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的教学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物理的教学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物理的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的教学方法范文1

一、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1)从生理角度来讲,兴趣是学习的内部驱动力学习犹如一辆汽车,兴趣则是汽车上的发动机,没有发动机,汽车则开不动,只有发动机马力大,汽车才能跑得快。怎样才能使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最好的办法是:首先使学生感到这个学科有价值,即有用。因此,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都致力于体现物理知识“有用”。如我在进行“密度测量”教学时,提前让学生了解密度的应用。目的是使学生先了解密度的应用不仅可以计算质量,而且还可以计算体积,还能鉴别物质。这时有学生提出:可以鉴别金银首饰吗?我给予了肯定的回答,能!这节课就是要让同学们学习“密度测量”,从而掌握鉴别物质的方法。

(2)学习物理有趣。由于物理知识抽象,而初中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尚未形成,因此,大多数学生感到在学习过程中困难较大。为了克服这一困难,在实际教学中形式要新,即融知识性于趣味性之中,寓教于乐,也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所蕴含的极大的吸引力,每章节都有新的知识、概念、规律,特别是概念、原理、定律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因果关系都会使学生产生疑问,引起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如何利用其求知欲望、好奇心而又有系统、有目的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探究式方法运用

(1)重视控制变量法运用,引导学生在科学探究中掌握知识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指研究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时,要保持影响前一个物理量的其它物理量不变,从而研究变化的这个物理量与要研究的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这种研究方法,被称之为控制变量法。

教师在需要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解题时,需要引导学生理解“控制什么?改变什么”,“如何控制?如何改变?”等,这些都是帮助学生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关键。如在进行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中,如果引导学生探究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就需要在保持电阻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以观察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关系。在此实验中,如何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呢?办法就是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如果让学生去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需要控制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教师在实验中要换用不同大小的电阻(即改变电阻),以使学生观察电流随电阻的变化情况。那么,又如何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呢?办法就是要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导体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

(2)重视类比法运用,引导学生在逻辑推理中掌握知识所谓物理类比法,是指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将研究的物理对象与熟悉的物理对象相比较,找出它们的某些共同点、相似点或有联系的特征,从而据此推测出待研究的对象还可能具有熟知对象的另一些特征。物理类比法是一种逻辑推理的方法,实际上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或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方法。

初中物理的教学方法范文2

目前我国的初中物理教学当中的确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教学方式的枯燥、教学方法的落后,老师单纯的在讲台上讲课根本不会提起学生的兴趣。这些原因都会导致学生在难度较高的学科上成绩大幅度下滑,具体分析主要就是以下两点:

(一)教学方式的枯燥无味。新的物理教材修改以后,一部分物理教师其实并没有认真的进行深入的研究,教学方法还是以前的,并没有发生任何改变,还是跟以前的教学方式一模一样。老师还是在单一的讲,学生还是被动的听,跟学生的互动交流非常少,考试之前就来一个题海战术,布置大量的作业进行练习。这样老套的教学方法,势必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学生心理的不适应。虽然小学升初中只是一年的变化,但是学生的心理却会发生很大的转变,在小学的阶段还是孩子的心态,但是一旦到了初中就意味着不再被当成儿童来对待。所以,在刚升初中的时候,学生的好奇心驱使他们对学习很感兴趣,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热情会慢慢的变淡,开始变得不稳定,从而会导致一些学生的成绩出现较大的下滑的现象。

二、提高初中物理的教学方法的思考

(一)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任何东西都会感觉到困难,但是一旦你对这种东西感兴趣的话,那么这些困难就会变成乐趣,这句话用于物理教学上非常的合适。其实简单来讲,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任何的物理理论的产生都是基于对自然现象的模拟实验。一旦学生有了兴趣,就会在兴趣的驱使下对物理萌生求知欲,这样也能够加深对物理的印象。所以,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多运用不同的实验,设定一定的物理情景,让学生能够亲眼所见,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还能够不知不觉的提升学习物理的兴趣,从而提高物理成绩。

任何人在愉悦高兴的心情下,思维活动会更加顺利的展开,记忆也会更加稳固。有了兴趣,学生的注意力也会大幅集中,学习效率就会相对提高,并且表现出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提升学生对物理的重视性。我国古代有一句俗话叫做“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好初中物理,教师授课只是一个客观的因素,最重要的还是在于学生自己。只有学生自己开始慢慢重视物理,提高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才能够更好的掌握物理知识。从小学的学习一下子转移到初中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讲,物理是一个全新的学科,是陌生的,需要他们接受新的学习方式,并且让他们意识到物理学习的重要性。总而言之,教师或者家长一定要给学生灌输这样的思想。

(三)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师要教给学生的不只是要让他们学会怎样才能考高分,而是要交给他们学习物理的方法,能够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在学习物理的路上坚持下去。初中是培养学习方法最重要的一个时期,好的学习方法不但可以提升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还能够大大的提高学习的效率,形成良好的循环。

具体来讲,老师首先要改变以往以布置书面作业为主的教学方法,要培养学生以实验实践为基础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多一些与学生的互动和鼓励,不要仅仅拘泥于物理考试。

三、大力推行情境化教学

美国有位教育学家说过,学生的思维产生与发展绝大部分是会受教学环境的影响,老师们应该把课堂当成学生情绪发展的训练场,为学生的心理发展提供可控的良好氛围,这样才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要演示物理教学当中直观性较强的实验,通过各种巧妙的疑问,对学生进行“提问”,慢慢地去引导他们找出答案,最终达到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

四、总结

物理学科是一门综合类的自然学科,它需要教师具备纯熟的专业技能以及相关学科知识,在专业素养方面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所以,新课程改革对于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一定要继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完善自己,才能引导学生更好的发展。

初中物理的教学方法范文3

一、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授课中的意义

实验是初中物理授课过程中非常有影响力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是进行物理教学的一种必要方法。通过实验进行教学,既能够增强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还可以积累物理知识,最难得是学生有了一个可以实验的地方,可以利用操作让学生学习知识,看到现象的实质。不仅提高学生的感性认知,还加深了他们对物理概念的认识,并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在整个物理实验中要以学生为主,把学生看做是操作的主体,而老师在这一过程中的任务则不再是单单的主导活动,变为了引领和指示人。教学方法不再是以往课本上的僵硬的形式。在对初中物理授课改革的突出点就是对以往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造。把曾经单调无趣的授课方式换成了能够引起学生积极性和注意力的实验课堂。从而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实验操作来掌握知识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操作技巧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感知能力,让他们能够对物理概念进行具体的运用。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思路

1.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由于过去教学经验和授课模式的影响,中国的教育现状是学生仅仅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合作者,而老师却是课堂上的主干,指导学生被动着进行学习。所以,时间久了之后,学生就不懂得自己去分析问题,操作能力也随之降低,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创造性水平的提高。根据现在学生们的实际发展水平,若是老师把平时的教学模式改为以实验操作来获取知识的课程模式,多给学生提供自己实践的条件,让他们从约束到主动参与,这种方法就能够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主体意识。例如,在讲阿基米德原理的时候,就可以探究浮力的轻重和与之有关的一些条件,老师能够利用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解答也可以让他们自由结组分析,让他们找出与浮力相关的问题的假设,老师再带领他们结合自己的假设去亲自动手操作,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增强了他们团队合作能力与自我分析的能力。

2.做独一无二的实验

目前物理知识的学习在许多的物理教学上只依赖于课本内容,还有一部分实验在课本上都?]有提到。所以,老师应该去填充一些书本上没有包含的实验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丰富了实验的主旨。在平时的实验操作中能够做到抛砖引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对物理知识心领神会,增强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也丰富他们的物理概念。在实验操作中,可用的器械材料有很多,老师能够利用学校提供的材料,也能自己准备一些能利用的小材料,还能够通过生活中可利用的东西当做实验材料来开展实验。资料表明,成绩好的学生不一定是通过单方面的死记硬背,恰恰是由于他们对物理的主动性。在提高他们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根基之上再进行学习的方法是极其有效的。但是一些学生成绩不好也不是因为他们智力的不同,而是他们对物理本身就不关注不学习,没有很好的认识到物理这门学科的实质。所以,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就要尽量多为学生演示一些难以理解的实验,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物理学科的喜爱。

3.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物理老师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发现物理中的问题,这样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主性与能动性。在教学中,应该尽可能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操作的能力。老师仅仅在必要的时候给他们一些指导性的提示,其他的操作让学生自己分析,选择合适的器材操作。通过让学生自己实践的过程能够使他们更加喜欢实验,体会成功的。学生在自己操作中就会遇到一些问题并提问,尤其是提那些与众不同的问题,更加的锻炼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初中物理的教学方法范文4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创新

物理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它是以实践和观察为基础建立的。物理学家在观察思索验证的基础上总结出了物理规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要走相同的路,任何一个物理规律都是通过对物理现象的观察进而总结得出的,科学发现都是从观察之中得出的,因此,传统的物理教学方法只单纯地依靠讲解是无法收到良好效果的。

一、当前我国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

虽然素质教育在我国倡导多年,但应试教育在人们的思想中根深蒂固,为考试而教学,为考试而学习是广大师生对教学的共同理解,虽然当前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但物理教学的评价方式没有发生根本变化,还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依据,所以老师们谁都不愿去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去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尝试,都宁愿比较保守地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很多学校的物理课堂还是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虽然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但不利于学生的整体发展。物理作为一种应用型的自然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物理实验的作用,将原本应该学生亲自动手时间的物理实验转变为老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学生无法亲自动手参与实验以验证课本中的定律,不了解公式的来源,只是对物理概念和物理公式机械的记忆,这很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我国少数地区的某些学校试图对物理教学提出新的教学理念,但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严重阻碍了其进程,整体情况很不乐观,要想对教学方法进行彻底的改进,首先要明白,教学的目的不只是为了考试,而是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目标。只有让广大师生充分意识到教育的目的,才能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尽可能地对学生做到全面培养,才能让学生以主人公的身份积极参与到物理的学习中,提升教学质量。

二、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

1.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角

初中物理课堂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就需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那么课堂的主体就要从老师转移到学生,让学生站在物理教学的关键位置,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将老师放在辅助的角色上。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虽然陈旧,但在老师们的思想中已经成了先驱,认为这种方法虽然陈旧,但至少可以保证学生取得较高的考试成绩,这就是典型的以老师为中心,采用这种方法教出的学生综合素质肯定不高,其直接后果是学生成为了考试机器,所学知识只会在考试时用,而不会用它们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老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要给学生留出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对自己的课程设计、讲课方式等提出建议,共同为物理教学出谋划策,找出适合本班学生的最佳教学方法,使老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都能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

2.教学方法的创新方法

(1)充分利用实验。物理教学应该以实验为基础,没有了实验的支持,物理教学会是一潭死水。虽然许多物理规律已经得到证实,但它们都是很抽象的,单纯地依靠讲解是无法让学生完全明白的,配合实验进行教学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所无法比拟的,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可以对书本中介绍的物理知识有更深的了解,明白了物理公式的来源以及如何去运用,通过实验,可以使学生将物理理论知识学得更加扎实。

(2)比较法。许多物理知识之间是相通的,在教学中通过对相似的物理知识之间的比较可以降低教学难度,并能通过对相似知识点的比较加深对每个知识点的理解。例如,声音的传播和光的传播的相同点是,它们都是以波的形式传播,都可以产生反射和衍射,彩虹的形成是光衍射的原理,而听到隔壁的声音是声的衍射。声音的传播和光的传播的不同点是,光在真空中也可以传播,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通过在相互比较中学习,可以使学生养成归纳总结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

(3)比喻法。物理来源于生活,许多物理知识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原型,老师在上课时将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到教学中,利用这些例子对物理知识点进行模拟和比喻能够让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形象化,也能够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物理美。单纯依靠讲解使原本就枯燥的物理课堂变得更加无聊,有些简单的物理理论不需要通过复杂的实验进行展示,通过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引入教学中用来比喻物理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思维。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多媒体教学具有操作简单、展示范围广的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复杂的物理内容形象地展现学生面前,有些无法通过物理实验展示的现象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模拟,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发散讲解时,用多媒体进行展示能够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这是其他教学方法所无法比拟的。老师要充分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对物理教学方法进行全新的改革,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实践,让学生带着课堂知识去体验生活,将生活带入到课堂中,通过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石桂英.初中物理教学方法选择与创新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04):125.

初中物理的教学方法范文5

关键词:初中物理 教学方法 技巧

众所周知,物理是一门以实验教学为主的学科,我们所学的物理理论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之上建立完善起来的。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增强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研态度。作为一线的初中物理教师,应该结合自己的物理教学情况做好以下工作,例如提高教师的自身素养,认真对待课堂的实验教学,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意识,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过程,探索物理的奥秘

掌握物理实验仪器的使用,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基础。基本的仪器包括:游标卡尺、秒表、天平、温度计、测力计、打点计时器、安培表、滑动变阻器等。物理大纲对学生的要求是“学会正确使用仪器进行观察、测量和读数”。要让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这些仪器的基本构造、主要用途、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达到正确熟练的操作。

教师应该鼓励初中学生养成独立思考,主动做实验的习惯。在实验中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物理知识,还可以培养学习的兴趣。当然,在学生动手做实验的过程,教师并不是独立于课堂之外的,也需要教师精心的备课、事先准备好实验所需要的仪器、设计好实验的情境,然后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的形式解决问题。

物理实验时难免会出现误差和失误,这时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分析实验误差的原因,是否是仪器本身的缺陷、装置不完善还是个人的原因导致的,让学生正确认识到误差的存在,并从误差中累积经验,找出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和步骤。教师应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例如爱护实验仪器和遵守实验操作的原则、认真记录实验数据等。学生在实验结束后,应养成根据实验的过程和体会写实验报告的习惯。

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的方法,通过对新教材的一些创新性的探索,让学生去假设问题,积极主动的提问和思考,从而培养学习物理的动力和兴趣。教师在实验教学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和对待实验的科学态度。总之,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对物理实验充满好奇,还要启发学生主动去实验,去思考。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才能真正发挥物理实验教学的作用。

二、创新教学方式,开发学生的想象力

新时期是创新的时代,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力开始的。万事万物的创造都需要想象力,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发展离不开教育。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创造有利于开发学生想象力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解摩擦力的时候,可以问学生物体在柔滑丝绸上的滑动的摩擦力大还是在毛巾上滑动的摩擦力大?学生通过想象和平常生活的积累,很快说出物体在毛巾滑动时摩擦力大。在讲解压强时,可以问学生人躺在地面上和站在地面上,哪种情况对地面的压强较小。学生很快地说出,人躺在地面上的时候对地面的压强最小。可见,通过对初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之,作为一名初中物理老师,应该以最新的教学理念为契机,为学生营造一种创新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去大胆的尝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真正把学生培养成新时期的创新型的人才。

三、结合实验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物理教学的课堂上,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演示实验作为物理教学中最长使用的方式之一,学生对实验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在教师演示实验的时候,多数学生抱着“看热闹”的心态来观察实验,往往抓不住重点和关键,这就导致了实验效果达不到教师的预期。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的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在每一步实验中,都应对学生提出适当的问题,让学生在观察中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观察方法,并能在充分的观察基础之上,通过思考、分析和讨论,最后总结出物理现象的本质规律。

物理观察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观察更多的来自于神奇而瑰丽的大自然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教师需要根据教材的知识,适当的向学生介绍一些生活中与之相关的自然现象,让学生在课堂后主动地去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用课堂所学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所出现的物理问题,让物理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

例如,冬天人们在讲话的时候为什么会看到呼出的白气,而在夏天却看不到?冬天为什么窗户上会有窗花?指南针为什么总是指示南北方向而不是东西方向?为什么会出现海市蜃楼?轮胎表面为什么会有花纹?沙发、床垫下面为什么会装有弹簧?这些问题都是与物理相关的生活问题,日常生活中处处都可以发现物理问题,只要善于观察和思考,不仅能巩固学生所学的物理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一步培养物理学习的能力和技巧。

四、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很多教师都会发现一个问题,大多数的初中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常出现说不清楚、道不明白的情况,逻辑较为混乱,这些学生并非不明白如何解题,只是言语表达能力欠缺。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两种情况,一方面,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掌握的知识点不够扎实;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环节较为薄弱。因此,加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

初中学生有着很强的模仿能力,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的榜样,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教师在讲解物理的知识时,需要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思路清晰、前后连贯,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言传身教。学生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在小组讨论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解题技巧,也可以通过倾听别人的表达来思考新旧知识,时刻保持全身心的兴奋,在与同学的交流中认识物理,找到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培养物理学习的能力。

在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时,教师应注意正确的方法引导。首先,教育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只有扎实掌握所学的物理知识,才能灵活的运用和表达。第二,指导学生认真阅读物理教材,深入的思考和研究,让学生在巩固物理知识的同时,学会说理的技巧。第三,在课堂习题的讲解中,让学生认真思考、讨论并回答,尽量给每个学生机会,培养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五、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化解学生的疑难问题

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点拨和指引作用尤其重要,恰到好处的引导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不仅能帮助学生找到突破问题的方法,也能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在物理教学的活动中,对于难度较大的物理知识点,需要教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而对于一般难度的物理问题,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亲自完成,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自信心和解题能力。教师在引导作用的时候,需要做到收放自如,切不可凡事都为学生指点和讲解。

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示新课程学习的目标,让学生了解这节课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点,明确学习目的。并指导学生根据学习目的来自学,养成自学的习惯。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千方百计的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努力将书本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能力,这对于初中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物理教学并不是一个程序化的过程,而是需要教师和学生主动的参与完成。教师作为学生的指导者和合作者,需要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并在学习的过程中累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卫国.初中物理新课标内涵解读及其实施建议,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J].2005年第2期

初中物理的教学方法范文6

关键词:高中物理;差异;衔接;教学方法

学生踏入高中学期,所学的科目增加了,学习任务更加繁重,并且学习的难度加大,许多学生感到无法适应。同样的,许多高一学生无法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的学习难度,对高中物理感到畏惧,

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学习成绩的下滑。因此,实现初高中物理教学的合理衔接,对帮助学生顺利渡过难关,积极投入高中物理学习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认识初高中物理学习的差异

要探讨实现初高中物理教学合理衔接的方法,首先需要认清初高中物理学习难度和学习要求的差异。

1.高中物理更重视抽象思维的运用

在初中的物理教学中,物理问题都可以通过描绘具体的图像,寻找问题的关键所在来解决。例如,初中的电学学习,学生在解决电路问题时,常常可以通过描绘出简单的电路图,而将问题形象化,从而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然而,高中物理对抽象思维的要求更高,如:日常生活无法感性、认识力的合成与分解,这就要求学生要具有较好的抽象思维。

2.高中物理对于数学水平的要求更高

初中物理通常仅仅涉及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对数学水平的要求比较低。然而高中物理要求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和物理公式的同时,对于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要求更高。例如,在力的分解中,需要运用数学中的三角函数的知识。可以说,没有较好的数学功底,是无法学好高中物理的。

3.高中物理要求学生不仅认识表象更要深入探究原理

初中物理的学习内容往往在生活上可以找到实例,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更容易。初中物理的学习仍然停留在对物理现象表象的认识上,而没有深入探究“为什么”。然而,在高中,许多物理现象在生活中并不常见。特别是电磁学,虽然在生活中有不少应用到电磁学知识的例子,但是对于原理的学习,电磁学的公式众多,并且容易混淆。因此,在解决相关的物理问题时,通过抽象思维发现问题关键,并灵活运用所记忆的公式解决问题。

二、实现初高中物理衔接的方法

1.培养学生兴趣,抓住学生的好奇心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亦可以在课堂上,多与学生进行交流,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讲述与所学物理知识相关的小故事,引起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探索。

2.联系初中知识,唤醒学生对物理的熟悉感

许多学生对高中物理学习表现出畏惧的情绪,是因为对高中物理的学习内容和难度感到陌生和恐惧,因此,教师需要寻找有效的方法,消除学生对物理的陌生感。笔者认为,教师要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工作的衔接,需要了解初中物理所学的知识,帮助学生在联系初中物理的基础上,学习高中物理知识,体会初高中物理学习内容的差异,并由此调整学习方式。

此外,由于初中物理的一些知识内容存在模糊之处,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初中物理的学习成果,引导学生接受新的物理知识。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高中物理所涉及的内容更加广泛,许多现象不能在日常生活中见到,因此,就需要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够正确地理解各方面的物理知识。例如,在力的分析的学习上,可以培养学生养成画图分析问题的习惯,从图形感受力的分解和合成。又如,在摩擦力的学习中,可以通过画图判断力的方向。

同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演示。有些实验现象可以通过实验操作获得,而有些却需要在“理想条件”下进行实验。例如,匀速直线运动在现实生活中基本不会出现,然而,可以通过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最后得出匀速直线运动的运动规律。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感受匀变速直线运动和匀速直线运动的差异和共同点。

4.提高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灵活性

初中的物理学习只是要求学生知道和记忆概念、公式便可解决大部分的物理问题。然而,高中的物理学习要求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方面更具灵活性。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确不同的物理公式所适用的特定范围,并通过练习加深对知识的了解。

帮助学生脱离题目形式的局限,灵活运用知识,做到举一反三。

5.培养学生养成适应高中阶段物理学习的学习习惯

高中物理的学习需要理解概念,要求学生将书本的内容化为属于自己的知识。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应该养成探究式学习习惯,对所学的概念一定要理解透彻,在知道概念“是什么”之后,需要探究“为什么”。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学生更应学会自主学习。在课前,能够根据自习提出问题,在课后,学生应该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探究不懂之处并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才能通过温故而知新,将新旧知识联系在一起,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真正将所学的知识变为自己的。

作为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初高中物理学习的差异,

发现学习物理知识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教师需要根据初高中物理学习的差异,着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初高中物理学习的过渡时期。

参考文献:

[1]刘利媛.如何实现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J].学周刊,2013(25).

[2]李仕新.浅谈如何帮助高一学生渡过物理学习的难关[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7).

[3]刘丽敏.让学生爱上高中物理[J].教育教学论坛,2013(26).

[4]吴留龙.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思考[J].科技信息,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