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育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物理教育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物理教育教学

初中物理教育教学范文1

课程标准对初中物理教学做了建议:“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始终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观念,坚持这一观念,才能切实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通过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探究其内在的本质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长期以来,物理教学的主要形式就是教师讲解教科书,以使学生掌握教科书的内容,于是形成了这样一种关系:教学时教科书通过教师的咀嚼喂给学生,考试时教科书经过教师的加工变为考题去检查学生。

新课程强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转变学生学习中这种被动的学习态度,提倡和发展多样化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探究教学中要立足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主动积极的学,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但是,敢“放”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科学的引导学生自觉的完成探究活动。当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予以指导。当学生的探究方向偏离探究目标时,教师也要予以指导。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如何紧跟时代的步伐,做新课程改革的领跑人呢?这对物理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传统的教学观、教师观提出了挑战,迫切呼唤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再定位。

一、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角色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师“为素质而教”。在教学过程中应摆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正确关系,树立“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的教育观念,完成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到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一角色转变。这是各学科教师今后发展的共同方向。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观念下,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一的,而应是综合的、多元化的。

二、终身学习,优化知识结构

物理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自然学科,它要求物理教师具有丰富的物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在专业素养方面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新课程对物理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充实完善自己。随着科技的发展,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涌现,并不断融入到新教材中。所以,教师要学习这些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新课程注重物理的教育功能,主张通过物理教育对学生进行素质的培养。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物理教师在人文素养方面普遍缺失,因此,教师要学习人类社会丰富的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新课程对物理教师还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如要具有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信息技术与教材的整合能力、课程设计与开发等能力。

在新课程内容框架下,绝大多数教师由于知识的综合性与前瞻性不足,难以独自很好地完成对学生课题的所有指导工作,要求教师之间必须建立起协作的工作思想。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他相关学科,从习惯于孤芳自赏到学会欣赏其他教师的工作和能力,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教师一起取长补短。

在新形势下,教师第一次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将终身学习内化为自学行为,时刻保持学习、研究、反思、发现、探究、创新及总结的态度,力求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现代化信息素质的教育工作者

三、以人为本,创新教学模式

俗话说: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获取、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养,不能单*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涉及知识、教师和学生三大要素,教与学是一个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应明确教学过程的复杂性,综合三大要素,权衡利弊,博采众法之长,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既要改革创新,又要着眼实际,积极参与创设启发式、开放式、范例式、合作式的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中,智力因素的开发并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学生的学习目的、兴趣、意志、态度、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是推进教学进程与实现教学效果的动力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着发动、维持、调节的作用。在授课中重视物理实验和物理知识的讲授,结合介绍物理学家的故事,物理趣闻和物理史料,让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体会物理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作用;善于对比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引发认知冲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引导学生寻找当前问题与自己已有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强化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最后还应通过比较、分类、类比、归纳演绎和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向学生展示知识的来龙去脉,使之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学启于思,思启于问”。在新课标下的课堂应是这样: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的养育圣殿,它是学生成长的殿堂,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学生品味生活的“梦想剧场”。在这里学生有了探索新知识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学习兴趣、热情、动机以及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得到丰富,有了亲身体验,学习态度和责任,对个人价值、社会价值、科学价值等的认识就有可能进一步发展。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与求知欲,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由“爱学”到“学会”,再到“会学”,最终掌握物理学习的科学方法与科学思维。

四、依靠科技,丰富教学手段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化是实现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新课程改革是应时代之需而提出来的,重视实验教学及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积极开发和制作相应的教学辅助软件和直观性教具,有利于其有效实施。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投影仪、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为教学现代化创造了良好的硬件条件,它改变了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把抽象知识转化为形象的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强记忆。比如过去认为抽象难懂的物理微观世界的东西,通过计算机的模拟演示,变得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网络的发展使物理网络教学成为可能,从而有利于丰富学生知识,完成探究性学习任务。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而教师素质的高低是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有了一流的教师,才会有一流的教育,才会出一流的人才。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当代物理教师应认清未来教育中教师的职责和使命,尽快完成角色转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思维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科学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放开思维。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差异,学生提出的问题参差不齐,有的层次比较低,有的比较有价值。当然教师应该以鼓励为主,鼓励学生相互提问题,承认学生有差异,教师应有价值导向,让学生明确哪个问题有价值。让学生体会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根据本课内容相互提问,然后将问题进行综合。

初中物理教育教学范文2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德育教育;辩证;劳动;爱国主义

学校在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中蕴涵着多种多样的德育教育形式。结合初中物理教学的特点,怎样积极地探索如何把德育教育贯穿于物理教学之中的途径与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在物理概念、定律、原理的讲授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

如果教师能把教材中的科学内容与思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阐述物理现象和规律,用哲学思想把物理教学上升为观点和思想方法的教学,就不仅能使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物理知识,而且对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掌握方法论都有积极作用。

二、在物理实践、活动课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德

物理教学应根据需要,安排好实习、实验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课,这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本知识。而且还担负着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德和不脱离工农群众的思想作风的任务。

例如:在学习了《电功》一节内容后,就安排学生到农村展开调查,主要调查有没有浪费电的现象。通过学生调查后展开的讨论,学生就会自觉地意识到应该节约用电,珍惜劳动成果。同时进一步使学生领略到劳动的伟大意义及其内在价值。让学生自觉培养起爱劳动的良好品德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在物理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爱国主义是德育的中心内容。在物理教学中向学生介绍我国在物理学方面对世界的杰出贡献,有助于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把我国某些科技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真实地亮给学生,激发他们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献身的雄心壮志。

例如:在上物理课之前,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物理学家的典型事例,如钱三强、王淦昌等物理学家在原子物理学上的贡献。当然也应承认在某些方面由于历史等原因与其他国家也还存在一些差距,要适时激发学生对祖国前途命运的责任感,使他们能把目前的学习与将来的四化建设密切联系起来。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这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整体素质的重要教育环节。

初中物理教育教学范文3

一、物理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教育不再满足于对知识的获取和积累,学习不只是对知识的记忆,学生不能仅仅具备读写、计算能力。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是高素质、高起点的,他们应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道德意识。如果在物理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注意行为规范、遵纪守法,往往能形成良好的学法气氛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物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所涉及到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法律法规问题。所以,在物理教学中有机的渗透法制意识是法制教育很有效的一条途近,也是培养学生法制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物理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原则

(1)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三贴近原则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初中法制教育既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又要体现法制教育的特点,适应中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积极倡导深入浅出、循循善诱的方式,采用通俗鲜活的语言、生动的典型事例,体现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增加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法律知识教育与法治实践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了解和参与法治实践的机会,教育和引导学生在实践当中掌握法律知识,领会法治理念,提高法律素质。

(3)整合性原则。将法制教育与学校学科教学相结合,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中,特别是初中物理课教学中;与各种教育活动相结合,融入到教育活动中;与必要的专项教育相结合,形成多角度、宽领域、复合式的法制教育格局。

三、物理教师应具备的法制素养

(1)提高思想意识,增强法制进课堂的紧迫感。物理教师要不断地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深刻地意识到法制教育是教师的法定责任,是落实素质教育、德育的必然要求,是教学教育性原则的具体贯彻;物理教师要深入实际,了解初中生的心理发展动向,法制知识的缺乏,增强法制知识进课堂的紧迫感;结合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把法制知识贯穿于物理教学课堂中。

(2)物理教师要形成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习惯 。法制教育是一个长期性的教学过程。所以,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增强责任心,增强法制教育的主动性,把物理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变成自觉的教学行动和自然的教学习惯。每次备课时,要认真挖掘教学内容中所包含的法制知识,在教 学有“机”可乘时,融入适当的法律法规。久而久之,便会习惯的把法制知识和物理学科教学融入一体。

四、初中物理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策略

(1)利用教师自身的行为渗透法制教育。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教师就像是学生的一个样板,教师怎么做,必会引导学生也这样去做。有时候,千百遍地说教不如一抹暗示性的眼神、一个示范性的动作、一句不经意间的话语。可以这么说,学生的许多良好的道德品质都是教师在潜移默化中教给的。因此,要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必须做到身正。

教师的行为渗透,不需要讲很多大道理,只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小事中来透射好品质。比如说,整洁的办公室,可以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地方干净也能给别人带来美感,明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道理;看到扫帚倒了,随手扶起,就是告诉学生爱护公物也是一种美德;面对别人的无理吵闹,教师能平和对待,可以让学生明白平和的心境也是一种素养;对别人的困难能乐于相帮,能使学生明白“雷锋精神并不是贴在墙上,挂在嘴上的”……

(2)利用课堂授课渗透法制教育。利用声现象与噪声污染,对学生进行守法教育。如在教学 “声现象”中,声的概念为:从物理学角度,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凡是影响人们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以及对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第七章第三十九条规定:“建设项目的噪声污染防治设施没有建成或者没有达到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的要求,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由审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可以并处罚款。”《中华人民共和国住宅设计规范》中规定:住宅卧室、起居室(厅)内的允许噪声,昼间应小于或等于50分贝,夜间应小于或等于40分贝。住宅卧室、起居室(厅)宜布置在背向噪声源的原则。电梯不应与卧室、起居室(厅)紧邻。凡受条件限制需要紧邻时,必须采取隔声、减振措施。

让学生来理解噪声的两种定义和噪声污染的相关法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噪声的定义。同时,学生也更愿意遵守噪声污染防治条例,对学生守法教育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3) 开展课外学习活动渗透法制教育。物理教师应充分挖掘物理自身和物理教育过程中的人文因素,积极参与对学生完整人格的建构。物理教学中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有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学生人格的建构。在课外学习活动中,教师要通过充分挖掘物理教材中与法制教育目标有联系的因素,引入与法制有关的知识、原理、技能,使学生对法制教育问题有所理解,在此基础上变为学生自觉的意识和行动。

例如,在眼睛和眼镜的教学中,针对很多学生近视戴眼镜的情况,可渗透眼镜制配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引导学生去检测自己的眼镜是否合格,并自觉进行维权行动。

又如学习能量和能源时,结合能源的开采和使用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大气污染的问题,让学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保,依法行事,成为环保小卫士。

只要充分驾驭教材,就能悟得育人真谛,探寻到知识教学与法制教育的最佳融合点。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育的对象,法制教育工作必须既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又要符合思想教育的规律,只有找准渗透点,法制教育才能直透心田。

初中物理教育教学范文4

【关键词】微课;物理教学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教育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在教育教学中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微课作为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教育教学中被广大的教师所推崇,微课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在初中物理教育教学过程中很多知识对于初中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不能很好的理解所学习的知识,学生也就不能取得较好的理想效果。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育过程中,从而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微课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在教育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这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需要意识到的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管是在年龄和知识基础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为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随着新课程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教学改革也在不断的推进,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更好的推进教学改革,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育教学中首先要能够意识到学生主体、自由的身份,要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为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首先要选择适合学生的方式进行教学内容的传授,此外,还可以通过网上交流或者是微课的形式进行学习。微课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一定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的将所学习的知识更好的纳入到自身的知识结构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微课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突出特点是主题明确,学习时间比较短,在学习过程中的交流、互动性比较强。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知识点一般都比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微课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丰富其教学资源,学生利用微课进行反复学习相应的知识点,以便更好的理解所学习的知识。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整理相应的知识点并以微课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相应的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感觉有困难的知识可以重复的学习观看,以便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微课的应用策略

(一)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物理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就是围绕知识点进行讲授知识,学生可以采用自学的方式进行学习。在传统物理教育教学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不能很好的理解其中的教学目标,对相应的知识点也不能很好的进行理解,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产生一定的厌学情绪。如果教师能够在课前给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以微课的形式让学生自主的进行学习。通过这种形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到相应的知识,将知识纳入到自身的知识结构中,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物体的颜色”相关知识进行学习时,教师先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其中包括光的散色以及反射等知识点。通过微课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课前学习可以更好的理解相关的知识,这样教师在正式讲解相关的知识点时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相关的知识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利用微课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习的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微课在物理实验课的应用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和其它的文化课有所不同,初中物理学习中不仅有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包括实验课的学习,在初中物理实验学习过程中为了得到较好的实验效果,要通过实际的实验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实验。但是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课程时间比较少,班级人数比较多,教学器材也比较少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物理实验教学的效果。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很多学校由于器材的原因不能很好的观察到实验现象,也就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将微课应用其中进行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好的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从每个角度观察到实验现象,从而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认识电路”这一节知识时,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会对相应的知识点进行教学,并在课堂上通过电路实验对学生进行演示,但是由于实验器材的原因学生不能很好的观察到实验现象。为此,在教育教学中通过微课视频的形式给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通过视频学习各个电路之间的连接,然后让学生通过在课堂上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微课的应用是新课程改革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趋势,微课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突出特点是主题明确,学习时间比较短,在学习过程中的交流、互动性比较强。微课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丰富其教学资源,学生利用微课进行反复学习相应的知识点,以便更好的理解所学习的知识。教师能够在课前给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以微课的形式让学生自主的进行学习。通过这种形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到相应的知识,将知识纳入到自身的知识结构中,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将微课应用其中进行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好的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从每个角度观察到实验现象,从而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许建军. 浅谈微课在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 理科考试研究,2016,04:65.

[2]薛多珍. 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 西部素质教育,2016,07:176.

初中物理教育教学范文5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教学理念,提出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片面强调知识的单向传递,要诱发学生的主动探究动机,让学生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在自主探究中掌握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这就要求我们要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以往教学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状态,诱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让学生学会探究,乐于探究。如在学习“运动的速度”这一内容时,我先给出一组学生百米跑的成绩,让学生分析哪个学生跑得最快。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时间用得最少的学生跑得最快。再提出问题:除了看时间的多少以外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快慢?问题激起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与交流,指出在相同的时间内,谁跑的距离最远,谁的速度就快。我针对这一情况再次提出问题:如果所用的时间和距离都不一样,怎么来比较快慢呢?这样将学生的探究活动引入深处,学生再次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了探究,许多小组都提出了这样一个见解:在距离不相同的情况下,要看相同时间内哪个距离远,哪个就快。此时我因势利导,提出速度的概念,这样学生便对速度的概念有了初步理解。这样的自主探究,改变了传统授人以鱼的教学方式,实现了素质教育所提倡的授人以渔的教学方式,学生的探究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得以充分发展。

二、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新课程标准强调:“物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重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渗透,让学生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懂得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要有独立思索和自主探索的精神,从而培养崇高的人格,自觉地为人类的文明和社会的进步而奉献,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教育目标之一。”我们要将此教育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有机结合,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充分体现出物理的趣味性、实用性与人文价值,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首先,我们可以利用物理学史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物理学史本身就是一部科学家的奋斗史,我们要深入挖掘教材,收集相关信息,给学生讲述物理学家为追求真理的执著精神、奋斗精神与献身精神,以此来对学生进行意志与精神的培养。如物理学的伟大先驱——伽利略以实验事实为基础向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物体越重,下落越快”挑战提出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轻重、大小不同的物体从同一高度同时自由落下,二者会同时着地,表现出了他勇于向权威挑战、不懈追求真理的精神;布鲁纳为捍卫真理而献出生命所表现出来的不怕牺牲精神。

三、优化教学结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创造性思维是现代人才所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初中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我们要充分发挥物理的教学功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能力。在物理教学中有许多抽象的概念,如果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记忆,学生学到的永远只是书本上死的知识,而不能灵活地加以运用,学生的能力永远只是围绕着应试教育的应试能力,这与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相违背。在概念的教学中我们要精心设计,通过设计趣味实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形象的图示、多媒体技术等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为学生提供大量形象直观生动具体的感性材料,使学生从感性材料中总结出一般规律,促进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如大气压强,它实实在在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但是人们却没有感觉到它的存在,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切实感受到大气压强的存在,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装满水的玻璃杯上放一张不易被水浸湿的纸片,拿起玻璃杯,并用手按住纸片,将杯子倒立过来,开口朝下,按着纸片的手慢慢放开。大部分学生认为纸片会掉下来,玻璃杯里的水流出来,但是实验结果却出乎学生的意料,挪开拿着纸片的手后,杯口的纸片没有掉下来,杯中的水也没有流出来。我让学生进行认真分析。学生经过认真思考与积极的讨论提出:纸片和水受到重力的作用,但没有掉下来,说明它们同时也受到一个向上的力,这是大气所给的,这样学生头脑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大气压强的概念。

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解决问题只是一个技巧,而提出问题则是经过了学生的认真思索,凭着一股强烈的探索精神于无疑处生疑,是学生积极思考与思维的结果。学生只有学会自己提问才真正是学会了学习,才能产生学习与探索的动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创造机会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中我根据初中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的特点,深入挖掘教材,在教材与学生间找准突破口,使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来积极地发现问题,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营造良好氛围,鼓励学生质疑。我们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畏惧心理,对教材的权威心理,对提问的胆怯心理,鼓励学生勇于挑战,敢于质疑,大胆地发表个人见解。其次,要为学生的思考与质疑提供机会。教师要转变一言堂,突显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有更多参与学习的时间与机会,进行积极的思考,进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次,要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是一个逐渐成长的过程,一开始学生的讨论可能只会浮于表面,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是肤浅的,甚至是错误的。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不要简单地否定,要以鼓励为主,鼓励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增强学生提问的信心和勇气。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将质疑提问内化为自觉行为,其问题意识才能得以形成。

初中物理教育教学范文6

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教师如果希望学生掌握某些部分的知识,就应当将核心素养教育与物理课程教学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教育教学方法将二者有机融合。也就是说,初中物理教师应当将所教授的具体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素质教育相结合,并将核心素养渗透作为较为重要的一部分。

一、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与科学观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物理实验是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内容。通过开展与课程相关的具体实验课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并让学生在分组实验的具体过程中学会团结与合作。与此同时,物理教师应当以身示范,通过做实验时严谨的态度、细致的操作让学生养成按照规则做实验、分析与讨论实验过程和结果的习惯。例如,在教物理科学家伽利略及亚里士多德的时候,教师以二者所提出结论的不同方式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展开教学。物理课堂应当是学生与教师相互讨论与分析的集体性教学,教师尽量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团结合作,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并让学生明确要科学地对物理现象进行解释,以此培养他们的科学观。

二、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与方法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掌握一定的思考方法,学会使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与方法去实践,自主地探究深层次的知识。物理这门学科包含众多的自然规律和发展规律。教师应当对物理教材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将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相结合,传授给学生唯物主义的辩证思想和方法。在教学磁生电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并用问题来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三、积极开展德育教育

物理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设计上注重结合生活实践。

首先,应当从学生爱好入手。学生的课外生活很丰富,教师可以从中挖掘出有趣的物理知识融入教学中。比如从篮球的落地与弹起这个物理现象入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逐步培养学生优秀的物理素养。

其次,可以从学生的家庭生活出发。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身边接触的物理现象,教授一些相关的物理基本知识与德育常识。这种趣味性的教学可以丰富学习内容,还能加深学生与家人之间的关系,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最后,注意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物理教师可以利用校园这个大环境,创建一个良好的物理学习氛围。比如可以在教室、路口、花园等地方设置物理小知识的标识牌,这样能够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