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品格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青少年品格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青少年品格教育

青少年品格教育范文1

【摘 要】艺术教育一直以来是人们素质内部需求的组成部分,这是很多青少年必须要培养的部分,尤其是在青少年培养方面,可以说已经占据了很明显的地位。另外青少年宫是我国特色校外教育的阵地,它可以提升青少年的水准,能够快速培养业余爱好,能够塑造良好的品格,能够快速促进健康全面发展,这是不可替代的作用。从目前的角度来看,很多青少年宫在艺术教育上与学校艺术课程教育都没有任何衔接,同时教育位置也不够准确,目标不够清晰,针对性和实效性也需要得到增强,从科学理念角度分析,应该从育人方式上不断进行创新,实现优化教育管理。

【关键词】青少年宫;艺术教育;创新

目前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对如何提升青少年综合素质教育有着很明显的作用,很多青少年宫作为校外教育的主要阵地,担负了提升青少年艺术素养的主要角色,为了能够塑造更好的品格,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我们应该加强艺术教育创新。

一、提升审美教育,提升青少年素养

我们必须要强化青少年审美能力,应该把青少年宫艺术教育内容逐渐推进到各个层次当中。①培养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情趣,审美情趣事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对各类对象所表现的一种情趣,这事可以决定审美活动开展的一种方式。有很多高审美情趣的人,对追求美的渴望过程中,有很强的美的感受能力。当他们在观赏戏剧的过程中,阅读小说的时候,不仅仅会局限于整个色彩过程中,而且对情节,作品都会有一定的安排,对于很多演员的表演,遗迹性格的刻画能够从细节上进行处理,从词汇当中更能够找到美。②唤起审美的体验。从艺术教育的角度上来看,艺术教育应该事情感上的教育,可以通过艺术教育起到陶冶情操、丰富情感的积极影响。比如我国民间音乐有二胡曲,整个曲子抑扬顿挫,起伏跌宕,就好像是一副美丽的画面,就好比是通过人们的感知入手,然后让他们通过作品所塑造的形象产生一些想象引起共鸣。通过这种试唱、欣赏音乐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视觉能力,学生能够想到更多的情感和记忆,思维能力会得到有效的提升。从美术教学的角度来看,一些相对比较优秀的美术作品,需要人们积极向上,就好比罗中立的油画《父亲》,对启发学生铭记父母教育有很好的方法。在青少年宫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生活经验,来改善自身的道德观念,让那个审美趣味走向健康,向着积极方向进行发展。

二、渗透德育教育,塑造青少年品格

一般德育教育从实际情况来说,对青少年来说是可以发挥处形象美,塑造更好的品格,形成一种道德素养。在艺术教育过程中,需要发挥处美育的一种风格,激发教育对象同教育者之间的情感认同,让教育者能够在情感上获得更多的体验,从而产生在客观事物上的一种评价,并且在情悦中让精神境界得到了最后升华,迫使道德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美育可以让那个道德意识获得更大的体验,这是一种实践行为,从80年代的角度上看,精神文明建设需要人们语言美的构成,对于这种美,我们更在乎的是五讲四美的过程,最近这几年我们在强调社会核心教育内容,希望能够从青少年艺术角度来进行全面教育,青少年宫艺术实践活动对学生思想道德,集体主义观念都有竞争意识,文明意识的养成都有很大的作用,就好像是开展铜管的乐队一样。我们需要培养青少年的耐心、细心、还有恒心、以及相关意志品质,经过合唱团训练成功演出,让学生知道如何管理团队,懂得如何增强荣誉感,青少年宫在实施艺术教育过程中应该更建议不的对教育内容进行研究,研发德育发展计划。

三、丰富活动载体,拓展青少年视野

在青少年文化活动交流过程中,应该提升艺术教育整体水平,青少年应该组织艺术展演和才艺等活动,激发学生进取心。最近这几年,我们发现青少年一些团队每年都会组织各种活动,尤其是长沙青少年宫依托表演团队,一年可以表演60场次,多数人都是参加好内外文艺,而且还拜访美国、法国、爱尔兰、比利时、卢森堡、日本、以及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并且收到了很好的人文教育。青少年宫应该保持育人的优势,需要丰富文化活动,还需要通过青少年交流,走访一些活动,互相参加一些青少年文艺活动,青少年宫在艺术教育上应该加强和国际业务是哪个的来往,形成一种探索的精神。

四、创新教学内容、增强艺术教育实效

从目前的角度来看,青少年宫是需要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进行处理的,需要开发本地青少年宫的艺术课程,学校课程在创新的过程中一共分成了三个层次,一个是普及层,主要面向青少年,普及更多艺术知识,提升审美能力,在开设艺术的过程中,主要以基础知识作为讲座内容,艺术课程作为主要基本课程。二是兴趣层,一般对不同艺术领域会有不同兴趣的青少年,区域分年龄层次不同,区分知识水平和技能层次也各不相同,开设培训课程,让更多青少年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三是提高层。把对艺术既有浓厚兴趣,也有一定特长的青少年组织在一起,成立不同类别的艺术团,这些艺术团能让那个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让青少年获得更好的表现舞台,发挥自身专长,建立更多的自信,另外可以提升青少年宫的品牌影响,扩大社会自身利益。在新课程内容安排中,需要弘扬传统文化。青少年宫的建立需要吸收现代艺术新元素,借鉴国外艺术教育新理念,避免艺术教育出现狭隘。需要挖掘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精髓,推出新的教育理念,充分挖掘本地的文化内涵,安排多种特色艺术课程,形成一种地方特色,目前长沙是湖湘文化的发源地。底蕴相对比较雄厚,恶意把山歌、花鼓戏、湘剧、弹词、皮影戏等内容融合在一起,让教学更接地气,更贴近本地的生活。引进更多现代技术和艺术教育设施,可以提高创新教育内容,增强艺术实效性。

五、结语

从目前的角度来说,我国正在持续深化教育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扫除一些不适应发展的各种障碍,要求教育工作人员能够以创新发展的精神进行学习,不断开拓属于自己的新环境,深化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改变教育理念,无论在教育不们还是在教育专家的角度来看,我们更应该认清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没有艺术教育的完整路径,没有艺术教育的教育并不是真的教育。在深化教育的^程中,需要推动青少年宫艺术教育创新,具有很实用的价值意义。

参考文献:

[1]孙琳.幼教师资艺术教育观念的调查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03).

[2]郑茹男.幼儿美术教育中创造力的培养[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03).

[3]Development of Design and Art Education Model in China[J].WANG Xiaofei.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2014(Z2).

[4]Studyon the Humanity of Ordinary Music Education in China in Modern Times[J].Yu Liwen.学术界,2013(11).

[5]杨i婧.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运行机制的基本特征及对我国的启示[J].现代教育管理,2012(09).

[6]廖宇.On the Importance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 Art Education in High Schools[J].海外英语,2012(12).

青少年品格教育范文2

关键词:青少年;思想;引导;人文情怀;心理健康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对未来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志曾经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关心未成年人的成长,为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社会环境,是党和国家义不容辞的职责,是开创国家和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的战略工程,也是实现亿万家庭的最大希望和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与社会形式复杂多变,各类思想文化潮流相互激荡,社会生活方式与社会组织形式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青少年的思想、道德与价值观念也相应的发生着深刻的改变,广大青少年思想品格的整体状况有其积极健康的一面:崇尚奋斗、追求平等、思维活跃、协作互助等,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已然影响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将会制约社会的进步。因此,思考并实施如何加强青少年的思想引导工作,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一、青少年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

(一)崇尚“自我”,价值取向错位

青少年崇尚“自我”,即以自我中心,是对自我独特性和能力的夸大感知现象。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青少年容易产生自我贬损和自我服务性的认知偏差,缺乏“同感能力”,即不懂得推己及人、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缺乏与人协调、沟通、合作的能力。有调查发现,在对“自己的人生目标是什么”的回答中,选择“为了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的排在第一位,“脚踏实地,讲究实际”排在第二位,“能有个好工作”排在第三位,“能为国家做贡献”排在了最后。可见,大部分青少年把实现个人理想当成人生的目标,而把为国家做贡献排在后面,明显表现出自我情绪。这使得许多青少年信仰缺失,盲目地以自我为中心来面对周围的一切,成为引发青少年社会问题的重要源头。这是值得全社会高度重视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二)虚荣心强,享乐思想严重

在新形势下,受社会、家庭以及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不少青少年不清楚品德、人格对于自己的重要意义,不清楚优秀品质和知识的重要性,而是把消费档次的高低当做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于是不少青少年以通过夸耀自己家庭的富有等方式来显示自己的能力,获得心理平衡。他们崇尚穿戴名牌,一味追求享乐,甚至攀比消费水平,进行奢侈消费。他们讲排场,好逸恶劳,对学业、工作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结交一些酒肉朋友,经常吃喝玩乐,以至于思想品德水平低下,抛弃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一些青少年的毕业留言中,“愿你将来做大官,发大财”、“愿你腰缠万贯,泡小蜜,包二奶”之类的不健康留言处处可见,其享乐思想由此可见一斑。更有甚者,因为作为青少年经济尚未独立,自身创造财富的能力有限,当他们日益膨胀的享乐需求与有限的经济条件之间产生矛盾,无法通过正当的途径来满足个人的消费欲望时,一些人就会不顾道德和法律法规的约束,变得冲动而贪婪,从而采用不正当的、非法的途径来满足自身的欲望,以至于跌入犯罪的深渊,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三)缺乏人文教育,精神生活贫乏

人文情怀是青少年精神世界的支柱,一个缺少人文情怀的人,他的精神生活一定是贫乏的。在当今以应试为指挥棒的教育中,青少年所受到的人文教育是相对缺失的。有调查结果表明:青少年购买图书的情况,“不经常买书”和“根本不买书”的人数占了近三成,可见青少年的读书情况不容乐观,他们的文化生活单一。由于精神生活贫乏,一些青少年生活在梦幻般的空想世界里,往往会为了一个自己也搞不明白的“目标”而挣扎、苦恼,盲目崇拜影视偶像,追逐前卫时尚,视粗俗为潇洒,视浅薄为时尚,视自我为个性。缺少回报意识、担当意识,造成责任感缺失;缺少同情心、同理心、宽容心淡漠等,造成情感缺失;缺少丰富多彩的个人生活世界和追求,缺少健康丰富的生活情趣:直接表现为上网成瘾,甚至吸毒成瘾等。

(四)缺乏理想,思想行为功利化

现实社会中的腐败现象、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因素也严重腐蚀了青少年的思想,在青少年思想引导方面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使青少年是非善恶观念模糊,思想行为趋向功利化。无论在人生目标的确定,还是学习方式、就业观念、生活方式等,青少年都十分现实,以经济收入的多少和工作舒适成度的作为衡量标准,相对缺乏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的奉献精神。其思想行为功利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缺乏理想与信念,人生目标定位不明确;缺乏爱国精神、对中国革命及中华民族的光荣历史的了解,民族团结精神淡薄;缺乏尊老爱幼的观念,缺乏感恩意识,懒惰任性,自私自利,价值观念严重扭曲。

二、造成青少年思想道德问题的原因探析

造成青少年思想道德问题的原因主要如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教育方式不健康

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家庭特别是父母的言行、教育方式、等密切相关。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许多父母无度地溺爱、迁就子女,使其养成懒惰、任性、自私等不良习惯。同时,由于一些家长思想观念、知识结构等方面的问题,导致其在思想引导方法上或简单粗暴,或自以为是,与孩子缺乏正确的沟通,对孩子缺乏正确的引导和影响,致使这些不健康的家庭教育方式妨碍或误导着青少年正确思想的形成及思想道德的良性发展。

(二)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不得力

在青少年思想教育方面担负着重要职责的学校,在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方面同样显得乏力。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不少学校和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较少顾及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和引导,思想政治教育仅仅停留在表面和形式,导致思想教育在广大青少年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导致青少年心目中只把学习成绩的好坏当做衡量“好学生”、“坏学生”的唯一标准,最终只是为学习而学习。这样长期下来,就会造成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理想教育等思想品德方面所受到的引导和教育严重缺失。

(三)受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影响

首先,受市场经济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增长速度的负面影响,青少年难以在经济大潮中把握自己,失去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其次,科技高度发达,飞速发展,尤其是网络,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缺乏辨别能力和自控能力的青少年首当其冲地被深深影响和改变着。第三,成年社会价值标准的混乱、成年人行为的偏离、成年人评价标准的自相矛盾或是自身行为的表现不一,严重影响了青少年一代;第四,文化多元、价值取向多元,使得青少年被社会发展的洪流簇拥着、催促着向前,在来不及成长、来不及回味、来不及体验的过程中长大,注定要失去自己成长的精神家园。

三、加强青少年思想引导的路径及载体

(一)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父母是青少年萌芽思想的引导者,家庭是青少年思想形成的最初的养育所,因此,家庭在青少年思想引导方面发挥着基础性作用。父母对子女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终生的,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家长无时无刻不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言传身教的影响,家长的举止言行、人生观点、思想觉悟和道德情操,都像一面镜子从孩子身上反映出来。青少年对是与非,善与恶的最初判断,直接受制于父母。所以,父母时刻要注意让自己的言行做好孩子的榜样,同时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把握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善于与孩子和谐沟通,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孩子的审美意识与分辨是非的能力、高尚的道德品质、文明的行为举止。

(二)强化学校的思想引导作用

1.重视青少年的文化素质教育

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文化素质教育,青少年的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文化素质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十分巨大,甚至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未来。而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按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确立文化素质的重要地位,使教育得到优秀文化的不断烘托,使青少年不断受到优秀文化的滋养,将文化素质教育和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紧密相连,并且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对青少年的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使青少年获得更全面的发展。

2.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

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人才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思想教育不能忽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可以有效地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培养青少年的良好品性,如: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谐相处的交往能力、坚强的意志品质、健全的人格特征、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青少年承受挫折、克服困难、积极进取的能力。注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建立健全专门机构,制定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确定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3.开展阅读活动以塑造优秀品格

文学经典作品,大多都思考人的本性、人生的价值和人类的生存与意识等问题,追求真、善、美的崇高品格和对人生意义的认识。以民族责任感为核心,坚持个人思想的探索性、反省性,思考未来,呼唤民族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等爱国主义意识,同时浓重的人情味、情感性又成为文学作品一道独特而亮丽的审美风景……凡此种种,皆可对青少年优秀品格的的塑造产生良好的熏陶和影响,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的向善向上意识和崇高感,建构青少年真善美的人生观,培养他们的优秀品格,最终“把人对生命的追思与探寻引向深处,孕育人透彻的生命意识、对生命的珍爱和对他者的同情,拓宽人的生命情怀,丰富人的生命情感,净化人的心灵,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刘铁芳《生命情感与教育关怀》)为学校和社会要为青少年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使他们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开展多种形式的有关“读好书”的活动,营造一个引导青少年“多读书”、“读好书”的浓厚阅读氛围,以此丰富和升华学生的精神层面。

(三)充分运用新闻舆论对青少年的思想的引导

社会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它信息丰富,其中既有积极健康的,也有消极颓废的。新闻舆论监督要引导青少年追求光明美好积极的主流,又要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黑暗、丑陋、消极、虚假等现象。要紧紧围绕当代青少年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考虑当前青少年的行为动态和心理特点,开设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各种特色主题讲坛,让青少年积极主动地参与互动交流、评论、讨论和辩论,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观点,最后达到分析问题,澄清某些错误的思想和认识,端正态度,设法改正,提高觉悟。当青少年所处的社会、家庭、学校等环境中出现某一方面的危机和风险的萌芽时,新闻舆论要及时发出警报,以便于社会快速了解情况,查找问题所在,果断采取措施,力争把问题解决在危机和风险爆发之前。另一方面,要提高新闻舆论监督的质量,抓准问题,增强社会效果,善于掌握舆论监督的适度、密度、温度和力度,防止过热过冷。

(四)建设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

首先,规范网络语言,引导青少年合理使用网络语言。从立法上规范网络语言的使用,通过编纂辞书来促进网络语言规范化,制定网络语言使用的道德规范。第二,发挥青少年的主体作用,促进自我教育。充分尊重青少年的主体性,发挥青少年的主观能动性,提高青少年对网络语言的认识,通过教育来提高青少年的网络信息素养,提高青少年自我调节能力,限制网络不道德行为。第三,家长以身作则,文明上网,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家长加强与青少年进行沟通交流,促进青少年绿色上网。第四,加强学校教育,提高青少年网络道德。第五,政府加强网站管理,敦促网站自律,提升对网络语言的监控技术,促进网络语言的健康发展。第六,政府加快网络立法,促进网络健康发展。

青少年品格教育范文3

关键词:家庭教育;青少年犯罪;家庭环境

中图分类号:G6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011(C)-0220-02

一、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及背景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但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出现长时间的持续性增长,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我国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所共同面临的社会难题,有人将其与环境污染、吸毒贩毒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它不仅影响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而且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精神文明建设。

青少年犯罪有其自身、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要采取自身预防、家庭预防、学校预防、社会预防和司法预防等多种预防方法,进行综合治理,特别是要加强家庭教育,以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二、家庭的不良教育是影响青少年犯罪的首要因素

家庭是最小的社会细胞,一般说来人都是出生和生活在一个家庭里。家庭是人生中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举止言行和教育方法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大影响。父母的行为不检点或采取不正确的教育方法,都会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后果,为将来的违法犯罪行为埋下隐患。

前苏联学者A.H.多尔戈娃在长期对个性进行犯罪学研究的结果表明,家庭对少年犯将来的命运有决定性的影响。在《少年犯罪社会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少年丧失家庭的积极影响,在学校里学习成绩不佳,接近不良的伙伴等因素可能是相互作用的,但几乎在所有这种场合下都能见到这几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家庭、学校和同伴是所有儿童和少年共有的自然环境,对他们的个性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力。其中家庭有特殊的作用,因为它不同于其他的教育机构。一般地说,它能在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在人的一生中给人以影响。

三、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家庭环境因素分析

家庭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不和谐的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良家庭环境主要有以下几种:

1、夫妻关系不和谐的家庭。和睦温暖的家庭能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反之,不和谐环境中的孩子,则感受不到父爱、母爱,没有欢乐与幸福可言。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容易形成内向、孤僻和自卑的性格。

2、结构缺憾的家庭。包括父母双亡或单亲、离异以及离异后重组的家庭。有调查表明,在110名离婚子女中,具有自卑心理的人占48%,性格孤僻的占44%,感情脆弱的占44%,具有心理早熟倾向的占24%,情绪波动的占25%。这说明不能拥有完整的父爱和母爱,会严重伤害孩子的心理和情感,对孩子的教育也存在极大的缺陷,社会学研究表明:在幼儿时期,母爱对孩子的成长尤其重要,如果在此时失去母爱,孩子的情绪会波动不安;而父爱跟孩子少年时期的成长关系重大,如果这个时候失去了父爱,孩子会感到恐惧不安、胆小怕事。父母双方都不管的青少年,由于缺少温暖和教育,他们郁闷、空虚、无所寄很容易沉溺于黄色书刊、录像以及网络的虚拟世界中,甚至吸毒、酗酒、等。

3、父母行为不端的家庭。犯罪生物学派认为犯罪父母可能有犯罪子女,在剑桥的研究中,一项研究结论是有犯罪父亲的少年犯罪人的数量是没有犯罪父亲的少年的两倍。父母的道德修养、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举止对青少年个性、品格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4、教育缺失的家庭。父母因工作繁忙或长期在外,把孩子托付给老人,而老人的思想观念往往与时代脱节、体力和精力也不足,无法承担教育责任。这类孩子既无父母的教育,又无严格的管束,极易受社会不良因素的诱惑而犯罪。很农民工夫妇,把孩子丢给老人,这无疑是削弱了孩子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二)不当家庭教育模式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家庭教育,直接影响青少年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和行为。家教的失误,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综观当今社会现状,不当家教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重智力,轻道德。在应试教育背景下。一些父母非常注重对孩子智力的培养,忽视对道德品行的教育。在他们心中,“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区分好孩子坏孩子的标准就是学习成绩,只要成绩好,其他都不计较;即使犯了错误也不在乎,不给予纠正和批评。由于期望过高,一旦孩子的成绩下降,马上就对孩子万般辱骂,否定其一切。这种做法,不但不会促使孩子上进,反而会严重挫伤孩子学习的乐趣和积极性,使之不想学习,甚至厌恶学习,最终造成孩子行为的偏差,酿出不可挽回的悲剧。

2、溺爱型的教育方式。自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独生子女被父母视为“小祖宗”、“掌上明珠”,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这种心理,使父母很容易走进溺爱的泥淖,他们处处为孩子着想,以孩子为中心,极力地满足孩子有理无理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对于孩子的错误一味的纵容、偏袒,这种教育的结果只能助长孩子的一些恶劣甚至是罪恶的倾向。

3、简单粗暴的教育。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父母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的错误观念,子女一旦没有达到自己所期望的目标、或做出有悖于自己意愿的事情时,便打骂体罚,更有甚者平时置之不理,一犯错误就拳打脚踢。这样的教育方式,非但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反而极易使孩子滋生叛逆心理,造成亲子间的隔阂。

四、家庭教育对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对策

(一)智力开发与学习指导教育

智力在一个人的心理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智力开发主要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的开发等内容。智力开发主要通过常规或特殊的心智技能训练,挖掘儿童的智力潜能,使他们在神经系统健全发育的同时,其功能也得到和谐而有序的发展。

开展学习指导教育,就是要指导孩子遵循学习心理活动规律,实现既定的学习目标,同时培养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更好地独立学习。其内容主要包括: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与应试技能、纠正不良学习方法与习惯等。在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学习竞争也日益激烈。有竞争,就会有失败。如果不能以良好的心态去对待失败,那么失败就会通过消极的心理反应而成为学习的障碍。

(二)情绪稳定与意志坚强教育

情绪稳定教育就是使孩子了解人的情绪的正常值及自身情绪变化特点,通过有效的调控手段,使自己经常保持良好的心境和乐观的情绪,形成适度的情绪反应能力和较强的抗干扰能力。意志坚强教育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意志坚强教育就是要使青少年了解意志在其成长和成才中的作用,以及他们自身意志品格中的弱点,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成就感,提高他们的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能力和果断、持久行为品格。

(三)人格健康与品行培养教育

人格健康教育就是使青少年了解健康人格的标准,了解自身的人格特点,并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形成活泼、开朗、具有同情心和正义感的良好性格。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不仅是增长知识、发展智能、增强体质的过程,而且也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教育措施得当,可以使他们形成优良的人格品质,为今后的人格定型和完善奠定坚实的基础。

品行培养教育包括深化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磨炼道德意志、规范道德行为以及纠正和克服不良生活习惯与行为方式等内容。由此可见,家长要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提高教育能力,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源上杜绝犯罪,维护社会的稳定,并为国家建设输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结语:培养孩子不仅仅是家庭的义务更是一种社会责任。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和谐家庭的构建以及社会的良性发展,家长要积极致力于强化家庭教育职能、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教育观念、讲究教育方法的行动,切实有效地预防和杜绝青少年犯罪。

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斌.家庭与青少年犯罪[J].辽宁警专学报.2005(3):55.

青少年品格教育范文4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我们应该看到,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社会上存在的道德丧失、诚信缺乏、假冒伪劣、欺骗欺诈等消极丑恶现象,给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互联网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在给青少年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渠道的同时,也传播了一些有害信息。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使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着一系列新课题,青少年道德教育亟待加强。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必须注重青少年道德修养的养成。所谓“养成”,在于启发“道德的智慧”,进而促成“道德的实践”。学校的教育是重点,家庭的熏陶也不可忽视,环境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社会的锤炼是最终得以成就的关键。

同时,要十分重视道德教育。首先,要形成科学的、系统的现代德育课程体系,开展道德知识学习活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应鼓励学生对现实道德问题进行批判性思考,实事求是地引导学生看待社会,从而培养学生对道德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判断能力。其次,增强学生道德完善的自我意识。要培养学生自尊、自重、自爱、自强不息的精神,增强参与意识和主人翁精神,以促进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肯定,对高尚品格的渴望;教育学生主动寻找自身道德行为的弱点,积极探索有效方法去克服这些弱点,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作用。第三,加强渗透,寓教于乐,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学生的社会意识。第四,提高教育者的道德水平,使学生们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受到熏陶。

青少年品格教育范文5

现代社会的弊病早已不限于某种物质需要的未能满足,更多的是显示出全方位的人性大需求多方面相联系的不满足。正如1975年席勒以诗人的敏锐和哲人的深邃表达出人的内在生命的冲突与和不和谐的忧虑。即使是经济落后地区,究其原因,也是综合性的涉及人的因素,而不仅仅中介表面显示的物质因素。而一提及到人的因素,人的情感状态,人的趣味情趣,人的心理结构,人的观念意识,当然更有人的某种物质生存状况,人的期盼与憧憬,都将进入现代美育思考的视野。而人如何成为品德高尚而且趣味高尚的人,作为趣味教育的美育在今天便显出了它的重要性。

一、“趣味教育”与“趣味”

梁启超说:“趣味教育”这个名词早在欧美通行,趣味是生活的原动力,趣味丧失,生活便无意义。我们主张趣味教育的人,给学生一种可以终身受用的趣味。这样教育的方式就跟着解决了。我国当代大美学家朱光潜也曾经在《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一文中对“趣味”作了定义,他说,对于文学艺术佳妙之处的“了解和近好就是所谓‘趣味’。”因此,所谓“趣味”即审美鉴赏力,它具有感性的品格。在西方,“趣味”(德文Ceschmack,英文Taste)在美学家那里,主要指审美鉴赏力。十七世纪西班牙作家和哲学家B.格拉西安就将趣味称为感性的趣味,这也是认为趣味具有感性品格。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家休谟在《论审美趣味的标准》中讨论趣味的问题,认为趣味具有一种制造的功能,能从内在情感借来的色彩来渲染一切自然事物,在一种意义上形成了一种新的创造。康德也提出,趣味就是判断力或鉴赏力。

“趣味”主要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指审美的偏爱或风尚。”其二则是指鉴赏力,即“对美的辨别力或敏感性。”因此,“趣味”一方面具有感性的品格,它和人的情感直接相关;另一方面,它又决不因此就是一种纯感性和纯个性化的东西,而是包含着文化和精神等普遍性的内容,包含着价值判断,具有精神属性。

二、趣味教育与美育

“趣味教育”首先是一种感性教育。那种患有“不感症”的人,就决不可能是一个有趣的人;那种感觉迟钝或粗俗的人,多半就是一个低级趣味的人。因此,趣味的引导,也要从它的根基做起,即从感性做起。梁启超有一段话说得好:“审美本能,是我们人人都有的。但感觉器官不常用或不会用,久而久之麻木了。……美术的功用,在把这种麻木状态恢复过来,令没趣变为有趣。”

其次:“趣味教育”是一种精神性的教育。趣味本是一种生理,但中国古人谈“味”已超越了饮食的味,可以提升到精神境界。最早的“乐”(音乐),是用“味”来形容听音乐的最高享受。“声亦无味”,将味从生理上的转化为精神层面。“君子以听音乐以平其心,心平德和。”康德指出,趣味便是感性判断,趣味判断。西方的趣味并不是感觉的,而是精神性的。

再次:趣味教育也是生命活力的教育。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袁宏道说:“趣者,生气也,灵机也。”作为普通教育一部分的美育,其发展创造性的功能主要在于激发和丰富个体生命,使之具有涌现的创造欲望的动力,高度灵敏和发达的创造能力和自觉的创新意识,并由此为思维和实践等方面和创造力提供“源头活水”。创造活动的自发性正源于深层心理冲动的自由涌现,它在本质上是非唤起性的,不能靠意识的控制或努力来达到,但在自由的审美表现中,深层的心理获得了自由表现的机会,为生命增加了活力。

最后:趣味与人生有很重要的关联。趣味能够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品质以及他们对生活的评价,好的趣味能使人对生活产生幸福快乐的评价,反之,则使人对生活做出负面的评价。因此,趣味也是人生必不可缺的一种因素。朱光潜说,趣味的功用“不仅在消愁解闷,不仅是替有闲阶级添一件奢侈;它在使人到处都可以觉得人生世相新鲜有趣,到处可以吸收维持和拓展生命的活力。”席勒也感到:“高雅的审美趣味,实际上是构成所有人类行为尊严的不可或缺的条件。”可见,在那些具有真知灼见的大思想家那里,趣味于人生是非常重要的。

三、如何对青少年进行趣味的引导

没有人会愿意自己是一个没趣的人,也没有一位家长愿意自己的孩子成为“令人乏味的人”,更没有一位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快快乐乐地学习,活活泼泼地成长,成为一个不仅品德高尚而且趣味高尚的人。可见,在青少年的美育中,趣味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1.要去除“世俗化”。所谓“世俗化”是指,大众所欣赏的、感兴趣的都是尘世的、现世的东西,今天人们谈的多是明星的轶闻趣事,娱乐新闻,谈某个商场的开业,谈某种款式的衣服、谈某个品牌……,这种倾向在大众文化中甚至出现不可遏制的势头。大众文化在今天的崛起,虽然包含着进步的内涵,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它对价值、理想、传统等的消解几乎是致命性的。此时,人的趣味已经不只是浅薄和肤浅,而呈现出某种病变的征兆。因此,要及时地纠正这种世俗化的倾向性,引导青少年对精神层面的东西有所敬畏,有强烈的精神文化审美所追求,更多地将精力放在气质的培养、学识的积累和修养的提高上。

2.去掉“感性化”。 “感性化”主要是指,人们的许多趣味明显地停留在生理的层面,它追求感官的刺激与满足,他们的欣赏水平明显地停留在悦耳悦目的层次上,人们需要的是松驰,是消遣,是刺激,是没心没肺的笑,是酒足饭饱式的满足,这种倾向甚至也浸入到精英文化之中。这种低级趣味实属可怕。由此,对青少年的趣味教育不仅要关心自己在尘世的快乐与幸福,更多地要触及人的精神世界与理想世界。

3.防止 “畸趣”。时下出现了一种“畸趣”现象,主要特征是包装性、表演性与虚幻性,对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一切否定性的事物都视而不见,而不惜一切代价地精心营造出一个虚幻的美丽的世界。正如明星们不过是利用包装表演着他们从不曾有的美丽而已。只有防止“畸趣”,正确引导青少年高尚的趣味不,才能使他们直面人生、承受苦难的能力;把握现实、辨别真伪的能力;拥有的个性特征、独创精神与独立思想。

青少年品格教育范文6

1、家庭气氛压抑

家庭气氛是很难以下定义的,我们很难对其进行描述,但紧张的家庭气氛在某种情况下却是青少年形成犯罪心理的直接原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会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品格和个性,相反,长期处于压抑的家庭气氛的孩子常会出现在人际交往上的不适应,在学习和生活上很难与他们协调一致而产生前所未有的挫折感,严重的会造成扭曲的心理和变态的人格障碍。有的孩子甚至还会由于难以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生活下去选择离家出走,但由于他们的自我保护力相对较差,每当遇到不法分子的诱惑或强迫时,很容易陷入罪恶的泥沼,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父母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青少年在他们的性格和行为习惯的形成时期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是最长的,因此,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当中父母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如果父母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与社会主流不符,甚至带有一定的性或偏激性,会直接导致孩子形成不良的人生观、价值观。家长思想素质和文化素养的高低往往与子女的发展程度高低成正比。金钱至上的父母不仅不能成功的完成家庭教育,还会直接妨碍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是导致孩子形成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的重要因素。只有优秀的父母才能教育出优秀的孩子,相反,拥有错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父母很难教养出一流的孩子。

二、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

1、溺爱型

计划生育的实施有效的控制了我国人口的膨胀,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促使了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培养了无数的小皇帝、小公主。但这样过分的溺爱造就的却是孩子的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等不良习惯。同时,由于家长的溺爱,孩子根本不用去规划自己的人生,只需遵循家长的安排按部就班即可,过分的依赖意识使得他们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也不会思考如何解决问题。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父母对子女的过分溺爱虽然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却会使孩子遭到毁灭。

2、放任型

所谓放任型是和溺爱型相对应的另一个极端,有些家长在养育孩子方面,只坐到了“养”而忽视了“育”,在他们的观念里,把孩子生下来,为他们提供一定的物质条件,将他们养大,自己的任务也算是完成了。在整个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几乎不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精神需求,无论孩子的优秀的方面还是不良的方面都不闻不问,任其发展。在这样极端的教育方式下成长的小孩由于缺乏家长的爱护和正确的引导,往往会形成孤僻和冷漠的性格,同时社会责任感差,只要遇到不良习气和坏人的引诱,这些不良的个性在很大程度上就会转化成犯罪心理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3、分数至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