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计划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安全管理计划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安全管理计划方案

安全管理计划方案范文1

【关键词】 消防安全;户籍化;信息;监管体系

【中图分类号】 TU7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27-5123(2013)04-014-02

1 消防“户籍化”管理来源

户籍即国家主管户政的行政机关所制作的,用以记载和留存住户人口的基本信息的法律文书,我国户籍制度始建于春秋、战国之交。其工作模式即为户政部门以户为单位、登记本地居民各类社会关系的档案资料。参考我国公安、工商、教育等行业的成功经验,对现阶段消防工作的应用来看,单位的消防管理工作必然的要求也是急需向专业化、信息化发展,需探索出一种新型的消防监管模式,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模式应运而生。

2 消防“户籍化”管理成效

消防“户籍化”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管理工程,不同于单纯的技术管理,而是一项管理创新,要求消防监督检查人员的工作要落实到“每一栋,每一户”。按照《消防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以及公安部相关要求,各级公安部门消防机构通过有针对性的监督检查、功能测试,并对各类相关数据的采集、分析、整理、归档,以建筑单位为“户”,将其所属新、改、扩建的消防设计审核、验收、备案抽查及开业检查、监督检查、行政处罚、火灾事故等情况纳入管理,便形成了一个单位的“户籍”,通过将该单位的消防安全基本情况、消防安全管理情况等全部纳入“户籍”范围,并根据其任意时间、使用性质、规模等的变更及时进行登记更新,对其消防设施运行、测试、监督执法情况的全面记录,使各级消防部门直观的掌握单位从“诞生”、“发展”、“消亡”等各个阶段的情况,理顺不同建筑、不同单位之间的关系,了解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的各项信息。

3 消防“户籍化”管理存在的困难

3.1 重点单位设置复杂,信息采集难度大。由于消防“户籍化”管理工作起步时间不长,短时间内消防部门所掌握的资料信息还大多属于“零、散、粗”的点滴碎片。主要原因是部分社会单位由于人员调动频繁、产权划分混乱等原因相关档案资料丢失、损坏严重,建筑的基本信息几乎“无据可查”;个别单位还存在担心单位信息外泄等顾虑导致消防安全各类信息采集难度大。而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单位数量急剧增多、性质规模不断变化的情况下,要实现全面、完整、及时的“户籍化”信息所需采集、记录、分析的数据量较大。

3.2 重点单位组织制度不健全,责任心不强。重点单位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通过建立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档案,统计本单位基本情况、每幢建筑消防安全基本信息、员工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及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等信息,来加强管理。具体工作还是要落实到重点单位消防责任人和消防安全管理员身上,但当前相关从业人员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从业人员流动性较大,且单位缺乏对“户籍化”管理的整体谋划,找不准切入点和工作重点。被动应付,无论是思想认识上,还是具体行动上,都没有真正进入状态,各重点单位内部推动户籍化管理运行的制度机制未完全建立,存在盲目应付的现象。

3.3 联动响应机制建设不完备、工作合力不强。推进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户籍化”管理工作是一项全社会的重点工作,需要各行业各部门相互配合。要求各部门在本系统内全面发动、条块结合,但当前联动工作机制尚未建立,存在推动不力,各自为战,监督考核机制不完善、消防部门单打独斗的客观现象。

3.4 跟踪指导效果不明显、监督帮扶不力。“户籍化”管理工作要求公安机关消防部门实行消防安全分类预警监督,并加强对重点单位消防安全指导服务。通过互联网社会单位消防安全信息系统为重点单位提供消防业务咨询、消防教育培训等便民服务,定期组织重点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人、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但当前城市正处于快速发展期,消防工作面临着面广量大的客观难题,消防监督指导服务还不能面面俱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推进。

3.5 监督警力严重不足、户籍信息更新滞后。以黔东南支队某大队为例,该大队列管重点单位300余家,辖区已建成的高层建筑约201栋,但消防监督警力仅有6人,为了将“户籍化”工作做细、做实,监督检查人员必须反复深入单位进行检查、多次整理数据,加之单位使用性质、存在隐患、管理人员等信息的随时变更,导致单位的“户籍化”信息更新滞后。

3.6 工作成果利用率不高、指导性不强。消防“户籍化”管理的本意是通过制定一套科学合理制度体系,建立一个符合工作实际的信息网络,将各项工作责任分解到每一个基层“细胞”,使得在工作中可以准确的掌握一栋建筑或是一个单位从诞生到消亡全过程中消防方面的各类信息,更好的应用到监督检查乃至灭火救援工作中去。但实际工作中我们通过不断努力建立起来的工作台帐,各单位消防信息档案仅是停留在档案本身上,不能方便携带、取用。导致外出检查、灭火救援时难以及时准确的调取,依然需要靠我们的监督检查人员自己“死记硬背”下来的简单情况作为基础,再通过对现场知情人员一遍遍的进行询问才能了解掌握急需的信息。

4 加强消防安全“户籍化”监管体系的对策

通过一段时间的分析和思考,各级消防机构认真督促、指导各社会单位开展了“户籍化”管理工作,并通过“三项报告备案”制度及时收集、更新单位的基础信息,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为了更好的将“户籍化”工作充分、有效的应用于防灭火各项工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补充和完善。

4.1 全面宣传发动,提高思想认识。全面宣传是前提。各地在辖区开展“户籍化”管理宣传日,努力使消防安全教育行动转化为消防安全意识。同时,紧密结合推行街道、乡镇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等工作,对消防监督人员、公安派出所专兼职消防民警组织开展“户籍化”管理专项培训。组织重点单位管理人召开会议,集中对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人、消防安全责任人以及员工开展消防法律、法规、防火灭火知识等宣传教育,提高重点单位从业人员对“户籍化”管理重要性的思想认识。

4.2 完善联动机制,强化工作合力。联动机制是保证。积极提请政府颁发责任状,督促教育、文化、卫生、旅游等部门根据各行业、系统特点,开展消防安全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建立消防安全自我评估机制,把单位消防管理纳入企业安全生产、学校、医院级别评定、宾馆饭店星级评定等范畴,形成工作合力。提请各主管单位,根据人员岗位、工种和工作区域的不同,对法人代表、消防管理人、企业和单位保安、普通员工结合各行业工作特点和生活环境有针对性地开展消防培训,达到分类分批次培训,共同提高消防安全素质的目的。建立“政府牵头、部门联动”的工作格局,提请各部门根据各行业、系统特点,开展消防安全示范单位创建活动。

4.3 利用科技手段,加大工作面。在具体工作中可依托公众信息服务平台,运用信息化手段,通过互联网社会单位消防安全信息系统,为每个重点单位设置一个专用账户,建立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档案。开发相关应用软件,以互联网与公安网相交互的形式进行基础数据的采集分析,同时也方便社会单位及时更新相关动态信息。

4.4 建立科学制度,完善户籍信息。①制订户籍化管理月度工作方案,将工作细化到每一周,通过每周工作计划付诸执行,来逐步完成户籍化管理的各项基础性工作,以促进工作的稳步推进;②广泛执行动态信息反馈制度,通过各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人,随时汇报更新单位的消防工作动态;③全面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作,加强各类信息的分析利用;④建立“一户一栋”的工作台帐。

4.5 加强专项培训,提高社会消防执业人员素质。在现役人员短缺的情况下,充分培养专业的社会消防执业人员,让他们掌握“户籍化”管理的主要工作方法,了解需要进行收集的信息种类,建立起一支相对专业的信息采集队伍,从而能够高效及时的更新各单位的消防工作情况。从而达到在工作中可以准确的掌握一栋建筑或是一个单位从诞生到消亡全过程中消防方面的各类信息,全面加快“户籍化”工作的进程。

4.6 强化科技手段,信息利用效果。参考各旅游景点的成功做法,充分利用无线射频技术(rfid),在各类建筑一定的范围内设置信号源,监督执法人员只需携带手机等类似电子设备就可以在工作现场直接读取该建筑的“户籍”相关基础信息,更好的为消防执法监督和灭火救援等工作提供参考。

5 结束语

消防“户籍化”工作不能停留在简单的手工表格档案的低效管理水平上,而应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办法和考核标准,建立完善符合自身实际的信息网络,将各项工作责任分解到单位各级管理人员,全面提升该项工作中的信息化水平,搭建完整的信息网络平台,为公安消防部门科学部署警力提供参考,为消防监督检查、灭火救援等各项工作决策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郭首政.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社会消防工作的几点思考[J].科协论坛·

下半月,2011(3)

2 河南省公安消防总队.社会单位消防安全技术指南[M].中国人民公

安大学出版社,2010,1~2

3 李俊华等.创新社会消防管理对策探讨[J].武警学院学报,2011,27

(10):(12)

4 刑明典等.社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自治与法治[J].河南消防,2002,

6(05):11~12

5 乔旭.社会学在消防工作社会化中的作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6,

安全管理计划方案范文2

【关键词】森林防火;积极防范;强化管理

森林是国家的重要财富。森林火灾是危害森林的天敌。一场火灾在旦夕之间就能把大片森林化为灰烬,给国家和人民带来重大损失。因此,积极防范森林火灾加强森林防火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大事。必须认真抓好抓实。

1.建立与完善森林防火责任制

森林防火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领导负责制。必须形成在各级政府统一领导下,通过法律、行政、宣传等手段,认真做好森林防火的各项准备工作,对照总理的衡量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的“五条标准”,使防火指挥部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齐抓共管、多策并举的局面。以省政府下达的四项指标为依据,层层分解下达《森林防火责任书》到 区人民政府、 各林场以及有关单位。明确森林防火责任,层层部署抓落实。 区森林防火办公室必须配备四人以上具有专业知识的专职人员和必要的交通、通讯工具, 区人民政府,林场及有关部门、单位配备人员负责日常工作。要把森林防火工作提高到保护生态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广泛动员社会力量齐抓共管,保护绿色资源和生态环境。

2.建立健全森林防火预测预报体系和指挥系统

充分运用高科技的林火监控技术和网上指挥系统,组建成较先进的森林防火指挥中心(包括指挥室硬件系统、通讯系统、信息网络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等),实现省、市、区、林场四级联网,建立信息数据库,建立具有文本、防扑火资源、人力资源、图形图像等内容的数据库,实现上下数据共享。做好森林防火信息化的服务保障工作,提高人员业务素质,提高整体管理水平。配合瞭望台(哨),随时掌握辖区内的林火状况,提供最新、快捷、准确的信息,为正确判断和科学决策与指挥奠定基础。区人民政府要健全严格的值班调度制度,建立以护林员为主体的巡山查火护林队,在野外用火期起到查禁用火和火情报告作用,对审批后的用火,起到监督护林作用。各级森林防火指挥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森林火灾扑救预案,规范森林火灾扑救程序,明确指挥职责。一旦发生森林火警、火灾,必须做到先电话报告上一级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确保各级森林防火指挥系统调度及时、信息畅通。

3.建设生物防火林带

防火路是森林防火的一项长效阻隔工程,要纳入各级人民政府责任制考核内容,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机制。要结合造林,由林权所有者同步建设生物防火林带。国有林生产单位在建设生物防火林带工作上,要起示范带头作用。生态公益林和已经营造的林地,应逐步补植完善生物防火林带或开设防火路。今后各地要把营造生物防火林带与发放木材采伐许可证相挂钩,对未完成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的造林地,不予验收合格,公路、铁路部门和林业养路站、要结合每年1-2次的例行维护开展铁路边、公路边的防火路建设;山边、田边防火路建设,由 区人民政府负责分解到林场到户,逐年实施,逐步完善;林缘防火路由各林权单位负责。若因未开设防火路引起的森林火灾,要追究相关部门的责任。电力部门对经过林地的高压线路未留足够防火带的,应及时办理林地征占手续,并负责每年的清理工作,凡由于管理不利而引发森林火灾的,应追究电力部门责任。

4.强化火源管理控制野外火源

进入森林防火期,严格执行《森林防火条例》的有关规定,控制一切野外用火,杜绝在林区和近林缘随意烧荒、烧田坎和烧灰积肥等生产性用火。对传统祭祀活动,倡导文明祭祀,用鲜花代替进行祭祀活动。加强巡逻设卡防守并提高督查力度,坚持24 h值班制和领导带班制,公布防火专线电话,保证整个防火工作指挥有力,信息畅通,及时安排部署森林防火工作,把森林防火责任指标分解量化,层层签订责任状,将每块林地的防火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单位和个人,并与在林区施工的每个单位签定防火协议书。使每个环节,每个岗位都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齐抓共管、多策并举的局面。切实做到“山有人管、火有人防、林有人护、责有人担”,只有排出火灾隐患,做到万无一失,才能杜绝森林火灾的发生。

5.强化森林火灾扑救队伍建设和管理

处置森林火灾具有高度危险性和时效性,扑救工作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科学扑救”的思想,坚持“专群结合,以专为主”的原则,结合高科技的林火监控技术和网上指挥系统,实现扑火队伍专业化。区森林防火指挥部 对森林火灾扑救队伍进行强化建设,依托国有林场、采育场组建专业扑救队伍,加大经费投入,装备较先进的扑救机具 由区森林防火指挥部负责指挥调度,应对本辖区范围内森林火灾扑救。期队伍集中守候待命,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区政府依托民兵预备役组建一支100人左右的应急扑救专业队伍,每个林场组建一支15人的义务扑火队,配置必要的扑救机具,主要应对本区及林场辖区范围内突发的森林火灾和火灾初期的扑救工作。实现森林防火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改变扑火人海战术和原始方法。同时森林防火指挥部负责定期组织指挥员、扑火队员的扑火技能、安全知识的教育,强化扑救训练,提高机动能力;并做好扑火物资的储备和保养。

6.强化森林防火法制化建设

森林防火工作法制化,既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化国家的根本要求,也是依法治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要加大依法治火的宣传力度。要结合国家的普法规划,广泛深入的宣传和普及防火法规规章,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知法、懂法、守法。二是要加强防火监督和执法检查,建立森林消防监督机制,以消除各种森林火灾隐患。三是要严格执法。要依法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对违反防火法规的行为绝不姑息迁就。尤其要加大对防火管理工作失职者和森林火灾肇事者的处罚力度,以儆效尤。

安全管理计划方案范文3

关键词:一体化;风险分析;安全管理

作者简介:纪会争(1974-),男,河北文安人,廊坊供电公司,高级工程师,注册安全工程师;王宏(1974-),男,内蒙古杭锦后旗人,廊坊供电公司,高级工程师,注册安全工程师。(河北?廊坊?065000)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1-0105-02

一、集控一体化改革

廊坊电网2010年12月进行了集中监控改革,变电运行管理模式由改革前的集控站(包括监控班和操作队)和常规站(有人值班变电站)相结合的模式,变为改革后的“集控班+运维操作班”的集控一体化的变电管理模式。全区主网82座变电站全部采用无人值班方式,由集控班集中监控。集控班承担全区所有变电站监视、控制和特殊情况下紧急遥控操作等职责(目前,集控班与地区调度同台办公,已初步具备调控一体化条件)。运行维护班则负责所辖变电站倒闸操作、事故处理、巡视以及其它日常管理工作。运维操作班设三个类型组:第一类型组为应急巡视组,采用24小时值班方式,负责所辖变电站的夜巡及应急处置;第二类型组为正常巡视组,上白班,负责所辖变电站有计划的白天巡视、变电设备运行维护及应急处置;第三类型组为计划操作组,负责所辖变电站有计划的操作、变电设备运行维护及应急处置。

集控一体化改革,完成了技术进步和管理提升,提高了日常工作效率和事故处理效率。利用自动化、信息化、可视化等技术实现对区域内变电设备的集中监控、绩效分析和风险预控,逐步提升了变电运行科技含量。进行集约化管理,减少了变电运行人员数量需求,降低了运维成本,更加有利于人力资源的优化和统筹调配。

二、安全风险分析

1.提高整体安全管理水平关键在于人员素质

变电运行部现有职工296人,肩负着廊坊地区主网变电站的运行与维护工作。变电运行人员除承担传统的运行管理工作之外,逐步增加部分设备的试验维护工作。同时,变电站数量逐年增加(2011年与2010年相比数量增加10%),在未来几年内随着运维一体化的深入、调控一体化改革,工作中会不断出现新的安全问题,不断面临新的安全风险。在运行人员总体数量不会增加的前提下,对运行人员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包括在工作态度作风、主动学习意愿和能力、工作技能和业务水平等方面,必须跟得上安全管理和运行的要求。

2.班组层面的安全管理工作仍然是重点

改革既是对机构和人员的重组,也是对班组工作任务、工作流程、管理机制的再造。在改革前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机构变动对班组人员的心理影响和班组管理的波动是必然存在的,改革是把双刃剑,带来进步发展的同时,细节处理不当,就可能在局部引起工作的失误。同时,变电运行部班组由改革前的23个改为改革后的10个。单班组人数增多,其中3个班组人数突破50人,单个班组人员数量居公司班组之首,比如大屯运维班共有人员61人,其中运行人员53人、司机8人。人数众多的班组之间如果在工作计划、人员管理、车辆调配等方面工作不到位,就会形成混乱局面,在某个现场或某个环节就会出现问题,形成隐患。比如集控班是新成立的班,目前负责地区变电站的日常监控、单一开关操作工作。遥控操作断路器时,如果断路器发生故障造成爆炸,当现场该断路器附近有运行巡视或检修人员时,就会危及现场的人员安全。避免事故的有效途径就是建立监控人员与现场运行、检修人员的有效沟通机制,消除安全隐患。

3.设备升级改造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刀闸电动化改造,是其中一项重要工作。为实现对刀闸的远方遥控操作,对变电站老旧刀闸进行电动化升级改造。改造过程中,涉及变电站数量多,且许多站是重载,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一是倒闸操作。由于现场改造使部分五防锁具漏锁或五防系统与实际设备不一致而又未发现,造成倒闸操作过程中五防失效。二是特殊运行方式。由于改造,母线频繁停电,单电源或单母线长期运行,外来或内部的事故引发停电,易造成违反《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理》的事件发生。三是外部因素。外来施工队伍和频繁使用的大型机械设备在现场存在安全隐患。

4.交通安全压力增加

部分运维班巡视人员和操作人员每天从市区出发,相比以前从驻地站出发,无论在车辆的数量,还是在行驶距离的里程上,都成倍增加。尤其是倒闸操作停电开始时间一般安排在清晨,送电也一般在检修工作完成后的傍晚,运行及管理人员在规定的操作时间前到达变电站。起早贪黑,车辆交通存在的安全风险是必须注意的。

三、集控一体化改革后一年多的安全管理工作实践

1.认真总结、不断改进,加强对班组的管控

通过集控一体化及之前的机构改革,车间一级的生产管理逐步扁平化,减少了对班组管理的部门和层级,与以前相比,更加强调班组工作的主动性,而班组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对工作的布置、执行和落实。针对集控一体化改革在工作流程、资源配备等方面需要改进的地方,举行了公司、运行部到班组各级层面的9次集控一体化改革总结会议,认真总结梳理存在的工作亮点和问题,群策群力、务实工作,对亮点和经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对问题和不足,共同研究、不断改进。通过有形的流程梳理、培训教育、安全管理等工作,积极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和积极发挥班组的整体合力,努力在班组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上下工夫,切实实现对班组安全工作的全面管控,达到改革的目的。

2.到岗到位履行监督职责

全面落实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继续将安全管理重心下移,重点放在倒闸操作现场和变电站日常管理检查上。严格执行管理人员到岗到位制度,做到所有现场都在控。对现场发现的苗头问题深入分析和研究,属于运维班管理的,督促运维班落实整改;属于个性问题的,要求运行人员现场整改;总结到岗到位的经验和不足,将到岗到位反馈表提出的问题及班站整改措施作为运行部月度安全例会一项重点内容,对整改情况进行绩效考核,使到岗到位实现闭环管理。同时,认真听取一线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对工作流程细节和运行管理环节进行优化和改进。

3.安全培训管理工作注重实效

2011年,以开展月考为主线,按照考试与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开展了针对变电运行人员的月度培训和月度考试工作,实现培训的目的。月度培训由运行部兼职教师和技术负责人为运行人员进行专题讲座,内容紧密联系生产运行。每月的抽考工作,选取12%的运行人员参加。考试内容包括安全规程、事故处理、日常工作、电工基础等,对不及格者给予罚款,考试结果与班组绩效工资挂钩。同时,利用SG186培训系统,每月对全体运行人员进行在线普考,主要内容有《安规》、紧急救护法等。通过提高考试的频次,达到提高班组培训实效和员工自学的目的。通过绩效、奖罚等考核手段传递培训压力,从根本上加强和提高教育培训的实效,增强员工尤其是青年员工的学习动力。

4.变电运行应急管理

变电运行人员第一时间面对变电站的突发事件,安全风险概率远远高于其他专业。一是电网停电事故。梳理各种运行方式下事故停电的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确保协助调度及时恢复负荷或切除故障,保证电网安全。二是设备爆炸火灾事故。及时、正确、有效地判断事故苗头或已发生的设备问题。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编制和完善《10(35)千伏高压室电气火灾现场应急处置方案》、《触电伤亡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等应急预案,提高可操作性,防止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时出现错误判断,处置失当或惊慌失措,使小事故变成大事故,给设备和人员安全带来更大的危害。

安全管理计划方案范文4

关键词:高校,安全高效,化学试剂,管理方法

 

开展化学实验,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学生实践和理论相结合能力是高校教育化学相关专业里的重要内容。高校实验室里化学药品及试剂溶液品种很多,化学药品大多具有一定的毒性及危险性,对其加强管理不仅是保证分析数据质量的需要,也是确保安全的需要。为了加强实验中心的建设与管理,确保实验教学安全有序的进行,保障师生员工和国家财产的安全,需要建立安全高效的实验室化学试剂管理体系。

1 化学试剂控制流程

1.1 采购和验收

在每学期末,各个教研室的实验师根据学校教务处下达的实验教学任务书规定的实验项目,结合开展相应实验的学生人数,计算所需的试剂用量和种类,按每个分析方法要求的试剂级别,制写详细试剂采购申请单,报送设备科,此外,研究生或教师也交上科研工作所需用试剂的申购计划,由设备科统一审批、采购、调配。采购要到有正规进货渠道的正规试剂厂或试剂供应公司购买按照国家标准和化工部行业标准生产的试剂。试剂标签上应注有名称(包括俗名)、类别、产品标准、含量、规格、生产厂家、出厂批号(或生产日期);有的试剂还应标明保质期。所购试剂将在每学期初由专人运送至实验室并交付实验室使用。如此,定期定量地购买,能有效避免试剂的过多过滥,避免浪费。

采购化学试剂到货后由上交计划的实验师负责验货。供货商要保证被的化学试剂试剂的品质,保证运送途中的安全,并开具正式发票。

其中要注意的是,易制毒化学品和剧毒化学品使用计划应该被单独列出,附写明化学试剂的名称、规格、数量、实验项目、在项目中的作用等内容,根据计划中所需的数量到校保卫处、公安局等相关部门办理有关手续后再指定的销售单位进行购买。禁止学生私自购买易制毒化学品和剧毒化学品。易制毒化学品和剧毒化学品的购买和运输应参看国家《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1.2 搬运和贮存

大量试剂应存放于库房,实验操作准备室只宜存放少量短期内需用的药品。

库房需有专人管理,普通化学试剂在购买后,由实验师填写化学试剂入库统计表,经核对无误后分类放入化学试剂库房。因为许多试剂使用玻璃瓶包装,搬运要注意正面小心轻放。试剂库房要经常保持清洁、干燥、通风、严禁吸烟、避免阳光直射,要有良好防静电、防暴设施,要配备灭火装置。危险品应单独放置、经常检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实验室内试剂贮存,分为在用、报废、闲置三类。应该有序、整齐摆放,为了便于取用并且避免交叉污染,化学药品建议按无机物、有机物、生物培养剂分类存放,无机物按酸、碱、盐分类存放,盐类中按金属活跃性顺序分类存放,生物培养剂按培养菌群不同分类存放,其中属于危险化学药品中的剧应锁在专门的柜中。。,

与测试无关的物品一律清除出实验室,要定期检查,清理废弃试剂,从库房补充新试剂。

1.3 领取和使用

库房由专人加锁保管、实行领用经登记签字的制度。由于化学试剂种类繁多,同一种化学试剂还有优级纯、分析纯、光谱纯、化学纯等不同的规格,使得它们的含量、价格、用途都不相同,领用时都必须登记清楚。

高校试剂领用者主要为实验师、教师、学生,实验师一般同时兼做管理人员。试剂一般用于:普通实验教学、科研实验工作、学生开放性实验。

试剂除了出库入库要有专门登记外,任何人领取试剂都要登记,学生领取试剂更必须先向教师提交详细使用申请单,经批准后才可以登记领取,而且,危险药品需在教师师监督下使用。要求明确试剂使用流向,使试剂使用合理化,避免浪费。

研究生和教师自行购置的化学试剂由本人负责保管,上锁保存。易制毒和危险药品要报备实验室管理人员。

1.4 处理过期和废弃试剂

化学试剂是实验室里品种最多、消耗购置最频繁、危险性也最大的物质。一般开封后的剩余试剂较易变质,管理人员要定期检查。

购买回来的化学试剂一般在瓶上注明有效期,除生产厂已指明了有效期的外,其有效期为收货日期加5年。一般用途的酸和碱的稀释液有效期为18个月。标准试液根据分析方法中的规定确定标准试液的有效期或再标定日期。。

废弃试剂需建立完全的处理系统,可以回收利用的尽量不要浪费,有毒试剂使用后要统一回收集中处理,强酸强碱需要稀释后才弃置。

试验药剂容器都要有标签,对分装的药品在容器标签上要注明名称、规格、浓度;无标签或标签无法辩认的试剂都要当成危险物品重新鉴别后小心处理,不可随便乱扔,以免引起严重后果。实验室中摆放的药品如长期不用,应放到库房,统一管理。

总言之,应遵循安全、节约、保护环境的原则。

2 化学试剂的保存管理要点

2.1 正确选择试剂容器。应根据试剂性质和容器材质特性,正确选择试液容器,防止容器溶出某些杂质污染试剂,防止试剂和容器的材质发生化学反应,其密闭性还应能有效防止气态杂质侵入和试液的挥发逸出。

2.2 试剂的贮存按分析方法规定进行,比如有些试剂需要置于冰箱冷藏,有些需要置于干燥器中防止吸潮,有些需要被置于通风橱以避免因少量挥发而造成对库房的污染,有些需要加入稳定剂防止变质。如分析方法未作规定,则在室温下贮存。

2.3 定期检查试剂质量,如发现变色、沉淀、分解等变质、污染迹象时,应立即处理,以免发生混淆误用。

2.4 配制的试剂应贴上规范的标签,标签应包括名称、浓度、配置人、配置日期及有效期;存放试剂的柜子也应贴上标签以便于取用。标签应常常检查,发现有脱落或字迹模糊的现象应及时更换。

2.5 危险品

实验室试剂存放一般分为三大区域:液体、固体、危险品,再按氧化剂、还原剂分开放置。最必须提高警惕的是危险试剂,属于危险试剂的有以下几类:

2.5.1 不稳定物质。如浓过氧化氢、有机过氧化物等。这类物质应该采取一定的方法提高其稳定性。挥发性的的试剂可以根据情况采取水封、油封或者蜡封。

2.5.2 氧化性物质。如氧化性酸,过氧化氢也属此类。

2.5.3 易爆和易燃性物质。。除易燃的气体、液体、固体外,还包括会产生可燃物的物质。如碱金属的氢化物、碳化钙及接触空气自燃的物质如白磷等。许多易燃液体闪点低、易着火、挥发性大、粘度小、密度低、易扩散,它们在使用不当时,其蒸气与空气混合到一定比例时可形成气态爆炸物,这种混合气遇到明火,静电或电火花时,可导致爆炸。实验室要在显眼位置放置灭火器并定期检查。

2.5.4 有毒物质。实验室用到的有:汞盐、铬盐、铅盐、砷化合物、亚硝酸盐化合物、多环芳香烃及其衍生物、含氯含磷有机物等。放的试剂室应通风良好,防止挥发和分解出的毒气在室内积聚,盛放的试剂瓶要密封良好。

2.5.5 腐蚀性物质。主要有浓硫酸、氢氟酸、液氯、液溴及其它一些强酸、强碱等物质,这类物质搬运时应轻取轻放,严禁撞击、摔碰和强烈振动,这类物质要采用合适的盛放容器,拿取必须小心,禁止皮肤直接接触。

2.6.6 放射性物质和某些生化类试剂。应该根据其本身特性不同而采取不同的保管措施。

3 结语

实验室管理人员要熟悉试剂的性质和购置、使用、保管知识,做好安全消防准备工作,提高警惕,杜绝重大事故的发生隐患,同时更加高效地开展实验工作。

【参考资料】

1李金山等.强化药品试剂管理,提高实验教学保障效益.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09,(6):368-369.

2 李成等.试剂采购管理系统的实现.医疗卫生装备.2009,(12):62-64.

3 李巨超等.高校化学实验教学中心试剂的规范化管理.化学工程与装备.2009(10):205-207

安全管理计划方案范文5

【关键词】房屋产权;产籍档案;规范化

房地产开发作为一个产业得到飞速的发展,是一个社会城市化进程决定的,与之相应的房屋产权产籍管理制度也需要根据新的发展要求进行变革,房屋产权产籍管理对房产权利人、房地产行业、城市的规划与建设都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的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的作用才能够得到发挥,才能为房地产的有序发展和繁荣提供基础。以下从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的意义、当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等几个方面展开说明。

1.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

房地产产权产籍管理及时对房地产权属问题进行登记,并颁发房地产权证书,房产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受国家法律保护;另外,房地产产权产籍管理为房地产管理工作提供基础,有了明确的房产权属界定,在以后与房产有关的转让、租赁、抵押以及拆迁等利益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依据,避免一些纠纷的产生,现在的住宅区管理服务、房屋的维护都是以产权产籍管理为基础的;房屋产权产籍管理的资料能够为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提供参考,促进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房屋产权产籍管理也为房地产开发企业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信息,促进房地产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综上,房屋产权产籍管理对个人权益的保护、权益纠纷问题的避免和解决以及城市的科学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建立完备的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2.当前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房屋产权管理是随着不断变革的经济环境和经济形势发生改变的,房地产产业的繁荣也要求当前的房屋产权产籍管理制度做出调整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在发展过程中日益暴露出当前的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制度中存在的很多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缺乏制度保障,产籍管理工作混乱无序

我国对房屋产权产籍管理的探索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根据现实发展的需要设立了相关的房屋权属管理机构,调配了相关人员展开工作,也对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方面提出了规定,这算是理论意义上的房屋产权产籍管理的规范,但是,随着经济环境和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前的规范很多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新的规范没有形成,而旧的规范没有实际的应用价值,造成了当前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工作的混乱和无序。没有统一的规范,管理人员没有依法管理产权产籍档案的意识,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就会存在随意性,这会对房产产权产籍管理工作造成很多不良的影响。

2.2档案管理方法落后,效率低下

计算机的兴起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目前几乎所有的工作都有计算机的参与,事实也证明计算机的引入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房屋产权产籍管理需要大量的统计工作,这正是计算机最擅长的工作。虽然,有很多大城市的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工作中引入了现代化的设备,但是一些市县依然用手工记录的方式来开展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低下,房屋产权产籍档案建立的过程历时长,查阅检索也存在诸多不便,档案资料得不到很好的利用。

2.3档案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首先,大家对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的认识存在严重的不足。大家普遍认为档案管理就是记录信息形成档案以及档案的维护工作,档案管理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重要意义大家没有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被认为是谁都可以做的工作,很多档案工作人员年龄大,素质较低,也没有人去学习档案管理方面的知识,这方面的人才也就极其缺乏。新环境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记录、维护档案的观念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发展的需要。另外很多档案管理人员年龄较大,对先进观念以及现代化技术的接受能力不强,致使很多先进的管理制度以及档案管理手段得不到推广,严重阻碍了相关管理工作的发展。

3.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工作的改善措施

针对上述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现代房地产行业发展的需要,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3.1制定统一的规范,规范档案管理工作

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工作对房产权利人以及对社会的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鉴于现在房产产权产籍管理工作由于缺乏统一的规范而造成的混乱,制定统一的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规范是势在必行的,这样就能够使得管理人员做到依法管档,按照统一的规范来展开工作,便于管理。同时,有统一的规范也便于对管理人员的考核,有利于对工作人员形成激励,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从而促进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使得档案管理的作用得到真正发挥。

3.2引进先进的档案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效率

先进的技术以及科学的管理总能促进一项具体工作的发展,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工作也需要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科学的管理理念。大家熟知的计算机的强大的计算和统计、分析功能对产籍档案管理工作是十分适用的,引进先进的技术能大大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同时也有利于档案的检索、查阅便于档案的利用,另外,建立统一的房产产籍档案管理系统提高了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将统计的产籍信息用科学的手段加以分析,得出的结果可以为房地产开发以及城市的科学合理的规划提供重要依据,档案的应用是一切档案管理的落脚点,而这正是提高档案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建立网络化的档案信息管理平台,与外网进行对接,能够实现信息的共享,可以就相关的信息提供网上查询、下载等服务,对相关的业务流程以及收费标准进行公布,便于信息的透明公开。另外,有关部门可以就有关业务进行网上办理,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为广大人民提供了便利。

3.3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人是生产关系中最活跃的要素,提高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的水平要做到以人为本,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现在的档案管理体制中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是因为档案管理工作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首先要把档案管理工作提高到管理的高度,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采取措施吸引人才,重点做好对有关信息的分析和把握,能为科学的决策提供依据。档案管理人员要转变观念,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积极学习新的观念和技术,尝试新方法,以满足新形势下对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工作的新要求。

3.4创新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

创新是事物发展的不竭动力,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工作的改善也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首先是观念的转变,大家对档案管理工作应该有一个全新的、深刻的认识,树立服务意识,转变职能;创新档案管理的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此外,对管理体制的创新也是不容忽视的,要对阻碍管理水平提高的工作环节、管理技术加以改善,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是一项重要的社会管理工作,是很多其他管理工作的基础,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建设会促进很多其他工作的顺利展开,因此,应重视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工作,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要采取措施予以解决,以便为其他相关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洪波.浅析房地产产权档案管理[J].档案时空.2010,06(07):127-128.

[2]袁增春.城市房屋拆迁与产权产籍档案管理初探[J].管理观察.2012,35(11):24-25.

安全管理计划方案范文6

1 国外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和理论基础

发达国家的安全生产管理实践经验证明,通过体系化管理,实施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风险识别、控制和管理,实现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设备无故障,逐步达到人、机、环境的和谐统一,最终是可以实现本质安全的。

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发展较早,伴随着工业进步,其安全生产管理理论也有了飞跃式发展。从法默的安全事故频发倾向理论、海恩里希的因果连锁理论、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轨迹交叉理论、系统安全理论的发展过程来看,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和理论从最初的宿命思想到可控思想,从单独因素到系统因素,从单一关注伤亡到将健康与安全统一考虑,这都是不断进步的表现。从最初的事故学理论到后来的风险控制论,再到现在的安全哲学理论、安全逻辑科学、安全法学理论、安全信息理论、安全行为科学理论、安全心理学、安全经济理论、安全工程理论、安全仿生理论、安全文化理论、事故灾变理论等,其他学科的理论不断与安全生产管理理念相结合,对现代安全及健康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法默的事故频发倾向理论认为,少数工人由于自身原因,具有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内在倾向,是所谓的事故频发倾向者和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这种理论目前不被大多数人认可。

海恩里希的因果连锁理论认为:安全事故的发生会经历多个环节,环环相扣,任何一个中间环节起到预防作用,就能避免事故;只有重视消除轻微事故,才能防止轻伤和重伤事故,否则大事故的发生只是时间问题。

1961年,吉布森提出事故是一种不正常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意外释放的各种能量是造成伤害的直接原因,因此,应该通过控制能量及能量载体来预防伤害事故。

作为一种事故致因理论,轨迹交叉理论强调人的因素与物的因素在事故致因中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按照该理论,可以通过避免人与物的运动轨迹交叉,即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同时同地出现,来预防事故发生。

系统安全理论是人们为解决复杂系统的安全性问题而开发研究出来的安全理论和方法体系,其强调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即在设计系统时就用安全工程方法进行风险管控,系统安全工作包括危险源识别、系统安全分析、危险性评价及危险控制等一系列内容。

安全行为管理是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一种企业行为安全管理方法,后迅速在欧美及日本等现代工业化国家兴起;由于其成功地为许多知名企业(如杜邦)实现卓越的安全绩效,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可并采纳。安全行为管理以心理学和行为学为理论基础,主要采用“行为前因-行为-行为后果”的行为模型,通过创造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改变人的不安全行为和鼓励人的安全行为,从而减少由于人的行为而引起的事故,进而实现事故预防和安全生产目标。

2 国内外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建设情况

比较

基于上述理论,西方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左右就形成了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体系。典型的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体系是我们熟知的健康(Health)、安全(Safety)、环境(Environment)管理体系(以下简称HSE管理体系),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职业健康安全评价标准体系OHSAS 18001。众所周知,西方国家的HSE管理体系在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中起到积极作用,尤其是在石油化工领域的效果十分明显。HSE管理体系强调以领导承诺为核心,以无事故、无害于员工健康、无损于环境为目标,包括核心和条件部分、循环链部分、辅助方法和工具部分三大要素;体系实施过程主要包括建立的准备、初始风险评价、策划和设计、文件编制、执行和实施等。

为提升我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布《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该《规范》包括13个要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化建设。HSE管理体系与《规范》的比较见表1。

表1 HSE管理体系与《规范》的比较

从我国相关企业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结果来看,普遍存在重体系、轻日后管理,重机构审核、轻自我提升,重原汁原味、轻联系实际等问题,导致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体系与安全管理能力不匹配。此外,有学者认为,现行的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体系过多地强调管理的标准化,而忽视现场操作的标准化。

不可否认,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能力的提升起到e极作用。然而,众多国外企业发现,在实施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后,虽然企业的重大安全事故比例明显下降,但企业的一般事故却没有得到明显控制。为此,国外企业结合其安全生产管理实际,在标准化的基础上推行安全行为观察管理方法,使企业安全绩效得到明显提升。业界一致认为,安全行为观察方法不仅丰富了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体系,而且是基层队站开展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建设及促进安全团队文化落地的重要工具。

3 基于安全行为观察的集装箱码头企业

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方案

随着信息技术在集装箱码头企业的应用普及,部分码头企业开始尝试利用信息技术来固化和提升安全生产管理,但国内绝大多数码头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系统仅实现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文档(法律、法规、制度、应急预案、组织架构、安全目标、安委会会议、安全投入等)电子化、安全检查表等管理功能,针对班组安全的信息化应用却鲜有案例。为此,本文提出基于安全行为观察的集装箱码头企业360安全体系建设方案,利用信息化手段集成企业管理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操作标准化,实现现场安全状态评估和预警体系与标准化融合,形成自下而上的安全生产管理优化模式。

为实现集装箱码头企业全员、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的行为管理,可将生产要素抽象分类为5个一级要素和162个二级要素,其中,一级要素主要包括人(即各工种)、设备和工属具、设施(即码头、库房、办公楼、道路等)、环境(即天气、船舶、水域等)、管理(即教育、会议、资金、制度等)。集装箱码头企业的生产作业流程可拆分为11个一级工作场景(包括靠泊、系解缆、集港、装船、拆打加固、揭舱盖、船前准备、辅助生产、提箱、离泊、卸船等),在将工作场景与生产要素交叉后,按照安全行为观察的方法对员工的反应和站位、个人防护装备、工具和设施、程序和标准、人体工程学、现场环境和秩序等标准进行图文采集,从而实现对指定场景员工安全行为标准的数字化处理。此举是推行集装箱码头企业全员安全行为观察和团队安全文化的基础,也是安全职责清单具体化的重要手段。集装箱码头企业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行为观察示意如图1所示。

对照安全行为观察标准,员工可以通过手机终端反馈观察结果(反馈结果包括现场行为实时照片和定性评价),安全管理人员可以定期分析安全行为结果,并通过系统发送达标行为统计和安全行为标准图文资料,从而对行为不安全人员进行培训,并要求相关责任人确认。同时,系统还具备安全行为随手拍功能,以启发员工发现自身工作中的安全隐患。

此外, 360安全体系对物(设备设施)的不安全状态和安全管理标准也进行了图文标准定义,并设定相应的排查周期,从而实现安全主体责任层层预警和监控功能及安全预警指数的计算功能,具体安全预警指数界面如图3所示。

收集到员工安全行为数据后,便可以随时应用安全行为观察方法开展安全行为管理。360安全体系所遵循的安全行为观察步骤如图4所示,系统针对每一步骤都有相应的功能实现。

图4 360安全体系安全行为观察步骤在社会化大生产过程中,安全问题伴随着社会生产而产生,只要有生产,就会有安全问题,生产企业就会面临保障劳动者健康和安全的要求。每10万人死亡率是国际上评价工作场所安全状况的最主要指标。先进工业化国家每10万人死亡率普遍较低,目前平均值为4左右,其中:英国最低,在1以下,为0.60;澳大利亚次之,由1992年的7.00下降到2011年的1.93;德国居第三位,自1990年的5.10下降到2008年的1.87;美国由1992年的5.30下降到2011年的3.30;日本2010年为1.61。经同口径测算,目前我国每10万人死亡率明显高于先进工业化国家的平均值。由此可见,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上还有很大差距,如何将国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应用到国内企业安全生产管控工作中是我国企业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在比较国内外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建设情况的基础上,以天津五洲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为例,提出适用于集装箱码头企业的360安全体系建设方案。

1 国外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和理论基础

发达国家的安全生产管理实践经验证明,通过体系化管理,实施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风险识别、控制和管理,实现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设备无故障,逐步达到人、机、环境的和谐统一,最终是可以实现本质安全的。

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发展较早,伴随着工业进步,其安全生产管理理论也有了飞跃式发展。从法默的安全事故频发倾向理论、海恩里希的因果连锁理论、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轨迹交叉理论、系统安全理论的发展过程来看,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和理论从最初的宿命思想到可控思想,从单独因素到系统因素,从单一关注伤亡到将健康与安全统一考虑,这都是不断进步的表现。从最初的事故学理论到后来的风险控制论,再到现在的安全哲学理论、安全逻辑科学、安全法学理论、安全信息理论、安全行为科学理论、安全心理学、安全经济理论、安全工程理论、安全仿生理论、安全文化理论、事故灾变理论等,其他学科的理论不断与安全生产管理理念相结合,对现代安全及健康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法默的事故频发倾向理论认为,少数工人由于自身原因,具有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内在倾向,是所谓的事故频发倾向者和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这种理论目前不被大多数人认可。

海恩里希的因果连锁理论认为:安全事故的发生会经历多个环节,环环相扣,任何一个中间环节起到预防作用,就能避免事故;只有重视消除轻微事故,才能防止轻伤和重伤事故,否则大事故的发生只是时间问题。

1961年,吉布森提出事故是一种不正常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意外释放的各种能量是造成伤害的直接原因,因此,应该通过控制能量及能量载体来预防伤害事故。

作为一种事故致因理论,轨迹交叉理论强调人的因素与物的因素在事故致因中占有同又匾的地位。按照该理论,可以通过避免人与物的运动轨迹交叉,即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同时同地出现,来预防事故发生。

系统安全理论是人们为解决复杂系统的安全性问题而开发研究出来的安全理论和方法体系,其强调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即在设计系统时就用安全工程方法进行风险管控,系统安全工作包括危险源识别、系统安全分析、危险性评价及危险控制等一系列内容。

安全行为管理是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一种企业行为安全管理方法,后迅速在欧美及日本等现代工业化国家兴起;由于其成功地为许多知名企业(如杜邦)实现卓越的安全绩效,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可并采纳。安全行为管理以心理学和行为学为理论基础,主要采用“行为前因-行为-行为后果”的行为模型,通过创造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改变人的不安全行为和鼓励人的安全行为,从而减少由于人的行为而引起的事故,进而实现事故预防和安全生产目标。

2 内外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建设情况

比较

基于上述理论,西方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左右就形成了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体系。典型的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体系是我们熟知的健康(Health)、安全(Safety)、环境(Environment)管理体系(以下简称HSE管理体系),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职业健康安全评价标准体系OHSAS 18001。众所周知,西方国家的HSE管理体系在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中起到积极作用,尤其是在石油化工领域的效果十分明显。HSE管理体系强调以领导承诺为核心,以无事故、无害于员工健康、无损于环境为目标,包括核心和条件部分、循环链部分、辅助方法和工具部分三大要素;体系实施过程主要包括建立的准备、初始风险评价、策划和设计、文件编制、执行和实施等。

为提升我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布《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该《规范》包括13个要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化建设。HSE管理体系与《规范》的比较见表1。

从我国相关企业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结果来看,普遍存在重体系、轻日后管理,重机构审核、轻自我提升,重原汁原味、轻联系实际等问题,导致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体系与安全管理能力不匹配。此外,有学者认为,现行的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体系过多地强调管理的标准化,而忽视现场操作的标准化。

不可否认,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能力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然而,众多国外企业发现,在实施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后,虽然企业的重大安全事故比例明显下降,但企业的一般事故却没有得到明显控制。为此,国外企业结合其安全生产管理实际,在标准化的基础上推行安全行为观察管理方法,使企业安全绩效得到明显提升。业界一致认为,安全行为观察方法不仅丰富了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体系,而且是基层队站开展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建设及促进安全团队文化落地的重要工具。

3 基于安全行为观察的集装箱码头企业

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方案

随着信息技术在集装箱码头企业的应用普及,部分码头企业开始尝试利用信息技术来固化和提升安全生产管理,但国内绝大多数码头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系统仅实现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文档(法律、法规、制度、应急预案、组织架构、安全目标、安委会会议、安全投入等)电子化、安全检查表等管理功能,针对班组安全的信息化应用却鲜有案例。为此,本文提出基于安全行为观察的集装箱码头企业360安全体系建设方案,利用信息化手段集成企业管理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操作标准化,实现现场安全状态评估和预警体系与标准化融合,形成自下而上的安全生产管理优化模式。

为实现集装箱码头企业全员、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的行为管理,可将生产要素抽象分类为5个一级要素和162个二级要素,其中,一级要素主要包括人(即各工种)、设备和工属具、设施(即码头、库房、办公楼、道路等)、环境(即天气、船舶、水域等)、管理(即教育、会议、资金、制度等)。集装箱码头企业的生产作业流程可拆分为11个一级工作场景(包括靠泊、系解缆、集港、装船、拆打加固、揭舱盖、船前准备、辅助生产、提箱、离泊、卸船等),在将工作场景与生产要素交叉后,按照安全行为观察的方法对员工的反应和站位、个人防护装备、工具和设施、程序和标准、人体工程学、现场环境和秩序等标准进行图文采集,从而实现对指定场景员工安全行为标准的数字化处理。此举是推行集装箱码头企业全员安全行为观察和团队安全文化的基础,也是安全职责清单具体化的重要手段。集装箱码头企业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行为观察示意如图1所示。

对照安全行为观察标准,员工可以通过手机终端反馈观察结果(反馈结果包括现场行为实时照片和定性评价),安全管理人员可以定期分析安全行为结果,并通过系统发送达标行为统计和安全行为标准图文资料,从而对行为不安全人员进行培训,并要求相关责任人确认。同时,系统还具备安全行为随手拍功能,以启发员工发现自身工作中的安全隐患。

此外, 360安全体系对物(设备设施)的不安全状态和安全管理标准也进行了图文标准定义,并设定相应的排查周期,从而实现安全主体责任层层预警和监控功能及安全预警指数的计算功能(见图2),具体安全预警指数界面如图3所示。

收集到员工安全行为数据后,便可以随时应用安全行为观察方法开展安全行为管理。360安全体系所遵循的安全行为观察步骤如图4所示,系统针对每一步骤都有相应的功能实现。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结合行业典型安全事故,在360安全体系中定义重点安全行为治理的4个领域,分别是人机配合、高空坠物、流机作业、机械维修,从而使安全管理人员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行为管理。360安全体系提供一键式安全行为排查功能,例如,在针对岸桥高空坠物的安全行为管理中,系统对岸桥容易产生高空坠物的部位进行安全标准化信息(包括易坠落物的标准状态图片、排查周期等)采集。360安全体系定期向指定员工发送排查任务,以便其实施现场排查,反馈排查结果。360安全体系手机端安全排查界面如图5所示。

360安全体系分为以下三大模块:(1)手机端,是隐患群防群治和隐患数据采集的工具;(2)个人计算机端,是各部门落实自身主体责任的工具,同时也是安全管理人员实施监管的工具;(3)系统后台,是企业级隐患评估和安全管理的工具。

360安全w系后台有10个有助于安全行为改进的度量指标,称之为“十率”,即检查标准覆盖率、自查隐患率、逾期整改率、较大隐患控制率、标准排查超期率、隐患标准重复率、学习人员覆盖率、标准学习覆盖率、考试人员覆盖率和考试标准覆盖率。“十率”的作用在于:实现集装箱码头企业隐患不排查、系统能觉察,排查不上报、系统能知道,上报不整改、系统有记载,整改不及时、系统有警示的安全生产管理功能。

4 结束语

经过半年的试运行, 360安全体系成效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展现和贯彻集装箱码头企业安全承诺,落实有感领导,全面关注安全;提供上下沟通、双向讨论的途径,增强码头企业安全文化氛围;有助于了解码头企业的整体不安全行为及趋势,识别现有安全管理体系中的薄弱环节, 为进一步改善码头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提供目标和方向。

(编辑:曹莉琼 收稿日期:2016-11-14)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结合行业典型安全事故,在360安全体系中定义重点安全行为治理的4个领域,分别是人机配合、高空坠物、流机作业、机械维修,从而使安全管理人员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行为管理。360安全体系提供一键式安全行为排查功能,例如,在针对岸桥高空坠物的安全行为管理中,系统对岸桥容易产生高空坠物的部位进行安全标准化信息(包括易坠落物的标准状态图片、排查周期等)采集。360安全体系定期向指定员工发送排查任务,以便其实施现场排查,反馈排查结果。360安全体系手机端安全排查界面如图5所示。

360安全体系分为以下三大模块:(1)手机端,是隐患群防群治和隐患数据采集的工具;(2)个人计算机端,是各部门落实自身主体责任的工具,同时也是安全管理人员实施监管的工具;(3)系统后台,是企业级隐患评估和安全管理的工具。

360安全体系后台有10个有助于安全行为改进的度量指标,称之为“十率”,即检查标准覆盖率、自查隐患率、逾期整改率、较大隐患控制率、标准排查超期率、隐患标准重复率、学习人员覆盖率、标准学习覆盖率、考试人员覆盖率和考试标准覆盖率。“十率”的作用在于:实现集装箱码头企业隐患不排查、系统能觉察,排查不上报、系统能知道,上报不整改、系统有记载,整改不及时、系统有警示的安全生产管理功能。

4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