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的理解和认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职业卫生的理解和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职业卫生的理解和认识

职业卫生的理解和认识范文1

[关键词]全科医学;家庭健康调查;医学生;职业倾向;影响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7-9572.2013.02.021

职业趋向是职业价值观的核心标准,是个体在长期社会变化中所获得的关于职业经验和职业感受的结晶。专科医学生是医学教育的最低层次,学生普遍情绪比较低落、消极和不自信,感觉职业前途不明朗。如何培养学生的专业思想,帮助学生准确选择就业岗位,实现专科医学生的培养目标是极需研究的课题。本研究针对社区全科医师工作岗位,改革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专科层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在第一年暑假,利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家庭健康调查,对比分析该活动对学生职业趋向的影响,旨在寻找更加有效的方法来培养专科医学生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职业理想。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0级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学生75例,其中男36例(占48.0%),女39例(占52.0%);农村20例(占26.7%),城镇55例(占73.3%)。62.7%学生家庭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28.0%家庭成员在3人以上,9.3%家庭有慢性病患者和残疾人。见表1。

1.2研究方法 学生在第一学年末的暑假,对家人和亲戚开展不少于20名的家庭成员健康调查,撰写调查体会和调查报告各一份。针对家庭健康调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从学生对家庭卫生需求了解、社区实践效果、对专业学习的影响三个维度,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参与家庭健康调查的学生进行资料获取,并与学生在进校初期(尚未实施家庭健康调查前)问卷调查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和评价家庭健康调查对学生职业趋向的影响。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m 3.2软件双人双录入,经逻辑检查无误后利用SPSS 17.0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对部分数据采用X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水准为a=0.05。

2.结果

2.1调查对象 发放问卷76份,回收75份,有效回收率为98.7%。学生对自己家庭及亲戚开展调查,调查对象以中年人为主的61人(81.3%),其次老年人为主的42人(56.0%)、小孩为主的26人(34.7%)、残疾人为主的5人(6.7%)。

2.2学生对家庭卫生服务需求的了解 学生通过开展家庭健康调查,34人(45.3%)对家庭成员卫生需求有所了解;35人(46.7%)了解家庭成员的生活行为习惯。调查显示,家庭成员主要卫生问题依次是:没有健康观念72人(96.0%)、就医不方便71人(94.7%)、生活习惯差69人(92.0%)、缺医少药68人(90.7%)、无钱看病67人(89.3%);存在较多不良生活习惯:吸烟和饮酒73人(97.3%)、从不体检68人(90.7%)、不爱卫生66人(88.0%)、食盐和食肉过多62人(82.7%);仅16人(21.3%)认为卫生资源充足;家庭成员常患疾病排前八位的依次是高血压(72人,96.0%)、消化道疾病(72人,96.0%)、糖尿病(69人,92.0%)、上呼吸道感染(67人,89.3%)、皮肤病与性病(59人,78.7%)、泌尿道感染(58人,77.3%)、癌症(57人,76.0%)、脑卒中(53人,70.7%);学生认为家庭卫生服务中最需要的是健康咨询与体格检查74人(98.7%)、饮食指导72人(96.0%)。

根据生源(农村和城镇)、家庭月收入(3人)三个维度分析学生对家庭卫生需求的了解、生活习惯的了解、当地卫生资源拥有情况三方面的差异(见表2)。学生对家庭卫生需求的了解,家庭月收入3人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从学生来源、家庭收入与性别角度分析对学生全科医学专业学习的影响 通过家庭健康调查,学生认为对全科医学思想的建立、学习医学知识的动力和愿望、对全科医师工作性质的理解、全科医师工作职责的认识、自身沟通能力的锻炼等有较大帮助的分别有56人(74.7%)、60人(80.0%)、56人(74.7%)、57人(76.0%)、56人(74.7%)。

按学生来源(农村和城镇)、家庭收入(

表4显示,通过家庭健康调查,学生运用全科知识比例从71.1%提高至86.7%,对没有运用全科知识的原因从“理论和实践差得太远”变为“缺乏全科知识”;认为家庭健康调查对临床实践有帮助的学生从86.8%提高至96.0%,特别是在与患者沟通和取得患者信任方面较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4对学生职业倾向的影响 通过家庭健康调查,学生对毕业后选择全科医生职业比例从48.7%增加至73.3%,对选择全科医师职业的原因上从“先就业后择业”转变为“待遇太低”、“前途好、服务方式人性化”;对不愿选择全科医师职业的原因从“前途不明朗”转变为“只能在社区工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本研究分析得出,来至农村的学生对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比较熟悉,经济基础较差、家庭人员较少的学生比较关注家庭成员的卫生需求。学生来源、家庭收入、性别等因素,对全科医学专业思想的建立,全科医师工作职责的认识方面具有一定影响。通过家庭健康调查可以提高学生对全科医学的认识,同时对学生职业倾向有一定影响。

3.1帮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卫生需求,感受医学生的社会责任 在假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期间,开展医学生家庭健康调查,让医学生认识到家庭卫生需要优质卫生服务与严重缺乏卫生资源之间的矛盾,了解到家庭成员存在较多卫生问题如缺乏健康常识、不良行为方式和健康观点与缺乏医疗卫生保障之间的矛盾。特别是来至农村的学生和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感受至深。从而更加理解我国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在强基层和医学生应担负的社会责任,为树立扎根基层、服务基层思想起到积极作用。

3.2提高学生对全科医学专业学习动力,感受全科医学专业的优势 通过家庭健康调查,也有利于医学生对全科医学思想的建立、对全科医师工作性质的理解和全科医师工作职责的认识,激发了学习医学知识的动力和愿望,锻炼了自身沟通能力,融洽了家庭关系。特别是在女生和来至农村、低收入家庭的学生中更为明显,这可能与女生对职业发展问题比较依赖,容易听取他人的意见,比男生更加重视职业自身的价值等因素,以及社会文化对男女两性不同的角色要求有关。另外,来至农村、家庭收入水平越低的学生亲友依赖程度越低,即独立自主性较高,这部分学生奋斗和进取意识很强烈,独立意识和责任感比来自城市的学生相对较高。而来自城市和高收入家庭的医学生环境相对优越,社会支持相对健全,他们能够制定出更高水平的职业目标,也比较依赖自己掌握的社会资源。另一方面也提示,国家在中西部地区开展的面向农村定单定向培养医学生,在招收学生时可考虑学生的农村背景等,使培养的学生能够真正下到基层社区工作。

3.3影响学生职业趋向,使之更加理性和务实 从家庭健康调查对专科医学生职业倾向的影响因素的改变来看,他们择业时开始关注发展因素,希望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才能,能够学以致用,有发展的空间和环境等;其次是关注保健因素,希望工作稳定,有满意的收入和福利,有良好的环境和住房等。对工作单位的规模、级别、知名度等已不是大学生选择职业的首要条件。充分表现出专科医学生的务实性和个人化的倾向。他们的职业趋向更加理性务实,面对竞争激烈和逐渐完善的就业虚名,而更加注重实际。

职业卫生的理解和认识范文2

摘要:为了解卫生职业学校学生药物认知及自我用药行为,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用药与自我用药行为专业指导提供依据。用问卷调查法调查某卫生职业学校1-4 年级学生药物认知及自我用药行为。卫生职业学校学生在药物认知方面存在着用药知识来源较局限、对经常使用某些药品会产生耐药性的认识不够、对应用某些药物会引起过敏反应的认识不足、多种因素影响着安全用药与自我用药行为等问题;在自我用药行为方面存在着用药期间经常忘记服药、患病后到医院就诊用药人数比例偏少、部分学生滥用抗生素、大部分学生只能部分理解药品说明书、对自己所买药物的适应症和不良反应仅是一般了解、自我用药治疗后的效果并不理想等问题。目前卫生职业学生对药物认知及自我用药行为总体尚可,但也存在一定问题,要采取有效措施正确引导学生形成安全用药意识,养成规范的用药行为。

关键词 :卫生职业学校;学生;药物认知;自我用药行为;调查

由于医药行业的特殊性,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竞争,公众媒体对药品广告的大量传播,加上公众对药物知识的缺乏,使我国仍然处在药品安全风险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①,频发的药品事件使药品安全已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和公共安全问题。卫生职业学校学生既是药物的直接应用者,也是安全用药、规范用药的宣传者、执行者,他们对药物的认知能力以及正确的用药行为习惯都将对患者、对社会公众的用药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为全面了解卫生职业学校学生药物认知及自我用药行为现状,笔者在2014 年10 月组织有关人员开展了专题调查,以探寻提高学生安全用药知识、规范用药行为的方法,为强化药品安全监管提供参考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五年制高职护理、康复治疗技术、药学、药品经营与管理、眼视光技术及卫生信息管理专业1-4年级学生,共53个班级(每班随机调查10人)530名,女生520名,男生10名;总体健康状况良好。

2.调查方式

由调查人员将调查问卷直接发送给调查对象,并讲解调查目的、意义、答卷要求,1周后收回。发放调查问卷530份,收回530 份,回收率100.0%,有效问卷529份,有效率99.8%。

3.调查内容

①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性别、专业、年级、健康状况);②安全用药知识;③自我用药行为。

二、结果与分析

1.学生对安全用药知识的了解

⑴用药知识来源。A.电视及报刊广告74人(13.8%);B.父母及家人275(52.0%);C.朋友或同学9人(1.7%);D.教科书或科普书籍124人(23.4%);E.其他48人(9.1%)。从电视及报刊广告了解用药知识来源与许钧报导的某校大学生的72.85%要偏低②;从父母及家人了解用药知识来源高于李新文报导的太原地区居民的37.47%③。

⑵了解药品有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之分。A.认为有471人(89.0%);B.认为无15人(2.8%);C.不知道43人(8.1%),说明大部分学生了解药品有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之分。

⑶了解经常使用某些药品(如抗生素)会产生耐药性。A.认为会262人(49.5%);B.认为不会156人(29.5%);C.不清楚111人(21.0%),显示学生对经常使用某些药品会产生耐药性的认识不足。

⑷购买药品时注意生产日期及保质期。A.会454 人(85.8%);B.不会75 人(14.2%),说明大部分学生具有注意药品生产日期及保质期的意识。

⑸认为药品注射效果比口服安全有效。A. 是82 人(15.5% );B. 不是53 人(10.0%);C.不一定333 人(85.8%);D.不清楚61人(85.8%),说明大部分学生不迷信给药途径一定是注射效果好的说法。

⑹认为药品价格越贵疗效越好。A.是31 人(5.9%);B.不是155 人(29.3%);C.不一定343人(64.8%),说明大部分学生不迷信药品价格越贵疗效越好的说法。

⑺应用某些药物会引起过敏反应。A.知道419 人(79.2%);B.不知道110 人(20.8%),提示有近1/5的学生对应用某些药物会引起过敏反应的认识不足。

⑻选用药品的途径。A.医院178 人(33.6%);B.药店316 人(59.7%);C.家中自备35人(6.6%),显示学生选用药品主要是医院和药店的途径。

⑼有些药物合用有禁忌。A.知道407人(76.9%);B.不知道62人(11.7%);C.不清楚60人(11.3%),说明仍有部分学生未认识到药物合用有禁忌的结果。

⑽影响安全用药与自我用药行为的因素。A.学校的作息时间197人(37.2%);B.个人的服药习惯(常忘记服药)267 人(50.5%);C.受他人影响(家人、朋友、媒体等)65人(12.3%),说明有许多因素影响着学生的安全用药与自我用药行为,其中个人的服药习惯约占1/2。

⑾对开展安全用药与自我用药行为专业指导形式的建议。A.在教学中增加安全用药与自我用药行为的内容309 人(58.4% );B. 课后开设专题讲座71 人(13.4% );C. 开展专题知识竞赛66 人(12.5% );D. 校园橱窗开设专栏49 人(9.3%);E.学校网站开设专栏34人(6.4%),提示要通过多形式提高学生的安全用药与自我用药行为指导,尤其是在教学中增加安全用药与自我用药行为的内容。

2.学生的自我用药行为

⑴用药期间有忘记服药情况。A.从未88人(16.6%);B.经常121人(22.9%);C.偶尔320人(60.5%),显示虽大部分学生在用药期间仅偶尔有忘记服药,但仍有超过1/5的学生会经常忘记服药。

⑵患病后用药选择。A.到医院就诊257人(48.6%);B.自行买药155人(29.3%);C.忍受,等身体自行恢复117 人(22.1%),提示患病后到医院就诊选择用药不足1/2,比例偏少。

⑶疾病症状改变(好转/加重)后随时改变药品用量。A.停用96人(18.1%);B.减量或增量288 人(54.4%);C.不变145 人(27.4%),显示疾病症状改变后随时改变药品用量的占1/2左右。

⑷选择自行买药治疗的原因。A.所患病情较轻367人(69.4%);B.患过类似的疾病130人(24.6%);C.省钱8人(1.5%);D.购药方便17人(3.5%),E.其他7人(1.3%),显示学生患病时选择自行买药的原因位居前3的分别是所患病情较轻、患过类似疾病、购药方便,与范媛媛报导的河南省某高校大学生自我药疗行为中选择自行买药治疗的原因相符,但由于所患病情较轻选择买药治疗的原因比例明显高于范媛媛的报导(43.3%)4。

⑸患病后选择治疗药物的依据。A.医生处方278人(52.6%);B.药店营业员的建议149人(28.2%);C.根据自己的经验42人(7.9% );D. 家人朋友的建议60 人(11.4%),显示学生患病后选择治疗药物仍以医生处方为多,占1/2以上。

⑹患病后用药剂量的选择。A.遵医嘱243 人(45.9%);B.参照药品说明书266人(50.3%);C.家人或朋友的建议17 人(3.2%);D.随意增加3人(0.6%),说明大部分学生能遵医嘱或参照药品说明书选择用药量。

⑺自行服用抗生素。A.用过55 人(10.4%);B.没用过383 人(72.4%);C.不清楚91人(17.2%),说明大部分学生做到不随意服用抗生素,但仍有部分学生滥用。

⑻用药期间发生过敏反应后处理。A.立即停药,换其他同类药40人(7.6%);B.立即停药,到医院就诊481 人(90.9%);C.继续服用8人(1.5%),说明大部分学生处理正确。

⑼用药时是否会注意药品有无说明书。A.经常注意343人(64.8%);B.有时注意171人(32.3%);C.从不注意15人(2.8%),说明大部分学生在用药时会注意药品说明书。

⑽对药品说明书的理解程度。A 完全理解83 人(15.7%);B.部分理解434 人(82.0%);C.完全不理解12人(2.3%),提示大部分学生只能部分理解药品说明书。

⑾自我用药治疗时所用的药品主要是。A.感冒类药473人(89.4%);B.抗溃疡药13人(2.5%);C.止痛药19人(3.6%);D.抗消化不良药6 人(1.1%);E.镇咳药8 人(1.5%);F.其他10人(1.9%),提示大部分学生的自我用药治疗主要限于感冒之类的常见病。

⑿自我用药治疗的频率。A.经常121人(22.9%);B.偶尔394 人(74.5%);C.从不14 人(2.6%),提示尚有超过1/5 的学生会经常选择自我用药治疗。

⒀购买药品的途径主要来自。A.社会药房(连锁或者个体)353人(66.7%);B.医院162 人(30.6% );C. 网上商城3 人(0.6%);D.就近诊所10人(1.9%);E.其他1人(0.2%),说明大部分学生购买药品的途径正常,选择了社会药房和医院。

⒁对自己所买药物的适应症和不良反应的了解程度。A. 很了解85 人(16.1%);B.一般了解409 人(77.3%);C.不了解35人(6.6%),提示大部分学生对自己所买药物的适应症和不良反应仅是一般了解。

⒂送服药品的主要方式。A.热开水147 人(27.8%);B.温开水或凉开水362 人(68.4%);C.茶水、牛奶、饮料8人(1.5%);D.干吞9人(1.7%);E.其他3人(0.6%),说明有近70%的学生能选择正确的送服药品方式,与范媛媛报导的河南省某高校大学生相一致。

⒃停药时间。A.自觉病情好转373人(70.5%);B.药物吃完38 人(7.2%);C.按疗程服药59人(11.2%);D.听医生或药师的指导53人(10.0%);E.其他6人(1.1%),说明大部分学生在自觉病情好转时就停药,略高于范媛媛报导的河南省某高校大学生的61.2%④。

⒄自我用药治疗后的效果。A.完全缓解187 人(35.3%);B.部分缓解330 人(62.4%);C.无效9 人(1.7%);D.加重3 人(0.6%),提示自我用药治疗后的效果并不理想,完全缓解的约为1/3,接近2/3的学生仅是部分缓解。

三、讨论

药物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武器,合理使用可以达到预期目标,治愈疾病,但使用不当,既达不到治疗效果,还将有损健康。通过对卫生职业学校学生药物认知及自我用药行为调查,发现学生对安全用药知识的了解及自我用药行为存在一定偏差,必须加以正确引导。

1.卫生职业学校学生对药物认知和自我用药行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生原因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药物认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用药知识来源较局限,对经常使用某些药品(如抗生素)会产生耐药性的认识不够,对应用某些药物会引起过敏反应的认识不足,多种因素影响着安全用药与自我用药行为;自我用药行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用药期间有超过1/5的学生会经常忘记服药,患病后到医院就诊选择用药人数比例偏少,部分学生滥用抗生素,大部分学生只能部分理解药品说明书、对自己所买药物的适应症和不良反应仅是一般了解,自我用药治疗后的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其一,主要是学生年龄偏小(相当于高中生年龄),看电视及报刊广告的时间较少,独立生活和自制能力较差,社会阅历浅,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弱。其二,学生性别以女生为主,对父母及家人的依赖性强、用药时听从父母的意见较多。

2.提高卫生职业学校学生对药物认知程度和规范自我用药行为的举措

由于卫生职业学校学生对药物的认知能力和用药行为习惯将对患者和社会公众的用药行为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应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形式开展安全用药与自我用药行为专业指导,以提高对安全用药、规范用药的认识,使之在今后工作中能更好地执行、宣传安全用药知识、规范用药行为。①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将合理用药的意识贯穿于文化基础、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程的课程教育中,只要涉及合理用药的内容,老师就应提醒学生注意,强调合理用药、正确用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长合理用药知识,在循序渐进中培养合理用药行为。②开设相关选修课程和专题讲座。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常用药物的临床应用》《药物的合理应用》等选修课程;在课余时间开设《药物与健康》《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配伍用药与安全用药》《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法规及指导原则》等讲座,提高学生对药物的认知和规范自我用药行为。③开展有针对性的校园活动。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鼓励学生创立安全用药学生社团,开展以安全用药为主题的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如“安全用药知识演讲”“珍爱生命合理用药征文比赛”等;利用学校宣传栏张贴安全用药报纸、宣传资料,利用网站安全用药科普内容。让学生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增长安全用药知识。④组织社会实践。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药学和护理等专业学生到医院开展社会实践,了解医院的实际用药情况,增加合理用药的感性认识。

由于非处方药具有购买方便、易于储存且相对安全、疗效确切的优点,目前我国民众使用率正在逐年上升,已成为自我保健的方式之一,但非处方也具有药品的双重性,除了治疗作用外,将不可避免发生不良反应。卫生职业学校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对药物认知和自我用药行为尚存在许多问题,加上今后工作岗位的特殊性,需要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正确引导学生形成安全用药习惯,养成规范的用药行为,进而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指导社会民众正确合理用药。

引文注释

①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安全风险尚处于高发期[EB/OL].http://sina.com.cn,2007-05-18.

②许钧.某校大学生用药知识和自我药疗行为态度调查[J].天津药学,2010,22(2):44-45.

③李新文.太原地区居民自我药疗认知度及行为调查[J].中国药房,2008,19(19):1518-1520.

职业卫生的理解和认识范文3

关键词: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德育周

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是为医院、制药厂等培养一线劳动者,根据学生特点进行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教育。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首要工作,德育工作直接关系到学生质量。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德育仅仅通过课堂理论教育和报告讲座很难奏效。对此,我们不能依靠传统的教育方法,更不能仅依靠德育课堂这一手段开展学校德育工作。职业学校的教育者应当敢于创新,努力探索德育工作新途径、新方法,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展得既生动活泼,又扎实有效。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国家对职业教育高度重视,采取加大职业教育的投入、免除困难学生学费并支付生活费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但是由于受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影响,几乎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能考上好的大学,只有家庭十分困难或成绩太差的学生才到职业学校就读。只有技能没有素质的劳动者是没有用的劳动者或者说是社会的破坏者,因此,在职业学校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礼仪、学会礼貌、学会劳动、学会感恩、学会爱国、学会守法,同时培养其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优良的职业素养。由于职业学校的学生处在逆反期,无法听得进去家长和教师的说教,仅仅通过几次报告和单纯的课堂理论教育收效甚微。学校除了必要的课堂理论教学外,还以学校活动、案例教育和“德育周”等体验式教育方式开展德育工作,深受学生喜爱,德育效果显著。

二、社会现状

目前很多家长把中专当成“托儿所”。毋庸置疑,中专招收的是一些上高中无望的学生,但并不是收容所。一些家长既不愿孩子过早地外出打工,又不想让其无所事事,所以中专便成了他们最理想的去处。

三、讨论

1.学生对学校开展德育周的认可度比较高

通过德育周让学生参加劳动,体会劳动的辛苦,使校园卫生的保持有了明显的好转,乱扔垃圾现象明显减少。通过文明示范岗,展示学生礼貌用语,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通过纠正学生的不文明行为,让学生逐步养成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的好习惯。学生自觉性提高,迟到早退现象减少,学校公物损坏明显减少。参与德育周的学生统一佩戴红帽子,所以学生把他们称为“小红帽”。现在学校的小红帽已是德育周的化身,小红帽成为来访者的引领者;学校大型活动中小红帽成了校园执勤者和服务生;招生期间小红帽成了接线员;小红帽成了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

2.学生对德育周从不理解到愿意参与

刚试行时,学生和教师对德育周表示不理解,参与德育周的学生在纠正其他学生的违纪行为时,学生不理不睬,参与德育周的学生也感到非常不适应,特别是文明示范岗的学生,站在那里低着头,不愿意面对师生,学生认为参与德育周就是打扫和保持校园卫生。经过对德育周不断的宣传,学生不但完全理解了德育周的重要性,而且愿意参与,他们为全校师生服务,体会到了做人的尊严,为他人服务的喜悦。

3.德育周是卫生职业学校德育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德育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是德育课堂教学,但事实上课堂教学收效并不理想,通过课堂教学学生会了解德育的理论体系,懂得应该爱党、爱国,懂得遵守法律法规,但是由于卫生职业学校的学生年龄偏小,文化素质普遍较差,对理论知识的接受和理解有限,仅仅通过理论讲堂难以收到实效。学校的德育周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劳动实践、学校秩序维护、文明礼仪实践、公务活动参与,更加了解学校,与教师拉近距离,体会劳动的辛劳,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自觉保持校园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德育周的小红帽通过纠正违纪学生的不良行为,明白了如何做一名遵守校规校纪的好学生,让违纪学生懂得要遵守校规校纪。通过对教师和来宾的问候,让学生懂得尊重他人和感恩;通过大型活动的参与和服务,让学生明白要为他人服务和帮助他人。学生通过不同的岗位,体会身份的转变,树立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

实施德育周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良好的行为习惯,锻炼学生意志,这是道德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人的道德面貌是由其观点、信念、世界观来决定的。仅有观点、信念,没有实际行动,将成为空论和幻想;仅有行为习惯而不注意观点、信念,将成为机械的、自发的行动。只有认识、情感、意志同时起作用,才能形成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并通过实践在思想中得到固化,变成一种自发的行为。

四、存在的问题

现如今丰富工作内涵是学校德育周下一步的主要工作之一。我们准备利用参与德育周的学生全面展示德育周的内涵,对各岗位制定具体的工作职责,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示范中职生的行为规范,把常用的礼仪、礼貌、礼节及学校的不文明行为逐一介绍和展示,并制作成光碟作为德育周第一课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 刘宇晖;;从学校专业设置看中等卫生职业学校专业建设[J];卫生职业教育;2009年10期

职业卫生的理解和认识范文4

关键词:公共卫生、教育、现状、改革

【中图分类号】R-4

一、我国公共卫生体系构成和现状

公共卫生的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即全部公众,那么为了能更好的达到保障全社会身体与精神健康的目的,一开始就决定了在国家的主导下建立并维护且运作的公共卫生体系才能更大范围的保障全体人民的健康。在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下的公共卫生机构加上保障公共卫生的职业人员共同构成了基本的公共卫生体系。而在我国的卫生公共体系的发展中也将有更多的人将加入进来。然而我国的公共卫生体系仍然有各种不足。公共卫生立法和管理、传染病的预防、监测和控制等公共卫生项目,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并且具有很强的外部效应,因此属于公共产品。纯公共产品需要由政府提供。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各个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还是较大,大部分人口都处于人均收入较低的农村地区。这种不均衡造成了事实,然而各个地区对公共卫生事业的目的在任何地区是没有差别的,这样就造成了不同地区居民在享受公共卫生服务时事实上的不公平。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必将逐步加大在公共卫生事业方面的资金和设备上的投入,与之对应的是人员的职业素养的不足。人员在这方面的职业素养不足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和投入,并且需要全社会在这方面给予重视。

二、公共卫生教育改革的举措

1、改革公共卫生课程体系。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公共卫生的概念和内涵已由过去的环境卫生,个人卫生拓展为现在的社会卫生,课程结构也在传统的课程基础上出现大量跨科学、范围广泛的社会医学课程。课程体系的改革、教学内容的完善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我们在充分考虑临床医学生公共卫生教育的特点的基础上,对预防医学课程涵盖的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初级卫生保健和社区卫生服务等教育内容进行提炼,去除与实际工作脱节的内容,并增加和充实与临床实践工作有关的预防研究新进展。针对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的实际,单独开设卫生统计学必修课,使公共卫生教育贯穿临学医学生培养过程的始终。

2、改革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打破过去传统的“封闭式”“填鸭式”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供网络教学平台,积极推进PBL教学,将典型公共卫生问题,如社区慢病管理、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理等,以案例的形式提出,供学生 针对问题进行自学和讨论,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交流沟通能力与公共卫生思维能力。

三、公共卫生专业职业教育改革方向

,卫生职业教育培育的人才更多的是参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面对大多数人群。基于对公共卫生新形势新内涵的认识,结合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发展缺乏高职业素养人才的现实,卫生职业教育中不管是公共卫生专业还是非公共卫生专业的培养都应该做出改变和调整。为了培养出既有高度职业素养又具备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新型人才,能够自觉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现有的卫生职业教育应该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学科内容的精炼和融合上做出改革的尝试,力争在保证学生能得到技术培训保持就业竞争力的同时更保有社会责任感。争取在职业教育目标中整合管理学、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对“公共卫生管理”、“沟通与社会动员”、“信息管理”三个领域所要求的能力是与日俱增的,它们集中反映了对公共卫生实践能力的要求,而这正是卫生职业教育强调的重点。在教学上要注意将知识、技能、管理有效融合。完善职业教育和公共卫生体系教育之间的联系,随时给公共卫生事业以支持。

在公共卫生事业高速发展的现在,卫生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公共卫生事业对人才的要求有相当大的重合。在卫生职业教育中恰当的改革教学目标、内容、手段,以适应我国公共卫生体系中对高职业素质人才的需求,是一举多得之举。

总结:当前我国在临床医学生的培养模式下,更多的是传统的纯临床诊断治疗的教育,医学生的社区卫生服务观念和实践能力有待提高。医疗卫生发展的综合趋势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思路,加强对预防观念的认识,从围绕疾病诊治转移到全面关注环境、社会、心理与人体的交互作用。通过上述公共卫生教育改革的举措,使临床医学生充分认识到了学习公共卫生知识的重要性,提高了在以后工作中运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研究和工作的能力,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三级预防在疾病防治^程中发挥的作业,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体会到新型卫生服务模式下对医务人员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初步树立了“大卫生”观,为毕业后实施临床预防和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1、袁天锡;医学生的公共卫生教育[J];医院管理论坛;1987年01期.

2、高良文;试论我国公共卫生学院的发展方向[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1987年08 期.

职业卫生的理解和认识范文5

【关键词】中职 疾病概要 课堂教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3-0185-01

疾病概要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医学影像技术、药剂、医学检验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其内容涉及所有临床学科和多数基础医学学科,是学生学习和概要认识临床医学各科常见疾病及其防治的重要课程。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认识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常见病的诊治要点,为学生的专业打下基础。课程包含的病种多,知识点繁杂,而中职教育学习周期短,各专业开设的医学基础课时有限,使临床知识的系统阐发受到局限。又因中职学生年龄小、文化基础薄弱、理解能力有限、自我约束力差等特点,更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因此,在疾病概要教学工作中,教师要讲究课堂教学艺术,采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方式和灵活机智的教学手段,创设出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让每堂课都有新鲜感,启发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一 上好绪论课,为以后的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疾病概要是一门综合的临床医学课,对于医学影像技术、检验、药剂等专业二年级的学生主要存在两方面的困惑,一是对医学基础课的掌握就很不理想,再把那么多知识糅合在一起,更难以理解,普遍存在畏难情绪;二是认为自己将来不当临床医生,没必要学习这门课,存在厌学情绪。所以上绪论课时必须解决“为什么学”和“怎样学”的问题,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要从事的专业是为病人服务、以病人为中心的,必须认识疾病,才能有效做好本职工作。要以学生熟悉的病症作为引子,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让学生听懂并放下“学不会”的思想包袱,产生想知道的学习动机。

二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把握好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素质包括教师所具有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还包括教师人格方面的素质。

1.专业知识层面

疾病概要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这就要求代课教师必须要有广博的专业理论知识,能把各个知识点融会贯通,具备从不同方面阐释同一问题的能力。“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针对每一个知识点,教师都要力求通晓其相关知识,避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况,才能灵活掌控教学内容,使理解能力差、学习被动的学生认识深奥的道理。

2.教育教学能力层面

疾病概要是医学专业课,教师除了要有广博的医学专业知识外,还必须要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才能对学生职业发展提供实用性的指导,课堂内容才丰满生动而不至于死板空洞。教师还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懂得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求,在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要求等方面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调整以适应学生的需求,才能有效把握课堂。

3.人格方面

中职教师必须要热爱职业教育和学生,具有较高的职业认同感和成就感。不论是对学生课堂行为管理还是专业知识的教学过程中,中职教师经常会感到无奈和无助或受挫感,所以教师的人格素养在课堂活动中非常重要,教师必须要具备较高的情绪稳定性和职业认同感,充分理解、尊重学生,赢得学生的敬重,进而引导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三 关爱学生,创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乐于学习

教师没有爱,激情将不存在;培植爱,一切激情将得以复活。爱学生,教师才能接纳学生、包容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问题学生和课堂问题,从而走进学生,与他们成为一个共同体,而非对立面,教学过程中师与生之间才能有激情,课堂气氛融洽愉快,教学活动才能顺利进行。“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打动学生,吸引学生,学生愿意亲近老师,才能信任老师,才能喜欢老师所教的课。

四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教学中必须要避免传统的“满堂灌”。疾病与每个人的生活实践活动息息相关,笔者在教学中注重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主动搜集身边的病例带到课堂来讨论,促使学生产生“想知道”的学习动机,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课堂气氛活跃,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克服上课倦怠、睡觉、玩手机等课堂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自己利用课本知识来讨论、解答问题,学生的协作学习意识、自学能力逐渐形成,课堂成就感使学生有了快乐的体验,逐渐克服了畏难情绪,变得会学习、爱学习。

五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适度降低要求

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适度降低要求。课堂所学病种从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到相关检查、治疗,要学生全部掌握是不可能的,备课和授课时须注意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需求及学生的接受能力,重点掌握与其专业密切相关的知识点,其他内容因人而异,使学生不感到疲倦,产生满足感而不是受挫感。在有限课时对课本所列的所有疾病都在课堂学习是不现实的,教师要根据专业特点适当取舍,让学生听得懂、学得会,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持续,学习效能才能提高。

职业卫生的理解和认识范文6

(南宁市卫生学校 广西 南宁 530409)

摘要:通过对南宁市卫生学校376名学生的职业理想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了学生存在的专业选择自主性差、学习状态消极、职业期望理想化等问题,并对卫校“职业生涯规划”任课教师加强学生职业理想教育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卫校学生;职业理想;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4-0042-04

作者简介:林洁(1974—),女,南宁市卫生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德育教学与心理咨询。

职业理想是人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中职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人力资源,要树立切实可行的职业理想,成为有理想、有抱负的劳动者,才能有助于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才能有助于技术技能强国 “中国梦”的实现。因此,中职学校要重视学生的职业理想教育。为了更好地发挥“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的职业理想教育主阵地作用,笔者于2013年4月对南宁市卫生学校学生进行了调查,旨在了解学生的职业理想现状及存在问题,为中职卫校《职业生涯规划》任课教师有效开展学生职业理想教育提供客观依据和建议。

一、对象、方法

(一)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南宁市卫生学校2010、2011、2012级共4个专业(护理、助产、农村医学、医学影像)的376名学生,其中女生310名,男生66名。被调查的2010级护理、助产专业的132名学生已结束医院实习,回校参加护士资格考试考前培训。调查样本人数分布合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辅以个别访谈法。问卷调查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随机整群抽样,以无记名自填式进行,当场收卷。共发放问卷376份,剔除无效问卷7份,有效问卷36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8.14%,所得数据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此外,笔者还就问卷调查设计的问题对部分学生进行访谈,确认获取信息的信度和效度。

二、结果

(一)专业选择与认知方面

调查表明,在专业选择方面,只有30.35%的学生自己选择专业,高达46.61%的学生的择业是受父母的影响,甚至有一部分家长逼迫学生选择卫校就读,使得学生抵触情绪较大,尤其在一年级学生中更为明显。在专业满意度方面,只有5.96%的学生非常喜欢自己的专业,有接近一半的学生不太喜欢或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程度较低(见表1)。

在专业、职业了解方面,不太了解和不了解所学专业和将要从事的职业的学生共计占54.47%,可见,很多学生是在一个比较盲目的状态下进行专业学习的(见下页表2)。

(二)学习状况方面

调查表明,学生的学习目的还是比较明确的。11.38%的学生选择读完中专后到大学继续深造,学校应重视这些学生的需求,积极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帮助。在学习生活状态方面,只有19.51%的学生能刻苦学习,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状态较为消极(见表3)。

(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方面

只有49.59%的学生有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却有42.82%的学生没有或认为不需要进行人生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见表4)。

(四)职业价值观方面

据调查,高达81.57%的学生认为一个人要成功,最重要的是个人的能力和努力,这表明大部分学生对职业成功影响因素的认知是理性的。在就业影响因素方面,学生最看重的是个人发展机会(占42.28%)和工资待遇(占24.12%),其次考虑专业对口和社会需要(见表5)。

在就业单位期望方面,高达77.78%的学生希望到县城以上的大医院工作,这显然脱离实际。同时,学生对工作后的月薪期望值偏高,期望薪酬在3000元以上的人数占46.89%(见表6)。

(五)职业信心和目标方面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中职卫校毕业生就业的总体形势较为乐观,但在调查中只有22.22%的学生对前途很有信心,大部分学生对前途感到迷茫甚至悲观。在职业目标方面,调查表明,80.75%学生最关注的是工作稳定、有成就感和生活幸福(见表7)。

三、问题与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中职卫校学生在职业理想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专业选择自主性差,专业、职业了解度和满意度不高

大部分学生是受父母及他人的影响被动地选择专业,专业学习兴趣不高,对专业和将要从事的相关职业了解不深,学习缺乏动力,很难挖掘自身的职业潜力。值得注意的是,参与调查的2010级学生因已完成了在校学习和医院实习,专业、职业了解度比其他两个年级略高,但满意度偏低。究其原因,可能是这些学生在实习中,护士工作长期三班倒、熬夜、紧张、繁琐等因素降低了她们的职业满意度。

(二)学习兴趣不高,动力不足

中职卫校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或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有的学生则缺乏端正的学习态度,再加上医学知识比较枯燥、难学,从而导致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普遍较低。

(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

被调查的学生在一年级均进行过一个学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学习,但将近半数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仍较弱。这一现象与他们长期以来学习兴趣不高、得过且过的消极生活状态有关,这也反映出该课程教育效果不甚理想,应引起任课教师的反思。

(四)对相关职业缺乏信心

近五年来,我国中职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面对中职生如此乐观的就业前景,就读卫校的学生却普遍对个人发展前景感到迷茫。究其原因,是他们对职业前景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缺乏信心,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大部分就读卫校的学生多是升学失利者,因其文化课成绩不理想,经常会受到来自学校和家庭的双重压力,这让他们普遍存有自卑心理。

(2)社会上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偏见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的自卑感。

(3)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在校两年多的时间里只学到较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他们对将来的就业前景非常担忧。

(4)当前我国条件相对较好的医院招聘医护人才时对学历要求较高,中职卫校部分学生因学历层次偏低而逐步丧失自信。

(五)职业期望理想化,择业较少考虑社会需要

大多数学生就业时以个人发展机会、工作待遇作为择业的首要标准,考虑更多的是既得利益,很少考虑社会需要,对社会缺少应有的责任感。值得注意的是,在参与调查的79名农村医学专业学生中,近半数不愿回到乡镇卫生院工作,这与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农村医疗卫生机构人才”的定位背道而驰。在工资待遇方面,46.89%的学生期望月薪在3000元以上,这反映出大部分学生的期望值过高。

四、建议

基于以上的调查结果与分析,结合这几年来笔者担任“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体会,就任课教师如何发挥这门课程在中职卫校学生职业理想教育中“主阵地”作用,提出如下建议。

(一)正确认识自己的学生

近年来,中职卫校因高中热升温、社会需求变化等原因,生源素质出现了滑坡现象。教师对自己的学生缺乏理解和尊重,那将是教育者的失职和失败。因此,教师要立足现实生源基础,正确认识并尊重自己的学生,耐心地教育他们,本着“有改变就是进步,有进步就是成绩”的原则肯定他们,帮助他们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用爱的力量帮助这个群体重拾仰望天空的信心。

(二)提高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能力

加强学生职业理想教育的关键在于“职业生涯规划”任课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力。教师要主动地通过自学、专业培训等方式了解和学习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新理念、新趋势,提高职业指导技能,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任课教师要多向专业课教师取经,加强对专业现状和发展方向的认知,主动向学校就业办公室了解本校学生的就业情况,多到医院、企业等用人单位进行调查实践,深入了解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医药卫生行业的发展、对医护人才的新要求,积累职业理想教育的优秀个案。同时,任课教师要努力使课堂贴近现实,避免“纸上谈兵”,提高职业理想教育的有效性。

(三)创建“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中职卫校学生大多数无法适应传统“满堂灌”式的教学。因此,任课教师要依据“贴近职业、贴近社会、贴近中职生”的原则,创建“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的“职业生涯规划”课堂。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把教材内容转化成“正确自我评估、加强职业认知、确定职业发展目标、编写职业生涯规划书、完成求职推荐书、模拟求职面试”等6个学习任务,指导学生通过实践调查、职业倾向测评、查阅资料、课堂讨论、主题演讲、观看示范视频等途径,以自主与小组合作探究形式来完成任务,从而强化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技能,促使职业理想教育落到实处。

(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对中职卫校学生进行职业理想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任课教师的首要职责是:唤醒学生的成长意识和发展意识。首先,教师要多以本校成功毕业生作为榜样,激励学生认识自身优势和就业前景,增强自信心。与大学生相比,中职生工作较踏实,动手能力较强,对工作薪酬要求不高。因此,应引导学生在就业竞争中扬长避短,从而实现更好的发展。并且,随着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需求不断增大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日益重视,中职生的发展空间会更大、出路会更广、社会待遇会更好。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条件,了解自己可以做什么、适合做什么,挖掘自己在专业、身体、心理方面的优势,增强就业信心。

(五)引导学生“喜欢学习、学会学习”

中职卫校学生只有学会技能和本领,才能顺利就业、实现职业理想。因此,面对大部分学生学习消极的现状,“职业生涯规划”任课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喜欢学习、学会学习”。首先,要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引导学生认识“梦想照亮未来,学习成就人生”,要从现在做起,认真学习,为未来职业理想的实现打好基础。其次,要运用成功学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许多学生自信心不足,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任课教师要尽可能地给予每位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通过“勇闯理想关、我为自己鼓掌、多元才能大比拼”等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再次,可通过专题辅导和学习经验交流会等方式,让学生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中职卫校学生正处于为人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对他们的成人、成才至关重要。我们做中职学生的德育工作,一要体现对青年利益的尊重,二要有一定的感情投入。因此,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自身状况,理解他们,真正关心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愿所爱、所追所求,及时而真诚地为他们的现在和未来着想,引导他们改变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就业观念,树立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的职业理念,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职业,把个人理想与社会需要及奉献精神结合起来,立足基层,用发展眼光奠定成功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甘立红.让中职生走出心理误区的举措[J].卫生职业教育,2009(23):155-157.

[2]张芙丽.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存在问题的几点思考[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6):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