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境管理体系的核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境管理体系的核心范文1
关键词: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QHSE管理;区别与联系;探讨
1 前言
安全生产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生产现场,重点是管理的标准化和作业的标准化。在创建安全标准化企业过程中,对于已建立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的企业来说,如何正确理解和处理好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这两者之间关系显得尤其重要,现就安全生产标准化与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进行对比分析,以供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参考和了解。
2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与QHSE管理体系的区别
2.1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采取强制原则,而建立QHSE管理体系采取自愿原则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指企业具有健全、科学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并通过实施严格管理,使企业各个生产岗位、生产环节的安全生产工作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规程的要求,使企业生产始终处于良好的安全运行状态,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满足广大从业人员对自身安全和文明生产的愿望。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中明确指出:“全面开展安全达标,深入开展以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为内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凡在规定时间内未实现达标的企业要依法暂扣其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责令停产整顿;对整改逾期未达标的,地方政府要依法予以关闭。”
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是通过周而复始地进行PDCA循环,即“计划、实施、检查、改进”活动,使体系功能不断加强。它要求组织在实施管理体系时始终保持持续改进意识,对体系进行不断修正和完善,最终实现预防和控制工伤事故、职业病、环境污染及其损失的目标。组织是否实施该标准,是否进行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取决于组织自身的意愿。
2.2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管理标准,而QHSE管理体系是管理方法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一个标准,它分为基础管理评价、设备设施安全评价、工艺技术评价、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评价四部分,它对每一项管理活动、每一项工艺技术、每一台设备设施、每一个作业环境的评价都有明确的量值规定,以此来判定企业是否达到安全标准。
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是一套企业管理的做法和程序,它表达了一种对组织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进行管理的思想和规范,主要强调系统化的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思想,即通过建立一整套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保障机制,旨在控制和降低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事故、职业病和环境污染的发生,是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三大管理体系有机结合体——一体化管理体系,这种体系是科学的、有效的、可行的,而且与组织的其它活动及整体的管理是相容的。
2.3 安全生产标准化有起点要求,而QHSE管理体系并没有起点要求
安全生产标准化适用于各类企业,采用千分制考核,分为三级:国家级为一级,省级为二级,市级为三级,安全标准化考核评分根据行业不同考核标准不同,但都有每个行业都有达标的最低得分情况,考核分不到规定的分值就不能达到相应的安全等级。
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用于所有行业,旨在使用一个组织能够控制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风险并改进其绩效,它并未提出具体的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绩效准则,也未作出设计管理体系的具体规定,也就是说不管这个企业是事故低发单位,还是事故高发、频发单位,都可以建立体系。它的绩效考核主要通过监视和测量、内审、管理评审、外审方式,开据不符合通知单要求限时整改,持续改进,不断提高绩效。
2.4 安全生产标准化内容、要素单一,而QHSE管理体系内容、要素宽泛
安全生产标准化内容和要素大多都是只考虑与安全生产有关的内容和要素,而QHSE管理体系不仅要考虑安全生产有关的内容和要素,而且还要考虑质量、职业健康、环境三大方面有关的内容和要素,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仅仅是QHSE管理体系里的安全管理一方面内容,是对安全管理给出定性和定量的管理标准。
3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与QHSE管理体系的联系
3.1 两者都是强调预防为主、持续改进以及动态管理
建立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是企业安全管理从传统的经验型向现代化管理转变的具体体现,是实现安全管理从事后查处的被动型管理向事前预防的主动型管理转变的重要途径。通过建立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利用“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科学方法和动态管理,可进一步明确重要环境因素、重大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通过持续改进,加强对重要环境因素、重大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的治理和整改,降低职业安全风险,不断改善生产现场作业环境。
安全生产标准化中通过“开展危险源辨识、评价与管理,以及对重要危险源制定应急预案”,从源头上加强了对职业风险的管理,采用动态管理方式,降低了事故事件的发生概率,体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与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有异曲同工的效果。
3.2 两者都是强调遵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我国已建成完善的安全生产法律体系,对于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和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行为,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保障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标准中所列的考评条款是根据国家和行业法规、标准以及安全健康的有关规定编制的,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就是以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为底线,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了法制轨道。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是预测、度量系统的安全性、规范性、科学性的依据,是达到安全标准化的一条最基本的保障线。
遵守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也是建立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组织通过管理方案、运行控制等活动的实施确保满足法律法规要求,并对法律法规遵守情况进行监视检查。这与安全标准化活动的精神完全吻合。
3.3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建立QHSE体系的核心和基础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建立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它相当于体系运行中的作业指导书,可以为危险源的辨识、运行控制、绩效改进提供方法和手段,它的产生使体系的具体化更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有利于体系的有效运行。
环境管理体系的核心范文2
2002年4月19日,广州石化举行HSE管理体系实施新闻会,郑重向社会各界宣布从即日起广州分公司全面实施HSE管理体系。在体系建立时广州分公司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全部要求融入到HSE管理体系中,确保建立一个管理体系,符合多个管理体系要求,有利于在建立和实施时的协调、统一、有序,以提高管理效能。
体系实施过程中的环境管理
危害和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也是体系实施的首要步骤。为鼓励和组织员工参与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工作,把环境管理渗透到日常的生产运作等活动中去,实现四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管理,有针对性地编写了《HSE作业指南》,要求在分公司进行的所有作业都必须先进行危害和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根据相应程序文件和运行控制文件以及车间的作业指导书制定并落实预防措施后,才能开始作业,实现“三签”而行,即:现场作业会签单、作业HSE管理表、各种作业票(清罐、清油、动火等)。通过《HSE作业指南》,HSE管理体系与生产实际操作紧密地联系起来,实现了管理体系与实际应用的统一。作业HSE管理流程如图1所示。
HSE管理体系建立过程中的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作为HSE管理体系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安全、健康的管理既存在关联性,又具有独特性,其环境绩效在体系整体运行中得到不断的持续改进。环境管理在保护对象、管理方法、技术手段等方面与安全、健康管理有所不同,在体系建立过程中,充分考虑了ISO14001标准要求,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5个部分的17个要素内容融入到HSE管理体系的10个要素中。
在日常的环境管理中,通过系统的污染预防管理,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在体系建立过程中,考虑了初始环境评审中存在的问题,获取和识别相关环境法律法规及标准,开展环境因素识别和环境影响评价,编制了有可操作性的环境保护管理、环境因素识别和影响评价等程序文件和14个环境方面的运行控制文件。
1. 初始环境评审
初始环境评审是对企业过去、现在的环境管理信息和状态进行全面的综合调查与分析,总结企业原有的环境管理经验及存在问题,从而为企业建立符合标准要求的环境管理体系提供依据;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估结果作为HSE管理体系设计的基础,其成果将直接决定体系建立的成败。
通过初始环境评审,客观评价了广州分公司环境管理状况,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a.在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时按“三同时”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但在日常的环境管理方面并没有开展环境因素识别和环境影响评估。
b.没有形成一套程序用来及时地识别、获取、更新、沟通与生产、运作、服务等相关的国家及地方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要求。甚至对目前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符合状况并不清楚。
c.存在各种版本环境保护方面的文件,无法对现场存在各种不同的版本文件的时效性、适用性进行识别。
d.虽然有部分应急预案及事故调查处理规定,但不完善,没有针对性,应急措施也不够完善。
2. 获取和识别环境法律法规及标准
在体系建立的组织机构中专门设置了法律、法规识别小组,组织编写了《法律法规和标准识别控制程序》。通过上网、与当地环境保护部门联系及其它途径收集现行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标准,经初步识别,适用于广州分公司的环保法律、法规有35部,标准有10个。
为使所识别的法律法规及标准让各个部门能便于获取本部门适用的条款,进行学习和执行,对35个法律法规和10个标准条款逐条进行甄别,整理编写了《分公司适用的环保法律法规及标准各称一览表》,汇编了《分公司各部门适用的HSE法律法规及标准明细表》,并在HSE管理体系网站上公布,确定了法律法规的更新途径。组织各单位开展法律法规及标准符合性评估。
转贴于
3. 开展环境因素识别和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因素识别和环境影响评价是HSE管理体系实施污染预防管理的核心,环境因素识别和环境影响评价一直是传统环境管理的薄弱环节。在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时能按国家、地方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但在大量的日常工作中并没有开展环境因素识别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而大量的环境污染事故和扰民事件主要在日常工作中发生。因素,广州分公司在体系文件中着重体现了这方面的内容,制定了环境因素识别及影响评价管理程序,用来确定其活动、生产、装置、设备、产品、服务中环境因素。在识别过程中,考虑直接和间接、正常、异常、紧急状态以及过去、现在、将来等因素,并依据现有的专业经验、评价标准和准则,同时考虑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公司商业形象、员工和周围人群、设备、产品、财产、水、大气、废物、土地、资源、社区和相关方的内容,从中判定对环境具有重大影响的环境因素,并制定环境管理方案加以控制。
为保证体系的适用性、有效性,广州分公司非常重视边建立边实践的工作,组织了《环境因素识别和影响评价程序》、《HSE作业指南》以及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等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培训,管理部门和生产作业管理人员100%多次接受培训,并用一个多月的时间组织生产操作人员用简单易行的工艺流程方法,对分公司的53套生产装置和4套辅助装置开展了环境因素识别、环境影响评价。环保管理人员到现场辅导装置操作人员开展识别和评价工作,共收到各单位上交的100份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经筛选、归纳出126项重要环境因素,经现场确认、鉴别,确定了广州分公司35个重大环境因素,并对其逐一落实削减控制方案,实施目标管理最显著的成果是在臭气治理方面,识别了6个重大环境因素。为此,分公司专门成立了6个专项治理小组开展削减、控制工作,目前已完成了2个项目的治理工作。
在异常的生产过程(例如炼油西区大检修),我们组织大修装置所有作业部开展环境因素识别和影响评价,对大修的34个重大项目的225个工作步骤进行了识别、评价,根据评价结果修订、完善了大修的停、修、开的环境管理方案。历次大修都是事故多发期和臭气扰民投诉高峰期,而这次大修从2月20日开始到4月5日结束,历时45天,期间未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和臭气扰民事件。
4. 编制环境管理文件
有效的管理体系必须有一套有效的、可操作的文件来规范管理行为。为确保环境管理行为在体系文件中得到规范化、标准化的描述,在HSE管理体系手册中涵盖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 规范及使用指南)的要素,编写了环境保护管理、环境因素识别和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文件。在原有环保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重新修订、完善、编写了水污染管理、空气污染管理、有毒有害废物管理、噪声污染管理、土壤(地下水)污染管理、资源管理、资源利用管理、能源管理、环境监测管理、环境保护“三同时”管理、清洁生产审计管理、环保检查和考核管理、公共卫生及厂区绿化管理、环境污染应急处理管理、环境统计与报告管理等14个运行控制文件(SOP)。
SOP文件编写是体系文件的核心,它是对原有的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的一次梳理,对HSE管理的提升。为使所编制的文件具有可操作性,我们严格按目的、范围、职责、术语及定义、工作程序(包括流程图、步骤简单描述、相应管理表格)、相关文件、记录(文件符合性检查表,只需打√或╳)、附录等内容进行编写。例如在编写水污染管理文件时,由于动力事业部(取水、供水)、企业管理部(水表管理)、生产调度部(用水、节水)、安全环保部(废水管理)、炼油四部(污水处理、循环水)等部分都不同过程的进行水的管理,要实现从源头控制污染,节约水资源,减少废水排放量的全过程污染预防控制,必须将不同部分的水管理有机地连接到一起。为此,我们召集了相关部门进行讨论,收集现行的水管理资料(制度、管理表格、记录等),花了一周的时间将水污染管理按从取水(水源、水质、水量)、用水(工艺、消防、生活)、产生废水(生产、生活、污染雨水)、污水处理(污水气提、污水处理场)、污水回用、最终排放(监测、监督)等过程对各环节进行详细的描述,形成初稿,再次召集各相关部门进行有效性、可操作性的讨论定稿后,进行全员培训,消除体系实施过程出现“两张皮”现象。
环境管理体系的核心范文3
循环经济是指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低投人、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l种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核心是清洁生产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废弃物回收循环利用。推进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实质是运用循环经济等先进理论指导,促进区域的发展、使区域循环经济与区域发展结合起来。在推进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可运用目前在管理领域行之有效的一些管理工具,如15014001环境管理体系、清洁生产审核、合同能源管理、绿色招商、绿色办公、绿色采购、创建绿色社区、优美乡镇和绿色学校等。本文就这些管理工具在区域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应用进行阐述和分析。
2管理工具在区域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应用
区域推进循环经济需要覆盖第一产业(即工业)、第二产业(即农业)和第三产业(即服务业),以及区域管理的主要部门和区域内的社会人群。根据这些管理工具的内容和作用,可以描绘管理工具在区域循环经济发展中的相互作用关系。
3管理工具在推进区域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应用
3.1应用内容
目前,上海市的许多区、县正在积极推进循环经济的建设工作,本文以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功能区为例,分析上述11种管理工具在区域循环经济中的应用,以及功能区管委会推进管理工具的具体实施工作内容。根据循环经济理论在功能区内可以分为企业内、功能区公共区域和功能区与区域外界3个层次,这11种管理工具在不同层次内分别发挥着作用。
3.2区域管理部门使用管理工具方法分析
3.2.1在推进企业内部循环经济中使用
功能区管委会应当鼓励企业建立、实施和保持15014001环境管理体系、实施清洁生产和合同能源管理,通过采取改进产品设计、采取无毒无害的原材料、使用清洁能源或可再生能源、运用先进的物耗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物排放。功能区内的工业园区人驻企业中部分企业存在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及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情况,也存在着部分企业污染物超标排放的情况,这些属于清洁生产促进法要求实施审核的重点企业范围,对于这些企业要求其自觉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功能区管委会定期公布实施重点清洁生产审核的名单,推行强制清洁生产审核,帮助这些企业进行“节能减排”,为改善区域环境质量起到重大的推进作用。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政府推动企业开展清洁生产主要依靠引导和激励,而不是单纯靠执法监督,政府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政府与企业的关系要作相应调整,政府与企业不是单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更大程度上体现了伙伴关系,政府要运用所掌握的公共资源努力为企业提供各种服务,帮助和鼓励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取得环境、经济协调发展。功能区管委会应当在区域内主要酒店/宾馆开展绿色饭店创建活动。运用环保、健康、安全理念,提倡绿色餐饮,保护生态和合理使用资源的饭店,向社会提供有益于公众身体健康、有益于环境保护的绿色餐饮。在区域内的大型超市或卖场,积极推进开展绿色商店创建活动。在超市或卖场的经营过程中要体现绿色营销理念,积极推销绿色产品,采用绿色包装,重视绿色设计,改变传统的销售渠道,建立绿色销售渠道,对绿色产品标出环保特性及对环境有益的方面,以广告、促销等方式宣传,对消费者进行教育和引导,有利于消费者做出对环境友好的购买行为,采用节能、节水、节材和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产品,减少使用或者不使用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产品。
3.2.2在推进功能区公共区域循环经济中使用
功能区的管理部门应当率先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规范和加强其行政行为,提高管理部门执法能力和环境管理水平,依法管理,提高办事效能和服务质量,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政府带头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对功能区内的相关方加大宣传力度和施加影响,使企业和社会组织深化对150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识,动员和帮助更多的企业和组织建立15014001环境管理体系,转变环境管理单纯靠强制性的政府行为,引导企业自觉参与保护环境,实现污染预防和清洁生产,从而促进区域的循环经济的发展川。功能区域政府部门应积极开展绿色机关创建活动,实行绿色办公和绿色采购,建立政府机构能耗统计体系,明确能耗、水耗定额,重点抓好政府建筑物和采暖、空调、照明系统节能改造以及公务车节能,推行政府机构节能采购,优先采购节能(节水)产品和节约办公用品,降低费用支出。积极开展绿色社区创建工作,激发社区居民的积极性,推动社区居民改变传统生活方式,实施绿色消费,节约资源,做好废旧物资回收和垃圾分类,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每个家庭做起,主动参与,积极监督,依靠广大居民自觉行动,提高资源利用率,努力改善城市社区环境质量,为全社会实现循环经济作出贡献。功能区政府应将创建优美乡镇作为农村环保工作的有力抓手,根据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以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合理安排农业生产机构和布局,促进农业向无害化方向发展,基本实现农业规模化、设施化生产,基本形成服务完善、产业集聚、生态优良、效益显著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在功能区域管理学校范围内,搞好绿色学校创建的普及工作,鼓励尽量多的学校参与到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中来。绿色学校的创建应从学校的整体规划出发,学校上下应对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达成共识。组建绿色学校创建的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制定切实可行的创建计划,结合学校发展规划,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人到学校规划中去。
3.2.3在推进功能区与区域外界循环经济中使用
功能区管委会在对进人工业园区内的企业实行绿色招商,在招商引资时就强调1个“绿色”的概念,充分考虑到废物最少的原则,并且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提出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约束条件,进行有序的招商,在源头控制对环境带来的损害。在引进企业时应遵循以下基本的原则。区域应以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为切人点和突破口,示范和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全程质量控制,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积极开展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种植,并将这3种产品在市场上予以推广,从而加快绿色农业循环经济体系的构建。
4管理工具在功能区域循环经济实施项目中的体现
在川沙功能区域循环经济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分步实施、滚动推进的原则,拟定川沙功能区域循环经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提出2008一2010年3年期间循环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实施时段、责任单位以及投资匡算。循环经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了30项重点项目,其中直接与管理工具应用相关的项目有18。
环境管理体系的核心范文4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在数量上信息的收集与传播快速上涨,与日俱增,传统的信息管理模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因而随之信息管理便应运而生,新的信息资源管理理念对于传统的管理观念及管理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信息资源管理理念对综合档案馆公共文化功能定位的影响。在信息资源管理理念影响下,综合档案馆应发挥好社会公共文化教育的功能。例如,近年来,有不少综合档案馆以纪念建国周年、建党周年、香港等为主题,举办了大型展览活动。在这一定位下,综合档案馆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开展档案公共文化利用服务。例如:配备专职的咨询服务人员,建立开放阅览室,增设开放目录柜,努力把综合档案馆建设成为为社会公众开放的并具有时代特色和文化氛围的档案馆。
第二,信息资源管理理念对综合档案馆社会信息保障服务功能定位的影响。档案馆的社会信息保障服务功能指的是,档案馆还应加强对文件的收集和传播,加强档案馆之间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实现信息资源的整体价值,发挥其在信息传递方面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在这一定位下,综合档案馆开展的业务服务,主要包括:档案整理、建档咨询等内容;在技术服务方面,主要包括:档案修裱、保护等内容;还开展了以拍摄档案专题片和历史文献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信息提供服务。笔者认为在信息资源管理环境下,综合档案馆的服务重点应该向社会大众转移,综合档案馆的发展方向应该是追求公益共享的价值取向。
2、信息资源管理下综合档案馆档案利用存在的问题
档案部门通过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以达到更加便利地将档案信息资源转化为可被社会充分利用的资源。在信息资源管理环境下,综合档案馆档案利用服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档案馆重藏轻用、主动服务意识薄弱、馆藏缺乏特色以及档案管理的技术手段落后等。
2.1 主动服务意识不强
在综合档案馆的定位下,档案利用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部分档案馆的内部组织管理,基本上是过去的封闭半封闭式的管理形式;保管利用部门只负责查阅档案、库房管理等各项工作,编制检索工具、专题资料等工作落实不到位。
档案利用工作的管理体制和服务模式,存在传统、封闭狭隘的自我发展观念,缺乏整体意识,这些问题使得档案工作效益不高、档案信息的利用效果不理想]。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综合档案馆还未发挥遍及提供公共文化以及社会信息的功能。传统的纸质档案时代,馆藏情况严重限制了档案利用工作的范围,造成多数档案馆的档案利用工作往往围绕馆藏而展开。
笔者发现,有些档案馆的工作人员仍将自己定位成被动的保管员,缺乏主动开发利用服务的意识。究其原因,这与档案员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思想是分不开的,很多人只重视为政府等组织机构服务。
笔者通过对中国科学院档案馆的参观调研了解到,目前中国科学院档案馆还是传统形式的档案馆,对馆外人员的借阅档案、查询方面还是有一定的不便,需要开具介绍信;它主要是对系统内部人员的查阅,至今还不是对外开放式的提供利用服务模式。朝阳区档案馆档案利用服务的方式是一种纯手工的形式,借阅相关资料或是档案也同样需要出示证明。因此在信息化的社会环境下,如何使综合档案馆拥有多元化的档案信息资源,并能够对社会公众充分提供多样化的档案信息资源,这些问题需要我们给与思考、重视并予以解决。
2.2 馆藏单一、缺乏特色且利用率低
调研发现,国内综合档案馆“综合”二字名不副实,而且,综合档案馆没有有序整合共享性档案信息资源,档案馆仅限于为党政机关服务,多为政务档案,忽视了经济建设第一线的企事业单位,其它类别档案很少,与百姓物质、精神生活直接相关的档案内容也很少,档案馆利用服务没有建立起走人民大众路线的基础,难以反映社会整体发展的历史全貌]。
从档案载体方面来看,大多档案都是纸质形式,而反映社会生活的磁盘等载体的档案却很少。这些问题反映出目前综合档案馆馆藏内容缺乏特色,载体形式以及馆藏结构单一等情况。以文书档案为例,其难以表现出具有文化特征以及地方特色的形式。
2.3 技术滞后、设施不全
综合档案馆在经济建设中,虽然其作用日益显著,然而在利用各种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设备进行馆藏资源建设、提供档案信息资源服务等方面是很落后的,而且档案管理的技术手段也很落后。这样限制了档案利用率的提高,并且难以满足在信息资源管理环境下档案信息的有效利用。例如:档案部门孤立单一,档案信息资源服务部门缺乏与其他组织的沟通与联系。
此外,利用电子计算机检索的服务系统存在不足,综合档案馆检索目录不健全,数字化档案目录的检索途径单一。从传统的档案信息检索来看,主要是将档案信息按照全宗、目录、案卷、文件四个层次组成检索结构,再进行手工查找。这种检索方式对检索者自身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所以传统的查档工作大多都是由档案工作者根据用户的需求代为进行查找。
环境管理体系的核心范文5
现在寒锐钴业的股票代码是:300618,也可以通过股票软件直接搜索名字查询股票代码。
寒锐钴业(300618)公司介绍:南京寒锐钴业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97年,总部位于南京市江宁开发区。公司秉承“向世界提供一流钴产品”的企业宗旨和“以品质创品牌,以信誉求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先后通过了ISO9001产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OHSAS18001职业健康管理体系认证。
(来源:文章屋网 )
环境管理体系的核心范文6
[关键词]巩固;标准化;管理体系;认证;效果;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8-0074-0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企业国际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尤其是自我国加入WTO后,随着国际贸易、交流的深入,为我国企业不断吸收国外先进经验提供了平台和空间。国外一些大型企业集团的先进管理经验,不仅可以保证产品质量,而且可以提企业的整体运营水平,增强了企业的可持续竞争力。国内的企业管理者应当要有国际化眼光,企业管理要与国际先进管理制度接轨,其中要迈出的重要一步,就是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认证。但现阶段标准化管理体系认证得不到广泛推广,导致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企业在通过初次认证审核之后,没有持续改进、注重巩固标准化管理体系认证效果;不是进一步加强规范管理,而是放松管理,体系运行形成两张皮,体系要求是一套,实际管理却是另一套,结果导致管理大大退步,前期为认证审核做的大量工作前功尽弃、付诸东流。如何巩固标准化认证的效果,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 继续巩固“三同时”审核的效果
企业进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取证审核的第一阶段审核时,最重要的审核内容之一就是对企业“三同时”的遵守情况进行审核,即环境治理设施和职业健康安全治理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企业只有符合这样的条件,方可进行下一阶段的审核,否则,第一阶段的审核不能通过,也就预示着企业不能取得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证书。反之,企业取得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证书,则可以说明企业在取证审核前的“三同时”是符合要求的[1]。针对已经取得ISO14001体系和OHSAS18001体系认证的企业进行监督审核或复评审核时,对企业“三同时”的遵循情况,审核人员应主要检查企业一年来有无新、改、扩建项目,如果有,则应对这些项目进行“三同时”的遵守情况审核。同样,在复评审核时,审核人员会重点检查企业上一次取证或换证以后3年来的新、改、扩建项目的“三同时”遵守情况,以保证监督审核和复评审核的连续性与衔接性,以巩固标准化管理体系认证效果[2]。企业的安技等职能管理部门在通过初次认证审核后,应当继续加强管理工作,打好基础,继续通过审核机构一般每年1次的对受审核企业的监督审核,以及每3年进行1次的复评换证审核。
2 继续巩固落实法律法规审核的效果
严格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是企业通过标准化管理体系认证的底线,也是决定质量、环境和安全体系能否取证的必备条件之一。对于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守法就是指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必须符合相关标准和法律法规的要求。对于环境和安全管理体系,守法就是企业的生产和服务等活动过程中的环境因素与危险源控制,必须符合相关法规的要求。在监督和复评审核时,法律法规的连续性与衔接性,重点是审核在此期间是否有新颁布实施、新修订出台实施的法律法规,以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否有变化。以此来判别企业在取证后,对法律法规的识别、收集和遵守、贯彻与落实情况[3]。例如: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订的《消防法》,自2011年12月31日起施行的《职业病防治法》,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的《特种设备安全法》,以及自2014年4月24日修订通过、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的《环境保护法》,应当是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年度监督和复评审核的法规重点。同时企业还要关注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结合新的要求进行整改。对于一些出口外贸企业,还应当时刻关注有关国家的法律法规,因为国外的发达国家对企业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是非常严格的。以木制品出口外贸企业为例,对于出口美国加州的木制品,2013年7月1日,美国加州制定实施了木制品中甲醛含量的控制措施,即CARB甲醛认证。所以有关企业的职能部门与审核人员,在年度监督审核和复评审核时,应对有关甲醛认证的要求给予重点关注,以此判定木制品企业对产品销售地区的新标准和新法规的遵循情况。
3 继续巩固企业文件审核的效果
企业在初次标准化管理体系认证审核时,文件都要提交审核机构进行文件审核,只有文件审核通过以后,或者对文件审核中提出的问题整改到位后,企业才能通过初次取证审核。在标准化管理体系认证监督和复评审核时,审核人员会重点审核企业内、外部的经营活动,相关标准有无变化,检查企业修改的文件是否涵盖经营活动和相关标准变化后的内容与要求,以此来判定企业的文件是否持续有效。所以,企业在通过初次认证审核之后,职能管理部门要继续在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标准化工作的法律、法规、政策、方针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以技术标准为主体核心,以管理标准为支持,以工作标准为保障的企业标准化体系。设立企业标准化管理部门统一负责管理本企业的标准化工作,编制适应本企业的标准化管理体系,组织标准的实施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企业编制的标准化管理体系文件能否在本企业全面贯彻实施,关键要具有可操作性[4]。编制时要进行反复讨论审核,反复的论证和修改,方方面面进行有效的沟通。文件应简洁、易懂;考核目标尽可能量化;要为标准化管理体系的贯彻落实打下坚实的基础。管理体系运行是一个持续上升的闭环,需要在企业内建立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不断改善和不断改进的机制,如果没有这样的机制,就会出现企业管理要不是维持原状,一年一年原样运行下去,一点变化和改进没有;要不就运行走样,最终导致标准化管理体系对实际管理没有多大作用,只是为了检查和审核而存在。因此,为认证后提高管理体系有效性,企业要重视内部审核,持续有效地开展内部审核,对标准化管理体系运行作出正确诊断,对发现的不合格或潜在的不合格问题,要予以纠正并采取预防措施,使体系步入良性循环,建立不断改进的机制。企业持续有效地开展内审,领导重视是关键,全员参与是基础,内审员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不断地发现问题和监督落实纠正措施使其有效,是继续巩固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认证效果的保障。
4 结束语
究其现阶段不注重巩固标准化管理体系认证效果的思想根源,就是企业领导与安技等职能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单纯为通过认证审核而做这项工作。企业要巩固标准化管理体系的认证效果,首先领导是关键,但基础必须依靠全体员工的参与和落实。如果这项工作只有领导的重视,没有基层人员的认真执行和落实,那就不能确保标准化管理体系执行到位。如何提高全体员工的意识、主动性、积极性,是体系能否有效运行的关键。通过上述巩固标准化管理体系认证效果的措施,希望能够为以后的企业认证提供一个正确的方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