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声乐课心得体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声乐课心得体会范文1
关键词:智力因素;声乐学习;培养
人的心理活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智力因素”,是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活动,它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的具体操作。另一类是“非智力因素”,是人对客观世界的对待活动,它包括兴趣、动机、性格、意识、情感等,不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的具体操作,但具有动力和调节等机能。在声乐学习和教学中,这两类因素都影响着高校声乐的学习和教学。本文只针对智力因素谈谈它对高校声乐教学的影响。
1 观察力对声乐学习的影响及培养
“观察力”是指发现事物典型特征的能力。观察力对声乐的教与学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观察力洞察学生的问题,学生需要观察力来学习声乐的技能技巧。只有具有良好观察力的教师,才能敏锐的觉察出学生的问题,从而制定出良好的教学方法,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同样只有具有良好观察力的学生,才能快速有效的掌握声乐技巧,提高自身演唱水平。
1.1 教师观察力的培养
教师观察力不仅包括对学生演唱时演唱姿势、面部表情、体态动作等外部形态的观察,还包括敏锐的耳朵对学生演唱出来的声音在听觉上的辨别、及对学生演唱心理变化的观察等。教师可以通过写教学笔记和教学心得的方式,将自己在教学中的心得体会记下来,培养自己在教学中观察的习惯。还可通过大量观摩有经验教师的声乐教学活动和艺术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教师还可以通过培养平时多留意观察身边细小事物的习惯,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观察力。
1.2 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学生的观察力可以通过对声乐演唱技能技巧的观察力和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力两个方面培养。声乐技能技巧的观察就是对演唱时呼吸、共鸣、咬字吐字、喉头位置、表情等内容典型特征的观察。声乐学习十分抽象,学习者的学习很大一部分都是通过观察模仿教师的演唱来学习,所以教师可以通过认真规范的讲解、示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他才会认真的观察教师的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写课堂笔记的方法,促使学生提高观察力,因为只有通过观察,才能将教师在课堂中的要求和讲解记录下来。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观摩其他组学生的声乐课,通过观察发现他人身上的优点和不足,取长补短,既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又培养了观察力。还可以鼓励学生多观摩各种声乐演出,通过对表演者的演唱、台风、表情、动作的观察,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并分析他们的成功和不足,完善自己的声乐演唱和表演。声乐演唱是一门艺术,艺术是来源于生活,所以要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力。大学生正处于智力发展的高峰期,教师应抓住这一时期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可让学生多留意身边的人和事,将自己对观察到的人和事的体会写下来。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提高他们的观察力,丰富他们的生活阅历。
2 注意力对声乐学习的影响及培养
“注意力”是指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的能力。正是有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的能力,我们才能专心的做事。注意力的集中对声乐学习和教学都起着重要作用。如在声乐课堂中学生只有注意力集中,才能认真聆听教师的讲解,仔细观察教师的示范,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声乐演唱中,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也只有专注注意力才能认真观察学生的演唱,仔细聆听学生的声音,从而发现学生在声音技巧、演唱情绪情感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在高校声乐教育中,对学生和教师的注意力培养都起着重要意义。注意力的培养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扩大注意的范围。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注意能清楚的把握对象的数量。被注意的对象越集中,排列越有规律,越能形成有联系的整体,注意的范围就越大。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应将所要讲解的内容按一定的逻辑性合理安排,语言清晰,使整个课堂的内容联系成为整体,扩大学生上课时注意力的范围。(2)加强注意力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长时间保持或稳定在一定对象或活动上的特性。注意的稳定性并不是意味着注意总是指向同一对象,而是在总方向不变的情况下,活动的具体对象可以改变。学生在学习声乐时,应明确自己在声乐技能技巧方面的问题,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保持自己在声乐学习中注意力的稳定。教师应提高自己的声乐教学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语言、用精彩的示范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和保持学生声乐学习注意力的稳定。教师也应该激发自己的教学热情,保持自己在教学中对教学对象注意的稳定性。(3)培养注意力的分配能力。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和活动上。影响注意分配的主要因素就是对活动的熟悉程度。当人们在进行几项活动时,可以对熟悉度活动稍加忽略,将注意力转移到不熟悉的活动上。在声乐学习中,学生应勤奋刻苦练习声乐演唱的技能技巧,才能保证在声乐课中将注意力分配到自己不太熟练地技巧上,不然就会顾此失彼。如在声乐课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让学生演唱时要保持声音“高位置”,学生就只顾及高位置,忘记了气息“深”的支持,声音唱的浅而高。而当你提醒他气息支持要“深”时,他又容易将声音唱的十分笨重。这些现象的产生都是因为学生对演唱的技能技巧掌握不都熟练,所以学生应勤练声乐技巧,使学习时注意力能得到恰当地分配。教师也应勤练钢琴伴奏和歌唱技能,以便在教学中将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听辨学生的声音和观察学生的问题中。(4)培养注意力的转移能力。根据新的任务,将注意从一个事物转移到另一个事物就叫注意力的转移。在教学中我们常遇到学生对老师提出的某一方面的问题过于注意以致紧张,如要求学生打开喉,学生由于过度注意这一问题,以致喉开得过大,造成声音撑、空、甚至漏气等问题。这时就需要将学生的注意力恰当的转移到歌唱的其他方面,及时调整歌唱状态。教师也要用注意力转移的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
3 记忆力对声乐学习的影响及培养
心理学认为记忆就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有了记忆的能力,人们才能在过去感知、思维获得的知识的基础上,积累经验,发展智慧。记忆对声乐学习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声乐学习就是记忆正确演唱感觉的过程。在课堂中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启发找到的歌唱感觉要通过记忆记住才能在课后练习时找到,才能不断提高歌唱水平。在声乐实践中也离不开记忆力,如在舞台演出中我们不仅要记住声乐技能,还要记住歌曲的歌词、旋律、动作、情绪情感的处理等等,如果没有好的记忆力,我们是很难完成舞台演出的。而且在声乐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也要通过记忆来储存。记忆对教师的教学也很重要。教师要用记忆记住每个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进度和优缺点,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教师的示范讲解也需要良好的记忆能力。对学生记忆的培养可以从学习中记忆的过程来考虑,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环节。(1)加强记忆识记环节。在识记环节中学生应在老师的指导下,确立长期的声音演唱识记目标。因为目标越长,越能引起人更强烈、更复杂的记忆活动。还应加强声乐理论学习,实践证明有理论支持的理解记忆比简单的机械更有效长久。(2)加强记忆保持环节。记忆保持环节,就是对在识记环节记住的知识、经验在大脑中的保留。学生要通过不断地练习才能将课堂中识记的感觉巩固下来,才能获得良好的记忆保持效果。(3)加强再认环节。在再认环节,通过回忆我们要对熟悉的歌唱技巧、歌曲等进行再认。对不熟悉的技能技巧、歌曲等我们应借助各种手段进行回忆,提高记忆的再认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写教学笔记方法加强对每位学生优缺点的记忆,以便因材施教,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4 想象力对声乐学习的影响及培养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歌唱中的想象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往往伴随着感觉、知觉、联想、思维、情感等复杂的心理活动。在声乐学习中学生需要丰富的想象去感知、体会歌唱的内在规律和外在表现,想象越丰富就越能体会歌唱的感觉,就越能掌握声乐的技能技巧。在声乐教学中教师也需要丰富的想象力来启发学生掌握演唱技巧,需要想象力来制定教学计划、设计教学手段、预想教学效果。所以在高校声乐学习中想象力对学生和教师都同样重要。在培养学生想象力时教师应首先注重学生表象力的培养。“表象是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再现出来的该事物的形象。”表象是想象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表象力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多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积累丰富的表象。在演唱需要时,通过教师的启发产生丰富而准确的表象。如学生在演唱《我爱你塞北的雪》时,教师可启发学生的视觉表象,眼前出现白雪漫天飘扬、纷纷洒洒在场景。可见表象力越强,越能投入到歌唱的情绪情感中。教师还应注意学生想象力的差异,对想象力差的学生要多启发,多鼓励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丰富自己的想象力。
5 思维力对声乐学习的影响及培养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及规律的间接、概括反映。思维是人认知过程中的理性认识阶段。在高校声乐学习中,学生只有积极地思维才能领会老师的教学,而思维力又促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的发展。思维力是人智力因素中最核心的因素。教师也要用积极地思维才能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思维,并做好教学和科研活动。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培养学生和教师的思维能力。
在学生思维力的培养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应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教师在课堂中多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交流的机会,培养他们独立发现问题、理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声乐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深入思考,从各个方面多角度找到问题的根源,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再次,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在声乐学习中教师可设计各种歌唱情景可能出现的状况,让学生迅速解决,培养他们快速反应力。还有,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教师可利用小组课的形式,让学生互相观摩演唱,并对他人的演唱进行评价,在评价表述时,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锻炼。最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教师可鼓励学生对声乐演唱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甚至和老师不同的观点。让学生自己编排声乐练声曲、自己选取适合自己的演唱曲目、自己设计歌曲演唱时的动作等,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在培养学生思维力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教师的思维力,教师的思维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力。在教学中,教师对教学中的问题要勤于思考,多观摩有经验教师的教学,多开展教学讨论会,拓展自己的思维。多写教学笔记,多总结、多进行科研活动,培养思维的创新力。从而促进自己的声乐教学能力。可见,智力因素对声乐的学习和教学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抓住智力因素对声乐学习和教学影响的各个方面,加强这几方面的培养,使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大学生声乐课心得体会范文2
关键词:高师院校 教师技能 训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素质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实现纲要所提出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目标不仅要求中小学教师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较高的教师专业技能。随着教师职业的日益专业化,我国的教师教育正在经历着从数量发展向质量提高转变的历史性变革[1],高师院校师范类本科专业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教师专业化时代的教师教育的创新取向。但是,从当前高师院校学生教师技能训练的实际来看,还存在许多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高师院校学生教师技能训练的现状
高师院校学生教师技能训练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内容,是高师学生教学实践技能进行教师技能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直接关系到高师学生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专业化程度的高低,教学实践证明:教师技能是教师赖以发挥其内在素质、传输教学信息、完成教学任务的最基本的保证。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高师院校学生的教师专业技能训练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方面。
一是学生的教师技能训练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学校的课程体系中还没有能够把教师专业技能训练放到相应的重要地位,即使有的学校在近年来开设了一些类似于教师专业技能训练的选修课或技能课,但总是不能和那些需要的考试的必修相提并论。这种状况不仅影响了学生训练的积极性,也使得高师学生教师专业技能训练的目标落不到实处。
二是没有能够根据不同的学科专业特点编制不同的培养实践方案。每个学科对于教师专业技能有着不同的要求,高师院校在安排和组织学生进行教师专业技能训练时,需要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培养实践方案来指导和规范。但是,从我们调查的情况来看,很少有学校根据自己学校所设置的学科专业的实际需要,编制出科学的不同专业或方向的教师专业技能教育、培养、训练方案,更没有结合每个专业或方向的未来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把教师专业技能内容进行分解,制定出各个不同内容的培养计划。使得高师院校在组织学生开展教师专业技能训练时无章可依。
三是没有配备专门的教师根据教师专业技能训练的目标开展辅导。高师学生的教师专业技能训练除了需要学生进行刻苦训练之外,还需要一定的理论和方法、技巧的指导,才能保证学生在训练过程预期的训练效果。从高师学生教师专业技能训练的实际情况来看,还没有多少学校根据学生教师专业技能训练的实际需要配备在这某项教师技能训练方面素质好、经验丰富的教师。更谈不上对这些教师专业技能训练指导教师的工作的肯定和报酬支付。一般教师只求上好自己承担的课程教学任务,对于学生的教师专业技能训练基本是没有多少压力的。
四是没能着力研究有操作性的配套的高师院校学生教师技能考核评价体系。高师学生的教师专业技能训练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高考对于高中教学的指挥棒作用。为了增加高师学生的教师专业技能训练的动力,必需要有专门的高师学生的教师专业技能训练考核评价体系来做保证。而高师的实际情况是不仅没有专门研究自己学校各个不同的师范类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考核指标、要求,也专门组织人员编写和印制配套的训练和考核资料、评价手册,更没有坚持逐项考核、逐项记录,并把其与对学生的综合评价挂钩。
诸如此类的现象,都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和制约着高师学生的教师专业技能训练目标的实现,如果不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解决,很难保证高师院校的学生在未来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大展身手。
二、基础教育改革对高师院校学生教师技能训练的特殊要求
安迪哈格瑞夫斯等将之归纳为三种类型:一为知识与技能的发展型,二为自我理解型,三为生态变革型[2]。而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于高师院校师范类本科专业技能训练与其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只有充分认识这些特殊的要求,才能有效推进高师院校的学生教师专业技能训练。
(一)把教师技能培养和学生的生涯教育进行有机结合。
使学生认识到高师学生的教师专业技能训练是学生生涯设计和计划的组成部分,从而增加培养的自觉性。要注意克服那种生涯教育中出现的那些仅仅是与学生谈心、交流的现象,而有意识地把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达标情况、训练中所遇到的困难的研究和解决等等内容,也作为生涯教育的内容。以此来调动学生训练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训练。指导老师在对学生开展生涯教育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把对学生教师专业技能训练的情况检查作为重要内容,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时,把教师专业技能训练情况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班主任、任课老师在对师范生的教育管理过程中也应该有目的地增加关于学生教师专业技能的训练情况的内容,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教师专业技能水平提高了,作为未来教师的职业生涯的层次必将随之提高。
(二)促进高师学生教学技能与科研技能的协调发展
以把学生培养成研究型教师代替培养教书匠式的教师,是高师院校师范类专业的一项培养目标。以培养“一专多能”、“科研型”的中小学教师与培养中小学教育行政管理人才为培养目标,以适应素质教育对中小学教师技能上 “一专多能”、“科研型”的新要求[3],加强研究性、学术性专业技能训练是提高师范教育专业化水平和教师职业专门化程度的重要保证,是高师院校特色的重要体现。师范类本科生在教育教学的研究技能训练与培养方面应高于中师、也高于五年一贯制的专业,通过毕业设计、论文写作、实践活动课程及研究性学习培育其研究意识与技能,切实培养其教育调研技能、问题研究技能、教学论文撰写技能,鼓励其主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力和想象力。新教育理念下的高师院校师范类专业不仅要注重学术性—这是一切高等院校的共性,更要凸现师范性—这是师范院校的个性[4],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高师院校都非常重视教师从师任教技能的培育,师范类专业本科生应强化教学技能训练,如语言文字运用技能(“三字”书写规范技能、普通话应用及语言表达技能、教学应用文写作技能),对照《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的现代信息技术运用技能,课堂施教技能、课堂教学效果的测量技能、综合实践活动及其课程的指导技能等的培养与训练,突出对其会教意识和会教能力的培养,要让会教的训练融会在每个学科的日常教学中,使其在校学习期间就能进人准教师角色[5]。高师院校师范类本科专业技能训练应密切联系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找出高师学习和中小学教学之间的直接和间接联系,实现学习技能与专业技能在内容和体系上的同构和异构。加强教育技能训练,塑造其师范性人格,以培养适合教育工作的人格特征和成功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的基本能力为目标,注重德育工作技能、心理辅导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依法施教技能的养成等。高师院校师范类专业要继承原中师的许多优秀传统。如音乐、舞蹈、简笔画、弹唱等才艺展示,都可以培养学生的师范能力;同时,还可以开展模拟课堂活动、教师角色扮演训练、说课、辩论赛、演讲比赛、主题班会等活动,以不断丰富师范性;学校还可以有计划、分阶段地安排一些主题活动,既要让学生走出去——定期下中小学,了解中小学教育教学现状,听取中小学有经验的教师上课,又要能够请进来——聘请中小学优秀教师、一线专家来校讲学,培养师范生的师范情结,引导其在专业技能训练中倾注职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促进专业成长。
(三)努力坚持师范教育的基础性与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
中小学教育具有基础性和启蒙性特点,这是高师院校师范类专业技能训练的前提性承诺,中小学教育最基本的性质在于它的基础性,要求面向学生,提供最普遍、最重要、最常用的知识、技能、活动经验、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帮助他们学会如何做“人”,奠定学习、生活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中小学的教育教学显示出综合性、发展性的明显特点,综合性培养方向以及中小学教育启蒙性特点都对师范类本科专业的技能训练提出了“通才型”要求。
对于高师院校师范类专业来说,教师技能的培养不能局限于“学科技能+教育技能”的传统模式,而是要求具备多层复合的结构特征,在技能训练目标上,既要强调其“师范性”带来的特定要求,又不能因为中小学教育教学内容的基础性而忽视对其的高要求,高师院校师范类本科生尽管将来从事的是最基础的教育,但在文化精神、素质习练上应是高标准、“宽口径”的。在技能训练的实践中应坚持基础性与发展性的结合,坚持必选与自选的结合,凡是针对未来中小学教育所必须的专业技能素质需要而设立的“基本性项目”,要在普及与实用上下功夫,凡是为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及特长而设立发展性项目,除了兼顾实用性外,还需考虑提高与发展,如为适应中小学教育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要求,就必然要求师范类本科生具有一定的音体美的技能,在这方面可利用高师得天独厚的办学资源,除面向全体学生在音乐(声乐、器乐)、舞蹈(舞蹈基本功、儿童舞蹈的编排)、美术中任选至少一项,由相关教师进行一定时间的辅导外,还可以根据学生在必备技能学习与训练阶段情况及其个人潜力、爱好,组建相关专业技能提高班,如:音乐类的“声乐提高班”、“电子琴提高班”,美术类的“国画提高班”、“油画提高班”、“版画提高班”等等,这样,就能既兼顾了技能训练的基本要求,又照顾了学生的个别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同时, 还能减轻学生的技能训练的不必要心理负担。
(四)注意体现学生技能训练的特色性与实效性兼顾特点
面向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使技能训练的开展符合学生各自素质与能力倾向的多样化需要,体现各高师院校的特色,创建高师院校专业技能品牌,形成其独特的文化氛围, 优化校园环境,提升师范类本科专业技能训练的水平与质量一定意义上取决于他“在校园内度过的光阴”,“参加活动的质量”和校园文化的风格力量[6];突出主体性,创造条件扩大学生对技能内容的选择权,培养学生对训练目标的认同感,提高学生自主训练的能力,积极培养学生技能训练的非智力因素,从培养学生的兴趣、态度、情感、自信心等非智力因素着手,提高其技能训练的水平;以实践为导向,统筹基础理论、技能理论与实训,使技能训练富有成效;追求开放的思路,保持师范类专业技能与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和中小学生的持续发展的交流沟通,因时而化,把中小学生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等及时纳入技能的训练中,强化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指导。 重视师范类专业技能的课程设计,一是突破原中师的专业技能课程体系,虽然其一直比较注重师范生教育专业技能的培养,师范性较为突出,但追求所谓浅、广、新,因而一直被批评为缺乏学术性。二是应突破高师院校中已有的培养中学教师各专业的技能课程体系,过分偏重学科专业知识,轻视教育教学知识,重视一般理论学习,轻视专业技能训练,就连最能体现师范特色的教育见习和实习,也因种种干扰而大打折扣,以致师范毕业生进人工作岗位后最初几年大多不能适应学校的教育、教学、班务工作和课外活动的开展。三是突破师范类专业的技能课程体系,在师范类专业课程门类与技能结构设置等方面,把握中小学教师专业的特殊性,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师范生教育学科专业技能和任教学科学术水平的有机融合和同步提升,努力找到师范类专业同中师、传统高师专业技能训练的最佳结合点;基于专业情境的教育性和专业物质情境、文化情境和人际情境的重要性,高师院校师范类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中应给隐性课程一席之地,传统的高师教育往往给出较多的显性课程用以训练师范生的专业技能,与此同时也就减少了学术养成的时间,高师院校师范类本科专业应该充分利用隐性课程的非计划、非预期的教育影响,在隐性课程中采取诸如能力水平考试或专项评价方式激励学生自觉完成隐性课程的技能训练任务,检查隐性课程的学习效果并进行质量把关[7]62
三、高师院校学生教师技能训练的实施路径
(一)着力传授学生教师技能训练的理论
首先,因势利导,夯实专业基础,来到高师院校的学生,刚开始对学校充满了好奇,对高师院校师范类专业充满了热情,如果教师能因势利导,以身作则,不断巩固其专业思想,抓好课堂教学和实习指导工作,培养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兴趣,通过竞赛、互助、展示等帮助学生克服训练的倦怠情绪;重视技能理论学习,加强正面引导和有效引导。其次,结合实际,搞好综合训练。学以致用是提高技能训练实效的重要途径,组织学生训练,深入中小学实地见习、实习必不可少,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可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再提高。再次,及时跟进总结,提高技能水平,教师可结合学生专业技能掌握的实际情况,对见习中遇到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分析研究,同时,教师根据自身积累的经验和好的方法,不失时机的进行点拔指导,使学生利用自己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找出解决的办法后要求学生写出心得体会,使学生不断积累经验,丰富头脑,提高技能水平。
(二)学生教师技能培养要坚持与时俱进
在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学前教育都在不断深化和推进改革的大背景下,特别是随着一系列教育现代化工程的实施,现代教育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传统的教师专业技能训练的内容面临着新的挑战。关于信息技术、电化教学等等方面的教学技能已经客观地摆在了高师学生的面前,如果高师院校不正视这种现实,不对高师学生教师专业技能训练的目标、体系、内容、方法、评价做出相应的与时俱进的改革和调整,则稂难保证学生从高师毕业后,能够在尽能短的时间内适应教学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在指导高师学生的教师专业技能训练过程中重点研究、确定、并实践与时俱进的高师学生的教师专业技能训练的内容和要求。
(三)把学生的教师技能培养与第一课堂的教学改革结合
毫无疑问,高师院校的课堂教学是学生老师专业技能教学和训练的主渠道。高师学生的教师专业技能训练不仅要求相应学科的教师调整和增加与教师专业技能训练相关的课堂教学的内容,更新课堂教学的理念,改革课堂教学和训练的方式方法,而且还把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目标和内容有意识地渗透课堂教学之中。同时还要求高量院校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造教师专业技能训练的机会和条件。像让学生板演、走上讲台发表见解、让学生主持开展教学活动、加大学生实践活动的比例等等,都可以让学生以第一课堂教学作为平台,学习和掌握老师专业技能训练所必需的理论、方法、技巧,有效地开展教师技能训练。
(四)积极创设学生教师技能训练所需的条件
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实习条件,教师根据学生理论知识的应知程度和实践技术所应达到的水平进行认真评估,制定实习训练和指导计划及措施,做到有的放矢,目标明确,有效地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充分利用实习基地,面向社会服务,在服务中全面地、系统地、规范地锻炼,开阔视野,增长才干,赢得社会、家长的认可、支持和鼓励,使学生在培养专业技能上得到了巨大的动力。借助电化教学手段,强化技能训练。比如,利用微格教室给学生试讲,使学生看清了自己课堂教学的实况,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然后进行总结,为课堂教学积累经验。通过放映新课改课堂教学录像,学生边看边学,现场老师讲评,使得技能训练收到较好的效果。鼓励学生搞科研,促进学生科研水平的提高。
(五)制定科学有效的学生教师技能考核标准
制定各专业技能训练应知应会的考核标准,根据高师院校师范类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技能训练的要求,组织专业课教师根据学校的现有条件和学生的实际,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各专业每学年学生技能训练应知应会的考核要求。同时,对每一个项目的技能训练所需的配套设备,由实习指导教师分别予以落实,并由该专业的任课教师负责考查、考评工作等,保证了学生技能训练工作的正常开展。专业技能考核合格的,可颁发相应的专业技能证书,充分调动了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的积极性。
高师学生的教师专业技能训练和高师专业改革一样也会不断出现新问题,不同的学校还会有各自不同的实际,要有效提高高师学生的教师专业技能训练的水平,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必须要针对高师院校的具体情况,深入地研究和探讨,采取相应的对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修订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3.
[2]Hargreaves,Andy&Fullan,Michael.Introduction.InAndyHargreaves&MichaleFullan(Eds).Understanding TeacherDevelopment,Cassell&TeacherPress.
[3]张宝臣.高师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培养目标浅议[J].中国高教研究,2003( 1).
[4]刘捷.经验与启示:高师教育百年回眸[J]课程教材教法,2001( 10).
[5]张洁等.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实验研究[J].禁雄师范学院学报,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