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格教育的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品格教育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品格教育的重要性

品格教育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品格教育 校园文化 道德

中图分类号:G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c)-0004-01

“道德教育并不是什么新的观念,它和教育本身一样历史悠久。”我国古代就有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一说,可见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从建国以来,道德教育一直是学校的教育内容,受到了学校各方的重视,但反观当今社会,道德问题却层出不穷引人深思。2011年的小悦悦事件让全社会震惊,无独有偶,在1964年美国纽约街头出现的38个人目睹一歹徒追杀一妇人却无一人搭救或报警,这引起了美国社会学者的关注,并推行品格教育来改善此种情境。

Character Education译为品格教育,等同于我们所说的道德教育,美国推动的品格教育复兴改变了美国学校道德教育的面貌,在学校、家庭、社区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改善了学生道德缺失的状况。而这成功的道德教育方式对改善我国高校现在的道德现状,尤其是营造道德本位的校园文化有着借鉴意义。

1 美国复兴品格教育的原因

托马斯・里克纳曾明确指出,美国当时面临的道德危机有十大征兆:包括青少年暴力行为增加、欺骗行为增多、对父母师长或权威人士不尊重的人增多、同学间的残酷行为增加、歧视罪行人数提升、语言恶劣化、工作伦理欠缺、缺乏个人与公民责任、自我损害行为增多、不变是非伦理增多, 从1980年至现在,美国的校园与社会问题日益严重,社会风气日益变坏,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重的,重科技教育忽视道德教育、重个人利益、热衷于追求金钱名利、忽视了品格教育等等,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复兴传统品格教育的需求日益迫切,再加上伦理学复兴思潮的推动,新品格教育受到了人们的认同。

2 营造道德本位的校园文化

道德本位的校园文化顾名思义就是将道德融入到校园文化中的一种学校本位德育推动模式,在社会和社区营造道德文化之下,以学校为中心,把学校建造成为一个伦理或道德的社群,之后逐渐形成学校的共同体意识,继而辐射全社会。营造道德本位的校园文化,在良好的校园文化中,学生可以培养公民责任、理解公民内涵、学习公民德行;其次,教师与行政人员都可以扮演模范与良师益友的角色,班级内采用合作、反省、讨论等方式来解决矛盾与纷争,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也能创造出优质的校园环境,真正的做到把道德作为校园文化的中心。

美国政府大力支持的非营利性组织《品格教育伙伴》强调:当代品格教育的目标就是将品格的发展融入学校整体文化与课程当中,使学生在社会、伦理与学术等方面获得全方位的发展。品格教育的主体还应以学校为主,社会为辅,两者相辅相成,才能获得好的效果。所以,在营造道德本位校园文化的同时,美国的社会和社区也给以相应的支持与辅助,规定了法律,分清了家长、学校、社会三者的责任。这样使得品格教育落到了实处。

3 美国营造道德本位的校园文化的方法

美国品格教育的实践是多样的,不但出台了各种规则与法律来保障其顺利进行,许多非营利性组织也加入其中,对营造校园文化,建立新的道德核心,以美国《伦理与品格促进中心》提供了品格教育全方位的实施方法,称之为6E法的效果最为显著:

(1)示范(Example)教师应成为学生榜样,以获得学生的信赖。

(2)解说(Explanation)借由道德对话,让学生了解品格的本质。

(3)规劝(Exhortation)学生在面对挫折或选择时,应给予引导。

(4)校风或伦理环境(Ethos or ethical environment)营造学校整体道德气氛来塑造学生品格。

(5)经验(Experience)做中学是品格教育的有效途径,学校提供校内与校外的实践机会,使学生结合理论与行动。

(6)追求卓越(Expectations of excellence)学生不仅在学业上追求卓越,在品格方面也应设立标准并全力以赴。

我们可以看到,在6E法中,教师与学校在塑造校园文化重要性,教师要做到说清道理,而不是模棱两可或是把问题抛回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而学校则应该把道德教育是为教育的重要环节,形成政策与方针,为学生设立道德标准,以便更好的执行。

4 对我国高校的启示

我们经常看到这种情况:学生明明知道怎样做是正确的,但是却通常不那么做,明明知道这样做是错误的,依然去做。这种做法就是“知行不一”。这也使学校的德育变成了对于书本的理解和得分的工具。

学生出现“知行不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学校没有营造出一个有利于个体道德行为的环境,无法支持学生由知到行的转变过程。学习道德的环境是至关重要的,这决定了我们的道德教育到底有没有落到实处。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该加强学生道德体验和道德实践的锻炼,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加强道德体验与实践,对校方来说,要学习美国品格教育的6E法,调整教学目标,对值得表扬的道德行为要及时给予肯定,营造良好的校园道德风气;对于教师来说,不仅仅要让学生对道德有个认知,而且要形成习惯,在走出校园之后,这种习惯也依然不会改变;分析当下热点的道德问题,教师要给出明确的答案,说清楚哪种做法是值得提倡的;提倡新的德育教学方式,例如网络道德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社区与社会应给予支持,为学校提供一些实践机会。只有在学校里获得道德体验,那么这种道德体验会逐渐成为道德习惯,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当下存在的道德问题。

参考文献

[1] 郑复兴.现代视角下的美国新品格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 王晓娥.美国品格教育复兴对我国德育的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1(27):159-160.

品格教育的重要性范文2

一、教师要接纳孩子,尊重孩子

 

中国随着独生子女“4+2+1”家庭生活模式的出现,很多家长给孩子充足的营养、丰富的知识,却忽略了孩子的品格教育,许多孩子身上有着不良的个性品质,如幼儿自私,任性,不懂得谦让、分享、感恩,使得孩子的品格意识越来越弱。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老师首先要接纳孩子,无条件的接纳孩子,这样孩子才更愿意敞开自己,与老师建立起更多的信任。我们要体察孩子的感受,尊重和信任孩子,从而培养幼儿的自尊和自信,我们还应视每个孩子为完整的具有独特个性的人,密切同孩子交往,聆听孩子的心声,注重孩子人格的全

 

二、区域游戏对幼儿品格情感的培养

 

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积极互动,游戏对巩固良好习惯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尝试让孩子在轻松的游戏环境中进行品格教育,将品格教育渗透于五大领域的教学活动中,在创设的区域游戏中鼓励幼儿尝试如何礼貌待客、如何谦让、如何与他人合作,教师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兴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娃娃家”“小医院”“小超市”“小餐厅”等区域游戏中,幼儿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在游戏的过程中让孩子自己交流探索模仿,让他们自己逐步认识并理解各个角色 义务、职责,懂得医生要细心为病人看病,家长要履行家庭义务,营业员、服务员要为顾客提供方便和服务。通过体育游戏培养幼儿组织纪律和集体荣辱感,通过规则游戏体验各种规则的重要性,通过区角活动使幼儿学会助人和自主,懂得珍惜劳动成果,从而学会正确的接人待物方式,逐步让幼儿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习惯,加深与同伴的感情体验和认识上的共鸣,逐渐学会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让孩子不断学习社会经验和行为准则,有助于幼儿良好品格的发展。

 

三、亲子活动促进品格教育的培养,根基品格教育走进每一个家庭

 

教师的教育固然很重要,但对孩子产生最大影响的还是父母,通过一系列的亲子活动,如“感恩圣诞节”“亲子运动会”等活动中,孩子与父母携手合作,让孩子学会感恩、勇敢、坚持,为孩子与父母进一步建立起良好关系搭建桥梁。

 

家园互动,家园共育,才能使孩子品格健康地发展。幼儿园、家庭教育要取得一致性。在幼儿园,如我们班级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园活动,请家长走进课堂,与孩子共同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环保服装,组织“幼儿时装秀”表演;利用重阳节开展亲子活动,请孩子的爷爷奶奶来园参加亲子游戏,这种家长与幼儿的互动,使家园教育取得一致,提高了幼儿品德教育的实效性。我们还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家园联系册等,及时传递信息,相互沟通。德育教育要全面,品格教育也应渗透于幼儿家庭教育中,家庭对幼儿品格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因此,家长如何在生活中贯彻德育原则,对幼儿实施品格教育呢?我们是这样要求的:首先,家长应为幼儿树立品格的榜样。当以身作则,在与孩子相处中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用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修养去感染影响孩子。其次,激发幼儿爱的情感。家长要教育幼儿学会关心长辈,为他们分担忧愁,学会分享,为长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再次,培养幼儿勤劳,俭朴的品质。家长应鼓励幼儿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从小培养幼儿勤劳,俭朴的品质 。

 

一是自我服务的劳动,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我服务劳动能培养幼儿生活的条理性,独立生活的能力,并为幼儿参加家务劳动和社会公益劳动打下良好基础。二是家务劳动,帮助父母打扫卫生、洗菜、通过劳动获得基本的生活能力。家长、教师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使幼儿好的道德修养从小建立起来。因此幼儿园、家庭、要相互协调一致,根据孩子的发展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道德修养,使祖国的新一代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下茁壮成长。

 

总之,幼儿如同破土而出的幼苗,正伸展出柔嫩的枝叶渴求阳光和雨露,孩子需要得到父母和教师温暖的双手的牵引和扶持,培养幼儿良好的品格,教孩子学会生活、学习、做人的能力,是传给他们一辈子享之不尽的财富。树木只有根深才能叶茂以至开花结果。幼儿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只有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品格,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世纪人才。因此,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使祖国的新一代在良好的氛围中茁壮地成长!

品格教育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网络;健康教育;网站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2-0400-02

1顺应网络时代教育理念的更新

首先,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在学校、家庭及教育科研机构得到广泛应用,网络在现代教育中迅速蔓延为利用网络技术实施品格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其次,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0年4月的《2009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报告,互联网在未成年人中普及率较高,上网已经成为我国未成年人的重要生活内容之一。2009年,中国未成年网民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40.6%,规模达7917万人。互联网这一高科技工具已被中小学生广泛使用,低龄网民占比也在上升,10岁以下网民群体增至1.1%,2009年,“校校通”工程实施接近尾声,大部分中小学校都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网络教育课程。据2008~2009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青少年偏爱使用网络表达意见,年龄越小的群体,使用网络表达意见的欲望越强。

品格教育是一个育人工程,品格培养平台的建立可以将学校的品格教育工作向网络延伸,利用网络丰富的信息资源,建立网上宣传教育阵地,尝试通过网络培养学生品格,拓展学生品格养成的新渠道。通过一年多的根基教育研究,学校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初步形成了相对完备的理论体系和相对完整的实践模式,创建根基教育公共网站,建立根基教育名校联盟平台,可以共享实验成果。

创建品格培养平台,可以为学生建立了品格教育成长档案,留下成长足迹。品格教育是对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具有个体性。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以及社会生活中,都有机会学习并开展品格教育,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参与的活动,积累的资料,需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网络空间来收集并整理,记录自己的品格形成过程。

2拓展学生品格发展的培养方式

传统的道德教育模式不外乎是道德规范的训练,榜样典型的诱导等,这样的道德教育方式比较单调,不但不利于学生良好品格的养成,有时候单纯的说教还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适得其反。而网络平台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展现、学生间的协作交流,老师家长的指导,可以弥补学校传统课堂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不足,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网络平台的架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参与品格养成的学生和老师提供服务:

2.1对基本教学功能的要求

主要功能包括:

1)各级各类课题实验信息,发表各种课题有关资料,形成课题资料汇总。

2)通过平台,对各实验学校的实验进行统一管理,及时做好监督和指导。

3)在网上构建学生品格培养平台,为学生的行为习惯提供学习和行动的目标,通过学生间的交流与学习,通过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与协助,促进学生的品格养成。

4)为家长建立沟通平台,使家长正确认识孩子品格培养的重要性,正确评价自己孩子的品格,从而为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孩子的品格培养有的放矢;

5)班主任和教师通过平台学习其它教师对于学生品格培养的方式和方法,深入了解学生的行为和心理,使其对学生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从而使其对学生的品格培养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2对品格评定功能的要求

在对品格的评定时,因其具有主观性,采用何种评价方式,如何对其进行量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对于此功能,我们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从操作的层面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需求。

在教师方面:

1)可对本班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类评价,也就是针对班级组织的活动,教师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给学生在进行加分奖励;

2)教师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内课外的表现,定期对学生进行品格评价;

3)教师对学生评价具有监督、审核的权力;

4)教师对本班学生的品格成绩可以进行查询、对比,方便教师对学生有目的的因材施教。

在学生方面:

1)可对自己进行评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个人的实践活动,提出品格方面的加分要求;

2)学生间互相评价,就是定期对自己的同学进行品格评价;

3)查询自己的品格成绩,对比自己某些品格在本班同学中的位置,便于学生自主培养品格。

在家长方面:

1)可查询分析孩子的品格成绩;

2)对学生的品格培养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2.3对用户类型的要求

系统中的用户主要包括教师、学生和家长,教师又分为总管理员、校管理员、市课题领导小组成员和研究人员、校课题领导小组成员和研究人员、普通教师等。每类人员从权限角度来分析,还具有不同的一些属性。如课题领导小组和研究人员中还有组长、副组长和成员之分,教师中还有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各级教研员之分,学生之中还有班委成员、小组长和普通学生之分。

针对不同用户的不同使用要求,可分为:

1)系统总管理员:具有分配学校管理员账号,设置市级课题领导小组成员和研究人员,添加课题实验学校,发表通知公告,发表课题相关文章等权限。

2)学校管理员:具有设置校课题相关信息,设置校课题领导小组成员和研究人员,分配教师账号,设定校品格培养分类,发表学校通知公告,发表课题相关文章等权限。

3)课题领导小组成员和研究人员:可发表课题相关文章和资料,组长可添加、删除本组成员,查看各组研究资料。

4)班主任:可设置本班学生的账号和密码,发表品格培养和相关文章和资料,本班各类活动信息,对本班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对学生发表的品格文章(实践活动信息)进行认定,查看本班每个学生的品格综合评价。

5)普通教师:可发表相关品格培养的文章和资料,查看指定学生的品格评价。

6)学生:可发表与品格养成有关的个人实践活动信息,自主评价自己的品格,查看自己在班内的品格评价。

6)家长:可查看自己孩子的品格评价,发表培养孩子的经验,与班主任和其他家长进行信息沟通,提出孩子品格培养的建议和意见。

通过以上各功能的实现,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借鉴和互相学习,教师、家长、学生之间可以网络互通,通过开放性、交互性、趣味性等各种教学手段、促进学生优良品格的培养。

3网络平台助就学生良好品格养成

建立品格教育网络平台是学生个体品格养成的需求,也是学校教育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平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良好品格养成起了重要作用。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度

网络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形式,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广阔而自由的环境,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拓展了教学时空的维度。运用网络技术进行品格教育,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乐于接受此种教育形式。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可以使学生通过网络轻松获取品格教育的相关知识;网络的虚拟性,可以使学生避免现实中与他人交流时的紧张,易于袒露心声。

2)不受时空限制,随时随地交流学习

网络教育基本上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任何潜在的受教育主体都可以利用网络及时获得品格教育的相关资源信息,扩大了品格教育服务对象的规模,扩展了品格教育实施的途径。

3)降低了品格教育的实施成本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品格教育的实施很多时候需要创设真实的情景,才能达到学习的效果。而通过网络,可以在虚拟的环境中开展教育,甚至大面积的共享教育资源,减少了费用。

4)交互式学习环境实现了创新性的培养

品格教育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小学德育;情感体验;教育

前言

思想道德教育是小学教学当中必修的一门课程,然而在实际当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在课程的认知化和知识化上问题较为严重,在道德教育当中情感体验教育不是很重视。

一、情感体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情感有不同层面的定义,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客体态度的特殊反应,通过主体是否符合客体所需。通过对客观体验进行表现,一般是以主体进行表现,所以说情感和体验本身具有一定的联系性,将两者进行融合就是情感体验。如果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说,学生是情感体验中的主体,生活的各个方面就是情感体验中的客观范围。

早期对道德教育方面的重视与当今存在不同,认知发展的道德教育模式为主要方式,它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然而它存在一定的弊端,如果人的道德教育进行发展,这类型的教育模式并不健全,因此,对于人的情感态度必须进行扩展。我国基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情感、态度和价值对于学生来说是培养的重点,这充分说明了学生道德教育当中情感体验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道德成长本身和情感体验有着亲密的关系。这是有依据的,对于道德教育课程的开展,最终的目的就是影响学生,对学生进行教育,对于人的自主要求进行了反应,这也是个人的真实存在,从情感体验出发,目的是相同的,同样反应了人的真实存在。

二、情感体验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格

(一)开展活动 陶冶学生情操

学生道德品格的建立非常的重要,在教育实践当中应该对其形式进行探索,活动的开展以及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往能够帮助学生养成道德品格,小学生的思维尤其活跃,对于任何事情都有一种求知欲和兴趣,并且很乐于参与其中,作为教师应该抓紧这个阶段的学生特点进行多种活动形式的开展,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学生的道德品格教育顺利的开展。

1、主题班会的定期开展。教师可以开展主题班会,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对一些热门的社会话题作为班会的主题,然后让学生和学生之间对这个话题进行探讨,在这个探讨的过程当中,学生和学生之间建立了情感交流,从而让学生明白,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

2、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为了学生的更好发展,学校应该给学生创造一切利于成长的条件,比如说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可以经常对这类的活动进行规模性的组织,让学生通过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完善学生的道德品格。所以说,对于学生的道德培养,需要借助现实生活来进行深化。只有让学生在生活中真实的体验到酸甜苦辣的感受,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对自身进行磨炼。

(二)自我教育

对于人来说,道德教育是一种精神现象的表现,它能够进行自觉认识和自觉选择,对于主体来说这些行为都是发现内心的,外界的任何因素都无法对其产生影响。对于学生来说,想要将社会道德转换成为自己的思想道德,这需要一个特殊的媒介,在学校教育当中,可以通过情感体验和情感发展对学生进行转换,让学生能够本质上对自身进行约束,并且能够进行自我教育,从而有意识的培B学生的自制能力。

(三)疏导沟通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非常的重要,因为它也是情感、观点等方面的一种交流,情感体验的目的就是让个体能够自我认识,通过互相之间的交流,了解互相之间的目的,并且进行合作和理解,这样才能更利于人类的整体发展。在教学当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需要特别的注意,学生本身有思考的能力,而且非常敏感,一旦学生出现思想问题,教师应该以温和的态度与学生进行疏导和沟通,通过这样的情感交流,发现学生的思想问题,帮助学生对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另外,我们必须对疏导沟通进行正确的认识,它在道德教育中是立场的一种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中,人们的观点是成人与孩子相比,成人明白和掌握更多的道理,其实不然,如果我们仔细的探索会发现,孩子的成长是在不同的年龄段,在这成长的过程当中很多道德品格在成人当中非常的可贵,所以,今天提出新的观点,双向互动,成人向孩子学习,孩子向成人学习,然后两者之间共同成长。

结束语:

小学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因为小学生本身的性格特点,通过情感体验教育能够让学生对教学产生深刻的印象,在德育教学中进行应用,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利于学生道德品格的培养,本文从“情感体验教育”为出发点,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通过教育实践发现,情感体验教育能够更利于小学生的各方面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杜宏.浅议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和渗透[J].卫生职业教育.2016(24)).

品格教育的重要性范文5

(一)多样化的审美方式削弱了文学的地位

我国已经从改革开放的政策中获得了三十多年的迅速发展,这在世界范围内是难以想象的,同时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我国人日常的休息娱乐方式也逐渐多样化。而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社会发展缓慢,人们生活水平低,人们休闲娱乐的方式就是阅读文学作品,在那个年代给人们带来了很多快乐和认识。所以,人们对文学作品的需求给我国文学带来了发展空间,呈现出繁荣的状况,在那个年代没有任何东西能替代文学期刊给人们带来的幸福感。然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各种家用电器包括电视剧电脑等逐渐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文学作品相比,这些产品能给人们带来更直观更形象的视觉享受。此外,国家给人们的社会福利也越来越好,各种电影院、歌舞剧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神州大地上,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而文学也开始渐渐被人们远离,文学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难以跟从前相媲美了。

(二)文学研究染上“自闭症”

20世纪70年代是我国历史上难以抹去的一丝阴影,“”带来的动乱时期让我国的发展难以跟上发达国家的脚步,80年代初,我国粉碎了“”动乱,社会思潮开始发展,而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引导者,必须要迅速迎合社会的发展速度。这一时期涌现了很多的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很多经典作品便是在此时创作出来。并且这一时期的作品很注重与人们的生活相挂钩,很多描写的就是人们生活中真实的生活。然而从90年代开始,文学作品逐渐被社会冷落,文学创作者不再与读者的内心世界相连接,开始在文学上进行研究力求取得优秀的成果。我国文学逐渐开始“闭关锁国”,既没有与人民进行有效的沟通,更没有努力地进行创作,逐渐变成封闭的文学,阻碍了我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难以再起到引领社会价值观的作用。

(三)多元化的形式和丰富的文学内容打垮了传统文学

多种因素对传统文学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包括社会科技的进步以及读者或文学创作者的影响,现在的文学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种多样,人们逐渐被这种丰富的形式所吸引,而网络文学便是当今发展最迅速的一类文学,到目前为止对文学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广泛。当今科技的进步,使得掌上阅读器的发展已经很成熟,网络文学便在这时候发展起来,虽然很多文学作家批评这种掌上文学有种像吃快餐的感觉,但是难以否认的是这种网络文学对现代文学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虽然在创作内容以及表达的思想价值方面与传统文学相差很多,但这种文学最看重娱乐性,没有那种艰涩的理解难度。而正是这种方便的阅读方式,不断冲击着传统文学,所以对现当代文学进行准确定位是拯救现当代文学的当务之急。

二、我国现当代文学的品格定位

通过对我国现当代文学走向破败的原因进行分析,结合近百年间的社会发展状况,本文从振兴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角度出发,提出对我国文学进行品格定位的几点浅薄认识。本文认为,我国现当代文学应当对知识品格和审美品格进行正确的定位,把握正确的品格定位方向。

(一)知识品格

我国当代的文学课程教育对当代文学的知识品格要求很高。在现代的教育教学中,普及知识教育主要通过文学来进行,也一直对社会思想价值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知识性色彩的缺乏,使知识的传播功能越来越薄弱,所以在文学创作上要丰富知识色彩的描写,使其更好地发挥对知识的传播功能,所以从文学教育方面来说,对现当代文学进行正确的知识品格定位非常重要也非常关键。要对我国现当代文学进行知识定位就要构建以文学史为基础的框架,用作家在作品中的思想内容以及展现的艺术特色进行文学课程的教学。从文学课程的教育来看,知识品格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品格。与此同时,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迈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从这一点来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更离不开文学教育,由此可见知识的重要性。要想收获物质财富,离不开知识;要想获得精神财富,更离不开知识。因此要想实现物质精神双丰收,必须要注重人们的知识品格定位,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全面发展。在实现文学的知识品格定位时,要正确对待文学的严肃性,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反对低俗文化,保持良好的文学创作氛围。此外,文学创作要与社会发展相结合,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创作符合当下社会氛围的文学作品;建设科学的文化教育体系,通过深入地研究文学作品,勇于创新,从而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

(二)审美品格

文学不仅具有知识品格,同时还具有审美品格。文学对于培养我们良好的审美观具有重要的作用。文学作为一门艺术,具有浓厚的艺气息,文学的美不同于自然的美,自然美更加直观,虽然文学美需要人去用心灵去仔细品读并发现其中的美妙,但更能让读者的心灵升华。相比于自然美而言,文学的美对升华人们的灵魂更具有优势,它是对社会生活以及人类心灵的美的浓缩的精华。正因为如此,人类文学历史上才遗留下了众多的经典作品。以审美的眼光去欣赏文学,也是对人类发展历史的审视。经济迅速发展使原有的社会发展速度已经远远难以跟上人类对物质的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人都会对自己周围的现状进行深刻的思考:国家民族的出路在哪,什么时候才能成功,怎么处理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等等,这一个个问题都在诉说着人们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也是当今时代人类生活的真实写照。但是在文学中,它不像人类对宗教的信仰,更不像哲学那样以深刻的思想解放人类,而以对生活的美好想象来升华人们的灵魂。所以正确把握文学的审美品格,能荡涤人们的心灵,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文学主要靠知识品格和审美品格来支撑着它的发展,因此对这两种品格进行正确的把握极其重要。但现存的问题是现行的文学教育仅仅注重科学层面上的文学知识与文学技巧的教育,人文层面上的教育已逐渐被人们忽略,文学作品“审美”品格的注意以及对文学的“审美”思考变得没有了,这种局面值得我们去思考并且加以改正。随着国际形势日益复杂、社会的日益多元化,我们需要的正是用文学这一表现形式来进行思考和相互交流,使人类的心灵得到启发。

三、结语

品格教育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家园合作;案例;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6-0265-02

一、品格主题下家园合作之“新观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当前,幼儿园与家庭有效合作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已开始逐渐被人们认可,家长作为幼儿成长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成长尤为重要,更是幼儿园工作不可缺少的合作伙伴。幼儿园也普遍努力在探索实践着家长工作,但无论从理论的深度和实践的广度都还远远不够。家园合作是一种双向互动活动,我们改变以往教师布置为主,家长被动参与的单边单向说教式家园合作方式,开展家园双向互动合作的尝试。我们更注重在尊重的理念引领下,与家长在家园互动合作方面建立一种新型的教育关系:教师、家长、儿童是一个合作的团体,家长、教师、幼儿三者都是主角,共同建立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儿童的品格学习不是独立建构的,而是在诸多条件下,主要是在于家长和教师的互动过程中建构的。在借鉴国内外已有的家园合作相关理论和经验基础上,分析班级家园合作的现状,在品格主题开展过程中,我们转变教育观念,边实践边反思并进行有效的案例分析与调整,以期通过一些主题活动中家园沟通小案例的研究与实践,促进家园有效互动和合作,为家园合力开展品格主题教学活动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对家园合作之实践案例的思与行

1.从“被主体”到“我主体”。案例一:一天,苗妈来接苗苗,苗一看到妈妈就说:“妈妈,老师又发单子了。”苗妈习惯性轻描淡写地说道:“拿来妈妈看看,又是什么知识传播啊?”只见苗妈拿过单子,用眼瞄了一下,突然就说:“咦,女儿,这次好像不一样耶。我们快回家一起看看吧。”说完就拉着女儿兴冲冲地走了……分析:可见,在原来活动的过程中,我们给家长更多的是一种灌输,而当这种灌输成为一种习惯,家长理所当然地接受,久而久之家园互动失去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作用。调整:我们将原来的知识传播单子变成了一张“留白”,取而代之的则成了一份“报纸”:一张倡议书、一份问卷调查表,这样的表既让家长了解到我们在做什么,同时也让家长知道并了解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样的改变也改变了以往幼儿园班级活动在先,家长了解和参与在后的现象,把家长放到了主体和被重视的地位。对于本次“责任和环保相整合”主题计划的制定,我们更多考虑到以孩子和家长为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的主体,教师则以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和促进者的身份参与其中,我们尝试以这样的改变来改变品格主题开展过程中家长参与角色的转变,实现家园的有效互动合作。

2.变“旧”为“新”,吸引参与。案例二:新的主题的亲子活动又将要开始了,当我们把亲子活动单发放到蓝蓝爷爷手中时,爷爷扫了一眼活动内容,拉起孩子的手说:“蓝蓝,和老师说再见,这个活动我们就不参加了,你身体有点不好(其实孩子的身体并没有太大的不适)。”然后爷爷不等我们做任何解释,拉起孩子的手就回家去了。分析:这种现象存在于很大一部分家庭中,很多家庭中孩子的教养人物几乎都由祖父母包办代替,这些老人们对于孩子的身体健康、生活护理方面的重视远远高于对于孩子品行的教养和培养。对于幼儿园组织的活动认为可有可无,更多时候觉得这些活动过于平常,缺乏新意和吸引力。调整:我们尝试改变这种现象,让我们的活动能够达到“双赢”的目的,采取了变“旧”为“新”的活动策略,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家长的参与。我们开展“我是小记者”调查活动,利用社区资源,请家长们作为“资深记者”,带领我们的“小记者”们到社区进行采访实践活动。蓝蓝爷爷也无法抑制那份好奇,成为我们的“资深记者”之一。大小记者们在社区采访保安、采访社区工作人员、采访保洁员,不亦乐乎……而我们则将这些活动用照片的形式进行及时记录并上传。这些的特色活动,紧紧抓住了家长的眼球,抓住了家长们共同的关注点,从而提高了家长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让我们的每一次活动都能与家长产生共鸣。

3.活用策略。案例三: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接孩子的家长们等在教室的门口,可可妈妈和平平妈妈手里都拿着我们刚发下去的单子聊着。可可妈妈说:“幼儿园怎么也会有这么多的作业啊?”平平妈妈如遇知音:“是的啊,一会儿我们还要去上幼小衔接,哪来的时间啊?”分析:以上说到的这类动员家长收集材料或者是其他任务的小单子,以前常常被我们运用在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的出发点是希望能通过这样“家庭作业”的形式,加强双方之间的联系,并能够利用家长资源收集与主题活动相关的材料,但是往往效果并不理想,不是不符合要求,就是很多家长根本不予以配合。仔细分析,每次目标明确、形式单一的资料收集单让家长们失去配合参与幼儿园教育教学积极性的原因――老师布置任务,要求家长完成。这样的现象势必导致收集单子成为了本身工作压力就大的家长们的负担,其结果是不言而喻的。调整:针对以往这种情况,我们在换位思考的同时深感此种方法的不妥,经共同商议我们决定活用品格策略,以多变的形式吸引家长的参与,同时把每次活动单的主体由家长转为幼儿,即可以由幼儿完成的任务单。品格教育的主题活动策略中有一个“家庭作业”的策略――在孩子的学习主题过程中,我们布置一些任务,即要求孩子们将幼儿园所学品行,如“责任”的语言或具体行为在家庭中通过为父母做一件事或者说一句话来表现,然后孩子可以用画画或者在孩子能力范围内在作业单上进行记录,而父母只需简单描述孩子的行为的感受或者想法,抑或签上姓名带回到幼儿园。这种变孩子为主体的家园互动形式不但让父母了解了孩子在园内所学良好心灵习性,感受孩子言行的变化和对家人的尊重,同时更大程度上帮助孩子巩固所学品格之心灵习性。(以下为“环保与责任整合主题开展的新尝试)

4.及时跟进,集中展示。案例四:主题进行过程中,由于孩子们的言行变化以及一些家园互动策略的转变,家长们参与程度明显高涨,当我们把孩子与家长共同制作完成的作品、家园调查表等等布置在主题墙上时,立即吸引了所有家长与孩子的眼球。小鞠:“妈妈,你看这是我的作品!”妞妞:“妈妈,我们的调查表,你看你那天都没有完成任务,我给你一个×。”……分析: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对话。原来班级的环境布置都由老师设计,自己动手包揽室内外所有墙面的装饰,孩子和家长只是作为旁观者、局外人的身份,这势必影响到环境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和教育作用。墙面没有吸引力,孩子与家长当然也就没有参与的积极性可言了。调整:我们把主题墙内容的布置与展示主动权交给了孩子,专门展示孩子或是家长共同参与完成的作品,将灵动的环境及时跟进,让孩子与家长有参与的喜悦感和成就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正是由于环境是幼儿每天所处、所接触的,幼儿的身心发展、社会化发展以及个性发展,无一不受到它的影响。所以说,环境绝不是装饰品,也不仅仅是硬件设备的堆砌,而是和教育相互依赖、相互包容、相互影响,它们两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共同体。因此,我们也充分创设环境,利用环境,让孩子对每个活动的参与热情带动家长、激发家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使家园合作进入一种良性循环,从而为下一次的活动辅设良好的基础。

三、对家园合作关系改进的思考

品格主题活动已经结束了,我们的家园合作工作却在这种变化中开始着一次次的新突破,家长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家园合作的工作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通过开展“参与式家园双向研习活动”,从形式上改变了教师以“教育者”或“专业人员”自居的局面;从内容上拓展了家园合作学习的内容;从过程中引导教师要学会做一个倾听者和参与者。通过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家长的各自表达,实现了互相启发、相互借鉴的目的。通过开展“参与式家园双向研习活动”,引导教师和家长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待当前的幼儿教育;从了解儿童生理心理特点的角度,来进行科学的育儿教育,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教育。

总之,只有让家长真正感觉到自身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形成良好的家园合作关系,才能形成教育合力,实现家园合作的理想,促进每个孩子的和谐发展,促进教师、家长、幼儿的共同提高。家园合作是一项持久工程,还有许多更深层次的问题有待于探索、解决。相信通过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它会以更新的面貌展示在大家面前,让我们共同努力,让“合作的种子”开始播撒在家园彼此心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