权益。

3.3 改变薄弱环节,保持常规管理高水准:针对学校的现状,管理者应端正态度,从现实的管理中寻找不足。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管理高水准,要把思想管理和精神建设作为常规管理的基础;同时加强校园环境、校园文化、学生安全行为、学生文明行为、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学校保障机制方面的建设。

3.4 借鉴企业精神,构建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任何一个优秀的企业都有他优秀的团队和管理机制,任何一个优秀的学校一定有独树一帜的学校优势和教师群体,形成了特有的学校个性。公司的决策人为了打造公司的品牌,学校的管理者为了提升学校的形象,在经营或管理上有着很大的一致性;因此,我们可以借鉴企业管理提升学校的现代管理水平。

首先做好岗位竞争机制:充分挖掘人才资源,进行岗位竞争,优胜劣汰,让整个工作群体充满生机活力;闻名世界的日本大荣公司通过竞争上岗:打破以住那种“职位高低,工作优劣”的等级观念,强调每个员工都要在适应的岗位上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并强调培养人的实际工作能力。激发创造热情,增强应变能力,把自己的才智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学校管理中,我们也可以定期进行“岗位竞争”,首先使全体教职员工更新观念,工作岗位的不同只是把整体工作搞好的需要,不同的岗位职责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对不同的岗位职责,实行定期的竞争上岗,任期期满后可以参与其它的岗位竞争,定期对全员进行德、能、勤、绩方面考核,自评和互评相结合,激发教师的内部动力。

现代学校制度范文5

【关键词】高师院校 现代大学制度 高等教育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已成为世界各国推进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发展的必然选择”。所谓现代大学制度,就是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大学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对高等师范院校而言,要实现从传统大学到现代大学的转变,尤其要把管理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突出位置。加强管理,一方面要着力解决当前的紧迫问题;另一方面,还要将解决问题的方法制度化。这就要求高等师范院校必须加快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

一、对现代大学制度的认识

现代大学制度从广义上讲,主要为大学与政府、社会的关系和学校的内部治理结构,具体包括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理念;大学与政府、社会的相互需求关系;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作用与职能等。从狭义上讲,主要限定在大学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与建设层面上。前者的核心是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大学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的机制和模式。后者则重点强调的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动力——学术自由和教授治学。因此,现代大学制度应该是在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背景下对大学实行“外治”和“内治”有机结合的制度。“外治”即大学和社会的互需,大学需要国家政策法规的扶持和规范,而社会需要大学培养高素质人才和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内治”即大学内部“教授治学、学术自由”的自治,倡导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从高等师范教育发展的历程和目前的现状来看,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既是高等师范院校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规范管理和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保证。从其内涵来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核心价值是以人为本,即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其关键是正确处理党委权力、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责任和关系;其重点是严格管理、科学管理、民主管理,即依法规范办学行为和加强内部管理;其目的是改善育人环境,构建和谐校园。

二、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高等师范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高等师范院校面临的时代要求和发展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迫切要求其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以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1.建立大学制度是现代大学存在与发展的内在要求。任何组织都与其相应的制度密不可分,“组织要生存和运作,就必须有制度化的安排”。大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术共同体而存在,自然也需要制度的建构。大学的发展史充分表明了大学制度对于大学的存在与发展的重要意义。透过大学的历史,不难发现,大学形成于大学制度的建立,发展于大学制度的创新,是制度文明的产物。“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学的历史就是大学制度的变革史”。

2.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当代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的经济功能变得越来越重要,作为传播知识、生产知识和开发知识的大学,也愈来愈成为社会的中心。在新的发展环境下,社会发展对大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迫切需要新的大学制度支撑。

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从1985年起就拉开了序幕,从形式上大学被赋予了很多符合时代要求和大学自身发展的新内容,并在1998年的《高等教育法》中规定了大学具有办学自主权和独立的法人地位。但是,高等学校的独立法人资格并没有在实践中得以充分的体现和运用,大学的变革明显落后于社会的变革。加快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高等教育全面持续发展需要的大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发展的最为关键的环节。诚如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教授所倡言的:“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发展的必然要求。在21世纪初,我们要自觉地坚持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目标,宁肯在其它方面做些让步或牺牲,也要着力促进新体制、新机制的形成。”

3.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高等师范院校的改革方向和发展的必然选择。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师范教育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业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一支生力军。高等师范院校在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的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挖掘和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培养社会急需人才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显示出了强劲的生命力。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高等师范院校的发展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诸如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社会竞争力不强、内部管理不规范等等。这些问题直接制约了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持续健康的发展,迫切需要我们认真地研究解决。要解决这些问题,有三个方面值得重视:一是以科学的大学理念指导办学实践,彻底纠正那种办学过于市场化、功利化的倾向;二是完善学校内部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学校依法自主办学、自主管理、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三是完善公共治理机制,建立健全科学的宏观管理体制。上述三方面,集中到一点,那就是以科学的办学理念引领现代大学制度。这样,才能增强高等师范院校竞争力,促进高等师范院校的可持续

发展。

三、高等师范院校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要求

1.构建现代大学制度要坚守使命和责任

大学是社会中一个较为独特的组织,在社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要求大学必须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同时要善于行使大学制度下的权力,承担大学制度应负的责任,既要建立起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运行机制,也要发挥大学的批判功能,自觉担负起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使命,进而适应全球经济背景并与国际高等教育接轨。高等师范院校在构建现代大学制度时,尤其要注意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否则,极有可能陷入因盲目追求一流而失去特色和使命的陷阱当中,给高等师范教育事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现代学校制度范文6

建立科学的高职高专管理模式,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建立服务型行政、建立民主参与机制。笔者简单谈一下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相关问题。

建立有效的现代大学管理制度,立足于高职高专本身,实现高职高专自主办学,实现管办分离,通过相关立法,依法保证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与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现代大学制度,其主要内容是在国家的政策引导下,高职高专实现自由学术,依法办学,科学管理。从含义上来?f,现代大学制度与高职高专、政府、社会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体现了高职高专对政府的管理,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高职高专与内部各部门的关系等。从层面上来说,现代大学制度有两个主要层面,分别是宏观层面上的学校与外部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宏观管理、自主办学、市场调节、社会公众参与等等,另一方面是微观上的学校内部的层面,主要包括民主管理、学术氛围、教授治学、校长制等等。

现代大学制度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而产生的,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大学与政府和社会关系的关系、制度规范和行为模式。现代大学制度的共同特征有:政府间接参与大学管理,高职高专自主教学、自主进行科研和社会服务,社会人士积极参与大学决策和治理,形成内部制约和外部监督并存的管理制度,而且建立师生之间关系的保障机制,从而建立一个让师生、家长、社会、政府都满意和认可的高职高专管理制度,达到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目的。通过阅读和分析相关文献,笔者认为耶鲁大学和柏林大学在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和高职高专去行政化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和学习。

1.耶鲁大学

高等教育在美国是一个典型的分散式教育,即所谓的三权分立。中央政府负责对高职高专学生进行教育分配和管理,国家对高等教育并不直接负责,因此高职高专只是一个小的官方机构。国家的各个州基本上有足够能力维持公立大学的自主权,这使得美国的所有大学都拥有着足够独立自主的学术权利和管理权力。

(1)治理主体为高职高专董事会。耶鲁大学董事会,以下简称为“董事会”。是由19个成员组成,这些成员现在是或曾经是企业家,或已经在某一些非营利企业部门担任领导职务。耶鲁大学的董事会被认为是学校领导和管理层非凡能力的源泉,自觉遵守每一个教师的权利义务办事,耶鲁大学董事会作为最高权力机构,主要负责完成学校的重大政策决策,负责实施和监督学校董事会的协商会议结果,并最终批准任命学校的主要行政领导。因此,耶鲁大学的“立法”,实施和监督是由不同的人承担,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权力的不平衡。

(2)大学的首席执行官既是校长。校长作为学校领导,是耶鲁大学所有的原则的指导核心。此外,耶鲁大学教务长是二号行政领导,他参与了学校每个学术委员会,是委员会成员之一。值得一提的是,耶鲁大学在其存在以来的历任校长都是本校教师或教师岗位上的人员,而且是资历深厚的老教师。不仅如此,耶鲁大学的教务长也是一样,包括各院系的院长都是从学校的教授中产生。但与国内不同的是,这些教授在完成行政职务任期以后若有可能还会回到教师岗位上来,这样以来,教师权利和行政权力得到了相互转换,虽角色不同,但都离不开教育的本质,离不开学术。不仅如此,即便是处在校长的职位上,他们也从不忘学习和搞研究,耶鲁大学大部分行政人员从不放弃自己的教学工作和研究工作,因此,在学校中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并无矛盾和冲突。

2.柏林大学

与美国耶鲁大学不同的是,德国的柏林大学的建立和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决定和政策。但是,虽然取决于国家,但是柏林大学却依然享有足够的自由。德国的高等教育以柏林大学为典范,研究了柏林大学就能很好地了解到德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和核心管理类思想。因此,柏林大学的管理模式也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

(1)管理主题。柏林大学崇尚自由至上,学术自由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在柏林大学,教授的重要性人人皆知,他们拥有着行政人员不同的地位,他们有着学术的自由和思想自由,一切均为实现学术研究和突破而存在,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只是一个引导者或者旁观者,适时地提供帮助和不同见解,但是选择权仍然在教授手里。自由和独立这些意念,创造出一流的柏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