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学心得体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教学心得体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教学心得体会范文1

一、要注重写作材料的积累

作文课在现在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并不十分受欢迎,很多初中生因为作文在语文试卷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才不得不学习。作文课上,有的学生坐在课桌前搜肠刮肚,抓破头皮,却还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总是三言两语就写完了作文。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写作材料不足,因此,要提高写作水平就要注意积累写作材料。

二、添加修饰语

美酒总是要经过长时间的酿造才有独特的芳醇,作文的语言也要经过反复锤炼才会有无穷的魅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使文章内容生动。就像王安石因为“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用得好而使这首诗成为杰作一样。在写作中,我们应该不断锤炼语言。

如下文描写淑女的吃相:她端起碗,拿起筷子,夹了菜放进嘴里,吃起来。这样写只是简单地用几个动词,至于淑女的具体表现写得不够生动。可以修改为:她小心翼翼地端起碗,挑了几缕菜叶,慢慢地送到嘴边,害羞似地张开樱桃小嘴,又迅速地合上,极小幅度地嚼着食物,还不停地用餐巾纸擦拭唇角的余油。通过添加“小心翼翼”“害羞”“极小幅度”“不停”等一些修饰语之后,淑女的吃相就非常生动具体了。

再如,记得有一次大扫除,好多人看着那破烂不堪的抹布,脸皱成了苦瓜,后来在班主任威严的目光扫视下,迫不得已伸出一根手指,挑起抹布在桌子上有一下没一下地轻抹,另一只手则死死地捂着鼻子。“没事儿,我来擦!”刚从外面提水回来的她,放下水桶,一把抓过皱成麻花的抹布桌子……这段描写中有修饰语,有动词,把一个认真负责和其他敷衍了事劳动的学生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三、要重视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能力的培养

作文修改是作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势在必行。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掌握作文修改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先通观全篇,从整体着眼,对主题是否突出,观点是否鲜明,选材是否典型,结构是否合理,层次是否清楚,详略是否得当这几个方面做出总体判断;然后,对字、~、句、标点符号的运用做出推敲,进行修改;最后是对修改过的文章进行润色,以期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另外,教给学生简明、醒目、方便的作文修改符号也是培养学生修改作文能力与习惯的重要一环。

四、以读促写

心理学研究指出,阅读是内化的吸收,是对文本知识理解的过程;写作则是外化的表达,是对语言知识加工输出的过程。学生通过阅读,可以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同时,阅读还能为写作提供范例,提供写作技能模仿运用的直观示范。从这一意义上讲,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则是阅读的发展和提高。当然,反过来讲,写作又可以激发学生产生模仿的心理需要,从而带动阅读、促进阅读。所以说,阅读与写作,两者本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融入写作教学,借此培养学生的迁移与发散意识,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融会贯通”。阅读课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不同话题和体裁文章的写作特点,总结规律,并布置相应的仿写任务。学生在完成相关的阅读任务,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也要关注文本结构。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启发学生的自主思维,强调学生的自我归纳、总结提炼,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写作技巧。这些方法性知识,学生一旦掌握,可以实现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同步提高。读书贵于思,这里讲的“思”其实就是在阅读中的一种思维活动过程。

五、巧设生活化命题,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作文教学就是教师布置作文题,在学生写作前加以指导,有的教师还直接让学生自己想,自己写,这样导致学生对作文的题目理解不清楚,没有写作思路,写起来就难于下笔,最后不得不从参考书上东挪西凑,写到作文本上就算完成任务。这样的作文语文当然不会生动,结构也不会太完整。其实,如果教师下些功夫,学生是完全可以写好作文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启发。教师要多动脑筋,精心挑选适合学生的写作素材,让学生写自己喜欢的事物,指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历运用到作文中。例如,在我的班级里,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笔记本,用来写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物或者对于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字数不限定,题材也不做要求,可以写一个故事片段,也可以写学生喜欢的任何人和事情,唯一的要求就是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对人生、社会、对自然的真实想法。作文来源于生活,教师不要干涉学生的写作思路,在定作文的题目和指导学生作文时,一定要把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这样学生才能有感而发,写出好的作文。

总之,只要教师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学生作文的良好习惯就会迅速形成,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会迈上一个新台阶。

初中教学心得体会范文2

1 培养学生审美体验能力的途径

1、 以音乐为主线,合理组织、整合教材内容

新教材的内容编排是主题式的,如“世代相传的民歌”、“欧洲民间歌舞音乐”等,每个主题为一个单元,划分为音乐人文、欣赏、歌唱、创作活动、音乐常识等几大版块;同时,每学期的单元主题都相互对应承接。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应当以音乐为主线,紧紧围绕本课音乐人文的主题,把听、唱、表演、知识等各版块内容有机地串联起来,使整堂课重点突出,结构清晰,情绪流畅,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音乐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同时,注意各学期教材平行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利用音乐人文的导入、过渡与小结,回顾以前的学习内容,也为新课做好铺垫,并激发进一步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

2、 抓住音乐的基本元素,把音乐的手段综合运用于各个教学版块

虽然教材中每课都分为听、唱、表演、常识、探究等多个版块,但我们在处理版块教学中不能孤立地使用这些音乐手段。例如在欣赏教学中,除了听之外,加入节奏模仿、声势律动或歌唱;在歌唱环节中强调听觉先导、动觉切入;用欣赏浏览的方式引出音乐人文或回顾小结---实践证明,在不同的教学版块中综合运用各种音乐手段,都能明显地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对旋律的记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 用音乐的方式进行师生互动与交流学习

课堂上师生交流的方式有许多种,最多的是语言交流,而教师应当善于利用音乐学科的特殊性,把握适当的机会,使用音乐的语言进行特殊的交流,使学习和互动的效果事半功倍:例如节奏模仿、歌唱接龙,不需要唠唠叨叨的说教与谈话,让学生跟着教师拍击的节奏,进行即兴模仿;教师唱上一句、学生接唱下一句;或者学生相互接龙;这些亲切而随性的方式,能够鼓励和带动学生更积极、大胆地参与到活动中,体验音乐的乐趣与合作的默契。

2 欣赏课的比例逐渐增加

我们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都觉得欣赏课难上。但这次评选中,水平比较高的几堂课,在我看来,反而都是欣赏课。在这里教师的个人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怎样深刻的去挖掘教材,结合学生的特点去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体验、律动音乐。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教师的“耳朵”要灵,通过反复的听赏,把握音乐要素,去激发学生兴趣,关注学生的感受。

3 教师的专业技能普遍比较突出

教师的专业技能是决定课的优劣的重要因素之一。比如音乐教师唱、弹、跳要有拿手绝活。例如《走进新疆》一课中袁丽丽教师优美的琴声,娴熟的舞姿;《影视音乐欣赏》中教师精彩的情节朗诵;《大海啊,故乡》中教师美妙的钢琴伴奏都留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

1、教师能够很好的掌握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把握能力,重点、难点的把握与突破能力,教学环节设计自然流畅的能力。

理解教材是上好课的必要前提,重点、难点的把握与突破是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而教学环节的设计更好比是知识的骨架。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在熟练运用这三种能力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比如聊城市水城中学的音乐教师在讲授《非洲的灵感》这节课时,专门针对非洲的鼓乐进行讲授,准备充分、思路清晰,并在情境中教学,让学生在高昂的情绪中自发地学习,教学效果非常好,可见其对教材的了解非常透彻;聊城的音乐教师在讲授《g大调弦乐小夜曲》这一课时,指导学生运用多种象声词模仿试唱主旋律,轻松地教会学生分辨各段主题旋律,使难点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另外,在这次比赛中各位老师都精心的设计了自己的讲课思路,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经行音乐的学习,很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2、教师必须懂得教法引领学法,为学而教。

在个别教师的课堂中,因为教师没有考虑学生,只是一味的讲解,提出问题请学生回答以后,教师没有总结出正确的答案,学生的困惑还没有得到解决,教师就因为赶时间而匆匆去进行下一个环节的学习。在这样的课堂中,更多的是教师如何设想、如何调控、如何操作。而缺少的是学生如何学习,学生是否得到进步,学生学得是否快乐。这些都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所不可取的方面。

3、教师要注重自己专业知识的系统构建,才能理清课堂的脉络,不致造成学生思维的混乱。

在《青春舞曲》一课中教师以兴趣为动力进行愉快教育,注重审美体验。利用舞蹈、律动、打击乐器伴奏,将抽象枯燥的技能训练形象化、具体化,发挥了通感的作用。这样视听结合、动静结合,将学生全身的每个细胞都融入到音乐之中,把他们从座位上解放出来,蹦蹦跳跳进入音乐的世界,在轻松的氛围中得到审美愉悦。

通过这次活动我也身感自身的不足,在今后的学习中我要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一)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今后只要有这样的机会我一定努力争取参加,通过这些活动确实对自己有所提高,不论是教学方式方法,还是教学观念都会有明显的改进。

(二)努力钻研教材、教参

初中教学心得体会范文3

关键词 有效教学 自我修养 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

有效教学是在新的教学形式下出现了,有效性教学可以使得老师采用各种手段各种方式用最短的时间来取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从而能够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所以加强教学的有效性在当下是非常必要的。特别对于数学这样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更要做到来加强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在未来的学习中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首先要把教材进行有效性的研究

对于老师而言要关注上课的内容是什么,同时要知道教学目标是什么,对于学生要做到充分的了解才行,并不是说上课的内容越多越好,越难越好,而是针对学生各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教学。所以要做好各方面的工作,既要对课标、大纲有一定的研究,还要对课本的内容进行合理的研究把握,对于课堂的效率也要进行相应的提高。教师对教材的研究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对教材进行有效的钻研整合,才能真正的用好手里的数学教科书。

二、教师在有效教学中占有主导的地位

对于每节课的内容及其讲解的结构等都是由老师来进行设计指导的,所以教师本身在课堂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然而教师的自身业务能力在数学的教学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说教师加强自身的素养是非常关键的。教师在了解自身优势的同时,更要认识到自身某些方面的不足,这样教师才能在自身能力上得到不断地完善,才能给学生教学带来更好的效果。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可能忽视课下学习的时间,知识注重课上和课前的教学,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自身不能进行相应的反思和再学习,所以教师在平时也要注重课下的时间,同时还要做到和其他老师进行交流,只有这样在不断的学习交流中才能使得教师的能力水平不断地提高,从而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认清学生在数学有效性教学中是主体

对于数学教学能够有效学生是最最直接的反应,随意教师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相应的教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首先在课堂形式上

对于数学的课堂教学形式而言不能只是单一的进行灌注,教师在数学的教学上可以采取多种形式,除了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外,还可以进行自学提问和分组讨论的形式,这样不但可以加强学生们之间的合作交流,而且还能在讨论中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得全体的学生更好的参与的课堂的教学中去,从而更好的体现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但是新的课堂新式不能使为了热闹而热闹的,要发挥每一种课堂形式的作用价值,不能让课堂教学知识流于一种形式,所以教师在这方面考虑的药全面才行,找到一个合理的课堂形式才是关键。只有具有良好的课堂教学形式才能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课堂教学的内容,同时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领悟课堂内容更深的内涵。

(二)其次注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情况

根据相关数据的调查,我们可以了解到当下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并不是时刻集中的,经过研究表明,学生在课堂的前二十分钟注意力是比较集中的,所以作为教师要注意到学生这一点,在内容的讲解安排上要做到灵活的处理,不需要满堂灌注,要合理充分的利用好时间,对于重点难点有所侧重。对于数学这门逻辑性较强的课程而言,有时候少说一点可能会更好一点,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幽默生动的讲解,这样学生可以更好的接受知识,甚至在必要时做一些小游戏来调节一些课堂的气氛。

(三)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要做好问题的设计

对于数学这门课程来说,有时候会了一道题目的方法,其他的同类型的题目可能会迎刃而解,所以,教师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要注意问题的设计,只有经过精心的设计才能使得学生能够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同时问题的提问要具有引导性,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学习,这样才能使得学生不断地进步。课堂问题的合理设计可以让学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充分的享受大脑高速运转的乐趣,从而在学习中能够不断地树立自信心,更好的提升自身的学习积极性,所以老师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四)课堂教学中要进行分层教学

对于能力不同的学生而言,分层教学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分层教学可以使得每一位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所以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分层教学,在作业的布置上也要进行分层,特别对于数学这门课程而言,有的学生总是善于挑战自我,善于做一些难题,所以教师在作业的布置上要分成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针对课堂上的所有听课学生而言的,而选做题则是对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准备的,这样就可以使得每位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能力,也不至于有什么压力了,使得学生能够在不断的挑战自我中进行学习进步。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加强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心得体会的探讨,认识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做好各方面的总过才行,教师要完善自身的能力,寻求多种形式来进行教学,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也要不断地进行各方面的总结反思,只有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使得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参考文献:

初中教学心得体会范文4

以下是我就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的一些心得: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的信心

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内在动力。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坚持从诱发学生的兴趣入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使之能长久下去。

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1.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

必须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实践中,使学生在情绪上引起共鸣,发现数学奥秘。

2.利用好奇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各种手段诱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产生欲罢不能的激情。

3.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自信心。

当学生取得成功时,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满足、快乐、自豪等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新课伊始,教师能否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有意义的心向,对整节课的教学十分重要。因此我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围绕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以及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课前巧妙设计好自学思考题,并力求做到所设计的问题明确具体、“浅”中见“深”、具有启发性。

例如在引入“过三点”的圆的新课教学中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先在黑板上画出图形,然后提问。

问题:

1.有一个圆镜被打碎,现欲重新配制一个同样大小的圆镜,要不要把所有的碎片都带去?

2.这个实际问题若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分析,同学们认为可转化为什么问题?(让学生探索、讨论。)学生甲:重新画一个与原来相等的圆形镜。学生乙:把玻璃残片补成一个圆。

3.要重新画一个与原来相等的圆,必须知道什么?

这样图文并茂的数学情境能使学生探索的欲望油然而生,促使他们集中精力、开动脑筋,尝试探寻各种积极的解决方法,创造的灵感和顿悟很可能由此产生。

自学讨论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环节,是他们初步的认知过程。学生自学时我要求他们做到“三动”,即动口、动脑、动手,让他们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例如在进行《几何》中垂径定理的教学时,我是这样进行的:

1.让学生动手。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白纸,要求学生自己画一个圆,然后任画一条直径,再作这条直径的垂线。把画好以后的图形剪下来,再把图形沿着所画的直径对折。

2.思考讨论:

(1)圆是一个什么图形?有几条对称轴?

(2)从对折后的图形中你发现有相等的线段和弧吗?把你发现的结果写下来。

(3)画图时,知道什么条件?你得出的结论又是什么?

3.检查学生动手讨论的结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结果回答问题)。

4.让学生总结出垂径定理的内容,教师再作简要的补充强调。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认真讨论,大家学习积极性很高,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很容易地掌握了垂径定理。这样,通过自学让学生感知教学内容,逐步掌握阅读数学课本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初中教学心得体会范文5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方法

一、根据地理学习的特点,多引导学生读图、用图、绘图

地理教学要突出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所以教师应重视对地理图像的运用,通过阅读、合用地理图像和绘制简易地图,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同时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读图: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在教学中训练学生运用地图获取所需的地理信息,便于让学生直观地学习知识,降低难度,让学生更易掌握读图、用图的技能,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用图:引导学生读图不是说顺手拈来,越多越好,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认真考虑怎么使用地图才以能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3、绘图:在教学中让学生绘制简化图,有利于学生对图的记忆和知识点的掌握。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七大洲和四大洋”一节的教学中,考虑到让学生同时记住它们的名称、分布和形状不太容易,而这一内容又是以后学习区域地理的重要基础知识,学生必须牢固掌握的知识点,所以我采用了首先读图了解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然后让学生绘制简单的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图并填图的方法。这样首先通过读图进行观察比较,再通过绘图加强学生理解和记忆,让学生能够比较容易地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及形状。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初中地理新课标提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要在教学中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有效引导和启发很有必要性。

1、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有效地进行启发式教学。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图”一节的教学中,我以复习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学生在回答地图有哪三个基本要素这一问题时,没有出现我预想的正确答案,大概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回答“地图三要素是比例尺、指向标、图例”,这是他们从教材13页地图中得到的答案,这时候如果我简单地作一个纠正的话可能会让学生不解,于是,我让他们自己从教材的文字叙述中获取正确答案,再提问“指向标是属于哪一个要素的内容?”这样既能让学生理解又可加深印象。

在面对这种难度的知识点学习时,一般情况下学生不可能一步到位地得出正确答案,这时,如果老师直接说出正确答案教学效率不一定高,而且长此以往还会让学生逐渐丧失学习兴趣。所以,在面对这种情况时,我采用教师引导,让学生自我纠正、自我评价的办法解决问题。在不断的追问过程中,不仅可以将学生引导到一定高度,而且还拓展了教师思维,提高应急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教材前后内容的联系,让地理知识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设置有效提问。

地理学科的知识点不是零散的、相对独立的关系,这些知识其实都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教师要擅于寻找这种联系,在教学中体现这种联系,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结合乡土地理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学生熟悉的身边事物,一方面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也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

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地势和地形》一节中学习五种地形时,在学生读图后提问:在这五种地形中,哪一种地形是贵州没有的呢?学生经过思考一般都可准确回答贵州没有平原,这时就可以将其余四种地形与实际相联系进一步追问,让学生了解自己生活的贵阳市就是在云贵高原上的一个小盆地内,而贵阳到安顺一带分布着大面积的丘陵,贵州省分布面积最广的地形就是山地,从而让学生掌握这五种地形的特征及差别。

2、在学生回答问题后进行有效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认为对学生回答问题后进行有效评价的必要性不亚于设置课堂有效提问,有效评价让学生对自己所提出答案的正确与否,优点和不足有一个较为的准确认识,对其准确掌握所学地理知识及下一步的学习有很好的提示作用。同时,如果教师擅长从学生的答案中去寻找闪光点进行及时肯定的话,也能很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注意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和集中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既需要发散性思维,又需要集中思维,而更多地表现在二者结合上。

初中教学心得体会范文6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应用,特别是以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及现代科技和信息的应用标志着第三次人类科技革命浪潮的推动,人们的生活步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给现代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要想真正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必须要掌握信息技术。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 信息技术的课程 课堂教学过程 计算机

信息技术教学总目标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使学生将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等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从而形成影响人的一生的品质。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本人获得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直观感知法。虽然在一些小学已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但对学生来说,还是一门新兴的、新颖的课程,因而对计算机更是充满着一种神秘感,很想知道计算机是怎么工作的,主机箱内到底有些什么东西,它们各有什么用途?对此,我常通过现场实物展示来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认识一下什么是硬盘、主板、内存、显卡等,然后再简单地解释其作用。通过直觉的感官认识,学生就会对心中的疑团有所解开,并在脑海里建立起一个对计算机基本结构的模型,这样学生就能对教材中基础知识部分很轻松地掌握了。

(二)对比、类比讲解法。比如在讲Windows基础知识时,经常用到对比教学方法。如讲授资源管理器,可通过观察“我的电脑”窗口来进行对比,比较两者窗口界面的不同,来加强学习的效果。再比如讲“复制”、“移动”文件或文件夹时,运用对比教学法,教学效果不错。

另外,在信息技术知识方面有许多“相似”的知识点,在备课过程中,我注意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善于归纳知识要点。具体说来要注意做到将“相似”的知识点合起来讲,操作方法“相同”的挑一个来讲。例如,在讲解Word中“图文混排”一节时,我将图片、艺术字和文本框的插入方法和格式的设置合在一起来讲,只给同学们讲解并演示了图片的插入和格式的设置方法,而艺术字和文本框的插入与格式设置留给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和小组内的合作学习自己去完成学习目标。虽然一节课我只讲了7分钟左右的时间,由于同学们有了充足的操作和交流时间,却起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三)自由作业法。如在讲Word中“综合应用”这一节时,根据学生对前三节的内容已掌握,所以我在这节课上运用自由作业法,在课上不是纯粹的要求学生按照书本上的详细操作步骤进行,而是让学生在根据自己掌握基本技巧与理论知识前提下,自由发挥。然后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学生在多媒体教学平台上演示给大家看,让全班学生一起进行讲评,比一比谁做得更简捷、更方便,从而使学生能触类旁通,共同学习与提高。

(四)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利用现代教学手段,驾驭课堂教学。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相信“多媒体网络教室”系列软件大家都不陌生,它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教师一边教,学生一边学,然后再加上教师有目的、有意义的指导和分组讨论学习,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这也是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五)互动式合作学习。针对初中学生的个性和本学科的特点,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我在教学中也采用“互动式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它是一种以个人为主体,以小组为单位,以互动、合作为精髓的学习方式,其优势在于:1.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实践过程之中。2.能在充分挖掘学生的个人表现欲望的同时,培养集体荣誉感。3.小组成员间能相互取长补短,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增进友谊的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们的竞争意识。4.形成了有效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课上与课下之间的立体互动,有效地落实了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例如在讲“收发电子邮件”这一课时,我在课下了解到班里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已有电子邮箱,并经常收、发邮件。在备课时,我把本课的知识点做成专题网站,在课上采用“互动式合作学习”,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信息技术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一)在教学中教师做到少讲、精讲;学生做到多练,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学习来达成学习目标。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要由过去的学习控制者、权威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咨询者。这点也是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

(三)学生角色的转变。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由以往的知识接受者向知识传授者的转变。让学生把在操作过程中得到的启发、体会,或是把“无意间”学到的新知识、新方法谈出来,给大家演示与大家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