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安全制度建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校安全制度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校安全制度建设

学校安全制度建设范文1

加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是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重中之重,是推进学校进步的必然选择,是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提高师生整体素质的必由之路,是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义务教育学校,只有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坚定不移地执行课程实施方案,才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不断加强学校的制度建设,促进学校规范管理更上一层楼。

学校制度建设应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呢?我们认为:

一、走进一线,躬身调研

作为校长应紧紧依靠教职工办学,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倾听他们的呼声,解决他们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广大教职工有几大关注问题:评优问题、评职问题、生源问题、子女上学就业问题。这些问题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直接动力。由于学校在前两项工作中名额限制,僧多粥少,推荐工作争夺异常激烈,矛盾非常突出。特别是质量较高的学校符合资格的中青年教师越来越多,学校在此项工作上一定要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考评制度,关心教职工的生活,调动各种力量协调解决教师生活上的疑难问题,让老师轻装上阵。

作为校长,为了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以质量作保证,质量的提高必须靠教学制度有效实施,全校上下必须有强烈的责任感、质量意识、竞争意识。要对不适应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

二、发动群众,参与建设

建设制度不能只是摆形式,举手走过场,要让教职工有认同感:学校发展与个人的利益休戚相关,个人的发展与学校密切相连。为了能使制度建设取得成功,学校必须依靠教职工,让广大教职工直接参与到学校制度的建设中来。

三、顺从民意,完善提升

教职工是学校的主人,如果制度得不到他们的赞同,制定的制度是注定无法实施的。实践证明,发动群众制定学校的规章制度,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心声,就会减少怨言,减少工作中的阻力,有力地推动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 转贴于

四、细化工作,重在引领

校长要明确学校的发展目标,发挥制度的引领作用,引领师生重视培训、重视安全,把学生放在第一位,遵循教师个体和学校的发展规律,引领广大教职工确定建立哪些制度,在制度建设中起到细化作用,通过制度告诉师生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建立符合学校实际的管理制度,如《教学工作制度》、《工作奖惩制度》、《教职工请假制度》等等。

学校管理制度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核心,我校在学校管理制度建设中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的体会是:

1、学校发展,教师第一——培训学习是教师最大的福利

我校始终把教师参加培训当做了最大的福利,只要有机会,绝不放弃和耽误。近年来,学校特别注重校本培训,制定了《济宁市第十五中学校本培训制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支持教师外出学习和进修,请专家来校作学术报告,重视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培养,鼓励教师参加各级教研活动,教师素养不断得到提升。

“学校发展,教师第一”是班子的管理理论,也是全体教师的共识。本届领导班子,全是由教师提拔上来的,有杏坛名师、特级教师、省教学能手、优质课执教者、人大代表,在积极探索学校发展的创新之路、抓好学校管理的同时,不忘三尺讲台,坚持在教学第一线,并坚持担任班主任,参与班级管理,为全校师生做出了表率。

2、“素质教育,安全第一”——唱响平安和谐校园主旋律

学校领导坚信 “素质教育,安全第一”的工作理念,建立健全了安全工作的各项制度,形成了健康高效运转的安全工作机制,真正树立了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发展观、安全第一的工作价值观。

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核心是学生。学校根据安全工作制度,将人防和技防相结合,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学校关键部位和学生经常活动的场所安装了电子眼,安排了老师,及时对学生观察和看护,使学生上学有人护、课间有人管、放学有人送,真正做到了安全无死角。我们严格执行门卫制度,制度不仅上墙,更要入心。

3、教育工作,学生第一——公布电话号码

学校安全制度建设范文2

小学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基石,关系到国家教育改革的进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小学教育管理是小学教育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是持续推进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作为小学教育管理者,必须想方设法来提升管理的实效性。

一、更新管理理念,改进管理模式

管理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在小学教育管理实践中,校领导应该重视对管理知识的学习,积极更新自己的管理理念,树立科学化、人文化的管理思想,借鉴和吸收先进的小学教育管理方法,以此来实现学校的长远发展。管理模式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小学教育管理的实效性。如果不能摒弃传统落后的管理模式,就无法实现小学教育的创新发展。小学教育的管理者需要具备一定的超前意识,勇于探索和构建高效的管理模式,进而满足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发展需要。

二、优化师德建设,提升师德境界

对于小学教育管理来说,师德师风建设永远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师德师风关系到教风、学风、校风,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要想提升小学教育管理的实效性,一方面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和道德修养,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师努力工作,关爱学生并实现自我成长。从学校领导角度讲,重视师德建设也是学校常态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学校领导应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全体教师不忘初心,教书育人,以良好的教风来为义务教育事业做贡献。另一方面在师德建设过程中,学校管理者应该将教风与学风建设结合起来,形成一种互相教育、互相激励的效果,配合学校师德师风考核机制、奖惩制度以及组织教师接受教育法规的学习和培训,以此来规范教师的行为,提升教师的师德境界,增强教师的综合素质。

三、完善制度建设,拓展发展空间

制度是保障,是规范员工行为的基本条件之一。在小学教育管理实践中,领导者应该坚持抓好制度建设,积极构建有利于学校规范化发展的管理制度,并监督制度落实到位,不走过场。当然,在学校管理中,学校领导者不可能每一步都做好,尤其是在制度建设方面难免有错误或漏洞,应该主动去寻找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并积极修订和弥补,应体现现代化素质教育和人性化管理思想。此外,制度是为了更好地让人发展,为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而服务的,所以, 小学校长应该广泛征求教师意见,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切实提升学校管理的实效性。

四、深化教学教研,搭建创新平台

小学教育管理者应该将教学质量放在学校开展工作的关键位置,为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创造有利条件。在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提高教学管理质量,需要围绕教学教研来进行。尤其是在小学教育管理中,应该持续深化教学教研,为广大小学教师搭建创新平台,通过教学教研活动的开展,促使教师积极更新教学观念,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方法。此外,为了激发教师追求进步的热情,应该持之以恒地开展听评课制度,树立典型课例,发挥名师导航作用,在竞争与合作中提高小学教师的整体水平。

五、营造人文氛围,构建和谐校园

学校安全制度建设范文3

学风是校风的中心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所学校的校风。没有良好的学风,不可能有优良的校风。为此,在抓校风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把学风建设作为校风建设的一个重点、一个突破口来抓。只有培养起良好学风,校风才能从根本上得到好转。

目前,学风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我认为影响学风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良教风的影响,过去我们比较注意社会人文环境等因素对学风的影响,很少注意到教风与学风的直接联系,较少从师者去寻找学生懒散厌学,乃至弃学的原因。教师在教学上精力投入不足,平时不注重知识更新,无新知识点,缺乏实践性,却自我感觉良好;有的教师授课时照本宣科,缺少启发性、趣味性和互动性,从不顾及课堂效果。二是学生个体差异、智力因素和意志品质的原因和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三是有些管理制度不严,也是影响学风的一个因素。四是部分学生的学习精力投入不足。有的学生在学习上缺少自控力、主动性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其主要表现为学习态度不端正,意志消沉,整天处在郁闷或浮躁之中;厌学逃学,不想学不愿学,年级愈高,出现的旷课率愈高。这些不好好上课的学生,时常出没于网吧;个别学生在学期结束时,即便几门功课不及格也毫无愧意。五是部分学生为了应付考试或想作弊过关,通常把相关答案写在小纸条上带进考场,还有的干脆直接写在手上,写在考场的桌面上、墙壁上或储存在手机里。这些作弊行为总是屡禁不止,学风与考风形成恶性循环。

针对以上情况,在抓校风的过程中,把学风建设作为一个突破口。首先是在教师绩效考核上加大奖惩力度;其次狠抓考风考纪,对作弊学生加重处理;最后,要有好的学风,必先行好的教风,制定《教师教学工作规范》,提出“三严”的教风,加强师德教育,规范教师的教学活动。

二、加强教风建设

教风是校风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优良校风形成的前提。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有着自觉仿效的典范作用。如果教师治学严谨、讲课认真、悉心钻研、诲人不倦,那么在这样的言传身教下,必然对学生产生熏陶的作用。过去在校风建设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一些片面看法,认为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因此,不少人往往把校风建设的任务和重点,全部压在学生的管理方面,似乎校风建设就与学生管理画等号,这就大大忽视了作为校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的广大教师的作用。目前,我们在抓校风的过程中,之所以校风建设难以深入,有些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我认为一是广大教师的言传身教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二是教风中存在一些不良现象的影响。譬如,备课不认真、教法单一、作业内容不丰富不批改、阅卷不及时,等等,还有部分教师教学热情的低落和教风的蜕变,对校风的影响不可低估。这就要求在抓校风的过程中,一是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加大校本培训力度,提高课堂效率上下足功夫。二是校长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能高高在上、,要充分融入教师,校长与教师的关系是一个复杂工程,不能简单看成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三是在生均公用经费的使用上,改善教师的办公条件,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教学奖励上倾斜。四是加强课题建设。课题建设必须克服走过场,为了综合考核分,必须落到教师和学生身上,解决比较突出的问题,摸索出规律。五是引入先进的适合本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六是校长必须讲正气,讲团结,廉洁治校。七是注重信息建设。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也是校风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优化校园环境、促进优良校风形成的重要外在条件。丰富、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造就奋发向上,陶冶高尚情操,塑造文明行为和富于创造精神的优良校风。一所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氛围,是师生员工言行举止的准绳和拼搏奋斗的精神支柱,它对学生的培养和成长起着极为重要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为此,学校重视规范的精神环境布置;让学校体现学习的主流,创造学习的氛围;让每个教室、每块墙壁说话;让学校的每个角落都发挥育人的功能,形成规范的精神环境,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目前,部分学校校园文化还存在着内容不丰富、形式无新意、层次不高雅、活动不普遍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校风建设的进一步深入。为此,在校风建设中,制定切实可行的校园文化建设计划和月度活动安排表势在必行。

四、加强制度建设

科学的校纪校规本身就是优良校风的一部分,要优化校风,必须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做保障。没有严格和完善的规章制度,优良校风的形成就会落空。学校制度建设要从以下多方面着手:

1.行政人员工作职责:校长职责、党支部书记职责、副校长职责、办公室主任职责、政教处主任职责、教务处主任职责、综治办主任职责、教研处主任职责、总务处主任职责、团委书记职责、电教室主任职责。

2.教学人员及教辅人员工作职责:教研组长职责、班主任职责、教师工作职责、监考教师职责、宿舍管理员工作职责、水电工工作职责。

3.校务公开、民主决策制度及民主评议制度。

4.财务管理制度、民主理财制度。

5.党支部成员学习制度、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制度。

6.教职工考勤制度、教职工请假制度。

7.教育、教师及学生发展制度:骨干教师培养制度、青年教师培养制度、教师业务学习制度、教学成绩进步奖评选办法、三优教师评比办法、三好学生、优秀干部及各种积极分子评选办法。

8.教学制度:教学常规细则、考试制度、评卷制度。

9.安全制度、安全首遇负责制管理制度。

10.家长评学校管理制度、家访制度。

11.学生管理制度。

12.绩效考核方案(制度核心)。

学校制度建设必须树立顾客意识,建立后果负责机制。现代学校制度的构筑,有效地促进了学校自主内涵均衡发展,有效地促进学校和谐创新发展。实现制度管人,避免人治学校的现象。使学校管理制度化、常态化,形成学校的制度文化。

五、加强安全教育

1.建立健全学校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严格落实各项制度,杜绝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安全制度建设主要有以下方面:

(1)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摘抄教育部文件);(2)学校安全工作管理制度;(3)门卫安全管理制度;(4)寝室安全管理制度;(5)来访登记管理制度;(6)消防、交通、防溺水、防踩踏安全管理制度;(7)学生请假制度;(8)校园安全责任书(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学生家长签订的责任状);(9)集会等大型活动安全管理制度;(10)组织师生外出活动安全管理制度;(11)食品饮水卫生安全管理制度;(12)在校期间学生人身安全管理制度;(13)疾病防治安全管理制度(14)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15)实验课安全操作管理制度;(16)防震避险演练制度;(17)安全教育月度安排;(18)法制教育制度;(19)营养餐安全制度。

2.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迫在眉睫。有些学生渴望知识却易于短视,渴望独立却难于实现,渴望交际却知己难觅,渴望发展却目标不明;他们擅长单打独干,却容易自我封闭,缺乏自信,不善于与人交流,对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矛盾无法应付,以致产生心理和行为问题。对此,学校应重视和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充分发挥辅导员对学生的引导和疏导、教育和管理的作用下,还应依据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利用校刊、广播、黑板报等载体,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消除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提高承受和应付挫折的能力。

六、关注留守儿童

建立留守儿童花名册,将若干名留守儿童组织在一起成立一个家庭,指定几名教师做他们的家长。每星期召集家庭开会,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给他们以家庭的温暖。

学校安全制度建设范文4

文化,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巨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它作为社会历史遗存,它有先于个体存在、超个体的一面。它不是一种静态的凝聚物,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活的有机体。

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校园文化的特点同学校在文化中的地位紧密相连。学校,是传承文化的主渠道之一,是创造新文化的基地,是接触各种文化的场所。从学校培养出的人,走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他们所带去的除了所学得的科学技术,还有所受到的文化熏陶。因此,在科技发展空前迅速、社会生活变化急剧的现在,搞好学校文化建设的这项任务比过去更为突出、更为沉重了。

针对这一现象,我认为校园文化的建设应着力抓好物质建设、精神建设、制度建设、活动建设等几方面。

一、 物质建设

物质建设是前提,物质建设是一切活动赖以开展的基础。校园物质文化增强师生的内聚力和荣誉感。

校园物质文化是指校园教育设施,生活资料。如教室、宿舍、图书馆、运动场、花园道路等,校园文化建设的校园整体布局的合理,整洁优美的校园、校貌,充满生机的花草树木,雕塑、盆景设计的独特,实用美观的物质设施,衣着的得体等都具有“桃李不言”的效果。它会在无声地激励着师生爱校园,爱社会,爱生活的情感。

二、 精神建设

精神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校园精神文化激发师生的工作学习热情。

校园精神文化是指校园的知识、思想、艺术、道德、制度及校园的风尚和行为习惯,是师生的价值观念、群体心理、人际关系等。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般文化所共有的功能。

为了更好地丰富校园精神文化,应有内涵丰富的校训、前瞻的办学思想、明确的办学目标、得力的办学方略、严谨的校风、务实的教风、求真的学风、鲜明独特的办学特色;学校内宣传栏、黑板报、等文化氛围要浓厚。要有文化长廊(让学生畅游在有古典文学、外国文学、现当代文学、地方文化、传统文化、学科文化的长廊中定会积淀孩子丰厚的文化底蕴)、智慧迷宫、名人画像、名人名言、绿色生命园、成长一角(学生作品展,学生的图片、绘画、剪纸手工、小发明、创作等。)。令人置身校园,如同投入了大自然的怀抱,品味着园艺的芳香。

校园精神文化的精神文化建设应侧重在以下几方面:

1. 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

2. 加强尊师爱校教育;

3. 开展“争先创优”活动;

4. 强化学校“三风”建设;

5. 开展各种有益健康的活动;

6. 清除校园文化垃圾;

7. 净化校园周边环境;

8. 重视把握正确的校园舆论导向。

三、 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校园制度文化培养师生的行为品德。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制度为师生提供了品质、行为、人格、自我评定的内在尺度,是师生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同时对师生品德行为又具有规范和约束作用。有什么样的制度就会强化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制度建设包括学校工作条例、学生守则、教学管理制度、师生奖惩制度等。学校制度建设应适合自身发展规律,师生认同,一旦师生认同,他们对学校倡导、鼓励的各种活动就能积极参与自觉去做。对学校反对的、禁止的事就能自觉去抵制。因而,各项条例、制度应明文公示,做到睁眼可见,人人皆知。

为了保证制度的贯彻执行,学校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网络。如学校德育工作,成立党支部书记挂帅,主管校长负责,工会主席、政教处主任、团委书记、学生会辅导教师、年级组长、班主任参与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四线”管理。即:“党支部―工会 ―政教处 ―团委”一条线,主管师生政治学习,组织师生开展各项政治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主管校长 ―政教处主任 ―年级组长 ―班主任―值日教师”一条线,主要管理师生的一日生活制度,贯彻落实师德规范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团委 ―学生会 ―团支部 ―班委会 ―各班值日生”一条线,负责日常行为规范的自查自纠和自我服务与管理工作;“校长室 ―政教处 ―派出所 ―学生家长”一条线,主要负责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及安全教育。构建德育工作管理网络,确保德育管理制度的落实。

四、 活动建设

活动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校园活动文化体现师生的精神面貌。

校园活动文化是指校园内组织的各种宣传教育和娱乐形式。是一种集体性的行动。诸如开展读书、演讲、歌咏、绘画、摄影、体育知识竞赛等。同时还包括组织业余科技攻关组、技术服务队、小乐队、文学社等。这些活动既激发了师生的兴趣爱好,丰富了师生精神生活,又增强了师生判别是非、美丑、真伪、善恶的能力。

各类活动要做到班班行动,人人参与。通过活动的开展,要让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培养,、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个性得到了张扬,增强了伙伴间的合作与团队精神,强化了实践体验,发展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体现了活动中锻炼人、活动中塑造人的活动目标。

我们应该注重全方位的发掘校园文化活动的途径,让活动陪伴孩子成长,让孩子在活动中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1) 把学校的常规活动落到实处。例如:学校的升旗仪式、校会、晨会、班会、专题教育等;

(2) 把时令、阶段性的活动办出特色。例如:学雷锋活动、祭扫烈士墓等革命传统教育,“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等;

(3) 把家校、社区等活动做好延伸。例如:家校联络会、家长学校、社区实践活动等。

学校安全制度建设范文5

一、基本情况

全省第一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告一段落后,校党委就后续整改工作进行了再安排再部署。根据省活动办要求,学校制定了《青海广播电视大学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班子整改方案》,瞄准问题,明晰了六个方面、20项整改内容。同时,制定了制度建设计划,从8个方面加强建章立制,其中修订完善的制度13项,新建制度11项。主要涉及密切联系群众,规范决策、权力运行,厉行勤俭节约,整治文山会海,加强干部教师培训、绩效考核,加强校园稳定,规范运行质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等方面。

需要说明的是,青海广播电视大学为系统办学,其州、县电大均隶属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省电大进行教学指导。除省校(总部)为第一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试点单位外,各州、县电大根据省活动办安排部署,均随各地进入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单位。因此,学校根据省活动办《通知》中有关的工作任务落实情况,重点针对学校自身工作开展了认真自查。

二、主要任务落实情况

一是在整治工作作风方面: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的实施办法》,从开展调查研究、服务师生、改进宣传报道、厉行节约、加强督查等方面提出了改进作风的具体措施。我校按照《办法》的各项要求,在全校认真开展了作风建设年、师德师风建设年、整顿工作纪律等系列活动,加强了日常监督,严肃了工作纪律,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工作作风的进一步转变,教职工精神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增强了工作干劲。

二是在整治文山会海方面:以规范会议为突破口,修订完善了《校党委会议事规则》、《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学校各类会议管理办法》,精简会议规模和数量、规范会议管理,精简全省性电大系统工作会议2个;以公文管理为切入点,修订了《青海广播电视大学公文规范管理办法》、《青海广播电视大学关于进一步规范会议和材料的规定》,学校党政文件得到有效精简,今年校内全面启用了电子公文系统,发件印制数量大幅减少。

三是在整治庸懒散现象方面:修订完善了《学校各部门工作职责和岗位职责》、《校内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办法》和《教职工年度考核办法》,明确职能、职责任务和岗位要求,提高部门工作运行质量和效能。通过绩效考核带动干部职工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增强了内驱力、执行力和创造力。同时,校组织人事处加大了工作时间巡查力度,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和职工外出请销假制度,有效遏制了个别部门存在的庸懒散现象。

四是在整治三公经费方面:学校对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和因公出国(境)经费进行了全面清理,严格执行省财政下达的三公经费预算标准,厉行勤俭节约,经费使用符合财务管理规定,并进行全校公示,加强财务公开和群众监督。2013年学校三公经费支出较上年同期压缩15.85万元。同时,为加强纪检监察和审计工作,制定了《青海广播电视大学内部审计工作办法》、《青海广播电视大学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管理办法》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五是在加强制度建设方面。针对教职工提出的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内部管理等问题,校领导班子在广泛调研基础上,新建了《青海广播电视大学调研工作制度》、《学校学术委员会章程》,为探索现代大学制度提供了组织和制度保证;新成立了教学工作委员会,制定了《青海广播电视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明确职责和运作范围,形成了有利于维护学校的学术声誉、严谨学风和相应的学术规范;修订《青海广播电视大学教学事故认定处理办法》,加强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有序,为防范和有效地处理各类教学事故的发生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政策依据;修订了《青海广播电视大学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办法》,确保了校园的安全稳定。

三、存在不足和后续整改思路

在学校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我校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建章立制工作按照既定目标有效推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个别党支部对承担的整改任务重视不够,存在思想松懈的现象;二是个别整改任务没有完全按照时限要求落实到位,需要抓紧整改。

反对,改进作风是一项长期任务。我校将按照省活动办的部署和要求,认真总结前一段工作,进一步巩固在理论上、实践上已取得的成果,针对尚未整改到位的问题,狠抓工作落实,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抓出成效。

我校后续整改工作思路是:认真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第一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收尾不收场的要求,以反对,正风肃纪为核心,以落实整改方案、制度建设计划和专项整治方案为抓手,统筹推进、逐项落实,不断巩固和深化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为全面加强学校党的建设,推动电大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和作风保证。

一是强化整改落实。全面落实《青海广播电视大学领导班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方案》,继续聚焦坚持领导带头,以身作则,发挥表率作用,通过主要领导带班子成员,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坚持求真务实,立说立改,既着眼长远立规矩、定制度,又立足当前抓整改、促落实,用整改成效取信于师生。

学校安全制度建设范文6

要改变高校学生安全管理的现状,真正实现高校的“长治久安”,应围绕营造“和谐社会,平安校园”这一主题,结合高校后勤保障工作的特点,开展和提升校园安全管理,切实预防、控制和降低各类安全事故和隐患的发生率。

【关键词】

大学校园;安全管理;平安工程建设

近年来,各种与大学校园有关的违法犯罪案件时有发生,还有大学生自杀事件、火灾事故、交通事故等不稳定因素严重威胁着高校的稳定秩序与和谐发展。要改变高校学生安全管理的现状,真正实现高校的“长治久安”,应围绕营造“和谐社会,平安校园”这一主题,结合高校后勤保障工作的特点,开展和提升校园安全管理,切实预防、控制和降低各类安全事故和隐患的发生率,以达到安全管理由传统的事后追踪转变为事前预防控制,建立与现代教育相适应的高校校园安全管理体系。

1加强组织领导,在思想与认识上高度统一

要求领导从高校的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探索解决校园安全问题的方法,成立专门的校园安全环境综合治理小组,分管不同的安全问题,落实责任制度,实行“责任到人”制度。坚持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坚持实行考核奖惩目标管理制度,坚持逐级签订责任书,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创造安全保卫工作群防群治的新局面,使安全责任落实到人。针对大学生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社会化的新特点,各级领导要结合实际自觉落实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关于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有关文件规定要求,采取科学的对策,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以人为本,加强校园安全管理。

2要加大隐患排查力度,确定整治重点

许多矛盾若能提早预见、及时做工作可以在早期化解一些纠纷,若能妥善处理也不至于使事态扩大。因此,对各类影响高校稳定的问题要做到提前发现,提前处置,使问题控制在初始阶段,这对于建设平安校园是十分重要的。要以维护师生合法权益和发展稳定大局为目标,从加强体制、机制和法制建学校,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时,应加大隐患排查力度,重点从“人防”与“物防”两个方面做好排查工作。在人防方面,应该建立相应的专兼职巡逻队伍,严格执行门卫制度,保证学校24小时重点部位有人巡逻,加大校园巡逻的覆盖面,真正做到不留死角。

在物防方面,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投入,加装防盗门窗与监控设施,不断提高学校自身的防范能力。同时,还要以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明显改观,师生的安全感明显增强,建立维护学校治安安全的长效机制为目标,提出开展集中整治的指导思想、方法步骤的相关要求,对校园和周边环境存在的治安隐患,进行摸底排查工作。

3要强化高校安全保卫制度建设,构建学校治安长效机制

3.1完善预警应急机制。庄子日:“安危相易,福祸相生。”预防为主,就是要居安思危,警钟长鸣。因此,应建立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并将预防工作放在前面,树立预防为主的安全观,认真分析学校存在的不安定因素,加强信息的搜集、筛选、核实、汇总等工作,并在工作中不断予以修改和完善。高校安全工作面临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适时拓展保卫队工作的新思路,创新保卫队工作的新模式,使得预警应急机制逐步适应新形势下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需要。

3.2定期巡逻制度。如果应急机制主要集中处理突发性校园事件,那么,定期巡逻制度则属于推动平安校园建设的常规制度形式。应该按照重点部位和实际情况制定巡逻时间、路线,明确巡逻职责,重点部位半小时巡逻一次,这样保证遇到紧急情况可以用最快的时间赶到现场,要实现校园“110”与校园家属社区“110”实行24小时巡逻制度,确保平安建设的顺利开展。同时,还应该采用电子巡更系统及监视系统,对巡逻状况进行实时监控,保证巡逻到位,不留死角与巡逻盲区。

3.3强化校卫队的管理制度。一方面,实行双签查岗制度,督促值班干警每天不定时到学校各个执勤点检查执勤人员的值班情况,每天两次的双签对查,确保值班质量以及各个岗位执勤在任何时间内均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另一方面,定期实行治安大检查制度,及时排查校园内存在的安全隐患,并不断提高校卫队的危机处理与防范技能。

3.4推进竞争机制、奖惩机制建设。要讲地位平等、讲优胜劣汰,充分地调动每个能动个体,参与工作研讨、民主决策,采取量化考核的方式评优选贤。将竞争机制与奖惩机制挂钩,对于表现突出的,及时给予物质鼓励或精神鼓励,并要明德慎罚。

3.5采取调查走访制度。深入各个单位各部门进行调研,请师生们对学校安保工作提出意见与建议,广泛收集师生在学习生活中发现的治安隐患,力争将各类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通过加强学校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建设,确保学校整治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学生能够健康成长,进而推动平安校友活动取得全面的胜利。

4做好法制与心理教育,全面提高师生员工依法办事的能力

4.1应该健全和完善学校领导与教师法律法规的学习制度与检查制度,提高学校领导与教师的依法行政与管理的水平。另一方面,要坚持法律进课堂的教学设计,确保学校教育成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课堂。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落到实处,做到依法建制,依法管理,全面提高师生依法办事的能力。

4.2充实大学生心理老师队伍,聘请心理医生、心理咨询专家等定期来高校进行心理咨询,及时了解大学生心理动态,对他们答疑解惑,使其释放压力、倾吐衷肠,协助解决学习中、生活中、与人交往中等各方面的实际问题。进而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道德观,遇到各类困难,能够自行排解或解决,预防可能发生的各类问题、事故、甚至是自杀或犯罪行为。

5加强高校的信息网络建设

传统意义上的“人防”和“物防”举措已不能满足学校日益发展的需要,高校平安校园建设应当走信息化道路,提高安全防范措施的科技含量。

5.1进一步完善视频监控系统。在校园的进出口和重要设施的出入口都安装上电子摄像头,在学校的制高点安装超远摄像头,保证每一个关键点和校园全况都在值班室的掌控之中,从而防止校园不安情况出现,提高校园治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