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物理教学心得体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物理教学心得体会范文1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基本理念主要概括为"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这对物理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师角色定位提出新的要求,新课标迫切呼唤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再定位.结合本人的工作实践,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衡量我们的教学优劣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看一个标志的转变--教学方法的转变
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老师转变观念是新课改的核心问题。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无论从理念到方法都是全新的。作为站在教育阵地最前沿的每位教师必须要改变过去的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看、满堂转、老师讲学生听、师问生答、老师演示学生看等形式单一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独立思考、自学、实验操作、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新的学习方式。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倡导自主学习和学科研究,强调理解科学过程和自我探究科学知识.突出了教科书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在当前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新课程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但传统的教学方法仍然根深蒂固,因为旧的评价标准仍像一支指挥棒一样左右着广大物理老师的教学,评价一个教师的教学成果仍然主要看他所教的学生的考试成绩,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仍然是看他的考试分数。旧的评价标准仍然较大程度的限制着广大的初中物理教师对新的教学方法的大胆使用。所以从根本上改变广大教师的教学方法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
其次,看两个重点的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我们从思想意识到教学设计,都要尽可能的考虑多给学生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创新,没有实践和缺少实践谈创新,创新无从谈起。对初中物理教学要培养学生学会体验生活,感受到抽象的物理定律在我们的生活中具有鲜活的生命力,物理源于生活,反过来又应用于生活,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看三个目标的落实。三个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是看你是否重视了"双基"教学,也就是看你的教学重点是否突出了,难点是否突破了。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充实的、扎实的、真实的、朴实的,如果你的课堂给人一种华而不实的感觉,说明你没有注意落实"知识与技能"这一目标。
二是看该让学生经历(感受)、体验的是否让学生经历了,体验了,使学生在经历、体验中获得学习知识、思想、方法和经验。
三是看你是否运用了十分适宜的方法、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端正学习态度,营造出师生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
就物理课堂来说,首先要看你是否运用了课本知识的意义和价值,物理的规律本身的魅力;语言艺术的感染力;操作性强的激励形式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当学生认识到物理有用而且有趣,讨论有价值,有滋味时,学生的思维才能被激活,教师的点拨语言才能激荡人心,催人奋进向上,学生才能带着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去学,才能学得好。
第四,看教师"四性"教学的体现。
生活性。物理规律,它原本来源于生活,后来总结为规律,服务于实践。所以我们的物理教学要与大自然、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紧密联系,要讲来源(来源于生活),要讲用途(服务于生活、学校、科技等),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物理规律并不抽象、枯燥,而是一门看得见用得上的文化科学知识。我们在教学中要尽量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生活经验,学起来必然亲切、实在、有趣、易懂。
生命性。为什么要强调课堂要具有生命性?是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生命体是指生物体所具有的活动能力。所以,我们的课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活动能力。要努力追求一个"活"字。首先是教学的方式方法要活,老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活了,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课堂的气氛才能活起来。
主体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躯体、自己的感官、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思想。正如每个人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物质营养一样,每个学生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精神营养,这是别人不能代替的,也不能改变的。老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感知,代替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老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观察,感受事物,自己分析思考问题。因为学问,要在学中问,问中学。
发展性。增进学生对物理规律的认识,发展学生应用物理规律的意识,使学生在兴趣与动机,自信与意志,态度与习惯方面有所发展。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方面有所发展。使学生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方面获得发展。
第五,是看四种状态的表现。
参与状态。参与的形式是多样的,如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积极主动的参与。无论哪种形式的出现,都要根据教学情景的需要和学生已具有的学习习惯、动机来随机应用。这就需要教师不断的创设引人入胜的问题、情景,使学生感到有趣,动心、动情。
情绪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绪多种多样,积极的情绪他们会乐意的、愉快的、主动的;消极情绪就会出现不情愿的、反感的、被动的。
交往状态。课堂是个互动的群体,老师在驾驭课堂时就要精心组织学生个体与群体间的交往,要指导学生重交往、愿交往、会交往就是注重培养学生会听、能说、善辩的能力。交往形式应当是开放的,生生交往、师生交往就不拘一格。同时在交往过程中要提醒学生学会尊重别人,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修改补充自己的想法,给别人有插话的机会,体会他人的情感,控制自己的情绪。
初中物理教学心得体会范文2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程改革;教学方法;主体作用
初中物理有多种教学方法,而各种教学方法都有它所适用的情景,也会取得不同的教学效果。为了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要以先进的教学思想为指导,从现实的情况出发,依据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挑选一种或几种最为合适的教学方法,将它们综合起来进行使用。
一、展示物理趣味
中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水平大致处在直接兴趣阶段,他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处理等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如:初中学“测量”后问:你怎样测一张纸的厚度?学“大气压”后,问:为什么钢笔能吸入墨水?学习“物态变化”后,问:自然现象中的“雾”,“露”是怎样形成的?学习“电学”后,提出为什么“100W”的灯比“60W”的灯更亮?书写台灯为什么能调光等。
由于这些都是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或发生的物理现象,所以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稳定了学生对物理学的浓厚兴趣。
二、加强实验教学
由于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好动,喜欢实际操作。因此,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实验教学,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的实际操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增强对物理学的兴趣。如“长度的测量”教学中,让四位同学用同一米尺分别上台测量教师讲桌的长度,学生各自测量的结果暂时不颂,当四位同学都测量完以后,让他们四人同时上台在黑板上写出自己的测量结果,由于四人的结果各不相同,必然会使学生感到惊奇。这既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又对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教学的展开,有良好的启迪。此外,也可以让几位学生同时准备一个演示实验,选一位好的在教学时演示,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
三、坚持强化训练
物理教科书中采用国际单位制,初学者对“米/秒”、“千克/米”、“牛顿”、“帕斯卡”等单位感到陌生抽象;学生习惯于单位的单一性,开始学习P=pgh和功率的单位焦耳/秒这些知识时,对概念的多因性很难适应。又如,“电功”、“电功率”、“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都需要具有初步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这对于刚入物理门槛的初中生的确感到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设法使学生的思维方法跟上,并侧重对差生的基本功进行强化训练,从而减轻差生学习物理的困难。
在强化训练中,要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新课前,教师应要求学生按每一条的预习提纲先预习新课内容,上课首先检查预习情况,课后应要求学生把上过的课文复习一遍,对课文中的概念、原理、公式做到透彻理解的前提下然后再做作业,做作业时应该注意力集中,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养成自我检查的良好习惯。
四、发展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敢于联想,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教师也可有意地制造“矛盾”,把学生置于是非徘徊中,诱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发挥其创造性。比如:在初三的串、并联电路实验后,利用串联电路中只要有一处断开,整个电路中没有电流这一特点以及电键与用电器一般只有串联这些学生已有知识,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一个电路有一个电源,一个电键k两个灯泡L1,L2,这两个灯泡串联,当电键K断开时,L1,L2均发光,但K闭合后,L1不发光,L2发光。
这种情况可不可能存在,画出可能的电路图。由于已有知识的干扰,就将学生置于“矛盾”之中。学生只有敢于想象,冲出“电键只能与用电器串联”的定势,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锻炼了他们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
五、注重学用结合
不少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感兴趣,觉得很好玩,但要他们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他们便会感到不知所措,这是因为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缘故。因此,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学用结合的能力,把物理学活学透。
每当向学生传授新的物理知识时,都应联系它在实际生产或生活中的某些应用,同时要求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世界,找出与所学知识相关的事例。如讲到“杠杆的平衡条件”时,以杆秤为例,让学生分析出“小小秤铊压千斤”的道理,并可进一步提出这样一个常见的问题:有的不法商贩“扣秤”通常采用哪些手段?利用了什么原理?接着引导学生列出“杠杆平衡条件”表达式,画出杆秤杠杆示意图。通过这个例子,学生对“杠杆平衡的条件”会有更深的理解,从而运用自如。学习了“家庭电路和家庭用电”这章内容后,教师可安排指导学生在家中观察电路,利用家用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学习灯头线接法,了解保险丝的作用并会选用。此外,还可安排学生根据家用电器的数值、算出家中各种电器每天或每月的耗电量。
初中物理教学心得体会范文3
艺术生中真正因艺术兴趣而上艺术类高中的不多,更多的是为了能通过高考上本科.通常艺术生的文化课成绩都不理想,物理等理科课程的基础也相当薄弱.对于物理的学习,艺术生喜欢浅显、直观的知识,不喜欢逻辑性强、计算复杂的知识,对实验感兴趣,喜欢参与式教学;艺术生能够明白物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但对自身的物理学习,仅要求能应付高考即可;艺术生的逻辑数理智能普遍较弱,但大多数艺术生的思维品质并不差,对专业课程学习动机较强,对物理等文化课程的学习所花费的时间较少.物理学了能让艺术生了解一些物理常识,更好地了解世界外,学习的过程也有助于其逻辑思维、数字运算和理论推理等能力的训练,能够提高艺术生的综合素质;艺术生的物理高考要求是通过普通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要求非常低,只要打好基础便可以轻松通过.
2艺术类高中物理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2.1情况分析
学校方面.艺术类高中的课程管理制度比较轻松,教育经费通常有保证,教学设施也较为齐全,校本课程开发条件不比普通中学差,但艺术类高中往往比较看重艺术专业升学,通常学校的教学重点都会放在专业课上,物理课时安排较少,实验室等物理教学资源也较为陈旧.学生方面.艺术生的逻辑数理智能较弱,物理基础也普遍较差,对物理的态度和认识不理想,爱恶分明,在具体的物理学习上喜欢直观、明了的物理知识,喜欢参与实验,不喜欢抽象、逻辑性强的物理知识.教师方面.由于艺术类高中物理课时相对较少,通常一个物理教师会教很多个班级,由于升学压力低,学校不重视等原因,艺术类高中的部分物理教师往往缺乏教学积极性和科研意识,大多也缺乏校本课程开发技能.
2.2目标拟定
艺术类高中物理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拟定主要涉及3个方面.(1)要彰显学校特色,课程开发要尽可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全面发展”上体现学校的个性;(2)要满足学生需求,主要是高考要求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3)要注重物理、生活和社会的关系,主要是建立物理和艺术领域的联系.艺术生的物理基础普遍比较薄弱,人生发展也和其他学生不同,所以,物理校本课程开发要侧重于培养艺术生科学素养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对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探究等仅需了解.由于艺术生物理科的高考要求较低,对国家课程标准及考试要求较高的知识点,应适当降低难度,能够应付考试即可.
2.3方案编制
(1)确定主题,明确构成要素校本课程开发要确定开发的主题、范围和领域.艺术生在艺术层面有自己的优势,对实践动手类的教学模式比较感兴趣,对此,艺术类高中除了对普通物理课程进行开发外,还可以开发诸如“物理与实践”、“艺术中的物理”之类的补充主题.同时要明确适用于艺术生的物理教学大纲、教科书、练习册以及辅助材料.(2)制定方案,编制课程课程方案制定要明确开课教师、教学材料、课程性质与类型、学习时限、参加对象等,要制定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活动安排、课程实施说明、考核评价说明.课程编制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整个设计和实施过程,包括课程设计、实施课程和评价课程3个部分.本文重点探讨课程编制中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采用恰当的活动方式将课程具体化,在设计艺术类高中物理校本课程时,课程材料、难度以及课程教授方式等要符合艺术生的特点.(3)课程开发设计方案实例课程主题:艺术中的物理.授课对象:艺术类高中学生.课程类型:自然科学类,选修课.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让学生了解艺术与物理的联系,知道艺术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感受艺术和物理相融合的魅力,从不同角度欣赏艺术和物理的美,提高艺术类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课程内容与活动安排1)音乐与物理教学目标:了解音乐中的物理知识,知道音乐与物理的密切联系.教学方式:教师主讲,实验演示,学生讨论,多媒体教学.教学要点:第一,音乐在物理学上的原理(利用视频资源引入情景,用声音传感器等器材演示音乐的声波变化,结合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引导学生讨论并得出结论);第二,声音中的物理概念———音调、响度、音色(回顾初中所学知识,让学生歌唱表演,利用多媒体技术和实验器材,让学生明白音调与频率、响度和振幅等之间的关系);第三,歌唱中的物理(欣赏音乐家利用不同共鸣体唱出的歌声,知道人体本身就是一种乐器,讲述声带对音高的影响,让学生演唱并相互比较,加深印象).2)乐器与物理教学目标:了解乐器中的物理知识,知道一些乐器购买和保养的知识.教学方式:教师主讲,学生参与表演.教学要点:乐器的分类:弦乐器、管乐器、簧振乐器、模板乐器、打击乐器和电子乐器等(利用多媒体演示不同乐器的振动发声机制,让学生演奏各种乐器,体验它们发声的不同之处);乐器的结构:发声体、传声体、共鸣体和附件(学生观察乐器,了解乐器的结构);乐器的购买与保护(结合多媒体、图文等讲授乐器的质量影响因素及保养知识).3)绘画与物理教学目标:了解美术中的物理知识,知道光学知识对绘画的影响.教学方式:教师主讲,利用多媒体教学,学生讨论,实验演示.教学要点:绘画与物理的联系(学生欣赏国画与油画,并讨论油画为什么会有照相般的效果,引导学生得出美术上的物理因素之一是光影效应);物理在绘画上的应用(介绍历史上画家们利用镜子、光学仪器等辅助绘画的故事,让学生收集资料、信息,了解绘画史上的“暗箱装置”);光学本性(利用色散实验和多媒体演示,介绍可见光谱,解释波长、振幅与色相、亮度的关系).4)学结教学目标:总结学习情况,展示学习成果,交流学习心得体会.教学方式:学生收集资料,小组讨论,作业与交流.教学要点: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以小组形式利用声学或光学等知识自制小作品,比如自制小乐器)并交流心得体会.成绩构成:学生出勤、课堂表现、作品.本文来自于《物理通报》杂志。物理通报杂志简介详见
3结语
初中物理教学心得体会范文4
1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实验,激活学习兴趣
学生的兴趣激发需要一定的情境,以物理实验可以构建一种有效的情境.实践表明,真实而生动的实验情境为学生的学习带来浓厚的兴趣,同时也为学生的概念建立和规律认知带来强大的动力.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以游戏的方式来创设实验情境,成功地将学生引入到学习中来.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大气压”这个知识点时,就可以用比赛的方式来进行这样一个实验,教师将两块平玻璃板用水浸湿,在两块玻璃上捆上一些拉绳后,将两块玻璃对合贴紧,让学生来比试一下:看谁的力气大,能把两块玻璃板在垂直于板面的方向拉开?初中学段的孩子正是争强好胜的年纪,他们踊跃地上前挑战,却纷纷以失败告终.不甘心失败的学生会积极思考:为什么拉开两块玻璃板这么费力呢?教师可以准备两块干的玻璃板让他们再试试,让他们寻找不同,探究问题的答案.通过自身体验,反复对比,不断思考和相互讨论,学生会逐步认识到大气压的存在.相比于教师直接地灌输,学生通过自我体验得来的认知会弥足珍贵,而且以游戏来进行物理实验也确实迎合了初中孩子的心理特征,拉近了他们与物理的距离,提升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以物理实验设置悬念,激发探究欲望
初中生正处在心智逐渐成熟的年龄段,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个孩子,因此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每一堂物理课开始之初,物理教师都会精心设计好导入环节,因为良好的导入可以将学生课间早已分散、松懈的注意力重新收拢起来,引导他们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而通过奇妙的物理实验,设置悬念,引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可以有效地以疑激趣,激活他们的求知欲望.
例如,在讲解“液体的沸点”这一知识点时,我们可以在导入环节做这样一个实验,给学生发一只一次性纸杯,然后让学生将其架在酒精灯上加热(图1),看看能否将水烧开,还是纸杯子会被烧坏?
对结果的未知,自然会吸引学生积极动手,在实验中寻找最后的答案.然而实验的现象又与学生的认知发生冲突――直接被火烤的纸杯怎么没有烧坏呢?他们的注意力自然会集中于规律本质的思考,上课也会更加投入.
3将实验与生活相联系,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
物理知识源于人类对生活生产的一种经验总结,而相关知识最终又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服务.因此我们的物理教学应该充分联系学生的实际,在学生的身边发掘教学资源,让我们的物理教学向课外延伸,加强课堂与生活的联系,这也是课改精神有关“STS”教育理念的一种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常用的物品拿进课堂,让这些物品成为物理实验的载体.例如,和学生讲解杠杆平衡时,笔者就将我国最传统的质量测量工具――杆秤(图2)拿进课堂,让学生自己来研究杆秤的工作原理、标度特点,特别是不同的提绳在实际使用时有什么用途;再结合杠杆原理体会一下“小小秤砣压千斤”的物理内涵.通过这样一系列过程,学生对杠杆支点和力臂的认识会更加透彻.笔者还会安排这样一项任务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制作一把杆秤,在制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对规律的认识.学生对这样的活动兴趣盎然,在材料选择、部件组装以及标度确定方面投入了认真细致的研究,拿出自己的杰作(图3).
4发掘教材中的“小实验”,提升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动手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心得体会范文5
关键词:苏科版;物理;教学
面对如今大量学生存在初中与高中物理衔接困难的现象,笔者一直通过自己的教学过程试图去探索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并在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有了自己的一些见解,下面将从五个方面来谈谈对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使学生不仅努力的去学习,而且能做到有兴趣的去学这门学科则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激发起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热情,才能更加有效的去实施教学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实中,有很多学生到了初三,多数是女学生,会对物理完全失去兴趣,更有甚者是提到物理就头疼,害怕.究其原因,大多都是因为在初学阶段对物理这门学科的认识不到位,把物理当成文科去背概念,记公式,结果造成概念不理解,公式不会用,自然谈不上正常的学习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上好第一堂课很重要.例如,在第一次课上,我总会问:“学生,今天是咱们第一次物理课,大家谁知道什么是物理吗?”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蕴含着对学生思维的激活和对物理好奇心的培养,学生的回答自然是五花八门什么都有,但是也有的学生会从字面上解释:“物理就是万物的真理.”不错,物理其实就是万物的真理,研究的就是自然界中各种现象背后的规律,既不是概念也不是公式,就是规律,所以物理教学教的就是规律,而概念与公式知识规律不同的表现形式罢了,讲到这有些心存疑虑的学生放下了心中的包袱,激发了对物理的兴趣,同时,也埋下了对物理学习的向往,为下阶段的学习打好了第一仗.
二、让学生理解学习物理的意义,杜绝厌学情绪的出现
物理在初二开设后,应该说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更高了,因为物理作为自然科学的龙头学科,内容十分丰富多彩,对学生来说,则是一门全新的学科,同时又有别于基础学科的教学,应该说这门学科的应用型更强一些.所以,在讲解知识点的时候,如果不教给学生前因后果,往往就会变成学生的学习成了死记硬背,事倍功半,所以,我在讲学中经常加入一些学生感到有用的知识.例如,我在介绍一些定理定义的时候,经常会介绍一下和发现定理定义的物理学家有关的一些趣闻或者发现定理时的经过,这样可以间接的去引导学生对物理学家的崇拜,比如,在讲牛顿第一定律的时候,简单的介绍一下牛顿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以及他获得的一些荣誉,讲到物体运动的时候引入爱因斯坦和质能方程,让学生理解物体不能超过光速,讲到宏观物理的时候,介绍现在最热门的霍金与黑洞等,一步一步的吸引学生走到物理的大道上,看似在课堂上浪费了几分钟的宝贵时间,实际上学生如果对物理学家的崇拜了,自然在一定程度上就会相应的热爱物理.
三、适当增加选编习题的生活感、时代感
过去,我们的教学是以书本为中心,总是把物理定义和结果灌输给学生,教给学生如何做习题、如何解习题,以达到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对练习课教学过分强化解题能力的培养.不可否认,要想深入理解和掌握物理定义和结果,教学过程中必须通过一定量的习题的训练,但问题是现在的学生生活在一个信息、技术、经济迅猛发展的科技社会,选编什么样的习题才能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呢?如果我们所选编的习题都缺乏社会感、科技感、时代感和生活感,甚至是脱离实际的纯“脑筋急转弯”式的题目,太多的抽象的“物体”,缺乏形象化的例子,使活生生的物理越走越远,越来越“深奥”,都将成为“书本中物理”了,这就难免使物理教学走入了误区,违背物理从生活、从社会中来的本意.因此,多选些生活中的例子则显得尤为重要.
四、重视平时物理实验落实
由于受到我们现行应试教育思想与受实验条件的影响,教师平时不太重视学生的物理实验,多在纸上进行“实验操作”,势必造成学生对实验题的害怕与陌生;又由于对真实的物理实验过程不熟悉、不了解,因此,遇到实验题当然就感到“烦”了.可是,实验题是“作”出来,而不是“做”出来的,学生只有在实验室亲身实践过、体验过、操作过物理实验,在他们做的实验题时才能看不到“作假”的痕迹;如果不是这样,时间长了,学生自然对实验失去兴趣,自然对真实的物理世界失去探求热情,慢慢地失去对自然现象的探索与发现,从而导致学生对科学探索的错误认识.
五、不断加强自我总结,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物理教学心得体会范文6
关键词: 物理概念 死记硬背 教学手段
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任何一个学科的基本单位,任何学科都是以各种概念为基础所形成的,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概念教学可谓是基础中的基础。初中阶段是我们进行系统物理教学工作的启蒙阶段,这个阶段所学习的物理概念可以说是整个物理学科中最为基础的知识,因此,在这个阶段搞好物理概念教学将会对未来的物理教学起到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目前在物理教学中,很多教师存在一个思想误区,那就是认为概念教学就是让学生记住各种物理概念的内容,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死记硬背就成为了概念教学的一个常规手段。然而,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大量教学实践证明,一味依靠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开展概念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新课改理念的带动下,我们要注意改变传统的概念教学模式,用更加开放、灵活的手段来开展物理概念教学。
一、重视学生的日常经验,从生活中引入概念教学。
物理学科的形成就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劳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发展而来的,因此,很多物理概念及其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能够找到大量的实例。相较于高度抽象的物理概念,学生对于生活中的事物显然会更有亲切感,因此,我们在开展物理概念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善于发掘物理学科的这一优势,重视学生的日常经验,从生活中引入物理概念。例如,在讲到“简单机械运动”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寻一些杠杆、滑轮的运用实例;在讲到“升华”的概念时,我就给学生举了一些樟脑丸越变越小、冬天结冰的衣服依然能够晾干、用久的白炽灯泡钨丝变细等来引出升华的概念;在讲到“凝华”的概念时;就让学生回忆冬天下雪、降霜、玻璃窗上形成冰花等现象,思考形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再通过这些实例一步步地引入凝华的概念。通过常见的生活事物和现象来引入物理概念,学生对于抽象的概念在头脑中会形成一个较为直观的认识,从而加强对于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同时,通过把物理概念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学生会看到物理学科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注意用实验的手段引入概念。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物理学科中,任何的概念都是通过大量的实验反复论证得来的,因此,我们在进行物理概念教学的时候,当然不能抛弃物理实验这个基本的学习手段。例如,我在给学生讲到“压强”的概念时,就在课堂上给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实验:首先,我拿出了一块木板,然后分别找了两个学生上来,先让第一个学生拿着一个细铁棍用锤子把细铁棍钉入木板中,结果这个学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仅仅在木板上留下了一个痕迹,接着我又让第二个学生拿着一根铁钉,将它钉入木板中,结果这个学生轻松地就将铁钉钉入了木板中。这样的实验结果并不出人意料,并且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经常见到类似的现象,但是用实验的方式把这些常见的现象搬到课堂上一方面会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另一方面会促使学生对这些常见的现象进行思考,思考其中的物理意义。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会对“压强”这个物理概念形成一个直观的认识,从而正确地理解压强的概念。
三、注意利用比较法加强物理概念教学。
在进行物理概念教学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物理概念的相似性。由于对物理概念的这些相似性没有做认真对比,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相关概念的过程中总是容易混淆。为此,在开展物理概念教学的过程中,比较法是一个较为实用的方式。例如,在讲到“蒸腾”的概念时,很多学生总是容易把它同“蒸发”的概念混淆,这时,我们就要注意将这两个概念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总结出它们的异同点:“蒸发”和“蒸腾”都是一种气化现象,并且无论蒸发还是蒸腾都有吸热的过程,这是这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的相同点,而至于不同点,我们就可以从发生蒸发和蒸腾的温度、形式、过程、结果、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这种对比分析,学生会对“蒸腾”的概念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而不会混淆。
四、注意对概念进行巩固应用。
说到物理概念,很多学生总是感觉要想记得很容易,但是一到应用就会错漏百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除了对概念理解不够透彻以外,还与缺乏练习有关。因此,在概念教学中,我们除了要对概念本身进行讲解论证外,还需要通过适当的练习题对概念进行巩固和应用,这样,才能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概念。例如,在讲到电阻与电压、电流的概念及其关系时,如果单纯地把概念、规律背下来在几分钟之内就可以完成,但是要想真正地弄清楚电阻、电压、电流这几个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一定要通过适当的练习,如题:某段金属丝两端加6V电压时,通过它的电流是0.2A,若将它两端的电压变为2V,则它的电阻值是多少?通过它的电流是多少?类似这种综合性的练习题,学生在多做了几次以后,自然会对相关地概念规律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总而言之,物理概念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依靠死记硬背就能够掌握的知识,那种依靠死记硬背的方式不但效果不佳,反而枯燥的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由此可见,在进行物理概念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讲求一定的技巧。物理概念是整个物理学科的基础,一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打好了概念基础,就会为学生以后的物理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因此,我们一定要善于采用灵活的概念教学方式,从多方面对概念进行讲解巩固,以便达到熟练掌握和应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金冠峰.也谈初中物理概念教学[J].新课程(上),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