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应急物流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应急物流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 胃肠道肿瘤;高血压;冠心病
胃肠道肿瘤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几年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其致死率非常高。其治疗的原则是采用手术切除肿瘤,术后配合化疗的综合疗法。化疗强调是全身性治疗,因此其在肿瘤的治疗中与局部治疗相比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临床研究证实肿瘤细胞存在多重耐药的性能,肿瘤细胞的这种天然属性会导致化疗效果受到影响[1]。笔者在大量的临床研究中发现胃肠道肿瘤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在化疗前进行了院前用药则会导致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增强。本文将通过对化疗患者院前用药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进行探讨,旨在为肿瘤化疗用药提供参考,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于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45例胃肠道肿瘤合并相关疾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8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的年龄为38-84岁,平均年龄为(55.5±4.5)岁,其中合并高血压患者22例,合并冠心病患者18例,合并冠心病及糖尿病患者5例。患者化疗前接受药物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4例,没接受药物治疗的高血压患者8例;化疗前接受药物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0例,化疗没接受药物治疗的冠心病患者8例;化疗前接受药物治疗的高血压及冠心病患者2例,没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3例。根据患者化疗前是否接受药物治疗将患者分为院前治疗组及未治疗组,其中治疗组患者26例,未治疗组患者1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及性别上不具有差异性(P>0.05)。
1.2 方法
1.2.1 实验仪器及试剂 美国Olympus公司生产的荧光相差显微镜进行观察,自动酶标仪是由上海精密仪器厂生产,恒温水浴箱由江苏仪器设备厂生产;微量振荡器由伟业精密仪器厂生产;低速离心机由浙江精科仪器厂提供;96孔细胞培养板由美国生物公司提供。甲基偶氮剂由上海伟业试剂公司提供,小牛血清购自于长春试剂有限公司,二甲亚砜购自于浙江试剂厂,RPMI-1640由美国生物药品公司提供,抗癌药物:MMC(丝裂霉素)、HCPT(羟基喜树碱)、5-FU(5-氟脲嘧啶)均由日本协会生物株式会提供[2]。
1.2.2 方法 患者均行胃肠根治手术将肿瘤切除,取肿瘤边缘处1.5x1.5x1.5cm的位置将肿瘤组织切除,并将其放入含有青霉素及链霉素的双抗液中,并通过修剪将肿瘤周围非肿瘤组织及坏死的组织进行清除,同时采用200目的虑筛将剪碎组织过滤并制成单体细胞悬液,将上清液过滤离心后用浓度为10%的牛血清液对其进行清洗,同时将细胞浓度进行调整,并将肿瘤细胞种植在无菌的培养板上,每孔的浓度为200ul[3]。样品备份以后,对其进行药物试验,实验中设空白对照组(不加入肿瘤细胞,加入10%RPMI液200ul于培养板第一排的平行孔中,用于排除试剂对试验造成的干扰);同时设置阴性对照组(将不加入抗癌药物的样品液取200ul放在培养板第二排的平行孔中,用于作为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对照),分别将5-FU、MMC以及HCPT等抗癌药物分别各放置在3个孔中,每个孔体积为20ul。加药完毕后将培养板放置在37°C的细胞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培养时间设置为68小时,培养完毕后将样品取出离心并弃置上清液。往每孔中加入样液200ul,同时加入5mg/ml的MTT20ul,完毕后继续进行培养,4小时后取出离心弃置上清液,同时往每孔中添加200ul的DMSO,将样品进行微量震荡后,将其置于波长为578nm的自动酶标仪上进行读数测定,并计算肿瘤的抑制率。肿瘤抑制率大于70%时则可判断机体对化疗药物敏感,抑制率在50%-70%时为中度敏感,小于50%时为不敏感。敏感率的计算是根敏感的患者例数与该组总患者例数进行对比得出[4]。
1.3 统计学分析 本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差异性采用卡方X2表示,P
2 结果
胃肠道合并高血压或冠心病的患者化疗前用药对化疗药物敏感度存在一定的影响,患者院前接受心血管药物治疗与院前没有接受药物治疗两组间的对比具有差异性(P
3 讨论
近年随着人们生活节奏急促及工作压力的增大,胃肠道肿瘤患者的人数逐年增加,且其病死率非常高。在以往的治疗中通常是采用手术根治及化疗药物联合治疗。化疗作为肿瘤患者围手术期重要的辅佐手段,能有效清除患者体内大部分残余的肿瘤细胞,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命周期[5]。但目前化疗的效果尚没让人满意,尽管化疗能杀死大部分癌症细胞,但是对于多重耐药性的癌细胞则难以杀死,残余的癌细胞能够继续进行复制转移,从而导致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肿瘤的多重耐药性是临床上导致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胃部及大肠肿瘤属于高表达性的肿瘤之一,因此其具有高表达性,从而增加治疗的难度。相关研究证实,影响肿瘤化疗效果的因素较多,除了肿瘤的位置、病理学组织及肿瘤临床分期外,还与肿瘤抗药性能有密切的关系。同时院前对胃肠患者合并症进行用药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抗癌细胞的耐药性能[6]。
本研究将对胃肠道肿瘤合并高血压及冠心病的患者采用MTT法进行临床药敏试验,分别对胃肠道细胞采用5-FU、MMC、HCPT以及CDDP等几种抗癌药物进行药敏测试,根据不同个体筛选出对化疗药物最敏感的药物进行最优化的治疗。本文选取45例胃肠道合并高血压或冠心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化疗前是否使用心血管药物将患者进行分组。其中没进行用药的患者大部分来自于农村,患者由于诊断不明确或对合并疾病缺乏认识而在院前没进行用药;治疗组患者由于院前诊断明确,均接受过不同时间的心血管药物治疗。通过研究分析表明,胃肠道合并高血压或冠心病的肿瘤患者院前接受心血管药物治疗的患者较院前没有接受心血管药物治疗的患者对抗癌药物的敏感性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随机临床上对肿瘤发生机理研究的深入,目前有不少关于癌细胞多重耐药性的相关研究,对肿瘤耐药性逆转的研究也成为临床上研究焦点。目前临床上已经证实地高辛、异搏定等化学抑制剂能有效对肿瘤的耐药性进行逆转,从而增加肿瘤对药物的敏感性。本文从心血管药物如钙离子拮抗剂的方向对胃肠道肿瘤耐药性能进行探讨,旨在为临床上肿瘤多重耐药性的研究提供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意见。但本研究中的病例收集还是比较少,研究还有待进行一步的深入。随着化疗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导致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越来越低,通过对相关化学抑制剂对肿瘤耐药性能的逆转作用的研究能够为肿瘤患者化疗用药提供指导性的意见,从而提高肿瘤患者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参考文献
[1] 魏寿江,王崇树,赵国刚,蒲元义,侯华芳,何德才.胃肠道肿瘤合并疾病的治疗用药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4,25(3).
[2] 韩俊毅,卢爱国,翟晓波.中晚期结直肠癌体外丝裂霉素联合5-氟尿嘧啶抗肿瘤药敏相关因素分析[J].肿瘤,2009,29(5):369.
[3] 魏文青,赵满仓,刘晶,焦娟,张艳,付瑶,安平.应用MTT法进行体外抗肿瘤药敏试验影响因素研究[J].华北国防医药,2008,20(5):98-99.
[4] Bollag W,Holdener EE.Retinoids in cancer prevention and therapy[J].ANNALS OF ONCOLOGY,1992,12(5):325.
应急物流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PSS;免疫抑制剂;流行性出血热
Application of PSS Combined with Immunosuppressive Agents in Patients with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and Drug Safety
ZHANG Lun-yu
(Depar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Qianjiang Central Hospital,Qianjiang 433100,Hubei,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SS combined with immunosuppressive agents in patients with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and drug safety.Methods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ceived.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intradermal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immunoglobulin test result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and compared.Resul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normal rate of skin test was 14.00%,the experimental group for the 36.00%.IgG content of control group patients for(1361.8±42.4)mg%,the experimental group(1009.9±50.3)mg%,control group IgA content in blood of the patients was(224.6±60.7)mg%,the experimental group(180.6±20.5)mg%.Control group IgM content in blood of the patients was(171.8±22.4)mg%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139.9±22.3)mg%.By analysis,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PSS;Immunosuppressive agents;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流行性出血崾茄侵薰家常见流行性疾病,现我国发病率仍很高[1-2]。出血热的症状主要为发热、出血及器官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且极易造成后遗症,影响患者日后的生存质量[3-4]。该疾病发病急、愈后差,寻求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出血热的主要发病机制为DIC以及自身免疫损伤[5-6]。故能有效延长凝血时间的PSS与免疫抑制剂联合应用,有望提高该疾病的治疗效果。现即为研究PSS配合免疫抑制剂在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药物安全性。选取2014年8月1日~2016年8月1日来院患者进行研究。结果显著,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8月1日~2016年8月1日在我院治疗的流行性出血热患者100例。其中男55例,女45例。患者年龄19~60岁,平均年龄(46.35±5.45)岁。纳入标准:①未应用过影响血凝相的药物;②没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排除标准为:①年龄大于60岁者;②不愿配合实验者。将该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其自身情况,经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①对照组:该组患者接受常规出血热对症治疗药物以及糖皮质激素类:可的松等免疫抑制剂的治疗。②实验组:该组患者在接受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还接受PSS治疗。治疗方法:静脉滴注,1 次/d,300 ng/次,连续应用3 d。
1.3判定标准 将两组患者双链酶(SK-SD)皮内实验结果及免疫球蛋白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比。
1.4统计学检验 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实验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以及t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皮肤实验情况 对照组患者皮肤实验正常率为14.0%,实验组为36.0%。经分析,具统计学意义(χ2=12.91,P
2.2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测定情况 对照组患者血中IgG含量为(1361.8±42.4)mg%,实验组为(1009.9±50.3)mg%。对照组患者血中IgA含量为(224.6±60.7)mg%,实验组为(180.6±20.5)mg%。对照组患者血中IgM含量为(171.8±22.4)mg%,实验组为(139.9±22.3)mg%。经分析,均具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流行性出血热是发展中国家常见疾病,且在我国时常发生。该疾病的主要临床特征为出血、发热以及多器官衰竭等,其中以肾衰竭为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且由于该疾病易造成器官的永久性损伤,故其极易给患者造成多种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愈后的生活质量。流行性出血热属于自然疫源性传染性疾病,传染源主要为鼠。根据老鼠种类以及地区内鼠的种类的分布情况,该疾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家鼠型出血热发病高峰为2~5月;野鼠型出血热发病高峰为11~次年1月[7-8]。出血热具有多种传播途径,分别为:虫媒传播、消化道传播以及呼吸道传播等[9-10]。该疾病起病急,且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进一步寻求更加有效的治疗药物及手段至关重要。
研究表明,流行性出血热发病过程中,DIC与免疫反应发挥重要的作用,造成全身性出血及肾损伤。PSS是从褐藻中提取后人工处理的多糖硫酸酯,其能在不影响血小板的情况下起到有效的抗凝作用。从而有效缓解出血热中的DIC,改善出血情况。免疫抑制剂则能有效抑制患者异常的免疫反应,从而降低免疫细胞及相应的免疫因子对机体的自身免疫损伤。DIC与免疫抑制剂结合应用,能有效缓解患者出血、发热及相应的器官损伤。
现为研究PSS配合免疫抑制剂在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药物安全性,特选取10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免疫抑制剂联合应用PSS能有效降低血中免疫球蛋白含量,同时改善皮内实验,延长凝血时间。该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赵庆龙,史玉婷,邓立权,等.2005~2014年吉林省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征分析[J].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15,13(4):201-203.
[2]李青华,王利亚,李亚楠,等.2008~2012年中国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分析[J].军事医学,2013,37(12):895-897.
[3]董俊,杨丽敏,高亚维,等.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患者干扰素的应用对病程的影响[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1,15(3):270-271.
[4]俞苏蒙,叶晓波,邢云卿,等.健康青年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J].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12,39(3):170-172.
[5]肖岩,刘光远,吴可亚,等.2010年~2014年营口市流行性出血热监测分析及防控[J].医学与哲学,2016,37(6):49-51,60.
[6]孟言浦,颜朝阳,冉贞卫,等.三峡库区生态变化流行性出血热对人群健康影的调查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8):1176-1178.
[7]沈利民.出血热抗体联合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检测诊断流行性出血热[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19):2767-2768.
[8]李静,李娜.血栓弹力图评估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发热早期凝血功能的应用[J].预防医学,2016,28(11):1133-1135.
应急物流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电力行业;应急物流;配送探究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近几年来,自然灾害不断,我们要做好面对突如其来灾害的准备,做好灾后的防护措施和应急工作,以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可怕后果。其中,电力行业在遭受自然灾害后,所承受的损失和影响是不可估计的,而且其受到影响后对社会造成损失更加难以估计。社会经济以及人们生活安定,都会受到电力行业的影响。这种突发事件,突出了电力行业要做到稳定供电的必要性。以上都表明,关于新建电力行业应急物流配送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本文将针对以下几点做出具体论述。
一、应急物流内涵以及特点
1 应急物流的内涵
应急物流是指面对突发状况的时候,对人员、资金、物资需要做好紧急保障的特殊物流活动。应急物流出现在现代经济环境下,在突况的应急需求下逐渐形成。由于应急物流本身的特殊性,导致应急物流和普通的盈利物流之间存在差异。应急物流主要作用于处理应急管理中的物资保障,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并且尽力挽回更多人的生命财产,它本质是现代化物流的产物,具有区别于其他物流的自身独特性。
2 应急物流的特点
2.1 应急物流针对需求,分为随机性和不确定性
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决定应急物流的不确定性。因为突发状况的发生地点、事件、持续长短、影响范围以及强度大小等因素具有不确定性,导致应急物流在配送的时候也难以实现确认。
2.2 时间的紧迫性
突发事件本身具有紧迫性的特征,这就要求应急物流发挥其应急特性,在规定的时效内,用最快的速度、最安全的方式保证应急物流进行科学有效的运达。
2.3 不均衡性
应急物流具有突发性质,这点决定了应急物流流向、流量的显著变化将跟随突发事件的实际发展而变化,应急物流需要做出迅速调整,保证流量、流向的稳定性,以避免空间和时间上产生库存积压或者供给断档。
2.4 弱经济性
应急物流隶属社会服务的范围内,大多受公共财产支持。所关注的焦点是社会效益,强调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够快速行动,将应急物资快速送达。而普通的物流,则将重点放在经济收益上。
二、根据电力企业现有特点,建设较为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
应急物流在我国还属于新事物,货物商品从供应地发往接收地的运送过程被称为物流。物流的整体流程包括:运输、装卸、储存、包装、配送、流通加工以及信息处理等。物流从经济学上讲,它属于生产范围内,是企业创造的第三利润资源。所以,虽然电力没有实体,却与普通物流一样存在着从电力发、配、输、售的全部过程,同时也符合低成本、高效率运营的物流准则。配送是指以送货的形式实现资源的最终配置,从而产生经济效益的过程。根据用户的订货需求,在物流节点或者是其他配送中心进行货物配备,以最贴近客户需求的方式送达。而应急配送,意思就是要保证在短时间内获取效益,确保时间最大化以及灾害造成的损失最小化,而进行的特殊物流活动。电力企业体系的特点,要求电力行业物流配送活动,要以零配件和原材料等物资的管理、配送确保生产能够顺利进行为基础。所以,要加大电力企业对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就要将物流配送作为着手点,完善电力系统的应急配送措施。
三、电力行业应急物流配送的特征和难点
电力系统是发电、变电、输电、配电以及用电等各环节连成统一体的电能使用和生产的系统,它针对突发事件的应对特征如下:
1 各环节协调应急需求
电力系统是多环节共同运作的统一体,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会影响整个电力系统,严重的话可能会导致电力系统进入瘫痪状态。因为电力系统出现故障,除了可能受电力系统内部违规操作事件之外,还可能是受自然灾害破坏或者人为破坏的影响。所以,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后,电力应急物流调查的时候,要对电力系统进行综合考量,剖析需求点,调度和维护应急物资。
2 电力应急物资具有需求量大和种类多的特点
电力系统中,与各环节运作相关电力物资具有种类多的特点,范围包括从最开始的发电环节一直到最后的用电环节,其中包含的大多是设备和零部件,是不能被替换的。此外,严重的电力突发事件会加大电力故障的影响面积和受灾范围,同时加大对电力应急物资的需求。因此,电力应急物资具有需求量大的特点。
3 电力行业应具有很强的时间约束性
与一般的应急不同,电力的突发状况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和人身安全,一旦发生大面积的电力故障,造成的直接或者间接的损失不可估量。因此,电力系统建设具有很强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这就要求电力系统在进行物流配送的时候,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并且在时间内完成,如果超出时间范围,就会产生严重的次生危害,比如说救援物资在进行输送的途中受到阻碍、重要工程不能施工等。
四、强化电力应急物流配送的措施
应急配送作为新事物正在逐渐融入当今社会,但很多企业还没意识到应急配送的重要性,这就要求电力行业联合相关供应商或者关联企业做好切实防护,建设常用联系通道或者应急保护系统,以及层级化、多元化、立体化的配送运输保障方案。可以说,普通物流体系和应急物流体系在总体规划和结构方面没有很大的差异,只不过比普通的物流配送体系更容易发突发状况,所以,在建设电力企业和多部门间的应急配送关联机制极为重要。而要建立电力企业的应急机制,首先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建立健全的信息系统
电力行业中的应急物流配送机制实行储存、配送、分拣一体化,将物联网高科技作为提高配送智能化的高效手段,结合物资需求进行物资配送,将网络物资仓储归口、需求归口、配送归口、信息归口等信息整合一体化,实现日常调度、资源整合、分析决策、实时监控等功能,并将WMS和应急系统的无缝衔接,把兄弟单位的供货商信息、物资信息、合作部门信息等全部整合到系统平台中。用来加强信息共享的特性,实现物资配送最优化,使调配更加井然有序,提高应急效率,能够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物资管理的“实时化”、“无人化”和“智慧化”。以此来做到物资配送的统一性以及信息流、物资流、价值流的集约化管理,确保企业电力生产能够顺利进行。
1.1 应急物流中指挥为中心、预案为主线。物流系统要完善对物流预案的管理,提供相应的应急物流资源,应急物流以“备、防、治、应”等作为行动指南和基础信息,运用知识结构做出参考案例。
1.2 应急物理的具体功能包括:应物物资的征用、采集、仓储、包装、加工、分装、装卸、搬运、配送、分拨、回收、预报警报、应急反应、信息、联动指挥、动态监测、事件统计、空间信息以及决策管理等。
1.3 应急物流的信息资源包括:指挥中心、通讯设施、集成视频、呼叫中心、视频会议等接口。对信息资源进行行之有效的统一调配,保证原有的信息和资源合并到应急系统中,设立信息平台,将各部门的应急资源统一整合,实现上文所说的数据共享与互联。
1.4 应急物流的信息技术包括:开发互联网技术,促进互联网事业发展,完善物流配送的安全、节能、高校一体化。
2 提高对供应商的管理措施
供应商是电力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我们要建立与供应商之间的管理体系的联系,来达到物料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使供应商根据系统提示做到按时送货,应用按照订单进行生产和按时供应的方法,使两者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进行采购的一方,可以把供应商物流包含的运输和库存管理等这些问题交给供应商去做,从而减少双方在进行交易运营时期的风险,同时节约双方的生产经营成本。
3 规范应急转化机制
应急物流大量信息和工作都在紧急状况进行状态转换结合,这是确保信息有效传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由于应急任务的不同,需要的信息内容将会有所差别,好在信息系统的运行和展开的模式是类似的。所以我们要完善信息转换机制,确保信息提取的秩序。
4 决策必须做到科学合理
物流信息的提供仅仅是信息保障的一种功能,信息系统必须要更多的参与到信息的决策工作中去,在切实了解和分析物流运作的数据和信息之后,构建优化模块,对运输过程进行正确的调度。
5 辅助决策功能
应急物流要建立各种不同模型,已备发生突发事件时候择优选择和决策。应急物流模型是由灾情监察的预报、信息采集和分析、仓储管理、运输管理、配送管理、决策支持等系统构成的综合数据库。
结语
综上所述,应急物流能够为突发事件提供有力而强大的物资支持,电力物流的配送要求电力行业完善现有的物流配送机制,提高面临突发事件的解决效率,以此来尽最大程度挽回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
参考文献
[1]汤世强,吕运福.我国现代物流配送发展研究[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3(02).
[2]蒋昊,李亚,邱新力.物流配送在电子商务模式下的运作[J].物流科技,2003,31(06).
应急物流的重要性范文4
摘要:本文系统研究了应急物流保障的概念、分类与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建立一支保障有力的应急物流保障力量,搞好应急物资的合理储备,发展先进的应急物流保障装备,确保应急物流保障的信息顺畅,提高应急物流保障人员的综合素质,完善应急物流保障的措施。
关键词:应急;物流;保障;分类;问题;措施
一、 应急物流的概念及分类
所谓应急物流,就是指以提供突发性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种物流活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SARS和禽流感这样的公共卫生事件,还是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灾害,都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急需大量的应急物资,而应急物流保障的重要性也进一步显现出来,应急物流与普通物流一样,由流体、载体、流量、流程、流速等要素构成,具有空间效用和时间效用。但应急物流又与普通物流不同,普通物流既强调物流的效率,又强调物流的效益;而应急物流在许多情况下是通过物流效率的实现来完成其物流效益的实现,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会变为纯消费行为,只考虑物流效率的实现。应急物流可以简单地分为军事应急物流和非军事应急物流两种。非军事应急物流还可以细分为灾害应急物流和疫情应急物流;灾害应急物流又可分为自然灾害应急物流和人为灾害应急物流。应急物流的“应急”二字本身带有一定的军事色彩,但应急物流并不等同于军事物流。军事物流的指令性比较强,尤其在战争爆发的时候,始终把军事利益放在首位。而应急物流系统则应该以社会利益为牵引,服务的对象是受灾地区的人民,这两者的目标、服务对象是不同的。应急物流一般具有突发性、弱经济性、不确定性和非常规性等特点。
二、当前应急物流保障面临的问题
(一)保障体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各地(市)虽然都建立有相应的物流应急机构,但现行体制不尽合理。如交通管理机构只对本地(市)交通道路、运输专业人员和运输机具的数量质量等情况有个大概了解和掌握,但没有对辖区所属专业人员、器材物资、运输机具进行区分配置和组建交通运输保障力量,更没有明确战时任务和实施战时保障计划,导致了应急保障能力不强。
(二)指挥体系不完善
应急物流保障,往往同时涉及部队与地方,这种军民共同参与的保障力量,在组织指挥上存在者很多问题。当前,部队不仅内部没有建立绝对权威的组织指挥机构,而且外部也没有建立军地联合的指挥体系,造成了应急物流交通运输的联系渠道不畅,多头指挥,各自为战,责任不明。特别是公路应急输送和空运应急输送的组织指挥,没有明确指挥部门的职能,军交部门又无法独自唱主角,因而,极易造成军令不畅,政令不通,严重制约应急物流的效率和效果。
(三)运载工具不先进
受经济发展状况制约,无论军队还是地方,当前的主要运输方式仍然是陆上运输。而应急物流的应急特性,要求时间必须最短,运距必须最近。然而,由于通常情况下物流成本按照海运、铁运、汽运、空运的顺序递增,受客观条件限制,长期以来,国内大部分地区形成了以铁路和公路为主进行物资输送的局面。即便是在应急条件下,受经济条件制约,某些地区甚至也只能采取公路输送的方式组织物流运作。这种物流运载的区域间不平衡性,给某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应急物流交通运输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交通道路欠发达
虽然近年来我国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不容忽视的是:一些地区,尤其是在某些山区、边区、老区,“出门靠腿、运输靠背”的落后局面仍然存在,在这样经济落后的地区,一旦出现应急、突发事件,组织应急物流交通运输保障无疑将会需要高昂的成本支出。
三、应急物流体系建立的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应急物流指挥体系
应急物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更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有专门的专业知识作支撑来进行指挥控制,否则,将不利于发挥应急物流的效率和效益。因此,在处置社会突发公共事件中,应当从制度安排的高度,建立和完善应急物流专家辅助决策机制,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即构建一套科学的决策流程和指挥机制,使得各级行政领导在应急物流决策活动中,能够充分吸纳物流专家的意见,在必要的时候由应急物流专家统一指挥、各部门分工协作。
应当看到,不同类型的物流,由于没有统一的指挥调度,在流向、流程、流量等方面,均不同程度地存在杂乱无序的现象。 如在汶川地震的物资捐助工作中,一些捐助的物资缺乏统一的调运渠道,存在着各自为战的问题,加之震区各个收容点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很难做到供需的匹配。因此,应着眼官方和民间一体、军队和地方一体,兼顾供给和需求,对应急物流实施一体化的指挥调度,统筹安排各个渠道的各种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使应急物流发挥最大的效益。
(二)应急物流配送体系的建立
纵观历年来我国应急物资的发放情况,都是通过政府工作人员、救灾部队分发给群众的,效率低,分发面窄,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政府有必要通过以下几点来建立高效、发达的应急物流配送体系:
一是政府可通过应急物流指挥中心,结合实际情况,整合现有社会资源,联合配送行业内信誉高、价格合理的物流企业进行协同式配送;而且可以通过大型物流企业已建立起来的供应链、连锁网络组织应急物品投放市场。
二是政府应大力推进国内电子商务业的发展,着重优化电子商务系统的应急物流配送网络,加强应急物流指挥中心与电子商务业的联系,减少物流环节,简化物流过程,提高应急物流配送的快速反应性能。
三是在应对危机时,政府可根据应急工作的需要,通过行政手段和舆论召唤,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应急工作,通过组织地方干部、民兵、部队、公安、志愿者、防疫人员、医务人员等多方力量,以最快的速度将应急物资发放到受灾地区,这样可保证应急物流配送的速度和广度。
(三)搭建多样化的信息平台
近些年来,国家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和骄人的成绩,一般情况下的通信联络非常方便快捷,物流信息管理平台建设也初显成效。但是,汶川大地震后,由于通信设施被毁、断电等原因,震中的汶川县城曾长时间与外界中断联系,包括物资需求在内的一切信息均无法传递。同时,在抗震救灾中,也出现了物流资源、物流过程不能可视可控的问题。
若应急物流指挥单纯依靠电力驱动的、高科技的信息沟通、指挥手段,在极端复杂严酷的条件下,将无法保证通信联络的畅通,也就无法实施有效的指挥控制。而此时,低端的,传统的甚至是原始的通信联络、指挥手段,可能会发挥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汶川地震中,一位徒步逃到都江堰的汶川县城市民,给外界带来了震中的确切信息。
总之,应急物流在我国尚属一个新兴概念,我国应急物流保障体系还很不完善,需要加强对建立应急物流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不断完善应急物流理论。应急物流机制和体系的建立,是要求物流软硬件基础设施、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作为保障的。应积极学习先进国家的经验,尽早建立高效、快速的应急物流体系与现代应急物流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应急物流的重要性范文5
1.1突发性与不确定性
对于突发性重大灾难来说,应急物流是一种具有应急性质的实物流动。并且由于危机发生的地点与时间具有不可预知性,导致应急物流没有任何征兆、突然发生,也就是具有突发性。另外,灾难发生时间的长短、大小、破坏程度等等问题无法确定,就使得相应的应急物流具有不确定性。突发性和不确定性是应急物流最明显的特征。
1.2非常规性与紧迫性
重大灾难发生以后,有关部门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应对灾难,将急需的物资尽快送达灾区。这样,物流的工作流程就会出现简化,一些中间过程就会被合并或省略。省略或简化的流程有别于常规的物流流程,因此具有非常规性。同时,灾难发生以后,有关部门要控制灾情的扩大化,将灾情降到最低限度,相关部门就会启动灾情应急方案,临时成立新的物流机构,通过各种途径筹集各种物资等等,这一切工作都是要在短时间内完成,相应条件下产生的应急物流就表现出了物流操作的紧迫性。
1.3运输工具高效性
应急物流的重要作用使得对其运输工具要求较高,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说,运输工具的效率就是应急物流的效率。重大灾难发生以后,使用的物流运输工具必需具备行动迅速、可靠性高、承载量大、故障率低与适应性能高等特点,并且要实现运输工具的信息化,只有满足了上述条件才能保证应急物流能够及时顺利的到达灾区;如若不然,运输环节的问题会影响到整个物流体系的效率。比如说运输应急物资时,物理运输工具上要安装全球定位系统,将运输的全程进行有效的监控,引导运输工具以最短的路线前往灾区,避免出现走弯路、绕远路的现象的发生。如果在运输过程中,运输工具发生故障,并且在当时的条件下又不能排除故障,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很快安排维修小组进行故障排除。所以,物理过程的信息化会影响到运输效率。
1.4从业人员高素质性
应急物流的运转是物流从业人员执行下的物流运转,人在应急物流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运输从业人员要具有抗风险性、高技术性与超极限性等高素质:抗风险性,在运输过程中可能存在运输线路情况差、天气状况恶劣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将会使运输从业人员面临着极大恐惧感,为应急物资的顺利到达增加困难,因此,运输从业人员要有较高的抗拒风险能力;高技术,灾情发生以后物流运输工具就要时时刻刻工作在运输线路上运输物资,这就使得运输工具很容易出现各种故障,同时运输线路上不可能具备足够的维修点,或者是根本没有维修点,这就要求运输从业人员能够克服困难,具有排除各种故障的能力;超极限性,灾情发生以后的运输是连续不断的,这时的运输人员就要能够以超强的耐力来应对超长工作。
2电子商务下应急物流管理的问题分析
2.1网络体系落后制约应急物流发展
现代物流体系的发展是离不开信息技术发展的,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必将会促进现代物流体系的发展。然而,当下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程度还不足以推进现代电子商务下应急物流体系的发展。我国应急物流信息技术水平低、信息网络不健全,没有一个健全的应急物流供需信息平台,不能及时生产灾区急需的战略物资,不能对应急物流运输工具统一调度等等,也就不能制定相应的策略,最终也就使得电子商务下应急物流的效率大大降低。
2.2电子商务下应急物流制度环境有待完善
当前,电子商务制度的不完善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电子商务下应急物流的发展。这种限制的最大表现形式为制度限制:首先,电子商务应急制度是要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应急制度,然而,我国还处于工业化时代,适应于工业化要求的制度跟电子商务应急制度相冲突,不能很好的促进其发展;其次,电子商务是信息发展的成果,人们对其认识不足,因此,也就难以建立适应时代要求的新电子商务下的应急物流制度。
2.3尚未建立一套系统完善的应急预案
相关部门的应急预案存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应急预案的链接差、交叉方面多、覆盖面不全的缺点。当应急预案启动时就会出现救援物资与救援人员协调性差、调度与指挥失灵、救援混乱与延误工作等等问题。
2.4电子商务应急供应链体系不完备
目前,电子商务应急供应链反应慢,电子商务应急供应链的程序与作业流程比较繁琐,不能将不同物资的供应链进行复式链接管理,多条供应链独立分散运行;在不同情下,不同的电子商务应急供应中心做不到彼此之间的协调合作,导致电子商务下应急物流成本较大。
3电子商务下应急物流管理的改进建议
3.1建立电子商务下应急物流信息控制中心
电子商务下应急物流的管理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一个完善灵活的信息控制中心,这是应急物流的活动中枢,是整个物流活动的指挥部。它的主要工作有以下几点:第一,做好日常救灾物资的管理、预算和协调工作,并做好物资记录,与相关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保证事件突发时物资的正常稳定供应。第二,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紧急调动设备和人员,制订救急方案,收集相关信息,作为整个工作的司令部,充分发挥协调和掌控的作用,优化各种资源配置,使物流达到最高的效率。同时,我们应注意到,由于突发事件的复杂性和正确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性,使得作为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各方面的条件和良好的素质,同时具备应对紧急事件的能力,因此,工作组成员要多样化,既包括政府部门领导,还包括企业领导及工作人员和专家组。
3.2建立电子商务下应急物流管理的良好外部环境
3.2.1完善应急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应急物流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对基础设施建设有极高的要求,重中之重是缩短运输路程。良好的物流基础设施对紧急状况的处理能力较强,尤其在特殊情况时各种优点就可以很好的得以体现。对于应急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首先,应建立水陆空立体运输网络,提供多方位物流途径,在一种方式意外发生中断时,可以及时得到补救。其次,设置专用“绿色通道”并制定应急措施,在灾难发生时,如火灾、洪涝、地震、泥石流等,可以有应急方案备用,提前制定相关应急步骤和原则,比如优先原则,特殊情况要特殊对待。然后,对物流基础设施的常规检查也十分必要,特别是在特殊情况中,环境往往相当恶劣,对运输通道的要求也就十分严格,否则难以完成紧急运输任务,进而影响救援等工作,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最后,充分协调与军方的协作,必要时候使用军用运输专用设备,全面提高应急物流的运输效率。
3.2.2加强电子商务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
第一,应增加仓库的数量,并根据气候等特点因地制宜地对其进行合理布局。第二,加强物资管理。早期物资来源以国家储备为主,国家储备最主要的是粮食储备。第三,一旦大规模的突发事件发生,在政府无法及时满足救灾需要的时候,就要采用合同储备方式,即政府提前与可以提供应急物资的企业签订合同,在灾难发生后,以最快的速度提供大量物资,缓解救援压力,避免因物资紧缺造成的混乱。第四,加强社会捐赠渠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灾难发生时,保证社会各界的捐赠物资能及时到达突发事件发生的地区。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健全电子商务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确保物流环节正常运行。
3.3完善电子商务下应急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
完善电子商务下应急物流管理制度,必须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要对其进行宏观调控,在生产、投入、科学技术等方面进行规范和约束。二是在管理上,对电子商务物流的调节和资源管理、工作中的标准和奖惩情况进做出确规定。三是在操作上,对电子商务下应急物流的信息化和系统化等进行严格的规范。电子商务下应急物流是关系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作,更要标准化、规范化,只有这样,才能在紧急情况下,有条不紊地将物流工作落到实处。
3.4建立健全电子商务下应急物流配送系统
建立健全电子商务下应急物流配送系统有利于协调物流各部门的分工合作,避免在运输途中发生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冲突,力求物流运输效率最高、成本最低。首先,我们应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思想,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根据自然规律,在灾难的多发地区建立固定的物流配送中心和指挥中心,配备专业设备和专业人员,能在突发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及时作出反应,使网络环境下的应急物流专业化、人性化。然后,在十分紧急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军队的作用,通过军用途径来配备物资,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尽一切努力把损失降到最低,把军用和民用物流高度结合,实现军地物流一体化。
应急物流的重要性范文6
不断发生的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秩序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和破坏,每次灾难发生时,都需要大量的应急物资,通过应急物流系统,运送到事发地点,对灾情进行紧急救助。
在突发性很强的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地区,往往平时没有赈灾物资储备,或储备的数量
和种类有限。为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损失最小化,急需对应急物流的内涵、规律、保障机制、实现途径等进行研究,进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应急物流系统。
应急物流从概念的提出至今,虽然时间不长,但因其重大的社会意义,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在不断加大,制定应急物流方案,具体研究应急物流在当今社会中的应用是研究的重点。
二、应急物流的内容、特点及管理要求
应急物流(Emergencylogistics)是指以提供突发性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种物流活动。应急物流具有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和形质效用。应急物流在许多情况下是通过物流效率的实现来实现其物流的效益。它将现代物流与应急管理结合,以适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需要[1-3]。
1.应急物流的特点
(1)非预见性
重特大灾害,涉及面广,破坏力大,突发性强,一般情况下很难预测会出现什么情况。对物流的需求也变得不确定,因此很难事先做好应急物流规划。
(2)需求的急迫性和多样性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时候,短时间之内需要大量的物资,从救灾专用设备、医疗设备、通讯设备到生活用品无所不包;同时,往往还会伴随着运输系统的恶化,如道路被洪水或山体滑坡阻断,除了需要在配齐这些物品,还要将这些物品及时送达,这对物流的配送系统是个严峻的考验。
(3)政府与市场共同的参与性
应急物流来源可以由多种方式提供,主要包括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方式、公益捐助的方式、企业和个人自主采购满足自身需求等方式,与多头供应相对应的是多头储备,各自为政的采购与运输,针对这种分散性,需要对资源进行整合,以备不时之需。因此对于重大灾害处理应遵循政府、企业、个人相结合的特点。
(4)突发性
应急物流是由突发事件引起的,所以它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突然性和不可预知性。应急物流对时效性要求非常高: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流程和最安全的方式来进行应急物流保障。通常使用的一套物流运行机制已经不能满足应急情况下的物流需要,必须要有一套应急的物流机制来组织和实现物流活动。
(5)不确定性
由于人们无法准确地估计突发事件的持续时间、强度大小、影响范围等各种因素,而使应急物流的内容随之变得不确定。例如,2003年上半年对SARS的战斗开始阶段,人们对防护和医疗用品的种类、规格和数量都无法有一个确切的把握,各类防护服的规格和质量要求也是随着人们对疫情的不断了解而确定的。
(6)非常规性
应急物流本着特事特办的原则,许多平时物流的中间环节将被省略。整个物流流程表现得更加紧凑,物流机构更加精干,物流行为表现出很浓的非常规色彩。如在应对SARS和禽流感的战役中,为了保证医疗用品的需求,就需要有一个组织精干、权责集中的机构进行统一组织指挥,以确保物流活动的协调一致和准确及时。
2.应急物流管理的要求
应急物流是在特殊条件下发生的物流活动,应急物流的最根本目的就是实现对突发事件的应急保障,但由于应急物流的突发性、不确定性等特点,决定了应急物流必须着眼于平时的准备,加强应急事件的预警,加强应变机制的演练,才能做到应急物流实施时有条不紊,快速反应。
(1)加强政府在应急物流组织保障工作中的作用
应急物流的组织指挥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职能的发挥,务实、高效的政府部门是应急物流组织指挥成功的关键。
(2)建立应急物流预警机制
在赢得各式各样的应急物流战斗中,应急事件的物流豫警机制就变得非常重要。一个运行良好的预警机制,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应急物流的突发性和盲目性。使应急物流变得“应而不急”,从而提高应急物流的保障效益和效率。
(3)搞好应急物流预案的编制与演习
编制应急物流预案,完善应急机制、体制和法治,可以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性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的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十分重要。
(4)建立健全应急物流的法制机制
从世界范围来看,在应对突发性灾难的时候,国家立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相关法律可以保障特殊时期、特殊地点、特殊人群的秩序和公正;另一方面,相关法律可以规范普通民众和特殊人群在特殊时期、特殊地点的权利与义务,可为与不可为。应急物流中的法律机制实际上是一种强制性的动员机制,也是一种强制性的保障机制。
要成功实施应急物流,除了满足上面要求外,全民动员和“绿色通道”也是不可少的。全民动员是一项人民群众广泛参与,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特定的社会发展目标的群众性活动。“绿色通道”是在重大灾害发生及救灾赈灾时期,在地区间、国家间建立并开通的一条或者多条应急保障专用通道或程序。
为了更好的发展应急物流,也为了今后有效的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流已是当务之急。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及防范的意义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主要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疫情、群体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由于事发突然,发生原因复杂,具有一定的破坏坏性和持续性,因此,一旦事发,将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影响工农业生产和人们正常的生活。
有效的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减少和避免经济损失
有资料表明:美国每1美元预防白喉、破伤风和百日咳可节约29美元的医疗费。乙肝疫苗有效预防乙肝病毒,每年可减少巨额的医药费用。从预防开始,防治结合,禽流感的防控就是很好的例子。
2.减弱或避免政治风险
历史上已多次发生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导致政治动乱甚至内战的情况。宏观政治涉及公共管理机构在国际社会、新闻媒体、公众面前的形象。应利用各种公共关系,明确公共管理机构的立场,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稳定公众信心,团结更多的合作者和支持者。微观政治涉及政策的决策和执行。应成立突发事件应对小组,提出清晰的思路和行动建议,保证信息传递准确及时,物资和人事调动畅通无阻。
3.减少或避免文化损失
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以塑造良好社会精神,这是国家、民族面对突发事件的灵魂和基础。要用知识和科学培养正确的突发事件意识、精神准备、承受能力和操作方法,尽快用科学的文化取代滞后的非科学文化和迷信。一个社会如果公众在信念、意愿、好恶、目的等社会态度方面对突发事件具有科学判断,就会形成一种科学应对突发事件的社会共识,就会自觉行动。
培养良好习惯,如SARS危机以后人们开始注意讲究清洁卫生,实行分餐制,公款吃喝和陋习减少,崇尚大自然,网络视频会议网上购物交易娱乐学习等网络经济生活提升,引发了一场社会风俗革新运动。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流保障机制
为了更好地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发生后能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从政府到地方都要努力做好应急物流管理,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满足应急物流实施的必要条件,使灾情或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使损失降低到最小。
1.技术保障
(1)信息系统
国家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决策指挥系统的信息、技术平台,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收集、处理、分析、等工作,采取分级负责的方式进行实施。
要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建设医疗救治信息网络,实现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救治机构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
(2)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国家建立统一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各省(区、市)、市(地)、县(市)要加快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基层预防保健组织建设,强化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的责任;建立功能完善、反应迅速、运转协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健全覆盖城乡、灵敏高效、快速畅通的疫情信息网络;改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和实验室设备条件;加强疾病控制专业队伍建设,提高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置和实验室检测检验能力。
(3)应急医疗救治体系
按照“中庸之道、地方负责、统筹兼顾、平战结合、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建成包括急救机构、传染病救治机构和化学中毒与核辐射救治基地在内的,符合国情、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反应灵敏、运转协调、持续发展的医疗救治体系。
(4)卫生执法监督体系
国家建立统一的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明确职能,落实责任,规范执法监督行为,加强卫生执法监督队伍建设。对卫生监督人员实行资格准入制度和在岗培训制度,全面提高卫生执法监督的能力和水平。
(5)应急卫生救治队伍
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平战结合、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分级负责、统一管理、协调运转”的原则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队伍,并加强管理和培训。
(6)加强国际合作
国家有计划地开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防治科学研究,包括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实验室并用检测技术、药物治疗、疫苗和应急反应装备、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防治等,尤其是开展新发、罕见传染病快速诊断方法、诊断试剂以及相关的疫苗研究,做到技术上有所储备。同时,开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装备和方法,提高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整体水平。
2.物资、经费保障
(1)物资储备
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物资和生产能力储备。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根据应急处理工作需要调用储备物资。卫生应急储备物资使用后要及时补充。
(2)经费保障
应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经费,按规定落实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专业技术机构的财政补助政策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经费。应根据需要对边远贫困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给予经费支持。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积极通过国际、国内等多渠道筹集资金,用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3.通信与交通保障
各级应急医疗卫生救治队伍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配备通信设备和交通工具,保证正常通信,保证交通通畅。
4.法律保障
国务院有关部门应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加强调查研究,起草和制定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形成科学,完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法律和规章体系。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规定,根据本预案要求,严格履行职责,实行责任制。对履行职责不力,造成工作损失的,要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
5.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利用广播、影视、报刊、因特网、手册等多种形式对社会公众广泛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的普及教育,宣传卫生科普知识,指导群众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对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充分发挥有关社会团体在普及卫生应急知识和卫生科普知识方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