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现金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现金管理制度范文1
第一条为了强化企业安全生产意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规范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管理,确保生产安全事故抢险、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省安全生产条例》《**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鲁政发〔**4〕13号)和《财政部安全监管总局人民银行关于印发〈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6〕369号)规定和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省行政区域内非煤矿山(含矿山施工)、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等行业(领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以下简称风险抵押金),是指企业以其法人或合伙人名义将本企业资金专户存储,用于本企业生产安全事故抢险、救灾和善后处理的专项资金。
第四条风险抵押金按照属地原则,实行省、市、县(市、区)分级管理。
(一)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省财政厅负责中央驻鲁企业和省属企业风险抵押金的管理。
(二)设区的市、县(市、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财政部门按照职责权限负责本条(一)项之外企业的风险抵押金管理。
第二章风险抵押金的存储
第五条风险抵押金存储标准:
(一)小型企业存储金额为人民币40万元;
(二)中型企业存储金额为人民币130万元;
(三)大型企业存储金额为人民币190万元;
(四)特大型企业存储金额为人民币250万元。
企业规模划分标准按照国家和省统一规定执行。
第六条风险抵押金按照以下规定存储:
(一)风险抵押金存储数额原则上按照本办法第四条规定的权限由同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财政部门核定。其中,道路交通运输和水上交通运输企业风险抵押金存储数额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财政部门商同级交通、海事部门核定;建筑施工、城市燃气企业风险抵押金存储数额商建设部门核定;民用爆破器材企业风险抵押金存储数额商民爆行业主管部门核定。
经考核认定为一级、二级或三级安全标准化企业的,风险抵押金可按规定存储标准分别下浮20%、15%或10%核定。
(二)风险抵押金存储数额核定后,按以下方式分别向企业送达《**省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核定通知书》(以下简称核定通知书,格式见附件),并监督其存储:
1、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企业核定通知书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送达;
2、道路交通运输和水上交通运输企业核定通知书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分别会交通、海事部门送达;
3、建筑施工企业核定通知书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建设部门送达;
4、民用爆破器材企业核定通知书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民爆行业主管部门送达。
(三)风险抵押金实行专户管理。企业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财政部门指定的风险抵押金银行(以下简称银行)开设风险抵押金专户,并于核定通知书送达后1个月内,将风险抵押金一次性存入银行风险抵押金专户。企业可以在本办法规定的风险抵押金使用范围内,按有关规定通过该账户支取风险抵押金。
(四)企业不得因变更企业法定代表人或合伙人、停产整顿等情况迟(缓)存、少存或不存风险抵押金,也不得以任何形式向职工摊派风险抵押金。
(五)各市、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财政部门商相关银行,共同制定本级风险抵押金专户资金监管办法,并报上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第七条跨省、市、县(市、区)经营的建筑施工、交通运输企业和其他相关企业,在企业注册地已存储风险抵押金并能出示有效证明的,不再另外存储风险抵押金。
第三章风险抵押金的使用
第八条企业风险抵押金的使用范围:
(一)为处理本企业生产安全事故而直接发生的抢险、救灾费用。
(二)为处理本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善后事宜而直接发生的费用。
第九条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产生的抢险、救灾及善后处理费用,全部由企业负担,原则上应当由企业先行支付,确需动用风险抵押金专户资金的,报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财政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批准,由企业到银行具体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条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根据企业生产安全事故抢险、救灾及善后处理工作需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财政部门商行业主管部门后可将风险抵押金部分或者全部转作事故抢险、救灾和善后处理所需资金:
(一)企业负责人在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逃逸的;
(二)企业在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未在规定时间内主动承担责任,支付抢险、救灾及善后处理费用的。
第四章风险抵押金的管理
第十一条风险抵押金由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财政部门负责管理,行业主管部门协助。
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财政部门应定期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对企业风险抵押金的存储、使用、管理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二条企业持续生产经营期间,当年未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没有动用风险抵押金的,风险抵押金自然结转。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动用风险抵押金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财政部门应当及时商同级行业主管部门重新核定企业应存储的风险抵押金数额。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企业的风险抵押金存储数额,按规定标准上浮20%重新核定。
企业在核定通知送达后1个月内按规定标准将风险抵押金补齐。
第十三条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如发生较大变化,需要调整其风险抵押金存储数额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财政部门商同级行业主管部门后,应当于下年度第一季度结束前调整其风险抵押金存储数额,并按照调整后的差额通知企业补存(退还)风险抵押金。
第十四条企业依法关闭、破产或者转入其他行业的,由企业提出申请,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财政部门商同级行业主管部门核准后,企业可按国家有关规定自主支配其风险抵押金专户结存资金。
企业实施产权转让或者公司制改制的,其存储的风险抵押金仍按照本办法管理和使用。
第十五条风险抵押金专户资金利息收入由企业按年一次性支取,自主支配使用。
第十六条风险抵押金实际支出时适用的税务处理办法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的规定执行。具体会计核算问题,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处理。
第十七条每年年度终了后2个月内,各设区的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财政部门联合将上年度本地区风险抵押金存储、使用、管理有关情况报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财政厅备案。
第十八条风险抵押金应当专款专用,不得挪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财政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挪用风险抵押金等违反本办法及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行为的,依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九条企业违反本办法的规定,迟存、少存或不存风险抵押金的,按照《**省安全生产条例》第四十五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条不属于本办法第二条第一款规定范围的企业,其内部分公司、车间属于规定范围的,按照分公司、车间的规模由企业按照本办法规定存储风险抵押金。
第二十一条中央企业在**省行政区域内设立的分公司、分厂,以分公司、分厂为单位存储风险抵押金。
第二十二条非煤矿山、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等行业或领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个体经营户风险抵押金的存储标准和具体监管办法由设区的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确定。
第二十三条设区的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同级财政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企业现金管理制度范文2
(一)管理对象覆盖面狭窄
《细则》第二条中关于“企业”的范围的概念阐述为“国营企业、城乡集体企业、联营企业、私营企业”以及“中外合资和合作经营企业”,未包含“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新的所有制形式。
(二)结算起点过低
《条例》第五条第八款规定“结算起点定为1000元”,即支付1000元以上现金就要履行应当以支票或者银行本票支付;确需全额支付现金的,经开户银行审核后,予以支付现金。24年过去了,物价指数、经济水平和货币形势等和当时相比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而1000元的结算起点已经不符合现实情况。这一现实情况给一些国有企事业单位在支付现金管理过程中,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如果执行《现金管理条例》,这样难免会延误办事效率,给现金管理带来困难,为此,一些单位就没有完全履行或应付履行《现金管理条例》。审计部门在实施审计监督过程中,也不便操作。这就导致在现实中,执行单位不便执行,监督单位不好监督。
(三)开户银行对开户单位的现金监督管理不到位
《条例》中第九、十、十一条规定的开户银行对单位库存现金限额的核定、坐支现金额度的审批等,但在目前情形下很难操作。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渐开放,银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种环境下,开户银行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对开户单位不敢检查,发现问题更不敢处罚;在执行大额现金支付管理制度时,一些开户银行流于形式,没有落实专人负责,账表记录不完整,少登、漏登或有意不登情况时有发生。更有甚者,有些开户银行对开户单位支现用途的真实性和合理性根本不把关,不审查,不登记,敞开放行。
(四)对于大额现金缺乏有效管理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通过大额提取现金,从事偷税漏税、洗钱、贩毒、行贿、诈骗、携款潜逃等犯罪活动。由于《条例》的滞后,在引导转账结算、减少现金使用、监管大额提现行为、防止利用现金交易进行洗钱风险等方面尚未加以规定,导致一些金融犯罪活动脱控。目前,多数金融机构对大额现金支付的监控采用手工操作方式,尚未建立大额现金支付数据库和实时监测系统,很难掌握开户单位在本系统,特别是本辖区的大额现金支取情况,增加了反洗钱、防风险工作的难度。
(五)开户银行对开户单位实施处罚权利难以实现
《条例》第二十条和第二十一条及《细则》第二十条中要求,开户单位若违犯《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开户银行有权责令其停止违法活动,并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或罚款,但由于《条例》中规定的开户银行对开户单位实施处罚权利缺少必要的法律依据。开户银行对开户单位实施库存现金监督管理缺乏现实基础。
(六)《条例》未对现金替代性金融工具加以规定
随着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个人支票、个人本票、网上银行、个人结算账户等结算工具的推出和普及,可以替代现金的结算功能。但由于但《条例》及《细则》未及时进行修订,未对这些新型结算工具的使用和管理加以规定,导致假借名目支取现金挪作他用的现象难以监管。
二、现金管理制度的现状述评
(一)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目前我国现金管理基本规章制度仍是执行1988年10月1日国务院颁发的《现金管理条例》及人民银行制定的实施细则,《现金管理条例》及人民银行制定的实施细则的施行,至今已有二十四年了,对鼓励开户单位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限制使用现金支付工具发挥了一定作用,对维护全国支付清算秩序、金融秩序和征税秩序有正面影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现金管理的思路、重点、模式、措施已经滞后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现金管理制度已经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冯卓茹(1995年)从六个方面提出了改革现金管理制度措施。简锦恩(2004年)认为现金管理制度的基础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迁,现金管理制度蕴含着变迁的契机。丁平、孙岩(2004年)分析了现行现金管理制度的缺陷:现行现金管理制度在监管对象上产生了空档;商品流通的发展、交易行为的复杂化都对现行现金管理制度形成了较大冲击;以银行信用卡为代表的新型电子货币兴起,对现行现金管理的监管手段提出了挑战;银行经营机制的转换也对现行现金管理制度形成了冲击。丛春琦(2006年)分析了现金管理在制度建设、结算渠道、金融机构经营方式、制度落实、监控手段、信息滞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现金管理制度进行改革的建议。师自国(2010年)从保证市场的公正性、效率性和维护诚信的市场体系的角度,论述了加强现金管理的必要性,阐述了现金交易的轨迹隐匿性概念及其社会危害性,并从现金管理的主体、对象、目标、内容等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现金管理制度。姜志勤、李江峰(2012年)分析行政事业单位违反现金管理规定的主要表现形式,得出结论,应及时修改现金管理制度有关法规条款。国内研究表明,现金管理制度和法规滞后于经济发展使现金管理工作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中,会对国家宏观金融政策的实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以及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形成较大的冲击。因此,亟待加强和完善法规,尽快修改《现金管理条例》,从法律、法规上来重新确定人民银行在现金管理中的地位、职责、权利和义务,避免人民银行在现金管理中唱独角戏,使现金管理走上法制化的轨道,使企事业单位和金融机构都能认识到现金管理的重要性,自觉维护企业各项支付结算法律法规。
(二)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美国现金管理制度,以规范现金存取及现金交易为出发点,由此培育出美国公民非现金结算交易的生活习惯,为完善我国现金管理制度提供了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借鉴。在美国,现金管理的职能由联储及财政部下属的金融犯罪执法网络(FinCEN)、国税局、雕刻与印刷局(BEP)和造币厂(USMint)共同完成,并没有一个单独的机构来管理现金。在法律制度方面,美国没有专门的控制现金流通,鼓励转账结算的法律法规。联储颁布的某些规范支票和电子支付的法律法规使得转账结算变得更加安全、高效和成本低廉,对转账结算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如今,美国已建成以《联邦储备法》为核心的一整套的现金管理系统,包括联储Q法则、《21世纪支票清算法案》、《银行保密法》、《国税法》、《2001年消除国际洗钱与反恐法》等。美国制定严格的现金管理制度,有效的防止了洗钱等金融犯罪,并且对行贿等犯罪也起到了抑制作用。张浩(2009年),分析了美国现金管理法律制度框架,介绍了美国目前规范现金存取和现金交易的相关法律制度,为完善我国现金管理法律法规提供了成熟市场国家的经验借鉴。卢静(2011年)发现美国现金管理制度,以规范现金存取及现金交易为出发点,由此培育出美国公民非现金结算交易的生活习惯,为完善我国现金管理制度提供了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借鉴。国外研究表明,我国由于缺乏类似美国这种严密的监管体系,国内一些政府官员能够收受上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现金贿金,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国现金提取的监管体系不完善,监管体系作用无法发挥造成的。由此可见,重新构建我国现金管理体系非常必要。
三、现行技术条件下现金管理制度改革的可行性
(一)现行支付结算系统的完善为现金管理制度改革提供了技术条件
近年来,银行积极疏通支付结算渠道,改善金融服务环境,促进了经济发展。从技术发展实际来看,我国支付结算系统已逐步完善,银行柜面转帐、网上支付、手机支付等支付手段基本能满足人们日常交易结算需要,减少现金使用,基本不存在技术障碍,现行支付结算系统的完善为现金管理制度改革提供了技术条件。比如,理论上说,无论单位与个人,1000元以上的交易通过转帐完成与无技术问题。
(二)逐步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实现现金管理制度改革必要条件
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单位为了加强内部管理,实施的一系列规章制度。该制度管理的主要对象是单位的管理层和基层员工,通过制度规范单位员工的行为。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规范企事业单位中工作人员的行为,使其遵循规章制度办事,能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比如财务的工作,只有进行规范化的管理才能保护财产安全。有利于加强监督,管理层对基层的监督,让这种监督有章可循,明确责任和义务。有利于将企事业单位的管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模式,实现企事业单位中财务管理的优化。逐步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为现金管理制度改革铺平道路。
四、现行技术条件下现金管理制度改革的思路
(一)宣传支付结算知识,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
目前,从技术发展实际来看,我国支付结算系统已逐步完善,减少现金使用,基本不存在技术障碍,事实上障碍来自人们的思想观念!是旧的观念在作怪,一是不习惯于对新技术、新的支付手段的运用;二是好象只有手持现金才是真的拥有财富。为此,各金融机构应加大支付结算业务宣传力度,提高金融服务意识,普及结算知识,使社会公众全面了解支付结算系统的方便性、安全性和快捷性,推动支付结算业务发展,较好地满足了大众对金融服务日趋多元化的需求,达到减少现金使用,有效控制利用现金进行各种不法交易的目的。
(二)调整我国现金管理目标
把掌控现金流向、打击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作为现金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把现金管理的重点由以控制现金投放为主,逐步向以防范和打击利用现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为主转移。通过加强现金管理,规范现金收支行为,监控各类经济主体的大额现金存取和可疑资金交易,实现通过现金管理监控现金流向、有效预防打击违法犯罪。
(三)完善现金管理的具体手段
1.拓宽现金管理的对象将个人及单位均纳入现金管理范畴;把中国境内开立账户、进行现金支取活动的所有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纳入到现金管理之中,使存款人在银行进行的现金存取业务全部纳入人民银行的监督和控制之中,从而加强现金流动的管理。2.调整增加结算起点限额根据目前经济状况和物价水平,重新核定结算起点,建立采购与通胀率挂钩的现金结算起点的调整机制,实行弹性结算起点金额制,或实行固定结算起点金额制。如可将原结算起点1000元放宽到5000—10000元。3.减少现金使用范围,增加现金替代工具使用的规定应进一步减少现金的使用范围,在金融条件具备的发达地区,尤其是城市企事业单位,结算起点之上的向个人支付款项通过支票、汇票、本票、向个人结算账户转账等方式支付。同时,增加对个人支票、个人本票、银行、网上银行、个人结算账户等现金替代工具使用的规定,要加大对结算工具的宣传力度,增加公民的金融意识,提高使用结算工具的自觉性,引导转帐结算,减少现金使用,以达到有效控制利用现金进行洗钱等不法交易的目的。4.适当放宽现金的使用范围适当宽限现金使用范围,如因采购地点不固定、不便利,生产或市场继续,抢险救灾,以及其他特殊情况和必须使用现金的允许使用现金。5.实行大额现金交易申报制度规定任何人向银行业金融机构一次性或当日累计支取大额现金达到一定金额的,应填写支取现金用途申报表,并由金融机构定期汇总、统一上报人民银行。建议建立全国性大额现金支取监测数据库,对大额现金交易实施有效监测管理;加强现金出入境监测,在出入境环节对大额现金的流出、流入进行审慎的监测,匹配现金的源头、数量及用途。
(四)科学设置现金管理职能
(一)重新定位开户银行在现金监督管理中的作用
根据现实情况调整开户银行对开户单位现金监督管理的规定及开户银行对开户单位违反现金管理规定进行处罚的规定,以明确银行对开户单位现金管理的监督责任。
(二)增加国家职能机构在现金管理监督中的作用
1.明确现金管理的主体。建议明确由人民银行统一负责现金管理工作,取消开户银行对现金的行政管理职能,规定商业银行负责对日常现金收支监测、登记,并定期向人民银行报告大额及可疑现金交易信息。
企业现金管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明确职责 现金管理 结算原则 掌握法规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出纳员地位和作用变得更加重要而敏感,市场化的推进,各级的核算单位要保证资金安全运用,而出纳员同银行的业务接触频繁,与外界各种人员发生往来的事情增多,捕获各种经济信息的机会较多。由于出纳员的这种特殊工作定位会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甚至直接参与相应决策。所以,企业内部更要不断完善出纳的管理制度,创建安全保障制度以确保对出纳工作的合理监督。
一、出纳的基本职责
1、出纳工作的基本职责
出纳工作大致包括:现金的收进、付出、结存工作。由于是负责日常货币资金的收付业务,登记现金日记账、银行日记账(手工),所以必须及时与实物、总账进行核对,确保准确无误反映经济业务,保证货币资金的安全收付、账实相符。
2、出纳工作人员的基本职责
出纳工作人员既出纳员,是指经办现金收进、给出、管理库存的专职财会人员。要求能够合理准确的完成出纳工作.依法准确、清晰地开具收据。保证负责企业的资金核对工作,完成账务的清理工作.具备安全防范意识、服务意识,及时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向负责人反映,能积极完成领导交给的其他各项工作。
二、建立完善的出纳管理制度
出纳员与会计员都是经济岗位上的重要工作人员。是相对独立的核算单位。由于现金是具有特殊财富功能的货币符号,而货币的流动功能很大,相对的使用后果也是惊人的。专人管理资金与专管帐目的会计员形成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这样的一个整体资金运用单元不仅要有专业的结算人员,更要有相对先进的管理制度。
1、制定好现金管理制度
现金是一种相对固定的资产,它虽然无法快速的产生余额,但是为了满足日常营运的需要,企业必须在日常工作中持有一定量的现金.以防不时之须、掌握商机,以及偿还贷款。企业为了管理好这些现金就必须有一套管理现金的方法。正确掌握在一段时间内,必须持有的现金数额。现金管理不同于人员管理,它要求用制度来说话,用制度来约束人,而不是用人来管人。制定现金管理制度要做到以下几点:①明确国家相应的现金管理要求。如《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等的相关要求。②设立集中银行。转账结算凭证在经济往来企业以服务地区和各销售区的账单数量为依据,指定一个收款中心(通常是设在公司总部所在地的银行)的账户为集中银行。这样更便于依靠银行的相应法律法规来整合制约集团化的资金流失。③完善现金盘点制度。企业应规定出纳人员定期定时进行库存现金的盘点。制度要要求出纳人员建立邮局锁箱系统.进行现金整理。现金盘点要由出纳员按已办妥现金收付手续的收付款凭证逐笔登账,并由企业专业人员同时进行盘点和账目检查。总之,现在的现金管理并不等同于资金管理。它是对企业资金来源和资金使用进行计划、控制、监督、考核的工作.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企业内部完善管理制度。
2、制定好结算原则
企业单位之间因商品交易、劳务供应或资金调拨等原因所发生的货币收、付业务的清算称为结算。结算是指根据交易的有关规定对会员交易保证金、盈亏、手续费、交割货款和其他有关款项进行的计算、划拨,也包括交易所对会员的结算和期货经纪公司会员对其客户的结算。因为结算的计算结果将被计人客户的保证金账户.所以结算原则必须明确。①实行保证制度。时刻确保及时对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往来账款、在途资金等账户进行清理②每日无负债制度。要求出纳员日清月结,即每天下班前把现金清点,再与账面对数,如发现长短款应马上找原因,保证每日无负债,保险箱每日留存数目不应少于核算结果。③风险准备制度等。要求出纳员和会计在进行现金支付时保管好有关的票据,在一般情况下应填写收款人、金额等。④报表制度。既按月编制材料结算月报表。总之,制定现金结算、转账结算、收付结算制度。保证结算合理、票据完整。
3、管理制度与现行法规相结合
出纳的特殊工作性质要求出纳人员必须知法懂法,我们制度的完善也必须与相应的法律法规相结合,做到主体一致,具体细致。在企业现行的管理制度前加入建立有关法规提示,现行的《会计法》、《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等都要登记在制度管理上,要按时组织出纳员在内的事业单位财会人员学习和贯彻《会计法》、《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等有关法规和规章制度,并把这种学习活动作为制度进行适当的规范和考核,牢固树立起坚决按照法律法规办事的观念,确保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做到时时学法、时时用法,这是执行好出纳管理制度的根本基础和保障。
4、保证制度分I明确
使现金管理落实到实处,制度的内容全面是一项要求,但也要有相应的分工制度,现金的收支什么情况下如何做都有明确规定,能不能执行制度,还要看财务人员能不能自觉地去坚持制度,按照制度办事.能不能积极主动想方设法解决疑难问题。所以,在执行管理制度过程中要对相应的工作内容和负责内容有明确的规定,做到层层管理,层层负责签字的真正的“负责制”。往往遇到难解的问题,出纳员既不能放弃原则,又不能消极地不解决问题,本身又受到权职的限制。如:有人要求报销规定之外的开支等,这时无论理由多么充足,出纳员都不能擅自做决定而必须请示财务主管或由主管领导审批来帮助解决,这就避免了出纳员的专职问题,确保了企业的利益。
5、制定好出纳员选派制度
企业现金管理制度范文4
为了有计划地调节货币流通,节约现金使用,促进商品生产和流通,加强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监督,国家颁布了《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对一切企业,事业,机关团体等单位实行现金管理,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是现金管理的主管部门;各级人民银行履行金融主管机关的职责,负责对开户银行的现金管理进行监督和稽核;开户银行负责现金管理的具体实施,对开户单位的现金收支,使用进行监督管理。企业必须严格按照现金管理制度的规定收支和使用现金,并接受开户银行的监督。
现金管理的内容是指在一定现金管理目的的指导下所要实施的具体管理事项,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最合理的现金持有量的确定。(二)编制现金预算。(三)建立和完善现金收支的管理制度。(四)运用科学的现金管理手段。(五)加速收款。加速收款是改善企业现金流量最直接的手段。(六)减少资金浮存。(七)有效管理资产,减少现金占用。
制定现金收支计划
企业制定现金收支计划,是通过企业未来一定时期内销售预测编制企业现金预算来进行的。现金预算是对企业预算内现金收支情况的估计和规划,是企业进行现金日常管理的指南和依据。做好现金预算工作,有利于企业在现金支出发生之前有计划可循,避免不必要的现金闲置,消除现金不足的损失。
制定现金收支计划的步骤主要包括:1p预测现金流入量,即主要包括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量和其他现金流入量。2p预测现金流出量,即主要包括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量和其他现金流出量。3p确定现金余缺,即根据预测的现金流入量与现金流出量,计算出净现金流量,然后在考虑期初现金余额和本期最佳现金余额的因素下,计算出本期的现金余缺。
控制日常现金收支
企业控制日常现金收支的主要目的是加大现金流入速度和延续现金流出速度,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能,减少企业闲置资金,为企业创造更高的收益率。现金收支控制包括加速现金帐款回收和控制现金支出两方面。
(一)加速现金账款合适的方法:就是加速货款进入企业银行转换的速度,从而缩短客户付给票据款项到企业拥有现金这一过程的时间,那如何缩短收现时间,加速资金周转是现金回收管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其主要方法有:
1、锁箱法,即企业在客户所在地邮局设置一个加锁的信箱,客户按要求直接将票据投入该信箱,当地银行每天分几次派人将客户放入该信箱的票据取走,直接将货款存入企业的存款账户,并且将每日的收款情况通知企业,使其可以利用已收到的款项。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使企业大大缩短了办理收款存储手续的时间,即企业从收到票据到这些票据完全存入银行之间的时间差消除了。
2、银行业务集中法,即企业不只是在总部所在地设立收款中心,还要在许多地区分别设立收款中心,各地客户直接将货款寄给指定的收款中心,然后各地收款中心立即直接委托银行收款,最后由各地收款中心将所收资金调往总部,同直接的集中收款相比较,这种收款法的优点是节省了客户支票到企业再到银行的中间周转时间,加速了收款过程。
(二)控制现金支出的方法:现金支出管理的控制关键在于确定支出时间。站在支付方的角度,企业当然越晚支出现金越好,但前提是不能有损企业信誉,其主要方法有:1、推迟支付应付账款。一般情况下,对方收款时会给企业留下信用期限,企业可以在不影响信誉情况下,推迟支付时间。2、采用汇票付款。汇票支付结算方式存在一个承付期的过程,企业可以利用这段承付期延缓付款时间。3、合理利用浮游量。现金浮游量是企业“现金”账户与银行存款账户之间的差额。这是由于账款回收程序中的时间差距造成的。企业应合理预测现金浮游量,有效利用时间差,提高现金的使用效率。4、改进工资支付模式。企业可以为支付工资而专门设立一个工资账户,代替全部采用现金支付工资的办法。
企业在控制现金收支时还应该合理安排现金支出的时间,尽量使企业的现金收入与现金支出趋于同步;同时还应该完善企业现金收支的内部管理制度,保证现金收支工作不出差错,保证企业财产安全和完整。
现金周转模式法
假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持续稳定,现金支出基本上是购货和偿还应付账款,且不存在不确定因素,那么,我们可以根据现金的周转速度和一定时期(如一年)的预计现金需求量进行计算。
其公式为:现金最佳持有额度=预计现金总需求量/货币资金周转次数
现金周转次数=360/现金循环天数
(现金循环天数,即指企业由于购置存货,偿付欠款等原因支付货币资金到存货售出,收回应收款而收回货币资金的时间)
但该模式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必须能根据往年的历史资料准确地测算出现金周转次数,并且假定未来年度与历史年度周转效率基本一致。
因素分析模式法
即利用因素分析模式计算最佳现金持有量,是根据上年资金实际占用额以及本年有关因素的变动情况,并对不合理的现金占有进行调整,来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其计算公式为:
最佳现金持有量=(上年现金平均占用额-不合理占用额)×(1+预算销售收入变动的%)
成本分析模式法
企业持有现金必须要发生一些修改成本,成本分析模式认为,这些成本主要是投资成本、管理成本、短缺成本,三者之和构成了相关总成本。
现金余缺调整
在企业确定了适合企业自身状况的最佳现金持有量之后,在企业日常经营期间,发生现金余缺是极其正常的。这时,企业就要采取短期筹资策略来解决现金不足问题,利用短期投资策略来充分实现多余现金的时间价值。
现金是企业按照国家规定的使用范围,在流通领域中直接使用的货币。用现金直接办理经济业务的货币收币收付行为称为现金结算。现金是流动性最大的一种货币资金,是通用的支付手段,也是对其他资产进行计量的一般尺度和会计处理的基础,其主要特点是具有普遍的可接受和高度的流动性,是立即可以投入流通的交换媒介,企业可以随时用其购买所需的各种材料物资,支付各种生产费用和偿还各种债务等,也可以随时存入银行。在流通领域中,现金是唯一能够立即转化成为其他任何类型的资产。尽管现金不受任何契约性限制,使用方便,,但却不能随企业保留时间的推移而增值,并且由于现金是交换和流通的手段,又可当作财富来储藏,其流动性又最强,因而也最容易被盗窃,挪用或侵占。因此企业的库存现金应以满足日常零星开支的需要为限,不宜过多保留库存现金,同时应切实加强管理,既要严格遵守国家的现金管理制度,又要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现金管理制度。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现代企业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企业的现金管理已经成为与企业生存发展休戚相关的关注点。因此,结合上文所述的现金管理流程与方法,各企业也可以根据自己企业的特点和情况,对企业中的现金管理进行更好的控制与管理,从而快速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完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达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云;中小企业现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审计与理财;2011年06期
[2]晓平;现金流成败[J];新理财;2011年07期
企业现金管理制度范文5
关键词:资金管理;内部控制;盘点;问题;对策
一、公司概况
H公司成立于2003年,注册资本为500万元。公司位于温州市区,专业生产屏蔽泵,全自动冷热水自吸泵、热水循环泵、WQD型系列污水、污物潜水泵、JETDP系列喷射泵、QDQ型系列潜水电泵、耐腐蚀泵等九十多个品种的泵类产品,该公司共设有销售部、设计部、财务出纳部、综合办公部、车间综合办公室等部门,在职员工300余人。
二、H公司库存现金内部管理分析
(一)会计岗位职责不清
该公司只有两种财务人员,分别为会计人员和出纳人员。出纳除了现金收付、银行存款的存取等本职工作外,还保管会计印章,到银行领取对账单、编制银行余额调节表等工作。有时会计人员也时常一个人办理资金业务的全过程。财务人员分工不明确,会计岗位职责不清,缺乏相互牵制机制,容易出现漏洞,资金安全得不到保障。
(二)公司对现金的使用和保管不规范
按规定,公司保留库存现金是三至五天日常零星开支所需,其核定标准是由开户银行原则上给已开户单位核定其库存现金限额。可现在所谓限额核定名存实亡,该公司的日平均现金使用量在6000元左右,那么其库存现金额限在18000到30000元,但其库存现金经常超过库存现金限额,对于多出的部分公司从不主动,及时地交送银行,公司内部也不对库存现金进行盘点。因为现金量过多,使用现金结算随意,使公司还存在白条抵库现象。
(三)公司库存现金审计情况
审计人员对H公司库存现金审计监盘表如下表1:
表1 库存现金监盘表
检查盘点记录 实有库存现金盘点记录
项目 项次 人民币 面额 人民币
监盘日账面库存余额 1 10350 张 金额
监盘日未记账凭证收入额 2 23500 100元 100 10000
监盘日未记账凭证支出额 3 18500 50元 100 3500
监盘日账面应有金额 4=1+2-3 15350 10元 50 700
监盘日库实存金额 5 14350 5元 20 100
白条抵库金额 6 1000 2元 10 20
监盘日实存现金金额 7=5+6 15350 1元 30 30
监盘日应有与实有差异 8=4-7 0 其他
追溯至报表日账面结存余额 合计 14350
报表日至监盘日库存现金付出总额 9 507800 审计说明
报表日至监盘日库存现金收入总额 10 511150 发现白条抵库1000元,应及时收回。
报表日库存现金应有金额 11=4+9-10 12000 发现收入款入账不及时,应及时入账。
报表日库存现金实有金额 12=7+9-10 12000
调整数 0 审计结论
审定数 12000 库存现金可以确认。
三、H公司库存现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岗位分工和牵制
该公司的岗位分工简单,没有相应的分级管理机制,主要靠领导自身经验进行管理经营。公司近年来业务大增,但是财务工作的总量一直以来都是几个人。负责人对于不相容岗位分工和牵制的意识淡薄。根据《会计法》的规定,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否则,很容易发生监守自盗的行为。
(二)现金管理水平滞后
现行的企业现金管理制度是多年以前颁布实施的,现金使用范围规定的过于狭窄,与实际情况相矛盾,有待进一步完善。该公司将结算起点定为1 000 元,过低的结算起点阻碍了正常的商品交易流通。原则上以开户单位3~5 天的日常零星开支所需核定库存现金限额,在物价大幅度上涨、通货膨胀的今天已偏离实际,根本不够周转使用。
(三)收付款凭证入账不及时
在对H公司进行现金监盘时发现未入账的收款凭证23500元、未入账的付款凭证18500元(见表1中的审计说明),这会直接影响监盘表中盘点日账面应存的金额,易造成与实存现金金额的不符。现金收付款凭证入账应由会计人员每日及时完成,做到日清月结。
(四)白条抵库
H公司设计部某员工的借款1000元(见表1中的审计说明),并未按照正规方式取得,属于白条抵库行为,造成现金盘点结果短缺,会使实际库存现金减少,日常开支所需现金不足,还会使账面现金余额超过库存现金限额,难以进行财务管理。应尽快查明其借款的真实性,并催促该员工尽快还款。
四、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一)健全内部牵制制度
为解决公司缺乏岗位分工和牵制、财务人员分工不明确这一问题,企业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H公司货币资金收支与记账岗位应该分离,并且收支要有核准、审批、授权手续。现金要定期盘点,按月编制银行存款金额调节表,做到账实相符。
(二)加强对现金的管理
为了解决H公司现金管理水平滞后,企业必须严格按规定的限额控制现金结余量,超过限额的部分,必须及时送存银行,库存现金低于限额时,可以签发现金支票从银行提取现金,以补足限额。同时,应建立健全完善的会计制度,加强库存现金收支控制流程。
(三)完善记账制度,及时入账
收付款凭证入账是会计人员每日应完成的工作,收付款凭证是登记日记账,科目汇总表等账簿的直接依据,不及时入账可能会影响公司会计程序的后续。为此,应建立健全完善的会计制度,对相关会计人员进行教育或培训,要求会计人员对于收付款凭证应每日及时登记入账,并计算出相关余额,做到日清月结。
(四)规范手续,严禁白条
为了从根本上杜绝白条顶库行为,要统一规范借款手续,必须用付款凭单结算,因公出差或有特殊情况临时需要借款的,借款人要写好借条,借条要写明借款用途、金额、还款时间、还款日期并签名盖章,经负责人同意签名后送会计人员审核,会计人员开具付款凭单一式三联,一联为存根;二联留会计人员欠款往来账,其借条附在付款凭单后作为附件;三联由借款人凭借条找出纳员借现金,借款人和出纳员都要签名。
五、结语
本文简单介绍H公司的基本概况,发现了该公司在现金内控管理中出现的岗位分工不明确;库存现金的日常支取和保管不够规范;收付款凭证入账不及时等问题,分析了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了建立健全库存现金的内部牵制制度;加强企业对现金管理;提高财务人员水平;完善记账制度;完善手续,杜绝白条等相应的改进措施。
H公司近几年有采用现金内控管理的制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经营成果,但是企业现有的现金内控管理制度仍然是不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越健全有效,其会计资料的可靠性越高,越有利于下一步审计工作的进行,所以需要相关领导对该制度进行适当的改进,充分贯彻到实际工作中来,使公司得到更好的l展。
参考文献
[1]王鑫.企业现金管理有关问题探讨:经济研究导刊,2009
[2]王传军.现代审计与会计:黑龙江审计杂志社,2009.7
[3]梁栋明.企业资金内部控制措施浅谈:中国财经报,2009.7
企业现金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现金流通;现金管理;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F832.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392(2006)04-0059-03
一、我国近年来现金投放趋势以及现金流通渠道变化特点
(一)现金投放出现间歇性增加趋势
从“八五”时期开始我国市场经济有了较快发展,现金投放也因为经济快速增长而大幅度增加。1992年全国现金净投放同比几乎增加了一倍多;“八五”至“十五”期间,除1995、1996年因国家治理“八五”后期经济膨胀,全国现金净投放大幅下降外,其它年份基本呈现间歇性增加趋势。现金投放出现这种间歇性增加趋势与货币政策有关联,随着货币政策松紧的变化,现金投放也出现间歇性变化。现金投放增加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经济规模增大,货币供应总量增加所致。
(二)现金收支项目、现金流通渠道的变化
1.储蓄存款现金收支项在现金收支总量中占比较高,是影响我国现金投放的决定性因素。10年间储蓄存款现金收入在现金收入总量中平均占比在62.68%左右,储蓄支出在现金支出总量中平均占比在61.37%左右。储蓄存款现金收支量大,一方面是由于城乡居民个人收入增加,引起储蓄存款帐户现金存取频繁。另一方面由于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现金交易的普遍存在,使大量生产性资金流入储蓄帐户,增加了储蓄存款现金收支业务量。按照“存款自愿、取款自由”的储蓄原则,这部分现金收支业务银行是无法实施前台控制与管理的,这是当前控制现金投放和实施现金管理的工作难点。
2.其它收入与支出在现金收支总量中分别位居第三位和第二位,也是影响现金投放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它收支项占比高,与各金融机构现金统计报表归属不正确有关,同时也反映出一些不正常和不规范的现金结算业务无法归类,只有归属在其它项目里。1998年开始,储蓄存款收支项、城乡个体经营收支项在现金收支总量中占比大幅度提高,而其它现金收支项占比却有所减少,这更说明有一部分现金是在储蓄存款、城乡个体经营和其它收支项里相互转移的。
3.行政企业单位管理费支出、城乡个体经营收支也是影响现金投放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个体、私营企业帐户管理不规范,加之近年来银行放松了对开户单位的监督与管理,企业与个体经营者现金交易普遍,企事业单位支取现金频繁,现金大出大进。大量现金滞留在企业、单位与个人手中,增大了流通中现金基数,导致大量现金体外循环,为逃税、漏税、行贿、受贿、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了温床,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经济、金融秩序,危害了社会信用和国家的税收政策。
二、当前现金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现金管理外部环境不良加剧了现金交易的频繁发生
随着企业竞争日趋激烈,在利益驱动下,商品折扣、回扣,利用现金偷逃税款,逃废债务等行为时有发生,加之社会信用度低,企业拖欠资金,商业诈骗、经济诈骗,票据诈骗等问题的存在,促使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大量使用现金。因此,企业多头开户,超限额保留大量库存现金,超范围使用现金,销售货款不入帐或存入储蓄帐户,企业坐支现金等问题较为普遍。
(二)金融机构放松现金管理增加了现金投放量
由于人民银行取消了现金指令性计划管理,各金融机构普遍弱化现金管理工作,对开户单位现金收支活动缺乏监督与管理,一些金融机构网点甚至帮助企业逃避现金管理。银行内部现金管理制度不健全,帐户管理混乱,现金结算业务不规范,“存款实名制”名存实亡,个人结算账户、贷款业务、汇兑业务大额现金支取频繁,单位基本账户转入个人结算账户资金频繁发生。此外,各金融机构转帐结算服务不方便,“银行卡”用卡环境不完善,也造成现金结算业务量大幅度上升。
(三)我国现金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当前经济金融形势
1.现金管理主要工作依据是1988年制定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及《实施细则》,已不适应当前形势。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条例》规定1000元以上应使用转账结算。转账结算与现金结算分界点过低,结算起点过低已不可能实行。二是《条例》中有关规定主要是针对国有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基本帐户管理,随着非国有经济主体的大量增加,其管理覆盖面日趋狭窄。三是对开户单位库存现金只规定三至五天日常零星开支,未明确规定单位库存现金的具体限额,在实际工作难以操作。四是有关现金管理法律责任难以落实。《条例》规定开户银行对开户单位有经济与行政处罚权,而事实上各金融机构其自身是经营性企业,而作为企业的金融机构执行经济、行政处罚权,难以具体落实。另如《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中规定处罚起点为5―30万元,处罚起点过高,对经营规模小的基层各金融机构难以实施。
2.1997年人民银行制定的相关《大额现金管理制度》缺乏约束力。制度要求金融机构对大额支现备案登记,建立审批制度。对公款私存、银行卡管理、银行汇票、银行本票的管理较为具体,但在实际工作中对大额支现缺乏硬性约束。
3.新的《人民币结算账户管理办法》对部分现金结算业务规定不明确。一是对贷款支现业务、应解汇款、汇兑业务付现都没有明确的规定,而实际生活中这类业务支取大额现金也比较频繁。二是对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的管理缺乏约束性。如第41条规定,单位从其银行结算账户支付给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的款项,每笔超过5万元的应向银行提供相关的证明,如工资协议、奖励证明、劳务合同、债权或股权转让协议、借款合同、农副产品购销合同、其他合法款项证明等,实际工作中金融机构难以确认其证明的合法真实性。三是对个人银行结算账户提现也没有明确的限额。
4.现金管理工作方式落后,管理效果不佳。我国的现金管理机关是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但实际工作中,人民银行无法直接面对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现金管理工作主要是依靠处在现金收付第一线的各金融机构来承担具体的管理职责。而人民银行是靠事后的检查监督各金融机构现金管理工作来实现管理目标的、这种管理方式使管理机关往往处于被动局面。同时,各金融机构其本身也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主体、以赢利为目的的企业,让其承担现金管理职责显然是与它在经济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相冲突的,而且也会影响自身的经营与发展。因此,各金融机构往往是表面应付人民银行的监督、检查,对开户单位现金收支活动基本是不管的状态,而人民银行靠事后管理收效也不大。
三、政策建议
(一)建立《大额现金支付累进收费》制度,采用经济手段减少现金投放
参照信用卡支现收费办法及汇兑转帐结算业务收费办法,确定一个合理的提现收费起点和收费区间,建立统一、规范的《大额现金支付收费办法》对个人及企业大额提现收取相关费用。如确定5万元为起点,客户累计提取5万元以上现金由金融机构网点在支付现金同时收取费用。采用经济手段,控制现金投放,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促使企业与个人使用转帐结算。
(二)控制大面额钞票的投放数量
国外一些专家认为大面额钞票投放过多,容易引起偷逃税款等不正常经济行为。控制大面额钞票投放,规定相应支付比例,如客户柜台提现1万元,大面额钞票(100、50)元合计支付30%,其余搭配中挡面额钞票,这样可以限制个人及企业保留大量现金,相应减少现金投放。
(三)修改完善《支付结算管理办法》以强化对企业、个人帐户以及各金融机构各类结算业务进行监督管理
在结算帐户规定中应限制大额资金流。活期储蓄帐户是居民生活零用帐户,要严格执行“存款实名制”。建立金融机构大额支现监测制度,利用网络监测大额支现,防止洗钱等经济违法活动。
课题主持人:都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