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验收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扶贫验收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扶贫验收报告

扶贫验收报告范文1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省援助资金项目的管理,提高援助资金项目的经济效益和扶贫效果,结合我省扶贫开发工作的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援助资金和物资是指省为帮助我省贫困地区改变落后面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群众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而援助的资金和物资。包括省本级和省14个对口帮扶市(企业)援助我省15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的资金和物资。

二、省本级援助资金的项目计划由和两省对口帮扶承办部门双方研究确定。由省扶贫办根据援省本级资金总额提出安排建议,经与省经合办研究初定后,由省经合办报省政府审批确定。省各帮扶市(企业)帮扶资金的项目计划由对口市(企业)和对口县政府及扶贫部门研究确定。确定的资金项目计划年初报州(地、市)、县扶贫办备案。

三、援助资金的使用范围和扶持对象:按照贫困群众直接受益的原则,主要扶持贫困乡村贫困群众调整结构、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以及引进优良品种、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等生产性扶贫项目和社会公益项目。资金重点投向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异地扶贫等扶贫开发重点工作。

四、援助物资的分配和管理:省本级援助物资由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商对口帮扶部门确定。省各帮扶市(企业)帮扶的物资由被帮扶县扶贫部门统一分配。物资分配要以贫困村的贫困户为受益对象,做好物资的登记、造册、公示、入帐、备案等工作。

第二章援资金项目申报

五、申报条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为解决贫困人口温饱和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及扶贫开发重点工作的项目。

六、申报程序:援省本级项目按双方协商确定的项目内容,由项目实施县根据省扶贫办安排的项目要求,提出建设方案,由省扶贫办组织项目审查论证。各扶贫工作重点县向省级扶贫办申报;省对口市(企业)帮扶各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的资金项目在项目遴选的基础上,由各对口县与省对口帮扶市(企业)共同研究确定。

第三章援资金项目审批

七、审批权限:省本级援助资金项目由省扶贫办公室根据两省确定的援助资金计划和投向负责初审,并商省经合办同意后审批或根据双方研究确定的项目商省经合办同意后直接下达有关扶贫开发重点县;省对口市(企业)帮扶各扶贫工作重点县的帮扶资金项目由各对口县与省对口帮扶市(企业)协商后审批。审批结果报州(地、市)、县扶贫办备案。

第四章援助资金的项目管理

八、援助资金严格实行项目管理,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检查、验收到项目。

九、项目前期工作。省级管理的资金项目,项目建议书审批后,项目实施单位应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报省扶贫办组织省级项目论证后批复。县级管理的资金项目的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县上批复。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及时拨付资金,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未经批准的项目,不得拨付资金。

十、项目管理。项目可研批复下达后,项目建设单位按照批复的建设规模、内容及建设地点,精心组织实施,加强管理,按期完成建设任务。项目实施过程中,各项目县扶贫办和有关业务部门应对项目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确保项目质量。对实施的项目应建立标示牌。

十一、项目的后续管理。已检查验收的项目,由项目区受益群众及相关单位共同负责管护,并明确管护主体,确保项目长期发挥效益。

十二、项目的变更调整。对已审批下达的项目,原则上不得调整。因特殊情况需要变更调整的,项目实施县须将变更调整原因及调整项目的名称、建设内容、资金额度、实施地点、实施单位等情况和新上项目的申报书向上一级扶贫办申报,按资金项目的审批权限另行审批。

十三、对未经批准自行调整的项目,其资金由项目审批单位收回;对已审批下达的项目,超过12个月未实施的,其资金由项目审批单位收回。

十四、项目档案管理。建立援助资金项目档案。项目档案应将项目申报至竣工验收各环节的文件资料,按项目下达时间、项目类型进行分类、整理和存档,作为检查、验收、运行维护和审计监督的重要依据。

第五章援助资金项目验收

十五、验收依据。项目验收的主要依据是各级扶贫部门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文件、项目资金文件和项目实施方案、项目申报文件等。

十六、验收条件。项目验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项目建设单位按照下达项目的计划和设计要求,完成建设任务的;

2、工程建设项目经试运行或技术检测,质量达到技术指标的;

3、项目计划、初步设计、扩大设计或实施方案、批复文件、有关图表、实施单位合同或实施责任书、初验报告、总结材料、财务决算和资金审计报告、管护措施等文件资料齐全的。

十七、验收程序。项目建设任务完成后,项目实施单位要对照项目计划和设计要求,组织自查和有关部门进行初步验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并写出《竣工验收申请报告》,申请验收。

十八、验收方法。采取听汇报、查对项目档案、实地查勘、走访受益群众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办法进行验收。

十九、验收权限。援助资金项目按照谁审批,谁验收的原则,实行分级验收。

省级验收:由省扶贫办或会同有关部门对省本级援助资金项目进行检查和验收。

县级验收:由县扶贫办组织有关部门和乡(镇),对县级审批实施的项目进行验收。

二十、验收内容。1、项目批准计划任务的实施地点、完成时间、数量、质量;2、援助资金的到位和使用情况;3、项目的自筹资金及农民投工投劳情况;4、县级配套项目资金在项目实施中的到位情况;5、项目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情况;6、项目建成后的运行管理措施;7、有关文件资料、图表、财务档案、标牌、公示等情况。

二十一、验收标准。按项目批复的计划及规定的标准进行验收,验收评定结果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

二十二、验收报告。由负责验收的单位对所验收的项目写出验收报告。项目实施县扶贫办每年须对本县实施的援项目执行情况写出总结报告,于年底前报省扶贫办。

二十三、验收工作经费。省级和县级验收经费分别在省本级援资金和各对口帮扶单位援助项目资金中适当安排。

第六章附则

二十四、援助项目资金必须专款专用。对转移、挪用、拖欠、挤占、贪污援助项目资金的,必须追究有关负责人和当事人的责任;因人为因素造成项目失败、质量低劣、项目资金损失的,追究有关负责人和当事人的责任。项目实施单位配合审计部门做好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工作。

扶贫验收报告范文2

(一)专项基本情况

2019年下达我乡扶贫专项资金50万元,用于村柴改电项目大棚建设。

(二)专项绩效目标的效果

乡结合上级文件制订了我乡的专项资金管理规定,分级段实施,截至2020年5月该项目已经完成,发展计划和下达批复计划达到预期效果。

二、专项资金使用及管理情况

(一)专项总投资及资金来源情况

本单位的2019年扶贫专项资金收入50万元,全部为中央财政资金。

(二)专项资金安排落实及到位情况

自上级下文后,村柴改电项目所有资金都已全部及时到位,且按村柴改电项目要求和进度全部落实到位。

(三)专项资金实际支出使用情况

村柴改电项目专项总支出为49.99万元,剩余资金39元,已缴回国库。

(四)专项资金管理情况

严格按照相应的业务管理制度,规范专项资金拨付。资金使用规范,符合国家财经法规和财务管理以及有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资金的拨付有完整的审批程序和手续;项目的重大开支经过评估认证,符合项目预算批复或合同规定的用途;不存在截留、挤占、挪用、虚列支出等情况。保障会计核算准确、账务资料完整。

三、专项组织实施情况

(一)专项组织情况分析

从项目入库到项目实施,从程序上全部按上级规定要求形成,工程验收情况:项目验收率达到100%。

(二)专项管理情况分析

本单位具有相应的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且符合相关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项目调整及支出调整手续完备;项目档案、验收报告等资料齐全并基本能够及时归档;项目实施的人员条件、场地设备,信息支撑等基本落实到位;具有相应的项目质量要求。

(三)专项完成情况分析

乡较好地完成了2019年初设定的绩效目标,项目得到有序开展。目前已完成村柴改电项目,资金拨付达到100%。

四、专项绩效情况分析

(一)专项绩效评价定量分析

1、根据专项绩效评定指标对各项目量化评价,自评指标得分99分。

2、按项目实际支出和项目申报绩效目标进行对比分析,所有项目实施均与批复下达相符。

(二)专项绩效评价定性分析

2019年以来,乡对全部项目实施和整体社会效益及满意度等各项指标调查,基本情况是受益贫困户对项目实施满意度达98%。项目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能达到了预期效果。

扶贫验收报告范文3

一、目标任务和工作原则

(一)目标任务。年,市里下达给我县农村危房改造的任务是1330户,要确保在年底全部完成。农村危房改造要优先考虑生存条件恶劣、灾害频发、生态重点保护区域的贫困村,优先保证分散供养的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和其他贫困户,优先安排省、市“第一书记”帮扶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沿河沿线和矿山塌陷区旧村居。

(二)工作原则。

1、坚持因地制宜、经济实用原则。农村危房改造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确保改造的住房满足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居住要求。已经纳入整村迁建计划的拟搬迁村庄,不再列入农村危房改造范围。

2、坚持最贫困、最危险原则。不搞普惠制,把经济最贫困、住房最危险作为危房改造对象确定的必要条件,必须同时满足经济上最困难(五保、低保等)和居住危房两个条件。

3、坚持就房、就地、就近原则。修缮加固的在原住房基础上实施,拆除重建的可根据情况就地、就近实施重建。

4、坚持统筹规划、重点安排的原则。在不违背国家和省、市危房改造政策的前提下,统筹规划,重点安排,贯彻原址、就地就近改造原则,避免财政资金浪费,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5、坚持突出地方特色原则。结合当地实际,强调尊重传统习惯、使用传统工艺,突出地方特色。

6、坚持公开公平原则。规范操作程序,公开扶助政策、公开申请条件、公开审批程序和审批结果,阳光操作,接受社会监督。

二、补助对象与补助标准

(一)补助对象。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补助对象重点是居住在危房中的农村分散供养的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和其他贫困户。优先解决住房最危险、经济最困难农户最基本安全住房的要求,合理确定补助对象。

(二)补助标准。农村危房改造资金以农户自筹为主,政府补助为辅,多渠道筹集改造资金。中央每户平均补助7500元,省里实行资金配套。

三、资金管理

各乡镇(街道、开发区,下同)要从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的实际出发,参考农村危房改造方式、成本需求和补助对象的困难程度,自筹资金能力,在确保完成任务的前提下,合理确定分类补助标准。要避免平均分配资金,对修缮加固的根据实际资金需要确定补助标准,对需拆除重建、自筹资金困难的,可视情况适当提高补助标准,要结合农村住房建设、小额贷款、农户自筹等方式,解决困难群众的改造资金筹集问题。要按照有关规定加强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的使用管理。补助资金要实行专项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并按有关资金管理制度的规定严格使用,健全内控制度,执行规定标准,严禁截留、挤占和挪用。财政部门要会同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及时下达资金,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审计、稽查等工作。要定期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严肃处理。问题严重的要公开曝光,并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各乡镇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安排,不得占用中央和省补助资金,具体包括培训、检查、鉴定、拍照、复查、新房标识牌、有关设备等费用。

四、基本要求

(一)改造方式。拟改造农村危房属整栋危房(D级)的应拆除重建,属局部危险(C级)的应修缮加固。坚持以分散分户改造为主,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危房集中村庄的危房改造,积极编制村庄规划,统筹协调道路、供水、沼气、环保等设施建设,整体改善村庄人居环境。农村危房改造应因地制宜,分类实施。

1、原址重建。重建房屋原则上以农户原址自建为主要方式,自建确有困难且有统建意愿的,乡镇人民政府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帮助农户选择有资质的施工队伍统建。

2、修缮加固。对房屋局部构件进行修缮或更换的方式进行改造。修缮加固由农户自行联系施工队伍,确有困难的农户,乡镇人民政府协调帮助联系施工队伍建设。

3、集中改造。对于生存条件恶劣、灾害频发、生态保护、水源地保护和压矿搬迁等重点区域的贫困村,可实行整村易地搬迁建设。整村改造村庄中,对改造前居住在危房中的农村分散供养的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和其他贫困户,且改造标准符合国家规定的,可按规定予以补助。

(二)改造要求。农村危房改造要充分考虑抗震等防灾设防要求,在满足基本居住功能和安全的前提下,严格控制建筑面积和总造价。翻建新建或修缮加固住房建筑面积原则上控制在40至60平方米以内。要组织技术力量编制可分步建设的农房设计方案,并出台相关配套措施,引导农户先建40到60平方米的基本安全房,同时又便于农民富裕后扩建。地方政府要积极引导,严格控制标准,防止出现群众盲目攀比超标准建房的问题。

五、操作程序

(一)个人申请。符合危房改造条件的农户,由户主自愿向所在村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身份证、户籍、五保低保等证明材料。

(二)集体评议。村委会接到申请后,召开村民会议或经村民代表会议评议,初定危房改造对象,并予以公示。对符合条件且公示无异议的,填写《省农村危房改造农户建(修)房申请表》(附件2),上报乡(镇)人民政府。对不符合救助条件或评议、公示有异议的,应及时向申请人说明理由。

(三)入户审核。乡(镇)人民政府接到村委会的申报材料后,要及时进行审核,必要时,可采取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信函索证等方式,对申请人的住房和家庭经济情况等进行调查核实。符合条件的,报县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不符合条件的,将材料退回所在的村委会,并说明原因。审核结果在乡(镇)人民政府政务公开栏进行公示。

(四)县级审批。县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接到乡镇人民政府上报的材料后,进行实地复核。县危房改造督导组按照建设部《农村危险房屋鉴定技术导则(试行)》的标准,到申请户实地进行房屋鉴定核查。对符合救助条件的,根据住房危旧程度,核定资助方式及标准。不符合条件的,将材料退回所在乡镇,并说明原因。审批结果在村务公开栏张榜公布。

(五)签订协议。县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将确定的危房改造户反馈到乡镇后,要组织好乡镇(甲)、村(乙)、户(丙)三方签订危房改造协议(协议书四份,三方各一份,报县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一份),明确三方责任、改造后房屋结构面积、开工时间、竣工时间、补助资金、资金拨付方式等内容。

(六)组织实施。乡镇人民政府根据省、市、县下达的年度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和补助资金,结合实际组织实施。

(七)竣工验收。房屋竣工后,由县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对翻建新建、修缮加固住房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并向县级相关部门提交验收报告。改造住房经验收合格后,县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与资助对象办理交接和入住手续,并在改造住房的显著位置设置“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程”标识。县住建、发改、财政部门对县验收报告进行复查,并向上级相关部门提交验收报告。市住建委、发改委、财政局等部门对改造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监督检查。

六、项目要求

(一)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各乡镇要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建设全国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农户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通知》要求,建立完善危房改造农户纸质档案,要实行一户一档,批准一户、建档一户。农户纸质档案内容应包括:档案表、家庭成员有关身份证件、五保(低保、残疾)等证明复印件,农户申请、危房鉴定、危房改造前中后的照片、公示、审核审批、竣工验收、协议等有关材料。其中档案表必须按照信息系统公布的最新样表制作。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农户纸质档案表信息化录入制度,确保农户档案及时、全面、真实、完整、准确录入系统。危房改造农户档案录入情况及相关数据是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和依据,县农房办要加强对已录入农户档案信息的审核与抽验。改造后农户住房产权原则上归农户所有,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好产权登记。完全由政府出资新建、免费提供给分散供养五保户居住的住房,其产权归村集体所有。

(二)强化质量安全管理。要严格执行《农村危房改造抗震安全基本要求(试行)》,积极探索抗震安全检查合格与补助资金拨付进度相挂钩的具体措施。县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组织技术力量,开展危房改造施工现场质量安全巡查与指导监督。加强乡镇建设管理员和农村建筑工匠培训与管理,提高其农房建设抗震设防技术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编印和发放农房抗震设防手册或挂图,向广大农民宣传和普及抗震设防常识。开设危房改造咨询窗口,面向农民提供危房改造技术服务和工程纠纷调解服务。各乡镇要健全和加强乡镇建设管理机构,提高服务和管理农村危房改造的能力。农房设计要符合抗震要求,可以选用县级以上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推荐使用的通用图,也可使用有资格的个人或单位的设计方案,还可由承担任务的农村建筑工匠设计。农村危房改造必须由经培训合格的农村建筑工匠或有资质的施工队伍承担。承揽农村危房改造项目的农村建筑工匠或单位要对质量安全负责,并按合同约定对所建房屋承担保修和返修责任。乡镇建设管理员要在农村危房改造的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等关键施工阶段,及时到现场逐户进行技术指导和检查,发现不符合抗震安全要求的当即告知建房户,并提出处理建议和做好现场记录。

(三)健全信息报告制度。县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乡镇的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完成情况一旬一调度,一月一通报,十一月下旬检查考核。各乡镇要严格执行工程进度旬报制度,于每月6日、16日、26日前将《年度农村危房改造试点任务旬进度表》报县农房办。县发改、财政部门要按照有关要求,及时汇总并上报有关农村危房改造计划落实、资金筹集、监督管理等情况。各乡镇要组织编印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信息,将建设成效、经验做法、存在问题和工作建议等以简报、信息等形式,及时向县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

七、具体实施

各乡镇要认真编制年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实施方案,在综合考虑实际需求、管理能力、用工量、农户自筹资金能力等因素的基础上,将改造任务细化分解到村(居),各乡镇于前将年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实施方案、任务分解情况,报县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八、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调查摸底,宣传发动阶段。主要任务是成立危房鉴定委员会、鉴定小组,进行调查摸底。研究政策,进行人员培训,制定工作方案,落实任务等。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主要任务是各乡镇将任务落实到农户,组建机构,培训人员,落实补助资金,核定农户资金补助方式和补助数额,组织拆旧建新和修缮加固等工作。

第三阶段:检查考核阶段。主要任务是检查验收,总结经验,做好中央、省、市检查验收工作准备。

九、组织领导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县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组织和协调全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县发展改革、财政、民政、房产、扶贫、残联、国土资源、教育体育、交通运输、农业、卫生、审计等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共同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建设部门要发挥好牵头作用,抓好农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的技术指导、情况调度、建房数量认定等工作;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安排年度投资计划,积极争取中央、省级、市级投资补助;财政部门负责安排财政专项资金,积极争取中央、省、市财政补助,并做好专项资金的监管工作;民政部门负责做好农村低保户的认定工作;扶贫办负责做好贫困户的认定工作;残联负责做好贫困残疾人家庭的认定工作;房产部门负责会同建设、国土资源等部门做好农村危房改造的确权发证工作;审计部门负责对财政专项资金使用和有关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审查和监督工作。

各乡镇人民政府是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责任主体,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并明确村居责任,推动这项工作顺利开展。

扶贫验收报告范文4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村民自愿出资出劳为基础,以政府奖补资金为引导,以充分发挥基层民主作用为动力,探索建立“政府资助、农民参与、社会支持”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新机制。

(二)目标任务。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逐步建立起财政奖补政策稳定、农民主动参与、管理制度规范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新机制;村内公益事业明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提高,社会文化明显进步,促进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不断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农民自愿,量力而行。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坚持农民自愿,量力而行,妥善处理好筹资筹劳和减轻农民负担的关系。

(二)民主决策,筹补结合。以村民民主决策、自愿筹资筹劳为前提,政府给予奖励补助,采用政府投入和村民出资出劳相结合方式,共同促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

(三)突出重点,注重实效。考虑村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承受能力,先易后难,优先建设村民需求最迫切、反映最强烈、利益最直接的村级公益事业项目,注重项目的实际效果。

(四)先行试点,逐步推开。在全区两镇选7个村先行进行试点,用3年时间在两镇全面推开。

(五)规范管理,阳光操作。规范议事程序,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确保筹资筹劳项目的谋划、方案的制定、村民议事表决过程、筹资筹劳和奖补资金的使用管理等公开透明、公平公正,自觉接受村民监督。

三、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范围、办法

(一)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范围。自年起,两镇所有村均可按照规定程序和要求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申请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是以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为基础、目前支农资金没有覆盖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具体包括:

1、村内道路修建。包括行政村到自然村或居民点之间的道路。

2、村内小型水利。包括村内街道排水、机电井和支渠以下的斗渠、毛渠、桥涵等的修建。

3、村内人畜饮水工程。包括集中供水设施的购建、管道的铺设。

4、村内公共环卫设施。包括垃圾存放点、公共厕所、果皮箱等的购建。

5、村内公共绿化。包括村内主街道两侧、公共绿地、公共闲散空地和村庄周围绿化。

6、村民认为需要兴办的村内其他集体生产生活等公益事业。

符合以上条件和范围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设预算投资规模原则上不超过受益农民人均筹资上限额和筹劳上限额折资总数内,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据实编制项目投资预算。超过限额的投资预算部分,要明确资金来源,否则所报项目不安排奖补资金。农民规定范围内的筹资折资标准,统一按每个标准工日20元折算。

对于不符合以上规定的筹资筹劳项目、超过建设范围的项目以及举债建设的项目,不予奖补。

(二)奖补办法

1、奖补办法。上级财政安排的一事一议奖补资金,财政全部安排在已批复的一事一议建设项目中,为鼓励乡村加大对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项目的投入力度,财政积极调整支出结构,采取补助与奖励相结合的办法,给予奖励。

为鼓励和支持村级组织发展集体经济,提高自我发展和自我建设能力,倡导社会各界捐赠赞助,形成政府补助、部门扶持、社会捐赠、村组自筹和农民筹资筹劳相结合,共同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投入新机制。

2、奖补资金管理。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统一在镇财经所设置专账管理,列入“对村级一事一议补助”科目,确保专款专用。村民筹资(包括筹劳折资)、村集体经济、社会捐赠等用于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资金,由镇财经所分村专账管理核算。

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程序

(一)项目申报。村民通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开展的村内公益事业建设项目,需申报财政奖补资金的,由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经镇人民政府初审后按照项目申报有关要求组织编制项目,申报文件报财政局审核。

(二)项目审批。财政局会同有关部门对项目的合规性、可行性和有效性以及农民筹资筹劳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审核。经区人民政府审批后,报自治区财政厅批复并下达补助资金计划。

(三)项目实施。经批准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在镇人民政府的统一管理和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由村民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项目实施要坚持因地制宜,区别情况,尊重民意,采取公开招标、邀请式招标等方式,实行合同制管理,并建立竣工决算制度。

(四)资金兑付。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实行事前预拨和事后报账制度。项目实施前,财政局预拨部分奖补资金,实行建设和奖补并行,保障项目实施;项目竣工并验收合格后,结算其余奖补资金并进行报账。

(五)考核验收。政府建立验收考核制度,两镇人民政府具体负责实施。一些专业性强、安全性高、投资较大的重点项目,由财政部门组织相关部门考核验收;其他项目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考核验收,并将验收结果报财政部门,财政部门组织抽查。乡镇人民政府组织验收时必须要有村干部、村民代表和受益群众参与,并由验收单位或部门出具经验收组全体成员签字同意的验收报告。

五、相关配套措施

(一)统筹规划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建立项目库。各试点镇、村要结合本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现状,与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农田基本建设、乡村道路建设、人畜饮水工程、村容村貌整治、移民搬迁等有机结合起来,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按照“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逐步推进”的要求,科学制定一事一议项目实施方案,建立一事一议项目库。在奖补项目的选择上,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优先支持群众需求最迫切、反映最强烈、利益最直接,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作用最大的项目,让农民群众看见实实在在的效果。在试点面上,既要集中财力抓重点村的建设,又要保证一定的试点面,确保区、镇、村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

(二)建立健全一事一议民主议事机制。两镇要认真贯彻《区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的规定,遵循村民自愿、民主决策、量力而行、上限控制的原则,引导村民按程序、合理筹资筹劳。防止不顾农民承受能力,加重农民负担。对资金需求量较大的议事项目,可以一次议事,按规定的筹资限额标准筹集两年的资金,但需经全体村民同意。筹资确有困难的,允许以工折资或以物折资;对筹劳确有困难的,在坚持农民自愿的前提下,可以以资代劳。

(三)建立健全监管制度。一是建立一事一议项目建设情况公示制。要全面公开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实施办法、办事程序和服务承诺,让村民对一事一议建设项目进行全程监督并参与管理。项目完成后,村级要将项目实施、筹资筹劳、奖补资金使用等情况及时向村民公布。二是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档案,将村民议事会议记录、村民签字、项目报告、公示结果、筹资筹劳方案、项目奖补申请、竣工验收报告等相关原始材料汇总归档规范管理。三是建立监督检查制度。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领导小组加大监督检查和绩效考核力度,组织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对未完成计划或未达到工程质量要求的,相应扣减奖补资金;对违反法规政策规定,违规操作、截留挪用、骗取村民筹资和奖补资金的行为,要责令纠正,追回资金,并按规定追究相关当事人的责任。

(四)建立村级公益事业设施管护制度。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谁养护”的原则,明确一事一议公益设施的所有权,落实管护责任主体。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形成的资产,归项目议事主体所有,由村级组织负责管理和养护。村级组织要立足自身实际建立健全村内公益实施管护体制,做到建管结合,确保村内公益设施长期发挥应有效益。

六、加强组织领导

为保障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顺利实施,成立区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扶贫验收报告范文5

镇镇移民扩镇扶贫搬迁示范项目工程的指导方针是:要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集约经营、快速致富”的方针,本着“高起点、高标准、高科技、高效益”的宗旨,在充分利用城镇经济发展快、信息灵、观念新、基础设施完备等优势条件的基础上,通过集中开发,整体搬迁方式,坚持先开发后安置的原则,切实从根本上解决这部分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加快脱贫步伐,尽快实现致富达小康的目标,最终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谐统一,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健康发展。

示范区项目一次规划,分两年实施。年主要组织摸底调查,确定示范项目建设区、编制设计、可研论证、制定实施方案、筹措建设资金、进行工程招投标及生产开发和住宅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年进行完善生产开发项目,启动生产项目,移民安置、组建基层组织,对移民进行技术培训、帮扶等后续服务工作,重点是移民安置和生产项目的组织实施。

二、基本原则

(一)继续坚持分级负责,以旗为主,落实责任、权利、资金、任务四到旗的原则。

(二)坚持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农村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扶贫开发、城镇建设同步发展的原则。

(三)坚持政府组织与群众自愿搬迁相结合的原则。

(四)坚持以种养业为基础,采用高效农业、集约经营、劳务输出等多种开发模式,推动示范区与城镇经济区域的融合和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原则。

(五)坚持以工代赈,组织移民投工投劳,积极参加示范区建设和城镇经济的发展原则。

三、迁出、迁入区概况

(一)迁出区

项目迁出区确定在镇村和村。移民101户411人,其中:村61户251人,村40户160人。

镇村。地处干旱硬梁地区,总土地面积6.5万亩,可利用草原面积1.5万亩,辖5个农牧业合作社,共227户、985人,其中贫困户152户、772人,现有水浇地710亩,饲养牲畜1680头只,全村人均纯收入1060元,贫困户人均纯收入674元,整体处于贫困状态,属不稳定温饱的贫困户。

镇村。地处沙区,总土地面积9.3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4.2万亩,辖4个农牧业合作社,总户数343户1362人,其中贫困户142户570人,占总人口的41.9%,现有水浇地1900亩,牲畜3200头只,2002年人均纯收入1160元,贫困户人均收入720元。

致贫的主要原因是:

一是自然环境恶劣。主要表面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干旱少雨、风大沙多,加之超载过牧,人口稠,长期开荒耕种,导致植被破坏严重。同时风大沙多往往与旱灾并发,造成土地风蚀沙化,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十分恶劣。另一方面水资源缺乏。这一地区既无地表水,又无地下水。水利局和有关部门曾经试打过多眼井,深达360米,却未找到出水量充足的可开采利用的地下水。全村的人畜饮水仅依靠几公里外拉运提供,遇雨受淹,遇旱则干,且水质特别差,矿化度和含氟量严重超标,造成多种地方病的流行。

二是农牧业基础设施条件差。由于人口相对集中、密度大、地质差、不具备开发建设条件等原因,造成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滞后,种养加、产供销不衔接,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造成该区已丧失了基本的生产生存条件。

三是人们的观念落后,由于缺乏必要的生产生活条件,当地群众靠天吃粮、靠天养畜,基本是一种自然的经济发展状态,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原本就很低的产量也无保证,只是广种薄收,完全靠扩大开荒面积来增加吃粮,因此,越开越穷、愈穷愈开,形成了生产与生活的恶性循环。

(二)迁入区

迁入开发区位于旗府所在地镇镇东侧,这里紧靠镇区,人口相对较少,各项基础条件较好,地下水资源丰富,且水质好,易开采,宜开发土地2万多亩,且土质肥沃,集中连片,市场条件好,交通便利,社会事业(医疗、学校、幼教等)纳入镇镇总体发展规划。

四、主导产业的选择

移民迁入后,依托于镇区农畜产品交易市场、劳务输出两大市场,主导产业以“红、白、绿”种养业为主,劳务输出为辅。红是指肉牛、肉羊等肉产品,白是指奶牛乳产品,绿是指种植优良牧草、高科技无公害绿色蔬菜等。

五、移民安置的规模及标准

年镇移民扩镇扶贫搬迁示范工程计划从镇村移民61户251人,村移民40户160人,总规模达到101户411人,统一搬迁到镇乌兰新区。安置标准是:

人均3亩水浇地;户均200平方米宅基地,60平方米简易住房;1亩棚圈地33.75平方米温棚;1头奶牛5只小尾寒羊;水地打井配套,农田水利设施配套完善,在生产、生活区实现“五通”。

六、移民搬迁计划及实施步骤

年镇移民扩镇扶贫搬迁示范工程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工作有四项,一是健全组织机构,确定迁出区、迁入地地点;二是开展宣传动员、核实、确定搬迁户,办理土地征用手续;三是制定实施方案,完成规划设计;四是筹措建设资金,完成项目其他前期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搬迁区建设阶段)。其中:住宅、养殖棚舍、街道柏油路、电力建设、打井等竣工,土地平整、节水管道、防护林、田间道路、围栏于。这一阶段主要工作有四项。一是确定项目建设计划,按照招投标方案搞好项目招投标工作;二是按计划组织实施搬迁区项目建设任务,并由新区管委会对项目建设进行全过程监督,严把建设过程中的工程质量关;二是对已完成的建设项目进行检查验收;四是分配住宅、土地,安置移民,并按项目要求,组织移民开展生产活动。

第三阶段(集中服务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工作有四项。一是落实移民开发政策措施,优化移民生产生活环境;二是对迁出区进行规划治理,移民户口消转及解决存在的其他遗留问题;三是由旗镇两级选派科技人员深入到移民区,围绕种植业、养殖业和二、三产业发展开展科技培训,提高移民科技知识水平;四是围绕移民区的实际情况,由新区管委会协调领导小组协调各有关部门及时搞好其他各项服务工作。

七、建设内容及投资估算

此次移民扩镇扶贫搬迁示范工程共需划拨土地面积1423亩,地方政府一次性划拨,其中开发水浇地1233亩,宅基地面积70亩,养殖区120亩。具体建设内容有:

(一)农田

水利工程

1、土地平整1210亩×250元/亩=30.25万元

2、打井12眼×1.9万元/眼=22.8万元

3、节水管道9440米×14元/米=13.22万元

4、防护林33238株×0.6元/株=2万元

5、围栏0.674万米×4元/米=2.7万元

合计70.97万元

(二)养殖设施工程

建牛棚101处×33.75平方米×130.37元/平方米=44.44万元

(三)住房建设工程

建房101户×60平方米/户×190元/平方米=115.14万元

(四)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1、街道柏油路建设1公里×40万元/公里=40万元

2、电力建设10kv2.4公里×3万元/公里=7.2万元

0.4kv3.6公里×2.8万元/公里=10.08万元

50kva变压器4台×1.2万元/台=4.8万元

3、田间道路建设7.13公里×2万元/公里=14.26万元

合计36.34万元

(五)项目前期费及管理费10万元,工程监理费6万元。

八、资金筹措

该项目总投资527.02万元,其中国家补助投资200万元,地方配套275万元,搬迁户自筹52.02万元。

九、经济效益分析

(一)户均饲养1头奶牛,根据目前市场情况,每头优良品种奶牛日可产鲜奶40公斤,年约产10吨牛奶,每吨售价1500元,则每头奶牛每年创收15000元,除去成本开支可创纯收入6000元。

(二)户均种植优良牧草12亩,每亩年产干草2500公斤,目前市场价格每公斤0.4元,则每亩创收1000元,12亩可创收12000元,除去成本开支,户均可创收收入7200元。一户按4口人计算,人均增收3400元。

十、项目管理

1、实施项目法人制:项目建设镇法人代表为项目法人,项目法人在项目建设期内原则上不能变动,确需调整,须接受离任审计。

2、工程实行招投标制:工程要严格实行招投标制度,认真按工程招投标程序选择四级以上的工程队,确保示范项目建设的工程质量。

3、专业监理制:工程建设过程中,要聘请具有专业监理资质的工程师对工程实行驻地监理,单项工程、工程的隐蔽部分随时、分阶段抽查记载,保证工程质优。报帐时要有监理工程师签字和认真的工程实行进度表。

4、阶段验收和分级验收:按照工程进度由项目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监理人员按基础、主体、装修及上电、修路、绿化等工序,分项目、分阶段进行验收,并形成阶段验收报告,全部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工程全部完工后,实施三级验收,先由旗组织自验,市复验,区终验。验收采取逐项验收,从工程质量、迁出迁入区搬迁对象、财务帐目、工程档案等方式进行。

5、资金报帐:工程项目启动按要求拨付项目启动资金,工程进度超过50%后按工程进度,提交进度报告,到扶贫办报帐,直至工程完成。为了控制质量和进度,将预留10%的资金终验后再拨付。资金设专户直拨,各项目单位按形象进度出具提款报帐凭证,到扶贫办审核报帐。

十一、迁出区的管理

为了便于管理,促进迁出区植被恢复,加速生态建设步伐,本期移民扩镇示范工程搬迁后,迁出区的土地由镇政府统一搞生态建设。

迁出区土地由旗生态办进行勘测设计,所属镇拿出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实施方案,年全旗生态建设工程投资将优先予以安排。要抓紧对迁出区土地的围封抚育、还林还草。对种植的林草要进行特别保护,旗镇要设专职人员,按生态建设实施方案,进行常年蹲点管理和技术指导。旗生态办和镇人民政府要切出一块生态建设资金,补助过渡时期搬迁的无畜户和退耕还林还草的农牧户,保证移民的经济收入不受大的影响。

十二、移民安置补贴

示范区建设实行国家补贴资金包干使用,人均补贴严格控制在5000元之内。凡户均超过4口人的,超1人补贴2000元;4口人以下的(含4人)按实际人口补贴,总规模控制在101户411人以内。专项资金只补贴生产项目基础设施建设与住宅建设两项,且本着先生产后生活的原则。

十三、资金管理

移民专项资金由旗扶贫办统一管理,按进度拨款,留10%待自治区终验合格后拨付。要严格按照规划、设计、图纸施工。资金实行专款、专帐、专人、报帐制的管理制度。工程项目一律实行招标制,严格执行《自治区移民扶贫开发项目及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采取专项下拨的办法。扶贫办将对专项资金定期进行审计、抽查。项目完成后,项目单位要认真组织决算,并及时上报扶贫办。

十四、开发政策

针对移民实际,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在落实扶贫开发的各项政策的同时,特制定如下移民开发政策:

1、示范区要无偿划拨一定数量的土地用于移民生产生活,划拨土地属集体所有,但承包期一律为30年。

2、凡确定移出的贫困户,在迁出的当年,免除其各种农业税费。

3、为移民免费办理城镇户籍。

4、移出的贫困户在原地免除当年的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

5、减免扶贫开发移民扩镇示范区建筑税。

6、从移入当年算起,三年内免收移民农业税、特产税。

7、电力部门免收移民示范区电力增容费,建设、国土部门免收土地变更登记费、房产证费。

8、移民就医、子女上学、参军等与移入镇区人口享受同等待遇。

十五、组织领导

坚持分级负责,以旗为主,四到旗的原则,各级移民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都要履行相应职责,发挥协调、指导、监督、服务的作用。建立二级项目实施保障体系。

旗扶贫开发移民扩镇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的主要职责是:

1、负责移出区调查,编制移民规划,做好搬迁开发的组织管理工作。

2、确定移出村(嘎查)、移出户的选择标准、移入地区的实施方案,制定旗移民实施细则。

3、制定与自治区移民开发总体方案相配套的政策措施。

4、落实税收减免政策和生态恢复、城镇建设资金。

5、做好移民搬迁的交通运输管理和安全工作。

6、负责移民开发工作的阶段与工程项目验收。

7、定期向市、自治区移民开发办汇报工作。

8、其他善后工作。

十六、基层组织建设

示范区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原则要求组建党支部、居(村)委会,使移民的生产生活有组织进行。

十七、技术培训和社会帮扶

针对移民底子薄、素质低、基础差的具体情况,要在移民安置后,立即开始技术培训工作,切实让移民掌握一、两门生产实用技术。同时,要加强社会帮扶,采取科局帮扶、结对子等多种形式,促进移民生产项目的有序进行,并尽快熟悉和适应示范区的生产、生活方式,确保移民“移得出、稳得住、富起来”。

扶贫验收报告范文6

关键词:医疗设备管理;医院信息化;管理模块;管理流程;卡片管理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高速发展,临床诊疗水平不断发展,各医院的医疗设备数量也在迅速膨胀,如何做好这么多设备管理,形成有效的监管机制?是目前各医院领导关心的问题,各级医院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视,已上升为医院的档次和管理水平的象征层面,不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效果不甚理想。医院信息化人才缺乏,医院缺少能提出具体功能模块要求的人员,只能照搬公司的功能模块,致使与医院的实际脱节。真正能编程人员太少,无法按医院的要求修改程序,让医院适应已有的程序。

国家缺乏相应的规范,公司和医院对信息系统开发随心所欲。医院因素、门诊、病房、PACS、LIS、财务、管理分离,不能形成数据流。前端数据采集自动化程度低,向院长提供的信息还得人工处理,不能实现所有信息的动态呈现。库房、财务、效能科、设备管理科室所用数据源不一样,不同步。医院管理流程设计不合理,职能划分不科学,不能适应信息化管理的需求,造成信息系统运行的不高效或者失败。外行介入的太深,干扰因素太大。医疗体制改革滞后于医院发展对信息的需求。

1 医疗设备的管理模块

医疗设备管理包括如下模块:申请论证管理、出入库管理、档案管理、账目管理(明细账、总账)、维修维护管理、报废管理、转移管理、卡片管瑾、计量检定和质控管理。

1.1申请论证计划管理模块 申请和论证根据设备价格的不同,设计出不同的申请和论证表格电子表格,如5万元以下,5万到10万,10万以上,5万元以下为小型设备,5万元以上为大型设备,小型设备仅填写购置请表,5万元以上要填写论证表。论证表中应包含购置原因,使用类型(是用与临床、临床科研、科研),是更新还是新增,经济效益情况(有无收费标准、月收入情况、维修、耗材等支出情况),是否具备安装条件,市场情况(有多少品牌、市场价位)等。

1.2档案管理模块 论证报告、投标书、合同、医疗器械注册证、注册登记表、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复印件、验收报告、设各维修手册、使用手册、电路图、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安装光盘等。这些资料可以通过扫描或厂家提供的电子版资料合成。PDF文件,计算机管理中应有设备档案管理功能,则在计算机管理中可直接查询调阅设备档案。

1.3账目管理模块 建立计算机系统的登记、查询、统计、打印报表、数据导入、导出,建立全院总账和科室分户帐。计算机管理的设备至少直内容量括:名称、国别、品牌、型号、合同日期、到货日期、使用日期、使用科室、保管人员、单位、数量、单价金额、供应公司、联系人、购入方式、联系电话等。通过账目管理进行设备维修管理,即通过设备账目查到某一设备,然后对其维修档案登记、查询、统计等。

1.4维修维护管理模块 该模块嵌套于查询模块之中,通过查询找到维修维护的设备,输入维修和维护的内容。维修:输入故障现象,故障排除过程,更换配件名称,金额等维护:根据维护计划填写维护内容。

1.5设备转移模块 由于科室设备的归属发生变化,就要及时调整账目,首先要填写设备转移申请电子表格,然后进行调账。

1.6计量检定和质控管理 嵌套于查询模块之中,在查询模块中查到设备,将计量情况和质控情况登记。

1.7固定资产的报废 医疗设备的处理一般有扶贫捐赠、拆机作为备件、报废三种途径。根据国资委规定,公立性医院的同定资产都是国有资产,任何单位或个人都无权处理报废固定资产,有国资委统一处理,报废资金上交财政。捐赠和作为备件政策上是允许的。由于设备有了身份证,时隔多年,不管人员怎么变动,到报废时办理报废手续,销账时,设备可一一对应。

1.8卡片管理 一台设备的使用寿命大概在10年左右,同一型号的设备在一个科室可能不只一台,由于是不同时间购买的,价格可能不一样,怎样区分是哪台设备呢?就需要给每台设备办理身份证,在设备上贴卡片或条形码,内容包括设备编号、名称、型号、品牌、日期、单价、保管人,这样不管设备中间转移到哪里,但身份是唯一的。当然,设备的身份证可以是条码、射频ID等,但我认为没有卡片醒目了然。

2 设备综合情况分析

设备管理的最终目的不但要弄清家底,更重要是为医院的决策、管理提供详实的数据。设备计算机管理应涉及到设备的折旧、医院的成本核算、设备的使用率、开机率和阳性率、设备的效益统计分析。如果医院计算机管理系统具备门诊的挂号、分诊、处方、交费一卡通系统,那么为每台设备设定固定编号(或条码),计算机系统就可自动采集门诊量、用药情况、诊断情况、设备的经济效益情况、使用率等信息,就可很容易进行各种统计分析。

3 基础库建立

应具备科室代码库、设备名称库、设备类型库、管理人员库等,最好采用树状结构,便于查寻选择,或者是树状结构+代码+拼音码。

4 设备的管理流程

设备的可行性分析-招标购置-签订合同-安装验收-入库出库建档如果库房归设备科管理,那么在选定软件时力争与财务使用同一个软件,数据共享,在设备科和财务科设定不同的权限,不管哪个科室将数据变更,总能保持账目的一致性。否则设备科的账目与财务科的账目很难同步或张张相符,设备科与库房、财务应该使用同一软件。

5 设备管理注意事项

力争医院支持临床科室设立分户账管理人员,只是有联络员,以便设备管理工作的展开。设备科的分户账至少每年与临床科室的分户账核对2次,并查看实物;与财务固定资产帐核对2次,才能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参考文献:

[1]汪明洋.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医疗设备的技术[J].科技与企业,2012,5:3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