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问题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质量问题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质量问题报告

质量问题报告范文1

我国当前正努力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实现高等教育由规模扩张向内涵转型升级、以“教书”为本向“育人”为本、以学历为目的向立德树人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转变。当下,建立健全成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体系是一项不容回避的重大课题。建构成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体系必须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是成人高等教育保障机制体系建构的首要原则。所谓“科学性”,是指成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体系的建构必须符合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内在属性和本质特征。坚持科学性原则,必须重新审视和明确成人高等教育的内在客观规律和基本特征,明确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宗旨、目标和主要任务,重申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普遍联系和自身特殊性。在办学实践中适当借鉴普通高等教育和网络远程高等教育的经验和技术,有利于加强成人高等教育的内涵和质量建设,但绝不能“普教化”、“远程虚拟化”,避免“边缘化”、“虚化”和“弱化”。成人高等教育保障机制体系建构要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质量观,核心是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人才培养符合并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成人教育的客观需求、受教育者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

2.全程性原则。成人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保障实践中存在的应急性、应景化、时段性、即时性现象,不利于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的全程化管理。全程性原则,是指建构的质量保障机制体系要将全面质量管理理念、质量管理活动嵌入和贯穿到整个办学活动过程中,确保整个办学活动自始至终处在有效管理之中,克服“事后监管”、“问题管理”等现象。全程性原则有利于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理念在办学过程中的有效实现。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的全程性管理,一方面表现为对办学主体办学活动质量的全程性监管,另一方面表现为对受教育者参与教学活动质量的全程性监管。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办学主体和受教育者都存在思想认识和行为实践方面的偏差,这两个方面都是有所缺失的,需要重新建构。

3.动态性原则。成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评价指标体系早期脱胎于甚至基本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评估体系,曾经制约了成人高等教育特色发展和自身优势的充分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办学质量。尽管成人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在实践中不断更新完善,但相对于成人高等教育快速发展需求和多元化发展态势而言,还存在滞后的问题,有些地方还处在制度“失范”和“真空”困境,制度升级或重建任务艰巨而紧迫。比如:成人高等教育质量分类管理机制缺乏;教师队伍评估和应对机制不健全;招生生源质量保障机制和教育站点质量全程监督机制尚不够完善;课程与教改机制滞后等。孤立、静止、片面地看待成人高等教育的定位、内涵、功能、目标、任务和发展都违背了科学态度,违背了成人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动态性建构成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体系,是坚持辩证法和发展观办成人高等教育的科学体现,是按照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在认清成人高等教育变化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优化原有一整套机制体系或者重建一整套机制体系的思维和实践活动。当前,坚持动态性建构原则的着力点在于:认清全球化和信息化背景下成人高等教育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时代特征;认清我国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的历史方位、面临挑战、现实缺失、时代诉求和历史使命;认清成人高等教育的面临新形势的目标定位、主要任务和实践路径。

4.实践性原则。理论用来指导实践、制度用来规范实践。实践可以丰富和深化理论,完善和改进制度。成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同时必须在质量管理实践中加以有效运用,科学规范办学实践。在成人高等教育质量机制体系建构过程中,要将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融入顶层设计,建立健全质量保障的实践体系和具体方案,明确质量管理实践的具体路径和操作办法。

二、成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体系的重建探索

成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体系,是指在成人高等教育办学顶层设计和运行实践过程中,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以教育质量标准为依据,按照科学合理的方式建构的、对成人高等教育办学过程进行全程性监控和管理的、由一整套具体制度构成的、结构完善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机制系统。其具有全方位开放性、非线性相互作用、可持续发展性等特征。成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体系需要在继承与发展并举的指导思想下进行重建。

1.重建成人高等教育决策保障体系。成人高等教育办学质量考量的前提是确保正确的办学方向、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办学目标和办学规划。要实现这个前提,就必须建构一个科学的决策系统和决策智库。当前,在不少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决策权还主要掌握在谙习普通高教的决策者和决策专家手里,这给成人高等教育办学质量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要确保成人高等教育的正确办学方向和办学质量,就必须将成人高等教育纳为高等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以战略规划,构建由教育部门与教育专家、成人教育研究和评估机构、高校成人教育专家、成人高等教育合作机构、用人机构和受教育者等构成的开放性的决策系统。并在充分研究和征询意见的基础上以及开放性的环境下进行决策,确保成人高等教育的决策质量和决策科学性。

2.重建全程性的质量管理机制体系。要克服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应急性、应景性等造成的负面影响,防止“事后”、“问题”管理等非科学的质量管理模式,就必须引入全面质量观和全程质量管理机制。全程质量管理机制包含两个维度意义上的机制建构:一是时间维度,即确保成人高等教育办学由始至终地接受监督、评估和改造升级,确保办学质量实现无缝衔接的过程控制和过程优化。二是空间维度,即在办学现实区域空间和网络虚拟空间均实现全方位质量管控,确保质量管控空间维度的全覆盖,并且建立质量警示制度和危机管控机制,对质量危机级别较高的教学单位和时空节点给予及时的、较高强度的预警,并及时给予整改整治和升级改造。对于质量事故级别高、影响恶劣、危害性大的办学单位,应及时给予惩戒处理,并通过合理的媒体渠道向社会公布,保障和谐有序的办学秩序和办学环境。

3.重建由多元主体参与的民主化的质量评估机制体系。重建成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体系,要科学回答“谁来评估”、“如何评估”、“评估什么”等基本问题。成人高等教育质量是多元要素组成的概念,既体现在“过程”中,又体现在“结果”上。“过程”质量往往在办学服务管理实践、教育教学实践和其他与办学活动相关的实践水平上反映出来,而“结果”质量则由社会满意度、受教育者满意度等反映出来。如此综合、复杂的质量评估活动,往往需要综合、系统的评估主体来参与评估活动。针对当前成人高等教育办学质量评估主体主要由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组成评估机构担当主角,暴露出评估主体相对单一、与办学攸关的多方主体参与质量管理民主化机制缺失等问题。需要重建质量管理评价的参与机制,克服评估主体单一造成的评价话语霸权问题,构建由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机构、成人教育研究机构、高校成人教育专家、用人单位、受教育者等组成的多元主体参与的,多维度多视角的、民主化的质量评价机制,从而可以立体、多维、全面地反映教育质量总貌。

质量问题报告范文2

 

博洛尼亚进程旨在建立欧洲高等教育区,并且这项进程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是使欧洲高等教育更有竞争性、透明性和多样性,通过高质量的高等教育推动本区和世界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使欧洲的高等教育在世界处于领导地位。

 

一、质量和质量保障的概念

 

质量和质量保障的概念在世界上正日渐流行,特别是在发达国家的产品与服务领域。质量保障的重要性在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质量现象产生于工业时期特别是二战后,“质量”这一学术术语首先被用来描述产品的优劣以及这些产品是否具备了必要的特征并且达到了某一级别。对质量下一个准确和通用的定义是困难的,因为它有若干种不同的含义,并且用途和含义因环境、领域和国家的不同而不同。一般来说,人们用它来表达某件拥有良好品质或标准的事物,并倾向于用它来表达一种积极的意义和态度。

 

从学术角度上讲,质量可以定义为某件事物,如产品或服务的等级和价值,它致力于寻求对产品或服务能否符合需要和期望的满意程度的最佳的、可持续的评估办法。质量保障可定义为通过整体决断和系统操作和实施,为产品、服务和制度等的高质量供应提供信任和信心。[1]质量保障包括提供高品质的步骤,它确保对产品、制度和服务的预期质量有必要的要求和标准。质量保障是确保拥有和执行高质量方面相互信心和信任的工具。高等教育是世界市场上应用质量保障以取得相互间的信任和信心的一个重要领域。

 

二、欧洲高等教育区的质量保障体系的形成

 

质量保障问题在欧洲高等教育领域的地位正迅速上升。在1998年的索邦联合宣言中还没有关于质量保障的任何计划和决定,在1999年6月博洛尼亚进程开始时及2001年布拉格会议期间欧洲高等教育区的成员国之间也没有这方面的任何行动计划、决定或合作。但是在2003年的柏林会议期间,欧洲高等教育区质量保障便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出现在了议程中。毋庸讳言,质量保障现已成为博洛尼亚进程的一个最重要的要素。

 

博洛尼亚进程旨在建立欧洲高等教育区。欧洲高等教育区的建立对欧洲实现成为全球知识经济领导者的雄心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实现欧洲高等教育体制的进一步现代化,并使作为人力资本发展和创新驱动器的高等教育机构潜力得到充分迸发。为了回应现代化知识经济的需求,欧洲需要技艺更加精湛的高等教育毕业生,这些学生不仅需要拥有某一具体学科的技能,还应具备跨学科、跨领域的技能——例如交际能力、灵活性和创业精神——这些能力能够使他们在当今的劳动力市场获得成功。与此同时,高等教育机构必须在所谓的“知识三角”,即教育、研究和创新的相互作用方面发挥好自身的作用。

 

欧洲高等教育区被认为是针对全球化作出的一种反应,甚至可以说是全球化催生出来的一件产品。具有经济全球化特征的跨国产品的增长加强了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间的关系,经济全球化在教育方面打上了自身的印记。欧洲高等教育区域化导致了地域性的高等教育机构间的人员、思想和资本流动的加强,这在在富裕国家尤其明显。高等教育区已经成为欧洲在竞争性市场中谋求自身品牌和地位的一项关键的制度性战略,欧洲高等教育区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欧洲高等教育区的45个成员国一致认为有必要统一对质量保障的理解、政策和文化,因为成员国认为只是结构改变对欧洲高等教育来说是不够的,还需要质量及质量保障。因此质量保障成为博洛尼亚进程一个最重要的部分,欧洲高等教育区的处、高等教育机构和政府开始思考和研究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必需的行动、计划、政策和结构,从而对自身的质量保障体系进行结构性调整。

 

现在这个富有前瞻性的欧洲高等教育区有45名成员,在2003柏林会议上高等教育质量保障问题成为了一项顶级议题,并且它的重要性在成员间还在增加,因为质量保障对高等教育发展和相互间信任是必须的已经成为共同理念。所以成员国开始致力于质量保障,当然每个国家的速度和采取的方式是不同的。一些国家立刻采取了行动,另外一些国家则晚一些。

 

此外,所有国家都没有必要的背景,因为质量保障和资格认定这样的术语对这些国家来说是很新的。举例来说,这些问题在德国、澳大利亚和土耳其是新的,另一方面,英国和荷兰则更有经验,并对其进行了相关发展。然而,质量保障和认定的主要来源是美国。可以说美国质量保障体系是欧洲高等教育区的一个榜样和向导。欧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是博洛尼亚进程的一个重要元素,目前成员国正在进行建立必要的质量保障的结构、政策和体系方面的研究。这些国家努力使质量保障标准,特别是教学和研究领域的标准能够相互兼容。

 

为了帮助和发展欧洲高等教育区的质量保障,ENQA(欧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协会)正式成立。该协会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向导,包括欧洲标准和指导方针。高等教育欧洲标准和指导方针的主要原则是:高质量的高等教育应该考虑学生、资方和社会的利益。另一条原则是机构自治。

 

最后是符合机构目标的正确的外部质量保障。一些国家根据国家和地方的需求和情况制定了质量保障政策,另一些国家尚在筹划之中。经济和政治在政策制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很明显,目前几乎所有的欧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方面的研究几乎都是国家层面上的。[2]由此可以看出,欧洲高等教育区质量保障建设还需要高等教育区成员国之间的协调,而不应仅限定在国家层面。许多欧洲国家采用多阶段评估作为它们质量保障的方法,即先进行高等教育机构的内部自我评估,找出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但这只是国家层面的。

 

欧洲高等教育区质量保障的政策、结构、标准和其他相关问题都应该放在国际层面来解决。因为欧洲高等教育区是一个覆盖了许多国家、文化、结构,数千家高等教育机构和数百万学生的大的国际性区域。然而,欧盟不提供欧洲高等教育区的质量保障方面的高等教育政策,因为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性问题,欧盟没有权利干涉一个国家的国家性高等教育。因此国际性政策、结构、标准和和其他相关问题的目标达成取决于成员国之间的共识和合作。因为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强制另一个国家做或者不做关于国家性高等教育的某件事情。[3]但如果能够达成共识并进行有效地合作,欧洲高等教育区的质量保障就能够获得国际性地成功和兼容。

 

一个欧洲高等教育区可能存在的缺陷涉及高等教育的质量和高等教育的行政和管理,因为没有这方面明确的、强有力的计划、研究或政策。并且对研究和管理的评估不够广泛和发达,尽管它们是高等教育机构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很明显,资格认定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在成员国中间流行开来。可以说资格认定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类型之一,并且它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资格认定是证明一所高等教育机构或一个项目符合规定要求的一份正式的书面声明,它是一个对高等教育及其必要责任的评估过程。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之中应特别加强对资格认定的制定和评估。

 

三、如何构建欧洲高等教育区的质量保障体系

 

很明显,欧洲高等教育区需要尽快建立一个高效的和持续的高等教育保证体系。欧洲2020战略设定了到2020年40%的30—34岁的青年取得高等教育资格的总体目标。与之密切相关的是欧洲应该把GDP的3%用于研究的总体目标。其他欧洲层面的高等教育目标包括到2010年数学、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毕业生要比2000年增加至少15%;到2020年,20%的大学毕业生在大学教育期间经历过流动性学习;在资金方面,欧盟委员会提出了将GDP的2%用于高等教育的目标。这些目标的实现,同样需要一个高效的质量保障体系为依托。

 

建立欧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第一步是使高等教育机构强大、高效,并向质量保障程序自我负责。提出自己的质量保障应该成为这个区域高等教育机构的一个主要目标,因为高等教育问题是由政府部门负责和管理的,所以每一个政府成员应该保证自己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的高质量,特别是在教学与学习、管理、评估和研究等方面。在欧洲高等教育区的几乎所有成员中高等教育都是一项公共服务,所以有必要在每个成员国先建立国家性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然后建立在欧洲高等教育区建立国际性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为了保证高等教育的质量,第一步必须由国家/政府来实施。所有欧洲高等教育区的高等教育机构应该弄清它们在国家层面、欧洲层面和国际层面所处的位置,比如通过与美国、澳大利亚和非洲的对比去建立一套好的质量保证体系。闭门造车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可能的。

 

另一个建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步骤是实施和提升质量保障的欧洲标准和指导方针以及同行评议。很明显为建立欧洲高等教育区的质量保障,制定被所有成员国批准的标准和指导方针是必要的,国家或国际性的质量保障机构间不应该相互对立。在内部的质量保障框架中,高等教育机构应该有一套明确的政策、书面规则和质量标准。

 

[4]当然,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中,成员国之间以及成员国与高等教育区之间的矛盾是在所难免的,这就需要各方秉持的原则,在坚持自身核心利益的同时做出相应的协调和让步,共同把欧洲高等教育区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得更加适用和高效。

 

此外,高等教育机构应该有相应的质量文化,成员国应该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并且愿意付诸努力。当然,高等教育机构还需要一套质量策略和一套运行良好的官方机制来控制和批准它们的项目。学生评估应该有一份正式的书面声明以解释评估或等级等问题的标准。教职人员应当具有良好的资质,易于接受创新,适应新变化和新进展和接受批评与评估。高等教育机构还应该为教学和学习提供必要的设备和良好的环境。高等教育机构应该是透明的,他们应该提供学习、变化、机会等方面的信息。高等教育机构管理在执行和安排一个高效的质量保障体系方面扮演者重要角色。

 

[5]显然,内部的质量保障评估、外部的质量保障评估以及同行评议都致力于建立高等教育机构的质量标准。为了建立一套好的体系,所有的评估都应该是专业的。评估报告不应仅包括对不足的负面评论,因为评估的目的不是消极的批评现状,这些评估和评估报告在提供建议和达成目标的正确方法时会很有用。如果只显示不足就不能帮助机构提升他们自身的质量和标准,评估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所有的评估都应该是专业性的,旨在根据高等教育机构在国家层面和国际层面的位置和条件提升其现行的质量和标准。此外,所有这些评估都应该有清晰、合理和有意义的书面标准,从而为高等教育机构质量和标准的提升做出贡献。

质量问题报告范文3

[关键词] 危急值报告;环节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 R197.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9(c)-0152-03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process quality control of critical value report

ZANG Bao-hua

The Secon People′s Hospital of Yangzhou City in Jiangsu Province,Yangzhou 225007,China

[Abstract] Establishment of critical value reporting system is one of goals ensuring the patients safety,critical value reporting system can ensure the patients safety more better.However,the process quality defect of critical value report often occur in the clinical work,bringing hidden danger to the patients safety.Th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quality control of critical value report in clinical work are analysised and their countermeasures are given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Critical value report;Process quality control

危急值是指与正常值参考范围偏离较大、危及生命的检验、检查结果,当这种检验、检查结果出现时,说明患者可能正处于危险的边缘,需要临床医生及时得到检验、检查信息,并迅速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来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1]。但在实际工作中,因其涉及到多科、多部门、多人、多环节的协作,故时有“危急值报告环节质量缺陷”发生,轻则延误治疗抢救,重则可能导致严重的不良事件。现对临床工作中危急值报告环节质量缺陷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1 危急值报告环节质量存在问题

1.1 危急值的报告项目、范围不全面

1.1.1 检验危急值报告的范围涵盖面不广 2008年中国医院协会编写的《实施患者安全目标指南》提出[2],危急值至少应包括血钙、血钾、血糖、血气、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等。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相关科室工作人员对标准要求学习不够深入,把“至少”认为就是这些项目,而没有结合临床。本院在2012年前制订的危急值项目包含血常规、凝血试验、血气分析、血电解质、血糖、肾功能、肝功能、血脂等8个大类中的26个小项,与熊锋莉等[3]报告的13个项目、王海剑等[4]报告的12个项目比较,虽然项目有所增多,但都存在同样的问题――涵盖范围不广,如与心肌急性损害有关的项目并没有列入其中。曾经遇到一个病例,因“上腹痛”入院,查心肌酶谱、肌钙蛋白、心电图等显示,磷酸肌酸激酶大于正常值3.7倍、肌酸激酶同工酶大于正常值2.7倍,肌钙蛋白大于正常值14倍,由于检验科工作人员认为“不在报告范围”而没有及时与临床医生反馈信息,但心电图检查提示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其他如抗HCV抗体、抗HIV抗体、TP/RPR等传染病标志物,涉及到患者隔离、手术过程消毒及患者隐私等问题,但不属于危急值范围,当出现阳性结果时,临床并没有及时得到信息。Rh阴性血型属少见血型,也没有列入立即报告范围。

1.1.2 除检验以外的其他辅助检查没有列入到危急值报告范围 在危急值报告范围中,大多只重视检验项目的报告,而心电图、影像、病理等检查报告并没有列入范围中,导致这些项目的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时报告不及时。目前危急值报告的范围已扩大到除检验外的影像、超声、心电、病理、血药浓度等,报告疾病多达数十种[5]。

1.1.3 缺乏成人与小儿之分 在报告的项目与结果方面,没有成人与小儿之分。

1.2 报告登记不全

各科室虽然都有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但医技科室与临床科室登记不全的事件时有发生,主要表现为医技科室的工作人员通过电话报告后,没有记录电话接收者、报告时间等;临床科室人员没有记录由谁报告、报告的时间、及接到报告后的处理等,当发生责任追究时,有互相扯皮的现象。

1.3 报告途径单一

由于信息系统不完善,医院只采用电话报告一种方式,且接电话者大多是护士,如果护士因为工作繁忙或责任心不强、认知不足,有可能发生不及时记录或不及时通知医生的情况,导致临床医生不能及时得到信息[6]。电话报告还可能存在危急值误读,有一定的信息传递错误率[7]。

1.4 医技科室与临床科室之间缺乏沟通

申请单填写不全,导致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对患者情况缺乏了解,使得相互之间对危急值的理解出现认识偏差,在报告或是不报告的问题上不能达成共识。

1.5 检验标本采集不规范,导致出现假性危急值结果

如标本溶血导致血钾异常升高,在输液部位采血导致血糖等多种结果出现假性危急值[8]。

1.6 仪器设备方面的问题可能导致假性危急值

仪器故障、试剂质量不合格均可导致假性危急值的出现。

临床危急值报告环节质量问题的存在,主要是因为医院教育培训不到位,全员对危急值的认知不足,制度不健全,考核不力,管理松懈等。为了更好地执行危急值报告报告制度,保证患者安全,须制订危急值报告环节质量控制对策。

2 危急值报告环节质量控制对策

2.1 对危急值报告项目、范围进行界定

组织召开由临床科主任、检验(微生物)、影像、超声诊断、电生理、病理、输血科等科室负责人会议,分析危急值报告环节质量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对本院的危急值报告项目、范围进行界定,达成一致共识。同时根据《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的要求,定期(每年至少1次)对危急值报告制度进行有效评估。

2.2 多途径报告、完善报告流程

可通过电话、短信、HIS/LIS等多途径报告。完善信息系统,应用LIS智能报告系统对危急值进行判断审核,并提醒通知临床医生[9]。流程:检验、检查科室发现危急值自己或他人立即复核,检查仪器、设备的完好性,标本的正确性确认无误后,立即多途径报告将相关信息逐项登记到“危急值报告登记本”病区护士接到电话,第一时间报告医生并逐项登记到“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医生获知信息后进行签字确认对病情进行评估及时处理病情复杂的汇报上级医生或科主任进一步处理,与家属告知继续观察病情,复查危急值,病程记录。多途径报告包括:①电话通知送检科室;②通过院内信息系统发送到送检科室;③短信发送到当班医生;④纸质报告上特别注明“已复核”并签名。通过报告的多途径和报告流程的完善,使危急值的管理做到“无缝隙”[10]。

2.3 学习培训

组织全院医、技、护等学习患者安全目标、危急值的定义、报告的意义、报告的项目和范围、管理制度、报告流程。对护理人员、检验人员进行“影响检验危急值报告因素”的培训,做好检验前的质量分析[8]。要求检查科室不拘泥于所列的报告范围,当有关数据接近危急值时也应提前通知临床医生。临床医生在书写检查申请单时,详细书写病史,重点突出,以便影像、超声、电生理等科室的医师判断结果与临床的相关性。

2.4 检查考核

医务科、护理部对危急值报告的执行情况定期、不定期组织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对执行不到位的科室或个人与绩效考核挂钩。

3 小结

建立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是保证患者安全目标措施之一,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是为了更好地保证患者安全。医务人员应高度重视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执行,医院职能部门应加强医、技、护人员的教育培训,使之熟知危急值项目、范围、临床意义,明确该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责任心,提高对危急值报告的认知。加强检查考核,严格控制可能发生危急值报告缺陷的环节。根据医院的情况,对危急值报告的项目范围及时修正,做到质量持续改进,在系统层面上,可采纳王培昌[11]的建议。鉴于临床危急值报告体系重要性及标准化的缺失,期待危急值报告标准化文件早日出台。

[参考文献]

[1] 周英.危急值报告制度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与体会[J].当代护士,2012,(11):180-182.

[2] 中国医院协会.实施患者安全目标指南・2009~2010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5-7.

[3] 熊锋莉,黄晓光.县级医院检验科对危急值报告的认知与实践[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20):2665-2666.

[4] 王海剑.生命危急值报告制度在医疗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8,15(6):25-26.

[5] 祁新蕾.临床危急值报告的流程管理探讨[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2,30(6):584-586.

[6] 张娟,胡俊灵,龚云,等.在护理安全管理中推行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护理研究,2012,24 (10):2612-2613.

[7] 游斌权,钟初雷,阎晓琴.3种危急值管理方式的比较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8):32-33.

[8] 胡志学,马永国.检验危急值的护理管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7):139-140.

[9] 陈平,陈益民.危急值多途径报告系统的应用[J].临床检验杂志,2012,30(11):929-930.

[10] 蔡仁美,朱胜春.综合性医院“危急值”无缝隙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医院,2011,15(10):44-46.

质量问题报告范文4

《水晶排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对项目的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研究,从技术、经济、工程等角度对项目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影响进行科学预测,为项目决策提供公正、可靠、科学的投资咨询意见。具体而言,本报告体现如下几方面用途:

—— 用于报送发改委立项、核准或备案

—— 用于申请土地

—— 用于申请国家专项资金

—— 用于申请政府补贴

—— 用于融资、银行贷款

—— 用于对外招商合作

—— 用于上市募投

—— 用于园区评价定级

—— 用于企业工程建设指导

—— 用于企业节能审查

—— 用于环保部门对项目进行环境评价

—— 用于安监部门对项目进行安全审查

【水晶排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

第一部分 项目总论

第二部分 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可行性

第三部分 项目产品市场分析

第四部分 项目产品规划方案

第五部分 项目建设地与土建总规

第六部分 项目环保、节能与劳动安全方案

第七部分 项目组织和劳动定员

第八部分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第九部分 项目财务评价分析

第十部分 项目财务效益、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价

第十一部分 项目风险分析及风险防控

第十二部分 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水晶排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

第一部分 水晶排球项目总论

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要部分,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

一、水晶排球项目背景

(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的承办单位

(三)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情况

(四)项目的主管部门

(五)项目建设内容、规模、目标

(六)项目建设地点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主要结论

在可行性研究中,对项目的产品销售、原料供应、政策保障、技术方案、资金总额筹措、项目的

财务效益和国民经济、社会效益等重大问题,都应得出明确的结论,主要包括:

(一)项目产品市场前景

(二)项目原料供应问题

(三)项目政策保障问题

(四)项目资金保障问题

(五)项目组织保障问题

(六)项目技术保障问题

(七)项目人力保障问题

(八)项目风险控制问题

(九)项目财务效益结论

(十)项目社会效益结论

(十一)项目可行性综合评价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在总论部分中,可将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使

审批和决策者对项目作全貌了解。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对可行性研究中提出的项目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第二部分 水晶排球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可行性

这一部分主要应说明项目发起的背景、投资的必要性、投资理由及项目开展的支撑性条件等等。

一、水晶排球项目建设背景

(一)国家或行业发展规划

(二)项目发起人以及发起缘由

(三)……

二、水晶排球项目建设必要性

(一)……

(二)……

(三)……

(四)……

三、水晶排球项目建设可行性

(一)经济可行性

(二)政策可行性

(三)技术可行性

(四)模式可行性

(五)组织和人力资源可行性

第三部分 水晶排球项目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在于,任何一个项目,其生产规模的确定、技术的选择、投资估算甚至厂址的选择,都必须在对市场需求情况有了充分了解以后才能决定。而且市场分析的结果,还可以决定产品的价格、销售收入,最终影响到项目的盈利性和可行性。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详细研究当前市场现状,以此作为后期决策的依据。

一、水晶排球项目产品市场调查

(一)水晶排球项目产品国际市场调查

(二)水晶排球项目产品国内市场调查

(三)水晶排球项目产品价格调查

(四)水晶排球项目产品上游原料市场调查

(五)水晶排球项目产品下游消费市场调查

(六)水晶排球项目产品市场竞争调查

二、水晶排球项目产品市场预测

市场预测是市场调查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延续,利用市场调查所得到的信息资料,对本项目产品

未来市场需求量及相关因素进行定量与定性的判断与分析,从而得出市场预测。在可行性研究工作报

告中,市场预测的结论是制订产品方案,确定项目建设规模参考的重要根据。

(一)水晶排球项目产品国际市场预测

(二)水晶排球项目产品国内市场预测

(三)水晶排球项目产品价格预测

(四)水晶排球项目产品上游原料市场预测

(五)水晶排球项目产品下游消费市场预测

(六)水晶排球项目发展前景综述

第四部分 水晶排球项目产品规划方案

一、水晶排球项目产品产能规划方案

二、水晶排球项目产品工艺规划方案

(一)工艺设备选型

(二)工艺说明

(三)工艺流程

三、水晶排球项目产品营销规划方案

(一)营销战略规划

(二)营销模式

在商品经济环境中,企业要根据市场情况,制定合格的销售模式,争取扩大市场份额,稳定

销售价格,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因此,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对市场营销模式进行详细研究。

1、投资者分成

2、企业自销

3、国家部分收购

4、经销人代销及代销人情况分析

(三)促销策略

……

第五部分 水晶排球项目建设地与土建总规

一、水晶排球项目建设地

(一)水晶排球项目建设地地理位置

(二)水晶排球项目建设地自然情况

(三)水晶排球项目建设地资源情况

(四)水晶排球项目建设地经济情况

(五)水晶排球项目建设地人口情况

二、水晶排球项目土建总规

(一)项目厂址及厂房建设

1、厂址

2、厂房建设内容

3、厂房建设造价

(二)土建总图布置

1、平面布置。列出项目主要单项工程的名称、生产能力、占地面积、外形尺寸、流程顺序

和布置方案。

2、竖向布置

(1)场址地形条件

(2)竖向布置方案

(3)场地标高及土石方工程量

3、技术改造项目原有建、构筑物利用情况

4、总平面布置图(技术改造项目应标明新建和原有以及拆除的建、构筑物的位置)

5、总平面布置主要指标表

(三)场内外运输

1、场外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2、场内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3、场内运输设施及设备

(四)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

1、项目占地

2、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内容

(五)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造价

(六)项目其他辅助工程

1、供水工程

2、供电工程

3、供暖工程

4、通信工程

5、其他

第六部分 水晶排球项目环保、节能与劳动安全方案

在项目建设中,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能源节约和职业安全方面的法规、法律,对项目可能造成周边环境影响或劳动者健康和安全的因素,必须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论证分析,提出防治措施,并对其进行评价,推荐技术可行、经济,且布局合理,对环境有害影响较小的最佳方案。按照国家现行规定,凡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都必须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制度,同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要有专门论述。

一、水晶排球项目环境保护

(一)项目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二)项目环境保护措施

(三)项目环境保护评价

二、水晶排球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分析

(一)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标准

(二)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分析

三、水晶排球项目节能方案

(一)项目节能设计依据

(二)项目节能分析

四、水晶排球项目消防方案

(一)项目消防设计依据

(二)项目消防措施

(三)火灾报警系统

(四)灭火系统

(五)消防知识教育

五、水晶排球项目劳动安全卫生方案

(一)项目劳动安全设计依据

(二)项目劳动安全保护措施

第七部分 水晶排球项目组织和劳动定员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根据项目规模、项目组成和工艺流程,研究提出相应的企业组织机构,劳动定员总数及劳动力来源及相应的人员培训计划。

一、水晶排球项目组织

(一)组织形式

(二)工作制度

二、水晶排球项目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一)劳动定员

(二)年总工资和职工年平均工资估算

(三)人员培训及费用估算

第八部分 水晶排球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项目实施时期的进度安排是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实施时期亦称投资时间,是指从正式确定建设项目到项目达到正常生产这段时期,这一时期包括项目实施准备,资金筹集安排,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施工准备,施工和生产准备,试运转直到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等各个工作阶段。这些阶段的各项投资活动和各个工作环节,有些是相互影响的,前后紧密衔接的,也有同时开展,相互交叉进行的。因此,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将项目实施时期每个阶段的工作环节进行统一规划,综合平衡,作出合理又切实可行的安排。

一、水晶排球项目实施的各阶段

(一)建立项目实施管理机构

(二)资金筹集安排

(三)技术获得与转让

(四)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

(五)施工准备

(六)施工和生产准备

(七)竣工验收

二、水晶排球项目实施进度表

三、水晶排球剂项目实施费用

(一)建设单位管理费

(二)生产筹备费

(三)生产职工培训费

(四)办公和生活家具购置费

(五)其他应支出的费用

第九部分 水晶排球项目财务评价分析

一、水晶排球项目总投资估算

水晶排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总投资估算

图:项目总投资估算体系

二、水晶排球项目资金筹措

一个建设项目所需要的投资资金,可以从多个来源渠道获得。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资金筹措工作是根据对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估算和流动资金估算的结果,研究落实资金的来源渠道和筹措方式,从中选择条件优惠的资金。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对每一种来源渠道的资金及其筹措方式逐一论述。并附有必要的计算表格和附件。可行性研究中,应对下列内容加以说明:

(一)资金来源

(二)项目筹资方案

三、水晶排球项目投资使用计划

(一)投资使用计划

(二)借款偿还计划

四、项目财务评价说明&财务测算假定

(一)计算依据及相关说明

(二)项目测算基本设定

五、水晶排球项目总成本费用估算

水晶排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总成本费用估算

(一)直接成本

(二)工资及福利费用

(三)折旧及摊销

(四)工资及福利费用

(五)修理费

(六)财务费用

(七)其他费用

(八)财务费用

(九)总成本费用

六、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

(一)销售收入

(二)销售税金及附加

(三)增值税

(四)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

七、损益及利润分配估算

八、现金流估算

(一)项目投资现金流估算

水晶排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现金流估算

(二)项目资本金现金流估算

水晶排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资本金现金流估算

九、不确定性分析

在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时,所采用的数据多数来自预测和估算。由于资料和信息的有限性,将来

的实际情况可能与此有出入,这对项目投资决策会带来风险。为避免或尽可能减少风险,就要分析不

确定性因素对项目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以确定项目的可靠性,这就是不确定性分析。

根据分析内容和侧重面不同,不确定性分析可分为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在可

行性研究中,一般要进行的盈亏平衡平分析、敏感性分配和概率分析,可视项目情况而定。

(一)盈亏平衡分析

(二)敏感性分析

第十部分 水晶排球项目财务效益、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价

在建设项目的技术路线确定以后,必须对不同的方案进行财务、经济效益评价,判断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并比选出优秀方案。本部分的评价结论是建议方案取舍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对建设项目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本部分就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财务、经济与社会效益评价的主要内容做一概要说明

一、财务评价

财务评价是考察项目建成后的获利能力、债务偿还能力及外汇平衡能力的财务状况,以判断建设

项目在财务上的可行性。财务评价多用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以动态为主的办法进行。并用财

务评价指标分别和相应的基准参数——财务基准收益率、行业平均投资回收期、平均投资利润率、投

资利税率相比较,以判断项目在财务上是否可行。

(一)财务净现值

财务净现值是指把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财务净现金流量,按照一个设定的标准折现率(基准

收益率)折算到建设期初(项目计算期第一年年初)的现值之和。财务净现值是考察项目在其计

算期内盈利能力的主要动态评价指标。

如果项目财务净现值等于或大于零,表明项目的盈利能力达到或超过了所要求的盈利水平,

项目财务上可行。

水晶排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财务净现值

(二)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

财务内部收益率是指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内各年财务净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和等于零时的折现

率,也就是使项目的财务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

财务内部收益率是反映项目实际收益率的一个动态指标,该指标越大越好。

一般情况下,财务内部收益率大于等于基准收益率时,项目可行。

水晶排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财务内部收益率

(三)投资回收期Pt

投资回收期按照是否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可以分为静态投资回收期和动态投资回收期。以动态

回收期为例:

(l)计算公式

动态投资回收期的计算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项目的现金流量表,用下列近似公式计算:

Pt=(累计净现金流量现值出现正值的年数-1)+上一年累计净现金流量现值的绝对值/出现

正值年份净现金流量的现值

(2)评价准则

1)Pt≤Pc(基准投资回收期)时,说明项目(或方案)能在要求的时间内收回投资,是可

行的;

2)Pt>Pc时,则项目(或方案)不可行,应予拒绝。

(四)项目投资收益率ROI

项目投资收益率是指项目达到设计能力后正常年份的年息税前利润或营运期内年平均息税前

利润(EBIT)与项目总投资(TI)的比率。总投资收益率高于同行业的收益率参考值,表明用总

投资收益率表示的盈利能力满足要求。

水晶排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收益率ROI

ROI≥部门(行业)平均投资利润率(或基准投资利润率)时,项目在财务上可考虑接受。

(五)项目投资利税率

项目投资利税率是指项目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的一个正常生产年份的年利润总额或平均年利

润总额与销售税金及附加与项目总投资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投资利税率=年利税总额或年平均利税总额/总投资×100%

投资利税率≥部门(行业)平均投资利税率(或基准投资利税率)时,项目在财务上可考虑

接受。

(六)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ROE)

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是指项目达到设计能力后正常年份的年净利润或运营期内平均净利润

(NP)与项目资本金(EC)的比率。

水晶排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资本金净利润率

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高于同行业的净利润率参考值,表明用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表示的盈利

能力满足要求。

(七)项目测算核心指标汇总表

二、国民经济评价

国民经济评价是项目经济评价的核心部分,是决策部门考虑项目取舍的重要依据。建设项目国民

经济评价采用费用与效益分析的方法,运用影子价格、影子汇率、影子工资和社会折现率等参数,计

算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评价项目在经济上的合理性。国民经济评价采用国民经济盈利能力分析

和外汇效果分析,以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根据项目的具体特点和实际需要

也可计算经济净现值(ENPV)指标,涉及产品出口创汇或替代进口节汇的项目,要计算经济外汇净现

值(ENPV),经济换汇成本或经济节汇成本。

三、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分析

在可行性研究中,除对以上各项指标进行计算和分析以外,还应对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进

行分析,也就是对不能定量的效益影响进行定性描述。

第十一部分 水晶排球项目风险分析及风险防控

一、建设风险分析及防控措施

二、法律政策风险及防控措施

三、市场风险及防控措施

四、筹资风险及防控措施

五、其他相关粉线及防控措施

第十二部分 水晶排球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与建议

根据前面各节的研究分析结果,对项目在技术上、经济上进行全面的评价,对建设方案进行总结,提出结论性意见和建议。主要内容有:

1、对推荐的拟建方案建设条件、产品方案、工艺技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影响的结论性意见

2、对主要的对比方案进行说明

3、对可行性研究中尚未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

4、对应修改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提出修改意见

5、对不可行的项目,提出不可行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

6、可行性研究中主要争议问题的结论

二、附件

凡属于项目可行性研究范围,但在研究报告以外单独成册的文件,均需列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件,所列附件应注明名称、日期、编号。

1、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报告)

2、项目立项批文

3、 厂址选择报告书

4、 资源勘探报告

5、 贷款意向书

6、环境影响报告

7、 需单独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单项或配套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8、需要的市场预测报告

9、引进技术项目的考察报告

10、 引进外资的名类协议文件

11、其他主要对比方案说明

12、其他

三、附图

1、 厂址地形或位置图(设有等高线)

2、 总平面布置方案图(设有标高)

3、 工艺流程图

4、 主要车间布置方案简图

质量问题报告范文5

关键词:网络远程高等教育 质量保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1.147

1 网络远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网络远程高等教育尚无专门立法

目前,我国没有专门的远程教育法或者远程高等教育法,尚未形成网络远程高等教育的法规体系。

我国很多专家学者都呼吁尽快改变网络远程高等教育无法可依的现状,由于网络远程高等教育专门立法的缺位与相关立法的滞后,在学习支持服务上、课程建设上、教学管理体制上、校外学习中心建设上、教师专业发展上都缺乏相应的保障,最终导致了学生质量出现了不少问题。因此,网络远程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以立法形式对其课程质量、教师资格、办学主体资格、学校硬件条件、质量监控、毕业文凭的颁发等做出清晰的、可操作性的规定。

1.2 缺乏科学完整的制度结构体系

目前,从我国远程教育制度建设来看,一系列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教育规章,以及对学校内网络远程高等教育进行管理的制度,构成了网络远程高等教育的制度内容。这些制度的完整性、强制薄弱,尚未形成完整的、科学的网络远程高等教育制度结构体系。我国在网络远程高等教育的发展中,主要存在的是规模与质量、成本、课程资源建设、学习支持服务等方面的问题,但是相关方面的制度却很少。科学完整的网络远程高等教育制度体系至少应包括三个层次:第一,网络远程高等教育根本制度,主要指国家网络远程高等教育方针;第二,网络远程高等教育的基本制度,包括各种网络远程高等教育法律、法规、政策等;第三,网络远程高等教育具体制度,指保障网络远程高等教育各个环节的具体的行为准则、运作模式、运行程序等,如网络远程高等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管理制度、网络远程高等教育考试制度等。

1.3 质量文化建设薄弱

网络远程高等教育院校的领导是建设院校内部质量文化的最主要设计者和组织者。领导对于质量的观念会影响其对一系列工作管理的原则。比如如何管理质量,如何促使院校的工作人员形成质量意识。领导要着重构建公开透明的质量管理文化,增强各部门之间和工作人员之间的互相信任,帮助工作人员树立主人翁意识。领导对质量的态度也决定着院校对于建设质量文化的决心以及为此所做出的一系列行动,这些都是网络远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强有力的精神支柱。由于网络远程高等教育院校校长更换频繁,而一个校长一个思路,使得学校发展没有确切的目标,如果院校没有一个确切的使命、宗旨、目标,必然会影响其发展,更谈不上质量保障了。

1.4 教学管理薄弱

课程资源、教与学支持服务作为网络远程高等教育的两大核心要素,也是院校教学内部管理的重点要素。但是无论是课程资源,还是对学生的教与学支持服务都存在很多问题。

在课程资源上,首先,课程资源内容陈旧、过时。有些知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法律、政治等,对于这些动态变化的知识,需要不断地更新。然而我国并没有建立一套方式以便能够根据需要及时进行内容更新,学习者也普遍反映知识的陈旧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呼吁知识的及时更新。其次,课程资源缺乏相应的质量标准。网络远程高等教育院校在执行政策时,缺乏具体指导性。最后,网络远程高等教育课程资源质量不高。目前我国网络远程高等教育院校的精品课程的数量还是比较少,有的课程甚至没有精品课程,大多都是课堂搬家,毫无创新和吸引力。

在学习支持服务上,由于我国远程高等教育直接继承了传统高等教育和广播电视大学的管理架构,形成了政府与高校的二元治理结构。由于政府自身的强势地位,我国远程高等教育通常按照行政管理的方式来设置组织机构,主要包括常规事务管理、教务管理、技术支持、学生管理等。这样的机构设置尽管能够保证政策执行的效率,但却削弱了高校的自主性,淡化了办学的质量内涵,使得远程教育各项业务分割,并依附在各管理机构上。如入学咨询、课程学习、作业答疑、资源支撑、考核评定等一系列完整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支持活动通常会划分到招生、教务、学习证书、技术平台、资源开发等多个部门来完成,容易造成办学机构部门之间互相不熟悉工作职能,造成对学生学习支持服务的推诿和拖延等现象,严重影响远程高等教育的认可度和质量。

2 解决网络远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问题的对策

2.1 制度建设策略

网络远程高等教育发展的好坏与制度环境关系密切。良好的制度环境、规范的教育不但可以吸引学生入学,还可吸引资金投入,从而提高网络远程高等教育的声誉,形成良性循环。

第一,在网络远程高等教育组织制度创新方面,可以改变国家包办网络远程高等教育的局面,允许其运行机制的多样化,实行市场化运作。推进网络远程高等教育实行现代学校制度,促进社会资金的投入,让其接受学生的检验,进行市场化的产业运作。

第二,建立网络远程高等教育学生权益保障制度以及权利救济制度。学生作为网络远程高等教育的消费者,有权利要求课程质量、学习支持服务的提供是优质和有保障的。建立网络远程高等教育学生权益保障制度以及权利救济制度,不仅能够让学生的权益得到保障,更能够得到社会认同,提高网络远程高等教育的名声。

2.2 质量文化建设策略

政府部门在建设网络远程高等教育质量文化中扮演着促进者和导向者的身份。完善的法规、相关财政保障都需要通过政府来实现。因此,亟需制定一项功能规范和约束相关各方行为的法律条文以及能为网络远程高等教育发展提供参照的全国统一的质量基本指标体系,这需要我国政府加紧相关政策立法的研究与出台,组织专家研制相关的质量指标。

网络远程高等教育院校的领导是建设院校内部质量文化的最主要动力。领导要着重构建公开透明的质量管理文化,并且善于运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下属和工作人员,帮助员工树立提高质量的意识,并把这种意识转化为日常的工作中,领导自己要做好表率作用,用自己的身体力行去影响氛围,要树立质量文化建设的信念,把提高质量,建设质量文化当作是一种使命、一种承诺。

建设质量文化最核心的理念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这种文化要求在课程资源、教学设计、教与学中的交互活动和学习者支持等方面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环境、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和策略、学习需求等因素,体现并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就要树立服务的观念,不能以命令的方式去管制学生,而应当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学会思考,启发学生,帮助学生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

2.3 课程资源建设策略

保证优质教学资源的前提是课程标准和课程设计。首先,必须根据成人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建立课程标准,制作适用的多种媒体教材和独具特色的高质量网络课程;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多种媒体教材的多重协作学习;为学习者提供适应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多种学习模式,鼓励互学,并给予多种学习支持服务。同时,还需建立有效的课程资源开发机制,做到优质资源提供的可持续发展;建设通畅有效的发送机制,使学习者及时获得优质资源;建立资源的评估机制,确认教育资源的有效性,使教育资源得到及时更新。

2.4 教与学支持服务建设策略

Web教师的建设不单单是老师自身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学校作为外部环境也应该促进老师的发展。首先,学校要利用自身的优势与资源,对教师进行长期培训,完善教师检测机制等,提高教师的素质与能力。

第一,建立网络远程高等教育老师的培训机制。学校应该建立健全教师培训机制,并保障培训的周期性和长效性。培训的重点应该放在网络远程高等教育教师普遍困惑的地方:一是加强网络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可以开展有关现代信息技术课程的培训,促使教师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来支持自己的教学;二是加强教师学科知识素养的提升,可以聘请行业精英为教师进行培训,学习最新的学科前沿知识,有利于教师将理论知识与行业知识相结合,解决目前教师所教内容与行业脱节的现象。

第二,完善教师检查机制。远程教师的评价应该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教师的教学技能、课堂管理能力、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教学计划和教案的制作、教学过程、作业批改、考试组织、科研能力等。评估体系要考虑远程教师在能力和经验上的差异,经验丰富、能力高的教师可以帮助经验缺乏的教师,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对于能力优秀、广受学生好评的老师予以奖励,激励其他老师向优秀老师学习,同时对于师德低劣、屡出教学事故的老师予以惩罚,警示其他教师,形成奖惩分明的评估机制。

第三,加强网络运行环境的建设。网络运行的速度、网络资源的丰富程度、网络传输的速度等,都会影响网络远程高等教师教学的效果。因此,院校应该着力建设网络资源丰富、网络环境运行流畅的网络教学平台,加强网络硬件和软件的建设。同时,聘请网络技术人员,及时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网络问题,保障教学过程的流畅性,改善网络运行的环境。

同时,教师要加强自我调试,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适应网络远程高等教育教学,并着力于培养优秀的学生。由于网络远程高等教育的自身特点,教师既要吸收传统教育成功的地方,同时,又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网络远程高等教育的教学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设计原则,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专业学科知识,充实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适应远程教育教学的规律。

参考文献:

[1]罗洪兰,邓幸涛,杨亭亭.中国电大远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及标准初探(上)[J].中国远程教育,2001,(11):21-22.

[2]张凤龙,张志军,王淑娟等.网络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概念鉴定[J].中国远程教育,2002,(7):24-25.

[3]丁兴富.论围绕我国高校网络教育质量的争论及质量保证举措[J].中国远程教育,2005,(3):30-31.

质量问题报告范文6

关键词:高职;专业建设;质量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12-072-02

质量是实力,是竞争力,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生命线。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和职业教育强国的迫切要求。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是专业教育,因此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最核心的任务就是要提高专业建设质量。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近三十年的改革与发展,已经达成了一种共识:高职专业教育质量的提高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质量保障体系。高职专业建设质量保障体系包括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和内部质量保障体系。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特色专业遴选、精品课程遴选、示范专业遴选、国家重点专业建设等都属于外部质量保障体系。随着外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日趋深入,高职院校正在推进内部专业建设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由于高职内部专业建设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尚处于实践探索阶段,人们对其中的基本理论问题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在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差,为此,必须厘清高职专业建设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中的若干问题。

一、主体:不限于质量管理人员,还包括教师、学生以及企业专家

质量保障主体实质上是要解决“谁来保障”的问题。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主体模式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步由一元模式走向了多元模式,即有多个成员或组织组成“共同体”来评估高等教育的质量。在高职内部专业建设质量保障体系中,质量管理人员、教师、学生以及企业专家作为一个“共同体”来保障专业建设的质量。在高职专业评估实践中,质量管理人员作为评价主体已经成为一种共识,这种共识使人们坚守现有的质量评价主体模式。人们受到利益或者认识方面的影响,拒绝教师、学生和企业专家参与专业建设质量保障活动。实践证明,缺乏服务对象参与的专业建设质量保障活动的效果是非常有限的,其结果往往变成高职“自说自话”。

由于长期“行政性”质量管理的影响,高职专业教师拥有的权利与承担的责任完全不匹配,专业教师在专业质量保障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严重缺失,基本处于边缘化状态。相反,质量管理人员拥有绝对的权威,他们独立地制定专业建设标准、评估办法、工作绩效评价办法等规范性文本,最应该成为制定主体的专业教师却被拒之门外。这种专业建设质量管理制度的生成程序既不符合规章制度产生的规律,也违背了质量管理的规律,显然无法保障专业建设质量。与专业教师类似,学生在专业建设质量保障活动中的地位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高职开展专业建设质量保障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就是学生的质量。对于专业建设的“好与坏”,学生有权利、也有义务来参与专业建设质量保障活动。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决定了高职专业建设必须有企业专家的参与,无论是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课程开发,还是教学改革与教学评价都离不开企业专家的支持。高职专业建设质量的评估需要企业专家的参与,不仅仅因为他们直接参与了专业建设过程,更多的是因为他们掌握着最新的工艺、最新的技术。他们加入高职专业建设质量保障活动,能够保证高职专业建设契合技术发展的要求。

二、对象:不仅是专业人才培养。还包括专业建设管理、专业发展资源

高职专业建设质量保障体系至少要覆盖专业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管理和专业发展资源等三个领域。人才定位、课程开发、教学改革等人才培养领域的质量保障活动已经逐步展开,在实践中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专业建设管理、专业发展资源这两个重要对象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也是影响当前高职专业建设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内容,对这些纷繁复杂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与利用,必须实施规范化的管理。高职专业建设质量保障的对象不仅仅是人才培养,还必须包括专业建设管理。

专业建设离不开资源和环境的支持,这些资源包括经费、专业教育教学团队、实训实习条件等,每一块资源的质量都会影响到整个专业建设的质量。对这些资源的整合与高效利用是高职专业建设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目标。当前,在相当多的高职院校里面,专业建设经费拨付、专业教育团队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缺乏一套科学有效的标准,建设的随意性比较大,这也是造成资源利用率不高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高职专业发展资源与环境的建设尚处于分散状态,各资源要素之间是孤立的,缺乏系统性。构建高职专业建设质量保障体系,建立专业发展资源评估与反馈系统,能够使专业发展资源建设走上规范化、系统化发展道路,实现专业发展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

三、目标:不仅要建立专业建设质量管理制度,更要形成专业建设质量文化

高职专业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最直接的目标就是要构建质量管理制度,实现专业建设的制度化运行,因为质量管理制度对提高专业建设质量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的作用。缺乏系统化质量管理制度的约束和激励,提高专业建设质量的目标显然是难以实现的。但是,一个专业具备了完备的质量管理制度并不代表这个专业一定能够提高专业建设质量,因为质量管理制度是需要人去执行的,是需要具有良好的质量文化氛围的。没有优秀的质量文化,再好的质量管理制度终究会变成一纸空文。“对质量及其管理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制度、规范、标准等被‘规定性’的层面上,应该表现在为学生发展的责任意识、严谨求实的行动准则和追求至善的大学品格方面,即在学校与学科内部营造一种人人研究质量、及时更新质量、处处体现质量的文化氛围”。高职专业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形成健康向上的质量文化。

质量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形成的涉及质量管理的价值观念、规章制度、道德规范、环境意识及传统习惯等软件的总和。它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积淀和凝练下来的关于质量的文化共识。质量文化包括内层的质量精神文化、中层的质量制度文化和外层的质量物质文化。高职专业建设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从设计、论证到实施,都要把传承和发展质量精神文化、质量制度文化和质量物质文化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专业建设质量文化的生成与发展需要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策划和实施质量文化活动来强化和引导教职员工关心质量、注重质量。另外,高职的质量文化建设必须借鉴和吸纳行业企业文化,特别是优秀企业的文化。高职在专业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专业实践活动等方面要探索和研究把行业企业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中的策略,凸显高职质量文化的特色。

四、范围:不仅是投入。也要包括过程与结果

“办学投入是质量形成的条件,办学过程是质量形成的核心过程,办学成果的评价是不断改进办学、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主要途径和措施”。专业建设经费的投人、教学设备设施、队伍建设、图书信息资料等专业发展资源的投入是保证专业建设质量的基础,没有优质的投入是不可能提高专业建设质量的。专业建设质量是由一系列质量活动过程形成的系统,这些过程包括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教师教学过程控制、学生发展过程控制、教学计划落实的过程控制、教风与学风建设等。在同等条件下,过程质量对专业建设水平起决定性作用。此外,专业建设结果评价也是缺一不可的,它包括课程考试成绩、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质量、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毕业生对专业建设质量的评价、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等。对这些专业建设结果实施评价与反馈,才能够发现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改进和解决问题,从而实现专业建设质量的持续提高。

我国2003年开始在国家层面构建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最重要的举措就是实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把高职人才培养的“投入”放在评估的重要位置。2010年启动的新一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把高职的内涵建设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更为强调人才培养的“过程”监控。在这一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中,人才培养的“结果”评价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结果”评价的指标也还有许多值得补充和完善的地方。笔者认为,高职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与专业建设质量保障建设都要进一步重视“结果”评价,这既是教育质量保障的客观要求,也是当前国际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新趋势。高职专业建设最重要的“产品”是学生,学生在专业建设质量评估活动中是最有发言权的,没有任何其他人可以和学生一样直接地、完整地体验教学的内容。因此,高职专业建设质量保障体系应当将“学生体验”纳入评估指标中,并且将其作为专业教育“结果”评价最重要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