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物理的教学方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物理的教学方式范文1
1分析学生初学电学知识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人教版八年级的物理下册课本中,主要以学习电学为主,重难点比较多,但是由于学生本身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得学生做题的时候对于比较灵活的题目解决起来感到特别吃力。总的说来有以下几方面:
1.1学生对概念不是真正的理解,掌握不透彻,造成混淆。例如学生总是把电能的单位——千瓦时和电功率的单位——千瓦混淆,而且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规律也容易记乱,使得解题过程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
1.2学生对于电路图的设计也掌握不够,不会连接实物图。在电路图中,对实际电路的分析不够透彻,比如平常书本中电压表直接测量小灯泡的电压,而在练习求小灯泡的功率的实验图中,电压表测量的是滑动变阻器的电压,而学生因为惯性思维,以为电压表总是测量小灯泡的电压,导致在后面求小灯泡的实际功率时,直接就用所测电压乘以所读的电流。
1.3不懂得运用到生活中,没有抓住解题关键,容易把知识点混淆。比如作图题中考查家庭电路的连接情况时,很多学生不懂得开关和灯泡是串联的,更不知道为了安全先接开关在火线上,再接灯泡。其实,这些内容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已经反复的讲解和强调,但由于现在的家庭电路都是以暗线的形式安装,学生在家里看到的只有开关和电灯,很难理解这些线路的流向。
1.4在解计算题时,学生还没有完全进入物理解题的模式。大部分的学生都没有写公式,对于公式的转换使用掌握也不到位,特别是对于电功率的计算和热量、电能的求法。学生在审题时没有抓住关键,类似于有关电饭锅、电磁炉等生活中常见用电器的题目中,学生不懂得用了Q=U2t/R来判断加热或者煮饭,对所要求的功率和发热多少的求法也不知从何下手。主要是对里面的电阻之间的串并联关系没有判断好,这也说明对于纯电阻电路中的公式的运用Q=W=Pt=UIt=U2t/R=I2Rt掌握的不到位。
2学习初中“电学”知识应采取的措施和对策
针对学生初学电学知识困难情况,我们应该加强对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细化概念和规律的教学过程,提高物理基本知识的教学效率,提高答题正确率,重视对学生实验模仿,操作及理论分析能力的培养。从每位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分析学生不能学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就无法形成系统的物理知识结构,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信心。我们应该下功夫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2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可以变苦学为乐学。其中多做有趣的物理实验和多讲物理科学故事在一定程序上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平时教学语言要多变和适当增加幽默感,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2.3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才能应对复杂多变的新问题。想法解决计算题丢分大的问题。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指导学生预习新课,对基础差的学生在课堂上多提问些简单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从而提高及格率和平均分。
2.4重视实验教学,对教材上规定的演示实验,全部要在课堂上演示,并争取将某些演示实验改为“边学边实验”。在课后多接触学生,多指导学生做一些课外小实验,接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乐于学习物理。也可以借助多媒体的作用,对于一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认识和实验,可以用多媒体来演示。
2.5对于重难点,在上课之前一定要备好课,勤思考,找到引入重难点的合适情景,尽量把难点简单化生活化,找一些贴近生活的例子,以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在授课过程中应该放慢速度,详细的讲解,并给予相关的联系,多做多练,由浅入深。比如:在上《电功率》这节新课时,电功率的概念和理解是整个电学的重点,我们可以先用大小功率不同的两个灯泡做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这两个灯泡在电路中工作中时电能表的转速,从而引出电功率,在讲解的过程中注重区别开耗电的多少和耗电的快慢问题,这样学生能更容易掌握电功率这个知识点。
初中物理的教学方式范文2
一、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学过程中学生全员参与,自主学习。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目标就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变“讲堂”为“学堂”。老师一堂精彩的演讲变为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知识的“学堂”,还学生学习主人的地位,最大限度的开发他们的智力和学习潜能。教师把施教的目光辐射的全体学生,学生学习方法的更新依赖于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变,在物理知识的学习中,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营造积极、活跃的物理课堂氛围。教师只有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能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所以,教师可以根据教材需要,设置情景,让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合作。在课堂上做到:老师有错学生可以提出来;学生做题不完整可以补充,不同意见可以争辩。教师切实把教学活动看成是一个不断面临新问题的过程,是一个知识拓展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同时,鼓励学生提问,针对具体内容提出质疑,并将新问题引向课外或后续课程,以问导学,以问促学,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此,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造性,探索新知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
新教材突出了两大鲜明特征:一是提倡科学探究贯穿始终;二是提倡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为此,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实验探究,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提高课堂效率。比如: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探究活动,可让学生说话时摸自己的喉咙,指出有什么发现;在“平面镜成像规律”探究活动中,可让学生先观察自己在小镜子中的像,总结特点等。注重从生活现象引入问题,让学生亲身体验,在探究中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掌握探究的方法。比如:用茶杯和纸张做大气压强实验;用圆茶杯做透镜实验;用饮料瓶和注射器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等。另外,教学中也要注重学科间的渗透、人文精神与自然科学的融合,以便孩子们学习科学家的精神和态度,客观地了解科学的社会功能,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比如:学生们在学了物理知识的基础上就能简单地分析出“神州号”进入太空依据的物理原理:火箭腾空而起是燃料的内能转化为火箭升空的机械能等。因此,我们的物理教学让学生初步认识到物理及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及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利用物理美感,促进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
物理学科对美的认识是物理学知识更深层次的认识。物理教学中将物理教学与美感结合起来,揭示物理知识的美,适时地展开物理对象和物理现象的美感教育,让学生体验探索真理、发现美感的快乐。物理学中的美具有简洁、对称、和谐的特点,物理实验由于涉及思想的创造性、实验装置设计的新颖性和实验的艺术性,都可以使学生发现和体验到实验的精彩和美妙。比如:磁铁周围的磁力线分布形状如纺锤状;科学家在发现电生磁后又发现了磁生电;创立左手定则后又创立了右手定则;通过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发现了欧姆定律;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阿基米德经过苦思冥想反而从洗澡时领悟,总结出阿基米德原理等等,都体现出了惊人的简单、神秘的对称、美妙的和谐。学生经历亲身探索的过程,体验到了科学的美妙和成功的喜悦,对物理学科产生了由衷的兴趣,和探索物理的激情。这样,学生在感知审美物理对象的基础上引起情感反应,产生积极联想和深刻理解,从而迸发出创造物理美学、弘扬科学美学的文化价值。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不失时机的渗透审美教育,物理规律特有的美感会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应用物理图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物理的教学方式范文3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物理 教学方向
1、教师要以新课标的指导思想为参照物从事实践教学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物理课程要以素质教育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学习中去,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教师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因此,笔者认为,凡是能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提高科学素养的教学方法,都可以而且应该大胆应用。
在分析完新课标的指导思想后,教师在新学期伊始前,都要认真细致地研究教材,不能以老教师自居,思想上有麻痹大意。因为每年教材中的内容都会有小幅修改和变动,教师必须参透其中的主线,自己先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做好备课工作。在课时计划上,要提前标注清楚教学的进程,并在模拟教学中归纳总结。如导语和板书设计以及是否用实验导入等等。在课堂教学中,也要充分依据现代教育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等实际特点,针对性开展教学。要做到为人师表,语言表达得体,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配合学校共同做好育人的工作。同时,还要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对不同年龄层次和学习成绩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语言,鼓励学生踊跃发言,积极学习物理,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探究能力。
除了上述这些,笔者认为,新时期的初中物理教师还要不断与时俱进,加强自身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的学习提高。尤其是在现在这个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这一点更是显得尤为重要。落后就要挨打,作为学生心中知识的灯塔和海洋,教师自身更没有理由落后于时代。这是现代教育对新时期教师的要求,更是一个合格的教师应有的职业素养。如现代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PPT课件制作等,教师都要学着慢慢掌握并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去。
2、要真正打造出师生互动的探究式教学平台
新课标反复强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出现,教师应该做好的角色是配合学生完成好课堂教学,让他们在轻松愉悦中收获知识,掌握技能。事实上,作为物理这样一门研究性学科,笔者认为,这样的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在这里应用正是恰如其分。
为了真正达到这样理想的课堂教学氛围,保证课堂教学实效,笔者认为,这需要教师在最初接新班开始教学活动时就培养和引导学生。这是因为,传统的教育尊重师道尊严,教师在学生心中往往都是以博学的长者和严肃的智者的形象出现。因此,学生的思维还有一个过程需要调整。教师要主动放低姿态,在向学生展示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雅博学的姿态的同时,主动向学生示好,表示愿意与学生以朋友的姿态相处。这样,通过几次有效沟通,让学生多尝试,‘破冰”的过程一旦完成,在以后教学中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就如履平川,轻松写意。与学生成为朋友是构建师生互动的探究式课堂的第一步。学生敢说话了,心情放松和愉快了,精气神自然就好,就更容易进入教师设定好的寓教于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从而吸收和掌握知识。
与此同时,教师要不断结合自身的教学艺术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用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和导语启发学生去思考,鼓励他们积极踊跃发言,并逐步教会学生最为科学的回答问题的方法。在学生带着问题思考的过程中,教师也要适时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用符合逻辑的最理性的思维去思考问题,争取通过小组讨论和自己的实验分析去解决问题,收获知识。在这个过程最后,教师要做好对学生的点评,对学习程度参差不齐的学生依据他们的认知范围和知识能力做出鼓励性的评价,激励他们在今后主动参与到课堂中的积极性,让他们对物理课程充满兴趣。
教师如果带领学生真正将课堂气氛点燃,让教师讲得轻松,学生听得愉快,最终在考试和各类知识竞赛中学生都能脱颖而出,这就说明全新的课堂模式构建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3、加大实验教学实施力度
由于初中物理的学科特点,和初中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注定了这门研究性学科最终要通过研究过程让学生来收获知识,掌握技能。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了解一些物理现象,自己动手做好分析、归纳、总结,才更能收获铭记在心的知识。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更要做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首先,课程开始前,要准备好实验器材,在实验操作开始前,还要做好导入,讲明实验的目的、实验对象、实验意义等,更要强调的是,实验的注意事项,如一些化学品、电等在实验操作中都要格外认真,不能让学生有丝毫的麻痹大意。除此之外,还要给学生列举出一些实验可能产生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验,带着问题去在实验中寻找答案。同时,还要根据实验课程的不同将学生按实验场地、实验对象的客观要求,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实验教学对学生收获知识、掌握技能的作用巨大。因此,加大实验教学的实施力度,首先要从教师的主导思想上保证让每个学生自己能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实验中。有条件的情况下,争取能够将教材中的实验课程全部上满。如果真的由于自身学校实验设备、硬件环境的不足,无法满足个别实验需求时,争取通过计算机现代技术辅助教学、PPT课件等展示出来,让学生能够通过生动的画面和刺激的声音来了解掌握,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也可以。
4、结论与建议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道路任重而道远,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培养合格人才,如何在学生学习和科学素质培养上更进一步,这可能是广大一线物理教师最关心的问题。总之,新课标和素质教育为初中物理课程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凡是符合二者指导思想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均可视为创新教育。
参考文献:
[1]崔秀梅.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魏子鑫.初中物理知识结构集成[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8
初中物理的教学方式范文4
一、由学生被动学习方式向自主学习方式转变
审视传统教育,我们培养的学生恰恰缺少一种自主意识和锐意求索的内在精神,原因在于不少教师在教学中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学习活动总是在教师周密安排下按设计程序进行的,学生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人”,处于一种被动、禁锢的学习状态。为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学习,学生必须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一是要重新定位教师的角色。从师生关系看,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从教学关系看,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二是教师要敢于“放手”。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要从“学”服从于“教”变为“教”服务于“学”,有的教师认为多讲可提高课堂效率,而依靠讲解所得到的“效率”往往以牺牲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探索创新的机会为代价,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所蕴含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精神和能力的有利因素,最大限度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机会,把教学过程的学习自和主动权还给学生。三是变教学的“指令性”为“指导性”。为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教师要当好学生学习的“导演”和助手,而不是充当“指挥官”,做到以“导”为“教”,要采取多种形式“导”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由单一讲授式课堂教学模式向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转变
新课程教材突出了学生的探究活动,把科学探究的学习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如教科书设计的“想想做做”“阅读指导”“探究”“演示”“动手动脑学物理”“科学世界”“实验探究”“讨论与交流”“迷你实验室”“请提问”“实践活动”等栏目,都很新颖,具有启发性,有助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教材加强探究的特点将有助于推动学生由接受性学习向探究性学习转变。同时,开放性的问题和实践性课题主要有两类:一类需要学生自己寻找所需的资料、数据;另一类则没有唯一正确答案或在初中阶段不要求学生学会这个问题的答案。改变单一的讲授式课堂教学模式,确立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将讲授法与探索发现法两种方法相结合。在学生掌握基本科学概念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情境或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探索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科学实验和讨论交流等活动,尤其要加强学生动手操作活动的探究性。教师可围绕某个真实的课题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并指导学生应用科学理论和方法解决现实生活问题和探索自然界,让学生学会获取知识和探究科学问题,学会独立解决问题。
三、由重讲解、结果、传授向重实验、过程、启发转变
中学物理教育普遍存在重讲解轻实验、重结果轻过程、重传授轻启发的现象,致使学生的创造性无法体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严重不足。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必须转变观念,高度重视物理学中的实验成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物理的实质性问题。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应尽量多做实验,并适当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将验证实验改为探究实验,力求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科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种有利于激发与调动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良好氛围,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使学生能根据探究需要自主开展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的探究方法。教师可以这样给学生创设探究式学习环境:有计划提出问题,有意识设计错误,让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容忍那些与众不同、有独创性的学生;鼓励学生指出老师的不足,修正老师的错误,战胜老师、超越老师;允许学生打断老师的讲话或对老师的观点提出批评,随时讲出自己的探究体会或好的解题思想方法。自主探究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卷入”科学的发现过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要形成探究式学习方法,成为具有科学素养的人,教师就是要重视引导,教给学生独立学习、研究、自行获取知识的方法。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
初中物理的教学方式范文5
关键词:初中物理;导学方法;分层指导;师生合作;自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1)12-0049-01
初中学生正处于从小学依靠教师的学习向初中相对独立学习的转化期,此时,如果教师未能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学生实现转化,学生将不能达到本学习阶段应有的能力和知识水平。为此,导学方法的研究和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分段分层指导,逐步巩固提高
分段指导是指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课程计划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分阶段培养。实施中应把握以下两点:(1)必须紧密结合教材。对基本知识应统一引导,使全班学生都达到必知、必会、必能进行实施操作;(2)因人而异,因疑设导。对中等程度的学生要在统一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对优等成绩的学生要制订更高标准,在课前预习、课堂答题、具体操作、讨论解疑等方面提出具体严格的目标。这样,分阶段分层次的导学,才会取得扎扎实实的效果。
二、循环示范指导,培育良好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说:“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对学生进行导学时,必须重视示范效应,给学生介绍优秀人才和同学的好方法、好习惯和取得的好效果,让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在预习或复习指导中,引导学生自己建立知识结构。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建立起自己的知识结构后,才能灵活应用物理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对于物理仪器(如密度计、电压表、变阻器等)可从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及其注意事项等方面强化导学;在单元或章节复习时,可用“从一般到特殊”或“从特殊到一般”的思路来引导,如此循环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
三、加强师生合作,双向互动提高
师生合作,利用各种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差异资源”进行互动,达到优势互补,共同增长知识和提高能力的目的。教师能否与学生密切合作不仅会影响教学效果,同时也关系到教师自身素质层次能否提高。物理学家玻尔能带出不少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其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合作教学。教师不仅要主动与学生合作,还要指导学生之间进行合作,这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学生间的知识基础、心理和智力发展水平等存在差异,教师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都了解清楚。而学生具有相近的年龄、相近的认识水准及认识方式,交流起来较自然、方便,也少有保留,因而学生间的互帮互教效果有时胜于老师。实践证明:合作互动中的受益者不仅仅是学生,教师也是受益者。因为教师在充分利用学生的“差异资源”后,既能使教学思路受到启发,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深层的教学科研中。
四、培养自学能力,鼓励独立操作
初中物理的教学方式范文6
一、创设生活情境,联系生活实践教学
物理知识比较抽象、理性,学生不易理解和接受,因此物理课堂教学要结合教材知识,联系日常生活创设情境,让学生明白物理现象及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从而以强烈的好奇心、高昂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机械效率》的教学中再现生活场景:从水井中提水,工人用口袋背水泥上楼,农民用滑轮组往屋顶吊粮食,起重机提升重物等,让学生明白,为达到目的做的功叫做有用功,而任何机械在做功时都要克服摩擦和自身重力做功。这部分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就是额外功。接着讲解什么是总功,进一步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这样水到渠成的得出机械效率的概念,完成了新知识的学习。
又如速度的教学,我们播放运动员百米赛跑的视频,跑到中途暂停,此时比较哪位运动员跑得快,用什么方法比较出来的?得出结论后继续播放视频,到达终点的时候提问:哪位运动员是冠军?用什么方法比较出来的?接着出示一些不同竞速项目运动员的成绩,针对材料提问:如何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在学生的强烈需求下引出速度的概念,再结合列车时刻表计算列车的速度,这样一系列的生活化问题,让知识的建立有了依托,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这种开放式教学情境的创设,把教学目标隐含在生活情境中,学生学习起来既不枯燥又非常感兴趣,学习效果好,而且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明白了物理学科的实用性,让学习热情化为持久学习的动力,提高了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
二、加强实验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开放式教学强调以人为本,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努力超越,积极参与实验教学,养成独立探索、研究的习惯。
1.变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教科书中安排了许多演示实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作为旁观者,如同看影视节目一样,观察教师把这些实验按照严格的步骤和要求,演示一遍,只看个热闹场面,对于概念的建立和规律的形成缺乏主动性的探索。所以在开放式教学中把一些现象明显,不利于大多数学生观察的演示实验变为分组实验。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由演示改为分组,把学生5~6人分成一组,共同设计步骤,亲自参与,分工协作,以积极的态度主动探究,既观察到了清晰的现象,又锻炼了操作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加强分组实验的探究性。分组实验教学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调动主观能动性,在兴奋的状态中探索,有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要抓住时机,适时引导,让探究向深处发展。如学生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他们顺利完成实验操作及规律的总结,认为实验已经结束的时候,适时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凸透镜残缺不全,还能得到完整的像吗?你如何进行实验?学生的思维顿时又被调动起来,他们积极的讨论,最后想出了方法,用一张白纸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来观察现象,他们惊喜地看到了完整的像,只是像的亮度变暗。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认识又上升了一个高度。这种开放式的实验教学,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激发了他们的热情,主动参与探究,既掌握了操作技能,又培养创新能力。
三、开放教学手段,拓宽课堂教学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还要与时俱进,结合实际的需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素质教育的水平。
1.注重学科渗透。如《乐音的特征》教学采用控制变量法,结合乐器来进行音调的教学,改变二胡、小提琴弦的长短、粗细、松紧振动发声,判断音调的高低;通过学生吹奏长笛、箫等乐器,让学生思考,音调为什么发生了变化,决定音调变化的因素是什么;对于响度的教学,通过改变敲击大鼓的力度,鼓上碎纸屑、粉笔头跳动的幅度,让学生领会振幅决定响度的大小;音色的教学,采用分别敲击鼓、锣,吹奏笛子,让学生闭着眼睛猜是哪种乐器发声,掌握音色的概念。这样,一堂枯燥的讲授课变成了一节声情并茂的欣赏课,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知识,提高了兴趣。
2.利用网络学习。在信息高速发达的今天,网络成了人们学习的另一个阵地。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喜欢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的特点,适当引导,让网络辅助教学。如在讲授《升华和凝华》时,提问电冰箱中的霜是如何形成的,让学生上网搜索无霜冰箱是如何自动除霜的,并观看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