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卫生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卫生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卫生教育

幼儿卫生教育范文1

关键词:幼儿卫生与保健 学前教育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9.045

鉴于国内多将《幼儿卫生与保健》课程定位于理论课程,课程教学团队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对课程教学进行了优化改革,突出了该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旨在使学生获得从事学前教育活动应具备的专业素养,提高学生的保育实践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 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为了克服学生“重教轻保”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保育观,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学习和掌握基本的保育技能,以便在将来的实际工作中能切实维护和增进儿童的健康。课程教学团队积极与幼儿教师和幼儿园管理者共同研究,构建重在能力培养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基础理论模块: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全面掌握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以及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了解学前儿童常见疾病的有关知识,熟悉教育环境创设及教育过程中的卫生要求,能够对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进行科学的评价。这一模块采用校内课堂教学与校内校外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完成。

综合训练模块: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几种患儿的基本护理技能和急救术,以备日常教学和生活中的不时之需。这个模块教师讲得少、指导得多,主要采用校外实践和校内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完成。

模拟教学模块:主要目的是在学生全面掌握幼儿卫生与保健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模块采用校外实践和社会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完成。

2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课程教学团队成员积极探讨本课程的教学方法,除综合运用讲授法、演示法、观察法、讨论法、练习法等传统的教学方法外,还恰当运用了体现本课程特色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情景模拟操作、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等。

2.1 小组合作学习

“托幼机构的保育、教育活动卫生”一章内容中,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小组通过到幼儿园现场考查其生活制度和教育活动卫生、合作制作课件、小组代表讲解、小组成员答疑等多种形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搜集整理信息、语言表达、团队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

2.2 情景模拟操作

学到“常用护理技术及急救术”内容时,可以采用情景模拟手段,设计一定的情景,准备一些工具或材料,让学生分别扮演受伤者和救护者,进行现场的急救和包扎;学到“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内容时,除了用多媒体演示操作步骤外,还可以设计几种不同的意外事故的情景,让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施救措施,并要求学生两人合作轮换完成操作练习。

2.3 现场教学法

“幼儿健康检查和评价”一节的内容,在讲解了基本知识和检查操作要领后,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协助保健教师进行晨间检查;讲到“托幼机构的环境卫生”内容时,可以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参观、考察,认识到托幼机构建筑、设备和用具卫生的重要性和应该注意的问题,要求学生对所见所闻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2.4 案例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录像机录下幼儿园一日保育工作的全过程(包括入园、盥洗、入厕、进餐、午睡、各类教育活动、离园等环节),也可组织学生通过网络和教育实习搜集整理幼儿园中典型的保育案例。将这些案例穿插到相关章节的课程教学中,启发学生思考分析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全过程”的教育实践

为了让学生充分接触和学习保育工作,增强对幼儿保健的感性认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设计了多次保育见实习。课程学习前,安排学生到幼儿园保育见习1周,初步接触和了解保育内容;课程学习中,安排课程实习或利用其他课程实习机会,有针对性地设计观察量表,让学生有目的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将分析整理的问题及遇到的疑难之处反馈到课堂教学中来;课程学习后,安排1周保育见习,让学生带着问题与幼教工作者探索研究,撰写研究报告或者调查分析报告;最后在毕业前夕集中教育实习1个学期,学生以保教人员的身份组织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和生活活动,在实际工作环境中提升各项保教技能。

4 “全方位”的考核评价

改变传统的通过期中、期末两次考试进行学生学业评价的做法,在学生的课程学习过程中,课堂出勤,听课情况,回答问题情况,小组及全班讨论时是否积极参与、发言次数,发言内容,对其他同学提问的回应,见实习结束后带队教师和实习幼儿园的评价意见,各阶段的见实习报告、专题研究报告或调查分析报告等都纳入课程成绩,实行课程学习“全方位”的考核。这样对学生考核的不仅是能力,也是态度,关注的不仅是结果,也是过程。它更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以上仅是对《幼儿卫生与保健》教学改革的初步尝试,搞好本课程教学改革有利于培养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应用型”人才,拓宽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渠道,促进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健康发展及学前儿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幼儿卫生教育范文2

关键词:幼儿教育; 科学活动;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6-105-001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幼儿科学教育无所不在,不仅在课堂上,而且要结合幼儿的一日生活进行。“教育应当是生活本身,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离开生活和经验就没有生长,也就没有教育”。孩子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往往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认识事物,幼儿的科学活动也是在与周围事物的互动中完成的。科学教育生活化,生活问题科学化已成为现代科学教育改革的方向。

一、内容选择“生活化”

科学源于生活,启于生活,生活是科学教育的源泉,科学教育根植于幼儿的日常生活。我们知道幼儿的思想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幼儿的学习特点也要求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取之于幼儿生活,因此,在选择科学教育的内容时,就应以幼儿的社会生活为基石,抓住幼儿身边的事和物来组织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对周围事物充满了好奇,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有时会产生一些偶发的科学教育活动。我对幼儿的偶发性科学活动给予鼓励和支持,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培养。

二、活动导入“生活化”

科学教学活动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如果设计和安排得富有艺术性,能吸引幼儿,引发兴趣,燃起智慧火花,开启思维闸门,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找准活动内容与幼儿生活实际的“切入点”。创设两者结合的情境导入活动,能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

三、过程组织“生活化”

习惯的幼儿科学活动,教师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反复地观察和讲解,做到先声夺人,幼儿很少有机会亲身体验。日常生活中幼儿是自由的,不受各种常规的约束,可以随心所欲地想、随心所欲地说、随心所欲地做。过程组织生活化的策略就是密切幼儿生活,以触动幼儿的内心体验为核心,从创设情景入手,根据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搭建幼儿内心体验的新平台,以深刻体验为基础,丰富幼儿的经验。在一日活动的组织过程中,科学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师组织的正规活动,应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

四、活动时间“生活化”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有这样的体会,利用大量的时间备课、制作教具,准备材料,可教育效果并不一定理想,课堂再生动的教学方法也比不上泥土里一条蚯蚓更能引发幼儿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打破按计划循规蹈矩的教学模式,把孩子从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尽量给他们“活”的教育,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对幼儿进行随机引导。幼儿的科学是生活中的科学,他们不会去关注远离他现实生活的事物,而是关注此情此景、此时此地身边发生的现象。教育原本就在儿童的生活之中,教育原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幼儿卫生教育范文3

(一)岗位适应能力较差

顶岗实习之初,现实与理想的反差,希望能够做好各项工作与没有自信心的矛盾,加上职业技能的欠缺,人际关系的复杂化,都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一时不能适应,造成实习工作中眼高手低,缺乏主动性、责任心,出现退缩现象,失去做好幼儿教师的自信心,从而影响实习效果。

(二)专业认知偏差带来的实习倦怠

提到“幼儿教师”,大多数人的反应是“就是照看小孩子的活”。可以说这种传统的错误观念,严重影响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既然幼儿教师只是一种简单而低微的“活儿”,就无所谓理想、发展,引发了职业前景暗淡的消极思想,这无疑会严重影响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积极性,产生实习倦怠。

二、解决途径

为了确保顶岗实习成效,当前很多高职院校采取的主要措施是通过加强顶岗实习期间,学校和实习单位对学生的管理,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并不是很明显。要达到定岗实习的预期效果,除了加强实习期间的管理,还必须重视校内对学生多方面的培养,即从学生入校到顶岗实习前,必须从多方面为顶岗实习做好准备。学生的校内培养应该包括激发专业认同感、提高职业能力(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指导职业发展等。具体做法如下:

(一)提高专业认识,激发专业认同感

高职院校应该从学生进校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准确认知、提高专业认同感。通过入学教育,让学生对专业有基本的认识;通过专业课程,让学生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加深专业认识,逐步激发专业认同感;通过邀请专家名师、幼儿园园长、幼儿园骨干教师到校做讲座、开座谈会的方式,让学生对专业学习和毕业后从事的职业有更加具体、深刻的认识。同时与专家、与来自一线的园长、优秀的幼儿园工作者的互动交流,更能激发其专业学习的热情,并能有针对性、目标明确地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二)加强实际训练,做好职业能力准备

怎样缩短从校园走向实习岗位的心理和思想的转变呢?高职院校除了给学生以明确的实习目的和要求外,还应从专业技能、教学能力、幼儿管理等方面给予切实指导,尤其要加强学生的从业能力,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做好实习前的职业能力准备。设置合理的实习体系:见习让学生初步亲密接触幼儿园,了解真实的幼儿,切实感受幼儿园工作环境,为今后专业学习和努力指明方向。教学实习中多岗位锻炼,提高学生与幼儿沟通的能力、教学实践、班级管理能力,促进职业技能提升。建立实训室,设置专用周:由专门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技能训练进行指导,强化学生教学实践能力。举办专业技能展示,提高学生作为准幼儿教师的信心感。

(三)加强职业发展指导

1.职业道德教育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顶岗实习中面对的是独特的幼儿,这就要求他们搞好保育和教育双重任务,这样工作的时间更长,内容更繁琐、压力更大。对刚踏上幼儿教师岗位的实习生来说,没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强烈的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精神是不可能在实习中顺利完成实习任务,取得进步和发展的。这种职业精神的培养不是在工作岗位上才开始,应该从进入学前教育专业学习就开始。高职院校要把职业道德教育作为重点,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选择、职业理想、职业价值观的理论教育,提升学生的职业心理,培养敬岗爱业、团队协作、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

2.专业发展指导

开设专门的专业发展课程,实际而科学地向学生介绍学前教育专业的存在价值和社会作用、职业现状与前景、幼儿教师发展出路、幼儿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等命题,帮助学生顺利度过顶岗实习的过渡阶段,规划其个体的职业发展阶段,有助于学生树立敬业、乐业、勤业的精神,克服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倦怠问题,为整个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适应能力的培养

幼儿卫生教育范文4

一、我们的调查

1.幼儿园安全教育现状。幼儿园安全、生存教育内容缺失,仅开展了一些为量很少的“保健活动”,教给他们一些保健知识。比如:“保护牙齿、保护眼睛”,然而,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

2.传统教育、家庭教育认识的偏差。使幼儿生存、安全教育处于消极保护状态,过多的是限制,不能这样,不能那样,让孩子在危险面前只知回避,缺乏积极有效的应对方法。

3.目前,中国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包办、呵护,让孩子的“骄”、“娇”体现极为显著,自理生活能力差,适应能力、抗挫能力、安全应对能力低下,影响幼儿的生活、学习以及全面发展。

二、我们的思考

1.“忧患”与“现状”,让我们必须以幼儿为本,深刻认识幼儿生命价值,关注幼儿生命状态,重视幼儿生命个体对积极生存、安全自护知识的需求,进而对幼儿安全应对能力,积极生存能力主动培养,从幼儿生命健康成长的需求出发实施教育。

2.2011年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的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放在工作的首位。”更加肯定了我们的研究方向。

三、措施与策略

1.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生存、安全自护能力发展需要,预设大、中、小主题教育活动及具体教学活动计划

2.通过多种途径对幼儿进行生存、安全自护教育

(1)关注新生的入园问题,缓解孩子入园的焦虑程度,确保孩子入园过程中的心理安全。

我们非常关注新生的入园问题。孩子们第一天入园的焦虑情感体验给我们留下了教育的契机。教师对幼儿的尊重和关爱,幼儿对新环境的尽快适应与喜爱,将是他们对新生活“爱”的开始。因此,我们注重创设温馨的、宽松的、家庭式的教育环境,拉近师幼关系,缩短家园距离,开学初,家长可以陪伴孩子上幼儿园,允许有特殊需要的幼儿携带心爱物上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亲切接触,一个亲亲、一个拥抱、一个帮助、一个呵护、一声乳名的呼唤……同时帮助、鼓励孩子吃、喝、拉、撒、睡等自理生活能力的锻炼,培养其自理生活能力,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成功感,缓解孩子入园的焦虑心理。在此过程中我们感到:幼儿教师对孩子的尊重与关爱,是孩子们尽快适应新环境的有效手段,教师对孩子需求的关注,是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的重要保证。

(2)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能锻炼,增强幼儿体质,提高抗病能力、生存能力。

开展冷刺激锻炼、赤足锻炼、10分钟负重锻炼、远足活动是我们课题研究的切入点,也是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的有效途径。它已成为我园一道特色风景线。通过活动调查分析,幼儿血色素、身高、体重三项指标较过去有了提高,抗寒、抗病能力明显增强,出勤率普遍高于往年,培养了幼儿团结、勇敢的良好品质及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组织孩子外出远足活动,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孩子在习得安全知识的同时,也面临一些危险因素,面对矛盾我们没有回避,没有退缩,课题组制定了外出活动安全措施,明确分工,周密安排,确保了外出活动无一事故发生,幼儿在老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中学习掌握了安全知识。

(3)注意挖掘一日活动中生存、安全的教育因素,让孩子在实践中感知、操作、领悟、建构生存、安全能力。

起初,我们在教育活动中按照计划将安全知识和安全规则作为一个一个的知识点教给孩子,试图让孩子在这种教育中安全自护能力得到培养。

然而,我们发现孩子在实际生活中往往会出现知、行脱节的现象,它迫使我们不得不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重新思考教育内容:我们所教的这些知识是孩子们能掌握的吗?掌握了又能巩固的吗?是孩子的需要吗?比如“交通规则”孩子们根本就不是规则的独立执行者,他们能较好的完成、遵守吗?

2001年9月开始实施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使学前教育从理念到行为有了一个大的变革,强调孩子的终身发展,关注孩子的发展需求,要求我们走进孩子的世界、倾听孩子的心声。从孩子的需求中寻求知识的建构,生成幼儿积极生存、安全自护的教育教学内容。

通过反思,在实践中我们更多的是关注孩子的需要,在活动中从过去的老师“教”,转变为幼儿在生活中主动“学”,让孩子在具体活动中主动建构生存、安全知识,获得安全应对能力。为此,我们开展了“烹饪活动”、“开放式游戏活动”、“模拟安全情景游戏”、“地震我不怕”、“非典有准备”等,在保障孩子安全的情况下,在老师的帮助、指导下大胆实践,在操作中习得安全知识。活动中孩子们具体参与,奇思妙想,表现出了直面困难,解决问题,积极生活的人生态度。

(4)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参与安全管理。在教育中我们没有用成人的要求来约束孩子,而是结合幼儿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让幼儿自己讨论,制定安全规则。例如:“上下楼梯的安全规则”、“出教室的安全规则”、“远足活动的安全规则”、“玩大型玩具的安全规则”均是孩子们自己制定的并配有他们设计的标识。让大班的孩子轮流做“小小安全检查员”,负责管理好规定的区域。在这里常规是师生共建的,孩子对它有认同感,因此,活动中孩子都能够遵守。

(5)为孩子提供交流、交往的机会的环境,满足他们的成就感,充分体验生活的快乐和生命的意义,从而热爱生活。我们认为幼儿生命教育不只是对幼儿身体的保护,教给他们保健知识,避免他们受到伤害,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体验到生命的尊严、生命的幸福,欣赏、悦纳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为他们成为热爱生活的幸福之人奠定基础。因此,我们开展了“欢乐交友活动”、“领养小动物活动”、“种植生命树活动”、“观察记录天气活动”、“小动物的葬礼活动”,让孩子们关注生活环境,关爱动、植物,体验生命的生、死规律。从而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3.充分利用家长、社区资源,扩大生存、安全教育途径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注意扩大生存、安全教育途径,充分挖掘社区资源,对幼儿进行生存、安全自护教育。如:到“王氏骨科医院”、“消防中队”等地参观,让孩子身临其境感知病人的痛苦,从而懂得生命的宝贵和安全的重要。在消防中队,通过观看消防战士的演练,了解了消防知识,把消防工作从娃娃抓起落到了实处。此外,我们还多次召开家园共育座谈会,围绕主题展开讨论,挖掘、提炼隐含在家庭生活中的生存安全教育因素,家长之间、家长与教师之间形成双向沟通,相互借鉴,优势互补,共同分享。家长对课题产生认同感之后,积极参与到课题中来,比如:在防“非典”、“讨论伊拉克战争”中,家长积极参与孩子的讨论,形成了良好的教育氛围。

4.为幼儿提供生存、安全的物质、精神环境

幼儿卫生教育范文5

关键词:语言环境;表现力;运用

也许有教师会说,一节活动课就那么久,我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安排所有的幼儿发言。如何处理有限时间与均等机会之间的关系就成了问题的关键所在。怎么处理?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我们在幼儿语言运用能力培养方面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一、创设多听、多看的语言环境,使幼儿不断累积词汇

1.运用儿童文学作品,发展幼儿语言的表现力

故事与诗歌是文学作品的一种形式,它通过典型的人物、曲折的情节、生动的语言吸引和感染幼儿。幼儿欣赏文学作品需要通过教师的讲述与表演或者是借助多媒体,把幼儿引入到文学世界。可以在欣赏完作品后让幼儿对简单的对话进行模仿表演,让幼儿对作品既能有更深层的理解,又能提高幼儿的语言表现力。

2.通过讲述和谈话,发展幼儿连贯的讲述能力

幼儿连贯、清楚的讲述能力的培养,需要在成人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下完成。教师需要在讲述活动中,经常利用提问,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内容,让幼儿自由地讲述图片的内容,以此发展幼儿的独白言语能力。

3.在早期阅读中,发展幼儿语言表达的积极性

图书读物形象生动、色彩鲜明,容易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因此,教师要多给幼儿早期阅读的机会,让幼儿多看书和图片,借以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包括观察力和想象力。教师要鼓励幼儿能根据同样的图书说出不一样的故事。让幼儿有充分的讲述机会,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培养幼儿语言表达的积极性。

二、充分利用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激发幼儿多说的愿望

1.在游戏活动中,促进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是最能抓住幼儿心理的,当然也需要教师有利的引导,才能更好地挖掘出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可以简单地引导幼儿怎样用不同的方式介绍自己,自己有些什么特点,什么地方可以让其他的小朋友喜欢你,愿意和你交朋友。让幼儿在游戏中无意识地促进他们语言交往的能力。

2.利用户外活动时间,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充分利用散步、郊游等户外活动时间,让幼儿学会仔细地观察,幼儿对自然界中的许多事物都充满着好奇与疑问。教师在组织幼儿散步或郊游时,先要引导幼儿去仔细地观察自然界中不同的事物,要给幼儿充分交谈和表达的时间,激发幼儿的想象与联想,让他们将视觉的信息、听觉的信息、主观感受及愿望形成语言表达出来,以满足他们说的需要和提高说的能力。

3.引导同伴之间交流,促进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

事实表明,幼儿在交往中能通过相互作用主动创造,调动自己的语言,从而获得主动发展。例如,两个孩子为一个玩具的归宿发生矛盾,一方想从对方手中要回曾属于自己的玩具,另一方则千方百计地要保住玩具不被拿走。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两个孩子使用十余种交往的策略,其中有威胁、警告、协商、诱惑、说明原因、提出条件、转移注意等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

4.加强成人(家长、教师等)与幼儿的交谈,完善、规范幼儿的语言

家庭、学校是幼儿的主要教育环境。家长、教师都是幼儿最亲密的人,孩子在他们面前都乐意表达,主动说话。当他们和孩子面对面交谈时,正确的言语示范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成人在生活中要时刻做个有心人,要注意对孩子完整语言与优美词汇的熏陶和培养。

幼儿卫生教育范文6

关键词:培养幼儿卫生习惯方法途径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需要广大幼儿教师从幼儿的喜好以及特征出发,利用有效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实施。只有这样,才能够从内而外地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一、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教育

作为幼儿教师,可以通过给幼儿灌输正确的卫生习惯对幼儿进行教育和培养。教师要想办法以幼儿所能够接受的方式实施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比如说,幼儿的特点是对生动形象有趣的事物比较有兴趣,比如一些色彩鲜明的图片,一些有趣的漫画、动画和舞蹈、歌唱等等,这些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举个例子,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一些视频,比如一只小兔子在吃饭前没有洗手,吃完饭就肚子疼,兔妈妈把小兔子送到医院,这才明白是小兔子没有养成饭前洗手的卫生习惯。生动形象的漫画能够将饭前洗手的卫生知识宣传得十分到位,让幼儿印象深刻。幼儿教师还可以将一些卫生习惯编成顺口溜或者儿歌,让幼儿耳熟能详地记忆并且规范幼儿在生活中的卫生习惯。

二、教师、家长以身作则

教师和家长作为与幼儿接触最多的人,在很多习惯上会对幼儿产生一定的影响。幼儿对身边人和事物的模仿能力很强,尤其是经常接触的人和常见的事。所以说,作为教师和家长,为了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首先自己就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果要求幼儿在饭前洗手,那么家长和教师就应该做到饭前洗手;如果要求幼儿不随地吐痰,乱扔纸屑,那么教师和家长就应该严格规范自己。教师和家长还需要做到及时沟通,在学校,教师对幼儿进行教育,作为家长,在家里应该积极配合教师的教育,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一种互补的形式,通过督促培养幼儿的良好卫生习惯。

三、实行奖罚制度

对于幼儿来说,应该从小给他们制定一定的卫生规矩,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良好的卫生习惯,什么是不好的卫生习惯。一定的奖罚制度能够更好地让幼儿学会自我规范。比如说,当幼儿有随便乱扔垃圾的坏习惯时,作为家长和教师,一定要明确对幼儿提出批评或者是进行一定的惩戒,比如让幼儿试着站墙角或者是自己反省,这样能够让幼儿从小明确什么是良好的卫生习惯,什么是不好的卫生习惯,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对于做得好,有良好卫生习惯的幼儿,家长和教师要善于对他们提出鼓励和表扬,让幼儿的进步表现得到肯定和赞扬,这样有利于鼓励幼儿再接再厉,保持良好的习惯。作为幼儿的教育者,家长和教师还可以和幼儿进行游戏互动,在游戏中让他们既保持游戏的乐趣,还能够准确分辨什么是良好的卫生习惯,什么是不好的。对于进步大的幼儿,家长或者教师可以进行一定的实质性奖励。比如说,一个玩具、一朵小红花等等,这些都能够让幼儿保持好习惯的积极性得到提高。

总而言之,幼儿就像是一块没有雕琢的璞玉,如何让幼儿从小培养起良好的卫生习惯,这有赖于广大幼儿教师和幼儿家长的共同努力。作为幼儿教师,一定要在研究幼儿爱好和特征的基础上,以幼儿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育和培养。作为家长,一定要在进行家庭教育的同时,也要配合学校教育,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互补互成,互相完善,共同监督。只有家校联手,才能够在幼儿塑造时期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从而让这些好习惯对幼儿受用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