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的特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媒体时代的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媒体时代的特点

新媒体时代的特点范文1

关键词:新媒体;民族文化;青少年;特点

一、当下青少年成长环境概况

1.全国青少年发展成长的大环境

全面开放和市场化的环境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同时也深深的影响着生活在这个风云变幻时代下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诸如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价值评判等物质领域和思想领域的原有状态全部被打破,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将会发生重大变化。

2.青海青少年发展成长的特殊环境

青海省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藏、汉、回、蒙、土、撒拉等54个民族共同生活在这片热土上,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各民族相互影响,和睦相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情和民族文化,这些具有民族宗教特点的文化在人们日常的生活中不断融合交织在一起,呈现出青海独有的民族宗教气息浓厚的本土文化。青海青少年就是成长和生活在这样一个民族宗教复杂多样,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教育发展缓慢,网络媒体影响突出,深受民族宗教文化熏陶的土地上。

二、新媒体时代下青海民族地区青少年成长的特点

1.民族性和时代性共存

青海民族地区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不同于其他内地青少年的首先是离不开民族性。青海民族地区青少年自身作为少数民族,其发展和成长的历程不能也不可能脱离民族文化熏陶的环境,他们的成长过程必然打上民族的烙印。与此同时,在新媒体成为时代主流的今天,他们的成长又深受时代性的影响。新媒体时代是一个互动传播的时代,在这样一个传播符号、传播媒介和传播科技相互整合的环境中,他们在主动或被动的接受和学习民族文化的同时也从被动的阅读、收听和观看媒体传播的信息内容,变为主动的去寻求信息,积极的参与到传播交流中去,充分享受新媒体带来的无限乐趣。

2.正面引导和负面冲击同在

2.1新媒体技术的积极意义

新媒体积极的一面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强大的搜索功能、快捷的交流平台和时尚的购物选择。网络强大的搜索功能为广大青少年的学习、生活提供了便利。网络是新媒体的一个重要信息资源平台,网络购物成为近年来的一个时髦词汇,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能够自由上街购物的时间日益减少。网上购物应运而生,颇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免去了上街购物的繁琐程序,节约了大量时间,打破了传统购物方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

2.2新媒体时代带来的负面冲击

新媒体以其虚拟性为青少年提供了一种有别于现实生活的展示自我和宣泄自我的舞台,有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然而与之相伴的是它带给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容易造成青少年与现实社会相脱离;容易导致青少年价值观念歪曲;容易导致青少年道德意识弱化;不利于青少年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3.思想活跃,价值取向多元

新媒体技术集图片、声音、文字、视频等数据信息于一体,通过电脑、电视、手机等媒体工具,将各类信息在网络的平台上淋漓尽致的传播和展现出来,实现了资源共享。铺天盖地的网络信息使他们的思想变得空前活跃,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趋势。

4.心情浮躁,心理复杂多变

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心理发展表现出的各种变化,其轻重缓急在每个孩子身上虽有所不同,却是每个孩子通常会经历的成长过程。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闭锁性与开放性;自尊性与自卑性;幻想性与理想性;好奇性与求知性;兴奋性与冲动性;敏感性与偏激性;批判性与创造性;丰富性与活泼性;独立性与依靠性;稳定性与可塑性等等。这些特点是和青少年特有的心理规律结合在一起,是和时代固有的发展规律结合在一起,是和我省青少年特有的民族性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比较特殊的时代特征。

三、对青少年未来的展望

青海民族地区自身的民族特点与新媒体时代特点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在此过程中不断的摩擦、碰撞甚至是冲突,形成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青海青少年就是在这样的规律和潮流中成长成才的特殊成员,他们在自己的民族文化熏陶和新媒体时代文化影响下生活,谱写着自己特有的人生乐章,他们努力和祖国其他地方的青年一起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共同见证民族的复兴和强大,他们被时代和历史赋予了维护民族团结、创建社会和谐、建设大美青海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闫超栋,新媒体背景下的青少年生活方式探析[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

[2]徐黎丽,论民族心理对民族关系的影响[J],青海社会科学,2005.(4).

新媒体时代的特点范文2

关键词:微时代;公共管理;党建宣传

近年来,随着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介日新月异的发展,我们步入了以微媒体为媒介代表、以短小精炼作为文化传播特征的“微时代”。面对“微时代”信息传播方式的极大转变,研究“微时代”下的受众心理、探索与之相应的表达方式,同时有效运用新媒体推进党建宣传工作创新,就成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面临的一大挑战。

一、微时代的特点

1.实时传播,速度快。与传统媒体相比,“微媒体”充分利用网络的便捷性和实效性,跨越时间、空间距离,它的及时性和移动性充分展示“天涯共此时”。“微时代”实时传播的特点突破了传统宣传时空限制,极大地拓展宣传平台,能使宣传工作不分时间地域不间断直线传播,开辟宣传工作新时空。2.互动传播,影响深。相较传统宣传方式,“微时代”不仅使人们传播活动更加快速、便捷、高效,更能让受众在宣传过程中互动对话。如全国党建网开通的微博,及时更新,实时报道,广大受众可以跟帖参与,成为传播活动的主体,使得传播效果更加明显。3.碎片传播,信息量大。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实时互动,快速传播,使信息传递呈现严重的语言碎片化倾向。“微时代”其语言简单化、浅表化、故事化的特点,摒弃又长又平的说教式宣传,它用多至百个字、少至几个字的微博,几分钟的微电影等限制了信息的完整、准确表达。

二、“微时代”下党建宣传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1.“微时代”信息的灵活多变,使传统宣传优势不断削弱。受到“微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信息量大的影响,传统的宣传载体,如报纸、期刊、电视、广播等其优势也不断受到挑战。与此同时,随着网民(特别是青少年网民)数量的不断增加,我们的受众逐渐热衷于微媒介打造的平台,他们对交友、购物、学习等活动产生的过度依赖……这些因素均是新时代开展宣传工作需要考虑的问题。2.“微时代”信息丰富,思想相互碰撞,使宣传工作内容面临挑战。从公共管理视角出发,党建宣传工作具有先进性、主导性、反复性、长期性和确定性等特点,应用“微媒体”传播先进思想、确切消息等“正能量”时,也必然会遭遇到各种各样偏激、情绪、煽动性的言论,此类言论由于善于博人眼球,难免会起到混淆视听的效果,使得受众难以抵御从而反为其害。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党群部门利用“微媒体”弘扬精神文明的难度。3.“微时代”快餐式文化交流对党建宣传理念与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微时代”的到来,各种各样微媒介形态的出现,丰富了民众生活的同时也冲击了民众对传统事物的认知,“快餐式”文化与交流方式迫使他们不断加快获取信息的步伐,表达方式也随之变得便捷、简单,这增加了民众对生活效率的追求,使得传统媒体的权威性逐渐降低。

三、把握“微时代”脉搏,推动党建宣传工作创新发展

新媒体时代的特点范文3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媒介;变化

中图分类号:J9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1-52-1

对于一个普通观众来讲,“一个月不看电视到底有什么意义?”美国媒介文化研究者尼尔・波兹曼说:“充其量这是一种苦行。”那么,如果半个月不用手机,不上互联网呢?从以报刊、广播、电视等为主的传统媒介时代进入到以数字、网络和通信技术为支撑,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介时代,受众与媒介的关系正悄然的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而作为被受众“消费”的艺术,在保留了其本身的特点的同时,也在新媒介时代里换了一套“新装”,发生了一些变化。

一、创作者不断增加

新媒体时代,于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使得艺术的创作、变得容易,这是新媒体时代互联网具有的主动性这一特点的体现。艺术进入由少数人的创作变化成为人人创作的时代,在新媒体时代里,人人都是创作者。新媒体时代的传播过程中,人既是传播者同时也是接受者,比如在微博、人人等等社交网络上上传自己拍摄或者制作的视频,那么,此时,“你”就是作为一个传播者的身份在互联网上传播。同时,你在互联网上关注信息,浏览视频等,那么,此时,这个“你”的身份就是接受者。相对于电子传播时代制作者的门槛高的特点,新媒体时代,制作者的门槛变得低了。比如,传播视频信息,传统媒介时代是少数人向多数人传播,而在新媒体时代,由于技术的发展,大量网民均能参与的创作,只要你喜欢,只要你懂技术,都可以成为制作者。新媒体时代打破了传统的少数人向多数人传播的局面,迎来了人人创作的时代。

二、艺术作品具有后现代性

传统媒体时代,传播的艺术作品大都是主流意识比较强且带有一定的功利性,而进入新媒体时代,在网上玩视频的人,大都没有什么功利性,他们只是为了好玩或者说借助虚拟的空间发泄自己对现实的不满情绪,或者借助虚拟空间来挥洒自己在现实世界里没有用尽的才华。同时,艺术本身的严肃性、神圣性的消解相对于电子传播时代更加严重。借助于数码技术,他们运用拼贴、变形、戏仿、错位等手段,使作品具有独特的后现代意味。例如,《江南Style》熊出没卡通版,就是根据2012年7月在网络上蹿红的韩国“神曲”《江南Style》的恶搞。这段视频把原来歌曲的MV用一部卡通动画片代替,根据歌曲风格和节奏,把卡通片进行拼贴和错位,营造出一种诙谐搞笑的气氛,娱乐了受众。再比如,2012年最火的电视剧之一《甄传》,近期也被网友恶搞了一番。这些制作者凭借自己的智慧制作出来的作品,能够让受众在现实的世界中寻找到一定的乐趣,给受众带去了欢乐。还有的作品通过这种拼贴、戏仿等的手段,用一种幽默诙谐的方式给人以启发或者警示。

三、艺术作品的费解性

电子传播时代,由于技术的参与,艺术的视听化得到加强,对于艺术作品的阅读障碍不再存在。而在新媒体时代,受众对艺术作品的解读出现屏障。在网络上传播自己作品的传播者们,在与接受者的互动中,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独特的象征符号和独特的解读思路。他们热衷于为他人的解读设置障碍,也享受着寻找解读路径的乐趣,享受着和他人的智慧碰撞出火花。这就是新媒体时代作品创作者的一大特点。除此之外,阅读障碍的出现,还由于新媒体时代技术的发展而导致。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懂得技术,比如,我们的父辈们,在新媒体时代,他们很少与之打交道,对于技术的理解也是知之甚少,所以这种技术的屏障也遮蔽了接受者的解读能力。

四、全球性传播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艺术作品的传播不再只是区域性的。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艺术作品的传播具有全球性。创作者们创作的作品,一经网络的传播,瞬间就会被全球的人知晓。而与此同时,区域性文化的消解也更为彻底。

五、艺术创作对机器的依赖性强

新媒体是相对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新媒体时代是相对传统媒体而言的,主要借助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而艺术的发展也经历了传统媒体时代到新媒体时代。到电子传播时代,制作艺术作品需要机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艺术创作对机器的依赖性不断加强。

六、总结

新媒体时代,在市场化、媒体化的新环境下,艺术正在用其他手段强调它本身的存在,真正的艺术正在发生变化以获取生存之道。

新媒体时代的特点范文4

【关键词】网络媒体时代;艺术状况

网络新媒体时代,已然成为了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广泛的传播途径,为我们接受信息带来了方便快捷,从而让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到了艺术作品。面对信息网络媒体时代的背景下,通过对艺术状况的分析与探讨,有效的促进网络媒体时代下艺术的更发展。

一、网络媒体时代下的艺术特点

网络媒体时代下的艺术最大的特点,就是不会受到空间、时间、地点的限制,实现跨越时间与空间的交流与沟通,从而达到多个用网络用户之间的互动,对艺术作品进行共同的交流与欣赏。

(一)互动性

S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网络媒体的交互性,即通过计算机所生成的艺术信息,通过网络资源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其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个性化与交互性,例如网络微博、微信,成为了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首选方式。当然,艺术也是如此,网络媒体与传统的媒体传播有着本质的区别,很多的艺术设计通过与网络媒体平台的结合,有效的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同时网络用户还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实现较强的互动性。例如“你画我猜”的这款网络游戏,正是借助于网络媒体传播过程中的交互性,使得扭转了濒临破产的局面。

(二)传播速度快

艺术在传播过程中可以借助于网络媒体,把艺术作的观念与作品进行展示,由于网络媒体传播速度快,而且受众可以随时随地的参与到艺术作品的传播过程中,相传统模式下的艺术展示相比,网络媒体不仅传播速度快,而且传播范围、效率也非常的高,与此同时,还能够与受众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实现交流与互动,最终促进艺术作品在市场中所创造的效益。

(三)虚拟性

网络最大的功能与特点之一就是虚拟性,为艺术作品的展示也提供了一个虚拟的形式,有效的改变了传统艺术作品的陈列与展示方式,目前很多的艺术作品都是以一个图片、动画格式而存在,网络媒体的这种虚拟性为我们艺术作品的展示带来了一定的便捷性。

(四)开放性

网络媒体的开放性,为很多的艺术创作者提供了一个自由的空间,能够容纳不同水平的艺术作品,从初学者的涂鸦作品到艺术精湛的创作者,而且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借助于网络媒体的开放性,在网络平台上进行艺术作品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网络媒体提供了一个自由灵活而又开放的信息交流方式,由此可见,网络媒体为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平台。

(五)跨媒介的艺术传播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即原本在传统媒介中传播的艺术,被跨越媒介而转到了新的媒介中传播。例如每年的春节晚会,在通过传统媒介电视播放的同时,也被放到了国际互联网中进行传播,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时装秀、音乐会等,越来越多的采用了跨媒介的艺术传播方式。这种跨媒介艺术传播的特点就是把传统的媒介与新兴的网络媒介相结合,从而实现了新旧媒介的融合,只是在结合过程中,很容易使得跨媒介之间的竞争加剧,从而有助于艺术在激烈的竞争中展示出自身的优势,有助于艺术的更好发展。

(六)多重艺术文本并置

由于多种媒介参与了艺术的创作与接受,从而导致了多重艺术文本的存在,并且相互依存,最终使得艺术文本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例如《山楂树之恋》,既有网络小说版、又有纸质小说版,同时存在电影与电视剧,在这网络媒体时展下,同一个艺术作品被不同的媒介来传播表达,就有产生其多元化的意义。《山楂树之恋》这部艺术作品,在传播过程中就因多重文本而呈现出不同的版本,对于一部艺术作品的多重文本,有着它们各自的不同,通过对小说原型的故事文本进行虚构与加工就产生了第二重的文本,对网上小说进行再修改与润色就会形成纸质的小说,不同的版本都将会带给受众不同的感受。

二、网络媒体对于艺术发展的意义

(一)提供了一种新型的传播方式

网络媒体的出现,对艺术的传播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艺术作品的传播通过网络媒体实现了资源共享、实时传播,从而有助于让更多的人能够通过网络媒体的便捷性,欣赏到艺术作品,并进行交流。

(二)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阅读体验

艺术在通过网络媒体传播的过程中,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模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思维方式领域,随着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网络媒体平台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依赖,网络的开放性促进了人们对艺术信息的共享。

(三)为创作者提供了开放性的平台

在网络媒体时展下,为创作者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创作平台,并通过广泛、自由的媒体平台创造出自己的艺术作品,网络媒体平台的开放性促进了艺术资源的公开化与共享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艺术作品创作的快捷性。

三、网络媒体时代下艺术的发展历程

(一)口头媒介时代的艺术发展

即在艺术形成的早期时代,艺术的表达的媒介就是通过口语传播,艺术在面对面的口语传播过程中具有亲切感,同时信息清晰度也非常的不错,惟一不足之处就是无法进行保留,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渐渐的消失,例如中国古代的神话、民间歌谣等,由于口头媒介所具有的短暂性、主观性与非客以性的特点,导致了很多的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慢慢丢失,尽管口头媒介的时代已经过去,但现在仍然还存在着一些,例如常见的演唱会、见面会等,其主要原因就是面对面的口头媒介非常的重要。

(二)文字媒介时代的艺术发展

随着口头媒介的艺术发展之后,便是文字媒介时代,通过对文字媒介的熟练运用,有效的改变了口头媒介过程中的缺点,为艺术的创作提供了载体,通过对文字的书写、刻画等,使得艺术随着时展而源源流长,例如中国最初的四言诗歌就是通过文字媒介流传下来,才有了后来的五言、七言等诗歌与散文。文字媒介时代的艺术发展,能够很好的显示出文艺的社会教化功能。

(三)印刷媒介时代的艺术

相对于文字媒介时代的艺术,印刷媒介时代的艺术代表着我们人类的艺术有了一次很大的跨越,能够对艺术进行大量的复制与传播,特别是随着对中国古代雕版印刷技术的运用,使得很多的艺术得以大量成批的复制与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艺术的通俗化与对社会的启蒙。例如《新青年》杂志,当时在传播过程中借助于机械印刷媒介,有效的推动了当时的艺术传播,从而对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电子媒介时代的艺术发展

即网络媒体时代下艺术的发展,随着广播、电影、电脑、微博等这些网络平台的普及,使得艺术也进入一个电子媒介时代,并有效的借助于网络媒体,实现了快速的传播效果,不仅传播速度快,而且信息量大,并且不随时间、地点与空间等的限制。面对现如今的网络媒体时代,艺术将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局面,随着移动网络、微信、QQ等新兴的媒介成为了艺术传播过程中的主要媒介,为艺术提供了丰富的表现平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与多种媒介的并存与交融,从而实现了双向的互动与交流。

四、网络媒体时代下艺术的审美

(一)越来越强的娱乐性

S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的同时,对于精神生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在网络媒体时代下,越来越多的艺术呈现出娱乐性,以此来满足于人们的生活需求,娱乐性本就是大众媒介所与生俱来的本性,艺术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娱乐性,有助于减轻人们工作上的压力,从而使得他们不良的情绪能够随着娱乐文化而得到宣泄。同时艺术在传播过程中也会呈现出低俗化与同质化,例如沉溺于网络游戏而放弃学业的,或者是引发社会矛盾等,对于社会的健康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当然,也不乏有积极的意义存在。网络媒体颠覆了传统艺术的传播模式,有效的促进了艺术的传播与普及,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等文化艺术与低等文化艺术的结合,使得艺术日益泛化。例如动漫艺术中集合了形象、生动的动画,同时还有逼真的表现力,因而吸引了不少消费群体,其中青少年是主要的消费群体,动漫艺术不仅体现出大众娱乐性,而且也体现出了一种时尚的艺术文化审美潮流。

(二)虚拟现实与幻想的世界

网络媒体建立起了一个比现实更加真实的虚拟文化,并且包含着大量的视觉信息与虚拟影像。通过网络计算机技术,可以在特点的范围内实现虚拟的视觉、听觉与触觉,在虚拟的环境中进行相互的作用与影响,从而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环境感受。特别是在网络游戏中,同时也体现了当代文艺生态与审美文化的新趣尚,例如动漫以生动直观的形象让人更加引人入胜,并以夸张、趣味性的场景营造出真实的人生影响,从而让人们沉浸在这浪漫、唯美的艺术情境中,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了人们对艺术的审美特点。

五、网络媒体下艺术设计所面临的挑战

(一)日益更新的网络媒体技术

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出现,在艺术的设计过程中渐渐的摆脱了传统的媒体传播,有效的利用了互联网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艺术设计的工作效率,而且数字化、网络化的设计,不仅可以解决传统的艺术设计过程中复杂、繁琐的流程,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设计工作,从而使得艺术设计工作人员可以拥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艺术设计的创新。网络新媒体的发展,为艺术设计带来众多机遇的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挑战。首先,网络媒体时代下的艺术设计,是通过计算机技术与网络相结合运用设计软件而进行创作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也都在不断的更新,因而在进行艺术设计过程中需要设计人员不断提高计算机技术,以及软件的操作水平,紧跟时展的潮流;其次,很多的设计工作人员只是对设计的理论基础比较熟悉,其他更深层次的知识仅仅一知半解,难以适应目前网络新媒体时展的需求,需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设计知识与技能,来提高其艺术设计水平。

(二)网络媒体设计的多元化

面对网络媒体时代的发展下,艺术设计还面临着另外一种挑战,设计工作人员应当通过多种渠道来不断提高自己的设计技能与知识,从而满足于时展的需求,在网络新媒体时代的引领下,对传统的艺术设计思路进行有效的改变,突破传统的艺术专业界限,从而使得艺术设计作品更加符合于网络媒体时展的需求。例如网络涂鸦就是在网络新媒体时代应运而生的一种艺术设计方式,网络与媒体技术为网络涂鸦提供了方便快捷与廉价的方式,通过网络就可以实现与人的交互,从而享受到涂鸦所带来的新的体验。与此同时,网络资源的丰富性与快捷的网速,促进了网络涂鸦的发展。

(三)网络媒体时代下的艺术传播

随着网络媒体时代的到来,微博、微信等多种网络平台的不断完善,使得通过些媒介的艺术推广也变得日渐频繁,通过对网络空间的外延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艺术作品在空间范围的外延与扩大,同时增强了艺术传播的速度与覆盖面,不得不说,网络媒体成为了一种时效性非常强的艺术传播方式。网络媒体时代有效的改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同时还改善了人与媒体之间的关系,网络媒体不仅对艺术信息状况的传播,而且还因人们参与媒介的不同程度与模式,会对社会产生一定和影响,例如读者通过一种新的阅读交流方式,会在阅读的过程中以及与作者互动的过程中,反复阅读自己的文字,导致了网络向高级的媒体结构进化。

网络媒体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艺术传播与价值的影响,在信息网络发展的环境下,每一个人对交流工具都有着一定的依赖性,例如会受到微信朋友圈的话语而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下形成艺术的感染力,同时网络媒体时代下的还促进了艺术领域人人都可能会成为评论家,从而达到艺术资源的共享与推广。除此之外,网络媒体时代下的艺术更容易营造出个人化、双向互动的媒介环境,网络媒体时代使得艺术传播与传统相比发生了深刻的变迁,使得艺术在发展过程中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众多的挑战。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更新变化将对进一步的影响到艺术的发展,在这网络媒体时展的背景下,我们要通过对社会发展需求进行分析,紧跟时代步伐,并有效的运用科学技术,从而促进艺术的发展符合于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进而促进艺术文化的流传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韩伟. 媒体时代的文学批评[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1(03)

[2]乔焱林. 全媒体时代的新闻美术呈现[J]. 新闻前哨. 2014(10)

[3]王泽庆. 全媒体时代的审美理想变迁[J]. 北方论丛. 2011(01)

[4]罗伟民. 论艺术在科技媒体时代的认识与省思[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17)

新媒体时代的特点范文5

关键词 自媒体;网络狂欢;大众娱乐消费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08-0021-02

1 基于自媒体时代背景的信息传播概况

1.1 自媒体的概念和本质

最早给自媒体进行定义的是美国的两位学者,他们认为“WeMedia 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这也就界定了自媒体这种信息传播方式具有公开性和隐私性的双重特征,其公开性指的是信息在网络平台上的分享和传播属于一种透明的过程,其隐私性指的是信息的和传播是由个人决定的和控制的,外人无法进行干涉。大众群体可以自由在平台上传播新闻事实,其中的平台起了很大作用,例如博客、微博、微信的兴起,这些平台所具备的的私人化、自由化、平民化的特征,使大众群体可以随时自主将信息用图、文、声等各种形式在互联网上进行传播,影响力攀升的速度非常之快。自媒体时代的本质特点就是一种信息共享的即时交互平台。

1.2 自媒体和平台媒体和他媒体的区别

通过对自媒体的概念分析,可以看出除了在大众提供并分享新闻事实之外,按照参与、主体以及立场的区别,还有为政府或者他人代言的他媒体以及具有中立性质的论坛所酿生的平台媒体。在这三种类型中,系媒体有其显著的自身特点,自媒体的言论自由程度是最大的,而且信息的传递分享没有审查。自媒体的自由性也就意味着其传播力量所具备的的爆发力是最为巨大的。在一定程度下最容易引起一种全民的互动狂欢。自媒体的出现,开启了一个在新的信息技术背景下传媒方式的转变,现阶段还处于自媒体的早起时代,未来的发展会对信息时代的信息传播带来很大的影响。

1.3 自媒体的“节点共享”能促成网络狂欢

大众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自身也会成为一种信息内容,成为一个互动的节点,也会被观注,“节点”不仅意味着参与信息互动的个人,同时也意味着个人在传播信息时可以附加套嵌各种主观一体化的信息。每一个用户都是信息和接受的节点,其间的各种互动又会为原来的信息增添更多的内容,不断改变着原始信息的传播路径和状态,同时这些信息又都是共享的,用户在提供信息和信息时都会以自我为中心,这就是一种节点,在网络传播平台如微博、微信的带动下,节点迅速扩充,这样显示了自媒体的生命力是无穷的。比如前段时间的“汪峰上头条”等等娱乐新闻,都是在这种自媒体时代的“节点”互动共享的传播下,很快形成了一种网络狂欢。

1.4 自媒体时代“网络狂欢”的信息传播特点

自媒体作为一种互联网的酿生产品,随着使用不断深入,其核心功能也随之展现出来,其最大的核心功能就是信息的获取和。例如通过微博、微信等交流平台,信息可以大范围迅速的获取和传播。同时交流的过程不受时间地点以及信息形式所限制,只要手里有能够信息的数码终端,就可以通过聊天、日志等形式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进行交流传播,可以使个人观点,可以是时事新闻,也可以是官员政务,当然更多的其实还是娱乐新闻,这其中不乏有娱乐造势的炒作和谣言,但是不论是一种满足倾述的需求还是大众交流的需要,通过自媒体这种形式都能进行信息的获取和。但是,其最显著的特点时这一传播过程是在一种 “潜传播”状态。白岩松曾在《新闻1+1》 中提出, “互联网、手机信息……它不分良莠真假,以分秒计的速度在公众之间没遮拦地传递着。这种全新的传播媒介,相对于传统媒介的‘明传播’,被有识之士称为 ‘潜传播’。

自媒体的“潜传播”意味着用户要自行对信息的安全和其他问题进行自我的过滤把关,这也意味着信息内容的真现实性的严肃性就比传统媒体形式有所差距,但是用户对信息的处理和利用效率却大大提升,特别是当“明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不了用户的需求的当今时代,“潜传播”便充分显示了其在信息传播上的优势。

2 自媒体时代“网络狂欢”的必然性

现阶段的媒体传播中,由于网络的普及,自媒体的传播有了广阔的技术支撑和传播空间。一些焦点性的时事政治、娱乐新闻等等很容易引起大众的参与讨论,对于一些引起反响比较大的事件,在一定时间内就会形成“网络狂欢”,引起一阵热潮。例如以“辽宁号”舰载机试飞期间的“辽宁style”热潮,例如近期“汪峰上头条”热潮,等等,每一个阶段都会有这么一个能够引起大众观法参与讨论的话题在网络上大范围深层次进行讨论。这不仅仅是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模式和形态所致,更是大众娱乐消费需求的结果。

2.1 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模式和形态是“网络狂欢”形成的基础

“网络狂欢”这种现象的产生的基础就是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模式和形态特点。

自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模式是一种“核心-边缘”的扩散模式。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是由信息源的中心不断向边缘进行扩散,同时其他节点在传播中心节点的话题时,经过两级传播之后就会形成中心节点,在主观讨论时,其他节点和中心节点的位置也可以互换,这也就是热点话题在传播过程中能够形成“网络狂欢”的因由所在,节点之间的沪指互换和互换连接就形成了“核心-边缘”的传信息播模式。其次,信息的传播可以同步互动,和传统信息传播模式的单向线性不同,自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和反馈是即时同步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某个话题的“网络狂欢”能够有更长的生命力。再次自媒体时代是一个用户本位时代。传统的权威媒介的效果已经开始逐渐远去,在自媒体时代用户对于信息的传播和接受有了更多的自由行自主性,能够对信息进行删改后再自行传播,反映到网络狂欢上,就是话题虽然有一个中心点,但是每时每刻都会在用户的传播过程张沾染上不同的色彩。同时,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节点连带”和“圈子化”也在很大程度上使“网络狂欢”现象得以不断涌现。

2.2 “网络狂欢”是大众娱乐消费的要求

以“汪峰上头条”为代表的“网络狂欢”是自媒体时代大众自发通过进行娱乐消费的一个现象。

以微博为代表的信息传播交流平台是大众进行娱乐消费的主要场所,用户可以在主页上分享个人感兴趣的信息,也可以描述自己的生活细节,也可以抒感或者表达对人或事的看法,等等。用户可以转载也可以原创,可以进行评论也可以转发评论。这些形式的选择无关紧要,关键的是人们都能够对微博等网络交流平台积极参与。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对于娱乐也便有了更强的需求,需要用娱乐来缓解生活压力,但是户外的大型娱乐活动却无法满足人们日常的需求,因此网络娱乐便成了一个突破口,在网络里,人们可以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欲望,压抑的心理可以得到空前的释放。当这种情形不断聚集时,便开始出现“众声喧哗”的现象。“网络狂欢”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大众娱乐消费的一个产物,“王峰上头条”等娱乐事件便是这种产物的一个集中体现。

3 自媒体时代下“网络狂欢”的特点

自媒体时代下,“网络狂欢”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其中有利也有弊。

“网络狂欢”为代表的自媒体时代的娱乐方式,首先是通过信息的高效传递提升了信息的利用率,更重要的是在紧张的生活节奏下缓解了人们的生活压力。这是自媒体时代“网络狂欢”最大的一个功效。“网络狂欢”是大众集体参与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走到一起,以狂欢的话题话题为中心,进行调侃、自嘲、探讨,精神得到放松,情绪得到释放。同时狂欢的不仅仅是一种参与,也是一种关注,这种关注可以转移人的注意力,有时仅仅是围观信息、评论也是一种娱乐活动,也是一种解压的方式。因此自媒体时代“网络狂欢”的最大优势特点,就是在对信息进行高效利用的基础上对人们的日常生活起到了解压的作用。

当然,网民自发无组织无限制的“网络狂欢”现象也有许多不利的影响。虽然像“汪峰”这样的公众人物,被大众关注追捧的同时,当然也会被人们调侃围观。这也是一种必然的现象,但是娱乐也要有度,调侃也要有底线,在网络里,尤其对于娱乐话题,人们的言论基本上是绝对自由的,因此就会有一些人身攻击的话题出现,这就会对话题的当事人造成不好的影响,严重时会影响到当事人的生活状态。对于这一点,需要我们提升自身素养,公众人物可以为娱乐所用,但是在娱乐的同时也要有一个最基本的尊重态度,娱乐不等同于愚弄,更不等同于攻击。另外,“网络狂欢”所引起的自媒体信息传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形成“数字鸿沟”,即“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这中信息传播方式不仅造成了一大批话语弱势群体,同时由于信息传播的自由行,也会酿生很多不良信息的“病毒式”传播。更重要的是,这种“网络狂欢”会在网民与非网民之间会形成一道鸿沟,这种鸿沟对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4 结论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我们的媒体传播方式逐渐进入一种“自媒体”时代,传统的媒体方式受到了很大冲击,一些受大众喜爱的网络社交平台改变了以往媒体信息的传递先过滤再的模式,这就极大的扩充了信息传递的自由行和互动性。一些娱乐以及其他事件经过网民的传播互动很容易就会行成一种大众的娱乐消费,最终形成一种网络狂欢。“自媒体”和大众娱乐消费是密切关联的,其间的内在联系和利弊需要进行一定的研究,更重要的是未来的网络狂欢现象要有一定的底线和维度。

参考文献

[1]董森.信息文化论:数字化生存状态冷思考[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

[2]刘琼.网络:一个公共话语的狂欢世界[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3).

新媒体时代的特点范文6

(一)将自媒体纳入到新闻报道之中

将自媒体纳入到新闻报道之中是由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的互动性、传播主体的多样性等决定的。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适应时代潮流,将自媒体纳入到新闻报道之中。在新闻报道中,可以专门开设自媒体版块,可命名为“亲历者说”等,用来作为网友新闻的阵地。同时,设置相应的负责该版块的新闻编辑,对有价值的、有重大意义的新闻进行核实和追踪报道,予以在其他相应版块,以供对严肃的新闻有阅读需求的读者进行阅读。在对有价值的新闻进行核实之后,可以对新闻的第一者进行适当的奖励等,以鼓励更多的人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加入到新闻报道之中,鼓励自媒体的蓬勃发展。

(二)报道有深度、有价值的新闻

在新媒体的影响之下,新闻内容呈现出同质化的现象,为了刺激读者,一些新闻机构开始使用一些哗众取宠、措辞浮夸、观点偏激、内容严重失真的新闻。这严重地影响了新闻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在新媒体时代之下,要想进行新闻传播模式创新,就必须反其道而行之,坚持报道有深度、有价值的新闻,以促使读者能够进行独立的思考,而非只受到一些偏激的言论的刺激。首先,记者和编辑要有发现有价值新闻的能力,坚持报道对人们生活有切实影响、对社会发展有现实意义、对国家发展有一定作用的新闻,避免一味地通过各种奇闻逸事来刺激观众的好奇心。其次,记者对于新闻的报道要有深度。新闻的深度体现在,对于新闻的挖掘能够启发人们进行思考、能够影响人们的实际行为、能够使人们感受到真实的社会。因此,记者应该坚持对新闻进行深度报道,要坚持在报道新闻的过程中,做到报道新闻事实、了解新闻事实发生背后的原因、对新闻事实的处理情况进行监督和报道,推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完善等。如此,新闻才算完成了其使命,记者才能够成为真正的无冕之王。

(三)新闻要与读者的阅读习惯

相契合现代社会是一个快节奏发展的社会,新闻量上升的同时,给人们造成的是一种阅读负担,使人们找到所需要的新闻越来越困难。因此,我们在进行新闻时,一定要使新闻与读者的阅读习惯相契合,尽量缩短读者对新闻进行筛选的时间,只有如此,才能够获得读者的忠诚。首先,新闻需要进行分类,可以将新闻按照新闻事件的种类、新闻发生的时间等来进行分类,便于读者进行新闻的筛选,并且供读者进行分类订阅,方便读者进行个性化阅读。其次,新闻应该尽量清晰简洁。在新闻的页面,可以采用标题罗列的方式来向读者展示各种新闻,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点击标题进行新闻内容的阅读,这样,能够有效地节省读者的阅读时间。最后,在新闻的内容页底端,附上新闻专题以及相关性较强的新闻的链接,供有阅读兴趣的读者进行深度阅读和扩展阅读。所以,新闻应该是标题内容页相关专题、相似新闻链接的模式来进行,这样,读者能够方便地按照个人的阅读习惯进行阅读,有效地节省了阅读时间。

二、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