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挖桩基施工项目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旋挖桩基施工项目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旋挖桩基施工项目总结

旋挖桩基施工项目总结范文1

【关键词】旋挖桩;质量控制;监理措施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工程建设规模越来越大,高层、超高层和其他组合结构以及地下空间开发的大量涌现,桩基础施工越来越多,且深度和难度不断加大。由于桩基工程施工从钻孔到完成混凝土浇筑大多都是在水下进行,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和不可逆转性,受到施工中各道环节与各种因素(地质条件、施工队伍技术水平、操作条件、钻孔工艺、钢筋笼上浮、护壁、混凝土配置、混凝土灌注等)的影响,成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上部结构的安全和建筑物(构筑物)的沉降。监理工程师作为质量控制的主体,应在施工质量控制的三个阶段,即施工准备阶段(事前)、施工阶段(事中)、工程验收阶段(事后),运用一系列的监控手段与控制措施,达到旋挖桩施工质量控制的目的。结合笔者曾监理过的工程实践,阐述对该种桩基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理控制措施。

1 工程概况

中南民族大学教师二期周转房工程地上建筑面积100881.69 m2,其中1、3、4#楼17401.65 m2,2#楼14922.48 m2,5、6#楼16877.13 m2,总居住户数为784户;建筑物总高度:99m; 1-4#楼33层,5、6#楼32层;±0.000相当于23.2m;地下一层,地下总建筑面积11871.82 m2,按平战转换设计,平时为汽车库,停车位243辆,战时为二等人员掩护部;建筑基础采用纯桩基筏板箱型基础;主楼与地下室停车场部分均采用钻孔灌注桩,共1253根,其中主楼部分为抗压桩共913根,地下室停车场部分为抗拔桩共340根;桩径Ф800;桩端持力层分别为第(5)层―中风化石英砂岩、第(6-2)层―中风化泥质粉砂岩、第(7-2)层―中风化泥岩;桩端全截面进入持力层深度分别大于4.0米、4.0米、6.0米,桩长分别为17米、17米、19米,有效桩长必须同时满足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和桩长要求;桩顶相对标高为-7.1m(主楼部分)和-6.6m(地下室停车场部分);单桩抗压承载力特征值2200KN,单桩抗拔承载力设计值600KN;桩身混凝土强度为C30,保护层厚50mm,充盈系数不得小于1.05,孔底沉渣厚度应小于50mm;钢筋笼设计要求:全桩段配置钢筋笼,其中桩顶3米范围内螺旋箍筋加密为Ф8@100,非加密螺旋箍筋为Ф8@250,主筋与承台的锚固长度为40d;桩身主筋分别为:12Ф14(主楼部分)及16Ф16(地下室停车场部分);桩身加劲箍为Ф14@2000;施工采用泥浆护壁,SWDM25型旋挖钻机成孔技术。

2 旋挖桩施工准备阶段质量控制要点

2.1 明确质量控制目标

旋挖桩施工质量必须满足设计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两大控制目标。为保证该目标的实现,必须确保成桩过程各项指标(包括:桩位、桩长、桩径、孔底沉渣、终孔垂直度、各种成桩材料质量、钢筋笼制作与安装、混凝土浇筑等)达到设计与施工验收规范要求(以下简称达到要求),并确保预留混凝土试块标养强度及其数理统计评定达到要求;桩身完整、匀质、连续性好,无夹渣、缩颈、断桩等缺陷;桩基极限承载力达到要求。

2.2 掌握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前必须全面掌握旋挖桩的施工工艺。其主要施工工艺流程为:场地平整孔位测定埋设护筒钻机就位开钻成孔提钻清孔检孔安放钢筋笼下导管水下混凝土灌注提拔导管成桩拔出护筒检测。

2.3 审查施工单位资质

桩基工程作为特种工程,其施工单位必须具有岩土专业施工资质。在施工单位确定前,必须审查其资质等级与有效期、施工承包的业务范围、技术与管理水平、以往的施工业绩、施工各级管理人员和各种特种作业人员上岗证书等。

2.4 审查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应结合工程的实际特点,重点指出工程的特殊性和施工方法等内容;施工方案应明确设备选型能适合工程地质条件要求;投入设备数量能保证施工进度要求;结合场地实际情况对劳力、打桩机械行走路线作出合理调控,明确跳打施工顺序;合理确定泥浆沟排放流向与泥浆池位置,并满足安全与文明施工要求;在试桩后进行完善和总结,积累本施工区域的各项技术参数,也应及时编入施工方案。监理部门除重点审查上述内容外,还应加强审核施工与检查验收程序,明确监控点,尤其对关键工序工程质量的控制及保证措施进行详细审查,主要包括:桩位控制、钻孔控制、钢筋笼制作与安装、水下混凝土的灌注等方面,要求施工方案满足可操作性,做到切实可行。在施工中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施工方案各项具体要求组织落实。

2.5 编制监理细则

监理细则对于指导现场监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细则要对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详实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质量与安全控制措施,还应对重点、难点和可能出现突发事件提出应对预案。工程监理细则中应将以下内容作为关键控制点:桩位、孔深、桩孔垂直度、持力层判定、孔底沉渣厚度量测,钢筋笼制作与安装,水下混凝土的浇筑(尤其是第一斗混凝土)及导管的上提。监理部将该细则提供给施工项目部,要求他们在打桩前对各班组进行技术交底,使桩机施工人员对要求一清二楚。

2.6 审查进场原材料

原材料的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保证,如果不严把原材料质量关,想要得到好的施工质量与工程质量是不可能的。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是监理质量控制的关键控制点。

在对商品混凝土进行质量控制时,项目监理部在施工前要先行考察商品混凝土生产厂家及其质量保证体系,要求每次灌注混凝土前必须提供混凝土开盘鉴定和配比报告。由于浇筑水下混凝土存在深水、浅水或水流速度大小,以及是否渗进泥浆等不同的复杂情况,为确保工程质量,混凝土的配制强度应在一般配制强度的基础上再提高10%~20%。粗骨料应使用连续级配,当导管直径为300mm时,最大粒径应小于40mm并不得大于钢筋间最小净距的1/3。含砂率宜为40%~50%,并宜选用中粗砂。胶凝材料的初凝时间不宜小于2h,胶凝材料的用量不宜小于360kg/m3,坍落度宜为180~220mm,水下混凝土应具有足够的流动性和良好的和易性,在运输和灌注过程不发生离析和泌水。

对钢筋原材及焊接接头的质量控制。检查钢筋原材料,应查看钢筋进货出厂质量证明单或试验报告单,每捆(盘)均应有标示牌,进场材料应按不同钢种、等级、牌号、规格及生产厂家分批验收,并按规定进行见证取样。现场截取一定长度的钢筋棒,实测长度和重量,计算钢筋线重量,如满足材料标准要求,便将抽样原材送满足资质要求的第三方检测单位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同时做好施工台账,记录下每批进场钢筋的具体使用部位(桩号),以便追索。

钢筋笼在安装过程中的连接一般采用电弧焊接。由于钢筋焊接头现场制作成型后,随即灌注混凝土成桩,即使现场按见证取样代表批量要求,随机截取焊接头,但待检测报告返回现场时,已不能满足施工进度要求。为了保证钢筋焊接接头施工质量,监理部要求现场焊工必须定员定岗定量;必须持证(劳动部门颁发的焊工特种工上岗证)上岗;上岗前必须进行试焊,试焊试件必须一次检测合格。从而确保每批钢筋焊接头检测合格。

2.7 测量定位控制

要采取施工单位自检及监理人员复检、验收相结合的程序措施,对业主提供的控制点坐标、高程,要求施工单位进行复测,监理旁站核对,同时要求施工单位定期对控制点进行复核。对施工单位建立的现场二级测量控制网点,定期要求施工单位进行复核与校验,并落实保护措施。认真检查、审核施工单位工程放线、定位测量成果及报告,并进行现场测量复核,严格控制桩位偏差在设计或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在测量放线时,应选用全站仪采用极坐标定位法放样;桩位测量后对每个桩位进行复核,主要方法是在护筒定位、固定后,要求施工单位以重锤吊绳找出护筒中心点作为桩位中心,用卷尺与相邻桩位进行校核,保证该孔位中心与桩中心坐标偏差小于20mm。

2.8 机具选型与就位

机具的性能对于能否保证施工质量以及工效的高低有很重要的作用,监理人员也应该熟悉机具性能。旋挖桩机有许多性能指标,如功率、扭矩、转速、提升能力、通径、机架高度、平面尺寸、移动能力、对桩位能力等等,一般首先要看功率和扭矩够不够,桩径越大,钻进时切削阻力越大,要求功率和扭矩也越大。

旋挖桩施工之所以称为无循环钻孔灌注桩,就是在钻进过程中,通过提斗,将孔内泥渣直接带出孔外,泥浆的主要作用是护壁。但是如需要二次清孔时,最好采用泵吸反循环清孔,若采用正循环清孔,要排出岩渣和泥团,须加大泥浆比重和粘度,且清孔速度慢。泥浆泵送量必须与桩长、桩径相匹配,对于直径小于1m的桩来说,泥浆泵的泵送量应在600~1200L/min之间选择。泵量太大或太小都是不适宜的,太小时切削产生的泥浆不能全部排出,泥浆会变得很粘稠,影响进度与质量;太大易在软弱的孔段形成扩径,也会对砂层造成扰动,影响桩的承载力。

开孔时应遵循小水量、轻压力、满转速,以防扩径过大。护筒底部附近要慢速钻进,使护筒底部有一定厚度的粘泥皮。正常钻进时,应根据土层变化、孔径、孔深等因素,合理地选择钻进参数,结合常见地质特点:①杂填土,松散,该层钻进速度快,钻进参数选用中等压力,快转速,采用高粘度、大密度的泥浆护壁,力求快速钻穿;②粘土,可塑,钻进参数选用中等压力,快转速,低密度泥浆;③淤泥,饱和,软塑,宜用笼式钻头钻进,采用快转速,低密度泥浆并反复扫孔;④粉质粘土,中硬塑,选用中等压力,快转速,低密度泥浆;⑤泥岩,中厚-薄层状构造,属极软岩类,宜用合金钢钻头钻进,选用大压力,中等转速,低密度泥浆;⑥泥质粉砂岩,宜用金刚石钻头,选用大压力,低转速,高密度泥浆;⑦石英砂岩,宜用金刚石钻头,选用大压力,低转速,高密度泥浆。

2.9 泥浆控制

在旋挖桩施工过程中,为了防止塌孔,稳定孔内水位及便于挟带钻渣,必须采用泥浆进行护壁。泥浆护壁的作用是利用泥浆与地下水之间的压力差来控制水压力,以确保孔壁的稳定;同时泥浆可使孔内钻渣呈悬浮状态,有利于将钻渣排出孔外。施工中泥浆通过钻机旋转搅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泥浆被甩落到孔壁上,形成一定厚度的泥皮,加之孔中水头作用,孔壁空隙基本得到封闭,土层中的地下水、承压水很难进入孔中,从而孔壁得到加固。在砂类土、碎(卵)石土或粘土夹层中钻孔,宜采用膨润土造浆护壁。

旋挖钻机应配备泥浆池,在容易产生泥浆渗漏的土层中应采取提高泥浆比重、掺入锯末、掺入增粘剂提高泥浆粘度等维持孔壁稳定的措施。泥浆制备的能力应大于钻孔时的泥浆需求量,每台套钻机的泥浆储备量应不少于单桩体积的两倍。应根据钻进速度同步向孔内补充泥浆,以保持应有水头和足够的泥浆压力。施工期间泥浆面应高出地下水位1m以上,在受水位涨落影响时,泥浆面应高出最高水位1.5m以上。

泥浆质量控制是护壁钻孔灌注桩最重要的施工控制环节之一,泥浆比重、黏度、含砂率、胶体率均应符合要求。如果钻孔中的泥浆比重过小(小于1.1 g/cm3),孔内负压过大,泥浆护壁就容易失去阻挡土体坍塌的作用,易产生塌孔;较大比重的泥浆,护壁效果更佳,但是如果泥浆的比重过大(大于1.3 g/cm3),则会影响钻进速度,也易使孔壁泥皮过厚,影响桩与土壁的接触,并容易使泥浆泵产生堵塞,甚至使混凝土的置换产生困难,使成桩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作为现场监理,应做好对护壁泥浆性能的检测,主要控制两大方面:一是泥浆备制应选用高塑性粘土或膨润土,杜绝施工方图省事盲目地就近取用不合要求的泥土制备;二是在钻孔过程中,加强对护壁泥浆的比重(稠度)、粘度、稳定性等性能指标的跟踪检查,特别是对泥浆比重的测定,应选用婆美氏比重计,在清空后在距孔底500mm处取样,这需要专用的取样容器,实践中,作业人员往往会在孔口取样,影响实测准确性。监理部应随时对不符合要求、影响成孔质量的泥浆及时督促施工单位进行调整与更换。

3 旋挖桩施工阶段质量控制要点

3.1 钻孔

每根桩在钻孔前均应安设钢护筒。根据地质情况和地下水位情况以及孔内泥浆高度的需求确定钢护筒的安设深度,钢护筒的最小长度不宜小于4.0m;钢护筒应采用4mm~8mm厚钢板制作,其内径应大于钻头直径100mm,上部应对称设两个溢浆孔口;钢护筒起吊时应采用钢扁担,埋设应准确稳固,护筒周围应用粘土填封紧密。护筒中心和桩位中心偏差应小于50mm,护筒安设垂直度偏差应不大于0.5%。护筒顶面宜高出施工水位或地下水位2米,还应满足孔内泥浆面的高度要求,在旱地或筑岛时还应高出施工地面0.5m。

旋挖钻机重量大、机架高、设备昂贵,施工时应保证作业安全,必要时应在地面先垫设能保证其安全的钢板或路基板,防止塌陷、倾覆。旋挖钻机成孔前和每次提出钻斗时,应检查钻斗和钻杆链接销子、钻斗门连接销子以及钢丝绳的状况,并清除钻斗内的土渣。当桩距小于3.5倍桩径时应跳打施工,这是基于混凝土初凝时间考虑的,也就是说对于桩距过小,不满足相关要求,在混凝土初凝前如若不采取跳打施工,很容易造成相邻桩混凝土初凝前内部扰动,影响混凝土正常凝结,降低强度,影响工程质量。另外旋挖钻机钻斗倒出的土距桩孔口的最小距离应大于6m,并应及时清除。

为避免钻孔时出现扩径,监理人员应检查钻机是否稳固,要求减压钻进,防止钻头摆动或偏位,以便形成良好的孔壁,要始终保持适当的泥浆比重和足够的孔内水位。为避免出现缩颈,钻孔前监理人员应详细了解地质资料,判别有无遇水膨胀等不良地质条件的土层,如有则应要求施工单位采用失水率小于3~5ml/30min的优质泥浆进行护壁,如遇地质原因引起的锁孔,应采用加大泥浆比重,控制钻孔速度,对局部进行修正处理。施工中应经常对钻头的直径进行校正,钻头直径一般比所需成孔直径小20~25mm为宜。

钻孔前应对桩机钻杆垂直度进行调整,施工中应加强对钻杆的检查,并用检孔器吊入孔内检查垂直度。检孔器采用较粗钢筋焊成圆笼状,其外径为桩的设计直径,长约桩径的4~6倍,当检孔器不能沉至已钻的深度,或发现钻杆倾斜、吊绳偏移护筒中心,应考虑发生斜孔。倾斜度检测方法:检孔器顶用粗钢筋焊接十字架,钢丝绳系一端在十字架中间,另一端通过钻架顶部滑轮与卷扬机相连,钻架顶部滑轮投影为钻孔桩中心,在检孔器下沉过程中,测量钢丝绳相对钻孔中心的偏离距离,其数值与护筒顶部中心点到钻架顶滑轮的距离之比值,即为倾斜度,其值不能大于1%。

现场应配置专业的岩土工程师,对入岩的岩样进行判断、分析,并根据试桩积累的一些技术参数,对入岩前后不同的地质情况下,单位时间钻进深度进行统计分析,总结规律,同时结合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上标示的等高线、岩样色泽、性状、硬度等作为入岩判断的辅助依据;同时在入岩后加大取样的频率,以进一步对岩样进行确认。

对测孔的各种设备、仪器等进行检查,在施工单位现场测试的基础上,监理部同样配置相关检测工具,对成孔进行检查,确保入岩深度和孔径尺寸。孔深测量宜采用测绳测量,由于测绳在使用中精度会发生变化,故在每次检测前,先用钢尺校核测绳精度,再用测绳进行孔深测量,孔深以测绳不再下沉并不松弛为度,根据钻孔护筒顶标高计算出孔底标高,判断钻孔深度是否到位。

3.2 清孔

当钻孔达到设计桩长以及进入持力层规定深度后,直接利用钻具进行换浆清孔工作,利用钻头叶片的搅动作用和泥浆对沉渣的浮力,将孔底沉渣排出孔外。清孔时应另行输入比重在1.1g/cm3以下的经沉淀除渣后较洁净的泥浆,逐步置换出孔内较粘稠、含较多泥砂的泥浆,而不能直接输入清水,以防止发生孔壁坍塌。清孔后孔底500mm以内泥浆比重应小于1.25,含砂率不大于8%,粘度不大于28s。第一次清孔是能否达到技术要求的根本基础,第一次清孔的冲力大,清孔能力强,可以把绝大部分沉渣和较大的泥块都清除孔外,而第二次清孔是利用导管来进行的,冲力要小得多,不能让它来承担主要的清孔任务。如果第一次清孔能达到规定的沉渣厚度要求,第二次清孔作为储备,要保险很多。沉渣厚度(第一次清孔孔深―混凝土灌注前实测孔深)必须满足:端承型桩,不应大于50mm;摩擦型桩,不应大于100mm;抗拔、抗水平桩,不应大于200mm。

3.3 钢筋笼制作与安装

在钢筋笼安放前,现场监理人员必须对钢筋笼的主筋长度、截面尺寸、箍筋间距、保护层厚度、钢筋接头焊接质量等方面进行检查验收。为保证在运输过程中不变形,钢筋笼内用钢筋十字支撑焊接加固。在制作、运输、吊放过程中,防止产生不可恢复的变形,确保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对变形的钢筋笼应整理成型后再安装,严重变形的必须报废。钢筋笼下端一根加劲箍应焊到主筋端头上,也可以采用主筋下部向笼外倾斜10~15mm。桩身如有箍筋搭接接头,应保证搭接处的弯钩朝上,避免朝下或朝内,搭接处应多点固定牢固,避免松脱,拖挂导管。

钢筋笼比较容易出问题的是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够。为保证保护层厚度,钢筋笼上应设置保护垫块,设置数量一般是每节钢筋笼不少于2组,每组3~5块,且应均匀对称布置。本工程监理部中就明确要求每3m布置一组。为避免保护层垫块陷入孔壁泥层内,造成桩位偏移,应采用中心穿孔的圆形砂浆块,其半径即为保护层的厚度,钢筋笼制作时就穿挂在螺旋筋上,这样垫块与孔壁的接触面积大,效果好。钢筋笼下沉时应采用对称的两根吊环,确保钢筋笼下沉时的垂直度与下沉速度,避免钢筋笼碰撞孔壁和自由下落,就位后应立即固定钢筋笼。

3.4 导管安装

确保导管质量良好,壁厚均匀(不宜小于3mm),内壁光滑、圆顺,内径一致,橡胶圈质量良好,螺旋丝扣用加力杆拧紧,接口严密。导管使用前应试拼装和试压,试水压力为0.6MPa~1.0MPa。每次浇注完混凝土后应及时对导管内外进行清洗,使用前应检查是否有水泥浆块附着在导管内壁。

导管接头应采用丝扣或双螺纹方扣快速接头,不宜采用法兰接头,可设置三角形加劲板或设置锥形法兰护罩。导管应设在钢筋笼中间,导管接头处外径应比钢筋笼的内径小100 mm以上。提升导管时,避免挂碰钢筋笼。导管应有多种可调节长度,除3米的标准节和4米的接头外,还应有2m、1.5、1m等短节,根据每根桩的成孔深度进行导管长度配置,将导管下端下放到距孔底渣面0.3~0.5m范围。

成孔后及时清孔,抓紧安装钢筋笼、下导管灌注混凝土,最好把从清孔到混凝土灌注时间的间隔控制在2小时以内,避免已成桩孔放置时间过长,造成塌孔或沉渣超标。灌注水下混凝土前应再次检查沉渣厚度,不符合要求时,必须进行二次清孔。

3.5 混凝土灌注

混凝土灌注质量控制的关键在于第一斗混凝土的灌注,而第一斗混凝土的控制最紧要的是初灌量的计算。要保证将导管内的泥浆一次性排出,里外隔绝。混凝土浇筑时应使用隔水栓,如预制混凝土隔水栓球、砂包、细石混凝土隔水栓外裹棉布等,本工程从施工的方便程度、可靠性和经济性,以及对桩身影响等方面综合考虑,采用在料斗卸料口处设置料闸,将料斗与导管接口堵住,待料斗灌满并大于初灌量后再打开料闸,这样才能保证后续灌入的混凝土不会混入泥浆造成夹桩。初灌后导管下口应被埋入混凝土1.2m以上。

关于初灌量,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V=0.25πd2h1+0.25πD2Kh2,式中h1为导管内混凝土柱与管外泥浆压力平衡所需高度,h1=(h- h2)rw/rc;h2为第一斗混凝土灌入后导管外混凝土面距孔底的高度,应≥1.5m;h为桩孔深度(m);rw为泥浆密度(t/m3),取1.15~1.25;rc为混凝土密度(t/m3),取2.4;d为导管内径(m);D为设计桩径(m);K为充盈系数,可取1.3。

控制好导管提升高度,随时检查导管在混凝土中的埋置深度,导管埋深任何时候不得小于1m,一般宜为2m~6m,使桩内混凝土在灌注过程中自然密实。严禁将导管提出混凝土灌注面,并应控制提拔导管速度,应设专人同步测量导管埋深及管内外混凝土灌注面的高差,埋深太浅容易出现断桩,埋深太深容易出现堵管等意外情况。并以此要求来计算确定导管每次提升的高度与拆除的节数。

在灌注桩无钢筋段的混凝土时应尽量加快,当孔内混凝土面接近钢筋笼时,应保持较深的埋管,放慢灌注速度,控制在20m3/h以内,即每斗在2min内慢慢滑入导管内,以控制混凝土上返速度,减少其对钢筋笼的携带能力,防止钢筋笼上浮;当混凝土进入钢筋笼5m左右(h=5m)时,要把导管底端提升到笼底以上2m处,导管组配时应预先计算好,如不满足2m要求,则应继续浇灌混凝土,既能保证取管又能满足导管埋深要求。此时导管以下2m钢筋笼便被该段非流动混凝土压住,再继续灌注时,随着混凝土面的上升,该段钢筋笼受到的压持力也随之增加,有了这段安全距离,钢筋笼就不易上浮。

混凝土灌注到桩顶后必须进行翻浆超灌,将和泥浆混合在一起的混凝土浮浆翻出孔外,直至新鲜混凝土冒出桩顶,不让浮浆裹入桩内而影响桩身混凝土质量。超灌高度宜为0.8~1.0m,超灌部分最终作为浮浆层被凿除,从而保证桩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等级。

每根桩混凝土的灌注时间应按第一盘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控制在4h内完成,每小时的灌注高度不宜小于10m。一经灌注,应连续进行,中途任何原因中断时间不得超过30min。如因特殊情况,混凝土供应不及时,中途间歇时间较长,应定时反复提降导管,让混凝土在导管内自然上下窜动,延长混凝土的初凝时间,避免导管与混凝土凝固在一起,拔断导管,导致断桩。对浇注过程中的一切故障均应记录备案,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水下接桩等措施)。

直径大于1m或单桩混凝土量超过25m3的桩,每根桩桩身混凝土应留有1组试件;直径不大于1m的桩或单桩混凝土量不超过25m3的桩,每个灌注台班不得少于1组;每组试件应留3件。

4 旋挖桩工程验收阶段质量控制要点

在工程验收阶段,监理人员的工作主要包括成桩检测和质量评价两个部分。

4.1 成桩检测

成桩检测包括桩位偏差实测、桩身完整性检测、桩身承载力检测等内容。

现场实测桩位偏差均应在设计和规范允许范围以内,桩头预留高出桩顶钢筋长度也应满足设计锚固长度要求。

《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规范规定:对单位工程内且在同一条件下的工程桩,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应采用单桩竖向承载力静载试验进行验收检测:①设计等级为甲级的桩基;②地质条件复杂、桩施工质量可靠性低;③本地区采用的新桩型或新工艺;④挤土群桩施工产生挤土效应。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 l%,且不少于3根;当总桩数在50根以内时,不应少于2根。对于承受拔力和水平力较大的桩基,应进行单桩竖向抗拔、水平承载力检测。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l%,且不应少于3根。

该工程检测单位由业主确定,检测过程由监理部进行见证。共做低应变检测1253根(全数检测),全部为Ⅰ、Ⅱ类桩,无Ⅲ、Ⅳ类桩。静荷载试验采用堆载法,共检测13根;抗拔检测抗拔桩4根,最大加载量与最大变形沉降(提升)量均满足设计要求;检测结果表明桩体质量较理想。

4.2 质量评价

监理部在完工后,根据桩基施工过程记录、成桩检测、钢筋原材及焊接头试验结果、混凝土试块试验结果以及实测桩位图等内容对施工质量作了评估,施工质量监理评估报告阐述了桩基施工过程,列出了钢筋、混凝土等主要材料的报验、见证取样情况以及监理部对桩位偏差实测情况等内容,并做出了监理部对桩基工程的质量评价意见。评价的内容包括施工检验批、混凝土试块检验结果及其数理统计综合评定、桩基检测结果、施工质保资料收集整理情况等,最后综合说明本子分部工程的质量评定情况。

5 结束语

由于旋挖桩的施工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技术性,监理人员对其进行质量控制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在桩基施工过程中,涉及的工序多、环节复杂,监理人员必须全面详细地熟悉施工图纸、地质报告和整个施工工艺流程,事先提出质量控制要求和各阶段检查验收标准,加强技术交底,做好施工旁站监督,贯彻质量验收与隐蔽验收程序,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和施工规范的各项要求遵守执行,从而达到预期的质量控制目标,为上部结构施工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2]《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42/242-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