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卫生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生卫生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生卫生教育

学生卫生教育范文1

镜头一:

早晨上学,学生徐某和吕某背着书包来上学,徐某穿件宽大的夹克,一扇一扇的走进校园,书包带都磨黑了,夹克里穿着一件T恤,领子也看不见布眼了。而吕某背着一个红书包,衣着干净整洁,面带微笑,见到老师主动问好。

镜头二:

教室里,学生陈某脸上、手上总是不干不净,脸好像几天没有洗,眼屎堆在眼角。边上的同学都干净整洁,他显得特别显眼。

镜头三:

体育课上,蔡某的鼻涕时不时拖出来,只见他用力一吸又回去了,过了会又拖下来了,让人看了难受,指导体育老师命令他擤鼻涕,才结束了揪心的难受。

镜头四:

中午吃饭后,王某和陈某的嘴角边挂着饭粒,红烧鸡腿的汤汁还粘在上下嘴唇上,已经在校园的小广场上玩闹,王某的脖子上黑呼呼的,衣服上面油渍斑斑。

这些现象对我们教育者是一个挑战,孩子们是智障,但是不应该是脏孩子,怎样让他们干净起来、靓起来呢?

问题分析:

为什么有的智障孩子干干净净,而有的总是一副邋遢相呢?学校召集德育处和班主任一同分析原因,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学生不注意卫生,自己也弄不干净,导致个人卫生不好。培智学生不注意卫生,脸脏了,手脏了,衣服脏了,一点也不难为情,仍旧到处乱跑。有的学生你叫他洗脸、洗手,他不会,也洗不干净,衣服也不知爱惜,早上穿来是干净的,没到中午就脏了。吃过饭,饭粒挂在嘴边也不擦,晚上洗脸洗脚也洗不干净,身上总有一股味,让人不愿接近。

二是家长不管,导致学生个人卫生不好。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智障教了也不会,就不去耐心教,孩子不仅大小便不会如厕,连擦嘴的习惯也没有,在家中都是家长代办,孩子的个人卫生离开家长就一塌糊涂;有的家长说拿孩子没办法,洗干净一会又脏了,抱怨孩子不知道爱护,却不去坚持不懈地教会孩子搞好个人卫生;有的家长自己也不注意个人卫生,来校也穿着脏衣服,可以想象她孩子的个人卫生会怎样。

三是学校的生活阿姨责任心不强,导致学生个人卫生不好。她们只看着学生玩耍,照顾学生吃饭睡觉,至于学生是否干净,他们好像没有看见,住校的学生洗头洗脸很马虎,衣服洗不干净,阿姨很少主动去督促帮助指导。

四是老师的教育跟不上,导致学生个人卫生不好。学生的卫生教育大部分是由班主任负责的,其他课任老师常常忽视,造成学生的个人卫生不能保持。另外与学生个人卫生相关的课程内容的教学不够深入,没有细致地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搞好个人卫生,教学内容流于形式。

教育对策:

现代社会要求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现代社会所必需的文明素养。智障学生因为智力障碍在卫生习惯上与健全人相比有一定差距,而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则是这一文明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教育专家关鸿羽认为: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却占有地位,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能力、培养学生习惯,是教育中最“实”的部分,也是教育“质”的指标。这里的养成教育包括了“讲卫生”这一在校学习的基本内容,如何加强培智学生的卫生教育,让学生养成卫生习惯?我们学校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的:

1.制定严格规范,明确学生个人卫生标准。

怎样算讲究个人卫生?为此学校组织班主任讨论制定了学生个人卫生要求。这个要求简洁明了,让学生、家长都看的懂,记得牢。总的要求是衣着干净整洁,头发、手、脸保持清洁干净。

2.突出教育指导,帮助学生搞好个人卫生

2.1召开家长会,引导家长培养孩子的个人卫生习惯

2.2突出卫生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2.3强化卫生清洁,在校园生活中养成学生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加强督促检查,落实卫生规范要求

明确了学生个人卫生要求,接下来的任务是执行,我们都知道良好的卫生习惯非一朝一夕能养成,它需要不断地教育、督促和培养。

如何使督促检查变得有效?学校组织了三个层面的检查,一是班主任检查,二是舍务阿姨检查,三是学校德育处和校长室的抽查。

3.1班主任每日晨检。

每天,班主任到教室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检查学生的个人卫生,对于脸手不干净的学生,督促指导他们去洗干净,对于衣服不干净的学生,如果是走读生,和家长联系,要求学生第二天穿干净的衣服来上学,如果是住宿生,通知阿姨,把学生不干净的衣服换下来洗干净。对于不讲卫生的学生每天重点检查,重点督促。班级定期评选"讲卫生"学生。

3.2阿姨检查卫生。

每周一负责检查来校学生是否干净,对照学校的学生个人卫生标准,发现不干净的学生立即和来校的家长沟通,督促家长每次来校时把孩子收拾干净。每天放学后和学生接触时间最多的是阿姨,阿姨在管理中发现学生有不讲卫生的行为及时批评教育。

3.3德育处和校长室抽查。

学生卫生教育范文2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校;学生教育管理

从2003年的非典、2005年的禽流感到2009年的甲流,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断发生。高校作为人群聚集区,其教学、工作和生活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和冲击。一些已知或未知的传染性疾病对大学校园的侵袭固然是导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直接原因,但高校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缺乏应有的认识、未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则是造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害扩大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之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既是妥善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效途径,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应有之义。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内涵及特点

2003年5月,国务院颁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出了明确的定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具体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重大的传染病暴发和流行,大量危险品的泄漏,严重的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生物、化学、物理等因素引起的恐怖袭击事件,重大的环境污染事件,群体原因不明的疾病或中毒事件等。

一般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如下特点:

1.突发性。一方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往往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很难对其真实发生的时间、地点作出准确预测和及时识别。例如非典的突然出现,事先没有任何征兆,完全没法预料,直到病人突然发病,起病急,病情重,且病因不明,一时难以采取最有效的治疗措施。另一方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形成常常需要一个过程,开始可能其危害程度和范围很小,对其蔓延范围、发展速度、趋势和结局很难预测或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如非典发生时,由于对这一新发传染病欠缺了解,受主客观因素限制,在初期阶段没有采取充分的预测、预警和防范措施,造成了疫情迅速蔓延。

2.多样性。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复杂,导致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种类也呈多样化趋势,主要包括细菌、病毒所致各种传染性疾病,食物中毒,不明原因引起的群体性病症,有毒有害因素污染环境造成的群体中毒,急性职业中毒,各种自然灾害以及生物、化学、核辐射事件等。

3.高频化。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制度处于变革时期,国家对公共卫生事业投入不足导致了各种预防措施严重缺乏,公共卫生医疗体制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且近年来许多地方片面注重经济发展,而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导致一些病原体的变异,因而使得新发传染病、再发传染病及不明原因疾病等各种突发卫生公共事件频发。

4.社会危害严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往往涉及人数多,影响范围大,一方面,对人们身心健康产生危害,可能在很长时间内给人们心理留下阴影;另一方面,一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涉及社会不同利益群体,敏感性、连带性很强,处理不好可能会导致社会混乱,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5.国际互动性。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全球化在人员、物资大流通的同时,也带来了疫情传播的全球化。一些重大传染病可能通过交通、旅游、运输等各种渠道向国外进行远距离传播。如非典和甲流,都呈现出国际化特征。

需特别强调的是,由于高校存在多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爆发的源头因素,且人口集中、流动性大,加之学生的社会经验不足、独立应对危机的能力不强,使得高校与其他场所相比,爆发突发公共事件的风险性更大,危害更严重。这大大增加了高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难度。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高校学生的影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高校学生学习、生活和心理造成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有专家分析,突发事件发生时,大学生由于亲身的经历或各种信息干扰,会出现情绪上的波动,可能表现出一些恐慌、抑郁、焦虑等异常心理和过激行为。同时,个体的情绪是可以传染群体的,而群体的情绪和行为之间还存在因果关系。在群体范围内,随着突发事件的信息与负面情绪的传递,语言、表情、动作及其他方式引起越来越多人相同的负面情绪,并且情绪传染还有互相强化的特点。从个体来看,当个体突然受到外界刺激,产生心理恐惧时,在群体情绪的感染下,个体自觉不自觉地接受群体的情绪,以群体的言论、行为为标准,最后严重的群体负面情绪容易导致学生群体的从众性过激行为。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策略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高校如何维护学校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把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1.加强大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培养。非典、甲流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高校带来的严重影响,暴露出高校学生在思想认识、心理素质、危机应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这也提示我们,高校应重视培养大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加强对学生公民意识、危机意识和健康知识等方面的教育。

首先是公民意识教育。现代公民意识主要包括理性的规范意识、普遍的人意识、社会的宽容意识和道德意识等多个层面的统一。现代公民之“公”,在于对国家事务的责任心、主体参与性以及面对社会灾难时的信念、意志等要素。特别是在国家面临突发灾难过程中,公民决不仅仅只是受保护者,而应该是主动积极的“责任行动者”。而在非典与甲流期间,不少大学生只考虑自己的安危,对社会和周围群众的安危浑然不顾。因此,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加强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教育。同时,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应与时俱进,以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形式展开。

其次是危机意识教育。树立危机意识是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的立足点和出发点。非典、甲流的爆发提醒我们,危机意识是不能够懈怠的,危机可能就在人们的不经意中爆发,出现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的危机意识普遍不强,当危机发生时,很多大学生缺乏起码的危机认识,不知道如何去应对危机,也不知道如何按照国家和政府、学校的要求,配合学校在危机时期的特殊管理。更有一些学生根本不认为有什么危机,不服从高校在危机期间采取的特殊管理规定,仍然以自我利益为取舍,我行我素,全然不顾学校及班级的利益。因此,高校应加强对学生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的教育,通过举办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大学生居安思危,树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危机意识,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爆发时,能够做好应对灾难和危机的心理准备,以正确积极的心态来应对、化解危机,以危机感触动紧迫感、责任感。

再次是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动员全校师生力量,提高应对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有效方法。理性、科学、务实的健康教育是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最好“疫苗”。一方面,高校应当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前后,及时采取讲座、报纸、校园广播、网络等多形式多渠道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培训工作,传播有针对性的健康防护知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知识、应对危机事件的基本技能等相关知识,有效提高大学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和处置能力;另一方面,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教育与管理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而由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的学生异常情绪和过激行为也成为高校学生管理的难点之一。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学校应注意稳定学生情绪,畅通信息渠道,帮助住院学生解决因生病带来的一系列生活上、学习上的困难,防止等的发生,有效防范“连锁反应”所引发的次生危机。更重要的是,高校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卫生教育,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危机心理干预。心理干预是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有计划、按步骤针对大学生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或心理问题施加影响,使之发生指向预期目标的变化。当学校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积极的心理干预能够帮助大学生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缓解乃至稳定由事件引发的强烈的恐惧、焦虑和抑郁的情绪,恢复心理的平衡状态,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因心理失衡造成的自我伤害。

2.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校要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机制,加强对信息的全面收集及处理,并做出科学分析和准确判断。应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当地政府、专业部门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有关规定,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高校应成立由学校主要领导任组长和副组长、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领导小组,由医院领导负责、值班医护人员为主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护小组,由学校各部门领导负责、以学生会和班委为基础的后勤保障小组、安全小组和综合事务小组等应急队伍。各级应急队伍应相互协调,负责校内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处置的重大决策、指挥和管理,积极、迅速地做好事件处理、救治病人、疫情上报以及封锁保护现场、稳定师生情绪、维护学校秩序等工作,以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及时、有效和妥善。根据高校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当地卫生资源状况,对必要的应急设备和应急药品进行适当储备,以保证学校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需要,或在处置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能够支持学校控制事态的发展,等待专业处置队伍的支援。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制度,要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发生、处理、总结的整个过程,形成一系列的制度预案,准确地识别、分析、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和危害降至最小。

参考文献:

[1] 郭新彪,刘君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引(第二版)[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2] 黄建始,陈贤义,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系统建设框架思路[J].中华医学杂志,2005,(36).

[3] 雷芝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及对策管理研究[J].预防医学论坛,2008,(10).

[4] 刘丽群,赵琦,等.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警体系的现状[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6,(3).

[5] 缪凡,陈坤,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危机管理模式的作用[J].中国公共卫生,2006,(10).

[6] 苏洪.论突发事件下高校对大学生的情绪管理[J].高等建筑教育,2008,(2).

[7] 汤道湘.高校学生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分析[J].文史博览・理论,2007,(8).

[8] 唐少华,谢顺利.高校突发事件的预防体系研究[J].金融经济,2007,(12).

[9] 滕学芹.高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0,(12).

[10] 王诗堂,李玉林.高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及安全救护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12).

[11] 王诗堂,冷树青.高校突发事件的类型、特征及成因探析[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12).

[12] 王陇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学生卫生教育范文3

关键词:口腔健康教育;小学生;口腔健康;口腔卫生

Abstract:Objective The importance of oral health education on improving elementary students' oral sanitary conditions,oral health knowledge and behaviors is discussed. Methods 300 cases of elementary students in our district were selected as study object and even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principle.Oral health knowledge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was given 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y were supervised strictly to brush teeth and maintain oral hygiene seriously;intervening measures were not given to students in control group.The oral hygiene and oral health conditions of students in two groups in 3 months were compared. Result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ppeared for both the oral health questionnaire score comparison and oral cavity inspection health rate comparison before study for students of the two groups with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After study,the score and health rate of stud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comparative differences of the two groups have statistical difference(P

Key words:Oral health education;Elementary students;Oral health;Oral hygiene

提高民健康水平从儿童抓起,其中口腔健康问题是威胁儿童早期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儿童年龄较小、认识较差,缺乏良好的口腔卫生常识和良好的口腔健康习惯[1-2]。据目前统计发现,15岁以前儿童的龋病及牙周病的发病率占有较高比率。因此,为了有效的控制龋病及牙周病的发病率,树立良好的口腔保健意识,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3]。我区针对小学生口腔健康开展了大量的教育工作,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将对我区进行研究的300例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现文章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区两所小学300例小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均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150例给予口腔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并严格监督其认真刷牙维持口腔卫生,其中男87例,女63例,年龄6~11岁,平均年龄(8.3±1.3)岁;对照组150例未给予干预措施,其中男79例,女71例,年龄7~11岁,平均年龄(8.4±1.2)岁。两组小学生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两组小学生进行3个月的观察比较。

1.2.1口腔卫生维持 ①观察组:进行口腔卫生知识、口腔健康的重要性进行定期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口腔卫生健康的重要性。本组均制定统一的口腔卫生标准,每日三餐后清水漱口,每日坚持早晚各刷牙一次应用口腔损害性小的牙膏,每次刷牙维持3 min;②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

1.2.2口腔卫生教育 ①观察组行全面口腔卫生健康教育[4]:给予口腔卫生健康材料进行宣教,可采用口腔卫生相关的视频、动画、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关的口腔卫生故事书和宣传画。并有专业指导教师根据提供的口腔健康材料对小学生进行定期专业培训,使其充分认识常见口腔疾病以及口腔卫生的重要性,并定期根据培训内容进行相关考核并给予相应的奖励措施。②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

1.3观察指标 根据目前常用的基本口腔保健问卷(满分100分)对口腔健康知识、行为进行调查,统计对比两组口腔卫生知识,对两组口腔健康情况进行常规体检,比较两组口腔健康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5软件对两组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一般资料用(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两组小学生经过三个月教育后口腔卫生知识以及口腔检查健康情况见表1。两组小学生学习前口腔保健问卷得分情况及口腔检查健康率均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习后观察组口腔问卷得分、口腔检查健康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青少年口腔健康问题一直是家庭及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由于青少年口腔健康意识低,口腔卫生保护观念较差,而且青少年时期口腔疾病的发生率高,严重的影响了青少年口腔健康状况。为了有效的改善小学生青少年儿童口腔健康问题,提高青少年儿童口腔健康自我保护意识,树立良好的口腔卫生观念,近期我们采取了许多积极有效的方式,包括动员全社会、家庭、学校广泛参与口腔卫生的自我保健活动,其中关于小学生的口腔健康教育在活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5]。在近期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应用口腔健康知识问卷分析得知,青少年组的口腔卫生习惯差,口腔知识贫乏,口腔健康问题严重,是威胁青少年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提高青少年健康情况,有效改善减少青少年口腔疾病的发生率,是目前我们口腔卫生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6]。口腔健康教育在青少年口腔卫生改善中具有重要、积极的作用,可以使青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健康知识,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情况。在国外的相关调查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口腔健康教育能够在短期内降低菌斑数量和有效地控制牙龈炎。小学生作为口腔健康知识的主要培养对象,在小学生时期由于小学生接纳新事物能力较强,是良好口腔卫生习惯养成具有的重要时刻,是口腔健康观念与行为的形成期。因此,在小学生时期通过有效的口腔健康知识培训,良好的口腔护理观念养成,有效的口腔疾病预防措施的实施,对于小学生成年后的口腔健康维护具有重要的意义[7-8]。通过在小学生时期根据区域、生活水平等特点,对小学生制定相应的口腔健康知识培训,使其充分认识口腔健康的意义,同时对于特殊存在口腔健康问题的学生给予专门的指导与培训,进行相应的针对性教育,使其可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最终使小学生口腔健康问题得到了最终的提高和改善。

在本文研究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在进行口腔健康卫生教育之前,两组小学生的口腔保健知识水平均较低,可见青少年缺少足够的口腔健康知识教育,其口腔健康检查中可以发现,其口腔卫生情况差,口腔健康存在严重问题。在经过3个月的积极教育改善情况下,观察组小学生的口腔健康情况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口腔卫生知识及口腔健康情况均明显优于未接受教育的对照组学生。可见,良好的口腔健康教育对小学生改善口腔健康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在实际行动中帮助小学生改善口腔健康问题,提高口腔健康水平。

综上所述,在小学生时期给予正确的口腔健康知识教育,提高小学生的口腔卫生正确认识比例,可以明显的改善小学生的口腔健康情况,降低口腔疾病发生率,对于改善青少年健康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高薇,⒑椋严俊,等.口腔健康教育对改善小学生口腔卫生状况、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的效果研究[J].护理研究,2015,02:220-222.

[2]储月琴.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对改善小学生口腔健康状况的效果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20:180-182.

[3]倪成励,周孟平,柴梅.口腔健康教育对改善医学专科院校新生口腔健康知识及行为的效果评价[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4,03:13-15.

[4]金迎春,张丽,曹正国.口腔健康教育对社区特定人群口腔卫生状况改善的效果评价[J].口腔医学研究,2009,06:790-792.

[5]何冰冰.口腔健康教育对改善青少年口腔卫生状况的效果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2007,12:1594-1595.

[6]罗维,胡德渝,范旭.2种口腔健康教育方式改善中学生口腔卫生状况效果的比较[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7,03:266-268.

学生卫生教育范文4

(一)健康教育

1、抓好《体育与健康》、《生活与劳动》、《家庭生活》等教学,开课率百分百,要有课程安排、有教案、有教材、有考查,同时要进行教研活动,以提高教学质量。

2、要以广播、电视、讲座、黑板报等多种形式进行卫生知识教育,做到资料存档,继续推进学校预防艾滋病的教育工作。大力开展学校控烟宣传,每年有5所积极开展无吸烟学校创建活动,确保学生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达到90%,健康行为形成率80%。

以上健康教育内容请在6月底前以表格形式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卫生监测科。

(二)学生健康管理与健康监测

1、9月-11月,镇(街道)及以上中小学、民办学校要组织全体学生进行每年一次的健康体检,同时开展健康状况评价,以进一步完善学生健康档案,并协助当地卫生院做好健康体检的统计报表工作,在11月底将报表盖章后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卫生监测科。

2、根据《浙江省学生健康状况综合监测方案》规定,随机抽取小学、初中、高中各2所学校的部分学生进行健康状况的综合监测,被抽取的学校要认真对待,积极配合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好该项工作。

3、对所辖学校全体学生的因病休学、退学情况按要求及时填写报告卡,学期结束前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卫生监测科,发生学生因疾病或意外死亡的要及时填写报告卡,三天内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卫生监测科。

(三)学生常见病、传染病的综合防治

按照《*市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和《实施计划》,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学生近视眼、贫血、营养不良、龋齿、肠道蠕虫病、病毒性肝炎等常见病、传染病(伤寒副伤寒、水痘、麻疹、腮腺炎、流感等)的防治,防治药物将根据省卫生厅、教育厅选定的为准,由市疾病控制中心统一有价调拨,任何学校不得接受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学生进行集体用药,以确保学生安全,同时,各校应做好对上学期学生体检中查出患有严重疾病如心脏疾患等高危人群的健康保健工作,根据体检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展常见病的防治工作。

(四)充实完善20*年新发的《学校卫生档案》,同时对20*年学年的有关文件等资料整理归档。

(五)积极做好体育与健康课的医务监督,避免发生意外事故,以保证学生的健康安全。

(六)加强对学校食堂、小卖部食品卫生监督,促进食品卫生安全措施的落实。

学生卫生教育范文5

1.乡镇卫生院改革初见成效。河北省乡镇卫生院医生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30.1%,明显高于2009年卫生院统计的中国乡镇卫生院拥本科学历人员2.2%,博士、硕士学历的高级卫生技术人员为零的比例,同时也高于李延华等人2010年对承德市乡镇卫生院调查的8.96%本科学历的卫生技术人员的结果。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随着河北省近年来经济的发展,乡镇卫生院改革相当程度地解决了人才引进等改革前夕滞后的问题。其次,教育部于2011年《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提出以国家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的形式为基层培养医生的政策,使各高校为基层卫生部门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毕业生。更为主要的是相关改革政策的出台解决了乡镇卫生院资金链的问题,一改经费不足导致的乡镇卫生院发展劲头不足的局面,使得培训费用不再是影响卫生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的首要问题。可以说,河北省乡镇卫生院改革初见成效,为乡镇卫生院增加了大批高学历的年轻骨干,使得乡镇卫生院能够稳步发展。

2.继续医学教育普及率低,政府拓宽培训模式迫在眉睫。此次调查结果显示河北省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仍有40.4%未参加过继续医学教育的培训,虽然政府对乡镇卫生院医生继续医学教育的资金投入逐年增多,但派出学习的仍为少数医务人员,缺少机会成为阻碍乡镇卫生院医生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最大障碍。河北省乡镇卫生院继续医学教育培训过程中采用最多的教学方式为课堂教授,远程教学仅占第四位,而姚芳、赵翠芳等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村卫生室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研究”中指出开展乡村医生的远程培训是解决现有乡村医生人员专业素质偏低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政府应利用现代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进行远程继续医学教育,拓宽培训模式,为乡镇卫生院医生提供更多的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机会,提高继续医学教育普及率。

3.教师队伍缺乏规范性,教学质量差。参加过继续医学教育的人员中仅24.8%对继续医学教育状况非常满意,对于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表示不满的人员最多。张屹立、周增桓在《基层继续医学教育四个‘不能少’》中指出,当前我国继续医学教育的师资队伍以兼职为主,教学难以与基层医疗技术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的高期望值相匹配。导致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因此,应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医学相关专家积极申报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加入基层继续医学教育的师资队伍,使继续医学教育更符合基层需要。

4.培训后考核切实性不佳、激励方式欠合理。此次调查结果显示仅33.3%的人员在培训后进行了考核,各乡镇卫生院为推动培训采用最多的激励方式是让培训和福利待遇挂钩。圣人曰“温故而知新”,无论知识还是技能都需要不断温习才能得以巩固,在落实培训后考核的同时也要注重检验的实效性。由于培训主要与福利待遇和晋升挂钩,使未参加过继续医学教育的医生在这两方面的机会少于他人。因此,在继续医学教育普及率低、培训机会不足的情况下将培训和岗位聘任与年度考核、职称晋升挂钩可能会造成培训目的不纯、参培风气不正的局面。所以,各乡镇卫生院领导一方面应加大对临床实践的考核力度,加大其在考核体系中的比重,建立切实有效的考核体系,另一方面也要建立正确的激励机制,以完善培训的各个环节。

二、结语

学生卫生教育范文6

一、 采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

1.创设生活化的交际性情景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就此进行教学。”这段话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要使英语教学取得成效,应当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而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就来源于生活,这要求教师以教材为依托,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寻找教材和生活的结合点,为学生的感知、理解、记忆和运用提供最佳的语言情景。

2.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出发,将书本生活化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来源于生活。如果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兴趣正好重叠,并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教学,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例如,在学习 “Fashion show”时,笔者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关于时装秀的视频来引出主题,把阅读理解部分拆分成talk about a fashion show和tell others how to design a dress这两个话题。引导学生运用新学的词汇和句型,从“表达自己对某件事的观点”和“描述做事情的步骤”这两个角度进行语言实践,把枯燥的阅读理解转化为学生在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内容。

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学习英语的益处

来自生活的教学内容,能让学生倍感亲切,无形中化解了学生对英语的抵触情绪,增加了学习英语的自信。因此,教师应当从课本中挖掘出和生活息息相关的语言素材,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好处,真正意义上做到“学以致用”。比如:教学Fighting against pollution时,可以介绍环保的必要性和一些具体举措,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教授最后一个单元 Hunting for a job时,也可以适时引入面试的注意事项和技巧,以便于以后学生在实际中的运用,使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实实在在的好处。

二、 丰富生活化的英语活动

英语课堂教学要生活化,这还远远不够,将学生的英语学习引向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学生的英语知识在生活中丰富、提高,让英语与生活融为一体。职业学校的大部分学生都住宿在校内,应当充分利用学生在学校的时间,随时进行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英语交流,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鼓励学生互相称呼英文名字,用英语问候、道别,大胆用英语与他人交流来练习说,借助电视、电影、录音机、收音机等媒体来听,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抽出时间阅读书虫系列的英文文学作品,利用写日记、书信来加强写作。当英语称呼、问候等语言知识自然而然地出现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就会感受到英语的魅力,心底会充满成就感,学习英语的动力就油然而生了。此外,定期在班里举办一些比赛,如英文歌曲比赛、英文海报设计比赛、朗读比赛,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英语水平,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 创设生活化的语言环境

语言学习、交流离不开环境。班级到校园,都是很重要的学习环境,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好这两个环境,给学生创造一个生动、真实的英语学习环境。比如充分利用教室两边的墙布置一些英文贴画、名人格言,教室后面的墙设计成英语手抄报墙,每期由学生以5到6人一组轮流设计,从网上或图书馆找素材;校园里的设施标牌双语化,比如教学楼、图书馆、饭堂、卫生间等常见的公共场所,以及“保持安静”,“请勿践踏草坪”等公共标语都可以双语化。时刻映入眼帘的英文使学生感觉生活中英语无处不在。

综上所述,语言是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的。教师应以生活实践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必须打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将课堂教学融入学生的生活中,让英语走入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让学生感受到英语的魅力,学生才会真正爱上英语,才能真正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这样,英语教学才会充满活力,和生活一样多姿多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