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格教育的内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品格教育的内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品格教育的内涵

品格教育的内涵范文1

关键词: 绘本 幼儿 品格教育

引言

幼儿期是个体品格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为个体健康人格的养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过,“品格教育和开启孩子的智力一样重要。”教育者对幼儿实施品格教育的途径与方式有很多,其中绘本以其特有的趣味性、教育性、儿童性日益受到教育者的关注。[1]绘本是将图画与文字整合为一体的儿童读物,绘本在幼儿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方面的价值体现是深刻明显的。如何运用绘本进行幼儿品格教育,笔者将从选择绘本、解读绘本以及教育活动设计等三个方向进行系统的策略探究。

一、选择幼儿品格教育绘本的策略

如今,低幼绘本已悄然流行,越来越多的幼儿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低幼绘本在幼儿品格教育中的价值。那么,面对琳琅满目、鱼龙混杂的低幼绘本市场,幼儿教师为了做好品格教育应该为幼儿选择怎样的绘本呢?2004年,在南京师范大学举行的“儿童的生活,儿童的文学”研讨会上,与会者一致认为“图画书应该是儿童喜爱的,幼儿在书中体验到的乐趣是最重要的。”[2]笔者认为,绘本的选择应该坚持儿童本位、教师导向的原则,即把握好童趣与教育性的平衡。

(一)选择以儿童为本位,重视儿童文化的绘本。

儿童有自己的文化,儿童文化是指为儿童所特有和共有的思想方法、行为方式和心理特点、世界观等,它是儿童自己在其中决定其价值和标准的文化。[3]儿童文化的本质和特点决定了儿童阅读兴趣是自由、游戏、想象的。因此,充满自由、游戏、想象、探索的绘本是幼儿喜爱的。有调查结果表明,在图画书色彩上,幼儿更喜欢鲜艳的图画;在人物形象上,幼儿更喜欢“可爱”、“勇敢”、“善良”、“聪明”、“漂亮的”等明显带有积极色彩的性格类型;幼儿喜欢与之生活世界中的熟悉的人、事、物以及含有动物的趣味性较强的图画书。[4]某种程度上,图画书与绘本可以看成是一类的图书。因而,幼儿也会同样喜欢具有上述特点的绘本。譬如,《青蛙弗洛格》品格绘本系列正是围绕着青蛙这一幼儿熟悉的动物形象,用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图画,展开了关于勇敢、友情、包容等题材多样的故事情节,深受幼儿的喜爱。除此之外,笔者认为幼儿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与创造力,他们同样十分喜爱富含想象力、创新力的故事情节。优质的品格主题也早已打破了传统的道德灌输,使幼儿在一种轻松、快乐、游戏、富有创新力的情境中尽情地放飞想象力的翅膀,同时也提升了幼儿的道德情操。

(二)选择富有深邃智慧的绘本。

低幼文学读物的哲学智慧并不能等同于深奥,而是在“看似天真简单的故事中,隐藏着深邃的意义。[5]幼儿教师不能轻视幼儿的思想和智慧,不要认为孩子都是“幼稚的”,对复杂的道理是不能理解的。我们应该看到幼儿的精神世界是充满哲学智慧的。因此,在选择品格主题教育绘本时,我们也要把握好绘本主旨的内涵,它不是简单的教训式的道德教育,而是在轻松幽默或平淡朴实的故事情境中娓娓道来。譬如,绘本《石头汤》、《猜猜我有多爱你》、《青蛙弗洛格》以其极其新颖的创新力、具有诗性美的语言,诙谐幽默的故事情节向我们传递着融合、爱、勇敢等等许多高贵的品质。幼儿在新奇与欢乐之中内化了品格内涵。

(三)选择符合幼儿培养目标与认知特点的绘本。

对绘本的选择,我们既要坚持儿童本位,注重儿童文化,同时也需要教师的导向。教师帮助幼儿选择绘本时要结合培养目标及不同年龄段的认知特点来具体制定。2—6岁幼儿的道德认知受制于思维、认知水平的影响,他们对直观形象的图画、事物更容易接受。小班的孩子比较喜欢与生活经验接近的绘本,中、大班的幼儿更喜欢情节离奇曲折、变化较多、主题比较深刻的故事。[6]在品格目标的培养上,绘本的选择要结合幼儿的理解感受力,从浅显到深刻。幼儿园常实施的核心品格教育包括勇敢、爱、真诚、友谊、责任、包容等等。小班幼儿可以开展关怀、勇敢等品格教育,例如《月亮,生日快乐》、《我们的树》《小黑鱼》、《勇敢的沙沙》这些绘本。大班可以选择责任、尊重等主题的品格绘本,例如《不是我的错》、《佳佳的妹妹不见了》、《敌人派》、《我的妹妹不一样》这些作品。

二、解读幼儿品格教育绘本内容的策略

(一)展开丰富联想,品味绘本图画。

优质的绘本更多的是靠图画的人物造型、色彩和构图“说话”,而不是靠文字“说话”。正如尤里·舒尔维兹说的:“一本真正的图画书主要或全部用画画讲故事。”[7]幼儿绘本体现了儿童文化的特征,即自由、游戏、想象。因此,幼儿教师在初读绘本时要有意识地以幼儿“读图”的特有方式去品味属于幼儿的书。像孩子一样,以孩子的眼光去观察、触摸、想象、感受,与绘本展开精神上的交流与互动。譬如:《猜猜我有多爱你》这个绘本,幼儿教师在初读时可以更多地关注图画上的内容,展开联想去构建图与图之间的关系。通过仔细观察图画,我们可以看到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只可爱的小兔子和一只温柔的大兔子。在小兔子与大兔子一次又一次的比高、比远中,也许我们只觉得小兔子有些自不量力,比不过大兔子。但是最后,在皎洁的月光下,兔妈妈亲吻着睡梦中的小兔子,母爱这种浓厚的情感就这般悄悄地流进人的心田。教师只有尝试着体会孩子读图获得的感受,才能知道应该给予什么样的指导是合适的,以哪种方式插入,才会更自然、更有效。

(二)认真阅读文字,准确把握绘本主旨。

绘本作为图文合一的艺术整体,以简明之文和形象之图协同讲解故事,在具象与抽象、表象与意象的矛盾统一中呈现丰富性和多义性。[8]绘本中的图画与文字整合为一体,语言文字虽少但往往体现出“诗性美”,让读者在如歌一般动听,如画一般生动的氛围中感受到绘本本身蕴藏的深刻道理。譬如《猜猜我有多爱》中语言的诗性美就尤为明显。小兔子和兔妈妈的一唱一和好像是一首韵律优美的儿童诗。小兔子的话如同诗一般有节奏感——“我爱你,一直过了小路,在远远的河那边。”“我爱你,从这里一直到月亮。”而妈妈的回答前后两次的回应则是稍显复杂,但依旧充满节奏感——“我爱你,一直过了小河,越过山的那一边。”“我爱你,从这里一直到月亮,再绕回来。”读了这些诗一般的文字,每个人都为母爱的伟大而动容,也让我们更深刻地领会了绘本所表达的主题。

(三)深刻理解绘本的思想。

教师对绘本理解有多深,就能带幼儿走多远。经典绘本所表达的哲学智慧是更为深刻的,教师在准确把握了绘本中心主题后,一定要结合图画与文本,反复阅读品味,挖掘出更深的思想内涵。同样,《猜猜我有多爱你》不仅仅是表达了母爱的伟大,通过小兔子与兔妈妈一次次表达爱的方式,我们体会到,原来没有一种方法能衡量出爱,真正的爱是无法用言语来说清楚的。

三、利用绘本进行品格教育活动设计的策略

(一)幼儿自主阅读,提高幼儿阅读的积极性。

绘本中的图画与文字共同讲述着故事,图画书中的图画形象生动,具有叙事性。同时,绘本故事往往将世界人格化,也满足了幼儿喜爱想象的需求。幼儿可以独立阅读绘本并且会喜爱读绘本。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幼儿自主阅读,对绘本有一个整体的浏览。让幼儿寻找自己喜欢的画面进行分享,对有疑问的画面提出质疑,从而促成幼儿之间的互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与自由,幼儿发现什么,教师就跟他们讨论什么,让幼儿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幼儿自主提出了问题,他们其实已经在自我阅读的过程中,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观察图与图之间的相关性,产生了积极主动的思考。在集体学习的环境下,从幼儿你一句我一句的踊跃发言中,可以看出他们对绘本的强烈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图文讲解,促进幼儿的整体认知。

柯南指出:“幼儿虽然可以通过视觉直接感知图画书的某些画面的意义,但是要独立读懂图画书却是困难的。这不只是指图文并茂的图画书中那些文字他们还不认识,要准确地读出图画所描述和表达的内容也是不容易的。”[9]教师可以根据绘本的主题内容,有感情地为幼儿讲故事,同时要求幼儿再次观察绘本图画。绘本中的文字往往都是言简意赅的,教师可以根据孩子已有经验的多少,对绘本中的言语加以少许改编,用更加有节奏,更加丰富的言语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帮助幼儿理解绘本的思想内涵。教师情感的自然流露能有效地感染幼儿的情绪,并在情感互动的过程中产生共鸣,从而在更深的层面上理解图画书中蕴涵的精神,更好地完成图书的阅读。

(三)绘画、表演绘本,实现绘本与品格教育的最佳结合。

幼儿品格教育是引导幼儿向善,鼓励幼儿知善、乐善、行善的历程。然而仅学习理解了品格教育绘本的故事内涵是不够的。有研究表明,在道德情境测验中处于较高认知阶段的个体,也会表现出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相脱离的现象。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品格绘本的教育功能,研究者认为结合品格绘本,开展相应的延伸活动是必要的。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绘本故事表演、绘画等相应的活动。譬如,在自主阅读与听讲过《爱心树》这个绘本之后,可以开展绘本故事表演活动。故事的表演可以分为教师“入戏表演”,(即教师作为表演中的一名演员与幼儿共同表演,并起到引导协调表演顺利进行的作用)以及幼儿独立自主的表演。[10]也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整个绘本进行表演或者就其中的一个场景进行表演。根据班里幼儿的兴趣爱好,也可以选择绘画的形式。譬如在学习了有关耐心主题的绘本后,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将自己生活中体现出耐心的行为画下来,创作出耐心排队、耐心吃鱼等不同内容的绘画作品。同时,编配上孩子自己说的话,共同创作一本属于孩子自己的绘本。他们在绘本中可以找寻到自己,激发学习乐趣,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到更多耐心的举动。这是绘本与品格实践的最佳结合。

参考文献:

[1]陈晖.论绘本的性质与特征[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2]肖涓.论图画书与儿童发展[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04(3).

[3]边霞.儿童艺术与艺术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0.

[4]张燕子.幼儿的图画书阅读特点与家庭阅读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5]方卫平.幼儿文学:可能的艺术空间———当代外国幼儿文学给我们的启示[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6]伍新春.如何选择适合儿童的图画书[J].教育导刊,2004.

[7]朱娜珍.幼儿教师开展早期阅读前的准备[J].学前教育研究,2011(10).

[8]陈晖.论绘本的性质与特征[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品格教育的内涵范文2

[关键词]美国;品格教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6)06010904美国中小学品格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钟摆式”过程,从殖民地时期的全面开展,到20世纪50年代与学校道德教育的主体地位渐行渐远,再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再次回归。而这次回归不仅继承了传统品格教育的特质,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一些创新性措施,不仅挽救了当时混乱不安的美国,而且对美国品格教育发展产生深远意义。

1美国中小学品格教育内涵及意义

美国品格教育协会(American Character Education Partnership)将“品格教育”定义为:品格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发展青少年儿童核心道德观念以及道德行为的教育行动,并且要渗透到整个学校文化和课程系统之中,培养其核心价值观[1]。人们时常将品格教育与道德教育相混淆,认为实施品格教育就是要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培养其良好的道德行为。其实不然,品格教育仅是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形成人所特有的道德素质的核心组成部分。道德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以道德影响的活动。内容主要包括提高道德觉悟和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树立道德信念、培养道德品质、养成道德习惯。而品格教育要求学生能够判断什么是正确的、正能量的,以及面对外部压力和诱惑时,仍能明辨是非,知道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合乎社会主流的,如勇气、毅力、勤奋、耐心、责任、公平、慷慨大方、简单、能力交流、友谊、尊重和爱国主义、良好习惯的养成、暴力预防、批判性思考、道德推理以及理性解决冲突的方法等。因此在道德教育中,可以对学生实施品格教育,再增强道德观念、培养道德行为、磨练道德意志、树立道德信念等方面的理论修养和行为操守,而不是简单地将品格教育等同于道德教育。

虽然联邦制政体下美国各州对品格教育的规划不尽相同,但均将其放在学校道德品质教育的核心地位。可以说,20世纪80年代美国中小学品格教育的强势回归绝非偶然。人们片面追求科学技术的发达和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最终带来了巨大的恶果。20世纪60、70年代的美国社会混乱到了极致,中小学生的犯罪率和自杀率处于高位,学生学业成绩持续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中小学生品格教育的加强应需而出。它在当时对提高青少年儿童的道德认知水平、增强个人素质以及维护社会稳定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从长远来看,加强对中小学生的道德品格教育有利于提高少年儿童的品格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和价值观。同时,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美国中小学品格教育活动慢慢走向世界,在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形成正确的品格认知上,为我国提供了借鉴。

2美国中小学品格教育的实施现状

总体而言,美国中小学品格教育是通过向学生灌输道理、运用训诫的方式,通过榜样的力量、采用宣誓、问答教学以及阅读有关英雄人物的经典著作来对学生进行品格教育,借此来传授美国的道德准则、爱国主义思想及民主的观念,从思想上为美利坚民族培养具有“美国精神”的公民。

第6期陈芳舟美国中小学品格教育的实施状况及特点述评

教学研究2016

2.1学校在实施品格教育上目标明确

1991年,美国“品格教育伙伴”课题负责人、著名道德教育理论家托马斯・里可纳(Thomas.Lickona)在其著作《为品格而教――我们的学校如何教授尊重和责任》中,将品格定义为道德认知、道德体会和道德行为的综合体,包括一个人的良知习惯、喜好习惯和行为习惯。这也就说明各中小学实施品格教育要达成的目标是为美国社会培养知善、欲善和行善的,具有包括关心、责任、诚实、勤劳、公正、容忍、自尊和尊重他人等核心道德价值观的美国公民。

2.2学校积极创设良好的校园氛围

一个行之有效的品格教育不仅仅是在学校的品格教育中增加一个甚至多个教育项目,而是要促进学校生活乃至学校文化的改变[2]。营造一个师生和睦相处、生生团结协作、公平竞争的学校氛围。同时美国中小学十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教育过程中将教育目的量化、具体化,主张高年级的学生要关心爱护低年级的学生,用非暴力的方式解决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等。同时在校园实体环境的设置上也时刻体现学校对道德品格教育的重视。例如在教室悬挂包含关心、责任、公正、自尊等核心道德价值观的标语或口号,在校园随处可见的地方张贴名人名言等,在整个校园内创设一个良好的品格塑造氛围,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风气。

2.3学校开设多元品格教育课程

美国中小学品格教育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学习美国的历史。美国法律明文规定中小学校必须开设美国历史课。小学生通过学习一个个美国历史故事来了解本国、本民族的成长史。中学生通过规定的学时系统学习和掌握革命先辈们反抗殖民统治、实现人民解放和民族独立的艰苦历程,为实现国家富强、政治民主的不懈努力,以此来增强学生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主责任感。但同时也会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少年儿童对知识的接受力和理解力的不同,设置不同的课程内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例如美国的品格教育主要从尊重(respect)、责任感(responsibility)、信赖(trust worthiness)、关心(care)、公平公正(fairness)和公民意识(citizenship)6个方面来进行,低年级主要是围绕明辨是非、尊重他人、关心同学、有责任意R等主题来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同时一般会采用说故事、观看影片等方式来进行,到了高年级,相应地增加了合作学习,抵制吸毒、酗酒等不良行为的诱惑等为主题的课程,更多地强调用学生的自主判断来实施品格教育。

2.4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的引导

学生在进入学校之前在价值判断领域上并非是一张白纸,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家庭及社会有意无意的价值培养,本身就具备了一定的道德价值观,但是这些已有的道德判断不一定都符合人类伦理道德和社会主流文化。针对这一情况,学校教师不局限于品格教育课程,同时还注重自身平时的言谈举止,为学生树立典范,还在其他课程的教学中不断渗透正确的品格价值观。特别是当学生之间的价值判断发生冲突时,教师若强行否定一方的观点或是对其争论含糊其辞,都会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产生危害,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中小学的教师会充分利用争论的机会,引导学生围绕正确的评判标准进行剖析和探讨,使学生收获不一样的感悟,矫正学生的道德标准。

2.5学校与社区相配合,为学生提供品格实践机会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意识与行为,就应该为他们提供较多的实践机会。通过开展服务学习,将社会服务实践与品格知识学习相结合,让学生有意识地参与到有组织的社会服务实践中来,促进他们对知识与技能的获得以及能力的提升,并使学生在服务他人和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培养了自己的公民意识、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3]。如美化社区环境、保护公共设施、抵制或参与制止不法行为等,培养学生文明的行为举止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作为一个公民应具备的社会责任感。

3美国中小学品格教育的特点评价

美国中小学校的品格教育自强势回归以来,取得相当大的成就,有效改善了在品格教育衰退过程中所产生的道德教育内容的实质性缺失,及时遏制了在社会多元无序道德状况中青少年极端个人主义态度的滋长。根据美国全国教育统计中心(Notional Center of Education Statistic, NCES)的调查数据显示,品格教育回归以来,青少年的自我效能感明显呈增强趋势,这不仅有助于他们设定更高的目标,同时也坚定了他们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的意志品质,在极大程度上控制了基础教育阶段青少年打架斗殴、酗酒等不良行为的发生率,起到了稳定社会秩序、提高中小学生品格修养及意志品质的作用,在全社会范围内为青少年儿童的茁壮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美国中小学品格教育的特色及优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美国政府的大力支持

美国政府的职责主要体现在政策保障和资金投入两方面:(1)美国政府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督促和鼓励学校加强中小学生的品格教育,从政策上对学校大力推进品格教育起到了强有力的保障作用。例如,美国国会在1994年和1995年两次召开了关于品格教育的会议,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在1997年的《国情咨文》中强调公立学校要把培养学生的品格修养放在首要地位;(2)美国政府加大了对中小学品格教育的资金投入。美国政府每年都拿出一笔可观的专项基金来保障美国中小学校的品格教育正常开展。可以说,美国政府的大力支持是美国中小学进行品格教育最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3.2家庭及社会积极参与配合

“儿童和成人至少要通过3种方式来塑造他们的价值取向和人生信仰――灌输、模仿、个人选择和承诺。”[4]而家庭生活主要起到模仿的作用,儿童往往通过对家长行为举止的有意无意的模仿来初步形成自己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品格。因此,在美国很多中小学十分重视学生家庭的力量。很多学校会在学生入学之初与学生家长们达成一个共识――什么样的道德品格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并在之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朝着这个共识去教导学生,学生放学回到家中又有家长引导督促。

社会的支持主要来自一些社会团体、协会组织。例如,1993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成立的重视品质(Character Countst Coalition,简称CCC),这是到目前为止美国最具影响力的青少年道德品格教育研究协会;同年成立的品质教育联合会(the Character Education Partnership 简称CEP),该组织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有效品格教育的11条原则”被学校和教师视为引导学生进行品格教育的行动指南;还有品格教育协会等教育组织机构。这些社会力量常常出资帮助教师进行品格修养培训、创办杂志期刊、组织学术研讨会等,探讨开展品格教育的有关理论及方法,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美国品格教育事业的发展。

3.3学校重视对学生的正面教育

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美国中小学品格教育逐步改变传统的强制灌输模式,拒绝用枯燥的理论代替品格教育的全部,更多采用正面教育的方式,强调品格教育在学校德育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运用树立榜样、教师的言传身教及学校教育中的全面渗透等方式逐步形成学生正确的品格观。打破单调刻板的品格教育途径,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多元的、开放性的品格培养氛围,同时结合社区服务实践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社会主流品格标准的认识与理解。以此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道德品格的发展。

但是,在肯定美国中小学品格教育丰硕成果的同时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例如品格教育缺少统一的理论指导,虽有教育学、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众多学科的理论支撑,但是就品格教育自身而言,并没有一个独立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并且品格教育没有一个统一的领导组织,美国品格教育组织繁多,虽然也有类似“品格关注联盟(CCC)”“品格教育联盟(CEP)”等全国性的组织机构,但是还有很多地方性的组织联盟,这些机构都有各自所倡导的价值取向、教育方法及评判标准,往往各自为政,忙于说服学校或社区施行自己的主张,从而导致品格教育缺乏统一的规划,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统一的氛围。这些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品格教育的发展,延缓了品格教育前进的步伐。

4结束语

美国品格教育历经上百年的发展,其中的兴衰成败为我国品格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借鉴。首先,国家和政府应转变观念,严格区分道德教育和品格教育间的差别,重视品格教育对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以及对促进我国长远发展的战略意义。其次,学校应⑵犯窠逃渗透到校园文化之中,开设多元品格教育课程。再次,家庭及社会应积极配合学校品格教育的开展,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积极和谐的气氛。在广泛吸收外来经验的同时应结合我国自身实际,促进我国品格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Character org.A framework for school success:11 principles of effective character education[EB/OL].(20141204)[20151122]. http:///uploads/PDFs/ElevenPrinciples_new2010.pdf.

[2] Marvin B.Character education informational handbook & guide[EB/OL].(20070124)[20151122]. http://dpi.state.nc.us/docs/charactereducation/handbook/content.pdf.

[3] 黄海洋.美国品格教育的复归及其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2002(7/8):5760.

[4] 霍A德・柯申鲍姆.从价值澄清到品格教育:个人的历程[J].郭冰,译.中国德育,2009(10):1724.

Character education and its enlightenment

USA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Chen Fangzhou

(College of Education,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117, China)

品格教育的内涵范文3

海洋文化特色建设的价值和内涵

以传承海洋文化为载体,吸取海洋文化的精神,建设民主、平等、关爱、和谐的校园,构建宽容、接纳、自主、参与的魅力课堂,培养学生宽容自信的优秀品格,让学生在海洋精神的感染下,成为宽容自信的人。以大海一样的真挚情怀去爱每一个孩子;以大海一样的渊博文化浸润每一个孩子;以大海一样的博大品格熏陶每一个孩子;以大海一样的宽广胸怀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通过海洋文化特色教育,把孩子们培养成为具有宽容自信品格的大海的好儿女。

创设海洋的校园文化

依托海洋文化特色,打造校园文化景观 着力打造海洋科普教育平台,发动师生,全员参与,投入资金,开辟“海之魅”科普文化长廊、海之灵生物标本室、海之星才艺展示栏、海之声广播站,并在原有的科普活动室里增设海洋科普实验角、扩展展览台,建设成学校的海洋文化教育场所。

弘扬海洋文化,提炼校园精神 学校在打造海洋文化特色学校的实践中,培养具有鲜明个性的学生。建立以弘扬海洋品质为灵魂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校园文化,以文化立校。通过开展快乐德育课堂、海洋科技艺术节、“我爱大海”主题班会等海洋科普及人文教育活动,形成宽容、博学、自信、自强的校园精神。

成就完美的教师团体

海洋的品格特征之一就是接纳、包容、博大精深,学校在这一品格特征的启示下,在教师队伍建设中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建立全纳教育理念,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在教育工作中,始终坚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个性特征,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关爱,感受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是不可或缺的一分子,在自我肯定和激励中不断进步。

倾注爱心,宽容对待每一个学生 学校要求教师要用爱心去播种理想,去培养文明,去启迪智慧,去塑造心灵,去呵护创新。真正做到,用真诚关爱打开学生的心灵,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每一个孩子,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在关爱与宽容的氛围中建立自信。

提高师能,以渊博的知识教导每一个学生 学校通过形式多样的教科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打造一支“学习型”的教师队伍,使每位教师都能以渊博的知识教育引导每一个学生。

建立完善的管理模式

把海洋文化特色教育与学校管理结合起来,力将“尊重、民主、参与”的管理理念真正贯彻到对学校、教师、学生的管理中。

打造“海之魂”魅力课堂 课堂是学生的主阵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打造“海之魂”魅力课堂,就是把宽容、接纳的海洋精神品格融于各学科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营造尊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

构建“海之语”课程体系 海洋文化包含的教育内容丰富,学校把海洋文化知识渗透到不同年段的学科教学中,寓海洋博大、宽容、自信的品德教育于学科教学中,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培养学生具有大海的品质。

实施“海之品”德育工程 海洋的宽容、博大、坚强、热情,正是学校德育教育所需要的。学校实施“海之品”德育工程就是寓海洋的精神品质于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中,让学生在德育实践活动中学会宽容,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挫折,树立自信,做具有海洋品格的学生。

培养优秀的心理品质

让孩子们从小就树立“热爱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物”的意识,实际上也是在优化孩子们未来的生存环境,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在海洋文化特色方面,学校通过丰富多彩的海洋文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感知海洋文化,欣赏海洋文化、创造海洋文化、享受海洋文化的能力。同时,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凸显海洋文化的主题活动,寓德育于活动中,如举行“我爱大海”主题班会、保护海洋清洁活动、海洋主题演讲比赛、故事比赛、征文比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学校认为,对学生教育影响最深的除了学校、家庭以外,社会环境更是一块不容忽视的重要阵地。应该敞开校门,推倒社会与学校之间的高墙。学校组织学生到北海银滩、海洋研究所、海底世界、海洋之窗等海洋文化教育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们经历各种社会实践的锻炼,让学生在亲历中拓宽认识社会的视野,增长见识,增强自信。

品格教育的内涵范文4

关键词:通识教育;人文精神;现代课堂观

中图分类号:G623.31

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教育改革的重点难点,要求教育工作者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地探索更好更有效的教育模式。就目前来看,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面临的问题是英语专业人数偏多导致学科优势不明显,迫使某些学生去学二外或三外。由此可见高校英语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同时也出现在非英语专业的大学本科生的大学英语教育中。大多数学生以通过考试为学习动机,导致学习态度不正确,学习效果不明显等连锁恶性循环。而更为忧心的是大部分教师本身没能正确理解英语教育的内涵,没有建立正确的出发点。最终使学生的专业与就业相脱节。

一、树立正确的高校英语教育的学科理念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归结为高校英语教育目前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但根本的原因,是学科理念和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出了问题!我国目前高校英语教育理念偏重于工具型、实用型,导致学生知识面薄弱,人文视野狭窄的局面,同时给英语教师自身发展带来羁绊。为此,我们必须重新思考:英语教育是什么?该如何教育?

学科定位与英语教育的人文内涵:学科理念决定人才培养理念以及相应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英语教育应回归人文学科本位:属于人文学科而非实用型、工具型学科。英语专业及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课堂不仅仅是学习英语这门语言,而是应通过英语来学习文化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扩大学生人文视野、培养思辨能力和想象力、创造力,培养通识型、通用型人才的专业与课堂。

1.通识教育的历史渊源

早在1930-1940年左右清华大学外文系人才培养理念就把通识教育作为根本。梅贻琦先生(1889-1962)提出了“通识为本,而专识为末。”的教学理念。著名的西南联大解放前就开始实行通识教育。奉行的宗旨是“学术自由,和而不同”。课程设置上,几位教授先后或同时开同一门课,如雷海宗、钱穆、同开《中国通史》;闻一多与刘文典同开《庄子》,与游国恩同开《楚辞》,与罗庸都开《唐诗》;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教授互相听课,相互请益。吴宓听刘文典讲《庄子》;沈有鼎听冯至讲歌德;冯至听朱自清讲古诗;闻一多听沈有鼎讲《周易》等等。正是这样的人文通识教育,才使西南联大在艰难困苦的岁月里培育出了一代代名师,他们的敬业精神和人文品格永远灿烂发光。

2.通识教育的概念内涵,及其改革的迫切性

通识教育在欧美众多高等学校及台湾高校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定义是:以人为核心的统合教育,是价值与知识统合,感性与理性融合,人文与科学结合,个体与环境共生共荣,将此结果落实在个体身上,使个体获得精神充实与全人发展,并对人类社会产生有意义关怀。

就目前形势来看,我国教育模式与通识教育模式相去甚远。表现为课程设置严重失衡,过多强调专业教育,课程功能狭窄等方面。比如,一年级新生必修课大部分是专业课,而“大学语文”、“思想道德修养”为考查课,甚至选修课。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各方面能力与认知下降和欠缺,无法科技与人文兼备。由此可见课程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前提是学科树立正确的学科概念。

二、实施有效的教学实践

1.传统课堂观及其弊病

教师讲课;传授知识;教师台上;学生台下;教师解;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课本+板书。此种教学模式缺乏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无法知晓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一味地照本宣科,课堂成为无效率教学。它已经成为我国英语教育的桎梏。

2.现代课堂观以及优势

行中知;先学后教;先输出再输入;学生有知;课堂学堂;学生提问;学生讲解;教学双主;一随众。英语教学的课堂应该是学堂,而非讲堂也非考堂;有丰富的互动是课堂变为交流区,而非知识仓库也非课文解剖室;不仅有师生间的互动,更要有生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在这点上课堂也是交际所,而非书面练习场也非应试训练场;师生共同讨论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课堂成为生态园,共振区,智慧宝藏和心灵的会话室。抛开教科书和教学大纲的束缚,让课堂成为学习的乐园。

三、教师自身的发展要求

人文教育是英语教育的应有内容。但英语教育的人文化又不单纯是英语教育加人文教育,而应该融为一体。基于这一点,大学英语教师对学生的培养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通过语言技能教学的人文化,激发学生心智空间的拓展,培养其想象力、审美能力,从而提升人生的立意,滋养人文情怀,自觉地对人生境界有一种人文追求,逐渐养成了自己一生的人文品格,有事业心。

相应的,外语学习和教学的文化内涵和人文追求,对教师的知识结构、人文修养、文化比较意识和学术研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英语教师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学养

知识结构:所学或从事的专业的知识体系构成情况。合理的知识结构特点:(1)整体性:专精与宏博,本专业与跨专业知识的关系;(2)层次性:基础知识与专深知识;(3)开放性、动态更新。具体表现为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中英语文修养;人文修养;跨文化比较意识;研究能力(研究型教学)。在提高学术业务方面应以中英语文修养为重。它包含:对语言的敏感;对语言(修辞)艺术的敏感;对语言背后文化的敏感;对语言审美意蕴的敏感;教学的人文内容拓展:围绕语言点、课文内容对人文内容的发掘和拓展。

2.英语教师应具有的人文精神

通识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我们的人文精神,铸就我们的人文品格。但只有当教师本身具备了这样的修养才有可能言传身教,感染学生。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首先要具备的是高尚的品格情操,深厚的学养底蕴;其次具备的是精湛的学术知识技能,以及长远的人文意识。

四、结束语

教师,作为教育改革的实践者及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应树立正确的英语教育学科理念,实施有效课堂教学,并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与反思来达到自身发展要求,以此达到心智的境界与愉悦。

参考文献

品格教育的内涵范文5

在高中的班级管理中,不仅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更要完善学生人格,培养学生善良、礼貌、宽容、乐观、正直等正面品格。

一、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

教书与育人本来就是紧密相连的两个词。如今学生升学任务繁重,竞争激烈,许多学校将德育教育变成了学习附庸,将本来应该平等的教书、育人变成了以教书为主,育人为辅的教学局面。在实际工作中,感觉这种教育理念并不可取。

学生的优秀品格对学生未来的影响极大,可在这种教育生态下,学生的道德生活体验极其匮乏。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有作为的教育家大都十分重视德育,将之视为国家民族强盛的关键。严复的“三民说”,梁启超的“新民说”,孪大钊的“民彝”思想,大都属于此类。陶行知在育才学校三周年纪念会上,对学生提出了“每天四问”的要求,其中之一是“自己的道德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么问?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是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否则,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所以我在不久前就提出‘人格防’来,要我们大家建筑人格长城。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

在当今教育中不乏有些学校忽视学生的优秀品格培养,一味地追求教学成绩。

我在班主任工作中,觉得优秀品格的培养可以让学生的成绩快速提高,成为学习的强大助力。想象一下,一个具有务实性格的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方面一定具有优势。真正学会“心存感恩”,“自信自强,敢作敢当”必将受益一生。

二、家校联动,塑造学生的优秀品格

一个人的品格成长,不是简单的过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品格的培养需要家校联动,针对每个学生制定不同的方案,不间断地对学生进行品格塑造。

作为一名教师,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往往能使学生内在的潜力发挥出来,同时也会使自己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关爱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这就为在班级中创造一个文明和谐的师生关系打下重要的心理基础。在我们班级有这样一位男同学,他在初中时被老师们视为问题生,家长经常被老师请到学校,学习成绩很差,家长感到很无望,高一开学报到的第一天从他的言谈举止我就发现他身上有很多问题,于是在开学第一个月我并没有管他的成绩,从班级管理中的点滴小事让他做起,做起来真是困难重重,例如值日拖地时他拿着拖把就像拿着毛笔写字一样,于是我亲自给他做示范,只做一次对他的触动很大,从那以后每次值日他都非常认真。同时教育他干活不分家里外面,回家也要同样如此去做,孩子很听话,他的妈妈非常感动,两个月后他知道了心存感恩,明确了身上的责任,我对他的学习开始严格要求,成绩很显然突飞猛进,孩子跟着我已有近两年的时间,现在成绩排名班级前三。所以在当今教育的舞台上,都可以找到能够体现自己个性尊严的角色,从而实现让每一粒种子在教育的原野上破土发芽,让每一株幼苗茁壮成长,每一朵鲜花自由开放,每一个果实散发芬芳的教育愿景。

在家庭方面,家长不应该仅仅关注孩子学习成绩、关注孩子将来能否考上理想的大学,更应该关注孩子的性格塑造。不过在与家长的沟通过程中,发现很多家长仅仅注意学生的学习情况,每一次跟老师沟通,总是会问最近学习怎么样啊,成绩有没有提高啊,却很少有家长询问孩子最近的心情怎么样,身上有没有一些小毛病这样的话。另外,从家庭教育的实际来看,即使是高学历的家长,也很难完成各学科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的责任主要在学校教育。可从另外一方面讲,学生的性格养成更多的是跟家庭相关,例如家庭成员的和睦程度,家庭成员的教育理念,以及家庭条件,成员构成等很多的事情相关。

所以在学生的品格养成中,不能如同分数一样一味地要求学校承担责任。家长是其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一定要以身作则,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品格形象。

三、通过教育让学生明白优秀品格对人生的重要性

做人是一种通俗的说法,它指的是一个健全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它是思想品德、道德规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各种非智力因素如情感、意志、毅力等方面的总和。它的核心内涵是人格或心理素质。

如何让学生明白,他们这个年龄不仅是学习的关键时期,也是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让学生自觉地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跟优秀品格。

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国素有优良的爱国主义传统,历史上留下的许多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典范,是我们今天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素材,而千年的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瑰宝,更是丰富的教育资源。让学生了解历史,只有了解了我们的过去,才能更好地面向未来。帮助学生真正做到立足中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爱国主义教育应当是每个人、每个学校、每个学科共同的教育任务,不能仅仅停留在文字表面上,而应当付诸和外化于实际的行动中。唯有拥有爱国主义教育催发出来的民族精神,我们的青少年一代才能拥有挺立脊梁的民族豪气,肩负起民族未来的重任,以及为祖国效力的恒远力量。

2.进行普法教育,做一个好公民,首先是遵纪守法,通过学习公民的权利义务,增强法制观念。其次,让学生了解法律对维护社会公平与安定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

3.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社会责任感是一个社会文明的重要象征,教导学生平时不讲污言秽语,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毁坏公物等作为社会公民的基本素质,从小事做起,传递正能量,逐渐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品格教育的内涵范文6

关键词:英语核心素养;初中英语;体现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教育部组织研究提出各个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当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使学生在学习时,潜移默化地掌握学习能力,使其具备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素养与能力。

一、初中英语素养所包含的内容

初中英语核心素养所包含的内容大致分为四个方面: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以及学习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这四方面能力的着重培养,使其适应时代的需求,自主探究学科内容,在学习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语言能力: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造就的,以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方式训练学生的理解以及表达能力。使学生通过英语学习提升语感,掌握英语相关知识并能在语境中对英语知识进行综合运用。能正确运用口、笔进行意义的传达,识别并欣赏其中表达意义的手段,正确进行人际交流。

文化品格:文化品格是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以及对中外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所展示出来的文化素养以及行为取向。旨在通过英语学科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对中外的文化差异形成认知,能吸收英语的精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正确的情感感知,成为优秀的中国文化传播者。

思维品质:思维品质是指人的思维个性,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型等方面的特征。旨在通过初中英语教学,提升学生对于不同文化的不同认知,发挥自身的个性,对英语文化中的各类现象进行新的认知,分析信息中的逻辑关系以及观点的正确与否,发散思维,提升思维品质。

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指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运用正确的学习策略、方法,拓展学习渠道,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就需要注重方法的教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奠定基础,使学生形成学习意识,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监督、反思、调整及评价。

二、英语核心素养在初中教学中的体现

1.利用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教师在进行初中英语教学时,对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为学生创建具体的语言情境,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放松心神,更好地融入语言环境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教学 Unit 1 Where’s your pen pal from?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环境:很多初中生在进行交流,小丽向小明提问:Where’s your pen pal from?小明回答:She’s from Japan.小丽继续问:What language does she speak?小明回答说:She speaks English.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进行提问:Where’s your pen pal from?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运用英语进行回答,使学生融入语境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2.拓展阅读,提升学生文化品格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既要对教材进行教学,也要注重学生课外的延伸,使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课外英语读物,深入了解外国人的生活习惯、文化构成,从而使学生将中外的文化差异进行有效的比较与分析,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以及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注重方法教学,提升学习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重方法的教学,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在英语学习中进行知识的分析、总结、概括以及深入体会其中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亩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总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渗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与技能,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闫建华.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