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物理的教学理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物理的教学理念范文1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以人为本;提升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4-070-1
一、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能激活学生学习的动力。实践证明,如果学生对学习对象兴趣浓厚,其学习效率将会得到有效提高,同时在兴趣中学习,还能有效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其将学习当作一种愉快的享受,从而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情的需要,不断地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利用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物理知识来源于人类生活及工农业生产,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及生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结合实际,有意识地创设合理的情境,提出与教学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例如在学习《压力的作用效果》时,让学生将铅笔的笔尖和笔尾分别顶在自己的拇指和中指指尖保持静止,问:铅笔在水平方向受力平衡吗?两手的感觉有何不同?为什么不同呢?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学生必然会产生兴趣,听课的兴致更高,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
2.利用物理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里所指的实验既包括教材中所安排的学生分组实验,也包括教师演示实验和一些趣味小实验。例如,在八年级上学期“引言”部分,教师可以使用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进行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如纸锅烧水、瓶吞鸡蛋、硬币浮在水面上、覆杯实验等。有些能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现象尽量让学生练习解释,有些暂时还不能解释则着重观察现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今后学习留下深刻印象。在教学过程中有机结合教材内容,巧妙安排一些现象明显且富有趣味的物理实验,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二、调动学生参与,提高自学能力
一堂好课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我们要鼓励、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挖掘自己的潜能,获得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给提高课堂效率奠定基础。
1.把握时机,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我们在教学中应不断引导学生对所要研究的物理现象进行多方位观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通过讨论探究进行分析、推理,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的实践、思维活动过程,达到解决问题、学好物理知识的目的。例如: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探究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等,在这种观察和实验的讨论探究、诱发思维的长期教学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到了物理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2.提供平台,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新课程倡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欲望,促使学生在课堂上做到:(1)积极思考;(2)勇于发言;(3)大胆质疑;(4)积极创新。当学生在强立探究中出现一些困难,或独立思考不能完成时,教师就要抓住时机,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同学之间展开讨论。合作学习一般以小组为单位,各小组成员之间通过相互交流探讨或实验共同完成学习目标。教师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平台,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同时要想方设法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敢于发表自己强特见解的勇气,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品尝自主参与物理学习的乐趣,分享合作学习的快乐,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加强学法指导,启发创新思维
“授人以鱼,不若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变“学会”为“会学”,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观念的一种根本转变。教学的根本任务并非单纯地让学生学会某些知识,还要使其学会学习的方法和思考的方法。
1.指导学生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并把这一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1)合理渗透。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学法因素,把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过程中。(2)相机点拨。教师要有强烈的学法指导意识,结合教学,抓住最佳契机,画龙点睛地点拨学习方法。(3)及时总结。教师在传播知识,锻练技能时,要根据教学实际,及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总结,使其逐步系统完善,并找出规律性的东西。(4)迁移训练。帮助学生进行学法的理性反思,强化并进行迁移运用,在训练中内化并掌握学法。
初中物理的教学理念范文2
一、通过演示实验,引出概念
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讲解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时,应选择典型的、能突出本质现象的演示实验,使学生获得深刻的印象,并在头脑中形成一个能转化为明确概念的清晰观念,从而认识到物理概念的客观性和必要性。例如,教学“电阻”的概念时,我利用图1所示的电路进行演示实验,按下列顺序——在MN间接入一段普通导线,观察安培表的示数,可以看到电流有某一数值;在M、N间换接一段同样长度,同时粗细锰铜线,可以看到安培表示的示数减小了,在M、N间再换接一段同样长度、同样粗细的镍铬线,可以看到安培表的示数又随之变化,从而引出“导体的电阻”这样初步概念,指出:导体一方面具有导电的能力,另一方面又有阻碍电流通过的作用,这种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性质称为导体的电阻。要向学生指出:导体的电阻是导体的一种属性,将在讲“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时再作进一步阐述。
在上述演示实验引出电阻初步概念的基础上,提出:“怎样量度一个导体的电阻值呢?”可以在导体两端加上相同的电压,观察通过导体的电流的阻碍是怎样变化的,这样就可以找到这个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强弱(大小)。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设计出为此目的而设计的实验线路——“伏安法测定电阻”的实验线路,如图2所示(由于学生尚未学习过滑动变阻器,为了直观,可以采用改变蓄电池个数的方法来改变电路两端的电压,因为电池的内电阻很小,当电路中通过的电流很小时,可以认为蓄电池的路端电压是不变的。为此,演示对应选择电阻值较大的锰铜线和镍铬线做实验;安培表应采用安级的,演示时只需要读出具体的电流值)。进而分别选用两种不同的导体(例如一种用锰铜线,另一种用镍铬线)进行实验,分别测出几组U值和I值对应的实验数据。然后通过分析、概括和比较,就会发现:对同一个金属导体来说,它两端的电压值U跟通过它的电流值I的比值是一个定的值,但对不同的金属导体来说,比值 是不同的。
= = =……=R1
= = =……=R2
可见比值反映了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在相同的电压下 值越大,电流越小,说明这个比值反映的是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强弱,称为导体的电阻。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进行科学抽象,用R代表导体的电阻,抽象出电阻的定义公式:
R= = =
应该指出,R= R= 是电阻的定义公式,也是量度公式。一些物理概念用“比值”的方式下定义时,其定义公式仅表示量度方法,而不是表示物理间的函数关系。讲清这个问题,对学生正确理解物理概念能起着良好的作用,从而使学生弄明白:是I与U成正比,还是 标志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强弱,还应使学生搞清楚,电阻虽用比值来 量度,但它的大小跟导体两端的电压U和通过的电流I无关。而是由它的本身物理条件所决定(讲“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时再具体阐述)。这样学生就不会错误地认为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中通过的电流成反比;更不会由R= 错误地认为U=0时,R也等于0,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还应该简要地阐明导体为什么会有电阻,使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概念,获得比较系统的知识。
学生弄清了电阻的定义公式,电阻的单位就很容易理解了——电阻的国际单位是欧姆,它是从电阻的定义公式R = 来规定的,即当U=1伏特,I=1安培时,规定R=1欧姆,也就是1欧姆= 。
上述的整个教学过程既扎扎实实地抓基础知识的教学,又使学生透彻理解电阻这一概念是怎样在实验和分析的基础上被抽象概括出来的。这样,概念的形成过程就使学生进行科学思维的过程。教学实践使我们体会到,教学中有计划地遵循物理概念形成的这种科学思维过程来组织教学,就会使学生在形成概念中,反复经历思考活动的训练,并逐步学会抽象概念的思维方法,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引导思考,理解概念
一切物理概念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客观事实的基础上的。物理教学的主要特征是实验,通过实验演示,可以使学生对实验的物体从具体的感性认识过渡到抽象的理性认识,获得直观的清晰印象,加深对演示实验物体概念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正确引导学生对物理概念形成的规律、本质、内涵和外延的思考,从而理解概念,提高能力。
初中物理的教学理念范文3
关键词:合作学习理念;物理学习;物理现象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的合作能力被再一次明确地强调,引起广泛的关注。为了培养出物理综合素养较高的人才,教师要注重合作学习这种新型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在这个背景下,研究合作学习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学的诸多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1.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物理学习
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永远都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新课讲授者、演示实验的规范者和课堂课后作业的布置安排者。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很难起到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效果,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很难充分发挥出来。如果合作学习能够被有效引入初中物理教学课堂,就能显著改变这种死板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来。
2.能利用物理专业性术语描述物理现象,强化巩固物理知识
物理学是一门逻辑缜密、严谨的学科,如果想要描述物理现象或者其他的物理知识、规律等,需要运用大量的物理术语。而合作学习就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将教师新授课中的新定义、新术语等灵活运用的机会。比如,在进行“浮力”一节的讲解时,在合作学习中,如要描述物理现象,进行必要的讨论和交流,就需要不可避免地运用到“上浮”“下沉”“漂浮”“悬浮”等新课术语,提升这些术语的实际运用频率,大大增加了学生对于这些术语的理解程度,帮助学生摆脱只靠死记硬背术语的困境。
3.切实帮助初中物理后进生
虽然班级授课的教学机制能够在大范围内快速实现学生技能和知识的提升,但是其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和缺陷。比如,教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都是以学习能力在中等水平左右的学生的接受能力为标准进行教学进度的安排以及教材精讲的取舍,这就容易造成对后进生的忽视。而合作学习引入初中物理教学之后,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感意识被充分激发出来,而且互帮互助也成为合作学习中的常态。
二、提升初中物理教学中合作学习质量的具体策略
1.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任何教学关系的主体都是学生,任何的教学活动都需要紧紧围绕学生这个主体展开。但是,教师也不应该仅仅做一个旁观者,教师应该既充当新知识的授课者,还要充当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对物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组织安排各教学活动,并且对于教学活动中学生提出的疑难进行解答,并且起到调节和监督的作用,总而言之,教师在师生关系和教学活动中应该起到主导作用。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敢于放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并且在合作学习中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保持和谐的同学关系,营造平等民主的氛围,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实现物理知识和技能的共同提升。
2.在备课中体现合作化原则
教师在进行新授课的备课时,要注重体现合作化原则。在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时,教师要对班级内部学生的心理个性特点进行合理分析,争取能够在备课中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多多听取学生的意见,争取能共同进行合作计划的制订。同时,通过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来引入新课,并且保证其能够方便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比如,在进行“液化和汽化”一课教学时,就可以描述这样一个现象:在冬天,戴眼镜的同学,一进教室,眼镜上就会蒙上一层“雾”,引导学生讨论这一现象,进而引入汽化和液化的相关知识。
3.注重初中物理教学合作学习的开放性
在初中物理教学合作学习的实践中,教师要争取为学生创造一个相对开放的合作空间,保证合作探究的开放性,为学生的合作交流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比如,在进行“物体的运动”一节教学时,可以先从社会热点“卫星升空”谈起。
4.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采用合作学习的模式虽然是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但仍不可忽视教师的作用。为了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效果,就必须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例如,在讲解“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在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操作前,教师一定要先讲解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一些错误的操作行为,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操作错误的现象。在学生完成实验操作以后也要及时向教师反馈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感悟,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5.采用合理的分组方法
合作学习一般都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因此在采用合作学习模式前要先分组。因为学生的能力以及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水平有很大不同。教师在进行分组时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充分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的新型教学策略,能够实现班级授课和小组学习之间的有机结合,变革了传统物理课堂教学的任务结构和权威结构,能有效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友好合作、民主和谐关系的建立和优化,并且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开展更为有效的积极互动,强化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综合物理素养的提升。
初中物理的教学理念范文4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 概念教学 理性思考
概念是指以最简洁的语言概括事物的本质属性。生物学概念是反映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本质属性,是对生物的结构、生理乃至一切生命现象、原理及规律的阐述。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的基础,也是初中学生物教学的重点、难点。搞好生物学概念教学是中学生物教学成功的关键。新版《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50个重要概念,要求关注重要概念的学习。笔者在认真学习《标准》的基础上,对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重视凸显重要概念传递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一、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生物学概念的原因
1.前生物学概念影响。前生物学概念是指学生在学习生物学以前已经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生物学概念。由于现在的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生产、生活实际的机会太少了,生活空间有限,缺乏对复杂生物学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又没有正确的指导,使他们对生物学形成片面的、不准确的,甚至是错误的概念。例如八年级上册中的生活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鸟类”,有很多学生潜意识中已经把它认为是会飞翔的动物,这样的错误概念对我们今后学习会产生很大影响,是学生接受正确概念的障碍。
2.日常概念和生物学概念易混淆:日常概念是我们生活中对一些生物学现象习惯性的概括和称呼,这些概念是不科学的、错误的。例如鲸鱼、娃娃鱼、墨斗鱼等都认为是鱼,这些日常概念对我们生物学概念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3. 抽象概念本身的影响:有的概念比较抽象,有的概念比较具体,具体的概念容易掌握,抽象的概念不容易掌握。如染色体、基因、细胞、光合作用等概念,抽象不容易掌握。
4. 感性认识欠缺的影响: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对事物的本质认识会存在一定的难度。如扦插、嫁接、胚、胚乳、种皮和果皮等概念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
5.旧知识的影响:部分概念间有递进的关系,最基本的概念不清楚,必然会影响其他概念。如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三个概念,如果种群不清楚就会影响群落、生态系统,只有掌握了种群、群落才能更好的理解生态系统这个概念。
二、初中生物学重要概念的教学意义
1.可以强化学生学习基础。当学生把教学内容与自己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意义学习就发生了。所以,学生的认知结构、学习基础对他的后续学习很重要。50个重要概念的提出,要求学生平均每周掌握1―2个,免除了学生对大量孤立事实和知识的学习、记忆和耗时,切实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负担,使学生在教师重要概念教学设计下有时间加强对重要概念的深入理解,获得扎实的初中生物学科知识,为将来学习高中的生物核心概念打下良好的基础。
2.有助于学生知识迁移。由于生物学重要概念处于学科中心,对学生学习生物学和相关科学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学好生物学重要概念,有利于巧妙地运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学得更加灵活、主动、有成就感。如学生了解了植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这两个重要概念的内涵后,对布拖的土豆为什么特别好吃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等问题必然能做出正确的思考。这样既使学生在做题中深化了对相关重要概念的理解,又切实体会到能活学活用、学习知识的乐趣和意义,从而又更加愿意去学习、去探究、去关注生命科学、去完善自身,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衔接学生初高中生物知识。凸显50个重要概念的教学夯实了学生学习基础,学生掌握了较低层次的规则,获得了较强的生物知识迁移能力,有利于重新组合成较高层次的规则,即利于初高中生物知识的衔接,使高中生物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许多。如学生在初中时对呼吸作用的重要概念记忆清晰,在学习高中生物学“细胞呼吸”这一核心概念,可以直接深入到分子水平。
4.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50个重要概念有助于学生把理论知识运用到现实社会、生产、生活中,去积极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与社会生活密切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质量。如学生掌握了呼吸作用的重要概念后,会知道:萝卜放入盐水中浸泡会变软,如何去让摘下的水果、蔬菜保鲜;如何去让粮食合理贮存;如何降低夜间蔬菜、水果的呼吸作用以增产增效……能正确解释身边发生的生物学现象,表现出学生较高的生物科学素养、具备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做好重要概念教学的一些方法
初中物理的教学理念范文5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探究式教学 新课程理念
有关调查显示:人的内心都有一种发现与探究的欲望,人们试图通过观察生活中或者实验中的现象来总结其中的科学道理,再利用这个道理来解释说明类似的生活中的现象,学习物理正需要这种探究精神,有科学家说过获得科学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除了要习得别人的东西外,还要自主进行探究,自主发现知识,利用知识解决问题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最大意义所在。
一、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是指:让学生亲身感受物理科学结论的形成过程;掌握探究科学的有效途径,培养学生如何解决问题;形成积极合作的精神理念与良好的沟通机制;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促进他们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责任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研究科学的思维。
二、如何有效开展探究物理教学
1.创设探究情境。可以运用故事、生活实例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了解自己周围的世界有较高的需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许多经验,但是对背后的道理并不知晓,即处于“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境地。依据学生的心理状态,顺着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初二物理引言的教学中,我创设了如下情境:首先通过开教室的门,引入这门不是普通的门,它是物理学的力学之门,我们将从这里走进物理知识的王国,去探求物理知识的奥秘。紧接着引入奥运会上中国健儿拼搏夺冠的情景,分析其中的物理知识,如射击――三点一线与光学有关,举重、游泳等与力学有关等。
2.重视实验探究。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物理教学中无论怎么重视实验都不为过。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习惯于向学生灌输知识,希望他们能在考试中取胜,对于学生的实验能力培养并不重视,部分老师喜欢在黑板上讲解实验,然后让学生记忆实验要领以应付考试。新课改强调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需要在科学探究中逐步形成,只凭老师的讲解是无法得到的。比如,学生在探索密度概念时,需要利用天平等实验工具,多次测出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然后分析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假如学生没有严谨的科学作风,没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就不能认真地测量,就无法分析出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得不到正确的结论。老师在学生探究活动中,要加强督促与指导,杜绝抄袭他人数据或者臆造实验数据的现象,否则,就无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开放思维空间。探究式学习是通过发现问题,研究探索,从而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关注的不仅仅是问题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探索的过程,关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途径。因此,实施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给予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如,研究“怎样利用磁场获得电流”时,我们启发和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学生提出:感应电流的有无与磁场强弱有关,与磁场方向有关,与电路是否闭合有关,与闭合电路在磁场中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有关,与闭合电路在磁场中的面积大小有关,与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有关……在判断猜想正确与否的方法上,学生采用做实验、读课本、查资料、问老师等多种方法。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可见,具有开放性的教育环境是保证探究式学习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有了这种环境,才能造就勇于探索、富于创造性的新型人才。
4.开展合作探究。物理实验时分组实验,每组学生合作实验,他们根据提示去动手动脑共同探讨,实验得出结论后与其他小组学生共同分享。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只是做自己的,有错误时没人及时在旁边提醒 ,那么他们就会走入误区,这样就会影响实验的进程,更会影响实验的结果,因此共同合作是必不可少的。每组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结论,如有不同时让学生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或结论。学生往往对自己亲身经历的事物印象深刻,对于拿来主义也只知拿来而不知如何去用。因此课堂上的合作实验,让学生以后在遇到同样的问题时能回想起实验的每一步骤。
5.进行科学评价。科学地评价物理探究活动,建立多元化的评价制度,从多个角度去审视、评价学生,有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是激励学生学习与改进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具体而言,多元化的评价制度应是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前提下,从评价内容与方式两个方面实现其评价的多元化。
总之,在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中,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抛弃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思想,大力开展探究式教学。在探究式教学时,要把握初中生的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合理地利用他们特有的心理特征,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努力提高物理探究式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的教学理念范文6
课堂教学要在钻研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的基础上,并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对教材内容加以周密组织,最终用清晰,准确和富于启发性的语言表达出来,以便于学生感知和理解.因此,教师的课堂语言组织能力,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质量,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语言技能得到提高呢?
第一,语言应该成为教师的教育技能在课堂教学中的现实反应.我们知道,教师课堂语言是学科知识在教师大脑中经过处理内化后在课堂活动中有意识的流露.作为教师,不仅要完全消化吸收学科知识,而且还要通过自己大脑积极地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即怎样通过语言将教师心中的学科知识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清晰地表达出来?不同的教师表达的方式不一样,表达的效果不一样,学生理解的程度就会不一样.
第二,要准确无误、口齿清晰地传递信息.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是师生之间最直接有效的交流方式.条理清晰,生动有趣,思维敏捷,学生愿听、爱听、并期盼去听.笔者听过这样的一节课,课题的内容是《摩擦力》,教师在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实验得出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时是这样总结的,“通过小组探究,我们知道: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影响了摩擦力的大小”.学生刚学,听上去没有发现问题.但这样的表达无助于学生巩固“控制变量法”这种探究问题方法;且教师思维的混乱,会让学生这样认为: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既然影响了摩擦力的大小,那么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都是摩擦力,那静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自然也跟这两个因素有关了.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准确无误,思维要清晰,表达方法要生动有趣,如果我们的教师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再适当的注意语速、语调和语量,我们还担心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参与率不高、效果不佳吗?
第三,要以激励性的语言启发学生学习.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将自己的整个身心完全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来.记得刚参加工作时,对于课堂语言组织不重视,效果不好.笔者总是以这样的语言来提出问题“这个问题,你来回答”或者是“某某某,你来告诉我,并联电路中电流有什么特点?”.从来就没有考虑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后来经常听听其他老师的课,特别是一些名校老师的课,才发现,我们的课堂语言原来是如此的丰富,提问技巧是如此之多.对于有些问题的提出,我们若是这样的话,可能要好一点,比如说:“你来告诉同学们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是什么?”或者这样提问,“这一段时间里,我们班的某某某同学,学习一直很认真,请你思考一下,并联电路中的电流有什么特点?”.
2课堂导入技能
导入技能是指教师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带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所采用的多种技巧和方法.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要想上好每一节课,良好的、引人入胜的导入技能就显得特别重要了.这就像戏剧当中的序幕、优美乐曲中的引子,如果设计良好,可以引领观众很快地进入情节当中,让人陶醉一样.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导入引人入胜呢?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以旧知识来拓展新知识的导入.这种方法比较普及,简单易用,大部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当中都用过.我们只需要通过回顾旧知识,将以前学习过的内容,通过在学生大脑中的回放,然后经过教师的引导,找到与新知识相联系的一个支点,就能很快地将旧知识和即将要学习的新知识相联系起来,从而很快地将学生带入到新知识的学习当中来.这种方法的使用,可以结合提问、复习、分析作业和做习题的方法进行.
第二、用引起悬念性的问题导入.物理课堂教学其实就是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和得出结论的过程.整个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的活动,也是教师和学生提出问题,学生通过活动来回答问题的过程.而提出带有悬念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整堂课的活动中紧紧围绕这一问题进行探究,并最终得出问题的答案.这种方法好就好在运用了学生不服输和要一探究竟的心理.
第三、通过奇妙的实验现象导入.引起学习兴趣的方法就是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让现有现象与学生的固有知识形成激烈冲突,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产生这样的疑问:这是为什么呢?这不可能啊?比如在学习流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时,笔者是这样导入的:事先准备一只电吹风、一个漏斗和一只乒乓球,将漏斗口朝下,将乒乓球放在漏斗口下方,松手后问同学们,“乒乓球为什么掉下来”,学生不假思索地齐声回答,“受到重力的作用”.“对的”,笔者及时地肯定了他们的答案.随后进一步提问,如果老师用电吹风从上往下给乒乓球吹风呢?学生依然说,还是向下掉啊?当同学们看到实验现象后,那种诧异的表情,瞬间的鸦雀无声,令人难忘.
3反馈教学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