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

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范文1

1有形建筑市场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认识

1.1 有形建筑市场信息化的含义

有形建筑市场信息化建设是为了增加有形建筑市场招投标交易活动的透明度,通过运用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规范运作程序、规范管理、规范各方主体行为,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接受社会监督,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的发生。

1.2 信息化建设在有形建筑市场发挥的作用

(1)通过信息网公开招标项目信息,确保项目一旦公开,必须平等对待,只要符合条件要求的,都可以参与竞争,逐步建立一个“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的信息市场。

(2)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将挂靠、借用资质、违法分包、转包等违规行为纳入信息管理的范畴,规范建筑市场企业的行为活动。建立建设企业信息数据库,利用工程信息网进行曝光,在招投标评标过程中,有违规行为得到处罚的企业在投标中减分,促使建筑市场有一个良好的竞争秩序。

(3)为增加从业人员信息的透明度,建立从业人员档案,规范建筑专业人员市场。在建筑行业中,将从业人员所承揽的工程,所承揽的工程业绩,以及在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均一一记录在册,使得从业人员的优劣在其业绩档案、处罚档案中清楚昭示,一目了然。

(4)建立一个规范化,系统化和全面化的评标专家信息数据库,是一个有形建筑市场专业化、技术化优势的依靠,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使评标行为更加地规范,为评标、定标提供了保证。

(5)计算机辅助评标系统的建立,规范评标行为过程。通过采取一系列信息化手段,如清标软件、独立打分软件、背靠背答辩软件等计算机辅助评标系统,提高评标工作的效率,减少了人为因素的不公平的影响。

(6)在对评标专家的评标过程的监控中,业主、监督部门、及其他招投标有关人员能够进入监控室对专家评标过程进行实时视频和音频监控,进一步规范评标行为和过程。

(7)公开招标的项目在招标结束后要在信息网上进行中标结果的公示,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在公示期间对公示内容有异议的可进行投诉,最大限度地减少“串通投标,围标”现象的发生。

1.3 有形建筑市场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有形建筑市场的主要核心问题就是建设工程的招投标交易活动,构建和谐的市场环境关键就是“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目前,有形建筑市场已经取得了建设项目招投标过程的四公开。

首先是项目公开:建筑市场从无形到有形,项目的公开是首要的。对于公开招标的项目,利用有形建筑市场的电子大屏幕实时,同时在信息网络和指定报刊上对外。在有条件的地区实行网上报名,既保证了项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又极大方便了投标企业,同时减少了在报名阶段投标企业弄虚作假,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再是公开投标企业的信用状况:建立了投标企业的信誉档案,对企业资信情况、不良行为记录等进行网上备案,并通过信息网络对外公开,为建筑市场的诚信体系的建设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其次是实行网上中标公示制度:为了确保招投标过程中的公正,项目招标结束后,在有形建筑市场和信息网络上中标结果的公示信息。在公示期间对公示内容有异议的可进行投诉,通过信息化工作使中标公示信息在广泛的范围内得到公开。最后是中标结果公开:中标结果的公开一是招投标交易活动结束的公开,二是对项目质量跟踪的公开。信息技术的作用就是作为后续共享信息提供基础保证。

2今后有形建筑市场信息化建设的方向

2.1 有形建筑市场的信息共享

加强有形建筑市场区域合作,可以通过招标信息共享,为市场各方主体提供跨地区的信息服务;可以通过交易信息共享,为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供跨地区的招投标交易数据信息和业绩信息;可以通过广泛交流合作,延伸各地有形建筑市场的服务范围和服务品质,进而提升有形建筑市场整体的建设水平和影响力。

应以“方便交易主体、强化工程管理、规范交易行为”为理念,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推动有形建筑市场的区域信息共享。一是一般的有形建筑市场信息共享,整合设计、施工、招投标、质量和竣工备案等各个环节的信息共享共用。二是利用统一的信息网络平台形成“网上数据流转、在线行政监管、立体行政监察”的工程交易和监管服务体系,将招投标信息、造价成本信息、诚信体系信息、企业会员信息、专业人员库资质信息、评标专家信息等六类信息实现跨区域资源共享。三是与土地、房屋、交通、水利等交易市场的信息互联互通,促进公共资源交易大市场的形成。

2.2 有效运用先进信息技术,提高有形市场信息化服务水平

传统的有形建筑市场是“端茶倒水”服务模式的类型,进行市场交易也是采用纸质文件的方式,每次投标浪费了大量的纸,与大力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不匹配。

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范文2

摘要:加强对档案的管理,及时研究解决档案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同时,档案是信息的重要载体,是主要信息源。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实现必要的信息化建设,会比传统的档案资料管理更便于保存、修改和查询,并且,可以利用信息化管理进行快速传递,从而提高档案管理的利用效率,降低档案管理成本。

关键词:档案管理;问题;信息化建设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机密性、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各级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到该项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现代社会建立系统、科学、民主的管理制度,对其生存与发展极为重要。在一个单位中,档案管理无疑是单位协调、有序、高效运行的有效保证。加强对档案的管理,及时研究解决档案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同时,档案是信息的重要载体,是主要信息源。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实现必要的信息化建设,会比传统的档案资料管理更便于保存、修改和查询,并且,可以利用信息化管理进行快速传递,从而提高档案管理的利用效率,降低档案管理成本。

一、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档案的重视程度不够

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人员包括部分领导干部对档案工作的认识都存在一些误区,认为档案工作就是抄抄写写、保管的事务性工作,不是单位的主要工作,不能给单位创造经济效益,只要“守好摊”,不丢失,不泄密,能应付外调、查档就行了。轻视档案工作的思想都表明了一些人对档案工作缺乏了解,忽视档案工作已无法适应现在的管理需求。

(二)管理力量薄弱,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手段落后

大部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档案知识培训,对档案的重要性、管档要求、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装订等业务不太了解,档案收集意识淡薄。而且大多数档案人员身兼数职,对档案工作精力投入不足,日常事务往往只是手工地将材料放人档案盒,没有及时整理归档,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水平。其次一些归档的材料还不够真实和准确。陈旧的档案管理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新形势下要求事业单位必须改变这一传统模式,进行信息化建设。

(三)档案室硬件环境设施不齐全

对档案管理必备的条件解决落实差,个别单位没有专用档案室,有的单位档案多、档案室狭窄、潮湿、“六防”设备不配套,引起档案材料霉变、虫蛀,影响档案的美观整洁及完整。有的管档单位必备的切刀、统一的档案夹,都无法购置齐备。

二、制定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总体规划

在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总体规划制定之时,应服从服务于事业单位发展的战略。在分析事业单位自身的特点与发展目标的基础上,深入调查和科学论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档案管理信息化长远规划及近期计划,形成一个规模较大的网络管理模式,推动档案信息化协调发展。另外,还应注重系统实际应用的效果,重视系统对事业单位信息服务的目标支持,强调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给未来发展留下扩展空间。

(一)逐渐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资源的数字化

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是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对档案原件进行保护的一个重要方式。档案数字化应该通过使用先进的信息手段,把档案部门的各种物质载体形式加工转化成数字化的信息,建立起档案目录数据库,以提供服务。形成数字档案管理办法也不意味着传统的档案管理办法要消亡,两者应,相互补充。

(二)档案信息化应做到规范化、标准化

规范化、标准化是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衡量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事业单位在进行档案管理信息化时,应该按照国家推荐信息化管理的标准,根据自身发展的需求和特点来制定内部的管理标准体系,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完善。档案目录数据库,应既符合国家的标准,又有利于实际的操作。应对单位文件及档案的内容、着录项目、数据库结构和格式等作出统一的规定,还要对档案数据库管理的软件、硬件的文档格式、数据指标等进行统一规范。

三、加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和提升档案人员素质建设已成为解决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一项重要方法及对策

(一)在加强信息化建设中要有对档案人员的素质要求

档案管理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档案工作人员。作为档案工作人员,要注重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通过自学、参加培训等方式,熟悉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基本要求,努力掌握科学管理的原则和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档案质量。档案人员应该更新观念,调整心态,不断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网络知识和技术,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使档案工作更科学、更实用,为不断进步发展的社会提供有利的资源。

(二)以高素质人员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是很有必要的

档案管理人员要树立“工作就是服务”的观念。以“增强服务意识”和“主动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之中,应该把档案的管理系统纳入事业单位的管理信息系统,构建一个一体化系统,把本单位各个部门的信息统筹考虑进去,实现资源共享,从而获得档案管理的综合效益和系统效益。对纷繁复杂的档案管理信息进行标引、分类和有效管理,使档案信息能充分发挥最大的开发利用价值,对事业单位的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是当前科技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服务的好坏是衡量档案工作者职业道德标准的重要尺度,发挥好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使其充分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我们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总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档案工作必须要紧紧联系时展要求,要从观念上更新采取有效措施,要明确服务方向,端正服务态度,树立创新意识,提高服务质量。积极探索档案现代管理模式,以加强信息化建设来解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张文浩.打印字迹材料的耐久性[J].中国档案.1997,11:28-29.

[2]张文浩.电子档案信息保存生命周期研究[J].档案学通讯.2006,1:59-61.

[3]张文浩.永久保存真实的电子文件策略研究[J].档案学研究,2006,5:49-51.

[4]张文浩.电子文件信息保护[J].档案学通讯.2007,3:85-87.

[5]张文浩.信息视角下的电子文件“信息生命体”研究[J].档案学通讯. 2008,2:63-66.

[6]张文浩.电子文档保管与保护的新理念、新技术、新策略[C].中国档案学会.档案事业科学发展:新环境 新理念 新技术 2008年档案工作者年会论文集(上册).中国档案出版社:243-252.

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范文3

关键词:高校 档案管理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272

文献标识码:A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数字化高校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强化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能够促进高校档案管理模式的转变和创新,使其从封闭走向开放,使其职能从保管和利用走向档案资源的开发和档案信息服务,这对于更好地适应当前高校管理需要和发展趋势有着重要的意义。

1 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现有问题

1.1对档案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

目前,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普遍不足,工作模式依然难以摆脱过去“重保管、轻利用”的状况,对于如何进行信息化建设,如何进行信息化档案资源的开发等问题仍处于不断思考和摸索的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成效,只有进一步深化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认识才能提升高校档案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1.2档案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

经费不足是制约我国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众所周知,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硬件设施、设备、人才等,初期花费较大。而目前很多高校因初期投入不足、后续经费断链等问题制约了档案信息化建设,导致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偏低、进展缓慢、现有硬件系统性能落后、维护管理措施不足等问题。

1.3档案信息化建设标准缺失

目前,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尤其是高校档案网站信息系统设计和应用的标准、高校档案馆藏数字化标准、高校档案数据库存与地方档案馆数据资源库存互联的工作等标准的建设尚待改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档案信息化建设效率。

2 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完善途径

2.1深化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认识

首先,高校档案管理部门领导和高校领导应认识到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将档案信息化建设作为学校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来做,对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统一规划和部署,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有序开展。其次,应树立档案信息化建设人人有责的意识,强化档案信息化建设必要性、内容、方法的宣传,使全校教职工积极配合档案部门开展各项信息化建设活动。再次,要强化档案信息化制度建设,根据高校档案部门的具体工作内容和组织设置情况,就信息化档案归档、档案保管、档案保密、档案备份、网络安全维护和管理、机房管理与软件维护管理等问题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保障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责任到人,严格落实。

2.2增加档案信息化建设投入

强化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适应高校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对高校办学、人才培养、管理和现代化建设等各项工作均有着重要的价值。对此,高校领导和档案部门应把握好档案信息化建设机遇,积极为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争取充足的经费,满足档案信息化基础建设对人才、硬件设施、信息化设备的需求,并为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维护、管理和升级经费,努力建设服务主导型的高校数字档案馆,为高校师生乃至社会其他阶层提供更便捷、更全面的档案服务。

2.3强化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

首先,要强化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原则、方法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目前,高校档案信息的专业名词术语标准、代号代码标准、著录标准、标引语言标准、收集整理鉴定标准、档案装具等因素尚未得到统一,这与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标准不全有着密切的关系。高校应针对这一问题作出积极改进,转变以往档案建设和计算机管理“各自为政”的局面,不断完善档案信息化建设标准。

其次,要强化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硬件、软件配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对高校档案信息化硬件的选择、软件的配置、数据库的建设规格、标准格式、通讯方式等进行标准化建设,并在今后的系统和软件升级、信息化资源开发、系统安全维护等活动中遵循相应的标准和规范,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人力,财力和软、硬件资源浪费,并确保高效档案信息化平台的兼容性、共享性和可操作性,从而更好地为使用者提供服务。

2.4强化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建设

首先,要不断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知识水平。信息化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正在摆脱原有的手工操作模式,操作方式将体现出更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在此背景下,档案人员只有具备全面的档案管理知识和扎实的信息处理能力、信息化管理知识,才能充分适应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需求。因此,应强化对高校档案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有计划地开展讲座、考核和进修活动,促进档案人员业务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

其次,要提升档案人员的应用能力,使其熟练掌握档案信息化处理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具备档案信息化分析与开发能力。对此,应进一步强化对高校档案人员的技能培训和工作指导,并鼓励他们不断完善自我,结合自身专长和兴趣积极学习档案信息化建设技能,在工作中不断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方法、创新能力,促进档案管理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变。

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范文4

摘 要本文在全面分析了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优势的基础上,阐述了目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并据此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希望能够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的科学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管理信息化 财务管理 信息化建设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简单来说,实际上指的就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运用,以会计信息系统为基础,在企业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利用先进的管理会计工具,整合复杂的企业财务管理流程,从而实现改进企业财务管理方式,并形成科学的企业财务决策和企业财务控制系统的目的,促进企业内部各部门的系统与财务系统的数据共享与集成的一个系统的工程。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综合性非常强,其涉及了财务管理工作多个方面的内容,企业如果能够科学、高效的开展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对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决策的制定和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鉴于此,本文就针对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

一、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优势分析

概括来说,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大大提高企业财务工作的效率。企业财务工作囊括了大量的核算工作,这些工作中的数据庞大而复杂,工作的要求精细且精准,如果利用传统的工作方式来开展这部分工作将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还很容易出错,影响结果的准确性。但是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却能够使这部分工作变得简单且精确,从而在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同时,有效的提高了企业的财务决策和管理工作效率。

其次,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有助于企业成本控制工作的高效开展。成本控制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部分重要内容。通过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可以在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支持下完成,从而能够确保企业的财务机构随时的了解大额成本支出、库存以及审批等各个环节,从而实现了对企业成本有效控制。

最后,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效的提高业务的协同度。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能够使得企业各部门之间信息传达的实时性更强,从而提高了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业务协同度,确保了企业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发展至今,共经历了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即:会计电算化阶段、计算机财务一体化阶段以及财务管理信息化阶段。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是我国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上不断探索和追求高效的管理模式的结果,而且其发展的现状也是值得认可和肯定的。相关的调查表明,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滚利信息化仍然处于一个较低的阶段,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概括来说,目前具有普遍性的几个问题,主要如下:

首先,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足。很多企业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仍然缺乏一个充分的认识,甚至是存在一定的误区。例如:某些企业认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指的就是会计电算化建设或者是认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就是通过计算机的应用来对相关的财务数据进行简单的记录、汇总以及编制财务报表等等,而却没有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财务数据的分析与整合上,从而影响了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科学性。

其次,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软件滞后。完善的财务管理信息化软件,是企业开展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前提,但是,由于受目前软件开发人才设计理念和能力的制约,目前,我国多数企业财务信息化软件的开发与应用都处于滞后的状态,普遍面临种类少、功能简单、应用软件和信息编码标准以及口径不统一等问题。

最后,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所需的复合型人才缺乏。要完成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这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熟悉现代信息技术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是必不可少的。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企业内部的这样的人才非常匮乏,多数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都存在新知识或是新技术的掌握能力不够,观念滞后,缺乏创新精神等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以至于影响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进度和科学性。

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针对上文所分析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问题,特提出了如下几点对策与建议:

首先,注意加深对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识。要加深对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一是,要注意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站在全局的高度来看待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全面认识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二是,要注意加深企业的员工,尤其是财务人员,对于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以确保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贯彻和执行。

其次,注意选用符合企业管理理念的软件和技术。在全面认识和了解的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及迫切性的基础上,企业应针对自身的实际需求和管理理念,在参考其它企业成功开展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经验的基础上,合理的选择符合企业财务管理实际的软件,或者是直接与软件公司合作,根据企业的特色和需求,来有针对性的设计相应的软件,以确保软件的可用性和科学性。

最后,要注意通过有计划的开展培训和有侧重点的引入专业的复合型人才的方式,来选拔和培养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骨干人才,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必备的人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蒋广涛.信息技术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1(05).

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范文5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探讨

【中图分类号】X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2-0083-01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网络化为代表的信息化技术取得了突出的应用。信息化手段已经深深的影响了企业的管理方式,为企业管理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和参考。基于信息化管理手段的优点,企业纷纷采用了信息化管理手段取代传统的管理手段,并在企业内部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从优化管理手段和提高管理效果的角度来看,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其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信息化建设符合企业发展规律,符合企业管理的实际情况,能够为企业管理带来改变,能够提升企业管理的品质。从发展趋势来讲,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未来管理体系的重要发展方向。因此我们要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

2、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的必要措施

企业通过推进信息化进程,能够缩短管理链条,优化管理流程,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因此,我们要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将其当作是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的必要措施来看待。

3、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必要手段

基于信息化手段的诸多优点,企业已经将信息化建设当作一项重要的工作进行开展,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努力改变传统管理方式,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所以,在目前情况下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了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必要手段。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方式522

通过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了解后发现,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

1、计算机通过在Internet上申请域名、制作网页而建立网上门户,进行网上信息,将企业介绍、产品介绍、物料需求等信息传上网络,在网上发送往来邮件等,以及条件成熟时利用在线服务实现企业与客户间的及时沟通与交流,以而让更多客户了解本企业,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所以,企业信息化建设首先是为了提高与客户的沟通能力,增加与客户的沟通和交流,缩短企业与客户的距离,使客户能够更直接的了解企业的产品。

2、在企业内部的人、财、物、产、供、销、设计、研发等方面建分系统,运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实现内部信息的整合,从而更好地充分利用好本企业内部资源。目前来看,企业信息化建设除了优化宣传手段之外,更多的是在企业内部构建先进的管理系统,提高整个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3、IT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集成化运用,此时企业管理的各系统各环节都按统一规划、统一语言在互联网络上运用,这个互联的网络建立在企业整体优化经济的基础之上,它不但是一个整体的信息系统,更是一个统一的管理系统。由此可见,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于企业具有双重的作用,不但为企业建成了完整的信息系统,同时优化了企业的管理过程,为企业建成了完善的管理系统。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对管理方式产生的影响

基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以及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优势,企业信息化建设对管理方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信息化建设推动了管理方式的创新

企业通过推进信息化建设,在企业内部建成了全新的管理体系,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手段,实现了管理方式的创新。从管理方式创新的角度来看,企业信息化建设有力的推动了管理方式的创新,为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提供了重要依据。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努力推动企业管理方式的创新。

2、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了管理手段的实效性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基于信息化建设的优势,对企业管理方式的转变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企业信息化建设也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手段,赋予了管理手段更多的信息化特征,使管理手段更具有实效性,更能满足企业管理的需求。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管理手段的实效性。

3、企业信息化建设促进了管理手段的完善和发展

通过在企业内部进行信息化建设,不但建成了企业的信息化系统,还建成了企业独特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从管理角度来讲,企业信息化建设促进了管理手段的完善和发展,为企业构建管理体系提供了新的参考。所以,我们要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优势,将企业信息化建设作为促进管理手段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方式。

四、企业信息化建设对管理提出的具体要求

企业通过开展信息化建设,在企业内部建成了企业信息化系统和信息化管理体系,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方式,为管理创新提供了新的方向,同时也对管理行为提出了具体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信息化建设要求管理行为符合信息化特征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传统的管理行为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但是在管理行为创新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特点,努力优化管理手段和管理行为,使管理行为符合信息化特征,满足企业管理的实际需要,使企业信息化建设能够对管理行为的发展提供较大的促进和支持。

2、企业信息化建设要求管理行为更加注重实效性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加快企业发展的步伐,为企业的整体运行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基于之一目的,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管理行为能够从增强管理实效性的角度出发,提高实际管理水平。所以,企业信息化建设对管理行为的实效性提出了新的要求。

3、企业信息化建设要求管理行为能够融入到信息化体系中来

企业在内部进行信息化建设以后,所有的管理手段和管理行为都要在信息化系统内运行。基于这一要求,企业信息化建设要求管理行为必须要融入到信息化系统中来,要能够在信息化系统中发挥积极作用,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的实效性。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目前企业发展中,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企业信息化建设还优化了管理手段,对企业管理方式创新产生了重要影响,提高了企业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因此,我们要对企业信息化建设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要充分认识到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强.从信息化走向知识管理探讨[J].中国勘察设计,2010年01期

[2] 李晶.知识管理与企业信息化[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年04期

[3] 李湘桔.基于知识管理的建筑设计企业项目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4] 王锐君.信息化背景下的企业知识管理[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01期

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范文6

关键词:社保档案;信息化;建设;重要性;问题;策略

一、社保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当前知识时代,创新型人才成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非常关键的资源,这就需要建立与社会需求人才相匹配的社会保障制度。但由于受制于当前社会发展水平和体制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社保档案工作相对还较为滞后。通过加快推动社保档案信息化建设,不仅可以构建高效率低的社保系统,而且能够加快推动社保网络体系的构建,更好的满足知识经济环境下社会发展过程中对社保的需求。加强社保档案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社会保障和劳动关系的透明性,有利于社会保障水平的提升。在社保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通过收集和管理人力资源档案资料,可以为政府部门提供完善的社会各类人员的社保信息资料,为各项社会保障政策及就业措施的编制提供重要的依据。

二、社保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问题

相较于社会的快速发展来讲,我国社保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还存在较大的滞后性。我国社保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起步较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仅缺乏战略性规划,而且也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借鉴,这就使当前我国社保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一)对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信息化建设工作缺乏严谨性

长期以来我国社保档案在发展过程中一直采用人工管理的模式,以传统的纸媒介方式发展,这与当前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无法适应,所以加快社保档案信息化建设具有迫切性。但在当前我国社保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由于对信息化建设工作缺乏深入的认识,而且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也没有充分的借鉴先进的经验,社保档案信息化建设具有一定的盲目性,缺乏有效的规划,不仅对社保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缺乏深入的思考,而且对采用何种方式实现目标缺乏明确的认识,在社保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缺乏妥善的保障措施,这就导致我国社保档案信息化工作无论是启动阶段还是日益深化阶段都缺乏严谨性,从而对社保档案的信息化发展进程带来了较大的制约影响。

(二)信息化系统建设不完善

在当前社保档案信息化工作进程中,信息化系统建设作为其中重要的内容,但由于预案设计缺乏严密性,从而导致社保信息化系统建设中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

首先,建立的社保信息化系统不能有效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在社保信息化系统的设计时,由于缺乏长远性的战略规划,而且调查研究深入性不够,这就导致建设内容预案缺乏完善性。再加之当前多数是由科技公司来进行社保档案信息化系统的研发工作,研发人员对社保档案工作缺乏了解,不熟悉社保档案工作的具体流程,这就导致所研发的社保档案信息化系统不能有效的满足实际的需求。

其次,没有充分的将社保档案信息化系统的服务功能有效的发挥出来。当前社保档案信息化系统多处于局域网环境下,还没有向互联网领域进行延伸和拓展,这就使其便民功能还没有真正的发挥出来。而且当前社保档案管理工作中,纸媒介方式仍然在使用,这就给社保档案工作效率的提升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三)信息化人才建设滞后

社保档案信息化工作业务人员应具备四种业务素质:第一,具备档案专业知识基础,了解档案工作要求;第二,熟悉社会保险工作各项业务;第三,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第四,具备对社保档案信息化发展前景的判断能力。然而,目前在各级社保单位,真正具备四种业务能力的工作人员比例还比较低,这对社保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发展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第一,难以胜任信息化工作的实践要求;第二,不能高效推进社保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发展;第三,难以为社保档案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提出前瞻性建议;因此,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制约着社保档案工作信息化的深入发展。

三、加快推动社保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具体策略

(一)强化对社保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认识

无论是对区域性社保单位,还是对于整个社保系统,档案信息化工作都是一个现实的系统工程。无论是启动社保档案信息化工作,还是改进完善社保档案信息化工作,都首先需要进行系统的逻辑建构。也就是说,负责社保档案信息化工作的领导者应该明白档案信息化的内涵、目的与目标,并且具备对社保档案信息化内容以及具体建设方式的清楚认识。在预先谋划方案完善的基础上,还应加强具体的顶层设计:第一,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清晰掌握社保档案信息化工作现状,并适当借鉴先进国家的有益经验,施以对社保档案信息化发展前景的宏观观照,拟定出改进社保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完善预案;第二,加强相关制度建设。要结合社保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实际要求,出台相应的指导性工作条例与保障制度,以切实保证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健康开展。

(二)严谨论证,加强信息化系统建设

社保档案信息化工作最终要落实到具体的信息化系统建设上来:第一,应面向档案信息化的服务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充分掌握被服务群体对档案信息化的切实需要;第二,深入社保档案工作一线,了解社保档案工作的实施内容与操作要求;第三,在充分了解所需、所应以及所能的基础上,制定出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内容草案。此外,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还应遵循三个原则:第一,能充分满足当前社保档案信息化工作的现实需求;第二,应具备升级性能,以应对未来的工作需要;第三,能够实现与服务对象群体需求的无缝对接。

(三)加强社保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在社保档案信息化工作中,人才建设作为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是社保档案信息化工作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当前社保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中,需要加快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工作,特别是要做好高素质社保档案信息化工作人才的吸纳工作。同时还要注意与国内高校进行人才的合作培养,加强对人才的培训和再教育,努力提高社保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确保能够更好的胜任当前社保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