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务员事业单位改革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务员事业单位改革方案范文1
【关键词】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
一、问题的提出。
2008 年 3 月,《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获得国务院原则通过,决定在 2009 年内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等五省市启动有关试点工作。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之间的制度能够衔接,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将按照企业养老保险的办法进行发放,这也就是意味着与机关公务员挂钩的事业单位人员的退休金不再由国家财政负担。其实在这次改革之前,原人事部就曾下发过相关的文件,并在云南、江苏等地区进行过试点,但最终因为没有形成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而以失败告终。这次的改革方案一出台就立刻引起了舆论的关注和质疑。大家对改革方案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两点:第一,根据改革方案,事业单位的职工退休后的待遇将和企业基本一致,养老金待遇将大幅降低。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的是“双轨制”,在这种制度下,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的退休金远高于企业职工。数据显示,2005年,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退休金是企业职工的2倍左右。虽然从2005年开始,国家连续调高了企业退休职工的待遇,但两者之间的差距并未缩小,原因在于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也相应的提高了。如果改革实行的话,事业单位职工的退休待遇将远不如之前,这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消费水平不符。第二,一直以来,机关与事业单位作为一个整体,享受着‘双轨制’带来的制度优惠。可是这次的改革则只针对事业单位,改革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公务员,却不在改革之列,这不禁让人怀疑改革的公平性。
二、改革的基本框架。
根据《改革试点方案》的内容,此次改革主要涉及养老金的筹资结构、缴费比例、养老金的计算和发放、新旧制度的衔接等方面:(1)事业单位人员也要和城镇企业职工一样统筹交纳养老保险。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单位缴费一般不超过单位工资总额的 20%,员工缴 8%。(2)基本养老金的计发对象根据参加工作时间的不同,主要分为三种情况:《改革方案》实施前退休人员(简称老人);《改革方案》实施前参加工作,实施后退休且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 15 年的人员 (简称中人);《改革方案》实施后参加工作、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 15 年的人员(简称新人)。(3)养老金发放以改革正式实施时间为界,即所谓“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老人”在社保机构领取的养老金,从第一个月起均不得低于原来的退休工资标准。“中人”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发给过渡性养老金。“新人”缴费累计满15年,退休后其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4)事业单位养老金逐步实行省级统筹。事业单位养老金是否实行省级统筹,根据试点城市的具体情况而实施。如果暂时不具备条件的,可以市或地区为统筹单位。(5)建立职业年金制度,形成基本退休金之外的养老保险第二支柱。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事业单位建立工作人员职业年金制度。职业年金实质就是对每个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给予的一项社会保险福利,它是为了避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退休后工资收入降低对自己生活的影响,而在基本养老金之外增加的一项退休收入,这种福利具有强制性,事业单位必须办理并缴纳。
三、改革试点推进的制约因素。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从一开始出台就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而绝大多数人是持不赞成或反对态度的,在改革的推进过程中更是遭遇到了重重的阻力,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几点:
1.时间敏感,机构复杂。
改革的试点方案是2008年3月份通过,2009年1月份正式下发的。众所周知,2008年一场金融海啸席卷了全球,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全球经济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中国的经济的发展面虽然算是比较好的,但也不能忽视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发展所造成的问题和负面影响。在经济发展放缓时,公众对于涉及自身利益的改革承受力通常来说都比较差的,而选择这个时候进行改革必然会给尚未退休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此外,全国事业单位人员近4000万人,其中 3000 多万名正式职工,900 万名离退休人员。这次改革几乎涉及到所有的事业单位机构和人员。虽然总人数并不算太多,但按家庭计算却将近牵涉一亿人,并且涉及教科文卫、农林水、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多个领域,126 万个单位,每个单位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单位的众多和复杂的情况也使得改革必定是一场持久战。
2.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缺陷,事业单位难以加入。按照试点方案,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实际上是向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靠拢的。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本身就是一个存在缺陷的制度。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是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配套措施推出的。所以养老保险收缴费率是按照原来计划经济下国有企业的员工人数、工资基数和退休人员人数的比例来测算的。而当年国企改革引发了大量工人下岗,提前退休转化成养老金领取者,当时全国平均退休年龄只有 47 岁,计划中的缴费人与领取人之间的赡养比和实际赡养比例差异明显。这个制度不仅要支付下岗提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而且还要支付以前已经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执行初始政府就发现收上来的养老金不够支出,中央必须转移支付。但当时中央转移支付能力非常有限,于是挪用个人账户,导致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长期混账管理、个人账户空账运营。这样就使这个制度无论从赡养比还是资金筹集和供给能力,从一开始就不配套,随着时间推移,问题日益严重。而如果事业单位的改革向企业靠拢的话就意味着马上要承担28%的费率,因为事业单位职工要缴纳个人工资8%,事业单位也要筹集20%,这 20%到底是财政出钱还是让事业单位自己筹集资金,目前并不明晰。如果事业单位面临自己筹集资金的压力,其公益性难免受到影响。即使这样,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水平也会出现大幅度下降。改革方案的思路是通过职业年金来弥补,但职业年金的来源渠道也是存在很大问题的,如果要建立职业年金,由单位和个人出资,这将必将会增加费率,加上基本养老保险28%的费率,单位和个人的缴费率将达到一个非常高的水平。
3.事业单位人员待遇降低,公务员不受影响。改革后事业单位人员养老金将大幅降低。按现行的制度来讲,一位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现在在职的月基本工资是四到五千块,按传统,退休金是其个人最后工资的80%的甚至 90%,那么退休后大概能拿到三到四千左右。但如果是在企业,城镇企业职工的养老金只有很少的地方能发到2000元,全国平均水平也就是1300~1400元。改革必然会令事业单位的退休者的生活水平下降,更会对尚未退休者构成一大心理压力。从本质上来说,公务员与事业单位人员、企业职工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并不具有超出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的道德水准、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当然也就不应该享受与企业、事业单位职工不同的待遇。但事实是,历次的养老制度改革,公务员都能置身事外。在此次改革之前,公务员已实行阳光工资,各地事业性质人员收入其实已落后于公务员收入,其整体收入一般也只能达到社会平均工资线。但这次的养老改革将使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后的的待遇进一步降低,而改革设计者———公务员本身却未能成为改革的对象,这不禁使公众对改革所能达致的公平性产生疑虑。 4.法律法规不健全。除了改革试点在各地都受到很大质疑和阻力之外,试点改革中遇到的诸多问题没有依据,具体执行和操作过程中困难较多。事业单位社会保险保障没有形成一套系统完整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养老保险方面的单项政策规定也不健全。例如,如果事业单位将参照企业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那么新旧办法该应如何衔接就是必须考虑的问题,现在最通行的说法是“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所谓“新人新办法”是指新进人员按照新的改革方案执行,直接入社保,对于“新人”来说,退休是十分遥远的事情,目前大可不必“庸人自扰”;而“老人老办法”,即新办法实施前已退休的“老人”,待遇照旧发放不受影响。而眼下可能最受影响的,是那些已经在事业单位工作多年而又尚未退休的“中人”。这批人大都是五十岁以上,大部分是本单位的“中流砥柱”或业务骨干,并且占有一定的比重,而改革方案的出台却另他们进退两难,如果按照方案来执行,这些人都要求提前退休的话,必定会对正常的日常工作有所影响。为弥补缺失,改革虽然采取了“中人补齐”的办法,对于那些可能受影响的“中人”,在基本养老金计发上,将有“过渡性养老金”这一项。但目前,国家对此并没有统一明确的规定,而是要求各试点地区因地制宜。
5.相关配套制度进展缓慢。与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配套推进的还有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事业单位分类事关“养老改革试点的成败”。但是据了解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也并非一帆风顺。根据 2008 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事业单位将被分成承担行政职能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从事公益服务的三类事业单位。通过分类改革,以后的事业单位将主要以公益性事业单位为主。虽然改革方案提出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原则和目标,但是从各试点地区的实际情况来看,还没有哪一个省市真正实现了事业单位的有效分类。2011年6月,《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实施指导意见》(下称《意见》)下发,事业单位改革也开始正式推进。《意见》显示,中央已经确定了一张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时间表:用2011~2015年的五年时间,我国将在清理规范基础上完成事业单位分类。在5年目标之下,根据《意见》,事业单位被划分为三类:参照公务员类、自收自支类、财政补贴类这三个类别,其实是按照社会功能来划分的。就是将承担行政职能的变为行政机构;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转为企业,推向市场;保留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这种改革可以形象地概括为甩掉两头、留下中间(中坚)。从实际执行来看,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之难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在这场改革中,政府部门既是推动者,又是被改革对象,改革中的“主客同体”现象使其陷入了尴尬的境地。有专家分析,各类利益的维护也让这场史上最大规模的改革举步维艰。政府的特定利益,事业单位的独立利益,社会公众对公共服务提出的要求以及改革的个人得失,使得改革的动力在各类利益维护之间互相抵消,无法形成广泛的社会基础。
四、基本评述。
事业单位养老改革试点从颁布到现在已经有近 3 年时间,改革过程中暴露出了很多问题。针对改革试点的瓶颈和难题,很多专家和学者都给出了自己的解决的对策。例如,有人提出“养老金制度改革”,应当是让企业的养老金向事业单位的养老金靠,提高工人的生活待遇,而不是让事业单位向企业靠,降低工人和知识分子的待遇。有学者则认为国务院及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暂停这一试点,并立即着手制定机关、事业和企业三者联动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还有学者为沉疴多年的养老保险开出的药方是,建立中央政府统筹的国民基础养老金,同时市场化运营全民个人账户养老金(含职业养老金和个人储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也应进入到国民基础养老金系统,以职业养老金替代退休金,对接国民基础养老金,带动全国养老金制度结构性调整。笔者认为,不论专家学者给出何种解决策略,有一个现实的问题是一定要面对的,那就是就我国目前的养老制度而言,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双轨制”的养老模式已经运行了多年,牵涉机构、人数众多,在此过程中必然会打破某些利益集团的既得利益也会使其他人收益。而要想通过一次改革就彻底改变现状显然是不尽现实的,因此这必定会遇到很多的障碍和阻力,因此改革一定会是一个艰巨、漫长的过程。
参 考 文 献。
[1]董力堃。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重新审视。学术界。2010(2)。
[2]汪孝宗,韩文,曾娟。难改的事业单位养老。中国经济周刊。2009(41)。
[3]姜爱林。事业单位养老改革为何困难重重。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0(5)。
公务员事业单位改革方案范文2
关键词: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困境;办法
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养老制度对于保障事业单位人员的福利具有重大意义。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的制定和落实,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成为我国事业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我国在推行改革之前,进行了相应的试点工作,以保证全面推行改革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然而,我国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在实行过程中面临着不小的困境和不少的难题。如改革带来社会公平问题的争议,改革制度缺乏科学性且改革缺乏统一的法律法规支持。应当充分分析这些问题,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以保证改革的顺利有效进行。
1. 我国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面临的困境和难题
1.1改革造成社会公平问题的争议
我国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在推行试点改革实施方案之后,引发了事业单位人员的广泛讨论和争议,对于其中存在的社会公平性问题存在诸多疑问。首先,事业单位人员和公务员的工资以及养老保险的待遇都基本一致,而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只关注事业单位的养老制度改革,并没有对公务员的养老制度进行同步改革,使得事业单位人员产生消极抵触心理[1]。其次,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的模式是向企业养老制度转变,按照企业的养老金缴纳费用和领取模式来执行,而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替代率较高,导致其最终获得的养老金较低,与改革前的养老金额度存在巨大落差,造成事业单位人员的巨大心理落差,使得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1.2改革制度缺乏科学性和具体性
由于我国的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仍处于探索和试用状态,并没有形成科学统一而有效的改革方案,使得改革的实行方案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的落差和出入,导致改革实施面临许多的困难。事业单位人员需要在职时自行缴纳应支付的保险金,才能在退休之后领取到养老保险金。虽然其改革遵循着平稳过渡的原则以慢慢让事业单位人员适应这种改革模式,然而在具体的改革方案执行中,并没有对方案进行准确定义,在执行范围和时间范围上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导致改革方案的不完整和不精确,使得改革在推行时无法拥有统一的标准[2]。事业单位人员无法完全掌握改革方案,对改革存在诸多疑问。改革容易导致缴费时段缺少连续性、职称职级与待遇的关系难以确定的问题就体现出了改革科学性的缺失。
1.3改革缺乏统一的法律法规支持
我国的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在设计相应的方案并试运行的时候,并没有指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对于改革的施行没有给出明确的指导意见,且在改革出现相应的问题时,也没有统一的标准。2008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试点改革方案,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省市先期试点,而由于标准不一且无具体指导,地方政府只得凭借自身的要求和目标制定相应的施行方案,造成各地的方案不统一,标准存在较大差异[3]。“半吊子改革”“四分之一改革”等情况频发,造成改革进展困难。事业单位人员在面临养老制度改革方案时,难免进行比较,当发现自身利益与他人相比存在差异时,不可避免地产生不理解和抵触心理,无法积极配合改革的实施和运行。改革缺乏统一的法律法规支持,是改革面临的一大难题。
2. 完善我国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的具体办法
2.1实现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养老制度改革的同步
我国的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单方面进行,并没有和公务员养老制度改革同步,造成事业单位人员产生社会公平的疑问[4]。因此,应当在对事业单位进行养老制度改革的同时,进行公务员养老制度改革,让两者同步进行,才能有效避免社会公平问题的产生。在具体的改革方案上,可参考城镇企业养老制度模式,事业单位人员缴纳个人的养老金,国家缴纳其它的养老金。同时,事业单位的养老制度应当与企业养老制度有所区别,不应当完全照搬其缴纳比例,国家应当提高缴纳的比例,以保证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金水平。国务院在2015年1月颁发了《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确定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应实现公平与效率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对应,以有效保证改革的公平性,解决改革过程中面临的公平性问题。
2.2完善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的设计
应当完善其改革方案和制度的设计,明确制度模式、基本结构和替代率水平,并明确计发方法和调整机制等基本内容[5]。只有在完整和科学的改革制度设计的支持下,事业单位养老制度的改革才能拥有科学系统的改革方案,也才能获得改革人员和改革对象的支持。在替代率方面,应当充分考虑到事业单位人员的具体情况,进行替代率的优化设计,保证事业单位人员在领取养老金时不会存在较大的落差。针对改革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问题,并就目前物价水平和事业单位人员薪酬水平不成正比的情况,政府决定于2015年6月底前,对事业单位人员的薪酬作出相应的调整并确保落实到位。实现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增加基本工资比重,并规范津补贴的发放。
2.3加快法制建设,为改革提供法律支持
完善的法律法规能够有效保证改革制度运行的准确性和统一性,避免多方案、多标准问题的发生,保证改革运行的严肃性,保证社会公平。国家应当在推行实际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的同时,制定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使得法律和法规同步进行,法律法规为改革提供可靠支持。应当先进行国家层面法律的制定,进而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法律法规的适当性调整。同时,应当明确地方政府的改革执行权限,明确其执行上潜在的问题,并制定针对性的法规规定。这样一来,能够保证地方政府在进行改革施行时做到准确和规范,避免地方保护主义和违法违纪情况的出现。同时,应当在进行改革法规制定的同时,多听取民众和改革对象的意见,以保证改革方案的合理性和针对性。
3. 结语
我国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是势在必行的,必须依据我国经济情况的变化和社会情况的发展实现事业单位养老制度相关调整和变革。改革不仅能够使得我国逐步走向现代政治管理施行办法,还能够保证事业单位人员的未来利益。虽然在改革当中面临着相应的困境和难题,但只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策略和办法,就能够使得事业单位养老制度的改革走出困境,解决相关难题,为我国的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的运行和发展提供有效保证。(作者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无线电台管理局人事处)
参考文献:
[1] 斯日根.论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的困境和难题[J].财经界(学术版).2014(15)
[2] 付越岚.论发展型福利模式下的我国养老制度建设[J].财经界(学术版).2014(16)
[3] 侯凤妹.我国以资产养老制度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11)
公务员事业单位改革方案范文3
一石激起千层浪,该提法一经公布,立刻在社会上特别是网上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因为截至2005年底,全国事业单位总计125万个,工作人员超过3035万人,是国家公务员的4.3倍,他们关心与自己切身利益紧密相连的养老金改革到底怎么改?更多的人担心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与企业基本一致,是否会大幅度降低自己的养老金。
普遍关心的
三大问题
从目前情况看,人们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主要关心三大问题:
一是怎么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与企业基本一致,是“就高”还是向低看齐?据最新统计,全国月人均养老金仅1080元,有人测算认为这个数字“远低于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社保制度的一个基本特点是“能上不能下”。因而,只能是提高企业的养老标准,使之向事业单位看齐。而且考虑到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990年以来已增长近17倍,财政收入从不足3000亿元增至逾6万亿这样一个事实,事业单位养老金攀升幅度并不大,因此应该让大多数人享受到国家的好处。如果真如人们预计的,将降低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向更低水平工资看齐的“均贫”。人们无疑会非常痛苦。
二是为什么公务员游离改革之外?一位网名叫“天行”的网友说,“如果把公务员也纳入到养老金改革的进程中,就会既有效消除事业单位人员的阻力,也能起到带头作用。”
三是事业单位人员关心自己是否应该提前退休?由于担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待遇大幅度降低,一些事业单位快到退休年龄的人开始盘算:是不是该提前退休?
试点方案正在论证中
据了解,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等5个先期开展试点地区,对如何改革,还在进行方案论证中。
专家透露,广东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具体方案目前还处于收集数据和进行测算阶段,尚未形成具体草案。改革将体现这样一些原则性的内容:
―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配套推进。据介绍,从1994年开始,广东很多事业单位就已经按企业养老保险办法参保。目前,还未纳入的主要是公益性的学校及医院两大块。这些公益性单位的情况有差别,其养老保险如何改革,首先要分类明确哪些向公务员方面靠,哪些向企业方面靠,这是一个前提。
―多项措施保证平稳衔接。对于将参照企业养老保险改革的事业单位,新旧办法如何衔接?专家介绍,新办法实施前已退休的“老人”,待遇照旧发放不受影响,可能受影响的是那些已经在事业单位工作而又尚未退休的“中人”。为此,在基本养老金计发上,将有“过渡性养老金”这一项,对此目前国家没有统一的规定,而是留给各省进行试点。
―通过“职业年金”等保持待遇总体不降。目前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的退休待遇差别较大也是事实,从长远看,改革后的总体待遇能否大幅下降?权威专家表示,设计“职业年金”就是要解决这一问题,是一种“加法”而不是“减法”。国家目前还未出台具体规定,但“职业年金”类似于“企业年金”(即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运作得好,其待遇还可能超过目前水平。
山西省劳动保障厅有关负责人郑其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只是事业单位改革的一部分,山西省将先对事业单位进行摸底调查,然后分类打包,执行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
“大致分两种情况,一种参照公务员标准执行,一种将划入企业,比如自收自支的单位,也可能包括新闻媒体,剩下的才是事业单位,这部分单位是由财政负担,从事公共公益事务,没有收入。”他说,有的媒体报道养老金大幅降低太不负责任,一些网友言论也太过激烈。“今后企业养老保险金还会上调,事业单位养老金也会增加,改革肯定是朝好的方向改,不会是增加矛盾。”
改革着眼点不是降待遇
中山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申曙光教授认为,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着眼点不是降待遇、“甩包袱”,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一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可靠的养老保障制度。
公务员事业单位改革方案范文4
影响显现:“提前退休”潮涌动
事业单位退休金可达四五千元,而企业单位养老金只有一两千元。事业单位跟企业单位的养老金差距,导致近年来“养老金并轨”呼声一直居高不下。如今,“条例”明确提出应推进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意味着对养老金双轨制的改革陆续启动,所有的事业单位全部要纳入社会保险体系,以事业单位为始,“拿青春换养老”的梦想已经不存在。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汪玉凯称,根据“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总体要求,估计部分单位还会出现提前退休潮,以享受事业单位的退休待遇,有些单位甚至可能出现技术骨干的流失。
中国劳动学会薪酬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吕井海表示,在3100多万事业单位人员中,有67%是专业技术人员,因为工资等待遇偏低问题,近年来像高校、医院、科研等类的事业单位,已经有严重的优秀人才流失问题;就连一些新招聘到的应届高校毕业生,也往往会在落实户口后,转而跳槽至薪酬更高的企业。一些距离退休只差两三年的高校老师,有可能选择提前退休,或者下海经商。这样的情况过去曾出现过。因为担心退休金受改革影响,当年广东先行推行事业单位改革时,广东高校就有六成骨干教师要求提前退休,有的中年教师甚至提出,要自己出钱买工龄,来达到早日退休。如今这种人才流失问题若扩散至全国,对我国科教、医疗和公共服务领域可能带来巨大冲击。
并轨不降待遇:“这些年不会白干”
虽然《条例》对养老双轨制改革并未过多着墨,但也能从地方试点经验中去寻找脉络。2008年初,国务院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五省市试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曾明确分两步走:先对事业单位进行分类,行政类并入机关单位,经营类直接转企,最终的改革对象是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人员;然后再对这部分人员实行与目前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模式一致的养老保险制度,按“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对于方案实施前即进入事业单位工作的“中人”,则由财政一次性补足工龄计算的保费,再参照企业模式计发养老金。
浙江杭州一位有打算离开原事业单位、加入某企业的人士表示:在现有体制下,如果一个公务员要离职,就等于要净身出户。“如果我走了,一分钱退休金都拿不到。过去20年就等于白干了。”在他看来,倘若事业单位今后真正落实了养老保险改革,也算是免去了人们的后顾之忧。
解决“中人”疑虑:
最大的问题是“找钱”
人社部专家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保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说:“养老金制度有三个环节:找钱、管钱、发钱,而这三个环节首先要做到如何找到钱,这也是事业单位改革遇到的最大难题,然后才是如何确定待遇,如何发放待遇。”
杨燕绥说:“‘中人’已有的几十年工龄被视同缴费后,谁来买单?”1998年国企改革减员增效时,国务院也曾发文规定此前工龄视同缴费,但因此形成了巨额的养老金空账,不得不挪用职工个人账户资金维持当期支付。杨燕绥认为,当年国企改革欠职工的养老金,今天应当由国企偿还,“而事业单位改革不能再重蹈国企之覆辙”。
“今年两会期间,有一个提案,一晚上就有60多个政协委员签名,很多是大学校长,他们要求反对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实际上,他们并不是反对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本身,而是反对按照目前这种状态去改革。”杨燕绥认为,让这些大学校长们反对的原因是,如果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单位需要承担的44%费率从哪里来的问题。事业单位作为公共部门提供公共服务,养老保险缴费资金如果没有明确的来源,就会导致事业单位乱收费,转嫁给公共服务的对象。
绝非朝夕之功:
公务员也没有终身制
在采访中,有部分事业单位人员提出,如果改革只动事业单位、不改机关单位,那就让人感觉“很不平衡”,也不算是真正的“并轨”。
目前,欧盟国家的公务员制度改革有一个动向值得关注,就是强调公务员与其他任何职业没有什么实质的不同,只不过是被不同的主体雇用。
我国深圳市试行公务员聘用制,也反映了这种改革的要求。2006年7月,《深圳市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指导意见》出台。在深圳市改革办的主导下,深圳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正式启动。改革将事业单位“一分为三”,划分为监督管理类、经营服务类和公共服务类,并与原有行政管理单位剥离,部分直接转企。
然而,让设计者始料未及的是:许多被列为法定机构试点(在现有事业单位中推行法定机构试点,按照董事会的模式进行运作)的单位,通过各种各样的关系要求取消自己的试点;一些被划定为企业、不再享有财政拨款的单位开始表示异议,要求恢复其事业单位身份;在教育系统推进取消行政级别、按事拨费时,又引发了众多教师的不满和集体罢工……
改革之所以不能顺利推进,在业内人士看来,实际上就是因为改革触及了部分人的利益,由此引发了各种反弹,也遭到了来自各方面的阻力。
相比深圳试点的艰难前行,佛山试点推进得相对比较顺利。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已经历时三年多。根据安排,包括佛山市政府采购中心在内的216个市直事业单位将整合调整为170个机构。事业单位被撤销以后,相关人员如何分流与安置,成为改革的关键。为此,佛山研究制定了《市直事业单位转企及单位撤销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保障被改革人员福利待遇不受影响。
公务员事业单位改革方案范文5
坚持把人才工作作为人事局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紧围绕区委经济工作大局,抓住人才的引进、培养、服务三个环节,着力打造一支能为“两个率先”建功立业的人才队伍。
一是抓引进。先后组织保来得工业有限公司、华扬蓄电池有限公司、万家福商城等家用人单位,多次参加省、市组织的人才交流大会,并会同卫生局等有关单位深入到中国医科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等名校直接洽谈引进优秀人才。全年共引进各类人才名,其中为公有制企业引进名,本科以上的名。
二是抓培养。开展针对性培训,与区科技局联合开设了期计算机培训班,人参加了培训;组织全区名机关干部分批进行了普通话培训和水平测试;组织人参加了市组织的职称外语、计算机培训。组织有关人员报名参加国家及省相关考试,其中:全国经济类中、初级资格考试人,省中、高级计算机考试人、全国职称外语等级考试人及省中、高级职称外语考试人。做好职称评审工作,向省、市、区各系列评委会推荐工程、卫生等六个专业职称评审材料份,其中高级份、中级份、初级份;为人办理了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通知及证书,其中大中专毕业生初聘人。
三是抓服务。我们坚持把服务人才作为用好人才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人才流动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积极拓展人事服务范围和项目,提高服务质量,全年,共为人新办档案、组织关系等人事项目。同时,加强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民政部门及公安部门的勾通协调,积极为人才提供养老保险、户籍登记管理等服务,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在广陵建功立业。
二、推进三项改革,着力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2011年,我们继续贯彻落实省市区有关精神,努力进行事业单位综合配套改革的探索和实践,重点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分配、产权三项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在全区范围内继续推行全员聘用制,巩固和扩大聘用制改革成果,目前,我区事业单位已基本实行了全员聘用制;继续推行中层干部竞聘上岗,以“有能则上,无绩则让”为原则,在乡镇、街道以及教育、民政等有条件的单位实行中层干部竞聘上岗,采取直接聘用、选举聘用、业绩考核聘用等多种形式确定中层干部;继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职称工作的业务范围,积极推进个体、私营、合资、独资等非公经济组织的职称工作。
二是推进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下放了事业单位内部分配权限,指导各单位制定科学合理、自主灵活的内部分配制度。在有效调控津贴总量的前提下,按照劳酬相符、岗薪一致的总体目标,根据事业单位的客观实际,实行工资总量调控和内部分配权限相分离,职工实际收入与档案工资相分离。在伊斯兰幼儿园、东花园幼儿园、广陵中医院等家单位进行了试点,指导他们初步建立起了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灵活自主的分配机制,拉开了分配档次。
三是推进事业单位产权制度改革。坚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使之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和市场实体”的产权制度改革总体思路。今年上半年陆续召集各乡镇街道、各系统主要负责人座谈,要求各事业单位要相应地建立起改革工作班子,组织学习有关改革的文件以及法律法规,并进行调查摸底,汇总有关人员结构、思想状况、效益情况、运行机制、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基本情况,结合本单位实际,拟定科学、合理、可行的改革方案。选择了区文化系统的大众影剧院、卫生系统的广陵中医院作为产权制度改革的试点单位,会同主管部门,就明晰产权关系和投资主体,依法确定责权,改革现行管理体制,实现行政管理向行业管理和资产管理的转变等方面进行了探索,目前这两家单位已改制到位。
三、落实三套制度,着力强化人事计划和机构编制管理
公务员教育管理制度、机构编制工作制度和人事计划管理制度是人事部门的主要办事依据,全年,我们紧紧围绕这三项制度,狠抓落实,使公务员教育管理、机构编制管理和人事计划管理逐步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一是落实公务员教育管理制度。以《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实施十周年为契机,深入宣传公务员制度。结合《条例》颁布十周年纪念活动,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纪念《条例》颁布十周年知识竞赛活动,发放问卷份,回收率%,合格率%。深入开展“人民满意公务员”评选活动,名同志分别被授予省“人民满意公务员”称号、被市委市政府记“二等功”、被推荐为“市优秀中青年专家”候选人。举办了期初级公务员任职培训班,名初级公务员参加了任职培训并通过考试。加大了年度考核的力度,较好地完成了我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年度考核工作,区级机关人、事业单位人参加了考核。
二是落实机构编制管理制度。按照机构编制权限,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和省市有关文件要求,对全区已初始登记单位的上报材料进行了拉网式整理。制发了《关于做好全区事业单位年度年检工作的通知》,对条件成熟、符合规定的,优先登记;条件不成熟,不符合规定的,暂缓登记或不予登记。全年共完成了家法人事业单位的年检登记工作,年检率和年检合格率均为%。同时,主动与财政、工商、税务、银行、审计、民政、土地、验资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等方面沟通协调,为事业单位提供优质服务,对家法人事业单位进行了初始登记。
公务员事业单位改革方案范文6
年对我区人才人事工作来讲,是不平凡的一年。全区人才人事工作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和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主动服务经济建设,服务扩大开放,服务城乡统筹,在人才队伍建设、人事制度改革、人才公共服务、人才发展环境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成绩。人才人事工作在年全市考核中获二等奖,在40个区县中综合排列第8名。尤其是在人才人事工作如何为经济发展服务方面取得了探索性、创新性的突破性进展,得到了原市人事局和区委、区政府的充分肯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公务员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完成了1077名公务员、参公人员的招录、转正、登记备案工作。完成了31个参公单位467名参公人员的登记备案和“撤市设区”后重新确定干部职级待遇工作。更新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了公务员动态管理机制。
二是人事工作管理不断规范。认真开展了机关事业单位借用、混岗人员清理清退、在编不在岗人员和机关事业单位非在编人员的规范管理工作,初步建立了以实施人事为手段,指标控制、公开招考、合同派遣、建立保险、考核续聘为主要内容的非在编人员聘用管理机制。
三是人事制度改革稳妥推进。研究制订了我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编制岗位说明书,按要求开展竞聘上岗、签订聘用合同等工作。出台了《区公务员考核试行办法》、《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试行办法》,在全市率先探索试行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量化考核办法。
四是人才引进取得明显突破。择优引进了硕士研究生54名,面向全国公开招聘了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96名。
五是人才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建立了13家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吸引86名大学生来合实习。加大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力度,全年举办大型人才招聘活动5次,现场签约达2000余人。
二、认清形势,突出重点,切实做好年人才人事工作
年是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关键之年。新的形势既对人才人事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提供了宝贵的发展机遇。金融危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负面的,但对人才工作的影响却是正面的,特别是对于引进高层次人才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在国内外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大背景下,的“人才洼地”效应将会更加突出。因此,大家一定要充分认识人才人事工作在加快我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性和基础性作用,要进一步坚定信心、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全区人事系统广大干部要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以及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要重点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区域性人才聚集高地建设
一是大力实施优秀人才引进计划。创新人才引进政策,大力吸引和激励外地人才来合建功立业;要建立各大专院校及重点项目联系制度,积极搭建人才培养引进互通平台,大力引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紧缺急需的各类专业人才。要做好大中专毕业生见习基地工作,为单位选好人才搭建平台,让大中专毕业生尽早适应机关事业单位用人要求。二是大力实施人才素质提升计划。要以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为抓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策划人才培养项目,努力培养一大批高层次专业人才。要充分发挥区委党校、职教中心、农业广播学校、广播电视大学和区内各高等院校等培训载体的作用,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有计划、有重点地对我区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技能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训,全面提升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大力实施人才激励计划。要研究制订人才培养激励的政策措施,建立和完善人才评价、选用、流动、激励和保障机制,开展各类人才评先争优活动,激发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热情,为人才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认真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今年我们的就业压力相当大,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就而言就是引导更多的学生到非公、到企业去工作。一方面,要积极搭建舆论宣传平台、就业服务平台和就业推荐平台,引导高校毕业生认清形势,理性选单位、择岗位、看薪资,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另一方面,要大力开展选派大学生到农村基层服务工作,着力从机制上统筹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和农村基层后继乏人的实际问题。要以设立高校毕业生服务站为窗口,加快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和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切实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和高效、优质的人事公共服务。要大力创新毕业生面向基层、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科研项目就业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三)努力提高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
要认真贯彻执行公务员制度,巩固公务员法实施成果。全面加强和规范公务员职务管理,探索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公务员分级分类考核指标体系,研究完善公务员平时考核办法和绩效考核办法。深入贯彻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依法开展公务员纪律惩戒工作。要认真落实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公务员工作,深化公务员“四类”培训和离岗培训,探索建立按岗按人、分类分级分层培训的新格局。深入开展服务发展最佳、最差公务员评选活动,加强公务员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公务员队伍。
(四)深入实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和职称制度改革
要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认真研究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完善事业单位竞聘上岗管理办法和特设岗位管理办法,认真做好新制度入轨运行,争取上半年全面完成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要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和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认真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等配套政策,出台我区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政策实施意见,并抓好组织实施工作。研究制订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基本工资整体入轨方案,稳步推进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完善事业单位工资总额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市深化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改革的若干意见,积极探索开展职称制度分类改革试点。清理规范职业资格,推行地方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探索建立农村实用人才评价体系,大力开展农村实用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
(五)积极稳妥做好机构改革工作
今年2月16日,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机构改革动员大会,对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工作进行了部署,市级层面机构改革工作现已全面完成,区县机构改革也将在下半年启动实施。人事部门一定要顺应形势,服从大局,为新一轮机构改革的顺利推进营造良好环境。区级相关部门领导要带头搞好机构改革,带头认真执行改革方案,带头严明工作纪律,认真做好机关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好本部门划转的有关工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干部队伍思想稳定、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三、围绕全局,服务经济,全面提升人事系统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
今年是贯彻落实区委“3421”工作思路的开局之年,我们一定要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继续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为建设富强美丽的区域性中心大城市提供坚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一)牢固树立为经济建设发展服务的意识
各级人事干部要主动适应现代政府职能转变和人才工作新格局的要求,从单纯管人管事向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转变,牢固树立为经济建设发展服务的观念,自觉把人才人事工作放到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思考、去定位、去把握。当前,全区上下正在全力推进“双十工程”,加快百个重点工作项目建设。各级人事部门要紧紧围绕区委“3421”工作思路,围绕经济建设中心,突出做好招商引资引智工作;围绕和谐社会建设,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创新;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做好人才资源开发,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务实、高效的服务。
(二)切实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要充分利用中央在政策方面赋予的先行试点,认真研究制订更具吸引力的政策措施,探索建立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人才评价、人才选用、人才流动、人才激励机制。要努力营造尊重、重用、爱护、包容人才的社会氛围,为各类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提供专业化、个性化、优质化服务。要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改善人才居住、医疗、购物、娱乐、社交等方面的环境条件,妥善解决其子女入学、家属就业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努力为各类人才提供舒适、宽松的外部环境。
(三)努力构建和谐人事关系
近年来,我区人事制度改革总体平稳,没有出现大的波动,但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还未得到妥善解决。当前,公务员法实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职称制度改革、安置制度改革等正向纵深推进,在改革发展过程中还将面临新的矛盾和新的问题。人才人事工作涉及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如果处理不好,势必产生不协调、不和谐因素,进而影响经济发展的大局。为此,一方面,我们要积极争取国家及市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要主动应对,积极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以改革的思路和创新的办法,最大限度地化解矛盾,为经济发展营造和谐大环境。
(四)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抓好自身建设
要以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全面提升人事系统公共服务能力。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作为干部轮训、人才人事工作的重要内容,将学习实践活动引向深入,使科学发展观成为党员干部的指导思想、思维方式、从政准则和行为规范。要深入开展机关“作风转变年”活动,规范政务管理,严格工作纪律,提高服务效能。在公务员法实施、企业人才服务、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毕业生就业等公共服务中,要追求服务效率和质量,能先则先,能快则快,能优则优。要创新创优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激励方式,着力打造“人诚事公”的人才人事服务品牌。
四、关于培训班的几点要求
这次培训班时间很短,但学习任务很重,有必要在这里给大家强调几点要求:一是要端正学习态度,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