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实施意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审计实施意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审计实施意见

审计实施意见范文1

1.动员部署。2月18日上午,在五楼会议室召开全市审计工作暨“诚信建设创新年”活动动员会议,总结去年的工作成绩,查找工作中的不足,明确今年的工作重点,并就开展“诚信建设年”活动做出部署,落实工作任务。

2.查摆问题。2月18日下午,以科室为单位,由分管领导主持召开座谈会,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认真查找自身在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工作作风、廉政纪律以及工作成效等方面的问题和不足,剖析问题根源,明确努力方向,并形成书面材料交办公室,办公室负责整理汇总印发,以警示监督、互促共进。

3.集中学习。2月21日和22日下午,办公室学习,认真学习党的十会议精神、各级审计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全市“诚信建设创新年”活动实施意见,使每个人全面系统地掌握诚信创新内涵,明确工作重点,切实增强学习实效。

二、扎实推进阶段(3月1日—10月31日)

按照“诚信建设创新年”活动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坚持以讲诚信、抓落实、提效能、促发展为主题,具体抓好以下十项活动。

1.开展“审计创新年”活动。通过本级预算执行审计重点审查分析财政预算编制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效益性,促进市委、市政府宏观决策和部署落实到位;通过加大对政府投资项目、群众关注项目的审计监管,保障财政资金规范高效使用和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通过加大经责审计监督深度,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促进各级领导干部依法科学行政;通过抓好保障性安居、新农合基金使用管理等民生重点工程专项审计调查,促进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3-11月份)

2.开展“机关精细化管理”活动。建立健全岗位、业务、程序、目标等精细化管理体系,从班子建设、教育培训、行政管理、业务管理、创先争优、绩效考核等六个方面,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审计人员的工作和日常行为,减少工作的随意性。办公室、法制科、综合科要分别围绕机关管理、业务管理和信息宣传等方面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考核办法,作为年终评先选优的依据。(3月初)

3.开展“目标承诺”活动。每个人都要结合自己的岗位职责和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年度学习目标和工作目标,并形成书面材料交综合科。综合科负责整理汇总印发,并将每个人的目标承诺精制成一张桌牌,时刻提醒大家要增强紧迫感,要在效能提速和作风转变上下功夫,全面践行好自己的承诺。(3月上旬)

4.开展“诚信审计宣传月”活动。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构筑强大的舆论平台。及时通过电视、报纸、看板、公开栏、党报党刊、门户网站等媒体,宣传我局开展活动的情况,提高“审计诚信标准”的知晓率。(3月份)

5.开展“创新建议征集”活动。围绕审计职责,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审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把基层群众的智慧和热情转化为创新创业的动力。(4月份)

6.开展“诚信审计比评月”活动。弘扬求真务实、勤奋钻研的精神,引导审计干部争做学习研究的表率,在诚信审计中比能力;弘扬敢于担当、高效务实的精神,引导审计干部争岗敬业的表率,在诚信审计中比业绩;弘扬严谨细致、甘于奉献的精神,引导审计干部争做服务群众的表率,在诚信审计中比担当;弘扬淡泊名利、廉洁自律的优良作风,引导审计干部争做廉洁从审的表率,在诚信审计中比品行。(5月份)

7.开展“两个全覆盖”集中走访活动。继续巩固去年的走访成果,深入了解农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拓宽利益诉求渠道,倾心尽力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用实际行动赢得群众好评。要着力加强思想宣传教育,帮助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基层群众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和诚信意识。对群众关注的突出矛盾和焦点问题,及时做好疏导和化解工作,减少和避免案件的发生,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不断提高服务群众质量和群众满意度。(4月中旬—6月底,10月上旬—12月底)

8.开展诚信创新半年回头看活动。结合上半年“诚信建设创新年”活动,机关精细化管理,“两个全覆盖”等工作开展情况,开展半年回头看活动,总结经验成果、查找问题不足、认真落实整改,推动活动深入扎实开展。(7月底)

9.开展“创新成果展示月”活动。充分利用公开栏、电子显示屏、党建活动室等载体,积极搭建形式多样的创新成果展示平台,集中宣传和展示活动开展成果。邀请一批服务对象进机关,宣传工作职能,展示工作成效,让职工更加直观地感受“诚信建设创新年”活动带来的机关作风、行政效能等方面的变化。(8月份)

10.开展诚信创新先进事迹报告会活动。邀请“诚信建设创新年”活动中涌现出来的诚实守信、开拓进取、务实高效、追求创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来我单位宣讲,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10月底)

三、总结提高阶段(11月1日—12月31日)

通过强化考核、评议整改、总结表彰,建立健全促进工作创新的长效机制,巩固“诚信建设创新年”活动成果。

(一)巩固提升

1.单位自评。就活动开展、机关精细化管理、“两个全覆盖”、目标承诺等工作,对各科室、领导干部、机关干部进行民主评议。(11月1日—11月7日)

2.社会测评。通过积极开展“诚信建设创新年”征求意见函等形式,对本单位“诚信建设创新年”活动进行社会测评。(11月10日—11月20日)

3.成果巩固。结合前阶段活动开展情况,参照单位自评和社会测评情况,查找存在的问题,认真剖析原因,提出具体措施,切实落实整改,不断巩固深化“诚信建设创新年”活动成果,努力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11月21日—11月30日)

(二)总结表彰

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总结,提炼创新创业的新经验和有效办法,促进活动成果制度化、长效化。(12月份)

四、活动要求

审计实施意见范文2

爸爸拿出练习卷答案,给我考卷。他的眼睛从练习卷转到答案上,再从答案移到练习卷上,两点一线,生怕给我看错题。看着老爸目不转睛的给我考卷,我怕打扰他,便悄悄地走了出去。过了一会儿,房间里传来爸爸的呼唤声:“来,过来。”听爸爸的语气应该做的不错,还以为会得到一番奖励。结果并非如愿。

我兴高采烈的跑进房间,一进门,就看见了桌子上那份试卷。一看,考得特别烂。考卷上那一个个鲜红的错号,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我愣了一下,泪水在眼眶中打转。爸爸和蔼的说:“怎么哭了?因为考的不好?咱们可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啊!不能哭,要化悲痛为力量,好好努力才是啊!”说完,便为我分析错题,不厌其烦的给我讲解题意,给予我鼓励与力量。经过分析,我发现大部分题都是我懒散,不看清题意造成的。

爸爸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给我考卷,我再不好好做,怎可报亲恩?

审计实施意见范文3

我最喜欢探险,如:和同学们一起趣山洞里游玩,到荒山野岭里捉昆虫……但是,我最记忆深处的事是去年和老爸老妈去水库做饭。

今天我和老爸老妈一起来到了却坡水库,我情不自禁的打量了“水库”一下。

这里的地上都是小草,远远望去,就像一块绿毯子,上面镶嵌着五颜六色的野花;不远处,山坡上有许多参天大树,小鱼虾在水中欢快的游着,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小鸟在树上叽喳叽喳的叫着,好像在演奏一首美妙的乐曲。

我想在这里吃饭一定很有意思,就和老爸一起上山找柴。

山坡上,一堆堆干柴堆在路上,好像是为我们准备的。

我们一人抱了一堆,就急忙向下跑。

妈妈早就在等我们了我们把两块大石头摆好把里面放上柴开始做饭。

我们吃着自己做的饭,心里太美了。

审计实施意见范文4

答案:每年6月、7月。

梅雨,又称黄梅天,指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台湾等地,每年6月中下旬至7月上半月之间持续天阴有雨的自然气候现象。

具体不一样地区梅雨季时间参考如下:

预计江南区6月上旬(入梅)-7月上旬(出梅);

长江中游区6月中旬(入梅)-7月中旬(出梅);

长江下游区6月下旬(入梅)-7月中旬(出梅);

江淮区6月下旬(入梅)-7月中旬(出梅)。

关于入梅和出梅:

入梅:连续5日平均气温超过22℃,有4天为雨天才算是入梅;

出梅:反之,连续5天姘居气温超过30℃,且不下雨,就代表着出梅了。

所以梅雨季节出入梅也要看天气情景,而没有具体的时间设定。

梅雨期天气特征

阴雨持续连绵、高温高湿。梅雨结束后,雨带移至华北地区,江淮流域进入高温少雨天气。

雨带停留时间称为“梅雨季节”,梅雨季节开始的一天称为“入梅”,结束的一天称为“出梅”。

梅雨季必须会持续阴雨吗?

不必须,可能会出现空梅。

空梅每一年梅雨的范围、持续时间以及雨量都有很大的不一样。在某些应当出现梅雨的地方,某些年份如果没有梅雨,现象称为空梅。

重梅黄梅雨季过后,通常天气放晴进入炎炎盛夏。如果这个时候又转成阴雨绵绵,并且持续较久,仿佛又回到梅季,就称为“重梅”。民间俗谚有云“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重梅”。

初夏江淮流域一带经常出现一段持续较长的阴沉多雨天气。此时,器物易霉,故亦称“霉雨”,简称“霉”;又值江南梅子黄熟之时,故亦称“梅雨”或“黄梅雨”。在中国史籍中记载较多。如:《初学记》引南朝梁元帝《纂要》“梅熟而雨曰梅雨”;唐柳宗元《梅雨》:“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等。

中国历书上向有霉雨始、终日的记载:开始之日称为“入霉”,结束之日称为“出霉”。芒种后第一个丙日入霉,小暑后第一个未日出霉。入霉总在4月6~15日之间,出霉总在5月8~19日之间,中国东部有一个雨期较长、雨量比较集中的明显雨季,由大体上呈东西向的主要雨带南北位移所造成,是东亚大气环流在春夏之交季节转变其间的特有现象。5月中旬以后,雨带维持在江淮流域,就是梅雨。雨带停留时间称为“梅雨季节”,梅雨季节开始的一天称为“入梅”,结束的一天称为“出梅”。

关于倒黄梅

有些年份,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梅天似乎已经过去,天气转晴,温度升高,出现盛夏的特征。可是,几天以后,又重新出现闷热潮湿的雷雨、阵雨天气,并且维持相当一段时期。这种情景就好象黄梅天在走回头路,重返长江中下游,所以称为“倒黄梅”。“小暑一声雷,黄梅倒转来”。这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广为流传的一句天气谚语。它的意思是说,在梅雨过去以后,如果“小暑”出现打雷,则梅雨又会倒转过来。这是有必须道理的。因为梅雨结束之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通常是越来越稳定的,而雷雨却是天气不稳定的象征。况且时至“小暑”,通常冷空气已不再影响长江流域,而雷雨的出现常常和北方小股冷空气南下有关,这种冷空气的南下,有利于雨带在长江中下游重新建立。当然,“倒黄梅”并不必须在小暑日打雷以后出现。一般说来,“倒黄梅”维持的时间不长,短则一周左右,长则十天半月。可是在“倒黄梅”期间,由于多雷雨阵雨,雨量往往相当集中,这是需要注意的。由于“倒黄梅”属于梅雨的一种,它在结束之后,通常都转为晴热的天气。

从上头所介绍的各种梅雨中,能够看到,通常被人们视为大同小异的黄梅雨,实际上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之间的差别,有时还是相当悬殊的。以“入梅”来说,最早的在5月26日,最迟的在7月9日;“出梅”最早的在6月16日,最迟的在8月2日,相差均可到达一个半月。梅雨最长的年份持续两个多月,能够引起罕见的大水,而短的年份仅仅几天,还有的甚至出现“空梅”,带来严重的干旱。可见,梅雨是一种复杂的天气气候现象,它远不是象农历历本上所定的“入梅”、“出梅”那样简单。相对正常梅雨而言,“早梅”、“迟梅”、“异常长的梅雨”、“空梅”以及严重的“倒黄梅”,都属于异常梅雨。

梅雨季节如何防霉除湿

第一、地板除湿。这个简直就是除湿事业的重中之重。首先我们能够空调除湿。这个方法的确是一个最直接的方法。关掉门窗开启空调,把全屋除湿。地板干爽了,看起来比较干净,心境也会瞬间在这个霉雨理解得到缓解。

第二、家具除湿。每到梅雨季节,除了大范围的地板墙壁,连家具也不能避免。所以家具的除湿防霉也要做起来!如果你发现家具开始有点湿或者开始凝结小水珠,那你就要迅速行动起来了。

审计实施意见范文5

关键词:大学精神;校园文化;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0-0024-02

一、什么是“大学精神”

“精神”,解释为人的思维活动、思想意识和一般心理状态。在哲学上,“精神”是指过去的事、物的记录的重演,从而形成的一种力量,一种气质,一种价值。而“大学精神”,就是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地域和空间里,逐步形成和发展中所展现出的一种特别力量和价值。“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大学的核心和灵魂,它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它也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在各高校科技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建设“大学精神”势在必行。

二、加强“大学精神”建设的必要性及方法

“大学精神”开始起于中世纪的欧洲,虽然那时有教会的严格把控,但人们追求独立的精神从未被中断。随后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正是对这种精神的一种诠释,人们更加重视人性,尤其是独立的人性。而中国饱受封建思想的禁锢,对这种精神的独立性,对自由和真理的追求起步较晚。但是这丝毫不影响国人追求创新、探索真理、崇尚科学之精神探寻。而大学正是这种精神的集散地,时代“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大学精神一再得到弘扬。

如今,我国正处于“发展黄金期”和“矛盾凸显期”,各式各样的外界刺激有时难免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而大学精神的展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所大学的发展程度和学生的人生导向性,因此,加强大学精神建设势在必行。

首先,大学精神有着向内的凝聚力。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大学精神能够凝聚学校内部的各种力量,让师生共荣辱、同进步,增强学校的价值与魅力,使大家更加具有责任心与集体荣誉感。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吸引更多校外的优秀教师来壮大自己的学术队伍与提升学校的综合竞争力。

其次,大学精神具有外向的散射力。每年开学季各学校都会招收很多新生,也许他们在刚进校园的时候是迷茫与懵懂的,但是经过四年的锻炼与成长,当他们走出校门迈向社会时,他们每一位都是各自大学精神的承载者和传播者。与此同时,大学教师参加与外界的学术交流时,也会展露出大学精神的特质。这是一种多方位交流与吸收的过程。

大学精神在对大学的发展起凝聚、拓展、激励和规范作用的过程中,也在对大学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进行着塑造。

正是因为大学精神有着种种的优越性与必要性,所以在大学教学生活的各个环节都不能对存在的问题草率了事。到目前为止,高校办学缺乏个性理念已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一味地追求科研与论文成果,更有甚者在资历和实力不足的情况下,盲目地想成立下属的二级学院或独立学院来成就自身的跳跃。究其原因,终是利益、名声驱使之结果,因而很容易出现头重脚轻、形式与内容扭曲变形的畸形后果。这恰恰说明进一步加强大学精神建设有着相当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因此,如何正确定位自我,如何找准努力的方向来推动大学精神的建设,是各高校的一个迫切而又长远的研究课题。

第一,加强“大学精神”建设是历史积淀的过程。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而学校的发展也是一个积少成多,积流成河的过程。在这个积淀的过程中,大学的精气神就此凸显。大学精神的传播应遵循高校内外的相互反馈原则。大学精神培育得如何,其基本特性体现得怎样,大学内部评价并不是最客观的,需要不断得到外界的评价反馈。只有这样才能看出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

第二,加强大学精神建设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相互配合,相互监督。教师在教导的过程中,要将学校的理念,正确的价值观灌输给学生。不要将教与学分开,在指导学生的同时,这也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在学校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每个学生的特长与特点,因材施教,从而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动力与保障。而学生也要以身作则,规范自己的行为,在精力充沛的情况下,多参加校内外组织的集体活动,这不仅开阔了自己的视野,获得了更多的经验,更为学校的良好发展提供了鲜活的原动力与广阔的宣传力。大学精神也正是在这两种力量的相互作用下得到更好的发扬与弘扬。

第三,加强大学精神建设离不开和谐的校园环境,完善的制度保障。大学校园是一座白色的象牙塔,也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学习专业课不仅仅是上大学的唯一任务,而是要在此之余,学会如何为人处世,懂得什么是集体荣誉,树立什么样的人生目标等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象牙塔里学会怎样更好地迈出向社会跨越的第一步。

三、加强大学精神建设的现实意义

英国学者霍尔登认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民族之魂是在大学里反映出来的。而这种反映正是大学精神所赋予的。在当今社会中,一所大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名校,在于它有一种坚韧宏大的精神,是这种大学精神使得大学的品格变得崇高而伟大。大学校园文化是社会主流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其最高表现形式是大学精神。因此,加强大学精神建设对各高校自身的发展及人类文明的进步有着具体而又现实的意义。

1. 加强大学精神建设有利于促进大学自身的建设与发展,有利于推动校园文化的繁荣

大学精神是大学发展的精神支柱。从根本上说,大学的精神乃是大学的目的,大学的内在逻辑,大学存在的最后理由。大学精神赋予各高校深厚的历史底蕴。一方面,大学精神所富有的品质与气质被师生吸收,同时在大学的发展中,他们又相应地发挥着凝聚、激励、导向和保障作用。大学精神能够凝聚力量来更好地建设大学校园文化。它可以凭借自身独特的精神气质,通过学术文化的交流、各种媒体的宣传等向整个人类社会传播与辐射。正是因为这种大学精神的辐射作用,才足以让校园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2. 加强大学精神建设有利于凝聚力量,培养学生民族情结及爱国情结

大学是一个特殊而又相对稳定的社会组织,它重视精神生产活动以及此活动背后所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在大学中搞科研、学术交流与探索,这展现的是一种精神生活的丰富和对自身理想的实现。在学校,师生通过各种平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这是大学精神在学校的具体展现,进而通过活动使学校师生保持昂扬的激情与斗志,对生活充满热爱,对未来充满希望,让爱国主义精神深入大学精神的根脉。

在校园中,通过各种团体活动与主题班会等,一再强调与大学精神一脉相承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具有向心力与凝聚力,让学生在正确价值观的引领下更好地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大学精神的建设,从学校实际和特色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各国先进文化,汲取中华之精华,共同努力奋斗,让民族精神伫立于世界之林。

3. 加强大学精神建设有利于推动文化创新,展现人文精神,顺应时代潮流

创新是一种突破,是一种超越,是一种重新塑造。高校本身处于文化、学术、科技发展的最前沿,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窗口,是新思想、新知识、新理论的摇篮。因此,加强大学精神建设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支持与保障,促使学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创新校园文化,使校园文化保持活力和先进性,使学生在参与校园文化的过程中感受创新的价值,萌发创新的冲动,增强创新的能力。

重视人格魅力,尊重自我价值是大学精神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大学校园中举办这种文化、学术交流活动,其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因此,要充分考虑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及学生各自的身心特征,要在充分理解和关心的情况下培养学生生活、学习、为人能力,这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正如前面所说,人文精神也是展现大学精神的一个方面,教育人、培养人是一切活动发起的初衷和根本目的,而校园文化活动则是大学精神的承载与传输方式。学生通过参加各种校园活动得以熏陶和受教育,有利于学生智力和潜能的开发,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文精神的最好诠释。另外,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增强社会实践能力来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环境。因此,学生要跟紧时代步伐,从理论到实际有一个更加全面的提高与拓展。

四、结束语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所在,它包含的内容是广泛而又深刻的,它在学校事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大学精神也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加强对它的建设势在必行。大学精神建设是全体高校师生共同坚持和奋斗的理想与前行动力,加强大学精神建设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参考文献:

[1]李辉,钟明华.大学精神的本质特征及其建设思路[J].中山大学学报,1999(03).

[2]许多文.浅谈高校本科生班导师制建设[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2).

[3]王琳璐.浅析大学精神培育的必要性与方法[J]中国电力教育.2012(22).

审计实施意见范文6

北京繁华的西长安街边,古色古香的三味书屋里,三面墙上悬挂着五十幅黑白摄影作品,这是名为“心在天壤问”个人摄影展的第一部分。其作者沈继光,是中国铁路文工团退休的高级美术设计师。

细细品读每一幅作品和图注,你会看到作者积几十年人生阅历,扎实做人、专注于绘画摄影领域,不断以其深厚的艺术功力与修养贴近生命,呈现朴素生命中所蕴藏的丰富内涵,足见其深厚、坚实、高远的品性。

清明的气息

【他因这一件事而甘于几十年居陋室,不足六十平米的家没有任何装修,惟一的“装饰”就是书、作品,从地面到房顶,从门口到过道、房间。】

沈继光原语: “将整个人浸润在那个环境和气氛中,缓慢的、长久的、全身心、坚持不断地投入其中,你就会成为你所追求的人。”

第一次进到沈继光的家,我惊了一下,麻布包包裹的作品从地面到屋顶,从门口延伸到屋里。沈继光的妻子杨淑贤推开屋顶的隔板,指着里面藏满的绘画、摄影作品和素材说: “我们家面积不大,可读的东西很多,屋顶也是,一般人看不见,厨房内柜也放了一些”。

我被请进书房落座,这是一个9平米的房间。 “我们两问屋子,这间做成学习的地方,另一问大人孩子一起住。宁肯不太方便,也要弄出一个他可以干活儿的‘作坊’”。杨淑贤说即使这样,孩子小的时候同学来了也很羡慕这个屋子,他自己也觉得很自豪。

我眼前的房间除去窗户和门,所有的墙面都被书、画作、油画工具占据得满满当当。屋子当中放一张圆桌,旧暗褐色的花布铺在桌上,未放一物,勾起人伏案工作的欲望,也令狭窄的屋子有了喘息的空当。当日是雨天,但这间书房丝毫没有阴沉之感,而是一片清明。面前是沈老师中气十足地侃侃而谈,窗外是蝈蝈咕咕的叫声作伴。我感到安定踏实。

朝夕相处,这房间吸纳了主人的气息,具有了主人的气质――安定、清明、踏实。那么,这气息是如何养成的?

沈继光一直强调的一句话,“看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就看他下班以后干什么或者有了温饱以后他还想干什么”。

从沈继光刚开始拍摄胡同到现在已经二十多年了,画画已经三十多年了。

有人问沈继光画卖多少钱,他说他从来不考虑这个问题。他把有限的精力、全部的志向、情感、思想能够倾注到作品中,这才是他最想的。如果在创作过程中处于迷茫的状态,东想西想,作品就不纯粹了。

“温饱,包括了对社会的尽职尽责,更包括了对父母妻儿的家庭责任。可温饱之后呢?干了我喜欢做的事,真心喜欢,而且完完全全按照我的性情去做,很踏实”。

沈继光为自己创造了这样的环境,又在一天天日积月累中,将其变成身体气质的一部分。

在既宽松又有限的自我定位中,他拍了上万张的照片放大出来,弄成了几个系列的历史图像档案,写成了几百万字的图注,还有无数的底片,还有油画画稿,以及围绕这个东西要研究阅读的书籍,把整个房子堆满了。他的整个心挂念着古城胡同的气息、各式各样敦厚的护墙石,挂念着古村落老物件和老农具的失落。他脑子里面都是这种形象包括拍摄过程当中的故事、遇到的人、体验到的人性辉光。

天天在这个环境里,他成为了一个画画的人、摄影的人、写作的人,完成了人与物的彼此成长。

坚定的选择

【他因这一件事而放弃许多,美食、华服、广厦、厚禄都与他无缘,但他的富有让人瞠目。】

沈继光原语:“我知道自己能够做什么,知道要全力以赴做自己能够做的事,而其他一切都要放弃。”

“他说他这辈子就是为一件事而来的。那时候我在沙河上班,孩子很小。有一个机会让他做一个相当于副部长级领导的秘书,这样老婆工作调动、孩子入托都解决了。但他就是甘守清贫,拒绝走仕途。他说他独立思考的头脑不应扰,沉浸艺术的乐趣不应被中断。正是生活与心灵的困苦,才会让人具有真实奋发的力量。他从1984年开始拍摄北京老建筑,从胡同庭院到寺庙教堂,从青楼、故居到大学遗址……为了光线,他早出:又为了光线,他晚归。一个火烧都舍不得买,饿着肚子,骑着自行车满四九城地跑着拍照。”与沈继光风雨相伴的妻子更明了其中的甘苦滋味。

由于特立独行的个性,沈继光主动地渐渐地退出了舞台设计,甚至于在经济大潮来的时候,很多人纷纷的下海,他没有下海。对此,他一直很坦然。

沈继光说不是下海不好,而是真的放不下自己所做的事情。主动选择的那件事情,又何尝不是另一片大海?而何必一定去下那个千万人都下的商海呢?只有把一件事情做到一定深度,真正体会到它的魅力,才不会半途而废。

社会生活变迁,但对他来说,已经牢牢地把握住自己的重心,现实社会的崇尚和大潮难以卷走它。

如今,沈继光65岁了,他说“我已经非常高兴了,很幸运了,如果还能够活几年,我还得把画画的事情、摄影的事情、文字的事情弄得稍微再好一点点。”

当时四十多岁的时候,沈继光就认为自己只能做一件事,并要倾尽心血来做那一件事。我细细翻看过满屋满架的书稿便知。《读书札记》、《抚摸时光――幸与不幸的十年长信》、《走不上的地平线――我与油画》、《借草集》……堆积如山,足见其努力。

“通过这二十多年读书、画画、摄影、写字,改变了我的生命质量,使自己厚实,像一个人了。最终不在于画了多少画、拍了多少照片,而在于长在身上的经验、对生命的关注体贴。我感觉很踏实,活在世上能关心别人也关心自己。希望我的几本书、一些画、一些摄影作品,人们能从中感觉到我是在用心用生命去做这件事,而不是用笔、颜料”。

“有的年轻人问沈老师怎么做了这么多事情。我说滴水石穿呗!什么事架不住这三四十年里天天不倦地做”,杨阿姨的话朴素却恰到好处地做出了诠释。

言不尽的快乐

【他因这一件事而清贫几十年,他的乐趣与愉悦却并未因此而减少,他说自己和38岁时不一样,深深地感到自己厚了,有一种深的、坚实的感觉。】

沈继光原语: “人活着的时候就应该有事情可做,为一大事而来,等到老了以后就可以说吾事毕矣,这样就很满足很高兴。”

初见沈继光,是个老年学子、布衣画家的面相,其声音洪亮如钟,中气十足,眼睛里是熠熠的神采,浑身的气息宁静而不停滞,踏实而不沉重,上扬而不轻浮。厚重与灵动,积淀与创造,共存于身。

沈继光几十年尽全力、用全心搞绘画、摄影,现在眼睛的视力明显在衰退,腰椎也在衰退。因为以前经常几天几夜连续的洗片子、看书和画画。虽然看得不清楚了,但是只要睁开了眼睛,他就能够看到和组织画面,将眼前的庞杂处理成有品

味有表现力的画面。他说人变老了,生理的眼睛日渐看不清楚,心的眼睛,却愈来愈清明。

这缘于他忠于自己的性情,在长期的艺术活动中又涵养性情。

“我没有什么养生之道,只是感觉做事情时太快乐了,非常奇妙,每一件事、每一个细小的问题都非常有意思。”他虽然拍的是古村落老物件,其实拍的是多少代农人的艰辛:虽然拍的是古城残片,但记录的是生活在京城的百姓、作家留下的痕迹:虽然捡拾的是草叶,但最终表达的是人对自然的感情:虽然是写信给病中的朋友,但上百封信记录的是生命的慰藉。

听沈继光讲他所做的事,听其中的故事、思考、感悟,令我如痴如醉。

在沈继光的书房里,他打开一本《借草集》为我讲解。“这是残败的水仙花,两支对屹,中间一支最小最矮,就像父母牵领着孩子。这个是海棠花的梗,花谢了,还剩下梗,捡起来做成这个,活像武术巨星的拳脚功夫。”

沈继光的《借草集》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这是他用的时间和力量最少的事情,完全是零碎的时间来做。整本集子没有鲜花、没有新叶,都是掉了的东西,残叶、菜梗、脱落的树皮、凋谢的花瓣。它们俯拾皆是,却又更需要细心用心。用这些做素材首先是他对生命的珍爱之举,既珍视那些活着的生命,不忍采摘:也珍视那些逝去的生命,小心捡拾,调动想象力,通过草叶们纷繁多样、神奇奥妙的形貌的组合安排,赋予其节奏、韵律,让它们的生命凝固下来,焕发出艺术的永恒的光彩。

沈继光说,这些年经常做这个事情也训练了心灵。

他把自己放得很低、很矮,很小,他做事的时候实在、认真,不避慢,不避小,他与人交往时谦虚、友善,他说这样生活起来非常快乐。

人物简介

沈继光1945年生于北京,祖籍浙江绍兴人,生于北京,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美术系。中国铁路文工团高级美术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