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信息化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信息化方案

教育信息化方案范文1

学校买电脑,装上投影机,建立间电教室大家轮流用,再让老师做课件…一这是很多国内学校正在进行的信息化进程,但这并非就代表着学校已经实现了教育信息化。显然,教育信息化并不只是硬件和课件层面的问题。那么,真正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应该是怎样的雏形?戴尔目前在全国多个城市推广的互联课堂解决方案也许可以为我们带来些启示。

戴尔互联课堂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首先是让学生“人手一机”的Latitude E系列的教育笔记本电脑(最新型号为LatitudeE2120)。其次是为教师打造的移动教学设备:Latitude XT2多点触摸平板电脑。这是学校进行信息化教学的基础设备。如果是传统的普通笔记本电脑设备,不但老师学生不易操作,而且设备还易损坏。而这两款产品则专门对这些可能性进行了优化,例如,其配置可以选择SSD,避免硬盘在震动中受损,支持触控和手写笔功能,方便老师进行讲解等,又比如Latitude 2120教育笔记本电脑在A面特别设计有指示灯,如果学生在上课时切换到教材以外程序,会亮灯提示,便于老师检查和发现。

另一方面,以往笔记本电脑并不适合学生大规模使用的另一个关键在于难于管理。为此,戴尔互联课堂解决方案特别设计了台笔记本电脑收纳推车。这台推车是实现移动电脑教室的关键载体,它不只是保存学生笔记本电脑的柜子,还是一个移动的充电器,同时它也是一个无线网络基站,可以通过它建立起一个基于教室的无线网络体系,也可以把校园内部的多个收纳推车建立起更大的互联网络,同时还能与互联网连接。

通过这几种硬件的结合,使得互联课堂解决方案成为一种交互式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并且配备了无线网络教室教学与管理软件。师生之间可以通过交互式的电子白板来进行教学活动,老师和学生之间可以通过无线网络,真正实现老师在平板电脑上写与画,实时反映到学生的笔记本电脑上。教师可通过旨在帮助参与和主动评估学生成绩的响应系统,鼓励、参与并跟踪学生的进步。使用这些系统,学生们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从而可以鼓励他们培养判断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这都是购买普通笔记本电脑和路由器所不能实现的。

教育信息化方案范文2

班会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充分意识到好习惯对成长的重要作用,提高自觉性。

2、让学生能辨识好的学习习惯和不良学习习惯,发现并改正不良习惯,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班会形式:叙述、谈话、讨论、问答等形式。

班会过程:

教师讲话:同学们,你们在座的每一位上学的时间都有好多年了,通过这些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很多知识,丰富、提高了自己,使自己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学习,对于你们是非常熟悉的一件事了,但学习习惯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一个好的、科学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能使我们学得轻松自在,又有效率,还有利于我们身心健康发展。今天,我们班会的主题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通过四个方面来进行学习。

1、课前,我们应该怎样做?让学生讨论、发言。

(1)课前要预习,首先要熟读课文,学会带着问题学习;

(2)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静待老师上课。

下面我们看看这些同学做得好不好?(指名学生叙述事例,让学生辨别正误。)

(1)上课前,老师正要走进教室,只看见教室内几名同学追逐打闹,其他同学加油助威。

(2)上课铃响了,某同学还在校园里慢悠悠地走,而且经常迟到。

(3)上课前,某同学把学习用品准备好,在认真地预习课文;她的同桌桌面上干干净净,还在玩弄电子手表。

同学们想一想,以上同学的表现,你们有没有?你认为自己在课前学习习惯方面做得怎么样?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了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2、课堂上,我们应该怎样做?让学生讨论、发言。

(1)上课认真听讲,不乱说乱动,勇于提问,积极回答,积极思考;回答问题要起立,声音响亮;要发言,先举手。

(2)上课座姿要端正,读写姿势要正确,努力做到“三个一”。让学生说出哪“三个一”(眼睛离书一尺远,手握笔的地方离笔尖一寸远,身体离桌一拳远。) ?当场示范写字,看姿势要点是否掌握。

(3)作业要字体端正、规范,书写格式正确,纸面清洁,不边做边玩。

下面我们再看看这些同学做得好不好?(指名学生叙述事例,让学生辨别正误。)

(1)课堂上,老师在上面讲课,下面的同学有的小声说话,有的在做小动作,有的在东张西望,有的在偷偷吃东西,有的趴在桌子上睡大觉。

(2)课堂上,老师在提问问题,A同学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声音响亮;B同学低下头,老师叫到时,慢腾腾地站起来,回答问题声音特别小。

(3)课堂上,A同学认真写字,纸面清洁;B同学边写边玩,用手转书。

同学们想一想,以上同学的表现,你们有没有?你认为自己在课堂上做得怎么样?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3、课后,我们又该怎样做?让学生讨论、发言。

(1)先复习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然后再做作业。

(2)按时、独立、认真地完成作业。

下面我们再看看这些同学做得好不好?(指名学生叙述事例,让学生辨别正误,问同学们有没有这种情?)

某同学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后,再出去玩;某同学晚上玩得很开心,第二天到学校抄作业;休息日两天,小刚玩得开心极了。明天就要上学了,今晚急急忙忙把作业做完;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小玲从来都不完成。

4、考试的时候,我们该怎样做?让学生讨论发言。

仔细审题,认真答卷;自己做自己的,不看书,不交头接耳,不东张西望。

教育信息化方案范文3

一、课题背景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创新的时代,造就创新人才振兴国运已被人们所共识。要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造就创新人才,关键是逐步培养和形成创新人格(个性)。有创新人格的人才具有创新精神,才会积极地、自主地树立创新意识、提出创新要求,才会以持久的热情、坚强的意志,不断去探索、去开拓、去创造。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过:“你播种行为就会收获习惯;你播种习惯就会收获性格;你播种性格,就会收获命运。”化学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学科之一。应积极渗透培养创新人格的教育思想,积极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现代教育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将导致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重大变革。这种变革为我国基础教育实现“三个面向”的目标提供了极好的机遇,也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开辟了灿烂的前景。应用现代成熟的教育学、心理学、认知学以及视听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传播学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结合日益发展的信息技术研究中学化学教学教学方法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物质结构理论教学整合的实验研究内容

所谓整合,是指信息技术与教学或课程的结合。我国计算机辅助教学经历了几个阶段,最先是对学生进行课程练习,课程辅助软件为主体单机自学模式和以自制课件或积为主体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网络技术发展后出现了网上教学模式。但是我们认为这些模式还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还不能充分体现信息技术的优势。化学基本理论和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包括有机化合物)构成了中学化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基本理论与元素化合物知识之间相互联系、协同促进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基本理论起着贯通元素化合物知识,激活思路,理解本质的主导作用。基本理论的学习会加深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理解,使其系统化、网络化,促进知识的联想、迁移和应用。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分析解答化学问题能力的提高,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形成,都与化学基本理论的教学密切相关,物质结构理论部分教学内容在第二学期,我校是广东省一级学校,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为此选择信息技术与中学物质结构教学整合思路并进行相关实验研究是切实可行的。

整合过程不只是简单的课件展示或上网学习,而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都充分应用信息技术。例如,教师用文字处理软件生成将要发给学生的材料;用数据库软件保存学生的报告;用电子表格记录学生的成绩;定期的从因特网上获取其他教师教学思想,并通过E-mail和其他学校的老师保持联系,等等。学生上网查阅和收集资料;制作电子演示文稿或网页展示自己的作业;通过网络与同学、老师交流问题;用数码相机或扫描仪采集图片等等。

其次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运用信息技术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有效理解,并且产生他们自己的知识,达到他们的学习目的。对教师来说,面临的挑战是找到合适的方法实施教学活动,并且教授学校规定的那些复杂的课程,以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高中化学新教材物质结构理论部分内容

(一)、必修教材内容

第1部分:原子序数核素同位素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初步知识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与元素性质递变的关系

第2部分: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长式)周期和族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第3部分:化学键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极性键和非极性键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分子间作用力

(二)、选修教学内容

第4部分:H2O、NH3、HF中的氢键离子晶体(以NaCl为例)原子晶体(以金刚石、SiO2为例)分子晶体(以干冰为例)金属晶体各类晶体的模型(微粒和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和性质的一般特点晶体的类型与物质熔点、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的关系

三课题研究进度安排

㈠实验的学习目标

(1)实验的学习目标

在活动中,根据教材物质结构教学内容的分类方法,掌握知识内容和知识体系,了解基本原理应用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深入理解微观结构及结构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学会应用网络和参考书进行文字、图片及动画等资料的查找和收集,学会使用数码相机或扫描仪结合相关软件进行图片制作,较熟练地运用网页制作工具制作网页。

学会与同伴进行合作,综合比较、对比分析问题,使用几种技术资源研究问题,收集和综合信息。

(2)教学活动形式

本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一起建立一个以物质结构知识为主题的小型资源库。在建站过程中分小组收集和制作相关素材,查找有关1-36号元素的结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用途及相关的一些科学家的生评介绍和科学研究方法,有关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分类、微观结构等知识内容。再将根据知识的分类方法制作网页,将网页在同学间进行交流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最后进行相互链接建立资源库。

㈡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

1调查学生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的认识,学生具有的硬件情况和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能力情况。

2向学生布置研究计划和要求,划分实验小组,根据实验要求进行分工。

要求资源库中必需包含如下内容(其它内容自选):中学化学有关物质结构理论的知识;中学化学中介绍的科学家的生评及元素发现史,涉及的全部常见晶体;部分与教材关系不大但在生产、生活中有较大用途的晶体;现代化学新发现的晶体;特殊的晶体等;每种晶体的所属类别、外观结构和微观结构(图片或动画)、典型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重要的用途;中学化学涉及的有关晶体的典型试题及分析。

3收集、制作的资料以磁盘方式或发电子邮件(rpljj@pub.chaozhou.gd)提交,提交的资料中必需注明提交人姓名、学号、资料来源(网络、图书、自制等)。

4班级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共9个小组),分别收集、制作如下几方面的相关资料(并同时收集有关晶体的资源库及地址):中学化学教材中以上选定的四个部分的内容及有关试题及分析。

5人员的分工:策划部:负责对本组研究内容进行总体规划和分工,小组成员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工程部:负责具体制作网页以及解决在实验过程中的一些技术性问题。美工部:负责制作图片、动画等;信息部:负责收集、整理数据,文字数据的录入。

第二阶段:

学生利用各种有效的途径(实物摄影、扫描图片、查阅教材及参考书、利用互联网等)收集有关物质结构知识的各种文字、图片、动画及声音资料。

第三阶段

1网页制作讲座。讲座以介绍网页制作软件FrontPage2000基本应用为主,通过5-7课时的教学时间使大部分学生能利用这个软件制作一个有关晶体页面。讲座内容包括页面布局;文本的修饰;图片和动画的导入及处理;超级链接;表格的应用;构造框架、层和简单的动画(选讲)。至于对资源库的总体规划和设计,由实验班级中的计算机制作高手来完成。

2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

第四阶段

1每组制作1-3种物质结构的相关网页。

2课堂上展示个人制作的页面并进行相应的解说。

第五阶段

1组织部分学生进行资源库的总体设计、页面的链接及上传。

2调查在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整合过程中,学生解决问题的思想、行为和方法。

针对评价内容,观察或用测试的方法,确定每个学生达到的程度,建立学生档案袋。学生个人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相关调查”(实验前和实验后各一份);实验前、后学生在学科上的学习情况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提供的各种信息;学生所在小组完成的相关页面;在在实验过程中,教师、组长和组员对该生的评价;实验过程中,有关这个学生的照片、文字及录像资料等。

四研究课题的工具和资源

1、硬件:数码照相机,扫描仪,录音笔,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多媒体展示设备。

2、软件:网页制作软件Frontpage2000中文版或Word2000;图片处理软件Photoshop5.0中文版;动画制作软件Flash5.0中文版及GIFAnimator4.0;上传工具CuteFTP。

3、资源库:

中学化学微观结构虚拟世界:swyz.fj./yz_cai/hjf/structure.htm。

中国科普博览:kepu.ac/mineral/sight/index.html。

人工晶体研究院:risc。

化学园地之物质结构:go8.163/~chemfield。

用“晶体、原子、分子结构等”作关键词到雅虎、新浪网、搜狐等去进行搜索。

学生用主要参考书:《化学能力培训指南》;《中华学生科普文库》;《化学与现代文明》;《药物学》;《金属元素中的化学》;《矿物学》;《无机化学》;《中国大百科全书》等。

其它:学校化学实验室;本地矿业部门;本地珠宝、首饰行。

4教师、学生应具备的信息技术技能

教师:利用互联网查阅资料;电子邮件的收发;制作资源库的系列技能(规划、设计、制作及资源库的);图片的处理及动画的制作;扫描仪、数码照(摄)相机、投影仪的使用。

学生:利用互联网查阅资料;电子邮件的收发;简单网页的制作;利用扫描仪、数码照(摄)相机等工具及软件制作简单的图片或动画。

五预期效果

学生通过在教师指导下,从选定和确定研究专题,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课题的研究,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形式达到如下目的:

①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过程;

②获得探究体验;

③养成自主探究、创新的意识和习惯;

④形成和发展创新能力、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信息搜集和加工、应用等能力;

教育信息化方案范文4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育信息化 成本效益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5-155-02

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时代,改革与发展是教育信息化目前的当务之急,在学校的教学工作的管理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利必有弊,虽然教育信息化开展的情况较好,很多学校的领导,对于教育信息化的认识不到位、缺乏教育信息化成本管理和成本效益分析,教育信息化投入不足,基础校园网络不是很完善、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没有相应的教育信息资源,因此就导致了相关的信息技术人才和教师的匮乏,如果没有得到良好的师资队伍培训和素质训练,就无法解决当时的问题,所以在教育信息化改革的发展就比较缓慢,会出现一些隐患问题,严重地影响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进程。

一、高校教育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成本效益分析。众所周知,学校并非是营利机构,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公立学校都没有教育成本核算制度。从会计制度来看,一般营利机构实行的是权责发生制,而学校实行的为收付实现制。我国高等学校和中小学通过固定资产投入和采购形成的包括各种建筑物、价值较高的大型教学实验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不存在固定资产的折旧和折旧基金提取制度。因此高校的领导及广大教职员工的教育信息化成本观念比较淡漠,无法深刻认识到教育信息化成本管理及成本效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教育信息化成本管理和成本效益分析,导致教育信息化的巨额投入并没有产出与投入相应的效益。

2.教育信息化投入不足。教育信息化的建设需要投人大量的资金,而我国的教育信息化资金来源相对较少。我国教育信息化投资总量不足主要是因为教育信息化建设资金来源少。从高等教育信息化完成程度来看,很多高等学校的教育信息化经费严重不足。尽管近年来大部分高等学校都在不断扩大教育信息化资金的投入力度,但资金依旧不能有效满足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需要。由于资金的缺乏,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各高校普遍轻软件重硬件、轻应用重建设的现象,致使校园网软件、教育信息化技术支持和服务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缺乏足够的教育信息资源,技术支持人员和服务人员的数量也严重不足,教师无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

3.校园资源利用效率低。教育信息化所反映的很多问题,其中就包括环境问题,但是更重要的就是应用问题,很多教育信息化的相关设备要通过大量广泛的应用才能体现价值。种种原因会产生教育信息化的落后,比如说教育设备的管理不完善、没有相当技术水平的教师、教育信息资源的匮乏等,这都严重的阻碍了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缓慢。校园网络利用率很低,除了讲授信息技术的教师在使用多媒体上课,很多其他学科的老师在多媒体的运用上是少之又少。一些学校的机房不对学生开放,学生无法查阅电子信息。所以,根据这种教育资源闲置的情况,政府和学校必须要有针对性的手段,提高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提高教育信息化的效益。

4.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存在隐患。有关调查表明,90%的被调查学生对如何攻破防火墙,解开他人电脑密码等感兴趣,他们对破解密码或输入计算机病毒有强烈的好奇心,非常希望得到无法轻易得到的数据,渴望发现网络系统内部或外在的漏洞和错误,这种心理诱使他们想方设法在网络系统上到处搜寻读取不应读取的文件和系统。操作系统、防火墙等软件本身的漏洞;加密和解密、入侵监测等技术产品的不完善;病毒的层出不穷;黑客程序在网络上的肆意传播等也是校园网路安全存在的问题所在。有的学校用户安全意识淡薄、管理法规不健全、管理措施不完善、管理方法简单、管理人员素质低等等。这不仅影响了校园网络系统的利用效率,而且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以及管理工作,因此学校领导要加强对校园网络的安全管理。

二、提升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效益的对策

针对黑龙江省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应从国家政策,学校发展等宏观及微观多个方面进行资源的重置与挖掘。

1.进行教育信息化成本效益分析。随着专家学者对教育投资理论研究的全面展开和深入发展,各种研究方法也逐渐被我们所熟悉,其中比较常用的分析方法为成本收益分析法。成本收益分析法最初应用在对工程项目的分析上,其基本理论依据是对所选择的方案的净效益值进行比对分析,从而判断方案的经济效果。

由于学校对不同的方案进行选择时各个方案的投资成本不同以及产生的教育信息化效果也不尽相同,所以在对教育信息化目标选择时能够达到预期效果的相对较优方案的选择方法就是教育信息化成本效益分析法。教育信息化成本效益分析法可以对多种情况下的不同方案做出比较准确的比较。教育信息化成本收益分析法的理论基础是依据信息化的成本与收益都必须以货币价值的形式呈现,既所有信息化的特选方案的建立都依据其对社会收益可能产生的货币价值之上。但是,教育信息化成本收益法主要还适用于对教育信息化决策的外部效益分析上,因为在对教育信息化进行决策时,信息化收益并不能以货币的形式直接表现出来。例如,教育信息化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实践能力,从而在其毕业工作时可能增加其工资待遇,工资待遇可以用货币来衡量,这时就可以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2.增加教育信息化投资。教育信息化建设由于工作量大、周期长的特点,所以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才能保证建设的顺利完成。在资金充足的情况,我们要对资金的管理方面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分化、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只有资金在各个阶段都充足的情况下教育信息化建设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融资渠道的完善和资金来源的保证各个地方政府和高校应该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地方政府和国家教育部门加大投资,国家财政部门和地方财政部门应该把对教育的投资放在重中之重,只有国家的大力支持,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才会有一定的保障。第二,各个高校应该完善学校的融资体制,特别设立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部门,保证专项资金的充足,利用学校特殊的人才资源对专项资金进行管理,加快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速度和提高信息化建设的质量,特别需要的是学习西方的建设经验与本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来保证信息化建设资金的充足、合理分配。第三,拓展融资渠道,拓展融资渠道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支持,只有充分调动社会对教育投入的积极性,才能征集更多的资金来保证教育信息化建设资金的充足,这就需要地方政府和各个学校加强与社会以及各个企业的联系,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

在对教育信息化科学管理的过程中,中央拨款、地方政府拨款、企业捐款以及个人捐款的一定要坚持做到专款专用的原则。坚持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是基础,教育信息化软件建设是核心,教师培训是支柱,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是根本,教育信息化管理服务是保证的原则,在保障教育信息技术有效开展、不断提高的基础上,以更加理性、讲究实效、探求创新、注重均衡为指导思想,协调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培训机制、资源系统、管理制度的建设,确保我国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

3.提高校园资源利用效率。我们要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校园网络建设,提高教育信息化校园网络的利用效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做到:第一,教育信息化设备的合理充分。教育信息化设备的利用应结合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利用程序,各个年级组、各个班级制定出不同的学习内容以及学习计划,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利用到现代信息化设备。第二,增加现代信息化设备的开放时间,虽然每个人都能利用到现代化设备,但是由于学生众多,每个人利用的时间有限,所以需要学校在课余时间开放信息设备的机房,学生自愿去学习增加每个人的利用时间。第三,教师在对现代信息化设备的利用过程中应该增强利用的积极性,不但教师本身要利用好设备更要帮助学生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同时,学校应该制定完善的利用体系,保证现代化信息设备的科学利用。第四,地方政府以及地方教育部门制定合理的奖罚体制,奖励利用好的学校,惩罚利用差的学校,让教育信息化设备利用效率低的学校限期整改,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效益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提高教育信息化设备利用效率。

4.加强校园网络的安全管理。对于校园网络安全的管理方面,一定要坚持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办法和与先进的技术相结合的管理办法,校园网络安全的管理既是管理问题又是技术问题,所以,校园网络的安全运行需要科学的管理体系和先进的管理办法。在管理过程中学校要严格分配管理责任,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要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人的身上,同时各个部门以及各个技术人员要相互合作共同维护校园网络的安全。

除此之外,把校园网络建设成为可以有效的管理与控制、具有隐藏网络内部体系以及抵御各种病毒的攻击的独立的、从无边界的网络环境中独立出来的网络体系是校园网络建设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董黎明.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

2.蒋洁.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分析及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8(12)

3.银海强.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战略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

4.安婧.美国高校信息化建设对我国高校的启示.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0

5.姜培培,刘冠勤.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今日科苑,2009

6.段宝霞.基础教育信息化成本效益探讨[J].教育与经济,2009(6)

7.黄晓宇.黑龙江省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利用效率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

教育信息化方案范文5

李忠: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建立教育信息化应用基地,既是中国电信战略转型的目标之一,也是中国电信履行央企责任、推动社会发展的体现。这次成立教育行业信息化应用基地,目的就是通过建立市场化的创新机制,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服务的市场规则,满足教育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通过打造中国电信教育行业应用的自有核心能力,促进教育行业信息化应用快速、规模发展,助推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

万维从2005年开始跟踪、研究教育行业,我们研发了一些面向不同客户的信息化产品,例如面向全国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类学校,在“三通两平台”政策指引下,开发了教育云和智慧校园解决方案;面向教师、学生和家长,我们提供移动教务、翼校通、教育资源应用及电子书包等服务,研发这些应用及产品其目的就是借助中国电信的网络、渠道等优势助推教育资源共享,提供便捷的办公和有效沟通手段,推进家校共育。另外,我们通过与教育行业专家的合作,共同进行政策研究及整体规划,开发的产品更贴近教育行业的使用需求;通过与一线教师的合作,让一线教师参与产品体验,不断完善和优化产品功能,使得这些产品真正能够使用起来,发挥作用;通过与全国6大高校的广泛合作,共建教育信息化实验基地等措施,将高校科研成果成功转化。

《中国教育信息化》:作为一名多年从事教育信息化研究的实践者,在您看来,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还存在哪些问题?哪些困难急需解决?

李忠:要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先实现教育信息化。通过这些年的探索,我认为,目前在信息化推进过程中还存在很多困难,面临很大挑战。

观念问题是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中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管理人员,还是学校校长、教师,都应在观念上转变,广大的教职工首先要接受信息技术,才能进而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我们要通过宣传教育、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理论学习讲座等多种形式,不断强化信息技术在推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重要性、乃至推动整个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性。

其次,近几年建设的信息系统在实际使用过程当中,往往缺少及时解答用户使用问题的渠道,使用人员无法及时有效地获得支持,造成很多系统已经投资建设,但是没有很好的应用起来,普遍存在着“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另外,基层教职员工的信息技术水平也有待提高,存在“不会用、不能用”的问题。因此,在加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的同时,构建完善的售后服务支撑体系迫在眉睫。教职工在使用系统的过程中,通过服务体系随时获得使用帮助是关键所在,整个服务团队支撑服务的技能提升是使用好系统的基础。比如说某教师正在使用某系统,在系统界面上是否有教师随时能够和服务中心及时联系的方式,并能够快捷地通过服务中心提供的远程支撑系统接管教师的桌面,提供操作帮助,使得教师能够顺畅地使用系统。

第三,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现状是基础设施建设不均衡,资源共建共享水平低,区域发展不平衡,发展的关键在于均衡、公平;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现状是实践教学资源缺乏,产业对接水平较低,校校通尚未实现,发展的关键在于实训、对接;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现状是基础设施、资源建设初具规模,但质量、应用水平不高,发展的关键在于优质、融合;继续教育信息化的现状是初步实践了网络办学,资源积累基础薄弱,开放大学尚未全面形成,发展的关键在于个性、灵活。

第四,目前教育行业网络接入的现状是天、地网络初步成形,互联互通尚未实现,网络带宽有待提升,发展的关键词是“解决有无、普及覆盖、性能提升”;资源与应用的现状是初具规模,质量、数量均显不足,共建共享机制尚未形成,发展的关键词是“有无、能用、好用”;管理信息化的现状是单个业务系统较多,业务环节尚未全部覆盖,信息孤岛问题突出,发展的关键词是“单个应用、数据互通、流程再造”;保障体系的现状是组织体系未理顺,资金投入机制未形成,标准规范执行不到位,发展的关键词是“理顺机制、确保投入、规范发展”。

作为中国电信的教育行业信息化应用基地,有义务、有责任为教育信息化提供更加完善的、全方位的服务,我们将积极为各级各类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提供智慧校园解决方案,借助领先的云计算与移动互联网技术,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打造领先的教育综合服务平台,打破目前的困局。

《中国教育信息化》:对于教育信息化未来的发展方向,您有怎样的思考?其中有哪些挑战需要去面对?

李忠:未来的教室一定是云端教室,包括电子课本、电子课桌、电子书包、电子白板等等,教育资源像水、电、空气一样方便地广泛共享。教师是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协作者,而不是简单的“传道者”;学生不用再在课堂啃书本而是可以通过周围的社区、网络资源等载体学习;管理者自主管理;学习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研究性学习、探究式学习成为常态,最终构建起以学生为中心的终身学习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我认为未来将进入全面融合及创新阶段。随着云计算和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将会促进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变革,教育行业信息化产品的发展趋势为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服务及资源,终端趋于移动化、多样化,轻松实现资源共享。

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还面临诸多的困难和挑战。目前的教育类信息产品,从技术角度考虑的多,而从教育角度考虑的少,问题主要在于企业对教育的不了解,产品自然也就难以被教育市场认可了。另外,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覆盖不足,整体发展失衡,区域、城乡差距较大;教育信息资源仍显不足,优质适用的资源严重缺乏,资源的有效利用共享水平低;技术与教育的融合亟待深入,应用水平亟待提高;教育管理信息化发展整体水平不高,尚未形成有效的业务系统数据资源整合、交换、共享体系,数据集中程度低等都成为了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中国教育信息化》:您对教育部门实施信息化项目的具体建议是什么?凭借您的经验,教育部门在选择信息化产品供应商的时候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考核?

李忠: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科技进步带动各行各业逐步走向信息化。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还需要各教育主管单位、学校从自身所处的实际现状认真考虑,贴合实际,找准定位,根据区域、经济、人文等个性化因素,找准真正需要的信息化落脚点,统一领导、统一规划、有序布局、稳步推进,避免重复建设、无序建设、过度建设,避免对资源投入的浪费。

教育局等教育主管单位应更多的从所管辖学校综合实力入手,在国家教育总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吸取行业教育信息化成功经验、实地考察、专家论证,出具切实可行的方案规划,统一建设有口碑、长效型教育信息化项目。学校首先也需要对自身的各项实力有深刻认识,知道自己在教育信息化中所处的阶段,哪些和实际提高教学能力、管理水平、教学质量息息相关,在教育主管单位的统一规划下落实教育信息化建设。

无论对哪种类型教育单位,信息化建设最终都需要被用起来,只有真正使用后,信息系统才能体现出自身价值,才能不断改进,才能逐步推进实施单位教育信息化水平和氛围,进而促进国家教育信息化整体进步。因此除了建立有价值、实用好用的信息化平台外,做好教职工及教师、家长用户信息化平台使用操作水平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和前提。

在教育信息化产品供应商的选择上,首先要考虑供应商的售后服务支撑能力,是否有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能提供长期的服务保障,解决系统使用过程中的后顾之忧;其次是选择成型早、具有前瞻性的产品,成型早的产品在理念、功能、稳定性等方面都具有优势,可以避免因产品缺陷导致无法正常使用,投入产出比相对较高;第三是要考查企业行业经验,主要包括对教育政策及行业环境的理解、在业界的品牌影响力和口碑等。信息化产品供应商的选型,需要综合考量,同时供应商的综合实力、项目管理能力、地域成本等都是考量因素。

《中国教育信息化》: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中国电信的核心竞争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贵公司会如何利用自己的资源和优势来推进教育信息化?

李忠: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拥有覆盖全国城乡、通达世界各地的通信信息服务网络,建成了全球规模大、国内商用早、覆盖广的CDMA 3G网络,为更好地服务于教育行业提供了网络基础保障。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在全国31个省(区、市)和美洲、欧洲、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地设有分支机构,可配合各省教育系统共同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

基地办公占地13000多平方米,拥有高新技术人才600多人。基地拥有8年行业研究经验、51人专职研究团队,目前已与西北师大等6所高校、36位教师展开全面合作。

基地凭借中国电信无处不在的固网、宽带、3G移动网络等基础优势,推陈出新,探索结合点,以电话会议、视频会议、校园监控、移动办公等切合实际的电信特色服务深度融合,带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借助中国电信所特有的、可深入县乡的维护支撑体系,为教育行业普及全民信息化,减少教育区域差异化营造有力条件;此外通过教育部合作、参与各类教育信息化规范讨论及标准制定、各类信息化领先技术及应用在教育行业的尝试应用,教育基地扎根教育、深入了解,实现同教育行业信息化共同成长,进一步实现巩固在教育行业的信息化实力和竞争力。

基地作为中国电信内部单位,有效秉承中国电信各项竞争优势,同时作为多年从事教育行业专业化策划、研发、运营、支撑团队,已积累并形成兰州基地特有的竞争优势。

首先,基地始终坚持在国家各项教育政策实行的第一时间深入学习领悟,通过持续的政策解读,积极探索电信同教育行业的融合契机。在8年的教育信息化探索和发展过程中,教育兰州基地从无到有、尝试创新,陆续形成覆盖教育管理信息化、沟通信息化、资源信息化的平台及产品。长期的创新、研发、积累、合作,使得基地在教育行业和电信行业都颇具影响,成为国内同类企业的领先者,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和口碑。

其次,基地始终以教育信息化一线需求作为创新及研发重心,从教育主管单位、教育专家、一线教职工、家长、学生群体广泛采集,结合先进科技,解决最迫切、最实际的教育信息化需求,找准定位、夯实基础,以先进、实用、好用的教育信息化产品及应用进一步扩大自身竞争实力。

最后,基地在多年的教育行业信息化产品、平台研发运营以及解决方案提供的经验基础上形成完整的运营、支撑、维护体系。作为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进一步增强自身差异化特质,拉大同其他教育信息化企业差距,突显竞争力。

《中国教育信息化》:中国电信在众多行业信息化领域都有成功足迹,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力量。在您看来,中国电信布局教育行业的长远意义是什么?下一步有什么规划?

李忠:中国电信布局教育行业,首先是作为国有企业的责任,其次是企业盈利和发展的需要。

作为国有企业,为教育行业提供服务,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是我们应尽的社会责任。国务院近期的《“十二五”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中就以很大的篇幅明确的把教育信息化列为一项重要任务,并强调将“三通两平台”作为建设重点。作为运营商,中国电信也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将充分发挥中国电信自身优势,对当前教育信息化改革和发展提供强大而独特的支撑能力,与国家教育部、各省教育厅、各市教育局及区县教育局协同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手段的全方位创新,打造领先的教育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深入教育行业信息化应用的推广和规模化的发展,努力成为行业的引领者,为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贡献力量。

教育信息化方案范文6

政策落实顶层设计

威尔逊认为,执行一项政策要比制定一项政策困难得多。从动态的角度考察,政策执行的困难性在于政策从制定到实施存在一定的时滞。对我国体制来说,行政部门政策推动是教育信息化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教育信息化政策执行与落实是2014年建设与应用的关键。纵观2014年教育信息化发展,我们看到了政策与措施在教育信息化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就如2000年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掀起了一股“校校通”建设风潮。2014年,当审视教育信息化发展时,我们看到了政府政策执行的脉络。有关行政领导重视与政策推动执行促成了2014年教育信息化的快速推进。

1.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政策

2014年,教育部继续强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无论是袁贵仁部长还是具体分管教育信息化的杜占元副部长,都强调了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201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袁贵仁部长在讲话时强调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在《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中,提出以教育信息化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充分发挥市场作用、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快促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教育部办公厅于2014年3月12日印发了《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的通知,正式明确了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思路与目标任务。杜占元副部长先后出席了多个省市的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并且到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校参观、检查教育信息化工作。作为教育信息化的具体管理司局,教育部科技司先后出台了多个教育信息化专项工作管理文件,对全国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具体指导。教育部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高度重视,实施了具体措施,有效地推动了各省市采取措施推进建设与应用。

2.各地教育信息化政策与措施

由于国家对于教育信息化的高度重视以及教育部相关政策的推动,2014年各地都先后出台了教育信息化推进的宏观文件或者具体措施。例如,2014年1月2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召开全区教育发展大会,对深化广西教育改革发展做出全面部署,提出实施广西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并将教育信息化列入重点工程。2014年3月24日,安徽省政府第23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安徽省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会议强调,要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推动安徽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迈进的重要手段,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全面深度融合发展。2014年4月10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召开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下发了《兵团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意见》和《兵团教育信息化五年规划(2014-2018年)》。除了出台相关政策外,许多省份都拨出专项建设经费,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软硬件建设。在各地的政策推进与经费保障下,全国教育信息化取得了显著成就。无论是学校宽带网络联通率,还是“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都取得了明显进展。

具体落实政策

教育信息化作为国家教育政策的重点之一,执行是关键。政策的制定只是有了一个良好的构想而已。从政策变为实现,需要有效的措施、经费的保障以及督促检查。

1.专项行动方案

为了更加有效地推进教育信息化政策落实,需要将宏大的教育信息化政策细化分解,根据不同时期进行任务分解。教育部根据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一些教育信息化专项行动方案。2014年的教育信息化专项行动方案取得了可喜成果。例如,“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截至9月底,全国5.9万个项目教学点中,除尚有少部分偏远教学点还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外,其余项目教学点已全面应用设备和资源开展教学。又如,“宽带网络校校通”项目,仅2014年第3季度,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新增实现网络接入学校2262所,新增多媒体教室7.6万间,新增建有多媒体教室学校7126所。截至2014年9月底,全国已有29个省份的1132个区县建设了教育城域网;61.2%的全国中小学(含教学点)实现网络接入。

2.企业参与建设

教育信息化从来都不单是教育部门的事情,也与相关企业密切相联。国家教育部与相关国际与国内企业创新了合作机制,无论是国际企业还是本土企业都积极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助推教育信息化事业的快速推进。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企业已全部与教育部签署了关于教育信息化的合作协议,共同支持教育信息化事业发展的战略格局已经形成。企业的参与不仅体现在参与学校宽带网络建设,而且体现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研究与人员培训。例如,教育部-中国移动科研基金项目就先后资助了许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技术与应用推进的科研项目;根据教育部与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实施了“教育部-中国电信中小学校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项目”,有力地推动了教育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水平;微软、英特尔等国际企业推动了“微软携手助学”项目、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对我国教育信息化起到了引领、示范以及推动作用。许多专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中小型企业,通过其与具体区域与学校的紧密合作,也在扎实地推动着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

3.试点与督查推进落实

国家为了推进教育信息化得到真正的落实,在实践推进路径上采取了教育信息化试点与督查。作为一项工作,试点是很好的政策推进策略,教育部选取了省市、高校和中小学进行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并且对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进行了检查和反馈。另外,配合国家教育政策,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决定在全国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专项督导检查。督点是教育信息化工作体制机制、经费保障、政策措施,以及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情况等。正是试点与督查将教育信息化政策从顶层设计变成了现实效果。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但是实践中,人们却往往将教育信息化与教育现代化割裂开来。教育信息化应该成为教育现代化的核心要素之一。2014年11月,上海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举行。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出席会议并表示,教育部正制定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教育信息化已被纳入指标体系。教育信息化纳入到教育现代化指标之中,代表着其不再是可做可不做的事情,而是真正成为区域与学校必须要着力努力推进的事业。

4.立体全面系统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