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物运输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可燃物运输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可燃物运输方案

可燃物运输方案范文1

关键词:消防;汽车火灾;起火因素分析;勘查

1 汽车火灾起火因素分析

汽车集电路、油路、气路以及多种机械、电器、功能构件于一个有限的空间内,运行时同时工作[3],存有燃油、塑胶、海绵、布料、橡胶、油漆等多种可燃易燃物,各部分都存在不同的火灾危险性。汽车火灾起火因素很多,以不同角度可以有不同分类,各种因素紧密关联,相互转化。从内外因来看,汽车火灾的起火因素可以分为车辆内部因素和车辆外部因素。

1.1 车辆内部因素

车辆内部因素是指车辆本身存在的因素,包括汽车电气元件、电路故障,油路故障,机械故障,排气故障,质量缺陷等。

1.1.1 电器、电路故障

电器、电路故障是汽车火灾常见的原因之一,多发于汽车启动状态,停止状态也时有发生。电器、电路故障常见有短路、接触不良、过载等现象。短路起火有明显的熔珠痕迹,电线与电器连接处接触不良松动打火,出现“拉弧”现象,电线连接点不规范致使电阻过大发热起火,表现为电线绝缘层熔化、脱落,电气线路超负荷起火表现为电线变硬、线芯粘贴。汽车内部电气元件功能不同,种类繁多,电路走线长,分布广,主要集中在汽车发动机舱、仪表盘等部位,其中汽车发动机舱中的电瓶电压为8V-24V,具备有足够的点火电压,电瓶故障是汽车火灾发生的原因之一。发动机启动的一瞬间,产生很高的电压,是引发电器、电路故障的常见节点。

1.1.2 油路故障

汽车存有燃油、油、动力油等可燃易燃液体,在相对封闭油管流动运作。由于油料的可燃易燃性和挥发性,汽车启动后带电运转,汽车发动机舱、排气系统、车轮等部位或系统的温度很高,排气管内高达800℃,泄露的油气遇电火花或高温会引发起火。油路故障包括油路泄油和油路堵塞,是引发火灾的主要原因之一。导致油路泄油、堵塞原因主要包括油管老化、连接处固定不牢、油质低劣、保养不到位和部件质量不过关等。此类火灾的特点为过火程度严重、燃烧速度快,过火严重部位主要集中在油管周边等。此外,非燃油气泄露或堵塞会使机械间的失去作用,摩擦阻值增大出现高温引发火灾。

1.1.3 机械故障

机械故障包括很多,如制动故障、发动机故障等,制动故障是车辆事故的主要“杀手”,也是汽车火灾的“原凶”之一,制动故障致使制动装置不能复位,防抱死系统(ABS)自锁,轮鼓与刹车片剧烈磨擦产生高温引燃轮胎等可燃物。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承载着输出动力的重要使命,是驱动汽车行驶的核心部件,严重的发动机故障(如“捣缸”等)会使发动机损坏引燃起火。造成捣缸的原因有很多,如正时皮带断裂,活塞销、凸杆等配件折断,汽化器回火故障等。过负荷工作可能致发动机发热起火,如汽车陷入泞路、或上陡坡,发动机长时间处于高速、高负荷运转状态,致使发动机高温起火,出现“烧缸”现象。

1.1.4 排气故障

汽车排气管是危险性较高的部位,它的温度可达到700℃,一旦泄油到排气管周边可引发火灾或引起爆炸。排气故障包括排气管堵塞、排气管内有燃烧积炭等可燃物,燃烧不充分排出的火星引燃可燃物起火。排气管周边的或排气管内的可燃物会因排气管的高温而引燃。平时应查看排气管内是否有积炭等异物,行驶时排气管周边无有缠绕可燃物。

1.1.5 质量缺陷

设计、安装的不合理或零部件不合格,造成“油、电、气、机件”功能不稳定,劣质机件会产生漏油、漏电、连接不牢、接触不良、阻值不均等问题,这些因素致使车辆存在“先天性”缺陷,是引起汽车火灾的原因之一,常见于某一特定批次车型出现相同的症状而被宣布召回。

1.2 车辆外部因素

车辆外部因素是包括造成汽车火灾的除车辆内部因素以外的其他因素,主要包括放火、诈骗保险等主观故意行为,擅自改装车辆,人为、自然的意外因素如雷击、碰撞事故。

1.2.1 人为放火

近年来,因打击报复、诈骗保险、精神失常等原因而放火烧车的案例屡见不鲜。从全国发生的公交车火灾来看,放火已是公交汽车火灾主要原因之一,成为社会公共安全的重点防范内容。在汽车放火案中,放火实施者往往借助于助燃剂实施,有很强的主观性,放火造成的汽车火灾蔓延迅速,蔓延方向呈由外向内,火灾破坏大,易造成人员伤亡,具有突发性和严重危害性等特点。

1.2.2 意外因素

意外因素主要包括车内吸烟、车内放置易燃物,雷击、飞火、事故碰撞、胎压不足等。在车内吸烟,不慎将烟头丢到车内,烟头中心温度高达800℃,能够引燃车内可燃物。车内放置危险品。车内放置打火机、空气清新剂、香水等易燃易爆的物品,特别在夏天烈日的暴晒下引发火灾。轮胎压力不足,会使轮胎与地面的摩擦阻力增大,载物过重、轮胎大的大型运输货车行驶中摩擦积热产生高温。汽车油箱携带有20L-200L不等的燃料,高速行驶过程的汽车发生碰撞受损,泄露出的油料遇到火源或高温引爆、引燃。这也是高速公路车祸现场发生火灾、爆炸的主要缘故。停放在空旷地带车辆被雷击时充电,当电荷聚集一定程度对大地放电,车体距地最近机件存在熔痕,时有伴随电瓶爆炸。露天堆垛燃烧、燃放烟火爆竹、孔明灯等容易出现飞火,若汽车停放靠近这些场所易引起火灾,特别在节假日期间、涉火民俗活动盛行的地方应该注意这些因素。

1.2.3 擅自改装车辆

对汽车进行改装,稍不注意就会损害其他功能,从而影响到整车的安全,给汽车自燃埋下安全隐患,可能会产生电器故障或机械故障。常见的改装有电器改装、机械改装、底盘装甲,电器改装存在部件劣质、接头固定不牢、接触不良造成短路或过载等风险;机械改装存在部件劣质、安装不牢造成泄油等风险;底盘装甲需要杂物塞嵌,或增加机件间摩擦阻力产生高温引火。

2 汽车火灾调查方法及技术

汽车火灾起火因素分析可以为我们开展汽车火灾调查工作提供有益参考,鉴于汽车种类繁多、火灾现场万千变化、我们调查汽车火灾时,要将普遍规律和具体情况结合起来,既要掌握燃烧基本理论、调查问询技巧和现场勘查的方法,又要了解车辆结构、原理,弄清车辆火灾时的状态,火势蔓延方向,按照火灾调查程序做好认定工作。

2.1 掌握汽车烧损基本情况

汽车火灾发生后,火灾调查人员要在第一时间内到达火灾现场,观察、记录火灾现场情况,包括燃烧的部位、物质、火焰的颜色、气味、火势变化情况。无法第一时间达到现场,一定要让消防队救完火后保护好火灾现场,事后要了解消防队救援有无拍摄视频,查看现场周边有无监控视频,汽车有无安装行车记录仪,要收集、提取消防队救援时的视频记录、周边监控视频或行车记录仪等,了解火灾蔓延过程和消防员灭火战斗过程,帮助我们快速确定起火部位和起火原因。

2.2 了解起火汽车相关信息

起火汽车基本信息包括汽车运行状况和汽车所有人、驾驶员相关信息、天气信息、路况信息等。了解清楚汽车的状态,是处于停放状态还是运动状态,包括停放或运动的时长,起火前汽车有无出现异味、冒烟等异常特征,了解当时汽车所处环境和天气状态,汽车是否处于陡坡或泥泞状态,所在的路面有无杂物、刹车痕、油渍等痕迹,了解当时汽车火灾发生前后的天气状态,有无打雷,下雨等恶劣天气,了解汽车有无改装过,哪个部位改装,有无故障纪录。了解事故发生的经过、时间、行驶路线、乘客和货物情况,汽车所有人有无为汽车投过保险,汽车起火的具体状态,司机的操作程序和驾驶过程中的异常情况等,火灾前司机有无酒驾、吸毒等过激行为。

2.3 充分运用调查询问技巧

调查询问是掌握情况、固定证据、深入调查的常用方法手段,火调人员要对司机、乘客等知情人展开询问,对事故发生的经过每一细节进行详细询问。因避责、紧张、人的记忆等主观或客观因素影响,被询问人的证言证词经常会有出现误差或错误,火调人员要对被询问人的证言证词进行分析,结合现场勘查情况综合判断,对与现场勘查有出入的地方要“谨慎处理”,这往往是关键点所在,除了反复勘查以外,要扩大询问范围、多次询问关键证人,可针对性格不同的被询问人采取不同的战术展开询问,对重要证人要预先列出提问方案做到有的放矢,时刻留意被询问人的言行举止变化情况,特别要留意语速的变化、眼神的晃动等情况,必要时借助测谎仪展开盘问。对有放火、诈骗保险嫌疑的汽车火灾案件,请地方公安刑侦部门提前介入。

2.4 熟练运用现场勘查技术

汽车火灾现场勘查要“动”、“静”结合,既要静看,整体查看,又要动脑分析,局部细看,必要时还要动手拆解,理清电路走向,必要时请被询问人到现场指认询问,让询问和勘查有机结合。汽车火灾遵循一般火灾规律,是一种燃烧现象,符合燃烧学原理,即火灾发生要“可燃物、助燃物、火源”这三个要素存在,这“三个要素”充分结合,并达到一定条件才能发生燃烧,而且燃烧蔓延具有连续性、不可跳跃性,明显的方向性,火焰向上,中心蔓延至周边,迎火、迎热面烧损比背火、背热面重。汽车基本由钢铁、铝合金、塑料、玻璃、橡胶等常见的材料组成,火调人员要熟悉掌握常见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如汽油的易挥发性、闪点,铝合金、铜的熔点,玻璃、塑料、橡胶等非晶体的燃烧特征,钢铁受热强度的变化等。

2.5 综合分析火灾原因

汽车火灾原因复杂,种类很多,各个火灾现场千变万化,但通过起火因素分析,汽车火灾有规律可循,作为火调人员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掌握火灾相关信息和证据,综合分析火灾原因,在认定分析火灾原因时可进行合理大胆假设起火原因,并小心谨慎地推理求证,对关键物证送至专业鉴定机构检测技术分析,让证据说话,让现场还原,要认真、细致、耐心,严格地按照火灾调查程序开展调查认定工作,查明火灾原因。

3 结束语

汽车火灾事故调查是一项非常复杂而细致的工作,涉及多个学科和领域的知识,对火灾调查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对汽车火灾起火因素的分析查找发现汽车火灾的具体特点,结合一般火灾燃燃规律,为我们开展汽车火灾调查提供了调查的思路和方法。调查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吃苦耐劳、迎难而上,按照火灾事故调查程序要求,结合汽车火灾的具体特点,准确认定火灾原因,为事故责任处理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广东省公安消防总队.2014年广东省火灾年报[Z].2015,9.

可燃物运输方案范文2

关键词:屏蔽门系统 地铁火灾 排烟模式 数值模拟

中图分类号:U2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9—013—04

1 引言

由于地铁的快捷便利、乘坐舒适,越来越多的人在出行时选择了地铁。但是由于地铁运输量大,乘客众多,由于拥挤和其他因素造成乘客在站台候车时掉下停车轨道从而导致严重的伤亡事故屡见不鲜。据上海日报报道:上海地铁自1995年开通以来,截止2004年5月13日,已经有超过66人跳轨自杀,只有18人侥幸获救。

此类事件在国内外其他城市的地铁车站也时有发生,因此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很多国家都采用了屏蔽门系统,如伦敦、新加坡、吉隆坡、曼谷等地铁,并且取得了良好的运行效果。国内由于受到乘客落轨等地铁事故的巨大冲击,国家有关部委也鼓励安装地铁屏蔽门系统。至今,屏蔽门系统被许多城市地铁采用,例如广州、深圳、上海、北京等地铁。其他在建和拟建的地铁也有意采用屏蔽门系统的设计理念。

但是,地铁车站在引入屏蔽门系统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防排烟问题。在老式地铁车站,由于站台层公共区和轨道区域没有明显的阻隔,可以将两个区域作为一个防排烟分区来处理。当站台层公共区发生火灾时,可以通过开启轨道排烟系统甚至在必要时开启区间隧道排烟风机来辅助内部排烟的方式使地铁车站内连接站台和站厅楼梯开口处形成一定的正压,以满足规范中规定的1.5m/s向下气流的要求,抑制烟气进入楼梯,保证人员安全疏散。但是,当地铁车站设置屏蔽门系统情况下,站台层公共区和轨道产生了隔断,若仅仅依靠公共区排烟量无法满足1.5m/s向下气流的要求,而开启外部排烟系统辅助排烟的方式的烟气蔓延规律可能会受到屏蔽门系统的影响,因此本文通过多种方案的数值模拟,分析各种方案的烟气蔓延情况、温度分布情况和楼梯处风速来得出一种相对优势的排烟模式,找出一种适应此类地铁车站的防排烟应急方案。

2 研究的基础车站模型

2.1 车站模型情况

(1)车站空间

本车站为双层非换乘车站,车站地下一层为站厅层兼设备层,地下二层为岛式站台层。站台宽度为12m,有效站台长度为120m,在站台和站厅层中间设有800mm?00mm的支撑立柱,站台层高度为4.3m。

(2)疏散通道

站台与站厅层之间通过两组扶梯和两组步行楼梯连接,其开口连通部位的净空尺寸为5000mm?000mm,开口总面积为40m3。

(3)屏蔽门

车站沿站台边缘设有屏蔽门,总高度为3m,其中玻璃部分高度为2.2m,上部0.85m为钢结构,屏蔽门长度为117.72m,屏蔽门的活动门布置为:对应的车头、尾的第一个屏蔽门尺寸为1.6m?.15m,其他屏蔽门为2.0m?.15m。

2.2 车站防排烟系统组成

(1)车站通风排烟大系统

车站内平时设有通风空调,其中排烟风管与平时通风空调回风管合用,公共区排烟风量按照《地铁设计规范》中规定防烟分区1m3(min·m2)设计,为25m3/s,排烟风口利用平时的回风口。公共区送风量为排烟量50%,为12.5m3/s。

(2)区间隧道排烟系统

车站站台层两端设有区间隧道通风系统,配有TVF隧道风机各一台,每台风机风量为60m3/s,该风机既可以用来对区间隧道进行送风亦可逆转作排烟风机,风道静面积为18m3。该风机主要用于隧道平时换气和隧道内事故应急要求。

(3)车站隧道排烟系统

车站隧道通风系统包括轨顶及站台下排烟系统,配有2台车站隧道风机,每台排烟量为30m3/s,排烟和排风合用,轨顶与轨底按照3:2分配风量,即轨顶风量为36m3/s,轨底为24m3/s。

(4)站厅通风排烟系统

站厅层设有送风管和排风管,排烟和排风合用管道。站厅层总排烟量为25m3/s,送风量按照排烟量50%设计,为12.5m3/s。

3 站台层公共区火灾的主要排烟方式

由于车站通风空调系统不负担区间热负荷的排除,仅仅依靠站台层公共区排烟量25m3/s和站厅层12.5m3/s所形成的正压无法满足规范中要求的楼梯通道1.5m/s向下风速的要求。因此在防排烟的设计组织上需要做特殊的考虑。目前,带屏蔽门系统地铁车站排烟应急方案主要有以下两种:

(1)设计上不做特殊处理,发生火灾120s内,关闭所有的空调系统,开启地铁车站站台层公共区两个防烟分区大约25m3/s风量的排烟系统和站厅层风量12.5m3/s的送风系统。同时打开靠近火源一侧的屏蔽门系统,开启站台层轨道系统轨顶和轨底大约60m3/s风量的排烟系统辅助车站内部区域排烟。

(2)设计上不做特殊处理,发生火灾120s内,关闭所有的空调系统,开启站台层公共区域25m3/s风量的排烟系统和站厅层12.5m3/s风量的送风系统。同时打开靠近火源一侧的屏蔽门系统,开启站台层轨道系统轨顶和轨底为60m3/s风量的排烟和2台60m3/s风量的区间隧道TVF风机系统辅助车站内部区域排烟。

此外,由于考虑到屏蔽门系统对烟气流动规律的影响,一些学者也提出了其他一些方案,基本思想都是希望能够找寻一种排烟模式能够消除屏蔽门系统影响,同时加大站台公共区排烟量来保证楼梯走道无烟环境。针对这些方案,笔者经过分析对比,引入方案三:

(3)对车站防排烟设计进行改进,在车站公共区通风系统的排风系统和车站轨道排热系统进人排风道前进行技术处理,使得站台层公共区发生火灾时,排热风机能够共同参与排烟。具体排烟控制方案是发生火灾120s内,关闭所有空调系统,开启改进的站台公共区排烟系统,使排烟量达到轨道排烟系统和原站台公共区排烟系统排烟量总和,为85m3/s。同时开启站厅层12.5m3/s的送风系统。

4 排烟方案数值模拟

本文数值计算采用美国NIST开发的一种场模拟程序FDS,它是一种以火灾中流体运动为主要模拟对象的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

4.1 参数设置

4.1.1 火灾荷载

由于现在许多地铁车站取消了站台层上的书报亭和杂货店,站台公共区内固定可燃物大幅下降,因此公共区域火灾主要是移动荷载。就是考虑旅客携带的行李物品。地铁车站内人员流动性非常大,难以统计所有可燃物的荷载分布,并无可供参考的荷载数值。

英国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出版报告:Design Principles for Smoke Ventilation in Enclosed Shopping Center中统计在人员聚集公共场所规模为2.0~2.5MW。

美国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曾对利用泼洒液体燃料进行纵火的情况进行过一系列的试验研究。试验中,对不同条件下将少量液体燃料泼洒到地面上的火灾热释放速率进行了测试,试验中使用的液体燃料包括煤油和汽油等,并且通过利用这些试验的分析方法和试验数据为基础,对地铁站内可能发生的纵火情况做出合理的估计。在试验中采取液体燃料泼洒到不可渗透地面,液体燃料的性质考虑到一般情况取为汽油,燃料体积考虑随身携带的可能性取3000毫升,计算可以得出燃料泼洒面积为2.37m2,泼洒燃料引发的火灾规模可以按照同直径池火的火灾规模1/4计算,可以得到通过液体燃料纵火的情况下的火灾规模约1.74MW。

香港的地铁工程技术人员选用保守火灾规模为2MW,主要根据以下两点:(1)行李着火为主要因素,由乘客的行李手提包引起的火灾;(2)由2MW的火灾发展到轰然阶段的概率很低。因为在大多数由手提箱引起的火灾情况下,没有其他可燃物,火可能会在10—20min后熄灭。

鉴于站台公共区域可燃物的局限,同时考虑人为纵火的可能性,保守取值站台公共区域火灾的热释放速率为2MW,并设置为超快速增长火。

4.1.2 火灾数值模拟假设

火灾发生、发展和熄灭是一个随时间变化的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其中包括多种可燃物燃烧后烟气的复杂流动及各种形式的传热质。要对所有因素进行考虑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大多数学者专家对火灾模型进行了一些简化。为了便于火灾的数值模拟,本文也做了一下一些基本假设与简化:

(1)火灾发生前,隧道内温度和站台内部温度与地铁车站外部空间温度相同;

(2)通风新风与火灾产生的烟气均视为理想气体;

(3)隧道壁干燥无渗透;

(4)忽略一些较小的阻碍物对气流组织的影响和对人员疏散时的扰动;

(5)烟气在隧道内流动过程不再发生二次化学反应;

(6)忽略氧气含量对火源热释放速率的影响。

4.2 计算结果及分析

4.2.1 烟气蔓延情况对比(见图4)

(1)在排烟模式一下,防排烟效果不明显,烟气在站台层不断地向四周扩散,在240s时,烟气层局部高度下降到2.5m以下;在360s时,烟气已经充满了整个站台层公共区域。同时,在在整个模拟时间内,仍然有少量空气通过楼梯走道向站厅层蔓延,图上左端楼梯甚为明显。这是由于在屏蔽门处风压阻力较大,外界排烟量大量损失在区间隧道两端补给的新风上,导致在楼梯走道处无法达到预期的1.5m/s向下气流。

(2)在排烟模式二下,在站台层内部,烟气在横向上的蔓延受到了良好的一致,烟气基本控制在两个楼梯走道中间的局部区域。同时,楼梯走道处也形成了良好的无烟环境,没有烟气蔓延到站厅层。但是,在240s时,可以看出烟气在纵向上下沉较为迅速,局部区域下沉至1.8m以下,这是由于外部排烟系统和屏蔽门开启,烟气被抽出站台层内部区域进入隧道区间的过程中需要绕流过屏蔽门,导致烟气分层现象被破坏,烟气在短时间内迅速下沉。

(3)在排烟模式三下,烟气在防排烟系统开启后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站台层烟气没有向四周扩散。在高度上,烟气层都在2.5m以上;在水平上,烟气也被控制在2个楼梯走道之间区域。同时,站厅层也没有烟气进入,楼梯走道保持了良好的疏散环境。

4.2.2 温度分布对比

在计算模拟时,沿站台层中心线,在距离火源—5m、5m处布置了竖向热电偶串,每组热电偶串含8个测点。从图可以看出,起火0~120s内,不同方案排烟控制模式下,在离火源+5m、—5m各个高度热电偶的温度曲线基本重合,这也和各方案在排烟系统未开启前,离火源+5m、—5m各个热电偶的温度是一样的理论完全吻合。起火后240s,三种方案在距离站台层底部2m高度处的温度值都能够保持在40℃左右,在距离站台层底部3m高度处的温度值能够满足小于60℃,可见,开启排烟风机系统能够有效的将站台层的烟气控制在站台层的顶部,为人员的有效疏散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但是,对比三种方案可以看出,在方案三情况下热电偶串的温度都低于其它两个方案情况下热电偶串的温度,这说明在方案三排烟控制模式下比其他两个方案更有利于火灾烟气的排出和站台层热量的排除,为人员的有效疏散创造更为良好的环境。

5 结论

对以上对三个方案温度分布和烟气蔓延情况分析和对比后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方案一即开启站台层排烟和站厅层送风系统,并通过轨道排烟系统辅助的防排烟方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火灾烟气的蔓延和高于人员安全临界值温度区域的扩展,但是轨道排烟损失较大,导致楼梯走道出入口达不到规范中要求的1.5m/s的向下气流,从而不能完全抑制烟气通过楼梯走道向站厅层蔓延,成为人员安全疏散的主要障碍。

(2)方案二即开启站台层排烟和站厅层送风系统,同时轨道排烟系统和区间隧道排烟系统共同辅助排烟的防排烟方式增大了排烟量,能够满足规范要求的1.5m/s的向下气流,但是在屏蔽门开启初期,由于屏蔽门外部空间排烟量太大,烟气快速越过站台层公共区域的防烟分区流向轨道和区间隧道内,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烟气分层,造成烟气下层速度加快,超过安全临界值温度区域快速扩大,反而不利于人员的安全疏散。同时烟气大量进入区间隧道,扩大了烟气的危害范围,造成了新的不稳定因素。

(3)方案三即开启送风系统,同时站台排烟系统接入轨道排热风机共同排烟的方式不仅满足了楼梯走道规范要求的1.5m/s的向下气流,能够抑制烟气向站厅层蔓延,而且较其他两个方案来说,抑制了高温区域的扩张和烟气层的下降。同时没有扩大烟气的危害范围,只将烟气局限在站台层公共区域内,为人员安全疏散提供了有利环境,同时为灾后应急提供巨大的便利。

参考文献:

[1] 裴志康.浅谈地铁屏蔽门的作用和意义[J].城市公用事业,2005(19):9—10.

[2] 梅宁.地铁车站站台层防排烟设计分析[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9(28):97—100

[3] 柯建明.大型车站建筑之火灾烟控系统设计与电脑模拟分析[D].台湾:中山大学,2003.

[4] 顾正洪,程远平,倪照鹏.地铁车站火灾时事故通风量的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5,24(3):298—300.

可燃物运输方案范文3

一、羽绒厂仓库的结构特点

(一)建筑物跨度大,空间大

根据仓库储存物资的需要,库房的长度、宽度、高度都比较大。通常库房长度都在100m左右,库房的宽度一般都在50m左右,单层库房高8至10m,高架库房的高度可达15至30m左右。羽绒厂仓库这种大跨度、大空间的特点,给火灾初起阶段的发展蔓延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二)库房建筑耐火等级低

羽绒厂仓库一般为单层库房,多为耐火极限较低的二,三级建筑。在发生火灾情况的下,羽绒厂仓库的这一特点,是造成仓库的承重构件在短时间内倒塌的主要原因,同时对消防人员的战斗行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可燃物质数量多,堆放高度集中

羽绒厂仓库内存放有大量的可燃物,如布料、羽绒、羽绒成品,包装纸箱等,这些可燃物质有的单独或集中存放在一个库内,有的采取一定的防火分隔混存在一个库内。这些垛与垛、架与架之间,虽按防火规范要求保持了一定的间距,但从整体上来讲物资存放还是高度密集的。

(四)仓库管理人员少,火灾发现晚

仓库管理人员的多少,通常根据仓库规模的大小来确定。在工作时间上来看,上班时间人员较多,通常每栋库房至少都有一人值班;下班以后人员较少,通常只有值班室内有人值班,这样仓库内的电灯一旦短路发生火灾,而且羽绒会阴燃,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和报警,等有人发现、报警、消防队到场后,火势已扩大到一定规模。

二、羽绒厂仓库火灾的特点

(一)燃烧猛烈、蔓延迅速

羽绒物资仓库由于物品堆放过于密集,而且有的捆扎较紧,加上仓库门、窗少,空气不流通,所以仓库内部一旦发生火灾,一般来说初起阶段火势蔓延比较迟缓,燃烧产物也不多,经过一段时间后,由于参加燃烧的物资逐渐增加,仓库内温度升高,物质分解出气体的速度不断加快,使燃烧强度急剧增大,火势蔓延速度加快,很快进入燃烧猛烈阶段。这无疑对参加火灾扑救的力量,灭火救援中的物资消耗以及灭火救援中的组织指挥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火焰钻心,纵深发展

仓库内可燃物资堆垛和堆架发生火灾时,最初火势仅沿着堆垛和货架的表面蔓延,但很快就会沿着堆垛的缝隙向内部纵深发展,如羽绒,布料等堆垛发生火灾时,火焰便通过箱、包、捆之间的缝隙及内部通风孔洞向中心蔓延。因此,在扑救仓库火灾的过程中,往往要持续很长时间,坚持打持久战。

(三)烟雾弥漫,毒气伤人

羽绒厂仓库内部发生火灾,由于可燃物多而空气又不流通,加上能够排烟的门、窗特别少,所以库房内烟雾特别大;尤其是地下仓库火灾情况更为严重,不但使人无法辨别方向,而且烟气中的高温让人难以心爱,毒气和缺氧使人无法呼吸。

(四)承载过重,容易塌陷

羽绒厂仓库屋面一般都采用大跨度钢结构,一旦发生火灾后,在火焰作用下结构承载能力降低,则会加速承重结构的断裂,使库房和隔板出现倒塌现象。火灾中这些承重构件一旦倒塌后,堆积好的物资会一下子散乱,物件之间出现更大的空隙,内部阴燃火遇到大量新鲜空气后便会迅速重新燃起火焰,这样便会促使火势在短时间内更加猛烈地燃烧起来,给扑救工作增加难度。

三、仓库火灾的扑救对策

(一)火情侦察

羽绒厂仓库一旦发生火灾,首先必须把火场情况了解清楚,以便科学制定灭火战斗方案,合理使用灭火参战力量。火情侦察分为火灾初期侦查和火灾在进行火灾初期火情侦察时,主要了解以下几点侦查:

1、在进行火灾初期火情侦察时,主要了解以下几点:

a、火点部位及火区面积,火势蔓延的主要方向及范围;

b、有无被困人员及其所在位置;

c、仓库内有无防火分隔物,能否被利用;

2、在进行火灾猛烈阶段火情侦察时,除了解以上这些情况外还需了解以下几点:

a、灭火进攻路线和可以利用的地形地物条件;

b、有无通风孔洞或导热性能良好的金属管线突起楼板和墙壁;

c、仓库内有无消防设施及其完好情况,有无消防储水池及其储水量等。

(二)控制火区与消灭火势

在火情侦察的基础上,根据火场当时的情况和到场力量的多少,按先控制、后消灭的战术原则,应先从控制火势开始,在控制的基础再将火势逐步消灭。

1、堵截蔓延

仓库发生火灾,会不同程度地向四周发展蔓延。这其中必有一个是火势蔓延的主要方向,指挥员应将主要力量首先部署在火势蔓延的主要方向上,以有效地堵截火势,控制其发展和蔓延。扑救这类火灾的关键在于能否有效地切断火势的横向蔓延,控制住火势继续发展。

2、及时排除障碍,提高进攻速度。

根据钢结构结构建筑的羽绒厂仓库起火后的特点,如不及时采取措施,烟雾能在短时间内沿通风管道、走道、楼梯及其他途径迅速蔓延,并扩散到整个车间及毗邻车间。这样,就会给战斗员造成内攻的难度,加之道路堵塞,地形因烟雾不能看清,难以寻找到灭火通道,难以发现进攻方向。所以可组织力量破拆,打通道路,打开窗户及其他一切可利用出口,使其尽快消除,从而发现火点,明确进攻目标,提高战斗员进攻速度,从而达到迅速扑灭火灾的目的。

3、选择正确进攻方向,实施全面防御。

在充满浓烟的大面积仓库内组织扑救火灾,往往因火情不明而急于盲目出水扑救,造成无效出水,贻误战机,所以消防中队到达火场后,一定要查清起火部位,选择正确的进攻方向。与此同时,为了防止火势蔓延,除了加强战斗力外,还要实施全面防御的战术方法,有效控制火势向四周蔓延。

4、灵活地运用灭火战术。

在扑救羽绒厂仓库火灾时,应根据火灾特点,灵活地运用灭火战术。在进行内部强攻,深入突破、左右合击、分割围歼、逐片消灭等战术措施时,要,注意通风途径火的蔓延,做好的保护措施,防火出现火势蔓延到其他方面,尽量把火灾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三)疏散与保护物资。

由于仓库属物资大量集中单位,为尽量减少这些物资在火灾中的损失,防止火势的蔓延,在整个灭火救援的过程中,要边组织火灾扑救,边疏散保护物资。当燃烧火势猛烈,到场力量较少,下风方向受火势威胁的物资易于搬运时,应将灭火力量主要用于掩护,组织一定人力物力在水枪掩护下将物资疏散出去;如受火势威胁的物资不易搬运,应利用苫布或覆盖物遮盖,有组织地进行保护。在组织疏散与保护物资的过程中,应事先组织好人力、车辆和其它运输工具 ,确定疏散的顺序、路线和方法,划出物资堆放点,并指定专人进行看守和保护。

四、一些单位的预防措施

1、成立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单位法人代表任组长,专门负责企业的安全工作。并且由专人负责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检查,对检查不过关的单位、车间,除要求立即改正之外还对它们进行

通报批评,并处以扣发和减少奖金等处罚。2、成立急救应急小组,在发生突况时,现有急救小组在消防、医疗等单位到达前对受伤人员和所发生情况进行初步的处理,有效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定期进行火灾逃生演练。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同时了解到有些单位有很好的定期组织进行火灾逃生演练的传统。这样的活动对有效减少发生火灾时人员的伤亡提供了可能。

4、企业派专人负责防火工作,每天对厂区内的消防设施进行检查,确保所有的消防器材切实可用。

五、问题与思考

可燃物运输方案范文4

关键词:轻钢结构;工业厂房;消防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4-000-02

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大跨度空间结构的需求不断增加。钢材作为轻质高强的材料满足了大跨度空间结构的需求并因此成为应用广泛的材料。轻钢结构厂房具有造价成本低、跨度较大、自身重量轻、建设周期短、造型美观等特点,在现代工厂建设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但是,轻钢结构建筑据别较低的耐火等级,而且对防火分区提出了较高的标准,这些都是轻钢结构工业厂房建设所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轻钢结构工业厂房耐火等级分析

网架、钢柱等结构是轻钢结构厂房中比较关键的组成部分,组成了厂房的承重部分,对于轻钢结构厂房外表面通畅选择镀铝锌钢板或者彩色铝锌钢板。通过对厂房建设防火规范进行研究发现,轻钢结构厂房柱、梁的耐火时间最好在15分钟到30分钟,但是其耐火等级相对比较低,仅达到四级且尚不能满足丙类厂房的最低耐火等级。为了解决厂房耐火等级低这一问题,在进行厂房建设时可以建筑物柱、梁的表面增设一层厚度约2cm 厚的LY 防火隔热涂料或约1.5cm的LG 防火隔热涂料作为保护层,因为该涂料的耐火时间超过了半小时,最高可达两个半小时,从而使耐火等级达到三级,并符合规范要求。但是同时需要对轻钢结构厂房防火涂层的重量进行合理的控制。

二、轻钢结构厂房防火分区的划分

目前大部分工业要求厂房采用大空间、大跨度的布置形式,这会提高结构的通透性,而且为机器的设置和工作提供了便利。我国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为了将火灾控制在有效范围内,需要对防火分区给予有效的划分,此外还要按照规定合理规划防火分区的面积,最大不得超过三千平。但在实际生活中我国轻钢结构厂房占地面积较大,大多数都超过了五千平方米,远远超过规范所允许的最大面积。在普通的民用建筑中防火分区较易实现,比如在楼梯、门口、大厅等处采用防火卷帘、防火墙、防火门、防火水幕等技术措施进行防火分区,或者设立自动喷水灭火设备,从而大大提高建筑面积。但是其在大跨度轻钢结构厂房中实现起来比较困难。

1.防火墙与防火分区

轻钢结构厂房通常选用流水线的作业方式,因此厂房中的所有设备都是有序的加工线。此时就需要做好防火墙的设置,其不仅会造成生产线的中断,还会导致原料、产品等的运输困难,最终导致生产活动受限,工厂利益受到损失。

2.防火卷帘与防火分区

在进行民用建筑设计过程中,防火卷帘在防火分区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大部分工业厂房中防火卷帘不是十分合适。首先,轻钢结构的设计跨度较大,在进行操作时极易导致卷窗卡在滑槽里,很难进行防火卷帘的收放。其次,防火卷帘的使用需要高昂的费用,从生产成本的角度考虑,工厂业主不会采取这种方式进行防火分区。

3.自动喷水灭火与防火分区

需要将自动喷水灭火装置安装到整个车间的各个部位,这样可以将防火分区面积适当的扩大一倍,从而符合防火规范标准。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1)《自动喷灭火系统设计规范》中提出,如果大空间建筑物超过8m,一般不鼓励使用闭式喷头。我国单层轻钢结构车间的高度大多都超过了8米。(2)如果将自动喷水灭火装置安装到了整个车间内部,此时可以将防火分区面积适当的扩大一倍。但是有的丙类三级单层轻钢车间面积达9000m2,即使使用了自动喷水灭火装置防火分区的允许面积只是从3000m2扩大到6000m2,但仍小于9000m2,也就是说扩大一倍的防火分区面积仍不能满足轻钢车间的要求。

4.独立水幕与防火区

在厂房消防设计中最常采用的方式是用独立的水幕作为防火分隔。用独立水幕做防火分隔虽然不会将车间截成两半,也不会产生大跨度防火卷帘的麻烦,但是在现场应用过程中,单独的水幕分隔同样存在一定的缺陷。(1)独立水幕对水的需求量较大,而且水池造价成本高。例如,一个跨度为36m的水幕,其所需供水量为2L/ms,如果持续2小时的消防过程,则会使贮水量达到518m3,此外,室内外消火栓同样需要贮水量,由此可见独立水幕的使用需要大量的水,不仅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而且贮水量太大也必将导致消防水池的成本提高。(2)在独立水幕启动时,由于水流的冲击作用可能会给生产设备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有时仅在车间内局部出现小范围的火灾,借助水枪或灭火器就可以解决,但是有些轻钢结构厂房却启动了独立水幕进行灭火。这种做法也许会造成更大的损失,因此在启动独立水幕时应当严格掌握水幕的启动时机,避免失误动作造成严重损失。因此,在对车间独立水幕进行设计时,一般使用人工手动启动,这样可以提高独立水幕的运行效率。(3)独立水幕无法定期进行维修,无法进行试水检验,从而不能确保整个水幕系统的稳定性。在轻钢结构厂房设计工程实践过程中,一些厂房业主为了工厂更够早日投产,大多都是先安装生产设备,再安装消防设备。在水幕安装完毕后没有办法进行试水,无法掌握独立水幕的实际喷水情况,只有在火灾发生时才能进行试水,但这却起不到预先防火的作用。因此试水的问题仅能采用先进技术给予适当的解决。例如,在设计水幕的过程中,可以将试水阀门和试水管安装到消防泵房水幕泵的出水管上,这样可以提高水幕泵的检查效率。但是,对于车间上方的水幕喷头与水幕管是否喷水或阻塞无法进行及时的测试。

5.是否设置室内消火栓的问题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大面积的轻钢结构厂房可不设置室内消火栓,但根据室内消火栓设置场所的条文解释,对于具备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厂房,因为内部储存的可燃物比较少,及时出现火灾也不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例如,如果火灾面积低于100m,而且不会造成较大损失时,在轻钢结构厂房内部可以选择不设置消防给水设施。如果果丁、戊类轻钢结构厂房内部,储存大量可燃物时,如木箱包装机器、淬火槽、纸箱包装灯泡等,需要将消防给水设施安装到室内。但是丁、戊类轻钢结构厂房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物并没有进行十分明确的界定,这就导致设计人员理解及把握程度不同,从而在进行建筑物设计使用时较多可燃物的情况。

6.其他解决方案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对四级耐火等级厂房的防火间距进行了规定,要求其保持在18m左右。因此,耐火等级为三级,生产类别为丙类的轻钢结构厂房可以安装一个18m宽的防火隔离带。但是生产设备上经常会放有一些可燃物,例如生产时使用的原料和橡胶传送带等,如果出现火灾,需要停止机器运转,并借助水枪或者灭火器等控制火灾。但是目前我国建筑消防规范并没有提到这种做法,所有在轻钢结构厂房设计中并没有得到实际的应用,

三、小结

综上所述,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轻钢结构厂房由于其耐火等级较低、建筑面积较大、火灾危害性较大等问题为建筑消防行业带来了挑战。因此,需要对消防技术进行改进,以便更好的适应时代步伐,重视轻钢结构厂房消防基础上的问题,尽力找到经济性与安全性两者之间的平衡点,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保障我国工业厂房的消防安全。

参考文献:

[1]唐桂斌.轻钢结构厂房消防设计的若干问题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0).

可燃物运输方案范文5

为了加强对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危害程度,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应急救援预案。

一、预案的适用范围及工作原则

(一)本预案适用于我市行政辖区内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二)应急救援工作的原则

1.统一指挥原则。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抢险救灾工作要在市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的统一领导、指挥下开展。

2.单位自救原则。事故发生初期,事故单位应按照灾害预防和处理规范(预案)积极组织抢险,并迅速组织遇险人员沿避灾路线撤离,防止事故扩大。

3.分级负责原则。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实行分级负责、各尽其能、各司其职,做到协调有序、资源共享、快速反应,积极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4.安全抢险原则。在事故抢险过程中,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抢险救护人员的安全,严防抢险过程中发生二次事故。

二、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组织及职责

成立**市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具体负责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的组织领导和指挥工作。

(一)应急救援指挥部的组成

总指挥:市政府市长

副总指挥:市政府副市长

成员:市安监局局长、市公安局局长、市卫生局局长、市环保局局长、市建设局局长、市质监局局长

市人劳局局长、市气象局局长、市民政局局长、市广电局局长、市财政局局长、市电力公司经理

市交通局局长、市公安局副局长、市消防大队大队长

(二)指挥部职责

1.组织有关单位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并按照本预案迅速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2.按照本预案组织抢险救灾工作,做好统一领导,集中指挥、组织协调等工作。

3.在本行政区域内调用各类物资、设备、人员和占用场地及事故后的归还和补偿。

4.根据事故灾害情况,有危及周边单位和人员的险情时,组织人员和物资疏散。

5.配合上级部门进行事故的调查工作,向上级报告事故情况并核发事故通报。

6.做好社会稳定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及安抚工作。

7.适时公告,将事故的原因、责任及处理意见公布于众。事故报道稿件经总指挥及市委宣传部审定后方可向公众公布,确保报道的真实性、及时性、避免引起公众恐慌等不良后果。

8.定期组织预案的演练,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预案进行调整、修订和补充。

(三)成员单位职责

1.市安监局

(1)起草危险化学品事故报告;请示指挥部启动应急救援预案;通知指挥部成员单位立即赶赴现场;及时向上级报告事故和抢险救援情况;落实上级关于事故抢险救援的指示和批示。

(2)负责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日常工作,监督检查各乡镇、各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全市应急救援模拟演习;

(3)负责提供事故单位危险化学品主要生产、贮存区域及重大危险源目标;

(4)负责牵头组建危险化学品专家咨询组,对事故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支持;

(5)参加事故救援和综合协调工作;

(6)牵头组织有关单位和人员配合上级事故调查组的事故调查工作。

2.市公安局

(1)负责制定人员疏散和事故现场警戒预案;

(2)组织事故可能危及区域内的人员疏散撤离,对人员撤离区域进行治安管理;

(3)负责事故现场保护和收集有关证据工作;

(4)负责确定事故伤亡人数和伤亡人员的姓名、身份等;

(5)负责事故直接责任人的监控及逃逸人员的追捕;

(6)配合事故的调查。

3.市公安消防大队

(1)负责制定危险化学品泄漏和灭火扑救预案;

(2)负责各类火灾、爆炸、中毒事故的现场扑救,易燃易爆、有毒物质泄漏的控制及事故得到控制后的洗消等应急处置工作;

(3)组织伤员的搜救。

4.市公安交警大队

(1)负责制定交通处置的应急预案;

(2)负责事故现场区域周边道路的交通管制工作,禁止无关车辆进入危险区域,保障救援道路的畅通。

5.市卫生局

(1)负责制定危险化学品事故医疗救护预案;

(2)负责危险化学品事故中受伤、中毒人员抢救治疗工作,确定受伤人员专业治疗与救护定点医院,培训相应医疗救护人员。指导定点医院储备相应的医疗器材和急救药品;

(3)负责事故现场调用药品、医疗器材,组织医疗卫生应急救援队伍,提供医疗保障;

(4)负责危险化学品的毒性鉴定工作;

(5)配合相关事故的调查。

6.市环保局

(1)负责制定危险化学品污染事故监测与环境危害控制应急预案;

(2)负责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的监测工作,及时通报危险、危害的范围;

(3)负责污染物质的处置工作;

(4)协助上级部门对危险化学品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故的调查工作。

7.市质监局

(1)负责制定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提出事故现场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的处置方案;

(2)配合相关事故调查工作。

8.市交通局

(1)负责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应急救援物资运输工作,指定抢险运输单位及时把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运送到事故现场;

(2)配合相关事故调查工作。

9.市建设局

(1)负责提供危险化学品事故中建(构)筑物的相关技术支持;

(2)负责对事故中受损建(构)筑物的评估、鉴定工作;

(3)配合相关事故调查工作。

10.市财政局

(1)负责做好危险化学品事故所需资金的财政预算;

(2)负责危险化学品事故所需资金的保障。

11.市民政局、市人劳局

配合事故单位做好危险化学品事故中伤亡人员的安置、抚恤和善后处理工作。

12.市气象局

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提供气象保障。

13.市广电局

负责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报道工作,确保报道的客观性、真实性。

14.市电力公司

(1)负责事故现场供电用电应急处置;

(2)快速修复损坏的供配电设备,及时恢复正常供电。

三、现场救援组织及职责

市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实际情况,成立下列救援专业组:

(一)危险源控制组:负责在紧急状态下的现场抢险工作,及时控制危险源,并根据危险化学品的性质立即组织专用的防护用品及专用工具等。该组由市公安消防大队、企业义务消防抢险队伍和专家组成。该组由市公安消防大队负责。

(二)医疗救护组:负责在现场附近的安全区域内设立临时医疗救护点,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并护送重伤人员至医院进一步治疗。该组由市急救中心和指定的具有相应能力的医院组成。医疗机构应根据伤害和中毒的特点实施抢救。该组由市卫生局负责。

(三)灭火救援组:负责现场灭火、现场伤员的搜救、设备容器的冷却、抢救伤员及事故后对被污染区域的洗消工作。由市公安消防大队、企业义务消防抢险队伍组成。该组由市公安消防大队负责。

(四)安全疏散组:负责对现场及周围人员进行防护指导、人员疏散及周围物资转移等工作。由市公安局、市公安交警大队、事故单位安全保卫人员和政府有关部门人员组成,由公安局负责。

(五)安全警戒组:负责布置安全警戒,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危险区域,在人员疏散区域进行治安巡逻。该组由市公安局负责。

(六)物资供应组:负责组织抢险物资的供应,组织车辆运送抢险物资。由市财政局、市交通局等部门组成。由市财政局负责。

(七)环境监测组:负责对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进行及时监测,确定危险物质的成分及浓度,确定污染区域范围,对事故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制定环境修复方案并组织实施。该组由市环保局负责。

(八)专家咨询组:负责对事故应急救援提出应急救援方案和安全措施,为现场指挥救援工作提供技术咨询。该组由市安监督局、市质监局、市公安消防大队和有关企业组成,由市安监局负责。

四、应急救援程序

(一)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按照本单位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立即组织救援。同时,以最快捷的方式,将所发生事故的情况报告归口部门、市政府办公室、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市消防大队。报告内容为:发生事故的单位、时间、地点、简要情况、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及采取的应急措施。应急救援值班电话:市政府:6612212,市安监局:6677311,市消防大队:119,医疗救护电话:120。各部门要立即赶赴事故现场。

(二)市政府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按照本预案,做好救援的指挥领导工作。应急救援成员单位按照本预案的要求组织实施救援,任何单位不得拖延和推诿,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减少事故损失,防止事故蔓延、扩大。

(三)当危险化学品事故不能很快得到有效控制或已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时,由市应急救援指挥部请求沧州市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指挥部给予支援。

五、事故现场区域划分

危险化学品事故根据危险范围分为3个区域:

(一)事故中心区域。中心区域即距事故现场0—500米的区域。此区域危险化学品浓度指标高,有危险化学品扩散,并伴有爆炸、火灾发生,建筑物设施及设备损坏,人员急性中毒。事故中心区的救援人员需要全身防护,并佩戴隔绝式面具。救援工作包括切断事故源、抢救伤员、保护和转移其它危险化学品、清除渗漏液态毒物、进行局部的空间洗消及封闭现场等。非抢险人员撤离到中心区域以外后应清点人数,并进行登记。事故中心区域边界应有明显警戒标志。

(二)事故波及区域。事故波及区即事故现场500—1000米的区域。该区域空气中危险化学品浓度较高,作用时间较长,有可能发生人员或物品的伤害或损坏。该区域的救援工作主要是指导防护、监测污染情况,控制交通,组织排除滞留危险化学品气体。视事故实际情况组织人员疏散转移。事故波及区域人员撤离到该区域以外后应清点人数,并进行登记。事故波及区域边界应有明显警戒标志。

(三)受影响区域。受影响区域是指事故波及区外可能受影响的区域,该区域可能有从中心区和波及区扩散的小剂量危险化学品危害。该区域救援工作重点放在及时指导群众进行防护,对群众进行有关知识的宣传,稳定群众的思想情绪,做基本应急准备。

六、事故类别及处置措施

危险化学品事故主要有泄漏、火灾(爆炸)两大类。其中火灾又分为固体火灾、液体火灾和气体火灾。主要原因又分为人为操作失误和设备缺陷。

针对事故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处置措施。其中主要措施包括:灭火、点火、隔绝、堵漏、拦截、稀释、中和、覆盖、泄压、转移、收集等。

1.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及处置措施

(1)进入泄漏现场进行处理时,应注意安全防护

进入现场救援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器具。

如果泄漏物是易燃易爆的,事故中心区应严禁火种、切断电源,禁止车辆进入、立即在边界设置警戒线。根据事故情况和事故发展,确定事故波及区人员的撤离。

如果泄漏物是有毒的,应使用专用防护服、隔绝式空气面具。为了在现场上能正确使用和适应,平时应进行严格的适应性训练。立即在事故中心区边界设置警戒线。根据事故情况和事故发展,确定事故波及区人员的撤离。

应急处理时严禁单独行动,要有监护人,必要时用水枪、水炮掩护。

(2)泄漏源控制

关闭阀门、停止作业或改变工艺流程、物料副线、局部停车、打循环、减负荷运行等。

堵漏:采用合适的材料和技术手段堵住泄漏处。

(3)泄漏物处理

围堤堵截:筑堤堵截泄漏液体或者引流到安全地点。贮藏区发生液体泄漏时,要及时关闭雨水阀,防止物料沿明沟外流。

稀释与覆盖:向有害蒸气云喷射雾状水,加速气体向高空扩散。对于可燃物,也可以在现场施放大量水蒸气或氮气,破坏燃烧条件。对于液体泄漏,为降低物料向大气中的蒸发速度,可用泡沫或其他覆盖物品覆盖外泄物料,在其表面形成覆盖层,抑制其蒸发。

收容(集):对于大型泄漏,可选择用隔膜泵将泄漏出的物料抽入容器内或槽车内;当泄漏量小时,可用沙子、吸附材料、中和材料等吸收中和。

废弃:将收集的泄漏物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用消防车冲洗剩下的少量物料,冲洗水排入污水系统处理。

2.危险化学品火灾事故及处置措施

先控制,后消灭。针对危险化学品火灾的火势发展蔓延快和燃烧面积大的特点,积极采取统一指挥、以快制快;堵截火势、防止蔓延;重点突破、排除险情;分割包围、速战速决的灭火战术。

扑救人员应占领上风或侧风阵地。

进行火情侦察、火灾扑救、火场疏散人员应有针对性地采取自我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面具,穿戴专用防护服等。

应迅速查明燃烧范围、燃烧物品及其周围物品的品名和主要危险特性、火势蔓延的主要途径,燃烧的危险化学品及燃烧产物是否有毒。

正确选择最适合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火势较大时,应先堵截火势蔓延,控制燃烧范围,然后逐步扑灭火势。

对有可能发生爆炸、爆裂、喷溅等特别危险需紧急撤退的情况,应按照统一的撤退信号和撤退方法及时撤退。(撤退信号应格外醒目,能使现场所有人员都看到或听到,并应经常演练)。

火灾扑灭后,仍然要派人监护现场,消灭余火。起火单位应当保护现场,接受事故调查,协助公安消防部门和安全管理部门调查火灾原因,核定火灾损失,查明火灾责任,未经公安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同意,不得擅自清理火灾现场。

3.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火灾事故及处置措施

扑救气体火灾切忌盲目灭火,即使在扑救周围火势以及冷却过程中不小心把泄漏处的火焰扑灭了,在没有采取堵漏措施的情况下,也必须立即用长点火棒将火点燃,使其恢复稳定燃烧。否则,大量可燃气体泄漏出来与空气混合,遇着火源就会发生爆炸,后果将不堪设想。

首先应扑灭被火源引燃的可燃物火势,切断火势蔓延途径,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

如果火势中有压力容器或有受到火焰热辐射威胁的压力容器,能疏散的应尽量在水枪的掩护下疏散到安全地带,不能疏散的应部署足够的水枪进行冷却保护。为防止容器爆裂伤人,进行冷却的人员应尽量采用低姿射水或利用现场坚实的掩蔽体防护。对卧式贮罐,冷却人员应选择贮罐四侧角作为射水阵地。

如果是输气管道泄漏着火,应首先设法找到气源阀门。阀门完好时,只要关闭气体阀门,火势就会自动熄灭。

贮罐或管道泄漏关阀无效时,应根据火势大小判断气体压力和泄漏口的大小及其形状,准备好相应的堵漏材料(如软木塞、橡皮塞、气囊塞、粘合剂、弯管工具等)。

堵漏工作准备就绪后,即可用水扑救火势,也可用干粉、二氧化碳灭火,但仍需用水冷却烧烫的罐或管壁。火扑灭后,应立即用堵漏材料堵漏,同时用雾状水稀释和驱散泄漏出来的气体。

一般情况下完成了堵漏也就完成了灭火工作,但有时一次堵漏不一定成功,如果一次堵漏失败,再次堵漏需一定时间,应立即用长点火棒将泄漏处点燃,使其恢复稳定燃烧,以防止较长时间泄漏出来的大量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后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从而存在发生爆炸的危险,并准备再次灭火堵漏。

如果确认泄漏口很大,根本无法堵漏,只需冷却着火容器及其周围容器和可燃物品,控制着火范围,一直到燃气燃尽,火势自动熄灭。

现场指挥应密切注意各种危险征兆,遇有火势熄灭后较长时间未能恢复稳定燃烧或受热辐射的容器安全阀火焰变亮耀眼、尖叫、晃动等爆裂征兆时,指挥员必须适时做出准确判断,及时下达撤退命令。现场人员看到或听到事先规定的撤退信号后,应迅速退至安全地带。

气体贮罐或管道阀门处泄漏着火时,在特殊情况下,只要判断阀门就有效,也可违反常规,先扑灭火势,再关闭阀门。一旦发现关闭已无效,一时又无法堵漏时,应迅即点燃,恢复稳定。

4.易燃液体火灾事故及处置措施

易燃液体通常也是贮存在容器内或用管道输送的。与气体不同的是,液体容器有的密闭,有的敞开,一般都是常压,只有反应锅(炉、釜)及输送管道内的液体压力较高。液体不管是否着火,如果发生泄漏或溢出,都将顺着地面流淌或水面漂散,而且,易燃液体还有比重和水溶性等涉及能否用水和普通泡沫扑救的问题以及危险性很大的沸溢和喷溅问题。

首先应切断火势蔓延的途径,冷却和疏散受火势威胁的密闭容器和可燃物,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如有液体流淌时,应筑堤(或用围油栏)拦截漂散流淌的易燃液体或挖沟导流。

及时了解和掌握着火液体的品名、比重、水溶性以及有无毒害、腐蚀、沸溢、喷溅等危险性,以便采取相应的灭火和防护措施。

对较大的贮罐或流淌火灾,应准确判断着火面积。

大面积(>50m2)液体火灾则必须根据其相对密度(比重)、水溶性和燃烧面积大小,选择正确的灭火剂扑救。

比水轻又不溶于水的液体(如汽油、苯等),用直流水、雾状水灭火往往无效。可用普通蛋白泡沫或轻水泡沫扑灭。用干粉扑救时灭火效果要视燃烧面积大小和燃烧条件而定,最好用水冷却罐壁。

比水重又不溶于水的液体(如二硫化碳)起火时可用水扑救,水能覆盖在液面上灭火。用泡沫也有效。用干粉扑救,灭火效果要视燃烧面积大小和燃烧条件而定。最好用水冷却罐壁,降低燃烧强度。

具有水溶性的液体(如醇类、酮类等),虽然从理论上讲能用水稀释扑救,但用此法要使液体闪点消失,水必须在溶液中占很大的比例,这不仅需要大量的水,也容易使液体溢出流淌;而普通泡沫又会受到水溶性液体的破坏(如果普通泡沫强度加大,可以减弱火势)。因此,最好用抗溶性泡沫扑救,用干粉扑救时,灭火效果要视燃烧面积大小和燃烧条件而定,也需用水冷却罐壁,降低燃烧强度。

扑救毒害性、腐蚀性或燃烧产物毒害性较强的易燃液体火灾,扑救人员必须佩戴防护面具,采取防护措施。对特殊物品的火灾,应使用专用防护服。考虑到过滤式防毒面具防毒范围的局限性,在扑救毒害品火灾时应尽量使用隔绝式空气面具。为了在火场上能正确使用和适应,平时应进行严格的适应性训练。

扑救原油和重油等具有沸溢和喷溅危险的液体火灾,必须注意计算可能发生沸溢、喷溅的时间和观察是否有沸溢、喷溅的征兆。一旦现场指挥发现危险征兆时应迅即作出准确判断,及时下达撤退命令,避免造成人员伤亡和装备损失。扑救人员看到或听到统一撤退信号后,应立即撤至安全地带。

遇易燃液体管道或贮罐泄漏着火,在切断蔓延方向并把火势限制在上定范围内的同时,对输送管道应设法找到并关闭进、出阀门,如果管道阀门已损坏或是贮罐泄漏,应迅速准备好堵漏材料,然后先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或雾状水等扑灭地上的流淌火焰;为堵漏扫清障碍,其次再扑灭泄漏口的火焰,并迅速采取堵漏措施。与气体堵漏不同的是,液体一次堵漏失败,可连续堵几次,只要用泡沫覆盖地面,并堵住液体流淌和控制好周围着火源,不必点燃泄漏口的易燃液体。新晨

七、附则

(一)本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单位为市安监局。

可燃物运输方案范文6

关键词:污泥 综合利用

城市污水厂的污泥是指处理污水所产生的固态、半固态及液态的废弃物,含有大量的有机物、丰富的氮磷等营养物、重金属以及致病菌和病原菌等,如果不加处理的任意排放和投弃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随着污水处理设施的普及、处理率的提高和处理程度的深化,污泥的产生量必将有较大的增长。如何妥善地处置污水厂污泥,并将其作为一种新的资源加以有效利用,变废为宝,已成为城市污水厂和相关部门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也是全球共同关注的课题。

1.污泥最终处置的主要方式

目前,国内外污泥最终处置方式主要有:综合利用、填埋、投海。

(1)综合利用

①农田林地利用

污泥脱水后堆肥农用是目前国内一些污水处理厂正在进行研究和开发的课题,污泥中含有大量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肥分(N、P、K)、微量元素及土壤改良剂(有机腐殖质)。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各种污泥所含肥分见表1,故污泥农田林地利用是最佳的最终处置方法,但污泥中也含有对植物及土壤有危害作用的病菌、寄生虫卵、难降解有机物、重金属离子以及N、P的流失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甚至可能含有一些致癌物质,目前对重金属污染研究较多。因此,在作农田林地利用前,应进行堆肥处理以杀死病菌及寄生虫卵,同时还应去除这些有害物质。目前普遍的问题是检测手段跟不上要求,处理成本无法和经济效益相平衡,化肥的普遍应用造成销售市场难以开发等,这些使得此种处置方式尚未得到普遍的推广。我国有大量工业废水进入污水处理厂,污水中重金属离子约有50%以上转移到污泥中,污泥中的重金属离子含量一般都较高。

为提高污泥的农用量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一是把污泥制成有机—无机复合肥料,适当添加钾肥以补充污泥肥料中钾的不足,这样可以提高肥效降低有害物的含量;二是在经济政策上优惠使用污泥复合肥料的单位或个人,如免费提供试用肥料样品,免费为施用污泥复合肥料的区域或地块作土壤营养状况分析等。

②污泥焚烧产物利用

污泥中合有一定量的有机成分,经脱水干燥的污泥可用焚烧处理。在日本,该方法巳占污泥处理总量的60%以上、欧盟也在10%以上。为防止焚烧过程中产生二噁英等有毒气体,焚烧温度应高于850℃。污泥焚烧所产生的焚烧灰具有吸水性、凝固性,因而可用于改良土壤、筑路等,也可作为砖瓦和陶瓷等的原料,另外,污泥灰也可以作为混凝土混料的细填料。将污泥转变成一种颗粒状燃料,可以很好燃烧,其热值和褐煤相当,燃烧释放的有害气体远低于焚烧过程,其残余物可用于建筑工业。

污泥焚烧可以从废气中获得剩余能量,用来发电。在脱水污泥中加入引燃剂、催化剂、疏松剂和固硫剂等添加剂制成合成燃料,该合成燃料可用于工业和生活锅妒,燃烧稳定,热工测试和环保测试良好,是污泥有效利用的一种理想途径。

③低温热解制取可燃物

污泥热化学处理因其无害化和减量化彻底,地位已逐渐增强。污泥低温热解是一种发展中的能量回收型污泥热化学处理技术。它通过在催化剂作用下无氧加热干燥污泥至一定温度(

④建筑材料利用

污泥可用于制砖和制纤维板材。

污泥制砖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干化污泥直接制砖,另一种是用污泥灰渣制砖。用干化污泥直接制砖时,应对污泥的成分作适当调整,使其成分与制砖粘土的化学成分相当。当污泥与粘土按重量比1:10配料时,污泥砖可达普通红砖的强度。利用污泥焚烧灰渣制砖时,灰渣的化学成分与制砖粘土的化学成分是比较接近的,制坯时只需添加适量粘土与硅砂。比较适宜的配料重量比为灰渣:粘土:硅砂=100:50:(15~20)。

污泥制生化纤维板,主要是利用活性污泥中所含粗蛋白(有机物)与球蛋白(酶)能溶解于水及稀酸、稀碱、中性盐的水溶液这一性质,在碱性条件下加热、干燥、加压后,发生蛋白质的变性作用,从而制成活性污泥树脂(又称蛋白胶),使之与漂白、脱脂处理的废纤维压制成板材。其品质优于国家三级硬质纤维板的标准。

(2)填理

污泥填埋有填地与填海造地两种。

污泥消化后经脱水再进行填埋是目前国内许多大型污水处理厂中常采取的方式,经过消化后的污泥有机物含量减少,性能稳定,总体积减少,脱水后作填埋处置是一种比较经济的处理方式。由于消化装置工艺复杂、一次性投资大、运行操作难度大,实际运行经验表明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况且脱水污泥含水率大大高于普通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所要求的30%含水率,因此需再经处理才能送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或者设置专用的污泥填埋场,根据污泥的含水率及力学特性等因素进行专门填埋,但此法有占地较大、选址受阻及存在二次污染隐患等缺点。

污泥填埋的操作要求与垃圾填埋相似。污泥填埋场的渗滤液属高浓度有机污水,必须集中加以处理;污泥填埋场四周应设围栏,并采取相应的防蚊蝇、防鼠措施,未经干燥焚烧处理的污泥,宜小规模分层填埋,生污泥泥层厚度应

污泥填海造地,应遵守下列要求:①必须设护堤,渗水也必须集中进行处理,以防污泥和污水污染海水;②污泥或灰渣中的重金属含量应符合填海造地标准。

(3)投海

沿海地区,尤其是有大江、大河入海口附近,可考虑把生污泥、消化污泥、脱水泥饼或焚烧灰渣投海。投海污泥最好是经过消化处理的污泥。投海方式可用管道输送或船运,其中管道输送较为经济。在污泥投海工程实施前,必须搞好投海区的选择(离海岸10km以外,水深25m左右),以保证海水的稀释与自净作用。

总之,综合利用将是今后污泥处置的主要方式。填理由于占地多,潜在生物可利用率低,渗滤液可污染地下水,后续处理管理费用高等问题,应用受到限制。海洋投弃将逐渐被禁止。随着科技的发展,污泥的有效利用的方式和有效利用率将会进一步增加。

2. 污泥利用方案的选择

(1)污泥利用的潜在风险

污泥利用需满足严格的环境卫生标准,不能造成新的环境危害。污泥利用的环境问题是重金属和氮对土壤、作物、水体的影响以及病原物污染,所以具有潜在风险。污泥的热能利用无疑是风险最小的,而土地利用则需严格管理,只有重金属含量低于农用污泥标准才可用于农作物,而且污泥肥的施用也需严格定量以控制重金属的积累和减少氮、磷淋失对水体的污染。至于病原物污染,热干化的安全性较佳,因其高温灭菌作用很彻底,产品可完全抑制微生物的活性;碱性稳定化基本上也能达到安全标准;堆肥则不足以保证安全性,因病原物仍有少量存活且产品的高含水率(一般为30%~40%)可使病原物复活,故采用堆肥方案时需加强对堆肥质量、场所和施用场地的管理。

(2)利用方案的比较

①农田林地利用

用污泥对农田、林地、草坪施肥或进行土壤改良以及用于市政绿化、育苗等,不仅可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增加土壤肥力,促进树木、花卉及草坪等的生长,而且可避免污泥中的重金属、有毒有机物因食物链的生物富集效应对人畜产生的危害,除此之外土壤的自净能力还可使污泥进一步无害化。因此土地利用是一种积极的、生产性的污泥处置方法。污泥利用前需堆肥化处理,堆肥化若采用静态条垛工艺,成本最低,但其生产周期长、占用土地多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比较严重;若采用发酵仓,其设备投资和运行费用将增加,而且若要制成复合肥还需烘干造粒设备,这样其成本优势就大大削弱了。

②污泥焚烧产物利用

污泥焚烧效果好,焚烧产物既可用作新的产品原料,又可回收热能。国外已有较成熟经验和工艺,可以直接借鉴使用。但总体来说焚烧的成本最高(是其他工艺的2~4倍)。今后应从降低成本,减少二次污染角度着手,生产新设备。

③低温热解制取可燃物

污泥低温热解效果亦好,污泥可通过干馏提取油、气等,不但可做燃料也可用于制造四氯化碳等化工产品,具有工业化利用前景,且能量回收率高,经济性优于焚烧处理,是大有前途的处理方法。在热解机理和动力学研究方面,还有很多工作需进一步探讨。在工艺和设备的改进方面有待新的突破。

④建筑材料利用

建筑材料利用,不仅可以减少污泥填埋所占用的土地,减少自然资源消耗,而且可以使资源得到循环利用,变废为宝。

(3)其他因素

污泥处理设施的选址是方案选择的决定因素之一。一般而言,污泥宜就近处理以节省运输费用和减少湿污泥运输对沿途造成的污染。由于污泥处理过程中可能会带来臭味、有毒有害气体及病原体等环境问题,所以选址会对方案选择产生决定性影响。

3.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